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制造

HD中字

主演:李灿森,严栩慈,李栋全,谭嘉荃,林洁芳,陈达义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199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香港制造 剧照 NO.1香港制造 剧照 NO.2香港制造 剧照 NO.3香港制造 剧照 NO.4香港制造 剧照 NO.5香港制造 剧照 NO.6香港制造 剧照 NO.13香港制造 剧照 NO.14香港制造 剧照 NO.15香港制造 剧照 NO.16香港制造 剧照 NO.17香港制造 剧照 NO.18香港制造 剧照 NO.19香港制造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香港制造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有惨淡家境的香港街头小混混中秋(李灿森)虽对未来迷茫,为人却很豪爽讲义气,将总被人欺负的弱智男孩阿龙(李栋泉)当作自己的亲人“罩”着,可是在他被仇家捅成重伤躺在医院时,老大派去运毒的阿龙被人打死。  而另外两个与他的生命有过交叉的少女——留下两封遗书跳楼自杀的女中学生 阿珊(谭嘉荃)、他爱上的等不到合适肾源医治绝症的濒死少女阿屏(严栩慈)——的“命中注定”,则加重了他青春的绝望。他能走的路,似乎只有听天由命。龙虾刑警鬼精灵:起源十步追踪眼线1962冰河急先锋弗洛拉与尤利西斯海棠红双面女儿弑亲案山海巨兽寻找爱的冒险火星的孩子白巷里海边的生与死重生2015黑猫1972案发现场菲丽希缇墙里的女人孤岛之歌第一季尸奶俱乐部军曹大电影原梦冒险团2-蜀中行黑暗塔再见十八班情义无悔2在你的世界爱上你神秘博士 第六季匿名者莱斯·诺顿第一季柏林夜总会:纳粹眼中钉古镇情缘黎明时分的年轻人们七剑巅峰拍档第二十四季干支魂拆弹专家2急诊室的故事第二季圣诞末班车间接伤害英语掘地求生龙门相诸神之战

 长篇影评

 1 ) 如果一座城市很山

那我一定會愛它到死.

山上的少年們都很年輕氣盛.有身材有耳洞有紋身有脾氣.我們叫他們阿飛也叫他們天棒.以前在學校外面看見他們集結著抽煙總是會很害怕的快步走過,他們有時會沖你壞笑有時則不會.長大之后卻會羨慕混過的青春.有人跟我說,覺得自己是倒著長的,小時候看名著長大了看漫畫.
我覺得我也是.

按大人們覺得對覺得好的方式安全度過滿臉痘痘滿臉雀斑的日子,所以也習慣表面平靜著內心暗涌.但是真像中秋說的那樣,最討厭大人們一邊教你,又一邊害你.但是到底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我們自已也說不出.所以青春總是在矛盾中消磨,唯一可知的是,我們最終會長成和父母一樣的大人,抑或不會.
我們這么年輕死,所以我們永遠都這么年輕.
那些硬邦邦的價值觀或者改變,或者去了另外一個世界.而我依然想談論那些街頭巷尾的孩子們.他們看太多古惑仔講著不必要的義氣,他們假裝自己很勇敢.他們鄙視學校和規則,他們永遠跨欄背心人字拖.我忽然覺得這樣的少年們即使在Miss Lei的勸說下改變或者死在某次街頭砍人戰之后,他們都不會消失,他們活在無休止講述青春的電影里,活在每一個認同熱血青春的人的意識里.盡管那可能不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寫到這我發現我已經完全背離了我的題目.所以,請將它理解為我在大難之后對我家鄉愛的最誠摯表達.

 2 ) 香港未成年

我平生佩服两个华人演员,第一个是张曼玉,演什么像什么,第二个刘德华,演什么不像什么。但是刘德华监制的电影倒是有几部可圈可点,例如,《疯狂的石头》,包括这部《香港制造》。

这部电影我一定看过,但是当然印象了了,只记得李灿森饰演的烂仔最后在街道上,是夜里,前面是一个隧道,边上有伊能静,音乐是朋克音乐。现在我再来看《香港制造》,才知道完全错了,至于为什么错,为什么是这么错,我完全不清楚了。

地道的青春片我一直对台湾的大师们心有独钟,香港我倾向于觉得他们是青年片。因为城市没有历史和负载,香港人像是一片漂浮在水面上的葫芦,滑溜溜的,有些摇摆、轻浮,也有些世故、世俗。比如那些烂大街的古惑仔,说来说去,已经20岁的香港青年,却不能承担30岁的责任,只好在街头装傻犯狠,哭笑打杀,最后胡乱死去。

