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爪铁布衫

HD中字

主演:黄正利,刘忠良,王将,元奎,元彪,袁信义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1977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鹰爪铁布衫 剧照 NO.1鹰爪铁布衫 剧照 NO.2鹰爪铁布衫 剧照 NO.3鹰爪铁布衫 剧照 NO.4鹰爪铁布衫 剧照 NO.5鹰爪铁布衫 剧照 NO.6鹰爪铁布衫 剧照 NO.13鹰爪铁布衫 剧照 NO.14鹰爪铁布衫 剧照 NO.15鹰爪铁布衫 剧照 NO.16鹰爪铁布衫 剧照 NO.17鹰爪铁布衫 剧照 NO.18鹰爪铁布衫 剧照 NO.19鹰爪铁布衫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鹰爪铁布衫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明朝神宗年间,黑白颠倒,朝纲混乱。刑部尚书郑重(黄正利 饰)图谋不轨,意欲谋反,然苦于兵部尚书刘天和(川原 饰)等贤良震慑,怀恨在心。为清除异己,郑设计派胡龙(李海生 饰)混入刘府,二人过招之时将刘刺杀。随后胡越墙逃跑,而举荐胡龙的朝勇将军萧如风(刘忠良 饰)则被诬为凶手拿下。巩仙传说在下午,有时会遇到吸血鬼.普通人2017行至今生特别治疗长大成人血行者十诫白天使逃离索比堡欲望我想我是基火星:火星上的一天赛勒斯三弦之恋超胆侠 第一季当我们在一起浪人你是我的漫天繁星爱奴毛泽东回韶山飞龙猛将送货员火星坏女孩颤栗汪洋2东野圭吾推理系列航班666步步深陷第一次的亲密接触2000乐队来访浅情人不知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粤语版)佐州自救兄弟2

