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第四季

全6集

主演:杰西·普莱蒙,克里斯汀·米利欧缇,吉米·辛普森,比利·马格努森,米凯拉·科尔,奥赛·伊克希尔,罗丝玛丽·德薇特,布伦娜·哈丁,欧文·泰格,安吉拉·弗恩特,尼古拉斯·坎贝尔,保罗·布朗斯坦,安德丽娅·赖斯伯勒,安东尼·威尔士,乔治娜·坎贝尔,乔·科尔,乔治·布莱顿,格温妮丝·凯沃斯,杰西·卡芙,玛克辛·皮克,克林特·戴尔,道格拉斯·霍奇斯,利蒂希娅·赖特,丹尼尔·莱派恩,亚历山德拉·罗奇,亚伦·保尔,布赖恩·佩蒂福,阿明·卡丽玛,詹姆斯·伊莱斯,阿曼达·沃伦,阿尔迪斯·霍吉,萨拉·阿伯特,卡伦·索尼娅·塞沃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1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2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3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4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5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6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13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14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15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16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17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18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19黑镜第四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黑镜第四季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卡里斯特号》:罗伯特(杰西·普莱蒙 Jesse Plemons 饰)是一家游戏公司的技术总监,却因为内向怯懦的性格而无法得到同事和下属们的尊重。然而这一切都无关紧要,因为在家里,有一个甜美而又邪恶的秘密等待着他去享用。   《大天使》:马莉(罗丝玛丽·德薇特 Rosemarie DeWitt 饰)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不受伤害而加入了“大天使”计划。   《鳄鱼》:面对曾经犯下的错误,是勇敢的面对,还是不惜一切手段消灭所有会导致秘密曝光的可能性?   《DJ下台》:当人们的相爱分离全部交由精密的科学计算和管理软件来定夺,我们会迎来一个更好的世界吗?   《铁头》:在一个人类快要被机器狗赶尽杀绝的世界里,为了得到唯一的希望,你愿意付出什么?   《黑色博物馆》:妮希(莱蒂希娅·赖特 Letitia Wright 饰)步入了一间神秘而又古怪的博物馆之中,在那里,一件曾经人人趋...乱世三义尴尬情人尽管如此也要活下去碧水双魂远东特遣队之飞龙行动超富异邦人2024湖南卫视芒果TV元宵喜乐会生死极速忍者通告年度之战:梦之队嫌疑犯1991我们都是超能力者 ~欲望满满的Love Wars~玛门契约之涩爱诡局我心迷茫麻烦请你先告白白银谷僵尸先生(国语版)新世界2013瓦塞浦黑帮(下)阿宝的故事 电影版007之金手指国语真假青天现形记花神咖啡馆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暨第32届金鸡奖典礼埃菲尔铁塔迷案追风游戏(国语版)鼓乐青春19号消防局 第七季快乐婚礼重金属恭喜八婆音乐之声1965囧村逃亡送你一朵小红花赶尽杀绝2007杀人蜂入侵浮生1966香站戏说台湾之双姓公妈闹姻缘交通队的故事验收测试人鱼小姐审讯2016

 长篇影评

 1 ) 第六集彩蛋整理!

部分内容由豆瓣用户启发或提供,真心感谢!如有遗漏,欢迎补充。如有差错,请多指教。

废话不多说下面来看看第六集有哪些彩蛋(已增加最新内容),下面高能剧透!


想看之前黑镜出现过哪些彩蛋?可以查看另一篇彩蛋整理:黑镜彩蛋整理(s04e06除外)

首先就是片头,都以BLACK作为标题开头,显然是在有意铺垫彩蛋

黑镜片头
标题黑色博物馆

刚开始参观博物馆,屏幕亮起也十分类似黑镜开头,连声音也是断断续续的那种哟!

正式开始参观博物馆

屏幕亮起后,照片就是白熊里的被“参观”的凶手

白熊

接下来的蜡像也是白熊里的工作人员,头上的标志很醒目

白熊工作人员
s02e02中的工作人员,可以说还原度极高
s02e02白熊标志
s02e02罪犯照片

左边墙壁上最下边写着“非法克隆”,说的应该是本季的第一集

墙壁上的信息

最左上的那幅图很像s02e01的那位“克隆男友”

墙壁上的图
身后墙上着变成文字,“杀害孩子的凶手”

下面右边的那一套就是s03e02的那套AR游戏设备,现在回想起,0.04秒玩了好几周还把自己玩死了,很恐怖

而这种细思恐极正是本季所没有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就是本季大部分创意都是炒前几季冷饭,或者其他影视作品早已出现并且拍烂的创意。第二点就是尽管有了像第一集,第六集这样的创意,但并没有通过镜头语言真正表现出来,使观众感受不真实

“玩死人的AR”
s03e02中的AR游戏设备
s03e02

这是s03e06的“杀人蜂”

杀人蜂
s03e06
s03e06

这是本季第二集的平板电脑

方舟天使平板

下面是本季第三集中的浴缸,感觉这浴缸根本没给人留下过啥特别恐怖或其他特别的印象,这就是这一季缺点所在

鳄鱼
s04e03

两颗“蛋”和黑色盒子是s02白色圣诞中的“意识储存器”和“交流器”

女主看过去的方向
馆长背后的东西
白色圣诞当中的“黑科技”
s02圣诞篇,身后的“意识交流器”

女主身后的是s01e01中的上吊的凶手,连身后的背景都一模一样,被摆在展览柜里,而不是像之前的白熊蜡像那样直接摆出来的,估计是“真身”吧

国歌
片尾上吊的凶手
s01e01

可以说下面这个镜头十分经典,首先交代了故事剧情--凶手自杀了。然后断掉的手指解释了之前送过去的那根手指是自己的,进而表现出了凶手的性格,目的。最后自杀的凶手被对电视,是对于首相的不满与嫌弃;电视机中的首相从一开始的特写,最终定格在下图位置,表示了首相的堕落;首相占画幅很小,凶手占画幅很大,不用说也知道暗示了什么吧。最后这幅图还颇具讽刺意味:凶手都死了,人质走在大街上,可首相依然在“x猪”,其原因正是此集所要讨论的;也映射了现实:当时卡梅伦被爆与猪发生过关系。。。

而以上这些,都只用了一个镜头,这在第四季可是没有达到的

s01e01

本季第一集的DNA仪器,小男孩的棒棒糖也在上边,还有卡列斯特飞船模型

博物馆中的DNA仪器与糖果
s04e01中的DNA仪器与糖果
卡列斯特
卡列斯特模型
s04e01中的卡列斯特

并且本集三个故事也是由两根线串联起来,其中暗线就是片尾“被冤枉的杀人犯”

