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编辑室第一季

完结

主演:杰夫·丹尼尔斯,艾米莉·莫迪默,艾丽森·皮尔,小约翰·加拉赫,戴夫·帕特尔,托马斯·萨多斯基,萨姆·沃特森,简·方达,奥立薇娅·玛恩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日语年份:2012

 剧照

新闻编辑室第一季 剧照 NO.1新闻编辑室第一季 剧照 NO.2新闻编辑室第一季 剧照 NO.3新闻编辑室第一季 剧照 NO.4新闻编辑室第一季 剧照 NO.5新闻编辑室第一季 剧照 NO.6新闻编辑室第一季 剧照 NO.13新闻编辑室第一季 剧照 NO.14新闻编辑室第一季 剧照 NO.15新闻编辑室第一季 剧照 NO.16新闻编辑室第一季 剧照 NO.17新闻编辑室第一季 剧照 NO.18新闻编辑室第一季 剧照 NO.19新闻编辑室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新闻编辑室第一季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剧讲述了一个虚构电视台“亚特兰蒂斯有线新闻台”(简称:ACN)台前幕后的故事。   Will McAvoy(杰夫·丹尼尔斯 Jeff Daniels 饰)是一位资深新闻节目主持人,为ACN电视网八点档旗舰节目《晚间新闻》带来超高收视率,但因为飞扬跋扈、刚愎自用,引发过团队成员的不满。在他刚结束休假回到办公室后,发现他的大部分部下将要另谋他就,集体被挖角。McAvoy的老板、ACN电视网新闻部部长Charlie Skinner(萨姆·沃特森 Sam Waterston 饰)有卓越的眼光与新闻理想,知道该如何拯救一档新闻节目,眼光更是准得惊人。他不但没有放弃Will,更利用他的工作能力竭力维护这档节目中的所有人才。这一次,Will不得不带领一批全新的团队成员,重振《晚间新闻》的旗鼓......谢文东第四季火星救援(国语版)可不可以不毕业小天使以雅天龙八部杨祐宁版破浪而出笑枪走火非常小特工之时间大盗时空罪恶传奇热头骨第一季外星人第一季急转弯海浪足球大战人到30又如何母语之后3蔡李佛拳国语名声大噪第二季魔鬼时刻第一季火王之破晓之战智取华山传奇搜索海角恋人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圣哥传第1纪安娜·弗里茨的尸体一串项链与爱共舞天下父母我们的女孩第四季追捕2017铁岭风云查老铁大战丧尸街友一千灵异夜之灵魂实验麦克白1948别让我走柳青情惑永远的莉莉亚

 长篇影评

 1 ) 如何报道一次胜利

今夏最具观赏性的美剧《新闻编辑室》一路精彩纷呈、火花四溅,终于在第七集达到了震撼的巅峰。

第七集的内容围绕着基地组织领袖、9/11事件罪魁祸首、美国头号通缉犯——本•拉登被美特种兵击毙这一历史性事件展开。选取如此重量级的事件,《新闻编辑室》想不震撼都难,但从何种角度来展现这个事件,体现了剧集的高明之处。

毫无疑问,不会还有比本•拉登被击毙更“美国主旋律”的题材。在《新闻编辑室》中,没有声嘶力竭地为这一胜利呐喊,而是通过紧张的节奏深度刻画了剧中的新闻工作者们从“得到模糊消息”到“确认”再到“播报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全程。这个角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美国头号通缉犯身上,而是把光线照向剧集中的角色,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出现在剧中的每个人都是9/11事件的受害者。《新闻编辑室》表现的是,普通美国民众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刻,才是这次军事行动的最终胜利。

因此在剧集中,当新闻工作者们从狂欢的派对现场匆匆离开,带着酒气和迷惑赶到编辑室,全力确认消息,然后各条线索都指向了同一个结果、同一个消息,接下来是煎熬地等待,只有百分之百确认的消息才能通过电波向观众们发送。这一过程中,气氛在《新闻编辑室》典型的快节奏中逐渐累积,两个小高潮过后,剧中主角——新闻主播威尔•麦卡沃伊坐到了演播台后,向电视机前的观众们播报了本•拉登被击毙的这一历史性事件,接着剧集在奥巴马总统的讲话声中落下了帷幕。在剧集的50多分钟里,没有人宣泄地呐喊哭泣、也没有疯狂庆祝,剧中角色依然打情骂俏不断,但观众们却毫无意外地能感受到气氛在慢慢攀升,当高潮终于来临的时候,又能转而觉得在这历史性的一刻面前,继续生活就对胜利最好的庆祝。在我看来,这种设置是最人性的,它没有宣扬国家的力量、领导的高明,它把目光投向了普通个体,因为正是千万个普通的个体组成了国家,选出了领导。

