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复仇

HD中字

主演:宋康昊,申河均,裴斗娜,林志恩,韩宝贝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6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要复仇 剧照 NO.1我要复仇 剧照 NO.2我要复仇 剧照 NO.3我要复仇 剧照 NO.4我要复仇 剧照 NO.5我要复仇 剧照 NO.6我要复仇 剧照 NO.13我要复仇 剧照 NO.14我要复仇 剧照 NO.15我要复仇 剧照 NO.16我要复仇 剧照 NO.17我要复仇 剧照 NO.18我要复仇 剧照 NO.19我要复仇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我要复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Ryu(申河均饰)是名聋哑青年,自父母去世一直和姐姐相依为命。在特殊学校里,他遇上了装作失聪的女友(裴斗娜饰),二人感情发展不错。可是姐姐却患上了绝症,需要移植肾脏以维持生命。他本想通过黑市以自己肾脏换取适合姐姐移植用的肾脏,却遭诈骗,损失自己肾脏外,还被骗去所有的钱。当有合适姐姐的肾脏时,他却没有医药费。女友提议他去绑架有钱人的小孩再索取赎金,并说这种绑架不算是罪过。他们看上了工厂老板东劲(宋康昊饰)的女儿,对离了婚的东劲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女儿。遭绑架后,他并没有报警而是准备赎金以求换回女儿,但故事并没有朝好的方向走去……©豆瓣刑警本色国语版纵情四海消失的女儿千年白狐恋之酒滴天蓝地黄军人本色江湖告急(粤语)假基养成记生死迷情千古风流人物 第二季致所有我曾爱过的男孩3你好中世纪发型秀诈欺游戏2B-PROJECT第三季茉莉·梦妮与神奇的催眠书月球漫步男爵的同桌小女生欢迎来到马文镇双瞳国语旺角老炮闯东北果然是掉链子刑警女军官与魔鬼(国语版)生存法则雄起渴望2014谍海军魂闪亮的圣诞节鲤鱼客栈鬼玩人4西游记动画版2010老友记第四季天下乌鸦望风音乐之声爱入歧途花香谎言之躯

 长篇影评

 1 ) 残酷青春也是青春

我不是朴赞郁导演的粉丝,我连他的获奖作品《老男孩》都没看过,知道题材但不喜欢,同时也相信他的电影能力会比早期进步。仅看过他四部作品,《共同警备区》是成功的商业类型片,虽然有的地方我不喜欢,但我承认朴在这部影片中的控制力不错;《机器人之恋》并不觉得有意思;《亲切的金子》那华丽丽的炫技让我看不下去,为了看申河均客串才看完了;还有就是这部《我要复仇》。这部早期的作品比后来的《金子》冷静的多,但仍然是暴戾的。电影早期就有这样的类型,B级片中更多,甚至发展出cult电影,但在这二十年的韩国却是重要的电影类型,我以为这和韩剧过度感情化是一体两面的事情。虽然韩国在六七十年代就有金琦泳导演的作品,近一代的朴赞郁、奉俊昊、金知云这一挂都是类似风格的,奉俊昊的作品我没看过,韩国近年这一类的导演相比下来我更欣赏比朴早几年的金基德,更有力量,我指的不是暴力,而是洞见力和表现力。《我要复仇》中有时代背景,同常见的遭受压迫侵略、国家分裂、阶层分明等韩国电影主题稍有不同,这里大背景是经济萧条,也有普通人的被欺诈,但不是必然的决定性因素,影片中有疏漏、意外和极端。这个时代背景也不是弥漫在影片的空气和人心中的,像《感官世界》只在影片后半部中短暂插入点时代因素,却让人觉得原来如此。影片也少情怀,六十年代及以后出生的韩国导演多少看过点港片吧,先是张彻,然后是张彻的弟子吴宇森,据说朴赞郁喜欢张彻,张彻被称作“茄汁大导”,片中常出现盘肠大战等血腥场面,现在的人看当年的片场产物难免觉得简陋,张彻自己有时候也不在意,我看到这些血淋淋的场景时从来没有当真,倒是常看得又笑又骂,甚至有不耐烦的时候,却总会被他打动,在心里说“我爱张彻”。即使在技巧上,我承认他在这部影片中镜头运用得自然而无痕迹,色调也幸好没调好而成了现在的自然明亮,让人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在青天白日下,什么事都在发生,虽然朴赞郁是哲学系出身,因为对哲学不感兴趣而上学时就在片场打工,也看了很多电影,但还是觉得只拍过一部电影《黑色咖啡店》的影评人郑圣一镜头感和韵律更好。 好在戏剧是当下的,只要演员的表演让人信服,这戏就看得下去。我认为一个好演员的基本功底要好。这话听着烂俗,可我真没看过多少让我佩服他功底的演员。我不太看话剧,因为不知道要看什么,我不会为了一个所谓的主题闷坐在台下两小时。我也看过某些知名演员的话剧,并不觉得台词和肢体语言有多么了不起,更糟糕的是对角色的演绎,不要以为沾了经典剧目、经典角色自己也成了经典,越是经典越难,可有的人在台上还是他自己。所以我还是常看戏曲,演员即使天分差一些,唱做的程式过得去的话还可以看。但现在有些戏曲演员却只懂所谓西式的塑造人物,程式都丢了,我看过同一折戏,还当年的武生把吃功夫的地方都删了,七十多岁的老先生在台上一板一眼,还有功底不行的小生敢在台上动翎子戏,其实即使是文戏,一动就知道身上有没有功底了。影视还可以重来一条,可舞台上不行,更需要功底和稳定性,有什么问题的话台下也看的更清楚,当在台下把某些演员的弱点看得清清楚楚,这戏怎么看的进去。可光看申河均先生近年的照片、或者随便一段表演就知道他肢体语言好,是受过专业训练、经过磨炼的。如果他会再上舞台,我会很愿意到韩国去看,一位好的演员在舞台上是会摄人心魄的。虽然我基本上听不懂韩语,当然希望有中文或英文字幕。以前去韩国旅游时同伴坚持要去看《乱打》,我也只好跟着去,两人看了都觉得失望,当然那是给游客看的作品。我宁愿去听我听不懂的板索里,只是当时行程太紧。 回看一位出色的成熟演员年轻时的作品是件有意思的事。第二次看《共同警备区》的时候我才发现那个北韩的小士兵是申河均演的,虽然看第一遍时我已经看过他的《去火星的男人》和《没礼貌的人》两部作品,再看他觉得他表演很自然,自然到把自己藏身于那个角色。《我要复仇》是更重要的角色,一个比普通还不如的年轻人,残障、贫困,可是毕竟还有青春、还有心。不能说话不要紧,他有清透的眼神和细致的表情,为亲人的欣喜、失望、愤怒、困顿都能让人感同身受;还有晚上背过身的自己,眉若刀锋;在恋人处的自在;受骗后的委屈、无助;可是还是活着,还要面对问题,还能和恋人争辩,脸上一付不认同的神情;拿到钱回到家,以为问题会解决而高兴,和被绑架的小女孩一起看卡通,眼睛一溜,顽皮地抢过遥控器换台,和小女孩闹着玩,被小女孩骑在身上,还快乐地屈起腿让小女孩好趴着看电视,这是最喜悦的一刻,虽然接下来就是悲剧,发出的声音也只有悲嚎,表情也越来越呆滞;可在恋人处还能得到安慰,又能欢喜,又能悸动,满足后的那一刻脸上静静的,可满溢着微笑,仿佛睫毛都在笑,眉舒入鬓,一睁眼一双丹凤眼黑白分明。我觉得这段演得很自然细腻,李安在拍《色戒》时说“床戏是终极戏剧”,张爱玲说:“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和革命的时候更朴素,也更放恣的”。如何在朴素中抓住人生飞扬的一面,我认为那种感觉不是导演可以指导到的,即使有指导,那些细节也不是什么演员都可以自然呈现的。这种戏让人尴尬,却也是难拍,《感官世界》里直接大胆,却也难得呈现出一种沉溺的感觉,直是红粉骷髅,由色入空,但有的人拍得就笨,看冢本晋也导演的《铁男》和《六月之蛇》,我明白导演想表现什么,但演员表现古怪,只觉得可笑。好演员要能够传情入色,爱情戏当然是特别富有情感的部分,好吧我承认被申演员打败是在《我恋爱的一切》中的第一场吻戏,就那样身体飘曳贴近,虽然已是中年人眉眼,却舒展入心,女主角回吻时,他身姿向后飘荡,似风中芙蕖,是心动、身动。再回到《我要复仇》当中,他在复仇过程中的表演都很有分寸,幸好导演没有直接拍一些太不人性的内容,只是用结束镜头带过,但我也觉得没有必要暗示这种过份极端的行为。当然更打动人的是在电梯间里他痴望着已死的恋人,用手去拉她的手,仿佛她还活着;还有潭水里他恐惧得像只要被杀的鸡,却仍然想去擦拭杀人者的泪水。这个角色让我想起张彻《报仇》中的姜大卫,虽然风格不同,在张彻浪漫主义的手法下,姜大卫是匕首似的少年,从树上飘下又像是一片落叶,杀人时凌厉却又委屈得像个孩子。亦舒隔了十多年也念念不忘:“姜大卫当年的姿采空前绝后,一切都美极”。而申河均用内敛而又自然的方式演了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在残酷的现实中活过。