接下来开始第一个故事,之后的信息量就会少很多,但是依然很足。比如接下来男主身后那堵墙是不是很眼熟,没错,s03e04里的圣朱尼佩罗医院背景也是这堵墙

片中也说了,他在这家医院工作,研究意识与医疗,之后圣朱妮佩洛里发生的故事的核心科技就是这个项目(TCKR)的成果

圣城医院
圣城医院墙壁
导演将TCKR部门有意展示出来
s03e04片尾意识储存器

后面床上躺着几具干尸,不知道是啥,但双人床是s03e05中的士兵双人床

看不清
不知道尸体是啥
s03e05

后墙上排是s02e02中的工作人员,后面的脖子上的项链很明显

后墙上排是白熊公园中的工作人员
s02e02项链很明显

下面是第二个故事,提取意识的方法,“意识”的具体体现都很类似s02圣诞特别篇,但是我觉得就是在炒冷饭。

男主看的漫画:一千五百英里,正是s01e02中男主的故事,显然,此时男主觉得好笑,又点出了s01e02的主题:体制内的奴隶

一千五百游戏点
漫画内容为男主故事
意识器类似圣诞篇与圣朱妮佩洛
s03e04中意识器比上面的短了,其他都一模一样
意识具体体现
像看电影一样
s02白色圣诞“高保真”版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集虽然有大量彩蛋,但并不是黑镜第一次交叉互动剧集

详情可以查看另一篇彩蛋整理:黑镜彩蛋整理(s04e06除外)

最后是这些没有见过的,可能是下一季会出现的东西吧,埋的伏笔

没见过
博物馆布局
虽然后面的枪很清晰,但是依然没见过
后面有小丑服装
后面下排个女人是鳄鱼里的?

总之第六集彩蛋就是这么多了。终于写完啦!!!!!

总的来说,这集的彩蛋像是专门给粉丝的回馈,时间跨度很大,最早的应该是国歌,最晚的是圣朱妮佩洛,其中没有联系的有s01e03、s02e03、s03e01、s03e03、s04e04。可以说这一集串起了黑镜三分之二的剧集。并且第一季第二集的彩蛋是最多的,除了本季第六集,之前还有三集出现过相关信息。

但是这集最后博物馆都给烧了,所以博物馆应该是没后续了,但是至少能说明黑镜中这几集是同一个宇宙。

第六集海报

但是整个第四季,除了第六集的冷饭炒的一般,其他都很俗套了,还有第五集,情节简单,毫无深意。

我真希望是自己没看懂,希望有大神出来分析一下。

感谢大家的支持,如果有新的发现我会及时更新!

 2 ) 只评第四集!hang the Dj

首先抛一个问题,不知道各位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系统设定只有会反抗系统的情侣,才有可能成为完美匹配呢?

《黑镜》第四季看完了,网上褒贬不一,不过大多数人的感受是,这一季的黑镜没有那么“黑”了,没有让人看完后背一寒,倒吸一口凉气的感觉了。不过我倒是想特别推荐第四集《hang the DJ》,有人觉得它是最温暖的一集,我觉得它是最黑暗的一集。 以下涉及严重剧透,谨慎阅读

《hang the DJ》剧情一开始,男主Frank女主Amy通过一个智能系统被匹配到一起,并且设定有12小时的约会时间。他们都说是“第一次”使用这个系统,也是第一次约会。在晚上回到酒店后躺在床上谈到这个系统在谈恋爱这件事情上带来的“好处”。这个系统为大家省去了自己去摸索尝试的过程,给你做好了所有选择,甚至连时间也给你设定好了,只需要尊重系统指示就可以,连分手的过程也都省了。

这“初次”约会之后,Amy和Frank又各自和其他系统分配的对象进行了短至几小时,长至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约会。在他们分别和其他人约会期间,聚会上一对成功配对情侣在台上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感想:“一定要对系统有信心,因为它真的能帮你找到完美对象”。

这个场景和电影《龙虾》很相似,但两个剧情设定有所不同,《龙虾》中设定是单身人士在这个未来社会中必须在45天内找到一个匹配的伴侣,否则会被变成动物,而《hang the DJ》的设定是系统会为单身男女进行匹配,匹配度高达99.8%。

之后又有一次,系统将两个人分配在一起,但是这次女主希望两人都不要去看设定的约会时长,她已经受够了系统给她安排的短暂的露水情缘,不想要再重复这样的约会。两人握手协定。

再次被系统匹配在一起Amy和Frank在一起很开心,有次两人散步的时候,女主开始质疑这个系统: “但你怎么知道对象是完美匹配的?或许系统做的,只是不断消磨我们的耐心和期望,让我们经历一段又一段恋情,时间是随机的,顺序也是随机的?每次你都变得更顺从,更千疮百孔,直到最终它给出一个终极对象,告诉你这就是你的真爱。到了那时候,因为你的受挫感很强烈,精疲力尽,你会直接接受,将就过日子,接着,你的余生都必须不停地告诉自己并没有将就。”

在相处了几天之后,Frank还是忍不住偷看了系统设定的时间,原本是五年,但是因为他单方看了时间,系统的时间一直在缩短,

最后缩短至几个小时。“为什么会这样,能不能不要再缩短时间了?”Frank问系统,“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系统回答。

女主得知以后很生气也很失望,两人就此结束了关系,而此后也一直郁郁寡欢,这件事成了两人的心结。 最后系统提示明天将为他们进行最终完美对象的匹配。在此之前他们还有机会和其中一个匹配过的对象进行交谈,有利于打开心结。女主立刻选择了男主,虽然没有给男主做选择时候的镜头,但是看到两个人重逢后相拥吻的场景,料想,男主也是这么选择的。两人决定违背系统的“完美匹配”,逃离这个地方。等他们爬出城墙的时候,进入到一个空间里,这里面还有很多对他们,每一对都是一次系统模拟的结果,而在1000次系统的模拟测试中有998次两个人反抗成功。这一次也是其中一次。

到这里我们大概了解这个系统测试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前面的部分就是系统其中一次模拟的男女主在一起的整个过程,而我们没有看到的,还有999次其他的场景模拟。像在《黑镜》其他剧集中运用的技术一样,类似于提取人的意识副本放于系统中,系统模拟1000个场景,记录每次模拟的结果,系统认为若两人共同反抗则是通过了测试,将达到998反抗的对象认为是完美匹配对象。

在这个过程中女主开始渐渐意识到这是一个测试,女主从在湖边打水漂的时候,问:你有打过超过或少于四个水漂吗?

