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疯

HD

主演:潘虹,刘青云,王汝刚,王华英,郭锦恩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粤语,汉语普通话,上年份:199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股疯 剧照 NO.1股疯 剧照 NO.2股疯 剧照 NO.3股疯 剧照 NO.4股疯 剧照 NO.5股疯 剧照 NO.6股疯 剧照 NO.13股疯 剧照 NO.14股疯 剧照 NO.15股疯 剧照 NO.16股疯 剧照 NO.17股疯 剧照 NO.18股疯 剧照 NO.19股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股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2年,炒股热悄悄在上海兴起。许多老百姓厌倦了平凡无味的生活,开始纷纷投入这个让人疯狂失常的怪圈中。  香港男人阿伦(刘青云 饰)热衷赚钱,因此忽略了女友安娜的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关系逐渐出现裂痕。安娜不辞而别来到上海,阿伦于是追来这里。失望的阿伦在上海小青年三宝的介绍下,权且借炒股打发时间,也因此结识了公交车售票员阿莉(潘虹 饰)。阿莉和丈夫、女儿住在底层的弄堂里,邻里间吵架拌嘴不断,生活条件迟迟得不到改善。凭借阿伦的指点,阿莉终于尝到日进斗金的快感,她的生活逐渐改善,周围人也对她尊敬有加,只是在这一过程中她渐渐成为股票和金钱的奴隶,沉湎其中,无法自拔……红木大屠杀:歼灭约翰·列侬谋杀案:审判疑云散打英豪金刚狼2嗜血之爱太空人(2019)每天夜晚血液机器街角少年第三季小男人周记3之吾家有喜完美星球单挑荒野第一季扭秧歌的春天苦蜜2009余罪 第二季赌命威龙夏日狂欢劫匪与僵尸蝙蝠女侠 第二季邻家女孩2007特别胜利朝鲜神枪手国语春光灿烂猪九妹残念生物事典雷横与朱仝76号空间站穿越之旅网球王子全面追缉令天眸之爱 (2018)海盗城家庭秘密致富之路娜娜2咒怨:完结篇剩女约瑟芬2米勒的女孩哥特萝莉侦探事件簿GOSICK博尼法斯修女探案集 第二季心跳2022速度与激情:特工飞车手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我才没有疯

1990年上证上市,1994年这部电影上市,现在距离2020年只剩下十来天,虽然像是闹剧,但是趋利的人性刻画得很直白,也深刻。

2015年我家有亲戚炒股的巅峰资产是9位数,现在是负数的7位数。所以炒股这事并不是什么特别出彩的事,然而当年我们家也曾经眼红羡慕过,这就是人性。


我写东西还是首先以为了多年后自己能够反思自己当下感受和思路为目的,所以不管看到什么主要以联系自己为主,有没人看无所谓,因此难免容易不断在谈论自己。

当然也是为了让我老婆和知己也能够看到我的想法,方便私底下就某一话题可以展开深入的讨论。


有钱是真的容易让一般人幸福的,因为几乎大部分的东西真的可以用钱来满足,即使钱办不到的,可以花钱麻痹不快乐;但贫穷也是真的会让人痛苦,而且会苦得无力翻身,但这时候如果能够体会到贫穷时候的快乐,那才是真正的快乐。

所以为什么常说,不怕穷,就怕由富变穷。

其实2015年的时候我就开户了,只是完全不了解,也就完全没有操作,2019年应该说是P2P逃过一劫后,在基友的引导之下才有了想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心,一点一滴开始学习金融知识。

首先接触的就是指数基金,当然现在还是在学习指数基金。

一开始看了几本初级的投资书《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富爸爸穷爸爸》《理财就是理生活》《不上班,也有钱》,还有油管台湾股市投资的节目,对股票、指数基金有了一个大的认知框架,起码我知道股市不是赌场,是战场,是可通过高明的兵法、雄厚的兵力来提高胜率实现兵强马壮雄霸一方的。所以在一开始我就很明确了第一条原则:不吃败战。也就是巴菲特的一条原则:不要失去本金。

