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方1997

HD

主演:妮可·德波儿,妮基·瓜达尼,大卫·休莱特,安德鲁·米勒,朱利安·瑞钦斯,韦恩·罗布森,毛里斯·迪恩·温特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199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心慌方1997 剧照 NO.1心慌方1997 剧照 NO.2心慌方1997 剧照 NO.3心慌方1997 剧照 NO.4心慌方1997 剧照 NO.5心慌方1997 剧照 NO.6心慌方1997 剧照 NO.13心慌方1997 剧照 NO.14心慌方1997 剧照 NO.15心慌方1997 剧照 NO.16心慌方1997 剧照 NO.17心慌方1997 剧照 NO.18心慌方1997 剧照 NO.19心慌方1997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心慌方1997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警司昆廷(莫里斯•迪恩•温特Maurice Dean Wint 饰)、监狱专家兼传感器专家伦尼斯(维尼•罗宾逊 Wayne Robson 饰)、医生霍洛韦(尼基•瓜达尼 Nicky Guadagni  饰)、建筑师沃思(戴维•休利特 David Hewlett)、数学系的大学生利文(尼科勒•德搏尔 Nicole de Boer  饰)和身患孤独症的学者卡赞(安德鲁•米勒 Andrew Miller 饰),六个素不相识的人,一觉醒来后发现一同身处于由一个个形状相同的立方体组成的结构复杂的高度精密迷宫中!  他们唯一的出路只有逃离这座迷宫,然而,一个个立方体尽管外貌相同,然而里面的机关却各不一样,复杂异常。依靠利文数学知识的推理,他们终于以为发现迷宫的运行规律,凭此一次次解开各个机关,迷宫的边缘近在眼前。  当他们正欲合力逃出迷宫之际,意外发生了。疗养怨神探磨辘最后一只长牙象狠狠爱大乐师.为爱配乐杀人小丑1994空气侠幽异女学生叠影谋杀案古泷兄弟与四苦八苦缘尽今生(1995)星丘车站失物招领江湖龙虎斗奔腾年代第三季侠隐记狄仁杰之通天玄案安珀·布朗第一季十三号仓库第一季莱奥诺拉的告别星际之门:真理之盒比翼双飞的爱情故事驯龙拳霸之暴走东京天使行动2之火凤狂龙人间大炮2大鹰啸残缺赌徒大内密探灵灵狗哥哥太爱我了怎么办请告诉我去车站的路吻吻燃烧2019善意谎言2019温蒂妮巨龙天启像那样的东西石头村变形记第一滴血4食人鱼3D英语动态漫画·全球诡异时代最后判决(粤语版)齐王求将福根进城印度刺客:萨达尔·辛格梵蒂冈录像带

 长篇影评

 1 ) 简单的场景深刻的内涵

昨天看完了这部电影,很简单的场景,人物也只有六个,情节就是怎样在立方体中逃生,整部电影只有1个半小时的时间,却留给人深深的思考。
朋友介绍说,这部电影很好看,不同的人通过这个电影都可以看到,理解到不同的东西。

记忆深刻的几个意外:

1)老贼的出现,我以为他会带领大家一起走,因为他最有经验,没想到他死得最快。
2)警察后来成了指挥者,我以为他是正义的化身,因为一开始,他就很理智,告诉大家沉着应对,一定可以逃出去,
没想到后面他整个人格都变了,随着死亡的一次次考验还有猜疑,动摇了他最开始的信念及做人的原则。
3)还有建筑师,一开始应该说是麻木的、灰心丧气,为了救赎他自己内心的不安与自责(因为外壳是他建的),他还是尽力的帮助大家,在最后一刻,他因为厌倦外面的 生活,不想出去,所以留了下来,也因为这样,他成了英雄。
4)最让我佩服的是数学系学生,她一开始是最害怕的,可以说惊慌失措,是警察给了她勇气,
后面凭着她的智慧,她的表现越来越勇敢,如果不是警察的暗算,她是可以走出来的。
5)弱智男子的出现,我知道肯定是这部戏的点睛之笔,弱智跟天才,在电影当中,经常都是有联系的,这部电影也是,只是没想到最后逃出来的,竟然只有他。

