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锦还乡

HD国语

主演:饶光强,何京,谢宜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3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衣锦还乡 剧照 NO.1衣锦还乡 剧照 NO.2衣锦还乡 剧照 NO.3衣锦还乡 剧照 NO.4衣锦还乡 剧照 NO.5衣锦还乡 剧照 NO.6衣锦还乡 剧照 NO.13衣锦还乡 剧照 NO.14衣锦还乡 剧照 NO.15衣锦还乡 剧照 NO.16衣锦还乡 剧照 NO.17衣锦还乡 剧照 NO.18衣锦还乡 剧照 NO.19衣锦还乡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故乡才是心灵的归宿

海外游子,浮生若梦。回到阔别一十三年的家乡,那个动荡年代已如墙上斑驳的语录逝去。本片的明线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归乡游子与幼时玩伴相遇并擦出爱的火花。而实际上本片的内核却是告诉我们:世界很大,但家乡永远是心灵的归属。本片成片于80年代末,但是由于有幸我的太太是广东人(那个地方虽然属于云浮,但距离江门、高明、开平、恩平等地特别近)。本剧据说是取景于台山,也有类似于开平碉楼的建筑和农家院落,因此显得特别亲切。广东珠三角周边,特别是粤西就是这种山水风貌。而典型的村庄就是这种颜色和建筑风貌的农村,标志性的就是村口的水塘和大榕树,以及不宽不窄的河涌。既有冲积平原的地貌,远处也依稀可见起伏的丘陵和山脉。中国的古代史即是王朝更迭史,同时也是中原居民不断因为战乱南迁的历史。因此,特别是在两广福建,几乎每个农村都是同姓村,两千多年来皆是如此。即是同姓村,同龄男女之间的关系则尽是表兄表妹,堂兄堂妹的关系。八两金离家一十三年,经过“那段岁月”的农村已经恢复了勃勃生机。淳朴故乡人仍是淳朴故乡人。最热闹的,依旧是排开酒席摆上八大碗的乡村宴席。然而,今天,2022年,大部分广东农村依然延续着几乎未变的生活传统,也许宗族情谊会会比那时淡一些,但总体来说,没有什么改变。记得十数年前结婚,在太太老家摆酒,来的也是全村老幼。按着习俗,来贺的乡亲都要派红包,一元五元不限。乡亲随喜也是一元五元不限。酒席的作成皆为乡亲。而我,本来只是在四岁时跟随父母在江西南昌的郊区一个国营工厂长大,一直生活了接近20年,虽吃过百家饭,也经历了邻里间的串门(工厂有幼儿园,小学在隔壁厂子)但并未经历这种同姓同乡同族的成长历程。如今,厂子早已不复存在,厂区被两个社区一分为二。而少年时的邻居发小也是各奔东西,渺无音讯。我要说的是,这种非同姓同族的农村或者社区是没有那种周而复始的生命力的,当一代人们创建了它,随着人们的离去、老去、逝去,必然走向衰败。而城市化发展,吞噬了一个又一个农村。曾经的烟火社区或者村庄,早已被现代化的高楼社区所取代,美丽的花园、现代化的舒适住宅让许多旧时人间烟火一去不复返。县城,是城镇化的重要扩张点,即是在传统如广东,乡亲们这都纷纷的选择购买商品房,享受现代化的居住条件。那种同姓同族同祠堂的村庄也慢慢的走向衰败和冷清。本片出现的农村乡亲们的淳朴的脸以及小学教室里讲台前的山坟真的令人感动。可贵的,永远不是现代化,不是舒适与科技。而是传统与传承、亲族社会,以及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是我老了吧!

互联网正在彻底的改变曾经温情脉脉的社交方式。而城市化的进程正在不可逆转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再有可以回去的千百年的家乡。

 2 ) 船儿轻轻摇过不说话

意外听到《船歌》,听了30多遍,循来看这个电影

好美的电影、每一幅截图都很美!正如“船儿轻轻摇过不说话”,不言,想象反而不受阻隔。又或者如同故乡、乡村让人眷恋,正是曾经生活过的记忆,一遍遍回忆琢磨其中的快乐而无其中的痛苦。而当看着哥哥在岸头相送,相似性勾起了心中的某些回忆,像边城,像种种求之不得最后沉寂于记忆之中的,留下的只有当时的言笑晏晏。

歌中的“何处是我家”尤其美,而在电影中更是契合,身在心心念念的故乡,不代表心灵也一直回到了故乡,距离和陌生,依然跨不过那永恒的孤独。

拎着小猪 颇有“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的感觉

赶紧叫奶奶过来

双冬、黑水、主凶不主吉

半生积蓄,回乡散尽,收到的一个“动物园”啦

中间是一只可爱的猫头鹰

烟花下

如油画的广东江门

三水芦苞 ,好美的地名

而他的“男人必须要有”的八两金

送亲

换做了给她的新婚礼物

 3 ) 八两金揭示真实的年代感

这影片是我出生的那年拍的,远赴潮州东凤镇,台山取景!我对我出生的80代本来就充满好奇,而潮州的蔡兄跟我娓娓道来,因为取景区就是他的家乡。通过这部电影,他可以看到家乡以前的景色,寻回小时候那份温暖的记忆!影片中塞车的桥就是广济桥,还在广济楼,历久弥新!东门街那熟悉的潮汕乡音,肯定会给你久违的亲切感! 田道里撞死猪的地方,也是蔡兄小时候跟他外公到过的地方,而今为早已面目全非,借此影片一览当年的乡情正可以缅怀他的外公,更显意义非凡!其实我也想有部影片在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取景,这样镜头就会记录那些数字的场景,可惜现在只能我梦里努力接近了。 说回影片本身,本片出发点我认为就是为了表现出80年代广东地区的普通生活,你看到结局的情感处理也是符合那时候的现实生活吧!那时墙上的标语:禁止超生!我想起我妈生完,就带我和我姐逃去几十公里远的二姨家避计划生育,这不就跟猴子他妹妹一家躲到台山生二胎相契合吗?!这也再一次印证影片反映现实生活。我直接说结局吧,有评论顺最后洪金宝找到了他内心根源,张艾嘉找到了人生归宿!你怎么理解结局呢?

