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HD中字

主演:米尔恰·安德烈埃斯库,特奥多·科尔班,伊昂·萨普达鲁,Mirela Cioaba,卢米妮察·盖奥尔吉乌,Cristina Ciofu,Lucian Iftime,Annemarie Chertic,Petrica Sapdaru,Catalin Paraschiv,George Guoqingyun,Constantin Dita,Daniel Badale,Marius Rogojinski,Aurelia Tocu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0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1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2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3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4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5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6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13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剧照 NO.14

 剧情介绍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个小城的电视台在圣诞节前夕,也是革命纪念日当天准备录制一档关于城市革命记忆的节目。故事从清晨开始,电视台台长正为录制节目而做着准备。其中一位嘉宾玛尼斯古是一位历史老师,刚从宿醉中醒来,随即开始四处借钱补贴薪水,为此他还向昨夜喝醉后辱骂过的华人道歉。另一位嘉宾皮斯科斯,退休后独自生活,邻居来邀请他扮演圣诞老人,他欣然应允。按照约好的时间,节目录制开始了。玛斯尼古讲述了当年罗马尼亚革命日他们的革命事迹,此时却有不少观众打来电话驳斥他的观点并说他在撒谎。现场的争论气氛立马活跃了起来。在这小电视台讨论的大革命的问题究竟会有怎样的结论呢?隼消防团幸福转身光猪六壮士(剧版)第一季黑色闪电妙药春情平行世界·爱情故事后半生第三季爱与死亡第一季李卫当官 第一部爱厂如家无声的证言第八季校园女孩报告:父母认为不可能的事通往地狱的9条路八十天环游地球第一季人生真美丽2010八面埋伏拯救列宁格勒真相之终极之旅拉链2015空中浩劫第十九季女高怪谈4:声音喜剧大过天坡道上的家天涯女人心边缘干探洛克王国魔法学院狼爱上羊爱的遗产登入火星东京伤情故事SP:千住之恋金曲大解密第一季我唾弃你的坟墓1978铁拳老爸人皮高跟鞋越洋救援大楼里只有谋杀第一季女爵印象青春MT雪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人生北行超感神探第二季阿基拉的逃亡剑侠情缘之藏剑山庄毒枭矮子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巧妙的政治寓意片:一款低端访问节目

由于十月革命的余温仍在持续着,东欧革命这一事件对某些部族仍旧不是一个容易谈论的话题,就是说我们虽然知道东欧革命的事实演变过程,但提炼出中心思想或是意义的任务,按某国教科书的揭示,当然属于高端人士的职责范围内。

人类自己恰如其分的记录人类历史是不可能的,只有高于人类者才能记录出人类的历史。对远低于理论的现实生活而言,人为了呼吸的继续,迫切需要像CCAV节目“高端访问”那样高级又高质的访谈节目指引我们的生活以及顺带附有记录历史影像的高级功能。按万恶的资产阶级人士发明的“短板理论”,更贴近历史真相的记录是由“短板”完成的,也就是社会中的低端人士,无产阶级的前伙伴罗马尼亚国炮制的《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就是一部关于低端访问的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后,按照东方人的习惯,虽然心里觉得这电影很不赖,但评分的时候只能评三星。此种分寸的把握正如罗马尼亚人把这电影拍隐晦了同样关键,虽然有失欧洲人欧洲风格的颜面,不过他们若狡辩说这种手法是为了向十月革命等传统保有敬意。笔者作为一颗红旗下的蛋,也同样向罗马尼亚人民致敬。

 2 ) 布加勒斯特

12点08分,飞机离开前,广场上有人吗。有,便是革命的群众敢走了共党的统治者。没有,革命未发生。 教授是个酒鬼,债奴,他在醉酒后会骂人,骂中国商人。在1989年12月22日,他和同事上午去了广场。和自己也数不清楚数量的1个警察干了一架。这是革命的最高形式。 电台主持人邀请教授到了演播室。讲述了革命的过程。不停有人打来电话发出质疑。结果很明显。 革命不革命,大家的生活基本没变。大家的生活状况却完全改变。意识形态决定了经济形式,经济基础决定了无聊生活。 演播室的镜头很好玩。演员演技都很了得。

 3 ) 1989年12月22日午后12点8分

罗马尼亚时间1989年12月22日午后12点8分,也就是北京时间18点8分,那时我八成是在做家庭作业,也有可能捧着饭碗看动画片,但绝无可能上网浏览很黄很暴力的网站,因为我们一直都是和谐社会。

