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HD

主演:多米尼克·霍卫兹,托马斯·克莱舒曼,约亨·尼克尔,达娜·瓦罗娃,塞巴斯蒂安·鲁道夫,马丁·本拉特,西尔维斯特·格罗特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俄语年份:1993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1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2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3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4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5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6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13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14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15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16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17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18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19斯大林格勒战役1993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决战斯大林格勒》PK《硫磺岛家书》

从德军的视角看待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作品,一部含金量很高的反思片。影片涉及到了诸多战争中的敏感话题,如虐待战俘、枪杀平民、抢掠民宅、误杀战友、视士兵为草芥、让士兵充当炮灰、士兵的伤病和生活情感,而最为尖锐的,莫过于战争中的生存问题,尤其是支撑着人类活下去的必须品——食物。在士兵们最饥饿的时候,空运机送来的并不是食物,而是勋章和奖状,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讽刺。士兵们在前线拼死拼活,高官们却躲在温暖的地方,喊着漂亮的爱国口号,享受地美食,听着高雅的音乐…… 我个人很反感《硫磺岛家书》为了突出日军的“人性化”,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一些事实,主人公之一的栗林忠道,曾在广东地区进行扫荡,还抢掳大量妇女充当慰安妇,但影片只是展现了栗林作为军人英勇的一面,而不像《斯大林格勒》这么全面。《硫磺岛家书》在对战争的反思力度上,远不如同一类型的《决战斯大林格勒》和《血战阿拉曼》,也不如姐妹篇《父辈的旗帜》,更不如《细细的红线》。 日本当然也有一些出色的反思作品,像《望乡》、《人性的证明新编》、《恶魔的饱食》等日本电影、书籍的反思可谓强而有力。 但相比德国影视界能从多种角度反思自己的历史问题,日本更多时候还是以舔伤为主。

 2 ) 为何而战

这是我看过的第二部侵略者视角的二战影视剧,我是指由侵略国一方制作的二战影视剧,而不是由美国制作的那种。我看的第一部是一个叫什么什么入伍通知单的狗屁倭寇剧,如果要评价那个剧,那么除了恶心不存在更恰当的形容词。

看德国的战争片,看完以后会觉得战争真的太残酷了,还好当年德国投降了,否则不但会有更多的年轻人被希特勒白白送掉性命,而且还会伤害更多别的国家;而倭寇的战争片看完只会觉得倭寇才是受害的一方,错在中国的土匪(实为抗联),错在美国人的轰炸和原子弹,总之倭寇没有错,总有一天还要再打回去。

与卑鄙下流的倭寇美化侵略和殖民的行为不同,本部德国制作的《斯大林格勒》从开始到结束都在反战。以德军普通士兵和军官的视角,在观众面前呈现了战争的各种残酷景象:德军虐待俘虏、射杀平民、军官腐败、强奸苏军女兵,在严寒天气下,苏联军民饿殍遍野,德军自己也是溃不成军,双方都缺少衣食补给,到处都是废墟、炮火、血、残肢和死人,斯大林格勒成了一座人间地狱。这与影片开头海滩边的温暖景象形成极大反差。

仗打到后期,主角一行人作为侵略一方的军人,却已经不知道为何而战,战争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他们手上不仅沾了苏军士兵的血,也沾了苏联平民的血,他们有罪,却也还有人性。到最后他们已经不想再杀人,他们当逃兵,他们只想回家。然而本片并不给观众留存一丝生的希望,正如片尾上尉主角在风雪中被冻死前所说的那样:冬天唯一的好处就是,什么感觉也没有,一切都冻僵了,连哭也不能。

 3 ) 战争是世界上最大的悲剧,不要为某些sb政治家的个人意志和野心买单

剧情

电影讲述了一支来自意大利温暖悠闲小城的德国兵,在苏联斯大林格勒的战场上发生的一切。他们经历了<因为失误开枪暴露部队>、<因为紧张误杀了队友>、<被俄国兵吓尿了裤子>等初期的“乌龙”事件,经历了400人队友一战损失300多的惨剧,目睹了德军虐待俘虏、残杀平民、玩弄士兵,以及军官们作威作福、漠视生命等现象。这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役,想回家的士兵错过了德军的最后一班飞机,没有食物充饥、没有房子御寒,大批的德军饥寒交迫,死在风雪中,一部分人受法西斯荼毒的人选择了自杀、一部分人选择了投降、还有一部分比如我们的主角们,冻死在凛冽寒风中……

评价

这不是一部从宏观角度描述斯大林格勒战役战况的电影,它的主角是一群德国兵,讲述了他们在战场上的悲剧经历。电影让我们看到了一般电影中看不到、但是在战场却屡见不鲜的一些场景,这些细小的场景,的确是德国人对二战反思后的成果。

