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

HD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圆明园 剧照 NO.1圆明园 剧照 NO.2圆明园 剧照 NO.3圆明园 剧照 NO.4圆明园 剧照 NO.5圆明园 剧照 NO.6圆明园 剧照 NO.13圆明园 剧照 NO.14圆明园 剧照 NO.15圆明园 剧照 NO.16圆明园 剧照 NO.17圆明园 剧照 NO.18圆明园 剧照 NO.19圆明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圆明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简  介  有谁听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华彩的那段乐章?  有谁见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宏丽的画卷?  有谁亲身游历过那座精艳绝伦的“万园之园”?  圆明园的历史不是从1860年开始的!  圆明园不仅是一部中华的屈辱史,  圆明园应是让国人更具民族自豪感的“万园之园”!  圆明园自1707年建园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他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记忆,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  但记忆应该是完整的,而不留残缺的。  圆明园大型史诗性数字电影为圆明园的历史填补空白。  还世人一个完整,真实的圆明园!  语言在这350公顷,三大主题园林区,百余处园林景观面前是苍白无力的  高清晰,数字化技术再现了圆明园从建园,扩建,被毁的历史全过程  绚丽的三维动画将一座恢弘壮阔的圆明园呈现,好似游历其中。  与真实演员相结合的拍摄手法,使影片更具真实性。  大型史诗性数字电影圆明园的真实,不仅是重现了圆明园恢弘壮丽的建筑  同时他还向人们讲述圆明园鲜为人知的重要地位  及一个帝国,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欢笑和泪水。  圆明园不仅有着与故宫同样大小的占地面积,  在清政治的鼎盛时期,其地位比故宫更为重要!  在长达150年的存园历史中,  清,6位皇帝曾在此梳理朝政,平定天下,安食就寝。  皇室不为人知的亲缘相韧,后宫传奇,官宦相挣,  同样构筑了圆明园的另一道风景  有谁会知道?  圆明园曾经实现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天子的相聚,  有谁会知道?  圆明园的设计者就是当朝统治者。  圆明园在精艳绝伦的建筑背后,  有雍正的艺术情操和制国的雄心壮志。  有乾隆望为自大和对西方艺术科学的不屑一顾。  也许任凭我们的大脑如何联想,  都难在那满目沧遗、断壁残垣中,寻找300年前的伟大,  绚丽的华服只有在亲眼目睹后,才回赞叹她的完美,  圆明园大型史诗性数字电影,就再现了一件举世珍宝的绚丽多姿。  历史也将在这绚丽的洪流中更加的惊艳!空中浩劫第三季强盗猫侍剧场版使命2005犯罪现场调查第三季盐介与甘实在荞麦面做好之前是侦探-番外狙击精英:战纪极品闺蜜2019罂粟花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草原奇遇梵·高1948天堂之吻墨西哥人莫德罗监狱1977爱的幸福闪耀观鸟者指导大全抵达星辰狄仁杰之焚天异火不能结婚是有理由的一千零一夜第3部:迷醉之人有品位的她张震讲故事之鬼迷心窍困狱生死斗保姆治愈系邻居有秘密回到从前鼻子,或异见者的阴谋快乐星球第一部衍生玛约莉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鲨鱼海滩麻辣情缘大鲨鱼2021翻转人生非职业杀手让爱绽放幸福时光福尔摩斯先生关于一个男孩甜木兰 第三季黄飞鸿之西域雄狮红楼梦第六部:宝玉化石最佳损友闯情关粤语版洛杉矶大逃亡北洋残案智异山敢死队3(国语版)

 长篇影评

 1 ) 对于圆明园的记忆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昨晚,独自看了大型记录片〈圆明园〉,数字技术让这座我熟悉的废墟园林活了过来,精美绝妙、美仑美焕、叹为观止。

