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HD

主演:杰尼斯·纽沃纳,萨宾·塔布瑞亚,亨丽埃特·肯夫里乌斯,卢卡斯·贝奇,罗珊妮·杜兰,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迈克尔·格兰特斯琴,马蒂亚斯·哈比希,安德烈·赫尼克,伊丽莎白·卡内蒂斯,罗曼·约翰尼斯·科恩菲尔德,约翰内斯·克里施,松妮·梅勒斯,杰里米·米里克,乌韦·奥克森克内希特,基达·拉马丹,布兰科·萨马罗夫斯基,艾丽莎·施洛特,杰西卡·施瓦茨,艾米利亚·舒勒,马里乌斯·西奥伯德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1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2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3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4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5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6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13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14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15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16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17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18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19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年轻的戈德蒙德(詹尼斯·尼沃纳)由他的父亲派去马里亚布龙修道院学习,并会见了虔诚的n修道院学生纳西苏斯(萨宾·坦布雷亚)。水仙致力于修道院的禁欲和严格的生活规则与心脏和灵魂,起初戈德蒙德试图跟随他。两人之间的亲密友谊很快发展起来,但浮躁和爱好乐趣的金嘴很快意识到,修道院给他的生活视角与他的自由思想不一致,在水仙子的鼓励下,踏上了充满冒险的旅程,在此期间,他终于遇到了他伟大的爱勒尼(亨利特·康布里乌斯)。但多年后,水仙和戈德蒙德在戏剧性的环境中再次相遇...青春韶华巅峰拍档第二十七季分割人生杜十娘神秘的加勒比两个月亮齐天大圣之大闹龙宫高地人2天幕之战007之黄金眼巨蟒1末日重始À Table!上海王电视剧犯罪现场调查 第十三季时日回光战金岭疯城记第一季第九分局叛徒1957荒野厨神约翰·德罗宁:底特律汽车大亨传奇租借女友(日剧)龙城十日迷魂陷阱寻子记赤裸天使一路繁花相送番外微微一笑很倾城 电影版艾娃AVA我的父亲母亲失忆风云6级暴逃 下(原声版)珊瑚礁2003为您服务少年侯德榜天堂的张望五月之后秘境2016舍不得星星蛇女传说第一季镰仓殿的13人地下27天我不会恨你蓝军出击调音师2018新恋爱世纪我的家人喜欢你

 长篇影评

 1 ) 纳尔骑士与格尔蒙德

黑塞一定是我的灵魂家族,有了你我就还能相信灵魂整合的那一天,相信那丰盛的完美,相信我的纳尔齐斯会遇见我的歌尔德蒙//我的黑塞居然也有被拍成电视剧的一天,天啊。。。兴奋又不敢想象怎样才能表现出黑塞那诗一般的精神追求 没看过原著的情况下来看了这部电影,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之间那种soulmate的感觉处理得挺惊艳,既呈现出了两个人相互互补的极端人格,也并非是简单的二元对立,理性思辨和浪漫主义都有了。 电影的古典主义色彩是另一个惊艳点,人物的情欲、痛苦、挣扎等等细节都很有中世纪油画的代入感。 这周原著安排~

 2 ) 化无常为永恒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个骑士”,创作于1928年到1930年的《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他创作中期的代表作,既兼有其早中期浪漫主义风格与探求内心自我认同的奋进,又不乏开启晚期致力于穷极追索精神理想主义之序幕,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交替期作品,也是黑塞本人最爱之一。书名原为《歌尔德蒙走向慈母之路》,可见黑塞初始就打算以歌尔德蒙为主要视角,在原著和电影改编中,纳尔齐斯的叙事成分都明显偏少也合情合理。

黑塞的原著委实很难被影像化,大量深沉的思辨与内心无穷的自我追问辩驳,若代之以密集台词交锋,对观众而言势必冗余无味。电影在保留原著整体故事轮廓的同时,以更显性外化、更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情节的曲折与悲欢的跌宕,演绎方式也偏于现代化,辅之以契合原著中具有怀乡气息的美丽田园风光与若有若无的同性暧昧情愫,较好糅合了还原原著精神与观赏可看性的诉求。

