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偏北1959

HD

主演:加里·格兰特,爱娃·玛丽·森特,詹姆斯·梅森,洁茜·罗伊丝·兰迪斯,里奥.G.卡罗尔,约瑟芬·哈钦森,菲利普·奥伯,马丁·兰道,亚当·威廉姆斯,爱德华·普拉特,罗伯特·艾伦斯坦,莱斯·崔梅恩,菲利普·柯立芝,帕特里克·麦克维,爱德华·宾斯,肯·林奇,马尔科姆·阿特伯里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5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西北偏北1959 剧照 NO.1西北偏北1959 剧照 NO.2西北偏北1959 剧照 NO.3西北偏北1959 剧照 NO.4西北偏北1959 剧照 NO.5西北偏北1959 剧照 NO.6西北偏北1959 剧照 NO.13西北偏北1959 剧照 NO.14西北偏北1959 剧照 NO.15西北偏北1959 剧照 NO.16西北偏北1959 剧照 NO.17西北偏北1959 剧照 NO.18西北偏北1959 剧照 NO.19西北偏北195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西北偏北1959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罗杰(加里·格兰特 Cary Grant 饰)是个平凡的广告商人,最近却莫名其妙的惹了一身的麻烦——他被别人错认成一名叫“凯普林”的人,还被人灌醉放进车中,意图造成车毁人亡,命大的罗杰却顺利逃过这一劫。这个离奇的经历让罗杰又后怕又好奇,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非要找出真正的 “凯普林”不可。  噩运在纠缠罗杰。他一路设法摆脱追杀,一边千里追踪凯普林的线索。他跳上了一趟开往芝加哥的列车,车上巧遇娇娃坎多(爱娃·玛丽·森特 Eva Marie Saint 饰),愿意助他一臂之力。眼看就快可以约见凯普林,事情却又起了波澜——他不但没有见到凯普林,还随之陷入了又一场危机当中。真相越来越扑朔迷离,拉什莫山的总统雕像,也成了一场生死搏斗的大舞台。无间道3:终极无间血拼大西洋武林怪兽粤语盲流宇宙記憶反正我就废女人凶猛潮爆说唱空中浩劫特辑花儿与歌声女马帮星际旅行:下一代 第四季樱之国的美女艾尔酒吧2017瞄准魔幻厨房小Q国语版抖S刑警传奇英雄等待伯强格斯紫罗兰永恒花园交响音乐会2021爱情面前谁怕谁非分熟女粤语版大法官金斯伯格孤国春秋第五季时间会议生活大爆炸 第六季邪斗串长征大会师欧罗巴部落第一季秃鹰第一季恋爱播放列表第四季少年游之一寸相思马卡龙少女(越南语版)鬼扯蛋烽火佳人盾牌 第五季顿悟之白骨美人心

 长篇影评

 1 ) 西北偏北:剧本向分析

总结出来一条编剧法则:当你想让两条毫无关联的故事线莫名其妙的交汇时,只需要让它们中的人物产生爱情就行,因为爱情不需要逻辑。

又是看了1.5遍才梳理顺当剧情(我怕别是个傻子)

这样的悬疑故事放在19世纪60年代是有着开路意义的,里面很多桥段都还被现在延用。先说故事线吧,是阴差阳错的两件事合并到一条线上,有点像之前写过的夜长梦多(夜长梦多更复杂而且出现荧幕缩水)相较之下西北偏北的荧幕对剧本的呈现是完美的,属于当时丝毫没有触碰禁区的标致商业电影典范。

1.加里格兰特饰演的男主是一个普通广告商,平凡的日子突然被梵丹黑帮的误认打断,梵丹一伙是当时fbi暗中调查跟进的进出口贸易犯罪嫌疑人。fbi在这片儿里也终于聪明了,为了保护梵丹身边真正的线人坎多(一个集聪明和美貌于一身的女人)而虚构了一个叫凯普林的男人,想用这个虚拟诱饵引出梵丹一伙。不料梵丹坚持认为男主就是凯普林,抓了他试图杀掉,幸存的男主还特轴(有角色塑造)非要找到这个凯普林讨个说法不成,这就完成了男主一步一步踏入事件的一个动机,我也说完了第一条线。

2.梵丹一伙打算携拍卖品(藏有某些犯罪证据胶卷的雕像)从科罗拉多州(总统像基本不属于这个州了应该是南达科塔州了)旁乘直升机潜逃出境。梵丹身边的情人坎多是情报局派的线人,而情报局本打算让线人上飞机继续跟进,奈何出了差错牵扯进来了无辜的男主,出于与女主互生情愫而闯进拍卖会,让黑帮怀疑了线人。

这两条线交汇,首先需要一个契机让男女主相遇,然而他们肯定会相遇,因为这个不存在的角色的行动时刻表就是跟着线人女主走的,只是由虚拟变成了现实存在的一个活诱饵,这一点让我佩服到肝肠寸断。在那个年代的编剧来说,应该是前无古人(事由一个不存在的角色而起),男主由强行被拽入角色,演变成主动追逐这个不存在的角色,这些只需要一个简单的人设,就是我前文提到的轴。而男主演绎出一个机智,风度翩翩,会打嘴炮,不善罢甘休,还对爱人痴情不已的形象,加之其母的昙花一现,可以说“轴”的形象只有百分之二十靠自我演绎,百分之八十都是母亲“折射”出来的,因为母亲对儿子的无奈与漫不经心,已经完全当他是个psycho,对发生的事漫不经心还劝他赶紧去跟警察自首。使得男主更是坚定了一条道走到黑,不见凯普林不罢休。

而男女主相遇了以后谁也不能预见的是爱情发生。女主一面装作保护他(也是真保护),一面配合黑帮把他继续引到一个荒原上好甩掉他。但是男主又从荒原逃生了来到了女主酒店,也就是凯普林的酒店,又去到了拍卖会。这才真正与梵丹对上号。而梵丹本打算直接杀了他,却不料男主发现被女主“欺骗”而伤透了心,干脆找事引来了警察。fbi通知警署男主不是杀人犯,此时fbi真正与男主达成暂时同盟,暂时就他破坏了女主的可信度而短暂合作,这也消解了男女主的误会。后来的剧情就是比较俗的空包弹,假死,为了救爱人而奋不顾身的情节了。这是个不一定是要真真正意义上的高潮戏,而全剧都让人不断高潮的一个剧本。

