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伊芙 第四季

第08集

主演:吴珊卓,朱迪·科默,费奥纳·肖,金·波德尼亚,罗伯特·吉尔贝托,卡米尔·科坦,劳伦斯·波萨,安贾纳·瓦桑,伊莫金·戴恩斯,路易斯·波德尼亚,西吉·英瓦松,英格瓦·埃盖特·西古德松,特蕾莎·克拉默特,斯泰西·图内斯,约翰·基奥,马里乌斯·伯姆,乔什·扎雷,奈杰尔·库克,安娜·玛丽亚·埃弗里特,安纳斯塔西娅·梅勒赫斯,玛丽-索菲·费尔达纳,帕诺·马斯蒂,曼普利特·巴楚,莫妮卡·洛佩拉,史蒂夫·奥拉姆,津齐·哈德森,塞西莉娅·诺布尔,大卫·摩尔斯特,罗伯特·卢凯,爱德华·布卢梅尔,阿迪勒·阿赫塔尔,史蒂夫·佩姆

类型:美剧地区:英国 / 美国语言:英语 / 俄语 / 年份:2022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杀死伊芙 第四季 剧照 NO.1杀死伊芙 第四季 剧照 NO.2杀死伊芙 第四季 剧照 NO.3杀死伊芙 第四季 剧照 NO.4杀死伊芙 第四季 剧照 NO.5杀死伊芙 第四季 剧照 NO.6杀死伊芙 第四季 剧照 NO.13杀死伊芙 第四季 剧照 NO.14杀死伊芙 第四季 剧照 NO.15杀死伊芙 第四季 剧照 NO.16杀死伊芙 第四季 剧照 NO.17杀死伊芙 第四季 剧照 NO.18杀死伊芙 第四季 剧照 NO.19杀死伊芙 第四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S4E6 Consume Each Other

跟前两季一样,本文从属于S4评论总汇贴:杀不死的伊芙,想看单集评论的看单集,想看逐集总汇的看前面的链接,请随意。

以下开始正文。

S4已经放映6集了,这6集的主题是什么?

“Consume each other”

如果以EV的关系作为主轴来看待S4,主题如标题就是“consumer each other”。

不是很确定,在S3结束之前剧组就想往这个方向深挖,还是续订之后再定下的创作方向,不过没关系,到目前为止对于这个主题的表达和成片质量都是上乘的。

这两天我在尝试给KE打tag,“惊悚悬疑犯罪爱情黑色心理喜剧”,还是“惊悚犯罪黑色悬疑爱情心理喜剧”?

跨类型太多了,搞得人头秃,最后我想还是用后者,惊悚犯罪黑色悬疑爱情心理喜剧。词序上的些许不同,重点就压得不同了,12人的悬疑看到现在就是个麦高芬,悬疑线的重心全落在了EV这段彼此消耗的关系上。非要说这戏不是爱情戏,已经不太说得过去了。

S2在分析EV的性张力关系时,我有过一个问题:

想在S4E8之前看到明确的常见的亲亲抱抱桥段的,大概率是不太可能的。(我到现在都不太觉得这剧组会真的拍这种镜头,但看现在的势头,也并非完全不可能,S4直给到现在,最后一集真出个杀招也难讲。)

S4E6很直接的给了“升级她们能干出什么(H事)?”这个问题的答案,哈哈哈哈哈哈,爽到飞起。

如果把EV关系的发展更抽象的提炼出来,大概可以缩减到这样:

S1 相遇

S2 了解彼此

S3 各自追寻自我,确认关系

S4 关系中的彼此消耗+?

注意,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不可能只写“消耗”而不写结果的,铺6集消耗彼此,第7集应该会继续铺,但第7集肯定要让两位主角对这种关系中的消耗,以及对各自内在更深入的理解去进行反思,为S4E8的结尾升华做铺垫。

按这个剧组一贯作风,预告风平浪静,那多半是大事要发生,预告老神在在,那肯定是要黑色幽默一把闪一闪观众预期。她们发的预告,你反着想,歪着想,都比顺着想要接近剧本的最终呈现。

最近疫情闹得越来越厉害,封城前夕有很多杂事缠身,另外,自己也在犹豫这集是顺着自己的恶趣味写呢,还是正经点顺着剧集的脉络讲点可能有用的关系处理。

没有结论,拖着不写也不会有结论。那就随心写吧,这次的文章可能会比较精分,大家将就着读吧。

1、E的坦白与自我暴露

S4E3 V坦率承认了自己对E的操控,S4E4面对C妈的嘲讽也是半否认半承认的态度。

S4E6就开始安排E来承认自己的放不下。

开场疗伤戏不管是四人在场的黑色幽默桥段,还是进入两人对手戏。E全程都是内疚,妥协的态度。虽然小V痛到快昏过去了还在赶E走,但E都是选择无视她的喊叫优先照顾。

这小情侣闹矛盾的戏拍得真是……技法老套,但真的有效,哈哈哈哈哈。

小V嘴巴上喊着赶E走,被拽住了也没真撒手,听到E崩了康叔一枪,忍不住窃笑。

E呢,全程护仔老母鸡上线,从开场跟康叔争执不能这么施救的台词观众是可以明显感受到社会规训在E身上的影响的,她经过了那么多走偏门的训练,依然不是一个杀手的思路。这伤口送到医院去,按照英美的急救诊疗指南,医生怀疑患者被家暴都会报警,这种明显至少是误杀的状况V估计现在已经以受害人的身份被询问笔录了。

从5分51秒左右开始,截止9分17秒这短短三分半的对手戏,大概用了五六个机位,将近50个镜头(没有实拍的经验不确定有没有数错)在不断捕捉EV的表情特写,身体关系。

如果注意吴女士的表演细节,应该会发现,虽然V嘴巴上一直赶E走,但E对V的拒绝真的当回事,是发生在V醒来以后跟E说,自己是认真让她走这里。

第一个问题来了:留白期+S4E1-5这段时间,两人之间发生了多少事可以让E觉得报警把V抓起来后,V这种拒绝的态度是完全超过她预期的?

关键对话马上就来:

面对V的提问,E没有回避给出的回答是诚实的,抓你是为了自己好。Good for me可能会涵盖的内容有很多,良心上过的去、能控制住你不闯祸、不给自己添麻烦、给被迫卷进来的精神科医生个交代……不管具体涵盖哪些内容,根本都是从E“自己”出发的。

V的第二个问题很有意思,was it?不管理解为“是这个原因么?”还是“是否真的Good for you”,都有点考到E了。

这时E才回到自己惯常的轨道,没有正面回答,但行动上扣衣服也好,说衣服适合V也好,都是在放低姿态妥协了。

直到V不顾伤情执意走了,E才意识到问题没那么容易解决了。

这段两人对身体关系的表演承接着S4E3的开场,E很习惯V身体裸露,没有任何避嫌的反应,所有的动作都很自然亲密;但V是很回避的,E身体靠近甚至有一瞬僵硬的反应,虽然有受伤的设定,但遵循孤证不立的原则,结合S4到目前所有两人对手戏来看,V回避害羞是比较确定的。

那老问题又来了:什么相处模式会让一个对身体暴露和接触那么自然,另一个还那么害羞,害羞这个还是一贯老吃老做开车就3p的精神变态?

大家不妨开开脑洞,脑补下这种日常。

另外,大家留意EV第一段开场戏快结束时的BGM

Unloved的单曲《Bill》:

这首《Bill》,第一次出现在S1E3末尾V捅死Bill的时候,明显是Bill这个人物的Theme。

剧组把这首放在了S1E8作为捅刀床戏的事后曲,玩了下双关,刀对刀复仇又暗示人物命运的无法选择:

现在又到了EV关系的转捩点,事后曲又来了,并且做了新的填词:

(字幕组很辛苦,但我相信“在爱一起”是手滑打多了字,但不影响理解。)

Bill不知道会不会觉得E没良心,哈哈哈。

但这首Bill的Theme已经过渡到E的心境了,V刚问完E:“Was it?(Good了么?)”

歌词就来体现E的内在思考:“She’s not good to you她对你百害无一利”

你还要继续吗?

这首BILL还用在了一处关键的转折场景

同样的复仇,同样的没杀了,老年组和柯南组的对照关系在S3E8已经初现端倪。

S4之前我是很回避去谈及具体的台词,视听语言和配乐的,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轮不到我来做,也没有必要,大家尽可以找更专业的文章或者视频分析论文去看。但S4看下来,虽然剧本依然在谍战犯罪逻辑上有这里那里的瑕疵,但完整地看S1-4总体的细致程度,打磨各种细节来体现人物的内在状态,真的很难再回避了。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以人物为导向而不是情节为导向,从抽象概念到一句歌词都精细排布前后照应的创作方式。后面的文章里还会提及类似的精心安排,我们慢慢继续往下看。

还是原来的观点,在个人事务中,思考和言语都是孱弱的,嘴巴再硬,行动才能说明你的真实感情和状态。

你还要继续吗?

E当然继续,人家还要开着老头车继续,哈哈哈哈哈哈。

整段对话里闹矛盾E低头哄哄的内容跟大多数爱情剧大同小异,之前V对E的低姿态应该是持续很长时间了,E已经习惯被V求着,而且她这种嘴巴硬的人肯定不会上来就道歉认错,而且从理的角度,杀人了报警需要道歉的话,任谁听起来都觉得怪怪的吧,笑。

最关键的台词在这里:

在第一场戏,E承认了“为了自己抓了V”

这场戏,E正面承认“我不喜欢失去你”

还是那么自我中心,但又很确定。

这段台词为什么会糖分特别高?

各位可以结合下自己的感情经历, 没有感情经历的可以回忆下看过的影视作品、小说,包括一些讲两性关系相处技巧的文章视频。

正常的两性关系常识都会告诉大家,要尽量学会站在对方角度立场换位思考,沟通的技巧不要总是在强调“我怎么样?”

很多影视作品、小说故事,在写类似桥段的时候,台词往往会朝“你那么好,我很难想象没有你我会怎么样”这种方向去找。

先强调“你的好,重要性”,然后才是“我如何如何”。

换位思考,不要那么自我中心总是”我、我、我”,道理上绝对是没错的。但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单方面的去强调这种话术一样的沟通技巧,是有很显著的负面效应,且很少被提及的。

这种沟通模式一旦在亲密关系中形成,那双方就用话术造了一堵叫“我一直有为你考虑”的透明墙。如果缺乏深度的自我暴露,亲密关系双方没有对对方的暗面有足够认知的话,那一旦有点超出常规的大事情,很可能就完全无法挽回和修复。

详细案例请参考E和Nico。

能不用话术,不找借口,面对对方的质问,坦白地承认自我中心+自私:

“I don’t like it.”

这台词真又符合E的反社会人物塑造又甜,最妙的是还没完,E这闹分手之后接近表白的台词紧接着是:

E开口问V知道拉尔斯是谁的时候,我真的绷不住了,直接笑站起来了,边走动边笑看完这段才坐回去,家里人又是关爱智障的眼神在旁边啧啧啧。

你的小女朋友,刚刚中了丘比特的箭,从鬼门关爬回来,叫你滚你不滚她滚了,你低头去哄到此为止都还在正常人的理解范围内,刚刚有点好转你这蝎子尾巴就翘起来了。

你就完全不考虑考虑V现在的战力多少,是不是伤口会崩开,这事的危险程度,就想叫着她跟着你去复仇查案了?

我的妈呀,这都不是蝎子问青蛙你要不要驮着我过河;这是蝎子问青蛙我驮着你过河你要不要上来?

这种行为跟V当着E面裸绞致晕还能开口就是“他一天没吃饭”,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双向奔赴的技能全点在疯狂上了,很容易暴毙的好不好?

现在有点咂么出味儿没?为啥要用老头车而不是去租辆汽车当道具,E大姐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河,搞不清楚状况,就不顾危险想带着伤员往前冲,不撞墙撞到脑浆子出来是不可能停止的。

V曾经怪过E没礼貌不会说Thank you;Helene这集互文了对应的台词,嗔怪E只会“go go go”;C妈这集更直接,说E是“bad penny”不请自来的烦人精。在E一上头就不管不顾这点上,角色们达成了高度一致的认识。而且这头一上上来根本降不下去,E6末尾脑子一热把拉尔斯杀了,线又断了。

不过,话说回头,谈点正经有用的,在关系中,不管是处理亲密关系还是亲子关系亦或是足够亲密的朋友关系,只要这个关系深度足够亲密了,最好能尽早学会放弃“真爱无敌”这种幻觉。

西方文化对人的理解还是比较科学主义,个人主义导向的,发展出了心理学,行为学等诸多的学科,把人的精神做了各种各样的分类和切片,研究人的性格,个性,行为模式诸多种种方向。但到现在依然没有研究明白“人”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而东方文明在这一点上有着更概括模糊的理解。中国人都知道三字经,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善不善先不提,但中国人是用一个字“性”就概括了人的内在,“性”如果按照现代性理解,其中就包括人格、性格、脾气秉性等诸多方面,是个涵盖范围非常广的概念。相比较西方手术刀一样的研究传统,东方对人的理解要更靠个人修为一些,优点是不会落入机械化物化工具化的盲区,缺点是很难靠建制教育体系去教化个人,非常需要个人的悟性和智慧来领悟。我感觉是各有千秋很难说谁对谁错,比较好的情况是能兼容并包,而不是搞对抗。

不管你或对方,主观上是多么的真诚,想要为对方付出和改变,这种付出和改变本身跟自己的“本性”是存在矛盾的,那本性终归是要发挥底层作用的。

要么你没法像自己预期那样去付出和改变,要么这种矛盾会始终持续地折磨你自己。就我生活经验里对人的观察,往往以上两者都是会出现的,这种矛盾如果不能在双方的努力下得到妥协和缓解,那最后的结果要么关系被耗死,要么人被内在矛盾耗死导致关系被耗死。

EV的人设是比较极端的,但只要是个人,就会有人该有的矛盾和挣扎,跑不掉的。

那怎么办?又要回头去讨论“深度的自我暴露”

还记得S4E3医生跟V讨论“健康的亲密关系”么?

以下的发言可能有点残酷,但确实是真实的人生体验总结:

“健康”二字看起来很正向,但其实从来不存在不经历残酷消耗而能自然建立的健康亲密关系。深度自我暴露的当下对双方来说,都是不舒适不愉快甚至很难受很打击的。这个过程在消耗双方的精力、耐心、情绪,打破荷尔蒙带来的美化幻觉,打破人对“爱”不切实际的预期和愿景,严重的甚至会让人怀疑爱和生命的意义。能经历过这种双向的深度自我暴露的情侣伴侣,最后还是决定面对这一切共同生活的话,我称这种人为“幸存者”。而且这个过程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经历了当下阶段的相互消耗能幸存下来,进入到下一个生命阶段,双方的心智阅历发生了变化,又会带来新的沟通需求新的消耗,能不能一轮一轮地挺下来,还是要看点运气和命运的安排的。

所有的幸福背后都是外人看不到的劫后余生。

但不管能不能善终,能完成一轮幸存的人,我都认为是生命的强者,至少世上多了两个足够清醒又坚强的人。

E1-6,EV的自我暴露已经表达得比较充分了,最后两集就来看看这两个变态能不能成为这样的强者。

2、关于“死亡”的“床戏”

《S4E1+E2从失控进化到自我控制岂是轻易能完成的事》里瞎猜了下这季的船,这艘Helene大船真是华丽啊,哈哈哈哈哈。

EV的性张力耗材升级到现在越来越金贵了,啧啧啧。

阿E啊,杀人不是不对对么,你不是受不了她杀人找麻烦么?

怎么到了你也想报复的时候,刀递得这么不假思索?

