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火书写

HD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印地语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以火书写 剧照 NO.1以火书写 剧照 NO.2以火书写 剧照 NO.3以火书写 剧照 NO.4以火书写 剧照 NO.5以火书写 剧照 NO.6

 长篇影评

 1 ) “虽然前途未卜,但是我们必须成功”,《以火书写》

这部纪录片,豆瓣的简介low了。浪潮报社的女性,只是为了证明女性力量吗?远不止如此。《以火书写》讲的是一个来自印度小众群体,她们出身卑微、教育背景参差不齐、硬件设备简陋。但是,面对诸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她们不甘于作为一个局外人。相反,这些来自印度社会底层的达利女性,组成了一个新闻团体,积极投身于社会改良的目标之中。

她们的所做作为,正如她们的名字一样澎湃----浪潮。

CUT 1 人民

电影开篇时,Meera社长自述到,“新闻报道是民主社会中一股为正义而战的力量,当普通人争取权利时,只有记者们可以把这些诉求传达给政府。我相信新闻业是民主的核心,我们必须谨慎负责的使用这种力量,否则做媒体就变成一门单纯的生意罢了”。Meera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当地,矿井缺少合法的运营资质,采矿工人长期暴露在缺乏保护的环境之中,不少人在作业期间遭遇意外。这些矿井由黑社会操控,所以很少受到直接的挑战,即便是家里有人在采矿的过程中失去生命,家属也只得默默忍受。一面,是收取暴利的矿场,一面,是付出了生命代价,却不为人知的采矿人。浪潮报社走进矿业受害者的家中,报道受害者死亡的事实,揭穿矿场隐瞒受害者死亡的恶行。不多久,这一事件被全国媒体转载报道,在Youtube上,阅读量突破百万。她们的报道,直面只求牟利、不顾人命的黑社会,直指掩藏真相、知而不报的警方。

她们走进“印度女儿”的家中,为遭到强奸的女性发声。影片中第一位受访者,在一个月内被强奸数次。但是她们却只能保持沉默,只因施暴者以受害人家人的生命作为威胁。第二个受访者,是一位年轻少女的父亲。这位父亲的女儿遭到了蹂躏,但是所在的村落以此为耻,没有人伸出援手。村里的女性不愿谈及这一私事,村里的男性,更是堂而皇之的称强奸案是谣言。片中的父亲,绝望无助的抹眼泪,他满脸皱纹如纸折,瘦弱的如同一支枯木。值得振奋的是----在浪潮报社的报道之后,两个家庭的遭遇,得到了立案追踪。

《以火书写》中对于种姓制度的记录,令人悲痛。印度种姓制度*,诞生于BC1500。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2500年,这一制度仍然是压在1.67亿达利特人身上深重的枷锁。因为出身卑贱,被赶出村落;因为出生卑贱,70年来没有使用卫生间的权力...影片中的那位没有使用过卫生间的老妇,因为自己的孩子只能在野外如厕,而伤心痛苦。她的控诉像刀子一样戳在我心里,那不是一个达利特人对制度的抨击,而是一位母亲瘀积心头的崩溃。

CUT2 政治

浪潮报社,不仅报道底层人民的社会现状,她们也向政治舞台进击。针对政治领袖的豪言壮语,发起质询。问法犀利、老练,丝毫不像是草根出身的记者。

印度教青年团是一个义警组织,随着青年团的领导人成为全邦最有权力的长官,青年团也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青年团不愿相信媒体, 经历了一年时间的努力,Meera才获得了一次采访的机会。Meera的采访对象是青年团的储备干部Saytam,Satyam年轻且富有战斗精神。可惜的是,在Meere和Satyam的谈话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青年表率应该有的样子,看到的反而是阻碍青年成长的屏障。当Meera问到,“你们青年人是我们的希望。那么,你们的组织准备做什么,来为我们国家的未来负责呢?”,Satyam给出的回答令人瞠目结舌,他回答说,“保护神圣的奶牛”。Meera略显无奈,她追问到,“保护奶牛如何造福群众呢?”。Satyam以自己的逻辑,诠释了这一答案。“保护奶牛便是保护印度教。侍奉一头奶牛,等于保护3亿3千万神灵。信奉印度教,便会得到保佑”,“如果年轻人信封印度教, 国家自然会繁荣富强”......片中,Meera没有直接挑战Satyam思想,但是她把Satyam的言论展示到了荧幕前,接受广大人民的挑战。