 4 ) 《八两金》:春风一夜吹乡梦,直教伊人泪满襟

1

姐儿头上戴着杜鹃花呀,

迎着风儿随浪逐彩霞;

船儿摇过春水不说话呀,

水乡温柔何处是我家……

当齐豫的《船歌》悠悠响起的时候,天色还未完全大亮。没有褪去的夜色,就如一泼淡墨,把远山和江水洇染成古意沉雄的岭南画卷。

宁静的江水突然泛起波澜。微波的褶皱如同两缕被风撩开的长发,在“哗哗”江水声中轻轻荡向两岸。

是两只长长的竹排,打破了这黎明前的安宁。竹排上的渔人,在阒然无声的晨曦中,提着火光荧荧的船灯,摆弄着粗糙的船桨,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乌嘴婆”张艾嘉站在竹排边上,勾着腰、提着水桶打水洗衣。

远处,群山上方的夜色逐渐被点亮,血红的朝霞唤醒了人间的生机。

“猴子”洪金宝睡醒了,在竹排的舱里散漫地伸着懒腰。他无意中看到正在晾衣服的乌嘴婆,如同痴了一般,一双久久凝视的眼睛,再难移开……

2

猴子和乌嘴婆是广东台山某个镇上的表兄妹。猴子顽皮,乌嘴婆嘴尖,两人经常打架。

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概在猴子十几岁的时候,国内的动乱愈演愈烈。猴子火爆的脾气,得罪了当地不少小年轻,他怕遭到报复,就背着父母和亲妹妹,独自逃往千里之外的美国。

到了美国唐人街,猴子做了一名出租车司机。他文化不高,学习力差,载了十几年的客,也不能完整地说一句没有语病的英语。因此不管他多勤恳,他始终没有多少积蓄。

积蓄不见涨,但对家乡的思念却与日俱增。每当孤独地行走于喧嚣的闹市,父母、小妹的脸,总会浮现眼前。这么多年了,父母老了吧?身体还好吗?小妹嫁人了吧?有小孩了吗……

在一个夜里,他再也无法承受这份煎熬,于是决定第二天就坐飞机回家。

猴子是个要面子的人,他不想让父母和同乡人觉得自己混得很差。于是,他找到一个牌友,向他借了一只净重六两的手表。接着,他又向另一个牌友借了一个净重二两的金链子。

牌友说:“六两加上这二两,就八两啦!”

故事到这里,第一次点题——

猴子拨弄着金链子,说:“男人嘛,如果没有八两金在身上,怎么算男人呢?”

3

回到小时候生活的镇上,猴子发现道路两边的墙壁上,写满了“只生一胎,严控二胎”的大字。

家里没人。猴子的发小告诉他,小妹几年前嫁人了,生了个女儿。猴子的父亲想要孙子,但又不敢明目张胆生二胎,于是猴子父母带着小妹母女,回乡下躲二胎去了。

猴子准备回乡下——那个依山抱水的地方。这时候,一别十几年的表妹乌嘴婆出现了。乌嘴婆的家人给她定了一门亲,男方是一名定居旧金山的同乡人。两周后,未婚夫会乘船来接她,而接亲的地点,正好在猴子老家的水乡。

乌嘴婆很期待这份婚姻。她一直生活在台山,看厌了当地的车水马龙与动荡不安。她希望走出去,见识不同的人情风景。为此,她苦学英文。由于没人指教,跟猴子一样,她也是个英语半吊子。

他俩见面后,一起蹬着脚踏车,去找乌嘴婆的舅舅借一部车,约好一起回乡。

路上,两人飚起了英语:

“你是不是要存钱marry呀?你mar过ry没有呀?”

“我不但没mar过ry,连ss都没ki过!”

回乡的路上,他们吵闹、拌嘴,借来的车也在半路报废了。幸好,他们遇上了两个划着竹排的渔人。

因为这两个渔人,于是他们才有机会,在江流中酣睡,在晨曦中沐衣,在天高水远的宁静烟波里,起了无法吐露的微妙情意。

4

江水悠悠不绝,而竹排终归要靠岸。

看到家了,曾经的远游人不禁加快了回家的步子。

儿时的红棉花树出现在眼前。它就像席慕容笔下那棵“没有年轮,永不老去的”的树,一别经年,依旧笔直挺拔,满树红花。

而树下的人——猴子的父亲,脸上却已爬满皱纹,头上也生出白发。

母亲、小妹远远跑来,名叫“花花”的狗,也凑上来跟猴子亲热。

一家人杀鸡、买菜、放鞭炮,邀请乡里四邻都来吃饭喝酒,看看他们的“海归”儿子。

酒足饭饱、热闹散去后,猴子坐在床上,看看卧室的四壁,满眼尽是无法诉说的斑驳与孤独。

花花跑过来蹭他,嘴里发着呜咽声。猴子说:“很晚了,去睡吧。”

花花仿若很不舍,摇着尾巴,一步三回头地走开了。

第二天早上,窸窣的微风细雨声吵醒了猴子。他端着水盅到院子里漱口,一低头,发现花花躺在地上,没有了气息。

或许,这十几年里,花花就是撑着一口气,等待见上曾经的主人最后一面。看到主人无恙,它也就心安离去了。

乌嘴婆、猴子和妹妹骑车去山上埋葬花花。猴子挖坑的时候,挖出一个石头。他把石头送给乌嘴婆:“我以前跟小妹在山上玩的时候,常捡到这种石头。”

乌嘴婆接过来:“好漂亮,像贝壳一样。奇怪,山上怎么会有贝壳?”

5

晚上,小妹的肚子突然疼得厉害——她要生了。

乡里没有医生,只有一个七老八十的产婆。产婆一进屋,就说:“这里的煞气好重!”

她叼着根烟,嘴里念念有词:“今天主凶不主吉呀!”