因为他们每次打的水漂不管什么样的姿势都是四个,而这一点也不像正常生活会发生的情况,倒像是被设定的。男主也曾推想,是不是我们被困在了模拟的场景里。

他们都没有来到这个地方之前的记忆,见第一面的时候,女主感觉两人好像以前就认识一样,非常熟悉。意识到这是一个测试,就是反抗的开始,才逐渐推动了男女主最后反叛地逃离这个地方。

结尾在酒吧里Amy和Frank各自拿着手机,看到手机上提示99.8%的匹配对象,两人相视一笑,酒吧里放着《hang the DJ》。

很多人奇怪这集的标题《hang the DJ》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是因为最后酒吧里放了这首歌吗?这其实是英国乐队The Smiths 1986年《panic》歌曲的副歌,歌词部分:Burn down the disco焚毁迪斯科

Hang the blessed DJ绞死那个DJ

Because the music that they constantly play因为他们时不时放着的那音乐

IT SAYS NOTHING TO ME ABOUT MY LIFE并没有告诉我半点关于我的生活

Hang the blessed DJ绞死那DJ

Because the music they constantly play

因为他们时不时放着的那音乐

On the Leeds side-streets that you slip down在你滑过的利兹的小巷

Provincial towns you jog 'round你慢跑经过的地方小镇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绞死DJ歌词其实就是对这最后看似美好的结局的最强讽刺。“他们放的音乐并没有告知我半点和我生活有关的事情,绞死那个DJ”他们在模拟的系统中反抗系统为他们所做的匹配,但在现实生活中却还是依照着系统告诉他们的,和系统为他们匹配的99.8%match进行约会。而更讽刺的是,系统判定只有在1000次模拟中做出998次反抗的人才是那个“完美匹配”的人。

这个恋爱测试看似时间跨度这么长,但实际上它在电脑中只需几秒甚至更短时间就能完成。它的的确确就像最初男女主躺在床上聊天时说的那样——这个系统把一切都安排好了,省去了人们去摸索的过程,找不到对象或者面临分手的苦恼。你也不用去经历一次又一次让你伤痕累累,千疮百孔的不会“长久”的恋爱,但是如果把一个人和你“匹配”的概率和他将陪伴你的时长量化成数据摆在你眼前,你就能坦然、欣然地接受,不会再考虑其他,不会再反抗了吗?

所以,等有了这样能找到99.8%match的系统,你要用吗?其实也不用等,现在的各大相亲交友网站,父母亲戚为你匹配的对象,不也是类似的系统吗?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系统设定只有做出反抗的人才能有可能成为“完美匹配对象”?我觉得这也是这一集隐藏的暗黑 一个设定,其实这可能只是那个未来社会中一个被大众广泛接受认可的完美爱情的标准,而爱情的模样千千万,你要按照这一种来判断是不是所谓的完美匹配吗?如果社会只剩下一个评判所谓完美爱情的标准,你不觉得后怕吗?

 3 ) 《黑镜》第四季中有哪些值得玩味的细节?

在最开头我想抛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系统判断完美匹配的标准是两人必须反抗系统吗?

《黑镜》第四季看完了,网上褒贬不一,不过大多数人的感受是,这一季的黑镜没有那么“黑”了,没有让人看完后背一寒,倒吸一口凉气的感觉了。不过我倒是想特别推荐第四集《hang the DJ》,有人觉得它是最温暖的一集,我觉得它是最黑暗的一集。 以下涉及严重剧透,谨慎阅读

《hang the DJ》剧情一开始,男主Frank女主Amy通过一个智能系统被匹配到一起,并且设定有12小时的约会时间。他们都说是“第一次”使用这个系统,也是第一次约会。在晚上回到酒店后躺在床上谈到这个系统在谈恋爱这件事情上带来的“好处”。这个系统为大家省去了自己去摸索尝试的过程,给你做好了所有选择,甚至连时间也给你设定好了,只需要尊重系统指示就可以,连分手的过程也都省了。

这“初次”约会之后,Amy和Frank又各自和其他系统分配的对象进行了短至几小时,长至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约会。在他们分别和其他人约会期间,聚会上一对成功配对情侣在台上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感想:“一定要对系统有信心,因为它真的能帮你找到完美对象”。

这个场景和电影《龙虾》很相似,但两个剧情设定有所不同,《龙虾》中设定是单身人士在这个未来社会中必须在45天内找到一个匹配的伴侣,否则会被变成动物,而《hang the DJ》的设定是系统会为单身男女进行匹配,匹配度高达99.8%。

之后又有一次,系统将两个人分配在一起,但是这次女主希望两人都不要去看设定的约会时长,她已经受够了系统给她安排的短暂的露水情缘,不想要再重复这样的约会。两人握手协定。

再次被系统匹配在一起Amy和Frank在一起很开心,有次两人散步的时候,女主开始质疑这个系统: “但你怎么知道对象是完美匹配的?或许系统做的,只是不断消磨我们的耐心和期望,让我们经历一段又一段恋情,时间是随机的,顺序也是随机的?每次你都变得更顺从,更千疮百孔,直到最终它给出一个终极对象,告诉你这就是你的真爱。到了那时候,因为你的受挫感很强烈,精疲力尽,你会直接接受,将就过日子,接着,你的余生都必须不停地告诉自己并没有将就。”

在相处了几天之后,Frank还是忍不住偷看了系统设定的时间,原本是五年,但是因为他单方看了时间,系统的时间一直在缩短,最后缩短至几个小时。“为什么会这样,能不能不要再缩短时间了?”Frank问系统,“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系统回答。

女主得知以后很生气也很失望,两人就此结束了关系,而此后也一直郁郁寡欢,这件事成了两人的心结。 最后系统提示明天将为他们进行最终完美对象的匹配。在此之前他们还有机会和其中一个匹配过的对象进行交谈,有利于打开心结。女主立刻选择了男主,虽然没有给男主做选择时候的镜头,但是看到两个人重逢后相拥吻的场景,料想,男主也是这么选择的。两人决定违背系统的“完美匹配”,逃离这个地方。等他们爬出城墙的时候,进入到一个空间里,这里面还有很多对他们,每一对都是一次系统模拟的结果,而在1000次系统的模拟测试中有998次两个人反抗成功。这一次也是其中一次。

到这里我们大概了解这个系统测试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前面的部分就是系统其中一次模拟的男女主在一起的整个过程,而我们没有看到的,还有999次其他的场景模拟。像在《黑镜》其他剧集中运用的技术一样,类似于提取人的意识副本放于系统中,系统模拟1000个场景,记录每次模拟的结果,系统认为若两人共同反抗则是通过了测试,将达到998反抗的对象认为是完美匹配对象。

在这个过程中女主开始渐渐意识到这是一个测试,女主从在湖边打水漂的时候,问:你有打过超过或少于四个水漂吗?

