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予

HD

主演:凯瑟琳·基纳,奥利弗·普莱特,萨拉·斯蒂尔,阿曼达·皮特,丽贝卡·豪尔,安·摩根·吉尔伯特,罗伊丝·史密斯,托马斯·伊恩·尼古拉斯,伊丽莎白·基纳,埃莉斯·艾维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请给予 剧照 NO.1请给予 剧照 NO.2请给予 剧照 NO.3请给予 剧照 NO.4请给予 剧照 NO.5请给予 剧照 NO.6请给予 剧照 NO.13请给予 剧照 NO.14请给予 剧照 NO.15请给予 剧照 NO.16请给予 剧照 NO.17请给予 剧照 NO.18请给予 剧照 NO.19请给予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你喜欢和高龄的奶奶一起坐车车兜风看树叶吗

我感觉《房东和租客》是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名字。原来英文是Please Give,电影中一直有女主角给无家可归的人们一点小Cash,有一次给错了,把一个领免费面包的黑人大叔当成了流落街头的,惹来了她丈夫的非议。还有一次,给一个人二十美元,被女儿强烈抗议,说从来都没有给过自己这么多钱,附带说下,这个妈妈很抠门的,一直不肯给女儿掏钱买那条她喜欢的两百多美元的牛仔裤,尽管她的回收的旧家具中的两个架子就卖到1400美元,这次争吵后,女儿才拿到了二十美元,而给了五美元给那个流浪者。
女主角一直在负疚的心态中,所以她面部哀伤,坦白说,开始我觉得实在是太苍老了,当然可能中年都这样子,她的中年的丈夫也是不大好看的,还有他们的女儿,都是再普通不过的样子,远离通常电影里的帅哥靓女的感觉。但是在她的一次次给中,我渐渐感到了她的内心的负疚的压力,她没有逃避,所以她努力再努力,这一点终究是可敬的。因为她的职业是收购那些死去的老人的废旧家具和艺术品。通常回收价格很低,卖出价格很高,不是她的店是这样,甚至她买的比别人家的还便宜些,这样的高回报是行业通则,但是她就是很不舒服。我理解她的不舒服,因为好像是占了死者的便宜,这种感觉很不好。还有她还想着等邻居一个老太太死了后,可以把她的公寓买过来,然后把家里扩大一下,这也有种占了死者便宜的感觉。但她要不做这个事情,别人也会做的。而且她还有超好的对物品的感觉。另外她的女儿很叛逆,让她很烦,老是想买很贵的牛仔裤,她的丈夫对她也不是那么热情,只剩下一点亲情。
最后,她竟然奇迹的释怀了,当一切如此绝望,她申请到了一个义工,陪伴一些有点残障的人们打篮球,可是她看到他们的欢乐,却产生了深深的悲痛,我觉得可能源自深度的同情,她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容易而且太多,别人却是那么艰难,她悲不可止,涕泗交流,做义工的旁人只有劝她不要来这个地方了。她现在处于情绪极为脆弱的时候。回到家里,她仍然无法停止哭泣,突然隔壁来敲门,原来邻居老太太死了,她的孙女来告知,并请她帮忙。这是我最感动的一幕,她们两个人达到了一种深深的同情和理解。她对那个年轻女士说,我很难过。那个女士说,奶奶一直是我照顾的,是不是因为吃了过期的变质的肉罐头所以死了,是不是。女主人公说,不是的,真的不是的。你是个好人,你很好。然后她们相拥在一起,多么好,这一刻,她们都不是孤单无助的。看了这一幕,我想懂得反省的人,是不会坏到哪里去的,因为他们对别人对自己看的很平等,他们会注意是否妨碍了别人。
电影最后的时候,女主角把一个非常艳丽独特的花瓶退给卖它的人,她觉得那个东西很珍贵,她无权把这么好的东西卖掉,然后她走了没几步,就听到哐当一声。是呀,她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她延续了那些死者对物品的喜爱,并不是谁都欣赏的,甚至他们的后人也往往觉得这些遗物一点价值都没有,只想赶紧处理掉。她的心宽了,然后一家人一起买牛仔裤,她的女儿美美的穿着新裤子扭来扭曲,可爱极了,美好的结局。
这个电影里还有两个奇迹,不能不记述下来;
一是女主角的老太太邻居有两个孙女,妹妹就是那个老太去世来求助的,姐姐则过来看到去世了,还是赶着去工作。在电影开始的时候,明明姐姐生的更加俊俏,晒黑的很好看,而妹妹很普通的样子,可是在电影最后的时候,你会觉得她好丑。而妹妹反过来看着很舒服,甚至很好看。改变你的眼睛对人的感觉,这个电影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做到了。妹妹是个检查乳房的,她说她把那当成一个藏着危险的容器,她很安详,别人都看到好看的叶子了,她还没有看。而且她喜欢她的奶奶。姐姐呢,是个脸部护理员,她勾引女主角的丈夫,欺骗了女主角的长痘痘的女儿,说做脸如何如何好,结果来护理后,让她的脸部红肿不堪,还老是偷窥一个衣服店的穿露背装的店员的脊背,因为比较像男人的,终于引来了一顿臭骂。她对她的奶奶毫无感情,认为是她的奶奶(本文中的奶奶是她母亲的母亲)造成她的母亲自杀的,也许是因为她的心中一直无法疏解仇恨,所以她才变成这样无法正大光明的生活。
一是检查乳房的妹妹,被来查到乳腺癌的老太太看上了,她的孙子也喜欢她,于是邀请一起看叶子。于是我就看到女主角的邻居老太太和那个老太太,在孙子孙女陪伴下一起看红叶。一开始看不到,还遗憾的以为已经过了时间了,结果一转身看到了,那一幕很珍贵,虽然邻居老太太没有看,只是弓着身子站在一旁,不知道在干吗。还有我好喜欢四个人在车子里面的交谈。我不能不说,人老的时候,虽然也会昏庸一点,不过有时候,也会每句话说起来都像是真理。那个老邻居太太说。我很聪明。议论前面坐着的小伙子,太矮了。如果在别人的口中说来,我可能觉得她太不礼貌了。可是因为她的高龄,这一切仿佛充满哲理,不可反驳,也不必介意。就这样我在电影里看到了真实的老太太死去了,还有女主角想象的在那把故意设计成只有一个扶手的椅子上死去的老太太,她们坐在椅子上,就好像尘世间一切意味深长的人和物。

