抢救切尔诺贝利

HD

主演:Tim Birkett,汉斯·布利克斯,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Oleg Mirochnikov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2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3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4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5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6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3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4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5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6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7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8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19抢救切尔诺贝利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抢救切尔诺贝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86年4月26日凌晨的1点23分,随着前苏联乌克兰地区传来的一声爆炸,彩色的火焰冲上千米高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爆炸,这也是人类和平使用核能以来最大的一次惨剧。事故造成31人当场死亡,爆炸后的核能严重泄漏导致上万居民送命或致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的胎 儿出生。当日抢险的消防士兵更是用生命和健康为代价避免了核电站的二次爆炸。但令人震惊的是,前苏联政府选择了将事故消息打压保密,而全然不顾此时的辐射尘已经随着大气外泄到了东欧地区甚至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  纪录片借用当时摄影师拍摄的照片以及档案影片,重映了当年在切尔诺贝利事故现场紧张进行的大作战,每个抢救阶段一一再现。交换一生极地惊魂我希望在地狱里仍有酒喝落魄律师文森佐 第一季马兰谣最佳女婿粤语棱镜圣舟摇滚新乐团2010女特警悲惨世界陨落星辰第五季非常搭档快乐的大人逃出立法院愈墮落愈英雄科学侦探园成功补习班猛鬼出笼2艳鬼发狂谈情说爱(粤语)黛西与乐队尼克松导演剪切版2爱登堡讲述生命之光恐怖新娘女仆的露天咖啡厅红苹果乐园夺宝计上计1986恐吓包裹2:火辣查德的复仇两个刁蛮女三气萧月白哆啦A梦:新·大雄与铁人兵团风云破反恐特警组第六季比傻鹏的爸爸更傻的爸爸喀纳斯水怪声声不息天使陨落世界欠我一个初恋死亡之屋极限特工3:终极回归尬情少女心跳零距离

 长篇影评

 1 ) 唯一的信賴和依靠

原本這部既無技術上突破,又無甚新奇內容的紀錄片一經播送就馬上被掩埋于成千上萬的影像世界里,然而這次日本的核事故卻使其奇跡般地重生了——它忽然于各頻道電視臺、視頻網站、網絡下載頻繁現身。然而,人類遺忘的本性終究是吊詭和難以改變的,不然25年前切爾諾貝利的事故我們還能有多少記憶存留?我們又究竟吸取了多少痛苦的教訓?而今日本的影像又會在我們的腦海里映刻多久?那些爆炸了的福島核反應堆又能牽系多久我們的心緒? 幾天前還在電視里24小時滾動播出的來自日本的消息,轉過天來就被北約聯軍轟炸利比亞的報道所淹沒。新聞媒體總要制造新的刺激給如今太容易就麻木了的觀眾,是媒體毒害了觀眾?還是媒體慣壞了觀眾?然而,災難來臨,我們束手無策、無處躲藏時,我們明知道不能信賴和依靠的電視新聞,似乎又是唯一的信賴和依靠。

 2 ) Disaster Never Stops

戈尔巴乔夫真是个不幸的人,1985年他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1986年就出了切尔诺贝利这样的大事故。片子放到十几分钟,他一出现我就想,这场危机有没有在政权和国家瓦解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推手呢?
核能拥有可怕的力量,想灭几个地球都是随便玩玩的事。对于这种能量的利用不被禁止,意外就永远拥有发生的概率;可是为了怕被毁灭就不碰核能,又好像壮士断腕,甚至《三体》里面说的那个降低光速躲进黑域的安全声明状态了。

然后这世界又真是奇怪,明明都是由那些微观粒子构成,但是微观的无孔不入性造成它能够影响一切宏观的运行机制,太多人类宏观的脑袋远未参透的机制。20年后的切尔诺贝利仍然不适合居住,镜头拍过去虽无人烟却有大片森林,植物也看不出明显异常。那句“这具石棺是一座忠烈祠(谁翻译出这么好的词!)”着实打动了我一下,数十万原本健康而且年轻的平民、士兵为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奔赴现场,以万计的人受到感染留下各种疾病,一位当年深入4号反应炉下挖掘隧道的工人在采访中说他不后悔——不知道他后来的健康状况如何;那些被辐射得丧失正常生活工作能力的人,又延着残喘的,不知道有没有后悔或抱怨过。

