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敌

HD国语版

主演:刘盈池,杨青松,王子敬,罗欣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7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青春无敌 剧照 NO.1青春无敌 剧照 NO.2青春无敌 剧照 NO.3青春无敌 剧照 NO.4青春无敌 剧照 NO.5青春无敌 剧照 NO.6青春无敌 剧照 NO.13青春无敌 剧照 NO.14青春无敌 剧照 NO.15青春无敌 剧照 NO.16青春无敌 剧照 NO.17青春无敌 剧照 NO.18青春无敌 剧照 NO.19青春无敌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芭萨提的颜色》:幸好有个宝莱坞

印度是个很不和谐的国家,他们填鸭式的教育体制与病毒式的竞争机制、日益膨胀的社会人口与日益增强的贫富落差、打击力度永远追不上扩散速度的ZF腐败、掩饰罪恶所奉行的黑白颠倒声东击西混淆视听转移视线……都是那么那么的不和谐,但是,他们有个宝莱坞,他们可以在电影里直指这一切而不会被他们的广电部和谐。

《芭萨提的颜色》是继《三个白痴》之后又一个震得我小宇宙发麻的印度片,如果说《三个白痴》批评的力量在于对教育体制的抨击,像一场开颅摘除脑瘤的手术,那么《芭萨提的颜色》就是直切心脏的利器,生生插入腐败将死的ZF体制,用喷涌饱满的鲜血做了一场唤醒的祭礼。它让你明白,生命绝非毫无使命,当你找到那个使命的时候,你可以超越恐惧而获得安宁,你因此可以自由做你认为正确的事,即便这事被人嗤之以鼻,你依然可以笑着与死亡同行,并嘲笑它苍白的面孔。

活着,要有理由,没有理由的生命无异于行尸走肉。在没有找到活着的理由之前,所有的生命都在挥霍,无论激情于歌舞、盛宴、狂欢、麻醉,或者沉湎于自爱、自伤、自怜、自慰,光鲜或邋遢的肉体下,隐藏着的都是恓惶与逃避,迷茫与恐惧的灵魂。

信仰是生命的理由,而当下遍地皆是欢乐并麻木着的肉体在狂欢,失去灵魂的肉体在这个没有信仰没有方向的年代过着毫无安全感的生活。人们找不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标,金钱吗?房产吗?权势吗?地位吗?才学吗?美女吗?人的尊重吗?社会的认可吗?……所有的一切只有在拥有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它们并不是终点,灵魂也并不能因此而获得安宁,而在没有赚得这些之前,你似乎永远都无法积蓄出势在必得的行动力。你感觉青春越是燃烧,灵魂越是饥渴,你看到生命一点点流逝,想做点什么,却没有力量。

电影里花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讲述这样的青春。阿米尔·汗饰演的DJ是个毕业了五年仍在学校里晃荡的老男孩,因为他无力去面对象牙塔之外那个充满压力而又找不到意义的世界;富二代Karan与他的富豪爸爸关系并不好,身在高处的清晰伴随着失去理想的绝望,让他只想逃离这个没有前途的国家;中产阶级的穆斯林男孩Aslam因宗教的壁垒面临着家庭指责的同时,在外还要遭受印度教狂热分子的歧视,而富有诗人、哲学家气质的JamaMasjid总担心自己找不到老婆,遇到事情就会有一点神经质的唠叨不停。这群男孩外表看起来那么活泼快乐、青春四射,但谁能看到他们里面那颗恐惧不安没有方向的心呢?爱国成了笑柄,烈士成了傻瓜,物质世界的诱惑又构不成信仰的力量,他们的生命在迷失中狂欢,狂欢中找不到明天的盼望。

如果不看完整部片子,会觉得这部分稍嫌拖沓,而且导演蓄意不在这部分里释放他的用意,所以观众看到的只是青春的欢畅和自在,却没有多少生命的惆怅和思考,我们的青春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电影演到这里,好像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观众除了感到有点久违的亲切之余,大概会有点昏昏欲睡了吧。

但我知道印度电影在编剧上很少敷衍,不喜欢把一个故事讲得平平整整,所以印度片即便刨除歌舞桥段也都时间很长,就像这部片子,这么冗长的铺陈之后如果没有极嗨的高潮是不可能的,而且我知道这片子捧走了2007年的“国际印度电影金像奖”,这奖项有“印度奥斯卡”之誉,而且我知道这是一部阿米尔·汗的电影,他演过的电影从没有让我失望过。

如果说电影里以Sue这个角色作为线索来串联历史和现实两个世界的话很多人都不会反对,所以这个角色在影片里并没有多少内涵,其实这部电影的主角不是哪个人,这是一个群角的电影,他要讲述的也不是某个英雄,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生命的价值观。

具有真实性的历史革命者已经死去,而虚构的现实中这些失去信仰的年轻人,也终于在一场投入的角色扮演中慢慢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另一种价值——对生命稍有敬畏的人都不会否认,这种基于爱国的信仰绝不是出于虚妄的激情和冲动,而是对生命使命的一种确信和认同,牺牲在严肃的自觉面前绝不是一场滑稽的自我膨胀,有些事我们可以不理解,但不可以不尊重。