让门打开,弱智男子走出来,重现光明时,让人陷入了无限的思考与反思,社会在进步,文明是否也在进步。。。



----------------------------------------------------------------------------------------

我很喜欢一个网友对这部戏的评论,顺便贴过来分享:

《Cube》是一部构思巧妙的电影,其巧妙之处在于:以隐喻的手法、数学的知识和实验的角度解释了一个社会学的原理:文明的发展与前途。
     影片从六个互不相识的受试者在一个迷宫中醒来开始。他们发现自己被困在一个房间里,六面都有窗可以通向相邻的房间。但可怕的是那些相邻的房间可能藏着致命的机关,更可怕的还在于那些房间的格局都是一模一样的!这种步步危险、没有方向的迷宫究竟怎样才能出去呢?受试者们开始了艰险的探寻。

场景一:在影片的最初,大家以非常友善的态度彼此认识并决定相互团结和依靠。
结论一:人性具有畏惧孤独的集体潜意识,产生社会化的联系是人的本能行为。

场景二:具有七次越狱经验的老贼只管独立作战,但终于不小心遭到机关暗算。大家开始听从警察的建议,在接下来要采取的行动方案上暂时达成了共识。
结论二:面对复杂险恶的环境,个人主义是行不通的,人类需要借助“组织”的力量领导大家共同完成对抗外界环境的任务。

场景三:数学系的学生发现了房间编号与危险系数的关系,从而避免了盲目乱闯的无谓牺牲,探寻出路从此进入有序状态。
结论三:人类在争取生存的过程中无可选择地要学会对自然规律的分析把握,也就是积累知识。科学的产生是人与自然斗争的必然结果。

场景四:弱智男子的出现。被认为对逃离迷宫没有任何帮助、而且会带来麻烦的弱智显然不受大家的欢迎,警察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他极力要求把这个弱智扔下来,但遭到了以救死扶伤为职业的医生的强烈反对。其他人碍于道德也无法做出明确的表示,于是弱智被留了下来和他们一起上路了。
结论四:理性化的社会制度总是以利益为最大出发点,但我们有时残留的一些人性成分会使得我们做出的选择不那么理智。情感与理智的斗争总是交互取胜。虽然很多时候理智做出的选择只是在当前角度分析的结果,从长远眼光来看未必就是最优选择,但在做出决定的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有理由的。

场景五:医生与警察的矛盾日益明显,警察终于借机谋杀了她。
结论五:自私冷血的政治和温情脉脉的人性从来都是你死我亡的。

场景六:剩下的人看透了警察的丑陋本性,毅然抛弃了他。
结论六:当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道德等软性的约束准则会取代僵化的法律条例,而政府则会被视作低级的管理工具遭到抛弃。

场景七:问题的关键推到了数学系学生无法完成的天文数字级的运算上,就在他们要绝望的时候,弱智发挥了神奇的作用,奇迹般地帮助他们完成了这个任务。
结论七:1,科学在走入困境的时候,往往是依靠一些非常规的力量(如灵感的火花)达到突破,它的发展曲线不是平滑的连贯形,而是有明显节点的阶梯形跃迁;2,所谓的弱智未必就是智力不发达,可能他们的智力是非线形不连续发展的,在某些领域集中达到一个非常突出的高度,而不是像常人一样均衡发展的。我怀疑我们是否有资格去给别人下弱智的定义,也许我们对智商本身的定义就是偏激而不全面的。

场景八:在最终打开迷宫大门的一瞬间,建筑师却因为失去对生活的兴趣而拒绝出去,数学系女学生惨遭警察暗算。最后警察被悲愤的建筑师拖住永远地留在了迷宫里,而弱智则施施然走向光明……
结论八:由人类创造产生的科学终究无法拯救人类自身,只要组建了社会,社会本身的劣根性便是我们无法摆脱的东西。至于那根救命稻草,竟然是放弃我们创造的一切谓之“文明”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毁灭掉我们所精心经营的一切,以一种纯净之极的初始状态走向新生。