再说当政者谎言这一单。世界原子能协会至今仍粉饰着该事故的严重程度,称直接致死的人数不过几十,间接致死者也仅4000左右。在我看来Panic本身是一种愚蠢的情绪,大规模的集体恐慌确实可能引致后果。不能单纯的将安抚民众的不实报道看作是维护政权的手段,就像我坚定地认为,对一个人好绝不是告诉他一切真相。世界从来就没有透明过,只是当我们越来越了解罗生门的存在后,就不由自主地去怀疑,想要看真相,所以尽量不掺杂制作者意见力争呈现事实的纪录片越来越受欢迎。也许,我们也只是越来越有能力把事情搞得像那么回事。我又要淡定地说2012了,无力回避的,知道又如何,徒增烦扰。让精英跟大佬们上船去,我们几十亿人一起来见识一下也不可能“永恒”的死亡。

 3 ) 请回答1986:抢救切尔诺贝利世界

近日,一部由HBO和Sky合拍的5集迷你剧《切尔诺贝利》一经播出,就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尽管截止目前此剧只更新了两集,但观众对它的评价却非常之高,豆瓣评分一度飙升到了9.7分。

《切尔诺贝利》海报

在DOCO君看来,这部剧之所以在当下大受欢迎,除了它悬疑惊险的剧情、精准到位的表演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完全由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而成。能将人类共有的恐怖记忆进行重演,这当然会获得极大的瞩目。

切尔诺贝利事件,这场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最高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一直以来,它都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同时也是近代史上给人类造成最大损失代价的灾难之一。

《切尔诺贝利》剧照

此外,又因为这场事故发生在冷战格局行将结束的前夜,所以它也一度被整个欧美世界视为是一场恐怖的梦魇,因此虽然它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这场浩劫却依然会被人们重复回忆并多次提起。

1986年,切尔诺贝利究竟发生了什么?在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到底做出了哪些挽救措施?灾难抢救背后的真相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今天,DOCO君便为大家推荐一部有关切尔诺贝利事件的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

《抢救切尔诺贝利》,豆瓣9.2分

相比于前文所提到的HBO剧集,这部纪录片借用当时摄影师拍摄的照片以及一些档案影片,重现了当年在切尔诺贝利事故现场紧张进行的大作战;同时,影片创作者还采访了包括戈尔巴乔夫在内的多位事故亲历者,他们的一些独家记忆也部分地还原了这起事故的某些真相。

1、事故发生,后知后觉

1986年4月25日,这一天正值星期五,在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市,43000位当地居民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春日。

但是,或许谁都没有想到,就在26日凌晨时分,正当所有人已经陷入沉睡之际,离市区仅3公里的一声巨响却将他们拖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这一天便犹如噩梦一般永远地烙印在了他们的记忆里。

原来,就在普里皮亚季市3公里外所矗立的正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彼时,它也是整个前苏联最大的核电站,每天都有数千人在此工作。

而在当晚,第4区的176名员工正受命测试反应炉的自我供电系统,凌晨1点23分,安全系统撤除,实验正式展开。

不过,吊诡的是,这场测试并没有如工作人员所想象的那样正常地进行下去。

正当他们按下按钮的一刻,核电厂的地板开始剧烈地颤动起来,反应炉1200吨的顶盖瞬间喷入高空,一股超强辐射气流迅速蒸发,并在核电厂方圆几百公尺释放出铀与石墨,火花从裂开的缺口喷溅,携带熔解的辐射粒子喷向几千公尺的高空。

动画模拟事故发生时核电站爆炸的状态

就这样,毫无征兆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居然发生了爆炸!然而,正在此时,普里皮亚季市的居民却对这3公里外的灾变一无所悉。

前苏联记者伊戈·科斯汀

冒着被辐射的危险拍下的事故发生后的照片

尽管他们听到了爆炸声,但他们并不知晓:爆炸的反应炉核心已经开始燃烧,环绕核子燃料的石墨早已熔化了铀,而实际上,这些放射尘的威力是投在广岛跟长崎的两颗原子弹总和的100倍!

