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温尼伯

HD

主演:安妮·萨维奇,路易斯·涅,艾米·斯图尔特,达西·菲尔,布兰登·凯德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0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的温尼伯 剧照 NO.1我的温尼伯 剧照 NO.2我的温尼伯 剧照 NO.3我的温尼伯 剧照 NO.4我的温尼伯 剧照 NO.5我的温尼伯 剧照 NO.6我的温尼伯 剧照 NO.13我的温尼伯 剧照 NO.14我的温尼伯 剧照 NO.15我的温尼伯 剧照 NO.16我的温尼伯 剧照 NO.17我的温尼伯 剧照 NO.18我的温尼伯 剧照 NO.19我的温尼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我的温尼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位于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城镇温尼伯,听来遥远陌生,在盖·马汀的掌镜下,却生成了乡愁的有机体。透过梦呓的旁白说书、迷幻写实的黑白光影,导演亲自带路,娓娓道来家乡的历史、自然与人文踪迹,以及谜样传说。建构故事与剪接纪实之余,导演对家乡的抒情神往与奇想,让影片依附着神秘和追忆穿越时空,恍如隔世却又亲密温馨。  现代, 加拿大 Manitoba 省 Winnipeg 市~ 导演 Guy Maddin 独坐在火车上, 正准备离开黑白色的家乡 Winnipeg, 和处处监管着他一举一动的母亲~ 一路上, 他在半梦半醒中忆述故乡的种种往事, 一些充满回忆的建筑物, 还有童年时与家人相处的点点滴滴~  评语  加拿大导演 Guy Maddin 最近几部电影都沾上一点自传气息, “Cowards Bend the Knees” (弱者无腰骨) [2003] 以自己为主角讲冰上曲棍球, 上一部长片 “Brand Upon the Brain!” (追忆少年狂) [2006] 仍充当主角诉说一个奇情侦探故事, 今次索性以自己的童年和家乡 Winnipeg 的历史为题, 拍出一部充满奇想的自传电影~ 又或者如映后摄影师兼监制 Jody Shapiro 及导演在访问中所言, 称之为一部 “幻想纪录片” (docu-fantasia) 或更加合适~  Guy Maddin 一向扮默片残片的新潮复古风格在这里依然处处可见, 不过这手法在此更成为一种实用而贴切的表现形式, 配合有如印象主义式的超快速剪接和导演本人不停喃喃自语的内心独白, 以表达主角 Guy Maddin (Darcy Fehr 饰) 半梦半醒的混乱思绪和复杂错乱的回忆片段~ 黑白菲林和残片朦胧不清的效果, 也正好切合长年严寒飘雪, 色彩单调的城市 Winnipeg 的风貌~  在 “My Winnipeg” 故事中反覆重现的种种元素, 简直像是心理分析理论的教材, 例如缠绕心头不去的童年往事, 儿子对母亲又爱又怕的矛盾关系~ 那些一闪即逝的字幕卡就如被抑压的旧记忆, 主角对河流交汇处和母亲双腿的迷恋, 就如他一直潜藏在心底的 fixation~  不过, 要是太严肃和理论性地分析这电影, 或会忽略这其实是一部非常有趣, 非常感人, 非常富创意, 刻意让真实与虚构混驳不清的独特作品~ 电影一方面把 Winnipeg 这个天气异常寒冷的偏远城市写成一个饶富诗意, 满街都是梦游者的地方, 又把城中的历史大事串连成一个个私人的回忆, 对一些具纪录价值的建筑物加上个人的情感投射, 爸爸的冰上曲棍球场和母亲的发廊固然是的场所, 就连镇上的名人们也成为追忆依恋的对象~鲍勃的圣诞礼物三朵金花整蛊专家其实是香蕉第二季老友记 第三季半泽直树2总有刁民想害朕黎巴嫩【历届佳片】黄飞鸿1991要或不要区区不才,在下野怪红灯停绿灯行放逐国语跨国大追捕:折翼的天使核战总司令国语那是一个大小姐吹着风的好日子阿伦与伙伴殷雪梅美国囧案 第二季你眼中的世界神捕铁飞花之生死赌局女人四十玩说唱奇异小子2019战地演出队坚强之岛天涯咫尺2008变种动物园伯斯特的心谁杀了他重返少年时罪犯联盟第二季我的女孩102真狗百日孤独凶灵请帖匹配西葫芦的生活野兽男孩2008跑山安眠实验节振国特殊使命

