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天

HD

主演:黄尧,孙阳,汤加文,倪虹洁,江美仪,廖启智,焦刚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粤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过春天 剧照 NO.1过春天 剧照 NO.2过春天 剧照 NO.3过春天 剧照 NO.4过春天 剧照 NO.5过春天 剧照 NO.6过春天 剧照 NO.13过春天 剧照 NO.14过春天 剧照 NO.15过春天 剧照 NO.16过春天 剧照 NO.17过春天 剧照 NO.18过春天 剧照 NO.19过春天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过春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单亲家庭出身的16岁女学生佩佩(黄尧 饰),她的城市既是香港、也是深圳,白天在香港上学,晚上回到深圳跟妈妈(倪虹洁 饰)住在一起,频繁地穿梭于两地。为了和闺蜜Joe(汤加文 饰)一起旅行的约定,为了自己的存在感,为了对Joe男友阿豪(孙阳 饰)懵懂的好感,她内心的冲动被点燃,“水客”成为了她的另一个身份,一段颇有“冒险”感的青春故事就此开始。十七岁被控谋杀嗜睡症柯蒂斯蓝色矢车菊东方的承诺芭比之天鹅湖兄弟姐妹第四季擅入寄居者初次见面,我爱你 はじめまして、愛しています。谁动了我的爱情我不能没有你屏息2013湿沙咖啡馆荷尔蒙2008逆风少年殊途同归第二季海啸新阴阳魔界第一季B+侦探冷血奇花生死劫宋慈洗冤录无敌连环枪卸岭秘录不准掉头1981御狐之绊今冬不言情尖峰时刻2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逃避虽可耻但有用新春特别篇汉谟拉比小姐母亲的城堡潇洒先生(国语版)主夫公寓丧尸出笼2:病毒冰川时代4白象帝国时代成为沃伦·巴菲特两傻捉尸记一夜新娘第二季美洲狮与我

 长篇影评

 1 ) 你怎么看《过春天》中展现的母女关系?

小时候我爸妈就经常动手打架喝酒 ,我的家不像家,跟我妈分开整整15年 我很嫌弃她的 ,她每次偷偷的来学校看我。给我带很多吃的 ,我一直记得她离开我的时候 5岁那年在我床边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毛绒玩具 。后来我再也没见过她 ,听我爸这边的亲戚说听别人说我妈妈的职业不光彩 ,后来我拒绝收她的一切东西,很多年后呢,我妈联系不上了,她跳楼自杀,那个男人有老婆孩子骗了她 ,我想她是爱我的吧,一个女人这么孤独的活在这个城市,我也不曾关心过她一点,最后她生活的出租屋里我发现了很多花和草,她一个人真的很难过吧,钱包里还存着我的照片,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真的很难过,我也哀怨她不争气,可是我真的一点都不恨她。珍惜眼前爱你的人,有些爱可能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吧。

 2 ) 她偷闺蜜男友,偷运手机,但我知道她是个好女孩

看完《过春天》心情很复杂,当然第一感觉还是对导演拍第一部电影,就能拍的如此精彩表示感叹。我是一个很喜欢看文艺影片的人,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它值得看。

那个假装很英勇的女孩

整部电影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佩佩,我觉得让她变得惶惑的,是他爸爸作为香港人妈妈身在大陆的单非家庭背景,还有她每天白天在香港上学晚上则要回到深圳的家的生活。

一个女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保护,她就会变得既懦弱又勇敢。

佩佩也是如此,她懦弱的表现在于,她少有朋友,不管做什么冒险刺激好玩的事情都是跟在唯一的好友Jo身后。

当好友Jo可以在轮船派对上放纵开怀吃喝玩乐的时候,她表现出的是无所适从。她融入不了那样的环境,也不会变成Jo那么放纵的女孩,她惶惑的同时,有些羡慕Jo,羡慕她看起来的张扬明媚自由大胆。

她从骨子里就不是一个健康的女孩,她的身体里住着沉重的灵魂,注定她不会拥有一个简单轻盈的青春。

可是她害怕落单,害怕被抛弃,害怕被忽视,所以她努力去适应本不适合她的场合,扮演她也并不很感兴趣的角色。

所以为此,有些时候她是勇敢的,那种勇敢,我觉得是一种孤勇。

比如影片中有一次她带手机出海关,手机不小心摔坏了,她一个人拿着手机去手机城修理的时候,一大群看起来不安分的男生围着她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看到这里的时候我都为她捏把汗。那个时候特别担心她会有什么不测,毕竟她还是一个手无寸铁的高中生。

如果是正常的女生,可能一看到那样陌生的环境就会立刻逃走,先保证自己的安全要紧。可是佩佩她只想修好那部坏掉的手机,虎穴狼窝她都不怕。比起她自己的安危,她更惧怕自己刚刚在阿豪、花姐那里建立起来的信任轰塌。她需要被认可,被赞扬,因为她缺乏。

这些让她本能地变成了一个以身涉嫌而不知的女孩。

家庭破裂是父母的错吗?

有很多在单亲家里庭成长的小孩,成长过程中都过的很不好。

一些小孩误入歧途,一些孩子即便后来出人头地,也比其他孩子要经历更多挫折和不幸,才能浴火重生。

小的时候,我们作为孩子可能会恨父母,为什么他们会分开?为什么他们穷困潦倒?为什么不爱我们?为什么那么自私和冷漠?

佩佩也是一样。

影片里她很厌恶她的妈妈,每天在家里打麻将寻欢作乐,不关心她的学习成绩,也不关心她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两个人虽然每天在一个房间里生活,却比任何人都要陌生。

所以,没有安全感的佩佩选择依赖他人。

一个是她的好友Jo,也许Jo不是非去日本看雪不可,只是佩佩为了抓住生命仅有的那么几个重要的人,用力过猛。谁会为了和朋友一起去日本旅行,不惜犯法冒险走私货物呢?

正常女孩应该很少会做,可是佩佩她会。

因为她需要陪伴,需要朋友,而她父母又无法帮助她,她只能想尽一切办法留住她这个珍贵的朋友。

她还想去依赖的人是她的爸爸。

在她心里她觉得爸爸是比妈妈要疼爱她的人,可是她的爸爸已经不再属于她一个人,她在她爸爸那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她只能逼迫自己脱离爸爸,独自成长。

本来她不该对Jo的男友阿豪动什么心思,毕竟相比阿豪来说,Jo在她的心中的位置更重要。

可是我觉得她羡慕Jo和阿豪那种自由恋爱的感觉,她想要拥有,可是她没有勇气,甚至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拥有。

天公弄人,无意间将她和阿豪因为走货绑在了一起。

本来她生活圈里接触的人就不多,在花姐众多走货的兄弟里,她唯一能够从中找到亲切感和安全感的肯定是阿豪。之前虽然他们俩之间没有什么接触,但毕竟是她见过很多次的人。

她在心理上是依赖阿豪的,起码在花姐那群人当中。

恰巧阿豪也不是一个完全泯灭良知的小混混,佩佩身上的那股阴郁又坚强的韧劲儿吸引了他。

两个本来就无依无靠的人,在一个陌生的混杂的环境里,肯定会越靠越近。

后来Jo发现佩佩和阿豪一起去过山顶,和佩佩绝交,佩佩失去了Jo,失去了去日本的意义,失去走货的动力,失去了阿豪,她在心里会恨父母吗?

