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竖琴

HD中字

主演:石坂浩二,中井贵一,川谷拓三,渡边笃史,小林稔侍,井上博一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1956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缅甸的竖琴 剧照 NO.1缅甸的竖琴 剧照 NO.2缅甸的竖琴 剧照 NO.3缅甸的竖琴 剧照 NO.4缅甸的竖琴 剧照 NO.5缅甸的竖琴 剧照 NO.6缅甸的竖琴 剧照 NO.13缅甸的竖琴 剧照 NO.14缅甸的竖琴 剧照 NO.15缅甸的竖琴 剧照 NO.16缅甸的竖琴 剧照 NO.17缅甸的竖琴 剧照 NO.18缅甸的竖琴 剧照 NO.19缅甸的竖琴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缅甸的竖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日本军队在缅甸战场受到英军的猛烈攻击,不得不向泰国撤退。溃军中的一队日本士兵唱着《士屋》歌,上等兵水岛弹着琴。部队在接近泰国边境时传来了日本战败的消息。于是大家放下了武器。水岛被派往附近的三角山,去劝说仍在抵抗的日军投降,一去便杳无音讯。当井上小队的降兵被送到缅甸南部的姆顿时,发现水岛还活着,原来三角山战斗停止后,他出家当了和尚,他与一只鹦鹉为友。随时随地掩埋日本军人的尸体,井上队长打听出了原委,也买了一只鹦鹉并教它说话。水岛听到士兵们的歌声,又弹起了竖琴,但是避而不见。然后又返回了森林。士兵们乘船离开缅甸。在荒凉的山岭上.水岛身披僧衣,遥望着远去的船。神秘的大佛犯罪现场调查:迈阿密第八季靡菲斯特死之棘宝贝儿1956午夜惊情外乡人2009山海情影子功德短板萌匪囧途地球最后的导演医神树海村光明底线还星爷一部电影安娜和世界末日老枪1975狂花凋落超感神探第二季扑不灭的火焰柳湖新颂重案行动之连环凶杀(国语版)挨饿游戏HELLO玄大人是谁来敲门神奇两女侠 粤语家有喜旺第三季谢谢你的爱喋血情路光之帝国荔枝光俱乐部红岩解除武装罗曼史罪恶之城2异形魔怪3体外杀戮赌场亲密敌人人生回环赛

 长篇影评

 1 ) 瘦弱躯体跳动着伟大的心

上大学的一门选修课,半个学期过去了,至今总共看了6部电影,日本影电百年(documentary),罗生门,东京物语,雨月物语,市川崑物语(documentary)和今天看完的缅甸竖琴。

全都是大师之作,但是我想说这些举世名作之中,我终于遇到这部我很喜欢的电影了。那就是“缅甸竖琴”。缅甸竖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美丽梦幻的竖琴琴声,因为和古筝一样也是管弦乐器,所以看完电影之后让我好想学呀,当然里面的音乐贯穿整个影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也很欣赏上尉对水岛的欣赏和深厚的友谊,要不是上尉一直不放弃寻找水岛和对他的深深理解,观众一定会很失望的。而最让我感动和震撼的是水岛的决定,他的反战信仰,最后皈依佛教,决定牺牲自己安抚世上的苦难。他脱离战友,一个人生活,隐姓埋名,这是最让我感动和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因为一个曾经平凡的人,为了自己的信仰,选择了一条不平凡的路。

是的,最近死亡的事情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一个人活在世上,好似一场梦,死了,那个思想构造的世界也随之消失,物质、宇宙都不关心你的离开,你的尸体将一点点被微生物消化。所以你怎么活,不就像是背水一战,尽情享受,尽情燃烧,反正最后比什么都没有还要什么都没有。而水岛,就选择为了他的心灵,为了安抚众生,而用余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他能抵抗住那么巨大的磨难,奉献自己。

上尉在船上读水岛给队友们写的信时,我流泪了。或许是因为其实我内心深处是多么向往水岛那样的自我奉献,那样的。。。无法用苍白的言语表达了。下面是水岛写的信内容:


“队长,我的队友,很难表达我对你们的想念,我的心中充满疑问,为什么世界一定要经受这种磨难?为什么有这样难以言喻的痛苦存在?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开始明白。最后我认识到,人类是不能找到答案的,我们的任务仅仅是减轻世界的痛苦。有勇气面对折磨、无情和毫无理性,并且毫不惧怕。找到通过自己的力量建立和平的例子。我要经历任何有必要的痛苦,为此实现我不可动摇的理想。”

这部电影真的好美,水岛那个瘦弱的身体跳动这一颗伟大的心让人好感动。

 2 ) 大爱无国界

《缅甸的竖琴》这部1956年日本战后的黑白电影,也许大家不是特别熟悉。但是,这部电影里面的一首曲子,大家一定不陌生,那就是李叔同先生作词的《送别》。提起这首曲子,不少人会以为李叔同先生就是原创者,但其实歌曲的原创者是美国的J.P.奥德韦 (J.P. Ordway) ,原名叫做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梦见家和母亲》)。凄美的曲子传到日本,由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秋溪谱词成为《旅愁》,广为传颂。在日本留学的李叔同先生,根据《旅愁》,创作《送别》,并取调于犬童球溪。同样的曲调,由不同的语言唱诵,同样能勾起人们心中的思念,这正是音乐的魅力所在。这个故事虽说是电影的一个题外话,但其实也说明了电影的一个主旨,那就是音乐,无国界;爱,同样没有国界之分。
我们的主人公也是随着音乐进入我们的视线。1945年,东南亚的战事接近尾声,一队日本士兵奔走在撤退的途中。上等兵水岛在音乐学院出身的队长指挥下,用自学来的竖琴鼓舞士气,抚慰战士忧伤的思绪。由于英军正在陆续接管缅甸地区,两国军事在一个村落相遇。当双方都在相互猜疑时,水岛弹起了Home Sweet Home。渐渐地,两队军士竟然开始用两种不同的语言唱着同一首歌。歌声成为了沟通的桥梁,双方的心门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打开。日本军队平静地交出了武器,跟随英军回到了战俘营……
为了让更多的日本军人接受投降,免受不必要的伤亡,水岛接到任务,去劝降一队负隅顽抗的日本士兵,然而那些战士拒绝接受投降,最终全部战死。侥幸存活的水岛被一名缅甸老僧所救。但他并没有感激老僧,反而把老僧的僧衣偷走,疯狂地跑回战俘营。此时的他不仅没有完好的衣物鞋袜,腹中也是空空如也。在最饥渴的时候,路人竟然向他供奉起食物。他全然不顾理解,像一只饿狗一样吞咽着食物。继续赶路的他发现一路都有日军尸体。不忍心抛下同胞的他开始掩埋尸体。最后由于数量实在太多,他只好行军礼,以表敬意。此时,他身上的僧服也只是一块普通的布而已。
在度过一条河流,水岛就可以到达战俘营了。就在岸边,他看见了一堆骨肉模糊的尸体。他惊慌地逃避,低头掩目,不敢正视。这时,正好有一位僧人上岸,他赶紧跑向船只,并对僧人说明自己的来意,并强调一路上有很多日本军人。僧人平静地看着他,说:“不只日本,许多国家的士兵都葬身在缅甸的荒野。”到达战俘营的水岛目睹英国人为日本军人举行的葬礼。他痴痴地看那一排排的十字架,似乎若有所悟,于是赶回来路,去埋葬那些因为自己畏惧而弃之不顾的各国军士的遗骸。在掩埋的过程中,缅甸人也被他感染,也加入了埋葬的行列。这一次,水岛双手合十,鞠躬感谢了缅甸的民众。在埋葬过程中,水岛发现了一颗红宝石,当地人告诉他,这是死者的灵魂。从此,水岛更是坚定了要留下来为士兵们埋葬的决心。
在战俘营中的日本军人就要回日本了。他们想尽各种办法找水岛,并劝说他回去。但水岛只是奏起竖琴为同胞送行。他在信中说自己已经皈依佛门,并准备埋骨缅甸。为的,是减轻这个世界的痛苦。
看着水岛运去的身影,似乎在默默地述说者对人类的怜悯。有一种情操,称为大爱,它能跨越仇恨,超越种族与宗教,是人性中最神性的素质。