还是那句话,思想和言语都是孱弱的,一撞到本能身体总是诚实的,行动才会体现真实的你。

第一次V当着E割喉是S2的变态皮尔,E当场就应激了。

这次,E不仅当帮凶,还一脸满足。

虽然有很多变态连环杀人犯的研究会显示,杀人或折磨受害者的行为会给精神变态带来性满足,但这种罪犯往往都有性功能障碍的问题。所以,我不太认为这种模式可以用来硬套理解EV的情况。

我们首先明确一点,不管EV是否闹矛盾,12人都是她们的报复对象,Helene目前是作为12人台面上的人是首当其冲的对象;Helene作为有性虐癖好的个人,对EV出手了这是私怨,无论公私Helene都很危险。

小V的思路是直接的,对于12人按从近到远的原则杀过去,Helene是关系最近的一个人,而收到了丘比特Gunn(这个角色非常有意思,后面需要特地讲一讲)递的小纸条确认了想杀自己的人确定是Helene并且拿到了具体地址,那现在不杀留着等过圣诞么?

让一场谋杀变成巨船现场的因素是E的在场。

Helene在射了V一箭享受完E以为V死了的绝望之后可以完全不当回事跟E调情,也不能说她不喜欢E吧,但这个“喜欢”更像是“嗯,这只羊不错,现在就宰了吃”这种喜欢吧。

本来V复仇的心火就很旺,Helene调戏E的话一出,直接火上浇油,还尚存一点点压抑的monster一面彻底再次暴露了,整个人既嗜血又狂暴。

我们要区分一下,S4E1+2里V失控杀人,虽然V对杀人本身并没有负疚感,但对于自己百般努力却失控V是很不舒服的。食肉动物对蛋白质过敏吃肉就吐这很遭罪。

杀Helene却有本质上的不同,自己打破了自己圈在身上的枷锁,monster直接完全露出毫无顾忌和负疚感,甚至是非常有意识的在E面前彰显。

为什么V杀Helene的全程,总是盯着E看?

这是无声但直击灵魂的宣示:“你看清楚我的本来面貌,就是这样的Monster!”

这杀的人Helene又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变态,Helene清楚自己跑不掉以后,本能反应是享受死亡带来的快感,所以才会有让V“Make it glorious.”的台词。对于一个S来说,死在一个beautiful monster suffer的激情之下,是不是很贯彻Helene自己的理念呢?剧本又一次前后照应起来。

Helene是全剧里唯一一个既对V调情过,又跟E有身体亲密接触的角色,作为中介物比Hugo小哥也好看多了,这升级升得直接从高铁升到头等舱。

手刃仇人,一起感受血腥的味道,暴力的残酷,死亡的绝望,在V强大的兽性气场中,脑嗨直接顶出天灵盖了。

这段杀戮戏大俊的表演看着有一点点像《女魔头》里塞隆对真实罪犯沃诺斯的角色处理,都在强调人本性中兽性的野蛮与统治力,《女魔头》的英文片名就是《Monster》,当年塞皇凭此片拿了奥斯卡最佳女主,看看今年大俊和吴女士能不能捞到奖。

S4E6的开场,E是以保护者的状态出现的,而且从她们身体动作细节的处理来看,E是很习惯帮V做事情的。同样的,孤证不立,现在回去看S4E3,E狠心拒绝V寻求庇护的要求出去调查回到自己房间,没有看到V,她的反应是有点意外的,而且:

她很自然地去捡V留在地上的血衣。。。。。。

看的时候我心里一直翻白眼,难道你还准备拿去送洗么?这么自然而然地做家务,真是养了个好大儿啊……

接着镜头转到床上,才注意到iPad被动过了,好大儿又坑蒙拐骗去了医生那,才叫Y帮忙报警。

吴女士对这个角色绝对地百分之二百上心,大部分时刻都避开了容易“被看到”的套路演法,而是选择了更浸入式的表演方式。

把V抓起来,E不难受么?不难受的话,也不会Helene一戳就爆,也不会失去道德边界扔刀给V。

EV作为对照的双子星,在人物属性上,E的基底偏阴性多一些,坏也是暗戳戳的坏;而V则是偏阳性多一些(现在看到阳性有点一激灵),直接的炫耀式的暴力,能量非常充沛。(不要把阴性阳性直接往男性女性上去理解,是两个层面的事。)

这场戏,V的能量彻底释放出来了,不再是唯唯诺诺的好大儿,毛亮屁股翘称霸一方的王者气象出来了。

E的反应呢,看表情都能看出来,喜欢得不加掩饰。E为自己递刀杀人内疚么?不,她只关心她受伤的老虎要去哪……

E不是一个很有母性的人,但唯独在V身上,她展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保护欲,S2医生跟她明讲V听起来就是很典型的变态能照顾好自己,但E还是坚持认为V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

我想这种病态的保护欲可能跟控制欲直接关联,E下意识的还是将V当做“非正常人”,需要置于她的监控之下,这种行为本质上其实跟皮尔、Helene没有特别大的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EV之间是存在“不健康的亲密关系”,而不是单纯的猎人和猎物的关系。

好了,threesome死亡大船靠岸了,接下来是什么?

不好意思,不应期。。。

激情褪去,除了空虚,见血以后的应激,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浮现到现实层面:

EV要怎么面对目前烧光杀光的关系?

各位,请再次注意一首BGM,unloved的《Cry baby cry

从V杀好Helene跟E说完“我们完了”离去,开始到E接完Yusuf的电话人很恍惚的这段镜头里,BGM是Cry baby cry的前奏。

我先把Cry baby cry的歌词贴一下,大家看一看:

然后这首BGM是怎么用的呢?

S1E8捅刀床戏的前戏曲

S2E2 V人都快被变态玩死了还不忘留message给E,跟E擦肩而过的时候

S2E5 暗杀约会的前戏曲

S2E8 V带教E砍死雷蒙德以后这一段用了前奏当事后曲

这段BGM的运用,基本上有两个条件:

A、 前置剧情是糖分比较高或是性张力爆破戏

B、 后续剧情是两人对关系产生迷惑迷茫感,不知道何去何从怎么处理

我想这应该是最后一次用这个BGM了,离季终只有两集描写了四季,双方都很清楚对方是什么人,也都很清楚自己对对方无法克制的迷恋,这种迷惘最终要到了解决和定义关系的时刻了。

3、我们来聊点文化对精神的影响

我跟在不同地区执业的心理咨询师朋友一直都有交流一件事,文化对心理咨询的影响。朋友们有在北美区的,有在港台,也有在大陆的,当然,他们给我的讯息更多是从实务出发,不同文化背景的案主即便是被医生诊断有同一个类别的心理问题,在具体的咨询过程中是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反应和沟通方式的。

这次在持续拉片的过程中,我也从影像和创作上感受到了一点点。

从菲比组的第一个编剧组开始,四季编剧加起来是一个人数不少的团队,中间还有人进人出。

从剧集的呈现来看,这个由四季编剧组总体表达的故事,是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整四个组里的同僚们对精神分析的若干大人物,弗洛伊德、荣格、拉康、钱德勒、弗洛姆、卡伦霍妮……做过详尽功课,而且有扎实的实务支撑的。同时,他们应该对尼采、海德格尔、福柯、萨特、波伏娃这些影响了近代思想史的大家也都是很有研究的。

全剧中V时不时闪耀着存在主义光辉的台词一直在提醒我们对于自身的追寻,而E则更多的是从行动中体现。

写《爱的艺术》的弗洛姆有本著作就叫《自我的追寻》,很值得一读。

全剧中几乎没有没有精神症状的角色,大家多少都有点病,正常人少得可怜。

这两年读福柯,熟悉福柯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他有一本非常出名的专著叫《疯癫与文明》,与心理学的切入角度不同,哲学家的福柯是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精神分析及其相关现象。他提出的一个观点很有意思,精神病是从人类发明了精神病院以后才产生的。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观察,疯子和常人的区别只是非正常,而文明与文化的发展,让人类定义出了精神病。

这个观点在我浅陋的理解看来,跟波伏娃提出女性并非自然产生,而是被父权社会定义附属于男性的“第二性”,是有着相当共通的学术基底的。

关于KE的女性主义评论这几年有相当多优质的评论了,我还是无意扩展开来讲,大家可以找找看。我只想提醒各位注意一点,这些高深的理论并非空中楼阁,是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KE的剧集就在反复地运用。

首先,菲比在定E人物基调的时候,真的是神来一笔,直接把原著白人三十岁的女主,换成了亚裔,四十多,对于英国是外来者,人设就自带外来族裔边缘人的效果。

在人物群像上,每个人都有点毛病,这真的很福柯,你以为大家都正常,发疯的是少数人,很可能仅仅是因为你看不到大家的不正常。

然后接棒的编剧组都是女性主导,虽然从成片能看出大家的口味确实有点差异,但对女性人物的立体刻画,是坚持始终的,只有方法的不同,没有方向的差异。

第二季的编剧组对人性暗面的探索特别感兴趣,也相对喜欢暴力美学

第三季的编剧组对个人自我的探寻非常下功夫,糖派得多少有点理想主义

第四季的编剧组对宗教和威权嘲讽火力十足还套接上了女性主义

啊……

除了啊,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真的有被愉悦到了。

既然这是S4的影评,那现在我从几个这季新增角色的角度来举例说明宗教和威权怎么套接上女性主义,这是有多么令人愉悦。

首先是Gunn,看到康叔给V的纸条上写着Gunn的名字时,记忆中弧光一闪而过,但跟S4E3出现EV牵手戏之前一样,孤证不立,先按下不表。等到S4E6 Gunn现身给V递纸条以后,我基本能确定这个角色的意象是怎么来的了。

Gunn是北欧神话中女武神之一的名字,来源地大概是挪威丹麦这些国家,词源是古诺斯语,Gunn是转成英文的写法,这个名字的意涵是“战斗”。剧组挑的演员非常符合北欧女性的生理特征,高大,浅发色,高鼻梁,而且看她们地面技的操练,V说不定还略逊一筹。在北欧神话里,女武神是干过背叛奥丁的事的,剧里Gunn递了纸条给V,威权还是自己的判断,Gunn选择了自己的判断。

这些能对应上的人设都不重要,关键是编剧们用一个重装女武神来干什么?

丘比特!

大人,时代真的变了,丘比特是光屁股小孩还是美少年都不重要都过时了,后现代女性编剧要的是充满了暴力,背叛的重装女武神来做爱神,而且是能精准地把箭射偏一公分这种技术人才!

这个丘比特估计是要当到底了,从C妈开始查Helene虐杀12人里的成员开始,每集都在铺垫这个角色的信息,正式出场了肯定是要好好使用一番的。

第二,Pam。Gunn是我正好因为《艾尔登法环》这两年读了点北欧神话凯尔特神话,撞枪口上了,顺着这个思路,我去查了查Pam的词源。信息比较少,但不少对于名字解析的网站都提到Pam有蜂蜜的意思。

Pam是个失家社恐阿宅,虽然没有明讲族裔,但看特征以及她那有毒的哥哥虐待她的细节,应该很容易联想到中东裔。康叔也是真的变了,变着法各种暗示Pam不要踩进毒池,现在可好,踩不踩都没了关系,Helene一死,部门老板没了,部门解散,去处又没了。

圣经里提到蜂蜜的最著名的,应该是会流出牛奶和蜂蜜的应许之地,而应许之地是上帝许诺赠与通过考验的以色列后裔的地方。摩西带着以色列人出埃及记,后人约书亚最终带着族人到了应许之地,但故事没完,他们后来背弃了神,所以神让犹太人四散各地。

威权现在散了,Pam这个名字蜂蜜的意涵是非常正向的,虽然她有对尸体有异常的好感,但从剧集塑造人物来看,本性是好的,不是V这种杀人取乐的类型,她最该去看看的是社交障碍,而不是练习杀人技巧。康叔是真的惨,新人一代不如一代,哈哈哈哈哈。

现在Pam没了职业目标,自己本身也挺有是非善恶的观念,那看着功能可能会是辅助的角色。

最后,来看Yusuf,E的这个肌肉男妈妈跑友我还蛮喜欢的。

Yusuf来源于古兰经,这个名字对应的英文名则是Joseph。这些年来,绿色世界的纷纷扰扰相信也让大家知道很多关于古兰经的梗,我这里就不多说了。这个男性角色名字用的是古兰经的写法,行为上却是对E的界限非常尊重连正常的大男子主义都没有的,编剧在对冲什么应该还蛮明显的吧?

然后,我们来看看圣经里最出名的Joseph都有谁?

新约里最出名的Joseph有两位,第一位是圣母玛利亚的世俗丈夫,耶稣的养父,第二位是亚利马太的Joseph,耶稣受难之后将耶稣安葬的人。

我是真的不想在文章里贴梗图,但是没办法

左图是米开朗基罗的圣母怜子像(哀悼基督),这构图一出,守着E的男性名字来源是Joseph,哈哈哈哈哈,还是个肌肉男妈妈。

我们接着看旧约里的Joseph,有长故事出名的是雅各的儿子Joseph,身世很凄惨差点被家人杀死,因为有解梦的能力,最后得到法老重用做了官员。

E的Yusuf的各种技术能力都是有目共睹了吧,跟这位神话故事中的技术官僚也有点点对应。关键是E嫌他烦不想要技术细节只想听答案,男妈妈一点儿不会介意。这种尊重女性懂事好处又有用的男性玩伴请多来两个。

这两天查资料越查越笑,这个剧组用这些老得不能再老的意象,活生生给攒了个大活儿,真厉害啊。

还剩两集,杀招就要亮出来了,尽管使出来吧!

 2 ) 致两人的高端爱情(以及第四季如何伤了我的心)

最后一季了,心情其实很复杂,因为我不会喜欢编剧真的杀死伊芙,也不觉得两人能HE。接下来是我一路追下来的心得,有很多角色分析,也有自己的追剧心路旅程。

关于这部剧的高明之处

其实看第一季时对于这类猫抓老鼠故事了解并不深入,唯一看过并深入研究过的是剧版的汉尼拔。所以一开始很难意识到这部剧的创新在哪里,毫无疑问的,是性别。这种猫抓老鼠的剧情设置一般都是两个硬汉,基情四射却又死不承认。杀死伊芙并不是单纯地把性别转换了,呈现一些好莱坞烂大街的女性类型角色。总所周知,好莱坞塑造反派/英雄女性不外乎几种策略。

第一种,圣母型。一般为英雄正派角色,单纯善良,同时也很有能力,身边总有一群不成材或需要照顾的男人。典型的就是新版神奇女侠。

第二种,苦大仇深型。一般是经历了一些创伤,用极端方式复仇,从良家妇女变成性感火辣的沉默女杀手,有情绪宣泄的作用。典型的就是库伊拉。

第三种,混沌型。极度理性主义,非常自私利己,为达到自己目的不择手段,道德感低,典型的就是《消失的爱人》女主角。

POI里的肖根其实就是三种的结合和变体,但人家毕竟不是主角,不是承担说故事的。在杀死伊芙里,小变态和eve就是主角,所以这种刻板的,背景故事有限的设定并不适合这部剧。于是菲编小笔一划,创造出了两位你很少在英美剧里,甚至从不曾在商业大荧幕上出现的角色,薇拉内尔和伊芙。

关于薇拉内尔

首先,小变态并不是传统男性视角下的女杀手。她经典的粉裙造型告诉观众一个重要的事实。性感不是她的标签,而是她的伪装,而且她甚至不常用这个伪装。她毫无疑问是个彻底的反派,虐待狂、虚荣、任性、自恋、冲动、小孩子气、不负责任,一个典型的精神病患者。而且她最为颠覆的,就是好莱坞不能对孩子出手这一设定。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小变态第一次出场就打翻一个女孩的冰淇淋,原因是女孩不对她笑,她觉得被冒犯了(跟小孩子较真的V姐),其次是她曾把一个婴儿扔到垃圾桶里。这代表了她根本没有一点母性,她自己就是个孩子,而且只要别人没给她足够的注意,她动眼泪动刀子都要你注意她,原因不外乎一点,我怎么好,你怎么能不看我呢。

第三季小变态绕过同母异父的弟弟这点我个人有个解释,那就是她并不是拥有最基本的良知,而是抱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精神。这点和汉尼拔是很像的,汉尼拔能因为乐师吹奏不好把人煮成菜,小变态也可以因为一个人瞪她一眼动刀子。只是V姐有了一个重要身份,她还是一个打工人,顶上有人,哪怕V姐能力再足,也抵不过一把狙击枪,所以V姐能在业界存活的原因有很大的一点,她绝对的利己主义,她可能眼光并不长远,但对她来说敌人不是永远的敌人,朋友也不是永远的朋友。

