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城市

HD中字

主演:安迪·加西亚,Victor Rivers,丹尼·皮诺,内斯特·卡博内尔,Alfredo Armenteros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迷失城市 剧照 NO.1迷失城市 剧照 NO.2迷失城市 剧照 NO.3迷失城市 剧照 NO.4迷失城市 剧照 NO.5迷失城市 剧照 NO.6

 长篇影评

 1 ) 电影一般背景深思

霍夫曼的镜头不超过3分钟,虽然被列为主演之一。

整部电影比较沉闷,又有些歌舞片的痕迹,很难称得上佳作。

不过1958-1959的古巴背景以及家族在这个时代的变迁却不得不引人遐思。

从中国思想教育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部反共的电影,充满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电影。GFW对信息的封锁也许是怕和平演变。不过,潮流永远无法阻挡,什么是真正的民主、自由,什么是对人性最好的诠释最终会明白天下。

40年代中国的家族中也充满类似的故事,最偏激的参加了左派的革命为了推翻独裁,中间的参加了革命力量却为了自由民主早期牺牲,还有一部分在社会变革中坚持自己的信念,当信念不得不被改变时选择离开,最后一种也许是一种逃避,无论面对独裁还是所谓的革命都无所作为。

为自由牺牲的人也许值得讴歌,为革命成功却被家族抛弃甚至自杀的人也许只能是一个悲剧。流亡的人呢,只能回忆和设想自由理想的家园。

无所谓对与错,革命中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也许值得尊敬,可政权成功之后的执政是否真正的有利于民不得而知,当听到资产阶级的萨可斯风这种说法,不禁想起我国伟大的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的可笑,当然这也是一种悲哀。

幸好,中国在不断进步。

 2 ) 自由的奴隶

   《The Lost City》,一段文化变迁所表现的古巴革命,在一个酒吧老板的眼中所代表的除了家庭的分崩离析,或许就是萨克斯所代表的传统典雅文化的在革命烈火中的付之一炬了。弟弟用生命和鲜血终于换来了家庭的分崩离析,昔日周末六点准时开始的家庭聚餐只剩下了风烛残年的两位老人。如果要说他们是为了私利用一个新的威权代替了一个旧的威权或许有失公允,毕竟曾经甚至一直都还保持着那个自由的理想。从结果上来说,他们只能说是很无知;在茫然中,他们自以为找到了方向;为了前进,他们需要承担风险的勇气,只不过他们之前不可能会想到这样的代价有多大。
    人类总是这样,绞尽脑汁为理想创造了手段和方法,然而往往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被其所绑架。当少数头脑清醒的人们发现道路偏离最初的方向时已无可奈何,巨大的惯性最终让历史的洪流彻底失去理性,一个极端的结局则代表着一个新轮回的开始。我们往往这样——为了自由而成为自由的奴隶,无知和盲从为这种结局提供了最好的温床。很遗憾的是无知和盲从则正好是大众的常态,因此历史的结局总会惊人的相似。
    我们总是这样——怀揣着理想而迷失了方向,而此时,我们也唯有祈祷上苍赐予我们一个精确的罗盘和一位明智的舵手吧!

 3 ) 古巴革命岁月:那一番半个世纪的乡愁

这是一部注定过度表达的电影。当我看到导演在花絮中讲述他如何用16年的努力来拍出这样一部影片的时候,当我得知他的家庭因为卡斯特罗政权上台被迫离开古巴的时候,我就知道这部电影并不会轻松。1958-1959,巴蒂斯塔在新年倒台了,卡斯特罗带来了社会主义,在大资产阶级眼中,革命仍然显得荒唐。卡彭铁尔解构过法国大革命,我不知道对于古巴的社会主义革命,这个现代主义的作家会怎么看。然而我们看到了这部站在大资产阶级立场上反对卡斯特罗政权的片子——至少在美国,它政治正确。