 2 ) 我们都在厌恶衰老的过程中老去

(1)
       这部电影给我们讲了一个不太能平常对待的平常的故事,每个细节都会让人揪心。
       有这么一对夫妇,他们以低价买进去世老人的公寓和他们的古旧家具,再以高价销售。不少子女都觉得自家老人的品味过时,他们所珍爱的家具不过是没人要的破烂,4000刀就很可以把整套公寓加上家具杂物统统卖给这对夫妇。而在打包出售的公寓里,一张圆桌可能就能售出5000刀的天价,一个小花盆可能就能卖出至少700刀的价格。所以,夫妇两的日子过得不错,还有闲钱买下自家隔壁的公寓,等着那间公寓的主人91岁的老太太西去,就可以打通墙壁扩展自己房子的空间了。
       有这么一个老太太,马上就要迎来自己91岁的生日。她已经不知道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走出公寓了。因为视力退化,关节风湿等等疾病的限制,她只能由自己的两个外孙女照顾。她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怪品味、坏脾气、臭嘴巴,坚持别人按照自己的指挥行事,和楼管因为维修费吵架,把邻居好心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都当成垃圾丢掉,以致于没有一个朋友,还招致了自己大外孙女对她厌恶和刻薄的态度,而她却不以为然。
       有这么一个美容师,自从自己被前男友甩了之后,就一直对前男友的现女友怀恨在心。她每天上下班的时候都会刻意路过那个女人的店,假装看衣服的样子进去打量那人女人一番。然后把那个女人的缺点到处宣扬给别人,再嘲笑前男友怎么能找一个这样没有自知之明的女朋友。她讨厌自己的外婆,甚至可以说有些恨,她觉得是外婆导致母亲的自杀,而在不知不觉中却变得和自己的外婆一样招人讨厌。她觉得自己是个时髦漂亮有品味懂得保养的女人,对男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于是她想通过勾引邻居家的丈夫来证明自己的魅力。
       有这么一个男人,他有敏锐的商业嗅觉,聪明灵光的头脑,擅于推销的言辞技巧,能把普通的旧货介绍成值得收藏的古董,所以他和妻子经营的家具店生意很好。在日趋平淡的生活中,他想寻求一些刺激,于是他去美容,去和在美容店工作的邻居风流,希望自己能从这段艳遇中找回当年那个年轻小伙子的热情,因为他觉得自己和妻子什么都那么合得来,像个老朋友一样,却缺少了激情。而家中一个青春期的女儿经常闹出些麻烦来,让他头疼。
       有这么一个女孩,她正值青春期,爱漂亮有个性,可是身材微胖,加上遗传了父亲的皮肤特点,脸上不停地冒痘痘。她觉得父母对于她的赞赏和安慰都是虚伪的,她喜欢说话直接的人,于是她喜欢上了邻居那个说话稍微有些刻薄的美容师,并且到她那里去做美容。她想买一条时尚的牛仔裤,可母亲却宁愿每天给街上的乞丐20美元也不愿意给她这个亲生女儿200美元买条裤子。
