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魂

已完结

主演:李嘉欣,胡军,伊能静,刘烨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3

 剧照

画魂 剧照 NO.1画魂 剧照 NO.2画魂 剧照 NO.3画魂 剧照 NO.4画魂 剧照 NO.5画魂 剧照 NO.6画魂 剧照 NO.13画魂 剧照 NO.14画魂 剧照 NO.15画魂 剧照 NO.16画魂 剧照 NO.17画魂 剧照 NO.18画魂 剧照 NO.19画魂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画魂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著名报人潘赞化(胡军 饰)在安徽芜湖邂逅青楼女子三宝玉良(李嘉欣 饰),随之与其结合,玉良为念知遇之恩,遂改名潘玉良。回上海后,玉良接触了许多艺术家,很快迷上了画画,美专却因妓女出身拒绝她入校学习,画界权威刘海栗力拨众议,将玉良招入美专,从此, 玉良开始了艺术之路。为支持玉良画画,好友奥米(伊能静 饰)勇敢地站出来做人体模特,这一举动瞬间在沪上引起轩然大波。为学习西画真谛,玉良专程赴法国留学,田守信(刘烨 饰)和奥米的到来扰乱了玉良平静的心,不久,她重新返回上海。玉良把西洋画融入了中国画技,其别样画风令人叫绝,伹现实社会的龌龊却让她的心灵再一次受伤......去吃饭伐面目(2018)卿本佳人危险的见面礼清明时节爱上我破事精英 第二季斯坦和奥利别对映像研出手!等爱的女孩谯国夫人毁灭之日 10.5(国语版)上车仁表鲨鱼宝宝成长记人盾教诲师海豹突击队大战僵尸玛戈王后1994我的初恋情人来路不明的神秘女友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冲天小子粤语版凤唳九天之焰赤篇一次觉醒侦探小说海盗埃里克纯真踢出一片天小旺密事片场日记2凯文·哈特与克里斯·洛克:强强联手泰餐厅回响格林兄弟小猪班纳第一季街灯亮起时杀死波诺猛鬼迫人酒鬼奶奶党的女儿1958入学考试暗色天堂国语

 长篇影评

 1 ) 玉良还是被拍成了良玉

女性导演在那个年代拍的电影有一种特别的质感,大抵还是好看的。就是爱奇艺的版本删除了太多片段,画质也很差,而且配音太过出戏,没有投入太多的感情。但毕竟瑕不掩瑜,玉良还是被拍成了良玉。

巩俐的美就是那么大气动人,其实蛮适合这个角色的,但历史中的潘玉良绝非巩俐和李嘉欣这两个扮演过她的演员这样的美女,反而她本人是女生男相,长得颇有点粗糙,加之性格豪爽外放,爱喝酒划拳,唱戏也不唱花旦或青衣,只唱老生,颇有点孟小冬那个意思。她后期有福袒胸露乳的自画像,应该是比较写实了,真正的狂放不羁爱自由是也。尔冬升扮演的潘赞化,也还是比较有味道的,毕竟他年轻时可是张曼玉的男友啊!

从青楼到大学教授和著名女画家,这中间经历的事情想必一定是惊心动魄,她承受的非议和压力也非常人可以想象,所以她最后还是回到了巴黎定居。

她的个人意识的苏醒应该是始于青楼里那个姐姐意外去世吧,她放佛一眼看到自己的未来。那时她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逃出青楼。所以后来她又自己做主,要学画画,要出国留学,于是开启了非凡的人生旅途。

每个人觉醒的时间和激发点都不太相同,我记得自己小时候就特别反感过年时要给家里长辈磕头拜年这件事情,我从不给爸妈磕头,我觉得这个礼太重太没有尊严了,浑身别扭。我小学时就跟奶奶商量:我跟你说新年好,不磕头,压岁钱我也不要了。家里人也就应了我,从那以后,我拥有了对很多事情的话语权,家里人不会强迫我做任何违背我意愿的事情,可见还是可以为自己争取点权益的,不要太强迫自己做内心不愿意的事情,毕竟找到自我和塑造独一无二的自我是人生中一等一重要的事情了。没有了自我的和解,你不可能拥有任何珍贵的感情。

掌握了自己命运的她的画有点野蛮生长,活泼泼,鲜艳艳的感觉,充满活力和生机,真实且浓厚。

1937年,潘玉良再次赴欧,之后便旅居海外40多年。潘赞化曾为潘玉良写情书,“六二老妪如少女,摩挲怪兽古雕镌。温柔敦厚仍如昨,文采风流未减前。”媳妇62岁了,在他心里,依然宛若少女。

