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北野武

HD中字

主演:北野武,京野琴美,岸本加世子,大杉涟,寺岛进,渡边哲,美轮明宏,六平直政,上田耕一,木村彰吾,津田宽治,芦川诚,石桥保,内山信二,兼子二郎,小林太树,森下能幸,仁科贵,早乙女太一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0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双面北野武 剧照 NO.1双面北野武 剧照 NO.2双面北野武 剧照 NO.3双面北野武 剧照 NO.4双面北野武 剧照 NO.5双面北野武 剧照 NO.6双面北野武 剧照 NO.13双面北野武 剧照 NO.14双面北野武 剧照 NO.15双面北野武 剧照 NO.16双面北野武 剧照 NO.17双面北野武 剧照 NO.18双面北野武 剧照 NO.19双面北野武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双面北野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彼得武(北野武 饰)是日本娱乐圈一颗耀眼的明星,他同时身兼主持人、导演、演员等多种身份。生活富裕,风头无两。他终日里乘坐劳斯莱斯,游走于各大秀场。在此期间,彼得武还要和经纪人(大杉涟 饰)探讨下一部戏的计划,始终不得闲暇。所有的人都希望在彼得武的电影里出演角色,他们趋之若鹜,疯狂至极。  某天,一个龙套演员(寺岛进 饰)向彼得武推荐一个志愿者,这个染着黄毛、衣着光鲜且表情木讷的家伙竟然和彼得武的容貌一模一样。彼得武甚感好奇,于是接纳了这个名叫北野(北野武 饰)的便利店员。但自此之后,彼得武和北野便仿佛堕入一个混乱的噩梦之中,他们之间的界限渐次模糊……边境2021宝石美女捉鬼废墟行动(上)茅山斗僵尸超级风暴梦工厂微微一笑很倾城摇滚藏獒:蓝色光芒监护风云(原声版)爸爸2015大秦直道杨幂版救姜刑警(国语版)观鸟大年赤裸与恐惧第七季海星2018数字猎凶者未来杀手少年追梦情看不透你的心鸭羹虐杀陷阱海上情书鼠吼奇谈偶然发现的一天曾经安静的男人阿菠萝计划想要问问你敢不敢边疆一个女人的史诗灵异妙探第三季小滋味奇怪的儿媳特战荣耀去他*的世界第二季囧探佳人战争姐妹恋爱播放列表第一季一、二、三,现在!好汉两个半第十一季麦客战寇御狐之绊 第二季恶夜凶狼

 长篇影评

 1 ) 从《双面北野武》说起,非理性狂欢后的自省(下)

文章首发于个人博客,地址:http://www.blogcn.com/user16/shawnj/blog/31979142.html

“假如非要选出2006年度看过的最优秀的10部影片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将《双面北野武》列入其中。”


必须承认,北野武在第12部作品上做了极正确的选择。他以《双面北野武》作为前16年的总结,并决计告别往日题材而转为新的领域上来。这并非哗众取宠,而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里面。自从《凶暴的男人》以来,北野武所形成的独特暴力美学为诸多人追捧。然而必须承认的是,他这一风格其实到《花火》就已走到极致,随后类似题材的《大佬》无论如何也无法企及《花火》的成就,略显颓势,并且从《小奏鸣曲》一路看来,《大佬》根本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突破。之后就像SABU试图以《幸福的钟》寻求新的叙事角度一样,北野武将官能上的暴力降至最低,通过《玩偶》将其风格绝美的一面完全散发出来,并且取得丝毫不亚于《花火》的成就。但是从内在来看,他的主题仍然关乎宿命,从来没有改变。他的个人风格似乎陷于窠臼,随后的《座头市》更像寻求突破道路上的缓兵之策。

可以想象,如果仍然执迷《花火》类题材的话,北野武将无可避免为自己掘开坟墓,这一点想必他自己更为清楚。影片中有两部所谓北野武导演的影片,一部始于开头,两伙黑帮火拼,最后只留一人,这部名为《灼热》的片子来自于《小奏鸣曲》的那场酒吧枪战;另一部是正在拍摄的影片,因伤躲在冲绳海边的黑帮头目枪杀情妇随后自杀,这一部分更多也来自于《小奏鸣曲》。两组场景绝非偶然,通过对旧作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北野武影片中某些程式化的东西,它们正逐渐束缚着北野武的发展,而这些似乎也开始为导演本人所感知。