V姐的吸引力是一个陷阱,很多人都很容易爱上高功能精神病患者,首先他们自信,有目标,尤其V姐还是个特别时尚的girl。但问题是,小变态的问题也很容易被忽视,她大手大脚买衣服证明了她根本没有未来规划,她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也让她经常陷入危机之中。这种危机感在前两季还有展现,第四季则彻底削弱了。V姐在医院偷钱凑车票,被一大叔绑去照顾其实都是说明了她是那种走一步看一步的人,可以说脱离了这种游荡于各组织高危生活,小变态根本无处可去。她天生就是干这行的,也只能干这行,你要她转行等于叫一个学画画二十年的人去搞电脑,根本不可能。

关于伊芙

所以又来到了伊芙。如果说小变态是混沌型的变体,伊芙就是圣母型的变体。她有黑暗的冲动,精明的智慧,可归根结底,她就是个普通人。一开始她更像是被小变态选择来玩这个猫鼠游戏,可经过一连串的事情,我们V姐看见一种无私的爱,家人之爱,对她来说最接近这种爱就是伊芙的迷恋,不管她怎么样,伊芙都会去推敲她的动机,追着她跑,满足她的虚荣心。

伊芙是个健全的人,她有丈夫,关心她的同事,最新一集的闪回我真的破防了。因为比尔的死就是伊芙,也是我心中的一道疤,这个三集领便当的老头可能被淡忘,但不会被抛下。所以伊芙把小变态送进监牢里是可以理解的,她害怕了。现在薇拉内尔变了,努力善良,这样她就不能恨她,而经过那么多事情,她抛下了工作,和身旁的人若即若离,然后小变态就这样眼巴巴地跑来说我错了,简直像是羊来了的谎言。

伊芙很容易被遮掩在小变态这种光芒之下,但她其实一点都不弱。她还是有良知的,虽然这种良知因为逐渐接近黑暗而被磨没了,但伊芙还是会怕,她几乎都在虚张声势,并没有小变态的底气。第四季的伊芙罕见掌握了主动权,但这种主动权很快又被小变态拿走了。两人的爱情就像观众的评论一样,只能围着小变态转,所以在这场攻防消磨战里,伊芙就算了赢了也是自伤八百,而且她注定不能和小变态过下去,因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是她第一段婚姻的相处模式,她是个主导者,婚姻关系必须围着她转,她要的注意力,她的虚荣心不亚于V姐。

关于卡罗琳

要说这部剧里我最喜欢谁,一定是卡大姐。这位卡罗琳就像是女版的007,拯救了世界,大隐于官僚体系之中,受人尊敬,慧眼识英雄,人脉广阔。可问题在于,她的成功是牺牲了家庭和自我,她不愿意和女儿敞开心扉,她把所有人放在心上认真交往,却永远可以抛弃他们。卡罗琳在属下死后的愤怒很快就消散了,只有在她儿子死后才产生动摇,因为那是她为数不多重要的人。第四季更像是她的一个悲剧史,她的悲伤转换成一种无底的,错误的愤怒,她已经不奢望一个好结局,官僚,人脉统统背叛了她,她也不在乎了,像她这种人注定得不到好结局。在她最爱的父亲死后,卡罗琳的反应堪称经典,她平静地出去,然后让朋友砸毁整栋房子,全部的回忆,然后她要复仇,却发现在这行里,水太深,像小变态说的,如果你真要认真算账,估计你身边认识的人都要全死了。

卡罗琳更像是一个孤芳自赏的人,而且她是她故事里的主导者,英雄和主角,从不用和任何人分享或撰写故事。她清楚知道上位要付出的代价,就像多数人,她在并不知道要做什么的迷茫期就踏入这场间谍游戏里面,然后逢场作戏多年,就这样硬着头皮继续。她和康斯坦丁可以说是同类人,也是她一直没有杀死康斯坦丁的原因,他们太相似了,又或者说,其实她也冷酷地意识到,要杀的不是属下,而是罪魁祸首。

总结来说,三位女性真的都是影视剧少见的类型,背景故事丰富,幽默,有着男性角色不可取代的属性,却也不局限于发挥女性性别的优势。她们不只是独立的故事角色,还融合了谍报类型片的优势。话说我是不是越来越像在写论文了。

关于第四季

第四季主最大的问题就是悬,人物动机很悬,随意出现在不同地方这点也很怪。这里必须点名批评第四季的剪辑,由于本片有三条主线,一到两条副线,所以几乎每隔两分钟镜头就会切换。这种快速切换在最后三集情况严重,不仅仅打断了叙事节奏,而且还很影响观众情绪。比如卡罗琳跳进湖里,我们正感慨着,下一秒就直接切VE线。以及不晓得是不是摄影组有换过,KE以前就算环游世界,都不会那么刻意地给全景,而是展现出V姐在喝茶,或者在墙上看景而已。但这一集频繁给远景,不专注在人物本身,与前三季风格相差太大,搞得好像在拍007似的。

在写明信片的V姐,并没有凸出身后景色

行行,知道你去Havana拍

人设悬浮是一个更大的问题,首先为什么伊芙的改变那么大?一个还算聪明的邻家阿姨转眼笼络了一位退伍军工具人,成为私人保镖能文能武还兼做侦探。KE就让我喜欢的一点是它总在尽量写实,不论是V姐被迫偷钱搭车,还是康叔干着一人的活儿却在不同情报部门打工,甚至卡罗琳被官僚体制毒打,都是KE与好莱坞造梦式的特工片不同之处,可第四季就是让人感觉伊芙对十二门徒的仇实在没必要。

其实到了第六集,第七集,伊芙已经回复原本的人设,杀死十二门徒后陷入忧郁和罪恶感之中,而且对小变态也像是对不成器的女儿一样。其实伊芙第三季更像是对V姐的脱敏疗程,第四季疗效不错。而且V姐也试图皈依(?)但是发现自己天生邪恶,加上卡罗琳提点后彻底拥抱了自己的黑暗,但是也不想为十二门徒卖命了【属于我发现画画太久转不了行,但我现在摆脱压榨我的动画公司自由接案还开心点】所以阶段性成长的V姐就和伊芙说拜拜了。

第七集真的是很惊喜,因为伊芙做了一个很自私的选择,她要放下过去向前看,等于她原谅了V姐之前干的各种坏事,去找V姐干掉十二门徒并不是第三季想要利用V姐的那种,而是想要再次和V姐建立羁绊。就是在这两集,KE的评分暂时性地回来了。由此可见,我觉得V姐变得像是个人,会脆弱并不是这部剧不好看的原因。原因出在于衔接,尤其是S3,S4的割裂感太重。打心底里我们都知道,伊芙必黑化,V姐必定学会爱成为凡人,但第四季开头和S3太割裂了,而6,7集也算勉强救回来,所以才有了最后一集的冰释前嫌。

关于第八集和十二门徒

正当你以为KE上了轨道,编剧立刻给你一巴掌。首先,伊芙劈头和卡罗琳说你知道谁杀了肯尼的时候我惊了,这根本和卡罗琳之前查案的行动逻辑不符合,然后你现在突然说卡罗琳可能是大魔王,他妈谁信啊!人家神夏跳楼都有给一些John没看见被自行车撞了一下的伏笔,你啥都没有!要说这对CP不值得HE吗?我个人保持疑问态度,首先是V姐真的变了,她们不再试探彼此。通过伊芙的演讲,可以知道她们已经把彼此狠狠打碎过,黏合起来后,变成更坚固,全新的东西,所以她们已经双双输掉,也双双赢了。可问题就在于打十二门徒这条主线。十二门徒一看似牛逼轰轰的组织,结果因为Helene一个破洞,V姐一个按钮就全灭了。为什么偏要实体会面?不是一向来说各自管理的吗?没有替代人选吗?保镖去哪里了?V姐一个人两分钟全灭?就好像你看一部鬼片,前面鬼怪各种穿墙拉你进入梦境百毒不侵行踪不明,结果在最后一个泼圣水,主角赢了。以及我可爱的Pam也是浪费了,作为一个像是初级V姐的人,她的定位到后面其实更像是康叔的良心,一个女儿的替代。虽然她在这部片成长明显,拒绝卡罗琳的样子就好像我当你辞职一样爽,可是真的对不起她牛逼哄哄的开场。本季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你搞了一堆新人,随意回收旧人,前面能加快主线的时候你花大篇幅去描写V姐皈依,后面节奏就突然加快。

如果我是编剧,我倒是愿意把Pam和康叔受Helene控制,站在十二门徒一方,所以V姐和伊芙被迫联合,卡罗琳在中间干双面间谍的活儿,最后伊芙杀了Pam,康叔被V姐干掉了,卡罗琳和Helene联合,实际上潜伏进十二门徒。最后四个女人双双对决,卡罗琳不安好心有自己的打算,Helene重伤Eve,V姐误以为Eve死了,要干掉先卡罗琳【以上纯粹是我的脑洞不要在意】那个Gunn,卡罗琳的旧相识,Helene的私生活认真觉得删了也没大问题。

 3 ) 我们值得一个更优秀的结局

劳拉·尼尔从米开朗基罗那里偷师,因为她没有足够的创造力想出自己的东西,所以成功地以奄奄一息的方式结束这部剧。这个结局除了满足劳拉·尼尔的超级自负心之外,没有其他目的。她牺牲了一个拥有独特人物的独特故事,而让人们会在几天内都一直谈论她。

像《杀死伊芙》这样标志性的独特剧集应该有独特的结局,而不是充满俗套的俗套结局。如果我他妈的想看《泰坦尼克号》,我会去看那部电影的。结局的安排真是太新鲜了,劳拉·尼尔,任何人都会复制和粘贴,你懂的。

另外,我非常厌恶总是迫害女性的这种标准化剧情。如果你敢于独立,敢于选择不同的道路,而又是一个女人,你就将受到惩罚。这部剧有机会改变此现状,传递不同的声音,但编剧的唯一目的又是让大家都来讨论她,所以剧情就这样发展了。

说实话,(第四季的)编剧们都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她们应该回顾一下第一季,看看菲比是如何写季终集的。伊芙刺伤了薇拉内尔,但你在整场戏中都忍不住要笑。(而第四季结尾)实在是太残酷了,而且在叙事上也很仓促。她选择把《泰坦尼克号》、《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寓言故事(青蛙与蝎子)混在一起,而不是动动她的脑子,给这部剧一个适当的结局,使之对得起我们过去四年的追剧经历。这部剧应该有一个恰当的结局,而非现实的结局,因为《杀死伊芙》从来不是一个现实的故事,这正是我们喜爱这部剧的原因。

一个一生都致力于达成花哨、原创、非传统的死亡方式的角色,得到的却是完全不同于此的死亡。薇拉内尔应该以她杀人的高标准体面地离开,脸上带着微笑,而她的死却成为电视史上最老套的死亡之一。这完全不尊重整个故事,也极为不光彩。

那个女孩会拒绝死在一条肮脏的河里。

总而言之,我从结局中想要的是能够重新观看过去几季的欲望,而现在我绝对不会去重温了。我只想忘记我看过这部剧。

我在考虑给这一集打1分,但是朱迪和吴珊卓是如此的出色,她们应该得到超出10分的评分,希望她们能因为在这一集中全心全灵魂投入的表演获得一些奖项,这会是唯一的好事。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编剧没有给他们更多的相处时间。能看到如此天赋异禀的组合,以及她们超强的化学反应,是非常罕见的。

另外,我想我再也不能直视费奥娜·肖了。谢谢。

原文:Mare-13532(IMDb)

翻译:JulianVaughn

 4 ) 简析S04E01:我们喂养这狂热的故事,也被这谜题所抚育

随便跟剧写写,欢迎讨论~ Hello大家,好久不见。因为之前截图修图拼图太累,而且特别浪费时间,这季的剧评无特殊情况就不像从前那样放图了,写法应该也会随之有调整。 个人私心比较喜欢这两集——同样是作为运用影像叙事的创作,相较于电影,电视剧带有弱影像性的特征。而相较于之前的两季(S02、S03),KES04E01、E02至少向观众展现了自己独特又统一的影像叙事风格和一定的美学水平。导演(Stella Corradi——也是KES03E04的导演)的画面本身就能做出丰富的表达,镜头语言亦值得玩味。然而这种拍摄方法也存在显而易见的问题,下边会随着解析慢慢带出我对此的一些想法。 某些地方可能比较主观,如有不妥,还请指正。 注:由于一次放出两集,我又想分开做评论,第一集简析就只针对第一集,我写的时候也有在假装自己没看过第二集。请大家也代入一下,尽量避免在评论区提第二集相关,以免给其她分集追的朋友造成剧透,谢谢理解!

