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代号:孙中山

HD国语

主演:詹怀云,魏汉鼎,石康均,蔡承恩,王裕城,袁加乐,高正倓,杨奕晨,张孝全,李千那,洪都拉斯,杨宜蓁,黄河,张书豪,胡玮杰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201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行动代号:孙中山 剧照 NO.1行动代号:孙中山 剧照 NO.2行动代号:孙中山 剧照 NO.3行动代号:孙中山 剧照 NO.4行动代号:孙中山 剧照 NO.5行动代号:孙中山 剧照 NO.6行动代号:孙中山 剧照 NO.13

 剧情介绍

行动代号:孙中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阿左(张怀云 饰)自认是全台北最穷的国中生,为了改变这个现况,他把脑筋动到了学校储藏室中没有人管理的废弃物上,“如果把这些东西变卖给回收…”阿左盘算著,但是,他没有盘算到半路会遇到小天。  小天(魏汉鼎 饰)也自认是全台北最穷的国中生,也为了改变这个现况,他也把脑筋动到了学校储藏室中没有人管理的废弃 物上,“如果把这些东西变卖给回收…”小天也盘算著,但是,他也没有盘算到半路遇到阿左,阿左也对废弃物有兴趣。  阿左和小天互不相让,于是,一场废弃物争夺战在平静的校园展开,而这场尔虞我诈,两败俱伤的争夺战终将让他们开始反省为何社会存在著贫穷,让他们开始面对即将到来成人世界……地狱之门:耶路撒冷触礁M·S·多尼:不为人知的故事不能说的女儿第二季超级飓风神秘森林追随你脚步中国超人两个人的证明暴力欲望的房子午夜狂欢航时凶间邪恶与疯狂国语版绝唱2021轮到你了番外篇房门之内非常爱情黜龙 短剧安娜女士超感猎杀 第二季三国志:关公(上集)天地大冲撞冒一切风险的阶级叱咤风云昨天开始爱上你霸王花打工仔的梦想房SP亲爱的别哭无穷的潜力我要上学第22条婚规肉体欺骗知己知彼疯狂的导演侠盗罗宾汉诡丝梦幻天堂无法街孤芳不自赏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方程式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到达挚爱谎言游戏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偷国父——荒唐了谁?

       片名很容易跟民国时期的政治谍战剧联系起来,但是随着影片的开始,镜头的缓慢推近,画面出现了明亮的教室、干净的校服,稚嫩的脸庞,让人顿时明了,这是一部典型台湾味道的文艺青春片。
      此片的灵感来源于一句被删掉的台词——《蓝色大门》中,张士豪嘲笑同学吃泡面,同学回他:“你以为我爱吃泡面吗?因为缴了班费1500元,所以我只能吃泡面!”于是,这句台词就成就出了一部电影,一个由缴班费引发的妙趣横生的校园盗窃案。
       表面看来,无论是影片结构、剧本、还是台词,都似乎跟大多数台湾青春片一般,谈不上厚度和深度,有着文艺片特有的慢拍,但是因为时而出现的爆笑台词,以及情节的几次突袭逆转,却让每一个看似平凡简单的段落漾起彩色的波澜。
       影片讲述了两个主人公阿左和小天,因为交不出班费和毕业旅行费,不约而同打起了学校储藏室里铜像的主意,展开了一场趣味十足的铜像争夺战。并不复杂的一个故事,平铺直叙,看着漫不经心,更像是导演在半真半假的开玩笑。
       这是一部校园青春片,但是相比其他清新十足的青春片,这看似喜感的影片实际很严肃,带着政治意味的严肃,如同它的片名一般。
      偷铜像的原因。影片开始,阿左被逼缴班费,偶然看到了储藏室的铜像,于是在夜里召集了同样被催缴班费的同学准备共谋大计,却遭到了两次打断。第一次被两个在闲谈洛杉矶的空姐打断,第二次被正在训练走路的老人打断。分别出现的空姐和老人,代表着这个社会表面的欣欣向荣与和谐友爱,但是同时在没有人的寂静角落,却有几个因为缴不出班费而要去偷窃的孩子,实际上又仅仅是阿左这几个人吗?在阿左和小天互相比穷的画面,在行动最后失败被罚写检讨的画面,影片所传递出和呈现出来的不是一个、两个阿左和小天的特例,而是无数个阿左和小天的普遍存在,整个社会底层的横截面呼之而出。在有人躺在洛杉矶酒店失眠的时候,在老有所依的时候,有一群人依然生活在妻离子散的阴霾里,生活在饥寒和窘迫的无奈里。
       影片最后,小天和阿左在超市的偶遇,以及小天的豪言壮语,无不暗合了影片某种意义上,他们对于自身命运和所处阶层的幡然醒悟。
       他们知道了。教导主任尴尬的连声说“他们知道了”,让人觉得毫无因果相连的莫名其妙。他们知道了什么?是一群犯错的孩子们对自己的错误知道的清楚明白,还是他们知道这尊铜像是谁?或者学校甚至是大部分人还知道这尊铜像是谁?孙中山,国父,一个本不该被忘却的伟人,在现代却只能被人遗忘在储藏室,甚至为青少年所不知。他的“三民主义”,他的革命信念,是不是也随着这忘却而烟消云散了呢?时代变迁,片尾小天的决心,又仿佛预示着当初的这场革命将跨越时代,卷土再来。
       一场你争我夺、喜剧感十足的校园盗窃案,笑出了荒唐。是青少年对国父不知的荒唐,对本身行为不知的荒唐,是这个时代本身已经变的荒唐。

