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空间

HD中字|国语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约瑟夫·高登-莱维特,艾伦·佩吉,汤姆·哈迪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盗梦空间 剧照 NO.1盗梦空间 剧照 NO.2盗梦空间 剧照 NO.3盗梦空间 剧照 NO.4盗梦空间 剧照 NO.5盗梦空间 剧照 NO.6盗梦空间 剧照 NO.13盗梦空间 剧照 NO.14盗梦空间 剧照 NO.15盗梦空间 剧照 NO.16盗梦空间 剧照 NO.17盗梦空间 剧照 NO.18盗梦空间 剧照 NO.19盗梦空间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盗梦空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道姆·柯布(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与同事阿瑟(约瑟夫·戈登-莱维特 Joseph Gordon-Levitt 饰)和纳什(卢卡斯·哈斯 Lukas Haas 饰)在一次针对日本能源大亨齐藤(渡边谦 饰)的盗梦行动中失败,反被齐藤利用。齐藤威逼利诱因遭通缉而流亡海外的柯布帮他拆分他竞争对手的公司,采取极端措施在其唯一继承人罗伯特·费希尔(希里安·墨菲 Cillian Murphy 饰)的深层潜意识中种下放弃家族公司、自立门户的想法。为了重返美国,柯布偷偷求助于岳父迈尔斯(迈克尔·凯恩 Michael Caine 饰),吸收了年轻的梦境设计师艾里阿德妮(艾伦·佩吉 Ellen Page 饰)、梦境演员艾姆斯(汤姆·哈迪 Tom Hardy 饰)和药剂师约瑟夫(迪利普·劳 Dileep Rao 饰)加入行动。在一层层递进的梦境中,柯布不仅要对付费希尔潜意识的本能反抗,还必须直面已逝妻子梅尔(玛丽昂·歌迪亚 Marion Cotillard 饰)的处处破坏,实际情况远比预想危险得多……©豆瓣追梦少年殷昱国铁板少女小茜老表发钱寒粤语版少男的祈祷天下太平那些特立独行的猪飞砂风中转粤语芙蓉镇1987爱情的代驾边缘之舞致奥利维亚聂耳麦克和丽塔哈丽特千次的吻咱家红唇相吻90年代秀第一季东京!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女友第二季12夜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鲨鱼海滩婚外情事第五季火药、背叛和阴谋(原声版)上亲亲海豚老广的味道第九季闪烁的西瓜小小飞虎队如果你能触摸我大人们不懂钟馗传说绝杀空手道诱饵新娘一九八四1984龙在江湖(1998)宝莲灯·浮尘幻灭归家之路天外来客第一季胜利时刻:湖人王朝崛起第二季末日孤舰第一季布偶大电影师父徐老师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无限梦境与有限真实——《盗梦空间》个人解析