 长篇影评

 1 ) 《鹰爪铁布衫》:男人与性的初体验

【影评】《鹰爪铁布衫》:40年前的电影打样男人气概

其实表现暴力很简单,只要表现出一个男性的行为来,这就是暴力,无论这个男性他有什么不可理喻的嗜好,只要他是男人,他就是暴力的体现者!但这世界上还有几个男人? ―――韩兮 说起这部影片一定能够令七十年代的人产生共鸣,其影响力恐怕比《少林寺》还要更早一些,更最重要的是,我们从这部影片中看到了所有暴力的直接体现,虽然它不血腥也不变态,但对于当时还年少的我来说,这部影片所产生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 抛开电影本身,先谈谈那个最为经典的画面,就是破气门之时被捏碎的两个鸡蛋,事隔二十多年后,在电脑上并没有看到那黄灿灿的极富动感与色彩的吸引力了,但却勾起我对那种破碎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来自于剧情中男人命根的毁灭,要知道当时观看此片的时候,正是本人对自己生理特征刚刚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这个关于性的最初认识便是以这种极其辉煌又极其脆弱的形式完结了。于是,我义无返顿地知道了男人最致命的弱点,那便是命根,命根是如此容易被伤害,而伤害了命根也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命根伤害最大的问题是生命的问题而不是关于性福的问题。虽然过了这么长的时间,但命根与生命的等同性恐怕是无法抹去了。尤其对于男人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于是便产生了太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以及失去性功能还有什么意义等形而上的思考。这个镜头以其形象的喻体将我幼小的心灵震撼了!其暴力美学直达生理机能,而不仅仅是血浆等渲染的那种的由于文化载体而形成的生理反应。 其次一个镜头是关于萧如风的腿,举火烧天式的金鸡独立,感到只有超人才能做到的,却在银幕上被这个男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着,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强势的威严,可以蔑视一切敌人,比起那个厉害的鹰爪功不知要强上多少倍。造型,仅仅是一个造型就透出如此威风的如此胜利血性的精神,这是许多影片根本无法达到的。而这举腿的动作从另一方面而言则是将男人命根完全展现的过程,其嚣张程度可见一斑了。于是,萧如风是条汉子,比沈岳更是个男人,虽然沈岳已经很有气度了。 镜头说完了便是功夫,“鹰爪功”“铁布衫”“金钟罩”“铁指寸金”这四个名词完全成为词典类的,其实笔者由于个人喜好对这些词早有耳闻,但“铁指寸金”则成为此片中最有代表性的,直到现在,笔者还不知道是否真有这种功夫存在?也不知这种功夫是不是铁布衫的克星,更不知道是否有缩阴缩阳的功夫?但这无关紧要,紧要的是铁指寸金中的变化,以掌为形,以指为剑,以拳收关,一气呵成,这种变换对于我来说是极具诗意的,当鹰爪功只知一味的胡抡,铁布衫只知摆出造型的时候,唯有铁指寸金才是真正的美学,它的变换是那么简单却又是那么实用,从柔到刚,从克制到爆发,从弱到强,整个出手到击打的过程都是如此的富有美感,这才是爆力的最高境界,比起蛮力的乱砍,血腥的喷涌不知要强上多少倍。想起“深山藏古寺”那幅名画,一个挑水和尚便是意境,同样的,铁指寸金,手掌的变动便是意境,其力量是无以伦比的。当然,必须强调的是,影片中铁布衫多次不惧刀枪的镜头是对铁指寸金威力的反衬,正因为这种反衬才更显出铁指寸金的威力所在。 这是一部男人戏,虽然有英雄救美的情节,也有美人芳心暗许的暗示,但整部影片却是血脉贲张的。萧如风多次赤膊展示的力量,不用特写,只是一个中近景就令笔者的荷尔蒙分泌多出了一倍,男人正该如此,虽然现在赘肉横生,但对那种力量与线条集合的肌肉还是心生羡慕的,这与性取向无关,只是一种男人的暗示,尤其对于当时身体羸弱的我来说,这种暗示简直就是标杆。 其实萧如风的肌肉并不算完美,而这种不完美的缺失感却恰恰令许多人,尤其当时胖子并不很多的时候的许多人能够追求一下,苍白中带有一种坚定。所说的男人戏当然不是仅凭肌肉能够体显的,还有萧如风与沈岳的表演,现在看来是呆板的,但却显现出一种英武之气,这是那几个白发老头以及三怪胡风都不具备的,这种英武之气无论从神态,行动还是说话的语气中都能够体显出来,也只有这种英武之气才是必胜的法宝。所以萧如风长得并不好看,但比起那些中性的超男们不知要强上多少倍。此时不禁有些感叹,二十年的光阴,审美的标准坠落如斯! 除了那些掷地有声的台词,除了那些目空一切的神态,以及那些始终笔挺的身躯,更具有男性感则是萧如风与沈岳之间的友谊。这种友情是英雄惜英雄,好汉见好汉的友情,是同一个理想下的相互交情,是心与心的莫名相泣,同样也是只有男人之间才会产生的友情。这种友情不是靠言语废话来表明的,而是依靠拳头,从敌对到联手,只有拳头,从一诺千金的气度到生死与共的坚持,这种友谊是最可敬的。 暴力其实有时并不是靠血浆以及残忍体现出来的,而是一种刚阳之气,一种威风凛凛的造型,当这种造型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将要发生什么都是可能的,并且为可能发生的事情会感到莫名的兴奋,这才是真正的暴力。美与不美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暴力的精神,虽然这个观念可能陈旧了,但这充满了男性荷尔蒙的影片的确令笔者不敢忘怀,估计也很难忘怀! 韩兮 2007-10-30于通州

 2 ) 武侠文戏天花板,刀枪不入侧身防

鹰爪铁布衫一些源流分析。

个人武侠影史排名第一。

即然要排名,势必有个三六九等。个人武侠影史前十,大致上已有预留位置。虽然个别排名会有浮动,但这一部列为第一,就个人而言几无疑意。因为它是一个起点,是个人第一部武侠片。没有它,就没有后来的事情了。