前苏联记者伊戈·科斯汀

冒着被辐射的危险拍下的事故发生后的照片

同时,就当爆炸发生后,事故也并没有引起苏联官方的重视。

在此后8小时,包括戈尔巴乔夫在内的苏联领导人和核专家们得到的讯息极其贫乏,上报而来的消息只是“反应堆发生火灾,但并没有爆炸”。

戈尔巴乔夫接受采访

甚至还有人错误地估计“这起事故所带来的影响跟在红场煮茶没什么两样”。

戈尔巴乔夫接受采访

当天下午2点,城区里开始有传闻说核电站的事故造成了一些伤亡,但是官方依然没有发布任何消息,街头的行人更是对散布全城戴着面具的士兵不以为意。

与此同时,苏联军方的一名上校开始带领官兵在城里测试最初的放射性读数。

在当时,正常大气中的放射量只有0.000012伦琴,可在普里皮亚季市,刚过中午,测试读数就已经高达0.2伦琴,也就是正常值的15000倍;到了傍晚,辐射值已经攀升到正常值的60万倍;而到了晚上,辐射值直接达到了7伦琴!

空军在反应堆上空测到的辐射量为1000伦琴

为了解状况,军方紧急派出一支侦察队前往核电站基地测量第一批数值,他们将第一次测量到的数值记录在一张地图上。

数据显示,事故核心区的辐射值竟然早已达到了2080伦琴!可实际上按照科学依据,人体每年最多可以吸收2伦琴而不受影响,这种爆表的数据其实已经远超人们的想象。

时至今日,军方用过的地图仍然携带大量辐射物

面对这些数值,苏联核子研究所也感到十分震惊,因为如此高的放射性根本前所未见。

直到此时,苏联政府才反应过来。在戈尔巴乔夫的命令下,他们随即成立由一批顶尖核能专家组成的政府委员会,并即刻派遣他们前往切尔诺贝利展开调查。

政府委员会由勒加索夫院士牵头组建

终于,就在爆炸发生30个小时后,也就是4月27日上午11点,苏联政府开始采取第一批安全措施。

超过1000部巴士在3个小时内迅速抵达普里皮亚季市,军方即刻宣布将彻底疏散该城。为避免引发恐慌,当局只能隐瞒情况的严重性,一些居民甚至误以为3天后他们还能回到家乡。

依依不舍的当地居民

自此,在短短的几小时内,43000人在一种蒙蔽和不舍中被强制性疏散,1000俩巴士载走了欧洲第一批原子难民,他们的家乡从此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鬼城,但是,这场噩梦却远没有因为他们的离去而结束。

2、不惜一切,绝地求生

事故发生后3天,当地居民们终于全部撤离了普里皮亚季市。

不过,人虽然走了,但在核电站毁坏的反应炉底部,1200吨的高热岩浆却持续以3000度高温燃烧着,并对大气不断散发无数的放射性气体与尘埃。

前苏联记者伊戈·科斯汀

冒着被辐射的危险拍下的事故发生后的照片

这还不算完,因为这些放射性物体会直接进入到大气层中,所以它们实际上是随着云层的飘浮在不断地移动。

从27日到28日,云层在俄罗斯上方飘移了1000多公里,白俄罗斯、波罗的海甚至整个西欧都被笼罩在放射性气体的污染之下。

大概在事件过了差不多一周后,莫斯科接到从瑞典政府发来的讯息,此时辐射云已经飘散到瑞典,苏联政府终于明白事情远比他们想像的还要严重。

随后,苏联政府迅即派出一名将军率领他手下的80架直升机舰队前来灭火,舰队中最顶尖的飞行员甚至是直接从阿富汗战场前线而来。

军方直升机盘旋在反应堆上空

在他们抵达后,由飞行员驾驶着直升机运送士兵,士兵们再根据从反应炉升空的放射性热气流判断风向,从而向反应炉中的火焰徒手空投80公斤的沙包,这些沙包由沙土和硼酸构成,而硼酸正可以用来中和辐射。

动画模拟硼酸沙包对反应堆的填埋过程

然而,事实上,这些飞行员们的救援行动其实是以生命为代价进行的。

因为就在当时,反应炉上方的辐射值实际已超过3500伦琴,这几乎是致命量的9倍,而有些飞行员员一天飞行多达33趟,他们每去一趟就会吸收5到6伦琴,如果动作慢一点还会吸收更多。

被严重辐射后的飞行员

在几次任务后,他们全身就会因热气而被汗水浸湿,过一会儿,他们又会呕吐以及腹泻,接着更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致命症状,骨髓退化和慢性癌症将折磨他们到死。

