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十八湾

HD

主演:郭秋成,李彦萱,高星豪,宋沐心,提爱民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长篇影评

 1 ) 宜昌市扶贫干部集中观看《山路十八湾》

弘扬攻坚精神 推进乡村振兴

2021年01月19日

三峡日报讯(记者郭奇儿)1月18日,根据中国好人、荆楚楷模、市税务局驻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红旗坪村第一书记肖曙光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山路十八湾》,在宜昌卓悦广场金逸影城首映。市扶贫办组织扶贫干部与电影主创人员参加了首映式。

市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副局长唐清曾在2017年和肖曙光一起在五峰湾潭镇红旗坪村开展扶贫工作,电影中的点点滴滴把他的思绪拉回到曾经奋斗过的地方,他深有感触地说:“《山路十八湾》真实再现了实际工作中交织着的各种困难和矛盾,扶贫干部敢于担当,敢于作为,将心比心,以真心换真情。接下来,我们更要砥砺前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扶贫干部余雯雯表示,看完电影很受教育,要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扶贫工作中。

 2 ) 扶贫路上的曙光和希望

扶贫路上的曙光和希望

覃玉洁

前几日,中共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支部委员会组织观看了扶贫攻坚电影《山路十八湾》,亲切的乡音、真实的故事,都让人动容。这样一部纪实扶贫,立足时代的影片,在影院灯光亮起的那一刹那,让笔者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故事主线不复杂,讲述了一位机关干部冯曙光主动请缨来到偏远山村十八湾来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克服重重困难带动十八湾的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影片一开头冯曙光就驾着车在弯弯曲曲地山路上行驶,被一些掉落的大石块拦住了路。碰上了第一位扶贫对象,也是一位关键人物刘希望,他帮助冯曙光一起移开了那些石块。在冯曙光的邀请下,两人一道回十八湾村。两人就如同他们的名字一样,给村子带来了曙光和希望。

此时镜头一转,一个裹着头巾的大妈背篓里的鸡四散跑丢,见到冯书记的车就势一滚,碰起瓷来,非说是车吓跑了她的鸡。“鸡”这一意象在这个影片里出现了三次,都承担了重要作用。第一次长社嫂丢鸡,冯书记买鸡,便是推动故事开始的第一个线索。长社嫂将此事宣扬出去,于是有了乡亲们找冯书记卖菜,正因为买下了这些菜送给了李总,才是打开销路的第一步。第二次出现鸡,是刘希望的儿子军军抱着鸡,冯书记问,干嘛呢?军军答,玩鸡呢。在娱乐设施相当落后,也没什么其他娱乐活动的乡村里,他的母亲离开,父亲教育缺失,他的玩伴就是这一只鸡,也是他的精神寄托。也就为后面军军为了找丢失的鸡而迷路走丢而做好了铺垫,这第三次出现鸡,促进了矛盾的化解。同时鸡也是推动十八湾村致富的商机之一,实在是巧妙。

这部片子的主人公冯曙光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毋庸置疑是一个优秀的国家公职人员。他离开自己原本的机关单位,自告奋勇来到十八湾村时可能想象到了很多困难情况。但是情况远比他想象的糟糕,来到十八湾村向书记直接给他吃了个闭门羹,正巧遇到陈贤惠,而这也成了村里谣言的起点。被人恶意揣测两者的关系,气的陈贤惠想要离开这里。冯曙光从未气馁,并告诉她:“身正不怕影子斜。”同时在丈夫的信任下,陈贤惠留了下来,成为了冯书记的左肩右臂。他的人格魅力不仅仅化解了此事,也推动了村子里红箭子、刘希望、捡宝子三家的矛盾化解,成了带动十八湾村致富的关键。冯曙光无时不刻在考虑着如何带动十八湾村致富,在陪刘希望挖金银花的时候意识到种植金银花也是一个商机;在花钱买下乡亲们送来的农副产品时也是第一时间送到了做投资的李总手里;三家做农家乐的村民各有所长却各自为政,他就想着如何将资源整合。正是有了这样的眼光,才能在贫困的十八湾村发掘出潜力,有时正是缺乏这种将资源变现的能力和足够敏感的认知能力,使得有些村子只能吃吃老本,难以脱贫致富。

