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

HD

主演:安迪·吉雷,斯蒂芬妮·克雷恩考尔,塞西尔·卡塞尔,韦罗妮克·雷蒙,Rosette,若塞林·奎夫林,Mathilde,Mosnier,罗多尔·保利,瑟奇·伦科,亚瑟·杜彭,Priscilla,Galland,Olivier,Blond,Alexandre,Everest,Fanny,Vambacas,Caroline,Blotière,阿兰·利博,玛丽·里维埃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07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 剧照 NO.1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 剧照 NO.2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 剧照 NO.3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 剧照 NO.4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 剧照 NO.5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 剧照 NO.6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 剧照 NO.13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 剧照 NO.14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 剧照 NO.15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 剧照 NO.16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 剧照 NO.17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 剧照 NO.18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 剧照 NO.19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侯麦最后的“爱情神话”

补标侯麦的最后一部电影(戏剧) Celadon跳河自证对爱情的忠贞时,剧情曾一度“罗密欧与朱丽叶”或者“无事生非”,或者像希腊神话里的Pylamus和Thesby。可是Astrea没有自尽,而Celadon也被仙女救下。Celadon和Astrea都像《冬天的故事》里的菲丽茜一样倔强,无论身边有多少诱惑,都始终爱着彼此(按照希腊神话的套路,如果Celadon拒绝了女神的爱,应该遭到惩罚。但在这部电影里,女神似乎被忽略了)。Celadon和侯麦其他电影中的男女一样,有着近乎古板的原则,那就是不能在Astrea没有命令见自己的情况下出现在她的视线中。所以即使他再思念Astrea,也不能让她看见自己,不能和她团聚,哪怕她知道Astrea也在忍受相思,也要残忍地服从她的命令。这是加在Celadon身上的诅咒。这是Celadon真正的女神给他施加的诅咒。

该如何打破这个诅咒呢?侯麦安排了一个巧合(很像《冬天的故事》里的重逢),让Celadon恰好遇到了在森林中沉睡的Astrea。Celadon就像不能让普绪克知道自己身份的丘比特一样,在Astrea醒来发现自己之前离开了。可是他跑得不够快,Astrea发现了他,不过以为是看到了他的灵魂。Celadon又比普绪克幸运很多,因为Astrea以为看到的是灵魂而不是本人,相当于Celadon没有被发现,也就没有违背Astrea的命令。这里又出现了灵魂不朽的讨论。而长老则利用这次相遇安排了有情人重新相见的喜剧。他把Celadon打扮成自己的女儿接近Astrea。而当Astrea向Celadon表达自己的友谊时,Celadon一度脱离了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说出了自己曾被挚友(也就是Astrea)误会抛弃的过往。长老和仙女始终也在演戏,而他们一本正经的目的实为戳穿这出戏剧的谎言。也就是说,一心维护角色的演员无意流露真情,而一心想让戏码露馅的演员始终一板一眼。最后Astrea想对Celadon献上表达友谊的吻,结果把她当成了真正的Celadon。这个场面特别欲(侯麦也80多了,越老越能放开了😅,而且也是他最后一部电影了),有同性恋场景的感觉。Astrea认为Celadon复活了,就像《冬天的故事》里的菲丽茜认为夏尔复活了一样。复活的力量,正如长老所言,来自l'amour。加之于Celadon身上的诅咒也被爱情溶解了。这其实也没有违背Astrea的命令,因为Celadon借着长老女儿身份的掩饰,亲耳听到了Astrea的赦免,于是以“复活”的形式出现在Astrea的眼前。

 2 ) FIFF13丨DAY2《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带有古典气息的大导遗作

第13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2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古代男女们痛爱交加的评价了!

