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手2019

HD

主演:利亚姆·海姆斯沃斯,艾莫里·科恩,黛安·格雷罗,扎特科·巴瑞克,苏拉·沙玛,麦克·莫,约翰·塞纳迭姆博,苏利芒·西尔·萨瓦内,马利克·贝德,杰伊·胡古雷,肖恩·吉斯灵厄姆,路易斯·桑切斯,Nickola Shreli,Stivi Paskoski,Richie Ng,Reza Nader,Julia Vasi,Coletrane Williams,理查德·戈特里,迈克尔·米利,Heroin Mustafaraj,Richard Marrero,Michael Wayne Thomas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杀手2019 剧照 NO.1杀手2019 剧照 NO.2杀手2019 剧照 NO.3杀手2019 剧照 NO.4杀手2019 剧照 NO.5杀手2019 剧照 NO.6杀手2019 剧照 NO.13杀手2019 剧照 NO.14杀手2019 剧照 NO.15杀手2019 剧照 NO.16杀手2019 剧照 NO.17杀手2019 剧照 NO.18杀手2019 剧照 NO.19杀手2019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纽约时报》:德尼罗和帕西诺长谈【译】

作者:DaveItzkoff / 《纽约时报》

译文首发于《虹膜》


伦敦——没有资料记录过那次相遇,当事人也无法确切说出日期,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大概是在曼哈顿东村的某个地方,叫做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的两个新人演员首次相遇。

他们都是崭露头角的新星,很早就尝到了稳定工作和引人注目的滋味,也早就知道彼此。他们互相比较履历,估量对方的能力——帕西诺仍然记得德尼罗有着「不寻常的外表和某种能量」——然后各自离开,想着自己和刚刚遇到的那个人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半个世纪过去,他们走进泰晤士河边一家豪华酒店的套房,谈论他们的新电影《爱尔兰人》,很多不确定性早就烟消云散了。作为演员,德尼罗和帕西诺几乎做到了一切,甚至超越了他们年轻时的巨大抱负。

《爱尔兰人》

他们在大银幕上奉献了一些最令人震撼、最具爆发力的角色,这些里程碑式的电影包括《出租车司机》、《疤面煞星》、《愤怒的公牛》和《教父》系列。

在此过程中,他们的发展轨迹出人意料地交织在一起。他们不仅是同行和偶尔的合作者,还是真正的朋友,偶尔会抽出时间来了解、交流可能进行的电影项目并相互督促。

《出租车司机》

「我们聚在一起聊天、交换意见,」德尼罗解释说。「我们不会特别想念对方,但时不时会想到。」 也许最令人惊讶的是,在他们可以轻松地安于现状的时候——有时也会因此受到指责——79岁的帕西诺和76岁的德尼罗仍然对他们的演技极其在意。

《爱尔兰人》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将于11月1日登录各大院线,11月27日网飞上线,是德尼罗和帕西诺的第三次大银幕同框(译者注:两人此前一同出演的电影有《教父2》《盗火线》和《火线特攻》,但《教父2》中两人分饰两代教父,并无对手戏)。

这部犯罪题材的电影格局宏大、野心勃勃,同时是对往昔的回顾,并清醒地意识到,一切终将结束。

《爱尔兰人》

这是帕西诺深深产生共鸣的主题,他在片中饰演难以对付的货车司机国际兄弟会(International Brotherhood of Teamsters)主席吉米·霍法,德尼罗是影片的制片人,并在片中饰演主角弗兰克·希兰,一名货车司机官员和据称谋杀了霍法的歹徒。

两位演员都很在意自己的遗产,在《爱尔兰人》中,他们的表演和以往一样必不可少。只是现在,他们已经不需要再向观众证明什么,转而从超越自己的基准、赶上彼此的步调中找到动力。

在两人并肩合作的情况下,帕西诺说,「有些东西会削弱,另一些东西会增强。」

《爱尔兰人》

他们在大众面前的形象如此鲜明,以至于有人给他们创作了漫画肖像,而这些漫画并非完全没有根据。长发扎成马尾辫的帕西诺更有狂想曲的风格,而轮廓分明的德尼罗则是比较沉默的一个。(当被问及他和斯科塞斯是如何让帕西诺出演《爱尔兰人》时,德尼罗回答,「我说,『马蒂,你觉得阿尔来演霍法怎么样?』他说,『嗯,挺好。』」)

但他们也有共同的习惯,那就是一起坐着的时候,他们会互相调侃,享受恶搞对方的乐趣。聊到帕西诺必须参加《爱尔兰人》的试镜,他们俩都笑得非常开心。

「我问他能不能读几行台词,」德尼罗故作讽刺地说。他举起一只手,突然结束了假想的试镜场面:「哦,这太棒了,很好,」他继续说。

帕西诺顺着德尼罗往下演,用柔和而略带沙哑的声音描述了他印象中假想的任务:「你说,『听着,我一直在为此做准备——这不是你的剧本,但我正在演《李尔王》,现在我给你读几个片段。』」

随后他们大笑,德尼罗眯起眼睛,露出那种著名的咧嘴式笑容(ear-to-ear grin),环视着整个房间。

如果说他们现在可以共享一个关于自己精英地位的笑话,那是因为他们都有过毫无名气的时候,而且他们永远不会忘记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忍受的不断的拒绝。

正如帕西诺所解释的那样,「我要对今天的年轻演员们说,无论你做了什么,永远不要抱着得到角色的期望。」(德尼罗补充道:「这是理所当然的。」)

《爱尔兰人》

两人都成长于二战后的纽约,帕西诺在南布朗克斯区,德尼罗则在格林威治村和小意大利区。他们都是离异家庭的孩子,并前后进入了表演学校——演员工作室(the Actors Studio)、斯特拉·阿德勒表演工作室(Stella Adler Studio of Acting)和赫伯特·伯格霍夫工作室(HBStudio)——并被这些学校颇具影响力的校友所吸引,比如马龙·白兰度、詹姆斯·迪恩、杰拉丹·佩姬和金·斯坦利。

演戏让他们沉浸在其他人的生活中,以某种自发性给自己带来惊喜。斯科塞斯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解释了两人的不同做法,他说:「我认为,阿尔倾向于流动性和韵律,而鲍勃则喜欢确认思维状态和存在感,并融入进去。但我认为这只是他们的直觉和个人取向的问题。正如一位表演老师可能会说的,他们都是拥有强大『工具』的伟大艺术家。」

帕西诺最早的突破出现在舞台剧《印第安人想要布朗克斯》(the Indian Wantsthe Bronx)和《老虎打领带吗?》(Does a Tiger Wear a Necktie?),德尼罗则从《战鼓轻悄》和《穷街陋巷》开始崭露头角(他与斯科塞斯合作的第一部电影)。当他们的事业处于发展的良好势头时,他们之间的友谊变得更加重要,作为同行,他们能够理解成名的尴尬。

《穷街陋巷》

「我们处在一个不同寻常的位置,」帕西诺说。「成名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和现在的情况很不一样,出名没那么容易。」他以一种更为淘气的语气补充说,「它还没有流行起来。」

德尼罗表示同意,说:「我们在一起可以聊聊这些,感觉很棒。」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教父》系列电影对两人影响深远。帕西诺更是凭借1972年第一部《教父》里对迈克尔·柯里昂的迷人刻画一举迈入神殿——该角色还得到了德尼罗和其他众多演员的竞相争取。

《教父》

德尼罗并没有将帕西诺视为对手:「竞争意味没有那么强」,他还看中过逊尼·柯里昂那个角色,但最终归属于詹姆斯·肯恩。

「如果一个演员得到了一个角色,而且演得很好,那也没什么,」 他解释说。「但是当一个演员不适合这个角色,却因为不正当的原因被选中了,你就会后悔,甚至都不是嫉妒。你会对自己说,好吧,就这样了。事情就是这样。」

德尼罗凭借两年后上映的《教父2》获得了他的第一座奥斯卡金像奖。影片中,他饰演年轻时的维托·柯里昂。(「我说过我想让鲍勃做我的爸爸,」帕西诺开玩笑说。)

《教父2》

多年来,让他们一起出现在大银幕上似乎是一项无法实现的壮举,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尝试:他们几乎要联合主演《大街小瘪三》(埃里克·罗伯茨和米基·洛克代替了他们);贝尔纳多·贝托鲁奇执导的《1900》(德尼罗参演了,帕西诺没有);还有詹姆斯·弗雷执导的电影版《大亨游戏》(帕西诺参演了,德尼罗没有)。

当被问及为什么这些合作没能成行时,他们只是耸耸肩,归咎于世事的变幻莫测。

1995年,在迈克尔·曼执导的犯罪片《盗火线》中,他们终于相遇,短暂但引人瞩目,该片讲述了足智多谋的窃贼(德尼罗饰)和追踪他的重案组警官(帕西诺 饰)之间的故事。