因为他们每次打的水漂不管什么样的姿势都是四个,而这一点也不像正常生活会发生的情况,倒像是被设定的。男主也曾推想,是不是我们被困在了模拟的场景里。

他们都没有来到这个地方之前的记忆,见第一面的时候,女主感觉两人好像以前就认识一样,非常熟悉。意识到这是一个测试,就是反抗的开始,才逐渐推动了男女主最后反叛地逃离这个地方。

结尾在酒吧里Amy和Frank各自拿着手机,看到手机上提示99.8%的匹配对象,两人相视一笑,酒吧里放着《hang the DJ》。

很多人奇怪这集的标题《hang the DJ》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是因为最后酒吧里放了这首歌吗?这其实是英国乐队The Smiths 1986年《panic》歌曲的副歌,歌词部分:Burn down the disco焚毁迪斯科

Hang the blessed DJ绞死那个DJ

Because the music that they constantly play因为他们时不时放着的那音乐

IT SAYS NOTHING TO ME ABOUT MY LIFE并没有告诉我半点关于我的生活

Hang the blessed DJ绞死那DJ

Because the music they constantly play

因为他们时不时放着的那音乐

On the Leeds side-streets that you slip down在你滑过的利兹的小巷

Provincial towns you jog 'round你慢跑经过的地方小镇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绞死DJ歌词其实就是对这最后看似美好的结局的最强讽刺。“他们放的音乐并没有告知我半点和我生活有关的事情,绞死那个DJ”他们在模拟的系统中反抗系统为他们所做的匹配,但在现实生活中却还是依照着系统告诉他们的,和系统为他们匹配的99.8%match进行约会。而更讽刺的是,系统判定只有在1000次模拟中做出998次反抗的人才是那个“完美匹配”的人。

这个恋爱测试看似时间跨度这么长,但实际上它在电脑中只需几秒甚至更短时间就能完成。它的的确确就像最初男女主躺在床上聊天时说的那样——这个系统把一切都安排好了,省去了人们去摸索的过程,找不到对象或者面临分手的苦恼。你也不用去经历一次又一次让你伤痕累累,千疮百孔的不会“长久”的恋爱,但是如果把一个人和你“匹配”的概率和他将陪伴你的时长量化成数据摆在你眼前,你就能坦然、欣然地接受,不会再考虑其他,不会再反抗了吗?

所以,等有了这样能找到99.8%match的系统,你要用吗?其实也不用等,现在的各大相亲交友网站,父母亲戚为你匹配的对象,不也是类似的系统吗?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系统设定只有做出反抗的人才能有可能成为“完美匹配对象”?我觉得这也是这一集隐藏的暗黑 一个设定,其实这可能只是那个未来社会中一个被大众广泛接受认可的完美爱情的标准,而爱情的模样千千万,你要按照这一种来判断是不是所谓的完美匹配吗?

PS:另外由评论里晚晚妹子的评论中我又想了一些,再补充几点。 提取副本这种形式,在黑镜中很常见了。副本的确是无法影响本体的,副本经历的痛苦快乐,或在经验中吸取的教训得到的成长,都是独立于本体之外的。模拟的过程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基于两人之前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等一系列数据做出的一些推断,比如进行1000次不同的推断。但是这些模拟都是基于这个时间点的这两个人的信息做出的推断。然后系统模拟中认为1000次里有998次反抗行为的情侣,极大可能会产生完美爱情。 假设我们接受这个的标准设定,也就是说在那个当下,按照系统的预测两个人可能是匹配的。 但是人是会随着经历而不断成长的,也在不断变化的。而人一旦发生成长变化,也就与系统当初提取的副本数据不一样了,所以理论上模拟的结果肯定也会发生改变。就像男主单方面偷看了时间之后,系统就一直在重新计算两人剩余的时间一样。我们也看到男女主两人在不知道时间之前的那段时间,相处的很开心。但最终男主还是忍不住,希望知道准确的时间,比如五年,十年,想知道这段感情究竟会持续多久。就像我们在开始一段恋情的时候,也总会通过各个方面来去考量,想去预测它会不会长久一样。 而在剧中我们也看到,真的知道了确切的时间之后,似乎也就知道了这恋情什么时候会结束,结局是什么,也没有办法享受其过程。 在感情中我们一直追求“安全感”,希望一切变化的因素都能在自己掌控之中,或者最好像剧中一样能让我们预先知晓。而等我们真的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它也会反过来影响当下的我们。 所以这样的匹配从长时间线来看,肯定是会存在问题的。这可以说是剧中的BUG,也可以说是这个系统的BUG。 私以为这也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设定。 剧中女主提出对系统的质疑“但你怎么知道对象是完美匹配的?或许系统做的,只是不断消磨我们的耐心和期望,让我们经历一段又一段恋情,时间是随机的,顺序也是随机的?每次你都变得更顺从,更千疮百孔,直到最终它给出一个终极对象,告诉你这就是你的真爱。到了那时候,因为你的受挫感很强烈,精疲力尽,你会直接接受,将就过日子,接着,你的余生都必须不停地告诉自己并没有将就。” 这也不正是很多恋爱中或结婚后的伴侣的写照吗?不论是谁,我想肯定也很多次在恋爱中,婚姻中,人生里自我质疑过,“这个人真的是我一生的伴侣吗?这个决定我做的真的正确吗?” 但是爱情这件事情,本来就没有固定的计算方法,标准的答案,选择权最终都还是在你自己。那些体会经历,痛苦难过快乐幸福,最终都会沉淀到你的人生里。

 4 ) 第一集的剧情讨论和结局脑洞。

首先一个不算BUG的BUG,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宅,首席技术官这种职位的人不可能特别宅,连沟通能力都没有,在公司里到处受人欺负。

如果一个人开发的小游戏也许还有可能,显示剧中的游戏不符,基本这间公司就是靠一款游戏支撑起来的。当然,作为基础设定可以忽视。

通过DNA复制出到电脑上难道不是数据形式吗?数据形式的虚拟人是无限的,可以任意复制的,可以理解成一种人工智能程序。如果这样,棒棒糖之类携带DNA物质的保存物没有必要,最多只是纪念,偷了也没用。何况还存在再次获取的极大可能性,反正只是水杯而已。

另外,女技术员计算机水平不差吧,竟然果照存云端,现在泄露事件一件接着一件,不要提未来。

面对果照威胁报警才是最重要的吧,否则威胁持续不断怎么办,一次次打破法律底线,这很容易想到,现实中的例子也很多。

最重要的BUG,为什么宅男主角不提前退出程序呢?明明退出程序关机、拔网线,甚至强制断电,什么办法都行,偏偏要开个破飞船去追。程序补丁来个离线包也行啊,非要在线,明明知道危险。

看这段的世界感觉智商受了侮辱,修改器玩家都能有一万种方法让她们无法逃脱,作为首席技术官,自己编写的程序,自己控制的独立宇宙,竟然没有一大堆的紧急应对机制?比如随意传送,时间静止。最笨的也可以在退出程序的时候搞监控,过滤关键字之类,现在都有的技术。

谁在策划什么,一上游戏就都知道了,而且这还和窥私欲相关,无论宅男非宅男都喜欢这个,肯定有看看新拉入进来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吧,这也是有趣游戏的一部分。

要提示吗?CTRL+ALT+DEL强制结束进程,让你们逃,让你们作!(开玩笑)

一个不容易发现却无法忽视的隐藏逻辑,男主上司说过他曾多次反抗,包括其他人多次反抗,一个很容易想到的常规反抗方式必然包括在男主离开飞船探索的时候,拒绝执行命令,让男主无法返回(此时男主无法惩罚),那么多人那么多次反抗,必然包含类似的逻辑,那么男主不可能每次都有一艘飞船追上去吧?
就算第一次会这么做,下次也一定修改程序了,不会允许离开飞船就干瞪眼的情况发生。

还有一个重要BUG,如果能将意识控制在游戏中不许出来导致死亡,这样的硬件绝不可能上市,即便未来世界有类似装置,也一定有严格多重强制退出机制,身体监控报警等等。

何况宅男的所谓罪行也并不该死,复制人只是一段程序罢了。如果他们有人权,普通AI是否该有?怎么判断何种智能该有?

