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爱博士

HD中字

主演:彼得·塞勒斯,乔治·C·斯科特,斯特林·海登,詹姆斯·厄尔·琼斯,格伦·贝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6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奇爱博士 剧照 NO.1奇爱博士 剧照 NO.2奇爱博士 剧照 NO.3奇爱博士 剧照 NO.4奇爱博士 剧照 NO.5奇爱博士 剧照 NO.6奇爱博士 剧照 NO.13奇爱博士 剧照 NO.14奇爱博士 剧照 NO.15奇爱博士 剧照 NO.16奇爱博士 剧照 NO.17奇爱博士 剧照 NO.18奇爱博士 剧照 NO.19奇爱博士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奇爱博士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美国空军将领杰克•瑞(斯特林·海登 Sterling Hayden 饰)怀疑苏共的“腐朽思想”正在毒害“正直善良”的美国人民,他于是下令携带核弹头的飞行部队前往苏联,对敌人进行毁灭性的核打击。苏联方面得知此事,立即致电美国总统墨尔金•马夫雷(彼得·塞勒斯 Peter Sellers 饰),并威胁如若领土遭到攻击,苏联将不惜一切代价按下“世界末日装置”。该装置的威力足以摧毁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一场有关全人类乃至整个地球命运的战争就这样悄然且荒诞地拉开了序幕……  影片根据彼得•乔治1958年的小说《红色警戒(Red Alert)》改编而成,与《2001漫游太空》、《发条橙》并称为“未来三部曲”。士说新语:院士谈未来护卫者2022坟墓里升起的恐惧你愿意嫁给我老公吗七十二家房客(粤语)辣妹天使外来媳妇本地郎第九部玛丽·塞莱斯特的附魔错乱人生圆圆的故事无人之地天眼归来之幸福配方罪夜之奔换屋惊魂吸大麻的孩子我来自北京之按下葫芦起来梨放松之人丽芙和玛蒂第三季追风神捕幻影计划米奇的飞天女巫故事绝命毒师 第三季爱的阶梯神奇动物在哪里 (国语版)复仇者集结第三季完美的救赎穿越大盜这个不可以报销!屌丝骑士绑架课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茜茜公主2蜜谋逃杀全力!清洁工谁和她睡觉了乐斗之争霸江湖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81杀不死马赛克的秘密大世界扭蛋机:爱情之上混沌九餐套索鬼咬鬼粤语异度觉醒

 长篇影评

 1 ) 《奇爱博士》45周年纪念版蓝光

90分钟世界毁灭

库布里克的《奇爱博士》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是冷战讽刺喜剧经典,描写疯狂将军指派轰炸机群干掉苏联,为防止苏联按下“世界末日装置”,美国总统在作战室里闹翻天。

《奇爱博士》的投资180万美元,哥伦比亚公司愿意投资本片的唯一条件是:彼得·塞勒斯必须演四个以上的主要角色。此前,哥伦比亚公司的高层看了库布里克的《一树梨花压海棠》(1962),见过塞勒斯惊人的演技。塞勒斯在影片拍摄前,原定确实要演四个角色:美国总统、英国军官、奇爱博士和B-52轰炸机机长。但在开拍后,塞勒斯却不愿意演机长这个角色,因为他感觉自己的工作量太大了,而且他也对自己无法掌握机长的德州口音而有些担忧。库布里克说服了塞勒斯,让人录了一卷台词录音带给他。塞勒斯照着录音带背好了台词,但在拍摄现场却因为在狭小的驾驶舱布景里扭伤了脚踝,因此只能放弃这个角色。

奇爱博士的形象来自于美国未来学家赫尔曼·康恩、曼哈顿计划的主管约翰·冯、纽曼、德国导弹之父冯·布劳恩。这个角色后来还被人引申为亨利·基辛格,但其实在1960年代初期他还只是个写了几本关于核战策略书籍的哈佛大学教授而已(但库布里克已经阅读过他的文章了)。奇爱博士古怪的奥地利口音的英语来自于库布里克雇佣的摄影师Weegee,奇爱博士的手套则是塞勒斯问库布里克借的。

由于此时彼得·塞勒斯正在闹离婚,无法离开英国,因此《奇爱博士》全程在伦敦的谢普敦片场拍摄。三个主要摄影棚被用来搭建五角大楼作战室、B-52轰炸机、瑞普将军的办公室等场景。影片的场景设计是大名鼎鼎的肯·亚当,他此后成为了多部007电影的场景设计。作战室的设计是超现实的,从《卡利加里博士的小屋》和《大都会》获得灵感,这个作战室有130英尺长、100英尺宽、35英尺高,环绕的日光灯看上去像是一个蘑菇云环。库布里克坚持要在圆桌上铺满绿色毛毡,虽然这在黑白片里根本看不出来,但他希望让演员有一种在巨大的赌台上表演的感觉。

影片拍摄中,库布里克得知有一部名为《核战爆发令》的影片的剧情与《奇爱博士》相类似,虽然那部影片是超现实惊悚片,但库布里克仍担忧相同题材的影片会毁了《奇爱博士》的票房,尤其是对方的阵容相当尖挺:导演西德尼·吕美特(《十二怒汉》)、主演亨利·方达(《愤怒的葡萄》)。于是,库布里克用出了狠招:起诉。哥伦比亚公司和库布里克对《核战爆发令》提起了诉讼,这让《核战爆发令》的档期被推迟到了《奇爱博士》上映八个月后。

但《奇爱博士》也非常倒霉,1963年11月22日,《奇爱博士》做了首场试映。就在这一天,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达拉斯遇刺身亡,影片的档期只能推迟到1964年1月,哥伦比亚公司甚至给一句含有“达拉斯”的台词进行了重新配音,改为“赌城”,另外还有一场讽刺总统的砸派戏被删除。在次年的奥斯卡奖上,《奇爱博士》虽然获得了四项提名,但全部落空,讽刺冷战的杰作《奇爱博士》就此被大时代淹没。

当然,优秀的电影永远不会被遗忘,《奇爱博士》此后慢慢成为了最伟大的反战电影之一,在IMDb的最佳影片250名中排名第28、美国电影学院2000年评选的最伟大喜剧片第3名、美国电影学院2007年的百年百大佳片第39名。


从DVD到蓝光

《奇爱博士》在DVD曾推出过多个版本,值得一提的包括1999年哥伦比亚公司第一版(无花絮)、2001年哥伦比亚公司特别版(携带幕后制作纪录片花絮)、2003年日本二区超码版、2004年40周年特别版(双碟配置)。这几个版本里争议最大的当属40周年特别版,因为此前的版本都是1.33:1全屏格式,而这个版是1.66:1可变宽屏。大家都知道库布里克去世前的除了《2001漫游太空》之外的音像制品都是全屏格式,而今出来的这个宽屏版,画面明显有裁切,但哥伦比亚公司却宣称此片的当年上映比例就是1.66:1的。
 