在《盗梦空间》电影结束,演职员表出现,音乐响起的时候,很多观众没有像平常那样马上起身离开,而是耐心等待着。他们期望在最后能看到点什么,好解释清楚结尾的陀螺到底停下来没有,整个故事是个美梦还是噩梦。很多人还会在回去的路上和同伴展开争论,分析影片中的种种问题和细节。这大概就是诺兰电影的魅力吧。到底图腾是怎么回事?影片涉及了几层梦境?哪些细节暗示了结尾的真相?脱离梦境为什么非要如此麻烦的手段?在最下面一层的梦境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试着在这里做一次解析吧。 五层梦境,六种现实 没错,梦里套梦这个点子不是《盗梦空间》第一个提出来,《红辣椒》、《全面回忆》等影片都涉及到了梦中梦的概念。但诺兰却是把这个概念展现到了最极致的导演。整部影片可以看作是构造了五层梦境,每层都有其独特的物理规律和心理时间。加上电影观众的参与,可以说《盗梦空间》展现了六种基于思想的现实空间。 第一种现实:电影中的现实。下一层入梦地点:从悉尼到洛杉矶的飞机上。 这是电影的故事和逻辑基准层。在这个层面上,主人公柯布无法回到美国和孩子见面,于是不得不为齐藤工作,率领团队以罗伯特•费希尔为目标,展开了“植入想法”的行动。当然,也有人质疑这一层,认为整个电影可以看作柯布的一个梦,没准就是他的团队为了让他摆脱梅尔的阴影而制造的。这种说法虽然有趣,但缺乏足够的事实和细节支持。何况这一层是整个五层梦境的基础,如此过度阐释,会让影片失去根基,这是诺兰不愿看到的。 第二种现实,第一层梦境:下着大雨的优素福之梦。下一层入梦地点:优素福驾驶的车子上。 这是柯布展开行动的第一层梦境,梦的主人是药剂师优素福——你会看到,刚进入梦境时,同伴们向他打趣:“开始做梦前也不上个厕所”“他就是一看见免费香槟就忍不住。”在这一层梦境中,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那辆凭空开来的火车来自于柯布的潜意识,因为他无法控制它。凡是盗梦者都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潜意识,这一点在柯布带建筑学院的学生阿里阿德涅进入她的梦境时已经展示过了。一个训练有素的盗梦者,在把自己的头脑当作盗梦空间使用时,他会控制自己梦境中的防御者,不对进入梦境的人进行本能的攻击,以便顺利完成盗梦使命。但是由于柯布对梅尔念念不忘,加之他曾经很多年深入最下层的“混沌边缘”(Limbo),使他经常无法控制自己梦境中的防御者,梅尔就成了一个梦境破坏者——这其实是柯布潜意识想留在梦境和梅尔相伴的表现。 第三种现实,第二层梦境:以酒店为背景的亚瑟之梦。下一层入梦地点:528房间。 在这一层梦境中,柯布非常巧妙地告诉了目标人物费希尔他就在梦中,并利用这一点让他放下戒备,随自己进入下一层梦境。这一层的目的就是减轻费希尔的警惕,为下一层中给他植入思想做准备。由于在上一层的优素福之梦中,武装的防御者始终紧追不放,这个亚瑟之梦变得很不稳定,不但气候突变,而且重力也随着上层做梦者姿势的变化而变化——这里有一个无法解释的硬伤,即为什么只有这一层梦境中的重力会产生变化。我们看到,当亚瑟摆弄着失去重力的同伴们时,下一层的人却丝毫不受影响,哪怕是爆炸的电梯里重新产生了重力的时候。 第四种现实,第三层梦境:雪山中的医院,伊姆斯之梦。下一层入梦地点:医院地板上。 这是柯布团队设计的最终梦境,并把它伪装成了费希尔的教父彼得•布朗宁之梦。费希尔之所以最后会接受了植入的思想,主要是因为在这个梦中,他见到了临死前的父亲,并发现他本来要说的不是“对他很失望”,而是经过伊姆斯修改伪装过的“我很失望你想成为另一个我”。再加上同样是添加进来的纸风车道具——这显然是老费希尔送给他的童年玩具,代表着父亲对他的爱和期待。被触动了最深处的费希尔最终把植入的思想和自己希望父亲认同的内心动机结合了起来,完成了这次Inception。但是由于梅尔的破坏以及齐藤在第一层梦境的死亡,柯布不得不再次进入最深的梦境:“混沌边缘”(Limbo)。 第五种现实,第四层梦境:悬崖岸边的城市,柯布与梅尔建成的混沌边缘。 事实上,这一层不算严格的梦境,只是柯布的潜意识而已。我们会发现诺兰的设计与已知的梦境概念很不一样:一般人都认为梦境是非理性的,混乱无序的,超现实的,就好像《入侵脑细胞》里的画面一样。但在诺兰的设定中,梦境都是理性、明确、条理、现实的,而种种非现实的混乱的东西都隐藏在潜意识层或者叫阈下意识层(subliminal consciousness)。这一层的意识往往蕴含着原始的本能和冲动,虽然不能被自我识别出来,却占据了意识的绝大部分。在第三层梦境中,梅尔杀死了费希尔,本来已经导致了任务失败,但阿里阿德涅忽然明白了,如同柯布当初的考试给她的提示一样,梦境其实是一种非欧几何结构,而不是“现实”中的欧式几何结构。换句话说,《盗梦空间》中的梦境其实是一个封闭的圆形,而潜意识世界,也就是所谓的“混沌边缘”(Limbo)能够和所有层的梦境同时接触!第一层梦境中的齐藤死后进入了混沌边缘,第三层梦境中费希尔死后也会进入混沌边缘。所不同的是,费希尔当时还没有完全死去,只是在垂死状态。于是阿里阿德涅想到可以进入混沌边缘,找到费希尔,然后通过伊姆斯在第三层梦境中电击费希尔的方法让他暂时复苏(这就相当于“踢醒”kick),然后在混沌边缘中杀死费希尔就能让他回到第三层,进入最后的房间——紧接着,几层梦境同时开始踢醒阶段,通过这种协同踢醒(Synchronize kicks)让众人穿越三层梦境醒来(阿里阿德涅要从四层梦境中醒来)。 第六种现实,第五层梦境:观众之梦?诺兰之梦? 听到结尾放演员表时响起的歌声了么?那就是影片中提醒梦中人准备醒来的音乐,法国女歌手埃迪特•皮亚芙(Edith Piaf)的《不,我无怨无悔》(Non, Je Ne Regrette Rien)。这歌声一起,显然是暗示你其实也在一个梦里,就不知道该说成是观众之梦呢,还是我们一起进入了诺兰的梦境。不过我认为这一层意思其实只是个噱头,令观众和电影作者诺兰的关系更加紧密而已。 名词解析 虽然诺兰把故事讲得很清楚,但影片中还是有很多关键词语会影响观众的理解,而另一些则隐含深意,匆匆放过会大大减低你的观影乐趣,也会令你对影片的思考劳而无功。 Extraction盗取想法 即进入他人的梦境(或者把他置入你设计的梦境)得到他的思想和秘密。 Inception植入想法 把某种想法放入他人的头脑,使它看起来就像是那人自己想出来的。 Limbo混沌边缘 Limbo本来是基督教创造的一个词汇。在但丁的《神曲》中,Limbo位于地狱的最外围,荷马、苏格拉底等古圣先贤都在里面。他们和地狱中的人一样永远没有升入天堂的希望。比那些因为犯了错而在炼狱(Purgatory)中受折磨的灵魂还惨,因为那些灵魂最终还是可以升天的。 这里是潜意识的世界,时间几乎是无始无终的永恒。每个在强效镇定剂效果下进入梦境的人,如果在梦境中死去都会来到混沌边缘。一般人在这里只有思想的碎片,无法形成真正的梦境——所以我们会看到,齐藤在混沌边缘中的形象以及周边环境就是影片开始时柯布设计的梦境的样子,位于一座日式城堡中。进入混沌边缘的人会丧失正常的记忆,犹如生活在混乱的噩梦中,而打破这个特殊梦境回到现实的办法就是在混沌边缘中自杀或者被杀死——丧失记忆的齐藤,以及主动放弃现实(陀螺)的梅尔都不记得这种方法了。只有柯布,因为他是这个混沌边缘的创始者,同时他得到了梅尔创造的陀螺,能够保持某种程度的清醒。即使这样,在他去找齐藤时,也是齐藤无意的一句话才点醒了柯布,让他记起了来此的目的。 Kick踢醒 由于是通过药物作用进入梦境,不到药力失效是无法出梦的。盗梦者会设计一种踢醒,来模拟现实中意外摔落醒来的情况。如果是梦中梦,那么就需要几层梦中上下协同,共同踢醒,否则就会错过(miss the kick)。进入梦中梦后,每一层都要留一个人,保持在本层清醒,来和上下层协同踢醒,这也是为什么柯布最开始设想最少需要四个人(柯布、优素福、伊姆斯、亚瑟)进入梦境的原因。 Totem图腾 为了让盗梦者自己不落入别人设计的梦境,同时也让他保有分辨现实与梦境的能力,他就需要一个图腾。这个图腾必须亲手制作,而且不能让别人接触,否则别人就会发现你图腾里的小把戏,从而可以操控玩弄你的思想。图腾得是一件别人不太注意的小东西,便于随身携带。它在现实中和梦境里呈现出的物理状态完全不同。举例来说,亚瑟的骰子是灌铅的,在梦境中,它会像正常骰子那样,可以投出任何点子来。但在现实中,每次掷骰子都只可能是亚瑟知道的那面朝上。这样就能把梦境和现实区分开了。阿里阿德涅的国际象棋棋子也是如此,她掏空了棋子内部,让棋子重心不在中央,于是棋子在现实世界中倒下时不会像普通棋子那样滚动,而是始终稳定地倒向一边。但这样说Cobb的图腾陀螺就显得比较奇怪了——从前面两个例子能看出,图腾的特性是在现实世界中呈现出不寻常的效果,而在梦境中则是正常的。柯布的陀螺则恰恰相反,它在梦境中会一直旋转,而在现实世界中则会停下来。我个人倾向认为,柯布的图腾是诺兰最初设计的道具,他希望呈现出神秘而且富于戏剧性的效果(看看现在对结尾的讨论就知道了),因此有些违背影片中图腾的概念。 The Ending结尾 到底陀螺停下没有?结尾是梦是真?以下一些细节不知你注意到了没有:一,影片最后孩子们露脸了,而在前面的梦境中他们始终没有过;二,结尾处两个孩子明显比前面梦境中大了些;三,陀螺已经开始不稳定地摇晃;四,柯布说过,你会想不起一个梦是如何开始的,而结尾我们能看到几乎所有过程——在机场取行李,过关,见到岳父,回家,仅仅切换省略了回家的路上情况。因此,我认为诺兰其实倾向于大团圆式的结尾。“整部电影都是一场梦”虽然听起来很酷,但其实是毁了导演前面所有的设计。如同国外网友所说的,结尾之所以设计成开放式的,主要是为了在观众心中种下一颗怀疑的种子,完成诺兰Inception的电影概念。 Wedding Ring结婚戒指 在影片中,柯布的结婚戒指是非常重要的道具。如果你留心一下,会发现以下规律:每个陀螺不停旋转的场景中柯布都是戴着婚戒的,而所有陀螺最终停下的场景中他都是没有戴婚戒的!事实上,柯布的婚戒在影片中成了分辨是现实场景还是梦境的最重要道具。当他戴着婚戒时,他就是在梦境中;当他没有戴婚戒时,那就是在现实里。在柯布设计的三层梦境中,他都戴着婚戒出现,而在飞机上,有非常明确的画面告诉我们他手上没有戴戒指。在关键的结尾部分,我们看到柯布在去混沌边缘找齐藤时是戴着戒指的,到航站楼时则没有,然后见到岳父,回家,旋转图腾……始终都没有戴戒指的痕迹。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结尾柯布应该是在现实之中。 其他象征 诺兰在影片中大量指涉了建筑学、数学、心理学、神话宗教等概念,其内容之庞杂使我无法一一指认出来,这里只列举几个,也希望让它成为刺激你思考的一种Inception! Cobb:这个名字来源于诺兰早期影片《追随》中的角色,这个中世纪英语人命的含义是lump,有数学上“归并”的意思。 Arthur:与亚瑟王同名 Ariadne:阿里阿德涅这个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这个国王Minos的女儿,和特修斯相爱的女神曾给了情人一个线团,帮助他走出迷宫。 Mal:在法语中(注意诺兰特意选择了法国演员玛丽昂•歌迪亚来饰演这个角色)这个词是疾病和不适的意思。可以引申为某种坏的东西。 528491:影片中费希尔脱口而出的一串数字,柯布利用它设计了第二层的房间号。至于这串数字是不是像《迷失》中的4,8,15,16……那样有什么古怪的说道,则还没有发现。 无限的楼梯:很多人看过亚瑟设计的那个循环楼梯,都会想到莫比乌斯环。但这是不正确的。莫比乌斯环的关键意义在于其拓扑结构,也就是空间折叠。影片中的楼梯其实来源于著名荷兰著名图形艺术家,错觉大师埃舍尔(M.C. Escher)。尤其是名为《上升与下降》(Ascending and Descending)和《无限楼梯》(The Infinite Staircase)的两幅版画埃舍尔的画作非常著名,常以惊人的意象探索视觉错觉、建筑、数学和哲学等等问题。埃舍尔曾说:“在我的作品里,我想证明,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秩序井然的世界里,而不是一个漫无标准的混乱世界里,虽然它有时候看来如此。”从诺兰对梦境的理解来看,显然他是遵循埃舍尔的思路去拍摄电影的。 其实,哪怕你对上面这些全无概念,《盗梦空间》一样可以看得很爽。作为头脑体操的话,自然会得到更多了乐趣——尽量别过度阐释就好。毫无疑问,《盗梦空间》与如今通行的大片完全不同,有人甚至把它和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相提并论,不是说《盗梦空间》已经达到了这般高度(事实上诺兰为了观赏性和通俗性做了很多很多的妥协),而是说两人都有种以电影为思想实验的态度。《盗梦空间》是否神作其实并不重要,它带来的“电影可以这样拍”“电影可以讲这样的故事”的理念才是最重要的。同时,《盗梦空间》也告诉我们,永远不要低估观众的理解能力。只要认真拍的电影,永远有人能看,有人能懂。