 长篇影评

 1 ) 你的温尼伯,我的乡愁

       那是发生在人类文明源头的故事。伟大的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古老传说中的各种妖魔鬼怪,花了整整十年终于返回故乡伊塔卡岛。从此,“还乡”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词语,而是一个古老的传统。神的黄金时代远去,人的镔铁时代到来。人们到处流浪,四海为家,但正如候鸟永远记得巢的方向,人类还乡的传统也始终没有褪色。在这个世界上,客死他乡至今仍是一个人生前最为恐惧的事情。每个人一生的奔波劳顿,或许不过是为了能在腿脚失去知觉之前躺在故乡温暖宽大的床上。

    那些背井离乡的人,把每日萦绕在心头的隐隐疼痛命名为乡愁。对于电影诗人塔可夫斯基而言,他怀乡但并未选择还乡,因为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流放已经让他无法踏上还乡的旅程。但超现实主义的银幕诗人盖伊•马丁远比塔可夫斯基幸运,马丁仅仅用70分钟就讲述了他生命中的这次尤利西斯之旅。加拿大中部小城温尼伯的传说与现实、羞耻与荣耀,马丁的童年与当下、父母与姐弟等在影片中交织在一起,看似混乱,却又有清晰的感情线。整部电影就像马丁的一场梦,不,这就是一场梦,怀乡之梦。马丁在这部电影的海报上写下一句话:“The truth is relative.”这提示我们,那些能让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情绪,或许才最是充满真情实感的。
    
    我听到电车的“当当”的声音由远及近,复而由近及远,就像童年从窗外听到的那些声音一样;我接着听到马丁的喃喃自语“温尼伯,温尼伯,温尼伯”,分别用升调、升调和降调,就像试图呼唤一个昏睡已久的人。但温尼伯城大多数时候都是慵懒冬季,所以它仍然昏昏欲睡。我趁此带着一窥别人私密的惴惴不安,仿佛进入了马丁关于温尼伯的梦境。

    对母亲的情感贯穿全片。母亲,这个伟大的名词有着双重含义:马丁曾经健硕如今老迈的妈妈,以及他生于兹的温尼伯城。故乡就是母亲,或者因为母亲住在这里所以才成为故乡。这是我们熟悉的修辞,但此处我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这个修辞的呈现:处在两条河流“交叉地带”的故乡,其实就是母亲健硕的大腿“交叉地带”的隐秘之处。当冬天的光芒第一次照到长满枯萎冬草的草坂时,马丁也第一次从母体中伸出脑袋看到这个世界的光亮。他不停的重复着“交叉地带”的旁白,并把母亲大腿和故乡鸟瞰的镜头叠加,是想告诉所有人他出生的“交叉地带”有着双重含义。母亲,成为马丁怀乡最原初的情感动机。

    我并不赞同所谓“恋母情结”的陈腐呓语,被母亲抱在怀里是绝大多数人共有的温暖记忆,或者说,乡愁本身就包含着对母亲的思念。温尼伯城虽然小,但却是横贯加拿大东部西部铁路线的中枢之一,这里一年到头又都是冬季,所以马丁说:“母亲如火车一样有力,如冬季一样永生,如交叉地带一样神奇。”这意味着母亲与城市的一切都融合在一起。影片中有一段戏中戏,或说是没有幕布的幕后,马丁的母亲亲自扮演她自己,她苍老但是洞察力非凡,挚爱自己的丈夫和儿女。当女儿在恋爱问题上撒谎的时候,母亲略显霸道的言语却透出她对儿女的爱,其实这也是故乡给予马丁的爱。

    乡愁的另一面是童年,因为还乡不仅是空间上的返回故土,也是时间上的追忆童年。马丁童年的镜头展现,也是引起观众颇多共鸣的地方。小城的游乐场“Happy land”,小马丁曾在这里坐摩天轮和过山车,你是否也坐过?冬季,他欢快的玩雪橇,你是否也玩过?至少,另一部名片《公民凯恩》里那位不可一世的男主角毕生难忘的也是童年的玩雪橇。还有,他曾养过一只吉娃娃当宠物;他曾在卧室的门后刻下反向的名字“GUY”;他熟悉母亲的美容店里的一切,洗发水、梳子、皮带、发胶以及女人裸露的胳膊和腿;他还曾误入当地的女子学校,虽然身高只到女学生的膝盖却饱看了她们的美腿风光……等等,诸如此类的经历,我们的童年也多多少少有过。马丁用镜头追述他童年的时候,我回忆起的其实是我的童年。马丁的梦境最终变成了我的梦境,这样的造梦是令人感动的。