这事说起来难,做起来也难,难不在兵法,在用兵的心态。股市大多是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当然是存在风险收益不对等的情况,但这种情况我的能力暂时是判断不到,遇到了也是瞎猫了)每一战都盯着利益最大化,意味着风险也是最大化,假设100的本金上涨100%再下跌50%,最后本金是100,收益为0;同样本金100,上涨10%再跌5%,最后本金是104.5,收益率为4.5%。

我一直无脑没策略的买了大概大半年的场外指数基金,甚至没看过大盘每天沉浸在纯粹生活当中的喜怒哀乐,结果基金开始盈利了,而且远远超过余额宝和银行定期理财的收益,那时候我才开始真正重视补充相关的金融知识,特别是这几个月,疯狂充电。

当然前一段进入了低潮,账面开始出现亏损,那时我也开始尝试场内操作,当数字每一秒在眼前跳动的时候趋利的人性被无限放大,我下了第一单场内大概1分钟就赚了几千块,简直不要太爽那种感觉,然而没几天屡创新低亏得话都不敢说,后来为了拯救这支场内基金,通过更多的知识充电和交流,才稳定了下来,现在亏损在1%左右徘徊,也把这支列入网格交易当中,才算是一块石头落下。但是整体的账面也并不乐观,只能说不亏钱。

前一段有位豆友来日本旅行付费让我接待,我忙了一阵,那几天基友给我留言了更多新的知识,接待结束后我几乎不赔老婆不带孩子的时间都泡在书房了,把新知识充上电,周五的时候碰大利好,一下账面全部翻红,一天大概就有1W左右的收益,那晚我真想一口气把所有的钱都投进去然后等着牛市到来。当然这种念头大概只持续了10秒,我就认真的把全部持有的基金和个股包括理财都做了一份详细的表格,也大致分析了一下新的一周计划投入的方向以及在此确认了一下春节前的资金分配、春节后的资金分配、随机基金分配、特定策略的资金分配、以及日元兑换人民币的触发条件,心里踏实明了。就等着新的一周按计划继续投资并且做一些新的操作练习。

这一年还得益于在看500W字的《德川家康》全集,家康公的隐忍和坚毅伴随着我在股市投资中步步为营。


这部电影好看在把人性在利益面前的面目表现的真是有多土就有多真实。

股市上涨的时候股民就怕错过涨的机会疯狂买进、跌的时候又怕跌跌不休赶紧割肉,所以说中国股民像韭菜是真的很形象,韭菜嘛,本来也不是很贵的菜,割了过一段又能长起来,只要不死可以不断割;普通小投机者,有工作炒炒股,输了就当打游戏充值了,回到工作继续干几年后又有点积蓄了,又回到股市了。

不过我去讽刺韭菜股民可能也是五十步笑百步了,我是不是韭菜我自己还真没法证明,即使今年明年不是,5年10年后呢?谁也不保证谁永远站在同一个位置,关键时候,为了活下去,韭菜也得当。


今年我有几次凭感觉的操作我觉得还真是值得可圈可点。

去年底的钻石坑我还没开始交易,所以这没有办法了,但是从2月一直到现在,在5、8、11月分别出现了3次黄金坑位,5、8月我感觉到了,但是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只是简单的增加定投的次数。而11月的那次因为有了更多一些的知识支持,单周最高投入17w,再换一个角度总结,2-10月,我大概总投入金额在10w不到,一个双十一到12月,目前投入总金额大概在70w+,再进一步说,我的成本就定格在双十一之后半个月的股价了,如果这时候的股价是低的,那么未来我大概率赚钱、反之赔钱。这事其实现在看来觉得自己英明神武,然而双十一后的两周我都在害怕持续下跌,当然有了这一次加仓体验,应该未来遇到同样的情况就有可能真的敢在再跌10%甚至更多的基础上继续加仓了。