S04E01:Just Dunk Me

*约4'16"的开头,主表现二女主现状。 第一场戏: 神秘摩托车手——一处悬念。 镜头——Konstantin登报。 Konstantin现身。 Eve以新身份新面貌示人,粉墨登场。 Eve和Konstantin交涉。 信息量: 1.E现状:功夫不错。虽然比不了老婆,但进步神速总是公认的。 职业成谜——一处悬念。 2.K现状:化身政客。此身份非常贴合他于前季表现出的人物特点——自私,冷血,虚伪,混蛋。 3.THE TWELVE现状:流水的十二人,铁打的海伦娜。Dasha(似乎)死了,Helene就成了Eve目前唯一的线索。 4.VE如今关系得到初步交代。 K潜台词:上次我们见面你跟你老婆不是挺好的吗,直接问她好了,怎么还来烦哥? E潜台词:滚,少管姐(的家事)。 第二场戏: Villanelle以新面貌示人——新身份?打问号。一处悬念。 Villanelle高唱圣歌——圣徒?依旧打问号。又一处悬念。 开头部分就此结束。 我比较满意这个开头的一点就是,3季过去了,终于有一季是以Eve作为开头的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这部剧叫做“Killing Eve”,而不是“Intruder:Villanelle”或者什么“Villanelle's redemption”。 看第四季难免要回溯第三季,提到了E那就顺势写写她,在这里要插入一段2020年7月我和刚看完308的朋友(美蘭老师)的聊天记录: 美蘭:Eve是一个heroic、有救赎情结的人,这样的人很容易给自己的行为都赋予大目标。嗯……Eve其实也可以选择release her monster,但是她一直特别不愿意;并且她不愿意向自己承认这回事儿,还要反复强调:I had a life.我总觉得这跟我上面说的她的性格有密切联系——她很想take control,rule over。 我:对,她控制欲真的无比旺盛。 美蘭:而且我会觉得她眼里是有社会性压力的…… 我:对,这就是一开始Phoebe赋予她的——我觉得这点很神:就是,一个女人在某处越显得极端,那就表明,实际上,现实中,她是受到压抑的。就算剧里没有表现出来,我们也应该明白这点。不需要挑明。 美蘭:是的。而且Eve似乎并不认为……或者认可,像Villanelle那样风林火山来去自如是一个选择……亦或者亡命天涯是一个选择……她太hold on to her life了——“我本来可以和别人一样的!”……只有那样才能保全她的需求和实际上在她心里被放大了很多的……dignity.我会觉得自控也是她非常重要的需求。所以她什么都看不到只能看到V的脸的时候,她会有correct this error的强烈欲望。我不好说这是不是有意识的。 我:是的。我感觉Villanelle不能完全理解她这点,但Villanelle是懂她有这个毛病的……也不是毛病哈,就是倾向。 美蘭:Villanelle并没太把这当一回事,但是她挺当一回事的。 我:我并不认为Villanelle不需要重视这一点。她俩现在这样全凭她俩太爱对方,等问题暴露了会有更多麻烦。 美蘭:嗯。但另一方面,Eve又容易冲动,并且利用她的heroic头脑结构粉饰她的冲动……以及她那有点不够自洽的混乱正义:“我确实觉得对吗?确实。那就行了。” 我:是的……你知道,我想要点出本季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也是前些日子网上有争议的问题,同样与Eve的戏份问题挂钩:S03的戏核竟然是“家庭”——也就是说,这一季都在利用家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转变……但到Eve这里处理太他吗粗暴了,甚至掐头去尾的。而且家庭对Eve没有造成任何实质性的转变。 美蘭:我也是有点服了……虽然说她也变了,但是都到桥上了她还 I had a husband 我:srsly???哇不是吧,咱能不提这个一会儿吗…… 我:笑死我啊。呃,她对Villanelle的感情转变也太快了,全需观众脑补。 美蘭:能解释通吗,可以,虽然但是…… 我:她一直执着于自己原本的人生轨道,现在她的不可控因素变多了,所以她很害怕。……我当时刚看完太上头了,想得也过于Love Story了。我知道结局不是言情结局,但我暂时也没往现实那块想……后来感觉她俩其实很多东西都没法儿说通。 美蘭:嗨!感情就是这样儿的。 我:Villanelle她从来没感受过Eve所感受过的压力,就像Eve永远体会不了Villanelle在家庭中所遭遇的痛苦。 美蘭:“Villanelle她从来没感受过Eve所感受过的压力”——放到现实里,浅显直白地说,这个可能影响更大一点。我看剧的很多个时刻都会有一种“她(V)不懂”的感觉。 我:对。这一季的大问题就是“家庭”成了戏核之一,而这个戏核过于简单了——女人所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在家庭吗?家庭肯定是有影响的,但当然不是全部。更何况这剧出发点根本就不在家庭啊好么…… 美蘭:这属于开篇没选个更好的theme。 我:……你跟我说Niko和Eve所组成的家庭就是Eve生活中的全部我他吗也不信啊好吗…… 美蘭:笑死我了,但是她是确实很他吗的重视了。 我:……所以S03总编剧有点辜负了PWB了说实话……PWB做得本来已经够到位了。你就看选角吧:亚裔,中年,妇女,丁克,高危职业……这他妈就是天才的配置——全浪费了。 美蘭:不好写,不好写。感情线的大头放在这里。 我:是啊,所以我也不会指摘,可惜而已。 ——————分割线—————— S03剧终我曾经针对过去三季梳理过Eve这个人物,并做出了一些猜想,但由于还没到全剧季终,人物没有定性,现阶段不太适合放出我的归纳和讨论。那么在新一季开播之际,顺着这段聊天记录,我们先简单聊一下PWB对Eve此人的(再)塑造。 有趣的是,Phoebe在读完小说后,就决定要让Sandra Oh出演Eve,但在小说中Eve是一位白人女性。 我们来看改编后的剧中的Eve:这样一个几乎集所有女性敏感热点议题于一身的人物——亚裔、丁克、黄种人、中年妇女、高危职业、性取向模糊——太难得了,这就是PWB塑造她且投掷她于这部剧当中的原因,也正是PWB一眼相中Sandra•Oh作为Eve的演员的原因,同样更堪称KE“亮点中的亮点”。创作者乃至观众都必须清楚的一点是,KE不仅仅只有Villanelle一个特殊的女性形象——PWB重塑了一个“女杀手”没错,但并不是说只有设计“女杀手”这个特殊的身份才能成为女性标新立异的手段;PWB的聪明之处在于,她反而是将当下社会大众普遍默认最不起眼,甚至是最容易激发偏见、受到歧视的种种特质聚集于一人,巧妙地构建了Eve这个与众不同的女性形象。 在幕后采访中,Sandra也曾提到自己非常感兴趣、并想要摸索和探究以Eve为代表的中年女性的心境——“Eve不知道或者不承认她为什么要做现在做的事情?那种被驱使般的冲动和本能是什么?这种冲动是哪里来的?作为中年女性意味着什么?处在停滞平稳期意味着什么?拥有这样美丽的力量,像是重振你的活力一般,意味着什么?失去你的活力又意味着什么?”可以说,Eve就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现实社会中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女人,也照出了许多女性不敢直视的、自身的另一面。 如果大家看过第三季,应该还记得第三季的开端,我们看到的Eve,是一个经历过S01、S02的风浪,在社会当中屡屡碰壁、感情受挫、精神遭创的女性;S03剧情越往后,她越一无所有——无疑,这是编剧在创造困境,将人物推至绝境。但我认为我们始终需要牢记的一点,还是Eve这个人物本身就拥有的“困境”,亦或说就是一种既定的“绝境”Eve——一个亚裔、丁克、黄种人,高危职业、性取向模糊的普通中年妇女,在她遇到Villanelle之前,她所拥有的,最“正常”的一切,在她原有的认知内,已经到达了一个顶点。她的心态也就是:“这应该已经是我能得到的'最好的'。” 在她遇到Villanelle之后,这种心态变了。 “这真的是我能得到的'最好的'吗?” “什么才是'最好的'?”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难道我没有去寻找和争取的资格吗?” …… ——又回到了Sandra所说的那些,也是Phoebe最初想要表达的东西上去。 之前的一切对于那样的一个女人来说有多难争取,在人生的转折点面前,这个女人就有多难挣脱原有的一切。所以这并不怪她,她再怎么想重建那些东西,她困惑和挣扎的时间再长,也是人之常情。 ——但Eve这样聪慧、积极、自尊心强、不甘平庸的女性为什么不值得更多呢?她们凭什么不能抛下那并不适合自己的一切,去冲出桎梏打破世俗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呢? Eve是矛盾的。她留恋于自己争取来的、控制下的那个“旧世界”,又痴迷于自己配得上的、不可知的那个“新天地”——新的身份,新的爱人,新的生活,新的冒险,新的战斗,新的征程。而Eve这个人物,注定要走向“独立”,因为女性的“独立”,某种意义上来讲就相当于女性的“成长”,甚至可以说是“重生”三季累积下来造成的成长,也是她“释放自我、解放自我”的过程,令她不再感到自己正遭受来自社会和家庭等等的压迫与抑制,终于可以像Villanelle在自己专属的领域当中继续才华横溢、大放异彩。这呼应了编剧在第一季时就想要表达的东西,也呼应了“Killing Eve”这个剧名:创作者想要一步一步慢慢地杀死Eve原有的那些东西——日复一日的生活、寻常的人际关系、几乎一成不变的人生观、普通人的普通感受……尤其是,渐渐杀死她作为女性,乃至人性当中压抑着的成分。 综上所述,KE这部剧的部分初衷,一定是要着力表现Eve这样的女性的——她们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同属于一个生活圈层,我们会和她们打招呼、共进早餐、一起加班……我们不仅会真切地接触到她们,还或许,我们自己就是她们。而Villanelle,作为一个深藏不露的顶尖女杀手,相对来说则遥远和符号化许多,然而由于PWB在S01将这一人物塑造得近乎完美,所以我们的Villanelle并没有真正符号化,她是生动的,真实的,可爱的。 不尽如人意的是,第二季第三季,主创明显已经将Villanelle作为本剧的一种噱头。出于电视剧商业化大众化的本质,也由于人物本身的巧妙讨喜,Villanelle几乎在被当枪使,指哪打哪——反正观众爱看她,反正她多杀几个人收视率可能就会变高。而理所当然的,Eve的戏份减少,结果就是她的人物魅力惨遭削弱,最直截了当的表现就是S03一整季——不仅缺乏Eve的视域,还少有她个人感情的流动。看看S01,E的戏份密集且有效;S02,E的戏份已经难称“详略得当”;S03,额,我第一次见,双女主的剧,竟然能有一集从头到尾都只有一个女主。 第四季的开头,当Eve取下她的头盔的那一刻,我会相信,不仅只有屏幕里的Konstantin发出了那声惊叹;我也会满意的是,不同于前边两季的主创,这季开头,终于让Eve开了“第一枪”——于情节而言,那是非常爽快的一枪,而于全剧而言,那是非常有决心、气魄和力量的一枪。 第三场戏: 接开头的Villanelle,进一步表现Villanelle新面貌。 “——你的声音像天使一样。” “——只是声音像吗?” 通过这段对白,和演员的表演,表现Villanelle的脆弱和对获得归依感和认同感的迫切——需要各种归属、各种认同,我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在追求这些,这是人之常情,故而此处又是对Villanelle有了常人感情的侧写。 上季我写过,现在的Villanelle有了常人的情感,她变得会感受,她具备了一定的同理心,她想融入人类社会,她想拥有“正常人”做同类,因此,她就更加需要人类社会里的“正常人”的“认同感”。她助人为乐,行善积德,做社区里的“五好公民”,是同龄人眼中的“完美女孩”……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为自己渴望立起来的的“新身份”服务。 不过,不谈她的举止是否真正行之有效,也不谈是否“矫枉过正、过犹不及”,我们看得清楚的是,Villanelle显然并不自在,十分别扭。 事实上,哪来所谓的“完人”呢,人人对外表现的都只是一个“人设”罢了,这个世界还是被“罪人”占领的。之前写过,作为一个psychopath,Villanelle以模仿、扮演他人为乐,如今,我们依然可以顺理成章地去想象,她是否只是在模仿一个“虔诚的信徒”?她是否只是在,比往常更投入地去扮演一个所谓正面的、积极的人设? 有句老话叫做:宗教是统治阶级送给被压迫者的精神鸦片。我是无神论者,我没有宗教信仰,也没有资格对宗教文化做出评论,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内心脆弱甚至濒临崩溃的人,才需要从外界寻找、信赖、倚仗他们认为比自己更强大的人事物;茫然且对当下选择不够坚定的人,才需要受到所谓强有力的人事物的指引;不够自洽并为此而深深痛苦的人,才需要似乎永恒博爱、包容、宽厚的人事物去接纳。 这样看来,Villanelle投奔宗教,其实不足为奇——与其归依一个“小家庭”,不如归依宗教团队这种“大家庭”,如此连获得的认同都是“神圣”的。只是这种方式究竟是不是真的适合她,她又是不是真的相信“神之爱”并愿意回馈这份爱,我们就要拭目以待了。然而,即便她又搞砸了,我们也不能说她没有转变,至少401的她表达出了强烈的向好的意愿。 第四场戏+第五场戏: 信息量: 1.Eve住酒店——豪华酒店。 熟悉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S01时,Villanelle也曾拥有过这样的生活。 额,在玩什么,“你走后我将生活过成了你喜欢的样子”嚒。 2.Eve和肌肉男调情、交流,从中能感觉到他们的同事关系和炮友关系。 对于Eve来说,比起一成不变的家庭婚姻丈夫,这样的关系和生活显然更适合她。 3.Eve的新面貌新生活,似乎比Villanelle要满足和开心很多。 第六场戏:

哈哈哈哈哈哈

“两点的时候,你要去沙雕比赛做评委。” Sorry啊,我真的会笑。 至于Carolyn突然转变的服装风格,我想起Fiona Shaw曾经在访谈里和主持人交流过,Carolyn的服饰令人感受到一种“性吸引力和权力”,且因为需要辗转世界各地,她总是穿件外套,还有,她本来总是拎手提包,后来因为越来越忙碌,干脆包都没了。 ——额,如今,她直接换休闲裙装。一些被流放的闲人状态跃然屏上。 “人类,接受不了太多的真相。” ——至于C为什么引用艾略特,我搜索了一下原句,发现它出自艾略特的《凶杀案》。这部小说的一位读者写,艾略特所有剧作的主题都与“对超验世界的恐惧”有关,ta的读后感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 “——对超验世界的恐惧,集中体现于合唱队(即自然界的人)。她们是最普通的民众,是社会最底层的基本构成,她们的信条是“活着,凑凑合合的生存着。”当托马斯死后,合唱队如是唱道: “与对人的不公正的畏惧相比, 我们更加害怕上帝的公正。 我们害怕窗外的手,茅草屋顶上的一把火, 小酒馆里的拳头,运河边的推搡, 但我们更加惧怕上帝的垂爱。 我们承认我们曾非法侵入,我们软弱,我们失误; 我们承认我们承袭着世界的罪恶; 殉道者的血、圣徒的痛苦里,也都有我们的罪过。” 无论是上帝的垂爱,上帝的公正,人都难以接受。这种对超验的恐惧,以向上帝求取怜悯的方式,被人无数次的表达着。” (附上原文链接,整体阅读可能对各位的理解会有一些帮助://mbd.baidu.com/ma/s/VbOUBtj3

——个人认为,继丧子又查出丧子真相之后,Carolyn是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打击的。这个人物所代表的女性力量比两位女主还要强一些,她不仅拥有力量,还是真正“拥有权力”并擅长利用它的人。从始至终我们也看到,她有勇有谋,运筹帷幄,只相信自己只依靠自己。然而,时至今日,当她也成了“权力”的受害者,她开始审视这一切——人生、苦难、命运。她意识到,自己并不万能,自己只是千千万万渺小人类当中的一个,和曾经被她摆布过的人并没有什么区别。 第七场戏: 信息量: 1.Eve吃东西的场面越来越多。之前写过,结合“口腔期”看,进食是和人的欲望相关的。 2.一些和睦的炮友关系。 第八场戏: 信息量: 1.Carolyn表面上在和自己的一个学生叙旧,实际上只是在利用一位“捷克情报人员”。 2.他丧女她丧子,一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师生:“悲痛让我们变得面目全非,就连我们自己都感到陌生。” 3.新事件:一起新的谋杀案。或许又和12有关。 第九场戏: 信息量: 1.Hugo高升,俨然一条组织的狗。作为“上位者”开始野心勃勃地利用现有权力,准备反过来压C一头。 但就像我说的,C并不会跟他计较——她是已经看开了的人,深知也深受权力其害。尽管他威胁她,口口声声说她不会有好结果,可是她心知肚明,深陷其中的人才没有好下场。更何况,他现在还只是狗不是虎。 2.C在调查上的的优势主要是人脉(源源不断的情报和线索)。 3.从Carolyn和两个男人的两段对话来看,她的现状:被“调职”了(美名其曰)——文化专员(死人一样)——受人监视——居于劣势。 第十场戏: 信息量: 1.Villanelle、May、Phil共进晚餐。晚饭“又是和面包”——这是鱼这个意象——本集最重要的意象——第一次出现。有关鱼的象征意义,我慢慢讲。 2.从作为信徒必有的餐前祷告环节一段可见May的父亲Fill并不虔诚。一处悬念。 3.这家人只有两父女和一只猫,母亲呢?母亲是缺席的。一处悬念。 4.这只猫——黑猫——还叫“Lucifer”——与堕落天使同名。这是猫的意象在本集第一次出现。有关猫的象征意义,我慢慢讲。 5.饭桌上气氛微妙。Lucifer不喜欢Villanelle,Phil对Villanelle有种天然的警戒,而May则用一些牵强的理由一直袒护V。一处悬念。 6.似乎Villanelle将“人类情感”(亲情友情爱情)和“认同感”“归依感”混为一谈了。 7.结尾,Villanelle又说了一次:“Fish?”这是鱼的意象第二次出现。 在Phil开口暗示Villanelle必须搬出自己家生活时,镜头里的Villanelle头部与身后的太阳钟重合,极易让我们联想到耶稣的形象

