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第一季

完结

主演:杰弗里·拉什,强尼·弗林,尼古拉斯·罗尔,萨曼莎·科利,拉尔夫·布朗,理查德·托普尔,乔·弗莱彻,克莱尔·拉什布鲁克,艾丽西娅·冯·里特贝格,西尔维纳·布克包尔,珊农·塔伯特,亨利·古德曼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剧照

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1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2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3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4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5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6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13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14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15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16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17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18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19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世纪天才

国家地理频道竟然开始拍电视剧了,《世纪天才》是国家地理频道拍的第一部电视剧,讲述爱因斯坦这位天才。

电视剧的开头就让人颇意外,是爱因斯坦跟秘书偷情的场景,查了一下Wiki,老爷子那个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不可谓”老当益壮”。

电视剧很有看点,通过爱因斯坦这一个点,表现了魏玛共和国末期德意志的社会动荡,犹太政客被刺杀,反犹活动频繁,无处不在的纳粹洗脑。

很爱片中的一些细节,比如爱因斯坦家厨房上从小到大各种尺寸的锅,排列整齐有序。比如反犹活动时,纳粹小孩看到爱因斯坦仍激动地追着要签名,甚至还是拿出纳粹臂章让爱因斯坦把名字签在上面,小孩不懂政治,但是崇拜科学。

厨房里摆放整齐的锅

电视剧借鉴了夏洛克里思维宫殿的方式来表现对物理学问题的思考,不知道后面讲到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时候要怎么表现,拭目以待。

 2 ) 科学的动力与阻力

同行的嫉妒,科学家小团体的利益(派系争端),学阀的尊严,社会团体的利用和绑架,社会整体上的文化保守主义,男女的不平等,媒体的曲解和造势,权力的工具,社会意识的拿捏与玩弄,资本家的工具人,科学家内部的学术争端。

当然,战争的润滑剂或是牺牲品。

某些位高权重的人的玩具

谁都不尊重科学,而又人人尊重。

 3 ) 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人生

先啰嗦一下这部十集九个小时的剧集,我用了三个晚上看完了,尤其是昨晚一口气看完五集,看本剧之前,对主人公的印象停留在一个天才、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却不知道这位天才的人生故事居然还有这么复杂。

一是复杂在爱因斯坦与诸多女性的情爱关系:第一个是大学求学时代一见钟情的订婚爱人,第二个是被其才华吸引而退掉订婚爱人最后结婚并生育了两个儿子最后离婚的同学爱人,第三个是为逃避家庭矛盾而陷入婚外情最终再婚的表姐,第四个是与之婚外纯粹性爱关系的女秘书,第五个是表姐去世后与之陷入亲密关系的俄罗斯间谍美女。咋说呢,渣男两个字可配。

二是复杂在反复挑战权威和世俗的反叛一生:大学时挑战学校和老师,不愿被限制在死读书本,专利局时反叛局长,一边糊口一边研究,成名后获得教职反叛权威,相对论的发现可以说就是一大例证,也正是这种反叛居然导致他迟迟没能获得诺贝尔奖,后来获得居然不是因为相对论,反叛政治(反对德皇开战,反对FBI无端指控,反对使用核武器),甚至对女人的滥情也有他不拘泥于世俗的离经叛道的理由。

也许,天才的定义就是如此……

 4 ) For Mileva

四集结束,最可怜的人恐怕是Mileva。
她太清楚在这个时代里,自己的学识和智慧不被尊重的痛苦,而这些她的丈夫从未感同身受。
她无法控制地想要爱情,然而婚姻的枷锁对她终究是太奢侈也太不值得。
天真的她以为自己将会像居里夫人一样,永远做那一株站在他身边的橡树的。
然而,爱因斯坦召之即来地利用她的智慧,却从来没有给过她以战友般的平等地位。一个有资格做男人的对手、导师、研究伙伴的女人,被爱情囿于厨房的日日夜夜逐渐生锈。这个社会对她的约束,连同枕畔爱人对她的要求都到了一个天才数学家、一个极为坚强的女人也无法负荷的程度。

“一切人世间的幸福皆离米列娃而去。为了给小儿子爱德伍德治病,她几乎花光了全部积蓄,后来,只能靠教钢琴维持生计。20世纪30年代,她的大儿子携妻子和孩子去了美国,米列娃一直留在瑞士,照顾自己生病的儿子,几乎过着隐居的生活。”

