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1988

DVD

主演:雷汉,谭晓燕,刘丽军,王学圻,罗京民,贾宏声,柳荻,阚丽君,卢君,李虎,金馥丽,唐爱梅,刘惠宁,张建栋,张金生,王建成,马刚,陆树铭,钟兰辉,王大为,吴小汀,潘杰,吴长雁,张自力,黄翔,贾兆冀,郝阳,王果仁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8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轮回1988 剧照 NO.1轮回1988 剧照 NO.2轮回1988 剧照 NO.3轮回1988 剧照 NO.4轮回1988 剧照 NO.5轮回1988 剧照 NO.6轮回1988 剧照 NO.13轮回1988 剧照 NO.14轮回1988 剧照 NO.15轮回1988 剧照 NO.16轮回1988 剧照 NO.17轮回1988 剧照 NO.18轮回1988 剧照 NO.19轮回1988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轮回1988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单纯漂亮的女演员于晶(谭小燕 饰)爱上了内心冷漠无情的石岜(雷汉 饰),而在石岜最低落和走投无路之时,却是他的初恋女友刘华玲对他伸出的援助之手。之后,于晶终于用自己的包容和温柔打开了石岜的心扉,两人历尽万难走到了一起,石岜却在此时惹上了敲诈团伙,最终被废了一条腿,后半生都要拄着拐杖过活。  石岜的生活就此走上了下坡路,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都落魄的一塌糊涂。婚后,为了维持家计,于晶不得不在酒吧打工伴舞,当她疲惫不堪的收工回家时,看到的却是石岜浑浑噩噩不成人形,于晶绝望了。石岜无法走出抑郁的深渊,最终选择了自杀,可此时于晶的腹中,已经怀上了他的孩子。你是我的夏至未央小和尚捉妖西班牙女佣修罗之群赌神3之少年赌神(国语版)红粉动江湖(粤语)甘十九妹伊兹的考拉世界第二季麻辣开锁王 THE MOVIE冰山脚下克利夫兰绑架案流金下克上考试白发中华英豪风流刺客浪尖的青春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轮到你了番外篇房门之内乡村爱情2牧羊人:一只犹太狗的故事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抓住稻草的野兽吸血鬼姐妹2悟空传2017未来世界1976西北风云欢乐时光谋杀案北投最后一班列车凤凰追杀令天堂岛疑云第十季小小羊儿要回家神探伽利略XX 内海薰最后的案件 愚弄亲密有罪胡同凯哥之狂暴西门町米兰达1985大佛普拉斯诺艾尔美好的一天电锯惊魂7鬼瞳警探完全性爱调查