 2 ) 《蓝色大门》是易智言无法迈过的一座大山

        看片名以为是个民国故事,却是台湾的青春片,晕。故事比较扯谈,不过现实是可能存在的,我中学时代就有几个同学是以小偷小摸出名的,他们偷电缆偷破烂甚至偷学生的单车倒卖,那个时代贫富还没那么悬殊,这个年代坏学生们可能直接去抢劫了。易智言最好的电影是《蓝色大门》,是他无法迈过的一座大山。男主詹怀云,颜值还行,未来会像王家卫预言的那样成为巨星吗?也许他是下一位张震,易智言可是发掘了陈柏霖和桂纶镁。

 3 ) 如果想说,还不如大声说出来的好

很早就开始关注这部电影,但是没想到真的是预告片好过内容。
电影名称以及电影中的主要物品被设定为孙中山铜像本身,不用多说,大家都会主动去联想到与社会话题,与政治话题有关了。那么导演,就不必如此隐晦滴再去掩饰些什么了。
早些年白色恐怖的时候,不是一样有《悲情城市》这样的电影出现吗?越是被压抑的,越应该被释放出来不是吗?
换到现在这种相对言论自由的时代,竟然还如此遮遮掩掩的,我只能说导演失策了。我相信他本来想说的东西有很多,只是要么不知道要如何表达,要么不想表达。

电影整体没有预想的好看。看评论,很多人把这个归结到演员的身上。确实,演员都太小了,而且应该是导演没有辅导好的原因。非职业演员有很多,为什么别的电影就不会突兀呢?连动物都可以在镜头前被训练的,更何况是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他们都在青春期,正是对这个社会似懂非懂的时候,这个时候其实是很容易调教的。

电影的节奏过于拖沓了,而且这当中的戏剧冲突也太少了。单就是偷铜像的时候在学校里面扮僵尸那一段,我真心不知道导演要说什么……
很无厘头的一场戏,白白浪费了张孝全的颜值。

如果要轻松地讲一个青春片,那就轻松些,像那些年那样。
如果要讲一个貌似深刻的故事,那就深刻些,像小毕的故事那样。
这样似是而非,不知道导演到底要什么……

 4 ) 戴上面具续写《宝岛一村续集》

《行动代号 孙中山》观后感小记,开篇镜头语言全部反向运动,这种运动从时间上给我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给我传达一种“叛逆”,所以不要看是小清新画风,这电影一开始就告诉观众他绝对不是撸顺毛的。 的确,后面老狐狸就露出马脚咯。当美少女面具一出来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根本不是在说2014年的事情那么简单,而是在台湾九十年代长大的一代人。三民主义登陆台湾之后眷村的下一代,那么这本电影就是《宝岛一村》的续集,宝岛一村的孩子们啊爱陪美国兵跳舞的姐妹变成了跳广场舞的阿姨,街头到处打架的少年变成了酗酒打儿子的父亲,馄饨挑子的妇女变成编织塑料花养活一家人的阿嫲。孩子们都是大人的镜子,他们知道有些话不能被街上的人听到,路人就像路上的纠察,他们的父辈都是吃过亏的。他们的爸爸还是穷,爸爸的爸爸穷 儿子的儿子不想穷,他们有理想却迷茫,片尾的孙中山做在卡车后面一会儿向画右,一会儿向画左,而那些孩子们啊,将会跨过天桥,将来他们会在高处审视,正如他们知道了!知道了当下自己能做到的。