圆明园,这个词汇的音节从唇齿间吐出来时,我会有丝丝幸福的感觉,这个词汇牵引着的都是那么美好的记忆。

对于圆明园最初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印象比较深的是上初中时与叔叔、婶婶骑车去玩,那是一个美丽的秋日,阳光灿烂,天像高原的那么湛蓝,大水法和相关建筑废墟似乎被镀上一层金光,或许那时生命正被青春镀上一层金光?我们在大水法旁边的银杏树林、白桦林拍摄了许多照片。

上高中时,与最好的高中同学骑车从北京城东穿城骑到西北角的圆明园,那时是不收费的。记得我们在福海划船,我的船桨挑上一条大鱼到船上,我们俩哈哈大笑,开心极了。我们还考察了刘和珍君的墓地。一片荒草丛中,不远处居住着人家。

上大学后,去圆明园就更频繁了,因为圆明园几乎是我所在学校的后花园。记得刚开学时,圆明园夜晚举办大型游园会,为了逃票,我们溜到西侧的小门,巧遇国旗班的帅哥和家属们,跟着混进去了。

大学四年,去圆明园次数就更多了,那里是恋爱的季节中最好的漫步场所。

工作后,去的次数就少多了,大概这十年中也就去了两、三次吧!后来,那里建造了许多新建筑,门票也越来越贵,多久不去了?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也有五年了吧?

絮絮叨叨地写下这些个人体验,是因为我对那里的荒凉已经熟悉,甚至颇为欣赏。但是从未想象过当初它辉煌的样子,面对那些湖水、断桥、残垣、荒草,想象不出它往日的荣耀与辉煌。正如面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妇人,在她饱经沧桑的皱纹里,无从想象她年轻时“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风采一样。二十多年前看刘晓庆主演的〈火烧圆明园〉,也没有把电影中的场面和现实的废墟联结起来。

昨天晚上,〈圆明园〉让我看到了老妇人年轻时的风华绝代,受到很强烈的震撼。

这部片子以意大利人朗世宁的角度开始叙述,他是意大利传教士,到中国后希望康熙皇帝欣赏他的西洋油画手法,为了讨好皇上,他画了康熙的一个孙子,结果皇上看到后说:“这幅画中只是一个小孩,没有什么意境。”朗世宁花费了7年的时间,学习到中国绘画手法,开始了他为熙、雍、乾三朝服务50年的御用画师生涯。

圆明园在康熙生前是以畅春园为主体的帝王离宫。因为满人入关后不适应气候的炎热,紫禁城极不适合居住,康熙在因多湖而号称海淀的北京西北角修建了畅春园。在皇四子胤祯的精心安排下,康熙在畅春园西侧,圆明园前身的一个花园里,牡丹丛中,第一次看见了自己12岁的孙子弘历,他对弘历的聪慧大为欣赏,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解决了帝位归属问题。

因为这个情结,雍正、乾隆登基后,都不遗余力地大肆建造圆明园。尤其是乾隆期间,当时帝国的财富占据全球1/3,人口也占1/3,乾隆自视天朝大国,是全世界人效仿的榜样。他听说法国国王的凡尔赛宫有大水法,就命令朗世宁在整个园林的东部修建一座西洋园林,就要有大水法。

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园林修好了,在竣工那天,皇族人员和大臣们络绎不绝前来参观,惊叹不已。乾隆将这个园子送给了在平定准葛尔叛乱中极为有功的部落首领女儿香妃。几万人,辛勤劳动十几年,耗费国库的巨额财富,最后不过是帝国皇帝给自己的一个女人的礼物而已。

整部片子中多处使用了数码技术,还原了圆明园盛况时的原貌。

最后关于焚毁圆明园一段,影片也用了理性和客观的分析,不同以往的激愤。

从人类文明成果的角度,我痛惜这座园林的被毁灭。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座园林是中国2000年封建思想的集大成者,反映封建皇帝力图作为封建文人的审美情趣,搜罗全国的奇珍异宝,珍贵字画,囊括全国建筑园林形式,穷全国之力图一己之私欲,这座园林穷奢极欲是有违天地和谐的,也许命中注定它的毁灭?