1940年玉良所绘的《自画像》中的她穿着绣花黑旗袍,潘玉良把这张画拍成照片寄给丈夫,在背面题诗:“边塞峡江三更月,扬子江头万里心”。剧中导演精心复刻了一件一模一样的旗袍,穿在巩俐身上别提多优雅了,可见用心。

丈夫潘赞化在1955年的与妻书中评价道:“你一生不解(讲)究装饰,更有男性作风。少年骑马射箭,都是好手……” 可见随着岁月的流逝,玉良还是改变了穿着风格不少。

1959年夏天,潘玉良在自己的照片背面题字:“赞兄!你的意中人的心时刻在你身边!”

Ps.昨天师兄问我成都有什么好,我说:这里的人特别包容,温和幽默,热爱生活,生活成本也低,安逸舒适。一想到万一有可能有一天要离开的话,就会真的有点心痛舍不得。只有在这里,我才会有这是my place的感觉。别的城市再好,也没有给过我这种家的感觉。或许,潘赞化就是潘玉良心中的成都吧。

再,年少时的赵薇在剧中还扮演了一个群演,有点意思,还是挺有古典美的。

 2 ) 如果爱情没那么美好


我是红色片子喂大的80后。当有一天,听到花谢的声音,我的脑子里不再只是概念,萌动的潮流推着我,但我不知道会被推向哪里,只是很兴奋,很向往。那是上大学之后,我有一大把一大把的时间消磨在电影上,于是我一部接一部看电影,基本是爱情片。

看完《乱世佳人》《蝴蝶梦》《卡萨布兰卡》《罗马假日》…..又是《风月俏佳人》《泰坦尼克号》《诺丁山》《珍珠港》……疯狂地补回曾经的电影荒。如果你认为艺术等于生活,很容易做一个彼岸的南柯梦。误解了电影的好。这时我已不纯粹地搜索爱情片了。我遇到《画魂》。

这不是爱情片,但爱情却是命运的起承转合。不是爱情,潘玉良可能永远沦落风尘;不是爱情,天赋异禀可能埋没;不是爱情,怎能异域安心镀金;不是爱情,似乎不会有潘玉良。潘赞化是她的伯乐。因为他,她似乎比所有的女子幸福幸运。如果没有潘赞化,似乎会万劫不复。原来女人的幸福是男人给的。知道这些,我们还高兴得起来吗,或许民国的时代背景所限。幸运的潘玉良出走巴黎,且闯出些名堂。在谈潘玉良之前,我想聊聊其他三位女性。

千岁红——青楼头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使其有了资本赎身成自由人。在她红妆登场的同时,死亡的气息萧然来袭。老鸨的软要挟,满足了,她养成的生活方式的虚荣心,使其永远难离其间。虚荣浮华使她顺应这样的生活安排。而后的玉良,小兰又延续着这样的方式。她们曾经都反抗过命运的不公。在现实生活的一板一眼里,反抗就这样被腐蚀。千岁红被残忍他杀,而影片的小兰就是其生命的延续。延续这样的萎靡,这样的忍辱,这样的浮华。潘玉良在青楼窝里是个异数,她逃脱了。但也逃不开青楼的染指,成为日后的诟病。

大夫人——她甚至没有一个真正的名字,虽然她还是一个大家闺秀。因为她的男人不爱她,与她同床,只是为了一个儿子。她就是不折不扣的生孩子机器。她不知道什么新思潮,她服从于三纲五常。关心丈夫。不像夫妻,更像母子。她是旧时代的遗产,承担了旧时代没落的重负,可新时代真的到来了吗。如果潘玉良代表新思想,不也难返家乡。还是潘玉良有旧时代的根子。最后为什么她要被火烧死,惩罚她什么呢。


贺琼——她是新时期女性。向往外面世界的美好,于是来到巴黎继续油画学习,谈恋爱。全心全意爱着这个薛无,甚至放弃自己原先的梦想。糟蹋自己,成全对方。最后才知遇人不淑,如梦方醒。在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想起自己当初美好的心愿。那一刻她应该是最美的。做回了自己。

看完了这三个女性,潘玉良的幸福幸运,就很有人工加工的嫌疑。潘赞化只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在时代的逆流里,谁能躲过历史狂妄的一击。所以,电影大有“不管了,上菜”的味道。

