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摆吉普赛

HD中字

主演:Ghania,Benali,Fabienne,Mai,Ben,Zimet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02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摇摆吉普赛 剧照 NO.1摇摆吉普赛 剧照 NO.2摇摆吉普赛 剧照 NO.3摇摆吉普赛 剧照 NO.4摇摆吉普赛 剧照 NO.5摇摆吉普赛 剧照 NO.6摇摆吉普赛 剧照 NO.13摇摆吉普赛 剧照 NO.14摇摆吉普赛 剧照 NO.15摇摆吉普赛 剧照 NO.16

 长篇影评

 1 ) 壮族已死

刚上大学那会很多人问我,壮族有什么特别吗?说几句壮话看看?
我很迷惘!我也在问自己,究竟壮族跟汉族有什么区别?除了高考多加几分外,我真的不知道,我也不会说壮话,我打小时候开始接受的就是汉语教育,学习的是中国历史,那些中原文化历史风俗对于广西的大多数人来说只存在课本里,陌生而熟悉。

历史教科书很少提到我们壮族,我也无法在学习当中感受到历史遗留下现实的存在痕迹,有些时候同学开玩笑提起南蛮,认为那就是广西的历史了,很少有人知道,是被驯服了的文化。

看到吉普赛人最后烧掉的吉他和房车。思韵丢弃了男孩给她的日记本,我心沉了。

一个放弃了音乐,忘记了舞蹈,遗失了语言,断结了传说的民族还是个民族吗?

吉普赛女孩最后丢弃的日记,好像一种沟通交流断了线,跟我对别人讲诉壮族一样,我已跟那个民族断了线,我陌生于壮族。

我们的电视台几乎看不到壮语新闻了

我们没有诸如圣经的教诲和信仰,我们从小学习思想道德,马克思。

我们没有朗朗上口流传下来的歌谣,我们从小歌颂新中国。

我们没有民族舞蹈,没有可以崇拜的民族英雄。

我就像个国际主义者,我没有根,我不属于任何的一方。

但我知道自己有广阔的胸怀,我可以接纳任何地方的人,这胸怀是种奇特的感受。

5年前我生病住院,和我同在一个病房的是位藏族小伙,扎西。他安抚了我十分低落沮丧的心情。我确信看到一种信仰的力量,但不知从何而来。我不愿看到的是他的那片土地会变成跟广西一样,缺乏信仰。

如果还有人来广西,我会告诉你壮族已死。
你不必跟着旅游团去看铜鼓,听山歌说我骗你。

你只要有心往周边小镇乡村转两圈就会知道,人们只在乎谁家出大官赚大钱,没有自己的音乐,只有流行歌曲。

如果有人再问我壮族,我告诉你那只是个词语,壮族已死。

 2 ) 小调摇摆

多年前,我住在宿舍楼的一层,雷恩哈特王住在六楼最高层。每到晚上,我都会带着半包烟,拿着一把弦高又扎手的红色普及木琴上楼去敲他寝室的门,接着给这个春夏秋冬都一双拖鞋的怪咖点上一根烟。如果他心情好了,会给我看他新弄到的原版曲谱;如果他心情不好,我们就得站在走廊上,把琴的腰身夹在栏杆上,像两个悬崖边的霍尔登·考尔菲尔德,就那么矗在那儿。
  
  那时总弹《Minor Swing》和一首乡野弗拉门戈叫《玫瑰之吻》。这两首曲子是我对拉丁音乐的最初认识。每当我欲火焚身的时候,听一听它们,都会有阴茎被折叠的感觉,之后几天都只能坐着撒尿。我那个时候在六楼走廊给雷恩哈特王扫和弦,那情景就像截取自矫情的青春题材电影,若干年后,你会觉得这些事情就像是坐在四周漆黑的雪地里撒尿,你可能做得真和别人不太一样,但你不一定好意思说出来。
  
  雷恩哈特王那时总是摸着吉他指板意味深长地问我已征服了多少。他说他征服了百分之三十,那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啊。然后他会给我耍耍拍板技巧,这是雷恩哈特王的必杀技。我承认我被他的拍板技巧吓傻过。但是时间一长,挺烦的。对面楼姑娘们一听扑哧呼哧声就拉上窗帘,玲珑望秋月。我和他遂兴致减半。接着六楼某个宿舍的低音炮会开始轰猛士荷东迪斯科与中国传统民乐三个和弦的杂交物。怨念的男女声就那么飘在伴奏里。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深刻体会到弦乐的弱势。以至于后来和哥几个喝大酒时,总是五分钟就组织弹拨乐的喝一杯。
  
      我和雷恩哈特王无奈只好踢踏踢到楼道,往往是屁股没坐下就一顿撸(撸琴)。因为楼道的混响出色,哪怕是一个最晦涩的和弦,撸出来也像是来自未来,并在现在成为经典。两处地点带给我的落差,就像看完一部是枝裕和的催泪弹电影后紧接着看了一部麦克唐纳式的Hard-Dick电影。
  