讨论一下由大家津津乐道的经典情节——飞机追杀男主的戏。这个戏被人称赞是由于它在极为平常和简单的场景中塑造出的紧张悬疑感,看时我猜测过,这是梵丹派来杀他的飞机吗?枪弹是哪来的?路人为何要特意说到这架飞机?结果看完发现什么也不是,我甚至不知道这段戏对剧情来说有什么用?除了制造气氛我找不到任何意义。说的正式一点就是充满了荒诞效果。这是法国新浪潮的缩影?前瞻?第一炮?希望有人如果理解的话给提点一下吧。

再说反转细节,最漂亮的是拍卖会捣乱和逃离fbi。拍卖会捣乱一场戏将这个讨人厌的男主靠一派胡言逃离黑帮监视演绎的让人捧腹,而逃离fbi翻窗户那里,隔壁病房的女人那两声stop简直是点睛之笔…

这片的摄影和剪辑都好,特写永远出现在必要的地方,大空间的和小空间的机位都特别恰当,不玩花的,中规中矩就足够。剪辑就是靠一些花了心思的转场,声音或者是逻辑关系,不列举了,不然我还得再看1.5遍……

 2 ) 在肩上放一只鸟,向Alfred Hitchcock致敬

极是有耐心地去看片长136分钟的North By Northwest. 本以为会有些许枯燥无聊,毕竟是1959年的老电影了。然而随着片头音乐的推进,开始意识到这部片一定对得起他The Master of Suspense的称号。果不其然,我慢慢地陷了进去,就像倒向海绵一般。噢,不,它是弹跳床,惊险并且引人入胜。

我想赞叹这部几乎融入了所有拍摄手法的作品,一个个单元连续且跳跃。

close up

男主角Cary Grant的特写镜头常常出现,他有英俊的棱角。于是各位看官也格外为他,戏中的Roger的遭遇而揪心,一个被俄国间谍盯上,被误认为是FBI成员,实则是不存在的,情报局杜撰出来的“凯普林先生”。

medium shot

通常在好莱坞大片里,拍男人都是利用这一手法。呵,中近景停留在在腰上部,让镜头里的男人显得更为高大。

medium long shot

几位绅士在酒吧交谈时,图画框在他们的膝盖以上。意义与medium shot相同。

POV shot

男主角在被灌了一大杯波本酒后开车是十分精彩的一段。我们仅仅能,在车头灯的光照下,透过他的眼睛来看周遭。拍打着岸礁的黑色海水,极窄的沿海公路,迎面而来的汽车,后面跟踪着的敌手,营造出恐怖的场景。害怕他一个不小心就发生意外。我们的心被希区柯克运用的主观镜头紧紧抓住。

而我们可以有趣地注意到,女主角Eve常是通过Roger的眼神扫视一番而呈现给大家的。这样含蓄而隐秘。金发女郎,精致的云裳,这样有特征的female body同样是抓住观众眼光的绝招。

shot/reverse shot

正反镜头用在两人对话。Roger&Eve在火车车厢里用餐时交谈甚欢。这类手法即为他们营造了甜蜜气氛。天地都安静,唯一不安的是两人世界悄然滋长的情愫。

long shot

Roger在荒凉郊外等待莫须有的而他以为那个是真正的“凯普林先生”到来时,电影出现了长达50多秒的全景。看着公车远远开过来,我们都在焦急,那个是不是“凯普林”?于是巴士的轰鸣声渐近以及车影渐远让我们一次次失望与再期盼。

悬念大师又很好地抓住了观众的心理活动并加以利用。

extreme shot

现在来到最后一幕,双方在刻有美国历届总统石像的山岩上搏斗。一个大全景,以最广的视角。在岩石的一端,男女主角在往下爬。而他们看不到,斜上方即是追杀者,我们在这大全景里看到了,真为他们紧张。

最后是英雄救美,Roger把Eve从悬崖上拉上来,镜头一转,是他在火车车厢中将她的手拉起来,我亲爱的太太。

 