注:因为要在知乎发这篇旧文,在网上搜了一下,找找自己以前有没有发过图文版,结果发现这篇2010年写成的文章被人抄袭盗用,当论文发表在2011年第18期的《电影文学》上!抄袭文章:(http://doc.qkzz.net/article/586c9d63-4cd0-4d93-a4b8-baba795505f2_2.htm) ,其实我这篇文章是应邀给《精品购物指南》写的,已经发表在纸媒上:http://ent.sina.com.cn/m/f/2010-09-09/17293081757.shtml(新浪网收录的这个文章能看到出处)。抄袭者叫秦艺娟,当时系河北科技大学动画学院学生,现在已经是河北科技大学影视学院(即原动画学院)骨干教师了!这是网友帮我查到的抄袭者所在学校网站上的个人简介:河北科技大学动画学院 录音系 秦艺娟个人简历 ,大家能看到抄袭的文章已经作为发表过的论文赫然写进简介中。

查了一下这人发表的论文(秦艺娟的学术成果),你会发现她在2011年集中在《电影文学》发布了6篇文章,据说这个列入北大核心期刊的杂志都是要钱发文章的,显然此人是为了拿学位或者评职称,需要短期大量发稿算成果。

写信给《电影文学》杂志,要求他们登一则声明,澄清此文系抄袭,杂志回复如下:

我刊来稿已声明一律文责自负,且当时尚未启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现建议您与秦艺娟私下协商解决此事,如同意,我刊可把她的联系方式给您。

另 因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只限于中国知网入选的期刊文章,所以没办法检测出您在豆瓣上发表的文章。另外,目前高校对作者抄袭情况处理比较严格,如果刊物就此刊登 声明,可能会影响作者的工作,所以还是建议您和秦艺娟来协调处理此事。虽然是文责自负,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希望您多多体谅,看可否协商解决。对您本人造成 的伤害我刊向您表示歉意!

 2 ) arthur才是幕后黑手之奠"基"(恶搞)

事实就是,arthur暗恋cobb,对他做了inception,让他杀了老婆mal,想不到他一直对mal念念不忘,怎么也走不出那柜子。于是arthur便策划了一场复杂的inception,在他潜意识里种下基种,彻底走出女人的阴影。所以,inception中文简称——奠基!