曼在一次采访中解释说,他邀请这两位演员不仅是因为他们在电影行业里的声望,还因为他们本身就表达了一种思想,即两个人可以既相似又截然不同。

《盗火线》

「就像正题和反题,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而那些相异的特征是截然相反的,」曼谈到演员时说。「阿尔提前两周就在练习对白——这是一种自由形式的心理吸收。鲍勃则决心要完全沉浸在当下。」

最终,曼继续说,「他们都有一种完全的艺术沉浸感——但他们达到那种感觉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十三年之后德尼罗和帕西诺才在《火线特攻》中重聚,一部普普通通的警匪片,两个人都没有特别美好的回忆。「我们完成了,」德尼罗谦逊地说。「我们完成了。」

《火线特攻》

即便如此,又过了很久两人才携手合作《爱尔兰人》。这部电影源于德尼罗对查尔斯·布兰特的书《听说你刷房子了》(I Heard You Paint Houses)的喜爱。

这本书是德尼罗在与斯科塞斯研究另一个潜在项目时发现的,它记述了希兰借由一个宾夕法尼亚犯罪家族的崛起,并于与霍法和肯尼迪家族的故事相穿插。

「故事的规模非常宏大,」德尼罗说。「历史人物的结局一直悬而未决,而这个故事根据这个角色给出了答案,而我相信这个角色。」

但是,完成电影耗费了超过十年的时间,因为德尼罗和他的合作者们都在等待斯蒂文·泽里安完成剧本,以及斯科塞斯在自己繁忙的日程安排中腾出档期。

《爱尔兰人》还需要网飞的赞助,据报道,该公司提供1.6亿美元的预算。这部电影的部分成本还包括在片中对德尼罗、帕西诺和乔·佩西等人使用的降龄特效,他们要在一些场景中饰演自己年轻时的角色。(德尼罗说,他们考虑过让更年轻的演员在这些场景中扮演他们。)

《爱尔兰人》

《爱尔兰人》是德尼罗和斯科塞斯合作的第九部电影,但是帕西诺的第一次。尽管他们已经相识——多年前,帕西诺找到斯科塞斯,邀请他执导一个最终并未实现的项目,而他本人则计划在这个项目中饰演莫迪里亚尼——斯科塞斯仍然希望在这位还不太熟悉的明星身上获得一些进展。

德尼罗回忆道,「马蒂说,『阿尔是什么样的人?』我回答,『他是个甜心。你会知道的。』」(帕西诺并没有介意这样的描述。「我就笑笑,」他说。)

除了有机会和斯科塞斯以及彼此合作之外,德尼罗和帕西诺还把《爱尔兰人》视为一个机会,让他们再次投入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身上,在从里到外塑造角色的过程中,仔细研究这些人物的相关文件和录音。

《爱尔兰人》

帕西诺近年来刻画了一系列真实的人物,比如乔·帕特诺、菲尔·斯佩克特和杰克·科沃基恩,他说,自己的责任不是复刻一个霍法,而是扮演他认为最令人信服的那个版本。

「你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找到它的虚构性,」帕西诺说。「你必须找到戏剧性和特征。否则,就不如拍一部纪录片。」

他接着以更温和的口吻说,「我想扮演乔治·华盛顿。真的。」

德尼罗看起来非常惊讶,「你真的这样想吗?」他疑惑地说。「好吧。」

他们承认,都是被《爱尔兰人》的哀伤基调所吸引的,这些人物——不管怎么说,都是幸存下来的人——进入了暮年,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独之中,思考着历史将如何铭记他们。

斯科塞斯说,对于他和他的主角们来说,探讨这个悲伤的主题是适当且在所难免的。「我想我们都需要回顾过去——我、鲍勃、阿尔、乔,以及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他说。「我们也处在这个年纪。我们只是想把它在电影院里呈现出来。」

《爱尔兰人》

但演员们认为要解释为什么影片的这一方面吸引他们非常微妙,而且原因显而易见:谁会愿意承认自己更接近于事情的结束,而不是开始呢?正如曼所言,「不会有人一边四处游荡一边想,噢,我现在是一位元老级的人物了?或是心里暗暗在想,长大之后要做什么?」

犹豫了一会儿,德尼罗说他和帕西诺必须面对《爱尔兰人》提出的存在主义问题。

「我们正在接近看到」——他做了一个夸张的手势来寻找合适的词语——「我不想说结局,而是,地平线的时刻,」德尼罗说。「转过身去走向另外一边的开端。」

帕西诺说,电影杀青后,他对这些想法的认识更清楚了;无论他们在他的表演中达到了何种程度,他说,都是斯科塞斯的指导和这部电影漫长酝酿的结果。

《爱尔兰人》

「我不认为10年前,他会拍这样一部电影,」帕西诺说。「他被访问了——这是我用的一个新词,但我很喜欢——他访问了一些我甚至无法触摸到的东西,我很惊讶我也能有所感受。我们处于什么情况?我们在做什么,四处游荡吗?」

让他们承认希望自己的电影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是个更简单的问题——「你当然会考虑这些,」德尼罗说。「你希望人们记住你做过的一些事情是特别的,甚至不止于特别。」(《爱尔兰人》让帕西诺、德尼罗和斯科塞斯获得了超乎以往的热烈反响,似乎符合德尼罗的这一分类。)

如果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表演做出评价,感觉很没礼貌。所以反过来,我请问他们喜欢对方的什么表演。

德尼罗立刻做出了回答:「我想到了《教父》和《教父2》。」

帕西诺也旋即做出应答:「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愤怒的公牛》,」帕西诺说,但接着他怀疑自己是否在忽视了德尼罗的其他成就,并开始滔滔不绝地讲出更多的电影。

《愤怒的公牛》

「当然还有《出租车司机》,」他有些心不在焉地说。「我在想你的电影,鲍勃。我要举办一个鲍勃·德尼罗电影节。」当帕西诺这么说的时候,德尼罗的脸上开始浮现出一种不舒服的搞怪表情,就好像是听到了他最熟悉的片名就会让他不舒服似的。

帕西诺突然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继续说:「他得过几次奥斯卡奖,」然后问道,「你得到奥斯卡奖是因为——?」但没有获得回应,因为德尼罗似乎因恼怒而不知所措。帕西诺于是自言自语道:「哦,《教父2》!」他喊道。「他在那里面也很出色。」(德尼罗的另一个奥斯卡奖是凭借《愤怒的公牛》拿到的,当然帕西诺不需要提醒。)

在《爱尔兰人》中,希兰和霍法的亲近性最终让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温柔的友谊——至少在鲜血淋漓的高潮之前——但德尼罗和帕西诺解释说,宣传这部电影的职责并没有使他们两人之间复制这种关系。

即使是像这种全球宣传之旅中,在所有的首映式、红毯和酒会派对上,帕西诺说,「我们甚至都没怎么见过对方。」

德尼罗也补充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回家,工作,出去玩一会儿。」没有必要实时透露行踪,他说,因为他们最终还是会再次相遇。

帕西诺用一种揶揄但又充满真情实感的声音补充道:「只是知道他在那里就很好了。

 2 ) 一点感想和结尾的解读

昨天看了《爱尔兰人》,感恩节周末的最后一天,在32寸显示器上看了3个半小时,从黄昏到黑夜。如果不带过多偏见,不厚古薄今,《爱尔兰人》所代表的好莱坞可以说继承延续发展壮大了莎士比亚的传统,莎剧的文雅粗俗暴力血腥双关语三角恋男扮女装子报父仇都可以找到对应,你甚至可以把弗兰克比作一个生了几个女儿的李尔王。

莎士比亚没把自己太当回事,在伦敦赚够了钱回老家当阔佬养老去了,对自己的文字也不在意,传世的六个签名连拼写都不一样,剧本靠朋友在死后张罗出版——这一点好莱坞也继承了,一百年前的卓别林在油管看还要掏两块九毛九,但稍有名气的好莱坞电影剧本都在网上找得到,《爱尔兰人》的剧本也已经有了。维多利亚时代戏剧潮退去后留下了莎士比亚,到今天同时代的马洛只剩下英语文学专业读者。也许几百年后科波拉的《教父》取得了《哈姆雷特》的地位,而斯科塞斯的《爱尔兰人》如同马洛的《马耳他岛的犹太人》一般被人遗忘——但这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因为我见证了电影的黄金时代并且是其中的一部分。

严格说,《爱尔兰人》是Netflix投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莱坞梦工厂。科波拉卢卡斯斯科塞斯们刚出道时想拍艺术电影对抗传统的好莱坞,但最终被大多数人记住的很可能是《教父》《星球大战》和《好家伙》。《爱尔兰人》结束我继续看演员表直至最后,看到制作特效的是卢卡斯的公司,而卢卡斯本人已经把《星球大战》的IP以四十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迪斯尼。斯科塞斯最近批评当代电影已经变成主题公园引起轩然大波,而迪斯尼正是主题公园的最大制造商。