原来,读电影是件有趣的事情。我希望我有勇气去热爱电影。我想在肩头上放一只鸟,向HITCHCOCK致敬。



http://briarlandtulip.blogbus.com/logs/36223111.html

 3 ) 《西北偏北》:一种电影微观研究的方法论示例

        《西北偏北》是希区柯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部拍摄于1958年的电影是证明艺术不朽性的典范之作。它不仅仅为当时的大众提供了娱乐,而且成为后辈电影家不竭的灵感泉源,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学术界向来严肃挑剔的目光同样给予了这部作品高度的凝视。对于一部经典之作,我们一方面倾向于毫不吝啬地表达自己的热情和钟爱,以致于将其视为不可替代、无法重现的历史神话,另一方面则始终不放弃运用理性揭秘经典给我们带来的心理震撼之谜,企图将其降级为一部可理解的、能够被模仿的亲近之作。本文将介绍一种对《西北偏北》的理解方式,选自大卫·波德维尔和克里斯汀·汤普森夫妇撰写的经典电影教材《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最后一部分的电影评论示例分析。这不仅是一篇针对个别电影的个别解读,最重要的是作者希望自己的个案研究能够生发为一种读解电影的方法论,从而拥有普遍意义。
        作者将《西北偏北》视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电影,仔细研究了这部电影的运作方式。首先这是一部典型的类型电影。尽管希区柯克一向宣称,他拍的是惊悚片(thrillers),而非侦探片(mystery films)。不过作者认为这部电影仍然借助了侦探故事的情节模式。一个侦探式的主人公代表观众的视角去解开影片所制造的谜团。惊悚片强调悬疑和惊奇效果,鼓励导演在剧情中误导观众。因此,《西北偏北》是两个片种的混类型。
        像大多数好莱坞电影一样,《西北偏北》采用双线叙事模式。其一是一群间谍误会广告业务代表罗杰·索希尔是美国情报员乔治·卡普兰。虽然那群间谍一直无法抓到他,但是索希尔自己反而成为他们所犯下的谋杀案的主嫌犯。所以,他必须逃避警方的追捕,设法找出真正的乔治·卡普兰。不幸的是,事实上,根本没有乔治·卡普兰这个人存在,这不过是美国情报局(USIA)设下的饵。另一条叙事线,是乔治·卡普兰遇到了伊娃·康达,然后两人之间发生一段主流电影不可或缺的罗曼史故事。
        除却运用双线叙事模式外,该电影的中心情节含有许多传统叙事惯例。譬如“搜索”的模式:索希尔出发去寻找卡普兰。“旅程”的模式:索希尔一路从纽约到芝加哥,再到南达科塔的瑞比城。一路换乘出租车、火车、卡车、警车、巴士、就护城及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
        为了使由各种叙事惯例编织而成的复杂情节看起来合理一致便于理解。首先,影片制定了一个精密的时间表,包括四个昼夜:一天半发生在纽约;第二晚搭上前往芝加哥的火车;第三天在芝加哥和皮瑞站;第四天在总统山。其次,主人公要保持统一的形象和性格,由加里·格兰特出演巩固了这个形象作为一个广告商机智、绅士、优雅、充满男性魅力的形象特征;再次,重复出现的母题,也让此片有了统一的调性。如索希尔身陷的陷阱都在高处:汽车差点跌入悬崖;爬上范·丹在悬崖上的别墅;以及最后和伊娃悬在总统山壁上雕出来的石脸上。索希尔不断变换交通工具也形成一个重要母题。
        仅是外部叙事上的统一,并不能解释本片在情绪上所造成的冲击力。对于影片内部不断营造的悬疑与惊奇,我们需要借助波德维尔创造的认知层级(hierarchy of knowledge)这个概念进行分析。情节提供故事内容范围的尺度拿捏形成了认知层次。最简易的方式就是问:“谁在什么时候知道什么”。在《西北偏北》中,形成了中情局、观众、索希尔这三个认知层级。导演的叙事安排就穿插在这三个层级之间。本片最直接操控观众认知的方式,就是通过视觉上的主观镜头(optical POV)。这个策略限制观众在那一刻只能知道该人物所知道的事情。
        比如,影片开始时,影片的镜头多是索希尔的主观镜头,他看到什么,观众才能看到什么。观众的认识能力和主人公同一。观众和索希尔一样希望尽快找到自己被误认为卡普兰的原因。影片采用这样的策略引入影片的第一个悬念:谁是卡普兰?观众的认识水平被影片限制了38分钟,在几乎快要失去等待耐心的时候,影片通过一个索希尔逃亡的全景镜头,将我们的视野从索希尔的感知能力中解放了出来。观众来到中情局,知道了卡普兰身份的真正秘密,而索希尔依然在逃亡路上。在这个时刻观众的认识能力超过了主人公。观众认识范围的改变,提供给剧情一种惊奇的效果,我们拥有了比主角更多的故事信息,在接下来当索希尔每一次设法寻找卡普兰时,就会引发“他是否会发现这个事实”的悬疑气氛。
        在随后的剧情中,观众的认识能力多次超过主人公。比如,当男主人公在女主人公的帮助之下在火车上逃脱了警察的追捕后,观众一开始和男主人一样沉浸在一场艳遇之中。不过,当女主人公托人将一张小纸条塞进另外一个厢房。接入手打开纸条的镜头,上面写着:“明天早上我该如何处置他?”摄影机一退后,观众马上就发现,读纸条的人正是追杀他的间谍,原来伊娃也是间谍群的一员。而索希尔要到影片的十分钟后才知道了这个事实。正是在这十分钟的时间内,导演安排片中的那场著名的高潮戏,索希尔被一架飞机暗杀。
        片中另外一场戏,中情局的教授将伊娃卧底的身份告知索希尔,他们制定计划以帮助伊娃重新取得间谍头目的信任。观众的认识能力在这场戏中被降到最低水平,我们能看到的是索希尔和教授在上飞机前的谈话,而具体计划估计是在飞机上制定的。这是一次中情局知道、男女主人公知道,唯独观众和反派不知道的计划。所以当他们完成计划在树林重逢时,影片又制造了一次惊奇。
        再如,影片最后部分在总统山下别墅发生的事情,是全片第一次让索希尔知道的比其人物都多的地方。他发现了对方走私的来龙去脉,以及发觉坏人即将杀害伊娃的阴谋。于是,影片又回到了全片开始时以索希尔的主观镜头为主导的视觉叙事中 ,观众被引导去注意男主人公能否成功。这时,被限制的线索是中情局的行动,所以当他们命悬一线,观众也不知道怎么办时,中情局出现了,上演了最后一分钟营救的经典套路。
        总之,导演通过随时掌控变换片中人物以及观众 的对剧情的认知范围,巧妙地对认知层次进行布局,在一系列“可能”与“意外”的事件中制造出悬疑和惊奇的效果。这构成了这部影片以及希区柯克电影的戏剧张力。
        
        综上所诉,在这篇对《西北偏北》的分析中,两位作者提出了“认知层级”这个核心概念。电影艺术家正是通过对认识层级的掌握,从而操控和调动观众观看电影的情绪,这是电影“悬疑”的核心创作手法。我们可以将这个概念推向所有以制造悬疑吸引观众的所有同类型电影。这篇文章的贡献就在于从微观的文本分析出发,把原本只存在于观众观感的模糊的悬疑气氛透明化,使之成为一种可以普遍效法的创作手段。即在一个神奇的希区柯克身上挖掘可以被复制出无数个“希区柯克”的电影基因。
        
        
文献
大卫·波德维尔 克里斯汀·汤普森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插图第8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10月第1版;
大卫·波德维尔:《电影诗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