北野对决北野
新作《双面北野武》罕见地采用一人分饰两角的手法,同种手法曾被基耶洛夫斯基、岩井俊二等电影人多次运用,本不足为奇,难得的是北野武借此向影片所注入的意义。宛如天上地下的两个北野武,对立而关联,既象征着他历年作品里所共存的暴力和绝美,同时又暗示着存在导演体内的矛盾冲突。作为影片的主色调,红蓝二色更加强调了这组对立。在看似混乱、杂章的故事线背后,无时无刻不在提示着两者之间的矛盾和不可分割性。北野武人为地将自己一分为二,让体内的两面性截然对立起来。虽然两个北野武实际对手戏并不多,但通过形诸于外的内心戏仍然可以感受到来自他们各自心中的对立和认同。就像导演在纪录片《北野武神出鬼没》里所阐述的,在现实生活里他是个懦弱的人,打架只有挨打的份,而在电影中却成为了人人敬仰的大哥。另一位日本导演冢本晋也也曾在一次采访中强调了实际日本社会和电影作品里的落差,即虚幻和现实的区别。北野武将思考良久的双重性放在电影里,从广范围讲你可以认为他在揭示人性,而从自身来看这却是一次难得的自我剖析。虽然沿袭前人用过的手法,但北野武其实比他们走得更远,更加大胆。

我想起很多人提到北野武时会说的一句话,“看他在《花火》中的表演,你不会想到这就是那个和舞女大跳裸体舞的北野武”。海外影迷喜欢北野武,是因为他们接触电影的机会远远多于电视,他们眼中北野就应该是冷酷又不乏幽默的。日本本土观众不中意他的影片,也是由于他们早已习惯了电视上那个低俗的北野武,在他们眼里他与深刻高尚无缘,也因此当初才会强烈抗议北野出演座头市,他们不容一个谐星颠覆胜新太郎在其心目中业已确立的经典形象。然而我们终究没能读懂真正的北野武,就像把影片里任何一个北野单独来看都是片面不完整的。他极为相离的双面性造成解读的困难,同时又令自己处于矛盾与疑惑之中。影片真正始于签名,终于电梯间刺杀,在100多分钟时间里北野武进行了对自己的否定、剖析、颠覆乃至因否定而起的再否定。两个大梦初醒后的沉默是最值得你我玩味的地方,他从两个立场对自己进行了反思,自省,并最终汇总。小职员北野在空荡荡的摄影场里所感受到的和噩梦初醒的北野其实并无不同,他的恐惧更多来自于对自我的否定。北野在梦中梦里完成了一次双手互搏,只是这次搏斗难有乐趣可言。

当年拍摄《血与骨》时,北野武诠释了一个集暴戾和脆弱的鱼贩子的传奇一生,这部影片让他有了真正演戏的感觉,现在看来,其实也一定程度上将他内在的两面性昭显了一二。


宛如汇总
如果没有看过北野武前11部影片的话,恐怕很难理解《双面北野武》的意味。这部影片重叠了他诸多旧作里的符号,就像金基德在《弓》里的回首一样,北野武的新片能让一部分人会心一笑。这大概也正是为何不到两个小时的片子竟让很多人觉得拖沓混沌的最主要原因,对于前作的不了解势必造成观者的理解障碍。

《双面北野武》整体以《3-4×10月》为架构,运用《性爱狂想曲》的荒诞表现手法,将历年作品里极具代表性的影像符号融入其中。如前面所说的来自于《小奏鸣曲》的虚拟影片《灼热》,寺岛进完全照搬自己在《性爱狂想曲》中的不死黑帮小混混形象,甚至被大量运用的时空错位剪辑也在《花火》、《玩偶》等片中有迹可寻,更不用说随处可见的太空步、踢踏舞和沙滩玩耍了。北野武不惮其烦地回顾了过往的作品,他以非理性的画面构筑了一个光怪陆离荒诞乖谬的世界。即使于笑料上比《性爱狂想曲》收敛许多,但在疯狂程度上丝毫不亚于前作。强烈高反差的色彩与《Style 5》里营造的和谐和时尚不同,它通过庸俗令人作呕的组合进一步强化影片的疯狂性,这点和《性爱狂想曲》极为相似。当然北野武没有一味放纵狂欢,他似乎一直在混乱后面认真思考着什么。就好比你会发现它几乎把前11部所有的枪战场面全部融于新作之中,却始终没有营造出《玩偶》或者《大佬》中那份暴力美感来。他在回避着某些东西的同时也在对其进行解构,迂回前进反而比直接面对更加冷静、透彻。