有一天,电视台为一档访谈节目征集嘉宾,论题是“罗马尼亚时间1989年12月22日午后12点8分之后,我们国家是否出现了很黄很暴力的网站”。我想,“是否”这个判断性状语简直是对我们伟大祖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公然怀疑,是那些抗着怀疑一切大旗的右派们对我们和谐社会的公然挑战。为了维护和谐社会的纯粹性,我决定报名参加,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穿右派分子的险恶用心。

主持人:罗马尼亚时间1989年12月22日午后12点8分左右,你在做什么?
我: 我可能是在做家庭作业。
主持人:什么样的家庭作业?
我: 应该是数学,我从小数学比较好,作业只喜欢做数学题。如果我没记错,做的应该是置信区间的求法。
主持人:那时你还是小学生,怎么能做数理统计的数学题呢?
我: ……我也不知道,老师布置的,可能我也不会做。
主持人:那好吧。既然你在做数学题,那没法证明那时是否出现了很黄很暴力的网站。
我: 我的意思是,因为没有很黄很暴力的网站,所以我选择做家庭作业。
主持人:这么说你曾经上网搜索过?
我: ……嗯……是这样的。
主持人:好,这就可以证明当时没有出现很黄很暴力的网站。

接通观众热线。

观众: 我跟嘉宾从小就认识,我可以证明他是彻头彻尾的骗子。当时,他通过百度视频搜索“暴力”关键词,我正好在场,看到了很多很暴力的视频。
我: 你说的“当时”具体是什么时间?
观众: 这他妈有什么关系?
主持人:请注意,我们要证明的是“罗马尼亚时间1989年12月22日午后12点8分之后……”
观众: 管他妈的几点几分,总之这个家伙是个骗子。
主持人:请注意你的措辞。
我: ……那么,你看到我搜索到那些视频之后,你去做了什么?
观众: 回家看动画片,这跟你有鸡毛关系?
我: 那么你到家之后,动画片是否已经开始了?
观众: 没有,我不可能错过《变形金刚》,那一集正好演到大力神组合上场。你他妈的想说什么?
我: 好。当时18点开始上演动画片,那么你从我家回你家看《变形金刚》还没上演,那就说明我当时看到暴力视频的时间早于18点8分。所以你没证明“罗马尼亚时间1989年12月22日午后12点8分后……”。
观众: 我告诉你很黄很暴力的网站有就是有,不在于你这个骗子说没有就没有。再见!
我: ……
主持人:……

我走出演播室,深吸一口气,正是华灯初上之时,一盏盏街灯一瞬间同时亮起。我惊讶于街灯不再是一盏接一盏地依次点亮,它们在这一刻全然犹如灵魂附体一般成为一个整体。在这样整齐划一的社会,在这样和谐的灯光照耀下,哪他妈还有很黄很暴力网站的容身之处,即便我的记忆系统开了小差,也至于像那位观众说的那样吧。真是见了鬼了。

 4 ) 《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观后小感

1,影片前后的路灯街景前后呼应,而且很美。 2,影片的后半段几乎是三人的电视节目秀,近景和特写长镜头下,三人的形象都立了起来,一个努力引导力图控制节目进程的主持人,一个叙述自己在革命前夕所作所为却被攻击撒谎的酒鬼教授,一个偶尔插科打诨闲来叠纸的老爷子,好像在看一场节目,而不断打进来的电话推动着影片一波三折,政治中各执一词的罗生门现象就出现了,最后几句妙语点题,今日雪花明日污泥。 3,影片的前半段的多视角和罗马尼亚名字一度带给我混乱的感觉,但是描画家庭生活的几个片段还是让我不禁莞尔一笑,例如,主持人找书的时候喊问词典在哪,妻子在忙别的,听到他回应他在其他书上面,他只得又问其他书在哪,我记起我问我妈东西在哪的时候,她会告诉我“在那里”。 4,我有点不明白电影后半段演播室的时候,为什么有时候要变焦呢,是为了表现电视台的摄影师是个新手吗? 5,关于历史,我的感觉是历史历来是模糊复杂的,因为那毕竟是过去的事,纵使有人记录,也很难保证绝对的客观,也无法保证绝对的事无巨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探索和讨论历史。而且我认为现在对于历史的看法和观点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现在。此外,每个人接触得到的信息不同,加上自己的性格特点,自然会形成傲慢与偏见,对历史甚至对时事有着不同的见解,我们避免喧哗与骚动,求同存异就好!