果树:

古典油画风格非常加分。

西北化为乌有:

既有关于爱情的深刻辩论、也有男扮女装这种奇怪却可爱的设定。哪怕只凭借那些细微的幽默,也值得给予最高的赞美。

zzy花岗岩:

侯麦的遗作,像一出舞台剧,借神话人物之口探讨他一贯的爱情哲学。伊甸园式的场景,美不胜收的画面,古典气息令人沉醉。

Sparrow:

爱情的极致荟萃至古典主义的浪漫,集哲思、宗教之作,不同于以往的现代乡村爱情故事,是老侯暮年的新反转,竟然有一点点可爱。

斯诺-纳什维尔:

这部电影谈不上伟大,不过也不糟糕。这是一部浪漫的电影,有着优美流畅的拍摄,只要你能接受它荒缪的情节和形式陈旧的语言 (以及法语的发音)。

松野空松:

用神话信仰来包装现代爱情本来是非常有趣的,可惜结尾结束得太仓促,私认为巅峰时期的侯麦应该在男主被发现之前再迂回,随后女主无意发现真相。

Supremacyacron:

过于复古的文本化影像,再配合做作的舞台剧化表演,显得既聒噪又油腻。在神性的外壳之下,也没有任何对于感情的思辨性。只能说侯麦的最后一部作品,我很不行,非常不行。

Pincent:

神话的语境无比新鲜,它是完全架空的、去现代化的,切忌用现代语境去看待的,用美不胜收的画面来讨论侯麦的爱情哲学,爱情与神迹有关,是超出我们可控的,是一个更高的存在。拍了一辈子的爱情,终于把它封印为精神信仰之神力了。

Polaris.J:

古典自然主义,诗意又浪漫。关于爱情的忠诚嫉妒猜忌和失而复得后的冰释前嫌。后半部分渐入佳境,俊美少年扮作姑娘,阿斯特蕾就算看到与爱人相似的女孩子依然会动心。喜欢片中女性不经意露出的胸脯。不过,对希腊神话无兴趣,侯麦的故事总是和我的爱情观相悖…

子夜无人:

姑且可以看作是写尽了现世中男欢女爱的侯麦在人生最后创作阶段里的一次玩心大起,其实多少就能宽容一些。影片本身其实也还是挺有趣挺欢脱的,起码比六个道德故事里的某些要可爱,莎剧式的台词和表演方式套在古神话时代的背景当中,有种恶趣味的萌感。这个男主角倒是不知道从哪里挖出来的宝,刀刻出来一样的复古面庞和优美如雕塑般的精瘦身材,又妖孽又尤物还自带神性,活脱脱就像是电影里那个时代的人,几度让我恍惚这居然是07年的电影。

#FIFF13#DAY2的无人知晓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3 ) 阿丝特蕾与塞拉东:一点统解,以及片中两幅油画的解读

用现代的审美观来看《阿丝特蕾与塞拉东的罗曼史》 (Les Amours d'Astrée et de Céladon),显然是不合时宜的:‘矫揉造作’的文学体对话;过分强调‘忠贞’与‘盟誓’的中古世纪道德情操;毫无装饰感和设计感的原汁原味乡野场景。埃里克•侯麦(Eric Rohmer)制造出的巨大的审美距离(Aesthetic Distance),事实上也许只是严格忠于原著所造成的客观效应,这个审美距离是双重的:倘若说17世纪的法国小说家于尔菲(Honore d' Urfé)将这个5世纪的爱情神话的审美距离拉开了1300年的话,侯麦又将其拉远了300年。[注1] 倘若以17世纪读者的眼光去复原那个时代牧羊人的爱情尚属不易的话,以21世纪受众的眼光去欣赏这部作品,怎能不产生莫大的心理落差?

因此属于那个时代特有的裸露躯体的自然行为,和男女间由于真情迸发而产生的狎昵行为,也被现代读者过度解构到了病态心理学的层面。我们很难不用现代语言来解构剧中人物:塞拉东幼年时出于天真的好奇心理初现‘异装癖’倾向,到成年后出于见到阿丝特蕾的渴望而再度印证他的‘性倒错’倾向;阿丝特蕾与‘女伴’之间明显的‘同性爱’倾向,在对爱欲的处理上这位纯洁谦逊的处子也丝毫没有显现‘情深深而思无邪’的特质,而是毫无做作羞涩地大方迎合[注2]。这些原始爱欲的本色流露,与人物独白和对话间传达出来的‘忠贞不渝’的爱之纯净,是否形成了最大的吊诡?这恐怕就是令观众产生时代的疏生感与错乱的审美距离的最大原因。