    马丁曾告别故乡,也告别了童年。但即使故乡可以回去,童年却一去不复返。片中,他母亲在结婚65年之时再次租下当年居住的老房子,并按照当年的原样进行摆设。在这个桥段中,马丁发现:“一切都和从前一样。”但隐含的意思却是:物是人非。因为他的父亲、哥哥早已去世,母亲也已经苍老。看来,我们的乡愁在童年的时候就已经深埋,在若干年后会疯狂生长,童年的经历是甜蜜而忧伤的。

    影片的后半部分,马丁就像古代那些桂冠诗人一样,开始讲述温尼伯的羞耻与荣耀。这个城市据说保留着某种“通灵”的传统,但马丁显然更愿意描述1919年发生的工人罢工。罢工带来了政治上的进步,马丁骄傲的宣称“温尼伯是个工人阶级的城镇”。而在我看来,马丁叙述中的温尼伯城更像是一个古代城邦,他如同叙述古希腊、古罗马那些伟大的城邦与自治市一样在影片的后半段讲述温尼伯城的荣耀。如创造了零售奇迹的百货大楼,如温尼伯冰上曲棍球队的辉煌战绩,故乡的这些奇迹成为马丁的骄傲,更何况他的父亲曾参与过那段辉煌。马丁的私人情感和温尼伯的公共情怀一并构成马丁的乡愁,任何对这种公共情怀进行的伤害都是对他私人情感的打击。

    所以,当市政厅偷偷炸掉市民用生命捍卫的大树,当商业资本无情摧毁了百货大楼而代之以现代化的商业中心,当政府拆除了见证历史的曲棍球馆时,马丁难掩愤怒。再没有什么比少小离家老大回,却发现一切有纪念意义的东西都荡然无存更令人伤心了。片中,马丁的母亲被儿女们故意伤害的桥段就是隐喻温尼伯城后继者们的不肖之行。马丁更是希望温尼伯的女神(犹如中国每个地方都有的土地爷)能够把一切都恢复原样,“照看我的城市,照看我的温尼伯”,否则温尼伯就只是一座没有灵魂的混凝土集合。片尾,母亲和马丁死去哥哥的对话也说明,乡愁不是一个人虚无缥缈的情绪,乡愁也要寄托在故乡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上。

    马丁回来了,他渴望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渴望重温童年的那些细节,渴望温尼伯能珍惜自己的传统。这是他看似无意识的梦境中遮不住的心路历程,或者说,是乡愁泄露了梦境的秘密。

    我曾经问过很多人梦境的颜色,他们寻思片刻,大都认为是黑白两色。我也持同样的看法,马丁也是,所以他的这次梦之旅用黑白胶片配以残片效果,成功的把梦境和还乡结合在一起。但对我而言,home、dream,这两个英文的韵脚让这次还乡之旅更像一首诗,马丁亲自朗读,读给他,也读给我。


刊于《看电影》2009年第16期“天地街66号”,此为原稿。

 2 ) 实验色彩浓厚

  关于历史 关于家庭 关于绝望 关于宗教 关于百货公司 关于曲棍球球队员 关于球场 关于仪式 关于母亲 关于财产 关于降神会 关于梦想 关于纳粹 关于工人运动 关于青少年问题 关于竞争 关于城市小路 关于颓废 关于事业 关于台词 关于交通枢纽 关于起重机关于钥匙 关于大雪天儿 关于游乐场 关于橙色果冻时代 关于离开 关于圣诞节 关于学校 关于演员 关于电视剧 关于破坏者 关于大萧条 关于谎言 关于通灵大师 关于桥梁 关于成长 关于赌博 关于惊慌 关于被遗忘的人



  晃动不安的阴郁的火车 颓废的乘客 半截疑似的火腿 强烈的性暗示 自杀的儿子 脑海中失去了菜谱的母亲 15岁的八哥 集体意外自杀的马 关于导演自己 还有他的影像实验 20分钟后 让我们认识一个曾经伤感沧桑的温尼伯