左:一个古典时代的太阳神赫利俄斯浮雕 右:可怜巴巴的Villanelle

让我来做一些科普: ⑴“实际上,圣诞节最初并不是以耶稣诞生的名义举办的。罗马教会最初规定12月25日是太阳神(赫利俄斯)的生日,因此将其作为重要的生日节点庆祝。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耶稣在教徒的心中是如太阳一般永恒的存在,因此人们将太阳诞生的这一天认定为耶稣诞生的时间,正式将其确定为圣诞节。” ⑵“通常来说,我们会把君士坦丁大帝说成是第一个基督徒皇帝,但事实上,在他改信基督教之前也是个虔诚的太阳神赫利俄斯(不可战胜的索尔)(helios magistos/sol invictus)信徒。在他和他的继承人的推动下,以及社会上自发的行动,传统的基督信仰和太阳神信仰融合了起来。 梵蒂冈有一幅著名的4世纪马赛克。在此之前,耶稣的人形形象极其罕见,这几乎是耶稣的第一代形象,却是以典型的赫利俄斯的形象出现:英俊的年轻男子,头上的日冕和光芒,手持象征王权的球或权杖,马拉太阳战车。” 那么为什么编剧会选择赫利俄斯形象的耶稣呢?请继续看科普: “荷马生活的时代约在公元前8世纪,而到了公元前5世纪,希腊神话出现了一次很大的变革,阿波罗和赫利俄斯的不完全兼并就是在那个时期形成。关于阿波罗和赫利俄斯的不完全兼并,最早的记载应该是出自欧里庇得斯的悲剧《法厄同》,在尾声部分,Clymene(克吕墨涅)悲叹赫利俄斯毁了她的儿子,这里,她将赫利俄斯称呼为阿波罗,意思是destroyer(毁灭者),阿波罗的属性当中的确有这样的存在。《伊利亚特》中阿波罗因为克律塞斯的女儿克律塞伊斯被劫持,听到大祭司的祷告后立刻给希腊军送去了瘟疫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原来,这也算一个“Destroyer”——我们的Villanelle的象征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地猜测:Villanelle确实会把这一切搞砸?破坏,一直是她的风格,哪怕是背弃信仰,哪怕是渎神。 此后的近景中,Villanelle一直“化身”为赫利俄斯形象的耶稣。加之这一桌人各怀心事,实在让人又联想到《最后的晚餐》。宗教冷笑话,用得不错哈。 当Villanelle说出“我一直都想要有个家”时,谁心痛了?嗯嗯。 第十一场戏: 信息量: 1.这对父女也是“边缘人”——出于莫名的原因。一处悬念。 2.Villanelle偷听父女讲话,听到May的赞美时,她有在偷笑,露出和得到夸奖的小孩子一样的神情——获得认同感的满足+小虚荣。原来我不是恶魔,原来我也可以是天使,原来我也是真的讨人喜欢的。 第十二场戏: Villanelle在说出“让我拥有新的人生吧”这句话时,并不坚定,虽然能看出她心中隐隐洋溢着美好的热望,但更明显的还是一种迷乱。而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如果真的找到信仰成为信徒,似乎不应该再茫然和犹疑。 紧接着,失手杀猫的情节就佐证了Villanelle的不知所措。 ——有关Lucifer的论调很多,有人说他代表七宗罪里的“傲慢”,而有人称他不肯向圣子参拜并非“傲慢”而是因为“嫉妒”。但无论如何,他堕入地狱是没有异义的,“堕落天使”的称呼也由此而来。而导致他坠落的因由也众说纷纭,更多的版本是——他对神(圣子)的不服从。 那么,尽管是猫是被Villanelle无心杀死的,猫率先向Villanelle“发动攻势”却是不争的事实。这是一处伏笔,要留待第二集再慢慢讲啦。 第十三场戏: 信息量: 1.原来Villanelle是May的性幻想对象。额,也可以说M暗恋V吧。 2.失手杀死猫后,Villanelle立即飞奔到那个认为她“完美”的人身旁,寻求安慰和认同。依旧是似曾相识的拱人怀里要求摸头顺毛,宝,你可能是真的狗。 “——善良,幽默,大方,聪明,善解人意,忠诚。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人。”May这样形容Villanelle。其实我愿意相信也确实清楚,这些都不是Villanelle模仿或伪装扮演出来的,这些真的就是她原本拥有的天性,是她身上真实存在的美好品质。只不过,具备这些品性的人,也可能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psychopath,而心理变态的人,同样可能会具备这些品性——之前写过,这并不矛盾。 第十四场戏: 1.Eve和Carolyn久别重逢。从她们的对话里我们终于知道,Eve在一家私人安保公司工作。有关E职业的悬念解开。 2.You're still playing the same old game of chess.I want to sweep the chessboard off the table and set it on fire.I want to watch those little wooden critters born. 这几句我看的资源的翻译有问题,“wooden critters”是一种“套圈游戏”。其实不是讲Eve不愿再身陷这些事儿啊,是在老调重弹:E说C行事风格老套,让人办事的说辞就那么一个。她不愿因循守旧,不想同C合作为C卖命。她不愿再成为她的“人脉”,她要自己来。哎呀,看着眼前执拗又自信的Eve,已经是过来人的Carolyn会不会想起当年的自己呢?会不会在心里感怀,或许有一天,Eve也会像自己一样当局者迷最后遍体鳞伤呢?

第十五场戏: 信息量: 1.Villanelle把《圣经》倒背如流,足见她有多想获得这份认可。 2.对于受洗仪式,Villanelle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3.猫的尸体被发现,Phil还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却马上看向V。一处悬念。 第十六场戏: 信息量: 1.Villanelle说谎——这真的是要受洗的人吗?Phil怀疑,但还是想给V一次机会。 2.Phil说得没错,比起渴望受洗,V确实更渴望“被人看到自己受洗”。 3.Phil说他们对V一无所知,额,连我们都几乎对V一无所知……这里主要表现V在新生活中一直以来的避重就轻,也可见V并不是真心实意想赎罪、得到净化。她只是需要他人的证明,他人的认同,来完成自我证明,自我的认同。 第十七场戏: 1.停尸房里,E和尸体独处一段主要表现E的性格特征:大胆。机敏。一往直前有决心。阴暗变态不正常——谁他妈会闲得没事扒拉死人眼皮看看啊? 2.女殡导师也不是什么正常人吧。她和死人对话耶。一处伏笔。 第十八场戏: V“受洗”当天,Eve没有到场。 V张望,起身,失落之情一览无余,与此同时她天性中的那份破坏心理开始蠢蠢欲动。当她得不到满足时,她就不想再忍,不想再迎合。 ——其实是很孩子气的表现,归根结底还是老生常谈,她就是个小孩。 受洗开始了。 “你离弃你的罪了吗?” ——没吧? “你拒绝邪恶了吗?” ——没吧? “你会向耶稣求助吗?” ——不会吧? 三个问题过去了,我们心里都已经有了答案:Villanelle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信徒”的。她混淆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情感与认可,“正常的好人”与“信徒”……但这也无可厚非:我们很难揣测一个psychopath的内心世界,在她们的认知里,很多东西都没有界限,而另外一些东西则很容易被附加强烈的原则性。她追求洗心革面,成为一个“好人”,宗教这种方式很可能只是她偶然的发现,那么当她察觉到整件事情和她的认知存在巨大的偏差时,她再次做出偏激的行为也说不定。 其实我比较喜欢这种写法,单刀直入,讽刺地揭露这一整件事的荒唐。Villanelle是那样无常,那样自由,法律无法束缚她因为她不喜欢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难道宗教会对她有什么影响吗? “你相信……” “Just Dunk Me!!!!!!” ——这个意象——本集非常重要的意象——第一次出现。它所具备的象征意义,下文会慢慢讲。先做几个科普: ⑴自教会初期直到十四世纪,付洗的方式通常是让受洗者全身浸入水中,只有头部露出水面,然后主持洗礼者使受洗者的头,浸在水中三次,同时念以上的经文。这叫做“浸水式”洗礼。这浸水式洗礼象征“洗洁、死亡、复生”等意义。 ⑵《圣经》马可福音16章:16节: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 Villanelle受浸的特写镜头拍得很有趣——镜头和演员的神情都好像在说话。我的第一反应是,她此时此刻很像一个小孩子,在透过鱼缸去打量鱼。 总而言之,受洗没有V想象中的那样特别,进一步说,她表现出了极大的不信任——没有虔诚,只有好奇和怀疑。可是,信徒受洗,是要抛弃怀疑,全心全意信奉上帝,不再要求外物,而是更多地审视自己。 镜转,下一刻就是鱼缸里水和鱼的特写。十八和二十这两场戏太重要了,太需要放在一起讲。 第十九场戏: 信息量: Eve对这个猛男炮友根本没感情。他们就是纯肉体关系。如果说还有啥,那就是Eve利用他提高武力值,如此对自己的工作更有帮助。 第二十场戏: Eve走到鱼缸前。 她望向鱼缸里的鱼与水,露出了和Villanelle差不多的打量的、玩味的表情。 这时,“Villanelle”出现在Eve的对面——安静地站在水与鱼的另一侧。透过鱼缸,她凝视她,她凝视她。四目相对。 “Villanelle”说,我原谅你。 ——这仿佛是受洗起到的作用:学会宽恕他人。“Villanelle”在履行。 然而Eve却只觉得好笑。她走开了。 “Villanelle”急了,她疾步走到Eve那边,就像是一条“从鱼缸里跃出的”“鱼”。 接下来是这样一段对话: “V”:“我明白看到我这样生机蓬勃你很难受。”(这是什么只有从ex嘴里才会说出的话啊) E:“哦,你是这个意思吗?” “V”:“我想告诉你我已经变了。” E:“你从未改变,你和之前完全一样。” “V”:“我不是来和你吵架的,Eve。” E:“或许我变了呢,你有没有想过这个可能性?或许我不需要……” ……(“V”在她面前跪下) E:“你在干什么?” “V”:“为你祈祷。” E:“哦。” “V”:“主啊,请引导Eve找到信仰……” E:“我不需要你的帮助,我要你离我远点。” “V”:“……请让她做真实的自己,给予她勇气与力量……” E:“你听不懂人话吗?” “V”:“……请你拯救她,就像拯救我那样。” 接下来是至关重要的两句: E:If you really changed,you wouldn't have come here. “V”:If you really changed,you wouldn't have let me. 好了,到此为止,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Villanelle并没有真的站在Eve面前,这个鱼缸另一侧走过来的“Villanelle”,只是Eve的幻象。她长着Villanelle的面孔,有着Villanelle的声音,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是Villanelle会做的。 为什么? 一段科普: 「象征秩序的概念源自拉康的三界图式中的象征界,他的凝视理论将个体在观看中产生的自我反省与社会秩序的象征秩序联系在一起。从快手APP宣传片《看见》产生的巨额流量现象可以看出,它引导了观看主体的欲望驱动,作为观看和被观看的主体已然处在凝视结构之中。当其成为社会的流行现象,它旋即向我们抛出了这样的悬疑:看与被看的双方在凝视的交互中究竟发挥着何种机制功能,而在这样的交互中又能使我们产生怎样的反思?”」 一段人话:拉康认为,“凝视”不仅仅是“一个人用眼睛去看”,而是双向的、带有交流意味的。就好比“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就好比Eve凝视Villanelle的时候,不仅仅是在看Villanelle这个人,还看到了“冒险、激情、死亡”等,看到了“so many things”,而Villanelle凝视Eve的时候也是同理,她在Eve身上会看到的东西和Eve在她身上所能看到的差不多。就像在照镜子。四季下来大家都清楚,她们本质上是一个人,她们心心相印惺惺相惜,是真正的精神共鸣灵魂相通。 继续这段科普: 「拉康认为在主客视像之下存在着另一结构,即“‘眼睛’和‘凝视’的分裂”,在凝视的作用机制下主体“看”的行为得以稳定。相较于梅洛·庞蒂和萨特的凝视理论,拉康强调的是主体的眼睛和客体的凝视相分离,也就是凝视位于客体的一方。凝视不仅仅涵盖可看见的实物能指,也包含超越视界的符号能指,拉康甚至认为客体凝视根本启发自能指之外的“实在界”。这一具有超出自身结构意义的交互模式可以解释“压力”的产生,也可以解释在观看的行为中主体为何受到必然“驱动力”成以维持观看的行为持续性。」 一段人话:上面那段人话同样适用于此。然后,什么是“实在界”呢?以前科普过:实在界——在生命之初,婴儿的自我与他者没有区分,处在一个无知无序的世界。此时的婴儿只有生理需要,这种需要可以完全被客体满足。这种客体不象征爱,只是满足一种生理需求,比如满足食欲的食物、满足安全感的怀抱。在这种状态下婴儿不能感觉自己与客体之间的区别。与此同时,婴儿的全部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呈现出一生中最快乐、完整和满足的状态。实在界是无法穿越的、抵抗符号化的硬核。 也就是说,举个例子,VE的这种疯狂的、超乎寻常的、近似神交的关系,根本就不所属于人类社会里泛指或传统的人际关系。像PWB所说的那样,她们不用见面,不用发生“凝视”,甚至不用交流,就能感受到彼此,这就是“超出(人类)自身结构意义的交互模式”;而所谓的“压力”,就好比VE之间那种性张力,同理,每当她们凝视彼此甚至用不着真的凝视彼此,都能深深为彼此狂热和着迷,靠着这种张力,她们会永远追逐彼此,也永远忘不了彼此。既然她们的关系甚至不能算作社会人际关系的一种,当然也无法真正被人类社会当中的律令所桎梏,这种发乎本心止乎精神的情感,是至纯至性的,俗世即便可以左右,也无法真正改变。 继续这段科普: 「“压力”实质上来自一种焦虑。在《研讨班XI》中拉康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年轻的拉康随布列塔尼的渔夫们出海捕鱼,在收网时一个海面上漂浮的沙丁鱼罐头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一位渔民指向它并对拉康说:“你看没看到那个罐头?你真的看到它了吗?但它并没有看到你!”在青年时期与渔民互动时,拉康感受到并指出了这种焦虑,即某种因为“比劳动阶层身份优越所产生的潜在的政治负罪感”引发的“非现实焦虑”“非现实焦虑”的“非现实”并非拉康的出自拉康的实在界概念,而是位于象征秩序之下的主体受到了实在界的魅惑,从而引发脱离象征秩序的“现实”的危机感。因为他与渔民代表的劳动阶层的扞格借由罐头的视点被激发出来,所以发生了凝视在眼睛的视觉之下的分离运作。青年拉康在凝视中产生的焦虑是源自在场景中的被排离——即象征秩序中意义的断连,在目光和罐头的交汇点,他“在象征秩序中的位置被颠覆,被置于象征他者的缺口。”象征秩序的概念源于拉康的三界图式,主体经过原初分裂之后进入象征秩序,即接受了名为“语言”的能指之网的归并。当主体被统摄于语言之下,也就接受了人类文明社会的符号化改造。由于语言代表的象征秩序先于主体意识在场,“人类主体除了与之进行认同之外,别无其他选择。”当主体自进入语言的能指运用场域起,即被象征符号秩序“撕裂”,此后主体唯一的依靠就是自身所处的符号秩序。通过被象征秩序询唤,“主体建构并确立了自己的符号性身份、地位和意义。”而后主体就可以在象征秩序中获得归依感和认同感,实现对自身一致性的建构。」 一段人话:这种“焦虑”,无论是Eve,还是Villanelle,都是拥有的,且她们的“焦虑”都非常深重。Eve为什么会拥有这种需要认同的焦虑,我在这篇剧评的最初就已经讲过,而Villanelle,我们现在就来好好讲讲她。 创作者在创作一个人物时,首先是要从她本身的经历、心性、人格等等出发的,而不是从她的性别、身份、阶级等等出发;她要有能够令人信服和共鸣的质感和性格,要能像一张对折后的纸,稳稳地站立起来,且立得住脚。 在文艺创作当中,“反派”只是一个属性,他们可以酷,可以坏,可以雅痞,可以狂狷,可以无法无天……但在这些夺目的特质之下,他们另外所独有的本能和天性不该被忽视、被盖过、被轻描淡写;“反派”得到偏爱的理由,首先是因为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因为她拥有着自主的原始的汹涌的生命力,是这样说一不二的个性让人物变得鲜活,让读者和观众与之共情——这之后,创作者才能再去拎他们的性别、身份、阶级以及其它,甚至可以不拎。 而被成功塑造的“女反派”为数不多,至于缘由,我的朋友山老师曾讲过:是因为她们被人先行定义,或者说,是传统以来的女性即遭受了自以为是的假定和规范,成为不谋而合的“弱势群体”,即便她们跻身于强者的世界,却不是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以一己之力去实现个人价值、影响到他人和社会的引领者,而是通过仿佛众人默认的更隐蔽、更暧昧、更流于表面、更心照不宣的“女性力量”——倒不能说这是一种侮辱,存在于刻板印象当中的事,在无意识者眼中是十分自然而然又吻合世俗的。创作者尚且如此,更不要提看的人(所以我会很烦现在满眼都是扭曲作怪的意见领袖和不明不白的创作者。他们太容易片面输出、误导旁人了,也难免一众人在这种环境下很难脱离思想误区)。 像《汉尼拔》,这部剧的创作者或许根本没有想为女性发声的意图,但他们却做到了“不在女性身上做出假定”,他们可以通过对人物性格当中最极端的某几点的拿捏和把控完成对人物的终极塑造,与此同时表达想要表达的主题立意,在漠视法则的不经意间嘲弄法则,真正而又平等地开掘探究人的奥秘、宿命的奥秘、自然的奥秘。 那么我认为还是,在清醒和尊重的基础之上,做好人物本身永远是重中之重,主题先行是非常不可取的。Villanelle就是一个“女反派”的成功典例,但在我心里,Villanelle这个人物绝对不只是一个“女反派”那么简单——她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所有人去喜爱、欣赏、尊重甚至敬畏的对象。“反派”的人物构想是成立的,而此时“女”“反派”的人物构想才是天才的,如此,呈现出来的“女反派”这一人物最终才能够是近乎完美、堪称史诗的。 反之同理:人物的逻辑没有理顺、性格模棱两可、经历形同白水,也就是说人物没做好让读者观众无法感同身受——那该创作的主题立意再怎么明确敏感也白搭,可以说是浪费了制作,作为创作者那就是偷懒耍滑不负责任的行为。 把话头转回KE,转回Villanelle,我想说的大概就是,PWB笔下的这个人物,因为不得不应运而生愈演愈烈的商业性而必定要被迫遵循创作规律、完成人物转变、进行一种蜕变式的“成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我们,所有真心喜爱这个人物的人,都会为那横遭削弱的光芒而感到惋惜。 事实上反派是完全可以不发生转变的,他们没有义务为了文艺创作的规律而被牺牲迁就,因为他们本身就出离在一切常态之外——那么在他们所在的世界内,他们凭什么要承担这种格式化的必然呢?似乎又不太符合创作者所应具备的人文主义情怀。我之前也写过:“世界上是不可能永远存在着Villanelle这样的生命体的。最终,他们要么被迫转变,要么自行毁灭。”……其实被迫转变就类似于遭到毁灭了,形式不同而已,而且被迫转变往往会让这类人物带上悲剧色彩。KE巧妙就巧妙在创作者设置了Eve这一人物,去跟Villanelle达成一种平衡,也就是用人物关系推动人物发展影响人物命运,在此同时与观众于感情上去形成一种不必言说的默契。所以Villanelle的被迫转变看起来更多是有动于心发于情的因素在,自然不会太惨——人家自愿的。但S03这样处理,依旧比较牵强。我一直在想,你们让Villanelle懂了什么是感情,然后呢?V被写得都成长了转型了,这剧还有什么看头? 但我没想到,Laura Neal(S04总编剧)这么天才,她找到了那个点:Villanelle确实发生了转变,但她还处在过渡期——甚至可以说是瓶颈期,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如何做、怎样走;她也确实有了常人会有的一些感情,但她的感情目前只有Eve可以理解,其他人还是会将她视作怪人——这些都无法满足现在的这个她。Villanelle被丢在了混乱的中心,这就直接导致了S04,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Villanelle到底有多痛苦,她无法自洽,也不明白自己是怎么了。她只感觉自己必须有人关爱,她不能被忽视,不能被孤立,尤其是不能再被背叛和抛弃。而这所有的一切,都迫使她中断了游离的状态,选择像其他人类主体一样,迎合和投入这个正在运行的人类社会——因为“语言代表的象征秩序先于主体意识在场,‘人类主体除了与之进行认同之外,别无其他选择。’” Villanelle归信宗教,这就是“主体自进入语言的能指运用场域”,而她受到宗教的规范,这就是“即被象征符号秩序‘撕裂’,此后主体唯一的依靠就是自身所处的符号秩序。”她加入宗教结交朋友,成为社区良好公民,试图找到自我——这就是“通过被象征秩序询唤,‘主体建构并确立了自己的符号性身份、地位和意义。’而后主体就可以在象征秩序中获得归依感和认同感,实现对自身一致性的建构。”同理,Villanelle现在所做的一切,Eve都曾经历过遭受过,她如今的痛苦,就是她过往的痛苦。而今时今日的Eve又何尝不是在“新生活”、“新秩序”里寻找归依感和认同感,何尝不是面对重重挑战,只是从相对保守跃出,游往相对自由,这个过程一定是比反向更令人舒适和愉悦的。 写到这里大家应该也能看出,第十八场,Villanelle的受洗,和第二十场,Eve对鱼缸的凝视、与Villanelle隔着鱼缸的凝视,这一系列的镜头,我们都可将其视为“拉康式镜头”。所谓“鱼”,其实就是在象征Villanelle和Eve这种亟待完善自我建构或正在完成自我建构的“主体”——通俗点说就是需要寻找自我坚定自我的人;而所谓“水”,就象征着“符号秩序”——这个已经充满条框、规范和制约着人的社会Villanelle钻入水面,就好像钻进了一面镜子,透过“宗教”所代表的“象征符号秩序”,凝视、审视自己,但起初并没有什么结果;而Eve盯着鱼缸里的水和鱼,露出亲切的神情,她自己意识不到那种熟稔和亲切感的来源——像“鱼”一样被困在社会上死水一般中年妇女的群体里,那是曾经的她自己,此时此刻她又何尝不是在对镜自照,对自己进行凝视和审视?二人的这场“凝视”一直持续着,直到她们忽然就“凝视”到了彼此——穿透了世上大部分的女性几乎都有的、冷暖自知的遭遇,她们四目相对,变成了彼此镜像里的第一个她者——那就是一瞬间的相知、一瞬间的神交、一瞬间的灵魂相认。 ——她们凝视对方,同样也是在凝视一部分的自我,那一部分是她们最不了解自己的一部分,也是最像对方的一部分。于Eve而言,她不了解自己像Villanelle的那一部分,是因为她从前一直拒绝正视它,它让她感到畏惧和慌乱,即便她开始接受与Villanelle相像的那部分,她也不愿将自己和Villanelle——一个破坏了她过去苦心建构和经营的一切、释放了自己的“阴暗面”的人划等号,加之控制欲强等性格因素,她所想的是用行动代替反思,认为自己彻底抛弃旧生活的一切——包括Villanelle在内,就可以顺利地以一己之力开展新生活开启新人生;而对Villanelle来说,她不了解自己像Eve的那一部分,是因为她几乎由记事起就出离了人类社会,时间太久,已经忘记了什么才是“正常的人类生活”,她单纯散漫的性格和她受到的直来直去的训练,也让她对那一切没什么兴趣——但当她回归人类社会,她不得不从头开始体验许多女性、许多人都会体验的“规范”、“压抑”、“迎合”、“违心”……她只有体验了才能理解自己和Eve相像的那部分,但我们都知道她根本不喜欢也不适合这种体验。 此时我们再回看: E:If you really changed,you wouldn't have come here. “V”:If you really changed,you wouldn't have let me. ——我发现,英文原句可以证明我的推论,这样的话我看到的版本的翻译似乎又有些问题: “如果你真的变了,你就不会在这里。” “如果你真的变了,你就不会‘让我来’。” 结合我的上述猜想和阐释,这个“let me”应该没有明确的所指,甚至于翻译成“让我来”,是会误导观众的。如果译为“释放我”或者更隐晦的“让我这样做”,应该会更贴合人物的心理和情节的走向。虽然此时的视角在Eve那里,但就如我上述,“凝视”是双向的,是有来有回的,Eve在审视自我,Villanelle亦然。她之所以出现在鱼缸的另一面,必然是她也看到了Eve——也就是她那部分自我的“幻象”。 那么,这场凝视,以一个猝不及防的耳光收尾,也就变得非常合理了——因为Eve仍然(暂时)不愿意放出这部分像Villanelle的自我,也因为Villanelle也不能一直在水坛里浸着。下句台词更是证明了这点: “——Different person.” 一语双关。既可以指“你和我都变了个人”,也可以指“你就是那个在我身体里潜藏着的不同的我”。 “受洗成为真正信徒”的Villanelle,如鱼入水,经过自我审视,最后被Eve这也曾在水里挣扎的“过来人(鱼)”一巴掌拍得醒悟过来,开始对耶稣、对宗教——对自己所归依的这个“符号秩序”群体产生了巨大的怀疑。这在随后的第二十三场也有体现。 有人会问,Eve为什么还是不肯完全释放那部分自我和承认Villanelle啊,毕竟S03她俩不是挺好的?我只能说,首先,S03对于Eve的心理刻画就过于少、过于粗暴了;其次,其实成年人不是说聊聊心里话之后就能一起搭伙(过日子)了,她们都还有自己的棘手问题需要解决,当初温情就温情那么一瞬好了,S04就给你打回到现实里;最后就是,这俩女主没一个好东西,来回拉磨,反复无常,在该剧的语境里都是很自然也很正常的事,我们不要妄图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理解她们,毕竟只有她们能理解对方。 说到这里,(作为cp粉的)我们会发现,Eve与男同事有过肌肤之亲,Villanelle和May有过肉体上的接触,但他们都称不上“了解彼此”只有Eve&Villanelle,Villanelle&Eve,在近乎柏拉图式的关系里,你游进我的生活,我闯入你的水域。她们焦虑着彼此的焦虑,痛苦着彼此的痛苦,献祭彼此,更能牺牲自我,一起感受,一同转变,不知道这场旷日持久的狂热最终的导向,但都情不自禁地陪着对方狂热下去。这就是女性之间的感情,一次凝视,抵得住世俗社会的千军万马,也抵得过任何一个人的千言万语。