 3 ) 挺好的感觉

我是什么人你知道吗
要是我有八房姨太太你也跟我
如果我欺负你怎么办
要是我转手把你卖了呢
什么牛啊马的 现在男女在一起也得讲感情
没有感情 就像强奸一样
时候不早了 你歇吧

电影里很艺术化理想化,拍摄的不缓不急,潘赞化这个人物尤为儒雅善良,付出那么多那么多;真的是相遇改变了人的命运。
真相呢,虽然没有那么美,但也还有挺好的感觉。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W8HvG9KWx4/

--
小宝出演该片同年,还拍摄《新不了情》

 4 ) 故事,就是别人嘴里的事。

其实我是去过montparnasse的那个公共墓地的,但是当时却并没有留意到潘玉良的墓碑。对于那时初来乍到的留学生而言,更感兴趣的总是外国那些艺术家的传奇。

对潘玉良的印象来自于小时候妈妈的讲述,那时候应该是她看了什么电影或资料,又讲给我听,或许就是这部93年的画魂。时间太久,已不太记得妈妈当时讲了些什么内容,只记得潘玉良,本姓张,从夫姓潘。爱情故事总是吸引人的,哪怕对一个刚刚上小学的小女孩也不例外。

画魂,我看了几个版本,有巩俐的,有李嘉欣的,还有一部音乐剧,叫潘张玉良。就这几部而言,巩俐的这个版本无疑是最成功的,从青楼小丫鬟时期的无助到旅法学画所学有成的潘教授,巩俐身上的气质转化天衣无缝。她身上自然的流露着那种坚韧与刚强。

这部电影或许是最贴近潘玉良生平的一部。美化了爱情,但是并没有因为描述爱情而折损了她自身的追求。潘玉良的一生,爱情成为了最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事情,艺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懂。但是每个人都喜欢看一份爱情传奇,从青楼到世界级艺术殿堂,这里面需要的有运气,但更多的是天赋与常人所不能有的努力。
然而,对于后世的大众而言,步履艰辛的奋斗,比不得才子佳人风流韵事,也比不得裸体画作思想风潮中的风言风语有看头。对于公众人物,大众永远保持着一种又想看脱光了表演,又想在看的酣畅淋漓的时候同时酣畅淋漓的骂婊子戏子,既满足生理又满足心理。

想看女神脱衣献激情,但真的献了就成了婊子。聪明的人会欲隐欲现,欲罢还休的吊着。这些人就成了艺术家。实诚的人,和豁出去贪一时风光的人,却往往把这路走没了。

潘玉良是聪明的人。

在所有潘玉良的叙述中,都着重强调一点,出身青楼却没卖过身,第一次被送出去卖身就送给了潘赞化。其实这第一次不第一次的,放在今天全无大碍,但聪明的人会让自己不被任何可能的谣言传言中伤,哪怕自己讲的本就是事实,也需要不断的强化和反复。

而在后期的所有影视改编,文字传记中,最着重强调的都有两件事,对潘赞化唯一的爱情,以及在国内任教期间受到的欺辱。一个用来证明她对爱情的忠贞,哪怕后期数十年旅法都与王守义长相厮守;另一个用来解释她为何选择离开故土放弃教育事业,因为她不堪国内舆论压迫,其实她归国期间举办了近十次成功画展,并受到业界的高度赞扬。
她的选择没有错,彻底的离开故土已经划开了她与潘赞化之后的人生,而国内的局势动荡更不能让她安稳的追求艺术。没有人会责怪她,但她依然坚持着为自己诉说。聪明的人,会在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润色,提高自己的光彩程度,而不是原生态的袒露给别人让自己受无端发散的猜测与攻击,哪怕是问心无愧。

所谓故事,都是从人的嘴里讲出来的。自己或者旁人。没有武则天立无字碑的魄力,大多数人还是愿意故事从自己嘴里说出。
无论当初是什么,都已经不再重要。人的一生,无愧或有愧,都不如最后交一份尽力的答卷来的实际。有了这份答卷,故事就是你说了算。