Basanti的意思是黄色,指的是印度国旗上的黄色,在电影里表现的是爱国和追求真理的意思,芭萨提取的是谐音,《芭萨提的颜色》这个翻译好于《青春无敌》,因为芭萨提的内涵绝对比青春这样泛泛的话题更为深刻和严肃。当电影里那些为印度独立而坦然受死的革命者让一个英国人跪在上帝面前发出“为什么”的疑问的时候,革命的主题上升为信仰的思考,信仰的准则只能由信仰本身发出,信仰没有代言人,人不能以上帝的名义施行杀戮,ZF也不能以国家的名义为所欲为——爱人,就不应该区分他是什么国家什么宗教,爱国,就不应该只爱ZD不爱国民。

就像影片里的Laxman,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分子,一个忠于我党的狂热的印度教徒,他是5个革命者扮演者之一,但他也是DJ这些哥们儿的死对头。从他身上,我们更能看到影片中所要表达的芭萨提的颜色到底是怎样的,对ZF从忠诚到背叛,对穆斯林从歧视到携手,一个狭隘的狂热的盲目的爱国者,终于长成了一个以维护自由和真理为己任的爱国者,他用他的转变更正了爱国主义的定义。

老一辈革命者为了争取自由而付出生命,新一代革命者为公布真相而血祭青春,芭萨提的颜色由这块土地上民众的权利而决定,这权利指向自由和民主,当初反抗英国ZF的奴役和现在反抗印度ZF的奴役有什么不同呢?只是反抗自己人比反抗英国人更令人心碎罢了。

扮演那5个革命者的5个年轻人,他们为了伸张正义而暗杀了腐败的官员,又为了公布真相而全部付出生命,或许有人说他们不值,大好青春就那么白白失丧,倒不如忍一时之屈辱奋起努力,像他们说的那样,去加入政界、警局、政府,清理社会。这样或许也好,但是在真相被掩盖了的环境里,谁能保证他们会在那麻木和腐败的侵蚀下依然保持使命感的清醒呢?在集体沉睡之时总要有人先行唤醒,总要有人来做那振聋发聩的敲钟人。

想起谭嗣同,他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他在完全可以逃脱的情况下选择慷慨赴死,为了就是唤醒后来人,可以说,没有谭嗣同,就没有后来的孙中山,没有当初那些为着信仰献身的革命者,也不会有后来的新中国。但是,我们不缺乏阿扎德(为印度独立牺牲的革命者),也不缺乏DJ(为正义而暗杀ZF官员),我们缺乏的是可以让真相大白于公众的媒体和可以让这样的电影公映并允许获奖的广电局。

据说这部电影在印度审查的时候也颇费周折。印度国防部长听说剧情后敦促电影审查委员会让制片人获得军方的许可。在审查时,国防部长及部分军部高官共同观看了本片。一位空军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说:“与其说这是在回顾过去(review),不如说是在警示未来(preview)。”国防部长也没有要求任何的删减,但是建议影片的最后登出更多因驾驶米格战斗机罹难的飞行员姓名。

多年之前我看完《指环王》之后写了一篇灰常汹涌澎湃的文章,慨叹激情不再的年代,每个人都活得如此憋屈。其实生命的价值原本就应该由你自己发现,你只需要下一个决断,从此不再浑浑噩噩地活着。

我相信,造物主对每一个生命的设计都饱含他独特的旨意,找到这个旨意之前,你总觉得内心有个空洞无法满足,你抓金钱、抓感情、抓家庭、抓事业……抓一切能抓住的东西,死命地填补那个空洞,但生命依然如水一般从那个空洞里悄然流失。只有找到了这个旨意之后,那个空洞才会被夯实地填上,生命因不再流失而饱满。你因此重拾激情,而激情的出口便成了方向——你终于有了一个可以为之赴汤蹈火、肝脑涂地、无怨无悔的事去做了。你拥有超越自身的一切力量,任何东西都不再局限你,自由如鸽子降临在你的身上,你可以坦然无惧面对一切,甚至为此献身而在所不惜。你誓死捍卫的这件事,或许无关伟大与崇高,但却足以让你内心拥有安宁的幸福。当一部分人为此摇头叹惋的同时,另一部分人可能为此动容改变,哪怕只有一个人为此发生一点点的改变,都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万物互相效力,生命的使命就在于成全造就中那不可或缺的一环。

也许这是我们终其一生要去发现的生命的意义,而在此之前,我们要做的是,认真地开始于当下,鲜活地体验生命的真谛,超越自我的局限,真实地做正确的事。这样,那个使命会在你准备好了的时候,不请自来。

即使生命中永远没有重大的使命降临,如果一颗露珠对一颗小草具有意义,那么我们的生命就有意义。关键是,别睡着,你要清醒地看到,露珠悄然滋润了小草,小草的生命正在拔节,而露珠消失之前是如此圆润美丽。

那5个年轻人在被子弹打中的时候也没想过要那样去死,但他们可以笑着面对当下的结局,因为他们确信自己在那个时刻里做的就是最正确的事。

生命因无悔而光彩夺目,每一个无悔的生命都来自于当下最正确的选择。

很少有电影让我打10分的,这部电影就是。

世上幸好有一个跟中国相似的国家叫印度,世上幸好有一个可以自由拍电影的地方叫宝莱坞,更为庆幸的是,这个宝莱坞恰好就在印度,它拍出了让中国人感同身受的电影,却不必以和谐的名义去经历广电总局的审查。于是,幸运的中国观众譬如我,可以在印度片里酣畅地释放,于是,就有了这篇小宇宙燃烧之后的胡言乱语,希望表被我们伟大的祖国来个伟大的和谐。呕窝。