故事起始于中世纪德国一座名为玛利亚布隆的修道院中,两名引为彼此知己的年轻修道士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在共同渡过难忘的少年岁月后,走上各自选择的人生道路——纳尔齐斯在远离尘嚣的静寂中苦修冥想、体悟永恒,最后成为修道院院长;歌尔德蒙则在滚滚红尘中孜孜以求寻母,见证人间哀喜生死;直至多年后重逢,他们最终在对方身上发现永恒的存在。

原著采用古典手法的线性叙述,也刻意模糊明确的时间节点,即他们何时分别,何时再聚首,以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来呈现精神世界的深邃气质;电影则对时间线有清晰处理,从两人初识推进到七年后长成、分别,直至十五年后意外重逢,再以倒叙方式回溯这些年来歌尔德蒙所经历的一切。影片对原著一部分细节有过整合与更改,如原著中歌尔德蒙大篇幅的风流韵事被删减到只剩几个特别典型的,第一次杀流浪汉的经过,丽迪娅/尤利娅姐妹替代了伯爵情妇阿格妮丝的存在(甚至还包括姐妹俩与歌尔德蒙的三角恋被其父当床发现,丽迪娅出于嫉妒而告发歌尔德蒙),父亲与歌尔德蒙的关系(母亲的死因),歌尔德蒙与纳尔齐斯重聚后的再次出走原因,以及最终的死亡方式,虽然对整体结构并无大碍,但对两人的性格成因和相对关系都有影响。当然,这些整改对剧情的紧凑度来讲是有贡献的,原著中的大量过场人物是歌尔德蒙生命中的流星,选取几位作为生命里程碑亦可反映他在漫游途中的经历;并在尽量保留事件的前提下,将繁杂信息匀给紧要人物。

从原著角度看,结尾的改编是最大败笔——心怀怨怼嫉恨的神父不仅在歌尔德蒙幼时便对他极为严苛,多年后依然与之处处作对,更对歌尔德蒙呕心沥血创作的祭坛施以毒手,凸显世人对这位孤寂漫游者的无法理解,也更显出纳尔齐斯对歌尔德蒙从心灵深处的赞赏与倾慕。另一败笔是关于歌尔德蒙的父亲,影片决意将之塑造成杀害母亲的凶手,若从歌尔德蒙身上洋溢的“母系”精神着手,可理解为与“父系”的对峙,但深究黑塞原作,所谓“母系”(感觉敏锐,富于幻想,情感充沛热烈)与“父系”(崇尚理智,克制欲望,追求精神的纯粹)更多源于性灵与气质,过于具象坐实,显得流于平庸。

影片对于歌尔德蒙寻母之路的描摹完成度较高,从圣母像上的乳房到世俗女子的胸部,从接受一个吉普赛姑娘性启蒙肇始,从乡间村妇的怀抱到大家闺秀的耳光,他在世间每一个女人身上都急切地搜寻着「母亲」的存在,想把这人间所有的痛苦与怀念都投射于某张脸,这张脸他永远无法看清——即使父亲濒死时恶毒地说“你长得太像她了”。 歌尔德蒙跋涉千山万水,除了在官能享乐中想象母亲作为人类之母的存在,也幸运地将寻找母亲的执念付诸于雕刻。瘟疫期间有两个桥段拍得甚好:酒池肉林的末日狂欢气氛中,他恍惚的意识仿佛被吸附到离天国或地狱只剩一步之遥;追寻母亲附身符的下落。在历经人间地狱一季之后,他终于找到让母亲“复活”的方式,洞见到“在人生愚人游戏和死之舞中,遗留下来长存不衰的一件东西:艺术品。”唯有艺术才能镌刻住人类易逝脆弱的情感,才能化无常为永恒,歌尔德蒙把对母亲的思念、对所有女性的爱恋与悔恨、对人世的冷暖生死,全部投进雕像创作,从而实现艺术的绵延与精神的不朽,通过作品,他不仅“找到”了母亲,更实现了自我。

影片将歌尔德蒙的圣母成像改为祭坛群像(暗指他所游历的悲苦人间在艺术形式上提升至悲悯圣洁),以及尤利娅为歌尔德蒙画的人像神似耶稣躺在圣母怀中(暗喻他回归世俗与宗教上的两重意义),这两处改动也属妙笔,不仅贴合主题,也将之前的多处细节线头捏在一起。