我能深切体会到导演的怨念。他或许在古巴会很幸福,然而5岁就被迫背井离乡来到美国。在影片中他自己扮演了一个角色,古巴上流社会重要家庭的长子。这个家庭的影响力真的很巨大,甚至能够影响古巴的社会走向。每次家庭聚餐的时候强调的“不许迟到”,不啻为对规矩和秩序的竭力维持。而这个家族对古巴政治的态度也是如此,他们求稳,一味地求稳,却不想到次子和幼子都参加了革命:次子参与行刺巴蒂斯塔总统,而幼子甚至成为了卡斯特罗和格瓦拉的亲密战友。于是兄弟之间的不同选择也指称这古巴在50年代末十字路口上的不同方向,于是戏剧冲突就在这里缠绕和展开。当次子死在巴蒂斯塔的保镖手中,当幼子因为逼死伯父而举枪自尽,长子菲戈也只有远走美国。

这是一部充满了时间感慨的电影。导演Andy Garcia出演这部片子的时候已经年过半百,然而一切正如16年前,他扮演的是一个三十出头的艺术家兼舞厅老板。16年的时光在化妆师的巧妙手笔之中被掩盖,他真是驻颜有术。或许是怨念带他穿越了时光的山谷。然而影帝达斯汀霍夫曼便让人不忍多看他一眼——一个猥琐的老年黑手党老大。我的人生啊,霍夫曼都老成这个样子了么……

这也是一部充满了怨念的电影。影片中,家族次子因为死于刺杀行动,卡斯特罗上台之后,他的遗孀被授予一个极度荒唐的称号:“年度革命寡妇”,那个时候菲戈的女友死于恐怖分子的炸弹,而弟弟临死前托她照顾的弟媳和他已经擦出了爱的火花。可是她是“年度革命寡妇”,于是她不得不嫁给了革命,继续着她的政治生涯——于是两人注定不能相守,多年后在美国的土地上见面,依然是执手相看泪眼,依然是飞鸟和鱼的爱情。然而菲戈是想留下的,他热爱古巴的土地,热爱古巴的歌舞,然而卡斯特罗的政府告诉他,他的乐队使用的萨克斯风是“帝国主义的乐器”。他知道他不能留在古巴,然而他只有远离这里,留下一切,包括手表,戒指,钞票,家族的信物,只带走无尽的乡愁。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卡斯特罗在影片中从未出现过一个正脸,为什么参加游击队的幼子必须自杀。Andy Garcia爱着的是歌舞的古巴和泥土的古巴,而并非政治的社会主义古巴。然而这样一部影片又不能拒斥政治。所幸切·格瓦拉已经是一个全球青年的文化符号,于是他堂而皇之地出现在电影中。所以刺杀总统那一段的平行剪辑才会如此精彩,枪战和舞蹈的对切,那冲进总统府的刺杀者们踏着属于古巴的舞步。原来Andy Garcia演过教父3,所以他情愿采用一种教父式的故事方式。可是他依然说得太多了,可是他依然迷恋他内心的古巴。那一番半个世纪的乡愁,怎能是一部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说得清楚的啊。

 4 ) 一曲挽歌

在说到《THE LOST CITY》的美丽之前,似乎非得先说说它的政治意义——无论是独裁的巴蒂斯塔,还是红色的卡斯特罗,都让这块得天独厚美丽的土地蒙上灰尘——这似乎就是这部电影要说的。
其实我并不关心它的政治立场,同样的事件在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意味,哪怕电影旗帜鲜明地支持老教授的非暴力改良,反对暴君也反对革命,但那只是那些人的眼光和角度——那些衣食无忧,坐拥万顷烟叶园,品尝哈瓦那雪茄,去热情夜总会……但同时又觉得自己需要对得起良心,需要言论和心灵的自由——就是这些人。
这些人是《THE LOST CITY》的主角和背景,而无论是残暴的陆军上校团,或者杀人不眨眼的7.26运动组织,都变成了平面的角色,他们只是展现他们暴虐和残忍的一面,就连切格瓦拉也不能幸免,哪怕他的微笑很迷人,但他只是一个道具。感人至深的情节都赋予了睿智的教授,老派而有江湖意气的大哥,天真轻率的二哥,以及参加革命推崇暴力却因为气死亲爱的叔叔而心灵难以承受只好拔枪自杀的三弟,甚至于那个革命前夕晋升的少校——他被自己营救的人投入监狱最后在一个清晨被枪决。
也许这样精心安排的情节上显露的政治立场太过明显,我不得不蓄意忽略它,而专注于这部出色电影的美丽上面。