 

【精彩台词】

——如果血液不沸腾,血管里流的就是水。青春美好有何用,如果不奉献给祖国。
——我一直认为世界上有两种人,面对死亡哭喊的人,面对死亡安静的人,然后我遇到了第三种。
——有时在梦里,我仍见到他们最后一次走过,他们没有畏缩,没有尝试挣扎,尤其记得的,是他们的眼睛,看我的神情,清澈、坚定、毫不退缩。
——“说这些爱国主义很无聊。”
    “无聊?他们为了你们国家的自由献出了生命。”
    “什么自由?你见过这国家的状况吗?”
    “我对国家有信心。”
——“我也为祖国自豪,能为她献出生命。”
    “有什么自豪?人口激增?或高失业率?还是腐败?哪一样让你感到自豪?”
    “没有完美,只有让她变得更好。”
——我们为什么要退缩?我们血液里流淌着牺牲。
——在这你想要改变什么,只会变得更糟,腐败简直刻在我们的基因里。这个国家没有未来! 
——置身事外评论很简单,责怪他人更简单,你怎么不出去改变这一切?勇敢站起来,加入政界、警局、政府,清理社会。你们不会,我告诉你为什么,因为那要付出相当的努力。抱怨要容易得多。
——要么忍受现实,要么负担起责任试着改变它。没有一个国家是完美的,我们只能将它变得更好。
——我知道你希望我成家,安定下来,像天下父母一样,但自由是我的新娘。
——我的祈祷不会停止,直到我的国家获得自由,我看你不能等到那个时候。
——号角鸣响,敌人出动,战斗已来临。我的心里,自豪坚定,和英勇在膨胀。乌云笼罩了大地,我们誓死血战。因为今日与死亡同行,嘲笑它苍白的脸庞。
——我们不惧怕残忍尖刀,勇气更为锋利。面对威胁绝不屈服,仰头向祖国母亲。让他们知道怯懦行径,只会火上浇油。
——是什么让这些人毫无畏惧?我想有时一个人能走这么远,到达超越恐惧的地步,到那里找到奇怪的安宁,可以自由的做正确的事。因为有时,这也是最难做到的事。


【映后花絮】(转载)


影片上映之后,社会反响巨大。该片上映一个月后,一项针对博客的调查表明更多人开始把注意力朝向政治,尤其是贪腐和低效问题。由此引发了印度关于贪腐问题的一场大讨论。同时,人们的反思也指向了自身,关于如何支持非ZF组织、履行纳税等公民基本义务,以及如何担负起更多的国家责任的问题,也引发了大量讨论。同时在社会活动中,青年的运动也活跃起来,其中最明显的一个证据就是杰西卡·拉莉谋杀案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

 

该案的被告是哈里亚纳邦能源部长夏尔马的儿子曼努,其母开着全邦最大的超市连锁店。1999年4月的一个深夜,大学刚毕业的曼努和朋友到一家高级餐厅寻欢,拉莉本来是个模特,周末来酒吧兼职陪酒,见曼努等人来意不善,便以餐厅打烊为由拒绝陪酒。24岁的夏尔马因此与拉莉发生口角,并朝其连开数枪,结果拉莉头部中弹当场死亡,当时酒吧侍应和老板娘等人均在场,惊得目瞪口呆。

 

一周后,曼努投案自首,可餐厅老板娘和重要证人不是被捕入狱,就是遭开除后不知所终。目击证人后来不少都因为夏尔马家族的软硬兼施,改了口供,该案的审理也一拖再拖,7年的马拉松审判终于在2007年的2月结束,法庭竟然判决曼努等人无罪释放。

 

印度媒体对夏尔马大举挞伐,大字标题“且看有钱人怎样脱罪”,不少电视台更呼吁观众支持重新审案,结果数天内就收集了20多万条支持信息。在媒体大肆宣传下,大批新德里民众都忍不住心中气愤,纷纷到街上游行示威,与影片中的烛光静坐一样,他们还在新德里的地标——印度门举行烛光悼念晚会。此外,不少学生到首都的心脏地带国会大街高呼口号示威。其实很多学生及民众原先对政治并不感兴趣,在接受采访时18%的人认为影片《芭萨提的颜色》是促动他们的一个主要原因。影片虽然没有在邻国巴基斯坦上映,同其影响力却同样扩展到该国,其报纸和电台更多地关注民权问题,并支持公众意识的觉醒。因此,一个叫做“芭萨提效应”的名词开始在印度流行。

  

联想到国内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一些游行,大部分“愤青”已然变成了“粪青”,时间在不断地推进,而人的意识却是呈波浪形地变化。发泄的目的就真的只是发泄而已,发泄那激增的荷尔蒙,犹如禽兽般的本能,却打着爱国旗帜来掩盖那粪坨般的激情,伤害着自己人,还美其名曰的爱国,这爱的是哪个国?什么为国为民忧国忧民,借口而已。有很多更应该争取的权利不去争取,事不关己、不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又能掺和着发泄一下情绪的事,倒是很多人乐意去掺和的话说,这种头脑和思想的人,等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反而蔫了。