印度大选在即,人民党游走各地,发表拉票演说。演说人大力抨击其他政党,抨击他们踢皮球、没有令印度强大起来。台下的Meere直面强大的政治团体,单刀直入,她问到“我们国家的妇女,从6岁到小女孩到80岁的老妇,都会遭遇强奸。针对这件事情,你们会拿出什么措施?”。Meera更是直言“其他政党确实糟糕,那话说回来,我们又能指望你们做出什么?”这是实干家才能问出来的问题。

影评上映的时候,正处于浪潮报社从传统报纸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最后,我想以Meera的一句话结束这篇影评,“虽然浪潮数字化转型的前途未卜,但是我们必须成功”。我想,这句话不只是适用于数字化转型的场景之中,她寄托了浪潮记者们的厚重的目标----虽然推动印度社会改良的前途未卜,但是我们必须成功。

*Priests, Warriors, Traders, Laborers

 2 ) 横与竖之角力

《以火书写》(Writing with Fire)获得奥斯卡2022最佳纪录长片提名,大为鼓舞。该片的确是去年圣丹斯观影最佳。当时正在如火如荼地剪辑一部记录和女性有关的长片,看过此片后以分享影片内容的目的立刻逐一打下以下文字给朋友。稍作整理以为记录。

《以火书写》讲述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之下,贫困地区最底层种姓中几个女性在一起集结成了一个记者团报导社会事件,并且将报导内容新媒体化的故事。

电影的节拍意外地从容。两位导演至少跟拍了三年,从几位女性的缘起,到她们的日常:如何在完全没有电的居所生活、如何在不会英语的情况下开始学习手机按键;再到她们的工作:如何学会更多层次地理解社会事件、如何与受害者们以及authority打交道、如何进行报道报导、如何经营社交平台,甚至如何向家里人争取工作机会——这一切在印度这个女性地位极低,记者被谋杀率最高的国家怎么实现的。

虽然有很多可以做得惊心动魄的片段,比如对党派候选人的采访,和极端宗教人士的交流,向警察要不让被调查的强奸案的案底,但完全没有刻意营造惊悚氛围或拉出强烈对立,而是意外地有些许从容地讲述了女性如水的特性如何似的它们得以在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中迂回,流动,抵达她们需至之处——尽管每天等着她们的都是家庭纠纷、层出不穷的强奸案和永远满嘴跑火车的政治家。

影片的核心人物十四岁就结婚了。上学期间生了孩子:自己在楼上上学,孩子就在楼下,上课时婆婆就会喊她下楼喂奶,整个班的人都笑话她。她在组织里面提出要用YouTube来做媒介(该地区第一个非纸媒),教大家认英文字母。除了这些自我讲述还有两个关于她的情节印象很深:第一个是关于一个新加入的女记者:新记者第一次报导选题了“吃什么东西就能生儿子”的采访——可以明显察觉到她们因为女性意识觉醒的时长导致她们在感知性别事件的敏感性上的巨大产局。然而女主角就此展开了极为耐心的引导,教大家如何去选取理解事件的角度;与之形成对比的事件则关于她自己孩子的教育:她如何被学校老师找到说自己的两个孩子功课很差,她的反应是去找家教,因为自己实在没工夫辅导小孩。两个被捕捉到的十分偶发的片段,侧写了在种姓链条末端的职业女性所面临的最直接的矛盾,和她的自然选择——即从母职捆绑中的挣脱,去选择承担社会身份的赋职。