但如果我们追溯回那个年代,一切都有了明确的答案。从风貌上看,5世纪时期的艺术作品多崇尚袒露出人体丰饶之美,衣不遮体席地而坐于山水间的希神形象是该时代的审美观念,相对自由的多神宗教更多提倡的是对人性的启蒙而非严苛的道德桎梏。从原著小说的年代来看,17世纪的法国在宗教内战和尼德兰革命后彻底成为了君主集权制国家,对外浩荡的殖民扩张,对内政治、宗教和文学的发展都要遵循权威的教条,这个时期的法国文艺不约而同倾向了对古典主义的崇尚,追求人性的解放和灵魂的自由意志,反抗君主专制与宗教信条,所以作家Urfé的这五部曲,充分体现了这一意趣。阿丝特蕾与塞拉东的朴素爱情观,正是对当时严酷礼教的反抗,对古典自然主义的礼敬。


两幅画的解析:

塞拉东从女祭司府上初醒时,以为自己到了冥府,随后认定自己到了天国,依据是他看到了两幅画。“农神塞坦(Saturn)手持镰刀,穿着绿色袍子的希望之神(Hope)和爱神(Amor)夺去他的翅膀,维纳斯(Venus)从旁紧抓着他的头发…”另一张是“赛吉 (Psyche)对着沉睡的丘比特(Cupid)滴下滚烫的灯油(烛油)…”这时塞拉东的一句话耐人寻味:“我一定是在天堂里。”事实上,第一幅画‘Saturn Conquered by Amor, Venus, and Hope’由Simon Vouet(1590-1649)作于1645-1646年,已经是17世纪的产物。另外一幅也是Vouet在1626年所作,名为‘Psyche gazing at Cupid(Eros)’。讲的是赛琪对不可见的丈夫丘比特的产生怀疑,听信谗言欲加害于他[注3]。影片旁白强调了滴下灯油的那个动作瞬间,即是暗示着一个即将被弃的悲剧的开端,被烫伤的丘比特在离开时说了一些话:“…我给你的惩罚就是我永远离开你。爱情是不能存在怀疑之中的。”[注4]这也暗示了阿丝特蕾和塞拉东的关系:当心灵(Psyche)失却了信任,爱情(Cupid)便无法长栖其中。(希神的名字都是直取其意的,因此很好明白具有这些名字的神祗所司的职能,有人也将Psyche解为意识、心识,上下文也可相通。)同样地,本片和这个希神故事一样,历经磨难后都获得了大团圆结局。在另一层面上,也点明了侯麦要表达的‘灵肉结合’的旨趣。

翻回头来说‘农神被扁’(原谅我的偷懒翻译)这幅,农神萨杜恩(Saturn)在希神中并不是一个代表丰饶富产土地的守护者形象,而是一位阉父食子的戾神(请参考戈雅的名作‘萨杜恩吃了他儿子’并且忽略我的偷懒翻译)。虽然他也手持劳动者的镰刀,但更像是时间老人(Father Time)的形象,到基督教时期这一异教之神就被妖魔化成了撒旦(Satan)和带着镰刀的死神形象,同样克洛诺斯(Cronus, 萨杜恩的罗马名字),也与古罗马文的‘时间’(chronos)形似,其阉父食子的行为暗示了‘时间吞噬一切’这句古老谚语。‘农神被扁’这幅画就表达了如下寓意:在爱、美与希望这三者的强力组队配合下,即使如死神般强硬的终极boss萨杜恩也是可以被raid掉的。

这就是为何塞拉东看到两幅明显带有暴力倾向的画作,却表示他置身天堂。前者证明了爱之无敌,后者告诫爱与信任的关系。

此片带给受众的另一层疏离感就是侯麦特意摒弃的心理表现部分,在这部罗曼史中,侯麦的目标是尽忠原著,给予观者最直接的情节和对话,现代长片所特有的表现人物心理的镜头与视觉语言完全被文学性的处理手法代替,阿丝特蕾与塞拉东的爱情,就完全成为了一部诗意化的、四平八稳的叙事篇章。可以看出侯麦不仅力图复制旧时风貌和人物性格(包括旧式的法语发音),更力图复制一种仅存于书中的典型courtly love(典雅之爱/骑士之爱)。“琐碎而粗俗的现代手法是我极力避免的。”侯麦在一次采访中如是说。

如同很多大师在晚年将自己的作品回归自然和人性本真一样,侯麦的这部罗曼史像是对这种说法的一个印证。本片是88岁的侯麦留给我们的最后一部长片。这篇粗陋的小文也算作是对他的一个礼敬罢。