 

你这么义愤填膺,如果需要你付出代价,改变社会,你会吗?立马回答,当然不会!大部分嚷嚷得厉害的,都是眼高过顶,想要富足生活,又发现自己没法得到的,心里恨的是既得利益者,拿走了自己该享受的车子房子、奢侈品。他们打砸抢的目的是,自己取代现有的既得利益者。对于绝大多数的民众来说,房价高企,物价飞涨,失业率高这样的社会问题几乎是一个无解的命题,反正都是解决不了,大家索性选择了默认,买不起房,泡不起妞,找不到工作,看了《芭萨提的颜色》,就会明白,为什么不能默认,而要行动。为什么默认,而不行动,台词里说了,因为默认不需要付出努力和代价,行动更困难。有本事,去加入政府、警察、军队,去改变这个社会。


 2 ) 巴萨提的颜色观后感

阿米尔汗每次的出场都很吸睛啊。看见他和沙尔曼乔希还有马达范的出场,让我想起了三傻大闹宝莱坞。阿米尔汗和沙尔乔希曼看模特走台,给美女模特打分,品头论足的样子,男人都会会心一笑吧。我觉得女主角alice patten把问题复杂化了,找个革命者的扮演者也不是找革命者,何必找一个性格甚至思想理念相似的呢?人物如此契合,不是演戏,是演自己,演另一个时空的自己。也许这是必须有的电影的特质吗?不必有大成本的制作,只要有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剧本和演员,当然要有好的导演,就能取得成功。就像歌词中说的,给我染上爱国的颜色。与黑天鹅神似。他们在即将离地起飞的飞机面前,将上衣脱掉,高喊,欢呼的样子,很青春,热血,很单纯热情,当然,求婚成功后,还有爱情和激情。看到他们想要被抓住,要利用行刑前的讲演来大声唤醒国人,这让我想起了戊戌六君子,谭嗣同不也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者。有之,请自嗣同始。还赋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你可以说他傻,但不能怀疑他对民族革命的忠诚和热忱。飞行员阿贾的死把电影带到了现实,带到了身边,带来了切肤之痛。如果不抗争,死去的人就会被污蔑名誉,不抗争就会有更多的英雄死于高官的冷漠,腐败,和体制的严苛之下,为了公平和正义,为了死去的朋友,他们只能抛弃一切去抗争,去战斗,这时,历史与现实重叠在一起。这是电影的点睛之笔。在梦中,当电影里的英军侵略者变成政府当局时,当他们的所做所为相同时,当民众被压迫时,当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无人维护时,民众只能反抗和抗争,不会因为是被谁压迫而采用不同的斗争方式。让民众效忠的只有民众的利益,不是国家统治阶级或者是统治者的个人利益。统治者用暴力机构维护自己的利益,民众用自己的一切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得不说,一旦染上颜色,战斗力,行动力,执行力,破坏力,死亡率都大大提升,连老爹都杀算丧心病狂,还是大义灭亲,还是除恶务尽,还是为了证明自己对国家的纯洁的爱,有不惜牺牲一切的勇气,还是为应对别人的责难而做出的应对措施。这种做法对错有待商榷,看观众评说吧。值得一提的是女主角是末任香港总督彭定康的幼女彭雅思扮演。

 3 ) 印度不止有三傻,还有一部五傻!致敬肢解心灵的神作《芭萨提的颜色》

      观影十几年 年少的时候被诸如《肖申克的救赎》《放牛班的春天》《海上钢琴师》《沉默的羔羊》之类的电影深深震撼 此类公认的大片就不再一一列举

  过了而立之年 回头想想 它们都开始忽近忽远 特别是看了一些新出的所谓大片后 内心总有一种失落感 找不到当年那种初恋般小心脏被震撼的扑通扑通的感觉

  有时候 点上一支烟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思考这是为什么呢?是口味开始挑剔的结果?还是经典不再 共鸣的那个点被提高了?

  片荒了的时候回头去再寻找当年的悸动 发现原来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大多国人对印度片的接触跟理解起源于《三傻大闹宝莱坞》吧?多少人一开始会被这个无厘头的名字蒙混过去错失好片

  久旱逢甘霖 看完三傻我大有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

  直到有一天 意外的看了一部同是阿米尔汗主演的印度电影《芭萨提的颜色》

  我的电影观彻底被刷新了 !!

  这部06年出品的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结束后 我呆在屏幕前任由眼泪痛苦的在眼眶挣扎着 它们很想施虐流淌 但是又不知道何去何从 明明有泪想哭 却不知道怎么哭?