当然,只有手法的高明并不能成就杰出的作品,一个好故事才是精彩的源泉。哪怕我在之前很多关于美帝超级英雄电影的影评中调侃了好莱坞大肆兜售的美式主旋律,但并不意味着我觉得这些戏码是美帝邪恶的阴谋或者别有用心的外宣。看过《蜘蛛侠》一类美式爆米花电影的观众都很清楚,美帝携高度发达的影视制作产业链之威,满世界兜售“正义战胜邪恶”的老一套,但回回都赚了个盆满钵翻。为什么每次美式英雄拯救世界的戏码全世界都乐呵呵地买单,并不是因为大家都没记性,而是无论观众来自那个国家、何种文化,光明压倒黑暗、邪不压正都是没有国界和种族之分的心灵鸡汤。因此与其说好莱坞倾销的是美式主旋律,不如说它卖的是人类的共性,只不过包装胜人一筹罢了。回到《新闻编辑室》上来,主播威尔没有像某知名朝鲜女主播一样,随时准备用摧肝裂胆的嗓音来抨击敌人、鼓吹胜利,他坐在镜头前,平静地说出夺取了2977条生命的罪犯被绳之以法;与此同时,因机场繁忙被困在机舱中的新闻工作者们,怀着敬意向航班的机长、乘务通报了这一消息;几分钟之前,退役士兵在耳边的低语中听到了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并且由他向纽约街头的两位警察转达了这巨大的欣慰。导播室里,工作人员起立;编辑室里,编辑们起立:就这样,《新闻编辑室》用每一个和国家命运休戚相关的个体完成了一次伟大的播报,没有歌颂这伟大的胜利,甚至没有一点鲜亮的色彩和催人奋进的音乐,然而从每一个起立的身影、每一抹眼角的泪光中,就连盗版下载受益者的我们,也能感受到胜利滋味。取得胜利的,不是美国特种兵、不是谋求连任的奥巴马,而是每一个人心中对善的向往。

 2 ) 新闻背后——事情并非如此 (前ABC Newsline主播Dave Marash对《新闻编辑室》的评论……或者说吐槽)

新闻背后——事情并非如此
前ABC Newsline主播Dave Marash对艾伦•索尔金《新闻编辑室》的评论
原文地址http://www.cjr.org/behind_the_news/emmy_award-winning_tv_reporter.php


HBO新推出的、由艾伦•索尔金编剧的《新闻编辑室》对于真理、正义和假定的美国方式都过于明确。其中,新闻仅仅是一个借口。我想在这些问题上的武断对于观众们来说没什么好处。像绝大部分电视剧一样,它的情节起伏取决于观众们是否关心剧中人物的命运,但这并不是我被要求写下的评论内容。

我要写的是《新闻编辑室》中对于新闻、新闻编辑室和新闻行业的呈现。这方面,恐怕没有什么好话。《新闻编辑室》里的新闻编辑室缺少的恰恰是新闻,正如你所知,那些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生活的日常事件。在其中一集里,news的N被大写,以示一个“真实”发生的大新闻,但实际上,这仅仅是一个广告推销。

《新闻编辑室》并不是关于新闻本身,而是关于它如何被呈现。这一关注点允许索尔金通过其笔下的主播威尔•麦卡沃伊对新闻的意义进行说教,而不是新闻。一个例子就是片中的执行制片人颇引人注目的表态——“告诉那些愚蠢的人们真相”。注意,那些面对“愚蠢的人们”自以为是的人。

真实的新闻编辑室里充满着新闻,充满着引导整个节目的故事们。把它们呈现在节目中,但不是掺杂着任何与编辑室里的人相关的利益的节目里。这是一个新闻编辑室力量的来源。但是这些故事与力量在片中是缺席的。只有大新闻才会得到片中新闻编辑室的注意,其他都是“可鄙的人类的利益”。那些愚蠢的人类,谁在乎他们的新闻?同时缺失的还有所有发生在编辑室以外的工作,但这才是新闻报道,新闻报道几乎不可能包括一个世界级的大事件发生时,来自你姐姐和大学室友——恰好是内部信源的电话。报道意味着走出去,并无预先计划的睁开双眼去看正在发生什么,哪里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新闻编辑室》里没人这么做。

讽刺的是,这恰恰是《新闻编辑室》点出的一个事实,现在的电视新闻几乎全部是在办公室内完成的。“外面的故事”仅仅用于填补空白,它们被尽可能迅速且廉价的收集完成。

而在剧中,这个节目的执行制作人和负责人都被塑造成前记者(分别报道过阿富汗战争和越战),对这一点就只能哈哈哈了,新闻行业的决策者并没有反映出来自一线的小声嘀咕的价值。

如今的新闻行业,和其他很多行业一样,正在贬低其生产原料的价值。改革需要依靠的远不止《新闻编辑室》里提到的——从业者的意愿。那是童话故事,对于《新闻编辑室》里的“大事件”,大概就跟《杰克与魔豆》的真实程度差不多。

 3 ) I will try to fix you

我很少对同一部剧集或者电影生出两次写评论的欲望,sometimes wanted,but never did。这是第一次。

不想说政治、价值观、传媒、装逼或者理想主义之类的东西。只想说说爱情。更具体一点,Will McAvoy和Mackenzie MacHale之间的爱情。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完这部剧之后会喜欢上Mackenzie MacHale,镜头下的这个英伦女人有着一切我喜欢的特质:简单,干净,专业,优雅,还有温柔的眼,瘦弱却充满力量的身体,以及单纯到近乎偏执的理想。她是这个行业最顶尖的制片人,却去了动乱而危险的战地待了两年,躲在洞穴里写稿子,在三个国家中过枪,每天睡眠不足四个小时。而当她回来,她已经身心俱疲,“not like at the end of a long day,but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exhausted”。这样一个女人,在经历了无数颠沛流离生离死别之后,并没有像其他大部分怯懦的人那样,变得偏激而冷漠,或者麻木而世故,用层层的伪装,用所谓的看破红尘来欺骗自己,隔离他人。相反,她一如既往的单纯而美丽,不曾动摇理想,亦不曾放弃成为唐吉坷德的梦,甚至连扳着指头做减法的样子都那样可爱。这样一个人,连上帝都在怜悯,不忍让岁月留下摧残的痕迹,而是将所有的睿智与机敏,沧桑与阅历,都化作丝丝柔情,藏在眼角的细纹里,让本就妩媚的眼更多了如水般的温柔和深度。这样一个人让我相信一种可能的美好,即同样的岁月,有的人会使人生之书泛黄变旧;而有的人,他们的书变厚了。