如果没有相关立法,宅男是否违反法律都很难判定。

而现实中的人对虚拟的自己肯定会感觉不舒服,但是否有拯救的动力值得怀疑。

换个日本宅男,就开《 从零开始的异宇宙生活 》后宫了,男主竟然去了性器官……这已经不是宅,这是道德楷模啊!

其实男主就算公开搜集信息(不包含DNA,DNA比较敏感),说要改善游戏的AI,将公司员工的同类型AI加入游戏,有多少人会不愿意,以那个老板的性格,如果真能对游戏有益,说不定第一个报名。

我不是我,成为AI的我当然不是真正的我。

到时候打声招呼,要拷贝AI模型回家做测试,还不是能为所欲为,还会加班涨工资呢!

就算真的保护DNA信息,一样有很多人愿意,或者被强迫愿意,比如公司招聘条件,就比如现在流行的指纹打卡。

经济利益驱动下,有些东西是拒绝不了的。

男主的这种行为,完全构不成死亡标准,编剧立场有问题。

其实可以避免这一点,一个脑洞结局:
最后男主醒来了,但发现自己的复制品,仍然困在游戏中……
或者另一个,男主复制品追上飞船,一同进入外网,没有长城,刚要施展能力惩罚的时候,被防火墙清除了超能力,众人围观……

 5 ) 《黑镜》第四季的哲学课:自由意志抑或决定主义

自从黑镜移交给美国佬,我就再没追。前几天出去旅行,大概是受寒着了凉,头疼了一路,幸好火车上wifi信号强,就找了第四季黑镜来看。之前看评论,都说六集黑镜质量分布一般是三集还行,两集不错,还有一集非常棒;这季也符合这个规律,我觉得最好的是终集Black museum(暗黑博物馆S4E6),第2和第四集绞死DJ(hang the DJS4E4)不错,其他一般。

自由意志和决定论是黑镜的老主题之一了,这次绞死DJ里玩了点新花样。我们不如就用它做案例,来聊一聊自由意志和决定论这个经典哲学问题吧。

先简单解释一下这两个术语,“自由意志”和“决定论”。你一定问过自己,人是自由的吗? 我们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自由的。我们可以选择喝水还是不喝水,吃饭还是不吃饭,我们可以选择这份工作或那份工作。这些选择让我们感觉到,我们所有的信念和行动,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和决定。这种观点,也就是认为人拥有完全自由行动的能力,被称为自由主义的自由意志论(libertarian free will)。但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凡事有因有果。所有现在发生的事情,都是之前发生的事情的结果,而所有现在发生的事情,也都会导致之后事情的发生。这种观点,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强决定主义(hard determinism。所以一句话,在回答“人是自由的吗?”这个问题时,前者点头,认为人通过自由伸张意志而是自由的,而后者摇头,too young too simple,人就像是因果律的牵线木偶,任何看似自由的发展都不过是由“看不见的线”牵扯。

你或许会问,自由意志和决定论和我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为什么重要?暂且不说这个问题本身的哲学重量,你只用想一想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延展就会发现,它规范了我们的道德、塑造了我们所处社会的法律,承载了我们发展的希望。试想现如今的司法制度,如果杀人犯小明不过是个牵线木偶,那他还应该为他的行为负责吗?国家机器还能正当地惩罚他吗?试想你因为自己懒惰没有完成工作,而你却以决定论为由去领工资,老板应该付给你工资吗?你看到了吧,法律法规、社会习俗的边界正是建立在我们如何看待人是否有、有多少自由意志的基础上的。那么,人是自由的吗?

绞死DJ故事里,单身男女frank和amy利用约会软件寻找真爱。刚开始,他们都是不自由的:他们利用约会软件,确定约会对象和约会时长;千篇一律的餐厅和酒店房间,即便非常不喜欢对方,也要遵从系统指示。第一次个人意志的浮现,是在frank和amy美好的、系统给予仅仅12个小时的第一次约会结束之后。frank和amy显然都对对方有好感,可又被迫过早结束,都在询问系统,“你怎么知道他/她不是the one呢?” 但这时候,他们的意志非常有限,也很薄弱,被系统稍加糊弄就放弃了,继续听从系统安排无间歇相亲。frank被迫和一个毫无乐趣的女人度过一年,而amy在短暂的恋情间跳跃;两个人都在思念对方。

这时候,系统安排了frank和amy的第二次相遇。这次相遇时,两个人都有了个人意志(喜欢对方并愿意和对方在一起),并且选择使用它(悬置系统支配)。但是frank忍不住查看两人得以相处的时长,并因单方面查看而引发系统变动,原本定的五年缩短为10个小时,amy因frank的“背叛”而伤心离去。第二次相遇,两个人都有了个人意志,并且愿意使用它;但两个人的意志不统一,存在冲突。双方又跌回系统设定好的生活中。

直到amy被告知,系统找到了她的真爱。amy定好和frank最后一次见面。第三次相遇,两个人的个人意志重新凸现,并且变得坚定、统一。frank对amy说,我不想要系统设定的那个真爱,我想要你,而amy回答,我也想要你的时候,两个人的意志成形了。它明确、坚定,并且出于个人真心(不受外界支配)。但这还不是自由意志的全部含义;自由意志还需要人因意志而驱动的具体行动来完善。Frank和amy共同对抗系统,真正迈出腿爬上高墙的时候,他们的自由意志终于完整了:这时候,他们是自由的。所以一句话,人要有所谓的“自由意志”,这意志必须是明确、坚定、真诚的,并且还要带动具体行动

但黑镜并没有在这里结束。镜头一转,我们发现之前这一束自由意志的发芽开花结果,只不过是系统的一次模拟。系统模拟了一千次frank和amy的约会,其中998次他们都以反抗告终;真实世界中,amy和frank在酒吧相视一笑,他们的历险才刚刚开始.

这个结局是个绝佳的反转。它难道不是决定论的最佳演绎吗?1000次从高塔上抛出苹果,998次落地。frank和amy规律如此明确的行为模式,难道不符合因果律的解释吗?他们的998次反抗,难道不刚好证明了他们被因果律决定的猜想吗?我们在第998次看到的个人意志的发展和成熟,难道不是强因果律之下“自由意志”的幻象吗?

所以,人可能自由吗?

你可以把绞死DJ这一集,看做一场哲学论辩。自由意志者在上半场滔滔不绝,却无法应付决定论者最后五分钟的反击。如果frank和amy的相爱是必然的,他们还可能是自由的吗?他们为之辗转反侧寝食难安的爱,还有意义吗?