  颤抖的点上一支烟 肺里吐出来的烟雾都带着心脏的久久不能停息的战粟

  我发现我竟然无法言语………

  一种酣畅淋漓却又深深压抑的矛盾!
  一种灵魂深处的悸动共鸣却又无处释放的痛楚
  一种纷披灿烂却又束手无策的无奈悲讴

  或许有人说矫情了没看过电影吗?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时至今日 阅片数千 维独看完《芭萨提的颜色》这部电影 近一个月以后的今天才缓过神…

  到现在都不太敢细品回味 无法承受的痛

  到现在也才明白了前面说的那个问题 很多时候电影只是一个故事 一个梦 它或许惊悚 或许梦幻 或许让人费解让人神往 抑或让人共鸣让人翻江倒海……但是大多仅仅只是个故事而已 它是杜撰的 故事会有更加精彩的 能够超越的…或者跟着人的成长 随着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

  但是有一种电影 它的故事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 看的是电影 品味的确是生活 它就是一面镜子 映射出来的是我们自己的人生百态

  《芭萨提的颜色》就是这么一面巨大的贯穿时空的史诗之镜

  我们年轻人…特别是中国的年轻人 我们的爱情?我们的友情?我们的理想梦想?我们的热血?我们的懦弱无能?我们的无病呻吟?我们的踌躇满志慷慨激昂?

  曾经的一切 当下的一切 未来的一切?
  戏里戏外 就像五彩缤纷的颜料 汇聚成了芭萨提的颜色……粉色的爱情…鲜红的热血…黑色的耻辱…金色的阳光…青葱的青春…灰暗的腐败…蓝色的天空…洁白的梦………

《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阿米尔汗通过天才神童却又出身卑微的身份用诙谐滑稽的手法釜底抽薪轰炸了教育体制这座腐朽的庞然巨物

  《外星醉汉PK地球神》里面阿米尔汗用外星人的傻缺角度庖丁解牛一般粉碎了全部宗教信仰的实质

  那么在《芭萨提的颜色》里面阿米尔汗又会用何等身份什么笔法来涂抹这些人世间的缤纷颜色 会给我们描绘出一部怎样的立体全面波澜壮阔的华丽史诗呢?


  “我一直认为世界上有两种人,面对死亡哭喊的人,面对死亡安静的人,然后我遇到了第三种;有时在梦里我仍见到他们最后一次走过,他们没有畏惧,没有试图挣扎,尤其记得的,是他们的眼睛,看着我的神情,清澈、鉴定、好不退缩。”

  由英国末任香港港督彭定康之女扮演的女主角-英国人sue 读了爷爷当年在印度当军官的深情日记后 深深的被那段18世纪中后期创导印度起义抗击英国殖民统治期间的几位领袖们的英雄事迹感染…

  “如果血液不沸腾,血管里流的就是水;青春美好何用,如果不奉献给祖国。”

  被电影公司拒绝拍摄后的sue 亲自到印度德里大学物色5个角色 试图自己拍摄并还原她爷爷当年作为英国军官跟那些革命者荡气回肠的故事

  我不知道sue 打算给他爷爷的这部电影起什么名字 但是她找到的5傻就跟生活于浮夸下的我们极其相似 沉迷于轻歌曼舞 享受着放荡不羁的青春 年轻男女之间的厮打笑骂

  他们根本没有以前革命者们那种“我们要改变自己从而带来改变”的觉悟 也更加没有“国家会变的 我们会改变它”这样的坚定信念 所以一直无法入戏…

  5傻们喝着酒唱着歌 调侃着sue 帮她拍这个历史剧不过是对印度这个在他们大学生眼里无药可救的国家的一种无聊消遣
  他们早就放弃这个国家了 都坚定不移的认为没救了

  各种腐败 贪污 生活的不堪 政治的黑暗 5傻中家庭好的早准备好了出国事宜 家里穷的 就是中国人自嘲的屌丝群体 只能亦步亦趋的麻醉着自己

  戏里戏外 这5傻不就是看电影的人嘛 如出一辙 每个人都能跟5傻一样如数家珍讲的出一堆这个国家的不好 嫌弃完了歌照唱 舞照跳……呻吟反复着纠缠……
  根本不知道为了什么活着…

  就像阿米尔汗主演的DJ 酒后吐真言 其实他早毕业了 还混迹留恋于大学是因为害怕 这个社会让他恐慌 给他的无限压力 在大学里别人都认识他 是个名人 有朋友一块玩……只是平时他不愿意也不敢揭穿自己的懦弱一样……

  花花世界的诱惑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人都有欲望 但是理想是丰满的 现实是骨干的 青春 活力四射的青春外表下是懦弱无能又缺乏精神信仰的躯体 只能屈服于生活 嘲笑爱国主义 讽刺革命烈士 再用酒精来麻醉迷失的灵魂 5傻是如此真实的苟延残喘着 但是谁都不愿意承认 不愿意面对…就像我们中国绝大多数的80后 90后 何尝不是? 有何区别? 谁都不知道活着的真正意义 明天的明天 ……

  电影里面sue 为了那部历史剧奔波周转于5傻之间 电影外面导演为了拍摄《芭萨提的颜色》奔波了7年… 真不知道谁在演谁?5傻们非常不明白那些革命者为什么会抛头颅洒热血……感觉他们很傻……

  人性里面都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 5傻一样 作为观众的我们也一样 除了抱怨生活 抱怨政府 抱怨命运 干过点什么?? 还真没有了……

  就像5傻其中的一个“反驳” 一样:
  这个国家你想干点什么改变什么 只会变得更加糟糕 腐败就像腐蚀到基因里面了 这个国家没有未来……


  直到有一天他们的好友J 一个印度空军飞行员 驾驶米格27的时候 由于国防部的腐败贪污 用了俄罗斯进口的劣质零件 导致飞机失事 J为了保护城市 没有跳伞驾驶飞机坠毁在野外… J殉难后国防部长还反咬一口污蔑他是轻率的飞行员才导致的来掩盖零件的腐败问题