总结起来,得出最终结论如下:
Cube可以看作是一个实验室,用来考察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人类天生具有对孤独和未知的恐惧,他们会本能地聚集到一起寻求安全;经历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血的教训后,人类组建了基础的社会模型并产生了领导和制度;为了在险恶环境中求生存,人类又被迫去探索自然规律,积累知识,并由此产生了科学;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人类认识到优胜劣汰的规律,他们必须要变得自私以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可是人性的脆弱本质和犹豫不决常常牵袢住了人类发展的脚步,于是人类抛弃了人性;但同时制度显露出的野蛮本质和丑陋嘴脸又遭到了科学的唾弃,人类放弃对社会学的期待转投理性主义;可是科学终究也不是万能的,它让人类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却无力完成最后的进展,这时竟然是人类自身的本能和潜意识发挥了关键作用;人类的认识无法想通这一点,甚至对科学的前途发生了怀疑,社会学的政治乘机死灰复燃,妄图把人类纳入控制的棋盘之中,但是科学发挥了最后的力量与丑陋的政治同归于尽――最终人类文明的出路是回归初生婴儿一般的简单,一切纷杂的勾心斗角都成过眼云烟,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发展本质得到了深刻体现。

 2 ) 《Cube》中对科层社会的讽刺

forcode:昨天我看完了《Cube》(异次元杀阵、心慌方),这是我第二次看此片,以前看片很多细节都没有注意到,比如被困在其中的人中,有一个是设计这个巨大杀人魔方外壳的建筑师。当魔方中的另外几个人谴责他参与这个邪恶的计划时,他说,一开始他并不知道自己要设计的是这样一个东西,参与这个计划的人每人都只负责一小部分,谁都不知道这东西整体目的何在,我们只是坐在办公室电脑前本本分分地干活;甚至负责这个计划的头头们也不了解最初的目的何在,因为负责该项目的人来来回回换了好几拨,最初的目的或许已经无人知晓;甚至这个项目得以运作的资金本身也可能是莫名其妙地以别的名目被批下来的,早已被人遗忘,只是既然钱被批下来,又需要符合程序把钱花掉,总得干点什么,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看起来毫无目的的恐怖设计。看到这里,真让人觉得荒谬:这样一个被精妙设计的庞大恐怖计划,难道现在参与它的人竟然全都不知道目的何在吗?但是,仔细想想,现实社会(尤其是科层制度高度发达的美国)有时候还真是这样,参与一个巨大项目(比如打击科索沃)的每一个人,或许都不清楚这个行动的真正目的何在(为了美国的价值观?为了美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所谓利益?为了牵制'俄罗斯?还是别的目的?),这个项目里干活的多数人只是在离科索沃遥远的美国本土做一些办公室的琐碎工作:处理卫星地图、添加坐标、生产武器零部件、负责运输、负责卫星信号调制、负责后勤食物生产……这个项目的绝大多数人都只是在干好自己的工作,而且这份工作本身看起来一点也不邪恶,不过为了养家糊口而在办公室电脑前点点鼠标、敲敲键盘,但是最后,当这数十万人琐碎的工作综合起来,却构成了一件异常恐怖邪恶的入侵和屠杀。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年美国入侵科索沃的时候,那些负责驾驶战斗机的飞行员,早上9点从美国本土出发,驾驶战斗机飞到科索沃上方,然后按照上司指令给出的坐标来发射导弹,他不过坐在战斗机驾驶室里按几个按钮,然后在下午4点前返回美国本土,然后回家和老婆孩子一起吃晚餐,这就跟正常上下班没什么区别,但是他工作所做的,是屠杀了数百人,而他手上没有沾上一滴真正的鲜血,而且他也没有看过那些被导弹轰炸的数百人的惨叫与残肢,各种战斗该有的残忍反馈和风险他都没有面对……这就是现代科层社会,众多平凡而看起来并不邪恶的个人一起完成一件大家想象不到的残忍事情,而Cube就是对这个现实社会的巨大隐喻。
本文全文地址:
http://qixianglu.cn/20080428140435.html

