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小糖人

HD

主演:Stephen 'Sugar' Segerman,罗德里格斯,马利克·本德杰鲁,Dennis Coffey,Mike Theodore,Dan DiMaggio,Jerome Ferretti,Steve Rowland,Willem Möller,Craig Bartholomew Strydom,Ilse Assmann,Steve M. Harris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瑞典,芬兰语言:英语年份:201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1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2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3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4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5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6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13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14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15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16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17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18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19寻找小糖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寻找小糖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罗德里格斯在上世纪70年代发行过两张专辑《Cold Fact》与《Coming From Reality》,在南非有超过50万的销量且知名度可与滚石乐队相提并论。但与其他知名的美国歌手不同,南非的歌迷得不到任何一点关于罗德里格斯的信息,除了专辑歌曲之外唯一能了解的只有专 辑封面上一张并不清晰的相片。两张专辑后,他好像也就此销声匿迹。  对于在南非的辉煌成绩,罗德里格斯其实并不知情,他在美国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没有知名度,专辑销量不佳,被唱片公司抛弃,曾经一度做着装修屋顶的体力活…… 南非开普敦一家唱片店老板斯蒂芬与音乐记者克雷格听到罗德里格斯在舞台上奇特自杀的传闻后展开调查,寻找小糖人之路就此开始,一段神秘的传奇故事就此展开……修女2018机智问答马亚一家战火1946黑袍纠察队 第二季檀香迷案羊羔浪漫岛屿神弃之地非常案件男人雄起(爷们儿些)新人肉叉烧包月事革命会有天使替我爱你狱门岛德州巡警 第一季蔓萝花城塚翡翠倒叙集特别篇谍影迷情 第四季龙城正月粤语版同性三分亲大河之歌进口媳妇女神捕之计中计纳勒迪:一只小象的故事无罪之最第一季你是下一个四平青年之浩哥大战古惑仔味之道大喘气孤国春秋 第二季笑吧,东海消失的校车京城怪物裂缝2009心中恶魔:比利·米利根的24副面孔国标舞女孩怪物岛 (国语版)太阳召唤 第二季噪乐江湖渡鸦之间美少女壮士Oh我的维纳斯花木兰1964

 长篇影评

 1 ) Who is Sugar Man?

A movie that's worth watching!
其实我根本不知道Rodriguez是谁,但片子一点点为你讲述他传奇的音乐旅程,让观影者一步步完全被吸引。影片贯穿 Rodriguez的歌曲,不了解的人也会慢慢记住这些旋律“I wonder~”“sugar man~”......
影片结束,无人离席,都投入的欣赏Rodriguez的歌曲。像人一样,这个影片也“ deserves recognition"!

 2 ) 关于传奇的传奇

        如今的时代对于想出名的人来说,显然是个好时代,几分钟内一个人就可能在互联网上扬名立万,当然有可能是好名也有可能是臭名,甚至不想出名的人也随时可能被出名。而对于想出名的人来说,如今的时代又不见得那么的美好,除了被出名以外,在“X分钟内被转发Y万次”这样的评判标准下,多少出名都是昙花一现,看是热闹,那种真正令人感到回味而久远的公众美名并没见的随着时代发展增加多少。所以说,在今天,《寻找小糖人》中昔日美国摇滚歌手罗德里格斯的故事显得让人匪夷所思,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制作两张专辑,在美国销量惨淡,据说可能只有6张,但是却在地球另一端的南非狂销50万张,南非人不知这位神奇歌手的更多信息,罗德里格斯也籍籍无名中成为蓝领,在一个全球信息化的时代回望这个有些传奇的故事让人百感交集,这个传奇的故事本身就是个传奇。