(欢迎留言说说你的观点。黑镜如果好,就好在激发我们思考那些真正重要的问题。Don‘t accept what you can not change, change what you can not accept! 送给大家。)


补充:为什么英文标题叫“Hang the DJ”?

Hang the DJ英文标题至少有两个关联点: 1.歌词和含义:“hang the DJ”出现在片尾曲panic中,如果你仔细读这首歌的歌词,会发现这首歌跟主题密切相关、恋爱的焦虑比对广泛而不理智的panic,“hang the blessed dj, because the music that they constantly play, it says nothing to me about my life...”(绞死DJ,因为他们持久演奏的音乐,和我的生活毫不相关)剧中的系统,恋爱coach,就像是一个蛮横的DJ,它把你生命中的碎片拿来演绎编曲,试图说服你这就是最真实的你,但确实如此吗?hang the blessed DJ! (blessed用的好) 2. DJ和命运的关联。DJ-Music这组意向非常好地表现了文中命定-自由意志的角力。 所以说,好的作品中每个细节都是高度关联的,都指向同一个主题。你觉得呢?

附加上这首歌的歌词:panic by the Smiths Panic on the streets of London Panic on the streets of Birmingham I wonder to myself could life ever be sane again? the leeds side-streets that you slip down i wonder to myself hopes may rise on the grasmere but honey pie, you're not safe here so you run down to the safety of the town but there's panic on the streets of carlisle dublin, dundee, humberside i wonder to myself Burn down the disco hang the blessed dj because the music that they constantly play it says nothing to me about my life hang the blessed dj because the music they constantly play on the leeds side-streets that you slip down provincial towns you jog 'round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hang the dj……

 6 ) 不尽如人意的走向 与 《黑镜》的未来

首先作为一个《黑镜》系列的忠实粉我给前三季分别给出了五星、五星、四星的高分评价,所以不至于以先入为主的态度来批评这个剧集。但是,如果说第三季给我一种虽全面弱化但强在独立的具体问题与具体技术上的印象的话,这一季则是没有真正的进展。这种没有进展的状况并非是因为团队不去突破,而恰恰是他们所诉求的突破引入了一个奇怪的贯穿于本季多集背后的预设——意识的虚拟化/意识上传。这种没有实证科学支撑的预设实际上是一种创作上的退步,在「思考」实在问题的质量上大打折扣。我的理解是,这一情况体现了剧组一方面对可探讨问题的穷尽(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社会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对《黑镜》系列主旨——对当下社会问题的科幻介入——的某种背叛,第四季的故事核心几乎完全重复了前三季的社会问题,唯一的创新仅仅是将这些问题建立在意识上传假设这个伪技术设定上(即使这一技术设定也是由圣诞特别篇中Oona Chaplin的那个小故事延伸出来的)。关键在于,意识上传作为一种纯粹技术想象设定了意识「复制」的可能,一方面完全不是《黑镜》剧组的创造,而是在科幻历史上悠久的技术想象传统只不过被挪用于此罢了,另一方面则完全把关注点从具体的具身的人与社会问题转移到了一个我们根本无法知道其存在可能与存在样式的(复刻版)虚拟意识上。也就是说,如果《黑镜》前三季既关注了当下社会问题又想象了现有技术的实在延伸可能,那么第四季则在这两个方面都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下面,我想通过对《黑镜》剧集的发展考察来支持我得出的这个结论。

我们都知道《黑镜》前两季(Channel4时期)的成功在于其短小但极度震撼。每季三集,分别切入三个技术-社会问题:

第一季: 1. National Anthem 国歌 —— 社交网络时代的信息技术+民意与民主政治; 2. Fifteen Million Merits 一千五百万点数 —— 大众传媒技术+劳动力-消费主义(生命政治)-民意; 3.The Entire History of You 你所有的历史 —— 记忆与视觉技术+私密与分享

第二季: 1.Be Right Back 就回来 —— 记忆技术-人工智能+什么是爱的真谛; 2.White Bear 白熊正义公园 —— 记忆技术-主题公园+什么是真正的正义(民意道德主义); 3.Waldo Moment 瓦尔多时刻 —— 社交网络时代的信息技术-动作捕捉动画+民意与民主政治

在这两季里,社交网络与记忆技术作为最核心的技术问题得到了很富有见地的预测与拓展,从而得以将现有社会问题在一个极有可能的近未来进行放大。这两季的社会问题则主要涉及民主政治与民意在社交网络技术下存在的内在问题、记忆与视觉技术对个体意识的外在化所造成的对私密与分享界限的模糊、以及爱情是什么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在很具体且具有很大实现可能的技术想象基础上被突出,继而达到一种惊悚效果。第一个问题涉及的政治讽刺,无论是选举政治(1.1,2.3)生命政治(1.2)还是法律正义(2.2)都具有鲜明的现时性,直接映射新媒体时代的政治气氛与政治景观。第二与第三个问题相对更加私人,主要处理了记忆技术对未来个体关系(尤其是伴侣关系)的可能性冲击,并且在后来的剧集中得到更加充分地发展。可以说,前两季名至实归。

2014年的圣诞特别篇 White Christmas作为一个套层叙述实际上包含了四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关注了社交网络时代的直播与视觉(共享)技术,探讨了私密与分享的问题,第二个故事则第一次触及意识上传/虚拟意识复制技术,探讨了虚拟意识的权利问题,第三个故事同样关于视觉(屏蔽)技术导致的人际(伴侣)关系问题,以及框架故事基于的虚拟现实技术与虚拟意识复制技术的结合,讨论了新技术带来的正义问题。我个人的感觉是这个特别篇不逊于前两季但在气质和倾向上有较大变化,技术上不再紧咬可能性较大的增强现实技术而更多开始涉及虚拟现实和较为纯粹想象的虚拟意识(复制)同时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再以政治为核心,而更多转向个人。这个转变在转手Netflix之后变得更加鲜明。

第三季: 1.Nosedive 暴跌 —— 社交网络时代的信息技术+民意与民主政治(民意道德主义); 2.Playtest 试玩 —— 虚拟现实与现实(体验真实)+人际(亲子)关系; 3.Shut Up and Dance 闭上嘴,来跳舞 —— 社交网络时代的信息技术+(黑客道德主义); 4.San Junipero —— 虚拟现实+什么是爱的真谛; 5.Men Against Fire 人与火的对战 —— 虚拟现实与现实+生命政治; 6.Hated in the Nation 民众之敌 —— 社交网络时代的信息技术+民意与民主政治(民意道德主义-黑客道德主义)

第三季虽然在讨论的社会问题上更加具体,但依然很好保留了《黑镜》前两季对技术和社会的有效介入,在政治社会议题上更是扭转了圣诞特别篇较为保守的气质,重新回到与道德、正义、民主相关的问题上。这一季在技术上一方面继承了前两季的社交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则着重开发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可能,两者基本上都扎根于我们已经实现的与即将实现的技术能力。前者的讨论同时继承所涉及的民主政治与民意问题、民意的道德主义问题等等,是一次很不错的回归,尤其是3.1、3.3与前两季风格最为相近,因其直接可以实现的现时性而具有很强的政治惊悚效果。3.6虽然关系到现未成形的微型AI技术,但核心依然是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网络暴力问题。基于虚拟现实几集里,3.5没有什么新意基本上抄了《未来学大会》而3.2和3.4则非常之精彩!3.2提出了基于参与者(潜)意识生成的套层虚拟现实,深入讨论了恐惧在虚拟现实技术中的升级可能同时也触碰到了人际(亲子)问题,真正置人于死地的恐惧之最是没接妈妈打来的电话,可以说相当之惊悚。

那么在第四季里《黑镜》团队继承了什么,又做出了什么样的调整呢?