纵观两个少年的成长之路,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两人代表了艺术和美的双面意义,更是黑塞本人最直接的艺术观——“艺术是父姓世界和母性世界的结合体,是精神和血肉的结合体。”藉由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作为生活/艺术的一体两面,分别指代理性/抽象/隐遁/道德与感性/声色/放纵/热情,他们选择的道路表象上南辕北辙,实则殊途同归,因此彼此能成为对方的引路人和心灵皈依,这个概念与另一部作品《德米安》有相似处,也散落于其他作品。他们之间的羁绊超越凡俗模式,是人类理智与情感的互相融合与互为补养,也是每一个个体自我矛盾的调和之道——我们既需要神的启迪和知识的力量,也需要爱与美的浇灌;因此,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互为镜像,照见彼此的光辉,也目睹对方的缺憾,歌尔德蒙临终前问纳尔齐斯:“你没有母亲?人没有母亲就不能爱,没有母亲就不能死啊。”“母亲”使歌尔德蒙从生活和自然中汲取力量成为艺术家,也使纳尔齐斯借助雕像从对生命无常的恐惧中解放出来,当他孤身一人漫步于当年他俩嬉闹的小径,想到歌尔德蒙对他说:“你要快乐”,于是他微笑了。

首发于【看电影看到死】

 3 ) 2020再次被经典照亮

这是迄今为止我唯一一部看完片子想去看原著的电影。电影情节不难理解,却充满了思考与启迪。正如Goldmund在生活中寻找到艺术的答案一样,我在这部片子中也看到了对于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的一种解答:事业中理性与艺术的矛盾,生活中节制与放纵的矛盾,最终又回到了对人生价值的终极思考。这样的剧本毫无疑问是一名优秀作家对自身生命深入思考后给出的答案。最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可以超越历史背景和地理种族的,它们表现的是人类对永恒问题的深刻思考,正如这部片子所要表达的一样。片子本身的艺术价值也很高,很多拍摄角度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经典油画的光线与构图,再加上布景与情节,让这部2020年的电影散发出浓浓的古典美。

 4 ) 人生或许没有寻找,只有发现……

木雕家对Goldmund评价到:

“其他人都只想迎合,但至少他在和自己的恶魔斗争。”

Goldmund付出一切地寻找,他以为自己是想找到亲生母亲,其实他想找的是心中的圣母。

寻找是因为感到缺失,童年的经历让他始终觉得缺乏母爱,再深想应该是有母性特质的包容性的爱。因为没有母爱所以母爱在他的心中被一切的想象所美化,是最神圣的,等同于神的爱。

所以,其实Goldmund和Narziss一样,一生都是在追寻神啊……

就如同Goldmund对Narziss所说的,我们的使命不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使命,他们的不同大概就是追寻的路不同。

看看其他修道院的人物,有刻画到的人,只有他们二人在心中是真的一心向往着神。因此表面上截然不同的二人,才会相互吸引。灵魂最深处的追寻是相同的。

人一生苦苦追寻的东西,应该就在身边,早已拥有,只是未曾发现。

Goldmund的圣母是他母亲,他的妻子,是Narziss,就像他的圣母像,诸人皆是圣母的化身。而所有圣母在他的身边始终演绎着相同的模式。母亲死去了,妻子死去了,Narziss无法爱他。就像是反复的提醒,反复的诉说,反复的演练。

他的第一件雕刻作品深深感动了他的老师,刻的就是Narziss。

最后他死在了Goldmund怀中,圣母的怀里。就像寄来的那副画像一样,他躺在圣母的怀里。

现实中的人生也是如此,处处都早已埋藏了隐喻。我们追寻的东西,其实始终拥有。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神的温柔便是这样吧,你想要什么神都会给你,如此的仁慈无所不应,只是神不会告诉你,等你自己去发现,然而神始终陪伴不曾离去。母亲没法爱他,有年少的Narziss维护他,以及后来众人。