        其实,所谓的“百感交集”恐怕更多是观众的想法,试想一下,如果罗德里格斯知道当年曾经那么火,能有经纪人搭上南非显然盗版猖獗的销售渠道,再好好宣传一把,很难说他不会是一个全球摇滚明星,实际上,听纪录片中他的音乐质量确实也品质不错。于是,世俗的我也会猜想,早已为人父的蓝领老人罗德里格斯知道这个消息时,他会有如何的不甘和叹息?!但是,这部纪录片的动人之处恰恰在于,罗德里格斯显得那么的从容淡定,摇滚虽然已经成为一门产业,一种经济行为,但是,在我看来,摇滚精神依然与专辑销量、睡果儿、吸毒、暴富无关,反抗精神不一定要愤世嫉俗和激荡激进,罗德里格斯这种反世俗价值标准的淡定从容恰恰是摇滚精神的另一种体现,也是这部纪录片令人感到别具一格的精神气质。

        《寻找小糖人》的故事开局有些神秘和悬疑色彩,在南非,曾经有一位南非以外世界人民都感到陌生的歌手的音乐风行一时,与猫王、披头士齐名。影片开始一段,几位南非音乐人都回顾着罗德里格斯的音乐对他们的影响,整个过程是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下,白人社群重新审视所处国家、社会、种际关系的心灵历程。任何制度的变迁和瓦解过程,似乎总能被人们回忆起伴随这个过程的伟大音乐和音乐人,而罗德里格斯显然是其中最神秘和无名的一位。南非的白人们听着他的音乐,却只从唱片封面了解他的形象,罗德里格斯对他们来说可谓最熟悉的陌生人。而影片开始展示的罗德里格斯在舞台上自焚的传言更让人感觉这是一个已经终结的传奇,直到一系列偶然,有心人们发现,罗德里格斯还活着,不再是摇滚歌手,而是一位蓝领工人。这个转折让人感到一惊,可谓纪录片的第一次激动人心的反转,接着,听听罗德里格斯对他南非扬名的陌生故事的反应无疑成了紧接着的悬疑线索。从其本人精神状态和身边人的讲述看,我们发现了一个与我们世俗化预期相反的结果,他没有那么怨天尤人,而是很从容的看待自己的音乐往事。他已不再继续音乐事业的尝试,却保持着音乐人的气质和风度,哪怕生活困顿,也带着女儿们过着有艺术品质的生活。我很喜欢片中,罗德里格斯的那种状态,老去的他显得平易近人,但是却在一言一行间有着特别的魅力,这让本传奇的故事,突然回到人间,我喜欢这种让人感到平视的传奇,让你看的清楚,感受的透彻。

        本以为故事会以罗德里格斯的平淡生活结束,没想到他回到南非的巡演将故事推向另一个高潮。是的,这太令人感到诡异的,一个几十年前未曾谋面的人,突然来到了南非,也难怪和罗德里格斯合作的听着他音乐长大的当地音乐人一度怀疑他是不是真身,正如片中所说,观众就像看到“猫王复活”一般。首场演唱会的场面激动人心,罗德里格斯甚至无需开口,台下已经疯狂的炸了锅一般,是的,对于双方来说,这就是一种仪式,一种心愿的了结,终于,地球两端一个人和一代人的命运有了一次感人的重逢。罗德里格斯在台上说,“谢谢你们让我活着”,这句话耐人寻味,作为音乐,衡量它的除了数字化的销量,更有它在多少听众心中激起的共鸣,罗德里格斯的个人声明可谓籍籍无名,但是他的音乐在南非燃烧,他的价值在南非,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发挥到了极致。而在巡回演出上,罗德里格斯表现的竟然如此冷静,当昔日粉丝为见到传奇偶像激动无比时,这位老人竟然很平静的准备演出,很淡定的走上舞台,很平和的与歌迷对话。在我看来,一个在生命中最美好年轻时代“错过”成名机会的人,面对如此情景应该激动的泣不成声才对,然而,他的言谈举止却让我升起由衷的敬佩。这就是罗德里格斯,一个活的坦然自我的真男人,不在乎外界喧嚣和猜疑,走自己的路,唱自己的歌,留下一段传奇任由他人演绎。