      雷恩哈特王这时会开始演奏老变态罗兰·迪恩斯的《天空探戈》(Tango En Skai),我顿感刀光剑影、猫儿偷腥、醋海波涛。探戈本就是古时阿根廷男女偷情前的仪式,据说为了防止被人发现,才撇个小腿、左右甩头什么的。阿根廷人倒是浪漫,偷情么就直接屋子里好了,还要整个仪式,生怕人发现不了。还是美国人实在,爵士乐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去酒吧看爵士演出,无论是三重奏、五重奏,无论是四拍五拍,无论是多里安、弗里吉安,乐手们背几个段子,上去先一顿撸。该做爱的做爱,扯淡的扯淡。可能偶尔会有个白人喝多了说几句操你们这些东海岸黑人波普乐;或者一个臂上纹着Megadeth标志的金属汉子听着听着直接从高脚凳上砸向地板。
  
  琴音一落,雷恩哈特王立马开始说教。他告诉我音乐的灵魂不在旋律,而在于伴奏。扒带就是即兴,即兴就是扒带。接着一顿海吹。我当时也不示弱,意识形态上的这些东西是个人就能扯扯。我告诉他布鲁斯音乐的真谛就是“上帝啊,明天又会发生些什么?”他说应该是“上帝啊,明天在哪里?”几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去,就继续开撸。每次都是雷恩哈特王喊停,然后数落我一番,总说我按和弦的时候表情欠抽。当然这不是他不愿意多与我交流的主要原因。每到这时我都会给他点根烟,然后问他点乐坛八卦什么的。他告诉我姜戈·雷恩哈特因为赌钱,被人砍掉了左手的两根手指,但还能用食指和中指演绎吉普赛二指禅。事实上,我早就知道雷恩哈特是因为房车着火才没了手指。但在听他牛逼的时候,我总是露出一脸虔诚。

 3 ) Swing

一直把这片错记成了摇滚吉普赛
或者是和摇滚校园搞混了
Swing 这片是在某天高三放学后
中山西路虹桥路909路站前的碟店里买的
记忆很清晰 因为高中那会儿几乎每天都去
有时候是和哪个男生 有时候是和Liz
看到封面就觉得很平静 心情很飘 飘到远方
吉普赛,让人想起算命,想起流浪,
甚至是若干年前<瘦到死>里的吉普赛咒语,
一切充满神秘与诡异..
很喜欢这个长发的可爱少年
音乐,少年,种族,蓝天..
最后是大火与分别..
喜欢里面的配乐..
安静,清新,美好

吉普赛人死后财产不会被保留,
而是在一把大火中化为灰烬,
而活着的人要继续走在路上..

很喜欢的一段话

 4 ) 吉普赛的浪漫夏天

汤尼加里夫无疑是吉普赛的民族代言人,这个绝大多数人还是文盲的民族,能够出一个世界知名的导演,并且坚持讲述本民族的故事,的确是殊为不易。与他的另一部电影《只爱陌生人》一样,汤尼的这部电影仍是讲述了解和交流的故事,不过这次是透过一个白人小男孩的眼睛来看的,少了些悲怆和无奈,多了些活泼和可爱。

吉普赛人在法国被称为波西米亚人,在今天这个词被演绎成了浪漫和不羁的代名词,实在是让人费解,谁都能猜得出来,一个居无定所的民族,一个浪迹江湖的民族,一定会有一部悲惨的民族史,只是口口相传的吟唱不足以让过往全被人记住而已,也许是他们选择忘却而乐天知命,也许刚好相反,他们骨子里的豁达让他们不去计较,总之他们仍然漠视财富,住在拖车里,民间艺人专注于音乐,几乎比专业人士还执著,夜晚的音乐沙龙是他们的粮食,音乐上的酣畅淋漓成了他们的信仰,为了表现这种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这部电影几乎可以被称作音乐片,片中多次出现大段精彩的吉普赛音乐演奏,艺人们的现场表演热烈奔放,快活有如神仙,非常精彩。

影片讲述的是白人小男孩马斯的暑假故事,外婆家的假期虽然短暂,但是因为有了吉普赛人而让人难以忘却。马斯向吉普赛吉他演奏家学习吉他,并且与吉普赛小女孩斯薇产生了朦胧的友谊。斯薇的野性甚至超过了一般的男生,下水摸鱼上树摘果,这些自然不在话下,并且笑起来肆无忌惮,天真烂漫,他们在一起欢笑和打闹,让这个夏天成了天堂。

孩子们的欢笑虽然感染人,但最后吉他老师的猝然离世还是让影片带上了悲剧色彩,离别让欢聚显得短暂,生命的灿烂体现在音乐中,他的嘎然而止就会余音袅袅,绕梁三日,让人伤感。马斯把自己的暑假日记留给了斯薇,但这个不识字的吉普赛姑娘却把它们留在了院子里,就像他们焚烧了老师的拖车而让他化为乌有一样,吉普赛人似乎不想纪念更多,已经逝去的,他们也不想留在记忆和幻想里。