 3 ) 魔方笔记

个人太喜欢,忍不住给了五星,还忍不住来做个笔记,以免以后忘了。 (话说好多电影只记得很好很好,但怎么个好法却忘了……) —————————————— 对我而言,这个电影有趣的点是: 1. 创意非常simple!这么简洁,却仅仅依靠数学逻辑推衍出了这么一大串故事。简直天才,魔方杀人,比一般的密室杀人更有意思!(移动密室的鼻祖?) 2. 很有思想火花!虽然谈不上深刻,但布置的非常巧妙,仅仅通过几个人物的性格冲突就表现了出来,而且表现地很make sense,非常natural,不是那种“为了深刻而深刻”的生硬。顿时就甩了一般的惊悚剧几条街。 影片一共出现了7个人,除了第一个打酱油的外,剩下6个。但他们的关系,不是如一个cube那样六个面的关系,而是如下:

红点表示人;箭头表示冲突

上述趣点1,是通过三条平行线的人物:越狱专家、学生、自闭症天才,表现出来的。他们三个依次起到了工具性的作用,把故事从“一个起点”变成“一个长线”。 上述趣点2,是通过三角形上的三个人物:警察、医生、建筑师,表现出来的。主要的性格冲突也在他们中间。而这个冲突,使得影片有了一定思想深度,由“几条长线”变成“一个立方体”。 (话说这个电影的人物设置好有建筑美感!) —————————————— 第一处思想火花发生在建筑师自爆身份后。出现了对“技术”的反思。 建筑师和医生爆发了一个矛盾。短短几句,就揭示出了二人截然不同的政治立场。 医生是典型的民主制内批判者。“不信任政府”、“阴谋论”。在她看来,问题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人”。人控制技术,big brother控制人,最终实现了极权。 建筑师大概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可是没有了政府又能怎样呢?技术依然失控了。 他说:There is no big brother。 这个观点,把对“技术”的反思引入了深一层的,对“现代性”的反思。 不要试图去想“big picture”,“focus ”你眼前的事;当越狱者和警察这样鼓舞士气的时候,我们似乎可以窥见无数美剧的影子。专业、理性、实用,这样的现代精神,帮助人们在现代社会里,解决了许多的问题。但同时,它也在把“人”分切成了无数的模块,断开了人与世界的联接,断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联接,使“人”成为一个巨大系统内的齿轮。就如鲍曼所指出的,极权不是现代性灾难的原因,而是现代性发展的结果。如果失去了对modernity的反思,就难免不会陷入汉伦娜所说的“平庸之恶”。 建筑师显然已经认识到了这个层面。这时再来看他之前对警察的鄙视与不屑,缘由就更加的清楚: 1. 警察缺乏对现代世界里技术崇拜的反思,而依然尝试以技术对抗技术,即使越狱者已经证明了此路不通。 2. 警察没有意识到“个体的人”在裹挟一切的现代世界系统中是如何的渺小,而依然盲目自信,试图通过赋予世界每一件事物以意义,来保持“人”对世界的控制感。 然而很显然,这六个人同处一室,并不是“刻意安排”的结果。可以预想,任何其中一人单独行动,都不会有逃脱的机会;而他们恰处一室,则是偶然的结果。其中的任何一个偶然事故,都会改变全局。 建筑师最后宁愿等死也不愿忍受的“human stupidity”里,警察是否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呢?而这样的人,又何尝不是占据着光鲜的职位,以成功者的身份出现呢? 如果警察没有这样的human stupidity,他大概就不会完成由“正义天使”到“邪恶恶魔”的转变。很可能最终,六个人全部逃脱,包括他自己。 ———————— 第二处火花出现在医生试图保护自闭症天才的时候。(这时他们还不知道他是个天才) 从表面上看,她与警察的较量,是善与恶的较量。然而这部电影,并不是在讲“善与恶”的人性的。 这个电影中的善,不是柏拉图主义里的本质主义的、至高无上的善。在影片中,人性是如此的空洞,善恶之差,也不过是环境操纵的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警察一开始可以如英雄般鼓励大家?并不源于他对“头顶那片星空”的抽象之善在心中的萌动,而在于他对他的世俗身份——警察——权力的代表——的自信与迷恋。他已经完全被镶嵌在了外面的“社会”体系之中,他初始的“善”的表现,不过是一个实用主义的附属品;那么后来的丛林法则者化身,也不足为奇。他并没有变,只是丛林变了。 至于医生的“善”,警察辛辣地暗示了,在外面的世界里,她对善的崇拜,是源于她生活其它方面的匮乏;而在里面的世界里,她对善的崇拜,是试图以此来对抗技术。这里,第二个火花,被引入了更深的一层。 上文指出了现代性和技术崇拜的后果。那如何解决呢?医生的答案是:“We are human beings;这是我们仅有的一切了"。 什么是“human being”?人就是“不是工具”。人已是他本身的目的;人不是任何人的工具。 所以医生不顾一切地想要留住那个自闭症。他是”人“,他的存在已全部决定了他的价值,而非像一个工具那样被衡量。 然而医生最终甚至无法自保。她这样的人,颇有点生活中”圣母“的影子。依靠复古主义的对”人性“的呼唤,依靠空洞的圣母之心,并无法拯救深陷在现代性灾难中的我们。 —————————— 这个电影聪明的一点,在于它只抛出了这几个思想火花——也是西方人常见的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与诘问——而根本没有试图去解答它。 导演可以”深刻“,电影却不需要”深刻“;在我看来,这才是一部好电影,发挥了感官刺激的基本功能。 最后逃脱出的那个自闭症天才,也许是最纯粹的人,因为社会障碍,而未能被社会所污染,最终也未被技术所同化(葬身魔方中),而被吞吐了出来。 但我并不相信这个结局有什么深刻的象征意义。这个安排,也许仅仅是为了拍续集的方便(这样没有人会知道魔方是怎么回事)…… 不得不说,相对最令我有共鸣的,是那个建筑师。他是一个彻底的虚无主义者,他对一切都是被动的。他痛恨人类的愚蠢,但并没有转向技术膜拜,他从建造这个魔方里,并没有得到任何的成就感和意义感;他没有求生的欲望,但也没有求死的欲望。他的主动性在短暂的被警察的恶所激起之后,那个英雄的影子,在完成任务后,也立刻消匿。所以在生之门敞开之后他的犹疑,也似乎是顺理成章的结局。 相对而言,那个学生是最接近普通人的。她说:外面确实布满human stupidity,可是”我可以可以忍受这一点“。 被动反而会”被动“地害了别人。在巨大的工业文明面前,being cynical和坚持复古(无论是回归自然还是回归人性)都似乎是不可行的。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呢? 这是我目前的困惑;也因此是喜欢这个影片的一个理由。

