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塞:差点改变世界的人

HD

主演:卡塔琳娜·舒特勒,布尔格哈特·克劳斯纳,菲力克斯·伊特纳,克里斯蒂安·富里道尔,约翰·冯·比罗,大卫·齐梅尔席德,乌多·申克,西蒙·利希特,杰尔蒂·德拉斯尔,迈克尔·埃内特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埃尔塞:差点改变世界的人 剧照 NO.1埃尔塞:差点改变世界的人 剧照 NO.2埃尔塞:差点改变世界的人 剧照 NO.3埃尔塞:差点改变世界的人 剧照 NO.4埃尔塞:差点改变世界的人 剧照 NO.5埃尔塞:差点改变世界的人 剧照 NO.6埃尔塞:差点改变世界的人 剧照 NO.13埃尔塞:差点改变世界的人 剧照 NO.14埃尔塞:差点改变世界的人 剧照 NO.15埃尔塞:差点改变世界的人 剧照 NO.16埃尔塞:差点改变世界的人 剧照 NO.17埃尔塞:差点改变世界的人 剧照 NO.18埃尔塞:差点改变世界的人 剧照 NO.19埃尔塞:差点改变世界的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埃尔塞:差点改变世界的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埃尔塞: 将近改变世界的人》讲述的是刺杀希特勒事件,但影片里的史实比《行动目标希特勒》要早几年。1939年。希特勒差一点被一个名叫埃尔塞的木匠干掉。那一年,希特勒的权力正在逐渐迈向顶峰,当大多数人都在狂热崇拜之时,埃尔塞成了少数几个的正义斗士。在精密的计划之下,他在希特勒演讲的讲台附近设置一个定时炸弹。可惜的是,希特勒的演讲结束得太早,炸弹引爆时希特勒已经不在现场。埃尔塞在当年11月遭到了纳粹的逮捕,遭处决。影片讲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本土演员的演出保持了原汁原味。爱之女巫北京女子图鉴之整容大师老人的故事爱之地神探飞机头北极星旅舍第二季绝地战将听见下雨的声音女人的天空宋飞正传第一季六楼后座2家属谢礼粤语花咲舞无法沉默 第二季女拳霸大海的明天流星蝴蝶剑2010美少女战士真人版耽圈乱战吾友妻纯纯的小时光秋日之路三对半情侣和一个小偷完美普通家庭钻石诱惑再见人生十年后的电影票孤岛惊魂以革命的名义豪斯医生 第八季血色侦程1983十三号星期五8柠檬可乐厨神2011西区故事红气球吸血鬼战争第一季别叫我兄弟错了性别的爱七年厄运痴情男子汉功夫囧星偷穿高跟鞋战刀屠狼洞2021大赢家

 长篇影评

 1 ) 没有给自己找借口

以前看过一些刺杀希特勒的故事,比较有名的有施陶芬贝格,埃尔塞的故事没有太深刻的印象。最近有时间来看这部电影,才对埃塞尔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算是补课吧。

艾尔塞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出生于农村,对于政治没有兴趣,一个玩音乐的青年,喜欢跟女孩子暧昧,似乎这样的人不该跟希特勒扯上什么关系,但还就是扯上了关系。

虽然是一个普通人,但埃尔塞还有一个普通人应该具有的理智与良知,也正是因为这两点,让他下定决心除掉希特勒。

对于这样一个人,要想除掉已经是“元首”的希特勒简直是天方夜谭,但这次刺杀差点就成功了。在这一点上,艾尔塞要比当时德国的很多高级将领果敢很多。

从各方面的条件来说,埃尔塞都要比德军将领差很多,但有几点是埃尔塞采取行动的关键,正义感,而不是考虑希特勒死后自己能享有什么样的职务,还有一点,埃尔塞没有给自己找借口,而军队将领却不停地给自己找各种借口。

 2 ) 可惜没有如果---解析德国电影《埃尔塞》

1. 名词解释:

德国国家元首:1871年到1945年间设立的职位。国家元首代表内阁行使权力。

 