在奠基过程中,他设计了各种国籍种族性格迥异的攻受典型,有富可敌国的精英大叔,七十二变的花花公子,粗狂神秘的魔药师,奶油弱气的富二代等。每下一层都筛一个,看到最后他心里到底有谁。

cobb的教授岳父发现不对劲,安插了个女人a进去,不过寡不敌众。更何况此女是个不读空气控制欲强还探听八卦到无可救药的河东狮,和女鬼似的怨妇前妻一起,更突出了美人们的俊美儒雅风趣幽默贴心有情调……

三轮筛选cobb内心斗争激烈,终于在第四轮加赛中,当a在狂躁的嫉妒中开枪射了mal,并丧心病狂地把受伤的富二代推下楼后,cobb忍不住对她吼:你去跳!于是,a死了,cobb弯了,发誓到世界的limbo也要把大叔找回来一起回家。

基舱里醒来的时候,arthur邪魅一笑,奠基成功,还发现了leo的喜好,有钱有权的精英攻……


ps不信的请看jgl关于奠基的采访,arthur那么做不全是为了money,是出于爱啊!拉手转圈圈~~


---------------------

cobb的喜好分层,每层留下的都是那层的主人,没法更深入他心了。

1.粗狂神秘的魔药师yusuf(炮友层)
  地窖试睡的时候觉得很和谐,热情奔放,催情工具春药繁复
  不过……你个没节操的在地窖玩np!进入精神层面后第一个就淘汰你!
2.arthur忠犬呆受的那一面(朋友层)
3.七十二变的花花公子eames(情人层)
  风流倜傥,有趣有情调,搞搞暧昧,玩玩刺激,但不是过日子的人。
4.奶油弱气的富二代fischer(婚姻层)
  多好骗啊,说了几句就嘤嘤嘤嘤地信了,听话体贴孝顺识大体,家世又好。
  可惜在情人层就被恶女杀害了,拼死命带到了婚姻层又被a先发现推下高楼。
  受到打击的cobb终于对女人绝望,甚至放弃了做攻的念头……
   
这时,他想起了那个刚进第一层就被他秒杀的富可敌国的精英大叔saito,因为他是攻……可是,他有yusuf的神秘东方异域风情,销魂的口音,烛光闪闪的凶宅,伏地魔归来时的潜力白颜……也如arthur般忠心耿耿,甚至远在非洲和情人约会被追杀的时候,都能不叫而到,真是比情人还英俊威武。说到家世,fischer和他比不过是个二的,f家买了栋宾馆,s家买了整条航线……至此,cobb决定远走limbo也要把他的小攻追回来,带回家盖一被子……

arthur,加油,cobb眼光高远,奠基后你的路还很长……

 3 ) 《盗梦空间》结局解析

建议看完的人再来看这。有不对的可以说出来,毕竟我也不敢我是对的。有很多人说《盗梦空间》还是在梦里,是个悲剧。又有很多人说这是诺兰的开放式结局,但是诺兰向来不用开放式这种方式来结局。其实结局是柯布回到了现实,两点证据,证据一:科布他一直忘不了妻子,一直以自己的记忆去造梦,回忆他的妻子,孩子。几次科布都在回忆里,还有孩子在他的梦里出现了很多次,仔细看孩子的背影。片尾中你仔细看孩子,孩子回头了这是一点。最重要的一点,你没发现孩子长大了吗?原来科布见到的孩子是一直在记忆中的,所以那时的孩子根本是几年前和妻子在一起的时候,而结尾的孩子,你仔细看就会发现孩子长大了。这就说明这不是在他的记忆里,梦里,他回到了现实,见到了离开他几年的孩子了,这时孩子都长大了点。诺兰在孩子也两次都用了不同的演员,这更加证明了回到现实,只是找不到演员表。证据二:为什么说陀螺没倒?其实陀螺后来越转越慢,还抖了一下,可是刚抖完就结束了。但是你有没有在结束还听到“叮”的一声,很大,可能这就是陀螺倒了吧。证据三:戒指,柯布在梦中一直是带着结婚戒指的,这点我没有仔细的看清楚,不过在梦境中几乎他都把结婚戒指戴在手上,而结局转陀螺时便没有了。可以说明回到现实。再者诺兰巧妙的利用这些漏洞,可以让大家认为是开放式结局,更有回味,可是他的细节都证明了结局是回到了现实,相信诺兰是让让我们看完后不停的讨论,可以说变相的炒作吧,不过他的利用很聪明。诺兰也告诉了许多人,有时候梦境可能就是现实,现实可能就是梦境,真真假假,谁又能抵抗梦境中一切完美的诱惑认清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呢?

 4 ) 现实并不存在,只是我们,陷在其中。

序幕

大学时候深陷EVA和御姐情结作祟的深恋葛城美里,让我转遍了上海的小市场淘到了一个当时看来很高仿的不锈钢十字架,系着黑色的线,这些年无论我走到哪里,面对着哪一个陌生的天花板,我都会把它放在枕头底下。有一次想不起前因后果的在床上醒来,枕头上自己的头发一根根的,清晰真实的不像一个梦境,于是把手伸到枕头底下,怎么也找不到那个冰凉的十字架,于是安心的重新闭上眼睛,原来我只是在梦中。

草薙素子有一个腕表,她用它来确认每次更换过义体之后,她还是不是原来的那个草薙素子。有个少年相信the one对他所说的1999年的这个世界只不过是一场梦,他从屋顶不断的下坠,不知道他是变成了一具破碎的尸体,还是在被机器与黑暗所统治的未来惊醒。而在一家医院的脑神经外科里,有一位病人,他会做很长的梦,他在沉睡的时候一瞬间会全身痉挛,他在那一瞬间做梦,梦里的那个瞬间从几个月、几年、几十年,直到增加到上百年,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做永远没有完结的梦,谁也不知道,做了永久的梦之后,他会变成什么样子。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内篇·齐物论》)

电影(剧透慎入)

所谓六道,三善道,天、人、阿修罗;三恶道,畜生、饿鬼、地狱。生生死死,轮回不息。看电影的时候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寒气逼人,不亚于快到七月半的这阴风阵阵,当闭上眼睛梦境袭来,挣开眼睛看到的却是另一个梦境的所产生的那种恐惧,是因为当你以为真的醒过来的世界,你要如何相信这真的不是另一个梦呢?如果划破手指的痛感,填饱肚子的满足,十指相握的湿热,拥抱时候剧烈的心跳,以及那些关于快乐、伤悲、诺言的记忆,都无法相信的话,该怎么办?Dom也许从来没有醒来过,谁都不知道那辆轰鸣而来的火车将他们带向何方,Mal跳下去的世界里有没有个女人一个人在一片荒凉的末日景象里惊醒。没前没后没上没上,忘记了自己怎样的来到又会怎样的离去,其实,也许我们从来就没醒来过,六道轮回,回回皆为梦幻。

Nolan抛出来的结局太让人纠结了,被Mal死亡的执念所抓住了的Dom,借由这次复杂的任务迷宫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救赎从负罪感带来的自毁情结里解脱了出来。可是伴随着他一步步将对亡妻的执念淡化的同时,对孩子的执念却一步又一步的加强,如果强到他不惜构建这样一个复杂的maze,为了在自己潜意识里植入你可以放开亡妻你可以见到孩子的这个inception,让自己在最美的一个梦里醒过来也不是什么不可厚非的事情。Nolan把这一幕留下了,陀螺停与不停,都在观者的一念之间,而Dom的真实,也将如薛定谔的那只小猫,永远徘徊在谬论与迷宫之中。