影片刚开始时这群村民看起来好像“全员恶人”,上门就要打人的红箭子、懒政无为的向书记、让冯书记当众难堪的刘希望、背后嚼舌根的长社嫂等等,故事一点一点展开,也揭露了这个小村落的往事和伤疤,整个影片的高潮在全村人出动去寻找因为刘希望疏忽而走丢的军军,所有人都变得无比淳朴和善良,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就连这个村发展的最大阻力向书记,亦不过是个想要过上更好生活的贫困户。故事环环相扣 ,最终刘希望远远地看向远方,一个女人来到了十八湾村,给故事画上了句号,还给观众留下了一丝意犹未尽的感觉。

影片中还出现一些普通插曲一般的小故事,由于是真实故事改编,所以可能并不件件都有其因果,但是也有其存在的意义。比如那位和时间赛跑,最后还是没能看到自己新房的老兵,比如那个外婆感冒还要打电话问父亲的儿子,最后也走进乡村为孩子们做家教。其实是一种战斗精神的传承,老一辈如老兵为村子建言献策被冷遇,到冯书记带领大家克服困难脱贫攻坚,再到儿子为父亲竖起大拇指,给小孩当家教,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点燃了所有像十八湾一样贫困乡村的希望。

看完这部影片后,我感触颇深,正因为有冯书记这类人的存在,才使得中国脱贫攻坚事业稳步前进,在2021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里,中国将要全面脱贫,他们功不可没。冯曙光不是一个人,而是千千万万个在贫困乡村努力带动大家奋斗的驻村干部,他们的人格魅力也影响着身边的村民,他们的亲人,他们的下一代,正如愚公一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我们终将会移开贫困这座大山。

 3 ) 《山路十八湾》昨日上映,编剧杜鸿讲述拍摄背后——每天奔走在海拔千米大山上

2021年01月19日

一部以五峰湾潭镇红旗坪村驻村“第一书记”肖曙光为原型创作改编的精准扶贫题材电影《山路十八湾》,1月18日在全国院线正式上映。

电影《山路十八湾》由懿合鼎影视文化传媒(湖北)有限公司、常州晨暮之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中共宜昌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扶贫办、市税务局、懿合鼎影视、常州艺梦影视传媒等单位联合摄制,凌学松导演,郭秋成领衔主演。“这部片子源自我在五峰县傅家堰乡桥料村驻村扶贫的实践,更源自这片厚重的土地和纯朴的土家山寨人民。”昨日,编剧杜鸿在谈起该片时说。

看点多多

影片故事来自真实事迹

18日,随着影片大幕拉开,一部展现驻村扶贫干部的工作历程,讲述湖北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故事的画卷也徐徐展开。

影片以宜昌市税务局驻红旗坪村第一书记肖曙光为原型,通过描写他驻村扶贫的历程,塑造了一个有情有义、有理想有担当、小人物大情怀的扶贫英雄形象,旨在宣传先进典型,弘扬精准扶贫精神,致敬全国277.8万名驻村帮扶干部。

因为影片是以写实的拍摄手法为创作向导,最大限度展现了当地扶贫工作的真实情况,充满了乡野的原生态气息,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和亲切感,生动真实地还原了当地的生活气息,电影《山路十八湾》的演员用原汁原味的方言演绎,让人感同身受。

同时,因为该片是根据真实先进典型事迹创作改编,表现手法温情、质朴、细腻,真实、鲜活、生动地表现了扶贫第一书记冯曙光的英雄事迹。影片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脉搏,塑造了一个有情有义、有理想有担当、小人物大情怀、舍小家为大家的扶贫第一书记形象。用写实的画风和质朴的语言娓娓道来,温暖真实打动人心。

艰苦拍摄

全天候在大山深处奔走

杜鸿介绍,在编剧期间,他查阅了大量宜昌扶贫经验及资料,在筛选、类比及采访了市扶贫办副主任陈卫卫、罗泽旌之后,将税务局干部、驻五峰红旗坪第一书记肖曙光作为重点创作对象。