 5 ) 台湾的背面

2012年9月,我去台北国立艺术大学电影研究所交换念书,在台北待了一年。导演过《蓝色大门》的易智言就在其中任教编剧。 我没有上过他的编剧课,但却是他的影迷。《蓝色大门》是一部对我影响很大的青春片,但自从2006年的电视剧《危险心灵》后,就一直没有看到易智言有新作。在校期间,听说他在写一部名叫《行动代号:孙中山》的戏,不免一惊:难道这位青春片导演要转型拍动作片了吗?!因为在我印象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一部香港动作片叫《广东五虎之铁拳无敌孙中山》。 后来辗转得知,易智言要拍的是一部与“钱”有关的戏,“孙中山”其实是暗喻“金钱”(因为台币上就是孙中山的肖像)—莫非是讲一帮人去打劫银行?仍是云里雾里。 时日如飞,两年后,等到《行动代号:孙中山》在香港上映时,我才得以一窥全貌。而这部电影与我想象的完全不同,既非动作片,当然更没有“打劫银行”的戏码,故事讲述几个校园中的年轻人去偷一个学校里废置了的孙中山铜像,希望将其变卖,用来缴班费和进行毕业旅行。整部电影讲述的实际是一个关于“贫富悬殊”的严肃议题,是一个外人所不知道的台湾“里子”;但表面的故事一样是易智言过往青春校园片的路数,而且多了谐趣——但易智言其实是在尝试用自己的这样一套东西打倒自己,颠覆自己。 电影中有不少易智言的老招,譬如戏中不停通过重复对白来制造谐趣效果,不禁也会让人想起《蓝色大门》里反复听到的“张士豪”自我介绍与重复多次的“月珍出来啦”,我觉得这类处理或是易智言不经意中对于台湾语言习惯的一种观察和放大,随着台湾社会的完善与和谐,台湾语言其实渐趋简化(尤其年轻一辈),而给外人也留下一种台湾人说话比较“嗲气”、“过分单调”的印象;又譬如易智言在《行动代号:孙中山》中又一次使用了“面具”:戏里偷铜像的几个年轻人为了掩饰身份,各自戴上了同样的一个动漫美少女的面具。其实在《蓝色大门》中,林月珍喜欢张士豪,就曾叫孟克柔戴上张士豪的面具陪她跳舞。从这看来,我反而觉得面具在这部《行动代号:孙中山》中有一种“假象”的意味:无论是简化的台湾语言,还是卖萌的美少女面具,某种程度上都是台湾给人的一种既定印象,是台湾的“面子”。易智言的整个故事其实是冲破这些东西的,又或者像是在说:这些“萌”、“可爱”、“傻气”、“小清新”其实统统只是表象!而他要告诉你的,是一个台湾内里的,本质的问题。就像电影中的阿左要和一帮朋友商议如何偷铜像时,他们的身后总是会出现一些诸如空姐、运动的男女、清洁工等各式人物,这些人物表面上让整个社会看起来欣欣向荣正常运转,但这些年轻人心中却有另一份隐忧,他们一一避开这些人物,因为他们要继续讨论的是一个秘密,一个台湾的问题——而那个问题,就是“贫穷”。 台湾在多数人的印象中都是富庶的,而事实上台湾在华人社会中确实也是相对最完善舒适的。但我在台湾一年的生活经验却令我察觉,就算这样,却一样不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作为一个艺术家、创作者,其实重要的是要居安思危,或具备一份敏感和关怀去体察时代的隐疾、社会的另一面。易智言要提出的就是这样的拷问:台湾依然有贫穷,而受贫穷影响最大的,就是年轻的一辈。 也许电影中表现出来的贫穷,对于我们这些来自大陆,见惯了太多惨不忍睹的苦况,听闻了太多骇人听闻的事实的人来说,有点太过小打小闹,轻描淡写。但这不过是比较出来的一种偏见,事实是,台湾的这种贫穷对台湾社会而言到底有多严重呢?易智言的资料搜集做了八个月,他在采访中搜集了一些少年人的所感所想。于是,你在电影中看到易智言用小天这个人物来表现这种“贫穷”的痛,电影中小天近乎疯狂地要抢到孙中山铜像,不惜一切。最后一个长镜头拍摄小天与阿左扭打在一起,直到打到筋疲力尽一声不发,小天在这个镜头中显露的奋不顾身、执拗、压抑,就是易智言所要讲的“贫穷之痛”(小天其后有句对白说:“什么阿公的阿公,连儿子的儿子,都注定穷毙了!”)。而在阿左和小天扭打的背后,夜晚的台北市显露着迤逦和繁华,挥手的孙中山铜像正面对着这个拥有美丽“面子”的城市,这又不免是另外一番深刻的反讽。 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剧本是相当精彩的,举重若轻,用过去的自己打破自己,付出了极大的勇气,最后一段抢夺铜像戏又充满了港片“错摸”(编者注,粤语,有阴差阳错的意思)式的趣味(我联想到的是徐克的戏,及《铁三角》中杜琪峰执导的最后一段)。当然最重要的,是一份“文以载道”的作者精神,对社会的一份敏锐观察和关怀,这在一个看起来很美、人人安逸的时代,尤为难得。 当然这部戏也不乏一些缺点。而个人觉得最大问题是两个主角的casting。两个角色的样子并不讨好,也不太有化合作用,导致有不少观众可能很难移情,不太投入那些处心积虑建造出来的“呆萌”处境,甚至可能反感。虽然我觉得两位小演员的演出已经相当努力(你知道的,就算是“发嗲”也是要分人的,林志玲和hold住姐说同样的话,效果大不同)。至少我看完並沒有对两个演员留下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不像当年看到桂纶镁,陈柏霖或张孝全,这也大概就是找素人演员的风险。 在这部戏拍完后没多久,台湾就爆发了年轻人反服贸的太阳花,如火如荼——年轻人对未来的隐忧原来并不是纸上谈兵。艺术家的前瞻性与洞见,如此也可见一斑。 (北京青年报)