        罗德里格斯的传奇或许在全球化时代已经不会重现,而有趣的是,如果不是全球化时代的信息快速流动,他的故事或许将真的埋藏于历史的角落无从被发掘。不过,对于罗德里格斯来说,这已经无所谓,这位老男人气质依然那么自我潇洒,如同游侠,喜欢音乐就玩上那么一把,没法出名就干些别的继续生活,突然发现成了传奇就去南非激情四射那么几场演唱会,接下来,将挣的钱分给亲人好友,自己继续在老屋生活,如同这部纪录片,将传奇故事最终归于平淡的结尾,没那么喧嚣,却足够美好的让人回味。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item/efc3621e41db408d88a956ed

 3 ) 《寻找小糖人》:来自民间的力量

(这是份作业,加之我近来似乎也在重度压力下患上了语死早,所以……)
 
《寻找小糖人》的主人公罗德里格兹在南非的知名度超过滚石乐队,他于上世纪70年代发行的《Cold Fact》与《Coming From Reality》曾于这个人口仅4000万的国家获得了超过50万的销量。然而能读到无数滚石乐队相关报道的南非歌迷却得不到任何有关罗德里格兹的信息,唯一掌握的只是歌曲本身和一张并不清晰的专辑封面。这引发了他们的无限遐想,从而造就了无数流言——有人说他在监狱里服药过量自杀,还有人说他在舞台上当众给自己浇上汽油后点火。实际上,罗德里格兹对自己在南非的辉煌战绩毫不知情,作为一名被公司解约了几十年的过气歌手,他的真实身份是底特律某装修工人。直至开普敦的唱片店老板斯蒂芬与音乐记者克雷格在机缘巧合之下开启了寻找罗德里格兹之旅,这段不为人的传奇才渐渐浮出水面……
 
受限于影像资料的缺失,本片全部由事件相关人士的回忆访谈以及老照片、旧报纸构成,由此,第85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得主《寻找小糖人》成了一部不折不扣的诞生于剪辑台上的电影。然而影片的临场感却因导演对音效的灵活应用而大大增强了——如开场处的访谈中,配合着两位受访者所回忆起的初遇罗德里格兹当日的酒吧内外景象,背景音中亦响起了“身后的货轮”、“嘈杂的酒吧”以及“自烟雾墙中凸显而出的吉他”。反复出现的驾驶场景,即“纵向运动串场”这一简单技法,连缀了开普敦与底特律、七十年代与当今世界,很好地凸显了影片的“寻找”氛围。成长于盗版时代的中国乐迷想必会对此深有共鸣:在一个相对隔绝的发行体系中,只消一篇热情洋溢的乐评文章,辅以音像发行者(即盗版碟制作者的喜爱),部分冷门音乐便得以重新被“发现”,从而在新的国度获得更为热烈的反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Lacrimosa;不过随着互联网与英文的普及,小糖人这类大红大紫却浑然不知的传奇恐怕将与实体唱片一同消亡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寻找小糖人》不仅是对罗德里格兹这位音乐隐士的致敬,更堪称是对过往时代的追忆。
 
另一方面,罗德里格兹人生的各个阶段,则由“横向运动串场”完成,即几段他的“踽踽独行”:如自第6分钟起,动画中形单影只却年轻气盛罗德里格兹走过底特律街头,镜头伴随着他的步伐自右向左接连扫过贫民区的唱片店、酒吧和墨西哥人开在中产阶级社区的杂货铺,接着转向了当代底特律的奥林匹克钢铁公司,充分强调了“底特律”这一元素及其背后的意味:工人阶层、少数族裔、大型公司——空荡孤寂的底特律寒夜,倒是与该城破产后的肃杀当下十分契合。然后是第52分钟,当罗德里格兹回忆至自己音乐生涯结束、重新做回了工人后,镜头紧接着转向老态龙钟的他于雪地中的跋涉;第63分钟处罗德里格兹一家来到南非巡演,导演用动画展现了他们下飞机后一路走向体育场的景象;最后是“寻找小糖人”结束后,“American zero , South Africa Hero”的罗德里格兹于春暖花开时再次前行于底特律街头。四段漫步不仅点透了时代与空间的变迁、令罗德里格兹与底特律彻底融合,更暗喻了无论境况如何变化,这位歌者兼智者都一如既往地一往无前。
 