而Will McAvoy,这个自诩为传媒精英的自大狂,号称共和党人的自由主义者,高智商,语言犀利,脾气火爆却又懂得讨好观众的“好好主播”,骨子里却是一个温情而孤独的老男人。在Mackenzie MacHale回来之前,他藏起了所有的锋芒与才华,小心地选择立场,机智地回避所有的试探,为了收视率做起了好好先生。而当Mackenzie MacHale回来,一切开始颠覆。他们旗帜鲜明的表明自己的态度,毫不留情的批判腐败和谎言,不再为了讨好观众播报那些entertainment。就像堂吉诃德找到了驴子开始了对风车的征程,他们开始想做真正的新闻。

我一直相信,在一段美好的爱情中是有默契存在的。这样一种默契,不仅体现在生活上的了如指掌,更体现在事业上的相互成就。Mackenzie MacHale之于Will McAvoy,就像舵手之于舰艇,后者负责劈波斩浪,前者负责校准航向。没有人比Mackenzie MacHale更适合这个位置,也没有人比Will McAvoy更有天赋。很难说谁更需要谁,这更像一种舌头与牙齿般的亲密无间。最让我难忘的是EP01里,Mackenzie MacHale对Will McAvoy说:你要明白,八点到九点之间你归我管,一周五天,每天一小时,I own you。那一刻的样子,像极了妻子向丈夫宣告所有权的时候,骄傲,自信,却又小女人。而后便有了让我念念不忘的那一幕,经过了慌乱和忙碌,新闻播报很成功,Will疲惫的靠在演播室的椅子上,Mackenzie在控制室温柔而专注的看。那一幕让我觉得,如果人生能有一次,可以将自己放心的交给另一个人,哪怕只有一个小时,哪怕只有一次,那也是何其庞大的幸福。

然而这样一对默契到争论时可以领会到彼此每一个隐喻和典故的知己,却不是恋人,或者说,曾经是恋人。Mackenzie cheated on Will。我不明白编剧为何要这样设定,在我看来显得无比残忍。虽然人年轻的时候一定都会犯错的吧,然而有些错误的代价来得未免太过惨重。Mackenzie说I don’t know how I felt about you until I was with him again。So technically, I wasn’t cheating on the man I loved,I was falling in love with the man I loved。我欣赏她的坦率和勇气,却也为这段埋着刺的感情而叹息。感情从来并非一帆风顺,越是爱你,越是故意不靠近你。更何况在存着一根刺的关系中,那些有意或无意的报复就成了伤口上的盐,心头的痣。Will跑到控制室想向Mackenzie道歉,却发现Mackenzie 带来了现在的男友。Will 疯狂的和不同的女人约会,Mackenzie 找到Will 想让现任男友上节目谈经济腐败。在经过种种波折之后,Will发现疯狂的约会只会被TMI的八卦小报中伤抹黑,更何况那些约会的女人都是如此的浅薄庸俗,而Mackenzie也发现男友只是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力而利用她。两个人终于不在折腾。于是有EP04那一幕,Mackenzie对着Will大声地近乎哭泣般的说:你竟然可以去签非竞争性条款而只是为了能够每周炒掉我一次,你是有多恨我。那一刻,我分明在Will的眼神里读懂了,我有多恨你,是因为我有多爱你。我以为那一刻他们终会达成和解,然而未来还很长,编剧很残忍,他们不能在一起。

我不知道第二季里两人还会如何你来我往的争吵下去,但我心中,这样一种彼此带着伤口的关系终会有愈合的那么一天。最刻骨铭心莫过于EP04结尾那一幕,经历了危机与风波,质问与责难,最后成功了捍卫了新闻人的操守,Will近乎宣泄地对Mackenzie说:It’s not your fault. It’s gonna be all right.背景音乐传来Cold play的Fix you,是声嘶力竭的吉他,在恰到好处的煽情。

When you try your best but you don't succeed-当你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还不能成功
When you get what you want but not what you need-当你得到了你想要的,但却不是你最需要的
When you feel so tired but you can't sleep-当你感觉累极了,却无法入眠
Stuck in reverse.-就像一部锁死的车子,只能向后退


And the tears come streaming down your face-泪水汹涌而下
When you lose something you can't replace-你永远失去了它,再也无法复原
When you love someone but it goes to waste-你爱着它,却一无所获
Could it be worse?-还有比这更遭的吗?


Lights will guide you home-那束光,带你回家
And ignite your bones-那束光,照到你的心里
And I will try to fix you-我来治愈你


And high up above or down below-那束光笼罩着你
When you're too in love to let it go-你太爱它了,舍不得让它走
But if you never try you'll never know-但是你从没试过,怎么知道
"Just what your worth"-你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Lights will guide you home-那束光,照耀你回家的路
And ignite your bones-那束光,照亮你的心
And I will try to fix you-我来治愈你


Tears stream, down on your face-泪水再也忍不住了
When you lose something you cannot replace-你永远失去了它,再也找不回来
Tears stream down your face and I...-剩下的只有眼泪……


Tears stream, down on your face-泪水不停地流
I promise you I will learn from my mistakes-我保证,我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Tears stream down your face and I...-我不停地哭

Lights will guide you home-那束光,照亮你回家的路
And ignite your bones-那束光,照亮你的心
And I will try to fix you. 我来治愈你

那一刻,恍然想起那个深夜,在报道本拉登死讯的那个深夜,Will给Mackenzie的那条留言,那条被拦截被窃听被删除而永远不会被Mackenzie听到的留言:I really want to tell you that I’ve never stopped…