如果她父母没有分开,家庭完好无埙,她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吗?

可是,长大以后我才明白,有时候父母为了他们自己的生活,也拼尽了全力。

一如佩佩的妈妈,她看似每天寻欢作乐无所事事,其实她还是个女人,想找个依靠,想为女儿博一个好前程,最后却被负心男骗钱。

一如佩佩的爸爸,想给女儿更多的爱,却为了给新家庭买房子榨干了自己,没有一丝多余的力气留给佩佩。

此生他们也是第一次为人,为妻为丈夫,为父母,即便他们活得不尽人意,没有尽到作为父母的责任,可是他们也用尽力气去过这一生,作为孩子,我们还要怨怼他们吗?

未来我们为人妻为人夫为父母的时候,又能确定我们会做的很好吗?

长大以后,我们才发现,永远这个词并不存在;长大以后,我们才发现,爱情这件事不只有爱或不爱这两面;也是长大后,我们才发现,什么是不易的婚姻;也是长大后,我们才明白,想过好这一生,多么艰难。

有什么不可原谅的人或事吗?我想在这艰难的一生中,是没有的。

我们愿意在生命的长河里原谅他人,我们最不能原谅的人,只是无能的自己。

最亲密的人捅你的刀子最深

佩佩和Jo因为阿豪在学校食堂撕破脸大吵大闹的时候,Jo情绪激动之下骂佩佩的妈妈是“鸡”,在此之前佩佩为了让Jo相信她,还想跟她解释,为自己辩解,可是当Jo说她妈妈是“鸡”的时候,她立刻和Jo撕打起来。

都说骂人不能骂到痛处。佩佩的妈妈就是她心中的痛处。

Jo戳到了她的痛点,她就无法继续忍受Jo的言语中伤,和她厮打起来。

看到她俩互相伤害的场面,我想到了这句话,“最亲密的人捅你的刀子最深”,因为只有她知道你的弱点,你内心最疼的地方,一旦你们翻了脸,她会将你最疼的地方戳的稀巴烂。

一个陌生人走在路上,和你发生了口角,最多是纯发泄的骂你两句,即便是大打出手,也只是皮外伤。可是一个曾经要好的亲密朋友,如果和你翻了脸,她就成了最危险的“敌人”,可能她只需一招便可将你打倒在地,让你溃不成军。

也许我们走了一些错路,可幸好后来我们还是变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像佩佩这样的女孩,生活也好,成长也好,恋爱也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

有时候世界的确残忍,你本就比她人得到的爱要少,可是世界却对你说,如果你想同那些人一样幸福,你就要付出比他们十倍百倍的艰辛。

而佩佩这样的女孩,却又是最向往幸福生活的那种人。

为了阳光能够洒进阴暗的世界里,为了有一天能够坦然地走在大街上,为了有一天和父母微笑言和,为了有一天能够岁月静好的站在爱的人身边,佩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影片的最后,佩佩带着之前一直很厌恶的妈妈一起去了阿豪曾带她去过的山顶。

妈妈穿着高跟鞋陪她艰难的爬上山顶,那一刻她也是个好妈妈。

在山顶的时候,一直不下雪的香港下起了雪,是的,也许这只是人为的幻想和奇迹,

可人生不就是如此吗,我们只要还想快乐,就必须在生活的泥沼里期待奇迹。

在成长的过程也许我们走了一些弯路,犯过一些傻,可并不妨碍后来的我们,依然想成为更好的人。

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很多年后我们变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佩佩会,我会,相信你也会。

 3 ) 春天,少女突围

一、谁污名化了青春片?

当我们在谈论国产青春片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早恋、车祸、堕胎……这些本流行于韩剧中的狗血桥段,纷纷在近年的青春片中安家落户。

青春题材在国内的火爆,大抵滥觞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这部九把刀由作家转型导演的处女作,不仅在台湾获得一亿七千多万新台币的票房,更是在包括大陆在内的泛华语地区取得口碑票房双丰收的佳绩。校园青春题材的低成本与高回报,不能不惊动有着敏锐商业嗅觉的内地影人。

先是赵薇演而优则导,初试啼声就以研究生毕业作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狂收七亿多人民币,让她一举成为当时中国票房最高的女导演。而后《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们相继涌入市场,无不模仿《那些年》的叙事范式,以成年感伤姿态回望青春。这些电影大都启用大龄明星,以夭折的爱情为主线,试图用柔光和怀念激起观众对往日的怀恋。

《致青春》名场面

哪怕我们考察过去一年的华语艺术片领域的新人新作,也不难发觉新导演们无不陷入某种程式化中——或过分沉溺于个体生命经验、自说自话,或在影像风格上模仿、致敬电影大师,看不到足够有态度、有价值的作品横空出世。

在平遥的“小城之春”电影厅里,我第一次看到了《过春天》。我们终于等来了一阵春风,一部在商业性和作者性的钢索上保持平衡的电影。电影节连日看片的疲倦,被这部优秀的处女作一扫而光。我激动地写下一句短评:“我看到一个崭新的极有活力的作者破壳而出。

科长是那年“青葱计划”主席

后来才得知这是白雪在BFA毕业十年后的处女作——她在两年时间里收集资料,几十次往返深港做调研,最后用一个星期完成剧本初稿。从青葱计划到多伦多、平遥、柏林等电影节,再到国内定档公映,一个青年导演在完成她的三级跳,穿越她的“分隔线”(《过春天》曾用名)。

与其说《过春天》开启了华语青春片2.0的时代,不如说它找回了青春片本该有的模样。

二、类型杂糅的新鲜尝试

电影发展到今天,观众已经很难看到一部纯粹的类型片。以青春片为例,结合爱情则成为校园恋爱,结合犯罪则导向残酷青春,主类型下常能衍生出较多子类型。

分析《过春天》的叙事类型,不难看出它是一部包裹在犯罪框架下的青春片。但它并不止于此,而带有非常严肃的现实关照。它没有僵硬地跟随某种模式,并试图唤起观众廉价的共鸣。相反,它以不具野心的姿态,开凿出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社会现实,超越我们对青春片的狭隘认知。

水客、走水乃至片名“过春天”都属于走私行业的黑话,电影的主体故事就在这种较为陌生的语境下展开。如果说大多数内地影迷是在黄金时代的港片里浸淫的一代,那么《过春天》的故事发生地和方言体系无疑又会给他们带来一种熟悉的语感