11月刚学习并且开始实际操作网格交易,上周五收了两网,都是持有13个交易日5%+的收益,尝到网格的甜头。同样是上周,补了两网,其中一网-6%的收益现在-1%、另一网-5%收益,现在+0.6%,同时还有一支网还差0.3%就收网了。(明天要起床设置交易单,在日本炒A股最幸福的莫过于北京时间9:30开盘,我可以睡到10:30)


其实有时候会觉得前几个月自己太懒惰和保守了,换言之就是觉得自己买得少了,今年的资金被我分成两份,一份是人民币,一份是日元,几乎是1:1。然而日元因为、、、从情绪的角度是我交友不慎,听信吹牛大王的胡言乱语没有坚持自己原有思路导致在汇率高点持有,很难过;从可观的角度上来说,是我自身对自己的思路不够坚定和信心不足,最终主要原因还是回到了我自己身上。

昨天看新闻,约翰伯格的先锋基金和蚂蚁金服合资在上海开办了基金公司,对我而言简直就是定心丸,甚至让我从股市中看到未来实现财务自由的可能性了。


有几个人特别的感谢,无论我最终结果如何我都很感谢你们。

首先是我的妈妈,因为我们家基础一开始是她出手帮忙的建设的,不然我不可能有这么多心思计划着「不上班,也赚钱」这事;我们还有一份口头协议,她交给我35w用于投资,我每年承诺5%的保底收益以及保证本金安全。 接着要谢谢老婆,我在日本的签证全靠她上班换永驻,我不喜欢上班所以长期没有稳定的收入,但她没有过分的要求我什么,甚至鼓励我通过感兴趣方式来增加主动收入和被动收入。

感谢高中的同桌,认识了你我才掌握了从书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只不过发展的比较晚,快30岁了才开始认真看书,也没有想到现在又因为学习投资互相联系的更加紧密了。(其实十几年也确实没怎么断过联系,只是越来越频繁了)

也感谢我的宝宝,或许你还没当父母体会不到这种付出的感谢,因为有了你爸爸才有了爸爸这个责任重大的身份。

最后,一家人满足的生活在一起,只要收入勉强吃饱饭其实也是幸福的,更多的收入应当建立在不以牺牲家庭情感为前提,不然钱还有何用处?

 2 ) 哝好啊,呵呵!!

影片上海味真浓,可惜现在看不见喽。感觉前些年上海出的片子数量、质量上都不错,可惜现在...

就跟北京电影有地道的京味,这片子是上海味十足!!各地的片子都有各地的特色,百花齐放那才有意思。

 3 ) 一拥而上的年代

我是一个87年生人,所以我人生的记忆基本是从90年代开始。现在再回首,那真的是一个一拥而上的年代。
那时,“改革”不再是什么空洞的口号或美好的憧憬,那两个字既可以是发财致富的天方夜谭,也可以是下岗失业的悲惨命运,无论富与穷,所有人都不得不去面对这场改革带来的红利与损失、机遇与厄运。那个年代,人们既迷茫,因为信仰崩塌,也清晰,知道挣钱是第一要务。大家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刺激与压力,可是没有几个人能清楚地看透发展的轨迹,所以产生了一波波盲目的逐利热潮,搅动着整个中国大地既生机勃勃也不得安宁。
这其中最猛烈的莫过于炒股票。记得那时去同学家,几乎家家都散落着证券报。大人们蛮横地把电视屏幕锁定在了那只有红与绿的画面里。不少孩子的情绪也随之而波动,看不懂赚与赔、涨与跌背后的原理,但却能深深理解了价格的高低与父母的和睦成正比。
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有养海狸鼠,说实话我直到现在也没搞懂养那玩意儿来干嘛,只记得那时去不少家里做客,他们都把阳台开辟成了“养殖基地”,推积着海狸鼠睡觉的木箱,以及散发着奇怪气味的饲料。我完全不理解那既不可爱、身上也没啥肉的小家伙能有什么价值,还特天真地问大人:为什么不养鸡呢?
广西的北海和海南岛在大人口中的出现频率也极高。那时候的我还以为北海是在我国东北,模糊知道很多人去那儿买房子,那里的房子似乎要比四川老家贵不少,但是更高级更舒服,能天天吃到海鲜,和下海游泳。很多很多年以后,我真的去了北海玩,我看到了这座城市还停留在90年代的泡沫里走不出来,不知那些买了房的人是否天天吃到海鲜和下海游泳。