他经过大量实地采风创作,融合红旗坪的基层组织建设、金银花产业发展和桥料村“一主两副”模式及乡村旅游元素,成功地完成了精准扶贫、致敬第一书记主题的院线电影《山路十八湾》,并顶着疫情的压力,以红旗坪和桥料村为主体外景地,完成了影片的摄制和上映。

电影《山路十八湾》的创作,可谓在疫情下天寒地冻里拍摄,在山雨欲来、防疫战疫中上映。剧组顶住了难以想象的时空、严寒和疫情等多方面的压力,经历了几乎所有电影剧组所未有经历的考验。

电影原定于2020年1月9日开机,一场暴雪将道具车、设备车,甚至包括主演车和出品人车全部阻隔在湘鄂屋脊上的苏家河,整整呆了一夜,第二天中午才到达剧组。

在红旗坪村的外景拍摄,几乎全是在冰凌的时空隧道里穿梭,特别是夜晚寒风裹挟着雪花,将整个人冻得透心冰。加上剧组宿营地与外景地间隔几十公里,上十台车辆每天天不亮出发,子夜才能回住地。

在桥料拍摄时,住在傅家堰乡集镇,每天得下到马渡河,再爬到桥料,上下海拔1000米的大山,来来回回奔走,既要抢时间又得战冰雪斗疫情,可谓历尽了千辛万苦。更考验剧组的是,在完成了一个月的紧张拍摄之后,刚刚杀青,又因为疫情,整个剧组不得不在大山里被封闭隔离了整整53天。

“在扶贫精神的鼓舞下,在全体主创人员的团结和奋斗下,战胜了所有困难,完成了我们的创作,达成了我们的目标。”杜鸿说。

三峡晚报全媒记者黄今

数字报 | 客户端 | 网站Copyright © 湖北日报 [鄂ICP备13000573号-1]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出品