在美国籍籍无名的他缘何能在南非收获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依鄙人愚见,这多少与罗德里格兹的墨西哥裔身份脱不开干系——七十年代美国种族歧视现象尚还十分严重,偏偏“罗德里格兹”是一个墨西哥色彩浓郁的姓氏。对美国乐坛有所了解的观众都清楚,黑人有黑人音乐,白人有白人音乐,在老年代二者井水不犯河水,罗德里格兹却玩起了白人专属的民谣摇滚。另一方面,其与其所出身的底特律,就音乐文化而言,也可谓是相当不契合——同为底特律出身的Jack White曾在另一部纪录片《It might get loud》中坦言:“在我家那个周围全是墨西哥人的街区里,弹吉他是你所能做的最尴尬的事情——那里流行hip hop、DJ和说唱歌手。琴行和唱片店都没有,玩乐器一点都不牛逼,也没人喜欢摇滚乐和布鲁斯。”
 
与周遭氛围格格不入的风格趣味,昏暗阴冷、烟雾缭绕的创作环境,以及作为工人阶级少数族裔贫乏的物质条件,促成了遍布罗德里格兹作品每个音符间的冷漠、疏离、玩世不恭与遗世独立。我想,相较于谈情说爱的猫王与纵情声色的滚石,这样的作品显然与南非的社会现实更加贴合(至于同罗德里格兹最为接近的鲍勃迪伦,他那诗化的歌词于南非听众而言显然有些晦涩)。在南非,占人口总数13%的白人常年压制着实为多数派的“少数族裔”(与之相对,西班牙裔在美国也可谓是“实为多数的少数派”),无论铁路、公共洗手间还是学校、街区,全社会皆全方位地贯彻着种族隔离政策,数以百万计的黑人被迫远离城市,只能从事矿工一类的高风险工作,由此导致了持续不断的国内抗争和国际谴责,待到1989年,深陷危机中的南非已经处于无政府状态。直至1994年曼德拉上台,全国仍有1/4人口生活极度贫困,近一半人没有电力,随时有可能爆发内战。
 
在这种情况下,罗德里格兹的音乐不仅抒发了南非人的自身情绪,更代表了他们对自由世界的向往——一如影片所介绍,南非政府的言论管制措施极为严格,禁止媒体报道任何国内外异见消息。由于臭名昭著的种族隔离措施,南非遭受了严重的国际制裁,导致国内音乐人无法出国表演、国外乐队也无法前来巡回,使得南非成为了与世隔绝的孤岛。习惯了军事戒严与间谍监视的南非人不仅难以了解外面的世界,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意识不到现状理应是被努力改变的——而罗德里格兹的作品恰恰给了他们一个宣泄的渠道。《anti-establishment blues》令南非人意识到“体制”所呈现的并非一切,《set it off》则鼓励他们关掉电视、拒绝节目中咄咄逼人的总统。由于罗德里格兹的代表作《Searching for the sugar man》暗示了“嗑药”,有关部门将唱片上的该首曲目用刀彻底刮掉,使之不可能在公开场合播放。这反而为罗德里格兹的传奇增光添彩——毕竟老话早就有云,“如果你想推广什么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禁了它”,小糖人反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导演牢牢扣合“寻找小糖人”这一主线,注重戏剧性的突出,故并未对美国唱片界、南非政治和底特律作为工业之城的背景做太多交代,只是在与情节交融之处加以渗透——如第30分钟的唱片店老板访谈一段,便可看到唱片架上贴有曼德拉的头像。乍看之下,这种做法似乎大大增加了影片的叙事密度、使内容更加丰满,却在实质上对观众形成了误导。片中的制作人虽然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罗德里格兹的专辑在美国只卖出了六张(这个段落确实极为煽情),却对他曾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走红、巡演乃至推出现场专辑决口不提,这难免有刻意隐瞒关键以增强煽情性的嫌疑。
 