《香港制造》和古惑仔一脉相承,但是明显有台湾青春片的影子。无处不在的绝望、死亡,以及对死亡的解释,甚至有日本唯美片的影子。陈灿森是天生的烂仔,一个演员就撑得起一部戏,真是不简单。但是更要佩服导演的编排,大概是陈果早期的电影,有很多属于处女作的痕迹。仿佛积郁了很久终于找到了爆发的机会,很多处女作显得太过沉重,《香港制造》却难得在轻重之间拿捏到位。

第一个火候处理就是结构。许宝珊的死在电影结束之前一直属于插曲,但是正是许宝珊这个似有若无的影子,使李灿神饰演的中秋和他的香港生活,获得了超越于日常的借口。因此,《香港制造》有两条线互相穿插,一条是香港现实生活中的游戏般的轻,一条是许宝珊代表的香港的不可承受之重。几个人物开始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最后在许宝珊的那封绝命书中得到完美的融合。

第二个火候处理是隐喻。血从一开始出现就带有隐喻的味道,而不是残酷。镜头下看起来像是牛奶一样的血,仿佛早上不小心掉在地上摔碎了一样,日常而麻木。或者这就是真实的香港生活,就像那些绕过许宝珊尸体的汽车、行人,以及许宝珊的情人、许宝珊父母、女孩的妈妈、欺负憨仔的各种人等。除了许宝珊的血,憨仔的血,中秋的血,女孩妈妈的血、那些作为中秋父亲替身出现的中年男子的血、其他人的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香港人的牛奶一样日常生活。唯一的遗憾是,女孩的处女血原本可以更有隐喻,可能导演害怕做的过了,没有利用。

第三个火候是故事闪回中的虚实处理。最厉害的就是中秋杀人那一幕,用三到四个闪回,营造出中秋的矛盾和软弱,或者是香港的矛盾和软弱,以及无助。中秋在屋子里带着耳机唱歌的时候,门外同伴的求助没有听到,一实一虚,也很讲究。虚实的处理,除了情节,我觉得很大一部分是靠镜头自身呈现的。比如许宝珊的镜头色彩,中秋眼中的房子前的隔栅在镜头中刀锋一样从虚变成实。像故事情节处理中的虚实处理融合无间一样,电影镜头在虚实之间的转换也达到了干脆利索的境界。刀锋一样的凌厉、准确、不可回避,是我对这部电影摄影的感受。太厉害了。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电影中的年龄感。电影中的主人公都是少年,女孩16,中秋等人大概也是17、18岁的样子。但是情感上却明显与台湾青年人的忧郁完全两样。那种被逼着长大的痛楚,远远超越了这个年龄所能承受的极限。实际上,16、7、8只是他们的心理年龄,他们只是自己觉得还只有这么大,还在18岁以下,可以用一句少年无敌来耍赖。他们早就27、8岁,他们害怕不是18岁,他们害怕的是30岁。这显然不是单指中秋,而是指整个香港,香港人。

这种判断的证据可以在电影中找到一些。父亲的缺失,或者更准确的说,有等于没有,甚至等于仇恨,母亲的出走,使中秋一夜之间面临被抛弃的处境。实际上,这种被抛弃的感觉来的太过夸张,已经成年的中秋,没有能力承担起责任才导致了母亲的离开,可是他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因为那等于承认自己的无能。一个成年人最恐怖的是什么?不是无耻,大概真的就是无能。延伸来看,《香港制造》结尾的1997的影子隐喻再明显不过,香港作为独立的个体,夹在帝国中间的感受难道不是这样。中秋的灵魂在目的的自白,说得轻巧而又沉痛,从背面看去真是一个无能青年的血泪告白。中秋可以胡乱死去,香港人却还是要活下去。说什么都没用,还是要活下去。

而一个区域的青春片,一定带有区域的历史沉淀,不管愿意不愿意,那些历史的空气已经渗透进他们的灵魂中去。台湾人的忧郁显豁而有纠结,因为一切尚在不确定中,面前无数条路怎么走?这种看似选择其实别无选择的无奈,仿佛某个特殊时期的站队,站在哪一边会是对的,谁也不清楚。相比之下,香港虽然有成长的阵痛,但是却明显没有那么多“选择”。即便今天看《香港制造》,审视香港,现在的香港经历了97、金融风暴、非典、禽流感,几经锻炼,他成年了吗?这真是个问题。