她慢条斯理地走到小妹床前,看着她疼得满脸大汗,又说:“她这是哪吒胎。哪吒天生反叛,削肉还父,削骨还母。孩子和妈只能活一个,要孩子还是要妈?”

猴子说:“两个都要。”

产婆说:“王母娘娘不答应。”

争执了半天,产婆在手上吐一口口水,就要去接生。猴子一把拦住:“你怎么手都不洗就来?洗手洗手!”

产婆生气了:“我去抽根烟!”

旁边的乌嘴婆见了火冒三丈,找来热水、剪刀和干净布料,对猴子母亲说:“你来帮我!”

她们关了门在里面捣鼓一阵,只听“哇”地一声——小妹生了,是个男孩。男孩出世那一刹那,溅了乌嘴婆一脸血。

猴子的爹终于等来了男孩,一家人喝酒庆祝,然而却不见了乌嘴婆。

猴子走到后院,发现乌嘴婆一个人坐在那里哭泣。

猴子走到她身边,只听她边哭边说:“其实,我很怕看到血,而且我从来没帮人接生过。”

那时候,猴子知道了这个女人身上,除了嘁嘁喳喳,还有罕见的勇敢。

那时候,猴子不知道怎么安慰她,顺手把酒杯递给她:“喝一口压压惊。”

那时候,猴子的手不由自主地搭在了乌嘴婆的背上。

那时候,猴子的内心荡起了三十多年来都没有过的柔情心事。

6

猴子回家不久,父亲终于把他的名字写进了族谱。他对猴子说:“以前不知道你在什么地方,现在好了。”接着,父亲准备安排给儿子相亲的事。

两人聊着聊着,不知不觉聊到了猴子小时候:“小时候我一教你写字,你不是跑到山上去爬树,就是跑到河里面去游泳。”

猴子呵呵笑着,突然想起一件事:“我听人说台山以前是水底,是不是真的?”

“不仅如此,传说山上还遗留着一些古代的木船,船头还雕刻着一条龙呢!”

“这么说,台山以前确实是水底,后来才升上来的。”

“爸只有七十多岁,我怎么知道?”

说完,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7

日子就像搭在门上的锁链,一环接着一环。

就在猴子与乌嘴婆的关系日益微妙之际,父母开始给猴子介绍对象了。

乌嘴婆以帮忙物色对象的名义,陪着猴子一家相亲。

第一次相亲,猴子很尴尬,乌嘴婆也表现出明显的不高兴,一双眼睛不自在地左顾右盼。

第二次相亲,乌嘴婆直接愤愤地骑车走了。

几天之后,在一个雨天,他们再度相遇。

两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走着,猴子突然说:“我帮你办点嫁妆。”

脸盆、灯笼、鲜花……两人把能买的差不多都买了,手都没法提了。

他们最后去看床上用品。乌嘴婆看见一个色彩斑斓的枕头,高兴得爱不释手:“你看这好漂亮呀!像烟花一样!”

猴子说:“你喜欢烟花?”

乌嘴婆说:“对呀,可我没看过真正的烟花。”

接着,她又生动描述了电视上看到的烟花,一脸天真烂漫。

她突然发觉猴子用一种特别的眼神望着她。她问:“你怎么了?”

猴子脑子一片空白,心虚得流下汗水。

“你很热啊?”

“噢噢……对。”

而当时的季节,还没到早春。

他们去喝了冷饮,猴子没话找话地缓解尴尬:“我最恨春天了。”

这次,轮到乌嘴婆出神地望着他了。

猴子问:“你怎么了?”

“我也是。”

“是什么?”

乌嘴婆没说话。她把嫁妆一件件装上了脚踏车,才抬头看着猴子说:“最恨春天了。”

“为什么?”

乌嘴婆已经推着车走了一段距离,仿佛做了很大的决心,她回过头说:“我未婚夫到了春天,就要来接我了。”

8

春天的夜晚乍暖还寒。

猴子、乌嘴婆、乌嘴婆的弟弟三人坐在屋里,各自沉默。

猴子再不觉得热,反而觉得凉夜将他身体的热量也抽走了。

他低着头,喃喃说:“什么时候才不冷啊?”

乌嘴婆的弟弟开口了:“阿公说,外面那些红棉花都掉下来的时候,就不冷了。”

乌嘴婆和猴子都望向窗外。

夜,仿佛更冷了。

第二天,猴子将院子里凋落的红棉花一朵一朵拾起来,然后爬到树上,用绳子将花儿一朵一朵地绑在树上。

他多么希望春天永不到来啊。

乌嘴婆透过窗户看到了这一幕。

她多么希望木棉花能永不掉落啊。

他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就像他们不管再怎么喜欢彼此,血缘的关系也注定了没有结果。

然而心中的红棉花,却无法随季节的更替而凋零;被情愫点燃的心火,又岂是血缘就能浇灭?

“意到浓时怎忍舍,情到深处无怨尤”,叹只叹竹马青梅,却天意弄人。

9

未婚夫的船,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沿着江水,喜气洋洋地靠岸了。

未婚夫是个老实人,在美国勤勤恳恳工作十几年,给乌嘴婆买了一辆车,方便她到处逛逛。

心里郁闷的猴子,蛮不讲理地问未婚夫:“她开车?谁教她看路标啊?那可都是英文啊!谁教她到超级市场去买东西啊?还有啊,买邮票、看医生、报税、去银行开户头、带小孩……”

他意识到自己有点过火了,悻悻走开了。

未婚夫见猴子走了,他急忙从屋子里抱出个红红的东西,对乌嘴婆说:“你看,漂不漂亮?我做了一个晚上!”

那是一朵大花——用无数红棉花簇拥而成的大花。

原来,春天到了,红棉花真的会掉的,就算用绳子系住,它也会掉。

晚上,乡里的夜空上面,布满了五颜六色的烟花——那也是未婚夫给乌嘴婆准备的。

乌嘴婆第一次看见烟花点缀的灿烂的夜空,露出了笑容。

猴子看着乌嘴婆的笑,默默走开了——

看来,乌嘴婆真找到了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乌嘴婆在河边找到了猴子。猴子说:“我决定还是不marry了。”

乌嘴婆低下头:“你上次跟我讲的那些话,到底是不是真的?”

