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之拥抱

HD

主演:扬·贝弗特,博昂内·戴维斯,路易吉·莎玛娜,尼比欧·托雷斯,安东尼奥·玻利瓦尔

类型:电影地区:哥伦比亚,委内瑞拉,阿根廷语言:西班牙语,德语,葡萄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蛇之拥抱 剧照 NO.1蛇之拥抱 剧照 NO.2蛇之拥抱 剧照 NO.3蛇之拥抱 剧照 NO.4蛇之拥抱 剧照 NO.5蛇之拥抱 剧照 NO.6蛇之拥抱 剧照 NO.13蛇之拥抱 剧照 NO.14蛇之拥抱 剧照 NO.15蛇之拥抱 剧照 NO.16蛇之拥抱 剧照 NO.17蛇之拥抱 剧照 NO.18蛇之拥抱 剧照 NO.19蛇之拥抱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蛇之拥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09年,一个德国探险家在亚马逊丛林中罹患怪病,求助于族人几乎被屠戮殆尽的巫医,他们沿河蜿蜒而上,试图寻找失散的族人和能治病的神秘植物;1941年,一位美国探险家也踏上雨林土地,偕一位当地老者回溯足迹,雨林中沉睡的记忆逐渐被唤醒,过往留下的疯狂与灾难亦如热带植物般滋长,蔓生成更扭曲的疮疤......  根据人物原型在亚马逊流域探险日记而写成的《蛇之拥抱》,是年轻哥伦比亚导演希罗·盖拉写给南美大陆的黑白影像诗,获得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大奖,更代表哥伦比亚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青春如期2:青春梦想绝命档案满天繁星国王:永远的君主博斯 第七季妙警点38绿茵女将小迷糊的情泪情满穹舆大闹布达佩斯刑场上的婚礼演播时刻 第一季神厨海棠红2020十五个九月之后致那些得不到保护的人摩登家庭第七季囧爸喜事法医秦明2清道夫杰克·莱恩 第三季海军罪案调查处:夏威夷第三季功夫2016何以“智胜”乌龙派出所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第三季OVA塔尔萨之王一群2020武林怪兽国语地球一日英文版与她在一起二郎神之绝世战神照亮街道的家伙们韩国街舞少年事件遇见极品校花我为喜剧狂第一季燃情四季

 长篇影评

 1 ) 神圣的失落

殖民入侵带来当地土著生活以及自然生态的颠覆性毁灭,这一点我们已经相当熟悉

人类血腥的殖民史和侵略史简直罄竹难书

相比于展现血型与毁灭,本片更加重要的魅力在于阐释原始文明中那种早已被我们忘却的神圣性

这种神圣性知识的传播者和保存者就是所谓的——萨满,魔法师/祭司/通灵师/巫师等等

很多不同的叫法,但他们的身份和职能都一样

正如本片以及诸如福柯等对人类文明本身进行严肃思考的哲学家给到我们的启发

一种观点逐渐清晰地浮出水面:所谓现代文明,实则意味神圣性的全面退却乃至消失终结

现代文明,错了吗?!

两千多年文明历史,似乎有一条循序渐进、不断上升的理性曲线

标准话术是:人类从蒙昧走向成熟,经过科学革命和工业时代的全面洗礼,人类启蒙了,人类祛魅了

我们叩问:确实如此吗?!

神秘学、占星、炼金术、巫术、魔法、通灵、民族医学、中医、气、查克拉、轮脉、神神鬼鬼......