 4 ) 《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因祸得福(IMDB250 TOP 039)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64453663.html

north_by_northwest_xlg

这部电影大概在四、五年前看过,只记得几个画面,情节全部忘掉了。人的记忆力果然有限。

电影讲述一个普通商人被错当成CIA特工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男主角是一个普通的广告商人,安于现在的生活。他在与朋友聊天中,随口说出了一个虚拟特工的名字,引起了一个泄露国家情报的团伙的注意。团伙的两个打手将男主角挟持到一个豪宅,准备杀死他。感到莫名其妙的男主角虽然极力反抗,最后还是被灌醉后放到了冲向悬崖的车里。男主角虽然醉了,但还是将车脱离了险境,可是因为自己驾驶失误,发生了车祸。警察将男主角抓起来后,他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并在第二天带领警察去调查昨天的豪宅。来到豪宅后,昨天所有的人都消失了,甚至还出现了豪宅的女主人,警察见此只得罢手。男主角不甘心,决定调查被错认为是他的那个人,此时他并不知道此人就是特工,而且并不是真实存在。男主角调查一番后,找到了豪宅真正的主人。当他与豪宅主人会面时,豪宅主人当场被杀,男主角被现场的人当成了凶手,使他上了通缉名单。男主角只好坐火车离开了这个城市。在火车上,男主角遇见一位漂亮的美女,美女不仅协助他躲避了警察,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夜情。下车后,美女将男主角要找的人的见面方式帮忙问了出来。其实,美女是犯罪团伙的手下,她给的地址是要杀死他的地址。男主角来到那里后,遇到了空中飞机上的袭击,他机智的逃了回来。这时男主角才怀疑美女的身份,并用计策得到了美女的行踪,并在一个拍卖行认出了团伙的打手与头目。同时,本打算不管男主角死活的CIA领导看见了他,见他巧妙离开拍卖行的行为,决定了一个计划。随后,男主角与CIA领导在机场见面了,男主角这时又得知美女原来是CIA特工,男主角决定参与这个计划。接下来,在拉什莫尔山男主角与美女上演了一出诈死,让团伙头目相信了美女的身份,然后就离开了。男主角此时已经深深爱上了美女,为了阻止她与团伙头目一起离开,在医院中偷偷溜走,来到团伙的家中。躲在外面的男主角发现,团伙头目已经发现了美女的真实身份,要杀死她。男主角挺身而出,协助美女离开,并与团伙的打手们展开了一番搏斗。最后,正义战胜邪恶,而且男主角还因祸得福娶了美女作为老婆。

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悬疑片,堪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电影的完美之作。影片的情节、悬念,包括情节的转折,都是让人意想不到的,而且电影的画面、场景也都是那个时代的顶级品质,甚至对白都让人回味无穷。看这样的电影就是一种享受,而且会百看不厌。所以,即使这是第二次看,同样会被情节所吸引。

故事的设定——错认成其他人——在那个年代很新颖,在现在来看也不过时。错认之后,必然会发生一些故事,所以男主角被接下来的发生的事情弄得不知所措,也吸引着观众们看下去。随着故事的进行,男主角被误当成杀手时,更是增加了电影的悬念,我们会不时的思考,为什么男主角会被错认为一个人?这个人究竟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要把他弄成凶手?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未解之迷,让人不得不继续下去,电影就这样一步步的吸引着观众看下去,一直看到真相大白。真相大白后,电影并没有停止设置悬念,而是给了一个非常大的转折——美女既是那位需要保护的特工,因此我们就会继续想知道美女与男主角的接下来如何应对,所以电影依然让人欲罢不能。总之,本片通过悬念的铺陈,以及一波三折的故事,将观众完完全全的吸引住。它是一部精彩的悬疑片,而且如此精彩的情节在今天来看并不会感觉俗套。

本片还有一个特别突出的地方,既是电影精美的画面和场景设计。作为一部1959年上映的电影,它竟然是彩色的、宽屏的,让我很意外。那个时候的电影都还停留在黑白片的阶段,使用彩色并不多见,至少在六十年代以前的彩色片我见得很少。同样的原因,宽屏的电影更是不多见。因为这些技术上的优势,使得这部电影的画面特别出众。行色匆匆的纽约办公楼、熙熙攘攘的人群、装修奢靡的豪宅、人来人往的火车站等等等,全都收入在电影精美的画面中,这些都是在黑白片、非宽屏电影中难得一见的。除此之外,电影的场景设计堪称巨制,飞机对男主角的袭击、拉什莫尔山上的追杀与逃跑、在悬崖边的飞车等等,这些场景在那个年代的电影中很少见到,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也是异常真实并不逊色。本片中的这些惊险镜头,是我看过的Hitchcock电影里最大的场面了。总的来说,本片在视觉上的体验绝对可以改变任何人对五、六十年代电影的看法,很超前!

电影的台词也意味深长,每一句对白下都有着言外之意。尤其是男主角与美女之间的对话、调情,更是包含有各种情绪,从互相试探、了解、到彼此帮助、挂念,以及男欢女爱之间的戏谑,都让人回味无穷。具体细节就不多说了,有心人定能体会到。

Hitchcock的电影看得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感觉到他的电影以情节为看点,并没有太深刻的主题,也不想表达什么观点。这样的电影,在现在来说就是一部商业大片。当然,他的电影在情节吸引人之外,还有着一些其他技术性优点,比如本片使用的蒙太奇剪辑。只不过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电影看客来说,难以体会本片中经典的蒙太奇画面,Hitchcock的电影也就能理解到如此了。看着Hitchcock的电影,发现如今有一个与他很相像的导演——Christopher Nolan,同样的拍摄商业大片,同样有着自己技术性的追求,不同的是Christopher Nolan的电影主题更深刻。

本片的男女主角都是我的熟面孔。男主角Cary Grant看过他的很多电影,在本片里他老了,有了白头发。除了老了之外,Cary Grant其他都没变,还是那样迷人、帅气,而且说对白的语速也慢了很多,看起来舒服多了。女主角Eva Marie Saint在《码头风云》里见过,刚开始看的时候还没想起来,在网上查了一下才记起,电影看太多就是这个坏处。她在《码头风云》里很不显眼,没有想到在本片里却是美丽不可方物,而且说话的腔调特别吸引人。看来女演员得需要调教,好的导演能调教出好女人。其他人不熟悉,不提也罢。

总的来说,一部好看的悬疑片。从题材、情节、悬念、场景各个方面都堪称经典,是一部百看不厌的佳作。

Eva Marie Saint

Annex%20-%20Saint,%20Eva%20Marie_01

序列:0574

IMDB.Top032.西北偏北.North.By.Northwest.1959.BD.3Audio.MiniSD-TLF

2011-10-06

 5 ) 悬疑片的经典之作

看过的几部希区柯克片子里最喜欢的,从整体设定到细节到演绎,我都蛮喜欢的。
作为一部上世纪50年代的电影作品,这个情节设定在当时还是比较新奇的,即使现在看,也依旧不觉得老套。一个平凡的商人阴差阳错被认为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特工,黑帮想控制住他套问不存在的秘密,当局想将错就错玩弄黑帮,他自己想找到真正的特工摆脱纠缠……各种巧合各种元素碰撞在一起,是一部精彩纷呈的悬疑犯罪片。