一切美好终会归于美好。I will try to fix you。


bearkiii
2013/7/23@武汉


——————————ACKNOWLEDGEMENT——————————
感谢以下一些人。虽然他们可能永远不会看到这篇影评。

首先感谢张樾【http://www.douban.com/people/vincentzhangyue/
因为看到他越狱的影评而让我产生了写这篇影评的欲望,其文笔之佳也令我这篇影评中不知不觉中带上了很重的模仿的痕迹。

然后感谢zyz【http://music.douban.com/people/2167076/】的这篇帖子【http://music.douban.com/review/1504031/】,我引用了Fix you歌词的翻译。

最后感谢几位老师和师弟,他们的辛苦工作让我可以在这个深夜,把科研放下一小会,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
Xiaotao Han
Jiangtao Shi
Jianfeng Xie
Xinyu Duan
Binbin Ni


THE END

 4 ) 阿兰·索金和他的世界(转自正谈网)

阿兰·索金(Aaron Sorkin)是一个异类。

他的故事,可以用两条线叙述。

第一条线可以追溯到1987年。纽约曼哈顿,四年前从雪城大学毕业的阿兰·索金不断变换着各种奇怪的工作:他做过酒吧仆役,也发过传单,做过轿车司机,也曾跟着名不见经传的儿童剧场到南部的阿拉巴马漫步目的地找活。

其实,他是个演员,这个从高中起就烙在他脑海中的念想一直没断过,尽管大学伊始这个梦想就因为学业上糟糕的表现而初显困境,索金还是非常喜欢舞台上的那种感觉。

直到有一天,索金在朋友家无意中发现了一台IBM打字机,随手敲打文字竟让他找到了“生命中从未感受到的妙不可言的信心和快感”,这个被家里哥哥姐姐嘲笑为“愚蠢至极”的索金,终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邂逅写作的同时,大麻和可卡因也走进了他的生活。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索金回忆道,他一下子就爱上了嗑药,这种感觉能让他从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他心头的紧张氛围中挣脱出来。

后来人们发现,其实大麻和写作,带给索金的感觉是如此的相似,以至于这成为了他一生中撕不掉的两个标签。1995年,在女友的建议下索金前往戒毒所治疗。六年后的4月15日,索金因携带可卡因于机场被捕。这距离他获得Phoenix Rising Award只有2各月,Phoenix Rising Award旨在奖励从毒瘾中恢复的著名人士。

另一条线正好可以从被捕开始说起。彼此的索金,凭借着前两季的《白宫风云》(The West Wing)奠定了自己名牌编剧的地位。他已经不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了,也早已过了一炮而红的年代。自从无意中发现了自己的创作才能,他已经为世人奉献出了诸多优秀电影和电视剧剧本。包括电影《义海雄风》(A Few Good Men)、《体热边缘》(Malice)和《美国总统》(American President),电视剧《体育之夜》(Sports Night)。三部电影在全球收获了4亿美元的票房,而Sports Nights虽然由于收视率不够理想导致仅仅播出两季就遭停播,但作品本身边却获得了业界的普遍赞誉。

索金完全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当The West Wing播出后,许多人惊艳了,原来政治剧可以这样拍;原来被誉为对政治最漠不关心的一代人会守候在电视剧旁,帮助创造出最高时达2000万的晚间收视率;在索金负责编剧的前四季中,连续四次拿下艾美奖最佳剧集奖项,年年不落。此外,三次最佳男配角(2000、2001、2002),三次最佳女配角(2000、2001、2002),一次最佳女主角(2002),获得提名的奖项更是不胜枚举。在离开The West Wing剧组后,索金更是拓宽了自己的领域,不仅回到的百老汇的舞台,更是先后完成《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和《点球成金》(Moneyball)这两部作品,拿下了奥斯卡最佳编剧奖项,而今日《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的上映,更是让电视剧领域沉寂已久的他重新回到观众的视野。
事实上,索金一直在试图通过构建虚拟的人物和故事来映射自己的内心世界,你无法指望他自己梳理这个世界的轮廓和条理,我们只能通过其作品中的点滴和碎片来拼凑一个编剧的内心。

他很清楚自己是一个有些分裂甚至有些招人嫌的编剧:他太强势,也太独断,总是禁止别人干涉自己担任编剧的电影,其他人只能做一些资料搜集工作,而一旦涉及到“讲故事”,对不起,请你走开。

这其实不难理解,大段的独白和你来我往长达数分钟的快速对话,只能诞生于自我世界无比强大的人的内心深处。

而这段关于索金的叙述,其实也是关于他笔下人物的叙述。

A Few Good Men中的海军律师Dany Kaffee,思维敏捷逻辑清晰,外表虽桀骜不驯,但自幼承载的过高期望在内心深处留下了伤痕,缺乏信任和安全感,让他和其他人充满疏离。

The West Wing中的幕僚长Leo McGarry是个工作狂,家庭破碎加上自身酗酒成性,虽然人脉深厚从政经历丰富,在政坛却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

到了描写硅谷传奇的The Social Network,索金更是塑造了一个“讨嫌却伟大”的人,Mark Zuckerberg。起码在电影情节中,你无法用常规的思维去判断他对于友情、爱情的看法,但是却不妨碍他成为高科技革命中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

同样的,Moneyball里的Billy Beane受困于年轻时的“错误”选择,用赎罪的心态度过每一天煎熬的日子,影片最后也没有为这样一种状态给出解脱的最终方案。