印象很深刻的一个历史是,在1480到1520年,1580到1670年,欧洲以天主的名义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猎巫行动”,无数巫师被吊死、烧死

福柯说,一部分人画了个圈把另外一部分人圈了起来(或建了个墙)

圈里面的就是疯子,圈外的人就是文明人

启蒙高扬理性,启蒙呼叫人的成熟,人类理性带来了巨大的技术能力,极大扩充人类的可能性边界

我们跟着康德赞扬人类伟大的理性,理性让我们进步和前进

但这并不是全部的故事内容和历史事实,并不是全部的真相

康德说,还有头顶之星空,心中之律令

我们遗忘掉了万物一体交融、彼此连接共生的神圣性

我们走太快,竟然不会原地踏步和驻留。

——突然想到了这段时间学车涉及到“驻车”,要记忆和学习各种如何起步、停车、危险时如何各种技巧平稳驻车

一方面,开车给到物质生活上的一定的便利;一方面,尾气破坏着空气,交规和马路是权力规训的缩影

我真的把车停下来了吗,我自己真的停在原处了吗,车拉了驻车制动器(手刹),车真的停驻了吗,我真的停驻了吗

“世界这么大,但你却选择看这张纸。”萨满把地图扔掉

我们未曾停下来过,我们在这条上升的曲线上竟然一去不复返

我们遗忘了大地、自然、土壤、空气和水,遗忘了天空和星空,遗忘了盖娅地球

一切坍缩在这条没有宽度的曲线上,不断向前奔跑而去

被锁死的松果腺体,瞎掉的第三眼

“what do you see”

————————

“open your eye”

希望,我们正在走回到一条回归的道路

就像到了一个远古失落的秘境,重新挖掘

灵性的重新建立,身心灵的再度和谐

那是我们曾经生活过的美好家园,那是我们曾经珍贵的知识

理性不需要叫嚣,理性需要安稳

理性世界是一部分,失落的世界也是一部分

修补一路以来犯下的错误,重新亲吻大地

今早很早就起床,外面鸟歌声竟然嘹亮成片,清脆悦耳,开小电炉走过3公里,尽是叽叽喳喳

所住的小谷围岛因为比较偏远,树木很大很大,生态面积大,可能刚好鸟群栖息或交配?

或者,我现在才开始聆听?

 2 ) 最后一碗死藤水


《蛇之拥抱》的故事主线,由20世纪初德国人类学家马蒂乌斯在亚马逊土著人巫师的带领下寻找亚库纳(死藤水的主要成分)治病、30年后伊文思再次寻找亚库纳这两件事构成,他们跟随的,是同一个巫师卡拉马卡德,行走的也是同一条线路,而串起的,则是同一段历史:土著文明在白人入侵(资源掠夺、殖民统治、传教、知识普及)之下毁灭的过程。

我想讨论一下这一进程中,两种世界观的撞击所归结的可疑之处:谁,更贴近宇宙?

就从虚无开始说起吧。

马蒂乌斯和伊文思所代表的西方文明,向亚马逊输入的,是两种矛盾的观念:一方面是科学知识代表的理性与文明(马蒂乌斯的罗盘),一方面是基督教代表的对上帝和救赎的信仰(疯狂的传教士)。这两种观念匪夷所思地杂糅存在,构成了西方文明的奇怪系统。如果以死亡来表示虚无的话,则在认识宇宙这件事上,西方人更接近虚无:马蒂乌斯之旅在一战即将爆发时,伊文思之旅正逢二战如火如荼,这两个人的背后,全世界正有无数人在死去。

通过科学抵达宇宙?科学在塑造庞大的战争。通过宗教抵达宇宙?传教士都在发疯(西班牙教士以救赎为由虐待橡胶工人的孤儿,40年后,这群孤儿变成了迷信一个自称耶稣之子的葡萄牙宗教狂的信徒)。科学给亚马逊带来了什么?让土著人沦为橡胶战争的奴隶,让科瓦诺族迷失、忘却自己的传统。宗教给亚马逊带来了什么?让亚马逊的孤儿成为负罪的异教徒,让他们变成迷信基督的狂人,甚至啃食人肉。