 4 ) 扶贫力作 《山路十八湾》全国公映

主创人员、故事原型身边人回顾整个创作历程今天,1月18日,是个好日子。留点时间,找点空闲,走进电影院,看一看由我市知名剧作家杜鸿主持创作,真实纪录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红旗坪村扶贫第一书记感人肺腑的故事,完美展现我们身边扶贫干部的光辉形象,致敬十八大以来全国277.8万人驻村帮扶干部!见证人类历史上最艰巨、最伟大的脱贫工程!故事原型 源自身边的税务干部2019年2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红旗坪来了贴心人》,8月7日,《人民日报》“暖闻热评·驻村第一书记”栏目再次以《扶贫要先聚人心》为题,剖析、点评五峰湾潭镇红旗坪村“第一书记”肖曙光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先进做法,赞扬其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从此,宜昌市优秀税务扶贫肖曙光的形象便家喻户晓。很快,他的故事走进剧作家的视野,成为《山路十八湾》电影原型。为了重温肖曙光的感人事迹,1月16日,记者采访了他的身边人——宜昌市税务局办公室主任汪惟峰。汪主任介绍说:“作为肖曙光的战友和同事,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及广大税务工作者,我成为他的铁杆粉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税务干部,我们有责任把他的故事讲好,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谈及肖曙光的故事,汪主任如数家珍:“ 2018年2月,肖曙光如愿以偿来到我市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五峰湾潭镇红旗坪村。两年多来,他将一个矛盾突出、深度贫困的村变成成产业兴旺、村风文明的脱贫致富‘红旗村’。”据了解,红旗坪村不仅是深度贫困村,也是湾潭镇的“上访第一村”。上任伊始,肖书记决定先啃最硬的骨头——化解上访矛盾。驻村一年多来,他用真情化解积怨纠纷,不仅清零全部上访和历史遗留,老上访户纷纷“化干戈为玉帛”。 为了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他主持召开了30多场次村民大会、小组会、屋场会,宣讲政策、技术、村务2100多人次,回复落实村民160多件诉求与需求。经过不懈努力,如今的红旗坪村五星级文明户、公益户等已达60%以上。80多名村民自愿成立志愿服务队,上千人次参加义务劳动。村民心气顺了,发展热情也高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谋发展的信心空前高涨。肖曙光趁热打铁开始谋划起产业发展计划。他带领工作队员深入农户走访,摸清村情民意,邀请专家出谋划策,确立了三年内建成“脱贫致富红旗村、亿元产值村和魅力‘香’村”的发展规划,并决定启动实施“十大扶贫攻坚工程”。他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全村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他自掏腰包8万多元,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上百件。肖曙光用自己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赢得群众支持信任,点燃山村脱贫希望。2019年12月,肖曙光入选“中国好人榜”。感人故事迹 点燃宜昌作家创作激情肖曙光的故事很快进入剧作家视野。之前,主创人之一我市知名作家杜鸿已经创作乡村振兴主题电影《桃花鱼》、精准扶贫主题三集广播剧《茶山恋》、中篇小说《第三方》、旅游规划《桥料村乡村旅游规划》共4部精品力作。这些优秀作品素材都是他在五峰县傅家堰乡桥料村驻村扶贫的实践见闻。对杜鸿来说,创作《山路十八湾》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杜鸿告诉记者:“2017年,我作为第二批工作队员进驻桥料村。进村之后,我在完成本职和分工的扶贫工作的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开始创作关于扶贫工作的作品……连续创作的几部作品,都是源自这个伟大的时代,源自这片厚重的土地和纯朴的土家山寨人民,也是我对全国277.8万人驻村帮扶干部的致敬!更是一位作家纪录伟大时代的责任担当!。”谈及《山路十八湾》创作初衷,杜鸿依然激动不已,他说:“2019年12月,在结识了投资商翁小燕女士之后,导演凌学松有意寻找宜昌真实扶贫故事拍摄成电影。很快,我就着手查阅大量的宜昌扶贫资料,在筛选、类比及走访了市扶贫办副主任陈卫卫、罗泽旌之后,他们推荐了税务局干部、驻五峰红旗坪第一书记肖曙光。于是,我走进五峰红旗坪村,经过大量实地采风创作,融合红旗坪的基层组织建设、金银花产业发展和桥料村“一主两副”模式及乡村旅游元素,成功地完成了精准扶贫、致敬第一书记主题的院线电影《山路十八湾》。”杜鸿回忆说,电影《山路十八湾》的创作,可谓在疫情肆虐、天寒地冻里拍摄,在山雨欲来、防疫战疫中上映。创作人员顶住了难以想象的时空、严寒和疫情等多方面的压力,经历了几乎所有电影剧组所未有经历的考验。“特别是原定2020年1月9日开机,一场暴雪将道具车、设备车,甚至包括主演车和出品人车全部阻隔在湘鄂屋脊上的苏家河,整整呆了一夜,第二天中午才到达剧组。在红旗坪村的外景拍摄,几乎全是在冰凌的时空隧道里穿梭,特别是夜晚寒风裹挟着雪花,将整个人冻僵。加上剧组宿营地与外景地间隔几十公里,上十台车辆每天天不亮出发,子夜才能回住地。在桥料拍摄时,住在傅家堰乡集镇,每天得下到马渡河,再爬到桥料,上下海拔1000米的大山,来来回回奔走,既要抢时间又得战冰雪斗疫情,可谓历尽了千辛万苦。更考验剧组的是,在完成了一个月的紧张拍摄之后,刚刚杀青,又因为疫情,整个剧组不得不在大山里被封闭隔离了整整53天。”回忆起拍摄经历,杜鸿至今心有余悸。他说,在国家扶贫精神的鼓舞下,全体主创人员团结和奋斗,战胜了所有困难,完成了我们的创作,最终与1月18日与观众见面。拍完《山路十八湾》,这位多产作家并没有闲着,正在着手摄制乡村振兴主题电影《桃花鱼》。另外,庆祝建党100周年力作《宜昌保卫战之守卫者》在宜昌即将开机。全国公映 完美诠释宜昌市扶贫成绩提及电影《山路十八湾》的首映,市扶贫办副主任陈卫卫激动不已。他说,宜昌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10个,是湖北省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建档立卡之初,有44.25万贫困人口、243个贫困村、5个贫困县。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政治责任、重大民生工程,聚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地生根。我市各级党政部门认真落实帮扶责任,坚持尽锐出战,严格落实选“能人”、派“硬人”、用“贤人”的标准要求,几年来,我市派出驻村扶贫工作队1379个3687人,4.4万名党员干部参与结对帮扶,实现贫困村驻村工作队、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经省政府批准,远安县于2017年,兴山县、秭归县于2018年,长阳自治县、五峰自治县于2019年脱贫摘帽;24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为0%。2017、2018、2019年连续三年在全省市县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成效考核评价为好,位居全省前列。 张鹏介绍说,由市委宣传部、市扶贫办、市税务局联合摄制的反映宜昌脱贫攻坚主题及成效的影片《山路十八湾》,于1月18日在全国院线正式上映。影片以驻五峰湾潭镇红旗坪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肖曙光为原型,在五峰实地取景拍摄,主要讲述主人翁主动请缨到偏僻贫困的十八湾村开展扶贫,从困难群众入手,以真心换真心,和扶贫工作队员们一起化解村里矛盾,开展扶危济困,为村民寻找致富出路,发展产业脱贫,帮助该村大步迈进小康。肖曙光故事被拍成电影,搬上荧幕,是对我市扶贫工作最好的注解。三峡商报全媒体记者王凌云 通讯员张鹏、周威