影片采取了双线模式。开篇以男主的视角叙述了自己的离奇遭遇,悬念重重,让观众跟着一起去猜到底他们要找的特工在哪、是谁;而随着情报局的人出现后,这个悬念解除了,这个让观众哭笑不得的事实毫无疑问是吸引人的,而女主角的出现,让故事自然而然的过度到另一条线上,后半段不再悬疑,却仍能紧抓观众的心。

我不得不感叹,长得帅就是好,原来这早已经是个看脸的世界了啊……尽管现在看上去妆容发型服饰造型都有些老土,但毫无疑问男主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熟男的魅力,女主集天使与魅惑于一体完美融合,不愧是卧底于反派色诱的最佳人选。男女主数次相遇后古典高超的调情剧情,不做作不暧昧不烂俗,看得赏心悦目,于是后续发展也就顺其自然了。
后来我才知道,影片开始处,银幕上出现一个赶公共汽车却被关在门外的臃肿家伙,那就是希区柯克本人。不只这一部,本一部戏他都要博一下存在感,蛮有意思的导演,怪不得能导出那么多有意思的悬疑剧。

希区柯克是有意思的,也是任性的。本片中后段的那段很经典的公路上飞机追人场景,是大家议论的焦点。飞机从何而来?到底是不是敌人派来杀他的?有必要用这种方式吗?又是农药又是机枪,画面冲击十足,但对于剧情发展似乎没有任何作用。对此段情节,大家可以说是褒贬不一。希区柯克的真实意图到底如何,我不得而知,我只能评价——他很任性……

本片可以说商业性和艺术性兼顾,对后来悬疑剧的发展很有启发性。我也看过不少悬疑犯罪题材的片子了,多年之后再看这部片子,仍然能深深的吸引住我。希区柯克不愧为悬疑大师!不过,直到现在我还有个疑问:这部片子的名字取名north by northwest是何用意呢?也是任性为之吗?

 6 ) 看朴赞郁解读《西北偏北》

朴赞郁说:希区柯克在三年内连续推出《迷魂记》《西北偏北》《惊魂记》,这种惊人的才情简直让人瞠目结舌。更不可思议的是,《西北偏北》还是他在两部大片中放松身心的闲暇之作,简直让人无语。

如果真是这样,那确实是让人瞠目结舌。然而更瞠目结舌的是,朴赞郁看这部电影的角度也很厉害,比如他一句话就直击《西北偏北》电影的剧作核心:“主人公被误认为他人,为了寻找自我认同,他不断踏上旅途并冒险。

我第一次看这部片时把它简单视为“一个男人被警察和歹徒双重追杀的故事”,而朴赞郁却他把这个故事拆解成前提条件(被误认为他人)、目的(寻找自我认同)、结果(踏上冒险旅途)。更重要的是,如果按照朴赞郁的理解的话,这部电影的确紧紧围绕着主人公如何寻找自我身份认同而展开,而且朴在接下来的讲述中,他一层一层抽丝剥茧地拆解电影,长驱直入主人公的内心,目睹他是如何一步步失去自我认知,从一个体面的中产阶级沦为“杀人逃犯”的。这活生生是一堂纸上拉片课。

在朴赞郁的理解中,男主人公是一个失去自我认同的人。在电影中,要如何用具象的剧情和影像,来表现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跟着朴赞郁的思路来看这部电影。

主人公桑希尔(Thornhill)的人物/性格设定

01 职业:广告公司高层

主人公桑希尔在电影里是职业广告人,西装革履的在摩登大楼里上班,从他的年纪和资历来看应该是管理层(拥有一个助理)。在他的价值观中,他认为世界上没有所谓的谎言,只有如广告般的“不得已的夸张(the expedient exaggeration)”。

02 关于谎言

因为信奉这样的价值观(或是职业病),所以桑希尔一直在说着谎言,从他出现在片中的第一颗镜头开始。门打开,他从熙熙攘攘的电梯里走出来的那一刻起,和他的助理交代的每一件事和每一句话,都令人无法不怀疑这个男人的内心。例如,

他说:送她(客户)一盒十块钱的糖果,都包着锡纸的,她会以为是钱。

——他想用华丽的包装,掩盖他廉价且虚伪的问候。

甜蜜的谎言

他说:告诉她,亲爱的,我简直是每天每刻每秒……

助理:你上次就是这么说的。

他说:哦,我有吗?那就告诉她,这礼物送给你甜蜜的牙齿,还有你身上甜蜜的一切。

——这不是他第一次这么做了。这倒也无所谓,只是他根本忘了自己什么时候说过这句话,还不记得曾经对谁说过。更过分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完全不假思索地编造了另一则谎言,为他虚伪的本质裹上了一层“甜蜜”的糖衣。

接着,本来打算走路的他,

抢了一位先生的Taxi。

他说:这位女士(他的助理)得了重病。你不会介意吧?

抢Taxi

——而事实是,她的助理可能只是因为没有吃饭而没有力气走路。当然也很有可能是因为,听了桑希尔一堆谎言之后心很累哈哈(不光要听,而且要写下来,还要替他去散布这些谎言!)

而坐上的士后,当她的助理说“(那个被抢车的人)真可怜”时,桑希尔却说:

“行了,这样他会很快乐,觉得自己是个大善人。”

他把他的自私自利当成施舍给别人的友善。

呵呵。后面有一个场景同样在电梯里。

桑希尔,他的母亲,飞刀杀手。

在这时,杀手完全有机会对桑希尔下手,而当电梯门打开的那一刻,他却为了掩护自己说了一句:

“ 女 士 优 先 ”

然后就自己先跑出电梯,溜了溜了。

他所谓的“友善”,完全是为了自私自利。

“女士优先”

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还有讽刺的一幕是,当他被坏人抓上车,他却想以“我的朋友还在酒吧等我,他们会觉得我很无礼”为由,请坏人放过他。一个抢Taxi的人却把“”挂在嘴边,这真是可笑。

无礼之人

于是乎,这个说着漫天谎言的桑希尔,他习以为常地过着充满投机和讨巧的虚浮人生。他卖给人们他们不需要的东西,花言巧语甚至让不了解他的女人陷入了情网。日复一日的,他在潜意识中渐渐产生自我迷失——

何为真情?何为假意?我是谁?