慕尼黑协定:
1938年9月29日-30日 英法德意大利四国首脑 (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 墨索里尼)在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英法两国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送给德国,换取短暂和平。

 

贝克勃劳凯勒啤酒馆:

1923年11月9日,纳粹党在酒馆中发动武装政变,预计推翻魏玛共和国。最后失败,纳粹政变份子被捕,希特勒被判叛国罪,监禁5年,在狱中赫斯协助希特勒撰写了《我的奋斗》。此书促进了纳粹的发展。

1933年之后,希特勒在每年的11月8号,都会在此酒馆发表演说,纪念啤酒馆政变。

Ps. 11月9日,为柏林墙倒塌的日子, 也是啤酒馆政变和水晶之夜的日子。所以,德国国庆定为东德加入西德的日子,11月3日。

 



红色阵线战士同盟:
德国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共产党领导的组织, 保卫工人阶级利益,时常与纳粹党发生冲突。1929年,党卫队逮捕射杀其成员,所有资产没收。 1933年纳粹掌权后,更多的成员被逮捕,送进赶死冲锋队中。

 

德意志帝国监狱长 Arthur Nebe:
 1931年7月1号加入纳粹党卫队,后被任命为监狱长。称参与犹太人大屠杀。晚年1944年7月20号代表反战者与希特勒谈判。1945年1月16日卷入反政府暴动,1945年3月3日被自己下属执行死刑。

 

2. 电影里事件的时间线:

1923年10月8日: 希特勒在啤酒馆筹备政变

1933年 1月 30日: 希特勒当选国家元首

1939年 9月 1日: 进军波兰

1939年 9 月3 日: 英国法国对德国宣战

1939 年 10 月 8日: Elser (埃尔塞) 暗杀希特勒

1944 年 7 月 20日: 多人参加的刺杀希特勒行动

1945年 3月 3 日: 典狱长 Arthur Nebe 被执行死刑

1945年5月9 日: Elser (埃尔塞)在达豪集中营被枪决

1945 年 5月 29 日: 美国军队解放达豪集中营

1945 年8 月 8 日: 德国宣布投降,二战结束。

 

坐进电影院,大屏幕一片黑暗,耳边响起一个男人沉重的呼吸声,接着镜头拉近,埃尔塞(Elser)跪在一个墙边,紧张地装着自爆装置。

整部影片用蒙太奇的方式,讲述了埃尔塞放置炸药,被党卫队逮捕刑讯最后被枪决的过程。其中穿插着他青年,中年的回忆,讲述了他的心路历程。

 

3. 影片的几处衔接:

3.1.影片开头,希特勒在啤酒馆演讲,党卫队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飞机无法正常起飞。由于交通工具改变,希特勒比平时早离开13分钟,躲过了暗杀。炸弹在21:20分爆炸,在酒馆内留下120-150位民众,8人死亡,16人重伤,47人轻伤。

3.2.埃尔塞放置好炸药包以后,希望尽快离开德国 。暗杀当晚20:45,他试图逃往瑞士,在德瑞边界被党卫队逮捕。他的口袋里放着啤酒馆的平面图,通行证过期,胸前别着红色阵线战士同盟的徽章。他的膝盖带着很深的伤口,因为长时间跪在地上安装炸药造成。

3.3.影片转回埃尔塞初恋的情景。埃尔塞的初恋情人,现在坐在他旁边,记录着党卫队的审判词,听着他因严刑拷打发出的惨叫声。

3.4.暗杀动机:他认为希特勒会带给德国不幸与毁灭,工人的工资减少,税收加重。1929年木匠每小时1马克,现在(1933)年每小时68分钱。工人收到监视,无法随便换工作。大批青少年被应征如伍,参加纳粹青年团的孩子不再认识自己的父母。甚至连宗教信仰也不再是自由的了。埃尔塞面对审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一定要这样做,希特勒一定要死,他会给德国带来不幸和灾难。”

 


 1933年前后,纳粹党刚刚执政,如日中天,几乎所有的节假日,人们都聚在一起,祝福希特勒,祝福国家元首。埃尔塞代表着纳粹时期 的一批德国人,清醒的认识到希特勒四处征战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并且为之奋斗。
 