调动自己这些回忆,只是因为今晚重温了一部老电影——《股疯》,那真的是一部很接地气、很反映现实的电影,很喜欢潘虹在其中恰如其分的表演,有着小市民的干练、弄堂妇女的嘈杂,骨子里带着精明,眉目间不乏温情,给老公上厕所的草纸都定量,接水偷用邻居家的龙头,念叨着何时才能在这座城市买上一套带抽水马桶的一室一厅,在刘青云扮演的“香港才俊”的指导下投身股票市场,开始洋洋得意风光无限,后来惊心动魄触礁涉险,最后安全靠岸,回归圆满家庭。一部戏的精彩要么在于呈现你想象不到的世界(譬如哈利波特阿凡达之类),要么就还原你曾经熟悉的生活场景,我想这部影片成功的做到了后一点。
在那个一拥而上的年代,人们曾经很疯狂,然后迷失,进而清醒,这是一个时代的弯路,但也铺垫下一个时代的进步。当然,并非每个人都能像影片那样好运,那股热浪过去,发现自己已被卷走太多,包括乖乖走上岸的信心与勇气。

 4 ) 牛X的片子

这是什么牛x的片子,完美的预言了近20年中国房地产的现状,也反映出了90年代初人民急需求富的迫切愿望,真的是把疯狂做到了极致,潘红的演技在这一部电影中绝对封神,并且这才是牛叉的合拍片。 厉害的是,本片上映于《大时代》与《暗战》之间,刘青云继续在上海实现股坛奇迹,并且在最后还当一把谈判专家,严重怀疑杜琪峰是看了这部电影才找刘青云去演的《暗战》,通过股票来反映众生相,绝对不失为一部好片。而影片的高潮在于,丈夫为了挽回所谓的男性尊严,用老同学房子装修款全部买进股票,准备搏一记,范莉和他的街坊邻居也在苦等阿伦送来救命金,全部夯进股市,而阿伦在准备送钱路上看见女友和别人暧昧,醋意之下打了一架,似乎心灰意冷放弃炒股。怎奈天意弄人,“孔雀化工”(听名字好有年代感的股票)一路狂跌,将范莉、邻居们、范莉丈夫的钱全部化为泡沫。范莉的丈夫巨大打击之下准备在阿伦居住宾馆楼上跳楼,还指定临死之前要和阿伦谈一下。 此时影片用荒诞手法描绘的人世百态,宾馆楼下有人在撒钱,宾馆楼上有人却因为钱要跳楼。

 5 ) 股疯

《股疯》这部电影值得一看,不但是可以了解炒股对人带来的影响,以及时代对人的裹挟和给予的机会,另一方面对老上海的生活记录的很完整,非常有生活气息。

最开始穷困,互相偷偷用别人的水、电,草纸都要按照日子算,到知道股票可以带来这么多钱出来的变化,周围人所有的簇拥,所有人都被涨红了眼的股票带疯了,倾家荡产,把自己所有积攒的收入都投入进去,那里是希望,也是牢狱。

巷子里的人凑一起炒股,赢了还好,皆大欢喜,办庆功会,输了就要找说好了不需要承担风险的人责任。市场里全家炒股的比比皆是,输了就你吵我,我说你,乱哄哄的不知道听谁的意见,没有举措,完全是跟风。