西方人以物理和教义这看似实在、可信的观念去理解宇宙,结果却指向死亡、虚无。

而巫师卡拉马卡德所代表的亚马逊土著,原本是通过死藤之主来理解宇宙的。死藤之主是一个虚无的存在,产生于土著人饮用具有致幻作用的死藤水而幻想出的神。这个虚无之神只是一个宇宙观形成的渠道,本身并不重要,重要之处在于,土著人信任身体与感官,即以“自己”为入口去接近宇宙。以虚无之法、以实在之人来理解宇宙,他们获得了与自然融洽和谐的生存关系。他们以虚无的方法,达到了实在有效关于生存的规则。

卡拉马卡德告诫马蒂乌斯,在月升之前不与女人做爱,在得到许可之前不得吃鱼。这是土著人的神秘规则。规则实际上并不神秘,它包含了生存经验和对未知的准确感知。而马蒂乌斯最终在不可知之中失去耐心,破除戒律的行为,其含义在于:文明世界的一种普遍的狭隘,即不相信未知——文明让人类忘记了自己的无知和宇宙的广袤。

这一狭隘的自负,着实可笑。所以,卡拉马卡德不止一次地大笑不止。他的笑来自于对马蒂乌斯观念感到的滑稽与可笑,而非快乐。

在河边,伊文思说:“我是个科学家,只认识事实,我不能被我的梦境引导。”

卡拉马卡德:“这条河有几个河岸?”

伊文思:“两个。这一个与另一个。一加一等于二。”

卡拉马卡德:“你怎么知道的?”

伊文思:“因为这是事实,一加一等于二。”

卡拉马卡德:“你错了。这条河有三个、五个、上千个河岸,小孩子都明白……我们从梦境中学习,但他们都是真的。比你所说的事实还要真。”

伊文思取出地图,卡拉马卡德将地图扯下扔进河里,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个世界如此巨大,你却选择看这张纸。这个世界会说话,我知道聆听,聆听祖先的音乐。这就是你寻求的道。聆听真理,不能只用你的耳朵。”

卡拉马卡德们遵循死藤之主、遵循梦境,他们甚至解决了一个物理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于时间的认知。在卡拉马卡德的观念里,时间不是线性的,马蒂乌斯和伊文思的事情是同一件事情,正如他们行走的路线是同一条路线一样,他们也可以用这个同一性去大笑赫拉克利特。他们的宇宙是没有矛盾的,他们因此更接近宇宙。

在旅途中,卡拉马卡德多次建议两个科学家扔掉他们的行李,马蒂乌斯自始至终也没有扔掉,所以他即便饮下紫藤水,也没有产生效果。伊文思扔掉了,最终,他在吸食最后一朵亚库纳之花后,进入了关于宇宙的幻觉之中。

是幻觉还是真相呢?卡拉马卡德最终失踪不见,他是否存在过呢?纠缠于存在本身是不是更会抵达虚无呢?等等,这一切问题,够我们自喜并居身其中的文明世界,思考很久了。而亚马逊的土著们,早已在时间的同一性中、在梦境之中有了答案。

PS:另一个值得卡拉马卡德大笑的事实是,电影中的伊文思原型为美国植物学家理查德·伊文思·舒尔茨,他在二战期间返回亚马逊,受雇于橡胶公司,为美国因珍珠港事件被日本切断的东南亚橡胶供应寻找新的出路,并且发现了多达3500个橡胶品种,是橡胶掠夺战争中的重要人物。

 3 ) 一曲神圣而浪漫的亚马逊挽歌

戛纳电影节除了大家都特别关注的主竞赛单元、一种关注单元以及特别展映和午夜展映等单元之外,还有一个是平行戛纳影展举行的独立影展,称之为导演双周单元。该单元又被称为导演专业单元,是电影节最纯粹、最具创新及探索精神的一个单元。

2015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获奖影片《蛇之拥抱》,就是这样一部非常纯粹而具有探索精神的电影。换句话来说,这是一部非常神奇而具有魔性的电影。影片根据两本探险日记改编而来:第一本是德国人种学家Theodor Koch-Grunberg在1909年的日记,另一本是被称为现代植物学之父的美国人Richard Evan Schultes在1941年的日记。