 3 ) 《我的温尼伯湖》

盖伊·马丁一直被定义为Cult型导演,没有看过之前的电影(连之前被很多人提及的《世界上最悲伤的音乐》也没看过)。搜看了些之前作品的介绍,感觉《我的温尼伯湖》应该并非其突破之作,只是今年被一些人瞩目,然后就被奉为惊喜之作。

梦呓般的表达、失焦的镜头、纪录与拍摄相互出现、穿插着的文字、相关类比事物的重复出现……一切都说不上新鲜。

不过《我的温尼伯湖》却有着出类拔萃的特质,来源于作者深植内心的思乡情结,通过视觉、听觉的肆意结合,成为一种随意的完美。

当那些固执或者所谓的形式能表达真实的内心,而非用于哗众取宠(这些对于观众其实是能马上感受到的),必定能获得更多人的共鸣。

2008-12-11

 4 ) what if……

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what if……

 5 ) 76

看完《我的温尼伯湖》,我对温尼伯湖这片冰寒之地既没能知闻更多,对导演盖伊·马丁也未增进更多了解。作为一部挖掘个人记忆、贩卖地域奇闻的电影,理当具有相反的效应。同样令人困惑的是电影所受到的赞誉,这其中也许有需要破解的观影假象。

我得承认,我丝毫未能感知到这部电影所富含的诗意与深度,只是被聒噪的画外音以及支离破碎的影像所烦躁,如果这类拼贴可以被认定为风格的话,那我们其实只是为它的表象所迷惑,而他的内核如同大多数美国电影是缺失的。我们想到的是美国式的着迷于对技巧探索的实验影像,而不是一条深富底蕴的欧式道路。

有些时候,我们会怀疑《我的温尼伯湖》是否可称上一部散文电影。原因如下:它是围绕导演个人成长“写给”故乡的影像书、它编排了各种类型的影像(记录、虚构、现实、幻想、超现实……)、它有一个引导的画外音。这一切都让我们有一种错觉,非常像一部散文电影。

散文电影,如拉斯卡罗利所言,核心在于“我、作者,在反思一个问题,和你、观者分享我的想法。”散文电影是私人的,却建立于作者与单个观众间的对话之上。《我的温尼伯湖》虽然展示了导演成长的故土和家族记忆,却因为并列推进的奇闻异事与家族趣闻削弱了画外音的自我意识。就像一般的纪录片中出现的,画外音以均一的速度向前推进,作为机器声音,这个画外音仅仅是讲解影像、引导观众观看故事的虚假工具。而散文电影中的情况殊异,画外音作为作者与观众交流的中介,两者在此相互脚力。

拉斯卡罗利将散文电影分为日记、记事本和自画像电影三大类别,相应的文本承诺如下:“我在记录我亲眼目睹的事件和我亲身经历的印象和情感”(日记);“我记下想法、事件和存在,以备将来之用”(记事本);“我在展示自己”(自画像)。由此看去,《我的温尼伯湖》更像是自画像,但区别在于《我的温尼伯湖》中的画外音缺失了自我意识:它有一种向观众展示各种景观的迫切意图,而不是尝试建立起双的亲密关系。它的影像类型看起来要古老的多,无非是一类将各种元素糅杂、拼贴,同时貌似在虚实间游走的记录影像。

 6 ) 让乡愁有着美妙的诗意和梦幻 方汉君

盖伊·马丁的《我的温尼伯湖》(2008),颠覆了纪录片的创作概念,准确的应译为《我的温尼伯》,只与温尼伯城有关,其实离温尼伯湖很远,这是以讹传讹。

《我的温尼伯》混合着剧情片、卡通的纪录片,将温尼伯的历史和现实丝丝入扣地生动呈现。蒙太奇的表现,左奔右突,穿越迷障,对于一座城的人文、人事和种种,作了全面、宏观又微观的解析,深入肌肤,又轻飘带过。对于家庭的自我解构,请来演员饰演家人,情景再现,只是因为这与温尼伯相关。

抑扬顿挫的画外音,导演的自述,宛如广袤时空下一条幽长的河流。诗意的温尼伯,犹如一首漫长欢快的歌。雪花飘飘,梦一般的温尼伯。梦一般的风中呓语。打破时空的顺序,错位的叙事,跳跃并穿越冰冷的时空。