此外,导演在通过资料录像介绍了南非民众对抗种族隔离的历史之后,迅速切入到了对几位南非音乐界从业者的访谈。他们的叙述皆紧紧围绕罗德里格兹在南非白人中产阶级间的巨大影响力展开,这就导致许多观众很容易将两件事联系起来(窃以为是导演有意为之),误以为罗德里格兹的乐迷群体、即中产阶级白人学生才是促成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因、而罗德里格兹的作品于他们有若圣歌——可这与事实是不相符的。“罗德里格兹传奇”的真正核心其实在于唱片店老板在第23分钟所指出的:影响到了许多南非音乐人。这显然是件虽然关乎政治、却更多隶属于文化层面的事情。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在深度乃至真实感上有所欠缺,《寻找小糖人》对罗德里格兹的塑造仍然相当成功。影片先用前半部分描摹出了他风华正茂时的激烈与炽热,经由一个颇有暗示意味的场景——年迈的罗德里格兹于明媚春光中拉开窗户(第48分钟)——之后,忽然转向了他红尘看破后的平和与淡然。罗德里格兹的歌词平实、有力,简洁的用语背后渗透着太多哲理,这与他出身工人阶级、看淡名利物质、追求精神享受不无关系。正如他的女儿与同事所回忆,罗德里格兹纵使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工人,却从未将自己局限于“工人”的身份。他会身穿燕尾服去连做8至10小时的脏活,对任何事情都抱以极其认真的态度;他热衷于阅读,常常带三个女儿去博物馆(值得注意的是女儿首先提及的画家中就有德拉克洛瓦),并将弹吉他、看演出的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他也热衷于参加抗议和游行,乐于为了无法发声的弱势群体摇旗呐喊。枯燥的工人工作并没有影响到丰富的精神生活,他甚至曾尝试竞选市长。
 
音乐诚然是种产品,它的销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音乐人的“业绩”;音乐也诚然是种事业,“走红”恐怕是绝大多数音乐人的理想;但音乐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与一种生活方式,它的“价值”决不能单纯地用金钱来衡量——特别是在消费社会中,文化艺术走入市场,“受欢迎”往往与“有品质”是彻头彻尾的两码事。反过来说,物质的富足也并不能替代精神的愉悦——不妨下一个稍嫌武断的定论:人往往在精神上无法满足也无可追求时才会沉溺于物质的攀比。实现人生价值有多种方式,名车豪宅不过是其中之一;然而在我们这个浮华年代,以之为奋斗目标的人总会莫名认定自己的选择才是最为正当的,想当然地嗤笑满足于老婆孩子热炕头者“胸无大志”,更无法理解“愿为超功利的事业献出生命”究竟是怎样一种追求。
 
人类之所以前进,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对物质富足的追求;但过于膨胀的欲望也往往是人性堕落的根源。影片第50分钟,当被导演问及“你如何看待从未收到南非方面的消息一事——而这件事本可彻底改变你的生活、很有可能是朝好的方向改变?”时,面对镜头极为拘谨的罗德里格兹平静地答道:“我并不知道这会不会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在见证了太多天才音乐人于酒池肉林中自我毁灭后,不得不说,逃过物欲横流、勾心斗角的名利场,未尝不是件好事。罗德里格兹显然是纯粹的,纯粹到会向一体育场将他奉若神明的乐迷给出这般的开场白:“Thank you for keeping me alive.”音乐人的灵魂终归是寄托在作品中的,作品的价值被重新挖掘之时,也便是灵魂得到认可之日了;这之外的报偿,反倒不甚重要了。
 