主创人员、故事原型身边人回顾整个创作历程

今天,1月18日,是个好日子。留点时间,找点空闲,走进电影院,看一看由我市知名剧作家杜鸿主持创作,真实纪录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湾潭镇红旗坪村扶贫第一书记感人肺腑的故事,完美展现我们身边扶贫干部的光辉形象,致敬十八大以来全国277.8万人驻村帮扶干部!见证人类历史上最艰巨、最伟大的脱贫工程!

故事原型 源自身边的税务干部

2019年2月8日,《人民日报》刊发《红旗坪来了贴心人》,8月7日,《人民日报》“暖闻热评·驻村第一书记”栏目再次以《扶贫要先聚人心》为题,剖析、点评五峰湾潭镇红旗坪村“第一书记”肖曙光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先进做法,赞扬其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从此,宜昌市优秀税务扶贫肖曙光的形象便家喻户晓。很快,他的故事走进剧作家的视野,成为《山路十八湾》电影原型。

为了重温肖曙光的感人事迹,1月16日,记者采访了他的身边人——宜昌市税务局办公室主任汪惟峰。汪主任介绍说:“作为肖曙光的战友和同事,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及广大税务工作者,我成为他的铁杆粉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税务干部,我们有责任把他的故事讲好,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谈及肖曙光的故事,汪主任如数家珍:“ 2018年2月,肖曙光如愿以偿来到我市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五峰湾潭镇红旗坪村。两年多来,他将一个矛盾突出、深度贫困的村变成成产业兴旺、村风文明的脱贫致富‘红旗村’。”

据了解,红旗坪村不仅是深度贫困村,也是湾潭镇的“上访第一村”。上任伊始,肖书记决定先啃最硬的骨头——化解上访矛盾。驻村一年多来,他用真情化解积怨纠纷,不仅清零全部上访和历史遗留,老上访户纷纷“化干戈为玉帛”。

为了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他主持召开了30多场次村民大会、小组会、屋场会,宣讲政策、技术、村务2100多人次,回复落实村民160多件诉求与需求。经过不懈努力,如今的红旗坪村五星级文明户、公益户等已达60%以上。80多名村民自愿成立志愿服务队,上千人次参加义务劳动。

村民心气顺了,发展热情也高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谋发展的信心空前高涨。肖曙光趁热打铁开始谋划起产业发展计划。他带领工作队员深入农户走访,摸清村情民意,邀请专家出谋划策,确立了三年内建成“脱贫致富红旗村、亿元产值村和魅力‘香’村”的发展规划,并决定启动实施“十大扶贫攻坚工程”。