清晰记得第一次看的情景。

三十年前的一个傍晚,母亲携年幼的我散步。古早的都市夜晚很少娱乐节目。我们信步来到市电影院(十数年前改作大会堂,现在已成为CBD)。当时商业味道没有现在这么浓,影院占地宽绰,主体建筑外围绿树成荫,可供游客憩足赏玩,承担着市民文体娱乐的任务。傍晚还有老人打打太极拳,耍耍太极剑。

我们还在影厅外围徘徊,听着影厅内传出的挠人声响。忧心如焚。我们没带钱。当时看一场电影是奢侈的事情。就在我们走投无路的时候,影厅门口有人冲我们招手。他是检票人。他负责在门口检票。我们没有票。他招手让我们进去。 如果席位没有满的话,他有举手之劳的权利。 就这样,我们走进了那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子。

侠以武犯禁。这是对武侠的一般定义。没有侠,“武”意义不大。脱开“武”,侠一样也能自立。由这个侠义的举动,开启一段侠义的传奇,这是命运的必然还是巧合? 当厅内播着武侠电影,是否连检票员也变得乐于拔刀相助? 我没法判断。

小时候懵懵懂懂,哪里懂什么国仇家恨,恩怨纠葛?唯独记住了抓爆鸡蛋的一幕。那个意味深远的蒙太奇镜头,给我留下了十分感性的“疮伤”。这个傍晚已过去三十年,但许多细节、画面至今还神奇地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像一张陈旧的底片,单一但却具像。

之后一连数遍。学校组织了又看,又和朋友偷偷去看。逐渐留下了一些稀薄的印像:风格质朴刚健,棱角分明。

萧如风的扮演者刘忠良是谭道良的弟子,腿功青出于蓝胜于蓝。缺点就是长相磕蹭了点。那时候荧幕上小鲜肉不吃香,实力取胜。刘忠良标志性的一字马,蹬天腿一登场,技惊四座。

而男主与男配之间惺惺相惜,互相照拂的情愫,常为以后接人待物时暗暗模仿。尤其男配沈岳千辛万苦将男主擒拿归案时,忽然反水放走“要犯”一节,每次观看都气为之夺。

萧如风:“只要我能活着到刑部,终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沈岳:“你不会有申辩的机会。”
萧:“……临阵逃脱,连累朋友,非大丈夫所为。”
沈:“大丈夫远眺高瞻,当机立断,岂像你这样婆婆妈妈?”

这部影片在两地引起的反响不同。内地声名鹊起,港台却鲜有提及。大概因为原创度稍差,杂糅了许多影片的畅销因素。

仔细分析,主体采用的是《追捕》的核心情节。后者是日本大导佐藤纯弥的名作,于1976年2月11日在日本上映(小说原著西村寿行的《君啊,渡过愤怒的河》)。

“跳啊杜丘,朝仓不是跳下去了吗,唐塔也跳下去了,往下跳啊。”

说的就是它了。

杜丘是一名检查官,受到莫名其妙的诬陷,为了廓清真相,不断寻找真凶。这个过程与萧如风被诬谋刺忠臣,一边躲避追杀,一边追查幕后主使的逃亡生涯如出一辙。

换言之,是将警匪题材嫁接到武侠类型的一次尝试。为取得更强烈的戏剧化效果,更将幕后元凶设定为朝廷内奸。这是《鹰爪》为突破原著所作的努力。

虽然是移植作品,难得的是时代背景、质感都作了完美的调整,以期还原大明风华。

台词对话即通俗易懂,又不失古风,用典精当。比如大BOSS郑重(黄正利饰)与师兄(高飞饰)酒店夜会一场戏。

郑重夜归酒店,发现镜面上有人留下“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字样,一回头才知师兄造访。师兄讥讽他身居高位,却行踪诡秘。郑重哈哈一笑说便装出游,自由自在,引了一句陶翁《归去来兮》的诗句: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这句台词即合乎情境又提升整片格调,这类情境意境,之后的影片中很难看到。恐怕已达到武侠类型中用典的天花板了。