 5 ) 回忆革命

    我对外国历史向来不甚寥寥。《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讲述了16年后三个人在电视台的访谈节目中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发生在罗马尼亚的革命。这部电影与其说补充了我可怜的历史知识(至今我还不知道罗马尼亚是在哪个混蛋洲上),还不如说它故意跟革命开了个玩笑。这个玩笑肯定是开大了,因为我我知道几乎在同一年发生在我国也有一个类似于革命的骚乱。但至今还没有中国导演敢去拍像《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那样的黑色电影。
    假如有人问我最喜欢的是什么样的电影,回答肯定是黑色幽默电影。然而到底黑色幽默电影的定义是什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最喜欢的那些电影,比如《两杆大烟枪》、《低俗小说》、《二楼上传来的歌声》、《黑店狂想曲》、《偷摸拐骗》等等都被人称为黑色电影。而这些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人物力图都显得正常,一本正经,认真严肃地生活,而作为观众的我却不得不暗自发笑。笑完了电影中的人物接着就笑自己。那是一种苦笑,一种意识到生活在荒诞和平庸中却不能为力的无奈。

    罗马尼亚在1989年岁末引发了一场成功推翻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16年后在罗马尼亚的小镇电视台的领导人兼访谈节目的主持人维吉尔为了做一期纪念革命的访谈就邀请了经历过那场革命的马内斯库教授以及皮斯科西先生。原本对罗马尼亚影响深远的一场革命(按官方说法是革命结束了共产主义独裁统治,给了人们自由和民主)在那场极具戏剧性的访谈中变得可笑而平庸。为什么会这样呢?首要的原因就在于电视里的三位一本正经的主角。
    马内斯库教授是个酒鬼,访谈前一天晚上还喝得烂醉如泥,没钱赊账请客,臭骂中国来的商人老陈。回家时还莫名其妙地搬回来一颗也不知道他是从哪儿弄来的破烂的圣诞树。就这样一个人,当他早上从沙发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空的酒瓶,而这时维吉尔为了访谈的事打电话给他,第一句话就是问他昨晚是否喝醉。
    皮斯科西先生年纪一大把,脾气古怪,早上独自一人坐在窗前看到路灯熄灭时就开始吃早饭。镇上的一群调皮蛋放鞭炮吓他,他也不甘示弱,狠狠地回敬了这帮牛犊。
    维吉尔有个肥胖的老婆,家里他是太上皇,老婆服侍得他舒舒服服。维吉尔做节目总是想装得自己很有学问,引经据典,时不时来一段名人名言。在电视台里他是老板,背着发妻和风骚的女主持人偷情。情妇打算到布加勒斯特过年,他很生气,说那儿又闷又醜,下雪天道路泥泞不堪,人又多。
    所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我实难指望从这样的三个人中得到关于革命的任何严肃的积极的意义。果然节目从一开始到结尾就是笑料不断。老爹为了上镜故意靠近维吉尔,像许多醉鬼一样在没有酒时教授显得垂头丧气。特别是他回忆16年前自己和一帮现在已驾鹤仙去的狐朋狗友闹革命被场外观众严词驳斥后,则是一脸的沮丧。维吉尔大展其博学多才,从柏拉图的洞穴理论到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只是那本《神学词典》里没有关于革命的知识。
    访谈的主题是想解开16年前的革命是否也在小镇上发生过。教授一直坚持自己在独裁者西奥赛斯古离开前到达镇广场闹革命,那些愤怒的观众受不了这个酒鬼的胡言乱语,打进电话来,第一个先是说教授在革命的前一晚上喝得烂醉如泥。第二个是当时在场的警卫,他跟教授吵了起来,认为教授当时并没有来广场。第三个是被教授诽谤为秘密警察的贝尔,贝尔郑重警告维吉尔要是再提起他的名字将会把维吉尔告得一贫如洗。因为贝尔现在开了三家工厂,是革命以后勤劳苦干的成果,而革命当天他根本不在广场。这时维吉尔难堪万分,再加上教授开始不满维吉尔,翻他的老底,说维吉尔是个纺织工程师,竟然变成了一个出色的记者。皮斯科西先生独自折着纸船,觉得镜头都被这两个人抢走了,由于嫉妒,开口了:“你到底请我来干嘛?”并提出要先走人。在维吉尔总结完前半段时间的讨论后,老爹终于提出了他的经典革命理论:“先是迪米舍瓦啦,接着布加勒斯特东然后一点点蔓延到全国。革命就像街灯,先在市中心点亮,然后整个镇上都亮了。”然后教授一句话评价:“皮斯科西,有时你真是满嘴胡言。”
    老爹后来讲述了自己在革命那天经历:他和妻子吵架,上班,后悔吵架,是因为自己的嫉妒,请假下班,在植物园里打破一面玻璃透了三多木兰花回家,送花给妻子,妻子很高心却故意装得不高兴,看默片或者《猫和老鼠》,然后是西奥赛斯古的演讲,保证给每人发100列依,可是不久独裁者就离开了布加勒斯特,老爹很懊恼那100列依泡汤了,他还打算用这笔钱去旅游呢!老爹在回忆中折好了他的纸船,期间问了两次维吉尔:“我不是不闷坏了你?”维吉尔作为一个出色的记者竭力忍住说:“不”。要是换成了我,肯定是受不了的:“你丫有完没完?”