 如果,希特勒晚13分钟离开;如果,炸弹早13分钟爆炸,埃尔塞能改变世界。可惜没有如果。

 3 ) 需要保卫的现代生活

大多数改变历史的人背后,并不一定存在更大的后台和善恶。他们只是在做普通人在做的事情而已。


电影围绕埃塞尔计划并实施行刺希特勒展开,通过不断闪回展现了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镇青年如何一步一步成为纳粹口中的“恐怖分子”。

这个电影对于德国人或有长期德国生活体验的人来说观影体验可能与其他人会有非常大的差异。结构上基本上可以分为现实和回忆两个部分。而在拍摄也选取了完全不同的色调和光线。

在开始审讯时,第一个问题:名字,生日。埃塞尔回忆起纳粹还没上台前的一个午后野餐。一群人年轻人坐在草坪上,唱歌,跳舞,聊天,跳进博登湖中游泳。虽然用了电影化的拍摄手法,但如果不通过已经过时的服饰,甚至无法分辨出到底是1930年的德国还是2020年的德国。现在挑选任意一个夏日午后去博登湖畔走一走,德国人依然还在进行着同样的活动。

博登湖的一个普通的傍晚

而当镜头回到审讯室中后,色调马上就变成非常冷峻,这样的色调被德国电影广泛运用于纪录那个特殊年代的电影。导演正是运用这种明显的色调反差来区分回忆与现实,甚至试图戏弄观众的感官,通过更贴近现代德国生活的“色调”让观众不由自主的把自己带入到埃尔塞这个角色中来。第二次导演用类似的手法是埃尔塞被带入审讯室之后,审讯官员敬礼并高喊Heil Hitler。这是一个具有很强时代烙印的符号,而埃尔塞回答的则是Mahl Zeit(午安)。这句话则是现代德国人中午最常见的问候。导演正是用了大量这样的手法暗示埃尔塞这个现代意义上的普通人,是你也是我,而如果是我们,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随着回忆来到了他的老家Königbronn,一个不能在普通的德国乡村,就相当于国内的王家庄。日子还是那么平静,但一些纳粹的元素慢慢开始出现在电影中,墙上的的纳粹海报。小镇上关于一个与犹太人交往女人的闲言碎语,这些足以挑动德国人的神经。而后在酒馆里,回忆纳粹的存在不再是一些暗示或符号而是第一次以真人的形式出现。有些人激烈的反对,更多的人愿意息事宁人。

随着回忆的继续,纳粹的元素越来越多,直至整个屏幕到处都是,导演用这样的方法把观众一步一步从现代生活带回到那个年代。开始是布尔什维克人和纳粹党人的冲突,到后来异见者被逮捕。接着每一栋楼上都挂着党徽。而修女则被穿着纳粹青年团的孩子羞辱。纳粹党人为这个普通的小村送来了啤酒,肉肠和电影,还有孩子们最爱的飞机表演。人们很快接受了这样的转变,是啊,如果有免费的啤酒,肉肠和电影,交出自由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他们就这样在整个德国遍地开花,直到最后,除了他们,别的什么都没有了。

至此,电影又回到了德国二战反思电影的核心问题上来,纳粹是一夜之间控制整个德国的么?普通人在这里又要承担怎样的责任。

在电影中除了主角埃尔塞,还有另外两个属于体制内的人。一个是乡村警官,他虽然与埃尔塞意见不合,但出于对其的了解,两次试图保护他以免被人恶意构陷。另一个是主审他的胖警官,他可能算是当时帝国内部少数几个还在坚持程序正义的官僚。而从其他人的表现来看,大部分人战后被审判所说的“我只是执行命令”可能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句托词。至少在剧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任何直接的命令要求审出埃尔塞与境外势力串通的证词,但所有参与审问的人都在用各种方式刑讯逼供。胖警官是唯一一个曾经试图通过技术审问查清真相的人,而我们看到他最后的结局是几年后被与他共同审问的那个党卫军秘密处死。