曾经读过一篇《围城》的英文评论文章,谈“围城“这个标题的几层含义。第一层是书的历史背景,抗战时期上海这个被包围的城市和租界。第二层是男女关系和婚姻。书里直接写到,也一再被引用。第三层是知识分子的纠结。比如董斜川出国当军事参赞,却批评同事上司中文的文理不通;方鸿渐在三闾大学不得志看不惯,一心想写封漂亮的辞职信出气,但是当发现只有他没有收到新学期的聘书后,却如热锅上的蚂蚁。第四层是人类的普遍困境。一开始那条被无情无尽无际的大海包围的肮脏法国邮船即是一座围城是全书的缩影, 被困在上面满是机巧,扰攘和希望的人们即是全人类的缩影。

优秀的文艺作品可以有多层解读,《围城》这样的小说如此,好电影也一样,比如卓别林《城市之光》的结尾。

假扮百万富翁的流浪汉让失明的卖花女做手术重见光明。她买了一家花店,和祖母一起工作。隔着玻璃窗,我们看到从前的盲女在镜子里端详自己的脸。她一直在等待救她的神秘恩人。一个穿着考究的优雅男人来到店里,她以为是她的恩人。

因为被指控给卖花女的钱是偷来的,流浪汉进了监狱。关了好些时候后被放出来,衣衫褴褛,在街头徘徊,去她以前卖花的地方,却找不到她。被人捉弄间无意中,流浪汉隔着窗子看见已经开了花店的卖花女。两人之间的玻璃是一道屏障,却让两人在全片临近结束时第一次互相对视。他当然一下子就认出了她,但她却完全不知道这个绝望滑稽的小个男人就是那个爱她,帮助她的人。

她从祖母手里拿了个硬币想给他,他看到后转身要走。她追到街上,给他硬币,他不要,于是她给他一朵花,他收下了。她又拉过他的手,塞给他硬币。当她把他手放上自己的手上时,她终于“看见”了他。此刻她又一次失明了,通过触摸,她意识到眼前就是给她一切的人。

“是你?”她问道。 他点头。 他问她是否能看见。 “是的,我现在看见了。” 两人默默地看着对方,电影结束。

“我现在看见了”这句话中,她同时说了三件不同的事:

她说她眼睛能看见了。 她告诉他,她现在能看见他了。 她让他让观众知道,她终于明白了这一切。

可是看见他之后,一座她围绕着他建立起来的幻想大厦却坍塌了。 有人在她的表情中看到了爱,有人看到的只是温柔和怜悯,有人看到了遗憾,有人甚至从她脸上看到了震惊和失望。结局是悲剧,还是喜剧?整部影片是悲剧,还是喜剧?

《爱尔兰人》的结尾,弗兰克让牧师不要把门全关上:

Don't shut the door all the way. I don't like that. Just... - leave it open a little bit.

这个镜头同样也可以多层解读。

杀手的本能。以前美国枪击案发生时,有警察来公司上课,说自己去饭店吃饭,总是先看后门在哪里,进去后坐在面朝大门,并且能看到大部分顾客的位子。当弗兰克听说他的律师已经死了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是Who did it? 也是本能的反应。

那条留着的门缝是对女儿的到来留着的一点希望。这个圣诞节他是在轮椅上一个人度过的,之前他拄着拐杖排队去看在银行柜台工作的佩琪,佩琪看到他以后却调转柜台上那块牌子,摆出"closed", 起身离开。

这条门缝呼应了前面的另一条门缝。当时弗兰克和阿尔·帕西诺饰演的霍法刚接上头,两人住一个套间,弗兰克住外间。临睡霍法走进里间,关上两扇的时留了条门缝。他也许以此在圣诞节时怀念霍法。之前有个镜头拍他手的特写,一只戒指一只手表。戒指是罗素给他的,金表是霍法给他颁的奖,两个影响他一生的人。

这条门缝是对前面挑选棺材和安葬地的呼应。他说他不会选择火葬,也不想葬入地下:That's why I would never go for cremation,because it's so...it's so final.This... This one.That's the hardest part of anybody when they bury youse,is when they go into the ground because it's...it's so final.If you go into a building,the building's there.The crypt is there.It has to be a metal casket,and they have you in the room. ”

最后那句话,they have you in the room,也可以说描述了最后一个镜头。他活着,可同时代的人都死了;他生了那么多女儿,却没有一个人接他出去过圣诞,甚至来看他。他在这个房间里一个人活着,也可以说是死了。这个房间,也是他的墓地,是他自己选择的墓地——这又呼应了一开始他说起他在战争中的经历,他拿着枪让两个战俘自掘坟墓,而他自己的一生可以说是拿着枪在给自己掘墓。

注:关于《城市之光》的结尾,参考引用了我正在翻译的一本书:Show People: A History of the Film Star (暂定译名《戏梦人生:一部电影明星史》)。

 3 ) 【短篇影评】浅析:说点普通人看这部电影的感受。2876

黑帮电影是需要谨慎观看的,在暴力秩序面前,欣赏的角度如何,是件很严肃的事情,法兰克以饱阅风霜的老者形象出现,娓娓道来自己卑劣却跌宕的人生,本身就有些属于他自己独特的“主观”视角,在他的故事中,他只是个小偷小摸的卡车司机,被意大利大佬提携,忠诚的涌泉相报救他于水深火热的滴水之恩,以“义”为“伪善”的行为做借口,再一次次扣动扳机声中,骄傲的检视自己对这个世界施加的创伤——他迷失在披着“破坏”外衣的“改变”里。

而且,被战争熏陶的“冷漠”和“抽离”其实早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他的骨髓中,从枪杀战俘的自叙【正常拥有同理心的人是不对外界分享枪杀无能力抵抗战俘的过程/况且还是为自己葬身之处挖坑的战俘——即意味者法兰克分享自己知道枪杀两个不知情为自己尸体挖坑的德国军人(影片给了两位军人扶持的手部特写,突出了患难中弱者互助所传达的慈悲情绪)】

这种执行枪决的残忍和坚决,也正是被罗素所看重的。

——即是成为“黑手党”的血统。

法兰克的整段回忆是穿插在美国历史进程中前进的,一方面利用影片中关节点中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的现实性,达到讽刺和批判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将戏剧性与真实性结合,完成游走于杜撰与事实的阴谋诡谲的艺术目的。

譬如法兰克运输枪支,下一个镜头承接新闻中报道卡斯特罗镇压政变者的新闻。似乎有目的的引导观众,将美国黑帮以及美国政府不约而同参与政治恐怖事件,作为一种联系。

又譬如,在公会斗争中,经由法兰克焚烧出租车工会的恐怖袭击,达到吉米宣传保障卡车公会会员工作稳定和谐的政治目的等。

当然了,黑帮作为暴力机构,在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外的任何国家的阴暗面存在,恰恰说明了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站在绝对真理位置的正义性!是……

咳咳,跑题了。

美国国家制度的落后性,导致黑恶势力对于工会极大的渗透,工会作为国家与工人阶级的缓冲点,被双方有意识的控制在极为灰色的区域内,一方面,工会盘剥工人的资产,挪用工人的基金,一方面工会在司法面前保护犯罪工人,通过舆论/罢工等软暴力手段,有立场的损害司法公正性。

在片中,而吉米也因为成为这片无主之地的喉舌而得意忘形,最终招至杀身之祸,丢掉了性命。

法兰克为什么杀吉米?

吉米对工会的控制力强大,片中给了吉米四次演讲的片段,每一次都焕发支持者极大的热情,甚至出狱后还能控制相当程度的高层,即可以看出来吉米的确是拥有能力的优秀领导者,然而极其强大的煽动性和沉浸在巨大成功结果中使他忘记了,阳光背后的阴影,而对法兰克的真诚信任,使他忽略了法兰克忠诚背后的冷酷性和执行性——那是同罗素戒烟一样的冷酷性和执行性。

甚至于死前的吉米还想带法兰克离开埋伏他的木屋,这一瞬间执着相信法兰克感情的理想性,其实也正是他能成为巅峰时期二百万会员的组织领导者的原因。

理想性的背后就是过份自信和骄傲,不肯对下三滥的矮子低头与不妥协于黑手党的利益盘剥,维护工会利益而选择站在偷窃工会资金的黑手党和投机商人对面,他的死,在法兰克的宴会上,对罗素愤怒的口不择言中,就已注定了——理想性人格是有玉石俱焚的勇气的,尤其是掌握黑帮甚至于黑帮之上的“政客”极其多黑资料的前提下。

由法兰克动手,一方面是罗素的命令——纳投名状的要求。另外一方面,是利用吉米对法兰克的信任性。第三方面,是整个黑帮世界对法兰克家庭的威胁性——而法兰克看似为了保护家人而执行命令,其实很大程度也是为自保而已。

他只是让自己成为恐惧的一部分。

他害怕,所以他助纣为虐,事实上,在片尾时候,他要求神父将门留一个缝隙,就是其畏惧孤独的体现,他籍由空间的共通性来建立自己的感知的连续性,也就是说,他需要借着门缝和外界分享同一个空间,来确保自己同外界的联系,自己的不孤独。

这也是当初他同吉米越走越近的原因,因为吉米也是同样一种人,这从一开始吉米休息回套房,却故意把门留一条缝隙,到后来两人干脆睡在同一个房间的原因。

法兰克和吉米是灵魂伴侣,所以在扣动扳机的时候,法兰克其实杀的是自己的人性的一半,家庭的一半,在世界上的,一切的选择。

法兰克选择了罗素,选择了恐惧,所以他失去了身为一个人的一切——

大女儿为何同法兰克断绝父女关系?