这是我一生的家园,我要尽快逃离,可你怎样逃离自己的城市。红河与阿西尼博因河交汇,温尼伯即成为一个交叉口,一个三角地带。马尼托巴湖与温尼伯湖遥遥相对,它们一起滋润并深恋着温尼伯城。这儿有永恒的冬季,永恒的慵懒,这就是身在此处的因由,或者离开的原因。

人们亦行亦梦,亦行梦眠,时常迷失于冰雪的魔幻之中。温尼伯是这个星球上真正的夜之公民。这是一个与温尼伯息息相关的家庭。父亲三十年前去世,姐姐珍妮1967年泛美航空赛冠军,并进入了温尼伯名人馆。母亲曾迷恋《跳窗男》这样的电视剧,每天表演喜爱的片断。

时光总是很吝啬,一秒也不会停留。1919年的大罢工。沃斯利大街榆树丑闻,妇女勇敢的捍卫城中林木,令人感动。当女儿对母亲说,我的车撞倒了一只鹿,车头都是血迹,但鹿还没死。母亲却说她是因为跟男友吵架造成了这起失控事故。母亲的敏锐让女儿颇为无奈。

生活是这样的沮丧。一个家庭一个城市一条街道,构成了一个人的回忆史。温尼伯,七、八十年前迷信盛行,曾经有最厉害的巫师,哪怕芭蕾舞表演也会穿插巫师降神法会。人们冥冥之中的信奉神和巫法,这是源于人们内心对于气候的恐惧。

这个城市的可爱与均等,还体现于无数的街道以妇女命名。一年中的一月是最黑暗的月份,扑面而来的只有寒光闪闪的冰。北极光在远处闪耀。但人们总是能通过雪花找到自己的路。这是一个只比我祖母大4岁的城市。一座真正的荒野之城。

黑暗的小巷才是温尼伯真实的所在。洛蕾特街,大街与小街,阴郁的建筑,还有100年前那林顿大铁桥。寸心如雪的人们与风雪夜归人,只有一码的距离。谁能想到,曾经宏伟的伯蒂奇大街伊顿百货大厦,因冰山突然的崩坍撞击而沉没。这在其它地方从没发生过。

谁继续在火车的晃荡中打盹前行。蜿蜒如时间的长廊,回旋又空响。无法忘怀喷射机冰球队,以及那座半个世纪的冰球馆,可如今却要被生硬又猛烈的大铁球撞毁。人们一向热衷于毁灭,毁灭了这里的原住民,毁灭了人们原有的印迹。

影片至此,第一次有了彩色片断。只是彩色并非美好的,黑色将继续。黑彩相间,正是人心绝非单一的映照。明月轮赌场曾经火热,俊男美女云集,如同其它名城一样,这个城市也曾荒唐过,当然,也有美味橘子果冻。

1942年2月19日,5000名穿着法西斯军服的持枪冲锋队员,闯进了温尼伯,占领了国会,人们在大街上遭到搜查。幸而这是一场假扮的闹剧,明轮社成员从好莱坞借来军服,演绎了这场“如若我们被法西斯占领”的大戏,“如若”成真,我们将失去了多少身为“人”的生活。多少天,人们还活在那种恐惧之中。

惠蒂尔公园,马蹄踏踏。很久之前,因为一只松鼠上了高压电线引发触电火灾,让一家牧场马群汹涌地冲出栅栏,奔向红河。浮冰涌动,河水刺骨,终抵不过冰冻的凛冽,有11只马匹冻僵于福克斯河流中。当人们发现它们被冰封后,这一悲壮的情景,如同11位勇敢的骑士,得以永存保留。马头在冰面上昂首向前,这是不屈的意志。

在游泳馆,从小他就在水底感觉到了冰河以下的冰河,这激发了他的联想。历史总是伴随着正义,幸而温尼伯有着这个世界上最有公信力的报纸《温尼伯公报》,这是与温尼伯之美并存于世的奇迹。这犹如纯美的少女,让我们只记住了她的善良和微笑。让我们忘怀不快。

这是一个有灵魂的城市。如果我离开,我去漂泊异乡,哪儿能找到这样的灵魂之城。影片荡气回肠之后,有了峰回路转的温馨触感,家是他的最后一站,慎终追远,父母都已远去。冰雪上,当饰演母亲的老演员抱着出演他早逝的弟弟,他在呼唤,我们失去的怎能回返,只有遗忘,但过去的,我们不应该忘记。