选取少女佩佩作为主要人物与核心视点是无可厚非的剧作思路,而往返深港的动作线则成为电影最大的一抹亮色。在华语电影无可奈何地大规模放弃地缘叙事的当下,《过春天》则在《路过未来》之后再次勇敢地拥抱了深圳这座特殊却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的城市。

青春的动感

除却故事背景带出社会议题的可贵性,影片在人物设定上对“单非”家庭的描绘更令人激赏。在极为有限的篇幅里,佩佩父母的几场戏用力恰到好处,实在显出编导的功力——展现少女破碎家庭、带出极大信息量的同时,也实实在在塑造了人物形象,补足少女的心理空间。

水客群像

不仅如此,水客们作为群像在狭小房间里悉数登场,每个人身上也都带有极强的辨识度。令我震惊的是,电影时长不到100分钟,纯粹功能性的脸谱化人物寥寥无几

面面俱到却不蜻蜓点水,是《过春天》给我留下的极好的第一印象。

三、视听突破与扎实叙事

与《狗十三》拍张雪迎类似,在大银幕上,我们将再一次在特写镜头中看到女主角的粉刺,作为一种强有力的青春的证明。这个被我无可避免地留意到的画面,为《过春天》的现实主义基调奠定了基础。

无论是表现青春的恣意,还是走水的不安,大量手持摄影被恰如其分地运用,使整部影片非常有律动感。而回到深圳,镜头则有意趋于平稳,用摄影风格为两地做区分,也在外部为跨境学童的心理动势提供解释。

电影在视听上最令人眼前一亮的设计,莫过于三个定格镜头,上回看到这种运用,还是在上世纪的港片或者更早的法国新浪潮。它们毫无征兆地出现,配合极富打击感的电子配乐,不仅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也依据少女情绪为电影分段。导演在映后谈时提到,上学期间听到谢飞老师夸奖国外的处女作生猛的视听语言,这句话在她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所以有了《过春天》的多元尝试。

下面我想重点分析四个肩负叙事功能的视听段落,它们出现在影片后部,都非常具有表现力。这四场戏也是对佩佩身边人物关系的阶段性总结,多条线索交织成少女急转直下的命运。

1. 缠胶带 – 色调与气息

去年《冥王星时刻》有一场曾美慧孜用手接水的戏,是极高级的表现情欲的手法,而且是主创在现场临时萌生的创意。

与前者不同的是,《过春天》“缠胶带”的戏码显然经过精心排演,导演坦言把这一场当情欲戏来处理,也把两个人物的关系演进推向高潮。

萌生情愫的男女在共同目标的驱动下不得不发生肢体接触,这种半推半就产生的戏剧张力比直接捅破窗户纸更大。画面主体大密度的红、黄两色,本身已经强化空气中的紧张感。狭小的库房里溽热不堪,男女主人公小心翼翼地保持距离,缠胶带的声音和男女主人公的喘息交织在一起——这是青春最惊心动魄的冒险的前夜。

2. “玻璃幕墙” – 镜面的分割

印象中父亲(廖启智 饰演)的戏只有三场。第一场,佩佩来要钱——交代父亲职业和工作环境;第二场,佩佩来茶餐厅,看见父亲和他的家人就餐,没有打扰——交代父亲现在家庭生活状况;第三场,佩佩和父亲一起吃饭,寻求安慰,但父亲始终一言不发——反映父女情感隔阂。

除去第一场父女有简短的交流以外,后两场两人都没有对话,并且导演还有意用玻璃对两人进行分割。第三场是一个极为精妙的固定长镜头,选定的机位利用玻璃的反射,可以同时拍到餐厅内外的两个人。父亲在外面抽烟,他不知道该以何种方式帮助女儿。这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双方的关系浓缩在高度凝练的画面里。

3. 食堂冲突 – 爱情、友情、亲情的收束

佩佩和Jo的最后一场对手戏,在食堂里两个女生撕破脸皮——这是一场蓄力已久的爆发

整部电影的故事是从佩佩和Jo规划日本之行开始的,手持摄影在天台细腻地捕捉青春的感觉。为凑足买机票的钱,她去做餐厅的小时工,而后以身犯险成为水客。在某次生日派对上,她与Jo的男友阿豪初次相见,而在走水过程中,他们俩越走越近,但始终没有越过雷池。

泳池边的一场戏,两个女孩的关系已经变得相当微妙。Jo不仅流露出情场的失意,更表达对不平等的家庭关系的失望。两个女孩的地位在此处发生反转——原本处于羡慕一方的佩佩,突然发现Jo的生活并不像她想象得那么幸福,而此时自己已摆脱了原先的窘迫。佩佩感到内疚,但她无法对好朋友坦白,因为她难以直面内心对阿豪的感情。紧跟人物视点后,观众自然能产生共情。

纸包不住火,Jo终于还是得知佩佩和阿豪不同寻常的关系,被欺骗的恨意和妒意压倒了友情。佩佩没有得到辩解的机会,而在Jo辱骂她母亲的时候,佩佩也丧失了理智,两个姑娘撕打在一起,友情走到了终点。

这场争执通过对白,将爱情、友情、亲情三条线索收束,将前文所述的关键情节串联在一起,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压抑的情绪推向一个爆发口。

4. 阿兰被骗 – “演员的情绪领先观众”

杨超导演在分析《喜剧之王》的时候,对张柏芝的表演有一句总结:“演员的情绪领先于观众,这样观众会觉得欠她的。”在《过春天》里同样有一个例子,在一定程度上能反转观众对佩佩母亲阿兰的感情。

佩佩母亲一直作为一个相对反面、相对刻板的形象存在:成日在家打牌,对女儿疏于照顾,对她的成长也漠不关心,整个人透出一种不靠谱的气质。但她心中的美好愿景,始终是让母女俩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不是单方面的享乐。

揭示出她钱财双失的一场戏,并未交代前因,剪辑点选定在她被抛弃一段。她已经泣不成声,无力地挽留着男人,感情只是一场骗局,西班牙是遥不可及的幻梦,而麻将桌以外的积蓄也注定一去不还。情绪的转变在于,当佩佩出现攻击渣男时,母亲的动作是把她拦住。这个举动不仅是保护曾经的情人(旧情难忘),更是为了保护挚爱的女儿。

这场戏安排在一个情绪低谷,即佩佩的人生进退维谷之际。作为转折点之一,它也预示着母女关系将趋于缓和。


上述提到的视听分析和叙事解读,不需要强调这些手法和技巧是艺术片还是类型片的专属,只需要知道它们都行之有效,都结实地让观众接收到人物的情绪和导演的用意。扎实的剧本和拍摄时的基本功,使电影拥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四、结尾的困局与破局:神兵天降与香港下雪