 4 ) 【转】Cube中的数学原理

[转]Cube中的数学原理
Kim 发布于:2008-01-17 22:06
Cube中的数学原理
I. Cube的外形及房间的个数
Cube由一个巨大的立方体以及包在立方体外的一层外壳组成,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空间,大立方体内还包含许多小立方体房间,类似于魔方。Cube只有一个出口,只有到达了连接外壳与内部立方体的那个房间才能走出Cube,这个房间在影片中被称为“桥”。每一个房间棱长14尺(略长于4米)。大立方体每条边有26个房间的长度,所以一共是26*26*26=17576个房间的大小。(但事实上没有那么多房间,因为房间要移动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
II. 如何识别房间内是否有陷阱
·识别房间是否安全
Cube中的每一个房间都标有三个三位数的数字。因为每个房间的数字都不同,Holloway一开始认为这表示房间的序号(她从而认为一共有几亿个房间,但她错了)。Leaven随后认为他们可以凭借这三个三位数的数字来识别房间是否有陷阱,Leaven的记忆力很好,她记下了他们经过的每一个房间的数字,归纳以后她得出结论:凡是三个数字中含有质数的房间存在陷阱(这个理论一开始很好用,但之后在一个不含质数的房间内同样存在陷阱,至此这一理论被推翻)。最终在影片尾声时真相才被挖掘出来:识别陷阱的不是质数,而是质数的乘方。Leaven让Kazan报的是每个数字的质数因子数。
·质数的乘方
每个自然数(1, 2, 3, 4...)如果本身不是质数都可以由质数相乘所得,比如120=2*2*2*3*5。如果不计质数的前后顺序,这种表示法是唯一的。现在用乘方的形式来表示,2*2*2在这里被表示成2^3,于是120= (2^3) *3*5。若一个数只含有一个质数因子,那它就是质数的乘方,显然每一个质数本身也是质数的乘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Leaven的理论并没有一开始就出错)。但是一个质数的乘方不一定是质数,比如说27=3*3*3=3^3,而27却不是质数,因为它能被表示成3乘以9,也就在这种情况下,Leaven的理论失效了。
III. 房间的空间位置及移动方式
无论房间是否存在陷阱,三个三位数的数字并不表示其本身,经过下面的介绍后你会发觉它们表示了房间的空间位置和移动轨迹。
·房间的坐标
每个房间的数字其实是笛卡尔坐标,它表示了房间在空间中的位置,但却和直角坐标有区别,两种坐标可以相互转换。举个例子:某个房间的笛卡尔坐标是493 ,454, 967,那它的X轴坐标就是4+9+3=16,Y轴坐标是4+5+4=13,Z轴坐标是9+6+7=22,因此这个房间的直角坐标是(16, 13, 22),在此坐标单位为一个房间,所以在Z轴方向,此房间离外壳有四个房间的距离。坐标值不可能为负数(因为三个自然数相加无法成为负数),XYZ每个方向的坐标值不会大于26(除了“桥”)。Leaven他们曾经达到过一个Y轴坐标为27的房间,这其实就是通往Cube外部的“桥”。但当时他们却没有发现这一秘密,因为这个房间周围仍旧是其他房间,直到后来Worth被Quentin扔到之前Rennes死去的那个房间后看到有个通道外部什么也没有,他这才弄明白原来房间是会移动的。他说:“不是我们在移动,而是房间。……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一直感觉到震感,我们一直随着房间在移动。”Cube此时就像个巨大的不停转动的魔方,每个房间都在不时地移动,每一个坐标只表示这个房间开始时的位置。
·房间的移动方式