丈夫一开始也是反对,看到媳妇从外面回来发怒的样子,扇巴掌、咒骂,无能狂怒,什么都不了解就发怒,后面却又拿着朋友的钱去投资,失败一次就要跳楼。跳楼时候刘青云说的,香港还没回归,说自己没国籍,到哪都是二等国民,现在呢,特等国民了还要闹。

电影里当然最后结局是好的,从中也可以学习到很多。不要用全部资产,要用不影响生活的钱,赚了钱要把收益拿出来一部分,不要每次全部投入。

 6 ) 随想


这是一部94年的电影,那年的潘虹还年轻,刘青云还没有那么出名,但是炒股这件事情却猝不及防地出现在了每一个上海市民的视线里。
关于电影拍摄手法本身,我想大概是这是老片的缘故,导演对画面的角度掌控不是特别到位,每一帧画面细节的精致程度不够。电影中配乐也较少,不能够很好地烘托电影的氛围。但是因为该电影是以剧情发展为主线的,所以这些过多的电影技巧也不会显得特别重要
关于选角,我想导演着实是个伯乐,将潘虹和刘青云选了出来。潘虹饰演的女主人公身上有着浓浓的市井气息,而潘虹竟然也成功地演绎了出来。不论是其夸张的装扮,还是泼辣的行为举止,都成功地给这个角色增添了色彩。而刘青云的淡定演绎也准确地诠释了“香港人”。男主人公演技平平,仅仅做到了完成任务但并不出彩。其中很有意思的是,导演在安排小市民形象时,着重放入了一位“老太婆”,一个“瞎子”,一个“哑巴”。我的理解是“老太婆”什么都不懂,众人说风就是风说雨则是雨,颇像当时中国股民的缩影。“瞎子”和“哑巴”的象征意义则更为明显,即是辨识不清现状的盲从和人云亦云的沉默。
关于背景,1992的上海,股票市场进入人们的视线有一年之久。由于市场还未被开发出来,所以有很大的潜力。初期,股票一路飙红,人们不断买进,不断致富,出现了许多万元大户。然而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改变了这一状况,大户们发现深户的潜力更大,则纷纷弃沪从深,导致了上海股票的暴跌。在这一个时期里的中国股民的特点就是盲目乐观、盲目从众。他们不具备任何专业知识,只是跟着那些所谓有消息的人一起去炒股。这势必不会成功。连知识这样的基础装备他们都不具备,他们用什么去和股市斗争呢?难道是个人品质吗?但这也不见得可行吧。看看他们偷电的行为、企图共同抢老太婆钱的行为、帮亲戚做生意偷吃回扣的行为、排队不分先来后到的行为就明白了。他们的文化教养和个人素质都不高,这样的炒股只能说是一种赌博游戏,而且高风险、高收益。
关于我从电影中读出的道理,我想导演最想表达的就是那关于金钱和家庭的平衡的考量。电影中有两对主线人物,且这其中蕴含着的人生课题是一样的。那便是金钱时间和家庭爱情的冲撞时的抉择。电影中的导向很明显,即为不应该抛弃家庭与爱情,不应为金钱的诱惑蒙蔽。但我却认为这样的认知太过单一、不具说服力,因为好的家庭和爱情确实应该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潘虹和刘青云都是为彼此的伴侣、爱人努力,他们都渴望拥有更高质量的爱情和生活。若是“老公”不要太在意那大男子主义的尊严,若是“女朋友”不要太小姐气地责怪太少的陪伴,相信他们的生活都会因为物质上的更加富足而过的更好。所以,不应太过批评那些追求利益的人,而要批判那些过分追求利益的人。若是为了挣钱,就对孩子、家庭不管不顾了,那么必须批评,而且要狠狠的批评。所以我想啊,我们都应该光明正大地“追名逐利”,但一定不可“本末倒置”。要切记那些名与利最终都应服务于家庭。这部电影在尾处还提到了一些关于人性私利的思考。当赚钱的时候,人们常常将其归因于运气好、市场景气,然而当亏钱的的时候则集体愤怒,责怪那个“授权人”。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以股票为主题的喜剧性喜剧。题材新颖、剧情起伏、主题深刻,并且以直白的方式表现着导演的想法,没有半点遮拦、半点含糊,有着浓浓的时代烙印、时代气息。看完电影,我的第一个问题竟然是为什么这是一部喜剧?如果“老公”真的跳楼了,那么不是更能用悲剧式意味表达股票风潮的危害性吗?那么不是更能体现那大男子主义的无用性吗?不是更能让那因为挣钱而忽略家庭的女人感到惋惜和悔恨吗?但是,我想,仅仅从影片本身去看,悲剧式意味的结局是有益无害的。可导演应当还是考虑了受众的感受,所以没有那样做。毕竟那时候的人们,身边也许真的发生过类似的自杀事件,这样唤起观众的痛觉实属不该,毕竟股票市场仍需人们的坚守,还是要给广大股民一些希望的!