       有这么一个女人,她做着暴利的古董家具生意,生活富足,时间充裕。但是她的善心却让她觉得,自己收购的每一件家具上都萦绕得一个死去老人的灵魂。于是,她尽可能地去做善事,每天给乞丐钱,可怜家里贫困子女众多的楼管,给邻居家的老人过生日,去做社工陪老人聊天,陪智障儿童运动。她希望她所做的善事能够弥补她在生意上的不道德,可是她觉得就算自己怎么努力也不能改善她的自责,就算她不再收购这些老旧的家具,也会有人继续她这个行当。于是终于有一天,她开始将那些收购来的可以赚得暴利的物品退还给主人的子女,她才觉得自己的良心得到了安宁。
(2)
       而事实真的像他们所期望地这样继续下去吗?
       那对夫妇在享受了物质的生活之后,却关系紧张得一触即爆。
       那个老太太在惹人讨厌之后,只能孤独地死在电视机前。
       那个美容师在成功勾引了男人之后,却被前男友的女朋友骂做是老女人。
       那个男人在寻求了刺激之后,愈加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一个老头了。
       那个女孩在做了美容之后,反而毁了自己的皮肤。
       那个女人在退还回去花盆后,那个花盆转眼间就被不懂得珍惜的子女打碎。
       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之间,都能看到深深的隔阂。不懂孩子的子女,还懂老人的孩子。代沟成为一道深得跨不过去的深渊,无法弥合,无法摆脱。
(3)
       影片中有很多细节值得注意,而开头也很有意思,各种各样的乳房。也许这也是一个隐喻吧。当女人年轻光鲜的时候,这是一个美丽年轻的象征,证明着一个女人对男人的吸引力。而在女人老去的时候,下垂的乳房一下子就成了癌细胞慢慢滋生的巢穴。年轻时所带来的骄傲,在此时成了危及生命的定时炸弹。
       随着的年龄的增加,所有的问题似乎都有了另外一种新的境遇。年轻人讨厌老年人的固执,老年人讨厌年轻人的轻浮;年轻人讨厌老年人的品味,老年人讨厌年轻人的个性;年轻人讨厌老年人的唠叨,老年人讨厌年轻人的直白……总之,我们互相用尽全力去维护自己那个年代的流行、风格、喜好、环境,并且相对应得向别外一个年代宣战、拒绝、隔离,直到爆发一场战争。
(4)
       不希望有人把这部片子当成是“美帝”的教材,向我小时候学得政治课那样说,“看呀,在美帝那样的国家里,根本没有家庭观念,老人孤独得不到赡养,小孩得不到教育,邻里之间没有联系,到处都是唯得是图、物欲横流。”
       其实,这部影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在我们这样“优越”的社会里又何尝没有呢。一位网友的影评中写到,“这哪里是纽约,简直就是上海……”
       在这个逐步老龄化、阶层分化严重的社会里,如何让不同年代、不同阶层的人得以沟通成为一个考验人的问题。像我们80后的这代人,不会理解父辈所经历的社会动荡,也不能理解90后00后所得到的宠爱;像我这样的独生子女,怎么也不能体会有兄弟姐妹的家庭氛围。与此同时,生于困难时期的父母也不能理解我们这代人在有的吃有的穿时所追求的时尚。城里的孩子不能体验农田、庄稼、鸡鸭、青蛙,农村的孩子不能了解云霄飞车、哈里波特、日韩组合……还有很多很多,分化成为两种没有办法和谐交流共处的人。
       所以现实的故事,远比影片里来来得更揪心。
(5)
       在最后,我只想再重复一遍标题,我们都在厌恶衰老的过程中老去。