希区柯克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从桑希尔第一次入镜开始,每一句对白甚至每一个举动,都在建构着他的人物特征和性格。

《西北偏北》经典镜头之桑希尔的谎言_腾讯视频

03中年“妈宝”

桑希尔都已经结过两次婚了,却还无比依赖母亲。

在出租车上,他的助理为他记录下许多公关谎言之后,桑希尔表露出他唯一的诚实——Only for His Mother:他提醒母亲记得要看戏,7点钟要吃晚饭,甚至连他要先去酒吧喝两杯都要告诉母亲。而且下车的时候,还要跟助理特别交代“别忘了给我妈妈打电话”。直到和朋友见上面了,都还在焦虑:怎么办,妈妈正在打牌,那个地方没电话,他的助理会联系不上老妈。

我是妈宝男

算了,还是去给她发个电报吧。

糟糕,就是这样,桑希尔被坏人盯上了。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没看明白,后来梳理了一下原来是,飞刀杀手请服务员在餐厅找看看有没有一个叫乔治•卡普兰(George Kaplan)的人,结果刚好在这个时候,桑希尔叫了服务员一声,被杀手误以为桑希尔应了——其实他只是要找服务员发电报而已。就这样,坏人就以为桑希尔是卡普兰了。

So,因为他对母亲的过度依赖,导致他卷入了这场生死冒险。

包括当他酒驾被抓进警局,警察说你最好打给律师,结果他却打给妈妈求助;还有他竟然叫妈妈去拿酒店房间的钥匙,还要妈妈装出纯真的微笑——自己虚伪就算了,还要拉自己的亲生老母亲下水,真是很幽默。

请你装出天真而甜蜜的微笑

就这样,一个靠着投机和谎言赖以生存、心智十分不成熟、自我意志不够坚定的“中年妈宝男”就这样跃然于希区柯克的影像之中。这样的个性,也让桑希尔在后来被误认为另一个人时,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

然而希区柯克并不满足于让他的人物就停止在这里,他更加精心地雕琢着他手中的泥人。

前情提要

希区柯克设计了一个反派角色梵丹

(Vandamm),让他来对付桑希尔。对付他的方式就是把桑希尔误认成一个叫做“乔治•卡普兰”的人,并且追杀他。更重要的是,这个卡普兰,根本就是一个虚无的,不存在的人物。

这是怎么做到的?

原来,梵丹想要窃取国家机密,需要从CIA手中获取情报。而CIA也早就预料到梵丹图谋不轨,所以派了一个女情报员(她就是女主角伊芙Eve)作为卧底,扮演梵丹情妇的角色,以便随时互通信息。伴“贼”如伴虎,CIA也很周到,为了保护伊芙,他们虚构了一个情报员的角色作为诱饵,引诱梵丹去追杀那个不存在的情报员——乔治•卡普兰。

所以阴差阳错的,桑希尔被误认为就是那个CIA的情报员,而且梵丹一口咬定桑希尔就是那个卡普兰,哪怕桑希尔说的是真话,一脸懵逼,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因为在CIA虚构卡普兰的设定中,这位情报员就是来无影去无踪,经常变换名字和身份,住在各种酒店里(CIA别有用心地经常派人把酒店里的东西搬进搬出,例如不断地洗“卡普兰”的西装,以便制造出卡普兰真正存在的假象)

桑希尔被梵丹抓到之后,他矢口否认自己是情报员,甚至把他的身份证给梵丹看,但根本不管用,梵丹根本就不信。这是希区柯克的巧思

——日常里说着让人信以为真的甜蜜谎言,而当他说出唯一真话,要证明自己存在的时候,却没有人相信了。作为广告人,制作的广告应该是“广而告之”,桑希尔日常生活里的“谎言”该是一呼百应;而在被绑架时的车上,绑匪对他巧舌如簧的辩解,却是一种装聋作哑的状态。

这便是电影大师高超的地方,在剧情中建构了一个关于“真”“假”的讽刺辩证关系。

04 自 我 怀 疑

桑希尔的自我认同十分脆弱。

这还不够,桑希尔被抓到的当天,希区柯克让梵丹请他喝一杯——其实是用酒把他灌醉,制造了一个让桑希尔意识出现幻觉的场域。

迷糊之中,他酒驾开了一辆梅赛德斯被警察逮捕了。在警察署给老母亲打电话,他有意识地用力说出:“妈妈,我是你的儿子桑希尔。”

引用朴赞郁的解读:“这说明他的内心充满了不安。他扪心自问:‘我真的是桑希尔吗?’”

妈宝男打电话

第二天,酒醒。

所有人都不相信桑希尔昨夜的遭遇,甚至是他的母亲也怀疑自己的儿子是不是在说谎。在这样的情况下,能不产生自我怀疑吗?为什么我要扮演卡普兰的角色,那我到底是谁?

他去“卡普兰”住的酒店寻找蛛丝马迹。

当他拿了房卡,正准备进入卡普兰的酒店房间时,保洁阿姨当他是卡普兰先生,问他要不要更换床单。他自如地对答——这是他以卡普兰的身份在回答,说明他已经进入了扮演卡普兰的状态。

而当他回答完“现在不要”之后,脸上流露出疑惑的神态:“我到底是谁?”桑希尔,还是卡普兰?

要不要换床单

他又来到来到联合国议会大楼寻找秘密。

前台小姐问他的名字的时候,他犹豫了一下(反问自己:嗯?我的名字?),这才回答出乔治•卡普兰的名字——这标志着他正式开始扮演了卡普兰的角色。

你的名字?