 短评

合拍片。CCTV看过好几次了。潘虹演技就是好。刘青云卖萌。还记得那句点睛的台词,潘虹接受采访的时候“作为一个投机者,不,投资者”。带出的还有香港和上海的奇妙连接,以及今天依然成立的现实意味。

3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载入史册的历史经典。太还原生活的点点滴滴了,作为80后表示,这部电影就是真实生活日常,虽然剧情夸张浪漫了一点,但是9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大陆就是酱紫。现在看看,中国简直就是从越南变日本的即视感,日新月异飞速发展,都是人才都很牛。还有潘虹演技真的太好了,妥妥的大女主即视感,她要是多拍点这种精准对位自己风格的戏那得多好啊。刘青云代表的香港,和她代表的前卫大陆城市的文化价值碰撞,这种先锋电影只有以前的国产片才可以看到,真的很自豪了,这才是代表中国电影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典范!

4分钟前
  • 外星纪-南庄座.
  • 力荐

能把一出夸张的讽刺剧演好,有不被指责,需要的可不是优秀的剧本,而是一位优秀演员的勇气。潘虹是上个世纪至今中国最伟大的女演员之一,被如今的年轻观众称之为中国的杰西卡·兰格,戏路却比这位美国远亲要宽的很多。《股疯》中她对于复杂琐碎人物关系的处理让人惊叹,不时为她的才华所倾倒。

5分钟前
  • MovieManic
  • 力荐

股疯这片子简直是一代神片。论股市,其剧情即使到今天仍然在一次次地重复地上演,今年的状况尤甚。论上海历史,它用电影镜头记录下了90年代那个还未被全球化和城乡一体化吞噬的市井上海及其生活细节。而最牛逼的是,影片最后王小毛站在南浦大桥上指着浦东滨江地块预言了中国房地产的今天。

6分钟前
  • 空想特摄兔男郎
  • 力荐

稍带夸张的真实记录,然后这种生活电影在公开的电影市场就绝种了

9分钟前
  • 时光旧影
  • 推荐

刘青云, 潘虹,王小毛....有趣的组合...有趣的电影...似乎讲大陆股市的电影很少吧

11分钟前
  • lcsun
  • 推荐

活着干嘛,跳楼吧。@资料馆

12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还记得那只孔雀化工吗

16分钟前
  • 半日光辉
  • 推荐

三星半。热闹掩盖了不少的瑕疵,本作有明疯的人阿莉,潘虹演得层次分明,除了她觉得疲惫开始担心转折的桥段太粗糙之外,她实实在在的表演出了一个拥有虚妄的热情的人,尤其第一次挣钱回到阁楼面对刚出差回来的丈夫的那场戏,十分华丽,很多场戏她技艺高超,但那场戏简直如神君天奏。其次是两个暗疯的人,一个阿伦一个阿莉的丈夫,他们都是由一个理性被情绪拨弄变得失态,最后有了跳楼戏,这两个角色基本各有各的牵强,刘青云没演明白转变,丈夫的角色又写得太蠢,所以结尾泄了气。香港导演善于处理情绪,几场大戏都渲染得不错,加上潘虹细腻写实的表演,她把那种港式的幽默消化得很好,用自己的东西表现了出来,这样两全其美的做出了一部不错成色的电影。