 3 ) 请给予

逐渐喜欢上这种电影。真是不错。是慢慢进入状态看这部电影的。

玛丽多贱啊,一直抱怨外祖母尖酸刻薄,自私自利,自己说话不饶人,不懂得尊重礼貌对待他人,简直是她外祖母年轻时候的翻版,更可恶的是偷窥前男友的女朋友,还和其他男人搞外遇,人家虎背熊腰,光你什么事情,you’re a loser,说她的心坎上了。什么都不要太过分,不然你就是她的未来翻版。

我们不卖别人也会卖啊。深深自责的凯特,以给钱的方式来救赎自己。人最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可以的还是不可以的,凯特处在这两者之间。

他们的街道,哇哦!

 4 ) 简单给予

      生活的琐碎与平淡,究竟会带来多少困惑和烦躁。一个普通中产家庭的女主人就有很多这样的烦恼。她总想帮助别人,又控制不住情感的过度宣泄,对家人反而不如对一个流浪汉宽容。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就是这个意思。她的租客是个91岁的老太太,两个外孙女对待老人的态度完全不同。一个温和,一个尖刻;一个善良,一个刁钻;一个付出,一个索取。生活总是很平等,幸福的模样看起来都一样,而不幸总有各种不同的理由。
    轻松简单的剧情里,却有着我们共同的困扰。丈夫出轨,女儿叛逆,亲人离去,养老艰难。可心怀善意,简单给予,总不会太难。

 5 ) 看着镜子学爱你

在一个探讨爱的问题的早晨后,我很轻松地看了这么一部电影。很多平凡的人,很多细碎的故事,很多若有若无的情感。女人是主线,大概因为她们本质的细腻,更容易体现不同层次的爱与给予。

最早出场的Rebecca是一位检查乳房的X光操作技师,她不善于与同事相处,显得格格不入地疏离。但是她总是非常耐心非常亲切地对待每一位来检查的女客人,那么温柔的调整检查设置,特别是对于年老的客人。她有一个脾气古怪难于相处的奶奶,但是她从来没有任何怨言,而是真心地珍爱着这个血浓于水的老人家。善良的人得到了被善待的结果,一个很多人看来并不优秀的男人和她相爱了,她爱这个男人这个男人也爱她,两人不太外向的人意外地同步了。
——当我们开始去关心流浪的小猫小狗和各种社会底层问题的时候,我们有给予同样的爱与关心给我们的家人吗?也许父母还是有的,但是父母的父母呢?
当我们尝试去给予我们父母和亲人爱的时候,我们的方式对了吗?我们的态度对了吗?我们真正将他们当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去善待而不是作为报答或者其他原因了吗?