“什么?”

“你说,你不但没有mar过ry,连ss都没有ki过。”

“是啊,那你呢?”

“其实,我也没有试过,真的没有试过。”

他们不自主地将嘴越凑越近,在即将碰在一起的时候停了下来。

乌嘴婆说:“我们好像不太对?”

“我们是不是该闭上眼睛?”

“好……好像是。”

“你先闭上。”

乌嘴婆闭上了眼睛。

猴子看着她的嘴巴,看着她的脸。他的目光突然变得绝望而悲伤——

他真想试一次啊,可是……

就在这个烟火绽放的夜,让心里的火熄灭吧。

他起身默默走远了。

两滴泪从乌嘴婆的眼缝中悄然滑落。泪水将夜空的灿烂尽数吸入,晶莹剔透。

眼泪告别了眼睛,她知道,她也该告别猴子了。

10

第二天,乌嘴婆要和未婚夫去美国了。

猴子开着柴油机车送她去渡口。

他们并排坐着。乌嘴婆转过头,看见猴子的金链子和金手表都不见了。

猴子掏出一个礼盒:“送给你,新婚快乐。”

乌嘴婆打开一看,是一副纯金打造的首饰。

乌嘴婆吸了口气。她什么都明白了,她问:“那你自己呢?”

在乌嘴婆的问话中,故事第二次点题——

“新娘身上没有八两金,怎么算新娘?”

远扬的船逐渐驶离渡口。

乌嘴婆一人站在船头,拿出首饰,戴在脖子上。

她一抬头,看见了岸边的猴子。

猴子笑中带泪地望着她,船儿走,他也走。

眼看自己的步伐跟不上船速了,猴子骑上脚踏车,穿过田野,穿过树林,抄近路追着船尾。

终于,前面没路了,只有一座山坡。那是乡里最高的山坡。

猴子弃了脚踏车,奋力爬上山顶。

从山顶望去,船儿越走越远,越来越小。没多久,船完全消失于水天之际。

猴子收回凝视已久的惆怅目光,一件东西却闯入了他的视野——

半山腰的一块空地上,躺着一条古老的木船。船头上,龙头傲然挺立。

他想起在山上挖出的无数贝壳。

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心灵震撼——

原来,传说是真的!

那挺立的龙头,正面朝向江水——

那是它千百年前鏖战争渡的地方。

猴子好像明白了什么,他像龙头一样,抬头望向故乡的江水——

故事,仿佛进入一个新的轮回。

11

异乡的流浪,归不去的梦,

今生今世,永不相逢;

天地的变迁,沧海与桑田,

到底改变了我什么……

在罗大佑的吟唱声中,《八两金》落下帷幕。

《八两金》是洪金宝为数不多的文艺片,亦是导演张婉婷“移民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三部曲都以爱情为主旋律,表达了华人男女遥望中美两岸的复杂情感。但不同于《非法移民》和《秋天的童话》里、中国人对美国梦的向往,《八两金》所散发的,是反美国梦,是化解不开的乡愁。

爱情部分,不用再多做陈述,最后主要说说电影里的乡愁情节。

《八两金》中有一幕很戏剧:猴子登上回国的飞机后,飞机遭遇强大气流,面临坠机的危险。乘务员给每人发了一张纸,让他们提前写下遗嘱。猴子不识几个字,就用录音机录下这样的话:

“爸,妈,记住把我葬在家乡,不要葬在美国。因为我的英文是半吊子,死了以后,还要跟那些老外讲英语,好惨。”

这段看似戏谑的话,却反映了当时绝大多数美国华人的状况。他们抛下一切、漂洋过海去到美国,聚集在唐人街,雄心万丈地想在那里开拓自己的殖民地。但美国人对华人歧视已久,有近两百年历史,华人想要出头,可谓难上加难。这当中有一小撮人成功了,迈入上流社会,这时又出现一个怪现象:上流美国华人,竟也跟美国人一样,歧视下层华人和新来的移民。绝大多数奋斗了一辈子,也只能留在唐人街,住在芝麻大的小房子里。

很多人开始清醒:既然如此,何必待下去?

更多人则泛起了相思,他们开始无比想念中国的老家。

老家有什么呢?

《八两金》很好地还原了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社会场景:恶势力被清扫不久,到处都张贴着“振兴中华,统一中国”之类的字报,俨然一副百废待举的面貌。

那时候,大部分人的老家都还是未被开垦的农村。农妇挑着柴禾去集市上卖,孩童在巷道里玩着鞭炮,猪崽在户外随意奔跑,每家每户都还供奉着自己的祖先。

老家的屋后面是山,山的那边还是山;老家门前是河流,河流的尽头还是河流。群鸟在山里鸣唱,渔民在河上撒网。西风吹雁,渔舟唱晚,放眼处,人不见,数峰青。

老家的人,还和从前一样,没有开阔的见识,仍旧迷信于命理轮回,仍旧说着古老的故事。在傍晚的炊烟中,在昏黄的灯光下,父母坐在你身边,掏出你寄来的每封信。有的信是几年前乃至十几年前写的,已经泛黄发脆,但他们始终视若珍宝。

老家的大黄狗垂垂老矣,连叫唤和摇尾都没了力气。它或许本来活不到这么久,只不过它放不下以前的主人,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过得好吗?