正如影片揭示,战场无赢家,德国人没赢、俄国人也没赢,底层士兵没赢、将领也没赢,军人没赢、百姓也没赢。战争是世界上最大的悲剧,不要为某些sb政治家的个人意志和野心买单。

另外,配乐不错,翻译挺烂(资源问题)。

 4 ) 音乐太TM牛逼了

不少经典的台词、

最后一幕很悲催:“冬天唯一的好处就是,一切都没有感觉。”

永远也走不出的西伯利亚,永远也回不去的故乡。

 5 ) 斯大林格勒太大,家太远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目前我看过德国反战片中相当好的一个,和日本反战片《人间的条件(第五、六部)》这个系列一样,都有一个带些理想主义色彩的正直的主角,但因为这种正直而在一个异化的军国主义环境中饱受欺凌,他们的理想最终陨灭,只剩下“回家”,而作为侵略者的他们,又走的太远,“家”成了一个永远触不可及的意向与希望。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男主比知识分子出身的《人间的条件》男主更少一些忧郁性,但他看得更清醒一些,就是他知道“家”是回不去的,所以他在最后一次求生上飞机的门前犹豫了,他最终还是选择和费茨、穆勒两个战友在一起。

最先看清“家”是永远回不去的这一点的是求死不能的奥托,他发现他从战场上回到家中后,忍受不了自己已经不是过去的自己,家庭生活和他的战场生活差距太遥远,他的一部分灵魂已经死在了战场上。这也是为什么他最终选择自尽,他没有“家”这个念想,他无所畏惧,他只想完成军人的责任死在战场上。然而荒诞的是,因为整个集团军都被困住了,他最后也找不到战场,他无论怎么挣扎,他的死都是毫无价值,受够了的他选择开枪自己杀掉了自己。

另一个回不去家的是年纪最大的老兵,他是因为妻子带着孩子嫁给了一个法国俘虏而被迫失去了“家”。他本来是个朴实的乡下人,终极的目标就是得到一枚铁十字勋章,尤其是在失去了“家”之后,他更加珍惜自己的战友,更加追求作为军人的荣誉,这是唯一能支撑他的最后一点追求。他是饥肠辘辘的战友中唯一一个在发现军需后,把铁十字勋章别在胸前的人,也是一直忠实地背着重伤长官的人。然而他的荒诞是,在他一身伤病又冻又饿还渴望再次去前线继续战斗时,集团军最高长官带领着所有活得好好的、穿戴整齐的军官们在他面前举起双手去投降了。他们甚至懒得给这个战士一点解释,就扔掉了他从未放下过的枪。

 6 ) 贵在真实

说战争场面粗糙,可是如果去看看二战纪录片,彩色二战,你会发现这画面很真实,这就是当时德军士兵的状况,饿死,冻死。没有机智聪明,大义凛然,临危不乱的主人公,没有肉体横陈,也没有好莱坞大片级的特效,但贵在真实,真实到很多时候我都以为在看当时的录像。。。。。。。。。
战争是恶,但有时人性却并未泯灭,不像抗战剧中那猥琐下流的日本鬼子,而是真真实实的士兵,一些脱下军装后在平常不过的普通人,他们与那些平民无冤无仇,而不像某些剧中强调了这些士兵的丑恶嘴脸,错的只是那些政客,那些在地图上指手画脚的人,是他们把这些士兵变成了杀人犯,刽子手
总之,这是我看过的最真实,也是最好的战争片之一
当然,像《黑鹰坠落》,《最后的生还者》,《遥远的桥》,《最长的一天》。。。。等等 我还是看过一点的,意见哪里不对,还望包涵

 短评

德国人视角拍摄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反战情绪贯穿全片。苏德双方一百万亡者中大多是冻饿致死。巷战坦克战场面残酷,双方休战捡尸体,挤最后一架飞机,木匠男孩混血女人,开篇温暖惬意的海滨,落幕冷到彻骨的雪原,悲怆之作。

3分钟前
  • 顾小山
  • 还行

9分,城内城外谁能熬过寒冷的冬天,谁就可以赢得胜利,赢得世界。

4分钟前
  • 秀山鲤鱼
  • 力荐

冬天的好处就是,什么感觉也没有,一切都冻僵了,连哭也不能

5分钟前
  • Nicolas
  • 力荐

终于找到资源马上看完了。就是真实,93年拍的片子非要去拿现在的审美去解读,就不要对这部片子有更多的诋毁了吧…这部片子带给我的感觉就是真实、反战。要特技、要人物如何展现的那些人。。。要的太多了…超五星!