 长篇影评

 1 ) 顽主一代

    看片子时一直在想这和片名《轮回》有何关系,若最终以石岜的儿子出世作为点题,那这片名也起得太烂了。何况,谁能说明这是一个轮回呢?至少顽主这一代的成长环境已经没有了。
    片头是一段很有意思的“路见美女,见色起意,踟蹰犹豫,搭讪失败”的日常故事,而且这一段落一句对白都没有,让人静静地观察石岜的行动及最终的结局。但令人惊异的是未来女主角于晶的举措,狡猾又有趣地甩了石岜。让人为石岜的尴尬失败发笑的同时,又有“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的怅惘。只是明眼人心中皆知,这个女孩在后面一定还要出现,大可不必过早失望。
    片子中的男人都极尽猥琐,一言以蔽之:没好货。石岜玩世不恭,浪荡不羁,以他自己的看法是有想法,不甘愿屈从于体制和世人的成见;只是除了显示出消极逃避,没有责任感与抱负,耍小聪明之外,不见得新鲜。所交之人皆狐朋狗友,餐厅里甩了他让他付账的,让他去偷窥举报外国人嫖娼的,大抵是石岜非好人,却也不坏;这些狐朋狗友却都称得上坏人了。
    这些男人身上有两个标签:无能和不负责任或不愿意去触及责任,也许就是王朔笔下“顽主”的一代。
    片子中给出了几种女人形象。于晶选择了爱情,刘华玲选择了钱,可结局都一样悲惨。在石岜家聚餐时,同样在场的于晶好友小杨作为第三个女人,看着眼前两个失败的女人既无奈又茫然。第四种是苏迪那样的,赚钱走的是黑心路子,专坑人,很像是《四世同堂》里面大赤包那样的“女光棍”,有手段又泼辣。
    石岜和于晶的婚姻,当称为男人对女人的意淫。于晶是个一切都能操主动的女孩,包括表达对石岜的好感,开始和石岜的恋情;最终还摆脱各种阻挠,为了爱情去开始一段明眼人一看就注定失败的婚姻。为了这段婚姻牺牲自己的事业,“赚钱养老公”,就算她自己愿意继续下去,也难确保对方心中所想一样。结局没法出乎意料,这就是男权社会决定的家庭结构。
    “钱”字大概是片中男女主角之最爱,也算是“时代主旋律”。从一开始洋鬼子说“中国虽然不发达”,到石岜说于晶“一说到钱,你的耳朵就竖起来了”,再到石岜因没交出5000块而被流氓在腿上钻洞,最终家庭聚餐上李虎说的一句“所有的不幸归结到一点,都是因为‘穷’”,钱可谓和人进行较量,促使人的行为,主宰人的命运,甚至让人沦为它的奴隶。这就是一个商品经济急剧发展中的国家及当其时的国民心态,钱是既新鲜又耀眼的魔惑。
    洋人的身影几次出现,且分为“在场的”和“不在场的”。从一开始酒席上颇有优越感的老外,到刘华玲那位没路过面却身为她“财主”也葬送她命运的美国前夫,再到勾搭女人去开房的,到处都是“国际交流”的缩影。他们总作为更发达的和有钱的化身,酒席上的老外是买卖交易的对象,刘华玲前夫是骗取钱财的对象,开房老外是勒索钱财的对象,虽然石岜在酒席上忍不住对老外进行各种揶揄讽刺,但骨子里究竟是弱国弱民。
    片中不乏政治象征意味,大概讲的都是理想破灭、价值观崩塌的一代。例如刘华玲中学的梦想是成为刘胡兰,为无产阶级事业而献身,到头来却为了钱为了成为资产阶级而献身给老外,成功得到丰厚赡养费后又难掩内心的空虚和痛苦;最终石岜自杀时的隐喻意味极大,用台灯让自己的影子显得壮实,背后的海报是“中美联谊”,这是否暗示发达国家在中国投下的阴影?只是石岜越往墙走,影子越小,这才是残忍的真实,他却要用自己的拄杖画出一个虚假的外壳来。最终看着月亮,月亮却越变越红像个红太阳,这也许让石岜无法抑制地想起他们童年时代的红太阳和那个时代火热的理想,才冰冷地意识到自己真的完了。这算是自杀前的领悟吧。

 2 ) 【小评】黑月亮

因为雷汉考古他88年的电影轮回,还顺带刷完了王朔的小说浮出水面。三十年过去了,对照当下的大环境,这部戏的现实主义色彩,让人发出越活越紧的感慨来。

画面自是不必去评价的好,雷汉清瘦高挑松松的穿着一身素色西装配没绑好鞋带的工装靴,披散着的额发中露出高挺的鼻子,让人感慨时尚真是轮回,那个年代已经把北欧风驾驭得极好。女主的颜值也是很美。影片开头的那段长镜头很值得玩味,男主从地铁扶手电梯滑下来,见一个美貌的果儿,换乘再追,最后隔着车门没追上,那段真是拍的好,雷汉脸上的那些微表情,活化出王朔笔下的“社会活动家”来。而且这段相遇等于是改了小说的开头,男女主认识的过程,比去戏院看戏偶然看到女主女蜗补天的舞剧,更多了几分浮世味。

【【哪怕不完这个戏,也很推荐看看轮回开头的前六分钟这段,没有台词,但是特别有味道

对照小说来看的话,电影去掉了第一人称叙事的“我”,把原来“我”身上的一部分事情和男主石岜相融合,让这个角色丰满了不少,但是剧情线上对比原著小说,又有了为戏剧性而强行drama的地方来,一是断腿这部分,小说没有细讲,但是电影里面强行搞一波电钻,总是和前面的民警都有这家钥匙有点儿不符,况且也不是多大个事儿;二是坠楼这块儿,我个人不是很喜欢,总觉得悲过了,一个混子只会感慨,会难受,但断然不会慨然赴死。