老家的土地,埋藏着各种令人向往的故事和传说。到了春种的时候,一锄头下去,就能挖出已经雪藏了千百年的故乡守望。

老家,还有那少年相识的“乌嘴婆”。如今,她已出落得娇艳动人。年轻的风霜,代替了胭脂水粉,让她的每个回眸、每次微笑,让她那不着风尘的脸庞,总令你魂萦梦牵。而她那颗淳朴而热情的心,更让你萌发出这辈子都不曾有过的热烈和悸动。

这些,就是老家所有的,就是《八两金》中晕散不去的乡愁。

美国梦,很美好。永远都会有人,如同浪花一样,前赴后继地为了这个梦冲向大洋的彼岸。

但是,冲出去的浪,终有一日会回溯到它原来的渡口和港湾。

因为美国梦再美好,它永远代替不了这份牵挂,这份惆怅。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它永远代替不了中国人亘古未变的乡愁情节。

(END)

 5 ) 《八两金》:时代的印记

很早之前Glen就给我推荐这部电影,也给我讲了下故事背景,说相当不错。其实当时我有些不以为意,毕竟无法想象洪金宝和张艾嘉的组合。前天晚上在家吃山寨火锅,想找部轻松的片子下饭,看到了它。还好我看了,这样风格的电影,怕是很少能看到了。就算拍,也无法拍出当年的那种质感和韵味吧。那种群众演员脸上的质朴,现在很难再见。

故事相当简单,改革开放初期,十多年前偷渡去美国的猴子在拿到美国绿卡后置办了一身行头,回汕头老家探亲。结果父母带着计划偷生二胎的妹妹回了乡下,猴子遇到表妹Jenny,一起回乡。没有太大的波澜,就讲了回乡路上和回乡以后的事。都是些细碎小事,但都是当时地时代背景下才可能发生的事件,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我印象很深的有一个情节,猴子刚回到广州,打车跟出租车师傅讨价还价,打算用一个自由女神像造型的打火机来抵减车费。不懂英文、没见过“美国货”的司机问猴子,打火机底座下的made in China是什么意思。猴子想了想说,“自由万岁”。

我是个很推崇古旧民俗文化的人,所以我特别喜欢Jenny结婚那一段,虽然对猴子来说有些伤感。看完我咨询了广东同学,问他们现在结婚是否还存在那些习俗,比如让好命婆来给新娘梳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同学告诉我,不是大家不愿意,是如今大部分人已经不会这些习俗。他们村子算是相对较传统的地方了,在几位年长公公婆婆去世之后,基本上找不到人会这些传统了。真遗憾啊。还有Jenny未婚夫给她做的那艘迎亲船,喜气洋洋,好不热闹。还有猴子爬到树上去给Jenny扎了好多红纸,真美啊。

看了电影才知道标题的八两金实在是一件无奈的东西。猴子一开始说“男人如果没有八两金在身,还算是男人吗?”,其实八两金已经是他全副身家了,甚至有二两金是借来的。可他还是把金子融了打了个链子送给Jenny,因为“新娘如果没有八两金在身,还算是新娘吗?”一开始觉得猴子就是个打肿脸充胖子的无赖混混,但其实他始终真诚,没有钱也要给自己念过的小学捐美金,因为“进这所学校之前,我连美金这两个字都不会写”。

广东乡下的粤语口音,还有潮州话,我听起来有些费劲,但觉得无比真实。

我并不觉得这是一部爱情片,导演并不是在歌颂爱情,而是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时代的画卷。

影片最后,猴子和废弃的木制龙头站在一起,望着Jenny远去的方向,镜头逐渐拉远,实在是太打动我了。

PS:张艾嘉太美了,齐豫的《船歌》也真动人。

 6 ) 张艾嘉最后选择是对的,八两金大哥不靠谱没胆还很怂!一无是处。

说实话她最终选择的老公本分,长得也还行,而且开店做小本生意,还是靠谱很多

而八两金大哥问题太多了,绝对不是合适的结婚对象。

首先,这人毫无亲情,他是唯一儿子一出去父母小妹十几年都不管不问,然后有钱就花,大大咧咧没有规划!既然是开出租的,回国开个面包车都到处闯祸。。。莽莽撞撞的,完全不靠谱。

而且,最关键八两金也不是什么帅哥啊,长得还不如他老公呢。

要钱没钱,要孝顺不孝顺,要本事没本事,要脸蛋没脸蛋,要身材没身材,最关键的是要勇气也没勇气!

你要真有胆!别人结婚前说啊,不敢。。然后结婚现场勾引别人,好,最后女方都准备让你亲了。。。关键时刻却怂了。

说实话,这样的男人一无是处,真的不要也罢。张艾嘉最后选择真是对的!

 7 ) 当怀旧风光片可以,感情戏有点假了

这片拍摄于89年。反映的80年年代,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故事。

先说优点:

1、画面很美。乡土味道很浓。

2、比较客观反映了80年代初期的一些风土人情。

比如计划生育的要求还没有非常的严厉,但已经开始严格执行一胎政策了,人们开始逃避了。

比如一些现代化的口号。

比如人们当年的打扮。有人说不真实,打扮太土了。实事求是的说,我所在的内陆乡村,比这个打扮还不如。

3、里面的“跳房子”游戏,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看倍感亲切。

4、自行车满街走。

这个,在我们这个内地小乡村,自行车还是比较宝贵的。我记得父亲的凤凰牌自行车,每天回来都要擦洗,然后扛到房子里锁好。电影里,似乎自行车随处都是。可能是沿海地区,比我们这里发达吧。

再就是汽车。我这里的八十年代,汽车很少。我们小孩子往往会等在路上,很久才可能看到一辆大卡车开过来。我们会冒着满路的灰层,追着大卡车,闻那个汽油味(也有可能是柴油味道哈),反正,

再说说,让人感到困惑的几个地方:

1、关于洪金宝开车。作为一个在美国开TAXI多年的司机,一路上不大可能发生这么多的“车祸”。

一他应该是老司机了,开车是轻车熟路的事情;

二是在乡村路上,客观上,因为路况不好,不可能开得太快。主观上,在自己不熟悉的道路上,一般也不敢开得太快。

三是汽车都是有刹车的。不会一路上双方的车都没刹车,乱开乱撞。

或许洪金宝只开过Taxi这样的小车,没有开过中巴,那前面应该有铺垫。但如果他真的是第一次开中巴,那他应该开车更加谨慎。

毕竟,他是不远万里从美国回来,要用这个车赶回老家的。所以,这辆车对于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了顺利到家,他会一路上小心翼翼,不会胡来的。

2、关于中巴开到河里,直接就不处理了。这个我也是不理解。就算现在2022年了,你把借别人的中巴开到田地里,也不会直接丢在那里不管的。况且,那时候是80年代。这辆中巴如果丢在田里不管,我估计第二天,就会被老乡们拆的轮胎都不剩了。哈哈哈。。

3、关于车祸赔偿。对方一头猪要了300元。另外一个人开口是1000多吧 。

我不晓得这个算不算贵。反正,我1996年参加工作,工资才400元左右。个人感觉可能偏贵了。大概乡下人看到他是一个穿西装的,还带着八两金,是个有钱人,故意敲竹杠吧。

4、关于张艾嘉给洪金宝的妹妹接生这段戏。

不晓得这段戏是为了表达什么。是为了对比接生婆的愚蠢,讽刺当地人的愚昧落后?