在北野武大多数作品里,梦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黑泽明不同,黑泽明在梦里不忘说教,不忘忧国忧民,俨然假梦之口以抒胸臆的道学。而北野武的梦经常呈现出一份童真,偶尔会有忧虑、死亡的意象混杂其中。在梦的营造上,他的才情丝毫不亚于想法瑰丽狂放的寺山修司。最早如小野昌彦厕所中的长梦(《3-4×10月》),从微小冲突到横亘两地的黑帮大火拼,残酷现实下的小人物英雄梦,其荒诞怪异手法与结构被之后诸多作品所效仿。《小奏鸣曲》中村川的爆头噩梦来自于白天的游戏,同时预示着他自杀的结局。通常这类场面北野武皆以静音+慢镜头来营造死亡的肃杀氛围,这类手法放在想象场景中具有极强的压迫感,而情节真正推进到死亡时却猝然而至,前后落差显著。当然最为瑰丽诡异的梦皆出现在《菊次郎的夏天》和《玩偶》这两部作品里,想想理所应当,一个是孩子正男,一个是智力如儿童的佐和子,他们的梦自与常人不同。不过即便这二人他们的梦也各有区别,正男的梦充满童趣,其中不乏孩提时代常有的忧虑所在梦里形成的折射,如对母亲的思念和变态老头搅和在一起的红色之梦,庙会后的妖怪之梦,以及与众人告别前的星空之梦,都充分反映了小孩子内心世界的纯真和无邪。反观佐和子,她的梦相对于正男要阴郁许多,最典型的莫过于被戴着面具的怪人所劫持的噩梦,面具在《玩偶》中是个重要符号,它的反复出现充分折射了佐和子感情受挫之后的恐惧和悲哀,故而她的梦虽然也很单纯,但充满了不稳定之感。


我相信北野武肯定读过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如果你细细分析的话,其实他作品中的梦皆有迹可寻。这就应了弗洛伊德所说的“梦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以上举了几部旧作的例子,现在拉回来说说《双面北野武》。这部影片是自《3-4×10月》第二次以梦唱主角的作品,入梦始于签名之后,情妇对寺岛进的青睐使得梦中这二人凑成一对,和黑社会打麻将聊天促成了梦中的试听会和麻将馆,导演北野对龙套北野的奚落又构成两人梦中实际的冲突,等等等等。所有生活片断由一点被无限放大,而通过放大又使导演北野完成了一次冷静而又漫长的自省。梦里龙套北野刺杀导演北野实际构成了现实中北野武对自己的解析和批判,他通过刺杀腐败的旧我以抛弃“恶”的部分,实现升华,从这点看,《双面北野武》就已经取得比前11部作品更高的成就了。


零碎·零碎
*影迷赠送的陶瓷娃娃取自《凶暴的男人》中的一幕。

*北野武工作室成员武重勉终于得到比较多的戏分,这位在《大佬》中露了三个镜头并在《玩偶》中正式以新人出道的男人始终没能得到一个吃重的角色,在《双面北野武》里更让人寒,他当了北野武的专职司机,而在现实中这正是他一开始加入工作室的职业。

*北野武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寺岛进、大杉涟、岸本加世子这些黄金配角,尤其寺岛进,就我个人来看,除了北野武他也就在崔洋一和是枝裕和的片子里发挥出了真正水平,拾人牙慧的SABU则纯粹浪费了寺岛进和大杉涟的演技。

*从DJ打盘想到女体,从一对一火拼到海滩大屠杀,单凭这两点北野老汉就能再混20年,尤其后者,实在比《以藏》高出一截。

 2 ) 压抑的男人

就觉得北野武真挺痛苦的,而且他是喜剧演员啊,还是日本顶级,类型也是这种压抑喜剧。这是彻底发泄了吗。 岸本加世子,这个角色让我觉得他未成名时是不是被女人给欺压过? 抛钱那一幕,以及刚抢钱时说的,我怎么做不是为了钱啊,为之后的钱全部给妻子做了伏笔吗? 对应他的第一部电影,凶暴的男人,这部应该叫压抑的男人👨。 1部05年的电影,看出95年的感觉。 选这个女主是因为最后一段舞蹈吗,男人老了都会有这种超单纯少女的情节吧。 两个不穿衣服的胖子还是看不明白的,可能和北野武少年时候有关? 一直支持他的红衣少女结合之前的玩偶中各种失去的女生,北野武是不是曾经错过了1位这样的女生而耿耿于怀。 看到最后,中年发福北野武金发有点适合

 3 ) 雙面世界的呈現

不談《雙面北野武》講的什麽,因為本身這個電影講述的東西我就被看懂。不過北野武帶給我的親切感卻讓我不得不說。

北野武近期的電影有太多類似的電影語言,類似于布萊希特表演體系,他會時常跳出角色本身來看待角色。比如《導演萬歲》里時常變為玩偶。《雙面北野武》里時常發現是在做夢。這部電影里加入了太多的導演自己的理解,並且把他影像化了。這種個人化的講述可能會讓大家理解起來比較費勁。當然也因為個人化才導致其區別于那種討好觀眾的類型片。不過北野武在片中的幽默化的講述倒是可以提起關注的興趣。