爱因斯坦不是居里。他是个仅仅知道予取予求的孩子,不愿意正视别人的智慧。他无限放大自己的痛苦,乃至于在他心中别人因他所承受的痛楚都不值一提。
这一点,在他认为初恋玛丽不精于物理而抛弃她的时候就足够明显了。
年少孤独时他想要玛丽的温柔贤惠,蜗居斗室时想要米列娃的性感头脑……名利双收时他想要艾尔莎的懂事知性,老来他想要小秘书的万种风情……他越来越懂得女人,越来越不费吹灰之力就足以编织出一套哄住身边姑娘的完美理论。
他的爱像走马灯一样变换。始乱终弃,说到本质是人的需求在变,自私的人会永远会将自己的需求凌驾于他人之上。而他爱过的人,都不够自私。
他还会对谁再许下凝固住时间的诺言吗?

 5 ) 爱因斯坦的一半

爱因斯坦家里是企业家族,从小衣食无忧,高中反对填鸭式教学,竟然和我们的高中如此相似!所以反对权威,要求退学,后来,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申请大学,一心一意学物理,一心一意考某位导师的研究生,就是想献身科学,成为物理学教授。

我都不清楚有多少年轻人是这么想的,大部分到了大学就忘了,小部分工作之后就傻了,剩下的,即便考上了研究生,面对学术江湖的规矩,也是选择了混混好。

真的坚持到底的有几人?更不要说,爱因斯坦那个时候,学术圈更为贵族化,精英汇,有着严重的性别歧视。

在剧中,爱因斯坦不得不选择生活,养家,照顾妻子和孩子,就是工作业余搞学术,也要牺牲妻子和朋友的时间来照顾他的日常生活以便自己全身心投入相对论的构建,他想以此一飞冲天,重创保守的德国物理学界,然而只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的。

爱因斯坦一路过关斩将的原因,来自于对于自己数学物理能力的绝对自信,这就是他的成功秘诀,占着50%的关系,比如他最后自己一个人战胜了大数学家,独自证明了自己的数学广义相对论。

所以说,作科研不仅需要诸如家境,教育,保姆,朋友(朋友非富即贵,竟然能为了爱因斯坦安心搞学术,安排爱因斯坦的朋友进体制内),还需要自身的坚持不懈,努力学习,毛遂自荐,绝对自信,当然,这些都是50%。

另外那50%需要他自己的数学,物理能力,或许是,天赋。

很多人有前50%,却没有后50%,这就很糟糕了,有时候发现自己并不适合搞学术,于是很痛苦,所以,能作科研的,都是宝贵的人。

比如一些人,连前百分之五十都不达标,但最终仍然和梦想以另一种方式交汇。

比如一下这位,可以用王家卫的经典台词来形容: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10年前,写了这篇文章,10年后翻写下!也正好,今年我30岁了。 我是一名来自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的天文爱好者,现在正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工作。我从小就喜欢天文,但具体什么时间喜欢上的,一无所知,一点影响也没有,我只能说大概6岁左右吧。 还有就是,到现在为止我一直都想知道我为什么会喜欢上天文?这是一个未知的问题!哪时太小了,记忆中模模糊糊的。只知道大概小学3年级吧?去看了1部科普片《宇宙与人》

某些人说我:“你爱好天文有什么用呢,以后什么用都没有”我就对他们说:“是没什么多大用处,但是,每个爱好都有不同的用处,像我们爱好天文的就能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什么,地球以及宇宙怎么产生的,月全食、日全食、彗星、是怎么回事,现在的甚至有些人都还是像古代那些人一样不知道为什么,都以为是什么鬼神之类的,当然我不是说古人不好,古人虽然当时不知道这些,但有时有些方面古人比我们现代人强。所以我们能知道这些,为天文爱好者们感到骄傲。

这位小哥大学毕业之后,仍然能够在曲折之中坚守爱好,这比爱因斯坦要强多了,因为生活经常会磨灭一个人的灵魂,让人们变成行尸走肉,然而,天文的爱好成了他心中的一团火,永不熄灭,能够支撑他走,比大多数按部就班的研究生们要强多了。