也许我们会觉得导演有点故弄玄虚,过于感性。但一座城并非家园这么简单,某种情形下,等同于我们的生命。显然,盖伊·马丁对于这座城的刻骨铭心超过了一般人。超越现实又激荡闪回的黑白光影,魔幻变法般的迷失与融入,沉迷于谜一般的诡秘与传说,让影片的乡愁有着美妙的诗意与梦幻。

津津有味地品咂,喃喃絮语,从童年少年到成年,我们原来一直还在路上打盹、恍惚和幻想,这一切,真的恍若隔世又弥漫亲切。现实会远去,历史已然沉陷,但这座城依然鲜活,来来往往的人们,饱含着坚冰般的意志,跟这座盎然生机的城一样,依然充满着无限的活力。

2017、4、3

敬请关注影评公微号”经典光影手册“

 短评

在家千日好

3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力荐

杰作啊杰作

4分钟前
  • 小鸡破逼于
  • 力荐

相当好,简直有点超现实。只是有点太紧的感觉,节奏单一了吧。不过一诡魅起来就很可爱。

9分钟前
  • bloom
  • 推荐

感情好满都要溢出来啦!

12分钟前
  • 阿廖沙
  • 推荐

仿默片的影像风格,黑白的还用了字幕卡,的确是个影痴导演。可是虽然都是过去发生过的事,同时又那么超现实带魔幻色彩,感觉很神奇。盖马丁用影像还原了自己对家乡温尼伯的回忆和想象,很私人,想到哪讲到哪却不觉得乱,很美很美。温尼伯和温尼伯的人们都乘上了冬日的列车,回不去了

16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盖伊马丁成名作,朦胧的意识波动和梦呓式的乡愁。盖伊实在是一个疯狂的复辟者,不仅仅是黑白的色彩,连高强度的灯光和画面的复古感都可以再现,从头至尾的旁白就是一首情深的叙事诗,枯燥而又美丽。

19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前50%很喜欢,喜欢到差点要变top 1 也许是因为对家乡复杂的情感共鸣了,“想要逃离”。但是后半段,和冰球有关,导演就开始执着地自暴自弃,无休止的发泄自己的不满,当局和忠于的球队,还有依然没搞清楚的和妈妈之间的关系,然后跳过损坏区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要继续,只有repeat一遍了。

21分钟前
  • 人类学科研究员
  • 推荐

真是如梦似幻

23分钟前
  • barryk
  • 力荐

8.2;稳重点儿多么好

26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唯一我不喜欢的就是旁白的声音。。。

28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重感冒的零下雾气夜里看这种片好合适啊:“乡愁是一首长诗TAT”。威胁妈妈做饭放鸟的回忆太可怕了,羽毛翅膀的拍打声真是梦魇。最后好催泪,sometimes i forget,i forget my brother is gone,还有a chunk of home.

33分钟前
  • 推荐

诗化的语言,梦幻色彩浓郁

38分钟前
  • 稔之
  • 力荐

这个是他平静的斑驳腹语

39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推荐

盖伊马丁的乡愁带你去漫天冰冻深不见底的温尼伯湖解马。

42分钟前
  • 蝉鸣知了
  • 推荐

ENORME!

43分钟前
  • eloise暖
  • 力荐

太意识流了。既然运用这样的技巧,那还干吗配解说呢。

46分钟前
  • 菜菜MJ
  • 还行

这片剪辑的好复杂,甚至不怎么像纪录片

51分钟前
  • 跑步去流浪
  • 还行

前半小时观感还不错,挺感性挺有趣味,这之后我的意识开始涣散,精神逐渐崩溃,看到最后喋喋不休的旁白和无尽的影像拼贴直接变成了大银幕上的亡命咒符。盖伊马丁别拍长片了。

53分钟前
  • SaturnianAir
  • 还行

阳台上的男人。中产阶级小公主浑身发抖。罢工。姐姐撞鹿。降神。福克斯下的福克斯 mt center 河冻马头。黄金小子。梦游城市通灵城市。。这次盖马丁梦呓得过了

55分钟前
  • 琧婯
  • 推荐

帅导演在长途车上睡觉

58分钟前
  • nadja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