1片中少量人物扮演多種角色,再加上北野武電影里獨特的電影語言(如:人物定格)造成影片的封閉性,如同某個封閉空間的故事。

2北野武生活經歷的穿插,演員,踢踏舞,出租車司機等等等等都是北野武曾經工作過的,所有這些的出現更像是北野武對其經歷的一次回顧,也可以讓他更加熟練的分析結構自己。

上面都 不是重點。

這部片最讓我感到親切的是其意識的外現。就是潛臺詞講出來的手法。

比如電影里突然插入的跟敘述沒什麽關係的鏡頭片段,而這些鏡頭并不像閃回那樣參與敘述,似乎像是一種評價,脫離影片之外的評價。這種感覺似乎有點布萊希特了吧(我對布萊希特的理解非常片面,如有講錯在所難免)。這種插入鏡頭并非空穴來風,其實是一種意識的外現,現在幾乎所有的電影都不會把潛臺詞講出來,你能從電影里自己猜到他可能是在表達什麽意思,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對電影情節的理解也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而意識外現的方法就直接把導演心理所想的東西給影像化出來,似乎這樣會扼殺觀眾的其他理解想象,但是展現出導演內在世界來也是可以讓觀眾解讀其想法的。也就是對影像化的導演意識的理解。這種理解的起點是在導演的思維水平線的。如果看懂影片的話,至少導演的講述不會有很大偏差。當然,這種扼殺關眾對第一世界影像的理解的行為確實減少了電影的某種表現力。

或者這種電影從來都不是呈現某個現實世界(紀錄片)的電影。因為影片加入了太多的導演的個人理解,歪曲了現實,但是這卻是最真實的導演理解的記錄電影,因為他觸及了導演的思維層面,直接扒開導演的大腦展現影像。從來沒有那種電影有更比這更深入的展現。

個人化的思維其實也可以讓大家解讀,而這種方式說不定導演和關注都會有另外的收穫。

電影里的思維影像化也不只是片段的突兀插入。其實好多電影也都有這樣的講述,把思維影像化,比如把現實中的某些聲音變得很大。影片里一直討論北野武的街坊,從來都是用喊的。而當面遇見北野武的時候卻又是非常客氣。那就可以這樣理解,他們現實中的確是一直都是小聲的講,而他們的話在北野武的世界里會被放大的很大聲。我們看到的是北野武的世界。

還有一種方式是把意識里的東西移到現實中參與敘述,比如某個人送給收銀員北野武花的時候小蟲子出來。司機北野武遇見的奇怪的乘客。最後殺手北野武跟警察的對峙,某個經常出現的黑衣女子對北野武的評價,拉麵館站在老闆旁邊重複的黑幫老大,北野武第二次吃麵時候轉身變為小丑的老闆……等等。

這種方式,意識中的東西貌似已經參與了敘述,但是其實只是現實中的事情的平常發展。比如《决鬥俱樂部》里,布拉德皮特的出現其實并沒有改變現實,改變現實的是愛德華諾頓。布拉德皮特的出現是一種解釋,所以,意識層面的東西只會解釋現實,而不會真正的參與敘事。《决鬥俱樂部》里絕對是一次完美的敘述,而其他的電影多少也有類似的東西,當意識參與敘述過多時甚至意識改變了現實的時候,一般都會中斷意識---告訴大家原來這只是一個夢。

這種現實生活中的YY其實也很多,電影卻過多的表現了這種,卻忽視了正常理解下的YY。

北野武的這部電影里,有太多值得說的東西。

他的第二世界(意識)里別人對他的嘲諷無視找茬、這個世界的那些惡毒都被他用影像講述出來,而這裡面也不只是世界里的消極面。槍戰的時候閃爍的槍火幻化成星座也讓我們看到北野武的可愛,當然北野武他本人在電影里的態度就是北野武的態度。承受,發泄,苦難酸甜自己知。

 

 4 ) 《双面北野武》——一个午后的梦

    枪声和暴力变得麻木疲软,时间静止,倒退,继而飞速旋转,孤独让世界变得烦躁不堪,自我被放大,充斥在整个荒诞的梦境;这是北野武的一部自我质疑的电影,一个荒诞的或者真实的梦。

    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不到《大佬》中坚忍和兄弟的情谊,看不到《花火》中惊心的暴力和在这背后涓涓流淌的细腻情感,这部电影中只有北野武自己,和被拆得七零八落的意识的片断。

 5 ) 从《双面北野武》说起,非理性狂欢后的自省(上)

首发于个人博客:http://www.blogcn.com/user16/shawnj/blog/31909686.html

回头看看,北野武如何都不能算作一位高产的导演,从89年的处女作《凶暴的男人》到去年的《双面北野武》,12部影片整整花去16年的时间。相比只用10年便完成12部作品轮回的金基德而言,北野武未免将时间拖得太久,当然多栖发展的他无暇他顾,从新作中即可窥见一二,这繁忙程度倒是金基德所无法比拟的。