更为动人的发展恰好来自于那位被教育的新记者,她在组织里工作了一两年后想去报导一起未侦破的强奸案。想法产生后,因为强奸案本身给受害者带来的耻感和讳莫如深的属性,被当地所有上上下下男男女女阻拦。她想到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去找受害人的父亲聊聊。要找到对方,需要先找警察看案底。与警察的交锋的过程中,她从头到尾笑眯眯地交涉,使对方放松警惕,最终得到了受害者父亲的联系方式。找到那位父亲时他全程蹲在地上哭泣,她站在匍匐的男性身边,形成一种新的性别力量之张力,最终在她的鼓舞下,对方接受了采访,采访内容一经她在YouTube上发布,引起轩然大波,迫使当地警方再次介入,很快便逮捕了强奸犯。

影片里面还有一处类似的视觉张力十分有趣:一开始主角教大家用手机,说拍摄时手机一直要横着,有人问为什么,她说因为我们看新闻需要这样的视觉范围,需要能看到周围。电影的展开充满了这些女记者高举横着手机拍摄的画面。来到影片后段,一个印度教的竞选党派,每次上街宣传总是拿着长刀,而长刀必定一直竖着。横着记录的手机和竖着宣扬男性力量的长刀形成一种视觉和含义上的对仗,从而引出问题:这两者中,真正的武器到底是什么?

电影的结尾展现了其中四个记者当时的状态:一个正在报政治事件;一个走在路上;一个是迫于社会和家庭压力离开了这个组织,正在自己的婚礼的现场;最后是主角那个角色,她开了一个新的专栏。结尾的音乐是从一个独立的节拍到不断加入新的节拍达成新的协奏——一种对零散力量的召唤与集结。

 3 ) Khabar Lahariya

Khabar Lahariya, an all lowest-caste women run digital media in Bundelkhand which is a culturally religious and mountainous rural region in north-central India. Someone held the camera, aiming at the women holding phones, performing stand-up comedians, and caring for the weak rural poor outside of the public vision. They believe the power of “seeing” and “has been saw” in the context of “journalism as the forth backbone of democracy” (or maybe the only accessible one). Meanwhile, they transform quickly, do reflexivity and ask, without deep subjective comments, should a report be explosure?

Meera, a mother, a wife with the degree of MA in politics, under her husband’s judgement and control, never gives up and becomes Charisma of one’s own and all. Suneeta, gentle but powerful, always surrounded by the dark clouds named social expectation of “sacriface one’s freedom, protect family’s honor” and negativism of fragility, weakness as a woman, finally goes into marriage, but is never cancelled by the community, still continues expanding the reach.

 4 ) 是星星之火还是燎原之火?

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的能在印度拍一部完全由女性为主体的纪录片,关键是审批过了可以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印度最近这十几年真的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相比之下我们这边就拍得有点不知所谓了。我们有很多优秀的题材也有很多优秀的影人,但僵化陈腐的审批制度和标准让这片拍不了,拍成也难播出,只能通过其他影视作品不断的用镜头和配乐隐喻。这点是印度比我们好的地方,他们能容得下不同的声音,在这,只能允许一种声音。

Writing With Fire 以火书写,看到标题首先注意到的是火这个词。

火自被人类发现并利用便是文明的象征,人类也由茹毛饮血的野蛮时期过渡到了文明萌芽的时期。现代人相对于古代人文明有进步吗?似乎没有,现代人只是为野蛮披上一层外衣,无论科技文明多先进其实也只是掩盖野蛮的工具而已,为了教化而设立一种游戏规则,意识形态的工具或是有形的工具,在所谓的文明国家前期也是通过种种野蛮行径去积累资本进而完成这种所谓的文明,这些其实都只是对当下政权的维护。

正如记录片里的宗教节日与政治无关,但各派都积极参加,处处挂上自己的标识,不是想表达自己多么虔诚,而是要利用宗教作为载体来宣传,用来教化和控制稳定底层而已。这几幕真的很滑稽,仿佛告诉世界所有的政客都这么虚假的。

种姓制度,这种所谓统治阶级划分的产物,是现代文明还应该保留的吗?