27名飞行员在执行完任务后很快死亡

此外,随着反应炉裂口被6000吨硼酸填满,新的问题又随之出现了。

因为就在一开始灾难发生后,当地消防员是选择向反应炉内灌了大量液体水,但现在反应炉底部还有195吨的核燃料在持续燃烧,这些燃料产生的惊人热量可能会融化沙子,一旦放射性岩浆接触到液体水就将引发比第一次爆炸更具毁灭性的事故。

第二次爆炸可能将明斯克夷为平地

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科学家们又想到,可以在反应炉底部挖出一个空间,然后装置一套液态氮冷却系统,以此达到让反应炉降温的效果。

又是需要牺牲的时刻,不过此时的俄罗斯民族确实也显示出了他们的胆色和勇气。

矿工接受采访

在政府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俄罗斯与乌克兰矿区共派遣了10000名矿工来到切尔诺贝利开始挖掘工作。

在一个月内,这些2、30岁的小伙子几乎是在没有任何防护装备的情况下工作的。他们无法使用呼吸面罩,更不能穿多余的衣服,喝的还是被辐射过的水,每1小时至少就要承受1伦琴的辐射,这样的工作简直如同慢性自杀。

矿工们在反应炉底部通宵工作

就这样,在经过近半个月绝地求生式的救援后,切尔诺贝利的火势终于得到了控制。

但尽管情况有所好转,然而核反应堆的裂缝与无数吨的高度放射性瓦砾却仍暴露在环境中,要覆盖损坏的建筑物与清理这些污染物就得需要更多的人力。

十万名官兵被征召作为“清理人”

为此,苏联政府又一次征募了大量抢险者,让他们负责整理现场并建造石棺,这些人也就是切尔诺贝利事故中最著名的“清理人”。

这些“清理人”从苏联各地来到切尔诺贝利,他们不仅要负责清除普里皮亚季市所有地表的放射性尘埃,而且还要组成狩猎小组猎杀当地所有被辐射过的动物。

全副武装的清理人

最终,他们的核心工作便是建造一座170公尺长、66公尺宽的钢铁混凝土石棺,以此将整个核反应堆覆盖起来,做到与周遭环境完全隔绝。

封闭核反应堆的石棺

后来,根据俄罗斯的估计,大约有300,000到600,000的“清理人”在灾难发生后的两年内,进入离反应堆30公里的范围内清除核辐射污染物。

但等这些工作完成,他们的身体已经吸收了大量的辐射性物质,大部分人最终死于核辐射造成的各类疾病。

被病痛折磨的“清理人”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后续的档案资料中基本无名无姓、没有记载,当时也没有人意识到他们不仅仅是拯救了苏联,更是拯救了半个地球的英雄。

3、回顾历史,影响深远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发生6个月后,直接造成了28人死亡。这次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使得500万人遭受核辐射,主要的受灾地区包括白俄罗斯,乌克兰以及俄罗斯。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铯-137污染范围

核事故更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灾难。白俄罗斯儿童患甲状腺癌、白血病的数量迅速增加,新生儿生理残疾者剧增。白俄罗斯戈梅利地区的儿童甲状腺癌的比率,在核事故发生后上升了200倍;某些地区甚至上升了2000倍。

遭受核辐射侵害的畸形儿童

乌克兰国家辐射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尼可莱·奥梅里安内茨说:“在乌克兰,有200万人被官方划为切尔诺贝利事故受害人,他们当中至少有50万人,也许更多,已经死去。研究表明,有34499名从事过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现场清洁的人已经死亡。这些人的癌症死亡率是乌克兰其他人口的3倍。”

切尔诺贝利英雄纪念碑

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尽管前苏联政府立即疏散了11万多人,随后数年,又从污染严重地区搬迁了23万人。

这些人虽然得到政府赔偿,但他们原来熟悉的生活完全被打乱,心理上留下了很深的创伤,他们的焦虑程度超过了正常水平,呈现出来的一些身体症状至今无法得到医学上的解释,他们自感健康的程度也低于未暴露于核污染的人群。

时过多年,切尔诺贝利周边地区依旧充满大量辐射

除此之外,切尔诺贝利事故也为整个东欧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悉,光是前苏联政府用于清理核污染、为受害者提高医疗帮助、社会保障、津贴、建设新的村庄和住宅等方面的预算开支就高达230亿卢布。