2009年6月16日,索尼公司发行《奇爱博士》45周年特别版蓝光,将这部经典的画面升级为1080p格式,正片仍是可变宽屏1.66:1。花絮方面,蓝光碟除了将所有的DVD花絮照单全收之外,还增加了一条琐事字幕,全面介绍冷战期间的历史背景以及拍摄内幕。


华纳公司在去年推出了书+碟的蓝光包装后,曾被网友公干为“史上最失败的包装”,索尼公司不知道哪根筋搭错,居然照原样仿制了这个包装,《奇爱博士》就是索尼的第一个试验品。除了碟之外,还附赠一本32页的画册。与40周年特别版DVD随碟附赠的画册内容完全不同(这个版本里有罗杰·伊伯特撰写的影评)。

完整图片版请参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67c1d0100entd.html

 2 ) 世界的毁灭与重建——在阳痿与性饥渴之间

让我来把这部电影讲一遍:
从前,有个男人阳痿了,他不肯承认是自己出了问题,然后觉得这个世界上的水有问题。再觉得所有世界上的女人都有毛病,如果不是你们的性需求,就不会有男人的阳痿。因为精子也是水,所以两个问题联系了起来~他觉得水是因为苏联人故意使坏,于是他去毁灭所有的水、毁灭苏联、毁灭世界。
从前,还有一个残疾男人,从来没有女人喜欢他,于是他一直做梦可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女人,每天除了sex什么也不做。然后世界毁灭了,他很高兴,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躲在煤矿里为了人类的繁殖每天只fuck了~然后他的残疾竟然因此神奇地治愈了~



 3 ) 《奇爱博士》:或者我们如何克服对黑白片的恐惧,并热爱库布里克

恐惧(panic)在希腊人那里原本只是一个人在林中漫步时突然袭来的畏惧感,他们用一位神祈来为这种感觉命名:潘(Pan);到了中世纪,人们的恐惧集中在吸血鬼、狼人这些幻想的产物和麻风病、黑死病等真实的灾祸上,当然,恐惧有时候也是神学上的,比如各类心怀鬼胎者对天罚日和末日审判的恐惧;近代工业的发展逐渐滋长了城市的堕落和阶级的矛盾,人们的恐惧对象主要成了开膛手杰克这样的变态杀人狂和法国大革命中肆无忌惮的革命屠杀。二十世纪的恐惧是什么?有人说是纳粹集中营。但对大多数没有进过集中营的人来说,那里的苦难是遥远而陌生的,只是读完安妮•弗兰克的某页日记时的瞬间想象,而曾被关在集中营的人尽管为数众多,但他们中大多数都已经死去。对于今天再次在资本主义丰裕的物质文明中安逸度日的人来说,核弹同样是遥远而陌生的,人们只是在看国际新闻时,在某超级大国对某邪恶国家的制裁报道中,偶尔听到这个词。但对经历过冷战的那代人来说,从广岛的“小男孩”和长崎的“胖子”一直到苏联解体,核的梦魇整整围绕了长达半个世纪,可谓二十世纪最主要的恐惧。
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奇爱博士》就是关于这种恐惧及其后果的。冷战中的苏联和美国都担心对方率先使用核武器,于是各自设计了相应的报复措施。美国的R计划:只要苏联的导弹攻击了华盛顿,美国的中层将领就有权力绕开总统的命令直接启动R计划,几十架部署在美国本土以外的轰炸机将满载着核弹去摧毁苏联的主要军事目标。苏联的世界末日装置:只要美国率先使用核武器,这个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装置就会启动,其威力将摧毁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美国空军将领杰克•瑞朋从苏联人只喝伏特加推知地球上所有的水都已经被“氟化”了,自己宝贵的“体液”正在被毒化,于是决定率先采取措施:他在苏联没有入侵的情况下直接启动了R计划,同时打电话给美国总统要他全面发动战争,因为召回轰炸机的密码只有他知道,而他已经把他的基地封锁了起来……
核弹的发明使战争变得至为简单:它只是两个超级大国首脑之间的博弈游戏。唯一有制约性的力量只是某种脆弱的人道主义。使人们恐惧的是:谁能保证这种人道主义永远有效,谁能保证不会出现杰克•瑞朋这样的妄想狂。而杰克尽管一半是偏执狂和疯子,但他的行为又何尝不是出于某种恐惧。对核的恐惧与古典时代的恐惧十分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某种幻想或者来源于某种自然力和不可控的非理性因素,它本身就是理性科技的产物,同时又反过来作用于理性思维。人们试图用理性的思维去控制作为科技理性产物的恐惧,比如让核弹的力量控制在某个由计算机控制的装置手里,这种思维却反过来被恐惧所俘虏,恐惧成了这种思维。弥漫在冷战意识中的正是这种恐惧思维,恐惧成了某种本体化得东西,到头来唯一使人感到恐惧的其实是这种恐惧本身。
《奇爱博士》集中表现的不是对核弹的个体心理恐惧,而是被恐惧所俘虏的理性化思维本身。该片的空间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军事基地内杰克•瑞朋的办公室,总统的作战指挥室和轰炸机内部。决定地球和人类命运的不再是广阔的战场,而是这三个内部空间,命令的发布与传递是无形的。人类的和平仰赖这三个地方的合理化运转,只要某个环节被非理性的恐惧心理所俘虏,就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影片不厌其烦地叙述了R计划从发布到执行的所有细节:杰克•瑞朋广播通知基地士兵苏联已经入侵,他已启动R计划对苏联展开报复性攻击,所有士兵上缴所有通讯设备并严守自己岗位准备作战:敌人有可能在任何时刻穿着任何衣服向基地进攻。这些命令都是军事集团内部完全理性化的作战反应,除了它们的前提是出于一个人非理性的幻想。轰炸机内部,从接到命令到最后的执行的过程都由摄影机巨细靡遗地再现出来:接受命令、向基地取得确认、取出R计划的函件、计划的具体内容、任务的分配、战后飞行员个人生存物资清单的罗列、切断对外信号的措施、锁定通讯频率的措施、飞行高度的数据、里程的数据、投弹后逃生线路的计算……执行R计划需要按动轰炸机内无数的按钮,每发布一条具体的命令,就需要按动一个按钮,摄影机就会给这个动作一个特写给与强调,人类的命运就决定在这些按钮上。所有那些命令的具体实施程序及所有那些按钮都是事前经过完全理性化地运算和设计的,它们的运作几乎是万无一失的,与核弹一样,它们是人类理性的精巧结果,但是当某个源头被非理性的恐惧心理所俘虏,恐惧便随着这条理性的锁链一步步传递并增值,最后产生的完全是非理性的毁灭后果,于是,人们反过来对这条精巧的理性锁链产生巨大的非理性的恐惧。
杰克•瑞朋并非完全是一个妄想狂,他还是一个被彻头彻尾地具有冷战思维的人,这从他一边发布执行R计划的命令一边打电话给总统要求发动全面战争可以看出。冷战思维是一种以恐惧为起点的完全理性化的思维。除了这位杰克,电影中还有一个人物是它的主要代表:巴克将军(影射美国著名的“热爱”战争的巴顿将军)。他在获知杰克已经启动R计划的消息后先是故意拖延时间不向总统汇报,后来又极力鼓动总动发布全面战争。最后当得知苏联的世界末日装置将会启动,人类面临毁灭的命运,美国总统和他的政府要员们商量如何挑选一部分人进入地下矿洞以繁衍人类后代时,他的建议是:如果苏联人偷偷带了一枚炸弹进入矿洞,九十年后人们从矿洞出来,苏联的科技将会领先美国。在这个疯狂的带着小丑色彩的人物身上,以恐惧为起点的思维逻辑被推演到极点,同时恐惧也带上了一层丛林法则的色彩:人们恐惧的只是在强力的较量中处于弱势。
《奇爱博士》一片的全名是《奇爱博士:或者我们如何克服对炸弹的恐惧,并热爱核弹》,听起来像是一本指导手册。片中的奇爱博士是个夸张的漫画般的人物,他对科技的力量怀着一种 “奇怪”的爱,正是他这样的人设计了像“世界末日装置”这类东西。他的原型是科幻小说中疯狂的科学家,库布里克更新了这一类型人物,使他与爱欲结合在一起。奇爱博士在为总统讲解“世界末日装置”的建造原理和核弹爆炸后逃生的方法时眼神中带着疯狂的神采,他似乎根本不在乎几十亿人的生死,他唯一所爱的只是他的“装置”和科技力量本身。讽刺的是,这个科技的骄子本身半身不遂地瘫痪在轮椅上,讲到兴奋处,他的一只手便不受控制般地直冲冲伸向半空中,其姿势颇像“希特勒举手礼”。库布里克似乎想借此讽刺纳粹极权主义的产生在科技的理性化中的根源。“热爱核弹”,正如片名所示,本身就是一种“奇怪的爱”,库布里克想回答的是,爱欲能否改变科技的非理性力量,或者说爱欲能否使人克服对科技的非理性恐惧。《奇爱博士》发行的1964年正是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发表十余年后,以性解放和反战为标志的68年革命运动前夕,人们普遍迷信文明压抑了人的自然欲望,性欲的解放可以使人类从科技与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库布里克以这部电影表达了他对这种思潮的看法:在非理性的恐惧面前,即使是爱欲也有可能被导向畸形,人们可以爱男人、爱女人,但也有可能爱核弹。人们突然之间只看到了性的自然健康的一面,却遗忘了性的扭曲的黑暗的一面,畸形的性欲的无法满足要求各种非理性的“代偿”。实际上,《奇爱博士》一片中许多戏剧性的场面和形象都来自于一种无法满足的“奇怪的爱”。除了奇爱博士这一形象,还有比如影片开始时被评论家成为“史上最性感画面”的两架军用飞机加油的镜头。“巴克”将军出场时,他性感的女秘书正穿着“三点式”泳衣晒日光浴,后来将军与总统开会时,这位秘书还打来电话撒娇,无疑,这位热衷于战争的将军同样也热衷于做爱。美国总统在跟苏联总理德米特里打电话时,那位总理显然也在寻欢作乐,显然,性爱有时不过用来缓解军备竞赛带来的焦虑。那位启动R计划的杰克•瑞朋在被问到什么时候第一次想到地球上的水都已经被“氟化”,他的“体液”正被毒害时,他答道,“与女人做爱时”——性的无能需要战争来补偿。
战争无疑导致恐惧,而人们也时常因为恐惧而发动战争。二十世纪的恐惧是对核战争的恐惧,同时也是对被非理性的恐惧所抓住的理性化的科技的恐惧,在后面那种恐惧面前,爱欲也好,理性的科技也好,似乎都无能为力,文明变得岌岌可危。《奇爱博士》最后著名的核弹爆炸的蒙太奇,就像哀婉的预言一样,笼罩在人类文明的上空久不散去。