 3 ) 《缅甸的竖琴》隐去了什么

影片隐去了侵略者的造孽和暴虐,隐去了被侵略国家的山河破碎以及人民承受的巨大牺牲,剩下的只是造孽者累累的尸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水岛,战俘营里等待回家的士兵,还有缅甸婆婆与侵略者话别的依依不舍。 在回国的船上,即将回家的日本兵一个个憧憬起自己战前美好的和平生活。可是,由于日本疯狂的战争行为,亚洲各国有多少人家破人亡,有多少人的和平生活被打碎,以致永远不可能复原了,……这一切又该由谁来承担罪责呢? 水岛目睹日本兵横尸遍野,心中大恸,发心要陪伴他们、安葬他们、超度他们。难道他就从未见到过被日本兵残害的人的尸骨吗?他动过怜悯之心吗?有过一丁点不安吗? 在这部电影中,人们看不到日本人一丝一毫的反省和忏悔。

 4 ) 开头就是《送别》的曲子

开头就是《送别》的曲子。是原版谱曲么 想评论一直提示字数太少我他妈的又不是写作文 写这么多搞屌毛啊 直接别让评论不就好了字数够了吗还不够说要至少140个字我该写些什么呢我那个大爷的 容不了不会说话的人写影评吗我就操了 不对 我就问了 够了吗?够了吗目前这么多字够不够够不够 挖槽还是不够我就该讲故事呗但是我确实没什么故事可以讲 不就是凑字数吗 目前够了不够了吗

 5 ) 不是军国片,反思了究竟什么是真爱国

缅甸的竖琴》1956,导演市川昆,改编自行山道雄作品,入选日本名篇200部。
以水岛为主线、上尉为副线。
侦察兵兼乐师的水岛在任务中失联队友,在想方设法归寻部队途中,见到国人尸骸曝野无人收敛之景,悲伤但依旧弃之不问归心似箭;但见到国人被昔日敌人所安葬的举动时,痛心羞耻于个人的自私行径,因而决定放弃归队、返途收尸,避友不归,安魂异国。
主题不能算反战片,倒像战败十年时为了不忘失败、提高民族认同感凝聚力、鼓舞民众投入新经济建设的。
反战倒是也有,如反独裁指挥绑缚个人命运、倡冷静独立思考。
音乐也是一大亮点。竖琴悠扬,第一次竟未听出是送别和求主垂怜的旋律。宫老作品萤虫之墓中八音盒也是后者的曲子,所以还是有热爱和平的意味的。
水岛最后也是完成了转变的:在面对骨灰盒时双手合十而不再是敬军礼即是。尽管红宝石还代表其国人的灵魂,他留下也是为了埋葬国人,但水岛有了重视人本和人皆当有归属感的思想,与军队的绝对服从与战争的蔑视人性南辕北辙。最后想到拒绝愤青般的狂热、在个人自由思想上的坚韧工作才是为人服务为国效力,所以坚心要当好命运的螺丝钉,以自己的方式打好新国家的历史基础。

为何世界受苦?不可言状,答案亦不为人知。工作只是减轻世界的痛苦,要勇敢面对苦难。不管是无意识还是不合理的事物,历经磨难,然后尽力创造和平。建设新的,梳理旧的。

 6 ) 今村昌平,1956。

本片改编自一部儿童小说,作者并未去过缅甸,原本想将写在中国,但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乐器做为联结,故在了缅甸。1940年代日军据占东南亚四年之久,在1945因战事太长补给不足日军层层溃退死伤遍野。本片便是一日军小分队在缅甸撤离的故事。

电影用音乐串起了整部故事线:男主和他的头儿均酷爱音乐并深谙对方情感,他们用歌唱表达远征对家乡的思念, 男主亦因学识缅甸的竖琴音乐与当地村民相识相惜,男主亦因英军对战士的葬诗乐魂动顿悟生死;战争是一场永远让平民无觉参与并深受其害的活动,入伍的日本音乐学生不知,心只有佛和农作的缅甸山民不知,送生的英国唱诗人不知,不知任何理由将不同地的人汇集一地互相残杀,而在这一部电影中,因为佛,因为音乐,因为鸟儿,才有了共通的情感。

何等优秀的一部以物喻情的电影。

“我不能丢下躺在缅甸山丘和河流的同胞们……为什么世界要遭受这么多痛苦?为什么会是不可言状的痛苦?——”如果是缅甸的电影,我会打满分,只是它是日本的电影,它什么都不算。他们在战后10年以后拍出的电影,读得出的只有对自己的伤害。

在大情感上,最优秀的反战电影还是《西线无战事》——“是德国的山在生法国平原的气?”