所以,《香港制造》这个名字棒极了。我要拍就拍一部《北京制造》,弄得更淫荡一些,视野更开阔一些,剧情再好好锻炼下,先把这个具牛逼的名字占住再说,也不枉老子在北京城里留着哈喇子晃荡了这么些年。

不说了,好好看书。热爱生活,远离电影。

 3 ) 青春制造

曾经看到这样的评论:"如果你不再年轻,请别看<香港制造>."
     "如果我的女儿现在死了,那她就永远保持在16岁,不会变老."
     "我现在死了,我也不会变老."
     如果这是一部纯粹的cult film,那也许他不会得到那么多的奖项,也许正是因为他没有将残酷完全展现,才保持了那一点青春的气息,那一点普通的温存.
     场景1:中秋准备拿刀去砍他老爸,在公共厕所看到一个身穿学生装背着书包的学生很平常的把老爸的手砍了下来.完了扬长而去.这是一个中学生比混混还要狠的社会.
     场景2:中秋,啊屏和啊龙,三人站在墓地里,呼唤见都没见过,什么都不知道的啊珊.年轻的生命,在最接近死亡的地方呼唤完全不认识的人,最颓靡的美,也是全片最美的地方.
     场景3:中秋第一次拿到枪,在家关着门,放着奇怪的音乐,在电视雪花的背景下,模仿着杀手的形象,上窜下跳.对门外被人追砍的兄弟的呼救,全然不知.陶醉在自我的强大里,却连最近的人都救不了.
     场景4:第一次去杀人,两组不同的镜头,混杂在一起,从容的成功,懦弱的逃跑.越闪越快.等你分辨清楚,你才把揪紧的心放下.他没有堕落.
     场景5:啊屏在中秋被砍住院的期间病发死去.中秋好后去找啊屏,那砸都砸不坏的电视,从十几层楼坠下.伴随的是撕心裂肺的惨叫.
     场景6:在做完自己该做的事,还清自己在人世的拖欠后,中秋在爱人的墓碑边,最后的子弹留在自己的太阳穴里.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
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缠绕在树上的风筝,他原本是想飞翔的,是因为线,因为风,因为树,他没有飞翔,落在树上,定格成为了悲伤的风景.电影最后引用毛主席的话,我不知道是讽刺,是惋惜,还是因为单纯的矫柔造作.但可以肯定的是:
     "如果,你不能把握青春,那就结束他,让他定格在最美的时候."

 4 ) 我他妈的想跟你一起死了算了

小时候大人们说不要乱过马路,再大点大人们要你好好学习,然后大人们说不要早恋,然后大人们说未来是要自己努力的。

“我女儿16岁,她现在死了,永远都这么年轻,你就惨了,还要慢慢熬。”阿屏的妈妈对中秋说。

香港制造,这个故事并不美, 可是它残酷,我迷恋美丽而残酷的东西。

陈果电影中的青春物语带有醒目的地域色彩,那个繁华热闹的香港在他的镜头下变成一个垃圾城市,肮脏、世俗甚至带着一股霉味,是充满欺诈、下流、好斗、贫穷的地方。

然后那些郁郁的边缘人群在这个城市里自嘲挣扎,生活一样如水的浩荡下去。
我们拿什么来面对这个无力的世界,它生了病,我们也都生了病

所有青春的死亡都是这样,灰暗而生猛。影从开头就谈起死亡,从第一起少女阿珊跳楼身亡,到最后中秋靠在阿屏的墓前饮弹自尽。

我们想所有的美好免于伤害,我们拼命抵抗,我们被折磨得头破血流,我们看着那些所有的逝去无奈的微笑。

我们在陈果制造的一大堆垃圾里,找出那些精心产闪光,叫做反抗。

声嘶力竭的尖叫,我们以一种反抗的姿势站立,未来会怎样,我们提前写下YI书,等有天青春的突然暴毙,这种直白的方式,一直都很好。

 5 ) FIFF21丨DAY5圆桌《香港制造》:不属于青春也不属于香港

主持人@鲍勃粥

助理主持人@子夜无人

场刊嘉宾@果樹@杰瑞米太阳🌞@kc512

选片人代表@我略知她一二

主持人 鲍勃粥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1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场刊圆桌的第五天,首先我们讨论的电影是来自香港导演陈果的生涯代表作《香港制造》,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 果樹