————————————————

个人公众号:加书亚在路上
正在更新印度旅行日记,欢迎关注!

 4 ) 权力的本质——《Dr. Strangelove》奇怪的爱

这次从一个笑话开始吧

话说斯皮尔伯格死后来到天堂,却被天使拦住。天使说:电影导演不能上天堂。这时斯皮尔伯格看见库布里克慢悠悠地走进了天堂的大门,喊到:那不是库布里克吗?为什么他能进!天使回答说:哦,那是上帝本人,只不过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导演而已。

库布里克所有的影片都在探讨世界的本质,就像上帝一样。他老人家很早就看明白世界是怎么运行的,所以没去念大学直接就去拍片了。真正牛人从来都是干就完了,他们在别人还在想办法证明自己时就已经一波All in奥利给走向人生巅峰了。《奇爱博士》探讨了两个议题,权力的本质以及人和工具的关系。前一个议题可以看做《光荣之路》的延续;后一个议题则可以看做《2001太空漫游》的序章。《奇爱博士》中性和暴力的关系以及对人类异化的思考被大量运用在《全金属外壳》中,在他最有争议的最后一部电影《Eyes wide shut》中也能找到对应;一些飞机上仪表开关的镜头语言被用在《2001太空漫游》中。结合库神职业生涯中的其他影片看越来越感觉库神是不需要成长的,这是一个一开始就在终点俯瞰众生的人,他就是上帝本人。


影片的主题——如何停止恐惧并且爱上核弹

一个左右互搏的人

首先还是从片名开始。片名《Dr. Strangelove》虽然是一个只在片中出现了几分钟的配角,但这个角色本身就是片中美军指挥链的化身。奇爱博士最大的特点不是他是一个纳粹,而是他控制不住自己的右手,影片的故事正是一场Arm(即是手臂也是武装力量)失控而引发的闹剧。三条故事线,五角大楼作战室、空军基地、B-52战略轰炸机和进攻基地的部队正好对应奇爱博士的脑、右臂和左右手。在总统(脑)得知空军准将Jack Ripper(右臂)越权命令Kong少校的飞机(右拳)向苏联扔核武器后,他一方面想办法重新控制Ripper,另一方面命令Guano上校(左手,“Bat” Guano是蝙蝠屎的意思)打掉右手,完美的对应了奇爱博士这个角色“左右互搏”的问题。在影片最后,核弹已经扔出,此时的总统和将军们却在饶有兴趣的听“人类精华保留计划”,奇爱博士越讲越兴奋,最后居然奇迹般的站起来了!博士的脑重新控制了身体,这是总统重新和军队达成一致,也是从恐惧核弹变成爱上核弹的象征,而且这俩人就是一个演员演的,特别工整的对仗。