8分钟前
  • yvette
  • 力荐

德国人角度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更关注个体命运,生命之渺小,战争之操蛋。

12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推荐

比较少见的角度,一般二战片是从反抗国角度来拍的,而这个电影是从德国。很真实,很棒。德国人在承认历史错误上,比日本人要好的多。同时也应了一句话,历史上最愚蠢的事就是希特勒攻打苏联。。。

17分钟前
  • HollowCat No13
  • 推荐

从侵略者的角度拍一场战争的失败,选题敏感必然导致反思力度过火。从非洲战场撤回的小股部队被调往斯大林格勒,踏上战场直接就是巷战争夺。进攻斯大林格勒还没持续一半时间,已经转变为如何逃出斯大林格勒。情节安排上过于巧合,巷战遇到的小男孩在后段再见到时要执行枪决(小男孩具体帮了什么语焉不详),下水道遇到的苏联女兵在最后进入地下仓库时又发现被绑在床上。几个主角士兵的性格形象不太分明,缺少一眼可见的区分特色。战斗场面还行,也只局限于排级单位的小规模,没有大场面的宏观战场。摄影做得很好,尤其是后半程冰天雪地白雪皑皑的绝望感。

22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推荐

仅就电影来说,德国拍的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比俄罗斯的同名影片要好太多了。中国和二战有关的电影,捆起来也达不到日本《人间的条件》那种高度吧。这上哪儿说理去?

26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观看途中打了好几个透心凉的哆嗦。恍惚间,我觉得人类好像从未进步,或者一直在倒退,走三步退两步,这是为什么。斯大林格勒看不到边际的雪地很冷,人们唯一能做的选择就是自我了结。而现在,举目之下是万家灯火、欣欣向荣,我们却甘愿把良心浸泡在愚昧、压迫和分割里去了。再要细讲,文字恐也是无力的。但愿人人保持清醒、坚定的意志,强壮的体魄,及最重要的一颗火热的爱心,向前走,向光亮处去。

28分钟前
  • 迷蟲朋克
  • 力荐

战争场面比较粗陋,剪辑方面也有不少问题,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比较深入。

30分钟前
  • 还行

足球、战争,沉浸在男人的世界里,越发觉得这是一群不可理喻的动物...

32分钟前
  • 花间鹿
  • 推荐

德国人的视角看斯大林格勒战役——谁不想与妻儿团聚,谁又想杀人,谁愿去恼人的沙漠,谁愿忍受麻木了一切感觉的西伯利亚的寒冷,谁想做一颗棋子?愿我们永远不会为国家意志牺牲自己的小幸福。

35分钟前
  • Soda兰
  • 推荐

四部同题材中最好的一部。人性的诉求,下坡型反常叙事结构,女性符号被刻意扭曲,以及直面战争中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值得反复看。

38分钟前
  • 猫苦艾。
  • 力荐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超过100万人死亡。大多是冻死或饿死。包括俄罗斯人、罗马尼亚人、意大利人、匈牙利人、德国人。第六兵团有26万人被困,91000被俘。只有6000人在数年后得以重返家园。”

40分钟前
  • 阿素喇
  • 推荐

啥都没拍明白,充分表现出了战场上的混乱。大部分人都是饿死冻死病死的,对吧。难得的是德国的角度。

42分钟前
  • 细胞核桃仁波切
  • 还行

战场环境还原得不错,但是演员的在战场上行动显得非常业余。导演为反战而不遗余力地将几个主角置于绝望的境地渲染悲壮气氛反而使得影片有些失真

45分钟前
  • Zacchaeus
  • 还行

对于战争中人性的真实还原,德版强于俄版不少,德国人爱认真,俄罗斯人爱浪漫

49分钟前
  • 德尔苏
  • 推荐

为了满足少数人的欲望导致一大批一大批的人前赴后继地冻死饿死冤死被枪炮轰死……PS被打完艰苦的坦克战后,冰天雪地里的几个士兵分享一支雪茄的画面戳中。

52分钟前
  • 猫龟🐌
  • 推荐

战争与群体而言就是沙盘上的小旗,与个人来说就是精神的歇斯底里。

54分钟前
  • 心知_道
  • 推荐

中尉是个典型人物,天真,理想,干净,爱护自己的士兵,渴望用勇气来赢得他们的尊敬,但是斯大林格勒的残酷真相终究摧毁了他的一切,从精神到肉体。恪守职责只知奋力战斗的上尉伤重而死。早已心灰意冷的老兵奥托将自己一枪爆头。弗里茨抱着中尉一起冻死在荒原。冰冷寂寥的雪覆盖了一切曾经炙热的生命。

59分钟前
  • Favillae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