即使到了最新的The Newsroom,你依然能从主角身上看到类似的往事。
这些情节其实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选择代码还是棒球,男主角们都和索金一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

这种对于自我世界的迷恋已经渗入到剧作中的细节。对于刚刚上映的The Newsroom,如果对The West Wing诸多细节了然于心,看完本剧第一集后你一定会发现两者间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脸盲症”患者,和Bartlett总统一样,作为主角的Will McAvoy总是记不住身边同事的名字。还有著名的“数据达人”,第一集开头的那段关于统计数字独白,让人想起The West Wing中所有幕僚对于数据的惊人记忆力。同样,身为民主党信徒的索金对于共和党也没有那么刻薄,在The West Wing中,一头金发的美女共和党员才华卓越讨人喜欢,而在The Newsroom里,虽然被视作自由派,男主角Will却声称自己是共和党员,只是因为在社会议题上有自由派的倾向。

索金虽然不希望从自己的世界里出来,却也唯恐观众不知道自己心里的纹理和脉络。而这脉络,若是你通过将零碎的细节拼起来后,呈现给他,却也只能换回一句,“不,那不是我”。

这样看来,可能确实就像和菜头在知乎的签名所说: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索金内心的柔软,也许也源于对理想化的精英主义不可遏止的推崇。正义、效率、远离“恶商业”是他坚守的信条。

他欣赏作为精英出产地的新英格兰地区,他让The West Wing中的总统成为来自new hampshire,还把他的家乡设在颇具象征意义的曼彻斯特,同时他的幕僚们也或是来自东北地区的律政精英,或是来自加州的自由派人士;而当他认为Mark Zuckerberg对女友说出“因为你是波士顿大学的人啊”的时候,一定觉得Mark所言极是。

他笔下的人,没一个缺钱的,却没一个是为了钱而奋斗的。The Social Network 里的Geek和The West Wing里的精英自不必说,就连The Newsroom里的EP(执行制片人)也是一个无视收视率和商业收益的电视人。

在他看来,社会运行的高效率作为社会精英认同的价值,理应在作品中得到强化。想想Mark吧,他根本不在乎你的感觉、你的情绪,他所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信息高效流动、人与人平等沟通、渠道易得的社交平台,这种具有颠覆性的创造提升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所有阻碍这种效率实现的人都必须一棒子打死。这种决绝就像白宫幕僚对于政敌时的“硬手腕”——我坚信同性恋有结婚的权利、妇女有堕胎的权利,保守派,去你妈的!

想来,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乔布斯传记电影的剧本交给他了。

对于索金来说,吸毒和写作一样,都是追逐自我的过程。即使是吸毒,他也只沉醉于自己一个人享受,从来没和朋友一起吸过毒。2001年在机场被捕的时候,他正准备前往拉斯维加斯,他每一个半月会自己独身一人去一趟,因为“自己很享受在赌场这种喧闹的地方一个人的感觉”,在赌场的时候,随身也不带太多的钱,“都是在50$一手的赌桌上玩”。

原文发表于http://www.zhengtan.me/?p=1781

《白宫风云》第一季观剧笔记下载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8914909.html

 5 ) 《新闻编辑室》---大选的主战场

这个是看过前两集后写的,上周发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上,发表的时候因为篇幅有删节。原文链接在:http://cn.wsj.com/gb/20120710/DJF075242.asp

下面是未删节的~

1989年11月15号,艾伦•索金(Aaron Sorkin)的百老汇处女作《好人寥寥》在曼哈顿的“音乐盒剧场”首映,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随后在百老汇连续上演了497场。那一年索金28岁。

两年后,《好人寥寥》被改编成电影,索金也从百老汇搬到了好莱坞。在接下来的20年里,他参与编写制作了一系列成功的电影和电视剧,成了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剧作家。到了6月24号《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 在 HBO首映时,索金已经获得了六个艾美奖,一个金球奖,和一个奥斯卡。

过去两年,索金在电影界迎来了事业的又一个高峰。不仅凭《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拿到了第一座奥斯卡,去年的《点球成金》也获得了极大的好评。在大银幕上风头正劲的时候,索金决定返身电视界,我想大概是因为电影虽然影响力大,但是留给编剧的空间却相对较小。对于索金来说,一部精心制作、由自己全面掌控的电视剧,更合适随性肆意的直抒胸臆。

索金同HBO合作推出的《新闻编辑室》,讲述了“亚特兰蒂斯有线新闻”(Atlantis Cable News ACN)的王牌节目主持人,由杰夫•丹尼尔斯扮演的威尔•麦卡沃伊(Will McAvoy)在遭遇事业危机的情况下,决定同一群有理想、有激情的同事联手打造一档高质量晚间新闻节目的故事。

如果说《好人寥寥》的主题是“你敢面对真相吗?”(Can you handle the truth?)20多年后,索金在《新闻编辑室》里要回答的问题则是,“该怎样面对真相。”(How to handle the truth.)