摘录小说的结尾,感觉比电影要更得我心。

我开始一杯接一杯地喝酒,和石岜对着干。很快,我醉了。原地不动也觉得象在溜冰,一圈圈旋转,屋里的景、物、人一一飘逝,又一一再现。我仍然喝着,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发现只剩我和石岜两个人了,只剩两张皮肤紫涨,眼睛血红的脸。这两张脸象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忽而年轻,忽而苍老,忽喜忽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人呢?”我失去知觉前问。 “在岸上。”石岜说,“浮上去就看见了。”他在屋里做游泳状,踩着椅子上了桌子。

【混】“不是无业游民,是社会贤达——我把铁饭碗扔了。”

这种胡同混子的气质,顽主也表现过,但是顽主的贫气更多,耍嘴皮的劲头特别足,雷汉的气质文艺多了,演出来的石岜就是个寡言爱抽烟的玩世不恭,迷得舞团小姑娘晶晶死去活来也对,谁年轻的时候没爱过几个痞子嘛。雷的眼神特别传神,就是一直勾着你看他,但他又不怎么爱瞧你的那个劲头,真是任谁都想多看两眼。

有些遗憾,按理说社会化进程中这种社会游民本应该是城市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在现在的环境里,已经很难见到他们作为主角了。cult和b级片,几乎丧失了土壤。

【爱】我这辈子可能不会爱一个人,被一个人爱就过去了。

晶晶是爱石岜的,刘华玲对他也是颇有好感的(小说里补白是学生时代亲过嘴儿),但是石岜其实是没有这份儿心的人,他爱的是一个幻相罢了。漂亮姑娘谁都稀罕看两眼,可回家过日子的心,石岜是没有的。要不然怎么腿断了也不叫她去瞧呢。

刷墙的画面真是太美了,第一次把屋子涂成砖红色,第二次涂了墨绿近乎于黑的颜色,从红到黑,倒是昭示了石岜对人生的心情,混社会不易,不可能人人都混得好过的顺遂,玩世不恭不过是不想正面面对一些无力改变的事情。石岜的心情跟现在人通感,雷汉那种漠然又无力的眼神,抓得很好。

最后一跃而下,倒怪了。没有让人由李白水中捞月的感觉,突兀。

混子再貌美,也是个混子,跟姑娘过得不顺,大约还是可以继续混下去的,日子再磋磨,也还是要一天天过下去。

 3 ) 爱情?什么是爱情?

看到有人说这部电影直男癌,我觉得并没有啊!相反,在年轻漂亮的于晶面前,失去一条腿的男主因为自卑更是低到尘埃里了,所以才会有那一巴掌和那句像是对自己说的“妈的,怎么结了婚还这样?”
影片的前半段我很喜欢,不同的两个人走到一起不就是靠慢慢的吸引吗?我一直很喜欢这种类型的结合:因为对方的出现,你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仿佛内在的活力被点燃了。他们没法分开,即使石芭破产并且断了一条腿,她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嫁给他。
“晶晶,你为什么这么想着我呀?”
“和你在一起不用听很多大道理,感到很轻松。”
瘸腿的石芭还和以前一样爱耍嘴皮子,但是于晶作为妻子的角色彻底融入了他的生活,石芭不洗脚就上床,交的都是酒肉朋友,喝了于晶凉的水,就好像所有婚前没有充分了解,导致婚后摩擦不断的夫妻一样,如果换做是过去风光的石芭,一定会摆出一堆甜言蜜语来哄老婆。生境,拐杖,被朋友骗,孤独,这些都逐渐蚕食着他苟延残喘的耐心。
“你为什么不早点娶我?耽误了多少好时光。”
“我就是这样,乱丢一气,然后再拼命的往回找。”
“可有些东西找不回来。”
想起以前看到的一句话:贫穷会慢慢的磨光一个人对于生活的热忱。石芭把屋子刷成黑色,跌坐在沙发靠背上,失去了一条腿的支撑,看上去是那么无助,与之前热恋中他把屋子刷成红色对比,黑色屋子仿佛隐喻着他被困在一个牢笼里。
“别让他们躺在我们的床上,拉我起来。”
“不拉!要起来就自己站起来,不想起来就躺在地上!”
镜头停滞了好几秒,空气仿佛凝滞了。
于晶把酒杯倒满递给他:“该我们喝了。”
石芭瞪大眼睛,于晶站在黑屋里,光线从窗子里闯进来,为她的半边身子镀上了清冷的光泽,她极力抑制着自己的情绪,脖颈上下滚动着。
石芭仰头喝下杯中的酒。曾经的好时光,是真的再也找不回来了。
其实蛮欣赏石芭的,虽然混了一世,但是在穷的走投无路的时候,没有突破自己的底线,不赚黑心钱,把企图对于晶不轨的喝醉的男人绊倒,拖去门外。包括最后他的自杀,也有一股浪漫主义的味道。石芭活得比剧中任何人都纯粹,我认为他的自杀是因为不愿意拖累于晶,也不想再这么浑浑噩噩的活下去了,做人最更要的是什么?是开心。他开心吗?并不。做人的尊严失去了,至少还有决定如何死亡的权利。
似乎男人和女人有天生的不同,女人是为爱与被爱而生的,情感会被放在首位,而在男人眼中,总有比爱情更重要的东西值得他们去追寻,事业,自由,亦或者是友情,爱情只是他们生命中的小小点缀,一段罗曼蒂克的插曲,有了是井上添花,没有也无可厚非。于是便有了无数对痴儿怨女,一遍遍的叩问:爱情?什么是爱情?
没看过原著,以上纯属个人主观感受。