哪天要再去一次montparnasse公墓,去找找看潘玉良的墓碑,不为她的传奇历程,不为她的爱情故事,只是看看这位曾经为自己奋斗和坚持了一辈子的人。

 5 ) 一幅关于女性的时代画像

这是一部被低估了的电影,有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以裸体的女性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的电影,具体来讲,黄导对裸体画像的处理,一方面,是对拉康的镜像分析中的自恋的呼应,另一方面,在影片当中 其实是象征着潘玉良(巩俐饰)不断的反叛和抗争精神,这种反叛一直贯穿了从封建社会,潘玉良还是一名青玉楼的一名妓女开始,一直到文革。可悲的是,这样的反叛却没能促使这个社会做出些许改变,从一开始封建社会,作为一名青楼妓女,潘玉良却唱出了一口男腔,人们议论纷纷,接着,民国时期,人们对玉良所在的画校扣“伤风败俗”的帽子,最后甚至这个社会却教化了他的丈夫潘赞化(尔冬升饰)最终变得不理解,以至于对潘玉良展映自己的裸体画的行为而感到愤怒。

当影片到达这一层面,其实可以看出黄导对人物的内心情感刻画是非常细腻,人物与外部世界的外冲突刻画其实并不少见,但也并不是无病呻吟,一次次的冲突,最终也是对两人物在高潮部分内冲突外化的铺陈。值得一提的是,潘赞化在潘玉良回国之后和走后分别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我觉得,你长高了”,我们看到这里相信会“欣慰”,幸好还有一个丈夫理解玉良,但两人的冲突马上给我们破了一盆冷水——并非如此,潘赞化以为自己已经非常理解潘玉良,以至于在走后的信中说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话,但此时潘玉良其实已经知道,两人之间的隔阂,已经上升到了时代的隔阂,无法挽回。

在选角的处理上不得不说黄导是十分独到的,巩俐在观众脑海中的银幕形象完美契合了潘玉良这一角色。而影片本身有带有强烈的“女性电影”印记,但动人之处并不止于此,黄导而是把它上升到了个体与命运的抗争里去,我认为这一点,才是真正让我们真正产生共鸣之处,而这一点,也常常被我们所忽视。

 6 ) 爱人同志

     刚刚看完巩俐与尔冬升主演,张艺谋监制的94年版《画魂》。剧中男主角潘赞化有两句话让我刻骨难忘——“玉良吾妻你在国外已多年,期间国家发生了不少大事,。。。,你说极想回国服务,但祖国目前气候严寒,还是待来春考虑成行为好。”,还有一句是潘玉良重回法国,潘赞化说的那句“一生得以知己足矣”。
    不知是不是年代的关系,我总感觉上世纪初的那些知识青年总是那么纯、那么真,为了理想、为了精神,激昂一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上说人有五种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人际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那时的他们像潘赞化、潘玉良好像都在追求一种大事业,一种绝对的自我实现,这种至高的追求压制了生理、安全以及人际这些基本需求,显得那么伟大并受人尊敬。潘赞化与潘玉良结婚后,为了各自的事业聚多离少,潘赞化更是遵从玉良的意愿,把她送去法国学画,一走就是七年,然后再走就是半生,再不曾相见。也许是看惯了身边的耳鬓厮磨,也许是听惯了身边的生生世世,忽然发现我们现代人的追求不但没有前进,反而更原始,更低级。不禁想问这世间真诚真几许?这世间假意假几分?
    也许他们那个时代太大,太开放,太不完善,每个人都想参与社会的补全,社会的建构,所以他们活得那么澎湃,那么有自我。而现在也许人太多,所以每个人平摊下来的任务太少。。。
    谈谈男主角潘赞化,感觉中一个近乎完美的男人。对于事业,真责任。为了维护理想与尊严,辞官、起义、辞官、辞官,“不与污淖陷鸿沟”。对于女人,真开放(非贬),真自由。把一个并不漂亮的妓女赎出青楼,教她写字,教她读书,请老师教她学画,为她顶住各方压力,送她出国深造,是他像风筝一样把她放了起来,在她高飞之后为了她松了绳头。这样的男人是伟大的,绝对无可比拟的,让女人永生难忘与爱戴的。。。
    在《画魂》这部著作里,这个故事里让我隐约感受并且不得不提的是一种男女地位的变化。潘玉良自从走出青楼,开始学习知识文化以后她的地位是持续走高的,而潘赞化则因起义失败等各种内外部因素地位持续走低。当潘玉良一身法国装扮第一次回国时,潘赞化已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留洋青年,而是步履有些蹒跚,留着胡须的中年妇男,他告诉玉良“我的官是越做越小了。。。”,而此时玉良以被美院高薪聘请为教授。他们地位的变化持续演进着。。。男与女地位的变化总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让人或喜。。或悲。。喜为女性对理想的追求,悲为悬殊便意味着分离。这让我想到最近在读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男人是不是总是处在上方强势的地位?我们是该挑战还是该顺从?