在神兵天降的结局和突如其来的说明字幕到来之前,《过春天》建立起的危机非常饱满,而这同样是通过非常高效的视听语言来传达的——

出于一种难以言明的情愫,少女决定进行一次最大规模的走水。倾盆大雨是糟糕的外部环境(同样也是对结局的暗示),而花姐团队的蹲守则使少女彻底意识到世界的真相,意识到阿豪所言不假(“你根本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我想起陈凯歌那句:“当你觉得你对世界很重要的时候,这个世界才刚刚开始原谅你的幼稚。”如果说花姐的掌掴只是对少女的羞辱,那么卸货这个动作的精神意义无异于一次“强奸”,象征少女美好想象的完全破灭(上一次心理震动是花姐让她带枪)。

而越来越大的外部压力,顿时被毫无铺垫的警察——“机械降神”般的正义力量给拦腰截断。这无疑是剧作上的最大缺陷,是一次叙事上的严重降格。对这次危机的无力化解无疑会让观众感到突兀,甚至无法接受,但了解个中缘由的影迷,只能对此报以一声苦笑。为在院线顺利上映,不少犯罪题材电影都会修改结尾,或是在剧本阶段就有意避开雷区。

最有名的例子是宁浩《无人区》,经删改和加结尾才在几年后被解禁。曹保平《光荣的愤怒》片尾,同样是一帮警察来收拾残局。加字幕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杜琪峰《夺命金》、忻钰坤《心迷宫》……

《夺命金》:“清楚,明白”

《心迷宫》:本字幕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荣誉出品

在警察出现之后,电影有三条线索——水客、阿豪、Jo,都在电影里消失了。警察就像一阵狂风,吹散一切也卷走一切。

但导演显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在结尾无可奈何地陷入困境的时候,她的处理方式是为电影增加几个情节点,用明媚的呼应给生活以希望。

风波过后,少女放生鲨鱼,象征着对往事的和解乃至解脱;而她与母亲登山一幕,更意味着母女关系得到修补。山下的城市被雾气笼罩,母亲感叹:“这就是香港啊。”山顶竟然飘起了雪,少女伸出手去,迎向飘飞的雪片。——佩佩实现了生日愿望,生活似乎也将重归平静。

2016年,香港真的下雪了。2015年10月的一天,导演在采风时也真的见到一只鲨鱼,只是它搁浅了。那是电影剧本最初始的时候。

这是佩佩的16岁。我想,她已经上岸了。你呢?

 4 ) 这片竟然是一个全职妈妈的处女作!

对话《过春天》导演白雪

《过春天》是白雪做了十年全职主妇后的处女作,

去年拿下了平遥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

是多伦多电影节的开幕影片,

还入围了柏林电影节,提名了亚洲电影大奖。

片子讲的是一个16岁少女走私水货的故事,

她住在深圳,每天过境到香港上学,

为了实现和闺蜜一起去日本看雪的愿望,

她每天放学的时候,

偷带几部手机到深圳来挣钱。

她的妈妈是大陆二奶,爸爸是香港人,

生活被迫在深圳和香港两个城市间分裂,

身份也在学生和走私者之间来回切换。

“这不单单是一个讲青春成长的电影,

而是一个时代的切片,

是我们当下社会的一个写照。”

自述 白雪

16岁少女的双城记

16岁的佩佩总是一个人。她每天一大早从深圳过关到香港,搭港铁去上学,傍晚放学再回到深圳。她在深圳有家没朋友,在香港有校园生活,却没有家。

这是一个特定时代的典型香港故事。2001年,香港裁定1997年在香港出生但父母皆为内地人的庄丰源胜诉,自此,只要小孩出生在香港,哪怕父母双方都不是香港居民,孩子也可以享受香港身份。许多内地父母纷纷赴港生子。

这一热潮直到2012、2013年才宣告停止。2013年1月以后,香港所有医院,无论公立还是私立,都停止接收来自非香港本地孕妇的分娩预约,什么时候重新开放,没有预期。

在这十几年中,有超过20万“双非”(父母双方都不是香港居民)婴儿在香港诞生。这些“双非”小孩长大之后,可以和“单非”(父母有一方不是香港居民)的小孩一样,选择跨境上学。

目前,每天往返香港读书的深港跨境学童有3万左右,包括幼儿园、小学和中学。这批孩子或多或少都有“我是哪里人”的身份认同问题。

主角佩佩就是这样一个出身于“单非”家庭、天天跨境上学的小孩。

这些女孩子,处境其实都很尴尬。我认识的几位女孩,爸爸是香港人,妈妈是内地人,她们在深圳说着广东腔调的普通话,跟香港的同学说地道的香港粤语,跟自己妈妈打电话说的是四川话、湖南话。

我问她们:你觉得你是哪里人?她们眼神躲躲闪闪,回答我:我有香港身份。她们脸上的胶原蛋白还很多,但是少了青春少女的该有的光彩和飞扬。

几位女孩的家庭,都有各自的问题。她们内心深处对父亲或母亲的怨念是很深的,深到她们自己都不想去触碰。为她们写一个故事,成为我创作的原动力。

16岁去走水

“过春天”这个说法很有诗意,但它其实是水客的行话,意思就是“顺利过了海关”。

“走水”(走私水货)是片中的一个关键情节。佩佩和闺蜜一起许了一个心愿,去日本北海道看雪。为了攒钱,她想办法打工,偶然接触到了香港的水货集团,于是开始每天放学后偷带几部iPhone过关回深圳。

剧中她的年龄被设置为16岁。在香港,16岁就可以拿身份证去打工了。这也是一个特别暧昧、灰色的年龄段,还差一点就是成年,但是又不是成年。

佩佩和水货集团的花姐

渐渐地,佩佩发现自己在“走水”这件事做得很成功、很自信,游刃有余。水货集团的小仓库变成她放学后最愿意待着的地方。

在日常生活中,她其实是缺乏存在感的,但是她在走水(走私)这件事上找到了存在感。 所以不惜一次又一次,铤而走险。

深港版“青春禁忌游戏”

佩佩闺蜜的男友、男主角阿豪是佩佩成为“水货客”的引路人。他像其他香港年轻人一样,也打着几份工。

阿豪其实是佩佩生命一个阶段的过眼云烟,但在这个时间段,他们俩能够惺惺相惜。

影片有一场很多人都会说起来的、很性感的一场戏。阿豪和佩佩决定干一票大的,一次带很多iPhone去深圳。

在阿豪家大排档旁边的一个小房间里,阿豪用胶带把iPhone一个一个绑的佩佩身上,在佩佩的腰间缠了一整圈。

我们就想拍一场很热的戏,光线是炙热的红色,化妆师给他们脸上弄得全是水和油,美术老师加了电风扇在场景里。

他们是马上就要“亡命鸳鸯”的感觉,两人有眼神对视,但什么都没做。两人的感情,我理解是青春期的荷尔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母女从对峙到和解