 4 ) 《浮出海面》的冲击感

那是《当代》吧,时间太久远了,记不清了。不过,肯定是那几本流行的纯文学杂志之一。现在的年轻人肯定无法想象,彼时的时髦青年居然会去搜罗这样的东西消磨时间。1987年的某一期上面登载了《浮出海面》,我当时并不认识王朔,毕竟那时我还是个17岁的高中生。但,看了这篇小说,我确实被迷住了,因为它和我以前看过的所有小说都不一样,即使在80年代那个“文学自由”的年代。我清楚地记得,我看了好几遍,还在几个晚自习上讲给周边的几个同学听。那时我就知道了沈旭佳的故事。1988年,我上了大学,看到了电影《轮回》,其实,挺失望的。电影里具象的人物,很难符合美妙的想象。

 5 ) 物是人非

刚毕业那会非常着迷王朔的小说。可能那时候会有代入感。自己在社会上很弱小但又向往与大美女来一场美好的爱情。很多年过去了,再看这部电影,觉得电影男主角一直无能到死。也真是对不起与他恋爱的大美女了。

王朔也确实与跳舞的大美女恋爱一场,并结婚。最后离婚。女方远走美国。但现实中的王朔因为写作能力,倒也成名。成为现象级作家。如果不是写作技能,不知道他会不会变成剧中男主角的样子。

谁都向往美好的爱情。但有几人能把握好。

 6 ) 时代的迷茫——1988年彩色遮幕式宽银幕故事片《轮回》

前几天看了1988年故事片《轮回》,看的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的精致修复版,这个版本在爱奇艺上,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搜。