“凝视彼此”的Eve&Villanelle

(关于“鱼”和“水”象征义的一点补充,大家可以自行阅读理解: ⑴在基督教中,鱼是丰富和信仰的象征,如圣经中关于鱼类和面包的故事中所观察到的。基督和他的门徒也是“人类的渔民”,也有一些圣经的参考文献。在这里,人类被描绘为变形鱼,海洋是人类发现自己的罪恶深渊的象征。异教传统认为鱼是生育的女性象征,是女神的一种属性。水是神圣母亲校长流动的天然象征,因此,水中的所有生物(包括鱼类)都是女神的生育力和力量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古老的凯尔特人象征,鱼(象鲑鱼)的象征意义涉及知识,智慧,灵感和预言。古代凯尔特人相信鲑鱼从知识井(Segais)消费神圣的榛子中获得了智慧。此外,他们相信吃鲑鱼也意味着获得井的智慧。 ⑵在古代东印度神话中,鱼是变形和创造的象征。这在古代洪水神话中被观察到,在这个神话中,毗湿奴将自己变成了一条鱼(Matsya)以拯救世界免受大洪水的侵袭。在这种形式下,他指导国王马努的船(其中包含少数幸存者和生命的种子,以便在洪水消退后重建世界)到安全。 ⑶古代非洲创造神话告诉创造者曼加拉,在宇宙子宫中种植种子。从这些种子中,两条鱼爆发,并在创造的水域中被放入宇宙中。我们从这个神话中看到鱼的象征意义,通过体现初始生命的新阶段,再次涉及生育和创造力。(点击此处查看其他双胞胎符号)。 ⑷在中国,鱼是统一和忠诚的象征,因为人们注意到鱼(特别是锦鲤鱼)经常成对游泳。考虑到这一点,鱼通常以魅力或小雕像的形式作为结婚礼物赠送给新婚夫妇一个忠诚和完美结合的吉祥标志。由于它们在速度和体积方面的繁殖能力,它们也代表了生育能力和丰富程度。 ⑸最后,在挪威和古代欧洲文化中,鱼具有适应性,决心和生命流动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些培养物观察到鱼类在野外经常表现出很大的适应性,并且它们自身采用了这些特征。三文鱼在他们每年朝向产卵场的朝圣之旅中一般都受到尊敬 - 整个旅程都是逆流而行。 ——这样看来,Villanelle作为“一条鱼”,和那只黑猫之间的敌意是不是就能得到解释了?「失手杀猫要放在下一集详细讲」)

开头有提到,导演的表现手法我挺喜欢的,但这种拍摄方法也存在弊端——作为电视剧,尤其KE这种商业化趋向特别明显的剧,虽然画面构思精巧、镜头语言丰富,这些呈现整体偏向电影有助于剧集对人物和主题的深化,但过于写意也会加重晦涩感,给部分观众带来误会和歧义。毕竟电视剧追求的不是“画面好看”,而是“情节好看”。 第二十一场: Carolyn朝水里吐唾沫。 是的,如果根据我的以上推论,这也是她在表达自己对“符号秩序”——整个人类社会、12所代表的权力阶级等等的痛恨。

只不过,与VE二人形成区分,她的“水”不是圣坛里的也不在鱼缸中,而是一片更开阔的水域。但——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呢?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何况人愈“厉害”,江湖也就愈“凶险”。

回看这一集的title——“Just Dunk Me”,我们很难不感到一阵嘲讽和悲哀。人类社会要求人变成它想要人成为的样子,这对于psychopath、genius和其他非同寻常的群体来说是究极残酷的,但它又何尝不令我们这种所谓的“正常人”感到痛苦呢。钝感的人也许会风轻云淡过完这一生,而敏感的人,从意识到这一点起,就会终生陷入恒久的痛苦当中了。 第二十二场: 信息量: 1.Eve跟踪女殡导师,被痛扁——女殡导师果非常人。 2.她看到了Helene——女殡导师竟是Helene的人——有具体线索可以跟进了。 第二十三场: Villanelle对着耶稣神像发起挑衅: “要是你能向我证明你是真实的,事情就简单多了,挥个手呗。或许你不知道,嗯,但如果我相信你是存在的,对你来说大有好处。我知道你不存在。” ——这就是我刚刚写的:“受洗成为真正信徒”的Villanelle,如鱼入水,经过自我审视,最后被Eve这也曾在水里挣扎的“过来人(鱼)”一巴掌拍得醒悟过来,开始对耶稣、对宗教——对自己所归依的这个“符号秩序”群体产生了巨大的怀疑。而且我们看到,不仅怀疑,她做出了更离经叛道的事——她险些杀了人——还是“一位真正关心和爱护她的人”——就在耶稣的神像面前。 于是我们基本可以确定,即使她最后突然“良心发现”,救回了May的性命,但她与宗教本身,是注定两不相容的进一步说,她与所有“象征符号秩序”,与整个人类社会体系,都注定是格格不入的她这种人的存在会导致它们的“混乱”,而它们,也从未,更不可能真正海纳她们,不可能给她们容身之处、安身之所。Villanelle试图进入一个毫不善待自己的“世界”,已经有些异想天开,而她竟然还渴望在其中找到那个“自我”——这是痴人说梦了。 此时再回顾Villanelle和May的谈话: “没人能装得那么像,哪怕世界上最好的女演员也做不到。” “这得观众说了算。” “嗯,这位观众很了解你。她知道你不会伤害任何人……” (二人似亲非亲) “你并不了解我。” ——额,世界上最好的女演员可能做不到,但最聪明的psychopath可以做到。她欺骗神都没问题,要瞒过你,大概也不是什么难事吧。作为信徒她甚至可以背叛神,那么,作为一个人类她又有什么不敢做的呢?这就是Villanelle啊。在这点上,永远都不会变的Villanelle。很高兴Laura Neal把这样一个Villanelle保住了。 第二十四场: Carolyn与老相识相见。没啥好写的,还得往后看。 第二十五场: “耶稣”惊现,Villanelle与其打照面。 “啊。你是我想的那个人吗?” “我能说什么呢?我和你一样惊讶。” “呃…那现在怎么办?” “哦,很简单,我带领你走向救赎。怎么样?” 如果我是Villanelle,此情此景下我确实会感到一种庄严的神圣,因为我真的得到了神的回应诶,“神爱世人”诚不我欺,即便那个神长得好像我哦。 反正,Villanelle又像个孩子一样真挚又憨厚(真的有点傻)地笑了。 ——到底此“耶稣”是不是彼“耶稣”,Villanelle的“救赎”又会如何发展,我们就看下集啦。在这里送Eve、Villanelle、Carolyn和大家一首Mary Oliver的有关鱼的小诗,虽然我们作为鱼的命运已经难改,但祝福我们都终将游向大海The Fish Mary Oliver The first fish I ever caught would not lie down quiet in the pail but flailed and sucked at the burning amazement of the air and died in the slow pouring off of rainbows. Later I opened his body and separated the flesh from the bones and ate him. Now the sea is in me: I am the fish, the fish glitters in me; we are risen, tangled together, certain to fall back to the sea. Out of pain, and pain, and more pain we feed this feverish plot, we are nourished by the mystery. (我所抓到的 第一条鱼 不肯静静地躺在 桶里 扑棱着吸取 空气带来的 烧灼的惊异 之后死去 在缓慢流出的 彩虹里。后来 我剖开它的身体,分离 血肉与骨骼 吃掉它。现在大海 在我身体里:我就是鱼,鱼 在我之中闪光;我们 上升,纠缠,必将坠落 回到海里。以痛苦, 痛苦,与更多的痛苦 我们喂养这狂热的故事,我们 被这谜题 所抚育。) (翻译:美蘭) 期待下集~顺祝大家观剧愉快。

 5 ) S4E3 毛毛虫真的会变蝴蝶吗?