在法兰克生第四个女儿时,片中提过,家庭经济情况拮据,大女儿在路口的商店打工(但是闯祸,被法兰克带去寻仇,法兰克在女儿的面前硬生生踩断人手)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她也直观的亲身参与父亲的暴力行为。

法兰克每次实行犯罪后,会在报纸和新闻中检视自己的犯罪成果,这一切都被大女儿一直观察并且逐步认识。

所以在影片中,法兰克杀害吉米,大女儿第一时间就认识到真相。(因为太过了解吉米对自己家庭的参与程度,以及同法兰克的感情,而法兰克得知吉米失踪的消极反应,使其察觉真相)

罗素对于法兰克是什么?

是法兰克动物性的一面,罗素对法兰克始终是友好的,就像是狼王和仆从,罗素虽然会对法兰克称呼为孩子,朋友,其实对于法兰克都是命令性的要求,他控制法兰克,两个人用葡萄酒沾面包,就像是耶稣和他的门徒,他说自己培养了法兰克,将戒指交给法兰克,为了强化契约。法兰克回应罗素,其实回应的就是自己的恐惧,他无法认识“疯乔”对罗素的挑战,其实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主人。

就像调查员问道:所有人都死了,你究竟保护什么?

法兰克要保护的其实只是自己。

他一直是个极度自私的人,极度袪懦的人,他的暴力性和冰冷只是因为太过弱小的心灵,被战争异化的产物,他直到最后,也没有忏悔过自己的行为,即使面对吉米的妻子,面对女儿的诘问,面对调查员的审查,面对信仰的忏悔,他甚至连好好的对自己的动物性……死前去教堂忏悔的罗素,道别都做不到。

最可笑的是,他把这一切推给了任何人,他说自己为了保护大女儿,为了保护家庭,他才弄脏双手,恶贯满盈,实际上,这只是假托的借口,而这借口其实早就被其身边人们认清,也是造成了他的晚景凄凉的事实。

影片的镜头语言可圈可点,成熟而华丽。画面质感古旧而庄重,色调上极少采取过于跳脱的艳丽,在部分镜头中充分运用宗教语言,枪击过程多数短暂利落,一方面是为了弱化节奏性——戏剧性,一方面是为了强化真实性——暴力性。

采用非常规叙事手法,用老年法兰克回忆:中年法兰克在去杀吉米旅途中———回忆法兰克/罗素/吉米如何走到此时。目的是为了使三个半小时电影充满悬疑和抽丝剥茧的思考性,使观众保持观影的活跃精力。

黑帮电影往往会有很深程度的严肃性和宗教性,因为黑帮同宗教一般,都是团结在某个理念/目的周围而产生的复杂而多元的组织,同时具备非常强大的情感张力和意志力,且对于人性的认识都过于悲观(宗教电影多依此宣杨神爱)。

《爱尔兰人》对于人性的挖掘不够深刻,对于黑帮这一人类社会的惡瘤的(非义性)批判不够,虽然着重的演绎了黑帮,工会,政治,以及隐约的点了一下背后的黑恶势力,然而这个题材下,以目前本片导演的态度——总想摆出一付相对客观视角的表现来看,导演本人还是趋于保守(不超过前人讨论程度)和回避(比较敏感的黑帮政治话题)的。

不过但是作为近年来的确可圈可点的优秀黑帮电影,使人在三个半小时的观影中一分钟不想快进的电影长诗,是值得给予高评分尊重的。

 4 ) 老马传奇黑帮系列电影里的一部华丽的谢幕之作

老马(马丁·斯科塞斯)已经76岁了,而《爱尔兰人》则是他漫长导演生涯中的第26部电影,也是他最难产的一部作品。从2010年立项到现在上映历时九年,不仅拍摄周期长(106天),成本也极其高昂(近1.6亿美元),以致于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不断出现预算超支和资金断裂的问题。

年纪这么大还能活跃于影坛的导演是不多见的。老马从上世纪60年代拍片至今,广泛涉猎无数类型题材,斩获世上几乎所有最重量级的大奖,收获多数同行无可企及的票房和财富,人们不禁好奇,到了现在这个年代,这样一位功成名就的导演为何还要如此挣扎于创作?

《爱尔兰人》算是一部黑帮片,而在30年前,黑帮电影早被老马拍到了极致。1990年上映的《好家伙》是他个人难以跨越的一次高峰,这部被大众广泛认可为仅次于《教父》的黑帮电影,生动刻画出了美国黑道人物极富魅力的生活形态。随后,老马在1995年的《赌城风云》与2002年的《纽约黑帮》中再次涉猎黑帮题材,但许多人对于后两者的态度则是感觉平庸多过期待。

所以时隔多年后重返黑帮题材,不计成本的召回昔日原班人马拍摄这部《爱尔兰人》,导演的目的是否是想重新突破自己,超越往日巅峰?而《爱尔兰人》相较于老马之前的作品,是否又想表达新的东西?

《爱尔兰人》改编自查尔斯·布朗特2004年的回忆录《听说你刷房子了》 (I Heard You Paint Houses)。“刷房子” 在小说中本身是一句黑话,代指“杀人”这一行为,因为人在被杀之时,血液四处喷溅,正如颜料般粉刷墙壁。

本书的背景是美国一桩著名的历史悬案。1975年,美国著名卡车司机工会领袖吉米·霍法(Jimmy Hoffa)突然神秘失踪,有人推测他被黑手党谋杀,因为其失踪前计划的最后一个行程是与两位黑手党领导人会面。警方为此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大规模调查,但始终缺乏证据,无法找出真凶。而在2003年,一位83岁高龄的名叫法兰克·希兰(Frank Sheeran)的人在去世前不久曾联系到本书作者,坦言自己就是当年杀死霍法的凶手。

历史上的 法兰克·希兰

于是这部作品就详细的把法兰克·希兰从一开始如何白手起家走入黑道,认识和接近吉米·霍法,直到两人产生纠葛,最终将霍法杀害的全过程完整记录了下来。《爱尔兰人》影片的第一幕就是发生在一个养老院里,由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悠然着面对着镜头,对着影院里的观众叙述着自己的一生。

随后,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影片在各类回忆和插叙中徐徐展开。很多人疑惑,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何以做到三个半小时的片长?《爱尔兰人》不仅做到了,而且还做得相当的饱满,令人意犹未尽。就在整个影片的前半段,导演耗费大量篇幅解释了为何 法兰克·希兰 就是注定要遇见 吉米·霍法 并与其产生纠葛的那个人。

由 罗伯特·德尼罗 饰演的 法兰克·希兰

法兰克·希兰(罗伯特·德尼罗 饰)原本是一个二战后退伍的老兵,在经历了战场上种种激烈残忍的杀戮后,回到了和平社会,当了一名卡车司机。不得不提,此时这位人物所身处的境遇,其实就跟1976年同是由德尼罗的扮演那位越战退伍回来的“出租车司机”一样。这些人在经历过战场上的生死较量后,或多或少的都会对这个世界感到一些迷茫与困惑,他们并不知道接下来的人生应当走向何处,未来的自己在这世上又要扮演怎样的角色。

而与黑手党大佬 罗素·布法利诺(乔·佩西 饰)的一次偶然相遇,希兰得到了机会,很快成为了一名黑道中人。布法利诺自年轻时起就是活跃的犯罪分子,他能一步步领导自己的犯罪家族做强做大,这其中少不了过人的胆识与看人的眼光。他一眼就相中希兰,与其成为亲密伙伴,给了他足够的施展身手的机会。