见证奇迹

那么Strange love指的是什么呢?影片的副标题给出了答案——How I learned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这个Strange love指的就是对核武器的爱,全片就是讲大家如何从恐惧核战变成热爱核战的过程。如果从情绪而不是剧情理解影片,本片结尾就是一个大团圆结局而非悲剧。Kong中校沉浸在骑着核弹冲向地面的兴奋中;总统和将军们沉浸在核战后美好生活的憧憬中;而全片唯一理智的人Mandrake上尉在干什么无人知晓,他的意见从不重要,因为他是一个英国军官,是指挥链以外的人,而是奇爱博作为一个德国人反倒参加最高级别军事会议,被接纳成自己人。结尾的原子弹爆炸剪辑配上We will meet again,毁灭从来没有这么优雅过。

那么指挥链怎么就出现问题并且无法恢复呢?这就是影片讨论的两个议题,权力的本质和机械的可靠性。


权力的本质

影片第一场戏是空军基地中空军准将Jack Ripper命令副官Mandrake上尉执行R命令。这场戏的对话是这样的:

[General Jack Ripper] Do you recognize my voice?

[Capt. Mandrake] I do, sir. Why do you ask?

[General Jack Ripper] Why do you think I ask?

[Capt. Mandrake] Well, I don't know, sir. We spoke just a few moments ago, didn't we?

[General Jack Ripper] You don't think I'd ask unless it was pretty damned important, do you?

[Capt. Mandrake] No, I don't, sir, no

这段对话相当奇怪,将军问少校是否听出他的声音,强调认出声音非常重要,至于为什么非常重要两人翻来覆去说了半天也没说明白。后来将军在向基地守军下达“歼灭一切来犯之敌”时也强调了人大于军衔和制服:

I am going to give you three simple rules.

First: trust no one, whatever his uniformor rank,unless he is known to you personally.

将军给基地守军交战规则的第一条就是:无论来犯之敌穿什么军装是什么军衔都要攻击,除非你认识这个人。军队的军装和军衔最重要作用就是分清敌我和确认权力,正所谓“Solute to the rank, not the person”。Ripper将军在片头就打乱了这一军队组织的基本原则,他显然认为权力来源于个人,而非军衔,他领导下的所有军人都听命于他个人,而非他作为基地指挥官的身份。

上尉要召回机群

手枪特写

看到枪马上就怂了

后面Kong机长提到执行R命令是同归于尽的报复行动,执行此命令的前提是华盛顿已经没了。因此当Mandrake上尉听收音机发现一切正常,如果华盛顿还在,那么R命令就是不合法的,是Ripper的越权行为,所以他马上去找Ripper对质。在英国军官的观念中,他服从的是基地指挥官,而非Ripper个人,所以他不明白为什么要听出Ripper的声音。这场对质的戏非常精彩,Ripper一直背对镜头,看不到表情。事情在争论中逐渐明确,那就是总统并没有下令,是Jack Ripper越权指挥,因此Mandrake要召回机队。眼看无法说服Mandrake,Ripper移开文件夹,露出桌上的手枪,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仰拍特写,积压已久的情绪爆发,Mandrake的气势一下就弱了下去。

Ripper的权力不是因为军衔,也不是因为他个人,而是因为他有枪。这也是冷战的基本原则,不是谁有道理听谁的,而是谁有原子弹谁说的算。

作战室中的戏也遵循着同样的逻辑

Bucky马上回!在世界毁灭的紧要关头还想着这事儿呢

Turgidson将军在总统问话的间隙接了个秘书的电话,在世界危急关头承诺早点回去共度春宵,嘿嘿原来浓眉大眼的巴顿将军私下也这么猥琐。

这货不是巴顿将军!

而美国总统在得知R命令后紧急给苏共主席Kissoff打电话。此时是华盛顿时间凌晨4点,莫斯科时间是中午12点,苏联大使提醒Kissoff此时应该不在办公室,而且已经喝醉了,事实也确实如此,看来他经常在大中午喝醉。大使的解释是:

Our Premier is a man of the people, but heis also a man, if you follow.

在电话中,总统和主席用了一多半的时间在互相问候和强调私人的朋友关系。中午12点作为苏共主席他应该没有作为个人的权力,更不该喝醉,看来Kissoff也把个人权力和国家权力混为一谈了。

上班时间刻苦钻研核心期刊

机组中的个人元素是最少的,但是仍然有一些元素代表机组实际上也把飞机看做自己的私人空间。比如说机长在上班时间看核心期刊《Playboy》,嘴里还塞满了嚼烟;机组成员在不停的吃东西,巧克力口香糖什么的;装绝密文件的保险柜里贴着美人泳装照等等。但是这些并不影响机组履行职责,他们不严肃的程度和Turgidson将军比简直小巫见大巫,这家伙不但和性感女秘书有一腿,还在地球面临毁灭的危急时刻打私人电话,不停在五角大楼里吃口香糖,最后还把军装上衣脱掉撸起袖子和总统勾肩搭背的,级别越高,权力就越不受控制,危害就越大,而且这些人根本就是把权力当做自己的玩具。

勾肩搭背,就差亲上了


人和工具的斗争

在Jack Ripper将军和Mandrake上尉就命令进行争执的时候有这样一段对话:

Do you recall what Clemenceau once saidabout war?

He said war was too important to be left tothe generals.

不能把战争交给将军们

如果不能把战争交给军人处理,那么应该交给谁?还记得《2001太空漫游》中HAL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吗?

Thismission is too important for meto allow you to jeopardize it.

R for Robot

R for Romeo

所以战争这种大事应该交给机器,机器最可靠。影片中出现问题的不是机器,是JackRipper突然发了神经,如果整个指挥链都由机器来执行那就没这些个破事儿了。无论是苏联人和还是美国人都希望在互相毁灭这件事上实现自动化,人不但可能发疯,还可能被敌人的假命令误导,更可能做出像Mandrake上尉这种上级命令不合法的理智判断,只有机器能排除一切干扰的执行权力的意志。Jack Ripper在下达R命令时说:“R for Robot”,Mandrake还重复了一下“R for Robot”。每个军官都希望下属像机器人一样执行命令,怪不得当Turgidson将军听说末日机器是真的时激动的说:“I wish we had one of their doomsday machines!”但下级士兵可不这么想,机组成员接到命令时说的是“R for Romeo”,而不是“R for Robot”,显得有人情味,还有点浪漫。《全金属外壳》中小丑也说“Marine don’t want Robot”,这显然是士兵们的一厢情愿。

但权力是相对的,士兵是将军的Robot,将军是总统的Robot。总统不需要Turgidson将军做出任何判断和决策,他问的都是客观问题,就和Kong机长问飞机漏油量一样。

General Turgidson, what's going on here?