整个电影的调子是明亮而忧郁的——这两个词似乎矛盾,但放在一起再贴切不过了,年轻的时候我喜欢在诗句里用这样冲突的形容词,比如明媚的悲愁,温暖的忧伤之类——现在我已经很少写诗。
但这个电影就是一出在热带岛屿明艳阳光之下轻柔的挽歌——属于FICO的那种老派的精英体制下的优雅而美丽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们夹在暴虐的独夫和怒吼的贫民之间,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灰飞烟灭。

安迪在演尽了拉斯维加斯坐拥亿万狡猾成性的赌场老板之后,他很漂亮地拍了一部严肃而好看的文艺片,虽然他在这部片子里和在《OCEAN 12》(还有《OCEAN 13》)中一样举止优雅上流。在143分钟里,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哈瓦那迷人的气息:洁白的海滩,碧蓝的海水,翠绿的丛林,透明灿烂的阳光——当然还有高贵典雅的服装,配上FICO和AURORA简直是……我妈一边看就一边不停地赞叹:怎么现在就没有那么好看的服装了——显然那是一种老式的、精致而简约的风格,和时下充满个性的张扬的甚至怪异的时装不大一样。

电影的台词也优美极了。在FICO的口中,哈瓦那就和AURORA一样,是一枝美丽的玫瑰,全看你触碰的是花瓣还是刺。只是到最后,哈瓦那凋谢了,AURORA呢,则褪去了刺,变成了红色政权的联合国大使。他拒绝新的游戏规则,拒绝放弃自己老派的逻辑和原则,甚至拒绝了自己深爱的人,所以,哪怕他只是在纽约一家餐馆洗盘子,他也不会回到一个不宽容的以暴易暴的地方,哪怕那是他深爱的如玫瑰一般的哈瓦那。

安迪在电影中的表演非常含蓄和克制,很可能只有在诀别AURORA那场才感情丰富了些,这和做为导演的他观点明确简直判若两人。也许这两者加在一起,才使得这部电影获得了IFA 2006年的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并且是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这是一部精致而典雅的电影,正和电影所表达的立场一样。它刻意避免了史诗电影中宏大而壮丽的场面,却窃窃私语一般地唱尽了那段动荡的岁月。它是一曲挽歌,在悲伤之余仍然保持自己的风度。

 5 ) 美丽的哈瓦那,我想去

怎么来评价这部片子呢?

情节思想都好像有点老套,除了集合了一堆名星外,似乎没有什么可以看的。

但是看完后我并不觉得我浪费了我的时间,加西亚把这部片子拍得很漂亮,或者说古巴实在是太迷人了,风情种种,美女、雪茄、各种各样的舞蹈和动听的音乐,这些东西真的是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可以相比的。加西亚一贯的衣冠楚楚,云中的日子中的那个美丽的camen,bill murray那种独有的玩世不恭,加在一起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人看了一段而放下。

但是影片想要说的东西,我却不敢怎么妄加评论,好像是在死板硬套那些美国的民主思想,或者是我这样的年龄所无法理解的。

我当然是不懂政治的,我也不希望了解太多。无论什么样的政治体制都会有它不完美的地方。反正我觉得政治这东西只有少数人会受益,而他们得到的利益全部是来自大部分人被他们侵占的。而这些少数的人,就是那些宣扬什么民主、自由的王八蛋。

我希望我可以不被任何人侵占我的利益,也不希望侵占任何人的利益,但是想要躲到桃花源中,显然是不可能。如何是好?哈哈哈哈哈,有点扯远了。

 6 ) 害怕迷失,同样害怕偏执

先说片子里我不爽的地方吧,片子我刚看过,就是有点不爽.