由乔·佩西 饰演的黑手党大佬 罗素·布法利诺

就这样,通过参与一系列残酷激烈的犯罪活动,希兰向众人逐渐证明了自己的业务能力,也似乎找到了后半生所擅长与热衷的事物。而也就是因为这份杀人不眨眼的沉着与镇定,希兰得到了重量级人物吉米·霍法(阿尔·帕西诺 饰)的关注和赏识,并逐步迈入了他人生中的又一轮跌宕起伏。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吉米•霍法是位英雄。他自幼丧父白手起家,在年仅二十多岁时就成为卡车司机工会里的活跃人物,为广大工会成员争取了相当多的权益,同时也为整个工会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许多贡献。在他担任工会领袖期间,工会的规模一度达到了两百多万人,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因此,在影片中,当我们看到希兰与霍法相交甚欢,希兰的女儿对自己父亲是感到骄傲的(这也是他女儿这辈子唯一欣赏过他父亲的时刻),毫无疑问,能结识霍法这样一个万人敬仰的工会领袖,任何一个中下阶层的家庭都会倍感荣光。

历史上的卡车司机工会主席:吉米·霍法

当然,霍法身上也有不少污点,从早期的工会生涯开始,他就持续参与有组织的犯罪活动。1967年担任工会领袖期间,他被指控参与贿赂和诈骗,并被判处入狱监禁13年。直到1972年他主动辞任工会主席后,尼克松政府才松手准许他出狱。在阿尔·帕西诺的演绎下,霍法是一位极具戏剧魅力的人物,他拥有强大的口才与魄力,爱吃冰淇淋,并且异常的守时,对于开会迟到这类事常常无法容忍。当然他的致命缺点也不少,比如狂妄自大,控制欲极强。他自命不凡地认为工会就是他的个人财富,没人能有资格从他手里夺走工会主席的权力。

阿尔·帕西诺 演绎下的 吉米·霍法

很多人都会把这样的一个角色作为当今美国某位政治人物的影射,至于影射的这个人是谁,想必看过电影的人都会清楚。电影更是牵涉到了当时的黑帮与时任总统肯尼迪的种种联系,在这些黑帮分子眼中,是他们最早帮助肯尼迪赢得了大选,但肯尼迪当选后非但没有报答,反倒指派其弟弟担任司法部长,对黑帮实施打压。因此最后的暗杀肯尼迪事件似乎更像是一次黑帮团伙的密谋报复,而本片中的主角法兰克·希兰更是为那轮刺杀行动提供了三把步枪。总之,这一系列黑手党与政治人物的种种神秘纠葛,都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了影片对于当今政治的影射与讽刺。

影片随后进展到了高潮,众黑帮领袖对霍法狂妄膨胀的野心逐渐无法忍受,终于到了希兰受托去杀霍法的时候。影片一分一秒的还原了当时那个事件的场景。我们看到霍法来到了那个著名的“Red Fox”红狐狸餐厅停车场,正打算会见当时的两位黑帮领袖,商讨他重夺工会主席的事情。希兰则按之前与几位黑帮领袖的密谋,与两个黑帮小弟开车去见霍法。随后,早就等的不耐烦的霍法,将信将疑地上了希兰的车,他们共同去到了一处秘密地点。当希兰和霍法两人走进那个空无一人的房子里时,霍法这才发现不对劲,急忙拉着希兰说“我们还是走吧”,没想到就在这时,希兰一枪回头将霍法毙命,鲜血有如刷房子一般的溅在了墙上。此时房子外阳光明媚,在房外的等待的两位小弟默默地进来收尸。

“Red Fox” 红狐狸餐厅:吉米·霍法的失踪地点

整个刺杀过程导演都是轻描淡写,表面是云淡风轻,实则暗流涌动,看了让人不禁长吁一口气。为什么希兰会杀霍法?以正常思维,似乎很多观众不大接受希兰的决定。毕竟他与霍法一直关系不错,没有直接利益冲突。霍法一直待希兰很好,是希兰几十年的老朋友,更是希兰的人生导师。他关怀希兰的家人,逢年过节还给他们送礼物,希兰的女儿更是一直崇拜着霍法,在霍法失踪后,她都一直无法原谅自己的父亲。因此从人之常情上讲,希兰完全有拒绝去做这件事的理由。但“Business is business”,处决霍法本身就是几位黑帮高层的决定,希兰只是在履行他的职责罢了,这不是个人情感可以左右的。作为一名职业杀手,唯一要做的就是履行雇主的要求。 “断绝人之常情”是做这门生意最基本的职业素养,“绝不心慈手软”更是得以在这世道生存下去的神圣法则。

在《教父》《好家伙》等传统黑帮电影里,家庭往往对黑帮人物的命运有着决定性影响,成功者常常能平衡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而失败者的悲剧则往往起源于或伴随着家庭的破裂。《爱尔兰人》却有些不同,它仿佛只是这帮男人之间的故事,家庭对这些人物的决策和行动无法构成太多影响。希兰的整个家庭——他的妻子及儿女从头到尾对他都是相对的若即若离,希兰的女儿从小看着自己的父亲拿枪夜出晚归,既没有表达强烈的不满,也没有表达赞许或肯定,唯一能做的,只是恐惧与回避。因此,希兰最后的孤独终老也是非常现实的结局,这是他自己选择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最后,坐在养老院的轮椅上,希兰笑嘻嘻的带领我们回顾完他自己的大半生。他既不是一个成功者,更不是一个失败者。他只是一个一辈子默不作声,踏踏实实做事的普通人,他的职业是杀手,自始至终的恪守自己冷血的职业道德,圆满的完成了雇主交给他的工作,平安的活到了最后,这与他那堆被断肢爆头的同行们相比,也算是个善终。导演花了三个半小时篇幅,讲的不仅仅是这个普通人的非凡一生,更是让我们从他经历的这些事里,见证美国50到80年代的这批黑手党人独特的做事方式与精神风貌,回味这群人一路走过的那个辉煌、腐坏、残暴、温柔的时代。

希兰本人有对霍法这件事感到过内疚吗?至少霍法失踪后,在他打给霍法妻子的电话中,我们能感觉到,他是真的有那么一丝痛心的。

由CGI生成的不同时代的罗伯特·德尼罗

让现年76岁的罗伯特·德尼罗饰演这名40多岁的职业杀手,是影片的一大看点,也是一次挑战。影片花费昂贵代价,大面积的采用了类似于《本杰明·巴顿奇事》 的 CGI 虚拟重构技术,将几位老演员脸上的皱纹去除,让他们的面部更为紧致,更显年轻。但坦率地讲,外表的年轻化实际上难以掩盖一个人神态与精神面貌的衰老,这点尤其体现在罗伯特·德尼罗身上,单看他走路的姿态以及行凶杀人时的反应速度,我们就能明显察觉出一种年迈者的力不从心。因此,无论成本高昂与否,CGI 其实未必能成为角色年轻化的最好选择。试想一下,倘若《教父2》中年轻的维多·克里昂改用由 CGI 年轻化的马龙·白兰度来饰演,效果其实未必好过重新找一位更年轻的演员(后来找的正是罗伯特·德尼罗)。但我们并非是在这里否定这套 CGI 的方案,至少让人出乎意料的是,饰演的吉米•霍法的阿尔·帕西诺在这次其实是一反常态:在 CGI 的帮助与个人的卖力表现下,他有如返老还童般的找回了年轻时《闻香识女人》中的那番神韵。

这部《爱尔兰人》与前作相比,更像是老马传奇黑帮系列电影里的一部华丽的谢幕之作,这位老者有如那位“爱尔兰人”,一辈子兢兢业业,创造了不计其数的荧幕形象,历经成长与辉煌。如今在年迈之时,他能不遗余力的找回年轻时的搭档,带领我们重新领略一番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样貌和风采,这对整个电影行业,对全球影迷观众,包括对他们自己而言,都是一件幸事。

 5 ) 《爱尔兰人》:老马识途,当益壮

前不久,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炮轰漫威的言论起轩然大波。

“你知道那(漫威电影)不叫电影,老实说我想到最准确的称呼是主题乐园,那种制作精良、演员尽量演到最好的主题乐园,但它不是演员向观众表达情感的那种电影。”

此言一出,影坛哗然。一边是年过七旬、功成名就的“新好莱坞”大导,一边是现最具吸金力和最受年轻人喜好的娱乐大片。

短短数天,好莱坞各路大佬纷纷发声表态。

《教父》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作为马丁·斯科塞斯的并肩战友,公开表示支持马丁斯科塞斯: “马丁说‘它不是电影(cinema)是客气了,我觉得它是可鄙的(despicable)。”

反方也没能按耐住。《银河护卫队》的导演詹姆斯·古恩在Instagram上回应: “超级英雄片就是今天的黑帮、牛仔、外太空冒险片,有些超英片很烂,有些很美,就像西部片和黑帮片,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它们,甚至有些天才也是如此,这是OK的。”

随后,马丁·斯科塞斯在《纽约时报》上高调撰文,解释他为何批判漫威电影,并表达他对电影未来发展的忧虑。

马丁指出电影行业里,“有一些人对艺术问题完全漠不关心,对电影历史的态度既轻蔑又专横——形成一种破坏性极强的混合体。” 这导致当今影坛是“两套分离的领域,一个是全球范围内的视听娱乐,另一个是电影(cinema)。它们仍然会有重叠的时候,但这种情形越来越少了。”