 2 ) 杀害小女孩的真凶是谁?

导演很善于把矛盾冲突隐藏在平静安稳的画面之下——最大的功劳,也是编剧设计得最为巧妙的地方,在于男主是聋哑人的设置。

因为男主是聋哑人,所以大量的画面都缺失了一半以上的声音,跟他一起出现的正常人也无法顺畅地表达自我。

电影反复出现的男主呆滞的眼神,给观众一种很强烈的无助感。他行动缓慢、反应迟钝。

有人说影片开场的画面很温馨?其实不然。“电台主播念着聋哑人弟弟写给姐姐的信”,这本身就带着强烈的讽刺意义和“隐患”——为什么聋哑人弟弟不给姐姐直接看信?他们的爸爸妈妈呢?这样的姐弟俩之间的亲情故事,电台每天都要转述很多个,但是,真的有人在听吗?有人在乎吗?

全片令我感到最为恐惧的情节并不在别处,而在于被绑架的小女孩落水前的几分钟——通过情节和画面给出的足够的线索,观众是能提前判断出女孩是会溺水的。

但是,聋哑人弟弟不知道!他痛苦地埋葬自己的姐姐,却不知另一个无辜的可怜的生命却即将因为自己而死——溺水之后的呐喊、扑腾的水花,他全看不见。

这里,有一个大家可能会忽视的问题——小女孩溺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失足?还是谋杀?

我的答案是:谋杀。但是谋杀小女孩的不是聋哑人弟弟,而是河边的那个弱智。

关于小女孩的死,有这么几个连续的画面。

1、弱智在河边丢石头(特写)。

2、已经死去的姐姐脸部特写

3、空荡的桥

4、女孩落水,两个白影,一个是岸边的弱智,一个是水中的女孩

从导演给的线索来看,应该是弱智用石头砸到女孩导致她落水的可能性比较高。

而且,极有可能是故意谋杀,而且弱智动手的原因可能非常地微不足道——弱智看上了女孩脖子上的那条项链。

完整的故事应该是这样:开始,女孩在车里面睡觉,弱智从旁经过看到项链就想上去拿走。女孩醒过来,一番挣扎,弱智没有得逞。

然后,弱智去河边扔石头(可能是为了泄愤),碰巧女孩走上桥去找聋哑人弟弟,结果弱智砸到了女孩(我倾向于是故意砸),女孩溺水死亡。

最后,弱智游过去叼走了女孩脖子上的项链。

所以,这么看来,杀死女孩的应该是这个看上去最手无缚鸡之力、微不足道的配角。

但是,凶手背后还有凶手——如果没有聋哑人弟弟的绑架,小女孩也不至于此。而要不是有生病的姐姐,聋哑人弟弟也不至于铤而走险。而如果不是贩卖器官的人,聋哑人弟弟也不至于需要去绑架……

似乎每一桩罪恶的背后都有一个令人唏嘘的原因。

那女孩的爸爸呢?女孩的爸爸是无辜的吗?