老大开歌厅,弟弟闹革命,总统是暴君.这样的排列组合.老大菲戈为啥舞照跳,妞照泡?


调情的时间太长,歌舞闹的我很浮躁,这个动荡的年代,小情感的东西,总觉得假的要命.


其实,这是个好片子.一个迷失的女人,要么给格瓦拉这样的男人干,要么给菲戈带去美国.

这是一个迷失的城市,歌舞能忘却一切.但舞动回到疯狂,会被现实终结粉碎.


但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呢,有什么大道理能让我们不爱我们的家庭不爱我们的父母妻儿.


对的,没有理由,安生做好一个人,一个男人.别拿枪四处装大爷.不比什么不好,那是个美丽的小岛.大家各自跳舞各自歌唱就好.

让人自由说话,让人有安全感的种庄稼.

没有神,没有大道理.你说有,我就恶搞死你.因为咱都是人.智商再高,体力再强,年纪再大也是人.


那个没有名字的喜剧演员.如此而已,马克思?卡儿?

 短评

有钱人眼中的古巴革命。

4分钟前
  • 奇爱小姐
  • 还行

那些人是位自由的古巴而牺牲的,不是某个独裁者。全程浓郁的哈瓦那音乐风,对古巴深深的眷恋。PS.古巴的西语口音和板鸭的西语就好比地域性的小差别。

5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当欢笑的时候 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唯有痛苦才能将彼此区分

9分钟前
  • 冷水
  • 力荐

三星半。虽然不够凝练,却也用加西亚的方式表达了主题。身处变迁时事,总是难免迷失,所得到的与所追求的会有所差别。他们看到了,他们经历了,他们仍旧无法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可能,他可以做的就是照自己的理想活下去,多年后也许会有一个答案。

12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还行

一部极其糟糕的反卡斯特罗宣传片

16分钟前
  • Eowyn
  • 很差

革命就是一个残酷又荒谬的笑话。革命中迷失的不是城市,是人性。

20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很不错,其中那个演切格瓦拉的和本尊挺像

22分钟前
  • 事儿姐
  • 推荐

我觉得这是安迪加西亚倾尽心血拍摄的片子。一个家族与一个国家的悲欢离合,在失落的城市里的失落之人。对于古巴的历史不太了解,有空要去了解下。

26分钟前
  • clover
  • 力荐

看风景

27分钟前
  • 姚绵绵
  • 推荐

用心在做电影,从编剧,到演员,到音乐都非常棒。

32分钟前
  • tulaoji
  • 推荐

好地方 好音乐 好演员 好故事顺便验证一个真理 政治真无趣

33分钟前
  • 小方
  • 力荐

诡异

38分钟前
  • 锱铢必较
  • 还行

看待革命的视角很美国

41分钟前
  • XZXS
  • 推荐

看了有两年了,印象不是很深了

43分钟前
  • ningbokai
  • 还行

我相信,每样影响你的东西的出现都是些冥冥的注定。至少能做的人生中不可妥协的棱角是要忠于自己的灵魂。那山间的小溪,比大海更能给我以欢心。到底是谁在放弃什么?不能迷失,the sense of family。 Andy...

44分钟前
  • 一"一
  • 力荐

感觉很有经典的气质 但其实没什么...

45分钟前
  • tamashi
  • 还行

美丽的古巴,飘逸的自由

47分钟前
  • 简单生活
  • 力荐

有些理想太过沉重,代价太高,我们负担不起

50分钟前
  • Daisy cat
  • 推荐

故事和配乐不错 安迪加西亚对故国的感怀完全融入电影 但是他把各种电影技法都在这部导演处女作中适时或不适时的表现出来 显得过于杂乱

55分钟前
  • 我TM是党员
  • 还行

弟弟里卡多在烟草园开枪自杀的一幕拍的真好 这种类似传记类的家族电影不大喜欢的,不过加西亚把这部拍的真不错

58分钟前
  • BIGD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