达利特人(Dalit)在印度不要说人权,可能人籍都没有。记者,女记者,在印度的女记者, 在印度的低种姓女记者,这似乎是一种弱势到不能再弱势的群体,危险得不能再危险的职业了。

夜幕降临,一边乘车整理拍摄视频归家的MEERA,借着昏暗的街灯和手机照明步行至家中。回到家里,环境依旧昏暗。估计还没通电或者付不起电费,这略为悲凉背景感觉和我们认识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白天要面对的是记者工作上的问题,除了会被工作中所得罪的人威胁外,晚上等着她的还有父亲的调侃和质疑。

大环境的不友好,家里人不支持,设备落后,手机充电都难以保证,知识积累不全面,人员采编技术落后。这可能是她们团队中每个人要面临的问题。

做新闻工作这一份职业要面对无数的困难,作为女性就必需要优先考虑婚姻的问题,这好像被社会默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不结婚就是一种自私行为,会被家人和社会所唾弃,这不仅在印度,可能全世界都一样,只是亚洲国家更为严重。

但即使这样她们呈现的更多是笑容,可能是信仰,也可能是希望。相信她们能为这个国家带来积极的改变,也的确带来了改变,视频反映的很多问题都得到解决,可惜的是为什么这些问题不能预防,而必须要拍摄放到网上产生舆论影响了才能解决。能带着信仰和希望去工作是可以面对任何困难的,团队里的每个人看上去都很从容,不卑不亢,脸上没有那种不安感带来的慌张和面对被采访人时的恭维。

有如此凝聚力和生命力可能是因为大家都是来自底层的女性,能理解彼此的难处,又或者能帮到女性的始终还是女性。她们之中有被自己父亲挖苦,有被丈夫嘲笑但宁愿离婚也不放弃这份工作的人,大家都很清楚处于这种社会下要解决的困境。这种基于信仰和互助建立的团队更坚固更具力量。

很羡慕也很佩服这样的一支团队,她们做得很出色,即使褪去性别这层滤镜去看她们,都是十分优秀的团队。

面对这份工作,似乎能看到她们脸上那种幸福感,每个人都能有一个很具体的目标,有人想成为出色的记者,有人想成功出色的剪辑师,有些人可能带着更大的使命,正纪录片里提到的:

“下一代问到我们

当这个国家面临转折

而全社会对此保持沉默,你们如何应对?

新闻浪潮可以肯定的说

我们曾对政权作出责问

致力于为民主制度发声

始终如镜子一般客观记录这个时代”

希望她们的事业不要被资本染指,也希望这点星星之火可以成为燎原之火

 5 ) 观后感

向对新闻行业/女性议题/社会问题/印度政治/种姓制度感兴趣的朋友们推荐印度纪录片《以火书写》。记录一本由印度最低种姓的女人们所创立的刊物《新闻之浪》,所选话题和展现出的新闻人的生命力让我想起柴静的《看见》和零几年的中国。 “我的心给了我勇气” “人民生活中遇到无法被解决的问题,媒体报道它,然后问题得以被解决,这是我认为的民主。” “我们要保证国家的第四根支柱不能倒塌,继续像镜子一样反射这个社会。”