文戏出众,武戏更加出彩。武指是后来名满天下的“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武打设计赏心悦目,很好地把握了真实与戏仿之间的尺度。桥段上的设置,围绕如何破铁布衫而展开。类似题材在同期影片中屡见不鲜。前有张彻的《方世玉与胡惠乾》,后有何梦华的《少林英雄榜》。本片在见招拆招设计上注重层层推进,效果更好。

“提阴缩阳”又是本片的一大发明,这门古怪的功夫现实中是否存在,已很难考证了。但上古传说中是有的,释迦牟尼的三十二相中就有“象马阴藏相”,可为滥觞。

需要特意指出的是,虽然玩的是老梗,但本片成功避免了宣扬“刀枪不入”时的舆论尴尬。以往刀枪不入的都是主角(方世玉),用来凸显主角的高大全。但这个词因义和拳神话的破灭而落下骂名,使用不当容易成为雷区。本片把它转嫁到大BOSS身上,宣扬“刀枪不入”变成宣扬“破刀枪不入”,不得不说编导巧思,十分地“政治正确”。

正是具备了以上优势,该片才于90年引进内地公映,引发热潮。此时已距拍摄时间1977年久矣。在电影工业方生方死的环境中,能13年不堕人后,已算是不小的奇迹了。

有趣的是,片中配乐沿用的是1967年西部片《愤怒的末日》里的配曲《I Giorni Dell'ira》,铿锵有力,波澜壮阔,又带着点放荡不羁。此后又被韩片《群盗:民乱的时代》(2014年)沿用,又于2012年在《被解救的姜戈》中被昆汀“致敬”。

影坛大混星子昆汀也是铁杆武侠迷。当时武侠片中第一高手往往都是白胡子老头。是故昆汀后来拍《杀死比尔》时请来刘家辉演“白眉”,肇端于此。

私家武侠影史top10

————————————————

 3 ) 儿时的记忆——《鹰爪铁布衫》

        这部电影应当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了吧,尤其是捏碎蛋壳的情节,多么清脆的声音啊,估计大部分人记不清影片情节也记得这个吧。隔了这么多年重新看,个人觉得以功夫片的标准来说,此片还是很有水准的,不愧是吴思远出品。那个年代的功夫片比较实在,打斗的场景占了很大的比重,当然感情戏远没有现在这么细腻甚至可以说基本为零,情节却比较紧凑,比较适合纯喜欢功夫的观众。
    那个时候的元彪还只能在里面演一个被打挂掉的反面角色,倒是几位主角一个都不认识。
    那个叫做铁指寸进的感觉有点像寸拳衍生出来的,寸拳据说是可以对付李小龙所创的截拳的。

 4 ) 男人的罩门

小时候在路边撒尿,经常有小伙伴喊:小心别叫小丫看着了,叫小丫看了就不值钱了。小丫在我们方言里是指小姑娘。当时很纯洁,不知道为什么不能让小丫看。后来看了《鹰爪铁布衫》恍然大悟:我靠,原来那两颗鸡蛋就是我们男人的罩门。如果让小姑娘知道了,伸手一捏,我们就完蛋了。
除了捏蛋传奇,《鹰爪铁布衫》还让我模模糊糊地接触了一句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现在再看,记住的却是萧如风的一句山歌: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5 ) 现在看来,最让人惊异的是那些武打,一招一式很扎实又好看

我是八十年代初看的露天电影,
当时在娱乐不多的农村,放电影是件大事,
许多婚庆、生日宴的保留节目,就是晚间的露天电影,
十里八乡的许多人都会赶去看。
现在网上重温此片,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wMTc4MTMy.html
最让我感叹的是其中的武打水准,
不吊钢丝,因此人不会有怪异的带摇摆的飞行,也没有以蒙太奇手法表现高难度动作,镜头下一招一式很扎实,而且一气呵成,这才是武打啊,现在的片子真不行了。