在前几集中,我们看到,演播室随处可见的电视屏幕上,除了ACN,另一个总在不停播出的是美国有线新闻网(CNN)。

几乎就在索金凭借《好人寥寥》成为好莱坞的编剧新星时,CNN借助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机会,不仅成为了美国电视界的一个传奇,同时也令一个崭新的电视节目形式走进了美国人的生活,进而影响了全世界:24小时有线新闻(Cable News)。

在过去20多年里,CNN和其它几家有线新闻频道联手在竞争极为激烈的美国电视界打下一片大好江山。到了2012年,有线新闻频道已经成为美国观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之一。虽然一般来说,有线频道同免费的电视网相比受众规模要小很多,但是在新闻节目这一块,有线新闻却一枝独秀,在收视率上已经可以挑战有着百年历史的大电视网。
索金让CNN在剧中“出镜”,无疑是向这个有线新闻的先驱致敬。

不过,当成为一代宗师的索金拿起笔准备书写有线新闻的江湖传说的时候,CNN早已风光不再,江湖也早已不是那个江湖了。

伴随着收视上的巨大成功,有线新闻的巨大影响力也令其成为美国各种政治力量进行角逐的主要媒体战场。同其他媒体形式相比,电视覆盖面广,观众的组成更加多元。大电视网每天播出新闻和政治题材节目的时间很少,但有线新闻却可以24小时专注于选民关注的问题。电视访谈的形式也给了参与者很大的空间,辩论答疑,充分阐述立场。
所以现在白宫如果有新的政策主张,会首先考虑派人到有线新闻节目中,及时同民众沟通。而作为反对党也要在有线新闻的访谈中发表不同意见。

在大选年,有线电视更是成了选战中的兵家必争之地。所以现在每天晚上打开电视,黄金时段的新闻频道里,满眼都是竞选双方阵营派出的高官、议员和巧舌如簧的各路说客们口沫横飞的不停攻击对手拉拢选民。即使候选人在全美各地竞选活动上的演说,也需要通过有线新闻传达给更多的选民群体。于是有线新闻俨然成了总统选战的主战场。

三大有线台黄金时段的主持人们,更是成了在美国政治斗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些拥有上百万观众的主持人们一句话,可能比候选人们花费巨资制作的竞选广告更有影响力。

而当有线新闻作为一种媒体平台,成为民主、共和两党在阐述政见、攻击对手时的共同选择时,美国有线新闻的运营也呈现出了一种令人不安的趋势。节目的制作开始变得越来越带有党派倾向和意识形态上的偏见。如果用我们熟悉的一个词汇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新闻导向性”越来越明显。

同有些国家不一样,在美国,带有偏见和导向性的新闻报道是被视为有悖于新闻伦理的。然而当电视台的老板们发现片面的报道会带来高收视的时候,他们就像沾上了毒品的瘾君子,任由节目越来越无所顾忌的背离中立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

目前美国有三大有线新闻频道,福克斯新闻(Fox News Channel,为Fox下属公司),微软全国广播公司新闻台(MSNBC,为NBC下属公司),和CNN。在这三家有线台中,福克斯新闻偏向共和党,MSNBC偏向民主党,CNN相对中立,收视率也最低。

2008年总统选举对于美国的有线新闻运营来说是一个分水岭。围绕着这场历史性选举的报道,令三大有线新闻台的收视率几乎都翻了一番。同时这些报道也几乎都史无前例的具有极端的倾向性。

08年之前,三大台还在竭力标榜自己的客观。就在奥巴马就任总统的同时,福克斯新闻取消了为民主党说话的克姆斯(Alan Colmes)的节目,CNN旗下立场倾向共和党的罗道(Lou Dobbs)和格伦•贝克(Glenn Beck)也转到了比较保守的福克斯新闻。

在一场赤膊相见的竞争中,大家都觉得不再需要标榜中立的遮羞布了。

于是,现在每天晚上打开电视,当福克斯新闻和MSNBC在讨论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感到这件事是发生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在福克斯的世界里,共和党总是对的;MSNBC则相反,认为奥巴马和民主党才是人民的大救星。而立场相对中立的CNN,收视率落到了20年来的最低点。

有线新闻的偏见不仅街知巷闻,而且也“上达天听”。前总统切尼就规定自己外出所住的旅馆房间内只放福克斯新闻,而每天被福克斯的主持人们炮轰的奥巴马,则在接受采访时义愤填膺的抨击福克斯“根本算不上新闻机构”。

在今年的驻白宫新闻记者晚宴上,喜剧明星吉米•凯莫在致辞的时候半开玩笑的批评记者们“作为新闻人,不再把向美国人民传达信息作为自己的责任,反而为了让老板们盈利而刻意分裂这个社会。”(They say you no longer honor your duty to inform America, but instead actively try to divide us so that your corporate overlords can rank in the profits. )台下的记者们虽然笑了,但笑中明明透着几分尴尬。
这样的偏见性报道令有线新闻的公信力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媒体在美国政治中的影响力。为了避免被偏见性报道扭曲自己的立场和本意,越来越多的政客们开始转向在脸书和推特上直接同选民沟通。同时由于年轻一代的选民在社交网络上画的时间越来越长,政治候选人们也把越来越多的竞选资源从电视等传统媒体转移到新媒体上。

某种意义上说,有线新闻偏见性报道其实在饮鸩止渴,短期提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在为传统媒体的消亡推波助澜。

有线新闻的怪现状,及其目前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力,无疑是令索金决定制作《新闻编辑室》的一个重要原因。

电视制作一直是索金钟爱的一个题材。从电视处女作《体育之夜》(Sports Night)到《日落大道60号》( Studio 60 on the Sunset Strip),新闻编辑室已经是他同题材的第三部作品了。同时索金也是一个“政治控”,被认为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政治剧之一的《白宫风云》正是索金树立自己江湖地位的代表作。

所以《新闻编辑室》作为一个电视和政治题材的双重载体,无疑为索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表现平台。

从前几集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索金通过这个剧想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正本清源,表现自己认为正确的“新闻观”;第二个目的则是利用ACN这个虚拟的电视频道,来表达自己对美国当下政治问题的真实观点。

令人不安的是,面对当下乱象丛生的有线新闻江湖,索金开出的药方却不是回归客观、中立的新闻传统。相反,他似乎想借《新闻编辑室》为“邪派武功”正名,让有预设立场的报道也成为名门正宗。