在马丁·斯科塞斯看来,真正的电影(Cinema)是“关于真相的——美学、情感和精神上的真相。它是关于人的——人的复杂性和他们的矛盾,有时是矛盾的本性,他们可以互相伤害,互相爱护,然后突然面对自己的。它是银幕上的意外,在生活中被戏剧化和被解释的,并扩大到艺术形式中找到可能的意义。”

漫威电影“没有真相、没有悬疑、也没有真正的情感的危险,没什么是真正处于危险中”。 “它们名义上是续集,在精神上是翻拍,里面的一切全都是官方盖章的,因为不可能有其他的方式。这就是现代系列电影的本质:市场调查、观众测试、审查、修改、翻新和再加工,直到它们可以被消费。”

在当下银幕被漫威电影占据,电影展映异常艰难,独立电影院比例下降的情况下,流媒体成为了主要的输出系统。

马丁·斯科塞斯并不排斥流媒体,正是在Netflix的帮助下,他完成了新片《爱尔兰人》的拍摄。

“只有它(Netflix),允许我们以需要的方式完成了《爱尔兰人》,为此我永远心怀感激。”

“新好莱坞”电影四杰

我想,没有谁比马丁·斯科塞斯更有资格站出来说这些话。 论资历,他已是当今好莱坞最伟大的导演之一,从影五十余年,留下诸多杰作。《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好家伙》《无间风云》等都出自他之手。

作为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第一批毕业的学生,求学期间的马丁·斯科塞斯就遇上了天赐良机:作为电影史分水岭的法国新浪潮。 法国新浪潮的“作者论”对刚踏出校园、投身电影制作的马丁·斯科塞斯产生了深刻影响。

再加上当时美国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好莱坞大制片厂体制逐渐走向解体。

这给了年轻导演施展才华的机会,诞生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年轻导演。他们创作出一系列颠覆传统的作品,这些电影被称为“新好莱坞”电影。

其中《教父》导演科波拉、“星战之父”乔治·卢卡斯、众所周知的斯皮尔伯格和马丁· 斯科塞斯被认为是“新好莱坞”电影的四杰。

如果说之前的好莱坞电影以纯粹拍摄西部片、犯罪片、恐怖片等类型电影为主,那么从新好莱坞开始,大量在传统类型电影基础上融合多重主题的新电影被大量生产。

比如,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教父》系列和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等是最具代表性的“新好莱坞”电影。

这些影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抛弃了大制片厂时代的制片人中心制,强调导演作者性和多重元素,破除类型化的创作倾向。

正如马丁·斯科塞斯在《纽约时报》文章中说的: “今日的很多电影都是为快速消费而生产的完美产品,其中很多都是由才华横溢的人们组成的团队做出来的,同样,他们缺乏了一个电影必须拥有的要素:单独一位艺术家使之成为一体的视野。”

“单独一位艺术家使之成为一体的视野”,强调的正是电影的“作者性”:把电影当做个人作品那样来打造。

罗伯特·德尼罗&马丁·斯科塞斯

“新好莱坞”电影四杰都有自己偏爱的电影类型,马丁·斯科塞斯热爱和擅长黑帮题材电影。 当年,《穷街陋巷》的横空出世,引起世人关注,到《好家伙》《赌城风云》,攀至巅峰。

可以说,马丁·斯科塞斯一生孜孜以求的就是黑帮电影的艺术。

《爱尔兰人》让马丁·斯科塞斯重回拿手的黑帮题材电影,距离上一部黑帮片《无间道风云》已经过去整整13年。

影片改编自查尔斯·布兰特于2004年出版的回忆录《听说你刷房子了》(I Heard You Paint Houses),记录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悬案之一,即传奇工会领袖吉米·霍法失踪案的故事。 标题是一句经典的黑帮黑话,暗指职业杀手执行任务时血溅在墙上和地板上。

在1995年的《赌城风云》后,马丁·斯科塞斯与罗伯特·德尼罗就一直寻找合作机会,德尼罗向斯科塞斯推荐了《听说你刷房子了》。

罗伯特·德尼罗在电影中饰演主角法兰克·希兰,是一名 “粉刷匠”,行走江湖有个外号,叫“爱尔兰人”。 作为一名在二战战场上战斗过400多天的士兵,法兰克·希兰退役后便以开卡车运货为生。

一个偶然机会,法兰克·希兰偶遇改变他人生轨迹的罗素·布法利诺,后者是当时宾州地区布法利诺家族的家族首领。 法兰克因为过人身手和忠诚态度赢得了罗素·布法利诺的信任,一步步进入黑帮的核心圈子。

在罗素·布法利诺的引荐下,法兰克·希兰被介绍给上世纪60年代最知名的国际货车司机兄弟会(IBT)的主席吉米·霍法,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吉米·霍法,可谓美国上世纪前半叶家喻户晓的政治明星。 自幼丧父白手起家,年仅二十多岁时成为卡车司机工会里的活跃人物。担任工会领袖期间,一手打造了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

1975年7月,吉米·霍法突然失踪,引发历史悬案。 警方为此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大规模调查,但始终缺乏证据,无法找出真凶。

2003年真相公布,法兰克·希兰公开站出来说,是他杀死了吉米·霍法。 通过借助弗兰克·希兰的视角,战后美国有组织犯罪画卷徐徐展现在观众面前。

同时,电影指涉了美国历史上许多政治黑幕:比如布法利诺带领的费城黑帮通过幕后操纵助肯尼迪和尼克松先后成为总统,工会的内部腐败及与黑帮的紧密联系,肯尼迪家族的权力布局与暗杀事件,美苏争霸中的“猪湾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马丁·斯科塞斯从影50余年练就的导演技艺,在《爱尔兰人中》展露无遗,令人叹为观止。

全片以法兰克·希兰坐在轮椅上的自述为开头,闪回1975年的那场公路旅行。法兰克·希兰载着妻子和罗素·布法利诺夫妻俩,前往底特律参加一场婚礼。

随着公路旅行的展开,法兰克将记忆往前回溯,时间最终回到1950年他第一次偶遇布法利诺的时候。自此开始,电影以顺序时间的方式展开了对法兰克传奇人生的讲述。

长达三个半小时的讲述,穿梭在三条不同时空线,有条不紊,气定神闲,展现了一位老导演的功底。

《爱尔兰人》是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生涯中的第26部电影,也是其中最难产的一部作品。 从2010年立项到上映,耗时十年,拍摄周期长达106天,成本更是天文数字。

据说,《爱尔兰人》起先预算是1.25亿美元,派拉蒙不敢接。马丁·斯科塞斯在好莱坞的大制片厂中四处寻找投资,无果。

2017年,Netflix花费上亿美元从派拉蒙手中买下这部电影,随后追加至少1.5亿美元的制作资金,才使得电影最终完成。 即便如此,项目推进过程中仍然不断出现预算超支和资金断裂的问题。 其中成本巨大的是电影中的逆龄技术(de-aging)。

《爱尔兰人》的三位主演,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乔·佩西、哈威·凯特尔分别是76岁、79岁和76岁。

电影需要呈现他们20岁、40岁和60岁等不同年龄段的形象,除了化妆,便只能通过电影特效来让主演们返老还童。

为了不让化妆或传统的动作捕捉工具影响演员的表演,马丁·斯科塞斯一直都在开发逆龄技术。“拍摄现场原可能需要演员穿戴的动作捕捉系统,而这些工具可能会影响到演员对细节的一些演绎。”

早在《好家伙》中,马丁·斯科塞斯对德尼罗的表演就使用了“逆龄”技术。据说,当时德尼罗看到小样后非常高兴,“我想,我的职业生涯有望再延长30年了。”看来,这一愿望在《爱尔兰人》中得到了完美实现。

《爱尔兰人》已在Netflix上上线。获得超高口碑:烂番茄33连鲜开局,新鲜度100%,均分高达8.88。MetaCritic均分高达92,20个好评,0中评和差评! 豆瓣9.0!