有一个很隐蔽的细节,我不知道是不是导演的有意为之。

女孩的爸爸开办工厂,有一天,一个疑似下岗职工的人出现在他家门口,跪倒在地,说自己需要钱,说自己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工厂,但是女孩的父亲的反应很冷漠。然后这个底层的工人直接掏出刀,隔开了自己的肚皮。

影片中还有好几次隔开肚皮的地方,聋哑人弟弟被割肾就是一次。所以你可以把这个当做一个隐喻,无论是器官贩卖团伙还是女孩的父亲,其实都是通过压榨别人而给自己盈利之人。

当然,我指的并非是资本主义。而是人性。其实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所以故事里才有那么多的悲剧发生。

“我知道你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我要复仇。”

同理,你可能善良的人,但是你也会行凶作恶。

罪恶,从来都是不带声响的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杀害别人的凶手。

 3 ) 《我要复仇》:从cult之路走往大众

《我要复仇》:从cult之路走往大众              □ 文/火神纪

  贫困交迫,很多时候显得如此无奈。   而我们想要的,也许,仅仅只是一种平等而公平的对待罢了。   索之不得。悲悯的绝望;继续绝望。   最后这一切也许都将成了一场华丽的暗地行动。 ——火神纪。题记。

《残酷的迷离色调》

  雨夜,适合写缠绵的情诗,适合看浪漫唯美的爱情电影,也适合看绯侧凄凉的悲情电影。或许,是不是也适合看朴赞郁的复仇切割呢。   朴赞郁是一个太残酷的导演,在看完他的那部《cut》之后我就一直这样认为。无妄地屠杀,密室,无人,没有前行的道路和回望的身后,在那部《cut》里所挣扎着的是人性本身最无奈的扭动,以及对一切美好的破坏欲望。之后,所有一切看似美好的东西似乎都体无完肤地被剖离了现实,我们所能知晓的一切,都在他的镜头里泛发着阴秽的恶臭。   除了残酷的朴赞郁之外,谁能狠得起心来破坏这一切呢。当我们还揣怀着美好的希冀,当我们还揣怀着天真的渴望。朴赞郁善于用一种出人意表的角度来观摩这个世界,然后用镜头把他的视角放大到我们的银幕里。看他的电影,很多时候我们会跟着他一起绝望,失魂落魄地一起对那些美好的东西失望。   这部电影是我仰望了太久之后才开始想到去记录下来的一部电影。连续地看了他的几部电影之后,我们会突然很容易接受他的这种连贯而流畅的镜头语言,也会很容易迷失在他那充满黑色寓言的童话里。   构建。在他的电影里总会用那种很夺目的色调反差来告诉我们:其实鲜血的颜色很鲜艳,其实有些道理很粗糙却能说服人,其实有些事情的真相很可怕,其实有些人们的欲望很强烈,其实有些忍耐力到了极限之后会发生质变。等等。   鲜红。刻意的鲜红和周围的暗淡色调会形成很强烈地反差,继而更强烈地刺激着我们的视觉神经。我对他的这种镜头印象深刻,很触目惊心,却不至于感觉到残暴。

《朴赞郁和三池崇史》   看他的电影和三池崇史的电影有种很明显的差异。他的电影在对血腥的渲染用的是一种极力的美化,而三池崇史对血腥的渲染用的却是一种极力的写实。同样的都是关于血腥的镜头,在三池崇史的镜头里,一切鲜红,一切的色调暗淡,三池崇史总是很随意地营造着一个支离破碎却古怪诡异的迷离世界;而朴赞郁对于镜头的描绘却用了韩国人特有的细腻和圆滑去描绘,色调节器的反差很强,而不像三池崇史那样统一,于是,因为极度的反差而让镜头变得极具杀伤力的视觉冲突之后,我反而变得平和而且不再那么暴躁易怒了。   三池崇史的血腥有种让人糜烂的阴暗,而朴赞郁的血腥却更容易让人坠入。并非朴赞郁的血腥不阴暗,而更多的时候,他的血腥带有种疲惫而懦弱的声调,高喊着的却是一种高亢的悲凉。   没有杀伤力的阿一,总会变得比所有的人更可怕。没有爆口的垣原,可以把嘴巴张开得更大。三池崇史的血腥至少在他的范围之内必须那样一直糜烂下去,无须道理。可是朴赞郁的血腥,似乎更多的时候在人的内心深处,用一种被压制后的反弹力来证明,那些所谓的残酷存在的正当理由。

《cult的大众之路》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一切其实根本没有任何理由,不可能被人理解,不可能看得清晰,不可能存在。或者说,在朴赞郁的说理中这一切的存在,似乎必须都是有理有据的。   寻找一切可能而且都存在的依据,朴赞郁总是在如此徒劳地反复证实。用他的黑色镜头来证明这一切的所有缘由,试图让人们相信残暴的真实存在,也许,这就是他的电影了。