在《新闻编辑室》一开始,威尔中立的报道风格被描绘成过于保守、缺乏理想。在面对节目改革犹豫不决的时候,威尔的上司告诉他,“主持人有自己的观点”很正常,不仅古已有之,也是新闻界的传统。第二集里,新来的制片人干脆直白的讲出:“中立的报道也是一种偏见”(Media bias toward fairness)。

索金在接受杂志采访时表示,不应该从一个报道是否在意识形态上不左不右来判断它是否中立,真实和客观才是判断中立的真正标准,而有时候真实和客观在意识形态上是有倾向性的。

换言之,在ACN的节目中,主持人们要敢说真话,而不要去在乎自己的观点是否倾向于民主党还是共和党。

索金这种新闻观虽然不无道理,但是在政治争论中,很难讲哪一方的立场是绝对正确和客观的。当威尔每晚面对镜头,带着自己的立场播报时事的时候,虽然他以为自己在为真理发声,但实际上ACN的团队却剥夺了观众自己对事实进行判断的权利。

但无疑索金对自己的正确是深信不疑的。由于他的立场倾向于民主党,所以《新闻编辑室》一定程度上是在为左倾的MSNBC背书。
在福克斯新闻通过偏向共和党的报道成为三大新闻台中的收视冠军后,同CNN一起为了收视率苦苦挣扎的MSNBC决定向“排头兵”学习,先找来立场左倾的凯斯•奥伯曼(Keith Olbermann),继而全台节目整体想民主党倾斜。其报道的倾向性,比福克斯有过之无不及。“向左转”令MSNBC尝到了甜头,虽然收视率还比不上福克斯,但总能压坚持“中立”的CNN一头。

在开播前后,有报道认为《新闻编辑室》的原型是CNN,但是从已经播出的几集来看,ACN无疑是MSNBC的翻版。首先,不仅威尔的扮相很像克里斯•马修斯(Chris Matthews),而且马修斯的儿子还在剧中出演了一个角色;另外威尔的火爆脾气和令人难以忍受的工作作风,完全是MSNBC曾经的台柱子凯斯•奥伯曼(Keith Olbermann)的翻版;而目前MSNBC 晚上黄金档的主持人之一,劳伦斯•奥当纳(Lawrence O'Donnell)更是索金的老战友。不仅在《白宫风云》里做过顾问、编剧和演员,还靠《白宫风云》得过一个艾美奖。

当然把ACN和MSNBC连在一起的,更主要的是新闻编辑室里对政治问题出奇一致的左倾立场。

虽然索金在“有线新闻应该怎样做”的话题上有话要说,但是他更在意的,应该是借助这个剧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

从墨西哥湾漏油到亚利桑那州严苛的移民法,都是真实发生的、对美国社会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在《新闻编辑室》中,索金通过威尔团队围绕着对新闻题材的讨论,也大声的讲出了自己对环保、移民改革等问题的看法。

从前几集看,威尔的新闻制作队伍,和《白宫风云》里白宫西厢的精英团队一样,无疑都是民主党的坚定支持者。甚至在《新闻编辑室》开宗明义的第一集中,我们还听到了《白宫风云》里托比•齐格勒在巴特莱总统国情咨文演讲前直言进谏时说的那句名言:“政府是服务社会的好工具”这句典型的支持大政府的民主党言论,无疑为《新闻编辑室》这个剧定下了一个意识形态上的基调和亲民主党的政治立场。

美国主流媒体对《新闻编辑室》的评价褒贬不一。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索金对自己的新闻观和政治观都毫不掩饰、立场鲜明。没有为了“政治正确”而去对这个故事进行一番安全保险、不得罪人的演绎。

然而对于喜欢政治、喜欢有线新闻、迷恋《白宫风云》的普通观众们来说,即使对索金的新闻观和政治立场都不认同,尽管剧中的感情戏还是很弱,但《新闻编辑室》仍然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神作”。

索金作品中特有的飞快的故事节奏和机关枪似的对话方式,加上这个与生活与美国社会息息相关的题材,使观看过程变成一种很刺激的享受。观此剧如饮烈酒,可能醇厚不足,也没费心去调和酒中的刺鼻的辛辣,但是一仰而尽后,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总忍不住想叫一声好儿,拍案赞一声“痛快!”

在《新闻编辑室》第一季仅播出两集之后,HBO便对外宣布将同索金继续合作推出第二季。HBO如此有信心,除了对索金实力的信任之外,相信也是因为考虑到今年是大选年,每集都会涉及大选议题的《新闻编辑室》,肯定会吸引很多观众。

除了收视率之外,在《新闻编辑室》的播出时机的选择上,索金和HBO是不是还有其它的考量呢?这个剧实际上从09年就开始筹划了,索金却一直等到距离总统选举投票还有5个月的关键时刻开始播出第一集。这样一个围绕着大选热点话题不断亮出鲜明观点的故事,对观众的政治立场肯定会有影响。所以,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起码在客观上,索金和HBO在一场关键的总统选举中,已经不再是旁观者。ACN已经和CNN、福克斯新闻、MSNBC一样,在真刀真枪的政治沙场上,各为其主,兵戎相见。

 6 ) 【你们需要多长时间的高潮?】【观第二集后吐槽】

于是有很多人,这样那样的观众表示第二集没有戳中他们的G dian。

我就纳闷了。

这个剧的每一集完全不亚于片中那些头脑风暴—“我有智商我自豪”—王子与公主压缩整理成千上万新闻信息到仅仅几十分钟一集节目的工作难度。

我第二集看完许久才觉然自己100%的精力都被拉入故事情节和原子弹级的台词碰撞当中。以至于现在去回忆才想起绿幕合成的街道背景,才去对比该剧与Mad Men拍摄技术之间的差异(后者使用低角度仰视,配合轨道机)。