在网上读到“爱琴海的家”博客中这样一段话:正如诗人保罗•瓦莱里吟过那样:“我们这些文明,如今皆知,都要消亡。”我们能接受亚历山大灯塔、罗德岛巨像在地震中消失、能接受空中花园在历史上的虚无飘渺、能接受宙斯神像在大火中瓦解,我们最终也能接受圆明园的毁灭。万事有始有终,是真理,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

2006年11月4日伦敦雾
 

 2 )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我去过圆明园,那里什么都没有。 极目所及,尽是荒凉。野草丛生,新鲜的、极具生命力的、从废墟缝隙里迎风摆荡。可是在1715年到1840年间,她却是中国最繁华旖旎的一笔,而后,那繁华旖旎化作水露,供养直至永恒的那了寂无色的花枝。 甚至,连花枝也不曾留下。 “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 用雪松做骨架,披上绸缎,注满宝石, 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放上异兽, 饰以琉璃,饰以黄金,施以脂粉。 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 添上一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 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境中的仙境, 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 这是维克多·雨果1861年写下的,也是电影《圆明园》开头的篇章。 前半部分是惊叹,后半部分也是惊叹,所有的一切繁华旧梦和愤怒屈辱都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我们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财富,我们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我们曾经也应该一直是世界上最聪慧的民族,可我们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骄傲自大的人民,喜欢妄自尊大,沉溺自我膨胀,不管谦虚是如何从几千年流传下来世代严加管教的美德,我们仍然学不会,至今学不会。 当我们站到制高点,我们开始固步自封,陶醉于既得的一切,丰饶富足,衣食无缺。我们的耳朵开始听不见声音,我们的眼睛看不见改变,我们的心哪,再也容不下外部世界的一丁点缓慢却一直持续的进步。 我们是最聪明的民族,却也是最懦弱的民族。我们民族根性里的强悍,是要到绝路才会爆发的。是要退无可退,才用血肉筑起长城长。我们要么极端聪明,要么极端愚昧,信奉中庸路线的我们,其实从不中庸。两千年的每一个皇室,都逃不过最终灭亡的命运,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我们学不会中间路线。不能在安享太平的同时,不忘鞭策不忘自省。我们总是要到了自掘坟墓的那一刻,迸发血液里与生俱来的骄傲和强大意志。然后,开始新一轮的反抗、平定、太平、灭亡。 这样带有奴性的我们是该被惩罚的,不是英法八国联军,而是历史的车轮。我不能在意我们的民族要付出这样血的代价去学会前进,如果这是必须的;我在意的是我们在这次惩罚里,付出了圆明园的代价。 图书馆珍藏的画告诉我,圆明园曾经桃花夭夭绿水涟涟,曾经人烟鼎沸黄金凝玉;雨果告诉我那是一个人间奇迹,告诉我那是人类想象力的极限,可是我去过的圆明园里,一无所有。 我从来都没有看见过,你们所描绘的、所歌颂的、所赞叹的——圆明园。我所看见的,今天迎风傲立的,是一座遗址公园。仅此而已。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我在废墟前的狂妄野草边拍的照,背后写的就是这句话。但是,那真的仅仅只是一座遗址公园而已吗?我们从此不栽也不种,从此不建也不修,任由她继续风吹雨打,赤身裸体,我们是想从此不重蹈覆辙的吧!那里曾经猎猎生长着我们的骄傲与光荣,那里也永远埋葬了我们的荣耀和自大,那里永远提醒着我们不能忘怀的屈辱和愤怒,那里是我们永远的泪水,泪水结不成珍珠。 那不只是一堆废墟而已,那是苦难与屈辱练就的痛定思痛。 如同中国近代史叫我不愿面对,英法联军的暴徒行径更叫我震惊。人类天性中的抢夺和残暴居然如此毫无保留地暴露在1860年10月那一天,我无法想象的是,他们天性中居然一丝怜悯也无,面对极致的美,赞叹过后是绝对的破坏。如何能接受,这些列强是否受到过文明的洗礼,还是人类天性中的黑暗面遇到无言的大美后做不到爱惜便去毁灭。破坏真的令人感到快乐吗?毁灭真的叫人激动吗?如果是,生而为人,也难免太悲哀了。 但是,看过电影之后的我明白,再怎样不想面对,而如果我们不能正视所有的伤痛和屈辱,我们就不能真正地崛起,如果我们只喜欢那繁华盛世而避开战乱流离,那么圆明园的冤魂将仍得不到安息,她用她炫美的生命所付出的一切,将仍得不到我们的痛惜。 我们再也没有第二个圆明园了,可是我们要告诉孩子们,我们仍然拥有着聪明和智慧,拥有着勤劳和刻苦,我们从来不入侵他人,但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我们要强大,但我们也要正义。