注解

[1]. 于尔菲(Honore d' Urfé)的《阿丝特蕾》(L'Astrée)。这部巨作共分五个部分,每部12册,从1607年至1627年间陆续出版(后两部分是在于尔菲去世后由秘书巴塔扎•巴侯补完)。本片于2007年上映。
[2]. 羞怯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但是女尸无意过多着墨与此,作为题外话放在这里。试想:‘若无邪狎,那羞怯除了是精神上的束缚和污垢外还能是什么?(纪伯伦On Clothes)’所以女尸赞同侯麦对此片的认知,即使是‘天真纯洁’的爱情,也不能刻意排除性欲的成分,爱与欲本就是浑然一体。‘纯净的脱离肉的灵性关系’只是个打着宗教与礼教幌子的道德束缚罢了,用‘严肃而纯然’的态度面对爱欲的说教者,也许本身就是爱欲的奴隶。Rohmer将这种天然的狎戏‘没羞没躁’地复原出来,这一点很给力。
[3]. 具体故事参见希腊神话,爱神之子丘比特与凡间少女赛琪的故事。
[4]. 英文本的咆哮帝丘比特:"Oh foolish Psyche, is it thus you repay my love? After I disobeyed my mother's commands and made you my wife, will you think me a monster and cut off my head? But go; return to your sisters, whose advice you seem to think preferable to mine. I inflict no other punishment on you than to leave you for ever. Love cannot dwell with suspicion."

 4 ) 纪念侯麦 阿斯特蕾和瑟拉多的罗曼史



据法新社消息,法国著名导演埃里克-侯麦于当地时间1月11日(周一)在法国巴黎去世,享年89岁。

以后,漫无边际又时常让人有所触动的侯麦对白只能在旧片里回味了。有时间,打算重温下《四季故事》。顺便贴个旧影评阿斯特蕾和瑟拉多的罗曼史。


周末,沉郁许久的天终于放了晴。在院线的售票窗前,被风卷起衣服的边缘上镶着一条金黄的日色,它看起来仿佛一顶17世纪的花冠。非常凑巧,今天上映的是侯麦的新作Les Amours d’Astree et Celadon(阿斯特蕾和瑟拉多的罗曼史),一个17世纪的故事。


牧羊女阿斯特蕾和牧羊男瑟拉东生活在十七世纪的森林中。阿斯特蕾有一个挺直的希腊式的鼻子,细薄的拿破仑式嘴唇和一对在棕与蓝之间难以辨明颜色的眼眸,她丰腴的身材在布衣底下匀称地糅合着心灵的温存和青春的活力。瑟拉东是丛林中难得一见的俊美少年,他的眼睛拥有绝美色调,仿佛得灵于河流和夜晚的晴朗。由于自由和简单的生活,阿斯特蕾和瑟拉东的心非常单纯。同样的天性使阿斯特蕾和瑟拉东彼此亲近。随着夏秋轮换,爱情降临到他们心上,阿斯特蕾和瑟拉东觉得一切是那么新鲜美丽:除了山坡上的小屋。除了阳光下的晒台和这座他们在其中生活却有更多时间谈情说爱的森林。除了静卧在草地上的动物,除了携着榛树和落叶清香的风,给他们送来阵阵清凉和潮水的乐声,他们完全可以忘记在身外还存在着其他人。

俊美的瑟拉东获得了少女们的青睐,为了从阿斯特蕾身边夺得他的爱。一个小小的阴谋生成了。一天,阿斯特蕾目睹少女强吻瑟拉东。嫉妒闪过她的心头,在她的眼光里投入疑惑和忧虑的阴影。这样的时刻本应一闪而过,但恶意的猜忌最终摄取了阿斯特蕾的心灵。瑟拉东坦诚的前额、急切的眼神、执着的嘴唇和温存的心都不能阻挡阿斯特蕾的愤怒。阿斯特蕾发誓,一生不再和瑟拉东相见。百口莫辩的瑟拉东情急之下投河自尽,惊愕之余阿斯特蕾陷入了失去恋人的寂寞和痛苦中。