他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全村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他自掏腰包8万多元,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上百件。肖曙光用自己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赢得群众支持信任,点燃山村脱贫希望。2019年12月,肖曙光入选“中国好人榜”。

感人故事迹 点燃宜昌作家创作激情

肖曙光的故事很快进入剧作家视野。之前,主创人之一我市知名作家杜鸿已经创作乡村振兴主题电影《桃花鱼》、精准扶贫主题三集广播剧《茶山恋》、中篇小说《第三方》、旅游规划《桥料村乡村旅游规划》共4部精品力作。这些优秀作品素材都是他在五峰县傅家堰乡桥料村驻村扶贫的实践见闻。对杜鸿来说,创作《山路十八湾》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杜鸿告诉记者:“2017年,我作为第二批工作队员进驻桥料村。进村之后,我在完成本职和分工的扶贫工作的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开始创作关于扶贫工作的作品……连续创作的几部作品,都是源自这个伟大的时代,源自这片厚重的土地和纯朴的土家山寨人民,也是我对全国277.8万人驻村帮扶干部的致敬!更是一位作家纪录伟大时代的责任担当!。”

谈及《山路十八湾》创作初衷,杜鸿依然激动不已,他说:“2019年12月,在结识了投资商翁小燕女士之后,导演凌学松有意寻找宜昌真实扶贫故事拍摄成电影。很快,我就着手查阅大量的宜昌扶贫资料,在筛选、类比及走访了市扶贫办副主任陈卫卫、罗泽旌之后,他们推荐了税务局干部、驻五峰红旗坪第一书记肖曙光。于是,我走进五峰红旗坪村,经过大量实地采风创作,融合红旗坪的基层组织建设、金银花产业发展和桥料村“一主两副”模式及乡村旅游元素,成功地完成了精准扶贫、致敬第一书记主题的院线电影《山路十八湾》。”

杜鸿回忆说,电影《山路十八湾》的创作,可谓在疫情肆虐、天寒地冻里拍摄,在山雨欲来、防疫战疫中上映。创作人员顶住了难以想象的时空、严寒和疫情等多方面的压力,经历了几乎所有电影剧组所未有经历的考验。

“特别是原定2020年1月9日开机,一场暴雪将道具车、设备车,甚至包括主演车和出品人车全部阻隔在湘鄂屋脊上的苏家河,整整呆了一夜,第二天中午才到达剧组。在红旗坪村的外景拍摄,几乎全是在冰凌的时空隧道里穿梭,特别是夜晚寒风裹挟着雪花,将整个人冻僵。加上剧组宿营地与外景地间隔几十公里,上十台车辆每天天不亮出发,子夜才能回住地。在桥料拍摄时,住在傅家堰乡集镇,每天得下到马渡河,再爬到桥料,上下海拔1000米的大山,来来回回奔走,既要抢时间又得战冰雪斗疫情,可谓历尽了千辛万苦。更考验剧组的是,在完成了一个月的紧张拍摄之后,刚刚杀青,又因为疫情,整个剧组不得不在大山里被封闭隔离了整整53天。”回忆起拍摄经历,杜鸿至今心有余悸。

他说,在国家扶贫精神的鼓舞下,全体主创人员团结和奋斗,战胜了所有困难,完成了我们的创作,最终与1月18日与观众见面。

拍完《山路十八湾》,这位多产作家并没有闲着,正在着手摄制乡村振兴主题电影《桃花鱼》。另外,庆祝建党100周年力作《宜昌保卫战之守卫者》在宜昌即将开机。

全国公映 完美诠释宜昌市扶贫成绩

提及电影《山路十八湾》的首映,市扶贫办副主任陈卫卫激动不已。他说,宜昌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10个,是湖北省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建档立卡之初,有44.25万贫困人口、243个贫困村、5个贫困县。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政治责任、重大民生工程,聚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地生根。我市各级党政部门认真落实帮扶责任,坚持尽锐出战,严格落实选“能人”、派“硬人”、用“贤人”的标准要求,几年来,我市派出驻村扶贫工作队1379个3687人,4.4万名党员干部参与结对帮扶,实现贫困村驻村工作队、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