第四季: 1.USS Callister 卡李斯特号 —— 虚拟现实-意识上传/虚拟意识+虚拟意识权利?; 2. Arkangel 方舟天使 —— 记忆与视觉技术+私密与分享; 3.Crocodile 鳄鱼 —— 记忆与视觉技术+私密与分享; 4.Hang the DJ 绞死DJ —— 意识上传/虚拟意识+什么是爱的真谛; 5.Metalhead 金属头 —— 人工智能+人与机器; 6.Black Musuem 暗黑博物馆 —— 意识上传/虚拟意识-知觉技术+虚拟意识权利?-私密与分享

如我前面所说的,这一季突出了意识上传/虚拟意识(复制)技术。在《黑镜》传统里最早出现于圣诞特别篇,但也是我个人理解的圣诞特别篇最薄弱的环节。在4.1里,我们看到了两个全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男主有社交障碍、不成熟、且由于经常瞪着漂亮妹子看及其他古怪举动被同事孤立、被合伙人看不起)另一个则是男主开发的游戏虚拟世界(男主主导一切,掌控所有同事-人物的命运,完成他幼稚的「宇宙和平」使命)表面上,这一集是对虚拟现实技术与虚拟意识(复制)技术的综合,但实际上重点完全是落在后者上面,剧作表达比较单一,男主直至最终都未被同情,而是成为自己所设计程序的牺牲者。首先,在技术上,我们暂且不论提取一个人的DNA残片数码复刻此人意识这种无稽之谈,虚拟现实技术需要主体「转变」为虚拟意识的形式存在是一个很不合理的假设,这个假设我们在《刀剑神域》里面也看到了,即游戏玩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潜入虚拟世界,被困在虚拟世界之中则体现为现实世界的休克状态。这种假设自然是一种「大脑=意识」的误解,也与主流虚拟现实重在具身浸入体验之「界面技术」的思想背道而驰。其次,剧作自始至终强调了男主的变态,最后以众人消灭这个社会异类作为「胜利」结局体现了非常糟糕非常保守的剧作思想。在叙述上,恐惧并不来自同事对男主的态度,却是仅仅来自男主是个死宅变态。这种态度跟2.2的白熊正义公园一集极度讽刺与辩证的处理方式差距过大以至于差点没认出是《黑镜》4.6作为又一个套层叙述,在形式上复刻了圣诞特别篇,技术上也非常不成熟地使用了纯粹想象的虚拟意识(复制)技术。所涉及的议题也有重复嫌疑,除去Dawson医生的神经知觉共享装置小故事,将女伴意识复刻放入大脑共存、放入玩具的故事接近于2.1的记忆技术故事,而复刻杀人犯意识以供民众无限期地道德惩罚则类似于白熊正义公园。框架故事对所提几个技术的综合一方面在形式上延续了圣诞特别篇,另一方面在主题上试图强调技术中立而邪恶使用者有罪的论断(类似于4.1)4.2继承了圣诞特别篇里的视觉共享技术,但用在了一个很不一样的社会议题——家长监护上,还是颇有新意的,但最后的处理让技术变得不再重要,似乎没有这个技术,偷窥女儿日记或者暗中监视女儿也会有相似叙述产生的可能。4.3是1.3记忆技术的延续,两者都触及了个体记忆外在化并与公共安全直接挂钩的社会发展可能,其所导致的私密与共享界限的模糊化可能牵连出的一系列涉及自由的问题。虽然女主作案动机存在一系列的不合理性,但确实得到了较为充分地开发。从起初下意识就认为要报警的她到最终为了守护现有利益而做出的连环杀人。4.5比较特殊,不属于《黑镜》创作传统,很多友邻也说到这集拍得极差,我的理解是这本来应该是这一季的一个突破点,即推陈出新的地方,但剧本确实写得很不好,即使在影像执行上很好地营造了悬疑但过于单调乏味,主题过于牵强。

那么到此为止,我梳理了《黑镜》几季以来的内在剧作形式表达与内容的关系,试图说明剧组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变化倾向。但我留了一条线索没有谈,那就是爱情故事。爱情主题是我个人最喜欢的《黑镜》母题,一方面,这些故事在这一系列中最反黑镜主旨,也最能体现科技温暖一面,另一方面,爱情主题也是对《黑镜》剧作良好辩证姿态的某种综合体现。这种主题在许多集中都有体现,从1.1中首相夫人与首相的关系,1.2中为爱贡献自己劳动的男主,1.3中爱人不忠在技术辅助之下的反目成仇,2.1中失去爱人的悲痛,圣诞特别篇里男主迟到的对女主不忠真相的发现,3.4中虚拟现实技术提供给人们在现实中无法承受的爱情可能,4.4中基于虚拟意识(复制)技术模拟结果的高度可靠相亲软件,以及4.6中从失去妻子的悲痛到时刻共享知觉的苦恼。其中第一季的爱情主题比较负面,除了第二集开放式结尾中喝着橙汁桌上摆着企鹅看着虚拟屏幕上的美景的男主,基本上都是被技术所曝光的虚假爱情。毕竟虚假爱情比虚拟现实要假的多。第二季对爱情本身的触碰很不深入,在表面上则和同年的《她》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时相似情节在4.6的小故事中重演。圣诞特别篇的爱情主题也比较负面,基本上是1.3的一个变奏。反而是3.4和4.4的爱情议题要有趣的多。先说4.4,在主叙述层的故事世界是一个人人需要接受配对试验的社会(类似于《龙虾》)男女主在一见钟情后却不得不分开以继续接受系统的配对要求,而当系统再次将他们配到一起时他们选择了反抗,一起逃出这个邪恶系统追求自己的爱情。如果到此为止这个故事确实给人以信心和温暖,但同时又过于俗套。而最后框架故事可以说进一步毁掉了这个故事,它告诉我们男女主仅仅是数千次虚拟意识在虚拟世界的模拟,而这些模拟仅仅是现实中男女主角使用的配对软件对他们各自虚拟意识(复刻体)在虚拟世界中的操作,而对于现实中的他们,这不过是一款高级版的配对软件罢了。那么我们可以说4.4虽然在主体叙述层探讨了有趣的爱情议题却在框架叙述上彻底把爱情权力让渡给所谓虚拟意识技术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4 San Junipero,这是整一个《黑镜》系列最让人动情也是唯一让我有点泪花的一集。不同于4.4,3.4的两个爱人不仅超脱了社会对爱情的限制,更是超越了性别、婚姻与死亡。然而同时,超越死亡的意识上传(天堂)并未被吹上天,而是在Kelly对Yorkie的拒绝中得以深化。在死亡(如Kelly死去的丈夫与女儿)与永生(如Yorkie死后的pass over)之间做出选择是艰难的,需要对自己具身意识与存在的真正认识,需要勇气,需要对爱情坚定的信任。也就是说,整一个《黑镜》最终似乎只有在3.4里,这个虚构的意识上传/虚拟意识(复制)技术才真正给予了人们选择的机会,技术才真正露出它与主体的互动与互相生成的本质。其余的则似乎只剩下形而上的推演与假设。