电影通过时空交错把两个伟大的探险家在亚马逊这片原始丛林中的所见所得用同一个当地土著祭司联系起来,向全世界的观众展示这片丛林里的美丽和罪恶,以及丛林里那些未被人知的文明的生存状况。

其神奇而魔性之处在于电影中只剩下黑灰白的画面,亮色的天空,黑灰的大地和丛林,流淌不息的亚马逊河流。除了亚马逊雨林诗性的黑白影像之外,导演还意图进行人神对话。在反应亚马逊文明被现代文明腐蚀侵袭的过程中,哀叹人类的悲哀和渺小,寻求精神世界的上限。

整部电影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影片最后男主在岸边站定后身边飞舞起一群白蝶的“神迹”场景更是把影片宣扬并推崇的自然主义推至顶点,使整部影片犹如一首亚马逊挽歌,充满野性的神圣,迷情而又浪漫。

对于我个人的观影体验而言,这部电影还有一种独特的神秘感。因为电影中出现了西班牙语、德语、葡萄牙语、加泰罗尼亚语以及拉丁语等多种语言,而我看的版本字幕是通过英文字幕翻译所得,似乎很多处翻译得并不理想。晦涩难懂的对白更是给这部电影带来神秘的色彩,有大量的文字需要自己去领悟或者根本理解不了。因此黑白质感的画面、长镜头的冲击力来得更加猛烈。

电影的第一段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一位科瓦诺族的巫医绝望地认为他的族人已经被白人屠杀殆尽,而他是该族的最后一位幸存者。所以,他便孤身一人隐居在亚马逊丛林的深处,与世隔绝。

直到有一天,一位德国探险家的到来,告诉他河流的另一边还有很多他的族人。而这位探险家到来的原因是因为他罹患怪病,无数巫医都束手无策,表示只有科瓦诺族传说中的神秘草药才能治愈。

虽然,身为土著巫医的他并不愿意相信白人,也不愿意帮助他们,但是却希望通过德国探险家找到自己的族人,所以他答应带着德国探险家前去寻找那种传说中神秘草药。电影的第一个故事也由此开始。

电影的另一个故事则是在将近半个世纪之后的1941年,此时的巫医已是一个年迈的老人,依旧独居在丛林深处。他说自己好久都没有听到石头对他说话了,也不再能够听到万物的声音,而且他的记忆还越来越不好,甚至忘记了日常的生活技能。

而此时,另一位美国探险家再次踏上丛林,再一次前来寻找那种神秘的草药。犹豫再三地他最终答应了他的要求,带着他一起上路。巫医再一次踏上半个世纪前,年轻的自己曾走过的那条道。多年以前,遗留在这片丛林中的记忆和灾难再一次被唤醒。

电影中的两个故事都是以寻找这种神秘的草药为目标,但其实这种草药并没有真实存在,而是科瓦诺族虚构出来的一种带有致幻效果的植物,能够减轻他们的痛苦。两段故事交错进行,波澜壮阔的亚马逊河、神秘莫测的亚马逊丛林,便伴随着这两段旅程缓缓展现在我们面前。

随着电影的深入,我们慢慢发现这并不一部简单轻松的探险题材电影,电影故事的背后是这片原始丛林上最残忍的一段灾难史,而灾难的关键词便是橡胶战争和基督传教。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于当时工业发展急需橡胶,特别是汽车工业。亚马逊河流域的天然橡胶一下子成为“黑金”,价格飙升。那时世界各地的“淘黑金”者大批涌入亚马逊河流域开发橡胶园,人人都想因此变成大富翁。所以,当时亚马逊河流域腹地的城市马瑙斯竟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之一。