冲动的瑟拉东被延河的女贵族救起。美丽富有的女贵族沉迷于瑟拉东的外表,她以心中所能找得到的最轻柔、最妩媚的声音表白自己的爱慕,无奈瑟拉东依然保存着关于阿斯特蕾的一切记忆,他什么都能回想起来,就像森林中的荒草秋天被随风燃烧的野火点燃,火焰过去,会留下焚烧的痕迹一样。瑟拉东偷偷潜入树林,悄悄窥视着昔日恋人。他时刻幻想回到以往的幸福生活中,回到阿斯特蕾身边。在朋友的帮助下,瑟拉东男扮女装摆脱了女贵族的迷恋,重新靠近阿斯特蕾。

阿斯特蕾发现了一个长相酷似自尽情人的女孩。她不自觉地被这个女孩吸引。当阿斯特蕾凝视着女孩,她的萎靡和痛苦一扫而光。阿斯特蕾觉得自己的心情好了,被森林阻挡的阳光从她的前额,她的身上和她的脚边流泻,重新洒满她的心房。不知不觉中,另外一种感情开始动摇着阿斯特蕾的心。在记忆中变得模糊的瑟拉东与忽然出现的少女一起在她的梦中萦回。这两个名字,两个人,在飘忽不定的幻影里难分难辨。阿斯特蕾在睡梦中时而欢喜,时而悲伤,夜夜辗转反侧直到天明。


终于有一天,阿斯特蕾听到女孩说表面上纯洁而温存的姐妹友爱的后面,暧昧之情是怎样不知不觉在心里萌发;说女孩怎么样在开始的时候感到惴惴不安,慢慢又安下心来,说她从哪个一个迹象终于意识到阿斯特蕾也喜欢自己。说自己曾经给了阿斯特蕾多少暗示。听女孩讲述的时刻,阿斯特蕾看着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那些脱口而出而又缩回去的话语,那些她脸上情不自禁流露出的情感和阴影。这一切都是瑟拉东的翻版。情难自控的阿斯特蕾在同这个神秘少女进行身体接触的时候,发现她其实是个男人。瑟拉东把自己的伪装一层一层地揭开。他毫不掩饰地显露自己的真挚。随着唇际的轻声絮语,阿斯特蕾和瑟拉东冰释前嫌,重归于好。


如果文艺作品的至美之处在于它们对人们内心的丰饶映照,那么越是简单的故事,越需要细腻的描绘。Les Amours d’Astree et Celadon(阿斯特蕾和瑟拉多的罗曼史)改编自1607年开始出版的巨幅法国小说“L’Astrée”。当时文坛流行超长篇幅的著作,小说动辄两三千页。奥诺雷.杜尔菲这部带领了18世纪感伤小说风潮的著作全长五千余页。全本“L’Astrée”一直是欧洲拍卖市场上被重金收集的对象。原著小说是贵重的,也仅止于贵重。牧羊男女的故事是脉络简单,像嫉妒这样原始的感情,采取极复杂、极文明的方式把它放大了千万倍来奢侈地表现,因为不调和,略显用力。好在侯麦在改编的时候适当地缩小了它。出生于法国南锡的电影大师侯麦,已经年近九旬。1950年,他开始拍摄短片。九年后,侯麦的第一部长片大获成功。从此,侯麦作品不断,获奖不断。从六个道德故事、喜剧格言系列到四季故事,侯麦一直在女性的感情世界里挖掘新鲜的元素。侯麦的影片一直以平淡、隽永著称,或许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做过文学教授和影评家,侯麦作品的对白向来考究。在(阿斯特蕾和瑟拉多的罗曼史)中侯麦依然延续自己的对白特色,生涩的韵律让电影放映厅变成了古典文学赏析课教室。好在侯麦选择的演员非常耐爱。扮演瑟拉东的安迪.吉雷似乎天生就是身佩灰绿缎带的英俊牧羊人,扮演阿斯特蕾的史黛芬妮和扮演女贵族的塞皙儿都有浓烈的古典风情。

影片公映后,媒体把它称做大师的反朴归真之作,也有不少难以理解的评论。16厘米的底片、遥远的恋情、复古气质的演员和洋洋洒洒的表白,一切的一切令它像一部来自古老年代的旧作。放映厅里来寻访侯麦的影迷不乏其人,当电影散场,意犹未尽的人能感到,它像阿斯特蕾对瑟拉东说爱这个字时的第一声叹息那么短促。而且这么动听的一个字刚刚被说出口就被打断了。