跟前两季一样,本文从属于S4评论总汇贴:杀不死的伊芙,想看单集评论的看单集,想看逐集总汇的看前面的链接,请随意。

以下开始正文。

朋友们,朋友们,我忍不住了。本来准备后面几集再梳理S1-4 E和V的关系发展脉络(原本计划在第5集或者第7集做,前三季都在5和7会设关键情节点),S4E3这一出,我完全忍不住了。现在立刻马上就要来做这件事情,拉片截图和找戏外的互文关系很麻烦,但不管,现在就要!

S3E8桥上戏已经很浪漫了,我想着说后面还能浪漫到哪里去。好嘛,这脸打得啪啪啪的,S4E3就来重拳出击浪漫狙击,野啊宝贝!

还是一样,最重要的事一开始说。看情节的话,现在的E六亲不认,按照最正常人的思路采取了找警察叔叔的策略,但是,但是,阿E这个大姐三季24集了,现在终于开始想以下这个问题:

“前女友”,Controlling控制狂、Selfish自私、Delusional妄想的(妄想症)。

这样一个人,我为什么追着她跑,放不下她?

而小V这边,采用了完全平行对照的写法,利用心理咨询的场景也在考虑同一个问题:

想从E哪里得到什么?为什么追着她不放?

这个问题,以往都是别人问她们的,康叔问过,C妈问过,精神科医生在S2用结构化谈话拆解开来问过E,现在他直接用同样的方法问V。

EV面对来自他人的这个问题,以往的反应很有一致性。E的反应是沉默,纠结但是只有我能抓住她,她就是冲我来的;V的反应则很笃定,we are the same. (我跟她是一样的人),追着她跑仿佛是理所应当不证自明的事。

不过特别提一下,E还是要靠近正常人得多,至少E问过自己和V送的小熊“你(V)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E就不是那么全能自大妄想的人,她虽然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和本能吧,但也没把两人间的引力当做理所当然的。

现在,两个主人公都开始自发地思考这个问题,而“我想要从她身上得到什么?我迷恋她什么?”会直接导向一个对于自身发展来说最核心的问题:“我是谁?”

在能够有能力阶段性定义“自己是谁?”之后,你就会开始慢慢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迷恋”某人,某物,某种场景。那之后,逐步的开始有能力去定义关系,处理关系。而不是由着自己的本能,性格,情绪高一脚低一脚走得跌跌撞撞。

注意,这里依然不会用“爱”这种词来描述EV的关系和情感状态,不是说她们不爱,而是“爱”这个字理解上有很多主观部分,也不太能描述他们关系中复杂而特殊的部分。所以,以下对她们关系状态的分析,会尽量使用具体的描述去定位细节,而不是用“爱”或“喜欢”这种每个人的理解偏差很大的词。

定义自己,定义关系,非常存在主义。这个剧在描写EV两个人物的时候大量使用精神分析的理论,同时也有存在主义的体现。在下面梳理两人的人物发展时,再具体说明。

1、神奇的“第三集”

我们先来看看每季的第三集都在干些什么,纵向切片以后,可能看得更清楚编剧组的意图。

S1E3

这时的V,圣经就是“性玩具”而已,等着E的时候也闲不住

这时的E,完全没意识到危险,还在跟BILL开“恋物癖”的玩笑。这里注意,为什么这集安排大量“恋物癖”元素?一开始小V碰到E引发性唤起,一兴奋杀了一楼面的人,就是因为对“长卷发”的癖好。

V单方面跟踪的EV约会

S2E3

V又是单方面跟踪

被E带队追捕,小V脑嗨了

但这次并不是像最初那样完全单方面的,E用了小V给的口红刀,关系不再是单向的。

S3E3

小V又在单方面准备礼物,包括,香水(自己)、小熊

然后就是著名的公交车事件了,注意BGM “Strange Effect”

E这边被惊吓之后镇定下来,又中了蛊,哎

这样把前三季的第三集纵向比较一下以后,很容易就能发现,在这集总是给观众发惊悚糖了吧,一定要安排V吓死E,但是V的行为是逐季降低危险等级的,S1E3最后V捅死了Bill,后面都是跟踪但没对她身边的人再动手了。而两人之间的了解是逐步升级,并且形成怪异的羁绊关系。

重点来了,S4E3一改以往都是V单方面跟踪压制的方式,开始平行叙述两人对待这段关系的反思了。而且,这集信息量有点大,大到我要改变以往文字叙述为主的方式需要大量用截图来说明。

我们要先重点注意两场戏。

第一场是EV碰头开场戏:

这种对话像不像已经相处了一段时间的情侣或夫妻,某一方有另一方无法接受的事,而且磨合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的那种争吵?

我们来点正常人的版本,诸君品味一下。

“你又去赌(赌可以置换成任何你接受不了的事情)?”

“你又要骂我吗?”

“不。我懒得动嘴。这次又怎么了?”

“我要你帮我。”

“你找你兄弟帮你啊,他们带你赌的时候挺热闹,现在人哪去了?”

然后,V被E怼得就没法继续提要求,她还是很善于观察细节,于是转换话题。

阿E继续用问题怼她,但注意,阿E用“你衣服怎么了”来回怼“你手怎么了?”,小V是会察觉E去巴黎不是简单的出差的。

精彩的来了。

阿E当着小V毫不避讳地换内裤,V害羞又尴尬,把视线挪开了。这个时候BGM开始起《Strange Effect》,就是公交车事件时的BGM。

V又被怼到话题断了,继续放低要求,试探能不能留下来。E发现V的异样,才拉拉衣摆遮住内裤。之前全程是毫无耻感地在V面前脱衣服换衣服的。

V看她态度强硬,继续放低姿态和要求,从留下变成今晚留下,已经是明确地求她了。

而E的态度依然没有软化,还继续嘲讽V,可不是很糟糕。

这下明白E不再是那个能轻易操控的E了,小熊的世界熄灯了。

但我们注意这场戏最后的镜头和BGM,E关门以后Strange Effect才停,而E明显有泄下气来的反应。

E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理性判断,V就是没救的,但感性上她并没有刚刚在小熊面前表现出的那么坚决,只是现在在面对V的时候可以拒绝操控,坚定判断了。

那问题来了,“经验”,经验除了S1-3演出的内容,是不是缺了点什么?上两集的剧评里,我有提到编剧在S1-3和S4之间,做了大量留白,那这个E对V的“经验”判断是不是还要加上这段留白期?

另外,我们回溯下以前E和V一起同框类似脱换衣服时,E的反应:

都不是很自然,虽然S1E5的名场面前置剧情是E受到惊吓,但在S2E7,E都算V上级了,脱一件还不忘穿回来小外套。

那我的问题来了:

S3到S4之间这段时间,她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能让E现在当V面换内裤都不带回避一下的?

好,我们继续看第二场重要的戏。

注意看英文台词,医生一提有个重要的事我们还没讨论,V马上就反应过来是要谈E和她的关系。

关键提问来了,E对你而言到底是什么?

V居然正面承认了操控和支配。

第三季的时候我在读专门给家暴者做咨询的心理医生写的《有一种伤害,以爱为名》,即便是被法庭逼着来做咨询的家暴者,也不会承认自己想要使用暴力,总是会找各种施暴对象的错误,百般抵赖,很多家暴者对着看得到卷宗的心理医生也能睁着眼睛说瞎话。

回想下,S1E5名场面里,V是不是跟E说过,不要告诉psychopath他们 是psychopath这件事,他们会伤心的。

正常的精神病是不会觉得自己有精神病的。

注意,医生说“健康的关系”需要你要允许有对方权力/力量高过于你的时候。这句话的前置条件是,这两人得先有“不健康的关系”,得先有“关系”才能谈健不健康。

而且,结合S4前三集,E跟战友的对话,E跟精神科医生的对话,可以推测这些人对于V和E之间发生过什么特别是留白的部分都很清楚,只有观众被留白了不是很清楚。

医生又灵魂提问,V的回答

医生的问题都好刁钻,还是转行做伴侣咨询吧,精神变态又危险又不赚钱

我的问题只有一个:S1-3这两人一直猫鼠游戏,是没有正经相处时间的,那E什么时候有空“每天”跟V讲自己不会跟别人讲的无聊琐事的?

我们结合一下开场戏,E现在当着V能把下半身脱光都不觉得有问题。

留白的这段时间里你们到底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能弄成现在psychopath版《婚姻故事》这种调调。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情经历脑补下,编剧把留白这段吃下去的到底是什么东西。而且,很明显的,编剧组是不会把留白这段明确交代的,只会在第四季的进展中,利用E和V目前对互相的态度,以及跟别的角色的对话,掐头去尾地一点点流露。

2、神奇的金鱼缸

S4E1-2反复出现了金鱼缸,当时看的时候想到了某一个可能性,但缺乏更多的证据支撑,就没在前两集的剧评里提,但S4E3结尾补上了某些内容,让我觉得这个可能性还蛮高的。

而且这种跨越三集的仿辞引用还真的蛮有意思的。话不多说,我们上图。

这是KE的鱼缸戏

这是1996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是不是连里面的鱼都有点像?一样的构图,一样的正反打,一样的色调。

罗密欧在见到朱丽叶以后,抓着人家的手,两人说的第一场对话是这样的。

罗密欧:If I profane with my unworthiest hand this holy shrine,the gentle fine is this:My lips, two blushing pilgrims, ready stand to smooth that rough touch with a tender kiss.

要是我这俗手上的尘污,亵渎了你的圣神庙宇,这两片嘴唇,含羞的信徒,愿意用一吻祈求你宽恕。(说着就去亲人手)

朱丽叶:Good pilgrim, you do wrong your hand too much, Which mannerly devotion shows in this: For saints have hands that pilgrims’ hands do touch, And palm to palm is holy palmers’ kiss.

信徒,莫把你的手儿侮辱,这样才是最虔诚的礼敬,神明的手本许信徒接触,掌心的密合远胜如亲吻。

罗密欧第一次见到朱丽叶就借着信徒神明这种套路去亲人朱丽叶的手,朱丽叶的回应是牵手胜过亲吻,但没两句他们就亲吻了。

然后我们看S4E3最后警察来之前EV的对手戏

分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是两家本是仇家,而到KE这边,S4用了不止一次这样的构图

完全对称的中断分隔,象征意味很明显。

分隔V与E的,并不是简单的立场不同,而是psychopath和非psychopath两个世界。

而且,V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总是迫不及待地去跟E有身体接触,而真的选择了掌心相对,做个信徒,这里的信徒不是指信耶稣,而是她开始试着相信,也许自己可以改变。

拆分在S4E1-3的这些部分连起来看,是不是就跟莎翁剧有明显的互文关系了,而且类似的情景也很容易去代入情感联想。

罗密欧与朱丽叶最后是双双死了的,我相信编剧组不会按这么简单的暗示走向,后面会有反套路的操作。

3、E为什么现在如此tough?

假设你是E,在经历过S3E8的桥上戏下来之后。在后续不知道多长时间的相处中,你发现对面这个人不断操纵你,支配你,满嘴谎话,还忍不住杀人。这样的事可能已经有好几轮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小V现在当着E的面把医生裸绞昏过去了,她还是可以开口就是“他一天没吃饭”

你是E的话,你怎么想?

现在的E变得更强,更有力量,更有思考的能力,而且更S了,没错,是指SM的S。

还记得S2里的狗爬E么?

S4里E已是变得强势,会主动操弄对象

那么我的问题又来了,被留白的那几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E变成现在这样,光靠锻炼身体能顺道练这个?

从E现在这个炮友+战友小哥的几场对话来看,小哥对E的事情知道得很清楚,小哥身上也有黑暗面,并非绝对正义的人,小哥尊重E的边界,不去跨越E制定的规则,也愿意为了E动用自己的关系,有危险事也会亲身帮E做。他们这种关系更像有性关系的好基友,而不是relationship。他在教E巴西柔术,枪只使用,但在他们初遇时,E应该就已经不是以前那种瞎搞的样子了,否则一个陌生人怎么可能对你有能教你格斗杀人技巧的判断?

然后一个肌肉大男人愿意被E这样像玩Puppy一样逗,没拍出来的部分,大家就自行脑补一下,然后再顺道想想,在碰到基友前是不是发生过什么让E打开新世界的事,而这事跟V有关。

然后,我们注意V在心理咨询的同时,E的这场戏。

被Helena甩了的姐姐问E,前女友什么样的时候,E马上就从假扮套取情报的人设里掉回自己了。她完全可以编些“女朋友”的特征,或者把前任尼克的特征套进来用,但她下意识里出现的全是V,接着就回答

是啊,这样一个让人痛苦的人,为什么提到这些全是负向的特征时,还有微笑呢?

明知是这样危险的对象,为什么还依然放不下呢?

S4E1 C妈来找E时问过E想怎么玩这场游戏,而现在被Helena甩了的姐姐则又告诉E,就算是玩游戏那也得有你的允许才能玩。这些台词明面上指向的是不同事,但明显有双关的意涵在里面。

本来准备啥也不管,等着V自己走掉,结果看到V出现在报纸头条,E也不顾复仇需要继续套取情报,就匆匆溜走了。

再到回到酒店发现V又用欺骗的手段去了医生那里,E才下定决心要把V先关起来。

现在的E针对EV的关系,准备好制定下规则了。

蝎子的那个寓言,是说蝎子托青蛙背它过河,青蛙一开始不答应,说你会蛰我的,但蝎子说不会的,蛰你我也掉河里会死的。于是青蛙答应了背蝎子过河,但游水到一半,蝎子还是蛰了青蛙,于是双双淹死。

S4E3的结尾留了一个扣,V反问E,如果你才是那只蝎子呢?看看后面的剧集里要怎么解。

4、关于V的修复

在S2的时候,我跟心理咨询师小B老师除了影评里讨论的内容,我们其实还有一个关于psychopath的修复是不是能拍得出的讨论。我们当时都觉得,对于一个人的修复,我们要抱持动态的理解,不要去下定论就一定本性难移没有希望。但电视剧集要拍一个psychopath的修复过程确实挺难的,实际的修复过程是个冗长的,看不出关键节点的过程,电视剧不可能用那么长的篇幅来搞这件事情,也没有必要。

但是千算万算,还真没想到,这个剧组就是这么飙,就拍给你看,而且跟剧情非常贴合。

这次心理咨询的戏非常专业,不仅全程展现了结构化话术,还将医生在处理病人阻抗的这些点都合理融进情节里,还给你整出场告白戏来。家里人说我看这场戏的时候,猥琐的笑容越来越收不住。

我们重点关注几个问题,

医生问V既然觉得很糟糕的情况并不是持续很久,那现在到底怎么了?克制不住杀人确实不理想,但对V来说也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情,为什么会觉得很难受?

V的回答是这样的:

这就是psychopath典型的思维逻辑,眼里只有,我要什么想要谁以及怎么搞到手。人和东西是没有区别的,有想要的时候,就有丢弃的时候。这就是典型的物化他人的思维逻辑。

而且,在V原有的思维里,是没有“我”是什么的疑惑的。“我”天然的就是最大的,甚至是超越神的,可以随意定义他人的生命的。

我们看看S1E5,V杀死E的上上级时的对白。

那时的V不仅不信神,甚至不相信灵魂。V有种天然的存在主义者的气质,在她的认知和观察里,你不具备支配自己的能力了,那就是死亡的意义。

但是现在,V直接面对自我怀疑。可以跟医生不讲谎话,不打马虎眼地讨论自身的存在。

医生敏锐地抓住了这点,继续深入了解V

我们聪明的V开始意识到自己现在这种不舒适的感觉是不安全感,但她并不确认。

然后是医生对她展现出来的变化的阶段性判断:

大家还记得康叔曾经警告过E,V是条毛毛虫会吃空她脑子么?