在橡胶热的时代背景下,大量工业文明的机械和武器涌入亚马逊这片原始的森林,对当地土著居民的迫害是不言而喻的。而以当地居民落后的文明和武器,完全没有能力抵抗工业革命之后的火枪火炮。巫医的族群也正是被前来寻找橡胶的白人所杀害的。

在他们上岸补给的过程中,他们甚至见到了白人残杀当地土著之后留下来的一片狼藉。仅存的最后一个人身患重伤,苦苦哀求他们杀了自己。

随着橡胶热涌入亚马逊的白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残忍的屠杀,还有对本土文明的迫害。众所周知,伴随着工业革命之后,基督徒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他们的文化。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是统治者和奴隶主对其统治的固化,而其传教的手段并没有想象得那么温柔。

电影中,1909年的他们遇到一个在丛林中的基督传教士,他以暴力的方式强迫着当地的孩子学习西班牙语、信奉上帝,称当地的文化信仰为邪灵魔鬼,并残忍地鞭打稍有不如意的孩子。而这些孩子正是父母死于橡胶战争中的孤儿。

而在1940年,同样的这个地方却被一个残暴的统治者所统治。他原本应该是基督传教团的一员,但进入这蛮荒之地后欲望的野心持续膨胀,不但奴役原住民,最后疯癫到宣称自己就是弥赛亚救世主。

随着他们旅程的道路越走越远,整片亚马逊丛林里自古以来的野性与文明世界带来的暴力发生的所有冲突和融合被展现在所有人面前。文明世界为他们带来血腥的灾难,也同样对当地的文化带来不可逆转的改变。

电影中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德国探险家在自己的指南针被土族酋长拿走之后,态度坚决的要求拿回来。因为他觉得,当地人的文化应该是以星辰和太阳来判断方向的,而指南针只会让尚未具备保留历史能力的当地土著丧失自己的历史。

但是整部电影并没有倾向性,而是类似于纪录片的形式把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事情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至于,文明世界与这片野性的世界之间的碰撞和相互影响最终产生的结果是好是坏,电影并没有给出答案。

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人能够给出。从历史进程上而言,文明世界的进入确实让充满野性的世界杯融入全球的文化之中,也为当地土族带来工业化的进程;但另一方面,这种进步道路上的无数血泪也是对当地土著的一种迫害。

 4 ) 亚马逊的“百年孤独”

    德国科学家在亚马逊丛林中挣扎于生死边缘,为一线生机寻找救命的“亚库那”,但他最终还是留在了这片远离家乡的土壤里。多年之后,美国植物学家来寻找书中所记载的“亚库那”——这印第安文明的象征——他们也许找到了,也许没有。
    Karamakat孤独了一生,从青壮年到老年,失去族人的他,不愿意接受所谓的西方基督传教,祖先的智慧是无论如何都不可以遗忘的。他一个人担起了一个印第安种族的文明使命,直到有一天,德国科学家带着他找到了那些所谓的"族人"。然而,他们早已忘了自己的根,“亚库那”——种族文明的精神,远老的知识——被他们拿来消遣。在Karamakat来说,这是一种亵渎、遗忘和背叛。白人对印第安人的追杀、虐待,正是逼得他们走投无路,种族的文明就此断了根。这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的哥伦比亚印第安人的孤独如出一辙。古老印第安文明在霸道的欧洲文明面前“妻离子散”,像是被打散的蚂蚁四处逃窜。有些人选择西化,有些人选择麻醉自己,而极少人坚持下来。不是所有人都像Karamakat那样奇迹般地独立生活下来,在丛林各种恐怖、扭曲、变异的部落中死里逃生,顽强跳动着祖先流传下来的文明心脏。然后他一个人无法延续一整个文明,他所承载的知识将随着他的血液,最后融入消失在亚马逊透亮的水流中,成为无人可解的秘密,相反,德国科学家用自己的一生记录下了印第安文明,让他的同族可以感受这个遥远南美丛林中的神秘。Karamakat最后终于明白,他要做的不仅是文明的守护者,也是文明的布道者,这才是印第安文明的出路。
   Karamakat代表了古老印第安文明的孤独,一种固步自封的孤独,一种被赶尽杀绝的孤独,一种顽强固执的孤独,而这些正是马孔多在百年的孤独过后灰飞烟灭的悲剧。正如影片中所说:“如果不让白人了解我们,学会我们的知识,那我们就完了。”解铃还须系铃人,张开臂膀,欧洲人了解自己,也是才是打破孤独,自我延续的最好方法。