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北野武带着新作神秘登场,成为当年唯一一部日本参赛作品。和一曾惊艳世界的《花火》、《玩偶》相比,《双面北野武》似乎没能再次打动威尼斯的观众,最后落得颗粒无收的结局。就连北野自己也说,毕竟这部影片情节有些混乱,观众看不懂也实属正常。三年前的《座头市》为其迎来了叫好叫座的双赢局势,但似乎他并不待见这等场面,很快又回到自己的轨道上,并且变本加厉起来。

轮回
早先的参访中,北野武称这是一部总结性质的影片,是对自己之前导演风格的一次汇总,之后势必谋求转变。这让我想起前几个月写《弓》时候曾作的猜测,被称为“韩国北野武”的金基德也在自己第十二部作品中作了一次终结,他将《漂流欲室》、《海岸线》、《春夏秋冬又一春》、《空房间》等历年作品中的重要符号一股脑杂糅到《弓》里面,从中可以看出他早期对欲望的解构和后期对禅的渐悟,以及最终将二者调和及至完美。他用十年完成了对某一层次人生的领悟,用12部作品完成了人性欲望的轮回。

反观北野武的作品,他的理念抑或脉络似乎要比金基德曲折许多。“捉刀”处女作虽然已经显现出其日后风格的走向,但仍然粗砺,欠缺打磨。随后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3-4×10月》才将他的风格真正凸现出来,很多要素诸如黑帮、黑色幽默、梦、死亡都在这里确立,并悉数延续到日后的作品中。《那年夏天,最宁静的海》抹去了前作的不协调,在叙事上更加流畅自如,北野蓝和突然死亡法得到发扬,同时它作为北野武作品的柔情一面得以确立,为日后硬和柔的结合打下基础。所以时隔一年诞生的《小奏鸣曲》可以算作前三部风格的一次融合,北野在其中突出硬的一面,柔的部分更多藏于内里,无论兄弟之情、男女之情还是种种怀旧情绪,其实皆笼罩于死亡的意象之下。死亡作为影像符号被前所未有突出,它和《那年夏天,最宁静的海》所不同的是,后者强调的是死亡的不期而至,而前者更侧重逐渐逼近的宿命感。《小奏鸣曲》的整体风格一脉传承,直接影响了《花火》、《大佬》以及《玩偶》,在《花火》中被发挥到极致,于《玩偶》里以静制动达到另一个高度。从这几部电影里我们可以发现,作为新浪潮之后的中青一代导演,即使北野武作品的镜头再怎样不合常规,他的内在终究还是继承了日本的传统文化。他的作品中所传达出的讯息与日本人固有的樱花情结不谋而合,死亡往往伴随绝美,菊与刀被完美融合在《花火》和《玩偶》一类的作品里。

在这条主线下,同时链接着几部与其颇显不同的作品。请原谅我把《坏孩子的天空》分离出来,它更像《3-4×10月》那一支的延续,同时糅合《那年夏天,最宁静的海》中青春的成分。作为北野武的半自传的作品,其间流露出的情绪其实与《小奏鸣曲》等影片大不相同,它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以对,同时又有求生本能促使下的积极抗争,新志和小马在沉沦之后并未屈从命运,小马那句“混蛋,我们才刚刚开始”具有北野武作品中难得的奋进况味。这大概和他车祸后的对生命的反思有关,而同样于病床上构思出来的《大佬》则可视为《坏孩子的天空》的另一面,两相矛盾的宿命观其实纠缠于他的大部分作品中。

《性爱狂想曲》多年来始终被认为北野武最失败的作品,盖源于所谓低俗笑料的滥觞,然而若不考虑导演本身,单把影片抽出来的话《狂想曲》实在可以算作一部成功的喜剧,虽然事隔多年,很多笑料现在看来已经不那么可笑了。这是一部北野武恣意狂欢的作品,他将多年相声表演和电视节目的经验融入其中,无底线无边际营造出一个荒诞疯狂的世界,很多cult元素比起随后的三池崇史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他大多数作品里点到为止的黑色幽默被无限放大,因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性爱狂想曲》不辄是理解北野武幽默的最有效途径。可惜它被认为是与大师身份不相匹配的影片,如此狂放的作品周转多年,直到今天这部《双面北野武》才有回魂趋势,然而已经收敛许多。

很奇怪,我发现北野武和金基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金基德通过《春夏秋冬又一春》完成了“由性至佛”的转变,而北野武也凭借《菊次郎的夏天》令自己放下屠刀,回归童真。事实上北野武大部分影片都有浓郁的怀旧气息,这一点倒和Tom Mes笔下的三池崇史很像。《菊次郎的夏天》是怀旧情绪集中体现的影片,这份对往昔岁月的执迷在北野其他作品里很难充分见到,它是一个特例,或者说是自《那年夏天,最宁静的海》发展而来的一个支流的完美呈现。另外“梦”作为北野武电影的重要元素在这里有了比较多的表现,这点等到了后面再试着展开。