    电影开了革命的玩笑,反观皮斯科西先生在革命那天和妻子的生活琐事的清晰回忆,革命变得模糊不清,以至于有没有革命都成了问题。政治从来都不应该凌驾于社会之上。革命对小镇上的人们影响就是革命当天在独裁者走后,人们涌上广场,之后各自散去该干嘛干嘛。革命16年后,生活还是照样,电视台的电梯坏了没人修,布加勒斯特又闷又醜,教授还是一个酒鬼,老爹仍然童心未泯。那个严肃正经的革命永远也无法融入人们的生活,所以当最后一个电话里传出一个儿子在革命中死去的老妇人的声音(她说“外面正在下雪,大片洁白的雪花漫天飞舞,好好享受此刻吧,明天雪花就会变成污泥了”)时,三位主人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结束这场异常糟糕的革命访谈节目。那就过我们的平庸宁静的生活吧,维吉尔自述道:“我应该让老爹折他的纸船,让马内斯库被纸屑呛死。但我像个傻瓜一样面对镜头。”
     罗马尼亚小镇的这个革命是我从没耳闻过的革命,如今革命一词已不像是我们上上代那样拥有荣誉、光明,当它被剥除那件华丽绚烂的外套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可怜可笑的丑小孩。历史的进步从来都不在于革命、战争、运动,而是人们在生活中点点滴滴地改善,比如电视台的电梯质量终于有保障了,主持人不再靠一个《神学词典》蒙混工作,布加勒斯特的道路在下雪天不再泥泞不堪,酒鬼教授少喝点酒,把学生管好。

 6 ) 到底是不是人民的革命...

看过许多罗马尼亚电影

昏暗,压抑
计划经济时代丑陋的公寓楼,火柴盒一样的国产汽车,行人稀零的街道
导演同志你是在作诗吗....

布加勒斯特时间12:08分 罗马尼亚人民的父亲,中国人民的好朋友齐同志出逃了...
罗马尼亚人民把自己的父亲母亲就地枪决了
革命胜利了

四人帮就这么倒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就这样的召开了,改革开放就这样来到了,大地就这样迎来了春天~

人民往往在 ‘人民革命’中缺席
在 “反革命暴乱” 中送命....

-----
电影中小城市的名字叫 Vaslui
就像其他东欧国家的城市....时间停滞在了民主变革的那一刻...同样的街道,同样的公寓楼,同样的车... 随着新生的民主政权的到老而破旧,腐朽着...
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社会主义共和国... 一个接一个变成了共和国, 一个接一个加入了欧元区.... 一个接一个同昔日的老大哥翻脸...

计划经济的铁饭碗和养老金烟消云散了,新政权承诺的经济增长却迟迟未到...
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共和国

那革命又是什么呢....我们究竟革了谁的命呢...
昔日的秘密警察 (啊~的 会计) 变成了成功商人
国有纺织厂的负责人摇身一变成了电视台台长

穷教师依旧是穷教师
糟老头仍然是糟老头


依旧是灰暗的街道, 依旧是破旧的汽车...
so who gives a f**k about the revolution
and what exactly is it...?

 短评

一直都当它是严肃的片子来看,虽然老爷子也叠纸船,教授撕废纸令人发笑,但直到那位女观众打电话来说,今天的白雪,明天就会成污泥,才察觉他们关于革命是否发生过的讨论多么荒谬、可笑和不必要。最后那个48分钟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太牛逼了。

7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推荐

通过一出电视直播讨论来重返历史现场,各种推翻、威胁和坚持已见。革命到底有没有在这片地方发生过,到底他有没有参加过,彷佛都成为了不解之谜。看似没有答案,但是影片借助一些人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中国人说罗马尼亚人自己内斗的问题,其实时非常善意的提示,他觉得人们不应该抓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这也不是否定别人的理由。纺织厂现在是电视台话语权的决策者,以前安全局的员工在通话中表示自己是厂长,发出一系列的威胁,这样子直接对阶层差异的讽刺真是拉满了。开头结尾路灯的灭亮的循环的互相照应又像是宿命般地将历史和现在对接在一起。

8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推荐

历史永远是人类思维基于自我保护规划出来的东西,电影何尝不是?