可以说“桑希尔和卡普兰之间的分裂,实际上就是桑希尔自身的分裂”(朴赞郁),但这却是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扮演的过程。希区柯克让主人公失去自我身份之后,开始接受扮演另一个身份。有一种精神分裂的感觉,但是希区柯克却让它顺理成章地发生了。

到这里,我想我们应该回答了先前的设问:如何在电影中用具体的剧情和影像,去建构一个抽象的概念。希区柯克给了我们一个满分的答案。

而加分项,则是接下来的部分。

在朴赞郁的理解中,为了表现主人公桑希尔“没有根基”的形象,希区柯克让“我们看到的净是他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出行的情形,从未见过他的居所”。他去的地方都不属于他,那个被灌醉酒的虚构场所,火车上别人的房间,卡普兰在酒店的住所、玉米地等等,统统是他经过的停留之所。

他在各个场所移动/游移,被迫搭乘各种交通工具,展开逃亡之旅,皆是希区柯克的设计,让他出于一种劣势的被动状态,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主人公才会想尽办法摆脱自己的“精分”,奋起直追寻找自我的身份认同。

到最后他以自己清醒的身份开车,拯救了女主角,也拯救了自己。

我把桑希尔在片中搭乘各种交通工具的镜头剪辑出来,真的很精彩,他每一次搭乘的方式,都和他所处的情境和心理状态交融在一起,互为表里。

【西北偏北】桑希尔搭乘交通工具合集_腾讯视频

所以在朴赞郁看来,我们可以“把这部影片视为桑希尔与他人恢复关系、寻找真挚爱情和责任感故事”。我只在这里分析写下关于电影细节的笔记,而至于主人公是怎么克服困难、寻找到真爱的过程,这里就不剧透了,留给各位去发现吧。

想看这部影片,可以读到文末。

死 亡 与 重 生

“被空包弹打中的卡普兰死了,桑希尔以他人的身份,填充了他一心想要摆脱的虚构空间。为了拯救深爱的女人,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逢场作戏,而这与其说是桑希尔的牺牲,不如说是卡普兰的死亡。在某种意义上,这是虚构人物卡普兰的死亡,同时也是“无意义”实存人物桑希尔的死亡,而桑希尔通过这种方式的死亡获得重生(朴赞郁)。”

卡普兰中枪

电 影 中 的 象 征

没有刹车的梅赛德斯

“在酩酊大醉时勉强上的那辆车,除非与其他车相撞,否则不可能停下来,暗示着桑希尔寻找自我认同的冒险之旅的开端,也暗示着这场冒险“没有刹车”而无法停下(朴赞郁)。”

没有刹车

俯瞰镜头——移动的点

“身背杀人罪名逃跑的桑希尔在被誉为“神的视角”的垂直俯瞰的极限长镜头中,他只不过是一个移动的点,或者说是一块污渍。凡事都充满自信的广告人,如今变成拼命逃亡的一条虫子(朴赞郁)。”

移动的点

飞机与玉米地

“桑希尔在希区柯克的镜头中,酷似被老鹰追赶的田鼠,沦落到害虫的境地(朴赞郁)。”

老鹰与田鼠

真爱之光

当桑希尔接受教授的提议——为了女主角扮演卡普兰的身份时,脸上倒映着飞机飞过的亮光。

真爱之光

政治象征

“在拉什莫尔山雕刻着四位美国总统巨大头像的悬崖上,桑希尔和伊芙面临死亡危机。这些威严的纪念碑象征着政治家、政府、民主主义等。但是,这些面无表情的总统似乎没能帮助男女主角摆脱困境,反而帮了倒忙。如同以前印在中央情报局牌匾上的国会议事堂没有对桑希尔的安全负起责任,也如同联合国本部反而变成杀人和陷害的舞台,法律和秩序的维护者们对桑希尔的人生没有任何帮助。据说,把整部戏当作一种讽刺的希区柯克,试图把桑希尔塞进林肯的鼻孔里,人为地引发喷嚏。该打喷嚏的应该是林肯,凭什么让桑希尔打喷嚏呢?因为林肯也不外乎是道貌岸然的政治家(朴赞郁)。”

政治讽刺

隧道

“火车进入隧道,暗示男性生殖器。不过这话可不能乱说——希区柯克接受《电影剧本》采访时所言(朴赞郁)。”

难怪朴赞郁这篇写《西北偏北》的文章

叫做《努力活出自己的男子汉》

隧道

演 绎 麦 高 芬 概 念

“这部电影还被誉为希区柯克最出色地演绎麦高芬概念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隐藏在塔拉斯战士雕像里的美国政府的秘密,使人生的空虚和不合理之处被推倒顶峰(朴赞郁)。”

麦高芬概念,指电影中一些剧情开始时很重要,但当故事情节发展后,角色们本身的忠奸或爱恨情仇成为观众的焦点,前面的一些剧情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有时甚至完全不重要了。

差 点 被 剪 掉 的 一 场 戏

全景镜头的剪辑展示“时间(先后)”

“这个镜头充分展现了希区柯克的剪辑技巧。桑希尔乘着汽车来到树林中。在这个长镜头中,希区柯克将桑希尔的全景进行剪辑。当他站到车后时,摄像机向后推进,先到的夏娃出现在镜头中。在广角镜头捕捉到的镜头中,两人出现在远景镜头的两端。桑希尔先走向夏娃,希区柯克用全景方式剪辑的镜头跟着人向旁边移动。这次是夏娃的全景剪辑,她也朝着桑希尔走去,摄影机跟着移动。这时与刚才相反,桑希尔进入镜头。而男女相拥的镜头,其目的在于探究两个独立的人格如何融为一体(朴赞郁)。”

《西北偏北》树林差点被删掉的一场戏_腾讯视频

关 于 片 头 的 联 想

我们回过头来看片头中几个象征

大楼玻璃窗户的反射——象征现代人的伪善和欺瞒

片头字幕:职位(较小字)+名字(较大字)

姓名代表人物的身份,而大小字的区分出了视觉上的协调美感之外,似乎预示着作为人的自我认同,大于职业赋予的认同。

摩登大楼玻璃镜面里上下窜动的人名,搭上倒影的镜像,仿佛预示着这部电影即将围绕“身份”与“虚无”展开讲述。上下跳动、仿佛大楼中上上下下的电梯。而主角出现的第一颗镜头就是在电梯里,说着漫无边际的公关谎言。电梯似乎象征着主人公上下游移、虚浮的人生。

急促的音乐:高音长笛和低音萨克斯风交错演奏,预示影片即将展开的快节奏冒险和追杀。

大楼中来往的人,像被赶着的羊群,预示桑希尔一开始的“无意义”人生。

《西北偏北》片头(希区柯克,1959)_腾讯视频

最后,希区柯克客串,

扮演了没赶上车的倒霉乘客

希区柯克在片中的客串出镜

 短评

一年里最后一天能看这么好电影,新年快乐。

6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想问自己为什么要看国语配音版的 “噢!太好了,他把床铺好了!” “对” “就一张床!” “对” “这是个好兆头!” “对极了!” “一个光着身子的人,能干什么呢?”