看了快5遍Friends全季,我依然记得总有那么一些时候,某一集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高度。但就像你发球,打炮和放屁一样,角度偏了,没有那么臭了,不代表你该停止这一切。这更是个机会去思考,去琢磨昨晚吃了什么才使你的狗没有被熏翻……

我在Missouri Columbia学新闻,我很爱The Newsroom。

所以我总是对自己说,“少一些期待,不会是坏事”。

 短评

理想确实让生活值得忍受,这群新闻人简直就是浪漫的理想主义者的代表,这种近乎疯狂的理想主义正是让人欲罢不能的原因,我们周遭的现实已经够让人失望了,哪怕用这种近乎疯狂的有良心的东西意淫一下也是好的。还拥有点言论自由权的老外可能不喜欢这个,但我们太需要了,即使这只是一种幻想。★★★★★

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吹过头了吧。不管是剧集本身还是打分高的观众都过于自我感觉良好了吧。我默默地等待这个剧的分降下来。不是说话快,对白多,关注公共话题就是好剧好不好。PS,千万不要把新闻媒体想象的太神圣,社会变革和体制推进绝对不是主要靠电视演播室里的这帮人,不论国内国外。当然,我不否认其重要作用。

10分钟前
  • Echo
  • 还行

很好看啊魂淡。。。暗暗想比黑镜子好看啊。。。

12分钟前
  • 小九儿
  • 力荐

本人不敢说自己阅美剧无数,不过十几年的经验还是在的,这个剧集真的值得继续关注。PS:真的好久没有一部剧集像这部一样让我才看第一集就被深深吸引的。精彩!

13分钟前
  • 北纬32度五
  • 力荐

艾伦.索金最爱的其实是sloan这菇凉吧?他把美貌、智慧、干练能力、爽脆性格,和飒飒气度一股脑都给了她,还叫她不紧不慢、水落石出地放光彩,说出话来句句敲打人心,给她配角戏份却叫她比主角还主角,叫她渐渐不可取代,更不可屈就。没有这菇凉,观众可能会呼啦一声走一半吧?

18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拍出一种职业的性感与魅力,让观众欲罢不能,是职场剧必备且难得的素质。

19分钟前
  • DereK
  • 力荐

这些人到底是怎么能,怎么能这种强度的工作下,还能争分夺秒地搞办公室恋情的?他们是怎么能每天工作到九十点,到酒吧喝到十二点,完了还能去打上一炮,然后第二天还能起来开晨会的?

24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sorkin的剧本代表了tv series智力的最高水准,我唯一不能给五星的原因就是polarized news!are you serious!who told you being polarized is being intellectual!you can take a stand,but you don't use your judgement to manipulate the truth

28分钟前
  • jo
  • 推荐

浪漫的理想主义情怀,优缺点都明确强烈。总体而言还是相当让人喜欢的,电视剧里政治倾向这么明确的不多,勇气可嘉。

29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本来想看半集睡觉的,但全程高能,太酣畅淋漓了。被女主迷的半死。天朝新闻从业者怕是不敢看吧

32分钟前
  • fjqwelcome
  • 力荐

喜欢Mackenzie

37分钟前
  • 穆秋石
  • 力荐

第一集老男人发飙那段太精彩~~~看得热血沸腾啊!!HBO威武!天朝媒体从业人员,还是别看了……真的,受刺激啊!美国确实已经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了,但是,就是因为那些人的存在,就是因为那些争执、质疑,美国永远都有可能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40分钟前
  • 方方土君
  • 力荐

靠,看到这种剧,内地的记者们都要泪崩或者想死了吧……

43分钟前
  • 荞麦
  • 力荐

美国真的太伟大了。我也想要这种千疮百孔一地鸡毛一团乱麻还是要仰起脖子谈理想主义的体面。

44分钟前
  • Eureka A.O.
  • 力荐

大赞!!!台词太牛逼了!!!!!思路比台词还牛逼!!!!!

46分钟前
  • AKA小谁
  • 力荐

总共十集我掉了十五次眼泪,这种糗事儿我会主动说么?

49分钟前
  • 袁长庚
  • 力荐

中心思想太明确、太主流了,几近说教。但对于我们这个过于“实际”的时代和国家,还是非常有价值。那个愚蠢的白痴问题“是什么让美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答案也许就是在于,有一些“笨笨”的人,坚守着“不切实际”的理想,并勇于行动。

50分钟前
  • fwb
  • 推荐

尽管艾伦·索金给我们呈现的美国新闻世界,不一定完全客观,也或许只是一个梦想。但起码它足够自由,而这恰恰是媒体敢于发声,让真相最大限度靠近受众群体的保证。虽称不上神剧,但有亮点、有幽默、有温情、有政治,如果没有狗血的男女关系,绝对值得满上五星。★★★★☆

53分钟前
  • Q。
  • 推荐

我爱无敌快速话唠片!!@邱晨小虫 强烈推荐给你!!

56分钟前
  • 小油飞
  • 力荐

第一集真精彩,Mac在Will办公室说的那段关于媒体的话看得我汹涌澎湃。是时候让媒体回归到真正重要的东西上了,让偷窥癖和八卦死亡,让我们对愚蠢的人讲真话。HBO总能挖来电影界的大咖,女主角我暗恋好久了,所以高度关注这部剧。

58分钟前
  • Q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