How soon will planes penetrate Russianradar cover?

Are you in contact with Ripper?

Are there any Army units stationed nearBurpelson?

General Turgidson, is there really a chancefor that plane to get through?

但这并不是说人对机器能实现100%的掌控,总统的所有决策都是基于Turgidson将军的回答做出的,机组成员的所有努力都是让机器正常运行,从这个角度看人是被机器操控的也未尝不可。

牛仔帽

《奇爱博士》中最完美、和谐、没有任何争斗也没有任何思考的线就是代表机器的B-52。机组成员们就像Robot一样一丝不苟的按照程序执行任务,与其说是他们在驾驶飞机,不如说他们其实是飞机的一部分。在机上所有的机组人员都戴白色的飞行头盔,专业而且科技感十足,只有不当班的人才能摘下头盔。当接到R命令时Kong机长从保险箱中拿出了牛仔帽,把头盔锁在保险箱中,从此他就一直是一个牛仔的形象,给这个行动增加了个人认同。

Zoom in 1

Zoom in 2

仿佛人机对话

影片中机组的镜头语言颇值得玩味。机长操作那堆眼花缭乱的开关的时候,库神对开关用了zoom in,这是表现情绪的典型镜头语言。在最后一场投弹戏中特别明显,此时飞机已经中弹,通信系统被打坏无法接收到任务终止的命令。背景音乐还是一成不变的《Jonny comes marching home》变奏,不断漏油的提示意味着无论任务成功与否他们都不可能marching home了,而机组人员中没有一个人胆怯,没有一个人讨论是否还能活着,他们像机器一样精准的运转,精准的报告漏油量,就好像机器人。在打开炸弹舱门的时候几次失败用了正反打镜头,仿佛一场人机对话,是一场人机的较量。这场较量中人类毫无惧色,飞机倒是好像很胆怯,弹仓“Open”的灯始终不肯亮起,Close还一闪一闪的,仿佛是用语言在拒绝投弹手的命令。最后Kong机长毫无惧色的选择手动模式,进入弹仓,骑在核弹上开始修理机器。

这一段真的是非常精彩,经典的最后一分钟营救。领航员不断地报告距离目标位置,8英里、7英里、6英里、5英里……视听语言引导观众站在Kong机长的角度捏一把汗!一定要成功啊!但这明明不是最后一分钟营救,而是最后一分钟毁灭!Kong机长成功的后果就是世界毁灭,此刻已经不知道谁是反派了,一切都疯狂了。

兴高采烈地毁灭地球

和《2001太空漫游》一样,人最终战胜了机器,Kong机长果然成功了,然后地球就毁灭了。观众已经无法分清Kong机长是来不及还是不想回到机舱中,反正在世界毁灭中这都是无关紧要的细节,反正他骑着核弹、在兴高采烈的欢呼声中射向地面,这是机组唯一的情感表达。让他们送死的是Jack Ripper,但从Kong的举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其实是认同Jack Ripper的理念的。


权力和性

这是神马?!

原来是空中加油,我还以为是那什么呢,吓死我了

影片第一个镜头是一根巨大的金属管,看起来像一个XX,接下来是两架飞机在进行空中加油,仿佛两个正在交配的大蜻蜓,原来那个金属管是飞机的加油管啊。此处背景音乐非常舒缓,Try A Little Tenderness,没错库神又开车了,他老人家开车的点都很奇怪。第一组镜头就给全片定了基调,这是一个关于权力和性影片,片中所有人物的名字也都和性有关,只是在这里,性更像是一种对权力的讽刺。

美国总统MerkinMuffley:To screw something up

空军司令‘Buck’Turgidson,雄鹿不说了,Turgid是肿胀的意思。冯唐特别爱用的词,你懂的

基地司令JackRipper:这就是开膛手杰克,案子到现在也没破,连续杀害5名妓女。

Mandrake上尉:希伯来语中意为“爱的植物”,直白点就是春药。

Kong少校:King Kong!就是那个在帝国大厦打飞机的猩猩,还用解释吗?

苏共主席:Kissoff,拒绝的意思,但是里面有个kiss,暧昧

苏联大使:De Sadeskie,萨德侯爵,《索多玛120天》了解一下?

Jack Ripper到底抽了什么风发动核战呢?这是他的回答:

Well, I firstbecame aware of it during the physical act of love. Yes, aprofound sense of fatigue, a feeling of emptiness followed.

Luckily, Iwas able to interpret these feelings correctly.

I can assureyou it has not recurred.

Women sensemy power and they seek the life essence. I do notavoid women. But I do deny them my essence.

居然源于某次缠绵后的空虚,所以要毁灭世界,奇怪但是又合理。

PEP Pills阻断药物都有,想的真周到,翻译是错的

关于性的隐喻在影片中随处可见。B-52机组的救生包里有“3支口红,3双尼龙长筒袜,一盒避孕套,还有PEP Pills(艾滋病阻断药物)。Kong机长感慨,这都够让一个男人在拉斯维加斯度过一个美好的周末了。为什么要带这些呢?谁知道呢,可能是鼓舞士气吧。

全片唯一的女性角色就是干这个的

Turgidson将军和秘书的关系相当有趣,秘书也是全片唯一的女性角色。他俩的出场戏是凌晨3点,第一场关于核战的讨论是Turgidson通过秘书在电话中完成的,这家伙满脑子想的都是推卸责任,在去五角大楼前还承诺“Your old Buck will be back before you can say blastoff.”这哥们仿佛只能被性驱动。房间也不大对劲,好像这种到处是镜子的装修在东莞比较常见,get了很多奇怪的知识。

眼睛都直了

世界毁灭前夕,所有人都沉浸在奇爱博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畅想中。未来生活的核心就是繁殖,没有太多别的要做,一个男人配10个女人,这是为了我们种族的未来做出的必要的牺牲。

毛子听了都说好,露出了赞许的微笑

OMG,这种“牺牲”谁不想要啊!连苏联大使都称赞“I must confess, you have an astonishingly goodidea, Doctor”

Oh,原来这些大人物们脑子里想的就是这些啊。


讽刺

除了性的议题以外,影片中还有很多绝妙的讽刺。

不要在作战室打架!《使命召唤》有一关就用了这个做标题

在作战室中的争论就是一场闹剧。苏联大使Alexei de Sadeskie 和Turgidson打了起来,总统制止他们:You can’t fight here it’s the war room.大人物的战争从来不动手,他们开开会,打打电话世界就被毁灭了。

Peace is our Profession,在阴影里

Peace is our Profession

空军战略轰炸机843联队的口号是“Peace is our profession”,非常讽刺,出现了好多次。明明是“War is our profession”。可是大家都这么说,现实中也是这么说,保卫和平什么的。

核心期刊的核心人物

Kong机长看的杂志兔女郎屁股上盖的书是《Foreign Affairs》著名的《外交事务》杂志。Affairs还有外遇的意思,外交不过是战争的遮羞布。兔女郎Tracy Reed也是将军秘书的扮演者,当将军真TMD好啊!我要当将军!