11分钟前
  • 喜儿喂鸭正经地
  • 推荐

明明叫北西北很好,为什么豆瓣选名是西北偏北呢?唉..谍战片的经典,十分喜爱那个建在峭壁上的木屋。加里格兰特一错再错地被利用到底,变成了半路出家的间谍,整部割裂式的情节让人感到十分有趣。

13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应当说是希胖生平野心最大的一部电影,要满足恰逢其时的精神分析理论,要将已经锤炼至炉火纯青的悬念技艺再推升到一个新的层级,要拍出几个永垂影史的场景,要在貌似娱乐性的场景中注入有涉冷战对抗的荒诞味母题……功败垂成也得对其有敬意 3.5

17分钟前
  • LOOK
  • 推荐

恐怖不仅产生阴暗的、狭窄的的空间里,如果需要,也可能让他发生在明亮的、空旷的地方。重要的是让它不知何时来,从那个方向来。

20分钟前
  • 袁牧
  • 还行

情节上的大悬念依然优秀,细节上的纰漏从今天的电影水平来看又令人无限遗憾。

22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肥西对场景分镜头的要求近乎苛刻,那场公路农场飞机的追杀戏已经载入影史,在《认识电影》里有100多个分镜,包含远近中景、构图、运动镜头、人物表情和台本。于运动镜头的推敲,肥希你是有多痴迷。8.4

26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情节一如既往的愚蠢,但是这次的摄影太漂亮了,摄影师非常棒,嗯。

30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你变成了一个不存在的人。经典的飞机杀人一幕,确实大银幕震慑。旁边一个胖头男开音轨给天真小妹讲解起来:知道嘛,大家都说诺兰《星际穿越》玉米地🌽,其实原始出处是这里。

32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如此巨大的逻辑错误,这片居然成经典了=,= 声效还不错,女主角的每一套裙子都挺美的。至于最后的火车进洞。。。

36分钟前
  • a little mark
  • 还行

经典悬疑追踪片配美女帅哥的模式,现在倒是看过很多类似的故事,不过在当时肯定是很轰动啊。当然最后那个总统雕像那里还是够刺激的,嘿嘿,火车进洞。(被选进Museum of Sex里面作为电影情色段落发展历程的一部分。。)

3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后悔自己不是学电影出身,不然能对希区柯克的电影“长篇大论”,写他个几篇论文,赶机会也模仿他拍个作品。庆幸的是自己不是学电影的,不然把爱好变成任务,爱好终会变成痛苦。

39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希胖的所谓“悬疑”是极度尊重观众的悬疑,不明白这一点的后来者都只是东施效颦罢了。

41分钟前
  • 力荐

喜欢其中的幽默元素,很好地填补了当时技术上的不足。Cary Grant在拍《西北偏北》时,一天的片酬就有5000美元,Eve一天的片酬是2000美元。《西北偏北》上映时引起了极大反响,在当时算是希区柯克呼声最高且最成功的作品。By the way,其实我心目中的理想男主是James Stewart。P.S.话说Stewart本来是要出演本片男主角的,结果《迷魂记》票房不佳,希区柯克觉得James太老气质不再,后来就回绝了他。结果最后Hitch找了比Stewart还大4岁的Cary Grant(不过Cary Grant看起来确实比James Stewart年轻些)。《迷魂记》成为了James Stewart和希区柯克最后一次合作。

43分钟前
  • 因爱斯坦的忧愁
  • 力荐

【上海电影节展映】4K修复版。 放到今天依旧是一部超赞的商业类型片。犯罪,悬疑,喜剧,爱情,动作…飞机火车总统山,各种元素应有尽有。开启嘴炮模式的加里格兰特魅力无穷,演技润物无声。金发女主也很有魅力。名垂影史的摄影和分镜更是名不虚传,道具布景也很精致。巨幕效果亦为影片增色

46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可能是期望值太高,这部希胖知名度最高的电影之一却成为了我在今年至今为止最糟糕的观影体验。纵观这个剧本,逻辑硬伤无处不在,人物行为不合理性严重,一些细节处理幼稚到令人发笑,这样的故事让人根本无法提起观影乐趣。即使有希胖精湛的戏剧处理手法和剪辑功力,这部电影现在看来仍有过誉的嫌疑

47分钟前
  • 风雨骑老师
  • 较差

商业片导演还是应该以希区柯克为偶像,积极地汲取营养。

49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一个被误认为是A的人去寻找并不存在的A.现在看来并不够悬疑,不过在当时相当不错.

52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希胖就是质量保证,场景多样巧妙,对话幽默感十足,复杂的悬疑片也能很轻松。

57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力荐

8/10。希氏偏爱使观众随着角色视线看见威胁的接近产生焦虑:罗杰被大灌波旁酒后飞速转换方向盘逃命,故意拍到前景的发动机盖,给观众带来疲劳驾驶的震颤;在罗杰和伊娃对话的餐车外出现警车,侦探走向停止的火车;在罗杰刮胡子的时候清洗室进来两侦探;当罗杰乘侦探们的车开走,镜头摇向伪装成园子的打手;总统山上的打手突然从背后跳出来;辅助悬念的幽默俯拾皆是,譬如罗杰给母亲指了右边的打手,母亲直接对谋害儿子的打手发问,电梯乘客们哄然大笑,再如罗杰假装疯子,质疑艺术品真假,不按规矩随意出价,被保安撵走让封锁拍卖会的打手干瞪眼,制造混乱脱险的套路上升了新意。锋芒犀利地探讨了国家造成公民的牺牲,政府为了重要的情报乐意以普通人的生命作为诱饵,仅高潮就表现了政府的冷酷:国父头像高高在上盯着逃亡的男女主角,冷漠不眨一眼。

59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