1星,没有不喜欢的意思,只是在我的尺度里会偏紧一点。我个人还是很喜欢影片浓郁的独立气息以及对时代气质的书写的。

场刊嘉宾 杰瑞米太阳

浓郁这个词很准确,我给的是2星,因为虽然我觉得有可取之处,但电影整体还是太粗糙,尤其是制作层面不够精细,细节会比较在我的评价体系占的位置比较多。

场刊嘉宾 kc512

我给的是4星,若干年前第一次看的时候只有对前卫风格留下记忆点,直到之后看到陈果《三夫》中婚纱飞坠的那一幕,才发现阿珊跳楼一幕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主持人 鲍勃粥

既然提到了细节,那么第一个问题我就对一个细节发问,跳楼自杀的已经死去的女孩却频频在男主梦境出现,甚至成为了男主的性冲动或性对象,这种死亡和性爱的杂糅在影片其他地方是否仍有表现?死亡和性爱分别在电影中有何作用,有何表达?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Necrophilia?

场刊嘉宾 杰瑞米太阳

死亡和性爱的杂糅,我第一反应是墓地那场戏,女孩站在墓碑上掀开裙子。

死亡是注定的结局,性爱则是活生生的欲望,这两者是不是可以直接代入为香港以及那一代香港人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我不是很确定,我对这部电影仅仅只停留在一个整体的感受上,因为我前面说过影片过于粗糙的问题,会让我觉得很出戏。

主持人 鲍勃粥

粗糙指的是?

场刊嘉宾 杰瑞米太阳

细节缺失吧。比如说,人物台词、对白逻辑这些基本的东西

场刊嘉宾 果樹

这问题指向性非常细了。我其实看的时候没有很深去想这些安排的具体动机。我反而是从更加氛围的角度去进入,我觉得自杀与性冲动都呈现了一种自毁与一种暧昧,这对全片的基调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类似情节的设计能够不断让观看者的心绪被调动起来,同时又在这部影片的大设定底下,并不过于狗血违和。我很欣赏这部影片的一个点时,它“既小又大”,小在于它很生猛粗砺,能呈现出一种关于年轻的躁动与迷离来,大在于它又映照了整个时代的不安与惶恐,影片在这两个看似极端的处理上,最后很高度统一,让人惊喜。

而自杀的冲动性,与性冲动的本能性,都能够与全片的这种年轻又粗砺的风格映照,所以是成立的。

场刊嘉宾 杰瑞米太阳

自毁的气质,确实。

场刊嘉宾 kc512

有一场蒙太奇我特别深刻: 中秋在应徵刀店员工,店员娓娓道来自家的刀,另一边厢阿强被霸凌,逼着自己「打飞机」;我认为陈果并没有意淫死亡,即使他的角色可能如此,但他强调的更大程度是青春和死亡在某个特殊时刻的重叠,每一次的化学反应如何反映那个时代,可能以是残酷可以是浪漫。

主持人 鲍勃粥

那接下来,阿珊与肾病去世的女孩(抱歉我忘了名字)作为中秋人生中两个重要的女性,其实还有他的母亲,这三个女性形象有何异同?

场刊嘉宾 杰瑞米太阳

我觉得阿珊和肾病女孩,其实是理想和现实的区别,果樹提到的这部影片的自毁倾向,阿珊可能是理想中那样一种方式。但是两个女孩包括中秋自己的结局都是死亡,所以我才会说死亡是注定的结局,这是否在喻示导演对香港这一代人的看法。我不知道这样理解会不会太狭隘。

场刊嘉宾 kc512

陈果电影很好玩的一个地方是,他几乎每部电影都会有很明显的人物代喻,后来的《细路祥》如此,《三夫》已经是走火入魔;所以看《香港製造》会不自觉找这些代喻(我要承认这不是最合适的观影方式),但真的要说,这三位女性一位已死一位将死一位未明,不言而喻。

场刊嘉宾 杰瑞米太阳

一位已死一位将死一位未明,说的很好,但是最后都会死是肯定的。

主持人 鲍勃粥

香港制造中塑造的香港总体上给人以什么感觉?香港这个城市以怎样的面貌出现?

场刊嘉宾 果樹

全片以香港制造为题,所以香港必然是全片最大的初始创作动机。陈果对于时代气息的把握,一直是非常好的(后来他沉溺于各种隐喻的堆砌,不知道在搞什么)。在这一部影片里的香港其实是模糊的,也有适逢回归的点,整体基调充满了迷茫与挑战性。人物的生存似乎一直被挤压到了逼仄的地步,未来充满了不确定甚至有自毁的倾向。陈果选择了比较高级的手法来呈现自己对香港大环境的理解。

主持人 鲍勃粥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横向比较《香港制造》与同时期的(世纪末)其他青春片(包含一些犯罪的),比如杨德昌的《牯岭街》,这种青春挫折被如何不同或相同地展示?