经省政府批准,远安县于2017年,兴山县、秭归县于2018年,长阳自治县、五峰自治县于2019年脱贫摘帽;24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为0%。2017、2018、2019年连续三年在全省市县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成效考核评价为好,位居全省前列。

张鹏介绍说,由市委宣传部、市扶贫办、市税务局联合摄制的反映宜昌脱贫攻坚主题及成效的影片《山路十八湾》,于1月18日在全国院线正式上映。影片以驻五峰湾潭镇红旗坪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肖曙光为原型,在五峰实地取景拍摄,主要讲述主人翁主动请缨到偏僻贫困的十八湾村开展扶贫,从困难群众入手,以真心换真心,和扶贫工作队员们一起化解村里矛盾,开展扶危济困,为村民寻找致富出路,发展产业脱贫,帮助该村大步迈进小康。肖曙光故事被拍成电影,搬上荧幕,是对我市扶贫工作最好的注解。

三峡商报全媒体记者王凌云 通讯员张鹏、周威

 5 ) 兼具时代主题 情感质朴有力

影片主要讲述冯曙光主动申请来到偏僻贫困的十八湾村任职扶贫第一书记,刚到村的他遭到冷落与排挤工作难以展开,他克服万难从困难群众入手,以真心换真心,和队员们一起共同为村民寻找致富出路。但这一切遭来村书记向纪怀的妒忌, 惹来夺权的非议让上级领导质疑,他坦诚面对并接受组织督察,流言不攻自破。经过冯曙光的探索与不懈努力,十八湾村情况日益好转,原本落魄的村庄又重新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影片通过兼具时代主题与深度的镜头语言,展现出十八湾村在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村民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深刻变化,用生活方式的对比折射出传统文化与进步思想的碰撞融合,引发人们对当地生活条件改善的关注,电影《山路十八湾》传达的情感质朴有力,极具感染力,激发了人们对于如何脱贫的深度思考。

 6 ) 虽不是泪弹,但是心魂一直被牵引

影片的海报上印着一句“以真心换真心”。看完影片,作为影片编剧,即便太多镜头通过监视器里在我眼前呈现过,即便后期时有过一次又一次审改影片的经历,可是当我坐在影院里重温《山路十八湾》时,依然情不自禁地数次潸然泪下。影片以120分钟的时长,以近百个生动感人的细节,以深厚的红色基因和革命情怀,印证以肖曙光为代表的中国扶贫工作者的赤子之心,担当之心和奉献人民的动人情怀。在我看来,因为受真人真事的约束,电影在故事叙事上虽然朴素无华,没有虚构的剧情片那种极限叙事和情节冲突。但是,影片每分每秒都以让情怀和情感牵引和感染着观众泪眼和心灵。而这种情怀,就是扶贫工作者投身伟大时代、义无反顾奉献忠诚与担当的付出;正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广大贫困人口“不落一人”的信心和决心;正是鄂西这片红色土地所蕴积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支撑与崛起,和武陵山区人民在新时代的大觉醒和大奋起。

 短评

剧情比较简单 有些地方逻辑牵强 但有些地方也挺感人 总体不错了 也很喜欢这种脱贫攻坚的电影,满满的正能量涌上来

7分钟前
  • 豆友230323910
  • 还行

呵呵

11分钟前
  • Cody
  • 很差

真人真事值得佩服,给一星。主角表演过于表面化,不太像驻村干部。结尾节奏过快,不合情理,硬凹逻辑,一堆给,便结束了……

14分钟前
  • 那就不加V
  • 较差

在2020这艰难的一年,我们经历太多的灾难,在这岁月交替之际,有这样一部反映脱贫攻坚的正能量电影上映实属不易! 希望在这年末之际,我们可以像电影主人公一样,克服重重困难,度过寒冬。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2021!加油!!!