 5 ) 想起布歇的画

布歇这个香艳滑腻的ROCOCO画家有个狄安娜系列,其中一幅叫做《朱庇特与卡利斯托》,话说性好渔色的老朱相中了阿卡狄亚王吕卡翁的女儿卡利斯托,欲亲近,便化身女儿狄安娜的模样,与卡利斯托在水泽边狎昵……

说是希腊罗马神话时代的典故,却都是沙龙里的缎带和蕾丝,只怕河水里也泛起香水的微波。

侯麦这个电影,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http://www.art-prints-on-demand.com/kunst/francois_boucher/jupiter_und_callist.jpg

Jupiter und Callisto

 6 ) 爱情誓言

“如果坚贞的爱情不存在 那我对您的热情能有什么期待 ”

爱人的十二条守则

1.完美的爱 必须是毫无保留的
   有所保留的爱 是一种比出轨更严重的背叛
2.爱只能有一个对象 ...

--------------------------------

笔记丨高雅爱情的规则

12世纪


爱是某种与生俱来的苦楚,源自对异性之美的观照和过度的思慕,它使每个人渴望他人的拥抱超过了一切,通过共同的欲望在他人的怀抱中实现爱的一切箴规。


规则

1、 婚姻不是不爱的真正借口。

2、 不嫉妒的人不能爱。

3、 没人会受双重爱情的约束。

4、 尽人皆知,爱总是或增或减。

5、 爱者违背被爱者的意志所行的事寡淡无味。

6、 男儿在达到成熟年龄之前不会爱。

7、 如果一个爱人死了,活着的爱人必须为他守寡两年。

8、 没有最好的理由,不能剥夺任何人的爱。

9、 除非受到爱的劝说的推动,否则无人能爱。

10、 在贪婪的家中爱总是一个陌生人。

11、爱一个你羞于与她结婚的女人是不适当的。

12、 真正的爱人并不渴望在爱中拥抱任何人,而仅仅是拥抱他所爱的人。

13、 公开后的爱情鲜能持久。

14、 爱之获得的轻易使它丧失价值;获得的艰难使它受珍视。

15、 每个爱人在看到他所爱的人的时候,一般会脸色变苍白。

16、 爱人突然看到他所爱的人时,他的心就跳得厉害。

17、 新的爱情会赶走旧的爱情。

18、 唯有优良的性格才能使男人配得上爱。

19、 如果爱减少了,它会很快地消失,而且鲜会再生。

20、 恋爱中的男人总是忧心忡忡。

21、 真正的嫉妒总是增加爱的感觉。

22、 一个人怀疑他的爱人时,嫉妒,因而还有爱,也会随之增长。

23、 被爱的思想所苦的人无心进食或入睡。

24、 爱人的每一个行为都以想念他所爱的人结束。

25、 真正的爱人认为只有那些会取悦他所爱的人的东西才是好的。

26、 爱不能阻止任何东西去爱。

27、 爱人对他所爱的人的安慰从来不会觉得过多。

28、 一点风吹草动就会使爱人怀疑他所爱的人。

29、 被太多的激情所苦的人通常不会爱。

30、 真正的爱人持续地 、毫无间断地思念他所爱的人。

31、 没有什么能禁止一个女人被两个男人所爱,或一个男人被两个女人所爱。

 短评

果然不好看~

8分钟前
  • 阿尔法
  • 还行

侯麦在遗作中收起所有喜剧的气氛,严肃地谈爱情。爱情是一出神话,神面对它也失去风度,人在它面前如此卑微,带来的苦痛多过游戏人间的快乐,依然令人虔诚向往。笑后哑然。7/10

9分钟前
  • 神仙鱼
  • 还行

除了美少年,没有愉悦。

14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还行

侯麦最后一部作品

18分钟前
  • 查禮譚
  • 还行

遇到放映机坏了,然后胶片烧着了也算是又一次影院奇遇。

22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较差

这片画面很美,人也很漂亮。但故事实在是………………是说太纯洁好还是太单纯好……看不下去啊……17分钟弃

26分钟前
  • nikki
  • 还行

平庸...