这本《好饿的毛毛虫》,就是讲一只很饿的毛毛虫,在变成蛹之前吃了各式各样的食物,后来变成蝴蝶的故事。

这个剧本不露痕迹地一点点前后照应的,他们不会写得太明显,很多内容都是融在引用,视听语言,行为动作里,而不是直接写台词。

改变都是痛苦的,没有痛苦的改变,可以先合理怀疑下是不是自己受骗了。

在阐述了自己的不安全感后,小V在午饭时间向医生发出了灵魂提问,这个问题非常关键,之前只在乎要什么怎么搞到手的V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天生的psychopath

以下这段对话充满了V的阻抗

医生很好的接过了质疑,然后开始了一段非常重要的论述

而在跟医生做了一天的心理咨询,和E见面又被E怼她干这些都是为了吸引E的注意力之后,E嘲她心理咨询做得怎么样?V是这样回答的

V开始对能够定义自己起心动念了。

这种满满存在主义调调的台词,比较容易让人有印象的还有这里

翻译一下就是:“你因我的存在而有趣,没了我你什么都不是。”依然是近神的态度。

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人类什么也不是,除非他们决定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如果简单的理解存在主义,其核心是,存在本身是发生在本质之前的,人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定的意义,神明也是很难证明真实性的,人面对的世界虚无而没有意义,人只有意识到了自身的存在,开始用思想用行为去定义自己,生命才开始产生意义。

V的台词里有很多这种定义生命,定义价值的部分,包括定义E和她的关系。但这次,她终于开始意识到,物品之中还有“我”,开始准备定义“自己”。

在流行文化作品里,写修复精神变态是件极其冒险的事。往左一点就是圣母病,会犯“爱能感化一切”的错误;往右一点又会容易演变成某种科学玄幻剧,落入猎奇的陷阱。

目前为止,KE这个剧本组对V和E的塑造都还没有出现以上不好的倾向,我个人是持乐观态度的,这个组放弃了所有可以投机取巧的创作路线,一路向前冲,非常期待后面的5集怎么来展开这两人的发展和关系之旅。

5、重要的配角和一些对照关系

C妈还在争取重新调查的资源,仿佛老干部刚退休的心理落差,需要适应,不过她的线马上要跟E查到Helena在折磨12人的成员要交汇了

康叔被Helena叫回来当教练,除了康叔要被功能性cue回好发展后续的剧情,还要注意那位殡仪社的小姑娘。

这姑娘刚出场,我还在笑说,现在的时代写变态都要有时代特征了,居然写了个社恐宅变态。

看到这集康叔要带教这个小姑娘,大概明白了。这是故意在做V的对照组。

V是社牛,康叔带教V,那就做一个社恐来让康叔带教,形成比较容易出喜剧效果的对比。

感觉这个姑娘活不长。

Helena这边主动联络E,看着更像诱饵,看看E会不会上当被当枪利用,但看现在E大彻大悟的情况,应该能有余力周旋,而且跟Helena的戏份里估计又有很多性暗示。就看你们俩谁更S了。Helena自觉在主动位,有点轻视E,这点其实犯了她跟殡仪小姑娘解释因为她容易被人轻视,才不会被人警觉这种忌讳,看看剧情会不会安排E利用这点反扑。

PS:看北大变态心理学公开课的时候,钱铭怡教授(这位是DSM-5简中版的专家校译组成员)讲过一个案例,他问在高危精神病重犯工作的同行(就跟小V挟持的这位马丁一个工作性质),怎么判断一个反社会是快要治好了,或者有希望治好。同行的回答是:当这人无意识地流露出内疚感。

内疚感是一种高级的情绪,谁说不是呢?

那KE的剧组会让V有这样的情节出演么?我感觉可能性还蛮大的哦。

Pss: 说“上帝死了”的尼采也是存在主义学派的。

好了,我的疯发完了,你们怎么看?

 6 ) “你是我的伊芙。”

“You Are My Eve.”

深秋小屋 | 影视

文/整理:深秋小屋配图:网络 注:文中“☞”可点击到另一篇相关联的小屋推文。 关注深秋小屋公众号:ladyscn


1】学会爱

Villanelle,她的原生家庭对她缺乏关爱和健康教育,高智商却反社会人格的她并不懂得如何正确爱一个人。

她对周遭缺乏基本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她很难感受他人的情绪,甚至有时候无法分辨他人对自己的友善和喜爱。

尤其做了杀手后,她的生活变得居无定所、颠沛流离。

她一半时间在追杀,一半时间在逃亡。

她没有特别的持久的爱好,也没有固定的亲密伙伴,再昂贵的物质,在她的生活里,都可能为了保命而随时弃之。

生活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大写的无聊。

她对未来没有美好憧憬,对过去也没有留恋。

生命对她毫无意义,她只是在不断地杀人中寻找活下去的刺激。

而这一切的改变,是在她遇到一个名叫Eve的中年女子后。

她几乎是对Eve一见钟情。

也许冥冥之中上天赐予她这样一个冷血的躯体领悟一次真爱的机会。

她做得并不好。

幼稚、天真、拙劣甚至卑微。

但是,她终于学会了爱。

从“你就是我的,不爱我,就毁了你”;

到“放你走,我原谅你了,我们两清了”;

从占有到放手,她懂得了什么是自由的爱与为爱默默付出。

2】舔伤

那一晚,她俩终于能真正平静的睡在了一张床(睡袋里)上。

她抚摸着Eve后背的伤疤,那是她曾经给Eve留下的伤。

她感受到来自内心的愧疚。

她感受过愧疚吗?

她曾经总是肆无忌惮毫不犹豫地杀死每一个她的男/女友。

她伤害与毁掉那些爱过她的人。

她毫无怜悯心。

但。

这次,不一样。

那一枪,在她扣动手指的时候,就是要取其性命的——得不到你,就要毁了你。

那一枪远比Eve最初见到她,给她腹部扎一刀致命得多。

幸亏,那一枪没有夺走Eve的性命。

不然,她竟不知自己可以如此深深爱着她。

Eve对她的伸手试探,有许紧张。

“你要干嘛?”Eve别过头去警觉地问道,毕竟睡在自己身旁的是一名喜怒无常、无恶不作的职业杀手。

她不说话,轻轻把Eve推回去,继续轻柔地抚摸着Eve的伤疤。

Eve转过身,两人四目相交。

那一瞬,Eve放下了对她最最介怀的宿怨——当初她把自己当成她的私有物品,企图捆绑她而带给她的致命一枪。

她说,她想和她私奔。

她说,好。

3】塔罗牌

她抽到的代表未来的牌面是太阳。

她乜斜着冷漠的眼神,无动于衷。

她不信未来,因为未来对她来说,是一种无聊的设定。

太阳又如何?地狱也无谓。

但是,当Eve抽到死神牌时。

她信了。

她犹豫地拍了拍Eve的肩膀。

笨拙的安慰,神态淡漠,看不出情绪,没有表情。

但帮Eve扭转命运,挡住“死神”,是她笨拙的表达真爱里最后一丝倔强。

她是抱着赴死的意愿的。

她了解那些人的心狠手辣。

杀完十二门徒,不会放过杀手。

她拉回Eve,用力地给了她最后一吻。

她听懂了Eve为那对新人说的证婚词。

那是Eve说给她听的,那是属于她俩的婚礼证词。

她看向人群中的Eve,载歌载舞、岁月静好。

她露出凄美的诀别的微笑。

她知道Eve离开了死神的射程范围。

Eve安全了。

她最后一次拥抱了她的爱人。

她终于得到了她的Eve。永远。

4】死亡与重生

最初,她强烈的想让Eve变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她强势地追求Eve。

给她买衣服、换香水味、送各种奢侈品;

不管Eve喜不喜欢,愿不愿意。

骚扰Eve的老公;

杀害Eve老公的红颜知己;

闯入Eve的家,用刀架在对方的脖子上要她爱自己。

她爱Eve,爱得忘了自己其实是一个不该陷入爱情的杀手。

犹豫、试探、相思、吃醋、被背叛、被拒绝、被伤害、失落、伤心、崩溃、卑微、乞求、退让……

杀手不该有的情感软肋,遇到Eve后,她都有了。

她爱Eve,爱得好辛苦。

后来,她又强烈地渴望自己变成Eve希望她变成的样子。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受洗见上帝。

却无法对自己内心的杀戮熟视无睹。

她咒骂上帝,然后继续挥刀行凶。

一切,都因为Eve。

有了Eve,她这枯燥无聊的人生,才有了期盼。

期盼一次次与Eve重逢。

期盼在重逢中Eve终能和自己亲近。

水中死,水中生。

赎罪,救赎。

上帝终给了她要的Eve。

给了她死亡后的重生。

5】Eve Polastri

Eve一直在逃避。

她一路追查Villanelle。

却一路逃避Villanelle。

想得而却步。

欲说还休。

她的理性一直警告她,不能爱上这样一个危险人物。

事实上,她自己才是危险人物。

——对Villanelle来言。

Eve从冰冷的泰晤士河水中挣扎探出头来。

那一刻,她才恍然,她心里的那颗太阳熄灭了。

她的太阳死去。

她,才是真正坠入地狱的那一个。

媒体采访两位女主演,被问了一个相同的问题。

假如Villanelle没有遇到Eve,你觉得会怎样?

Jodie Comer回答——

我觉得她会过得更简单、无忧无虑一些,不会那么痛苦。

吴珊卓回答——

我想Eve会继续和她的老公生活在一起,过着她的家庭生活,继续在业余时间研究军情六处的一些凶杀案件。

瞧,两位主演很准确的描绘出角色的心理状态。

是的,这一切痛苦的发生,只源自Villanelle破釜沉舟般的爱上了Eve。

6】一个爱情故事

《Killing Eve》真是惊悚悬疑剧么?

不,这是一个告诉你怎样去爱的故事。

爱不是相互伤害、不是逃避,不是占有,不是得不到你就毁了你。

爱只是爱,是温柔,是付出,是不求回报,是奉献。

是看你快乐我就快乐,看你幸福我就幸福。

是天真到像小狗之恋;

是纯粹到如亡命之徒。

青蛙和蝎子最终能在一起吗?

不能,Eve说,因为它们都死了。

但是,Villanelle说:“它们勾搭上了。”

是的,它们真的勾搭上了。


附录

《Killing Eve》第四季播完后,结尾的异常急促,酿成了一场惨烈的“车祸”。

国内外粉丝一致开怼编剧,甚至国外粉丝给该季打出了2.7的低分值。

从2018年第一季开播至今,整整四年,《Killing EVE》的两位演技优秀的女演员☞吴珊卓和☞Jodie Comer为惊悚悬疑剧创造了惊为天人的一对CP组合。

尤其饰演☞小变态Villanelle的Jodie Comer,她从第一季到第四季,角色演绎得相当稳而充满魅力。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后续还能看到衍生剧,看到两人美好的大结局。

毕竟☞菲比·沃勒·布里奇(Phoebe Mary Waller-Bridge)在第一季开播时,就说过——

“Every moment in this show exists so that these two women can end up alone in a room together. Really it would have been a betrayal to the audience if they didn’t come together in the end.”

“这部剧里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为了让这两个女人可以独处一室。真的,如果她们最后没有走到一起,那就是对观众的背叛。”

 短评

每集都看了 但也不知道看了个啥。。

4分钟前
  • Mo_Moker
  • 推荐

最终季莫名其妙,十二门徒的追查到头来仅仅是C要除掉自己的组织,V和E角色及身份的互换探索仅仅开了头没有结尾,加上没有必要的BE结局,编剧地址发过来,我的大刀已饥不可耐!

8分钟前
  • 尚未崩坏
  • 还行

到最后每个人都变成了疯子,而最初的疯子Villanelle变成了为爱牺牲的圣人

9分钟前
  • Captain_C
  • 还行

故事情节极其之不连贯,故弄玄虚、不知所云。追剧到此当真出于情怀。

14分钟前
  • 掩瑜
  • 较差

最后一集终于亲了do了小V死了Eve疯了,剧播完了,我人无了。

15分钟前
  • 久年
  • 力荐

Killing E 变成了Killing V! 这样的BE在我看来其实是很好的结局。当V在一片血色中沉入泰晤士河,河面上的灯光洒下来,正如塔罗牌预测的那样,她奔向了太阳。而那个恋人颠倒,拿到了Death的E,才是真正被杀死的E,心如死灰才是真正的死亡。这样一个新的生活,对活着的E来说,是煎熬,是看透了一切,经历了一切,却最终失去一切的巨大空虚。

20分钟前
  • kun
  • 推荐

虽然质量一直在下滑,但每一季我还是给五星,太喜欢这两个角色和她们之间的火花了。//因为是最终季,还要把十二门徒的坑填上,太仓促了。现在只希望能有个好结局。//第七集,多次查看进度条,心疼被浪费的每一分钟。双女主演技仍然高光,但被剧本浪费了。回头想想,整部剧最优秀的是双女主的性格设定,剧情一直不能算是加分项,第一季也是铺垫和悬念居多。当然我相信如果菲编一直负责剧本的话,肯定不至于如此。//完结。唉……看第一季时就想过会BE,毕竟人设是比较夸张的。但在爆火之后,我以为会为了观众写出一个好结局。退一步说,我能接受BE,不能接受这样的方式。确实Carolyn很出彩,但不能这样……POI至今只看到509,但这一部,我还是想要欣赏一下朱迪的演技。最后最后再感慨一遍,菲编撤出这个项目伤了多少人的心啊……p.s.同人文搞起来。

22分钟前
  • 许泽Sylvia
  • 力荐

如何才能让这剧不烂尾仿佛成了编剧的不可能任务

25分钟前
  • (個蘑)
  • 还行

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谢谢你🙏🙏🙏感谢有你👉👉👉世界更美丽🌏🌏🌏我要谢谢你🙏🙏🙏因为有你👉👉👉爱常在心底💃💃💃谢谢你 🙏🙏🙏感谢有你🙇‍♂🙇‍♂🙇‍♂把幸福传递

30分钟前
  • roomfordawn
  • 还行

她好爱她。

33分钟前
  • 澡澡娃娃🌈
  • 推荐

这个结局,但凡从第一季追到现在的朋友谁看完不想对编剧说一句:去死吧

38分钟前
  • 皮皮鲁
  • 还行

For Sandra and Jodie. 结尾再怎么烂,她们还是值得。但我想说的是,这样的结局没有资格被称作悲剧。它只是一个恶意情绪的宣泄口,在你距离美好只有一步之遥时,把所有的希望都撕碎。从这样的结局中我们得到了什么?Eve最后愤怒和绝望的嘶喊就是你想要的辉煌灿烂吗?不是不能接受be,前提是它美丽而有意义。Glorious my ass.

40分钟前
  • Dandelion
  • 还行

还我菲编好吗…

45分钟前
  • 三杯
  • 还行

火速看了第一集。总感觉从第三季开始KE就在走下坡路了。松散、故作玄虚、逻辑混乱。坚持看完吧

47分钟前
  • 西区苛刻
  • 还行

again,上一季完全忘光。所以如果都不记得了,追剧的意义到底在哪?

50分钟前
  • 无非
  • 还行

Villanelle给Eve跪下来的时候真的好像要口死伊芙…

54分钟前
  • Blues
  • 推荐

KE给我的感觉就是,隐隐觉得会烂尾但是还是会打五星会疯狂追看

57分钟前
  • Xngle
  • 力荐

写到这一部编剧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表达什么了……

59分钟前
  • 🛠
  • 还行

原来在爱意里死亡便能成神,原来看另一半沉没剩自己茕茕孑立便是死亡。

1小时前
  • momo
  • 推荐

伊芙还是我喜欢的伊芙,薇拉内尔还是我喜欢的薇拉内尔,杀死伊芙却不再是我喜欢的杀死伊芙。

1小时前
  • 生椰帕帕鸡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