从小情感而言,如是我,亦会如男主一样的选择,留下来陪伴我的国民,我的战友,陪伴他们孤独零散的躯体;时时颂起灵音,让他们的灵魂以为有依。

今村昌平,1956。

 短评

本片是基于日本兵的视角展开的,加大了对同胞的同情和佛祖般的神圣意志,但相反的那些战争的惨痛,对当地人的摧残,甚至是以当地人的视角全都被忽略了,导致影片最终只能成为日本本土观众很有共鸣的作品。

8分钟前
  • 纸风筱龙
  • 较差

摄影技法绝赞,情绪节奏不好,大段对话节奏超慢

11分钟前
  • 冷杉
  • 推荐

1、清空安宁的禅意影像,明镜止水的悠扬配乐。2、珍爱生命的音乐上尉、富于哲思的竖琴士兵、纯情颂唱的日军合唱团,这种设定可能会存在,但也必定是个案;3、自1952年盟军电影检查制度撤销后,二战片的思想内核,逐步转向日本人作为战争受害者的自我认同,本片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12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1945年7月,在缅甸的战败日军。忧伤的思乡曲,好听的竖琴。日语版的《旅愁》,后来李叔同填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原版是美国的。战争带来痛苦和悲伤,无论你在哪一方。那些年轻的生命。但是不喜欢用老婆婆来营造的“军民鱼水情”场景。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3Mzk5NjI4.h

15分钟前
  • 锦瑟无端
  • 推荐

本片改編於竹山道雄的兒童文學作品,與《野火》相同,皆是市川昆所導演的戰爭片,只不過《野火》是以極端的“人吃人”來反映戰爭的殘酷,此片則較為溫情,並試圖探討戰爭給個体帶來不可抹去的傷痛,全方位地展示了不同土地的士兵與普通人的生活狀態,而且更巧妙避開了一般戰爭片歇斯底里的控訴,而是一再重申一個戰敗士兵的心理,感情,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音樂在當中的作用,不僅幫士兵戰勝了面對死亡的恐懼與困頓,更在通篇皆是悲壯而慘烈的基調中增添了一絲溫柔與浪漫,亦捕捉到了人類最普遍的精神需求與情感記憶,展現了即使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下,音樂的力量依舊具有強大的作用,能對人類最深處的傷痛與悲哀進行撫慰,給予人以震撼與深思。

19分钟前
  • 听见流星的声音
  • 推荐

翻译了CC花絮对三国的访谈扔B站了,本人吐槽市川昆还蛮有趣的,而且是真的不会唱歌……|@ Ozubook|唉,这片里的三国可真太帅了(我只有这种观后感……O<-<)音乐片一开口我就一阵剧烈尴尬可还行……|让他唱歌了吗?唱了

23分钟前
  • Virgil
  • 推荐

有时候感到日本鬼子真的很傻,但同时又不得不感叹日本大师级的导演不少啊,哎~~

26分钟前
  • 乌咪
  • 推荐

这不是一部战争片,甚至不是一部反战片。水岛的归隐,即浅显易懂又极具深意。这样的直白,却不让人觉得矫情,而是真正感同身受,能体会到他心中的纠结,其实关于战争思考的并不多,水岛只是作为一个无意入行的僧侣来看人世间的罪恶。这反倒更加的诚挚,故事不大,但是格局却很大。

30分钟前
  • 阿巴厮
  • 推荐

强盗让中岛用腰巾换香蕉叶,礼貌的打劫,大家笑,真帅!唐师曾说,我喜欢的电影。与《地道战》《地雷战》同时代,高下立见。确实,禅理和佛缘,宽宏的胸怀,深邃的气势磅礴。后半部如此诗意禅机,一般人看不懂的吧。