回到埃尔塞本身中来,从现在的角度,埃尔塞刺杀希特勒会被认为是正义之举,而在那个年代,埃尔塞被定罪的直接罪名是炸毁剧院,杀死了7个无辜的人。这七个人既不是希特勒也不是纳粹党,只是普通的服务员而已,而埃尔塞到底做错了没有呢?这让我想起了阿多诺在《最小道德》一书中非常著名的一句话:Es gibt kein richtiges leben im falschen (There is no right life in a wrong one)。

距离纳粹投降已经75年过去了,至今德国人最重要的一个政治思考依然是纳粹主义会在今天的德国重现么?这个电影很大程度上帮现代德国人一步步重现回到了那个年代,作为一个普通人,很难划分一个具体的时间点,是什么时候德国彻底无法回头的。纳粹不是一夜之间控制德国的。随着这样的平凡生活一点点褪色,直到有一天大家真的需要仔细回忆才能想出之前世界的样子,恍若隔世。而这距离纳粹上台不过5年的时间。

而对于我们来说,还能回忆起之前的那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么?又是哪一天开始,曾经的世界,变成了现在的世界。

 4 ) 这部电影最令人忧伤的不是死亡,而是孤独

这部电影中虽然是以刺杀希特勒为线索,但导演呈现给我们的世界却更多地集中在埃尔塞这个作为人的个体上。战争中,一切的个人利益都不再重要,整个国家像一部战争机器,以狂热作为燃料不断地的向前驶去。狭小的电影棚里,狂热拥护纳粹党的群众混合着浓烈的烟雾呐喊着:希特勒万岁。 而埃尔塞的平静是这幅画面中最不和谐的存在。 有一个细节让人万分佩服导演独特而缜密的思维,就是当埃尔塞走出影棚,正好遇到一位在外面抽烟的军官......
德国人真的比我们懂得应该怎样去面对曾经的战争

 5 ) 可惜没有如果---解析德国电影《埃尔塞》

1. 名词解释:

德国国家元首:1871年到1945年间设立的职位。国家元首代表内阁行使权力。

 

慕尼黑协定:
1938年9月29日-30日 英法德意大利四国首脑 (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 墨索里尼)在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英法两国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送给德国,换取短暂和平。

 

贝克勃劳凯勒啤酒馆:

1923年11月9日,纳粹党在酒馆中发动武装政变,预计推翻魏玛共和国。最后失败,纳粹政变份子被捕,希特勒被判叛国罪,监禁5年,在狱中赫斯协助希特勒撰写了《我的奋斗》。此书促进了纳粹的发展。

1933年之后,希特勒在每年的11月8号,都会在此酒馆发表演说,纪念啤酒馆政变。

Ps. 11月9日,为柏林墙倒塌的日子, 也是啤酒馆政变和水晶之夜的日子。所以,德国国庆定为东德加入西德的日子,11月3日。




红色阵线战士同盟:
德国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共产党领导的组织, 保卫工人阶级利益,时常与纳粹党发生冲突。1929年,党卫队逮捕射杀其成员,所有资产没收。 1933年纳粹掌权后,更多的成员被逮捕,送进赶死冲锋队中。

 

德意志帝国监狱长 Arthur Nebe:
 1931年7月1号加入纳粹党卫队,后被任命为监狱长。称参与犹太人大屠杀。晚年1944年7月20号代表反战者与希特勒谈判。1945年1月16日卷入反政府暴动,1945年3月3日被自己下属执行死刑。

 

2. 电影里事件的时间线:

1923年10月8日: 希特勒在啤酒馆筹备政变

1933年 1月 30日: 希特勒当选国家元首

1939年 9月 1日: 进军波兰

1939年 9 月3 日: 英国法国对德国宣战

1939 年 10 月 8日: Elser (埃尔塞) 暗杀希特勒

1944 年 7 月 20日: 多人参加的刺杀希特勒行动

1945年 3月 3 日: 典狱长 Arthur Nebe 被执行死刑

1945年5月9 日: Elser (埃尔塞)在达豪集中营被枪决

1945 年 5月 29 日: 美国军队解放达豪集中营

1945 年8 月 8 日: 德国宣布投降,二战结束。

 