  这生活中息息相关的挚友突如其来的死亡 J忽然成了5傻们之前傻傻嘲笑的烈士?老母亲的悲愤 J女友的肝肠寸断 终于刺激了5傻们麻木的神经 命运不允许你再逃避现实了 逼着你们去面对明天活着的意义……

  5傻们发动了静坐抗议 要求彻查腐败 还J清白 可想而知他们要面对的是国家机器

  于是历史重现了 就像sue 要拍摄的历史剧一样 到处都是妇女儿童的哀嚎 遍地的鲜血 军队的无情镇压 惶恐的人群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像被生活的残酷棍棒打翻在地一样 孩子们迷茫的眼神就像没有起飞的梦想 回应的只有四溅的鲜血跟统治者的棍棒

  为什么??为什么???这一切都是为什么????


  DJ 带着满身伤痕伏在温柔的sue 怀里沉沉的睡着了

  sue 说:“他不是睡着了 他是觉醒了”

  J死之前的对话回响在耳边“置身事外评论很简单,责怪别人更加简单,你们怎么不出去改变这一切呢?勇敢的站起来,加入政界、警界、政府,去清理这个社会!可是你们不会!我告诉你们为什么!因为那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抱怨要容易的多!”

  黄色的历史时空之下

  80世纪末的印度革命者们在商量着
  “应该行动了,必须要行动了”

  basanti 的意思是黄色的 在印度是国旗上的颜色 象征着牺牲 追求……

  5傻们在sue 的历史剧里演绎着革命之路 在现实里 他们觉醒了 像当年的革命者一样 决定行动了 去刺杀那个关键的人物——国防部长

  历史上的他们被当成了造反分子 现实的印度还是那个印度 他们成了恐怖分子 国防部长成了印度的儿子……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全民腐败的恐惧…当正义被扭曲成了邪恶 5傻们被逼到了绝路 再不反抗 不仅仅J枉死了 自己几个还白背了恐怖分子的黑锅 正义得不到宣扬…

  “这不是杀戮的欲望,而是为了正义”
  “必须有人要站出来了”

  黄色的历史下 革命者们如是说…

  “生命有两种活法,忍受现有的方式,或者,负起责任来改变它!”

  “可是一旦被抓,一定会被绞死的——我知道的,但是要打开聋子的耳朵,就需要奋力的呐喊”

  这是革命者的信念
  也是5傻们到现在才明白过来的信念 活着的意义

  所以5傻们选择了慷慨就义 选择了去自首 但不是去警察局 而是去劫持广播电台 他们要用生命唤醒整个聋哑了的社会 用他们的信念去传递事实的真相

  “DJ 你流了好多血…”
  “安了…它们在我的血管里呆腻味了,它也需要自由”

  无耻的军队为了掩盖真相就这样直接把5傻定性为恐怖分子 杀无赦 动用特种部队当场全部击毙

  黄色的历史天空下

  sue 的爷爷 那个年轻的军官审讯那几个革命者的时候 作为统治者英国的军官他最清楚一切 但是他什么都说不出来 他只能在耶稣的圣像面前 颤抖的反复问着

  “why ? why !why !!!……”


  谭嗣同说过“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 古往今来 多少革命者前赴后继 慷慨就义 为的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震撼并唤醒他人麻木的灵魂


  电影里面 5傻的灵魂充实 愉悦的走了 在历史的古城墙那种小树苗 一个小女孩问这是干什么啊?他说现在是一株 以后就会有很多了…阳光不再金黄色 而是惨白惨白的 5个灵魂又开始唱着笑着相拥而行……

  电影外面 《芭萨提的颜色》在印度审核的时候 据说国防部长敦促让获得军方许可 他们在审签时说

  “与其说这是回顾过去,不如说警示未来”

  影片没有被要求任何删减 还要求在最后加上印度历年因为驾驶米格战斗机殉国的战士名字

  电影播出以后在印度产生了巨大的“芭萨提效应” 整个社会的反响巨大 相关新闻可以自行百度……

  手机打完这些文字

  看完电影都快个把月了 还是久久不能平息

  这就是《芭萨提的颜色》
  这就是被我们天天嘲讽的阿三
  这就是5傻的青春
  而我们的青春呢?
  我们活着的意义呢?
  我们活着的信仰呢?