毕业后的工作事迹 2013年毕业后,工作曲折,没有找到自己的喜欢的工作,就随便找了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度日如年,对未来充满迷茫。在2018年之前,连续换了3份工作。第一份和堂哥去做烟囱敲铁皮,因为水土不服加上急性肠胃炎,所以就做了2天。第二份工作准备去修车,但是恰好遇到人家师傅搬家,帮忙搬家了3个月,呵呵,最后不但技术没有学到,还倒给师父学费钱,而且我最爱的天文书籍《大设计》,被他的学弟给贩卖了,气得我就走了!第三份工作,和表哥一起做火锅店的工作,这次还算比较长,干了1年,最后亏本关门。

来迷茫,所以还是继续忍干!修车期间,频繁被师父骂,各种骂!每每都在心里对自己说,忍忍忍!忍心吞声!因为不喜欢修车,所以每次都会利用上厕所的时间和休息的时间去专心做与天文相关的事情!厂里各个能躲的角落,都去用手机干天文相关的事情。

同样,爱好也是需要牺牲的,在很多环境下,这是一种不智之举,而且,得不偿失,但这就是人的灵魂。

“那个时候的我是无心修车的,自己都每天对自己说,天文为主,修车为辅!所以,我的3年多修车技术还不如专心学3个月的学徒。3年来的无心修车,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每当休息的时候,同事看我玩天文,就觉得我是个奇葩的人,都不愿意和我打交道,从前也是如此,今次也是如此,如此而已,呵呵。他们不理解我的世界,我也不理解他们刷抖音看视频玩游戏的世界。”

看到这一段,我感觉他已经和爱因斯坦灵魂相通了,为了科学可以坚守自己,清扫世俗,是精神的强者,这段时间哪怕向生活低下头,都不会有后来的自己了。

时间终于熬到头了,2018年我高中时候的许愿纸凑效了。虽然那个愿望纸写的是:“只要能进天文台,那怕扫厕所也行!”,但是比这个好很多,我当时很兴奋也很害怕。害怕家里人不让去,害怕去了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我要感谢张天才(也是一位疯狂的天文爱好者),他当时说的话,激励劝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加上后来媒体的采访,和宣传,朋友家人都支持,我就决定去了! 天文台工作开始! 3月,和父亲一起来到了,小时候曾经有过的幻想之地——云南天文台!初次遇到天文台的工作人员,感觉自己之前接触的无论是修车同事还是火锅店同事低了指数式级别一样!感觉自己从低级一下子升到了高级模式。怎么说,各方面都好,而且当时我就很有信心把这份工作做好。干了3个月,超喜欢,这就是我想要的工作,虽然离家远是个缺陷,但是人不能太贪,不能太追求完美

这种为了梦想而牺牲生活和爱因斯坦是一样的。

一样的牺牲家庭和伴侣。

一样的求而不得。

真的想搞科学研究,这样的牺牲是必须的,连伟大的爱因斯坦也不例外。

现在这位小哥已经是拥有将近400万粉丝的天文科普博主,在哪里想必很多人都知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6 ) 爱因斯坦是一个形容词。对我最大的益处就是-思想实验。

记得大学看过这本书《爱因斯坦传》

- - - - -

剧中可以真实的反映当时的情况,他的移民,他的择校,他的入学考试~

没有政治的牵扯,没有国籍的牵连,没有“高尚”的操守,就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追求,向着自己的目标而行事~~

- - - - -

思想实验,直到现在,一直到未来,都是一个很好用的习惯技巧~

- - - - -

看的时候一直在想,假设他到了现在,还可以用心去思考么?

“奶头乐”现象,到处都是快乐,到处都是消耗时间的小快乐,人怎样才可以沉下心来去思考?

人的多巴胺奖励机制,设立之初,有没有预设到现在的情况呢?

- - - - -

国外的教育制度,以及教育方式,也是有区别的,他就是选择了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

- - - - -

爱恨情仇,爱就是爱了,恨就是恨了

 短评

了解了爱因斯坦和相对论还有量子物理学

6分钟前
  • forfaen
  • 力荐

Fantopia字幕组 敬请期待

7分钟前
  • Riverrun
  • 力荐

爱因斯坦这一部比毕加索那一部好太多了,为什么说拥有科学精神的人才可以称之为科学家,而应用科学往往走向迷信,从这部剧集中可以得到说明。中国导演无法运用摄像机拍出精神,可以参照天才这个剧集,第一部《爱因斯坦》是精神,第二部《毕加索》是肉体,导演的水平高下立判。