  这部电影是朴赞郁复仇三部曲的第一部。如果与之后来的作品《cut》相比,也许就显得有点直白了,然而这并不能使他的这部电影变得肤浅。这部电影所存在的理性梳理以及在人性上的种种骤变的探寻让这部电影区别于其它的B级片而显得更具悲情色彩。与其说这是一部带有个人色彩的cult电影,不如说这是一部人性悲剧电影。   剧情上的饱满和人性转折上的合理性,给了这部电影区别于其它cult电影的最精美的诠释。这也许也是朴赞郁的电影总能创造票房神话并且总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的原因吧。   cult。也许应该少一些淋漓尽致的个性表达而多一些理性上的思索。朴赞郁在某种程度上拉近了cult的小众人群和大众品味的距离。如何让血腥味更容易让人接受,在cult路途上的朴赞郁的试验性扎挣显然是颇有成效的。

《贫困民众的悲悯之声》   朴赞郁的确很残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总会有些不忍和隐痛,可是因为无力去反抗他那灌输式地表达,于是,那种不忍和隐痛就显得越发明显了。   一个又聋又哑染着一头绿色头发的男青年,在一家工厂里极其吵杂的车间里做着繁重的体力工作。与他相依为命的姐姐病重,而他们的家庭环境并不好,住在一个破旧但收拾得整洁的房子里。   偶尔他会给电台写信,然后和姐姐相依偎在一起听着电台女播音员读着他写给姐姐的信。他听不到,于是他的脸上会有腼腆而羞涩的笑;她听得到,于是她总会因为自己作为一个病怏怏的累赘而落泪,为一个不肯放弃自己的弟弟感动而落泪。   那是一种非常安静的生活写照。远景里的夕阳会喧染着美好和希望,一切似乎都很美。因为不管怎么样,两个人不离不弃,他也曾经说过,对他来说,这些财产已经让他很满足了。

  我曾想,如果他够努力,其实他也一直在努力。上天总会悲悯那些贫困而努力的世人,他会赚到他应得的钱,他会等到一个适合他姐姐的肾脏,然后陪着姐姐去做手术,之后两个人就可以过上纵然贫困但却幸福而安静的生活了。   只是,这样的假设在朴赞郁的这部电影里永远不可能实现。一切残酷却现实,让我们无力反驳的事情接二连三地降临在这个并不安逸的家庭里。至少在我看来,这样的剧情和人物的设置里,我除了给他们同情、祈盼之外,也许,我并没有其它的任何去伤害他们的欲望。就算也许这些都将会发生,可是因为祈盼,朴赞郁的镜头就显得非常冷酷而且刻毒了。   被骗。绑架。死去。一切,也许仅仅只是不得已的现实罢了。就算他在挣扎,可是他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想过着安静生活的贫困民众罢了。他想好好地活着,也想他所爱的人也一样好好地活着。在无计可施的时候,他走上了极端。   是贫困的现实和无情的社会氛围把他逼上了绝路的。我当然知道,现实的生活也许就是这样,并不如我们想像中那么美好。可是,我宁愿妄耗着我美好的愿望而抱着祈盼地看着这个社会和无情的现实,因为那样我们至少不至于去绝望。可是,在朴赞郁的镜头里,这一切都被他用一种最残酷的写实给彻底打碎了。   更残酷的是,他所做的这一切,仅仅只是最残酷的现实。于是,我们根本无力去挽回我们已经破灭的希望。

  当然,在这部电影里我可以看到的是那种黑暗风格的写实背后对贫困大众的悲悯之心。也许可以说,这部电影所做出来的效果越残酷,朴赞郁的那种同情的悲悯之心也越明显。   可是,贫困大众的悲悯之声就这样被淹没在现实阴暗的冷色调里,这也许是我所不能接受了。   也许。仅仅只是因为,我还抱着虚妄而美好的梦想。而这一切,在朴赞郁的黑色镜头里,一切零碎。

《不起眼但我迷恋的一个段落镜头》   这部电影上人心寒的也许并非是那些血腥而残酷的镜头。而是镜头背后散发着寒颤的理性哲理思索和那些我们根本无力反对的现实说教。

  撕心裂肺的疼痛以及悲号式的哭喊,在别人听起来却很像是性事中发出来的高亢的叫床声。   一墙之隔。这边是四个男人趴在墙上听着隔壁女人淫秽的叫床声,手上不停地套弄着自己的性器自慰。   一墙之隔。那边是一个因为病痛而满地上打滚哭喊着的女人。还有一个在前景里吃着面条的安静的男人。

  对电影里的人来说,这一切似乎无可厚非并无半点不妥。   对他们来说;声音的高亢以及他们朝气蓬勃的身体和年青暧昧的想像力,这仅仅只是一场华丽性事的偷窥罢了。   对她来说;病痛,哭喊,满地上打滚,仅仅只是她弱不禁风的身体最正常的生理反应罢了。对他来说;除了选择麻木的淡漠之外,他还能做点别的什么吗。

  然而对我们这些坐在屏幕前的人们来说,跟着镜头来看这一切,有种无比的嘲讽味道。   当我们看到那四个年青的孩子趴在墙上自慰,以及听着他们所听到的那些“性感”的女声呻吟和他们隔壁那些打翻东西睥声音,那些身体和木板碰撞的声音的时候,我们心里所看到的一切其实跟他们别无二致。我们会很武断地判定那,就是一场华丽的性事。我们会跟着他们一起意淫,一起想入非非地浮想连翩。   然而镜头向左。我们开始无地自容地浇灭我们所有的欲望,然后不安地开始在镜头前扭动。那是一种愧疚。   朴赞郁似乎非常擅长用类似的反差给我们制造窘镜。   那种悲凉的理性思维基本上把我们压抑得透不过气。于是我们就只能跟着他的高低起伏一起,感受他的那种冰凉的黑暗哲理。我们根本无力反抗他带给我们的种种,于是,从残酷到悲凉。   有人说,朴赞郁懂的东西太多,这正是他的长处也恰恰正是他的短处。他对屏幕前的人们心理的拿捏绝对是高人一等的,可是正是因为我们所有的一切都被在镜头后的他给看穿了,我们会有种被剥光了的感觉。那种感觉,在迷恋他的电影之余,有时候,我会开始憎恨他。