如果把斋藤悬赏Dom组团为了完成任务的这个世界用来作为现实的参照(人间道)的话,第一层梦境是绑架富二代的火车乱入、枪战追车、落水,留守的是印度人药剂师,通过伪装的教父植入富二代潜意识的是父亲有个保险箱+密码,kick方式是汽车下坠及落水;第二层梦境是酒店里迷惑富二代拉他入伙同样是打斗,留守的是基友Joseph Gordon-Levitt,通过Forger给富二代植入的概念是教父藏着父亲的遗嘱和遗言,kick方式原本是炸掉楼下的房间造成下坠但因第一层梦境的下坠所产生的失重影响被基友改成炸电梯;第三层梦境是诱骗富二代和他们组团进入的雪山城堡医院,留守的是Forger,同时COS冲田总司的病娇(师兄语)斋藤死掉意识进入limbo,富二代虽中弹但是通过通电电击保存着意识被Dom和Architect拖入第四层梦境;第四层梦境是Dom以前创造过的和Mal白头偕老过的世界,Dom被Mal捅了一刀,Architect找到富二代两人一起下坠双双被kick回第三层,富二代醒过来通过Architect构建的迷宫被植入了父亲的遗言及遗嘱,此时斋藤所需要的任务是达成了;Limbo(地狱道),斋藤自第三层死了之后就一直在日式碉堡里面老去,Dom也许是因为被捅的那一刀死的晚了点来到limbo,见到斋藤,暗示他们两个人需要死去才能回到现实。镜头在这里耍了一个最大的把戏,下一个镜头就是Dom睁开眼睛回到作为参照物的现实,比别人醒来的晚,并没有检查手腕有没有连线的针孔,最后也没有拍到陀螺停下来,其实他心里和我一样有着怀疑吧,只是他的执念让他相信这个美好的世界就是真实的。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把戏就是一行人从四层富二代和Architect被kick回三层,三层因为雪山城堡炸塌而把富二代、Architect和Forger踢回二层,二层是基友炸了电梯使得他们四人一起回到一层,但是在一层落水之后他们没立刻回到作为参照物的现实,而是各自从水里逃生(富二代和Forger,Architect、药剂师和基友,Dom和打酱油的斋藤还在水底),并没有拍出除了Dom和斋藤外的五人是如何被kick回现实的。当然可以解释为药剂的生效时间过了什么的,或者是空姐帮他们放音乐了,也可以说得通这一点。

回头看,有一点想法和师兄不谋而合,那个打酱油的斋藤都能一个电话就解决一个通缉犯的问题,至于费了这么半天劲儿还差点把命搭进去只是为了解决一个商业对手,而最后的结果看来反倒是把父爱浇灌到了一个总想着不能逃不能逃的中二少年干涸的内心里,等于是在人生路上帮了富二代一把,就结果来说,这过程太浪费了吧,还不如把富二代设定成混世魔头天天想着毁灭世界呢……

在角色上莱昂纳多这次的丧妻无法与孩子团聚的徘徊在精神崩溃边缘的父亲,与不久前他在老马的《Shutter Island》中的角色重合度太高,以至于在limbo界的有好些个镜头都有从《禁闭岛》里穿越过来的感觉,而一直我就觉得莱昂纳多很有戏,无论是《成长的烦恼》时候的正太,你跳我跳小白脸的时候,还是到《血钻》《美版无间道》的胡子拉茬模样,他的成长、他的认真努力都在向人证明着他的执着,其实学院派应该给他的承认,已经让人等得太久了。

回到Dom与妻子Mal的这条隐藏线上,如果同样把接受任务的世界作为现实参照物的话,电影里大部分时间的Mal都只是一个潜意识的投影,是Dom的潜意识因为思念、负罪等等情绪所构建的Mal的形象,所以在第四层Dom可以解脱的说“你不是Mal”,因为从头至尾真实的是一个人的Mal只有那个一直质疑着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而从阳台上纵然一跃的那一个个体吧。而其他时候的那些破坏Dom的计划纠缠着Dom的,其实都只是他自己的内心影子。说到跳楼这里不得不说Mal冲着Dom喊得那句“Will you jump with me?”,让多少人闪回到十几年前莱昂纳多的you jump I jump的浪漫情怀,只是得到的那句怒吼的回答“Are you out of your mind”又带来多少的唏嘘呢。

只是让Mal舍弃一切跳下去的原因真的就是Dom给她世界并不真实的inception吗?他们曾经在第四层梦境里白头偕老,尽管那世界里只有他们两个人,他们却在不断的创造中相伴直至死去。等他们从limbo中卧轨归来到现实之后,不在是只有他们两个人的世界了,Dom西装革履的朝九晚五,Mal在主妇的生活中对着菜刀发呆,在你如此相信你已经和一个人厮守一生了之后,还能面对着他对别人的殷勤吗?也许背叛并没有发生,也许一开始只是一个怀疑和一点猜忌,但是星星之火在“这个世界里我们也许没办法相守到老”的令人沮丧的想法里烧遍了整片原野,也许Mal只是想回到那个“只有我们两个人”,“你的眼里不会有别人”,“而我也不会因为一点点的猜疑而变得丑陋”的世界里。而这也许也是Dom那如此深厚的负罪感的更深一层的原因。

终局

148分钟的电影其实很快就结束了,一个周末收回了六千多万票房,和IMDB的9.3分高分,还有无数还未上映地区的人的期待。和上一部影坛上如此万众期待的大热门相比,《Avatar》的技术虽然很炫,但是故事很俗;《Inception》却是用很务实的操作和适当的技术表现力,带来一个如此炫目华丽的,像是寄生虫一样植入脑中影响着潜意识的概念一样让人无法摆脱的有关现实还是梦境、记忆还是虚幻的不断的思考。

在看完电影三天之后,断断续续的完成这篇观后感的日子里,我闭上眼睛之后仍旧停不下来的做梦,被这电影影响的梦的频率像紊乱的生物钟一样,一次次的把我推到梦的湖底,而又一次次在窒息中浮到水面,其实所有的那些疑惑,都因为都有过相同的体验,Dom有他的陀螺,你的手里有什么?只是把自己从梦境里拖出来之后,生活真实的甚至有些冰冷,不管你在六道的哪一轮回之中,享受着哪一种的时间轴,该生活的还是一样要生活,无论是平淡还是精彩,都在你的双手之中。也许能做的就是在每次睁开眼睛之后,都对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没有一丝的遗憾。

PS,所谓装逼遭雷劈我是深刻的体会到了,我在第一天自以为深沉的写下了“如果划破手指的痛感,填饱肚子的满足,十指相握的湿热,拥抱时候剧烈的心跳,以及那些关于快乐、伤悲、诺言的记忆,都无法相信的话,该怎么办?”这样的话语之后,立刻遭到及时的警示,手指被划开了一个口子,出血了不说伤口还生生的疼。好吧,我知道这个世界是名为“现实”的参照物了,不用再提醒我了!