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不认为《座头市》可以算作北野武的作品,即使他仍然包揽了导演、脚本和主演等主要工作。这部北野武第一部时代剧除了向胜新太郎致敬外,也难得地令他第一次名利双收,而这成功正是牺牲了往日作品中最引人称道的部分为代价。我想从一定程度上,《座头市》已经隐约透露出北野武希图转型的迹象,它为《双面北野武》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从前11部作品来看,北野武的影片虽然类型不一,但终有一根主线贯穿始终。在看似漫不经心散漫的镜头后面,充满了北野武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他的镜头下生命是无常飘摇的,既定宿命无可逃脱,从而衬托出人的渺小和无力。正因为宿命,因此他对生命的刻画便显得惨烈与绝美,“死亡是对生命最大的暴力”,当面对死亡时,他以镇定代替恐惧,仿佛那些人都在自我操控着人生,其实最终亦无奈遵循着宿命的引导而已。故而无论不期而至的横祸还是坚定无惧的自决,归根结底都被串在同一根命运的线上。另一方面恰恰因为生命的脆弱易碎,他才尤其敏感地关注那些谨小慎微的幸福。在日本人看来,所有的美都短暂易逝,死亡才是永恒。北野武继承了本民族自来的樱花情结,将美好和死亡纠结在一起而绝非对立看待,西和妻子的幸福因为死亡才更加美好,他们的死又因为默不作声的夫妻之爱而绝美悠长。北野武深谙生死之间的对立和关联,因此他的暴力美学也是不可模仿的。

 6 ) 双面北野武

如果说除了墨镜王,还有一位导演也很喜欢戴墨镜的话,那应该就是北野武。戴墨镜的好处之一,是可以隐藏起自己的神色,别人也就无法猜测他的心思。在《花火》的结尾处,西佳敬和患绝症的妻子并肩站在海滩,他们望着蔚蓝大海一言不发,背景乐渐渐开始急促,似是什么哽咽在喉,此时此刻,谁能猜测北野武墨镜背后的神色?

韩松落说北野武是双面的,既暴烈,又温柔。北野武也索性拍了一部《双面北野武》,自证了自己的双面性。我却更愿意从另外的两面去理解北野武,在我看来,他的两面是“纯粹”和“多虑”。

如果一个人的行动是受他的内心支配,那么他会单纯直接,心里所想会成为一根指头,清晰地给他指出目标,他只需一心一意朝着所指之处前进;而当一个人的行为受到他物影响,甚至取决于他人时,那么他会变得焦虑,踌躇,如履薄冰,不停地环顾四周。

北野武的作品无法归类,他最拿手的是黑帮片,而他也拍过温情片,爱情片,时代剧,喜剧片,从强悍暴烈的大佬,一直到所向披靡的盲侠座头市,我意外地看到北野武焦虑的一面。从建立到颠覆,北野武变换着角色和形象,一直在纯粹和多虑之间游走。


一、少年不识愁滋味

“你觉得我们完蛋了吗?”
“傻瓜!我们还没开始呢!”

这是《坏孩子的天空》的末尾,小马和新志的对话。穿着火红色衬衣和学生制服的两个坏孩子长大了,少年时坚持的梦想,已经悉数丢弃,营营役役,奔波劳碌,都不是自己曾经想要的。他们重新回到校园,新一批的坏孩子代替了他们,一切都好像变了,一切都好像没有变。以前的他们,拉帮结派,打架滋事。稀里糊涂地想做相声艺人,做拳击手,加入黑帮。他们似乎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定位,又似乎总是看不清自己是谁。

这些故事情节其实都有北野武切身所历所想贯穿其间。北野武执笔的《浅草小子》可看作是他的个人“前传”,那是他最纯粹最直接的时候。那时他还只是个“浅草小子”,在东京浅草区的法兰西座做电梯员,渴望有一天可以拜师当一名搞笑艺人。

他这个梦想来得一点都不费劲,在无所事事的爵士乐酒吧里,坐着一群同样无所事事的家伙,忽然有一个念头闪过,击中了年轻的北野武:“去浅草当一名艺人吧!”他完全搞不清楚这个主意是怎么冒出来的,但是一旦有了这个想法,他就无法劝阻自己了,非要一心一意去完成不可。这个念头呼唤他,指引他。

北野武执导处女作《凶暴的男人》完全是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与他当初第一次阴错阳差地登台演小品的情况相似。

《凶暴的男人》有种初生牛犊的气魄,虽然略显生涩,不过作品已经有了强烈的个人风格。

传统的黑帮片总会有个大团圆结局,观众把悬念的包装盒一层一层拆开后,会看到里面有一个最终答案:“坏人都被干掉了,英雄抱得美人归。”然而在《凶暴的男人》中,暴力和悲剧贯穿始终,北野武不相信大团圆结局,凶暴的男人杀死了妹妹,最终自我结束。