射一脸

美国空军拥有无穷的资源,最后却要打公共电话到五角大楼,没有硬币还要从可乐机里偷,Guano上校被可乐射了一脸。可口可乐是美帝的商标啊!

猜字游戏,很可能还猜错了

最后Mandrake上尉猜中了密码应该是P、O、E的组合。他的线索就两条,Purity of Essence 和Peace on Earth,前者是Jack Ripper的狂想,后者是作为二战喷火战斗机飞行员的Mandrake上尉的理想,可能两个都不对,因为密码是OPE,可能就是简单的行动,Operation.

作为美国小伙伴的英国军官Mandrake上尉处处像个异类,而作为前纳粹的奇爱博士混的风生水起。

可能上帝眼中的世界就是这么荒谬吧。

核心期刊镇楼

 5 ) 人类命运的囚徒困境

一,人类命运史上最承重的两封书信

1962年10月27日,美利坚合众国史上最帅的总统肯尼迪,也就是那个与弟弟共享全球最性感风中女郎梦露,后来被开花弹打爆头盖骨的帅哥,向苏修分子赫鲁晓夫发出了一封接受他10月26日星期五"提议"的信:

“亲爱的主席先生:

我非常仔细地阅读了您1962年10月26日的来信,对您表示愿意迅速谋求一个解决办法的声明表示欢迎。然而,需要做好的第一件事是,在联合国的有效安排下,停止在古巴进攻性导弹基地上施工,并使古巴一切可供进 攻之用的武器系统都无法使用。 ……

但是让我强调一下,其首要的因素还是要在有效的国际保证之下,停止在古巴的导弹基地上的工作,使这一威胁继续存在下去,或者使这些问题同欧洲和世界安全的一些广泛问题联系起来而拖延这一有关古巴问题的讨论,肯定将会加剧古巴危机并严重危害世界和平。因此,我希望我们能按照此信和您1962年10月28日的信件中提出的办法迅速取得一致意见。

约翰·肯尼迪”

在此之前,10月24日,美国陈兵从佛罗里达到波多黎各的弧形海域,68个空军支队,8艘航母,90艘军舰参与 了封锁古巴海峡。更严重的是,美苏两国在全球的军事基地都进入警戒状态,核弹头上弦,核大战一触即发。

在热核战面前,陨石撞击,两次世界大战,飓风野火海啸黑死病,都只是小儿科,因为当前全球储存的核武库足够把地球毁灭几十遍以上。

10月28日,星期六。莫斯科电台广播了赫鲁晓夫的回信。

信中说:

“我非常理解您以及美国人民对于您所称为进攻性武器所感到的忧虑,这的确是一种可怕的武器。您和我都了解,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武器。为了尽快地消除这一危及和平事业的冲突,为了给渴望和平的各国人民以保证,苏联政府除了此前已下达的在武器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的命令外,现又下达新命令拆除您所称为进攻性的武器,并将它们包装运回苏联。”

这就是著名的古巴导弹危机。

所幸关键时刻,肯尼迪和赫鲁晓夫都选择了审慎与克制。

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好在当年美国的总统不是小布什同志。

如果说人类在其亿万年漫长的历史,有哪一次无限接近过毁灭的话,谁都无法否认这是人类史上的第一次,而人类却无法担保什么时候就会发生第二次。

二,红色警戒

也是在1962年,为了拍摄一部核威慑影片认真学习了三四年的库布里克忽然读到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在《原子科学家通讯》上发表的一篇《红色警戒》评论文章,当即联络原作者彼得·乔治并以3500美元购买下了该书电影改编权。

2005年,托马斯·谢林,因广涉运筹学、外交学、国家安全、核战略、军备控制理论,以其博弈理论(game theory)增加了我们对于冲突与合作的理解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当年在《原子科学家通讯》的那篇评论,指《红色警戒》是一篇绝好的偶然核大战案例,核威慑的逻辑是建立在“对等摧毁保证”上的非逻辑思维上,令任何一方都不敢轻举妄动。

但问题出在启动核大战的按纽掌握在人手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不受情感逻辑或者意外事件干涉,从而让核战争意外启动,基于此原因,核威胁理论又开始向分散下放指挥权发展,这让诸如战区的空军司令都有机会发动核战争。

遭受攻击的一方,为避免被先发制人打击失去还手能力,就有必要启动一套自动还击系统,也就是说如果本方受到核攻击,一组电脑程序自动发出攻击指令,启动毁灭性核攻击。

这套系统,就是影片《奇爱博士》里苏联使用的DOOMSDAY MACHINE,当系统检测到相当剂量的核辐射判定己方被攻击时,就指令发射全部核弹头饱和攻击,摧毁整个世界。

而《红色警戒》的原作者彼得乔治,从此深陷核战恐惧症中不能自拔,终于在1966年6月1日饮弹自杀。

三,中导条约

你别以为这些都只是电影和书中的情节,政治和军事哪有这么荒诞不经?

举个栗子,特朗普,就问你服是不服!

继2002年退出《反导条约》山姆大叔在全球各地大肆布置反导系统后,2019年8月3日,美国又在非典型政客鸡冠头大统领带领下,撕毁了1987年由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签署的《中导条约》,从而让射程在500-5500公里的中远程导弹研制和生产不再受到任何限制。

世界将再一次陷入军备竞赛,上一次是海军的航母潜艇竞赛,这一次,除了核力量的装备竞赛,还有中子武器,激光武器,基因武器,太空武器。

人类向自我毁灭又成功迈出了一大步。

在武器装备的竞赛上,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世界各国就一直深陷囚徒困境,事实上,没有哪一个时代人类曾走出过这个困境。

四,库布里克

斯坦利库布里克并不是以导演职业出道,他初期的职业是记者,但对于电影的热爱让他成为了著名的地下电影创作者,并扬名好莱坞。

他的作品不多,加一起大概也不超过20部,但他的每一部作品却都禁得起观众和时间的检验,这一点连光影国师老谋子也是做不到的。

不重复自己,这是观众看库布里克的电影第一感受。他的电影样式不一,风格多变,有史诗商业片《斯巴达克斯》,人物志《巴里林登》,问题青年族群《发条橙》,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越战片《全金属外壳》,黑色荒诞剧《奇爱博士》。但所有的影片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充满了哲学遐思。