 短评

喜爱程度排名:1.速配约会App 2.星际迷航 3.怪奇博物馆物语 4.冰天雪地连环杀人案 5.疼痛青春 6.金属狗统治世界

10分钟前
  • 水包酱
  • 推荐

科技不能让人性进步

11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e01、06和其他的是一季的吗…这两集都是对虚拟中人格或人性的阐述,不去深究技术的bug。02,emm福斯特明显和孩子之间有矛盾。不怎么喜欢03,05。04对感情的处理角度很有趣。那个说第一季就爆了的,后面都那啥了。。

14分钟前
  • crush
  • 还行

4>3>6>1>2>5。最喜欢E04以如此另类而浪漫的方式诠释爱情与缘份;E03的血光寒意逼人最为惊悚;E06感觉拍得像八十年代分段式B级片似的;E01反思余地泛泛但也有足够的娱乐性;E02可预见的走向无甚惊喜但讽刺意味深;E05索然无味过目即忘。总体来说还是挺好看的,只是神剧光环已不再。

16分钟前
  • LeungChanXXX
  • 推荐

非常棒,下降的是豆瓣观众的欣赏水平。人云亦云的觉得后面不如前面厉害。这一季不但汇聚人类最前沿的思考,依旧瞄准人性和科技的矛盾。再有一集黑色博物馆做到了系列单元剧形式的创新。能思考的豆瓣观众是不是不喜欢发言了。比起前几年真的差好远啊。

21分钟前
  • 响指
  • 力荐

第4集放在黑镜一贯的反乌托邦立场中来看像篇跑题作文,倒给了个老大哥的控制为你带来幸福的玫瑰色乌托邦结局,偏重爱情寓言,对科技伦理的探讨色彩淡薄。第5集呈现人类试图与机器力量抗衡时的脆弱无力绝望,对那些声称拔掉插头就能控制人工智能的人,不啻为讽刺。第6集有趣在于顺便给出了第5集的谜底。

24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自从成了美剧之后,这部剧也就走下了神坛!这一季的六集能给你的只剩编剧技巧带来的叙事快感了,也只有第1集有足够的戏剧张力,第2、3、5集都快看不出这是《黑镜》了,当年这剧讲“科技的副作用”,看完后会让人细思极恐,比如当年的首相干猪,如今就算是压轴的第6集也只是当年圣诞特别篇的水准。

2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第三集Crocodile应翻译为鳄鱼法则,意指如果当鳄鱼咬住你的手臂,若不能自断其臂,整个身子都会被鳄鱼吃掉。个人最佳是第四集,真的感动到了,如果现实里哪个人能利用大数据作出这个软件解决人类最难的情感和繁衍问题,大概就是下一个世界首富了。另外,黑镜养高了人们胃口,我想人应该学会知足。

27分钟前
  • L.C.
  • 力荐

比上一季好。虽然弱化了英剧时期的犀利和非主流,但已经很棒了。黑科技脑洞清奇,有趣,震撼,价值观主流但不廉价。那些言必称前两季的黑粉,想对你们说:要啥自行车啊?

32分钟前
  • 麻绳
  • 力荐

披着科幻剧外皮的大型公益广告,倡导我们健康生活。E1《少吃点外卖,对身体没好处的》,E2《安安心心睡觉,少玩电子产品》,E3《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以及 《前任是傻逼》,E4《谈恋爱真他妈费劲》,E5《提倡文明养犬,共建和谐家园》,E6《走路不要看手机》以及《空调吹多了有害健康》。

33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3>1>4>6>2>5 这一季和上一季一样已经不那么“黑镜”了,但是上一季至少有第四集那样的佳作,而这一季出彩的单集可以说没有。有几集很像命题作文,太浅太生硬。

37分钟前
  • Enigma
  • 推荐

关于太阳穴的n种用法

40分钟前
  • 云kk
  • 力荐

黑镜系列从科幻惊悚剧变为现实伦理剧的速度在加快。想想十年前的手机,想想现在的天眼,想想未来的AI。别惹技术宅!欢迎来到美丽新世界。

45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第4集很棒!能打动人的爱情故事通常不是在讲爱这个东西本身,而总是揭示了人在爱情中的真实处境。

49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最爱第四、第六集。1游戏角色反杀控制狂程序员,2家长控制过滤信息而懒于用耐心的方式教导,孩子青春期反而更好奇,3仓鼠的记忆都可以提取,4在1000次模拟测试中,998对他俩选择反抗系统配对只想在一起,match率99.8%,这集真是暖。5为拿给孩子的玩具,丧命于metalhead. 6黑色博物馆,意识受体转移。

54分钟前
  • 岁月何须溪上记
  • 推荐

最喜欢E01、E06和E04。E01:又名社恐的复仇。低配马特呆蒙主演。我也想把我喜欢的人和讨厌的人关在某一世界观里,做全能上帝。E04:又名单身配对系统能否帮你找到真爱。很难概括E06,科技概念汇总成一座博物馆,充满痛苦和奇思妙想。E05表现最差,不如去翻拍PKD短篇小说集《少数派报告》里的第一篇。

59分钟前
  • Syfannn
  • 推荐

为了第一时间看你我连生肉都开始啃了………………………………

1小时前
  • 悟饭婆婆
  • 力荐

看到了各种前梗的重复,好多故事其实可以one step further的。最爱的是第4集。第6集的台词太黑了:"Go home, put your feet up, and binge a mini series"… 以及第6集好像2014的圣诞集。

1小时前
  • Sophie Z
  • 推荐

刚出资源马上连夜刷完,太好看了!人性的善恶复杂 + 对未来科技统治人类的讽刺和警示 + 亲情和爱情 + 开到天际的脑洞,依然是那个《黑镜》啊!

1小时前
  • 曹笑天
  • 力荐

第一集:别惹程序猿;第二集,别惹单身妈妈;第三集,别惹卖保险的;第四集,别惹虚拟红娘;第五集,别惹机器狗;第六集,别惹死囚犯。《黑色博物馆》内容最好,metalhead节奏气氛最好,其他也就那样。当然值得当天一口气刷完,但确实不如前三季。不怨编剧,只是对未来和人性的恐惧议题也就那些了。

1小时前
  • frozenmoo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