从处女作开始,到《花火》,北野武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小奏鸣曲》,《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坏孩子的天空》,北野武的电影中有种宿命意味,“向死而生”;他镜头下的人物,脸上都有点大彻大悟的表情。

这种特点在《花火》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片中那个沉默寡言、神情淡漠的警官,偏执地眷恋着暴力和死亡。而这些特质,明显是北野武的自我投射,这个因车祸导致脸部瘫痪、毒舌抨击时政、瞧不起其他导演作品、同时会画下一幅幅温柔奇妙的画的北野武。

作为导演,北野武是独断的,自信的,纯粹的。

直到《花火》,北野武已经逐渐找到和确立自我,接下来不是回顾,更重要的是面向未来,更要寻得一个更明晰的自我。他的下一部作品,却是温情感人的《菊次郎的夏天》。这部作品没有暴力,没有绝望,没有死亡,给人以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印象。片中,菊次郎是一个小孩一样的大人,正男是一个大人一样的小孩。北野武制造出的这种错位,仿佛在提醒我们,若干年前,我就是你;若干年后,你就是我。

《菊次郎的夏天》是温情版的“双面北野武”,导演北野武的影子既投射到正男身上,也投射到菊次郎的身上。



二、画眉深浅入时无

有一个典故,讲唐代的考生朱庆余在参加科考之后,想打探一下考试的结果,就写了一首诗给主管官员张籍,诗里用刚到夫家的新媳妇来自比,他写道:“油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里所问“入时无”,实是问是否合于执政者意愿。而我想,将“执政者”换成“观众”也同样适用于今天。

导演,或者说创作者,都难免会有意无意地迎合观众趣味、为配合潮流时尚而创作。

2005年,年近六旬的北野武在《导演万岁》中老老实实地呈现了这种窘境。电影中的“北野武导演”,不想再重复自己的黑帮片路线了,于是他想到去模仿小津安二郎,很快就失败了,原因是“现在没有人愿意花两个小时看电影里的人喝茶聊天”,后来他尝试时下流行的爱情片,“司机和公主的爱情故事”,结果又被枪毙了,原因是“俗套”。

片中的北野武导演,总是神情严肃地抱着一个人偶,尝试,失败,又尝试,接着失败。他的身影渐渐地与《阿基里斯与龟》里的画家重叠,也渐渐地跟那位精心化妆的新妇重叠,他们费尽心血,捧着作品,自己没有一点主意,只懂得战战兢兢地讨好观众:“画眉深浅入时无?”

北野武感到焦虑。每当他的新作问世,评论家们便会兴师动众,咬文嚼字地发表盖棺定论式的总结,仿佛他已经到达了个人创作的顶峰。然而北野武总希望出人意表,他的下一部往往不同于上一部,推倒以前,颠覆自己,希望让人耳目一新。

我不知道北野武是否会想起当年那个狂狷的少年,他在新宿的酒吧里当侍应生,心里突然有个声音说:“去浅草决一胜负。浅草就是一切。浅草在呼唤我。”

我不知道他是否想起那种不计后果,不考虑别人怎么看的少年意气,只因为内心的声音,而做出第一次主动决定。

多年后成为导演的北野武,有了“日本殿堂级电影大师”头衔的北野武,却和当初那些一闪而过的念头交换了位置,他不再莫名其妙地被念头击中了,他必须费尽心思去找寻,去挖掘。如果把年轻时的那次灵光一闪比作百万大奖的话,之后的北野武就像一个焦虑的彩民,一次次买来彩票,希望再次刮开那个写着“去浅草当一名艺人吧!”的幸运大奖。

《导演万岁》,《双面北野武》以及《阿基里斯与龟》是北野武的“反省”三部曲,看完我的感觉就是尴尬。因为北野武把自己搞得太狼狈了,就好像一个漂亮的女明星某一天把自己的整容全过程曝光出来一样,很多时候我们观众只乐意看你漂漂亮亮的一面,并不想直击那个辛酸过程。北野武这三部电影让人感到难为情:电影大师拍片不是得心应手、如有神助的吗,电影大师们的造型不都是很酷的吗,电影大师们怎么能有普通人一样的困惑和烦恼呢。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几度想要拍案而起,大声和北野武争论:大师就应该一个路数走到底,就好像小津或者沟口!不能因为近期兴起了爱情片你就去拍爱情片!你怎么能绞尽脑汁地取悦观众!好电影不等于出奇制胜!你应该首先听从心里的想法而不是考虑观众接不接受!