有趣的是,影片尽管反复强调了罗德里格兹的工人阶级属性,他的南非乐迷却大多来自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这使人不得不思考起了“平民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是否真的存在严格的界限?显然,所谓“文化”,特别是“艺术”,皆不应该是“自上而下”的宣传品,而应是“自下而上”的“有感而发”。底层平民或许缺乏了知识与智识,却具备着孕育“感受”的肥沃土壤;正是影片中形形色色的底特律酒吧,造就了罗德里格兹作品中鲜活的生命力。阿多诺曾担心大众文化的代表——流行音乐——会用重复的节拍与简洁的旋律使人们头脑越发简单,但好在还有罗德里格兹这样的创作者存在。艺术终究要根植于生活的,杜甫与柳宗元等人也是在远离了浮华的权力中枢后才渐悟到了生命的真谛——歌手、诗人与思想者的身份,正是沿着这般清心寡欲、红尘看破的方式循环往复着,或许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吧。

 4 ) 传奇是制造出来的,是他耕种的一生让我感恩

往常看到这样的电影肯定会第一时间感叹罗不可思议的故事,感叹一个用音乐温暖人心的艺术大师与众不同的生活。但今天看到结尾,穿插着一首《你的苦恼》,于是反复沉吟歌词中,他告诉你揭示你但一点都不难接受,他的从容也让你从容,他接受生活,接受不愉快,接受音乐才华的结束也接受回味式的分享,就算和多年来从未蒙面的无数激动不已的粉丝见面,也依然没有显露灼人的星光。天知道那个时代的南非人们是有多感激这位身世迷奇的大师,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就算后来这么意外的知道了自己作品的影响,有那么多人为他而惊叹, 甚至将他捧至猫王之上,也并未让他的生活从此万象更新,他还是一样,乐意分享过去的自己,也乐意回到自己现在的生活。于是比起音乐才华更让人感动的是他的朴实与从容。他只是踩着生活的节拍在释放自己,用音乐或者双手,他都乐于感受。 想想却发现,其实这样性格的人身边也有。
所以,我是想起我爷爷了,才会有这么多想写的。回想起爷爷的时候会发现他让人心酸的善良,他对待我们时的慈爱和罗是那么相似。罗曾经写出自己再也不能超越的音乐,也从不放弃自己劳苦的生活;而我的爷爷,也养大不再属于他的子女,耕种了几十年的田地,直到七十多才肯停止对儿女们的输送,后来加入花鼓队全心去追求他自己的爱好,但也只持续了两年不到就结束了整段人生。我不只一次崇敬的回想爷爷,他的不假外求他默默却又几十年如一日般耕种生活的热情,是任何时候的我都不曾有的,我真是幸运能有这么一个爷爷。所以,咀嚼到电影结尾的时候,我才恍然觉得这样传奇的一个人物,其实也就是一个父亲,一个蓝领工人,一个持续的默默的热爱自己生命的人。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人。虽然越发难得。而音乐,让罗的热爱也温暖了无数人。包括现在的我。