每一个房间的移动轨迹也隐藏在了笛卡尔坐标当中,比如坐标为477, 804, 539的房间,它的直角坐标为(18, 12, 17)。要想知道这个房间的移动轨迹,可以这么做,对于每一个三为数数字作如下处理:
1. 百位数减去十位数
2. 十位数减去个位数
3. 个位数减去百位数
对三个数字都进行以上操作,也就是:
1. 477:4 - 7=-3 | 7-7=0 | 7-4=3
2. 804:8 - 0=8 | 0-4=-4 | 4-8=-4
3. 539:5 - 3=2 | 3-9=-6 |9-5=4
这样就得到了三个向量(- 3, 8, 2), (0, - 4, - 6)和(3, - 4, 4)。 这三个向量表示了这个房间的移动轨迹,将转换成直角坐标的表示房间初始位置的坐标(可以看成向量)依次加上这三个向量,即:
(18, 12, 17) + (- 3, 8, 2) = (15 ,20, 19)
(15, 20, 19) + (0, - 4, - 6) = (15, 16, 13)
(15, 16, 13) + (3, - 4, 4) = (18, 12, 17)
可以看到经过了三次变化以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初始坐标(18, 12, 17)。每个房间也就是根据这个规律以(18, 12, 17) --> (15, 20, 19) --> (15, 16, 13) --> (18, 12, 17) -->…的轨迹移动的。
·一段时间内房间的位置变化
根据坐标变化所显示的,每个房间其实都在周而复始地按照固定的轨迹移动。要想知道所处空间的位置,还必须有参照物,也就是必须至少知道一个邻近的房间的坐标。例如:
坐标为320, 176, 223的房间(记为房间1),直角坐标为(5, 14, 7),以 (5, 14, 7) --> (6, 8, 7) --> (8, 9, 6) --> (5, 14, 7) -->…的轨迹移动
它右边的房间214, 168, 104(记为房间2),直角坐标为(7, 15, 5),以(7, 15, 5) --> (8, 10, 6) --> (5, 8, 2) --> (7, 15, 5) -->…的轨迹移动
它上面的房间254, 303, 017(记为房间3),直角坐标为(11, 6 , 8),以(11, 6, 8) --> (8, 9, 7) --> (9, 6, 1) --> (11, 6, 8) -->…的轨迹移动
从这三个房间各自的三次移动中可以看到它们并不总是相邻的,换句话说,只有当房间1到达(8, 9, 6),房间2到达(8, 10, 6)时它俩才是左右相邻的,也只有当房间1到达(8, 9, 6),房间3到达(8, 9, 7)时它俩才是上下相邻的,其它时间内3个房间都互相分离。不是所有的房间同时一起移动的,但它们的移动是相互独立的。这样Cube就存在一个初始状态,这个时候所有的房间都停留在它们的初始坐标上,之后房间会各自移动,经过若干时间后还会回到初始状态,这个循环可能需要几天时间,完全取决于Cube的大小,这也会影响对到达“桥”所需的时间。
·“桥”和出口
“桥”其实是一个房间,这在上面已经说过了,在其初始位置时它连接着外壳和内部大立方体,出口就在“桥”内。“桥”的Y轴坐标为27,而其他房间的Y轴坐标都不大于26。“桥”也像其他房间那样按照固定的轨迹移动,这就意味着只有等它到达其初始位置时它才是真正的“桥”,人才能通过它走出Cube,其它时间内它都在大立方体内部的其他位置,因此必须把握好时机,错过初始位置之后就要再等一轮循环。Leaven把Cube比作是保险箱的锁,只有所有房间到达它们的初始位置时,锁才能打开,然而接下来只要房间一移动,锁就关上了。因此想要找到出口就必须先找到一个处于大立方体边界面的房间(某个坐标为26),然后沿着边界选择房间进入,最终找到“桥”,再等它回到初始位置,才能走出Cube