佩佩的妈妈是二奶,佩佩能理解爸爸,但不能理解妈妈,妈妈是她最深的隐痛。

佩佩的妈妈有着移民梦,一直在向往别处的生活。她其实是一个特别天真的女人,甚至比佩佩还要少女。她可能不太会当一个妈妈,她觉得只要给佩佩钱,让她跨境念书,对佩佩一定是件好事。

我对她有一种悲悯的心情。可能她在年轻的时候犯了一些错误,但是这个事情是不可逆的。有了佩佩之后,她也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佩佩自己后来因为走私,受到一系列惩罚。她也见到妈妈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的移民梦再次破灭,两人开始和解。

她开始正视自己,正面面对自己的身份、家庭、母亲。我觉得这就是成长的意义。

香港和深圳的双城拍摄

我们的故事是发生在香港一个很特定的环境下,是靠香港的北边,接近深圳,是一个上水社区的概念。

跨境学童为了方便,会选择靠近深圳的地方上学,比如上水一带,这些地方通常也是水货客的聚集地。

像佩佩这样的女孩,生活不会超过旺角,更不会到港岛。所以布景也是按照上水区域的样子来做,不会出现港岛感觉的风景。

我们希望能够区分香港和深圳。在深圳,我们基本是固定镜头,比较稳,但一到了香港,我们就是手持镜头居多,很贴近人物,很有挤压感,这是一开始,我就和摄影指导确定的方向。

声音处理也是有区别的,深圳的声音比较开阔,香港的声音感觉很逼近。

整个电影对真实性的要求是很高的,它不是一个青春题材的类型片,从场景到人物造型都非常追求真实。

十年全职妈妈的第一部电影

从2007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至今,十年里有一个标签一直在我身后:一个写不出剧本的待业主妇。

在这十年里,我有了家庭,有了一个孩子,基本没有收入,也不懂什么是赚钱。有很多次想去公司上班的念头,最后也都打压下来。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先生,非常包容我,一直没有对我抱怨。

我拍了几部短片,电脑的文件夹里大大小小几十个多个创意,但都是大纲。2013年,我又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读艺术硕士,因为这个硕士需要一部长片来毕业,所以我想逼自己一把,后来确实也是在学校期间完成了《过春天》的剧本。

剧本真正写作时间只花了一周,但是准备时间有两年。

一开始,我想写一个跨境学童的故事。我自己是6岁离开西北老家,来到深圳,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8岁。1990年的时候,香港已经是繁华的大都市,深圳还满目都是稻田,只有我家门口的一条路通往广州,我经常是两脚泥泞,独自背着书包上学。

如今这个地方是深圳的中心区,福田CBD,我可以说是深圳速度的一个亲历者。

两座城市的对比和变化,在短短30年间,诞生了很多关键词,“单非仔”、“水货客”,这些词可能以后都不会再有。

我想给这个时代做一个记录。为此,我做了很多调查,在深圳香港往返两年,采访笔记3万多字。还去接触不同社会层面的人,去博物馆看历史,阅读了大量研究香港的社科类文献。

我的视角也开始拓展,不仅仅是关注一个16岁的少女,还有她的朋友、父母和周围的人。

片中的男主角阿豪,和舅舅一起生活,还把鲨鱼文在身上。我小时候在深圳,总看到香港的新闻里面播报鲨鱼又上岸咬人了,海滩上挂起来有鲨鱼出入的旗帜。

大逃港时期,上一辈的人从广东偷渡到香港,要游过那片海,有些人就被鲨鱼吃掉了。阿豪的父辈,就是这样一个被鲨鱼吃掉的人。

想去看雪,是佩佩一开始走私的原动力。香港是热带城市,跟深圳一样没有冬天。我小的时候会听到香港新闻里面播报,今天哪个山上有结冰,然后很多市民就去围观。

其实是很小的一撮冰,但是因为大家都没有见过雪,所以就很兴奋。“雪”在这个片子里,也是人们心里向往“在别处生活”的一个象征吧。

左一为白雪导演

制片人是我的先生,我们一起拍一个作业

这部电影的主创——摄影师、声音指导、作曲、制片,大部分都是我本科同学,基本上我们是手拉手长大的。

后来,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比较出色了, 我这次拍戏是毕业十年后第一次合作,所以大家有回来帮我拍作业的感觉。

中间为白雪导演

我先生贺斌是制片人之一,在我心里他其实是一个艺术家。他本来做录音师、电影作曲,四五年前决定要转行做制片,我这部电影正好给了他一个契机。

很多人问起,说你们夫妻俩,一个导演一个制片人,肯定会吵疯了吧?但是整个过程中,从筹备到拍片现场,我们俩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吵架。

可能是因为夫妻多年,他知道我的标准在哪儿,他自己心里面的标准可能比我的标准还要高,所以大家都想要去做到最好。

我们拍完戏,大部分人都已经离开深圳,他说我带你去见一些人。然后他就做了一些我们剧组的小纪念品,挨个去谢谢曾经帮助过我们的片警、消防局、口岸办的朋友们,人家会觉得这个剧组的年轻人有担当。

这个举动特别让我感动。我自己可能都没有想到。我心里面是很敬佩我先生的。

主妇生活的意义

十年的家庭生活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尤其是当了母亲之后。我处理佩佩和她母亲关系的时候,和我生孩子之前相比,心态就不一样。

这十年我最庆幸的是,在事业没有进展的时候,我的生活没有停下来。

做电影是能够直白地看到一个创作者的内心,我更加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很多人看过电影说,我不太敢去触碰人物真正的痛处,我刻意在保护我的人物。比如佩佩也只是在窗外看了一眼,父亲和香港家人一起吃饭,都是很克制的。

结尾的地方,佩佩带着妈妈一起走上香港山顶。能够站在山顶望向一片未知的未来,是我自己心里面想的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吧。

我觉得不需要把特别多的东西说得明白,日子还是得继续地往前过,温柔地看世界也没有什么不好。

 5 ) 唯独有这点英勇

佩佩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一个可以停靠的地方。她父母离异,回到家里,她妈妈成日跟人打牌鬼混,哪怕关上房间门,都能听到大人们无聊至极的对话;她爸爸,另外组建了家庭,有一次佩佩站在马路边上,看到爸爸跟他新组建的一家人吃饭,而她在玻璃窗上,连一点爱都分不到。她有一个好闺蜜,他们计划去日本看雪。闺蜜衣食无忧,正处于一个青春少女最天真烂漫的时刻,她带着佩佩去参加豪华游轮party,碧海蓝天,靓男俊女,你挑我逗,欢乐无比,可是这欢乐里没有佩佩那一份——她只是一个穷苦的陪衬。闺蜜还有男朋友,他们喝完酒就坐车去嗨皮去了,豪车开走,佩佩留下,夜晚的天空下,她只有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而家里,毫无指望地没有家的气息。