 5 ) 感谢《寻找小糖人》

《寻找小糖人》中,罗德里格斯简直是圣者。
  年轻时,他发行了两张几近完美的专辑却在国内无人问津,再加上生活窘迫,按照大多数人的逻辑他的确会向所有孤独的天才一样自杀了。可在纪录片的后段却告诉我们他没死!不仅没死,竟还一直以一个最最平常的方式活着,天才怎可忍受自己过一辈子平庸的生活!可他以一种虔诚和认真的态度对待那些枯燥,甚至好像从不觉得枯燥。他替别人整修房屋,以此为生,并自愿多做,还主动揽下粗活累活。在这个过于情绪化的时代,每个人都太自以为是,每个人都太脆弱。可他一直活在普通人眼中所谓的人生低谷,就这样活过大半辈子,并且在日后得知自己唱片在他国受赏,并去他国巡回演出,获得了世俗就界定的所谓成功以后。回到国内,依然继续他那对于一个天才来说太过于平凡的生活,依然没有钱,依然替人整修房屋来维持生活。可他却说,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这就是我的选择。何其存在主义!我相信他的内心是真正自由的,无论是在飘泊的少年时光,还是平静的中年,还是在受万众瞩目的南非的舞台上。他始终平静,心里有着自己的打算。他的成功受益了很多身边的人,他却不变。依旧是在底特律,在街道上慢慢走着。他不知他已完成了一种不朽。
  他的故事是真实的,真实更加剧了故事的力量,真实也带来希望。这就是纪录片的最大魅力所在。而作为纪录片,《寻找小糖人》的制作又是如此精致,略带悬疑的叙事方式,故事情节恰到时机的推进,与音乐完美契合的画面,无一不给这部片子加分。而同时最可贵的是,导演找到了这个故事,并历经千辛万难最终以这么一种完美的方式呈现给我们,每个人看了这个片子,都会得到一种心灵的救赎与释放,每一颗脆弱的有着梦想的心都会因此更强壮坚强。这是这部纪录片最大的意义所在,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感谢《寻找小糖人》。

 6 ) 非常失望的记录片

这部得奖无数的纪录片实在是非常让人失望。导演挖掘出来的这个在美国默默无名(为什么默默无名?)而在南非成为超级巨星的故事表面上固然是匪夷所思,但并非独特。往往在一个隔绝的压制的环境中,偶然传入的文艺作品,在地下手手相传,或是半合法的发行,切合某个社会因素,上升到一个标志性的地位。比如父辈在文革期间偷偷听天鹅湖,或是90年代音乐天堂所附的4AD的磁带, 或是the smiths 在南美的流行。故事所提供的社会环境却往往是引人入胜,不太为局外人所知。我们不知道南非种族隔离期间的地下文化运动,在NY Times的评论甚至在豆瓣本站上的讨论都有人提出为什么他的歌迷都是白人?当时反对隔离的白人,做斗争的黑人对地下文化的影响,这部记录片只是非常非常皮毛地一擦而过。
因为导演和采访者完全沉迷在这个他们挖掘的故事之中,这个‘寻找小糖人’的悬疑,以致刻意将一些事实来往这条线索上靠,而忽视了其他,也许是更加有意思的方面。片中的另一个采访者也只是专注于Rodriguez在南非卖了百万张唱片,好象‘成功’就是卖唱片和成名。作为当初蓝领移民出身的歌手,作品又是抗议歌曲,后来他又有意竞选底特律市长,可见Rodriguez是个有政治性的艺术家,那么他所处的环境,他想要说的东西,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做这样的音乐,在片中也没有挖掘,就算是采访人反复强调他在南非卖了多少多少唱片,说要follow the money来调查,结果钱去了哪儿也是不了了之,观众无从知晓。片子只是反复地展现底特律破败街景, Rodriguez mv风格地走在这个破败街景之中。
片子的主角相反地,表现淡然而有风度,问到对自己在另一个国家成为巨星有什么想法,他说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当然由于这部片子,这位歌手在垂老之年得到了应该得到的尊重,演唱会票在欧美一售而空,这个feelgood因素,就像有些奥斯卡投票人透露的,也许是这个片子得奖的一个原因,然而作为纪录片来说,我觉得有太多太多比这部更优秀的。这部纪录片,隔靴搔痒,给观众留下的是更多的问题,but not in a good way。

 短评

不少人还在继续追寻那些版权费最终流到了谁手里;Rodriguez的妻子也成了一个谜,很多人想一探究竟;拍这个片子的导演居然也因为抑郁症自杀了……感觉围绕这个纪录片发生的一切,可以另外再拍一个纪录片了。

3分钟前
  • 远子
  • 力荐

东边不亮西边亮,造化弄人最传奇,太他妈励志了,文艺青年们不要妄自菲薄,加油加油。

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线索安排和与音乐的结合都可圈可点。传奇本人在镜头前是安静内敛的。他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吟唱诗人,拥有强大的精神内力,在命运的起伏前不卑不亢。这就是文艺的力量。