 5 ) 看了我心跳不正常。。。

我喜欢这样的电影。虽然有后期的两部作品,交待其前因后果。作为他的延续。不过我更喜欢它这样的“没头没尾”。有一种让人绝望的神秘。
讽刺的是,最后活着,走出cube的,是那个被所有人认为是累赘的智障同学。
有人说因为只有智障同学没有私心,没有杂念,所以理应得到存活的机会。呵呵,这样倒是可以去教育小朋友了。不过还记得么?谁知道他走出去的那个地方是哪里?他只是融化在一片光芒里便结束了。
电影是个隐喻。真正的世界就是cube,身处其中的人同任何现实世界的人一样,在绝望压抑中生存,而智障同学因为他的智障(汗~),游离在现实之外,他不属于cube,他的世界没有trap,没有暗算,只是一片白茫茫。
算,仅仅就是电影,让我震撼了,就是好电影。干嘛非要探个究竟,找出些剖析人性之类的东西呢?真麻烦。。

 6 ) 世界上没有心慌方

傻子出去了,因为他善良?
我的看法是,傻子出去了,是为了证明这个事情的不存在。
看过《机械师》和《神秘窗》,都是到最后20分钟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惊异于自己身边还能有这样的人,或许人性真的是复杂的,是双面的。
但看完《心慌方》,我却是在最后傻子出去的时候才明白,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别把这当回事,这不过是一次人性的历险,你们要面对现实地生活。”
傻子出去了,他会把这一切说出去么?说出去了,又有谁会信呢?
他的价值只有在这立方体里才能得到证明,出去了,他就是一傻子,谁也不知道他是个数学天才。
我在分析这部电影的时候,尽量把自己的立足点放得简单,或许用来看电影的不应该是眼睛和大脑,而是你最本质的人性~

 短评

巨大的世界浓缩在不见天日的魔方里。沿路逃亡,沿路人性丑态毕现。并无魔鬼操控,每个人都在盲目而自私地各司魔鬼之职。

4分钟前
  • JulyChan
  • 力荐

看了后悔的片子。结局虽然意外,却是无望。而且也不怎么惊悚,算平庸的恶。或者这情境终究显现不了真实

5分钟前
  • 暖鱼
  • 较差

获救的都是最无辜的,其实我不喜欢这部片子——故弄玄虚,魔方玩多了咩?