 6 ) 为了告别的聚会

(原载北青艺评)

美东黑金往事

几乎在昆汀·塔伦蒂诺以戏说乃至捏造的方式,去追忆一段《好莱坞往事》同时,马丁·斯科塞斯通过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讲故事,去再现一段关于黑道变迁、更哀怨衰老的“黑金往事“。

虽然《爱尔兰人》中那些冗长的死亡名单,都是实打实刻在真实墓碑上的名字,是以鲜血粉刷墙壁的罪案受害者,但谁又能确信那个向原著作者“自首坦白”的弗兰克·希拉,会不会是自吹自擂的临终痴呆老年,会不会是另一个在内心深处虚构历史剧场的昆汀。无论如何,他讲述的故事,先后造就了黑帮回忆录《听说你刷房子了》及3个半小时的网飞电影《爱尔兰人》。也不经意间,促成了罗伯特·德尼罗、艾尔·帕西诺、乔·佩西、哈威·凯特尔这批最杰出老演员的聚会。

政客、工会、赌城、黑手党,被电影故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由于正规银行不向赌业发放贷款,黑帮只得从开车司机总工会的养老金那借钱,从1950年代开始建造起拉斯维加斯。为试图报复在全岛范围灭绝赛马和赌场的卡斯特罗,黑帮还为约翰·肯尼迪做票,赢得总统选举。与此同时,在前面出头的工会主席吉米霍法,却成了自阿尔·卡彭之后,第二个被全国FBI盯上的芝加哥人,并被担任了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紧逼调查。以至于在总统遇刺后,吉米逆群众情感,让自己所处的大楼拒绝降半旗。而吉米无迹可寻的失踪,也成为那个年代的大新闻。

电影中有着这么一段金句,“有一点担心,就是非常担心。不止一点担心,就是走投无路了。”渐渐的,我们发现每一个角色、每一个真实新闻人物都不止一点担心,担心未来,担心行业,担心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然而,这个世界始终在变,并且不总以黑帮、工会和政客的心愿在变。吉米贷款建设、并由芝加哥黑帮运营的赌城传奇酒店沙丘,被赌王史蒂夫.韦恩买下,洗白,升级为如今的美丽湖(Bellagio)酒店。卡斯特罗没被肯尼迪推翻,其新兴政权在古巴稳定下来。电影故事的末梢,塞尔维亚的米洛舍维奇政权倒是被克林顿炸垮了。至于故事中的黑帮大佬们,也在变老,一个个走进坟墓,剩下的半身不遂。

时态混淆的记忆迷宫

现实中讲述故事的弗兰克,顺其自然地以原名来到影片,作为绰号“爱尔兰人”的主人公。21世纪开头的他,坐在养老院的轮椅上,颤颤巍巍地带领观众进入回忆。“小时候以为油漆工就是刷房子的,我曾经是个工人,南费城卡车司机国际兄弟工会代表,后来亲自给房子刷油漆。“通过开枪并血溅墙壁的镜头语言,马丁·斯科塞斯直截了当地解释了黑话”刷房子“。

从此开始,电影就以3个半小时的漫长篇幅,在1950、1975和21世纪初三个时间穿插跳跃,并以更多的极短篇幅,交错闪回着主配角们的前史和命运,以及黑白新闻素材。不过,相较满布全片的复杂黑道行话和精于算计的生意经,得益于高超的化妆和CGI技术,如此多时态叙事并置不止于会让观众在时间迷宫里犯晕。《穷街陋巷》,《好家伙》、《赌城风云》,《纽约黑帮》,马丁早就通过黑帮片,以及和罗伯特·德尼罗的搭档组合,把自己锻造成让观众信服和期待的故事大王。

1975年一段从费城到底特律的3日公路旅程,是全片的故事主线。卡车老司机弗兰克,载着自己老婆和罗素·布法利诺夫妇,去参加工会律师比尔女儿的婚礼。通过画外音,我们得知比尔是罗素的弟弟。途径很多年前弗兰克与罗素相遇相识的Texoco超市,我们又进入1950年的主人公的“上道故事“——费城黑手党大佬罗素,将二战退伍老兵弗兰克领入家族生意,成为卡车司机工会里最狠最冷静的”粉刷匠“。罗伯特·德尼罗和乔·佩西在车里、在顺便收账的商铺里一幕幕对手戏,也让这则黑帮回忆录,变成缅怀工会血色历史的公路片。

而推荐弗兰克成为全国卡车工会主席吉米·霍法的保镖,又开启另一段裹挟入家庭情感的友谊。由于这个部分是德尼罗与艾尔·帕西诺两大影帝对戏,观众或多或少会将两人的友谊升华到不朽境地,几乎忘了这位爱尔兰人弗兰克,是在意大利战场杀人如麻的职业军人,换到和平年代,也必将是疑虑片刻后还是六亲不认的黑帮粉刷匠。

摄影师罗德里戈·普列托那些像上了发条似的平移镜头,跟着弗兰克,塑就出一场致敬(或奚落)《教父》中麦克·柯里昂初次杀人的经典场面。不可一世的疯子乔与家人前往纽约小意大利区就餐,画外音诉说着弗兰克的内心活动,“做这种事,一般得先去厕所,确保里面没人看到你,总不能憋着让自己不舒服。不过我出门前上过了,再说这么小的餐厅,还是直接动手更好。“

面对死亡,自挑棺材的粉刷匠

晚年坐在轮椅上,听闻自己律师死了的消息,罗伯特第一反应是“谁干的?“,可谓落下了粉刷匠职业病。

“癌症干的。您身边的每个人都死了,是时候说出真相了。“轮椅对面的FBI探员,也只是想给那段工会黑帮历史留下个档案。

在把血腥枪杀当粉刷墙壁、以大量字幕卡轻描淡写交待真实配角的不同非命之死后,老马丁似乎也终于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谦卑。与电影大部分时间杀人如游戏的气氛不同,后三分之一部分通过出色的视听语言,强烈表达出人人自危的恐惧情绪。吉米的妻子被新上位的工会主席革职,出门开车,钥匙扭到一半时,原先轻松伴奏着的爵士乐嘎然而止,她想到敌我双方用炸药相互给彼此传递的信息,不免剧烈发抖,坚决置生死于度外后,再拧钥匙那半圈,爵士乐回归。公路旅程终点,处理吉米那一场最关键戏份,死鱼、前后座这些黑帮话术,更让早已具备上帝视野的全知观众,还在为主人公命运及其抉择捏一把汗。

老去的弗兰克到棺材店为自己选货,以及平行剪辑的吉米火化过程,似也在借德尼罗之口,表达老马丁对死亡的态度,“不想要火葬,那样就什么都没了。“

不像《教父1-2》中,得通过马龙·白兰度和罗伯特·德尼罗的分别表演,来体现教父堂·克里昂的青年和老年样貌,借助着从《本杰明·巴顿奇事》开始的CGI降龄技术,《爱尔兰人》中的德尼罗几乎能够诠释成人全年龄段状态,甚至于在故事中的1950年初识黑帮老大罗素时,被换作“年轻人“。可我们都知道德尼罗已经75岁了,再是被电影技术降龄的年轻人,也不可能施展开《愤怒公牛》那样的利索拳脚。

再进一步回想,距离德尼罗与帕西诺上一次让观众铭记的飙戏,已经是24年前的《盗火线》了,而两人合作最经典的《教父2》,更是远在近半个世纪之前。我们不能不出戏地感慨,时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两个人。中年演员斯蒂芬·格拉汉姆和鲍比·坎纳瓦尔,也自HBO剧集《大西洋帝国》后,在《爱尔兰人》重逢,从电视中的阿尔·卡彭和吉普,分别变为电影中的矮子和瘦子。然而,在电影早不是唯一娱乐手段的当下,他俩表演再是出色,也永不可能接过前辈影帝的班。

因此,《爱尔兰人》更像一场由马丁亲力打造的为了告别的聚会。电影结尾,台灯下轮椅上的弗兰克轻声交待,“神父,帮个忙,不要关门,留个缝就好。“

 短评

三个多小时宛如重历《穷街陋巷》《出租车司机》《教父》《美国往事》,开场逡巡长镜梦回《好家伙》+迂回长廊游弋结尾,在折叠的时间褶皱里,“时光赐我青春与死亡”,我们与他们在银幕内外一起走向共同的伟大归属——死亡。索科洛夫说:“挽歌是好的记忆,对过去的眷恋。”将这部多年磨一剑的电影称为黑帮挽歌再合适不过,也是斯科塞斯回望人生的静静凝眸;热血叱咤不再,往事定格在发黄的旧照片里,当敌友俱已归于湮灭,所有秘密的尘埃会盖在爱尔兰人所有的生者和死者身上。

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演员们都是戏骨 演技出色 不过虽然用了特效把70岁老人还原年轻了 但是看起来还是岁数很大 有违和感 三个半小时真的应该拆分成两部上映 反正我是有一段坐着睡着了 美国历史对于国内观众来说带入感不强 所以得认真看才能看出名堂 如果以后有空再仔细看一遍 再来改评价吧

8分钟前
  • M1ss_茗
  • 还行

少了《好家伙》和《赌场风云》的肆意癫狂,更多的是身不由己的无奈和人到老年的苍凉。他们都老了,and that’s okay

9分钟前
  • 你好忧愁
  • 推荐

最后实在是,,,太伤感了。终究,我们敌不过时间,这才是最可怕的杀手。其实这是一部老年人心态的黑帮片,相比马丁之前的黑帮作品,少了狠辣,多了些温柔与情义,以及一个时代逝去之后的感伤。片子节奏很慢,入戏更慢,前面各种铺线索,差不多一个多小时之后才真正入戏。最后一小时才真正精彩,有犯罪的紧张感,还有最后的感伤。“找我的律师”“他死了”“谁干的”“癌症”。这样的台词,真是笑过之后又难过得想哭。能重看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乔·佩西、哈维·凯特尔等人重聚,已经很难得了。