 6 ) 如何讓臺北最窮倆國中生的“十月圍城”計畫 演變成牛頓與萊布尼茨的“惡作劇”之爭

2004年易智言導演的《行動代號:孫中山》,是一部不太容易歸類的電影,而且這很可能是編導的刻意為之,一般“刻意”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矯枉過正,希望由此產生一種新風格,甚至是新類型,第二種則是以所謂另類“文藝”的腔調,以一種類型潔癖的心態,避免落入任何所謂的“套路”中,清清白白開場,飄飄蕩蕩落幕,套用武俠的名詞來解釋,第一種就如同“萬人斬”,在千刀萬剮中殺出一條新穎的血路來,而第二種大致就相當於“萬人不沾”,以極輕快靈動的身法或輕功,在萬人大潮中穿過,就如同把紅海一分為二,不沾一點血腥,也不傷半根毫毛。我覺得易導的《行動代號:孫中山》應該是屬於後者,雖然他自己,甚至片中的“孫中山”未必同意這種看法。

《行》中後半段孫中山銅像被搬到大街上後,兩位學生在“他”周圍扭打,後來銅像被高高吊起的畫面,不可能不讓人想起《再見列寧》來,當然後者的喻意是很明顯的,而不是隱藏在所謂“弦外之音”中。而另外一部,將所謂民國政治元素,藏在類型片中的,當然不是指《廣東五虎之鐵拳無敵孫中山》,而是李仁港那部《94獨臂刀之情》,不過那片更多還是把心思放在了取人名上,故事情節本身還是武俠的套路,而且氛圍與招式上有一種民國與古裝雜糅的古怪腔調。

易導可能會很不爽上面一段中,將《行》與其它相近類型或元素的電影放在一起,畢竟再上面一段中,我猜測他是“萬人不沾”的那一類作者,而不是那種殺氣騰騰的“萬人斬”,那就只說《行》本身,故事可能比一般的電影還要精簡一些,講兩個各自認為是臺北最窮的國中生,為了交班費或畢業旅行費,不約而同的打上了倒賣學校儲藏室“舊貨”的主意,而那個可以用來換錢的舊貨,便是國父銅像,因為一本寫著“收舊貨”計畫的冊子,很偶然的讓這兩個可能並列最窮的臺北國中生意識到對方的存在,一方希望另一方放棄,另一方希望對方合併加入,最後兩派勢力在爭搶銅像的過程中,於臺北午夜的西門町大街上兩敗俱傷,又不偷不相識的故事,對了,差點忘了提,其中一方的小頭目叫阿左。