《轮回》是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黄建新导演的彩色遮幕式宽银幕故事片,于1988年上映,这是黄建新“先锋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三部曲的前两部分别是1985年《黑炮事件》、1986年《错位》)。导演:黄建新。主演:雷汉、谭小燕、刘丽军、柳荻、阚丽君、罗京民、卢军、李虎、王学圻 等。 影片根据王朔的小说《浮出海面》改编,剧情从北京一个青年“倒爷”石岜在地铁对舞蹈女演员于晶一见钟情开始,展现了这两个年轻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爱完婚,再到石岜绝望自杀的故事,展现了一出爱情悲剧。此外,影片还通过塑造于晶的闺蜜小杨(扎根地方舞蹈团而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青年女演员)、石岜的中学同学刘华玲(嫁给老外就为了离婚后每个月可以赚取一大笔赡养费)、专门做仙人跳来敲诈勒索的女黑道苏迪、还有一群敲诈勒索石岜甚至用电钻把人腿钻穿的流氓黑社会……影片可谓是通过石岜和于晶两个核心人物延伸展现了80年代后期北京的社会图景:gé mìng已经被彻底背叛、贫富差距已经异常严重、投机倒把变成了体面的吃香职业……在这样的环境中,许多本来从小还接受着红色理想教育的青年们感到迷茫甚至绝望,为了生存和肉体享受而甘于堕落的青年不在少数,一切崇高都被消解。 除了出现这些在gé mìng年代的主流话语外,影片还有几处值得留意的元素:石岜把家里客厅的白色墙壁全部刷成红色,边刷边哼着《社会主义好》的小曲儿(1957年创作的gé mìng歌曲,传唱甚广),但后来又刷成黑色;石岜在阳台上绝望跳楼之前,看到夜空中的月亮逐渐从昏黄色变成橙红色…… 影片多处使用了象征性的手法,但都有着比较容易理解的特点,不至于太神秘,而影片的总体叙事是完全基于现实生活的,延续了黄建新80年代中期以来的现实讽刺风格(前作有1985年《黑炮事件》、1986年《错位》);影片诸多人物里,除了女主角于晶的闺蜜小杨兢兢业业而获得舞蹈事业上的成功外,其余的人物要么是黑吃黑的流氓和勒索诈骗犯,要么是被畸形环境扭曲的青年(男主角石岜也属于这类),可以说影片是从多个侧面反映了大环境下各类小人物的遭遇和作为,充满了丰富而浓厚的悲剧性的写实气息。因此我认为这部电影仍然是表达了创作者对当时社会大环境的讽刺和某些控诉,表现了对许多青年的理想破灭感到的无奈。 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获得了次年第九届中国金鸡奖的最佳导演提名、最佳男演员提名、杰出艺术贡献奖(最佳摄影奖)提名。虽然只是提名,但相比21世纪的文化审查来说,这部影片能够投拍、通过审查公映甚至评奖提名,确实是反差感极大、讽刺性极强。总的来说,影片是值得一看的。 (注释: 关于倒爷:大陆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尤其是在价格双轨制时代,许多人利用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的价格差别在市场上倒买倒卖有关商品进行牟利,被人们戏称为“倒爷”。)

 短评

黄建新的电影中,最喜欢的之一。也是王朔小说被拍成电影比较成功的范例。米家山的《顽主》也不错。

9分钟前
  • 黄小邪
  • 力荐

悶,現在的社會依然如此,而且更加凶險。

14分钟前
  • 肉まんじゅう
  • 推荐

镜头还是能看出黄建新的,那种清亮亮的构成感,情节则一头导向王朔。文艺青年做不了一辈子,不成文艺中年就成政治流氓,起点都一样,终点走着瞧。

16分钟前
  • 花二刀
  • 推荐

黄建新导演的电影中最难看的一部。实验性和三观都比较惊人。雷汉神似王思聪。马未都说王朔就是男琼瑶,还是挺有道理的。

21分钟前
  • 林三郎
  • 较差

八十年代的北京资产阶级,那时候一顿日料就要六百!在某广场上调情、跟纪念碑前的卫兵恶作剧的情节,直接表现电钻钻腿的镜头,还有诸如“你很爱钱”“这有什么不好啊”"没什么不好的,我也爱钱,所以喜欢你"这样的主人公价值观,现在都很难见到了……

23分钟前
  • zitsunari
  • 还行

很好看,比《顽主》差一些,但举手投足有味,情绪对路,和很多80年代电影不同,从开头地铁站进入故事,时髦极了,时代感极强,雷汉居然这么帅,女主、女配美得纯天然,高挑活泼,灵动大气。遗憾是,王朔小说经常直男癌,这部电影也是,癌的程度和冯小刚电影处女作《永失我爱》可一拼。

2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在遇到杨亚洲开拍都市市井六字诀电影之前,黄建新还喜欢玩深沉、思考,这方面有学中文出身导演的弊病,墨迹。黄建新也没绕过王朔,那个时代的电影圈的宠儿。王朔真的好爱写这种美好的女子爱上一个混混爱的死去活来的故事,《轮回》和冯小刚的《永失我爱》好像,不过这一部更加颓靡和黑暗,观感也更差。

33分钟前
  • 津五渡
  • 还行

剧情介绍乱来。男主住机关大房子,疑似高干子弟,缺乏实际生存技能。女主这种能扛得住爱人残疾的执着姑娘,个性摩擦也艰难,最后爱也磨完。那时候应该不懂抑郁症这个概念。彼时男青年对性、爱情和社会尚存良知。80年代体制内年轻人走出来求生(赚钱)的几种结果,都不开心。王朔迷恋的生死浪漫