 3 ) 文明的交替

看到前面一位豆瓣的评论里有一句“只有张大嘴巴惊叹的份”,真的是很朴实、很传神的一句,因为我也是这样看完它的,起码,知道当时在心里就是如此。

虽然早有各种的言辞描绘它的美丽,自己也曾经站在大水法的废墟里努力想象,但这部片明显补足了我的历史认知的一环,那就是我们的封建帝制时期是怎样的令后人无法想象的强盛过。
而缺的这些环正是给富含政治目的的历史教育所造成的,庆幸现今有越来越多的清醒的人来纠正这一切。

早前看的《狼图腾》,让我知道了农耕文明这个词,也知道了农耕对中华大地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决定性影响。而《圆明园》就以无比美丽的画面告诉了我 ,什么是农耕文明的顶峰,也是当时世界发展阶段的顶峰。

导演的心智和技巧都是值得称颂的。以传教士的眼见与思绪为线索、用超过2/3的篇幅讲述它的美丽,这些非但丝毫没有减轻看着它毁灭时带来的痛苦,反而更让人百味俱生。不告诉我们这个农耕文明顶峰是怎样的辉煌,又怎能让人有这切肤之痛...


一个一起看的人,忽然叫了起来,是不是其实那个格兰特将军什么的是个文明、有修养,并不想抢掠的人(他不是还拉大提琴吗?),只是一时控制不了他的士兵们?
我知道,很多人都是这样希望的,这样的旷世巨作,是否存在着留下来的可能?这种侥幸和希祈,一定存在于你我每个中国人甚至象雨果这样的外国人心里。但恰恰不幸的是,这一定是在冥冥中就注定了的,因为这是两个生产阶段的文明的分水岭,圆明园就是这个分水岭上祭坛中的祭品!

影片另一个冲击着我头脑的,就是越到顶峰,离分崩离析也就越近了。
工业文明已将近过去,我们似乎存活了下来。下一个是什么?网络文明?生物科技文明?外太空文明?那我们这个民族的位置又会在哪里?我们的机会是不是就在前面?既然人类这个物种似乎已经进步了,那在下一个新旧文明交替的那一刹那,我们可能可以庆幸是不必以焚毁国会山庄、抢掠罗浮宫为胜利的标志的。但那又会是什么呢?

接着赶紧拷贝了一份,交给一个快做爸爸的回国探亲的朋友,说了一句:值得让你的孩子看,还有孩子的孩子。


......

这让我今早又早起了半小时。是的,我是个愤青,还想因此做个奋青 ;-)

 4 ) 糟蹋了好题材,唯爱国情殷可取,纪录片中的末流

看过诸多打高分的影评,都是从题材角度作出褒扬的。爱圆明园,恨侵略者,由此纷纷给出好评。这些好评都是对内容的肯定,绝少是对水平的称赞。
而我是从纪录片拍摄角度来看的,觉得它拍得较差(如果留点情面不说是极差的话)。请燥热的爱国者不要一看就骂——我也极爱这选材,痛惜于名园被焚。只是深信这题材设能落在有能耐的导演手里,轻易便可做到更芳华重现、更感人肺腑、更催人奋进。