1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nyff全球首映。Al Pacino和De Nero是国宝。

13分钟前
  • MayaDey
  • 推荐

十年前,喜欢上了帕西诺,后来看到盗火线,喜欢上了德尼罗。大学里,他们以及丹泽尔华盛顿、罗克罗素等等太多,二十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片子永远给了我最温馨最窝心的记忆,仿佛那才是电影世界,熄灯的宿舍里,抱着mp4,一部接一部的沉迷在里面。现在想来,都是最美好的。老朋友们,再见真好。

16分钟前
  • 几凡
  • 力荐

不出所料,整体气质与Goodfellas和Casino一脉相承:又一部黑帮史诗,3个半小时的片长一点都不觉得拖沓。但对于年近八旬的斯科塞斯来说,有了更多的惆怅和内省。而能再次看到帕西诺、佩西、德尼罗同台飙戏,尤其是在减龄特效的帮助下,简直就是视觉享受

21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力荐

流畅叙事下已不再是往日的酣畅淋漓,而是愈发浓郁的惆怅感。马丁对“消逝”足够坦诚,一切腥风血雨都抵不过片尾女儿对Frank的质问。原来黑帮最大的敌人,不过是平静的生活本身。

22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吉米霍法,一个脚踩黑白两道、一手遮天到锒铛入狱最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么传奇的一个故事其实还真不是这部三个半小时史诗电影的重点,虽然我看完之后对此人兴趣大增,马上搜出许多八卦阅读。片子主角是德尼罗演的这个“中间人冷酷杀手”的角色,在黑帮盛行的年代,这样一个从不多问、感情冷漠、杀人利索的人,当然最吃得开,但黑帮道义的目的是什么?忠诚一生只落下最孤独的结局。斯科塞斯拍了那么多黑帮片,这部算是最不热血、最怀疑人生的一部,一种老去之后的凄凉和无奈令人唏嘘。电影出人意料地十分幽默,整体虽然是沉重的冷色调(摄影和场景设计相得益彰),但总体不显闷。另外还有什么比三个影帝再次同台献技更让人激动的呢?帕西诺是火一般的爆裂,德尼罗是化骨绵掌般的逐渐深入,乔佩西则是定海神针一般永远都是一场戏的主宰。都太棒了!

24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阿尔帕西诺老了这件事情,让我一下子就有点想哭。

25分钟前
  • dolan
  • 推荐

于公于私,也不知道今年为什么如此的怀旧,在《好莱坞往事》中看到了惊鸿一瞥的帕西诺,在《小丑》中看到了婉若游龙的德尼罗,距离最近一次他们同框应该是11年前的《正当杀戮》,距离他们最近一次合作的小高峰也是24年前的《盗火线》,距离他们“有缘相念不相见”,最最经典的《教父2》都已是45年。有生之年,当然还奢求再次,多次看到好莱坞方法派代表的联袂,但岁月不饶人。可能,我们告别了一个又一个荣光的时代,却看不到一点点未来的曙光。索性,开启怀念吧~

26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啊啊啊!马丁斯科塞斯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跟我就相距十米不到啊!!阿尔帕西诺宝刀未老,依旧是二十年前的那副神韵,罗伯特德尼罗在影片中变回了年轻时的模样,眼袋松松一时让人不大习惯。想了想,一个学电影的人能跟教父相距不到十米,这辈子也值了!哎我怎么老是有这种没出息的想法。整个影片真的是属于那种回馈几十年迷影铁粉的一份大礼!所有你想看到的华丽调度和宏大场面,有起有伏的历史悬念与黑色幽默,还有影帝们返老还童般风韵犹存的卖力表演,都会让你从头到尾一眼不眨狼吞虎咽吃饱喝足。

29分钟前
  • lue
  • 力荐

老马已经过了创作巅峰期,但仍然用最工匠的精神打造出一部犯罪史诗。帕西诺和德尼罗谁拿影帝都不稀奇。

3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英雄迟暮,不是他打不动了杀不动了,而是整个世界的规则都变了。从前的那些good old days, 有规则,有礼数,他们总相信“做错”的人必受惩罚,强者能去烧弱者的房子,下手狠的人会笑到最后。那时候连黑帮都在经营实业,哪家公司不用心经营股东就会抛售股票。谁知到头来黑帮/公会,那些他们以为会千秋万代的东西一下就土崩瓦解了。只有国家的军队能去科索沃烧房子,他们孜孜以求的权力如指间沙莫名流逝。世界以他们完全不理解的方式飞速变化,原来宇宙里没有规则和意义,唯一公平的、可以理解的事情原来只有衰老和孤独而已。

36分钟前
  • phoebe
  • 推荐

拿到1.59亿USD预算不拍漫画超级英雄,而是找来一帮样貌身材都走样老人家,用最老派的讲故事方式,拍一部三个半小时污言秽语打打杀杀的黑帮年代戏,传到网上播……当今世上,得此老马丁一人了吧!

41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减龄”技术掩盖不了肢体表演的迟缓衰老,如同老马借“穷街陋巷”的衣钵“返老还童”重回街头传说的血雨腥风,却将更多思绪停留在了“渐渐死去”的时间洪流里。消失的霍法不再是谜,与之伴随的帮派斗争的上层建筑却永远成为了历史的阿茨海默,阶级友情的坚固纽带是面包与葡萄汁,而黄金利益的忠奸博弈是那么言不由衷。命运兜兜转转,当“好家伙”成为了“老家伙”,还未曾与沉淀下的岁月握手就已形单影只,忏悔的记忆,伤痕的幽魂,从留开的门缝涌入,模糊了弥留之际的恐惧和孤独。百叶窗后的光晕与战友都燃烧殆尽,长别离的终了是一场重温旧梦的大眠,老马将手中的枪扔进湖底,为这些新好莱坞的枭雄好汉们立了一座碑。

44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从听从安吉洛的指示反杀雇主开始,他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杀人灭口、炸出租车、运输军火……到最后不得不亲手杀死自己的前辈。人们叫他做什么他都照做,他没有勇气拒绝,也没有能力反抗。美国是一片大海,他就是一艘小船。他没有选择的余地,任由人们把他推到现在的位置。他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失去了女儿,也失去了前辈。牺牲了家庭,也没有圆满事业。吉米死了,罗素死了,安吉洛死了……所有人都死了。他跌跌撞撞又回到了原点,回到了当初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他似乎做过一些轰轰烈烈的事情,又似乎没有对世界产生任何影响。时间过得太快,以至于昔日家喻户晓的吉米也被人们遗忘。曾经风光显赫也只是历史的过客,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至少,当他回首此生,见识过世面,经历过风浪。尝遍酸甜苦辣,看尽人生百态。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48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踩碎手指本该给女儿庇护,却竖起了一道高墙。戴上戒指没成为权力霸主,倒成了它一生囚徒。若不是当初发动机坏掉,怎么会变成飞鸟去试探天空的高度。倘若没打赢那场官司,如何会变成死鱼在汽车里散发恶臭。我们以为在改写时代,浑然不觉在给自己掘墓。历史终会将我们忘记,但我始终记得心里的那道门缝。

53分钟前
  • 西楼尘
  • 力荐

看完老马的《爱尔兰人》了,怎么说呢,他这是用《纯真年代》的方式拍了一部《教父》啊!让这群老家伙们可以借助减龄技术再次返老还童,重回那个逝去的黄金年代,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三个半小时的电影,全程配着旁白,用意识流的叙事讲一个如此长时间跨度的故事,浓缩进一个老家伙的一生,这样的故事也只有这群老家伙们做出来才这么史诗这么可信吧。Netflix愿意花这么多钱,投一部这样的电影,也算是这个时代给影迷的馈赠吧,搁在传统的好莱坞制片公司,这很难想象吧。《爱尔兰人》不同于任何一部当下的艺术电影,它是一部马丁·斯科塞斯电影!

5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分三四次才看完这部三个多小时长的电影巨作,好精彩的美国六十年代黑帮历史题材电影!拍得好,演得好,导得好! 导演、演员们和我一样,都是上世纪40年代出生的人,经历过相同的二战之后之世界历史风云。本片重笔浓彩地把他们-美国40后一代-经历过的精彩历史时代,用艺术笔法再现出来;为后人留下了生动、形象、史诗式的记忆。这是任何一代电影人的责任和功绩。老马丁、德尼罗、帕西诺干得好,在专业技法和情怀境界上让人五体投地!反观我们自己这一二代,有多少作品对得起中国的时代和后人呢?!唉,只有长长地一声叹息。

1小时前
  • 谢飞导演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