然后是二手家具店的女老板Kate,她是一个非常博爱的女人,她每次遇见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都会给予小额的钞票,她打包的未吃完的东西会送给可能三餐不继的流浪汉,她会让全身肮脏的流浪汉在家里洗澡也不介意被弄脏地板,她会积极参加各种义工团体去尽力帮助所有能够帮助了人。但是,她却忘了把同样的爱与关心,给予自己的丈夫和女儿。
女儿Abby会不断因为母亲对自己的不关心而争吵,她渴望得到的一条新牛仔裤是无法实现的愿望,她渴望被关注被改善的外貌从来没有被母亲正视,她希望能被像朋友那样对待但母亲却从来没有发现。
丈夫Alex和隔壁家的女美容师Mary发生外遇。虽然他没法说出对这段看似完美的婚姻有任何怨言,但实际上妻子Kate对于世界太多可怜的人与可怜的事的沉重内疚感让他觉得太沉重,而那个没心没肺的自私的Mary却让他感到轻松。
故事的最后,Kate才懂得如何在给予其他人爱之前,先去珍爱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

脾气古怪的老太太Andra是一个从来不懂得接受爱与给予爱的人,她从来不懂得感谢小孙女Rebecca对她的关心,邻居特意送她的精美礼物她转头就丢掉,和小孙女的男朋友及男朋友的奶奶几人出游的是后多次口出不逊,死之前最后一句台词是:Oh, shit. What a mess. 她对生活充满怨念,但在悼念会上牧师却道出了她乐于助人的前半生。
也许在年轻的时候,没有被社会和爱伤害过的时候,我们都是懂得如何去爱与被爱的。但是,长大带来的欺骗背叛、生离死别,都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冷漠。

大孙女Mary是一个任性自私自卑的人,她的失败最明显体现在爱情上。她觉得ex的新女友一无所有,什么都比不上她,但她自己却像个变态的跟踪狂经常观察新女友的一举一动,最后被新女友的一句:You're a loser. 彻底打败。她和Alex外遇,其实并没有太多快感,只是不拒绝。她是一个不懂得爱与被爱的人。

其实都是很琐碎的事情,而是你在她们身上是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如果看到了,你会怎么做?