一,解说词差;二,特技效果差;三,情景拍摄亦仅止规中矩。
而一部以“圆明园”为名的纪录片,起码应该就下面几点之一展开铺陈:1、从清式营造工法(或传统园林源流)角度浅述圆明园园林艺术成就;2、收藏与散失;3、二次鸦片战争清廷的作为与淀园被扰的前因后果;4、荒废后的屡经劫难遗迹湮灭。
不过,以上都没有写到,或蜻蜓点水。全片零散肤浅,东拉西扯,挂一漏万。呢呢喃喃、自怜自艾,关键还哀怨不到点子上。实在说,看过后蛮失望的。缕析如下:

一、解说词之烂非常难以理解,大而无当,空泛无物,带着煽情和文艺调门,表面看洋洋洒洒,捏干水分就没点信息量,如风过耳,就一高中文科优等生(或大学中文系差等生)的抒情水平。至于随处皆是的清世祖一入京就寻求风景区、清世宗是权力欲极强的皇帝等等谵语,就跟大鼓说书似的:看似言之凿凿,其实咋咋呼呼。
最糟糕还充斥着“帝国、皇室”这种不伦不类的翻译腔,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念的是译著(央视的小编剧们近年濡染上了这种浅薄的恶习,该用“国家、后宫”的地方,他觉着换上“帝国、皇室”就非常洋气,有高等文学期刊《读者》的感觉)。
典型的句式,比如“大清的第四任皇帝宣告天下,圆明园将成为帝国的新离宫”——一股浓浓的罗玉凤证明自己读过书的屌丝味。他怎么就宣告“天下”了?像剑南春广告里站在大殿前面发诏书那样隆重宣告吗?帝国的新离宫,好高级哦,清廷哪一份官方文件有定义帝国的旧离宫新离宫是什么?这些似是而非、脱离中文韵味、矫揉造作的句法,既廉价又没营养。
皇汉和明粉的同志们会更加气愤的 ,该片绝逼的政治不正确:开口闭口我大清。哈哈。
另外,我虽是非明粉也建议下,满口的雍正乾隆很掉价哎,那毕竟是年号而不是姓名。有文化点,改成世宗高宗;没文化点,后面加个“帝"字也好。

二、特效就太恶劣了,跟《大明宫》、《消失的古建筑》和张纪中版《西游记》是同宗兄弟来的,烂得一个德行。如果这是经费支绌,建议它宁可剪成静态相片配旁白。如果这是该动漫公司的特色,建议导演把盒饭连汤砸到特效承包商脸上。
色调晦暗炝烈,不是舒缓的日落黄,而像是摄影器材故障导致的昏暗不清。那质感、那光泽、那步移景换的昏黑惨淡,完全就是打斗类电动游戏的水平。配上砰砰砰的音乐,就是个“最刺激挑逗的游戏,边上没人才敢玩”的网页弹窗了。

三、情景再现拍摄只是60分而已,不是不及格,但完全可以做得更好。表现清圣祖去牡丹台赏花,那个寒酸窘迫;表现清高宗牛逼,一个土老财的形象在虚点天空走来走去;表现清文宗郁闷,一个赖榻上抽大烟的镜头一用再用。你是一部电影哦,搞个中央九台普通纪录片的情景水准就来浑水摸鱼,观众也太好骗了吧?

建议看完有同感的弟兄,修改你们的评分,在左下方点个“有用”。我爱圆明园,我更希望有高明的编剧、导演去表现她;更希望我们的纪录片电影能够超越央九而非远逊于央九。

 5 ) 京华烟云

多少的离乱承合 
 
多少的恩怨不平

历史的一页尚未写尽 

砚上的笔早已凝乾
 
什麼是死生契阔 

什麼是岁岁年年

在梦境和黎明的交界 

曾经是我红底金字的爱
 
最辉煌时总是最沧桑 

最明亮时总是最迷惘

最美丽时总是最淡泊 

最繁华时也是最悲凉
 
重重烟树 浩浩云山 

十丈红尘落成了青苔的记忆

星辰下 涛声里 往事霸图如梦

 6 ) 那些宝贝的下落

刚才看到一位同学的评论http://www.douban.com/subject/discussion/1038714/

简单摘录一下:

“很多人在扼腕的同时坚持要把当年被劫掠的文物争回来,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
“我从来不觉得中国文物被陈列于外国博物馆会伤害到我们的民族自尊心,会让中国人抬不起头来。站在中华民族的宝物面前,我们都只应该为自己骄傲。它们的陈列,如同把西方殖民者和侵略者绑在了耻辱柱上。”
“事实上,夺回什么不能说明问题,也不能洗去过去的羞辱和历史的沉重感。在今天,拥有还那么重要吗?文化的所有权从来没有变过。 在今天,为历史上曾有过的失去而做无望的争夺已经失去基本的意义了。作为伟大建筑和艺术品的缔造者,中国不需要为要回物质上的占有权而丧失理智。”

------------------------------------------
也许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我想说这是有点一厢情愿的。

先不去谈他们到底怎么得到的那些东西。

事实上,目前收藏在博物馆里的东西只是少数,更多的流落在民间。

那些宝贝并不都如我们所想象的得到“精心地收藏”,很多仅仅是作为普通的工艺品随意摆设在(也许潮湿的)空气中,昂贵的画作也只是作为(也许是洗手间的)墙壁装饰而已。

至于它们的主人,其实并不完全了解甚至并不在乎他们的价值。而且他们也不觉得有任何“耻辱”感,因为他们是从正规渠道购买到的。所以那些我们的宝贝们的待遇并不比同样来自异域的旅游纪念品好多少。

我们觉得是文物,他们觉得是装饰品。何况很多东西的市场价值并非高不可攀,普通人家拥有一两件并非难事。虽然我们拥有“文化所有权”,可他们并不会为我们传承这种文化,他们的后代也许对别国文化更感兴趣。

所以,“敝帚自珍”,自己的东西还是自己最知道爱惜,指望别人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要不断地把东西买回来。如果留在国外,虽不能说是明珠暗投,可大多数外国人的确只是图个新鲜,并不如我们一样能够了解品味它们真正的价值所在,从文化意义上说,那才真的是一种浪费。

 短评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

6分钟前
  • 方枪枪
  • 力荐

民族的瑰宝啊...看得我心痛! 愤青之火炎燃烧得无以复加! 这是怎样一种文化遗产的屠杀,凶手现在居然还可以堂而皇之的大谈人权! F*ck that!

7分钟前
  • 辉少
  • 推荐

痛心!看个纪录片把我看的眼泪直流。人类的瑰宝就这样被无情的摧毁了,从此在这个地球上消失了。清政府的没落从乾隆的自大埋下了祸根。

10分钟前
  • 小小芽
  • 力荐

记得在圆明园里看过一遍,在师修的课上看过一遍,很美的画面,很真实的再现,很痛的历史,狠心的铭记!

15分钟前
  • Morgan
  • 推荐

国产视效还不错,比圆环套圆环挂历城强多了,shame on 陈凯歌。

19分钟前
  • dormant
  • 推荐

万园之园融聚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第一次直观且信息完整地介绍,视觉效果极度华美,作为观众十分享受。解说同时使用了旁白和郎世宁的主观视角,让我想到了很多nhk纪录片的风格。但是除了时间线以外,剩下的逻辑的确都是碎片的,很难理出头绪;以及最后的落脚点落到了国仇家恨上,的确是不够高级。的确是在期待一个掷地有声的结尾,但是最后失望了。

24分钟前
  • ~冰仔
  • 力荐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29分钟前
  • Allen™
  • 还行

记得在圆明园里看过一遍,在师修的课上看过一遍,很美的画面,很真实的再现,很痛的历史,狠心的铭记!