戈尔巴乔夫估计彻底消除切尔诺贝利事故带来的影响需要800年的时间

至今在俄罗斯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社会保障法保护的人口仍有210万。消除切尔诺贝利后患成了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政府的巨大财政负担。

光是处理这场事故就花费了180亿卢布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切尔诺贝利事故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一直在持续,在此过程中,当时负责处理这场事故的前苏联官方实际上隐瞒了很多细节,但随着苏联在1991年解体,这些细节也变成了永久性的谎言和秘密。

今天,切尔诺贝利已是一片噩梦般的禁区,这不仅是亲历者记忆中不可触碰的伤痕,也是人类历史上永不能再重演的悲剧。

这场悲剧让苏联人开始质疑原本认识的世界。对于苏联当局的处置不力导致的惨重悲剧,有媒体评论,比起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切尔诺贝利事件可能是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

当然,DOCO君为大家推荐的这部纪录片所呈现的内容也只不过是有关切尔诺贝利事件的冰山一角,事实上,就在事发后30多年,还有更多有良知的人去探求过真相、挖掘过历史。

 4 ) Slight, silent, and then sealed.

在晚上的课上看完《抢救切尔诺贝利》,不知怎的,觉得浑身酸痛。老师、同学七嘴八舌探讨了科技是否可控。在我看来,科技是手段,不是目的。
以前,对切尔诺贝利的认识不多,只知道是前苏联的一次核爆所在地,莎拉波娃是那里迁出去的难民。看了这部片子,我才明白:而真正令人发指的,不是科技本身,而是用科技达到某些自私目的的人。他们的目的或许达到了,或许出了纰漏;或许被掩盖了,或许无法瞒住,震惊世人,就像切尔诺贝利那样。
简而言之,这件事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人类史上最大的(核)危机发生后,政府瞒天过海:修改辐射量和致病等级,组织救援队把核电站密封起来,在无法隐瞒的情况下把灾难地居民迁走,导致切尔诺贝利至今还是一座死城——如果辐射量不是在3天内就会导致居民死亡,或许悲剧还要继续。源于无知和恐惧的欲盖弥彰令事情一再拖延,专家宁愿相信是测量辐射的机器故障也不相信会有那么高的辐射,直到瑞典发来消息说已经扩散到北欧。
今天的欧洲,是很多人拼了命换回来的。当时参与救助的50万人中,两万人直接死亡,20万人得了难以定义的严重后遗症,被叫做“切尔诺贝利症候群”。当时参与救助的这些人,获得了国家勋章和英雄称号,领到相当于100美元的奖励。但当时那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大多无法正常生活、生育,或是生出怪胎、绝症患者,政府又没有提供长期的扶助。这些昔日的英雄,有苦难言。而在普通居民中,又造成了多大伤痛?
影片是纪录片,看得很揪心。第一位拍摄事故照片的摄影师还活着,每年两个月都要住院治疗,其他的都相继死亡。他的照片上有明显的核泄漏痕迹,曝光和色彩诡异,把一个巨大的伤口撕开给人看。
不再多说什么了,这是一部用多少人生命换来的片子。他们中大多数已不在人世,有人还活着,忍受着身心的煎熬。通常,我们把这些大灾难之后的生者叫做“survivor”,死去的人叫做“victim”。但可怕的是,这两种定义的关系微妙,或许会错位。Slight, silent, and then sealed. 悲剧是这样降临到切尔诺贝利,又这样被隐藏了20年。那些默默承受的survivor们,在时间的洗礼中,是淡忘伤痕,还是转变成另种角色?
切尔诺贝利事件在多年后解禁,终于大白于天下。然而,类似事件或许仍会上演。一个国家,一个政府,怎样承担自己都难以预计的后果?当时的直接损失是180亿美元,但不可估量的损失更大、更可怕。很多人揣测日本福岛核电站的爆炸缘由。无论高估还是低估后果,一件事是肯定的:人有可能毁于自己追寻的自以为是的进步。
The consequences are always known beforehand but that does always mean to say they are impossible to know. 你我都不知道结果,人有时候很脆弱。所以,要么赶快死,要么好好活着。

 5 ) 真相,人们需要真相!