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什么警世名言,而仅仅是一面镜子。

 6 ) 人生阴暗,无法给予

人生阴暗,无法给予

凯特口袋里经常会放些零钱,施舍路边的乞丐。她晚上睡不着觉,就上网搜寻何处招义工。她经常想象着底层人的生活有多难捱。她上饭馆,吃不下的就打包送给无家可归者,尽管有一次看走了眼,弄得很尴尬。凯特真是一个好心的妇人。她不能理解的是这么做有什么用?她能通过给予别人钱物拯救自己吗?
PLEASE GIVE,直译《请给予》,凯特只是其中一根线。所以,反而是另一个译名《房东与租客》更搭调。纽约,冷漠城市里的几个人如果不是通过一所房子,也不会结识。凯特与丈夫亚历克斯经营着一所以中世纪风格为主的家居设计商店,有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女儿艾比。他们买下了隔壁一个八十高龄的老太安德拉的房子,只等老太归西,他们就可把墙壁打通,改善居住环境。老太世上亲人只剩两个孙女,丽贝卡和玛丽。在美容店工作的姐姐玛丽要比妹妹丽贝卡漂亮,而丽贝卡却比姐姐温和善良。
凯特并不“孤独”,因为剧中的大部分人物都和她一样,存在着人生的困惑。这可能是这几年来最绝望的一部电影,尽管它表面上故作阳光灿烂,内地里却是阴沟暗渠。它不像《美国美人》开头就把无望的面具戴在了脸上,它的音乐没有《梦之安魂曲》那样的黑色,它没有一镜到底的阴郁长镜头,它的色彩总是那么明亮,它的故事进展也是中规中矩,完全没有突破好莱坞的窠臼,但它就是绝望。谁都有问题。亚历克斯遇到了婚姻的瓶颈,和玛丽搞上了,夹在道德里的情欲让他痛苦不堪。玛丽漂亮且刻薄,多次去前男友现任女朋友那里偷窥,并且每见到一个人都要大肆嘲笑一番那女人身材的缺陷,她更是为外婆曾经对母亲的苛刻耿耿于怀,对外婆粗声粗气。姐妹俩小时父亲离家出走,母亲自缢而亡,这样的环境给成长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外婆如何对待姐妹俩的母亲影片并未明说,她是以一个喜剧人物的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不是因为她的高龄而让我们轻易原谅了她倚老卖老越来越收不住嘴的刻薄?就连那个小姑娘艾比也在为她满脸的青春痘和一条求之不得的牛仔裤而深深痛苦,当母亲凯特拒绝了她的请求时,她公然骂出了“婊子”,并且问母亲为什么不自杀?至于后来她猜到了父亲和玛丽的暧昧关系,更是青春期里的不能承受之重。
他们不是文艺青年,不反社会,不吸毒,不愤世嫉俗,不自暴自弃。人生在他们眼里,远远没有到达绝望的境地,否则最基本的生存欲望都已开始发生问题,恰恰相反,他们仍是觉得十分滋润,至少是向往未来的美好,自认机会无穷。这难道不正是说的你我吗?它所有的阴暗都取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果说世上有一样东西不费吹灰之力,能够自动获取,源源不绝,深陷其中,无法自拔,那就是伴随着生命始终的日常生活。一部本是平淡无奇的好莱坞片子由此让人寒心彻骨。
再来说说凯特吧,这个面相一看就是不容易接近的妇人。她从逝者亲属那里低价收购家具,然后转手卖出高价。可是当一个同行从她手里买回,又以更高的价卖出后,她的心理又不平衡了,因为欲望,人就是这么地脆弱。给予不仅不能解救她阴暗的人生,更是对她发生了影响,一种让她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怀疑的影响。注视深渊的同时,深渊也在注视着你,如若没有强大的心理,给予对凯特来说并非好事。它开始危及到她的职业生涯,认为自己正被相关部门调查(这里面涉及到的问题我不太清楚,是不是美国的法律认为这是一种欺诈行为?至少这样的事情让我们看起来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某些国人的欺骗手段岂止这么一点小小伎俩?)。凯特开始混乱了,她既无法去做一个照顾老人的义工,当着智障儿童的面痛哭流涕,又高价买回一堆并不值钱的家具,而且还回了一个当初低价买进的不菲花瓶(搞笑的是,这个花瓶刚回到主人手里就被打碎了),但是她又无法退出,“就算我们不做了,还是一样地会有其他人来顶替”,这是一个多么具有讽刺意味的说服啊。
张爱玲在《谈跳舞》里写道:“美国有一阵子举国若狂跳着 Jitterbug,大家排队开步像在幼稚园的操场上,走几步,擎起一只手,大叫一声‘哦咦!’叫着,叫着,兴奋起来,拼命踢跳,跳到筋疲力尽为止。倦怠的交际花,商人,主妇,都在这里得到解放,返老还童了,可是头脑简单不一定是稚气。”简单的背后是否有着无法排解的孤独,心是孤独的猎手,每个人都有着无法释怀的痛苦,血液里与生俱来的东西不仅仅是流经了麦卡勒斯,更是漫进了好莱坞,隔几年就会有这样一部电影出现,《冰风暴》《美国美人》《迷失东京》《杯酒人生》,一脉相承。
死亡,嫉妒,刻薄,背叛,嘲笑,你还想看到什么?似乎只有是丽贝卡光明的。所以当她指出姐姐令人羡慕的那身黑皮肤的由来并不是趴上度假的沙滩上,而是窝在家里用照黑灯照的时候,我宁愿这不是嘲笑,而是这个世界里已经为数不多的诚实,尽管它看起来显得固执、可笑。身为为病人检查乳房的X光照射员,丽贝卡平胸,不能算漂亮,却是剧中最淡定的一个角色,这是否得益于她的平庸?
老太最终离开了人世,两家人也因此而失去了人生的交集点。他们原本就是萍水相逢,邀请在家里吃顿便饭而已,解决不了各自的问题,掏不了心窝。最后照例是好莱坞式的皆大欢喜,那却只是表面的,生活拒绝与我们和解,生活一如既往地要给我们考验,或是我们生而与生活为敌。还是回到影片的开头吧,无数的乳房像一堆堆肉被甩在了检查仪器上,丰满的,下垂的,苍老的,蓬勃的,白的,黑的,没有面孔,产生不了欲望,相比之下,反倒觉得那些沙滩上穿着紧绷比基尼的日本AV明星更能承担人生亮点的重责,编织着让我们深信不疑的梦幻与谎言。