 6 ) 吴思远和他的《鹰爪铁布衫》

把之前的一篇文章扩写的,原文://movie.douban.com/review/9137892/。实际上和重写差不多了。

在香港电影圈,吴思远曾是权倾一时的大人物,如今则是业界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在鼎盛时期的威望大概略逊于邵逸夫、邹文怀等几人,邵逸夫、邹文怀都已故去,吴思远仍然健在,而且存在感不弱——这从每年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的座次就能看出吴思远在业界的地位。

在成为制片界“大佬”之前,吴思远是一名编剧、导演,以导演动作片为主。吴思远导演生涯中最重要的两部作品是《鹰爪铁布衫》(1977)和《法外情》(1985)。下面我们来说说其中的《鹰爪铁布衫》吧。

不可否认,《鹰爪铁布衫》是部不错的电影,在动作片领域尤其如此,但不足以成为经典之作。该片的动作指导由袁八爷(袁和平)和徐蝦领衔,对鹰爪功和铁布衫均颇有阐发,令人眼前一亮。此外,影片中的几个定格镜头,也用得不赖。但我们仍然看得出导演吴思远在叙事方面的生硬和古板,在那个动作喜剧即将横行香港影坛的年代里,吴导演的这一套早晚会被淘汰的。

推出《鹰爪铁布衫》这部名震一时的大作后,吴思远名利双收,但他却没有在“导演艺术”层面上追求“更进一步”,而是换了个方向乘胜追击——他从导演的交椅上走下来了,创立“思远影业公司”,开启其制片伟业。

《鹰爪铁布衫》对吴思远的最大意义也许不是票房大卖或成为动作片的标杆,而是让他开始了与袁和平的亲密合作。

《鹰爪铁布衫》公映的次年,袁和平接连推出两部引领谐趣功夫片浪潮的佳作:《蛇形刁手》(1978)和《醉拳》(1978)。这两部影片也让在影坛摸爬滚打多年的成龙一炮而红,及后,成龙更成为整个八十年代香港动作喜剧的代表人物。说现在的话来说,成龙当年能够晋身当红“炸子鸡”,幕后推手正是吴思远和袁和平。

后来,吴思远还和袁和平合作了《南北醉拳》(1979)、《霍元甲》(1982)等影片,但却难以复制《蛇形刁手》和《醉拳》的巨大成功。

吴思远是制片人中的“伯乐”,袁和平当然不会是他相中的唯一的“千里马”。“鬼才”徐克是吴思远的另一匹“千里马”。

1979年,徐克拍出导演处女作《蝶变》,影片很“新浪潮”,却叫好不叫座。次年,徐克拿出了第二部导演作品《地狱无门》,一部cult片中的经典之作。《地狱无门》的制片人正是吴思远!大胆投资当时还是“票房毒药”的徐克,吴思远看似做了亏本生意,但他与徐克的结缘,是极有远见的。

1991年,徐克拍出了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经典之作《黄飞鸿》。“《黄飞鸿》系列”五部曲中的后四部,吴思远都担任了制片人,可以说,他通过和徐克的“交情”,牢牢地掌握了“黄飞鸿”这个大IP。徐克的另一部经典之作《新龙门客栈》(1992),也是由吴思远担任制片人的。

吴思远担任制片人的经典之作还有《赌圣》(1990)、《宋家王朝》(1997)、《一代宗师》(2013)等。可以说,作为导演的吴思远,其成就是远不如作为制片人的吴思远的。

此外,吴思远还担任了许多影片的编剧,包括《蛇形刁手》、《醉拳》、《法外情》、《人约黄昏》(1996)等。他同时以制片人和编剧的身份出现在影片中,对后来的麦当雄、王晶都有一定的影响。

八十年代初,邵氏巨人倒下、嘉禾成为新贵后,香港电影界不再是一头独大,众多电影制片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群雄逐鹿的“战国年代”。嘉禾之外,新艺城、德宝、金公主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制片公司,而吴思远的“思远影业公司”虽非“巨头”,也是其中的皎皎者。