但事实是,张艾嘉①看不得血;②从没有接生过;③婚都没有结。

而“妹妹”是难产,胎儿是脚先出来,头后出来,这个是非常危险的。

接生婆虽然迷信,虽然不讲卫生,但前面“二选一”的后果判断是有道理的。

但一个怕血的、未婚的、没有接生经验的张艾嘉,就搞定了。

这段不太真实。。

5、还有人提示:洪金宝回来之前,难道不给家里写信的吗?也是这也算一个小小的bug吧。

6、还有他爸爸是进过“牛棚”的。不要小看这句话哦。“牛棚”的“牛”指的是“牛鬼蛇神”,一般是知识分子哦。普通农民只怕是进不了牛棚 的。这些知识分子大部分,改开后都平反了。待遇比农民要好。影片里洪金宝的父亲似乎就是一个普通农民,不大可能进牛棚吧。当然,这估计是香港导演不清楚这段历史,随便编了这么一个小情节吧。

最后,说说本片可能存在的最大问题:洪金宝和张艾嘉的感情问题。

洪金宝和张艾嘉小时候是玩伴,留给他印象是男人婆。只记得小时候张艾嘉咬过他的鼻子。对张艾嘉没有好感。

回来见到张艾嘉之后,第二天就决定自己独自回老家。不跟张艾嘉同行。显然更加确认了没有好感。

俩人同路,完全是洪金宝利用张艾嘉。

俩人在一路上发生了一些事情。但这些事情,还不足以让洪金宝对张艾嘉产生爱情。

比如开车那一段,洪金宝可能感谢张艾嘉借到了车。但一路上张艾嘉指路的表现,就是笨和蠢。害的洪金宝还没到家偶出“车祸”,陪了不少钱。这一段,洪金宝对张艾嘉的反感应该是增加的。

至于张艾嘉给洪金宝妹妹接生,洪金宝在影片里是喊了的“送医院”,这是正确的选择。只是因为是二胎,家里很怕“送医院”,孩子被医院干掉。但也不至于,让一个黄毛丫头来代替接生婆。

洪金宝对于张艾嘉接生成功,除了感激外,可能最大的感想是“万幸”。

之外,俩人产生爱情的节点在哪里?我是没有看出来。

反正,俩人在一起,最多几个月吧。

张艾嘉是回乡下老家等待出嫁的。正常情况下,她不应该是呆在自己家里,或者跟村里的姐妹们来往,或者替换父母干活吗?怎么会天天跟洪金宝混在一起。不怕村里人说闲话啊?

洪金宝回乡下去唯一目的是看父母。父母给他介绍对象,虽然不愿意,但也正常。但张艾嘉作为回老家准备出嫁的人,吃得哪门子醋?这一路上,洪金宝哪个地方吸引了张艾嘉?你自己要嫁的也是美国金山男,这个洪金宝也是美国金山男。洪金宝的优势在哪里?影片里没有拍摄出来吧。张艾嘉都已经打算出嫁了,说明她跟自己的未婚夫之前是见过面的,也经常联系。她问洪金宝的问题,难道没有问过自己的未婚夫?

因为俩人感情的产生缺乏催化剂,所以,后面的感情戏就很突兀了。

比如,洪金宝爬到树上把落下的红木棉花绑在树上。希望花不要掉光。这是含蓄的对张艾嘉表达感情。因为张艾嘉说,等到花落光的时候,张艾嘉就要出嫁了。

问题是,这个跟洪金宝的人设不符合。电影开头显示,洪金宝在美国开出租,没有挣到钱,也没有学文化,平时就是满口粗话,没事打牌喝酒。这样一个“粗人”,居然玩这种浪漫的小把戏,我是想不出来的……

再比如,最后洪金宝送张艾嘉八两金。

这个,跟我一块观影的女性朋友笑着说,这怎么可能!洪金宝对张艾嘉就算心里有点小九九,但也不至于到这个地步。你送个红包啊,或者说几句祝福的话,都很正常。你把全部家当送给张艾嘉,估计张艾嘉的新老公会问:“你这八两金谁送的?为啥送?”马上两口子就会产生问题。

再就是洪金宝的父母也会骂死洪金宝:“你大老远从美国赶回来,不是把八两金给父母养老,却给了别人的老婆!”这传出去,在村里就是个笑话了。。

最后,洪金宝追婚船,有人说很美。我说啊,你洪金宝和张艾嘉,。一个船头,一个山头,含情脉脉,眉来眼去,,,从白天站到晚上,这时间不短。。。你张艾嘉看得到岸上的洪金宝,人家新郎是瞎子,难道看不到吗?

你个新娘子脖子上挂那么一大串八两金,在船头这么一直站着,人家新郎不觉得好奇吗?不会上来问你这个脖子上挂金链子的愁眉苦脸的新娘子吗?