“谁也靠不住,只能靠自己。”因而佩佩变得无畏无惧,从生活的寒凉之中挣得一份自己的依靠。整个电影的强大驱动力,就是来自于佩佩这个信念。她必须自己开辟出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来,否则她几乎要被眼前的生活给压死。她是个小女孩,但她的生活不允许她做一个小白兔,她必须自己成为狼,去成人的世界里去捕猎。她进入走私手机的团队里,利用自己中学生的纯真面孔,帮这些人带货。电影里展现了她从一开始的青涩到后面的老练,过海关时,她装作若无其事地走过去。在她身边,很多她的同龄人,他们无忧无虑地穿越深圳与香港之间。而她,内心里早已过于成熟了,远超了她的年龄。

她不是没有委屈的。她本应该跟她的闺蜜一样,毫无后顾之忧地上学和玩耍,可是她没办法。那个夜里,她跟她的妈妈在马路上碰面了。她妈妈跟着一个又一个不靠谱的男人,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塌糊涂,连带着把她拽进烂泥之中。她怎么能不气愤呢?她怎么能不痛哭呢?这些糟糕的大人们,给她的是糟糕的生活。她哭过后,必须自己振作起来,因为没有别人能够她坚实的后盾。她抹干眼泪,走在这条危险丛生的世道上,无法回头,也不能回头。

一点极微小的暖意,在她和阿豪(她闺蜜的男朋友)之中萌动产生,又随之熄灭。电影里有一个场景十分动人:为了能多带货,他们要把手机用胶带缠在身体上。在那个狭小的空间里,他们身体靠在一起,他们都知道那份暧昧,不可靠,但纯真到让人心疼。缺爱的人就是这样的,一点点的暖意,都能迅速被他们捕捉到,并能长久地存放在心里。为了这一点暖意,他们可以失去审慎,而甘愿去冒险去冲撞,哪怕后果严重也在所不惜。毕竟,在这个世界上,还能多少人会给自己一点爱呢?

我喜欢黄尧的表演,很准确,她的眼神里都是有戏的。我也喜欢这部电影,这才是好的青春片,有真实的力量感,所以分外地触动人。而佩佩这样的女孩,我由衷地希望她可以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松弛地生活。毕竟,人生还很长,而她还年轻。

 6 ) 金羊观影团||这是部“危险”的电影,暧昧让我不舍逃离

vol.1.Ladies and gentlemen,这里是金羊观影团第一期(严肃脸)。灵感源于豆瓣其他友邻,经过小一晚的严肃讨论,在德卡老师的一呼百应锣鼓喧天鞭炮起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的威望下,我们决定开启了这个活动,不敢说帮助其他友邻加深理解电影,但对大家也可能多少有一点参考作用。

《过春天》自去年平遥电影节脱颖而出以来一直关注不断,一路杀到柏林,被冠以崛起的华语青春片,早早就吊足了大家的胃口。终于在大陆上映之后,虽然口碑一路高涨,但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有人认为它确实接过了《嘉年华》、《狗十三》的衣钵,代表了华语青春片、华语女性电影的崛起;而同时有人觉得它的文本仍未能摆脱青春片的一些狗血情节而诟病。——@岭街曌影

第一期观影团共十七位友邻打分 十四则短评 综合评分7.3

希望大家读完 定会有你没有想到的东西

poster by @德卡的羊

风格化的青春片?

@绝对值对相对值:7.5分

深港双城的背景和犯罪冒险的题材下的青春片。影片试图探讨青春的迷惘,身份认同,“逃离”等概念,但似乎都仅限于浅尝辄止。处女作展现了导演灵气十足的视听语言:很少有大陆电影把城市拍的这么摩登,把青春期的情愫,悸动拍的这么动人,用光,摄影都值得夸赞,演员的表演也很灵动自然。佩佩和阿豪在山顶俯视香港,电子乐配合暴雨下的城市霓虹中的奔跑,互绑手机那段都是高光时刻。前半段的流畅明快和后半段有割裂感,结尾也令人泄气,但还是足以让大多数大陆青春片黯然失色。

@牯岭街曌影:6分

导演惊喜,演员惊喜,编剧日妈。说好的不一样的华语青春片,结果只是用香港的马甲套了个狗血的内核。你以为你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吗。故事本身对于我就太遥远,有一种不现实的感觉,最后又直接狗血烂尾,甚至塑料姐妹花一场撕逼大战之后这条最重要的感情线就丢了???最后不知如何收尾,直接粗暴了突然安排警察出场打扫残局。不过抛出这个极其垃圾的文本之外,导演在处女作就显示出了惊人的老练。很多场戏都非常不错,互绑手机绝佳。黄尧演技简直惊呆我,狗血戏爱情戏或者装清纯少女都得心应手,简直就是明日之星啊。不过可惜的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文本狗血矫情做作,拍的再好,又能怎么样呢。

@和光同尘:8分

描摹的种种最后只会留下自己。可以说是特别爱两场戏了,默默的付出来展现出喜欢,以及带货上身来表现情欲。灯光,音效,混杂着剧情和情感像逐渐升温的水一点点浇在心头,自然而然炸裂开来。可能我喜欢的青春片大致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让堕胎,床戏,大声吼出我喜欢你通通见鬼去吧。

@一乘ISUMI:8分

青春片的外壳下还包括着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失以及(蜻蜓点水提到的)港陆的隔阂问题。剧本上来说依旧是比较俗套的故事,但是走水大排档之类的元素还是让人耳目一新(我也好希望广东可以下雪)。佩佩作为连接两地的端口,不仅是地理位置上,她个人的身份也是摇摆不定,并且都不归属于哪一段关系,她始终和周围的环境处于一种分割的位置,正如片尾的镜头——到最后都系得翻自己一个人。红色的情欲,游丝般的呼吸声真是恰到好处。手持摄影还有稍显突兀的定格镜头,都在disco的音乐下相处融洽,这是青春的躁动。

视听语言的独特?