《经典的黑色电影》   爱并恨着。对于朴赞郁的复杂感知,是不是也代表着我对这个世界无奈而悲怆的感知呢。   爱是因为这个世界存在着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存在着我们所期盼的一切;存在着我们,以及一切。恨是因为这个世界存在着的还有那所有我们不想要的甚至憎恨却确切存在的阴秽的一切。   朴赞郁在寻找的是一个他所能认同的平衡。我呢,在看完他的电影之后,原有的那个平衡的标准已经被他彻底地颠覆了。我是应该去迷信,或者应该去舍弃。

  这部电影里一共缠绕着三个复仇故事、一个亲情故事、一个爱情故事以及一个有关绑架的故事。   这是一部看起来似乎有点错综复杂的电影,然而,朴赞郁用他那特有的细腻和残酷,以及他那冰凉而阴暗的方式讲述着这一切的时候,我们总能清楚地知道,这一切,其实都将发生。   黑色电影似乎总是一个被我所追捧的符号。然而,甚少有黑色电影能拍得像这部电影这样让我信服,从理性上让人信服,就算在感性上我半点也不想去认同,可是,这部电影至少走到了黑色电影的某个高度。不是来迎合像我这样的黑色电影爱好者,反而用它特有的方式颠覆了我们的认知而且迫使我们去接受它。   这是这部电影最过人的地方。在看电影的时候不管我如何去扯心扯肺地悲哀,可是,我没有办法去反驳它所展现给我的一切。光怪陆离的一切,其实在人性和社会氛围下很自然地发生,也许,也就因此,我们不得不去承认它所讲述的所有。   这是一部很经典的黑色电影。并不是说这部电影把黑色电影做到了极致,而是因为,这部电影所用的表达方式让人折服,而就算我并不想让它折服,我依旧没有办法去反驳它有关于黑色哲理的表述。   阴秽的一切真实存在。这是我们所无力否认的。于是,与其欲盖弥张地掩埋;不如让它翻晒到阳光下,让我们对那所有的一切看得更清晰些吧。   这也许也是黑色电影的意义所在。有人曾说过,为什么要把电影拍得那么阴暗呢,多一些积极的题材,多一些明亮色调的美好,其实不也挺好。于是我被责备成那种审美扭曲的孩子,有人曾说,因为我这样的影评人存在而感觉到悲哀。   这里面除了个人的喜好问题之外,也许,还有关于阴秽一切的认知。阴秽的一切既然存在,为什么我们没有勇气去承认它们的存在,为什么我们没有勇气地观摩它们,而非得把它们掩埋在阳光的暗角处呢。对我来说,那些虚妄的明媚也许并没有任何意义,我们有选择的能力,我们有喜好的权力,我们可以从那些阴秽的一切里剖离出阴暗的人性以及闪光的人性,这也许就足够了。   对于黑色调的恶臭味道,我也许迷恋,可是这不该是作为一个影评人的悲哀,只是我对极致的迷恋罢了。明媚至极致,我也会喜欢;而所谓的阴秽,既然做,为什么不做得更极致些呢。   黑色电影所告诉我们的一切,让我们看到的是那些明媚处的阴暗角落,这有何不可呢。经典的黑色电影让我们认知,让我们逃离,让我们最终回归于明媚,这才是真正的黑色电影。   作为一个个体,我可以去迷恋我所有想迷恋的一切。而作为一个影评的个体,我所要做的,是表明了所有的我的自我认知,这也就足够了。如果说,所有的人们都在表述着同样的东西,所有的人们都在喜欢同样的东西以及逃避同样的东西,那么,作为影评的个体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部电影在这方面恰如其分地完成了它所要完成的东西。很多的东西都很阴秽,而这所有的阴秽,都存在。我们无力反驳,这就是一切,以及这个肮脏的世界。   认识它。以及试图去改变它。或者我们根本无力去改变它。那至少必须承认它。这就够了。期盼里,我们的世界是否依旧美好,这只在于自我的定力和选择罢了。

《末》

  这是一部挺老的电影了。可是至今看来,那种汹涌而来的猛扑依旧让我只能束手就擒。那些黑色的剧情我不想再去赘述了。且行且祈盼吧。   无妄。也就无求。无求。也就无欲。无欲则刚。当所有我们迷恋的一切都在逝去了之后,我们所能做的,是不是就抛开了所有的欲望而开始变得刚强。   也许,仅仅只是一念之差而已。 2007-04-06;丁亥年甲辰月庚午日。观音诞。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Sympathy for Mr. Vengeance》   ■译名:《我要复仇》   ■导演:朴赞郁(Chan-wook Park)   ■主演:宋康昊(Song Kang ho) / 申河均(Ha-kyun Shin) / 裴斗娜(Du-na Bae)   ■类型:动作 / 剧情   ■片长:导演剪接版121 min   ■国家:韩国   ■语言:韩语 / 韩国手语   ■发行:Bright Angel Distribution   ■上映:2002年3月29日

 4 ) 残忍的幽默


    朴赞旭的[共同警备区]确实是太好,2000年以前,我倾向于认为它是能进入韩国电影前三名的作品,无论技法、导演控制力或是它对待历史的态度都非常令人敬佩。[我要复仇]也是不错,有变化,也有延续,但估计喜欢的人会相对少。最近他拿去戛纳参赛的新片[老男孩]评价也相当不俗,IMDB评分竟然达到8.8!而且,这个人居然还是写评论出身,视野开阔如此,却是难得。
     [我要复仇]有很多极残酷(残忍)的黑色幽默,个别地方似乎有一点点北野武的影子,但比他腥。整个片子看完很不舒服,包括导演的历史观都有些倒退的迹象,似乎是从绝望中生发出来的一部作品,不像[JSA]那么“相对客观”。这种浓烈的悲愤情绪影响了整部电影,使它显得狭窄和偏执。但我又觉得,表现在朴赞旭身上的这种反复、犹豫、绝望甚至倒退,恰恰体现了韩国人内心巨大的矛盾心理。先讲故事吧,否则又会不知所云。
     这个故事表面看就是一连串动机明确、单纯的复仇杀人,实则不然……