如果说库布里克的电影,有什么一直在遵循的个人风格,那就是哲理化。

他深深地关注人类的命运,在对人类的过去和现在观察中,还预测着未来。虽然他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的发明者,但他却绝对是最有力的鼓吹者。

他的最后一部影片是《AI》,可惜他并未能亲自完成就因病去逝。斯皮伯尔格接手了他的遗愿,拍出了一部惊世骇俗的机器人消灭人类的电影。相信这也正是库布里克的初衷,人类社会迟早被人工智能颠覆。

在他拍的电影中,《奇爱博士》并不是最好的作品,但却是他对人类未来关切得最深的一部作品,对人类的未来比他创作的史上最佳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揭示得更深。在特朗普撕毁《中导条约》后,他在《奇爱博士》里讲的故事,正在一步一步向现实演变。

五,奇爱博士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是一部只有三个场景七个主要人物的黑白电影,空军基地和基地指挥官瑞皮将军,B53战略轰炸机和机长昆少将,总统作战室里的总统,参联会主席,苏联大使和核科学家。

但是这部场景和人物都不多的黑白影片却不简单,"关于核战略的所有东西,你都可以从《奇爱博士》中学到",美国科学家联盟的太空战略、国际安全及军情分析大腕约翰·派克(John Pike)如是说 。

整个西方世界的领导人都相信苏联人已造出了能毁灭世界的终极武器并布置在北极某处,为了不被苏联先发制人使用核武摧毁己方,美国通过遍布全球的空军基地保持了24小时不间断有一个支队的轰炸机携带着上亿吨当量的核弹头在距离苏联境内目标两小时航程的空域飞翔,一旦美国被攻击,这些飞在天上的每架轰炸机就会向苏联倾泻相当于16倍二战炸弹总和的核弹头。

而为了防止苏联的斩首行动令总统无法下达命令导致的指挥中断,空军基地司令被授权可以向飞在空中的轰炸机群下达启动Plan R的命令打击报复苏联。

换句话说,就是全球任意一个美军战略轰炸机基地司令都有权启动与苏联toe to toe的核大战。

而保证基地司令不会滥用这种职权的机制,就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对他们的忠诚度测试。

这个机制的漏洞就是万一有人发神经呢?

所以全人类的命运可能只是系于某个基地司令的裤腰带上。

这不就还真有人会发神经!

皮森基地司令瑞皮将军因为性无能,怀疑是苏联特工在水里投毒而迁怒于共产主义,下令所辖轰炸机支队执行plan R。

为了让他的命令得到有效执行,他在确定go code后,关闭了基地并切断了基地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并在总统派遣的部队攻进基地时举枪自尽,把只有自己知道的轰炸机群召回代码一同带进了地狱。

当他的攻击行动被通报到参联会主席巴克将军时,这位军方首脑不得不中断了与女秘书行鱼水之欢而回到总统作战室汇报情况,临走他告诉女秘书等我很快回来。

作战室的会议,总统以下的三巨头均缺席了,他的国务卿正在越南,国防部长在老挝,副总统在墨西哥,来参会的,是他们的秘书。

决定世界生存的,并不是台面上的人。

我们来看这个密室政治是如何进行的。

参联会主席压下声调通知总统他的下属越权行为时,压抑不住心里的兴奋,既然结果已无法逆转,他进一步建议起飞更多的飞机攻击苏联所有的核基地,一击致命,彻底解决苏联威胁,但是他只能保证这样的饱和攻击也只可以解决苏联90%的核力量。

他说,美苏导弹比是5:1,我们向他们的每个导弹基地发射3枚导弹,剩余的导弹打败他们还绰绰有余。他一句话道出了各国疯狂的军备竞赛是多么的必要,伊朗,朝鲜为何砸锅卖铁也要研制核武的逻辑就正在这里了。

在军方好战鹰派眼里,美国的代价只是2000万平民可能被苏联漏网的10%核力量消灭,这是一个可接受的平民伤亡。而如果不先发制人,这个损失可能是1亿5千万人口。

幸好总统是鸽派,他声明他的国家不会是首先使用核武的一方。可是现实中加州牛仔小布什就公开宣布美国采取的是先发制人战略,到目前为止,人类史上唯一使用过核武的一方也正是美国。

为了将人类从核战边缘拉回,敌对方的苏联大使也被邀请参加了这个绝密会议。

这大概是史上仅有的一次交战国双方一起参加一方的作战会议了。

大使给总统和作战室的政要带来了两个信息。

一是苏联的终极武器是doomsday,这是一套机器控制的系统,当检测到相当剂量的核辐射系统判定苏联正在遭受核攻击时,这套系统会自动发出攻击指令,能够毁灭地球的核装置会自动启动,氯化钴G炸弹,它爆炸后的核辐射半衰期是93年。也就是说,地球表面一切生物消失后,93年内不会再产生任何新的生物。

二是苏联总书记正在喝酒,而且他已经喝醉了。

这第一个信息令在场所有人都慌了,刚刚滔滔不绝大讲一击致命的参联会主席也无法保持淡定,他的可接受牺牲2000万平民来打赢战争的理论,说到底是别人的生命,当轮到自己也得赔上性命时,他表现出的求生欲却是最强烈的。

首先他是不相信有这样的骚操作,然后奇爱博士证实了这个骚操作不但可以有,还相当简单容易制作。这个末日机器的遏制理论是让对方产生害怕进攻心理的艺术,所以必须排除人的因素,因此该装置的启动完全交于机器,并且是不可逆的。

但是奇爱博士也提出了置疑,末日机器的设计思想是必须让对方知道这个机器的存在,苏联怎么可能对此保密,除非是根本就还未造出这样的机器。

大使给了他可信的回答:总理希望在下周一党代会上宣布,他是一个喜欢制造意外惊喜的人。

惊喜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

这一下轮到作战室的政要们惊慌了,政客和将军们再也没有了鸽派鹰派之分,所有的人都在焦虑如何避免末日机器被触发。

轰炸机群联系不上,撤回命令无法传达。现在敌对的两方首脑必须合作了,美国总统请求苏联总理在轰炸机群进入对方雷达时悉落击落。

他提供了自家轰炸机的数量,航线,一国首脑向敌国首脑出卖自家军事情报以协作打掉自家轰炸机群,这大概又是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了。

千钧一发之际,基地司令的副官解出了死鬼司令设置的通讯代码OPE,向机群发出了撤回指令。

看见大屏幕上回撤的机群,作战室的高官们都长吁了一口气,相互拥抱庆祝。“死神刚刚从我们头顶掠过”,眼含热泪的鹰派巴克将军抑制不住的激动,“我提议大家一起向主祷告”。