10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搁在那年头也许不错吧,创意上算是启发了后来的【电锯惊魂】,但在剧情的花样和玩法上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期待狮门的翻拍,不知道会不会在逃生过程中制造一些更加血腥的机关和更加出人意料的剧情反转。★★★

1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SAW之鼻祖,创意令人叹为观止。

16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saw类似的密室机关组团游

20分钟前
  • boks
  • 推荐

虽说不应该太关注演技,可是警察叔叔每次跟人说话都必须鼓着眼睛贴着人吗。太让出戏了。电锯惊魂的游戏规则应该在这里借鉴了不少,最无奈也是最恐怖的是,这玩意儿真没人控制么……

22分钟前
  • 软蛋黄
  • 还行

一部隐喻性极强的电影。空间、人性、政治、环境~~

25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狗屁政治隐喻。如果没有中段建筑师那番突兀的表白和忏悔,这电影也就是一构思独特的恐怖片,哪里来什么极权社会和人性剖析?我对某些人“此处不留白,自有留白处”的再创作能力深感诧异。

30分钟前
  • godannar
  • 还行

本片的主题是:折腾个毛啊。

35分钟前
  • The 星星
  • 推荐

个人觉得这部片真正恐怖的两处,一是建筑师对魔方来历的解释----------对罪恶的集体无意识;二是警察的变化----------中央集权带来的权力异化

40分钟前
  • Brett
  • 推荐

“The Big Brother is NOT watching you”,“整体无意义”,“外面有什么”,是社会哲学表达让这部片子变得独特。观感上真是魅力缺缺,那傻兮兮的温吞氛围和贫乏的镜头语言,演员还相当僵硬。在极端单一的场景中,这些缺点不知被放大了多少倍。数理上略有硬伤,无视惯性啦在尾数2、5时踌躇于质数之类

43分钟前
  • 岚行
  • 还行

我是真心喜欢密室逃生戏,可能是受到了小时候玩RPG游戏走迷宫的影响,当然如果我被关在这么一个密室里是肯定出不来的,因为我数学奇差T^T

44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还以为是科幻什么的,结果去拍人性了……

49分钟前
  • fefe
  • 还行

终点即是起点。

5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惊险的魔方体验,强大的社会隐喻

55分钟前
  • 无心
  • 推荐

多年后又看了一遍,这部与其说是科幻,更多是讲人性。警察:秩序的代言、专制、裁决人、国家机器。医生:满腹牢骚的愤青、无政府主义者、绿色和平组织成员、母性。建筑师:洞察者、消极抵抗世界的知识分子、人类的良知。数学系学生:科学、逻辑、理性、需人保护的弱者。孤独症患者:超自然力量(?)、空

58分钟前
  • 砚小朵™
  • 力荐

那个数学好像没有那么难的样子啊~~就比如说那个质数的,2或者5结尾的那姑娘还得看半天~~唉~~那次听人说在长城碰到老外买包,100块钱一个他们买了3个,就这数算个总数也得用计算器摁一下~~囧~~

1小时前
  • 兽布鸟
  • 还行

电锯系列的前身,魔方大厦的前身……咩。。。蛮好看的,但是演技不敢恭维。另外质数那个也太傻了,全中国初中生都能一眼看出来,米国人民不学数学的么。。。。

1小时前
  • 掀桌超人|2U4U
  • 推荐

恶劣的环境总是人性的试炼场,你能否紧握心中仅存的善良呢?

1小时前
  • 朋克布莱克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