坐进电影院,大屏幕一片黑暗,耳边响起一个男人沉重的呼吸声,接着镜头拉近,埃尔塞(Elser)跪在一个墙边,紧张地装着自爆装置。

整部影片用蒙太奇的方式,讲述了埃尔塞放置炸药,被党卫队逮捕刑讯最后被枪决的过程。其中穿插着他青年,中年的回忆,讲述了他的心路历程。

 

3. 影片的几处衔接:

3.1.影片开头,希特勒在啤酒馆演讲,党卫队递过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飞机无法正常起飞。由于交通工具改变,希特勒比平时早离开13分钟,躲过了暗杀。炸弹在21:20分爆炸,在酒馆内留下120-150位民众,8人死亡,16人重伤,47人轻伤。

3.2.埃尔塞放置好炸药包以后,希望尽快离开德国 。暗杀当晚20:45,他试图逃往瑞士,在德瑞边界被党卫队逮捕。他的口袋里放着啤酒馆的平面图,通行证过期,胸前别着红色阵线战士同盟的徽章。他的膝盖带着很深的伤口,因为长时间跪在地上安装炸药造成。

3.3.影片转回埃尔塞初恋的情景。埃尔塞的初恋情人,现在坐在他旁边,记录着党卫队的审判词,听着他因严刑拷打发出的惨叫声。

3.4.暗杀动机:他认为希特勒会带给德国不幸与毁灭,工人的工资减少,税收加重。1929年木匠每小时1马克,现在(1933)年每小时68分钱。工人收到监视,无法随便换工作。大批青少年被应征如伍,参加纳粹青年团的孩子不再认识自己的父母。甚至连宗教信仰也不再是自由的了。埃尔塞面对审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一定要这样做,希特勒一定要死,他会给德国带来不幸和灾难。”

 


 1933年前后,纳粹党刚刚执政,如日中天,几乎所有的节假日,人们都聚在一起,祝福希特勒,祝福国家元首。埃尔塞代表着纳粹时期 的一批德国人,清醒的认识到希特勒四处征战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并且为之奋斗。
 

 如果,希特勒晚13分钟离开;如果,炸弹早13分钟爆炸,埃尔塞能改变世界。可惜没有如果。

 6 ) 几乎所有统治者认为暴动都有强大背景,其实呢?

几乎所有统治者认为暴动都有强大背景,其实呢?也许法西斯的教训给我们是个很好的提示!
1932年,42岁的希特勒参选德国总理,他鼓吹种族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排他性,这使许多人对他怀恨在心。在有些人看来,暗杀是唯一的选择。随着希特勒侵略战争的逐渐升级,一些人认为这是德国厄运到来的前兆,刺杀他的行动越发频繁。根据加拿大历史学家霍夫曼的研究,自1921-1945年间,至少有46次重大的谋刺希特勒的计划,每次他出现在公众面前,游行、演讲、视察,几乎都有人欲将他置于死地,就连他身边的高级军官也蠢蠢欲动!!!

 短评

选了一个很屌的原型人物,做了一个很屌的海报,取了一个很屌的片名,结果就拍出来这么个傻逼玩意儿。

6分钟前
  • 朝暮雪
  • 较差

faith

9分钟前
  • 沙加之伦
  • 推荐

平庸

1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2016.08.27影片聚焦在Elser的人生上,而不是以拍摄惊险类型片的方式着重表现制作、安放炸弹的过程,依然令人对Elser肃然起敬。

15分钟前
  • 小悬子
  • 推荐

中规中矩的传记片,主人公由和平主义者到刺客的转变并没有交代得让人信服,对历史细节的考证倒是细致严谨;当时纳粹德国对元首的狂热崇拜,对反对派的残酷镇压,对青少年的洗脑培养以及对犹太人的挂牌示众倒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17分钟前
  • 不老的李大爷耶
  • 还行