 5 ) 一个联想

并不是真要写影评,就比140字多那么一点点,再删就只有删标点了。。于是开个影评就顺便多写了两句:

由这部片子不禁联想到一本书,波兰裔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日记》,记录了他1910s在新几内亚做田野调查时的种种十分个人的、杂碎的所见所闻和感受感想。其间毫不掩饰的殖民者看待野蛮人心态、东西区隔甚至是种族歧视,与他的正式著作中提倡的对他者、对当地土著的“文化移情”,与他们”成为道德情感智识的共同体”,等信念甚为分裂,俨然就是他自己批判和想要摆脱的对象。而那些相当动人的抒情,如“我们可以进入野蛮人的意识里,并通过他们的眼光观察外面的世界,感受一下他们的感受……”,“若我们怀着敬意去真正了解其他人(即使是野蛮人)的基本观点,我们无疑会拓展自己的眼光……”,“如果我们不能摆脱我们生来便接受的风俗、信仰和偏见的束缚,我们便不可能最终到达苏格拉底那样认识自己的智慧……”,都成了一种讽刺。(内心OS:人类学家的碎碎念还挺可怕的,而且可能成为一段被小心保存、仔细研究的黑历史。。。。如果想着哪天可能留名青史,不光田野笔记,连私人日记都得留神,当然这样做是否是诚实面对自己的偏见和局限就是自己拿捏的事了。。。。)

此片凑巧讲的是差不多时期的故事。如何批判甚至革除看待“他者”的眼光,不管是学者还是艺术创作者,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尝试和挣扎。这部片子也算一个吧,而且是相当不坏的尝试。

另一个问题是,正如很多人类学家相信的,民族志研究的一个重要旨趣是理解当地人的看法和其生活之间的关系、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图景,那么这是通过与他们”成为共同体“,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或许这个距离本就是天然地、甚至是天性地存在,也是无数学者艺术家、包括此片在勉力批判、革除和逾越的)、从远处观察和反思来完成。如果就上面提到的这本书来看,马林诺夫斯基实际上是通过相悖于他所信仰和提倡的方式去做的,也就是第二种方式;而此片的表达出的批判和挣扎显然指向第一种,甚至可能还要更深刻。

PS:观影状态甚差,疲劳作战,以至于前20分钟昏昏沉沉,不太对得起这部很用心的片子,多加一星补偿,五星:D

 6 ) 乘蛇而往

拉丁美洲电影作品赏析第三次作业存档

影片的大意仍旧是对美洲殖民历史的一种批判与反抗,因而不多作解,其独特的精神意象和画面设置却值得一定的分析。

《蛇之拥抱》的西语标题是El Abrazo de la Serpiente, 而serpiente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蛇之概称,而多指毒性更强、邪恶更甚的大蛇,如圣经中引诱夏娃偷食禁果的撒旦之化身。亚马逊河翻腾蜿蜒如巨蟒,吞吃如卵般孕育生命的土地,又将原住民带到这世上来。然而在西方传教士的眼中,衣不蔽体茹毛饮血的原住民则是其宗教信仰中完全不能接受的存在,于是以净化灵魂的名义对这群“恶魔”强加信仰——在这片土地上,似乎充斥着邪与恶的混斗,亚马逊泛滥夺去人命;白人自比“救世主”杀死原住民体内的“恶魔”对其予取予夺,如Evans带着自矜不屑眼神用两美元换取Yakruna时的模样;原住民对橡胶公司夺人自由的“恶魔”恨之入骨,甚至试图用枪了结同受折磨族人的性命。