     绿发男人(演员应该是叫申河均吧,[JSA]里也有他)是个聋哑人,在工厂从事重体力劳动,他有个患病的姐姐。由于血型不符,他无法为姐姐捐肾,他必须搞到1000万才能为姐姐争取到肾脏移植手术。无计可施之下,他只好找到贩卖器官的地下组织准备卖掉自己的一颗肾来筹钱,结果,肾是被挖掉了,钱却没得到。
     这时,他的女朋友(演员大概是叫裴斗娜吧)给他出了个主意:绑架老板的女儿,不伤人,只是拿钱。行动很顺利,但当他兴冲冲地拿回赎金,却发现姐姐已经自杀在浴缸里。申河均在郊外的河边埋葬了姐姐,老板的女儿却在这时意外失足落水(也可能是被河边游荡的傻子推落下水),因为耳聋,他听不见求救,女孩于是淹死。
     女孩的尸体被警方发现,她的父亲(宋康昊,妈的,我实在是太喜欢这个演员了)发誓要杀掉帮匪。他贿赂了查案的警官,一点点获得了情报,他先找到了裴斗娜,并用电击折磨这个女孩,女孩临死前威胁说自己是恐怖组织成员,杀她会惹麻烦。与此同时,申河均正在报复和屠杀三个贩卖器官的人,之后还一一切下他们的肾脏,吃掉。
     他回家时,正赶上警察搬他女友的尸体离开,电梯里,他悄悄地握着身边女友尸体的手。他独自回到从前的住处,宋康昊正在这里埋伏着,门把手被连了电,申河均被放倒。宋康昊决定,在女儿出事的地方杀掉仇人。他在河里绑住申河均,割断他的脚筋,把他淹死了。
     上岸后,宋康昊把仇人碎尸、装袋,准备掩埋。这时来了四个男人,他们一句话也没说,表情麻木地各自捅了他一刀。最后一刀刺在心脏的位置,上面还扎了一张纸。原来,他们是恐怖组织成员,他们也是来复仇的。

     我感觉,朴赞旭这部电影其实还是在讲民族和政治。
     申河均这个人物,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代表着朝鲜,包括他那奇怪的绿头发都是一个区别常人的标识。这是个听不见也没有话语权的人,他和他那些在工厂的工友都是韩国社会的弱势群体,处在一个崩溃的边缘,这样的人(力量)一旦满腔仇恨,就往往会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比如吃掉别人的肾脏。他的女朋友,片尾交待说是个左翼分子,上学时就曾策划逃往北朝鲜。她亲近申河均,并策动他实施绑架行为,夸张一点讲,都是可以在历史现实中对号入座的。(另外说一点,对这个人物身份的特殊性我持保留态度,为什么非要这么概念化,这么刻意安排,主题先行应该是这部电影的大失败。)
     比较奇怪的是宋康昊,他属于南韩方面的资产阶级,他认为申河均杀害了自己的骨肉,于是本能地实施报复,但杀人之前他却又说:我知道你是个好人。这实际上反映出韩国内部存在的一种极其矛盾和复杂的现实心理,因此最后朴赞旭干脆将他也否定掉,让一群身份不明的人把他给杀了。这群身份不明的人,你可以把他们理解为申河均的左翼同志,但我更倾向于认为他们是全家人自杀的那个被解雇的工人的工友,那么他们代表的就不是韩国内部的极端分子,而是更为广泛的普通的老百姓。
     朴赞旭表面上想说的大概是,“复仇”这种恶性的循环,其实并不能最终解决半岛存在的诸多问题,但在背后,却是很多深层的民族现实的反映。电影反映现实,无论这种现实是近似于客观的,还是像金基德那样极端个人的,我感觉都是有价值的。怕的就是老拿着摄影机,却不敢和不会说人话的家伙。
     这部电影拍的相当冷静(酷),似乎也意味着朴赞旭对自己的一个否定,半岛已经分裂了半个多世纪,很多矛盾错综复杂,虽然整个民族需要一种弥合,但希求一种和平的修复还是太理想主义了,而立刻制止这种因误解而产生的手足相残,可能才是当务之急。所以我说,包括电影人在内的大多数韩国人、朝鲜人,目前都依然是这段历史的当事人,能超脱而跳出来客观冷静地讲述当下,几乎是不可能的。渴望和平统一的心情越是急迫,对现状就越是不满,对现实就越是焦虑。韩国电影人背负这种种民族大义,想要保持长期、正常、有序的发展大概也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一方面,随着韩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统一的愿望变得越来越迫切,但双边的经济、文化落差也是巨大的,这似乎形成一个鸿沟,一道伤痕,就像朴赞旭的那双手。扯太多社会政治了,头疼,自家门前的事儿也一大堆呢。

     朴赞旭Park Chan-wook(1963— )
      2005 [亲切的金子]
      2003 [老男孩]Old Boy
     2002 [我要复仇]Sympathy for Mr. Vengeance
     2000 [共同警备区]Joint Security Area
     1997 [三人组]Trio
     1992 [月亮……太阳的梦想]Moon Is....Sun's Dream

http://www.blogcn.com/user7/sixdoors/blog/1894482.html

 5 ) 《我要复仇》

原来看到的海报加上电影名,以为就是宋康昊一个人的复仇,看影片后才恍然大悟是三位主角从不同时刻产生的复仇心理而采取了不同方式对不同人的复仇!故事的容量不小,而朴赞旭确实用属于自己的语言讲述了这个故事!关于“复仇”或者“普通人关于自私”的故事。