挺触动的,对核,核辐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日本核电站后看的此片,看到法国说上空云层未受污染,风转向了,突然想到我国天天说未来三天对我国无影响。我觉得相比核辐射,更恐怖的是人们完全的被隐瞒,自以为安全的继续无知的生活,甚至有些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同时,向那些在一线向我们纪录并且展现实情的摄影人员致敬,不知他们是否为记者,但我感到,这才是记者应有的精神,把真相揭露在人们面前,比那些天天狗仔,八卦的“记者”有意义多了吧!

 6 ) 最大的错误,是人类自己

  人类的贪婪造就了一切,无止尽的需求,无止尽的破坏,为的不过是人类自己的欲望。
  我自己都无法避免的现实,我离不开现代生活的一切,也许只有到了灭顶之灾那天我才会后悔现在的想法吧,人性的可悲。
  毁灭一个星球太简单了,也许你等你发现的时候,已经太迟了。
 50万人类英雄,你们说出我不后悔的时候,我宁可听到你说的是,我后悔。
  情何以堪

 短评

触目惊心

2分钟前
  • 一个劳动人民
  • 推荐

"somebody had to do it..."

4分钟前
  • 有猫万事足
  • 力荐

尼玛看完心情好沉重!

7分钟前
  • Tuna Bento
  • 力荐

说实话,这电影非常有现实意义。比起核辐射,谎言抑或制度才是更大的灾难~

12分钟前
  • 夏小昭
  • 力荐

比任何恐怖片都要可怕

13分钟前
  • |
  • 力荐

寡妇制造者

16分钟前
  • celestebook
  • 推荐

“医治我们自己的悲伤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我们就是这种悲伤的同谋。要医治他人的悲伤同样也是很困难的事,因为我们也是悲伤的俘虏。”“总得有人得去做,不是我们就是别人,我们应不应该这样做?我(幸存的英雄)一点也不后悔”可是,在这样的政府下当英雄,真的很惨,要么死要么晚景凄凉。

21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

太惨了(┳_┳)...

24分钟前
  • Dita
  • 推荐

太恐怖了好吗,核泄露的辐射带来的真的是毁灭性的灾难。同样地,消息的封锁对大众也是摧毁性的。日本地震导致福田核电站爆炸之际,应景地看了这部纪录片。

29分钟前
  • ibelieve
  • 推荐

切尔诺贝利,就是一个大坑

32分钟前
  • 钟笑乂
  • 推荐

像一个愚蠢而又恶魔般的纹身,现在我们终于有了一个永久的纪念碑。

33分钟前
  • lahael-cabiria
  • 力荐

那些一贯擅长系统地使用欺骗和撒谎来掩盖事实的国度,你已经给自己掘好了墓。

36分钟前
  • jiyun
  • 推荐

“我们所有的人类,都不该经历这一切。”恐怖源于真实,而无尽的谎言与隐瞒则比核辐射带来的影响更加可怕。 向参加过这次清理工作的英雄们致敬!或许……再过若干年,会有一部电影名为《抢救福岛》★★★★

39分钟前
  • Q。
  • 推荐

此灾难一直时刻并永久的影响着威胁着欧洲甚至整个世界的安全。

44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

潘多拉之盒随时可能打开,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全人类头顶

48分钟前
  • 浒子曰
  • 力荐

纪录片永远比恐怖片更恐怖,它不仅让人深思,甚至让人坐立不安。在谎言、真相和死亡的背后,试问我们身边还有多少这样的危机?日本核电站的危害绝对比媒体口中的严重!一个切尔诺贝利牵连了整个欧洲!现在又是日本,整个亚洲估计都难以幸免,这毕竟不是几天几年的事,这是几百年的隐患!★★★★★

5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现实意义远大于纪录片意义。“法国上方有异状吗?” “没有,风并非往这边吹。而是吹向逆时钟方向,没什么好担心的,民众的健康绝对没有危险。”

5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没看之前以为切尔诺贝利的灾难已经消散,原来这个恐怖的阴影还一直存在并且时刻威胁着欧洲甚至整个世界的安全。

56分钟前
  • 桃乐
  • 力荐

看了半个小时,果然都是党国,做法太像了太像了。

58分钟前
  • 好多密码好讨喜
  • 还行

我害怕么?答:不害怕,只是闹心,来气!我赶脚人类毁在“新的教训”上的几率要比2012、自然灾害、外星人入侵来的大……教训还总产生于未知,但要是害怕一个又一个新的教训,人类就还能探索了么?——谎言似乎是其中最大的障碍~~

1小时前
  • King Sitcom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