15分钟前
  • 青耕
  • 力荐

(被迫)去电影院看过的最差的电影!

20分钟前
  • 🌸
  • 很差

为真人真事打三星

25分钟前
  • 地瓜
  • 还行

一部扶贫的题材,主旋律不错,剧本的大框架也不错。展现了一些真实的现象问题,比如村里人心不齐,一盘散沙,即使扶贫干部下乡也是困难重重。片中也让我看到了一些几乎不曾见过的风俗,比如:板凳龙和跳丧,这些是我在生活中没有见过的情节。其实,片中还有点让我感动的情节,因为老兵是留守老人又没有子女,唯一的照片是书记给拍的最后去世用作遗像。片中的演员虽然没有大明星的加持,却让我感觉到朴实接地气,有点让我觉得很跳戏的就是主角之间普通话与方言的切换。作为一部真实人物改编的影片来说,整体的完成度还是挺不错的!

30分钟前
  • 希柚
  • 推荐

山路十八弯,乡里千户家,真人真事演绎的扶贫电影,在电影里我看到是弯曲的山路,陈旧的木房子,分散的人家,留守儿童还有无人照管的空巢老人,生活的不易,条件的限制,扶贫工作就此展开,驻村的冯书记(原肖曙光)来自宜昌市里,了解每户情况,从基层工作开始做,村民从偏见转为爱戴,从分散到团结,直到现在冯书记也依然战斗在扶贫攻坚的一线上,看完还是非常有感触的,扶贫是我国重大项目,现实中肯定有不少贪污腐化,顶着扶贫的头衔而没有真正落实行动,希望这部电影能起到好的宣传,也希望困难户早日脱贫走上小康

35分钟前
  • 月影
  • 力荐

男主也过分端着架子了吧,把扶贫流于形式,而且演员的方言学习程度甚至还比不上年会同事们的努力,整个片子都充满着粗制滥造和不专业。

37分钟前
  • 米线er
  • 很差

人傻了 是五峰人真实故事改编……………………正好碰到当地单位组织一起看电影 还强行换了影厅……

40分钟前
  • 杌子
  • 较差

同样是扶贫,山海情让人看哭,山路十八弯也把人看哭,只是痛苦的哭,不是感动的哭

42分钟前
  • 太空虚里一游尘
  • 很差

讲中国脱贫攻坚故事,为精神点赞

47分钟前
  • 远方的风
  • 推荐

扶贫的心要一直维持下去

49分钟前
  • J2
  • 力荐

槽点:1.影片聚焦于鸡毛蒜皮不能突出扶贫重点;2.男主气质好得像位市委书记,与真实人物太不符;3.演员的方言听得我们全场人尴尬至极;4.刘希望的老婆到底是个什么关键人物需要着墨如此多?打两星一是因为我是宜昌人,二是因为老爸也是驻村干部。

54分钟前
  • 洁酱
  • 较差

电影的意义,某种程度上也有博闻强识的作用,关于第一书记,以往是不知道这个概念的,待看过我们是第一书记以及山路十八湾后,才恍然大悟,国家为了打赢抗贫攻坚战,派往了数量众多的第一书记到各贫困村开展工作,伟大决策,最终取得了全面的脱贫胜利。

58分钟前
  • 深海石
  • 推荐

尬的一匹

1小时前
  • 小兮
  • 很差

感动😹 周保平主席:昨天下午,单位组织到影院观看了扶贫电影作品《山路十八弯》,真不错!点赞![强][强][强]这个电影故事发生在宜昌市五峰县,是宜昌人自拍自演的一部优秀影片!值得一看![强][强][强]

1小时前
  • 杜鸿
  • 还行

演员不太入戏,制作不够细致。新农村很美。

1小时前
  • 西门嘉士伯
  • 还行

点赞伟大的脱贫攻坚事业,点赞千千万万的扶贫干部

1小时前
  • 黑几何
  • 力荐

直到最后5分钟了,还没看到主题,然后导演突然推一推东西给你,好吧……

1小时前
  • 朝阳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