 6 ) 不说不说

获得奥斯卡金像奖2022最佳纪录长片提名的印度社会纪录片《以火书写》(Writing with Fire)看后感触颇多,影片聚焦印度社会女性和媒体,讲述了印度最底层种姓中几个女性创立经营刊物《新闻浪潮》(Khabar Lahariya),关注受压迫女性,报导社会事件,做成了高种姓男性从事的媒体职业的故事。这些女记者采访报道的内容涉及政治、种姓、信仰、民生、性别、媒体、黑帮和犯罪等社会各方面的问题,在油管频道播放量达到1.5亿。印度虽然目前仍然较为落后,但媒体能够独立和自由表达以及监督政府改进,其发展绝对不能够忽视的。

摘录几句影片中几位女记者的有关话语:

——我相信新闻业是民主的核心,当普通人争取权利时,只有记者可以把这些诉求传达给政府,新闻报道就是民主社会中一股为正义而战的力量,我们必须谨慎负责的使用这股力量,否则媒体就变成一门单纯的生意罢了。

——做记者让我成为为正义而战的斗士。

——作为记者,我们将为改良这个社会而战。

——我们下一代人会问我们,当这个国家面临转折,而全社会对此保持沉默,你们媒体在干什么?《新闻浪潮》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们曾经向当权者问责,我们致力于为民主制度发声。我们从未让“新闻**”这第四根柱石倾塌,我们始终像一面镜子一样客观记录着这一切。

 短评

7.5 国内媒体应该清楚,就算你们祭出8K高帧率视频、全景声、5G传输、全媒体,和这些独立报人比起来,只要观点市场是不自由的,那你们都只能落后得不值一提。

6分钟前
  • 丘丢丢
  • 推荐

这种力量真的让人心惊,无论是传统的压迫还是威权在上,甚至直面迷狂的杀人之刀都能如此冷静,从容,这种勇敢真是让人心惊。在结婚生子以后还能重返课堂,拿下两个master degree,以最低种姓女性的身份做媒体人,真是正义给人的无穷力量。

8分钟前
  • ·冷酷小狗熊
  • 力荐

在如此没有尊严的国度做着如此尊严的新闻记者工作,不惜冒着根深蒂固的歧视、误解与全球最大的危机来为正义发声,这群被标记为最底层的女性,太了不起了,值得所有敬重与赞誉,虽然更迫切的,是安全。正道难行,谢谢她们艰难地点过那么多盏灯,但愿至少我们也能呵护一二。四星半。

13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几乎全程含泪看完。印度的女性媒体人尚且还在战斗,某些地区的媒体却已经死了。我承认给五星是情感分过重,纪录片手法无甚新颖,但记录的意义并非纪录片本身。我们需要把最多的赞美给到这些坚持本心的女性媒体人不是吗,是她们冒着危险在努力推动社会进步!/ SIFF 第9场 @影城3厅

16分钟前
  • sTill-Life
  • 力荐

这部纪录片本身制作较普通,结尾部分也比较平淡,但是制作普通也掩盖不了这群女性耀眼的光芒。不禁想起一段话「真正的作者得缩在床上,蹲在地沟,在所有破碎的地方」,她们以最艰难的条件,跨越了阶层、性别,游走于这片被种姓和宗教割裂的土地。观影时总会时不时地感叹:女性真棒啊。

18分钟前
  • 是 Moon呀!
  • 推荐

“为什么我们要叫祖国’母亲‘?这里根本不是民主的国家,女性也不能轻松地在这里生活。”

19分钟前
  • 伪装的甘党
  • 还行

這部片讓我們看到女性主義和女性自決並不是站在 incel 的對立面,成為另一種形態的 incel,而是不囿於環境、設備,身體力行地去踐行、實現自我的價值。這三位女記者在嚴酷的種姓制度和父權社會下,閃耀著堅毅又溫柔的勇氣,給人前行的力量。好喜歡最後一個鏡頭,社長穿過鐵絲網,站在麥田中開始了自己的新節目。有種越過藩籬和束縛,在自由中高歌的壯麗。