场刊嘉宾 杰瑞米太阳

我觉得区别在电影的风格形式,《香港制造》是非常粗粝浓烈的,表现式的,而《牯岭街》是缓缓铺开,用日常琐碎堆砌而成的。

场刊嘉宾 kc512

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岩井俊二的《莉莉周》,都是高度风格化的青春残酷物语,但我更喜欢《香港制造》的黑色元素。

场刊嘉宾 果樹

我觉得完全不可以去对比。我不认为同样给人一种青春的感觉、有相似的标签,就要放到一起对比。《香港制造》看似在大谈青春,又看似在大谈香港,但其实它是独特的,因为它既没有只专注于青春也没有只专注于香港。我们如果前后看看,这几年的其他一些,“类似”的、用年轻的个体或群体的状态,来展现大环境的影片,比如《燕尾蝶》、《小武》、《长大成人》、《近郊奇情》等等,会发现它们之间都不太具备可比性,因为虽然它可能可以粗略地被归类,但是,香港制造所做到的一点是,它是高度圆融的,就连它被诟病的技术标准,也为这种生猛与动荡的氛围,提供了保障。

主持人 鲍勃粥

好,换个问题,但我又怕太细节,对于这样一部大家认为有高度自毁倾向的电影,有没有任何“救赎”的窗口,比如跳楼前看到的十字架,似乎暗指宗教,但显然片中所提甚少,影片中是否还有其他“救赎”存在?

场刊嘉宾 杰瑞米太阳

中秋最后的一系列行为都是救赎吧,比如一枪崩了自己老大。哦还有,我觉得这部电影的粗糙还包括一点,这电影让我觉得太依赖人物独白了。

场刊嘉宾 kc512

最后的小孩子也有体现这个“救赎”的感觉。

助理主持人 子夜无人

有人聊到操场上体育老师那场戏吗?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

我记得,他好壮啊。

主持人 鲍勃粥

那就在两位女士的水漫金山中作为结尾吧。

#FIFF21#DAY5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6 ) 看完后,深刻地记住毛主席一句话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看看我们现在与灿森哥哥差不多颓废的生活,谁会相信上面那句鬼话。
Fruit Chan,你太有勇气讽刺了!

 短评

难道只有让生命定格于最美的时刻,才能使青春免于庸常的浮世侵蚀?其实随波逐流坠入泥淖不是唯一终点,也可以自成器局游弋于潜规暗涌之上。参悟机缘隐现于电光石火之际,只是有人未待触及便已奋然扑火。【8】

6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香港三部曲之一。中秋大概是港片里最心软善良的古惑仔形象了。97事件在港式青春中的意义值得反复回味。青春不是生不如死,而是你看着这个世界,觉得该死的人活着,该活的人却死了,于是忽然有一天轮到你了,便那样死掉了。

9分钟前
  • 十八爷
  • 推荐

是陈果电影,也是李灿森电影,赛亚人发型和小蛮腰特写比脸还多。这个被家人放弃和时代遗忘的古惑仔,用吊儿郎当的痞来掩盖内心空虚、畏惧和自卑,但至少还保留着对世界最后的善意,用仅有的蛮力来保护所关爱的人。香港回归本与他无关,但作为时代背景毫无疑问加剧了个体的无力感。到最后还是在说孤独

14分钟前
  • 半个桃李林檎
  • 推荐

回归三部曲之一,陈果的世纪末大爆发肇始。海报上赫然写着“新人类 新世纪 电影第一号”,那时的他有这样的豪气。回归二十年后,似乎港人的所有焦虑都能在这里找到源头。那么虚无的青春,绝望的人生,混沌的世界。他们没有成为可耻的大人,他们死在一九九七年。他们对死亡没有思考,却永远拥有了它。

16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片子的意境从中秋杀人失败后像乌云一般弥散开来,隧道里的呕吐,是过度紧张后胆怯的嘲弄,年少时的桀骜伴着胃酸一起吐了出来。中秋的悲剧是无数少年跨越成年时必经的悲剧原型,自己低估了世界,少年的英雄情结胎死腹中,最后只好以杀戮或自杀保住内心最纯洁的东西。一封遗书,三人落笔,是三个阳光少年对人生无奈的同病相怜,是青春未遂后的以死相见。你们找的许宝珊终于找到了。