12分钟前
  • hitlike
  • 推荐

雪花变污泥,你注意过街灯亮吗

14分钟前
  • KONEC
  • 推荐

散客并不是无知的群氓而是最聪明的怯弱者。他们希望过得更好,却又畏惧于旧有的威权,想得到却又不愿意付出。大多数情况庄家是稳赢,多年的积累手段都是本金,以本伤人再容易不过。闲家只有两种机会,庄家身边有个二五仔能帮你出千。或靠自己的本事说服所有的散客都下到自己边,才有本钱和庄家赌这一把

19分钟前
  • 暗黑4出了吗
  • 力荐

革命是什么,还是用伪革命去充实无聊的人生?由无聊滋生出的荒谬在争奇斗艳,却怎么都争不够…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去欣赏那些安静与美丽,什么时候风景才能被真正看透…结尾很舒服,同样赏心悦目的还有演播室里那些手持、虚焦、故意不专业但不目眩过头的长镜头

20分钟前
  • levitating
  • 推荐

革命就像城里的路灯,有的亮得早一点,有的亮得晚一点,但黑夜里一定都会点亮的。

24分钟前
  • 又让你森七七
  • 力荐

【C+】能看出导演在剧作上的用苦良心,但可惜的是本片结构实在是太碎了,近乎彻底毁掉这些文本与题材上的先天优势。

26分钟前
  • 思路乐
  • 还行

后来的革命还是革命吗?当下对于历史中革命是否发生这一事实产生了根本性的质疑和动摇,我想到这种devastation都觉得难以面对。今日雪,明日泥,人的记忆无从考证,而历史的记忆之于个人都是意识形态的板上钉钉,将认知钉死在特定框架里。全片各部分对青年导演都颇具指导意义,剧本格局小而巧妙,三个人物平分秋色,故事线由简单明了的单一事件组成,却足以提出尖锐问题,并借啼笑皆非的视听元素将问题问得很到位,这作为小成本政治/社会批判电影来说就绝对足够:影片所需要的就是花90分钟提出好问题,并将解答空间全部抛给观众。

27分钟前
  • 烤芬
  • 推荐

1、一场一镜,罗马尼亚小镇革命往事探佚2、圣诞老人依旧接着扮,酒鬼还是那个酒鬼,体制内的发了财矢口否认,丧子的母亲活在当下,路灯迅疾点亮或是依次点亮,人群顺势涌向广场或许就像享受圣诞的狂欢,小城从来就不是漩涡的中心。

32分钟前
  • 北野文
  • 推荐

三重发问,询问-审问-叩问。“你是如何参加革命的?”,“如何证明你参加过革命?”,“革命革的是谁的命?”。被强力挤压的室内空间,被无限扩散的声音语言。从单场景固定机位到直播间的犹疑晃动,叠船、撕纸、镜头拉近,顾左右而言他是人的本能,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33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回归到那棵圣诞树的镜头很不错,意外地平复了刚刚结束的尴尬。很多人大概是想说倒台无济于事,希望他们一辈子吃屎

36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谁能告诉我到底是1989还是2006啊啊啊!!!

40分钟前
  • LOL
  • 推荐

好好享受此刻吧!明天,雪花将会变成污泥。

41分钟前
  • 火山边缘
  • 推荐

今日白雪,明日污泥

4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8.1 革命发生过吗?可能有,可能没有,无法定论。这很讽刺,也很现实。人们往往只愿意相信他们所认为的历史,把回忆打扮成他们想要的样子。归根到底,这重要吗?还不如放眼当下,改变停滞不前的现状。去看看窗外的雪吧,不要让它变成了污泥。

49分钟前
  • KID Y
  • 推荐

太碎了,属于上等的那种鸡肋。

52分钟前
  • 粉粿症候群
  • 还行

那段节目看得好纠结。

56分钟前
  • ma
  • 推荐

第一,回忆往往是不靠谱的,回忆中呈现出来的基本上不是过往的事实,而是我们潜意识里希望的样子;第二,比回忆更不靠谱的是革命,革命好比冷笑话;第三,如此枯燥的形式能拍出如此有趣的电影,导演牛逼。

59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其实都发生了,历史已经是每个人写的。最后的镜头很美。

1小时前
  • 熊仔俠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