21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力荐

最后Suneeta回归的时候我整个人眼泪掉下来

23分钟前
  • Migration
  • 推荐

消费主义盛行的这边,其实也并没有比宗教神明的那边更远离荒诞多少。长期身处在荒诞之中,不免被同化,仍有发现荒诞的视界与向荒诞发问的勇气,实在令人敬佩,亦自惭形秽,无地自容。

24分钟前
  • 乔小囧
  • 推荐

采访中甚至是一些无意的对话,还是带出很多荒诞的内容,传递出讽刺与无奈。一群努力的人,努力做着她们认定的事情,挺好。

2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网络时代能改变的,还有印度拿起手机的她们。种姓制度让女性地位堪忧,但看完觉得人家至少还能有一把“武器”…

31分钟前
  • 奶奶徐
  • 推荐

2022.01.17 課堂放映。數字化的全球背景下,這群印度女性新聞工作者毅然選擇從紙媒轉型,以智能手機作武器,在被父權陰影和政治狂熱籠罩的國度開拓出一座紀錄時代、持續發聲的島嶼,孤獨而誠摯,擺盪卻堅定。她們中有的從最基礎的手機操作學起,有的只身前往被憤怒男性占據的礦場,有的在直面政治人物時犀利而冷靜地發問,還有的面對家庭與婚姻的壓力黯然退場,卻又最終選擇回歸。在嘉賓分享環節兩位製作人提到,此片意在呈現一種希望。的確,五年過去,那些顛簸路途的堅韌眼神中,從微光到焰火,屬於女性的鮮活生命色彩正熊熊燃燒。

32分钟前
  • 榆吉屋洲幾
  • 力荐

以火书写 Writing With Fire (2021) [印地语中字]: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P4y1M7nf —— “我们下一代人会问我们,当这个国家面正在变革,而媒体对此保持沉默时,你们在做什么?Khabar Lahariya可以自信地说,我们曾要求当权者承担责任,我们致力于为民主制度发声,我们从未让'新闻自由'这第四根支柱倒塌,我们始终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社会面貌。”

3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上影节第一场。“后来的人会问,我们的国家发生变革的时候,你们媒体在干什么?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在让职权者负责。”这些女性太了不起了,让人肃然起敬。

37分钟前
  • 夏言
  • 力荐

聚焦于印度一家全女性的报纸和发展,跟随时代从纸质媒体转型网络新媒体,同时也借由这些新时代女性的眼光审视了当下印度存在的诸如种姓、女性地位低下等诸多社会问题,时代的发展和落后的封建愚昧在这部纪录片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如此对比也极度有张力。

39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敏锐地拍出了国家主义翻涌而来的印度现状,尽管如此这个国家仍然有这样了不起的媒体存在的空间。

41分钟前
  • 深邃
  • 推荐

有人沉迷软文 有人追逐热搜 依旧还有人用着最基础的设备践行着记者的职能和探索新闻的价值 《新闻之浪》团队看似是一种低种姓的反抗 其实更是多方博弈下的传播维度实验;到克什米尔团建也是没谁了

44分钟前
  • 超人叔叔
  • 还行

这样的纪录片,无论内容大于成片,还是怎样说,都值得尊重和肯定。

45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推荐

纪录片,印度一个纯女性组成的视频自媒体,且这些女性都来自于达利特,即贱民,是不可接触的第五种性。顶着这样的身份,就拿着个手机就走家串户的采访很多敏感的社会问题,我是真心佩服这些女生。这种在地狱模式里努力寻找自我价值的样子和我们平时了解的印度有点不一样。这些女性值得被点赞。

49分钟前
  • 画瞳
  • 力荐

【印度】和之前的《千审万查》有点像,即使在最微弱的地方,也要发出声量,创造自己的价值。比起影像中呈现的挑战与困难,现实永远只会更残忍;纪录片聚焦于那些能相信的力量,本身已是不易。不过这种角度选取看多了之后,也会对它们的创收、更仔细的分析模式保持好奇和兴趣;作为引言式的介绍已经足够,但还可以更深入。

52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