17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野火烧不尽,韭菜割又生”。即使是25年后看这个故事,竟然也不觉得突兀和荒唐--原来大家都疯了20多年。“方展博”前脚在《大时代》杀了丁家个片甲不留,后脚在上海深陷小老百姓的患得患失中。结尾阿莉家响应振兴新上海的号召,跨过南浦大桥踏进了新村;吃肯德基的三宝下步又是要来帮巴西来的表叔炒楼,一则关于生活的寓言。

20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转数版。剧作夸张了股票上涨/下跌带来的一夜暴富/一瞬全亏结果,且两对男女如过山车般的情感关系处理也很狗血。不过角色设定很是鲜活立体,男女主角一冷一热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潘虹刘青云演技极佳,各有风格。粤语配音部分好评,但国语配音太浮夸过火。影片记录了90年代初上海的面貌及国人的精神状态,却无沪语元素,十分遗憾。结尾目光投向浦东,且预言了火箭蹿升的房地产业。三星半

24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极度切题的经典老片 时值国内改革开放股市刚刚兴起 一夜暴富的黄粱美梦确如片中让广大群众疯狂不已 大赞潘虹的搞笑泼辣形象 摆脱悲情苦命女性形象的潘大姐演技更为传神气场 90年代正是改制最明显的时候 于是就有排队买认购券 排队交易 盯着大屏幕看行情的场面 现在虽然有了电脑网络之便利 本质上不会变

27分钟前
  • 李小庫
  • 力荐

比《爱情神话》还灵! 别说这三宝有点东西的,90年代知道在浦东投资房地产!

31分钟前
  • 五角飞碟
  • 力荐

通过香港导演之手,拍出最最沪上风味的时代剧。悲剧搭台,喜剧开唱。其实无关悲喜,这是属于中国人的最朴实而难忘的一段记忆。故事细节落实到具体叙事节奏都赞得没话说,演员的表演浮夸而真实。另,那个时代真的没有烂片诶。

32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很多年后,我还记得潘虹在公交车上用钱砸人的片段。当时刘青云应该是才拍完大时代,本片中他和潘虹的故事发生在上海,这是当时还不满十岁的我最早对上海的感性认识。外滩、南京路、石库门、股票、逐金、小市民……

35分钟前
  • 超越
  • 推荐

小时候只觉得,这个片子很好玩,昨天又看了,觉得怎么一个香港导演怎么把上海人的心理,上海的所有东西拍得那么好,那么深入,那么贴切。后来我想,可能天下的事情都一样的,

38分钟前
  • 夏天yi退瓣大树
  • 还行

资料馆2013.7.24.7pm “你是一个中国人,我算什么,我不过是个香港人”,第一波陆港合拍片高峰。潘虹神演技,凌厉泼辣潇洒,无论在公交车、弄堂里还是大户室都妙不可言。新股发行时排队买认购证那场戏被挤着压倒玻璃上的脸,理发店里的小会议等镜头设计都很棒。看了此片而炒股或在浦东买房的都发了吧。

40分钟前
  • xīn
  • 力荐

上海热。结尾的卡车,直接穿越到了《万箭穿心》

42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股票最早启蒙片~话说我昨晚还梦见我买基金几天赚了30%。。。

47分钟前
  • 琉璃不想动脑筋
  • 还行

是个做社会文化研究的好案例。影片戏剧化的表现了炒股狂潮,这个在上海新兴的令人上瘾的外来物。同时,影片又内在的显现了大众价值观中的盲目趋同,利益扭曲人心的影响,,女性作为第二性被附上的禁锢职能,以及香港-内地关系。但其实这些方面都表现的模模糊糊。

49分钟前
  • 杨小槑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