神始终都在,从未离开。

令我们痛苦的始终都是我们的心。

 5 ) 看似两位主角,其实是一人的两面。

德国电影Narziss und Goldmund

一查原来是黑塞的《纳尔齐斯和歌尔蒙德》改编的。

Narziss原意是水仙,希腊神话中隐喻自恋。在作品里是主角之一,从小就待在修道院,长大后也成了禁欲圣洁的代表,成为修道院院长。圣父到极致

Goldmund是金子和嘴的结合词,金钱和口腹之欲向来是宗教的明文禁令。而这个主角的性格和他名字完全契合,即使被送到修道院,也休不住纵欲的心。所以他成年之后就离开修道院闯荡世俗。

两个性情截然相反的角色却从小就成为心心相印、彼此珍惜的好友。两人重逢后Goldmund讲述了他声色犬马、又苦又乐的经历,但被另一个古板的修道士偷听到。这个修道士心生憎恶怕院长Narziss被玷污,放火烧死了Goldmund。

黑塞写出两个角色,但其实是一个人的两面。人有时既是修身自律的圣徒,有时又是放纵贪享的浪子。但也希望不会遇到那个放火烧了人欲的修道士。

碎碎念一句,德国真是没人当演员吧,咋又是那个演Bayern国王Ludwig的男演员

 6 ) 一颗(甜过原著的)十全大虐丸

年轻的纳尔齐斯在赛跑后被歌尔德蒙压在身下,他看着对方的眼睛着迷地笑,随即被动机不明地掌掴了。

这个时候我就知道,这剧本相当危险!

危险并不是褒义或者贬义。总的来说,我觉得影版《纳与歌》抓住了原著我最喜欢的部分,也就是纳对歌的感情,并且在这方面的改编相当成功。Sabin的纳,坚强,勇敢,深情,高洁,除了苏还是苏!

原著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几年来我再读,我的总结是:“他单箭头了一辈子,换来爱人一句不懂爱”。只不过包装得很漂亮,黑塞杀人不见血。

(黑塞哪本书不是杀人不见血?)

歌尔德蒙死的时候,他最爱和最爱他的人在身边,而纳尔齐斯受到的诅咒是“不能爱,也不能死”……

纳爱得太用力,他的出口是那么小而情感是那么烈,满心只挤出一杯爱在一个人身上。他甚至不能恋恋不忘,不能痴缠于俗世友谊,因为他有自己的职责。

属于纳的爱的词汇都是痛感维系的,十九章最后的“痛苦万分”还有告白之吻的“心如刀割”都不是巧合,他在爱里也是个苦修士。

影版纳坐实了这一点,我甚至可以原谅导演把纳“拉下神坛”,体现他作为一个人的一面。固然原作纳也不仅仅象征理智和精神的概念,他一样有血有肉,但从儿时的段落就可以看出他在智慧方面走得超前。

原作小纳敏感地体察到,小小歌走的是那条情感和感受的道路,并且主动引导和造成了他们的分别。影版小纳虽然保留了评价院长的剧情,却很难看出他和普通的严于律己的好孩子有什么不同。

原作小纳那么威严,如何可能被一群少年欺负?影版小纳被体型远小于他的小小歌“解救”,我只能表示……这也是一种处理办法。

这修道院真的超奇怪的啊!院长对小纳各种上手(还有“爱的教导”)!Lothar鞭打脱裤子的小小歌,我想他应该是个心理变态的深柜色情狂(后来果然如此,被歌戳穿了)。还有少年跑路出去组团打手冲是怎么回事!

如果说原作歌是一个不懂体谅纳的渣男,影版歌简直从小渣到大,大渣渣!我一边看一边痛骂不止。

从他对小纳说“你比我想象得还要勇敢”就开始了!从小不知道心疼人!

不要忘了原作歌是因为憧憬纳才努力学习的!这里的歌简直就是被一路宠坏,还要接受纳对他这个榆木脑袋发飙……

掌掴是怎么回事!纳爬起来的时候心都碎了啊!

然后又讲笑话逗他开心!渣男!光明正大地撩,暗地里又不给!

原作歌再怎么也不会让别人有机会嘲讽纳不近女色!被说“难道你们俩连拉屎都在一起”也不怒!

可是青年纳是那么美,一笑就是一阵清新的风,两颊微红我见犹怜。只有他唱圣歌会让昏睡的教友打起精神……明明他才是修道院之花!