                                                                             ----------------亦可居士 2015.03.02

 4 ) 成长的开始是战斗

实在想不到 影片会以这样一个惨烈的结局收尾

也许沾上历史的东西总是让人沉痛的吧

现实本就没有在历史血色的渲染下得以改变

所以也无法用荒芜的欢喜美满结局去蒙蔽双眼

假装理想世界那么“轻易”的就可以的被打造

 

几个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的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逃避现实的年轻人

看到影片的结尾 我私心的希望他们就如最初那样简单快乐的只知道玩乐就好了

可是当初那几个只知道抱怨体系太糟糕政治太腐败

认为自己的国家已经没有希望的几个年轻人

在一部他们自己扮演主角的历史记录片的引导下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感

最终也走向了记录片中人物的归宿

如果细心的话 就应该从一开始就可窥见这样的结局

看惯了美好的大团圆结局 惯性思维也引导着我这应该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吧

虽然我们都很清楚现实中的happy ending 只是存在于人们的理想之中

 

最早牺牲的A 是最清楚的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国家是怎么一个样子的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是怎样的腐败怎样的黑暗

可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全心全意去付出直至为了避免更多人民的生命遭受伤害的时候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

面对那群朋友的对社会对国家的抱怨的时候

印象很深刻的是他面对朋友们对于政府国家抱怨的时候所作出的回答

置身事外评论很简单,责怪他人更简单,你怎么不出去改变这一切?    ——勇敢站起来,加入政界、警局、政丅府,清理社会。    ——你们不会,我告诉你为什么,因为那要付出相当的努力。抱怨要容易得多。

可是这样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人在死后依然得不到国家一个公正的评价

反而被诬陷是因为“草率'才造成了自己的悲剧

正是这样一种诬陷彻底的激活了几个年轻人沉睡的战斗的心

影片中S曾对着因心灵和身体都疲惫不堪的DJ说过这样的独白

我觉得他没有睡着 而是在开始苏醒 并且一直都是在醒着的

 

他们原本都只是无忧少年 原本只是想着玩到了必须面对现实的时候

就再开始去为找工作 房子家庭而奔波忙碌

什么政治腐败的与他们无关 只是抱怨抱怨而已可是依然屈服

如果没有A的死 他们也许真的会按照这个轨迹继续走下去

 

记录片记录的历史固然对他们的内心有所震撼

可是那时候他们还无法真正的体会记录片中他们扮演的英雄坦然面对死亡的心境

无法理解他们的信仰 无法理解他们对自由的追求

A的死让他们不再仅仅是扮演着那些英雄 而是将那些角色刻进了自己的灵魂

刺杀腐败的国防部长

两个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从一开始的争锋相对互相仇恨到最后临死的那一刻双手紧握

亲手杀死自己为一己之私买进有问题的飞机零部件导致多起飞行事故的发生 也是间接杀害自己的朋友的凶手的父亲

原本极度害怕死亡不想死去最后却在极度的愤怒之下没有躲藏张开怀抱迎接那雨点般的子弹 临死那灿烂的笑让人觉得他仿佛要去做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能够让人坦然面对死亡的不是一颗勇敢的心 而是对使命的一种信仰

 

他们很渺小 他们很无力

即使知道不能改变 依然奋起战斗

即使他们如几点火星只是在那无边的黑暗中闪烁了一下即被吞没

最后甚至都没有给我们一个美好的期待

那样的期待实现起来太过不易

至少 他们懂得了去战斗 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也许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吧

 

现实中听过太多抱怨社会黑暗的强大国家政府的腐败

这些的确都是事实

可是再不用多说什么 要想清除它就得先融入它

而不是冷眼旁观或者妄想用唾沫淹死它

 

这部影片也让我对历史有了重新的看法

之前一直以为历史只是过去很久的事情 离我们很遥远

一直都在宣扬着历史不可忘 要努力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实际上 历史无时无刻不在上演

 5 ) 不仅仅是震撼 更多的是思考

天空如洗 阳光灿烂
     麦穗的金黄色映衬着他们黝黑而健康的皮肤
   这样一群少年 过着喝酒唱歌的生活
   看着电视里的美女流口水 骑着摩托车几天几夜不回家 然后各自对付父母的责问
   在他们认为没有未来的祖国里 他们恣意挥洒着自己的青春
     当他们开着破破的吉普车吹着口哨穿越尘土飞扬的土路
   当他们拿着啤酒以不同的姿势从高墙跳下
   当他们在古城墙外宽阔的田野上奔跑
   当他们脱下上衣当作旗帜呐喊着朝着飞机升起的方向猛然跃起
   当他们一如既往的轮流拍打那台古旧的电视机
   谁都没有预料到会是这样的结局
   他们的飞行员朋友阿杰因为飞机失事而死 根本原因是因为贪污而导致的飞机部件隐患
 
   在面对阿杰的死以及政府为掩盖自己的腐败而对阿杰名誉的侮辱之后
   在抗议遭到暴力镇压之后
   Sue看着沉睡中的DJ,忽然觉得他们不是在睡觉,而是在觉醒
   面对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一手遮天的国防部长以及其背后的政府
   他们选择了除了沉默之外唯一的路 一条不归路—刺杀国防部长后自首
   然而等待他们的 依旧是无情的甚至非人道的屠杀
   但是那向全国播放的电台传播了他们的信念和希望


    ——置身事外评论很简单,责怪他人更简单,你怎么不出去改变这一切?   
  
  ——勇敢站起来,加入政界、警局、政丅府,清理社会。   
  
  ——你们不会,我告诉你为什么,因为那要付出相当的努力。抱怨要容易得多。   
  
  ——要么忍受现实,要么负担起责任试着改变它。没有一个国家是完美的,我们只能将它变得更好!

    这样一群活生生的散发着迷人的青春魅力的少年就这样随风离去了
    他们的身影融化在了古城外的金黄色的阳光中

    这是一个悲情的又充满了希望的结局
    一个敢于正视自己不足和劣根性的民族 如何能不强大?