18分钟前
  • 大島
  • 推荐

独绝到极致的残酷青春片。1.镜语与影调粗粝、癫狂、生猛,故事和人物又萦绕着阴郁、自毁及死亡。时而插入的手持、慢镜、猝然定格、倾斜构图、凌厉蒙太奇与各色滤镜,盈溢出浓烈的新浪潮气息。2.聚焦边缘人群的青春,有岩井俊二之味,亦有爱与死、绝望与赎救的矛盾并置,一如自杀&十字架、尸身下的鲜血&精液与飞机之梦,还有站在墓碑上的呼唤、拥抱和接吻。3.不少隔着门窗栅栏的囚狱式构图,压抑逼仄;大量后拉镜头+结尾的后退逆行(濒死体验或游魂视点),彰显出堕退与过去不可撤销之感。4.握枪摇滚狂舞似[出租车司机]变奏,救不了门外人则凸显癫狂自傲与盲目无力的反讽。5.重复叙事+错乱交剪的杀人尝试。6.搓洗晾挂冻冰箱的内裤。7.这个世界太不公平,应该死的没有死,不应该死的都死了。| 我们这么年青就死,所以我们永远都这么年青。(9.5/10)

2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当你来不及改变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全不同了。

21分钟前
  • 力荐

我想标记「犯罪」或者「暴力」但又说不清楚哪儿犯罪了,怎么就暴力了?可是真的好暴力啊我觉得。还有,到底怎么「文艺」了?我也想标记「文艺」。我想这大概就是青春。“年轻时死去,便永远年轻。”这句放在这个故事里真的太凄凉。林夕后来写《小聪明》没准儿就是因为看过这个电影吧

26分钟前
  • 塘坑一姐小渡边
  • 推荐

李灿森的腰真好看

27分钟前
  • 桃尔卡
  • 力荐

虽然我同意是部好片子,但说实话看后很难让人愉快,现实的残酷让人无语。

28分钟前
  • 犀牛
  • 推荐

香港最好的青春片

32分钟前
  • 宫廷阉割师大人
  • 力荐

8/10。刺杀未遂那段很有意思:前一组镜头传来枪声,中秋顺手把枪丢进垃圾筒,后面又显示他打翻了垃圾筒,胆怯逃走,一前一后交代的信息互相冲突。陈果的空间意象太成熟,公屋的阴暗压迫、厕所的砍手、坟场的快乐隐藏着危机。青春就像一场用愤怒宣泄自己的破碎和伤的表演,不是惊天动地,而是没人关心。

33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我们这么年轻就死了,所以我们永远年轻。青春的荒凉与惨绿。黑老大的覆call暗号:普天同庆迎97——如今的陈果是再也拍不出这样黑色的电影了。

3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被人拿来当枪使的少年,最终变成了一把不受控制的枪,杀人的时候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也带着对社会的不解。

38分钟前
  • 烈焰红唇龙
  • 力荐

从没见过你,我却在梦里为你打落无数架飞机。不曾吻过她,她却在死前和我紧紧拥抱在一起。我们在坟墓里奔跑,大声喊出陌生人的名字,不想听大人讲道理。我们在天台上跌落,手里握着最真挚的话语,不想被世界所忘记。这是陈果眼中的青春残酷物语,少男少女们还来不及去改变,就已经死在九七年的朝阳里。

42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

窒息,影片中连续的变速镜头实在看得压抑难受。生存不容易,闲隙中的欢笑也不过是一次次的残喘。当走投无路的时候,或许自杀不再需要勇气,不过总有一条出路,一条自己想要走的路,即便这条路是在和谐社会的反面。我们的青春仅仅只是需要爱,一份关爱、一份爱情,只是为什么这份爱如此的艰辛。

4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因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手里都攥着枪,只有你手里端着凉爽的西瓜”

46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自此对香港电影改观。陈果的镜头下,一切戏剧化变淡。而残酷又真实的少年人生,才是最真实的一幕戏剧。还记得栏杆外的凝望,远远冷静看着同龄人该有的生活。山坡上在夕照里散发镇定冷光的墓碑以及毛主席淳淳教诲。当然,也很作。一时竟然咧嘴笑出声来。

47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我的每一个飞机都是为你打的。

52分钟前
  • Miss Lucky
  • 还行

若干年后[烈日当空]、[观音山]皆有此片影子。“97大限”莫过这部直接。青春的疼痛,此片不亚于[莉莉周]。非常风格化,剪辑也很有特点,肾病略狗血。此外就是太糙,尤其声音。

56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