追根溯源,吴思远是出身邵氏的,考虑到邹文怀也是从邵氏出逃的,还有香港八、九十年代的影视红星多半在邵氏或TVB工作过。可以说,当年的邵氏电影公司及TVB是香港电影人才的培训中心,堪称香港电影界的“黄埔军校”。可惜的是,邵氏电影公司及TVB的体制是很难留住超一流人才的。吴思远之离开邵氏,大抵也是因为不能适应或服从邵氏集团的体制。

吴思远在两岸三地交游广阔,与不少文化名人是好友,比如著名油画家陈逸飞。早在1996年,吴思远就为陈逸飞“跨界”导演的《人约黄昏》担任编剧。2005年,陈逸飞逝世,作为至交,吴思远亲历亲为(担任导演),为其完成了未竟的遗作《理发师》(2006)。

 短评

邵氏功夫确实了得

6分钟前
  • N米
  • 还行

元彪……哈哈,真逗

7分钟前
  • 黑天使
  • 还行

记得最清楚的是把蛋捏碎。

8分钟前
  • 贝贝CATⅡ
  • 推荐

蛋疼菊紧命呜呼。

10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影片结尾处回马枪设计的相当精彩,电影院内观众无不惊骇!黄正利 功夫漂亮!

13分钟前
  • 索博斯基
  • 推荐

为了一手抓烂俩鸡蛋我当年还专门练过呢……

16分钟前
  • ME2
  • 推荐

一场围绕着“银幕暴力”展开的风云对话中昆汀与德帕尔玛在两项议题上达成高度共识:一、观众(应该特指北美观众)对高度暴力过分关注却忽视了影片其他风格元素特别是几乎等量的幽默;二、电影需要提供一个让观众牢记难忘反复讨论的特色桥段,昆汀认为疤面煞星中是电锯而落水狗中是割耳……铁布衫这场戏不仅在第二点上表现尤为突出,真正做到了剧情都忘仅记蛋碎,同时又释放了让全世界观众都绝对不容忽视的超级幽默。它在暴力的最高潮处突然完全回避了暴力画面实录(当然也没法实录),却没有因此而破坏高潮,反而用想象和比喻提供了更大的高潮!……说到底,东方武侠功夫的写意风格可以最大程度消解暴力本身的残忍和丑陋,哪怕真到了一个必须残忍的高潮点,也能用跳脱故事体外的奇趣比喻去回避真实并维系高潮!好莱坞式暴力即使昆汀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20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刻骨铭心的两个鸡蛋

25分钟前
  • 天地心任徜徉@做无知的有识之士
  • 推荐

比较早期的功夫片,打斗场景写实,比较暴力血腥,有好莱坞B级片的味道。堪称香港电影中的精良cuit片。

26分钟前
  • aibantang
  • 力荐

1989年左右,故乡,露天电影场。

3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这应该是我这辈子看的第一个电影,居然是学校里面组织集体看的。那一捏,至今记忆犹新。

35分钟前
  • 船长
  • 还行

估计女主家里的钱都拿去买水缸了,练武之人的成本,BGM还行但很刺耳,男主是我看过的动作片里外形最路人的一位,跟龙套没区别,黄正利依旧很有boss气场

37分钟前
  • 玫瑰水母
  • 还行

老电影总有老电影的味道。

39分钟前
  • nobita
  • 推荐

武术指导:袁和平、徐虾

43分钟前
  • 雲無憂
  • 推荐

怎么会没标过的,这不可能。。。

48分钟前
  • 囧老伯
  • 力荐

小时候看的,没啥印象了。

51分钟前
  • 阿底
  • 较差

缩蛋~捏蛋~炸蛋!

53分钟前
  • Cao
  • 还行

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个强片!

55分钟前
  • 阿朴
  • 推荐

袁八爷应该没露脸,徐蝦真是缺乏存在感的武指

58分钟前
  • boks
  • 力荐

跟我爹在电影院看的,还记得那个鸡蛋破了的镜头……

1小时前
  • inffun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