感谢大家的支持,居然翻页了!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455093/?start=100

 5 ) 丈夫,我醒了,我没有跳下去。

我是中国人,他是美国人。
我们在一起5年,结婚5个月。

7月17号晚上,刚从北京度假回来的我和丈夫一起坐在Cinemark里,专注地看《Inception》。
当Cobb的妻子要跳下去的时候,当他撕心裂肺地喊着“No!”的时候,我转过头看着我的丈夫。
他的眼眶湿了。我于是紧紧地握住他的手——我终于理解了他长久以来的恐惧……

我们是自由恋爱,先后在这里的同一所大学毕业。他读心理学和哲学。我读商务管理和财会。
在一起的这5年,我们的生活始终是甜蜜的、平淡的,几乎没有矛盾,更少有歇斯底里的争吵。
这5年中,我先后回国4次,每次回来都有一段阴郁的过渡期等待着我——这段日子里,我总是希望我人还在北京,还在那个我生长了18年的地方,还被身边的朋友包围着,无忧无虑地玩乐。

第一次,我们一起回去。他被我忽视了,就自己在家玩魔兽,而我则总是和闺蜜们一起,醉生梦死。
回来的时候,我在飞机上问他:这次在中国玩得怎么样?
他说:很好啊。长城很壮观。姥姥做的饭很好吃。
我有些内疚地:可姥姥说看出你不开心……对不起,我一直没怎么陪你……
他:没有啊。我每天都能玩魔兽,还能吃到姥姥的菜,怎么会不开心?我知道这次旅行对你特别重要,是你一直期待的,所以我不希望你因为我玩得不痛快,这样我也难受。我来中国完全是为了你高兴,你放心的去玩吧,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不过,你要知道,你现在21岁了,即使你怀念,也不可能回到16岁了。而且等你到了25岁的时候,估计也不会想回到16岁了,那时候你的心态就会变了……

现在我24岁了,每回国一次,就像吸毒一样,越加的欲罢不能。而每次回来就像进了戒毒所,开始的日子总是很难熬。
这一次,我6月30号回来,7月12号开始上班。这之间的十几天,我每天睡两次觉,下午一次,晚上一次,醒着的时间大概不到10小时。我沉迷于梦境里,梦中有我的同学们,我的闺蜜们,甚至我以前的男朋友……而醒了以后,面对我的丈夫,面对平静的生活,我却提不起精神来,又不愿强颜欢笑。

“我们生活在一个任性的时代里。”

有一天,我又要睡午觉了。他拦住我说:我们需要谈谈。
我不耐烦地靠在床上说:谈什么?
他说:我这几天感觉很焦躁,我很害怕,害怕你要离开我。每次你去中国,我都担心,而你每次回来,这种感觉则更强烈……
我终于坦白:我希望自己在国内呆的时间久一点。我想回去工作一段时间、生活一段时间看看……
他:看什么?
我:看看我是不是更喜欢国内的生活。
他有些急了:如果你喜欢呢?你就要留下么?那我怎么办?我们的婚姻怎么办?
我:我也不知道……我还没想好……
他叫着我的名字,尽量把声音压低:Monlina,你必须得知道,这不是儿戏,我们已经结婚了,我们许下了承诺,我们的生活在这里,不是在中国。
我更加烦躁了:为什么不能在中国?你完全可以和我一起回去,教语言什么的。
他:可以,我可以和你回去,但我感觉你要的不是我,或者说,你想要的在中国的那种生活里不需要我,我是多余的,即使回去,我也只是你的附属品。

我沉默了,我一时无法反驳他。

他有些哽咽了:如果你真的确定自己要回去生活的话,我们就完了……
我心里也开始难受:我也不知道……我还不知道……我还没想好……我只是觉得这里的生活太平淡,而我还年轻,我感觉我们已经像50多岁的老夫老妻,但当我每次回去,我感觉我找到了从前的自己……
他:你知不知道,所有的婚姻最后都归于平淡?你要追求的那种青春期的东西已经不适合你了。你需要长大……
他终于流下眼泪:我一直在等着你长大,等了太久了……而你每次从中国回来,都是这样……我不知道怎么让你理解这里才是现实,这里才是你的生活所在。而在那里,你之所以沉迷是因为你去度假,不用考虑现实中的责任,不用考虑生存的问题,你只是去玩乐了,但你总要回到现实……
我想他说的对,但我不想承认他所说的我还幼稚的观点,我想给自己找一些成熟的理由,于是我说:不,我实际上是想回去闯出一番事业。我是中国人,我们有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且我对这个国家没有感情,那里才是我的家……
他痛哭流涕:如果是这样,你当初为什么要嫁给我?我们在一起这么多年,是在干吗?
那一刻,他的身体不停地抖动,用双手捂着脸。我感觉自己像在杀人,又不住的在想:我要回到真正属于我的地方,你为什么拦着我……我回去是为了我想要的生活,是为了我的事业……

第二天,我们没有交流。他去工作,我在家无心做任何事,只好又躺下睡了。

第三天,第四天……直到我开始工作的时候,我终于渐渐醒来——我感觉平静的生活也不错,上上班,回家后看看书,或跟丈夫一起看看美剧,也算过得充实安乐。只是我始终没有提回国的事。他也没有问我的决定。

后来在网上和妈妈说起此事,她说:“你真是庸人自扰,怎么总是那么不现实?你知道不知道,这样的好老公你这辈子也遇不到第二个了。你要是现在不珍惜平静的生活,去追求刺激,等你老了,自己孤单一人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是后悔了……”

这一天,7月17号,我们一起看《Inception》——这部适时出现的电影。
片尾字幕出现的时候,我深信那陀螺马上就要倒下了。
但他说:不,那陀螺应该还在转,他永远醒不过来了……
我们嬉笑着争论着结局,走出电影院。
在门口的时候,我正色道:嘿,跟你说件事情。我醒了,我没有跳下去。
他先是一愣,然后红了眼眶,紧紧地抱着我,吻了我的额头。