如果從男主角叫“阿左”這一點,就認為找到瞭解開這片“政治密碼”的鑰匙,那可能是高興的太早了,因為跟薑文那種《讓子彈飛》不同,《行》中涉及到的元素非常少,除了學生自己之外,連老師的戲份都極少,唯一在偷“國父”過程中,能給學生們造成一點麻煩的,就只有張孝全客串的學校大門保安了,而這位保安對於“國父”顯然不太上心,更在意的是能不能跟女友親熱,於是這麼一個容易對立起來的角色與符號,也就這麼“雲淡風輕”了。當然除此之外,很多人也注意到《行》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對白故意的重複,反反復複,這一點也讓人容易想起薑文電影裏的對白設置,也是不斷重複,重複自己的話,以及別人的,我覺得薑文這麼弄,是有他下意識裏的強迫性思維,不可抑制,而易導在《行》裏這麼處理,可能只是一時的“靈感”,反正應該不會是湊片長這麼簡單的動機啦……

其實這種另類風格的偷盜電影,也並不罕見,如同彭浩翔導演的《大丈夫》可以說是偷食偷腥電影,而他監製的《飛虎出征》風格上的反差與錯位就更明顯了。而《行動代號:孫中山》中的處理,可能更類似於《色,戒》,或者更準確的說,是類似於那一句對白:再不殺,就要開學了……我個人覺得雖然此片劇作得到了金馬獎的最佳原創劇本獎,但整體而言還是覺得太清淡了,情節與喻意都比較簡化,與其說是黑色幽默,還不如說是淡灰色幽默,或者米色幽默。

那如何加強這樣一個故事的黑色幽默風格呢?我的設想是這樣:國外大學有那種惡作劇的比拼,比如把什麼標誌性的雕像,放到了學校的屋頂上之類的。這所國中有一個老師,突發奇想,也想開展這一活動,但問題是,不管是學校領導,還是學生自己對此,都不是很感興趣,更關心升學率,或者追星,於是這位老師只好自己在校內盡可能的“推銷”惡作劇計畫,認為這對於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以及發散性開創思維,極有好處,開始他還把希望都寄託在好學生身上,但很快發現所托非人……

而另一方面,兩個各自認為是最窮臺北國中生,起初又互不相認的,因為其中一位叫小天的把寫有偷搬“國父”計畫的本子遺落在街上,又極為巧合的被“英雄所見略同”的阿左撿到,於是知道了世上還有一顆偉大的另類頭腦,與貧窮的青春肉體,兩人起初比窮,後來阿左想拉小天入夥,但後者拒絕,並把阿左等人好不容易籌集到的“裝備”給偷走了,而接下來的劇情,並不是馬上動手偷搬“國父”,兩支隊伍又狹路相逢……

而是設想開頭提到的那個老師,注意到了這兩個學生,以及類似的計畫。他如獲至寶,覺得這是潛在的人才,以及偉大的另類頭腦,絕對不能放過。小天開始以為阿左太不上道,雖然他之前是“黑吃黑”,偷了他們團隊的“裝備”,但上報老師,總是不應該的,就如同黑道可以火拼,但報警的那一方,肯定是最不講道義的。不過小天很快發現自己是誤會了,這個特別的老師不是怪他倆,而是欣賞有加,但眼下還有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判斷兩人的計畫到底誰先誰後,這就如同牛頓與萊布尼茨G. W. Leibniz之間關於微積分的那段公案一般。於是雙方都各自提供人證物證,試圖證明自己的偷搬“國父”計畫,才是最早最正宗的。而且更重要的一點,這個老師為了這次惡作劇大賽,是籌到了一筆獎金,而這筆獎金的數額,跟賣掉銅像的錢差不多,而本質的區別,前者是合法的,而且還是一份榮譽。

經過一番爭辯分析,老師得出結論,小天的計畫在先,所以他才是這個計畫的合法實施者,接下來還沒完,小天還不得不配合老師,一起設計銅像搬出儲藏室後,應該放到哪里,怎麼放,才是能最大程度發揮惡作劇的精髓,在這過程中,原先不太愛學習的小天,倒真的是在“惡作劇”過程中,開始對理科產生了濃厚興趣。但另一邊,阿左不服氣,他的小夥伴們更不服氣,竭力要用自己過剩的聰明才智,破壞小天的“惡作劇”計畫,像《十月圍城》一樣保護“國父”,並讓他老人家待在應該待的地方,不是學校儲藏室,當然也不是垃圾回收站,或者學校大樓樓頂……並以此證明自己才是民族的棟樑,兼惡作劇之王……

 短评

清新到腻歪

6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比預期中好一些,劇本平庸,細節粗糙,不過亮點還是有一些;兩個小男主角討喜有加分,青春就是無敵啊……2014.07.18