@天天:7分

在双城生活与水客身份的二重特殊前提下构筑起青春期暗流涌动荷尔蒙及挣脱固有身份叛逆情绪的集中化表现。与靠生活细节取胜而视听平庸的短片处女作《卡门》不同的是,白雪这次带来的是新生代导演坐标系中极为罕见的高超影像感召力,尤其是红色打光片段的欲望表现感呈造得太到位了,让青春片的那些强戏剧轻视听的抓马狗血桥段统统滚到一边去吧!只不过可惜的地方是,相对于影像上碾压级别的优势,两位新人编剧的文本方面还是欠缺了些许打磨,至少亲情/友情线相对于完整出色的爱情线来说写得都有些仓促与浮于表面,表达深度和意象互文上同样显现出了不得已的稚嫩矛盾与向审查制度的妥协。

@月色归来时:7分

很成熟的一部电影处女作,尤其在摄影和配乐方面都非常的突出。吹一下为这部电影配乐的高小阳老师和李缤老师,尤其是在突降暴雨时的那段迷幻电子乐愈来愈密集的鼓点,完全把少女躁动不安的内心给呈现出来了。ps观影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电影原声碟信息给添加到豆瓣音乐上。

@海鸥马步:8分

商业片的观感和很多艺术片的内核符号结合,以及冲击力鼓点的配乐真是挺带感的。游走在深港两地,涉入带货的灰色产业,独立的少女终究是踏入了深海,也看到了雪。 整片好像不是越过门或者窗分割开的大景深的深焦浅焦就是特写,感觉前者繁杂后者直接,要么拉得很远要么靠得很近。 粤语独特的力道也让整片台词力量很足,没有青春片尴尬的问题。很凌冽的风格。

关于我们自己?

@蛋花与爱丽丝:7分

这个过程就像一场突然惊醒的少女春梦,沾染着半熟少女的体香,自然又饱满的视角。有身份上的困境,但更倾向于为青春片这个类型做背景而不是构成地缘政治的角力。

@沁生:7分

十六岁的青春,是香甜而躁动的。一个身着校服的少女,为了友谊带来的遥远幻想,选择私密而隐晦的犯罪,不过是对抗生活的虚无,逃避现实的无所适从,直到警察突入,才发觉不过是做了一场青春的美梦,最终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青春的代价。Shit happens and you've gotta pull yourself together. That's what it means to be an adult.

影片的光影极佳,情节游走在深港两地,对人物的刻画细腻入微,意在表达时代背景下青春期的普遍困境。几处衬托人物内心的电子乐激荡灵魂,红色基调下两位主角间的情欲炽热撩人,戛然而止的感情如同片尾的点到为止,留下更多的遐想空间。

@Elanor:9分

无论剧情,气氛,几段点睛的蒙太奇,甚至道具都让我想起同为北电导演系研究生毕业的女导演曾赠的短片《明月的暑期日记》。 青春的迷惘疼痛,她站在人生的“crossing”,伴着一丝好奇和不谙世事,她就这样“堕入”水中,甚至倾盆而至的“水”在她最为得意的时刻给她致命一击,本该穿裙子的年纪穿上了电子制品,但这片水终究不是她的归宿,有些鱼儿向往溯游大海。香港不是她的家,她的家乡没有霓虹灯,她站在这灯红酒绿的城市无处安身。

也可以讨论下更深刻的东西。

@Kriky:6分

日本,爱尔兰,西班牙,深港两地人的逃离意识在主配角中贯穿,通过缸中鱼意象进行提炼。但这种意识在尚不了解香港的阿兰与被极简手法干预的颂儿身上均呈现明显断裂感。主角佩佩更仿佛分裂的个体,在“水客工作”时体现出极强的自我觉醒意识与脱离环境的欲望;然而在与与守旧式港人阿豪的相处中,其思维中打破束缚的层面被完全剥离,二人观念差异所应导致的思想冲突被完全忽视,使得影像中最精华的情欲部分浮于表面感情纠葛。精神层面的分裂使得青春情愫与个人意识粗暴并置于人物之中,令影片局限于‘’展示‘’而非思考与凝炼

@德卡的羊:8分

“过春天”是带货入境,是鱼入大海,是雪落海滨,是青春里每个人跨出舒适屏障的一脚,整个事件的编排最终想要完成的是近似抛离欲望的无我境界,其实诸如母亲这种无谓的线还是有些多了,“鲨鱼”意象更是大可不必反复提及,反而在最后拖了一把节奏。可是3次定格+配乐实在灵光闪现,互缠胶带更是挤入淫欲天堂。这是部“危险”的电影,但是暧昧让我不舍逃离,那是香港,那是暧昧迷离的魔鬼幻境

@粉粿爵士:8分

摄影的精致看不出是处女作,手持,短焦与好几处的镜像构图,使青春的孤独与压抑的躁动流动于影像。霓虹灯下少男少女的喘息声,举重若轻的情欲呼之欲出 。水是欲望与自由的最终投射体,鲨鱼的放生是女孩内心的释放的仪式。把青春片廉价的煽情与卖惨隐去,平静的叙述下是暗潮汹涌的中产,底层的“两岸人”群像。但格局始终太小,放大的依然是青春,时代的表现便退居其次了。

@纯肉锅贴:8分

抛开主题全片对达内兄弟或是曼多萨的理解或是继承是大于《嘉年华》的,以全程佩佩视点透过两个都市交界处的景观的肌理,通过对于城市表层的的探索完成在暗线,对于城市黑暗内核轻轻一点,正如施拉德评价《逍遥骑士》的“肤浅”,本片也是“肤浅”的,它只能深入到这个城市、那一干人等皮肤下那一丁点的深度,就在这样的位置我们感受到了底下缓缓流动的“黑暗的血液”,同时正是这种无法寸进的挖掘才符合这个不知冷暖的女孩对于这个城市的认知。

其他评分:@李骞人:7.5 @ 西卡里奥:7 @微笑的卡列宁:5

编辑@海鸥马步


another poster:

开门大吉撒花!感谢各位的内容!!!

其实下期应该有的,大概率是《地久天长》了,那有其他想看的吗?

希望多提意见哇!!!

ps:其实个人觉得可以换个名字,不叫金羊观影团的话叫个啥好呢?

 短评

好看又好哭,高铁直插西九龙时代全新的陆港电影。砸碎青春所剩无几的念想,走出陆港双重身份困境,迎向独立新生的自我。陆港再无黑社会,镰刀斧头镇华强北也镇西九龙。

3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8分妥妥的,摄影很好,夜景、冲突色光和手持都很棒,佩佩和阿豪互相缠手机带货那场戏完全是当床戏拍的,很有意思;女主角跟摄影差不多好。当然剧作有坑,有些是因为各种原因不可避免的坑。青春片定位很准确,完成度也非常高,口碑爆了太正常了。

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过了这道关,要说英文写繁体,像鱼群挤到水面呼吸空气;进了这扇门,要被监控陪笑脸,在大鱼吃小鱼的规则里谋生。没教鲨鱼游泳就扔进大海,没让城市变冷就盼望落雪,没给手枪装弹就扣动扳机,没给货船检查就驾驶出海。把飞机当成流星祈祷,把失火当成福兆祈愿。反正过得了春天,也过不了青春这道险关。

10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差点错过这部华语佳片,意外又惊喜。如此老练的呈现没想到竟然是导演处女作!与众不同的青春片,借用社会题材,讲述了关于一个特殊身份的青春期成长故事,很类型,很成熟。整体而言,完成度颇高,故事情节、新演员的表演以及节奏叙事和影像风格,一众老演员甘当绿叶。女二有些地方真的是太像杨紫了……最后神勇人民警察从天而降的收尾也真的很十足中国特色了!导演说,过春天是手机走私客的黑话,大概是好运、走运的意思,影片火了,大家一起“过春天”,我先打个call!