“那么你的内心呢?爱也需要有牺牲。” 那个时候纳还会外露地心碎,这句话刻在他心里了。他包容,把苦楚含住,往后一直是这样。

“你不懂得什么叫情欲和爱”——渣男!纳不得不说他不属于这里,话尾哽咽了。可怜的人儿泣不成声,而歌吵架后第一次拥有了性爱。我看出了导演对纳的同情!(顺便“生命线很长”……太讽刺了)

轮到歌在苦修室窗口哽咽的时候,纳已经下定决心要让他离开。歌说了两次“不”。

十五年后的重逢被放在影片很早的地方;惊鸿一瞥就是歌什么也没穿被五花大绑。纳的眼神啊,就是“我又找到你了”。穿着院长袍服的纳富有骑士风度,稳健而端庄,可是到牢里兜帽一掀开又变成了娇羞的美人。

这一次满身鞭痕的是歌。他用沾满自己鲜血的手摸纳的嘴的时候,纳笑得多高兴,眼神像小鹿一样纯洁活泼。独自留在牢里,他的动作也是青春而俏皮的;真爱一回来,他呼吸空气的表情都甜蜜了。

在“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情节以后,纳抱着歌,手都不敢抚摸他的后脑勺。Sabin的细节真是很可以。歌说“我一直都想着你们”,观众当然知道纳听在耳朵里是什么样的。

Lydia和Julia的改编从情节上来说自洽但狗血,从味道上来说不够黑塞,但很解气。黑塞对人物的性格有更大的……同情心。这里导演似乎只对纳有同情。例如,歌的情路相当不顺;Lydia给歌的一巴掌是为纳受的一掌报仇。歌在纳一样的雕像面前与真爱卿卿我我,这也是一绝……

被激将起来提着袍子跑步的害羞的院长大人实在太可爱了,春心萌动果然不一样。如果没记错,纳唯一一次大笑就是在这次赛跑的时候。(在Lothar的非难面前,纳简直判若两人,笑得那么厉而薄。)

歌说自己很快又要上路的时候,纳一怔。可是歌撒娇说,纳不能无限期供养流浪汉,纳又快乐了起来。这里充满爱意的微笑美极了。

歌解释祭坛建造的时候碰到纳的手,纳内心一乱,马上保持距离。和Lothar吵完之后坐在窗口看歌,内心大乱,眼眶湿润。

“你是教会的人,你根本不会知道什么叫做痛苦,失去心爱的人意味着什么”——又来了!难道这个虐梗特别好用吗?

祭坛前的一段Sabin演得真好……含蓄但坦诚地对着祭坛动容,因为那是歌的心血……每个眼神都是对的,被捏住肩头时眷恋的柔情,被夸赞时的内敛,倾诉时的庄重,还有“爱是我最缺乏的。”歌要是不觉得什么,那就让人完全无语了。

祭坛还没有完全造好,歌不开心,纳发现并指出了。“也许每一个朝圣者都看见了自己心中的圣母”,但回家后发现母亲已被父亲杀死的歌终于明白,那种面容不会有实体。

“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承受再次失去你”这段Sabin又是满分演技。相较之下,听见“因为我爱你更甚于爱自己”,歌的表现就很薄弱了。纳站起来走开并说“不”很绝——他知道如果不走开,他们都会忍不住。这次换他说“不”了,两次都是推开,两次都是为了更好的靠近。这无法逾越的距离……但这次歌没有走成,和原著不同。

Lothar看圣母像觉得淫邪,他自己才淫邪。纳是圣母,歌是奸夫,这个用词……

“没有母亲该如何爱,如何死”这把终极大刀终于不只插在纳身上了!歌自己也“没有母亲”,他的话语已经没有了权威。亲生母亲被父亲杀死,圣母被焚毁,歌这样说好像在说自己也还没有真正活过,和原作歌的笃定已经不同。

而且,渣了一辈子的男人在去世之前给了纳他所能给的。“你得原谅我,我真想看到你快乐的样子。答应我,你要快乐。”这样的真情让纳不再无爱。本受世俗阻挠的两人在一切结束前却当着所有人的面对彼此告白,这实际上是比原著更圆满的情节。

Julia寄来的画里有被看不清面容的圣母抱在怀中的歌,就像怀抱一个爱人。歌不知道是否明白,纳也是他的圣母的一部分?