然并卵,有一架由昆少将指挥的轰炸机,由于被苏联导弹击伤,无线电失灵没收到指令,继续向苏联境内飞去。

这是一个由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员组成的机组,但他们却都有最好的飞行素养,在他们的高超技术和无间协作下,受损的轰炸机通过低空飞行躲过了苏联雷达搜寻,成功抵达目标上空。

看起来上帝还是不忍就这样灭了人类,投弹时核弹头卡壳了。

but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尽职尽责的昆少将,手工修复了投射系统,骑着核弹头冲向了大地。

蘑菇云腾起的那一刻,全球各地相继腾起了一模一样的云层。那是一层半衰期为93年的氯化钴G辐射云。

作战室现在的主角已变成了奇爱博士,主持美国核武研发的布兰德公司武器研发主任,他现在提议在深矿井保存人类精英。

为保存人类,井下生活将是一个男人配十个女人,这令在场的男人全都双眼发光。

而半身不遂乘坐轮椅的核武专家,奇爱博士,也奇迹般地从轮椅上站了起来,他情不自禁地喊了声:mein Führer. I can walk.

召回机群的代码,OPE, of purity essence. 精华之液!就是基地司令挑起核战争的原因。

影片对此进行了无数次暗示,片头的空中加油,瑞皮向上翘起的雪茄,昆少将骑在胯下的核弹头,甚至是相关人物的姓名,Jack Ripper, Major Kong, Buck, 都全充满雄性气息或性暗示。

原来对交配权的争夺,才是人类一切争斗的起源。

库布里克把题材如此凝重的电影拍成了黑色幽默,很多地方看似荒诞不经,而世界恰恰就是这样荒诞不经地在运行。

神经病和酒鬼抓住人类未来的睾丸,明天和意外,谁都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

 6 ) 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

    电影课的老师让我认识了库布里克。于是找来了他的几部片来看。如果说《洛丽塔》出彩的地方还是在演员的话,那么这部《奇爱博士》真的是展现了库布里克的天才之处。

    同样是反冷战题材,如果让我拍,根据小学作文中学到的以小见大的方法,我可能会选取一两个平凡人,描写冷战对他们生活的冲击。我看过一些反映一个大时代背景(战争,文革等)的片子都采用了这种手法。或者我们也可以干脆来个大场面,描写一下美苏有多少新式武器,国内有多少反战游行示威……

    我等终究还是凡人,看看大师是怎么拍的吧。谁都没想到的是库布里克把这一题材拍成了一部黑色幽默剧。几十架载着核弹的B52、靠蒙就能猜出来的绝密密码、会议室里将军轻松调侃的语气、美国总统在电话里不停的叫着苏联总理的小名……这些看上去有些荒谬的元素组合在一起,期间再穿插一些类似生存箱那样的小幽默。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一部喜剧。但就是这样的方法,像一连串的冷笑话将冷战大大的鄙视了一番。冷战是什么?不过是政客们在会议室玩的过家家游戏罢了。

    影片里有三个细节让我难忘,一个是在基地的将军决定将错就错不发出撤回B52的命令时给他的那个稍微仰视的镜头,那个镜头给人的感觉不是伟岸,而是一种征服的狰狞和满足。人类中的一些人总是希望能够征服别人并从中获得快感,只要这种人还在,冷战,或者类似的竞赛就不会结束。第二个细节是Dr.strangelove时时扬起右臂作出的那个手势。他的残疾,代表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畸形:一方面是极度聪明的头脑,另一方面确是对纳粹的信仰。在人类走投无路的时候需要仰仗自己智慧的头脑,然而最终也是智慧毁掉了人类自己。第三个是在核弹终于爆炸,苏联启动了毁面世界的程序之后,美国政要们关心的居然是幸存者们冷战的继续。同时,苏联大使也在忙着偷拍会议室中的机密。死到临头之际,人们还在忙着这种事,啼笑皆非之余不免会感到悲哀……

 短评

彼得塞勒斯和乔治斯科特都逗不过那个德州口音的机长 

7分钟前
  • 妖灵妖
  • 力荐

第一次接触库布里克的片子,倍受打击~~

8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没看懂,好像有黑色幽默的地方在嘛就是觉得不好笑...科幻控可能会看懂?

9分钟前
  • 阿朽
  • 还行

你可以毁灭世界,但不许在作战室打架!这里是作战室!

12分钟前
  • 范克里夫大尉
  • 力荐

Gentlemen, you can't fight in here! This is the War Room!

15分钟前
  • 浪味仙
  • 力荐

正经的喜剧,通篇的讽刺,疯子的忧伤,好看得丧心病狂。

20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三大场景:机舱、作战室、基地。过半场登场龙套男奇爱博士。骑氢弹的牛仔。向可口可乐公司要硬币的英国绅士。

21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94/100 你知道把整个时代的恐惧和幻想如此直观的拍出来有多难吗?

23分钟前
  • SELVEN
  • 力荐

7.0 最好的政治讽刺剧没有之一。库布里克用这部氟化水一般的电影玷污了战争机器们最纯洁的体液。

27分钟前
  • 喂饭
  • 推荐

这个译名太囧了,看的好累中间还睡了,大脑都空白了。哦天

30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想想也是理所當然,如果一場核爆為男人帶來的不是恐懼而是破處似的快感,他們當然會從此開始大幹特幹呀……

33分钟前
  • 焚紙樓
  • 推荐

Mein Führer, I can walk!

37分钟前
  • jazzkitty
  • 力荐

给库爷跪了,不仅仅是起源的设想者,还是末日的预言者啊,他大概不是地球人。演博士的哥分饰三个角色,不仅让观众来劲,他自己也一定爽得要命吧

42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库布里克从来不让人失望

45分钟前
  • 扭腰客
  • 力荐

黑色战争片,战争与男人,战争与性,导演描述得太隐晦太有魅力了。最后昆少将骑着导弹轰炸敌人阵地,实在太酷了,那是每个男 性的梦想。

4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Dr. Strangelove比Dr. Strange更懂爱。

50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液体的纯洁

51分钟前
  • cao
  • 力荐

关注冷战史必看

54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当年此片竟然全面败给窈窕淑女,奥斯卡这哪是中庸保守,根本就是脑残。

56分钟前
  • 37°2
  • 力荐

虽然是冷战的时代背景,但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人类头顶的事实远没有改变。在漫长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中,展现官僚的无能、人性的罪恶、和某种奇异的幽默感,在世界还未毁灭时他们已经想着在新世界瓜分利益了(以人类之名),对俄国、英国、德国人都采取了典型化处理。极端的戏剧冲突展示深刻的当代现实。

1小时前
  • xīn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