影片采取了2.35:1的画幅比,镜头变得狭长,如同在丛林草叶间偶的瞥见一隙故事般。反复出现的水纹在这样奇特的画幅比中无尽延展,人物虽有出现,但多数时间都被置于景中,在叙事的同时为亚马逊风光留足了空间,尤其是在Evans因死藤水昏过去后整整一分半的无对白纯景镜头剪辑,配合海顿恢弘低沉的交响诗,透出一丝崇敬自然的深意。水纹的荡漾起伏中,有曾经征服美洲的火枪被投入,浪涛自此卷出,将平缓淌过水面的独木舟托起又抛下,因而人物间的对峙冲突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除此之外,画面还有一大特点,即采用了灰度较高的黑白色调,人物肤色的对立更加突出,凸显了白人殖民者到来的突兀感;同时将印象中雨林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特点一笔抹除,使得观众能将多数精力放在关注故事情节走向之上;最后又显得饮下死藤水后Evans类《2001:太空漫游》镜头感的幻觉格外突出,如同身处黑夜已久的人骤然看到亮光绽出那般惊诧而久久不能回神。

有人称《蛇之拥抱》为导演希罗•盖拉一首给美洲大陆的黑白抒情诗,我只觉这诗写得笔触细腻,如水纹丝丝缕缕展开,精神实质看似是一把粗砺的恨与泪,细读却不禁脊后生寒:我们的工业产物和现代文明,除了带来所谓的安逸生活和自以为聪明绝顶的精神自慰,又会带我们去往宇宙的何方?恐怕并不是显克微支发问“你往何处去”后自答的那般圆满积极。

 短评

这不是一个烟斗,这不是一片雨林,你的精神是一场癔症,你的旅途是一次昏眠。

7分钟前
  • hitlike
  • 推荐

丛林控,亚马逊河控,即便换成了黑白影像也不减分。沿河而上溯源,就像亚马逊版《长江图》,却有更多荒蛮而玄幻的体验。

1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要变成战士,科瓦诺人必须放下一切,被梦境引导,独自一人前往丛林。在旅程中,他必须找到,在那孤独与沉寂之中、真正的他是谁;他必须变成一个漫步者的梦。许多人迷失了,有些人则永远没有回来。但是,那些回来的人,他们已经准备好面对即将来临的一切。

12分钟前
  • 夏季的天空
  • 推荐

两条时空线交替叙述的想法很不错,形成一个圈。摄影也好看。神秘的亚马逊丛林,有巫术,有部落,有探险家,消失的丛林和文明... 中间有个漂亮的把两条故事线连接在一起的长镜头,美到吃惊,一气呵成,这年轻导演不赖啊

1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几乎找不到评价角度,也判断不了好坏。

17分钟前
  • 狄飞惊
  • 还行

去电影院的路上我还在看讲美洲原住民历史的《1491》。看完电影以后我敬畏得不想说话,好像醒着做了一个疯狂忧伤又难解的梦,然后决定步行4公里回家。身后没有历史,前方没有答案

20分钟前
  • 半个桃李林檎
  • 力荐

虽然影像优美,但剧情严肃到有点令人生厌了。人物都依照政治正确性被符号化得很严重,白人都是宗教或科学狂热分子,土著的动机都莫名其妙,个个神秘莫测,成了“绝对的他者”们。

24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影城老地方 有如赫尔佐格附身、神性与诗性满溢的人类学电影,充斥着剥削掠夺而又自以为是的现代文明的反思,对灵魂生灵万物梦境宇宙的认识,丢掉身外之物不然船会沉会带来疯狂与死亡,与这些看似一无所有的土著人相比,到底谁更懂得生活与生命的智慧,到底是谁更“文明”