 7 ) 巩俐破尺度的表演,令人站起来鼓掌!这部《画·魂》拍出了女性美

近来,《演员请就位2》火出了圈。

赵薇、尔冬升、郭敬明、陈凯歌,四位导师话题不断。

其中,尔冬升也凭借自己“三分讥笑三分薄凉四分漫不经心”的点评,顺利在自己的综艺处女秀上从一个导演转型成了一个“演员”。

虽说是第一次上综艺,但尔冬升狠起来非常熟练,让人不得不叹服一句“大佬就是大佬”。

比如说流量“年纪大了没粉丝看你的”。

说李溪芮“你的心理素质不适合当艺人。”

这么real也就算了,反差萌的是,尔冬升前几天居然还给自己换了一个吃瓜的表情包……

哈哈哈哈,这个小老头。

现在年轻人不知道的是,尔冬升大爷当年那也算得上是小鲜肉了,甚至还和张曼玉谈过恋爱。

如果一张照片不够,那么就用一部电影来凑。

我们今天说的这部电影,就是《演员请就位2》里赵薇提到跑过龙套的那部,男主角尔冬升,女主角巩俐。

它就是《画·魂》。

这部《画·魂》,改编自石楠的小说《画魂—潘玉良传》,由中法两国合拍,巩俐和尔冬升担任主演,1994年在中国上映。

导演是第四代女导演黄蜀芹,监制是张艺谋,编剧是曾执笔《菊豆》、《集结号》剧本的刘恒。

值得一提的是,《画·魂》是黄蜀芹自1987年《人鬼情》以来的第二部女性题材影片,主要讲述了女艺术家潘玉良的一生。

潘玉良,这个被誉为民国初“一代画魂”的女子,是第一个把画展开进法国卢浮宫的中国画家。

徐悲鸿曾说:“在当时,能配称为画家的不过三人,其中之一就是潘玉良。”

她最著名的代表作,便是各式裸女图。

1938年到1974 年,辗转英、美、法、德、意、日以及希腊、瑞士等,潘玉良举办个人画展和参加各种艺术沙龙美展达 40多次 , 荣获 20多个大奖。

她的画,可以不经过评委会审核就直接参加法国巴黎每年两度的著名沙龙。

从孤儿、雏妓、小妾到艺术家、教授,誉满欧洲,潘玉良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充满生命力的一生,也是不断求索的一生。

这样的一个奇女子,成为被关注的对象也是理所当然的。

自从 1982年女作家石楠的传记小说《画魂—张玉良传》问世以来 ,话剧、沪剧、黄梅戏都曾将它搬上舞台。

1994年黄蜀芹导演的电影《画魂》上映;

2003 年胡莲翠导演的六集黄梅戏音乐连续剧《潘张玉良》播出;

2003 年关锦鹏导演的 30 集电视连续剧《画魂》播出。

这里面最值得注意的,就是黄蜀芹的电影。

一个有着自觉的女性主义意识的女性导演用一个卓越的女演员去讲述一个传奇女子的一生。

这个讲述的过程和手法是非常值得去深思的。

同时,《画·魂》严格来说是巩俐拍摄的第一部非张艺谋导演的作品。

整部电影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和非议,上映时被减去了整整四十分钟,因题材特殊,片中巩俐有不少自我牺牲的破尺度表演,观影完令人禁不住站起来为她鼓掌

1913年,安徽芜湖,这个时候,潘玉良只有18岁,是一名妓女。

14岁那年,父母双亡的她,被舅舅用送去学绣花的由头,卖到了一家妓院,当雏妓。

前几年,因为年纪小,潘玉良就先给院里的头牌千岁红当侍女,伺候她穿衣洗漱。

千岁红,一个多么狂妄和骄傲的名字,仿佛那终究会消隐于黑暗中的绚烂烟火,张扬而美丽。

千岁红的长相和气质都令人惊叹,无数欢客想为她抢来世上最艳的胭脂和朱红,看她肆意美丽,看她妩媚动人。

有一次,她搂住潘玉良,告诉她:以后要盯住一个男人,死缠着他,缠到他愿意出钱赎你走,不然一辈子你都别想出去。

那时潘玉良还不懂,没有看出千岁红眼底的凄凉与落寞,她只是呆呆地看着眼前的女子,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后来,千岁红因为一句话得罪了大官,被打死在了寒冬的雪地里,身上没有一片衣服,只有满身的伤痕。