 6 ) 这电影还真不只是单靠天才创意玄妙灵感就能拍出来上映的

看《盗梦空间》时脑子里依次不讲道理瞎蹦出来的,简略摘:《黑客帝国》,郑渊洁老师《第3180号专利》里的做梦帽,《世界尽头冷酷仙境》里“世界尽头”的虚拟世界构筑,埃舍尔楼梯,黄粱,庄周梦蝶,博尔赫斯的《双梦记》和《南方》以及其他名字忘掉意境类似的东西,《爱德华大夫》,莫比乌斯环。
然后其他同学补充:
啊想到了《红辣椒 パプリカ》(嗯我也是刚想起来,红辣椒曾经被译做过《盗梦侦探》)。
啊想到了《记忆碎片》。(同一个导演的)
啊想到了王晋康《七重外壳》。(科幻迷同学们的意识也很敏锐)
啊想到了《搏击俱乐部》。
啊想到了库布里克老师。
啊想到了佛洛伊德老师。
啊想到了《玫瑰人生》。
啊想到了《机器猫》。
……
……

结论是:看这电影,每个人都想到了许多触类旁通但又似是而非的东西。

可见,文艺作品拿梦境和心理学说事,大家都有过不少经验。《机器猫》多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题材,也拿做梦枕头套过三重梦境。博尔赫斯大半辈子都在各类神秘几何图形的结构下写梦啊镜子啊迷宫啊之类,而且他随便往前一追溯,远到《一千零一夜》里各类玄幻结构,近到诸位宗教界人士的冥想宇宙结构,说明许多仁兄都没事动过“现实世界是否一场梦”之类的念头。科幻小说的例子就不多提了。其实何需文艺作品来武装,随便找个朋友聊天,他也许都会跟你念叨些类似念头。我从不只一个人嘴里听过如下的段子:
“我小时候也经常想,各种至小微粒里里是不是有无限小的宇宙,我们是不是被包在另一个微粒里,外面有无数重宇宙?又或者,我们都只是哪个人做梦的产物?”
最后这句话,其实以前经院哲学各种互掐里出过类似的段子。琢磨各类材质名称理念原型后免不了会出几个“上帝用想就创造了世界,我们都只是上帝梦中的人物”云云,当然这类想法通常是异端,要被和谐的。这大概说明,
哪朝哪代,梦、意识、虚无、死、存在、真实的世界,类似话题,永远被人当个大事琢磨着。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琢磨过。



话说,电影这东西和很多艺术门类一样,开始时粗放直率,花样百出。那时的电影要多粗糙有多粗糙,可是表现手法大胆华丽。因为万事草创,大家爱怎么咧怎么咧。那时搞电影大多戏剧、绘画、音乐们转行而来,才子风流得紧。所以现在看早年黑白默片,会在质量参差之余,发现“妈的原来老爷爷们没色彩没声音都敢这么前卫”!
然后等电影开始成门赚钱的活动,就有流水线了,规矩了,收束了。欧洲人现在还恨好莱坞,就是他们成规格成体系的搬俗套,跟现在TVB观剧众一听到“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啦”就晕一个道理。40年代好莱坞神人编剧如云,之后十年就平淡得多。没法子:你得先把故事讲圆了,还得讲成19世纪报刊连载通俗小说那种线性结构,这样人民才爱看。商业时代的电影都是戴镣铐跳舞。你以为人人都是新浪潮啊陪你玩花样?我们是砸了美元指望盈利的!
名画和名小说经常有死后才成名的传奇故事。虽然说来不好听,但大众的口味稍微滞后是个挺大的原因。电影跟画、小说又不一样:它投资更大,召集人更多,资本家又不跟19世纪贵族似的可以赞助音乐家为艺术而艺术,所以在好莱坞,每次电影的革新下面,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有创意的人多了,能拍出来的少。不提好莱坞,只说妇孺皆知的:《大话西游》和《东邪西毒》当年在大陆的票房惨到什么地步?还好周星星和王家卫活着看到了这两部重新封神。因此,《低俗小说》这类电影,无论怎么捧都不为过:了不起的不在于电影本身,而在于这类能卖钱的内涵电影每多一部,资本家们的手就松一点,艺术家们就能多喘口气不用靠手提DV过日子。


扯远了点。
《阿凡达》当初策划了好多年,一部分原因,是非到21世纪前十年末尾,才有如此成熟的制作手段和放映手段来完全体现卡梅隆的野心。同样,我挺难想象《盗梦空间》会出现在1990年。不只是拍摄手段、特效这些硬件,还有观影人群。这么说不大好听,但观众真的是一代代被训练出来的。
一部部的电影累积;观众一点点接受复杂化的叙事;黑泽明当年划时代的《罗生门》的叙法,到《英雄》里被一照搬,大家都不新鲜了(当然和某团体操导演老师手法一般有关系);1990年的资本家很难对《盗梦空间》这样的剧本狠心投钱,可是在2010年却成为了可能。


《盗梦空间》真正了不起,是这个编制过程。它不只提供一个灵感,让大家明白“哇哈哈哈哈,你们是不是被梦境搞迷糊了呀,是不是也觉得我这个电影很深刻呀”,而是提供了一个圆润完美的电影。怎么剪辑的,特效怎么描绘,节奏怎么把握,音效的要求,各种细节的分寸。想想看,单是解析这个电影本身就已经很费事了,这电影具体的分镜头怎么编出来的,怎么安排演员来捣鼓出来,想一想就叹为观止:

将人类最永恒的纠结念想——梦境,现实的层次,潜意识——抖开。
随后制造一个玄妙的构思。
将这个玄妙的构思展开,建筑完整的逻辑世界。
将这个世界的规则建立好,将各层间的联系方式做好。
——如果只是到此为止,许多天才文艺片编剧/天才奇幻小说家,都有能力做到。

但是:
按照这个世界规则,将柯布这个人的剧情完美镶嵌其中(他与妻子的心结,他和这个世界体系本身的一些关键矛盾)
编制合适的剧情(制造出齐藤以及他所要完成的任务,制造费什以及他的父亲)
根据各层间的联系制造关键的经典剧情(第一层梦汽车落水,第二层梦酒店失重,第三层梦雪地奋战,意识边缘之类)
用大量眩目娴熟的技巧拍完,让高举蟹钳的剪刀手爱德华们猜不出哪段该剪哪段不该剪。
让人眼花缭乱之余,居然还遵循着经典好莱坞格式让人看得顺眼:开头制造各种悬念+一次任务(未遂)展示世界观,四处寻找同伴加入各种花絮顺便完全介绍世界观,进入任务即剧情主线+纠结悬念倒计时+末了各种伏笔集体展示功能。(随举一例:《敢死队》的结构:开头做一个任务展示世界观顺便揭示内部小矛盾+接任务描绘其他同伴并且初探对手+最后进入任务高潮——虽然题材截然不同……)

——插一句:《搏击俱乐部》里有个众所周知的彩蛋。胶片里藏了东西,潜移默化的影响观众。
《盗梦空间》的最后一个妙处,如开头所述:它把一连串你曾经想过、读过、害怕过的念头召唤了起来,潜移默化的把这个念头植入了你的思维,让你再次开始怀疑(你以前肯定怀疑过)梦境和现实。