29分钟前
  • 大宸
  • 较差

應該係好笑架? 好幽默咩我又唔覺,同樣O既幽默令我諗起前年鈴木清順O既貍御殿,但人地cult好多好玩好多囉。係有好多唔同種類O既愛情觀,要展覽愛情佢做到左,但好唔好睇,實在唔在於佢拍成點,靚囉

34分钟前
  • 还行

她终于露了(。)(。)

39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还行

這套也是我其中一部的favourite電影!

42分钟前
  • Ariza
  • 力荐

~~侯麦的人文史

45分钟前
  • 豆子
  • 力荐

且不说“爱情与道德”这个老命题在这部电影里表现得有多淋漓尽致,那些画、那个牧师,以及种种对多神的讽喻就说明他的爱情已经进入了信仰层面,与德鲁伊精神融为一体了。音乐般的台词填满了每一个缝隙,如同瓷器开片一样构成了独特的美感;构图和色彩更是一丝不苟。如此遗作,侯麦最终达到了他的巅峰。

46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靓人靓景

49分钟前
  • ng
  • 还行

1.“男神”成为女性才能赢回爱情。2.侯麦一改制作历史电影时的考据癖,而有意将不同年代的美学杂糅在一起:牧羊人穿着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服装,城堡则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样式,却谱写出了古典气质最纯正,最远离当代视觉趣味的田园牧歌。而这种美学风格(当然还有颜值)足够吸引我,能抵消掉于尔菲这个17世纪爱情故事观感上的乏善可陈。3.首次动用两台摄影机拍电影,却成了侯麦的最后一部电影。比起这部,我更感兴趣未完成的那个女占星术士与女歌手的故事,但我们都看不到了。4.侯麦:我相信自己在拍电影的时候,能够捕捉到从事其他艺术无法带来的幸福。大莫莫永远是我的本命导演。

54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倒是想起[帕西法尔]了,这个故事真是毁三观啊毁三观。画作引发的主题(女祭司那里两幅,塞拉东画了一幅)。“侯麦时间”则有两段,一段是塞拉东的哥哥嫂子与另一群牧羊人大谈爱情,另一段则是男祭司对塞拉东讲道。里面好浓的宗教内容。

59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侯麦终其一生以修行的毅力一部又一部拍着爱情——只说爱情未免肤浅,围绕爱情展开的所有情愫在大半个世纪以来打动了多少人心,在侯麦的镜头里看不到一处肮脏和腌臜,整整二十部电影,剔除了胶质的生活淤积,只留下明亮的徐来清风,一面不遗余力阐释爱情的复杂多义,一面信徒般对爱情有着纯真信仰;本片像是魔改了一部古希腊寓言,配以莎翁舞台剧般的念白,还莫名有些十日谈既视,虽然是非常简单执拗的情节,但在演员的投入演出中又非常吸引,镜头里唯美的风光,古典的服装,好看的脸庞,再夹带一点点半遮半掩的肉体撩拨,视听体验没有一丝游离——侯麦太懂坐在银幕前的各有所需的"期待"了;这是侯麦执导的最后一部长片,风格上又给人以惊喜,至此补完侯麦所有主要作品,再度感慨他是真正看破红尘却能悠哉其中的智者,与光影作伴的一生可谓圆满。

1小时前
  • GIVIND
  • 推荐

真正的爷们,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

1小时前
  • iceman
  • 还行

拉快进最后被他俩小辫雷的不轻 \( ⊙ o ⊙ )/

1小时前
  • 兮称
  • 较差

要是完全忘了姓氏 也没有本身的名字 总记得神情和语气 无字暗语 你也心中有知

1小时前
  • 哪吒男
  • 推荐

还能有比这更合适的遗作吗?回到最纯真的情境下:在大树与河流中(因此有些时刻又神似施特劳布夫妇的电影!又让人想起中戈达尔80年代后在瑞士“建立”的“自然片场”),在属于莫里埃·舍雷尔的对古典主义的执迷下,侯麦完美总结了属于自己电影的一切——这关于爱的艺术从城市的街头中脱离出来(瑟拉多拒绝返回城市),终于在这个返璞归真的故事中走到终点——男主角变成了女性,而爱变成了神话。有几个镜头甚至可以说是侯麦生涯中最浓郁梦幻的影像时刻。

1小时前
  • TW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