纳太坚强了,他的精神力不可思议。安慰教友的是他;别人和他自己都无法为他做任何事了,他只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失去了歌的纳常怀其人在心,靠的是歌留下的那个念头,这也是他究极的爱的能力。

原作纳在最后被插一刀,他的人生变得像一场梦,反而是影版纳得到了安慰,至少面对的不是一片虚空。最后那个微笑向我们证明他还有大把希望可以重新开始。

以下两张我喜欢的构图:

圣母=纳
背光的爱

虽然在精神性上本片不能达到和原著一样的高度,但是我很高兴看到改编的大胆“歪到了点子上”。我所不满意的是歌的表演不够细腻——原作歌虽然是个直男,但相当敏感而非迟钝。我依然会推荐原著粉观看本片。

 短评

基本忠实于原著(虽然纳尔奇斯演员与原著带给我的想象不同,且原著中的哲理很难予以画面的诠释)。纳尔奇斯以皮鞭惩罚自身同性情欲的一幕让我想起《海》。与这一幕画面平行进行的歌尔德蒙与妓女交欢又让我想起《阿里格尔》。两位男主是两个人,也是人的两种矛盾与极限,两种不完整,至高的永恒与丰饶的生命,永远不可能同时抵达。 历经千回百转的歌尔德蒙最终死在了纳尔奇斯怀里。影像化改编有一种模糊了现实与梦幻界限的诗性之美。

5分钟前
  • 冉笛
  • 推荐

Julia为Goldmund画的圣母怜子倒是挺符合电影主旨,但是黑塞想表达的绝对不止于此。电影比原著还要gay,可惜无法表现出Narziss和Goldmund之间日月相对海陆两隔互相吸引却渐行渐远的羁绊。

6分钟前
  • pluszero
  • 推荐

黑塞一定是我的灵魂家族,有了你我就还能相信灵魂整合的那一天,相信那丰盛的完美,相信我的纳尔齐斯会遇见我的歌尔德蒙//我的黑塞居然也有被拍成电视剧的一天,天啊。。。兴奋又不敢想象怎样才能表现出黑塞那诗一般的精神追求

8分钟前
  • 漩式焰
  • 力荐

这剧情真是改得放飞自我,连时间线都飞了,飞得连原著里重逢的震撼都飞得烟消云散。编剧和导演楞是把一盘三鲜馅饺子变成了魔鬼辣椒馅饺子,全程辣得人喘不过气儿来……大家还是去看原著吧~

12分钟前
  • 索南夏因
  • 还行

歌尔德蒙的一生实在太精彩了,以至于没人能理解纳尔齐斯。

16分钟前
  • 石墙
  • 还行

纪念我久违六个月后重新踏入影院兼人生中第一次参加上影节!歌尔德蒙的悲歌与纳尔齐斯的圣歌,两个属于彼此的纯洁灵魂相互萦绕触动。音效震撼,景色旖旎,今年两度在大银幕看傻宾,小纳尔齐斯水灵帅气,Jannis Niewöhner哥哥贡献大量全裸胴体!!!中年扮相简直酷似湖南哥和维京风的Travis Fimmel!为什么这么多女人都喜欢歌尔德蒙?“青梅竹马”的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一开始便满露基情……“我爱你胜过爱我自己。”德国男演员三大宝:裸体扮基佬扮纳粹。看到黑死病横行,人们头戴鸟嘴防毒面具那段差点哭出来,太有临场感了。[四星半]

18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力荐

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22分钟前
  • 劲歌王子小猫咪
  • 很差

终于等到了。也许是因为受到疫情影响,放映厅的观众寥寥无几,刚好让我可以没有任何顾忌地沉浸。肯定会有吹毛求疵的人或者从专业角度出发的影评人对电影的节奏或者情节的处理指指点点。但这并不妨碍我被打动。欣赏这件事本就有主观客观之分。不能说两位主演的表现有多么亮眼,但能够让人相信纳尔其斯与歌尔德蒙真的就是那样地存在过已经足够。为了不让影迷冒新冠的险,Sabin取消了原定3月13日在哈根市的见面会。电视采访中他表示,虽然影片受到疫情冲击,整个剧组两年的努力如此惨淡让他心里流血,但他更担心的是那些受疫情影响的自由职业演员们。他对我说,能够在电影院中欣赏到总部电影,我还是幸运的。语气中的无奈……不知道该怎样安慰才好。