《浅草小子》中,北野武回忆了年轻时在艺人深见千三郎门下学习漫才(相声)的往事。他第一次登台是演一个人妖,他便照着镜子化了一个夸张可笑的妆,结果遭到师傅的大声斥责:“小武你给我听着,要想逗别人笑,不是靠模样、动作之类的外形来逗乐。艺人得靠技艺来逗笑,靠的是技艺!”

同理,好作品之所以吸引人,并不是因为花俏的外表,而是因为饱满的内在和坚硬的内核。

《导演万岁》,《双面北野武》以及《阿基里斯与龟》是北野武的“反省”三部曲。“反省三部曲”,我豁然开朗了,多好啊,我不必再担心了,北野武其实早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困惑和狼狈,为此他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反省。

《导演万岁》的最后,医生帮那个酷似北野武的人偶进行了全身检查,最后医生的诊断是:“脑子坏掉了。”典型的北野武式自嘲。

所幸,与画家真知寿不同的是,北野武在焦虑的同时,也保持了冷静的自觉性。他反省,作品的存在价值不应该由观众或评论界决定,而是应由自我决定。他反省,他以一个新妇的谦卑,低语轻问,“画眉深浅入时无?”——“时”指的是内心,自己所创作,是否合乎内心?


三、后记

老师在课上问过我一个问题,对北野武有什么了解。毫无心理准备之下我脱口而出:在我印象里他是一个面瘫大叔。此刻,我坐着,没有人面对面地问我对这位导演有什么想法,我可以冷静地考虑。而此刻我想到最多的,还是他那张奇特的脸。僵硬,看不出表情。

我所理解的“纯粹”和“多虑”,既是北野武的两面,其实也是一个人必然面临的成长与改变。

最后,我想起北野武在那个还不成熟的、青涩而恣意的年纪,写过的一首诗:

与你相见在仲见世的那间
只有煮菜的鲸肉店
我们谈论梦想 汽酒
泡沫里消失的约定

不要说我们已抛弃梦想
我们本是没有其他人可依靠的两个人
不要说我们已抛弃梦想
我们本是没有别的路可走的两个人

 短评

看了三遍才理个差不多。这部可能是北野武最用力剖析自己的一部,也可能是他最晦涩难懂的一部。结构上用了梦中梦中梦的手法,整部影片充满了不和谐的小调,梦中的一切都是放大了的,巨大的压力、极端的暴力、深深的自我厌弃。钦佩这样自我剖析的勇气,从自我出发,反思一切:家庭、友人、情人、社会角色

3分钟前
  • 後進青年王舒克
  • 推荐

中后段真的好好笑

8分钟前
  • vivi
  • 还行

3-4X10月的升级版,预告片的文案很说明问题:看之前不能说“怎么样”,看之后也说不出来……

9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3.5。原来在瞬间闪念中进入梦套梦结构的构思北野武也玩过,而且在大卫林奇和诺兰之前。依靠真正的面瘫进行布莱希特式表演甚至可以在一片中分饰两角,北野武也是世界独一份。

13分钟前
  • 九苍
  • 推荐

2010.10.31

15分钟前
  • 大夜士
  • 还行

有才的北野武

17分钟前
  • 七月
  • 还行

高深了。

21分钟前
  • 胖丁
  • 还行

6.8/6.5

23分钟前
  • 一一
  • 还行

太妖孽了。。

25分钟前
  • Wuiia.
  • 推荐

北野又自己玩了

29分钟前
  • 胡子大王
  • 较差

北野武的《八部半》

33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何者为我,何者为梦?北野武是想拍“庄周梦蝶”吧,北野武梦北野武。

35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相比其他的片子这部片子比较失败。还是小人物比较可爱。

40分钟前
  • kindsos
  • 还行

takeshi大人啊

41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还行

不是很看的懂,但有点意思

44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推荐

好看。在北野武的电影里面一定不能给他拿到枪(锤地)…… 另一个亮点在于整个故事的结构呈{{{{}}}}型

48分钟前
  • Chain
  • 力荐

好好笑 笑成面瘫叔

50分钟前
  • 徐嘻
  • 还行

不算喜剧吧!自画像(Self Portrait)——普通北野武、文艺北野武、二逼北野武。

51分钟前
  • Vini_Kazma
  • 推荐

北野武蜕变成为林奇,电影将会变成怎样。这算是一部实验影片,和以往所有北野武完全不同,乃是彻底放肆又思维慎密的流露。一是分不清梦境和现实;二是枪及暴力的崇拜和伟大。人物身份的符号化表达,每一种行为之下的隐喻,以及老头子给出的明显暗示,说这是北野武最好的一部电影也不为过。京野琴美大赞

55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唔明呀,屌. (若以為自省既片子, 如8 1/2, 北野的自省功夫似乎又欠明顯主題脈絡, 夢與現實場景交替係有d多餘, cross cut 好似係為玩而玩, 有點失望, 我仲記得dolls 既cross cut 係玩得好好的)

59分钟前
  • 源少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