33分钟前
  • HiNeNi
  • 推荐

愧为一个学历史的人,对她的了解仅限于焚于战火和断壁颓垣的影像。看着用数字技术还原的琼楼玉宇,只恨没有比叹为观止更厉害点的a.清帝王们如此聪慧勤勉,却也狂妄软弱。联军面对自杀方式呼啸而来的清军一定呆了片刻才拉响火炮。我老泪纵横,为骑士们坚守蒙古祖先的荣耀而吟唱的悲壮挽歌。名唤英格兰

35分钟前
  • 生如夏花
  • 力荐

中国人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把想象投影到现实的能力也是相当了不起的,想到同是人类瑰宝的巴特农神庙,罗马斗兽场,无一不毁灭在侵略者手上,真的让人心痛无比。虽然悲剧已经发生了,但是犯下这些罪行的人就是要遗臭万年的,不能以一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来为其开脱,得让后人记住教训,才能减少悲剧再次发生的概率。

39分钟前
  • 近似于
  • 力荐

我未来的孩子你一定要看。

40分钟前
  • Amber安大倍
  • 力荐

我只想哭,说不出话

41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且不论其内涵,光是视效就堪称完美!圆明园在很长一段时间(5岁到18岁)里是我北京情结的一个关键词,看来得再重新梳理一回了。

43分钟前
  • 私享史
  • 力荐

圆明园=w=第一次看是初中团员培训课上,第二次看是大学军理课上。相比较前面两天不是军演录像就是旷世大阅兵,历史题材的才比较好。正大光明远瀛观 观水法线法亭万方安和蓬岛瑶台牡丹台九州清晏鸿慈永诂海晏堂方外观方壶胜境澹泊宁静别有洞天万花阵.....从今后,三山五园均不复。香妃原来是真实的存在。

46分钟前
  • 东海龙王小公主
  • 力荐

落后就要挨打是没错,可强大了就意味着可以肆意欺负别人吗,顿时各种恨啊!!中国从乾隆后开始衰落,因为他们的不作为和安于现状。尽管电脑复原图已经够让我震撼了,可还是为不能看到真实的圆明园而惋惜,如今只留下一堆废墟提醒我们它曾真实的存在过

49分钟前
  • 沉默的若亚
  • 力荐

又是一个盛极而衰的故事,不过这次的盛极而衰跟现代中国息息相关,中国近代史总是让人感到隐隐的痛心啊~相比《圆明园》我更喜欢《大明宫》不过还是大开眼界了!

53分钟前
  • 哇哈哈哈哈哈
  • 推荐

能通过数字还原的形式看到这座万园之园本来的样子,无疑是幸运的。看完纪录片去逛的园子,越逛越沉重和痛惜,所有能拿走的东西一扫而空,拿不走的也被烧光,只剩下拿不走也烧不掉的残垣断壁,如此瑰宝被人性贪婪和丑恶毁于一旦。而即使不被外族人侵略,本族人又能留存下多少?我们该憎恨和摒弃的不是英法联军,而是自己基因里的丑恶。

57分钟前
  • 焦糖爆爆D
  • 推荐

从北京回来,补完觉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看这部电影.园里面完整能参观的也仅剩大水法斜对面的迷宫了.说句烂俗的话,作为中国人真应该都去了解这段历史,不仅是这座绝世灿烂花园的摧毁, 也是大清从康熙,雍正,乾隆一直到咸丰,从鼎盛到没落的一个过程.电影本身一般.

1小时前
  • 安生吴
  • 推荐

衰草枯场,曾为歌舞场。一个世纪的兴旺与发达瞬间消逝,满目疮痍的凄凉都是纪录片中显露。强大的3D效果让圆明园复原到原来的面貌,宏伟壮观,评价和评判都相对客观,想优秀的纪录片靠齐……

1小时前
  • 碧落亦然
  • 推荐

那种华丽和巍峨实在是靠想象都无法完成,我甚至相信这部电影里用电脑所描绘的场景也无法比拟真实情况.看着它慢慢被建起来,看着几代皇帝在其中更替,以及最后看着英法联军在里面烧杀掳掠...从骄傲到心痛,对圆明园终于有了如此的感觉.有时候往好的地方想想,可能就是让它变成了一座永远成为中国人想象中如仙境般的宫殿,那种想象,也许外国的人都是无法获得的.

1小时前
  • 吃昊的🥤喝冰的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