    题外话
    说实话这样的电影能在印度上映并获奖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印度国防部长亲自观看了这部电影更是出乎我的意料。不得不说,印度是一个比中国更加开放的民族。爱国不等于爱政府,但是,爱国是爱政府是不冲突的。而民众的抗议在大多数时候也是为了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
   

 6 ) 爱国的心

很少有这样的电影能够如此打动我的心,曾经看勇敢的心的时候,发现自己离英雄是那么的遥远,但是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感觉就像是自己。自己活在一个没有未来的国家,整天自暴自弃,没有想着去为这个国家的改变做点什么,现在几乎很少能够有人为了国家的进步而作出牺牲,因为我们已经麻木了,懦弱了,但是这部电影确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怎么做---我们要进入政界,文艺界,商界,科学界去改变整个中国的现状,如果没有人有这样的意愿,中国,也许真的完了,但是,我相信,中国会变得更好。中国,加油!

 短评

1.广电总局太失职了,让这种片进天朝来破坏河蟹;2.顺便说说,不管怎样,未来这个世界的终极霸主,一定是印度,虽然现在他们还没解决温饱就开始修炼心灵!

2分钟前
  • tanz
  • 力荐

这电影里的青春,为了理想而战,深深打动我。电影的节奏,和重点确实存在问题,但是瑕不掩瑜。一个好电影不是没有缺陷,而是能否打动人。

3分钟前
  • tdh
  • 推荐

后半部分突然疯狂起来了

5分钟前
  • AyumiLee
  • 还行

我们也曾有一群热血男儿,我们的电影也拍秋瑾拍林觉民,却只是在复述历史。印度的电影也拍曾经的英雄,可是却不是简单的传唱。中国电影里看不到种族矛盾看不到百姓苦难看不到腐败糜烂,电影成了政治的奴隶,仿佛从1949年10月1日后就是朗朗乾坤了。看完想哭,无地自容,我们的国家真的及不上印度

7分钟前
  • 慕容白
  • 力荐

穿插各种歌舞外挂民族的特色

12分钟前
  • 生きる
  • 推荐

冤有头,债有主,出门左拐是政府。

13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with呆呆小艾。你是想要沉默的活着,还是决定大声的死去?

15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不理解印度的宗教种族看起来有些伤脑筋 但是非常喜欢电影前面的那句话“血液如果不沸腾 那血管里流的就是水 青春不献给祖国 又留有何用?”

18分钟前
  • 小biu~
  • 还行

这片都能拍出来,并且被放映。连看了四部印度片《三个白痴》《地球上的星星》《未知死亡》和《芭萨提的颜色》,从《三个白痴》开始喜欢印度这种风格的电影,到《芭》被深深震撼,每部片都让人感觉到想去探讨某方面的东西。当初看《贫》惊艳印度能拍出这样的片,现在一点都不吃惊了。

23分钟前
  • fanfan
  • 力荐

一个对着手无寸铁的学生开枪的国家,跟之前的侵略者有什么区别?一个国家腐烂的体系,还有什么必要为其付出性命?你为什么爱这样的国家啊,印度少年?(前大部分较冗长,需耐心)

27分钟前
  • 小刀周远
  • 推荐

其实就是红朝。

30分钟前
  • 菲利普
  • 力荐

美好与毁灭

32分钟前
  • 逍遥此身不为客
  • 力荐

这是我看过最短的印度电影了。为了自由而战!

33分钟前
  • 岚小壹时光琐碎
  • 推荐

1小时20分钟后或许这是个牛片吧,但实在扛不下去了,没完没了的唱,没完没了的跳,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说正事啊导演。放弃了。可以津津有味看《死期将至》、《樱桃的滋味》、《步履不停》、《四百击》这样的闷片,但实在受不了印度电影,你可以不具体说事,但能不能别唱个没完,跳个没完。

37分钟前
  • 陈哈
  • 较差

看到有评论说,这样的牺牲本就不值得赞颂。其实,反过来却正因如此,才催生了这种电影,片子本身早已完成了一场巧用影像而免去鲜血的革命。印度坊间能看到它,是它和印度的共同成功;而我们能看到却不能拍出它,又意味着什么。他们在革命,我又怎能只坐在这评论他们的电影。

40分钟前
  • Ocap
  • 推荐

拍给中国人看的

42分钟前
  • 破皮儿蛋
  • 还行

一句“中国不会有”就该得高分?再也不能信豆瓣评分了。政治电影也该好歹拍成个电影的样子,节奏混乱,歌舞冗长重复,无重点无细节,烂片一部。

43分钟前
  • 我爱阳光
  • 较差

“没有国家是完美的,只能让它变得更好。”这是一部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能在其中轻松找到共鸣的影片。虽体制已然如此,便不必要一味的埋怨现状,而应该是负责任的努力改变。 尽管在很多人看来,印度电影的剧情有着不少的缺陷,但你不得不对印度的电影以及电影人心生敬意。★★★★

47分钟前
  • Q。
  • 推荐

这是一部关于国家,信仰,自由,友情,亲情,爱情的电影,震撼,感动我心

48分钟前
  • Mr`Goodnight
  • 力荐

青春的印度。

53分钟前
  • 碎岁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