10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大概就是一觉醒来发现被点了50万个赞的感觉吧。

15分钟前
  • 还行

“我在圣诞节前两周丢了工作,我向下水道里的耶稣倾诉,教皇说关他屁事”。连从不懂诗为何物的我都一下子湿了眼眶。

19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力荐

你永远无法理解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看了这片后会有多么的激动。就算对全世界悲观,对全人类绝望,也无法阻止我对生活的热爱。世界上有一种人,他就是可以活得像电影一样精彩。不,远远地比电影还要精彩。他的心中永远怀揣着梦想,不管这个梦想被现实操得如何七零八落。推荐给所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24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力荐

American Zero, South African Hero. 难以描述的感动,大过于音乐本身,大过于完美的叙事,大过于名誉、财富的诱惑:因为它本是这样的一段人生传奇,起落沉浮,终归于平和淡定的人生态度,平凡的人坐拥传奇的人生,不平凡的人格。

29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同一个人,此处默默无闻,彼处如日中天,真是传奇。

33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纯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热爱音乐的人看的热泪盈眶

36分钟前
  • XU
  • 力荐

高潮真感人,看完这个的第一念头就是重看Anvil,那片子有更棒的角色

37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力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学万万不能选哲学专业,不然只能去搬砖了!“Jumpers, coke, sweet mary jane.”

42分钟前
  • 还行

是不是也该拍一部《寻找班得瑞》?

43分钟前
  • 推荐

这五星其实是想打给上帝的……您老人家真能弄……

45分钟前
  • 水木丁
  • 力荐

说实话音乐一般好,而这正是吊诡所在。听说这个导演为拍片子倾家荡产,如果他没拿奖片子默默无闻,他又会怎么样呢?这个世界有无数的艺术家竭尽才华却一无所有。。在对彼岸的消费中,歌手传奇式的点火自杀来圆满神话。establishment‘s blues这首不错,激进而又没有现在的网络传播,就只能埋没了。

47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一个人是要有多么诚实,谦逊,同时又对人生有着深邃的感悟,才能始终不被名利左右,不迷失自己。坚持从事体力劳动的生活方式很让我触动。我认同劳动的确是让人保持清醒,诚实做人的最好途径。

50分钟前
  • 麥爾斯
  • 推荐

在美国默默无闻的歌手,却在南非人尽皆知,甚至启迪民智掀起革命。这样传奇的人生相信不会有第二个人拥有,但他仍旧默默生活在住了四十多年的底特律家中。衔接动画做得美。歌儿真是太好听了,听得要哭了,看完电影第一想法就是赶快亚马逊买碟啊啊

52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在南非,你比猫王还要受欢迎” 就像有一天我们曾经崇拜的已逝偶像突然复活,那该是多么让人兴奋和美好的事情,这个纪录片的意义正在于此。一些人眼里的无人问津,另一些人心里的梦想和信仰,然而对于造梦者,他依然孑然一身、继续漂泊。年度最佳纪录长片,2012的《画廊外的天赋》+《金属精神》。

5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了不起的灵魂,神奇的故事。Rodriguez并非是“拿得起,放得下”,或许他是未曾拿起,谈何放下。面对一切,他从容和接受,面对物质,他宽容和无私,他有他的音乐,却从未想过要靠它们过得更好,从而使得他本身成为一个传奇,造就不可思议的奇迹。

56分钟前
  • RD
  • 力荐

一个国家的神,引领几代人的精神领袖,三十年来,却对此一无所知,默默无闻的在另一个国度里忍受贫穷,颠沛流离,卖苦力,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却又生活的充满诗意。当年迈的他终于站上舞台,开口唱歌,我也好想同台下的歌迷一起站起来,为他尖叫,为他跳跃,为他流泪,那歌声真的太美好。

60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一个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上得了天堂,下得了地狱,耐得住人间平凡

1小时前
  • 彌張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