35分钟前
  • 九命猫@victor-eyes
  • 推荐

男主的高大伟岸只能出现在台灯照下的影子里,甚至只能停留在离墙远的时候,走近后影子变幻成真实样子的投影,既瘦弱又矮小。片尾恍惚中男主望着模糊成红太阳的月亮嘴角上扬,瘸子的形象连跳楼都不干净利索。红太阳的时候我们和男主一样不认可“扛洋炮”赚钱,物质上的贫乏没影响爱国主义的强健;改开后一切都不一样了。88年的建新还悲观地认为轮回的起点是改开后,不知道30多年过去了他再拍部市井百态的片子是什么样。修复版把“物价改革后一切都上涨”的片段和谐了,导致后面深圳情节有尾没头的。

40分钟前
  • 邮差总按两次铃
  • 推荐

我见过最好的改编自王朔的电影 80年的好片子真不少 黄建新作品

45分钟前
  • 闲人
  • 力荐

視聽帝應該會喜歡,加一星拉拉分

50分钟前
  • 冰山李
  • 较差

有钱的出言轻佻,为所欲为,别人也得受着?闲着没事,就去完成婚配任务?这部片子的问题在于,它非要故意的毁灭给你看

53分钟前
  • 大罗
  • 推荐

够新潮的,学老外玩虚无玩崩了

54分钟前
  • 茉琉
  • 较差

东四十条地铁站到现在也没怎么变,一顿日本料理六百块现在看也还是好贵,只是那种自在逍遥的街头痞子现在已经不受漂亮姑娘待见了。

55分钟前
  • 肖浑
  • 还行

7/10。开篇石岜跨腿随着地铁电梯上上下下,比喻漂浮的虚无主义者,他把家作公共厕所讽刺集体主义入侵私人空间,忍不住嘲笑酒桌上秀优越的老外可无实力反抗,对金钱涌流的社会本着一定洞察力,摆脱体制的压力又难以适从。墙壁从恋爱红色刷成死亡灰色,巧妙的主观机位视与敲诈者周旋的美术馆为恐怖迷宫。

57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yun.baidu.com/share/link?uk=2320896659&shareid=152147450&third=0&adapt=pc&fr=ftw 坚守道德底线的倒爷,虚浮现代的日常生活掩不住虚无荒凉的内核,可惜谭小燕的理想与青春难免被玩弄

1小时前
  • Eden's Curve
  • 还行

王朔的作品和他的编剧塑造了一种80年代中国式的唐璜,对待感情不负责任,以语言上的挑逗和行为习惯上浪荡子的方式出现,在对男性气质进行强化的同时,也对它进行了一种后现代的解构,所以在这个故事之中,石岜的扮演者经历过社会黑恶势力的毒打和家庭上的不幸,呈现出的是一个懦弱的、没有经济赡养能力的男性,他在社会地位上相对于他的妻子和初恋女友,实际上是处于被阉割的位置的。这个比较精心构造的故事也用红白黑三原色塑造出了石岜在青春,挫折和死亡三重不同的经历之间的变奏关系。他送给于晶的儿童时期出生照片也和他最后的死亡形成了一个回合,跟轮回这个标题形成有趣的呼应。其实贾樟柯的小武系列都可以放在王硕所塑造的这一系列游荡青年街头混混的延长线上来看待。但到了冯小刚后期的老炮儿,实际上已经丢失了王硕和贾樟柯那里青年亚文化的

1小时前
  • 彼得潘耶夫斯基
  • 推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0416751/

1小时前
  • kulilin
  • 推荐

改自小说《浮出海面》那时像石岜这样的人还作为现象存在:没文化混日子投机倒把还满口哲思、充满智慧感悟,那个年代的人见了一定很新奇,现在估计没什么稀罕了吧。还描绘了一种在我们这个时代不敢去想的爱情“你知道我爱你还不满足吗?”表演和剪辑都有非常生涩的地方,但不妨碍它有趣,一窥时代面貌。

1小时前
  • U 兔
  • 推荐

完美女孩爱上风流混混是上世纪恋爱剧的主旋律,而理想主义的破灭是每个时代共通的伤痕。最后20分钟拍的非常精彩,对现实的无力抗争是真正的轮回。谭小燕像赵明明,真美。在魔都遭遇最强的台风天,以及一个很王朔很八十年代的下午。

1小时前
  • 阿牛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