26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应该对未知丛林保持敬畏,应该对现代文明心存怀疑

28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有不错的立意,文明与文明之间的纠缠,犹如豹子与蛇的对峙。双线并行,就像同一个雨林时空。但在看过的南美丛林题材里头,或者是《黑暗之心》那些不可考的片子中,它在影像风格上,显然还可以(应该)做得更好。

32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幽深丛林里的鬼魅魂魄,亚马逊河流上双时空并行的逡巡,治愈疾病、抵达万物核心的梦境通道,梦境里的前世今生,丢弃回忆与重负,体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无穷宇宙;“在那做梦人的梦中,被梦见的人醒了”博尔赫斯式的意象;彩色部分的神启堪比《2001太空漫游》。

3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在尤伦斯文化中心与B站举办的“戛纳云展映”活动中看到,并第一次参加了“云中交流”直播。网络的普及其实已经开始替代了过去的许多活动,疫情的长期蔓延又促使人们寻找这种防止近距离接触的“云方式”,即省经费,又方便。中小学、大学近期都是网上授课、考试,年轻人应该早已经体会了它的便捷,一个Zoom 软件就都解决了,像我这样的老年人才刚刚了解到它的方便。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改变世界的一切! 说到这部电影《蛇的拥抱》还挺切题,现代文明替代原住民文化其实是无可阻挡,艺术家的反思只是提醒人类,变化是带来进步,也会损失许多好的东西;我们今后如何注意少损失,少走弯路。影片对邪恶、不义、愚蠢带来的恶果、灾难的抨击,引入深省。 拉美青年导演的独特想象和视听才华耀目。

37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这部开头有些《火山下的人生》,中间神似《陆上行舟》,最后直接冲到《生命之树》高度的片子,实在是个大惊喜,而且它也并不是这三种电影的简单拼贴,所展示的遗世丛林世界天人合一的文明精髓与电影一步一步显露出来的虚实融合的手法非常贴切,它在展示一种文明的同时也做到让观众真正体验。high片慎看

42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力荐

这部拿下导演双周最高奖的电影无疑是今年戛纳电影节最佳之一,绝妙的观影体验。

43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一看就不是我的菜,看了觉得有点厉害但还是不喜欢。

45分钟前
  • 唐小万
  • 还行

北京电影节,独特的观影体验,形式和内核都很牛逼。

47分钟前
  • 迦南Canaan
  • 推荐

喝下这碗死藤水,亚马逊河入梦来

50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两段因果交缠的亚马逊丛林探险,关于重生和救赎的轮回拥抱。这是80后哥伦比亚导演写给所有失落文明的黑白影像诗,是文学魔幻现实在镜头里的延伸。无论天主教、殖民主义还是种植园经济,都无法夺走属于这片大陆的野性。没有对自然的敬畏,我们都只是虚影。

5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1/15@影城 虚构亚库纳,续命死藤水;蛇行亚马逊,梦回二险程。黑暗殖民(近代南美)史:精神污染(宗教洗脑)与物质剥夺(橡胶战争),弥赛亚之狂喜与食人族之衰竭无二致。海顿创世纪响彻河流上方,嘲讽与悲悯俱备。最后魂游航拍黑白壮丽,梦洞大开如有天启赞。Chullachaqui 多义,梦样编织路加星。

56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2015戛纳双周+奥外提名。2016北影节看过大银幕忘了标。两条时间线通过水面和土著人独特的时空观念联系在一起(对他而言两个科学家是两个人也是一个人)。因此影片超越了简单的对殖民主义的控诉,而触及了时间与记忆这些高级的艺术电影命题。影片也算广义的迷幻片,美洲豹与蚺,图腾与神话,大蛇与河流,这些都在死藤水(caapi)和对神秘强化剂(Yakruna)的寻找旅程中成为气氛与情节要素。

59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