这是《画·魂》里最出色的段落。

我们看见那个喜穿红衣的美人,在一片苍茫的雪地里寂静无声。她的身体是她的骄傲,如今却像垃圾一样被侮辱,被损害,被丢弃。

千岁红,雪里埋。

而下一个穿红衣的,则是潘玉良。

红衣依旧衬得美人娇俏,只是玉良脸上却从未露出过笑容。

她要跑。

所以当后来那个叫潘赞化的男人出现时,她死死地抓住了这次机会。就像千岁红说的那样,死缠着他,缠到他愿意出钱赎自己走。

潘玉良是幸运的,因为她的第一个男人便是潘赞化。

他赎她,纳她为妾,带她去上海。

获得了自由和尊严之后的潘玉良,就像新生的婴儿一样死命地去抓住任何一丝自己能够抓住的机会。

她主动请求潘赞化的好友洪野先生教其学画,之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绘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918年,23岁的潘玉良,考进了当时上海最好的私立美院:上海美专。

当时的上海美专,有着中国最早的西洋画教学。学校里有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人体写生。

校长刘海粟亲自上课,他对学生说:人体,是最美最有灵性的东西。

在今天,尚且还依旧有人觉得裸模这个职业“有伤风化”,就别提一百多年前了。

所以经常,里面的人在画,外面的人在骂:太恶心了,好好的东西不画,偏要画那么下流的东西!君子怎么会画光屁股,会画奶子呢?

清高纯洁的道德卫道士们大喊着口号冲进课堂,撕碎了学生们的裸女画,打破了裸体的维纳斯像。

这个场面其实挺有意思。很多人哪怕到今天也是这样,他们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对别人进行着审判。

再后来,潘玉良就去了巴黎学画。

1929年,潘玉良学成归来,受邀担任上海美院西洋画系主任,被学校里的男老师指指点点,说她是靠奶子当上教授的。

在她一意孤行举办画展的当天,一份报纸在上海滩火爆了起来,上面写着:卖淫婊子做画家。

她的画,她多年的心血,被撕,被砸,被毁。

在这之前,潘赞化曾大力劝阻潘玉良放弃画展。

他说:把这些画拿去展览,会让人指着鼻子骂,干脆拿把刀把它割烂算了,不然泼来的脏水会把你淹死!

潘玉良不服气,争辩道:这是艺术!

赞化冷笑一声:这里是中国。

此刻,潘玉良猛然发现:中国之大,容不下一个画裸体的女人。

1937年,潘玉良再次前往法国,并最终客死他乡。

《画·魂》讲述了潘玉良从妓女到艺术家的一生,也展示了一个优秀的女性通过不断地抗争去进行自我救赎的过程。

潘玉良“是那种从自己的坎坷经历中渐渐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的女人。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过程:‘女人是千人骑的东西’——‘女人为妾’——‘女人是有独立价值的大写的人’。”

这种风格与影片导演黄蜀芹是分不开的。

无论是大名鼎鼎的《人·鬼·情》,还是《画·魂》 ,黄蜀芹都在影片中有意识地揭示了当代女性的生存困境,并对传统的女性银幕形象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反叛和革新。

比如在《人·鬼·情》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个性别难辨的女性;而在《画·魂》中,女性裸体随处可见。(这里皮哥就不做截图了)

同时,在这两部电影中,黄蜀芹都对女性的私密空间进行了一定的强调,并通过这样的空间来展现女性对自我身份认同和定位的过程。

《人·鬼·情》中的空间是“舞台”,它是秋芸的私密世界。在这里,她可以和钟馗,和自己对话,“舞台”标识着一种主体性存在的女性空间。

在《画·魂》中,卧室和画室是一个审视自我的主要物理空间。在这里,潘玉良可以“揽镜自照”,可以摆脱他人的目光,一定程度上抵制他者的侵入,建构起专属女性的空间体系。

如黄蜀芹所说:“如果把南窗比作千年社会价值取向的男性视角的话,女性视角就是东窗。阳光首先从那里射入,从东窗看出去的园子与道路是侧面的,是另一角度,有它特定的敏感、妩媚、阴柔及力度、韧性。女性意识强烈的电影应当起到另开一扇窗、另辟视野的作用。”