这哪里是爱情哦,,,这是张艾嘉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啊!我估计是为接下来,张艾嘉到美国后,俩人在唐人街搞婚外恋埋下伏笔吧。要不,洪金宝回到唐人街再去找张艾嘉吧八两金要回来?毕竟,要还人家的啊。

开个玩笑。

我个人感觉,如果要后面俩人感情戏正常。导演至少应该在前面的铺垫要搞好。

甚至于,可以设定为张艾嘉是洪金宝的初恋。。或者洪金宝离开大陆的时候,俩人就是情人。。洪金宝一直挂念着张艾嘉。没想到回来后,才知道张艾嘉已经要嫁人了。。心里落寞。为了张艾嘉的幸福,决定不跟张艾嘉同行。。。但后面阴差阳错,还是一路同行。这样可能好些。。。。算是旧情复燃。。。但因为现实的原因,张艾嘉又不得不出嫁。。。这样才说得通吧。。

 8 ) 水乡温柔何处是我家--“八两金”影评

“我最讨厌春天!”
“我也是。”
“你为什么也讨厌春天?”
“因为到了春天我的未婚夫就要来接我了!”

瘦皮猴为了延迟这个春天的到来,捡起满地的木棉花,笨拙地爬到光秃秃的木棉树顶,把花儿又重新安在枝头,因为“如果木棉树的花儿全都掉了,春天就要来到”。这样一个远离家乡16年,在海对岸的美国辛苦开出租打工的游子,一个也许快到40,却还从来没有“ki过ss”的老男人,用这样最童话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

这份爱,发生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人选,却是在错误的时间。乌嘴婆已经订下一份婚约。当她的未婚夫终于出现的时候,我盼望着这也许是一个暴发户的形象,或是对乌嘴婆不够好;这样的话,乌嘴婆和瘦皮猴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冲破婚约,走到一起了。可惜,我的希望落空了。那个未婚夫不仅长得颇为体面,人本分老实,对乌嘴婆也体贴有加。他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把红色木棉花缀成一个硕大的圆盘,给乌嘴婆的嫁船做装饰;因为乌嘴婆喜欢烟花,所以请人来大放烟花;梦幻的烟花之中,乌嘴婆的幸福写在她的脸上。不管我失望与否,正是这样的结局才真实,残酷,可以触摸人心。如果采用了我所希望的结局,那“八两金”就和好莱坞的片子没什么两样了。

因为瘦皮猴从来没有ki过ss,乌嘴婆决定把自己的初吻献给他。当他们的脸越趋越近的时候,发现“我们是不是不大对啊?” 这个不对,是伦理的不对么?沿袭整篇的幽默,“我们是不是应该闭上眼啊?”瘦皮猴让乌嘴婆闭上了眼镜,然后默默离开了,乌嘴婆的眼泪挂在还闭眼的睫毛上。真正的爱不是占有,而是保护,是放手。

人世间最心痛的,莫过于把自己心爱的人亲自送上嫁船。瘦皮猴穿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蓝色制服,胸前一朵大红花,开着拖拉机,一路人行在乡间的小路上。两人一路无言, 直到乌嘴婆发现瘦皮猴身上的八两金不见了。瘦皮猴拿出一套穿龙挂凤的金首饰,说“祝你新婚快乐!”原来的八两金,是他借来的道具,为了荣归故里的面子;现在的八两金,是他倾其所有的一腔真情。临别,乌嘴婆轻拍他的手臂,说:“谢谢你!”千言万语,断是没有这三个字贴切了。

结尾,乌嘴婆立在船头,撕掉所有的证件。也许是下了决心,和过去的自己诀别。她拿出那套金首饰,往脖上挂,此刻船儿正驶过塔楼,塔楼下瘦皮猴再送她一程。两个人对望,一个浅笑,一个凝视。船儿越行越远,瘦皮猴骑着自行车飞驰;爬上山头心,爱的人儿已经快要消失在视线中。
此时音乐响起:

“天地的变迁沧海与桑田
到底改变了我什么
落叶与老根
故乡的风尘
是故事中的传说
不如我归去
不如我不理
爱恨中付出什么
不如用我移山
不如归我梦
今生今世永不相逢”

这首歌以前听了很多次,第一次知道罗大佑的这首歌是为了这个电影写的。在歌声中,瘦皮猴凝望着远方即将消失的船。如果不可以朝夕相处,就只好梦里相见了。

另一首贯穿整个片子的是罗大佑的“船歌”。
 “姐儿头上戴着杜鹃花呀
 迎着风儿随浪逐彩霞
   船儿摇过春水不说话呀
   水乡温柔何处是我家”

这首歌和戏配合得太贴切了。船和水在文化上一直代表着离别和乡愁。余光中也曾经说:“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整个片子和张婉婷导演过的很多片子风格相似,温情,幽默,关注细节。演员选择是一绝,以武打著名的洪金宝在这样一部文艺片里恰到好处,不温不火;张艾嘉有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让人难忘。

作为移民三部曲之一,这部片子有着很多在外游子会有特殊感触的东西。唐人街的自由女神打火机,帝国大厦小玩具,甚至不远万里带回去大龙虾。10几年没法回家,有了绿卡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家。国内的人盲目迷信美国,盲目出国。可是走到哪里,都走不出中国城。

除了乡愁,乡情是此剧中最温暖人的主题。小集市,水上撑过的船,村边的大树红花,成排的笔挺绿树,女孩头上的俗气的头花,巷头巷尾的吆喝,乡里乡亲的红包,教室里有着墓碑的小学校--我们恍然回到了80年代。又温暖又恍然隔世。

张婉婷导演以她的慧眼慧心,在美国留学的经历,写出了游子那颗渴望回归的心。不如归去啊!