 短评

感觉很温暖

7分钟前
  • 紫苏
  • 推荐

一直就觉得这个女导演比较无趣,而且对生活太过刻薄。而且在感情上,很多东西都没有过度和转折,完全依靠剧情的转换,所以很生硬

12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较差

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缩影,为了什么而活,我们要想明白。能挖掘得再深一层就更棒了

14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还行

不太喜欢女导演的作品,拍出来的故事都太温了,看着入不了戏。

18分钟前
  • 哆啦哆啦
  • 较差

生活就是如此,总是能从影片中找到一写共鸣

20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是同情心泛滥还是罪恶感过甚,都只为了寻觅内心的宁静。

25分钟前
  • 力荐

可以

30分钟前
  • 夏至
  • 还行

挺感人的

33分钟前
  • 夏末阳光
  • 推荐

请给予生活还要继续

36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我觉得一般,剧情不是很给力

41分钟前
  • 乔植
  • 还行

很有感触,就在身边人的故事,真实的很无奈

45分钟前
  • 倩婧箐菁靓
  • 推荐

平平淡淡,平凡的才是真实的。

48分钟前
  • 桃桃桃跑了
  • 还行

都市生活电影,剧情如果能更深一层次更好

51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非常棒 完全超越了当年好评一片的《鱿鱼和鲸》,还有就是导演的音乐品味非常出色

53分钟前
  • 猪老三
  • 力荐

一部女性电影,情节流畅,演技也不错,但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58分钟前
  • ╯^╰
  • 还行

充滿了十足的紐約氛圍,但和「電子情書」編導諾拉艾芙蓉那種充滿浪漫情懷的手法不同,霍洛夫仙納不斷以犀利的對話和情節,呈現她觀察之下的紐約人。片中的每個角色都各自在自己的生命中給予或學會給予的真諦,其實給予就是一種獲得的方式,但獲得的並不是物質上的虛無,而是心靈中的滿足。

1小时前
  • mingjoyce
  • 推荐

生活就是一记闷拳,无论多漂亮的脸蛋也都得挨完了继续,要么继续笑,要么继续哭。

1小时前
  • 艾小柯
  • 推荐

又是那种温馨的小东西,算不上沉闷,可以拿来放松。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15岁时你开始沙沙比比在意自己穿什么以为谁会系的看你一眼,35岁你把钱给别人买衣服以为人家会感激,75岁你不舍得穿新衣服非要留到特殊场合以为还会有那一天,人这一生,so sad

1小时前
  • monotonous
  • 推荐

很温情

1小时前
  • 美美哒Cind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