如是,《盗梦空间》不只是诺兰的胜利,也是编剧、导演们的胜利。如前所述,每一部类似电影的成功,都能为天才们松绑,让他们从王八蛋资本家手里得到更多的自由。
但最后,也是观众的胜利。因为有一代代电影叙事方法的试验和开拓,因为有这样一代代成熟的观众们,资本家才敢让诺兰们拍这样的电影。真的:正是有这些可爱的研究剧情、琢磨逻辑、写剧透、写解析、“看不懂我看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的观众(而不是“呸,这什么烂片我看不懂不看了”,或是1994年写信向领导要求“《大话西游》侮辱经典,请要求停播”的老干部们),这样的好电影才有生存的土壤。



这种思路:
导演们在保持可观性的前提下一点点开导观众——观众的视野开拓因此能够接受更多元方式的电影——资本家/导演们敢于拍摄更大胆、更多元的题材——良性循环。

比起另一种电影思路:

观众爱看什么就投机拍什么——观众越来越懒越来越接受平庸的电影——滥俗灌水廉价投机堆砌的电影劣币驱逐良币——恶性循环

相去何止万里?





PS:
几年前关于莱昂纳多·迪卡普利奥一个段子。

迪卡普里奥:看着一个在《成长的烦恼》里初露邪气,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里潇洒自如,在《泰坦尼克》里成为全球偶像的,兼有金发、小邪气和俊俏于一体的家伙,如今年过而立,在《无间道风云》和《飞行家》里留起胡茬磨砺肌肤变成一个硬派气质糙男,不免让人心生感叹.一个男子长了娃娃脸算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少年时轻易便能够左右逢源,成为美人们抛掷水果和手帕的目标;忧的是过了中年,纵使留起了胡须叼起香烟卷起衬衣袖子骂几句脏话,还是去不掉甜美的冰淇淋味道。
以电影上的迪卡普里奥来说,1998年就以一介风度翩翩小美男倾倒众生,早已不必低眉摧腰事权贵,来换观众的眼泪和门票。所以《泰坦尼克》那一次妩媚的沉入冰海后,这少年就换了副样子。他、温斯莱特其实都这样,不比许多人物,到了四五十岁依然要强抹脂粉,做清俊俏丽状来掩人耳目。
可是好莱坞就这么标签。王子公主们总得朝工人阶级苦命男走两步,才能显得“实力派”一点。大概在好莱坞世界里,“佳人”和“强者”泾渭分明,两者能被兼容的也只有费雯丽这类天赋异禀的人物。而且,对迪卡普里奥这样曾经倾倒全球的美少年,不管多么实力派,他当年给人的印象总归会起作用。

但是呢……
就像观众的口味是一点点被改变的,迪卡普里奥的地位是一点点改变的。拍了一部又一部成熟男电影,堆积了足够多的砝码之后,“中年男人实力派迪卡普里奥”总会压倒“美少年杰克·迪卡普里奥”,成为他核心形象的。
《盗梦空间》就是又一个砝码。




 短评

大概广电局也不知道该从哪里剪

3分钟前
  • 山风如月
  • 力荐

好烧脑的电影,看了两次才看明白,好吧自己笨了点。佩服编剧导演了

6分钟前
  • 婷婷爱八卦
  • 推荐

所有的梦境中柯布中都戴着戒指,所有的现实中柯布都没戴戒指,所以陀螺只是障眼法,戒指才是真正的图腾。结尾柯布根本不在乎陀螺有没有停下来,因为他出机场的时候没戴戒指,他早就知道自己回到现实了。

9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Christopher Nolan是天才!

12分钟前
  • flowerowl
  • 力荐

概念不算新鲜但还不错 ;p 充斥许多漂亮的慢动作镜头和带点匪夷所思的建筑构想,视觉效果挺棒的!偶尔会令我想起Paprika……

14分钟前
  • longer
  • 推荐

我的陀螺停不下来了。

16分钟前
  • 陈允然
  • 力荐

你永远记不起一个梦的开端,就像记不起我们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

19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既然做梦,就做大点” 这句太深得人心了。——2010年最天才的电影。“谁又能说,现实不是梦境。” Do you remember how you got here?

24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你们终于知道我每天晚上做这种梦有多累了吧

28分钟前
  • Molly Zheng
  • 推荐

就那么一个创意,被大家吹得玄而又玄。片中充斥着毫无意义的枪战。看的过程中惟一的惊喜就是CCTV了。

33分钟前
  • 还行

1、电影确实精彩。2、没有想象的难懂,相信你自己。3、总会有一个让你记一辈子的镜头。4、请降低期待值。5、请提前上厕所。6、记得关手机。7、一定要去影院,因为影院也是个造梦机器。8、记得听完结尾音乐。因为它负责让你醒来。9、极可能是近几年你在影院看过最精彩的电影。10、穿越吧少年

3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一部电影好看到即使你明白它在故弄玄虚也是义无反顾的打五星。

35分钟前
  • 楚仙
  • 力荐

诺兰+莱昂纳多的电影,我无话可说!

40分钟前
  • 法海爷爷
  • 力荐

列奥纳多干完这票肯定是要去Shutter Island修养一阵了。

43分钟前
  • 熊想躺平
  • 力荐

确实挺好看。人人都在评论这片,我也评不出个鸟来了。因为《盗梦空间》这片,中国人民已经陷入了智商无限的癫狂幻想之中。人人都觉得自己的解释最牛逼,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哲学家,是心理学家,是数学家,是诺兰的知己。

44分钟前
  • 苇间疯
  • 推荐

《奠基》是一部复杂精致并绝对精彩好看的电影,他让你在片尾字幕出现时完全反应不过来之前的两个半小时发生了什么,就像一场梦境一样让你匪夷所思却又流连忘返。

47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力荐

我还能说什么呢 出影院第一件事就是拿iphone 上豆瓣 至少5颗星啊 第156个评分的 哈哈哈哈 一直要用心用脑看的电影 内容很严谨 逻辑性强 非常好看 等高人仔细分析。。 又去影院 看了一遍 很爽 很抖擞

51分钟前
  • Villalon
  • 力荐

前期的口碑营销确实有点儿过了,绝对还没有达到神作的级别,但依旧是近年来最好的影片,诺兰独有的叙事技巧视觉风格以及影像语言都被完美的贯彻其中,其遵循并热爱的怀古之风从人物造型,台词蔓延到拍摄手法以及特效制作上,不过正因为如此,一些动作戏上的处理还有视觉奇观的展现则还不是那么过瘾。

54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力荐

卡梅隆负责革新电影技术,诺兰负责革新电影结构...

57分钟前
  • 大宸
  • 力荐

一直在牛逼,从未被超越。只有Nolan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59分钟前
  • seren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