我个人觉得这部影片在“复仇三部曲”中客观制作质量稍欠,但整体感觉不输《老男孩》的。朴赞旭从这部影片开始真正确定自己的电影镜头语言和暴力美学特点,在色彩、光线的把握以及镜头位置变换都极富特色。之后的《老男孩》无疑是更成熟、完美,而到《亲切的金子》一切稍显形式化了。

2007-11-14

 6 ) 复仇背后的人生意义——关于朴赞郁的“复仇三步曲”

  “仇恨”作为与“爱”相对的人类感情,却往往比“爱”更具有深远而复杂的社会含义。复仇是对仇恨的一种直接宣泄,从生物性上来讲,大概是对分泌过剩的肾上腺激素的急速消耗;从社会性上来说,却是对失衡心理的一种自我修复和矫正。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只注意复仇的过程和结果,而忽视了复仇背后的人性挣扎和人生意义。
   拍摄完《亲切的金子》,朴赞郁的“复仇三步曲”终于划上了句号。先不论这三部电影艺术水准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朴赞郁毕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复仇的几种可能性,这些可能性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直接的仇杀和简单的道德判断,让我们对别样的人生意义得窥一斑。

《我要复仇》:原态复仇与人生的荒谬
    无论从故事还是从影像本体上看,《我要复仇》都显得过于直接(这种比较是基于其后的两部作品而言),其中展现甚至放大了一种原态的复仇——复仇行为本身被戏剧化地、无所顾及地渲染和夸大。影片结构采取了线性叙事方式,戏剧矛盾因果清晰可辨,人物关系简单,因此整部电影所营造的关注焦点顺理成章地放在了仇恨的产生和解决之上。在人物疯狂的复仇行为下,影片呈现出极端暴力与血腥的风格。
   如果我们仅仅在电影中感受到暴力所带来的快感,这部电影无疑不会有太大的价值。朴赞郁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在《我要复仇》中创造出一对矛盾——激烈的复仇行为与仇恨产生时的荒诞离奇,这如同蝴蝶效应与多米诺骨牌,在一连串的巧合中,主人公们无可避免地踏上了一条血腥的复仇之路。仇恨所引发的力量如同火山爆发,然而在仇恨的产生之初,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些似乎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
    当复仇者们踏上不归路时,他们所要找寻的是一种对于失落的人生的补偿,而这种补偿所产生的人生价值却往往只能存在于复仇行为结束时的一瞬。这种短暂的满足形成了戏剧的震撼,正如悲剧的力量。在《我要复仇》中,我们看到了仇恨能够引发多么强烈的人性暴虐,而朴赞郁似乎留给了观众一个难以回答的疑问:是荒谬的人生催生了复仇,还是复仇书写了人生的荒谬?

《老男孩》:自虐式复仇与宿命轮回
    个人认为,《老男孩》是“复仇三步曲”中最好的一部。在这部电影中,形式和内容相得益彰。影片结构一改《我要复仇》的线性叙事,改用正叙加插叙的叙事方式,运用了一定数量的闪回镜头,揭示了影片的因果关系,同时又保持了主线的叙事张力。摄影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略带慵懒的镜头让影片质感明显。
    与《我要复仇》的层层推进不同,《老男孩》从一开始就对两段复仇进行了接驳——一个复仇的开始为另一个复仇埋下种子。这个近乎完美的圈套在影片最终合拢为一个俄底甫斯式的悲剧之圆。从表面上看吴大秀的复仇是简单而直接的,而李佑真的复仇则包含了较为复杂的心理因素。而从整个故事来看,吴大秀的复仇只是李佑真复仇计划中的一环,因此《老男孩》所着力描绘的复仇是李佑真的行为。这个行为背后隐含了浓重的自虐倾向,在看到吴大秀因乱伦而痛不欲生的时候,李佑真体会的是当年与姐姐那段难以告人的隐情,承受的是心灵的自我鞭挞。李佑真真正的复仇对象其实是自己。而在影片中,吴大秀活吞章鱼和引刀自残的行为,也暗示了复仇的自虐主题。
    自虐式的复仇最终是为了达到心灵的解脱。然而这只是一个残酷而美好的愿望,仇恨会像病毒一样不断蔓延,永远无法消除,直至肉体或思想消亡。《老男孩》并不具有劝世的意义,但是却企图说明一个道理:一旦仇恨的种子深深扎根,复仇就可能成为人生的全部意义,而复仇者将再也无法摆脱悲惨的宿命轮回。

《亲切的金子》:虚幻的复仇与自我救赎
    从表面上看,《亲切的金子》与《老男孩》十分相近,主人公都是在长达十数年的时间里设计一个完美的复仇计划。但是对故事进行深入探究,我们会发现,金子的复仇对象比之李佑真更加虚无缥缈,起码李佑真所要报复的人是自己——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而金子的复仇对象白老师则只是一个心灵阴影的代用品,是一个概念化的指认。
    从故事本身来看,白老师是使金子蒙怨入狱的直接仇人,也是使金子失去对女儿抚养的间接罪人,但是在长达十三年的等待与计划中,金子真正要复仇的对象只是一个幻影。金子将所有罪孽归结为白老师,而潜意识里又始终怀有对死去的男孩和失去的女儿的罪责。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取舍后,金子坚定地将复仇的矛头指向了白,这其实是一种无奈的自欺。当金子利用他人之手杀掉白老师之后,她才意识到真正的复仇对象并不存在,而整个复仇过程只是为了消除内心的阴影,达到心灵的自我救赎。十三年的时间,与其说是复仇的欲望,不如说是救赎的渴望,在金子天使般的外表下,幻化为内心的魔障,而这也注定了救赎将随着仇恨的消失而最终失落。
   《亲切的金子》寄寓了朴赞郁关于阐释复仇的更大野心,遗憾的时由于影片过于注重形式,而削弱了主题的表达。太多的闪回、拼贴式剪辑以及用多用滥的旁白,不但使影片凌乱,而且造成了主题的不突出。精巧的结构无法负载沉重而复杂的影片内涵。影片后半部分在抛却叙事的冗赘枝节之后,方才显得凝练而富于思考。影片结尾当金子痛苦地将脸埋在洁白的蛋糕里的时候,女儿在背后轻轻抱住了她,这让我们在关于救赎失落后的巨大绝望中,看到了一丝微渺的光亮。