一个凭独力暗杀希特勒的人,只是时间的误差,而未能改变历史。此片拍得比较传统,能让人了解到那段历史,了解到从希特勒上台前后至纳粹登台之间,德国民间的一些情况。埃尔塞其实是个面目比较模糊的人,没有特定的政治观点,甚至对于其刺杀的目的也不甚清楚。

20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推荐

世界逐漸崩壞下有著道德正氣聰明人的故事,看此片很多時會想起身在的處境,平常人的生活處世及取捨,太現實了,劉以鬯說過這世界不缺乏大人物,而是缺乏偉大的小人物,就是這樣了,這位人物最終也不是無名,我想是德國這個民族能夠再次站起來的原因吧,不似得某某只會一直禮崩樂壞直至分崩離析,這片值得一看

22分钟前
  • iamface
  • 推荐

当时唯一清醒的并付诸行动的人。

23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能听取意见以及宣称爱护人民的政府和一个意志坚定、有天赋的反希特勒者

25分钟前
  • арван нэг
  • 推荐

好难看......

29分钟前
  • 絮语
  • 很差

★★★☆ 2015.11.21#第三届德国电影节#海报灵感来源于那张著名的一片Nazi礼人浪中不屈服的交叉手臂。1.Elser私德不端并不能阻碍他“做自由人,行正确事”的信念;2.可惜的是,以集体之名义行生杀之大权是否和Nazi殊途同归?3.可悲的是,Elser个人之力不仅是差这13Minutes,Nazi已深入大多数德国人内心

30分钟前
  • 湖边の许愿树
  • 推荐

刺杀动机解释太弱、儿女情长铺垫太多、行动准备描述太少、失败后的审讯又太长…很好的题材,总差那么口气。好的是,注射的特写镜头极具震慑力,结尾弹唱歌声也让整个阴郁故事显出一丝暖意。“这不是关于梦想,而是关于生活。”一个人失败一时,却不代表失败一生。

33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反抗的诱惑。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也要声嘶力竭地说出异见。历史无法改写,但可以想象。倘若那是一次成功的壮举,那么将避免一场浩劫;正如当初顾顺章叛变成功,今天的中国发展轨迹很可能将完全改变。站在历史转折关键点的那个人,总是背负着命运的祝福或诅咒。充满戏剧性的人物,笼罩宿命感的故事。

35分钟前
  • Våg
  • 推荐

難過。。。

37分钟前
  • ajun_116
  • 推荐

不堪入目的历史,伟大的小人物

42分钟前
  • ursob
  • 力荐

看过《差点改变世界的人》,谋杀希特勒未遂的人。德国有elser,日本有山口二矢。既然有国家社会主义,也应该有人民社会主义,人民共和主义,集体共和/社会主义,国家共和主义,等。我想。

47分钟前
  • away
  • 还行

向出于良心被杀的无名英雄致敬

50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木匠制造定时装置刺杀希特勒失败 被俘严刑拷打试逼出同伙 实际却是一人所为 看到的是德国人精密的仪器 誓死不屈 坚定地反纳粹行为 对希特勒精神的质疑 同时对误炸死人员的歉意 插叙曾经美好的时光和刺杀动机 人非圣人 男主的私德并不影响大义 致死都在思念爱人 人物塑造饱满 反思乱世中还能保持清醒吗

51分钟前
  • 口饭dex是奇葩
  • 推荐

典型德国历史影片,编剧最大地还原了史实而放弃公众虚构的成分,从爆炸事件的失败和被捕为实际叙事起点,追溯到主角在施瓦本地区日益政治极端化的社会环境下的成长及其感情关系。两时间线相互穿插,个人在强权前对自由和正义的力求无疑是全片核心,但埃尔塞从和平主义者到刺杀者的心理发展仍欠说服力。

56分钟前
  • 小易甫
  • 还行

虽然节奏相对缓慢,但还算到位,两条线一条从很小的一个入口看到纳粹上台前后民众生活的变化,另一条展现了纳粹对待犯人的严酷。他的刺杀动机就是自由被剥夺。最后的绞刑看得我印象太深刻,围观的人脸上看不出一丝表情。

60分钟前
  • 戴老板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