 短评

“最憎春天,我未婚夫到了春天,就會來接我”。羅啟銳、張婉婷夫婦移民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和前兩部不同,轉換視角講述“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故事,以返鄉說他鄉,雖然盡可能以諧趣輕盈來講述,卻也難以消解滄海桑田的鄉愁和有緣無分的遺憾,即便有時候略顯鬧騰、有些情節不夠真實,也抵擋不住情感上的質樸與真摯,羅大佑的《船歌》《傳說》一出更是讓人心碎成渣。《小城之春》《似水流年》《暖》,類似的故事總是能夠一遍又一遍打動我。

8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推荐

原来“船歌”是这个主题曲。

10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从回归到逃离,一头一尾点名时代的两种情绪。张婉婷用一个由美归田的视角,去亲历游览变化的农村形象,大部分的固守者与少数人的逃离者,形成一种同根同源又半路出家的背反文化,借此来表达一个他者视角下的农村变迁。但张婉婷的视角添加了过多的人为因素,表演过于张显的人物表演(农村群像)是强加于现实的设计。其实更好的是对于农村景观的捕捉和民俗歌谣的运用,通过这些意象化的模糊处理更能够表明时代的暧昧性,以及那些不能直言的历史。

14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

《似水流年》姊妹篇,从船舶稻田的华南沿海水乡到谢伟雄的出现,相似之处很多(但张罗似乎更中意政治标语)。不同又在于,《八两金》的调子是从欢快到忧伤,而《似水流年》由始至终低沉到底。电影末尾是一场漫长的告别,萦绕不断的《船歌》,借离人身份的转变,直接道明了世事无常,沧海桑田

16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洪金宝真值得依靠,倒数第二场戏八两金送鸟嘴婆,刚好是她两个身板,她被挤在边上,却无比的安全,竟也搭配出如此的爱情,最后隔水相送见到古龙舟,天啦,这漂泊的念想在这小小的美丽村庄里,人的心果真是最大的。摄影不错的。

21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3.5星,结尾有点意思,还可以更简洁些。全片有一种非常真诚朴素的精神,这是最打动人的,洪金宝的演技真是厉害,看完感觉他最适合演这个角色。那种情感复杂的乡愁、身份的迷失、历史的苦痛,融合得很自然。张婉婷当时的状态真好。

23分钟前
  • 支离疏
  • 还行

移民三部曲收尾,前半段是《人在囧途》式折腾搞笑的返乡之旅,后半段陷入《似水流年》般情愫与乡愁。从文革到八零末的动荡时局,砖墙上的政策口号。海归遇上封建民俗,偶尔一点隐晦荤笑,洪金宝演文艺片不赖。飞机上的遗嘱,自由女神打火机,相亲送的鸡鸭鹅,教室前的坟堆,还有罗大佑那首《船歌》

26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罗大佑张婉婷张艾嘉洪金宝 想想看吧 还是四平八稳的文艺片

27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情景编排与角色互动是有趣的,“我姐姐是左撇子!”……但这趣味性主要来自于港影自身的文化形态和风格习好。换言之,当纯港片看它才有趣,而当大陆故事看它让人尬尴。对于大陆背景人事物的刻画,本片依然没有摆脱那个年代许多港台涉陆题材作品的通病,难免滑向虚假空洞的符号与域外冷眼的嘲讽,“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这都不像是一首属于洪金宝与张艾嘉会唱的歌。两星半。

30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张婉婷移民三部曲最后一部,和《秋天的童话》一样,无法说出口的爱情,无法掌握的命运,当然还有罗大佑适时出现的为电影润色不少的配乐。

33分钟前
  • 尾生
  • 推荐

完全出乎我意料的一部电影,直戳心底。我爱你却不能和你在一起,就已经够揪心和忧伤的了,还要载着你去做别人的新娘。加上离家与归家的乡愁,男人自尊的掩饰与脆弱,简直活脱脱就是我现在的写照。但是这次没有流泪

37分钟前
  • 蒜 | BOY A 🌈
  • 力荐

感慨那会儿导演们创作目的的纯粹,电影情怀的由衷,以及风格的独特性。是如今的这些导演们和这些作品们所不能企及。当《船歌》的第一句,姐儿头上戴着杜鹃花,唱出来的时候,那种鼻尖倏地一酸,却又没有眼泪的心情真令人回味。不过《黄土高坡》也真的是亮点。

42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力荐

男版的似水流年,与女儿家别样的情怀。为什么山上会有贝壳般的石头呢。所有的讲述,都有关沧海桑田。

44分钟前
  • P橙在烘焙
  • 力荐

可以说是张拍的最美的一部作品了,改革开放年代的衣锦还乡,两人互有灵犀的最隐忍的意迷情愁。在看似酸涩窘迫的掩遮下是挚忠的爱与千金都换的瑰宝八两,是乌鸦婆在黄昏离去时一回眸的苦口婆心。春天总要来的,那时他会追着你的嫁船隔河相诉。好一场望穿秋水。船儿摇过春水不说话呀,水乡温柔何处是我家

47分钟前
  • 力荐

沧海桑田,世事无常。片尾出现的那艘船真是神来之笔,一下子把整部影片拔高了不少,再配上罗大佑的《传说》是绝配:天地的变迁,沧海与桑田,到底改变了我什么;不如用我移山,不如将我填海,横竖也是传说。

49分钟前
  • 余小岛
  • 力荐

时代感这个东西太有渲染力了,所有都很细腻,洪金宝很到位,而故事好就好在他们最后没有在一起,真实的才动情。

51分钟前
  • Lunar
  • 推荐

好的电影让人一生回味,张艾嘉面临的选择也放到我们每一个人面前,不像现在的电影,男主永远是好人,男二多好都是男二,生活不是这样的,人生不是这样的。生活往往是,你心里想的是一个,却不得已选了另一个啊。哎,看得心里略难受,到底该怎么选择……所谓的坚定是什么?不过也不必悲观,无论怎样的经历,对彼此来说都是一段美好的经历。这样也好,等年华老去,想想过去,沧海桑田,我也曾经遇到爱而不得的你。

56分钟前
  • 普通女孩秋不野
  • 力荐

1.闪耀在夜空中的烟花,一生中见过的最美丽的场景,望着烟花,却挂着一脸愁容,怀着悲伤的心情,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不是心里面的那个他;2.淳朴的乡情,淳朴的人们,淳朴的爱情,他们迷信,他们贫穷,他们愚笨,但是,他们却都有着一颗最美丽的心。

5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出嫁那幕戏真的是和生活如出一辙啊,人人脸上都带着笑容,奔走相告,感觉像走入了父母结婚那个瞬间。同样是潮汕农村,这部比《似水流年》多了几分平和。

1小时前
  • 负暄
  • 还行

那一夜,你看烟花我看你。烟花只一瞬,我却看你一世。

1小时前
  • Gemini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