7分钟前
  • 圓心
  • 还行

CVF 闭幕片。整部片故意将少年们塑造成善良无知的形象,导致对话节奏太慢,生硬、一个梗重复太多遍,让人有些疲劳。相比之下,本届电影节还是纪录片水准较高。但很喜欢最后一个镜头。

12分钟前
  • 天行者爱grogu
  • 较差

表演可够蠢萌的,剧本是较为俗套的喜剧路子,但是效果还可以,比穷啊什么的怪好笑的

16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波米有赤子之心。

19分钟前
  • デブリ
  • 还行

一个字,白, 色调白的,人物是白(痴)的。

23分钟前
  • 阿生
  • 力荐

第51届金马奖最佳最佳原著剧本-易智言(看完五部入围影片,想表示,这一届我个人心中的最佳原著剧本还是《殡棺 / 心迷宫》),并提名最佳新演员-魏汉鼎。—— 1.(制作方/出品方?)「藍色」片头惊喜听到《蓝色大门》的配乐,而电影正片里侯志坚制作的配乐也有些《蓝色大门》的味道;2.这样一个“偷盗”故事如果能像《天才枪手》那样拍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会更精彩吧?现在的成片给我的观感有点像国中生们的小打小闹,不够扣我心弦,另外个人觉得装丧尸吓人那段是败笔;3.洪都拉斯的小天父亲,张孝全的学校警卫、李千娜的警卫女友、张书豪的生教组长……有些惊喜的客串;4.吊孙中山铜像的画面联想到《尤里西斯的凝视》《再见列宁》。-11555

2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浅薄且粗制滥造,导演一直在制造小清新的气氛,却不肯花时间在故事上细细琢磨一番,最后导致电影整体显得非常业余,除了画质像电影之外,剩余的都极像网剧。演员非常刻意,表演痕迹太重,不自然,连念个台词都相当的生硬,有人说这是呆萌,我觉得其实就是傻。只有张孝全的客串还算得上是惊喜。

27分钟前
  • Ron Chan
  • 较差

呆萌呆萌的笨拙感,有点单薄但单纯,而且很好笑><喜欢它是因为青春片可以不光是分手撕逼堕胎,甚至跟男男女女爱情无关。p.s.制片公司叫蓝色工作室,而且Logo是一扇蓝色的门,这点好萌。

30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難得在香港看首映,在大螢幕上看小成本青春電影,萌萌的輕幽默略腐臺式小清新。好奇支撐導演的信念是什麼哈哈哈

31分钟前
  • 觉某人
  • 还行

超出預期的一部片,歡笑之外提供了很多想像的能指,即將被賣掉的孫中山和叫做阿左的計劃賣掉孫中山的學生盜賊,以及白色校服下面的黃色T恤……噢好的好的夠了,自己慢慢看吧,免得一會兒這條短評不見了。

33分钟前
  • 独孤树
  • 推荐

故事感觉像学生作品

37分钟前
  • 楚门
  • 推荐

想法蛮好,略有一点单调

41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很有隐喻的片子,然后这些社会阶级和教育体制却披了一层厚重的小清新美少年外衣。。。不难理解为何分数并不高。但没办法我就好易智言这口,甘愿陪着片中人一起呆萌

46分钟前
  • Weirdo啊啊瑞。
  • 推荐

大家都知道这片子有隐喻啊,但是有隐喻不代表可以这么粗糙啊!台词说好听点的是呆萌,难听点就是无聊简单到死。全片好重的日本风,标个荒诞签不过分。

47分钟前
  • 影子的影子
  • 较差

就这还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啊????????

52分钟前
  • Syfannn
  • 较差

节奏过慢,对话拖,表演端着不入戏,打架那场还可以,最后写检查那段演的实在太表演了。

53分钟前
  • 马克西米利安
  • 较差

开始以为刻意 渐渐发现并不是 人人都在不断重复自己的对白 为了争夺孙中山的两帮人 没人能靠自己的力量得到 得手后在车边又瞬间反目 暗夜台湾街头的追逐和大家 想起了 一页台北 当初放着没打分 现在一并记录下来 而在一片“你吵屁”中 国父又被束之高阁 回到了杂物间的角落里 同学 我叫阿左 左边的左

58分钟前
  • Sebastian
  • 推荐

That's why I love somewhere called Taiwan.这种让人失措的纯与真,只得来自这块小岛的风土。少年不识孙中山,却举起了革命的拳头:“他们知道了。”

60分钟前
  • 力荐

那刻意为之的表演方式真心喜欢不上来,也见不得到底有多聪明。

1小时前
  • 文森特九六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