24分钟前
  • 楼少
  • 推荐

Sabin党根本躲不过

29分钟前
  • ONAR
  • 推荐

以现代理念重新创作的官方精神平行宇宙,中古德国风俗展的几个段落让人很是喜欢,嗑药般朦胧梦幻的狂欢节与大瘟疫场面也深得黑塞老师精髓,就是不知为何让粉丝发出了“若不是中世纪就能好好相爱”的新时代同人感言

34分钟前
  • El Guaje
  • 推荐

除了对两位演员外形没什么意见,也没啥亮点了,老修士纵火焚烧祭坛像并且行凶害人的情节出离了,即使以同人标准也觉得这样改编太过分了,高大上的纳尔齐斯比沦为歌尔德蒙背景板更糟糕的是,他的爱被狭隘成了禁忌之爱,欲爱不能从而饱受痛苦折磨……纳歌太同人化处理了而且是平庸的同人。

38分钟前
  • Favillae
  • 还行

影20270:改变原作的时间线,成为了一个雕刻家成长的全新故事,还有耶罗尼米斯·博斯的油画嫁接,在雕刻初现那一刻,艺术来源于生活,甚至想到了乔凡尼·洛伦茨·贝尼尼的《圣德列萨祭坛》。不过电影终究有些流水。纳尔齐斯存在感太弱。

40分钟前
  • Timing
  • 还行

“你酣睡在母亲的怀抱中,我清醒在沙漠里;你的梦中人是少女,我的梦中人是少男。”第一次读完8年后改编成电影,味儿不太正。

43分钟前
  • 负暄
  • 还行

和原著完全不对味儿

47分钟前
  • Maple·C
  • 还行

歌尔德蒙……让我今天告诉你吧,我是多么地爱你,你对于我一直有多么宝贵,由于你,我的生活变得多么丰富啊!这在你不会很有意义;你对爱情已司空见惯,已让许多女人宠爱和娇惯过。可对我却不同;我的一生缺乏爱,缺乏这最美好的东西。……要是我终究还是知道了什么是爱,那就得归功于你。你是所有人中唯一我能够爱的人。你无法衡量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沙漠中的甘泉,荒原里的花树。我的心没有枯萎,我的灵魂中还留下了一个可以为圣恩所到达的地方,这完完全全得感谢你。

51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一流小说往往只能改出三流电影。。。电影完全表现不出黑塞深邃的思想,变成个普通的故事了。

55分钟前
  • 拉赫玛尼诺妇
  • 较差

黑塞的原著委实很难被影像化,大量深沉的思辨与内心无穷的自我追问辩驳,若代之以密集台词交锋,对观众而言势必冗余无味。电影在保留原著整体故事轮廓的同时,以更显性外化、更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情节的曲折与悲欢的跌宕,演绎方式也偏于现代化,辅之以契合原著中具有怀乡气息的美丽田园风光与若有若无的同性暧昧情愫,较好糅合了还原原著精神与观赏可看性的诉求。明确时间线,对原著部分细节有过整合与更改,结尾改编是最大败笔。

5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孩子长得太帅了,走哪都被扑倒..

1小时前
  • 费纸姬
  • 还行

“我走遍世界每个角落,经历过许多善恶,看过恐怖与死亡,见到许多美景,在人生的的愚人游戏和死之舞中,遗留下来长久不衰的只有一样东西,艺术品,它们化无常为永恒。”以为是大闷片,没想到意外的好看,削弱原作本身的哲学性,戏剧感也更浓。不过明明是受规训的艺术家血泪成长,却透着一股基味,重在歌尔德蒙,经历一半受难一半自省,与纳尔齐斯开始得潦草,结束也唐突,几段极具德国风情的民间群像和致幻场景不错。

1小时前
  • 辣手玫瑰陆1萍
  • 推荐

修道院内外形成巨大反差 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痛苦 我用一辈子在感受 用一刻来表达 但真相总是太残酷 我不是不爱你 我是没法爱 答应我 你要快乐 剩下的话语 我去和上帝说

1小时前
  • Jaldasun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