12分钟前
  • 欢喜陀
  • 力荐

真正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这个词用在这个剧集上无比贴切,当然,不妨碍我讨厌叫这名字那本书)。看到第三集我意识到它为什么不叫爱因斯坦,而是天才,那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所有的学科所有的行业都出现开创性的进展,爱因斯坦,伦琴,居里夫妇(好吧,前几届诺贝尔奖得主都在上面),弗里兹哈伯(天啊,

16分钟前
  • 水红
  • 力荐

啊啊啊 爱因斯坦 抛开你的伟大不提 普通人视角里 你真是个渣男啊啊啊 前妻明明可以成为另一个伟大的女科学家 结果 结果被你毁了

17分钟前
  • 卡卡
  • 推荐

再伟大的渣男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对。有才华有抱负的女性,千万别生孩子。

20分钟前
  • 🌈洛夫古德🌈
  • 推荐

伟大的人,和智力冲撞的时代。

21分钟前
  • Bejdlxl
  • 力荐

从小到大最喜欢的科学家,我自己一步步虽然没有成为硬科学的学者,但也算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科学家’的初级模式吧。年轻的爱因斯坦演得很讨人喜欢,一个纯真又较真的少年。

25分钟前
  • 私~川流
  • 力荐

天才的世界不是一个凡夫俗子能够理解的境界。看完钦佩于爱因斯坦的大脑与智慧,他对自由及人性的追求,人格的高尚,也羞于他在私生活中不那么完美的一面。但这些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个非常立体而伟大的科学家形象。不过依然为米列娃的人生感到唏嘘。看完大结局追加5星。

27分钟前
  • 蓝色波丽露
  • 力荐

He is not only a genius but a great man. 一战二战冷战时候的madness和如今世界的,并无二致,偏见集权dictatorship。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籍,可是,更有个人的选择。透过生活里的种种看到宇宙星辰万物定律的镜头太棒。如果这个年轻人不是爱因斯坦…Mileva真的让人唏嘘,他们两的感情开始有多炽热多美好后来就有多残酷的互相折磨。她是我的血液,而我却是她的荆棘。一战前后,一下子沉重。唉。在Elsa最后的日子里,陪伴照顾读书给她听,很好哭。This world is dangerous, not because of those who do evil, but because of those who look on and do nothing.

30分钟前
  • 瑾羲Qing
  • 力荐

很有意思的爱因斯坦传记啊。一上来就是和秘书滚黑板,哈哈,老当益壮的典型。个人私德其实毫无有损他的伟大,作为几乎唯一一个堪堪与牛顿比肩的物理学家,这都不算事儿~~~个人评价:A-

33分钟前
  • Riobluemoon
  • 力荐

一个活的爱因斯坦,一个风流的爱因斯坦,一个飞扬在物理数学宇宙世界的人。国家地理的第一部电视剧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作为普通人的那一面。

35分钟前
  • 麦田夜莺
  • 力荐

深切同情米列娃,无论多聪明的女人,在面对爱情和孩子的时候都很难作出正确判断,心甘情愿地被束缚。而爱因斯坦确实是科学界的巨人,感情生活的矮子,典型的双鱼渣男。

39分钟前
  • 看海的石头
  • 力荐

朗·霍华德拍传记成精了

43分钟前
  • 耶斯特洛夫斯基
  • 推荐

那些讨人喜欢 做事靠谱 懂规矩 识大体 以大局为重的人,也许永远与天才无关

47分钟前
  • 九分之一
  • 推荐

我老觉得没有人能演出爱因斯坦那种感觉来……我连用语言都不能形容出他来

48分钟前
  • 库罗德
  • 还行

没人否认爱因斯坦在科学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但是感情上生活上他就是个大写的自私渣男啊!米列娃太惨了。

50分钟前
  • 叉叉
  • 还行

前几集会错以为是渣男,是个偏执狂,记得要看下去,后面会让你慢慢走进这个爱因斯坦,伟大之所以伟大。

52分钟前
  • 江引
  • 力荐

从生活上来说,天才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没事渣一把。从思想上来说,凡人和天才的思维能力差距实在是无法弥补的。

53分钟前
  • 发JFM了吗还玩
  • 推荐

比海洋更广阔(和复杂)的是人心啊 | 首尾两集拍摄手法有点《星际穿越》感 演员的扮相也很接近历史原型了 | 最后默默去搜了一下玻尔x海森堡的cp是什么思路(。

54分钟前
  • Esther L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