从女性主义方面来说,《画·魂》还是优秀的,从主题到内容,影片都做出了相应的突破。

但影片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佳句无佳章,整体看来比较平庸。

由于为巩俐的缘故,我们能够感受到潘玉良身上的那种磅礴的生命力和不服输的冲劲。然而除此之外,我们感受不到这个女性的其他特点。

比如,潘玉良的传奇,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艺术上的成就,但通过影片,我们几乎无法“阅读”到玉良的才气,只看到她大致的人生轨迹。

同时,由于影片的创作时间是90年代,浸染了 90 年代的文化气氛。

作为一个关注女性问题的导演 ,在阐释潘玉良时,黄蜀芹更多是将潘玉良当作个体来对待,忽视了对群像的描述。

配角只有蜻蜓点水式的展现,潘赞化作为潘玉良生命中的贵人,在片中完全处在一个陪衬的地位。

我们看不到这个人内心的东西,他的经历也常常是一笔带过。这就使得影片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潘玉良的形象,把她塑造成了一个只顾自己的人。

最后一个问题是,影片人物背景根植于历史,却缺乏了对历史的深入展现,对上海和巴黎都浮光掠影地扫过,非常可惜。

不过比起近几年《小时代》《我的前半生》《喜宝》等伪女性主义作品,90年代的《画·魂》要出色太多,哪怕是在今天也值得我们去观看和思考。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短评

在纪念馆看到过很多她的自画像和照片,形容粗悍,表情冷漠,从未笑过。总觉得电影里过度重于“谈情”而没有“画魂”。人肉背景板里的赵薇真是惊为天人。我信那个演小燕子之前是内向女孩的说法。像一颗转瞬即逝的露水。

3分钟前
  • 春三十
  • 还行

属于中国电影史上极罕见讲述一个女人的传奇的传记作品!巩俐在她最好的年纪,塑造了一个兼具东方古典气质和西方现代思维的传奇女画家,在柔弱婉约、风情万种和自信坚定等多种面相间游走,光芒四射。

4分钟前
  • 潇潇墨鱼
  • 推荐

《画魂》电影里潘赞化说国人的思想十年前什么样,十年后还是什么样。其实过了一百多年,现在网络的“键盘侠”和当时辱骂打压潘玉良的民众没有本质区别,时代是进步了,人性却从未变过。

6分钟前
  • 星空-烟火
  • 推荐

电视上看到的时候,已经放了一大半了,依然看得很感动,有天分和执着的女人果然是幸福的

8分钟前
  • fefe
  • 推荐

潘玉良是个幸运的人,青楼遇到的第一个男人成为终身伴侣;她自始至终出淤泥而不染,皆因有后盾支持;她成为一个传奇,只因为选对了三件事:男人-潘赞化,兴趣-西洋画,栖息地-法国。所有的选择连在一起,我由衷佩服她的明智。如此,她避开了多灾多难的命运,没有成为娼妓,没有经历战争和文化大革命

12分钟前
  • MollyTour
  • 还行

潘玉良的艺术还有她的人生,都是反思那段昏黄历史与国民性的绝好素材,被侮辱被损害,然而她是不幸中有幸的,潘赞化就是她生命中的贵人,没有他就没有她,更没有那些惊世骇俗的画作。讲的绘画艺术,实际也是爱情,是茫茫人海中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16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资料馆2014.7.23.7pm 青楼和芜湖部分拍的还不错(雪地上千岁红的尸体),上海及法国则较为浮光掠影,虽然也展现了一些遭遇,但缺乏对历史更深的切入。

20分钟前
  • xīn
  • 还行

4K修复完整版130分钟没有看见130分钟版本,这个是法国115分钟DVD画质版本,中规中矩的人物传记电影,说到青楼必须有妓院,而千岁红对年幼的玉良还是有影响的,以致她后来的绘画都有了她的影子;说到赎身,必须就要牵扯男人恩人,潘赞化到底是负心玉良还是被她感恩一辈子的男人,各有微词,不就历史考证单说电影已经是把家庭、愛人的复杂和社会的丑恶嘴脸摆了出来,在那样一个时代,窑姐儿、女画家、留法学生都够让一个达官贵人被人议论纷纷了。(更加)惦记那个4K修复的130分钟完整版。