影片的镜头语言优美,尤其是两个少年徜徉河中树下的镜头,色彩饱满而节奏舒缓,配上优美的吉普赛音乐,养眼而又怡神。这个情节略显简单的电影,之所以能够引人入胜,除了合适的音乐以外,导演通过电影画面表达的情绪是很吸引人的因素,例如马斯带着笑颜入睡的时候,想起了舒缓如诉的吉普赛催眠曲,这首催眠曲在吉他老师猝死的时候再次响起,所表达的情绪就非常丰富,让人遐想不已。

2003年8月

 5 ) 遥远的高中记忆

那时是高中在学校阅览室看到电影杂志上的一张内页海报,真的有种冲动想把这一页撕了。觉得封面的女孩真的太美了,像少年又像少女,而且将两种特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美通常都是很短暂的,一如每个人的青青。真正看电影是上了大学以后的事,音乐电影的情节一般都比较简单,但画面和音乐真的很棒。以及那个我至今还不知道名字的女主角,一切都是神秘的美感。

 6 ) 音乐很愉快

当时的印像是,音乐很好听。
本来是躺在床上看的,到他们开聚会一起演奏的时候,我就坐起来听了。
然后放完了,再拉回再听一次。

可惜不记得也搜不到曲子的名。如果有人能告诉我就先谢谢了!

 短评

如果所有的音乐教学片都能拍成这样,该把多少孩子打造成音乐大师啊!托尼.加列夫的这些吉普赛“音乐故事片”中,个人最喜欢《复仇者》,敌对的黑帮分子都能交流着自己的最新作品,而《Swing》则把这种“交流的基础”给予了绚烂的童年。姑且不论导演有没有再美化和放大这种浪漫,但至少它让人澎湃

6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看完南国野兽就想起来吉普赛三部曲了,南国野兽里那群居民根本是混迹北美南部的吉普赛人,里面出现的元素都在这里:放火烧房子,葬礼唱歌跳舞,泛舟听音乐啦什么的

11分钟前
  • 还行

依舊是陌生人的旁觀和介入,對吉普賽生活的展現與之前幾部大同小異,但故事的視角轉入到孩童,多了幾分天真和不諳世俗的無所謂,情節也相對活潑了很多。只是最後,依舊轉入沉重,在分別時,男孩沒有像只愛陌生人的男人,他沒有帶走名叫Swing的吉普賽女孩,卻留下了日記,而女孩緊了緊眉頭,轉身離去。

16分钟前
  • 蘇小北
  • 还行

因为只爱陌生人有那么一点儿我不喜欢的地方,所以隔了将近两年才看这部,可真没想到,这个下午因为它会如此美妙。

17分钟前
  • 甲马不是马
  • 力荐

音乐太好听了!!!女孩特别好看!

18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吉普赛人死后财产不会被保留,而是在一把大火中化为灰烬,活着的人要继续走在路上"

22分钟前
  • 无鬼斋
  • 推荐

音乐是他们民族的灵魂。片中的音乐很美也很忧伤,就如这个民族。看到一半才发现海报上的是女孩,真的是很俊美啊!性格也比那个小男孩更像男孩。。

26分钟前
  • 五月微蓝
  • 推荐

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我反复看了不下10遍

28分钟前
  • 事儿姐
  • 力荐

是部好电影,女主角令人难忘

30分钟前
  • 悯笈
  • 力荐

有些时候一些关键词会写入一个民族的血液中,音乐与流浪属于波西米亚

33分钟前
  • Bin_林彡
  • 推荐

一不小心闯入天堂~

38分钟前
  • 十三世
  • 力荐

原来竟然是个女孩···坑爹呢啊

39分钟前
  • 叶藏.!!张寄奴
  • 力荐

acoustic的吉他里有淡淡的乡愁。我第一次觉得,原来从没有落脚点的吉普赛人也是有乡愁的,哪怕寻找的是前世的情愫。

40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推荐

吉普赛人的自由和音乐都是迷人的。

45分钟前
  • Miss Movie
  • 力荐

小姑娘太好看了,音乐很棒,剧情有些单薄。吉普赛生活很是引人入胜,或者这片只拍了光明面。i wish i could live like that.

48分钟前
  • ζωήιδ
  • 还行

音乐非常棒,但是故事性蛮差的·····女主角让我想起了一个小学同学。吉普赛人真是一支非常特别的民族。3.5

50分钟前
  • Fionn
  • 推荐

sweet,纯音乐,真的很美

53分钟前
  • 中雪君
  • 推荐

与其说是童年的感情,不如说就是纯粹的加列夫的吉普赛情结和礼赞,大段的吉普赛民歌和演奏稀释了情节浓度,到最后显得力度不够。

55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两年前错过了,吉普赛好音乐。

58分钟前
  • 27号
  • 力荐

美妙绝伦的音乐,奔放不羁的吉卜赛风情,还有青春、年少、乡野。以及挥之不去的伤感。最后被感动了。

59分钟前
  • 林不通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