13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请珍惜一个还能听到内心深处贝斯轰鸣的年纪

16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推荐

讨巧青春片外衣下拥有更丰富的肌理---夹在两岸之间的身份尴尬,生活环境的缺爱氛围,青春期少女对世界认识的心理体系的构建和幻灭,在一个类型片拍法的案件串连中,均得到较为纯熟的演绎和深化。对于一部处女作来讲,无论从剧作完成度还是影像风格的把控,都相当不易。定格的几个瞬间,鼓点加持,仿佛是走向决定性的时刻;配乐很喜欢,雨夜戏竟隐隐有娄烨风(摄影真棒)。互绑手机戏的红色基调,暧昧的情欲如溢于画面;镜像多处运用,如揽镜自照。不会下雪的城市,无法栖陆的鲨鱼(导演说此意象不必解释,仁者见仁)。过了这个春天,他们都将迎来生命里新的分水岭。

2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香港和日本一样远,青春像手机一样好玩,未来跟鲨鱼一样无奈。

21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少女想去日本看雪,雪山印在明信片背面夹进书页。山顶上没有碰到唇尖的吻,吻也值得为同伙的理想冒险。煮一碗清寡又暧昧的面,面汤氤氲亲手绘制的手机壳火焰。身体纹着鲨鱼,鲨鱼从水缸回归大海里面。妈妈眺望着说原来这就是香港,香港是爸爸映着餐厅玻璃窗吸一根烟。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只要穿渡这道安检门,我们就能奔跑着过春天。

22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互缠手机那场戏真的是好。。毫无漏点,却让人想入非非,情欲高涨。可谓色而不淫,在有限的尺度下完成了无限的想象。

23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说实话,不算特别喜欢。除去拍摄手法的转变,我最不喜欢的一点是人物基本都浅尝辄止,映后交流时导演说每个角色都有很丰富的人物小传,但这份功夫没有体现在影片里,每个人物的故事性都在为佩佩服务,不是为自己。整体来说,电影的设计感非常重,无论是故事,人物,镜头还是对白,都能感受到“这是假的”。不过从映后来看,导演本人很有魅力。我最喜欢一个镜头是佩佩和她爸在餐厅吃饭后她爸出去抽烟,通过映射将两人相对,很有画面感。

27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还行

请不要把港铁报站声轨乱贴,上水没有车到黄埔,屯门也没车去调景岭。

29分钟前
  • 刘浪
  • 还行

新鲜、明快又洋气,别的国产青春片在这个片面前只能被称作北姑青春片了!男主角单看长相不算特别帅气,但绝对能令每个少女都回想起自己青春期曾爱慕过的坏男孩,什么学校里声名狼藉的不良学长啦、隔壁邻居家高中辍学混社会的哥哥啦、漂亮女同学让你去给她送过信的职高男朋友啦……男主抽着烟回过头叫女主“衰妹”的一幕我抽搐级心动,后面两人往对方身上捆手机的一段比床戏还撩人!啊啊,我永远爱有魅力四射坏男孩的青春片!

30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这几年青春片中非常亮眼的一部,导演将青春片的情节与情绪,置于犯罪片类型当中,将青春的躁动类比于犯罪的刺激。摄影、剪辑、配乐各环节都很突出,几个年轻演员表现也很不错。互绑手机那场戏,拍出了少有的欲望。

3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倪虹洁不愧是内衣广告届的女王

34分钟前
  • 小伙锅
  • 推荐

我觉得特别好的地方,一是,除了几个重要的时刻,观众几乎没怎么正面看过男女主角两人的脸和眼睛,不是低着头就是侧脸,不是被头发遮住就是在阴影中。还有他们之间的对视,也都是一闪而过。二是,互在对方身上绑手机的那场戏,胶带声、近距离的沉重的喘息和仿佛听得见的心跳声。还有比这更特殊更高级的情欲影射方式吗......这个新鲜而前无古人、独诞生于这个特殊的地域和时代交叉点下的场景,要成为当代青春片史册中的一个“之最”。

35分钟前
  • 推荐

“买鱼头送嘴”,“十六岁卜卜脆”台词很可爱…又一部基于海关题材讲述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嘉年华》混搭感,2018华语佳作,粤语加分!“我想知道,冷是什么感觉”

3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难得有一部导演处女作不讲农村、不讲乡镇,不卖苦、不矫情、不自恋。少女无法从成长环境里的男人女人中获得保护和依赖,所以野蛮生长的青春期被荷尔蒙打乱了脚步;阳光下随着女孩身影游走的摄像机仿佛活了过来,配乐出色。这是一部“中国甜心”,内核其实是一部充满奇遇精神的公路片。

44分钟前
  • 脑神
  • 推荐

2017年的《嘉年华》,2018年的《狗十三》,再到今年的《过春天》,华语青春片、华语女性电影真的崛起了。没有以往青春片打架、堕胎之类的元素,而是真正聚焦女孩的内心世界,真正关于青春,关于成长。佩佩的父亲忙于工作,母亲则是沉迷麻将,他们口口声声说“别人的女儿有什么,你也必须要有”,但其实根本不了解女儿,甚至对女儿走上犯罪道路也毫不知情。母亲说要带佩佩去西班牙,其实她根本不知道佩佩真正想去的是日本。你以为你把最好的给她了,但你从没问过她想要的是什么。Jo也是如此,被父亲欺骗,被弟弟夺走一切,连配角的形象都鲜明立体。“绑手机”一幕最细腻,四周安静无声,只能听见呼吸的声音,也听见了爱情。浪漫,温柔,怦然心动。正如鱼缸无法囚禁鲨鱼,因为鲨鱼属于大海;香港也看不见雪,因为她属于世界。

45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作为处女作,已经算不错了。要说缺点的话,可能是延展性不足,青春戏太多以致消解了社会性的一面……这是我见过的阵仗最大的一次映后交流,连摄影、剪辑、作曲、声音指导、美术指导都上了台。他们大多是北影的学生,田壮壮做主持,一群人其乐融融的样子,竟让我感觉到一种热闹的美好。与做电影相比,写作真是孤独啊。偶遇D和S,电影看完后我们去北影旁边的一家串吧吃饭。邻桌有一位长得很像张纪中的导演正在和人大声聊天,我们把客套话说完之后没什么可聊的,就偷听他们在谈些什么,听了半天,也分不清他们到底是在说戏还是在说人生。我忽然感觉他们这些“入戏”很深的人过的才是真正的生活,活出了人味。

47分钟前
  • 远子
  • 推荐

今年最好的华语处女作之一。

48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