32分钟前
  • 咕咕
  • 推荐

t38517563e 字幕:http://shooter.cn/xml/sub/54/54453.xml 惆怅的我都懵了。

37分钟前
  • 一杯渺小
  • 推荐

一个战士到佛子的转变,因感受到苦而发愿,生死由天,尽形寿行愿。人总要知道自己为何而来,当你弄清之后便不会再对现在和未来感到迷茫,该做的做了,该走时也就知道往哪里去了。

39分钟前
  • Quentin
  • 力荐

“缅甸的土壤是红色的,岩石也是红色的”,开篇一句不明所以的话在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结尾得到了启示录般的升华。前半个小时就用诗意把一般反战片能讲的东西都讲完了,于是接下来就进入了超越国家和民族的人道主义环节。泪点俯拾皆是……感人至深。另外三国连太郎的确参战了,所以表演太赞。

41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借助宗教得以直白表达两岸相隔的高级符号——会说话的鸟、代表灵魂的宝石、骨灰盒、隔离网,每个符号都附以了饱满的精神力量,战争尸体面孔的冲击和音乐的抚慰让这股力量得到了实现,并开辟出更多的解读空间,主角完成了转变,最终使得日本人的武士信念让位于赎罪心态,深刻理解到人道主义的于精神的指导和塑造作用。

46分钟前
  • Acchan
  • 推荐

7/10。自然主义的用光+哀伤动人的旋谱与无人问津的尸骨残骸形成悲怆又温和关怀人道的影像诗,英军包围时所有人齐唱的那组镜头美极了,水岛站在铁丝网外向战友们引琴告别的构图甚精湛。有几个片段给人印像真的很深,可以称之为震撼。不过说这片反战的,要么是日本人,要么就是自身觉悟意识不够高。。。

51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大段的抒情;市川昆的人文关怀;符号化的人物:肩头站立鹦鹉、手拿竖琴的僧侣,坚守不退的日本兵,死无葬身之地的尸首,头顶竹篮的善良老婆婆,白白嫩嫩的理智的作为电影引线的上尉。电影风格与同时代的黑泽明、小林正树截然不同,看起来更像是叙事抒情电影,以群体为衬托,细描个人,表现主题。

55分钟前
  • 盖君
  • 力荐

市川昆的反战片名作,充满悲悯,既从个体角度观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创伤,又上升至佛教视域,凸显战争的虚无与荒诞。主人公水岛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成长,从懵懂的士兵最终自愿变成了缅甸人、修行僧,但他对战友及故土的藕断丝连之情仍多次通过柔缓动人的音乐激发出来,虽有纠结矛盾,却并未动摇,他决心在缅甸安葬/拯救死去的灵魂们。影片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先是水岛个体的历练与重生过程,后为战俘营里连队对他的思念与追寻。[送别]的日版歌曲依旧萦回着熟悉的惆怅气息。士兵群像刻画不错,既有厌战的疲倦者,又有狂热“玉碎”的固执愚忠者——但在此之中亦有早起疑心却被迫从众的悲哀客,可见军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强制裹挟,个体沦为棋子。除了竖琴,片中还有不少象征符号,如在大佛像中演奏的水岛、挖出的红宝石,以及那两只鹦鹉。(8.5/10)

5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宗教植入的人道主义反战文本(尽管有局限),灾难殉道者形象,战争语境下的精神裂变,散文风格情绪化表现,合理叙事依据的建置。市川成名作,有一定幻想色彩,85年重拍。不得不承认超越民族语言的音乐声响起时尤为动人,我很喜欢。

59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發覺我喜歡的片子還真是缺陷和優點一樣明顯,我喜歡水島只是因為他很痛苦,時時刻刻強調自己是受害者的中國人還是別看了。最後為什麽要交代信呢,因為隊長和水島是CP呀,囧!

1小时前
  • 有未始有始也者
  • 力荐

经典反战片。因为曾在实皆山上看到供奉日军亡灵的佛塔,心中的体会似乎更深刻一些。缅甸是日本人心中永远的殇,战死的18万士兵中,竟有半数以上是被我英勇的远征军击毙。但无论是日本还是英国,都没有放弃找寻阵亡同胞遗骸以及建立墓园的工作。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曼德勒山上看到远征军的佛塔或墓园。

1小时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力荐

影像继承了音乐的感染力。大体看了下豆瓣的评论,竟然都在扯战争反思,哎

1小时前
  • 惧色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