    朴赞郁将一个个不同原因、不同形态的复仇变幻成影像。在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对复仇中的是是非非做出肯定的价值判断,更无权对哪一个复仇的意义横加否定,不过在影像中,我们却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些复仇背后的人生充满的痛苦与凄凉。

 短评

主角来回切换,情节的走向出人意料。太多戾气,太多不公,仿佛只有同态复仇才是唯一出路。朴赞郁的美学残忍而精致,细处叫人过目难忘。开始有点枝枝蔓蔓,但熬过30分钟就是一部好片。

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互为复仇作为“复仇三部曲"的开始篇是,更像是结束篇。

14分钟前
  • 吴嘎嘎
  • 推荐

朴赞郁片子中最爱,也是他的片子中唯一一部让人无话可说、戏写的心服口服的片子,从人物和剧情设定到剧情推进结构,拧成一股绳戏剧力量强大,充满劲道。

15分钟前
  • 撕撕撕
  • 力荐

节奏缓慢,剧情混杂,线索紊乱,头绪纷繁。个人觉得是三部曲里最不好看的一部。不过,裴斗娜很有趣~~

19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我怎么现在才看这片儿呢。。。朴赞郁是一把最锋利的手术刀和最精密的扫描仪。。。

23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真是极度恐怖的运镜,这还叫不会运镜。出租屋里四个流浪汉男蜷缩成一排听隔壁呻吟的女声打飞机,镜头平移,是一个得绝症的女人躺在地垫上疼到打滚。再向前移,她弟弟悠悠哉哉坐在那吃泡面。还有ryu绑架老板——小女孩递给他姐姐的“信”,ryu的动作和动画片里的小动物来回转换。朴赞郁的风格太令我惊愕了......电梯中的牵手,水边石葬的妻子,被火化的棺材,水底被切开的脚踝,女儿的项链,还有那位畸形的路人,真的,这些神级的视角已经足够恐怖了。但更恐怖的是,这部电影几乎可以说是没用一丁点配乐......爱比死更冷。复仇无法拯救爱人,这是他们一开始都知道的事。

24分钟前
  • 迷蟲朋克
  • 力荐

我也要被宋康昊舔耳朵。

25分钟前
  • 阿暖
  • 推荐

【B-】复仇三部曲最不喜欢的一个,故事其实有点弱而且有点蛋疼,靠着朴赞郁的风格在撑,而风格过度又更加损害了故事本身。裴斗娜很灵。

28分钟前
  • 掉线
  • 较差

C+ / 文本做加法影像做减法的一次,像是朴赞郁版的《燃烧》。前1/3对底层生活空间的描绘极为冷峻而高效。但宋康昊这个空壳人物加入主线后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即便镜头的存在感不断后撤,人物的复杂层次也依然是靠巧合强堆,无论社会批判还是情绪呈现都极其干瘪。对比李沧东高下立判。

29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金基德式的意象表达(行为艺术),李沧东式的核心命题(宿命轮回)。罪的源头是善,终点是亡。

30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根本就是“无人生还”。虽然是复仇三部曲第一部,看的顺序却是最后一部,荒诞人生的命运交织。

33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居然有人说他不会用镜头?我太喜欢他的镜头了!看来复仇三部曲里我比较不喜欢的是亲切的金子⋯⋯

35分钟前
  • 偏时差
  • 推荐

朴赞郁有女儿情节。

37分钟前
  • 路可可
  • 推荐

朴赞郁"复仇三部曲"之首。1.没有《老男孩》那么精妙花哨的形式,简练直白,将暴虐血腥进行到底;2.节奏稍拖沓,好在构图和用镜极唯美:三段不同景别阶梯三人剪影,俯仰拍,颠倒的主观镜头;3.声画分离与转场有多处惊艳;4.4人倚墙SY,警察假人;5.我知道你是好人,但不得不杀你。(8.5/10)

4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仇恨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深渊

47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多线程的层次化叙事进程,彼此交织的线索与剪辑,不动声色的场景构图与影像,一波接一波的黑色讽刺与政治批判,电影从设计到执行都能用完美形容,在步步惊心时刻意外中实现水到渠成。这是大师级的作品。其中紧握尸体冰冷的手的特写是我看过的最动人的爱情镜头。

51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除了被宋康昊对女儿的爱感动之外本片其它地方太阴暗了,能不能别老是把暴力当做艺术美?

56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人以为是被自己的仇恨驱动,其实只是在被他人的仇恨摆布着。

60分钟前
  • 狮子人
  • 推荐

这不就是属于朴赞郁的《燃烧》吗?虽说是一个复仇故事,但实际上讲述的是一个畸形社会之下,环境造成人伦悲剧的故事。主角都是好人,但是主角们都做了不可饶恕的事情,这不光光是一句命运弄人可以去解释的,两位男主角都在寻找自己痛苦的因,但是完成复仇的一刻却发现自己只不过一拳击在了棉花上,真正的悲剧源头无法被撼动。

1小时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表演可以再收着点,节奏应该再紧着点。

1小时前
  • 芦哲峰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