25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还行

巩俐颜色无两(她好会演欲望)。潘就是新旧冲突中的矛盾体。电影似乎垂怜太多而深掘稍弱。@电影资料馆 修复版

28分钟前
  • 丛二
  • 推荐

“在巴黎,陶瓷是艺术品。陶瓷虽美,但在它的故地上,人们永远忘不了它是泥胎。”

29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还行

这应该是跟外婆一起看的唯一一部电影吧,外婆和妈妈一定很后悔带我去看吧,当时完全不能理解,还一直以为是去看“画皮”一直期待着女鬼出现。2014.9.7.重看,当然还是有鬼,只是不是女鬼。

34分钟前
  • vivi
  • 还行

【B+】足本实在找不到,只能把90分钟HK公映版给看了。这片子属实很神奇,无论黄蜀芹张艺谋,还是刘恒巩俐,放在内地都算得上独当一面的作者了,但偏偏是HK的电影工业将他们捏合在一起,有些“类型至上”的端水范,一切严肃表达都为大众娱乐服务。主题是真不错,透过人体艺术反映女性觉醒,配角比主角都要扎实。尔冬升的角色称得上同题材电影中,对历史局限与思想进步融合的最好的角色。只不过在港片高度醇熟的类型市场下,创作初衷还是有些消费女性的意味。

37分钟前
  • 眼睛瞪得像铜铃
  • 推荐

给人的感觉很平淡,没有重点,导演有些仓促,似乎要表达尽潘玉良的所有,伟大的先行者总是受到世俗的排斥。巩俐很漂亮,表现不错。PS:看见了赵薇顶碗,那时就像个小孩啊

42分钟前
  • 泰坦
  • 还行

原來真有潘玉良這麼一個傳奇女子!又多了個崇拜對象!!女性意識相當強烈,可以媲美《人鬼情》,對自己身體的發掘,再到思想上的解放,很不錯的片子!!!PS.看到趙薇的龍套了嘿嘿,還有爾冬升!那麼年輕的爾冬升!!!

43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手法太中规中矩了,就是把事一件一件讲下去,潘对于绘画与艺术循序渐进的感悟给简单粗暴的简化成说教式的“我就是要为艺术献身”,人物命运与时代大背景也很脱节,可惜了这么个题材

46分钟前
  • Zutto
  • 还行

黄蜀芹导演继《人•鬼•情》之后,又一部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作品。《人•鬼•情》里相对自由的作者表达,跟本片中融艺术性、市场效应与社会接受度于一体的拍摄考量之间的反差,本身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不同时代氛围之间的真实写照。即便在这种多方因素的考量之下,本片(笔者观看的是124分钟的光碟版)的最终呈现,仍然体现出多维度的纵深感。一是女性的自我与独立意识,跟作为其拯救者的丈夫关系之间的张力;二是婚恋自由与解放的时代背景下,被解放者(潘玉良、潘赞化)与被牺牲者(潘赞化正房夫人)个体命运之间的冲突与悲剧性;三是社会归属感与艺术归属感构成持续性矛盾的家乡中国与艺术家乡法国之间的对照关系(在法国,其艺术得到承认,但商业化环境让其不得不卖画为生;在中国,其艺术受到攻击,但去世后,仍然希望画作回归故乡)

51分钟前
  • 江海一蓑翁
  • 推荐

潘赞化,乃真英雄也!!!潘玉良,为西画艺术而生,也是命好,遇到了潘赞化,年轻时的巩俐,穿上男装真是帅啊

55分钟前
  • 爱晃悠爱生活
  • 力荐

导演是在九十分钟的时间中来讲述性格刚烈 决不妥协的杰出女画家潘玉良的一生 从最初的妓女出生到优秀画家 我们除了看到一段坎坷艺术之路外 还有一段凄苦 伟大的爱情 本片是巩俐意欲摆脱张艺谋“御用形象” 接拍其他导演的第一部作品 巩俐将一个不屈服命运的女人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演绎得至诚至真 经典

58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不少亮点。1,大太太很可怜。平白无故做生育工具还得忍受骨肉分离,2,达式常啊,小时候曾经奉为帅哥啊,妈妈的偶像。结尾那个脱帽礼非常优雅。3,尔冬升把握很准。

1小时前
  • 一实
  • 推荐

一段历史一段人生,把玉良拍的有点圣母了,不过这也是古典套路。关于裸体画,玉良在女浴池没经过人家允许画不妥当,大家都没穿衣服,怎么就玉良穿了?

1小时前
  • 瑶瑶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