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藏獒

HD

主演:梅·惠特曼,乔治·加西亚,山姆·艾里奥特,J·K·西蒙斯,卢克·威尔逊,艾迪·伊扎德,格蕾·德丽斯勒,基南·汤普森,刘易斯·布莱克,马特·狄龙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普通话年份:2015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摇滚藏獒 剧照 NO.1摇滚藏獒 剧照 NO.2摇滚藏獒 剧照 NO.3摇滚藏獒 剧照 NO.4摇滚藏獒 剧照 NO.5摇滚藏獒 剧照 NO.6摇滚藏獒 剧照 NO.13摇滚藏獒 剧照 NO.14摇滚藏獒 剧照 NO.15摇滚藏獒 剧照 NO.16摇滚藏獒 剧照 NO.17摇滚藏獒 剧照 NO.18摇滚藏獒 剧照 NO.19摇滚藏獒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摇滚藏獒11

我觉得整个故事的编排还是不错的。至少看了没有让我感到很难受。

但是画质,动作的流畅度,还没有办法和皮克斯的动画相比。

藏獒们强身健体为了躲避狼。他们用的是降龙十八掌。(这部电影中中国元素和中国台词的融入是有点奇怪的,因为整个动画片的画风是西方化的,但是故事又似乎是和中国有关的。不知道老外看了会不会很懵)

小藏獒从小喜欢音乐,在百般阻挠后仍旧不能泯灭他爱音乐的心。well,最后他得到了家人的同意独自踏上了音乐之路。我想这一定和郑钧自己的人生有关。很多的摇滚青年估计就是这么一张票去了北京,然后开始了漂泊的生活。

然后他们在外面遇到阻碍,(这里是狼)或者不受待见,被欺骗(音乐老师),也会越到一些好朋友(音乐伙伴),然后最终他们要以因为抚慰人心,拯救世界(返回乡村)。

整个故事有很多摇滚乐手的隐喻在其中。

 2 ) 藏獒

一部老少皆宜的动画佳作。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形象,细致的画风,纤毫毕现。全片充满了夸张谐趣的美式动画风格。西藏风光和藏式建筑也在片中一一呈现。郑钧作为制作人,在片中的音乐部分营造尤为精致,片中呈现了不少经典的华语名曲片段,郑钧的、许巍的、朴树的,都有。这作为国产动画对外的文化输出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德云社班底的配音是一大亮点,尤其是老郭配的藏獒爸爸很有意思,挺接地气。故事并不复杂,前面的情节略显拖沓。另外,感觉动物造型设计上不算赏心悦目,如藏獒爸爸就像一只没耳朵的笨熊。总体上,还是一部挺有趣的合家欢影片,也融合并彰显了追逐梦想、努力拼搏、真诚待人、父子亲情等极具教育意义的元素。影片中有句话说得好:天堂不在远方,就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3 ) 国产动画还是译制片?国际化外衣救不了土摇情怀

《摇滚藏獒》里,真正唱歌的有两个:
痴心追梦的毛头小藏獒波弟,灵感停摆的摇滚猫王安歌士。
后者,才更像现在的郑钧。

<图片1>
2009年,互联网还是博客的天下。那些文化名人博客更新的瞬间,就像在精神世界里擦火柴,瞬间的光亮和永恒的期待。1月10日,郑钧更新了博客,他的《摇滚藏獒》出版了。
编创近四年。四年前,郑钧在做什么呢?
四年前,是2005年。郑钧依然没有发新专辑。在2001年的《郑钧=ZJ》后,郑钧曾经在2003年出过一张翻唱专辑,下一张,就到2007年了。
但是,没写歌的这些年里,郑钧写完了一本书。《菜刀温暖》。
也是摇滚歌手的自传体故事,男主名字叫「温暖」。
后来,这个名字出现在漫画《摇滚藏獒》里。是「温暖」发现了藏獒麦头(Metal),把他带到大城市唱歌。
但在电影里,「温暖」不见了——当然,是整个故事都改了,连藏獒的名字也是。除了题目(或者说IP……)还是《摇滚藏獒》,故事,已经完全是好莱坞的故事。国内上映时,郑钧还在编剧列表里,还放在第一个。而在国外,编剧中没有他的名字。
也是在博客上,那一年,郑钧公布了自己要去好莱坞考察学习的进程。在那个国产动画谈不上有希望的年代,一群热爱音乐的人,已经开始期待,郑钧会在将来带回什么。
 ——跟之前说的去好莱坞学习似乎不太一样,六七年后,是把整个好莱坞都搬来了。
不再唱那么多歌的这些年,郑钧做了很多事情:写书、画漫画、开酒吧、做APP、做高管、拍电影……在文化界各种吹响号角。在看《摇滚藏獒》前,我们先要明白一件事:老郑是曾经让你爱上摇滚的人,但今天的老郑,是不再写书的韩寒郭敬明,是不再写歌的高晓松……他和他们一样,都是文化玩家。

<图片2>
「燃起你的火,就现在!」
虽然有郭德纲老师的配音,但这段体现中心思想的台词——和其他更多台词一样,依然让人出戏:
翻译腔。
除了配音、突兀乱入的插曲、更突兀的广告外,连角色名字和口型都是西化的,国产味到底在哪里?
在讨论这部中美合拍片的到底有多少国产基因之前,先说郑钧和摇滚的故事。
后来人们提到郑钧追梦音乐的经历里,这一条显得闪闪发光:毅然放弃去美国的机会,留在国内追寻音乐梦想。
不过,故事的另一头是,郑钧不需要出国,就能接触到那些足以支撑他追梦的资源了——
第一代摇滚人,都是最有条件接触到西方音乐的那批人,传说中的林少爷,音乐家庭的崔健窦唯……其他平头百姓如果想要这样的机遇,得靠天上掉下来什么的东西——像《摇滚藏獒》里从天而降的收音机
郑钧,就遇到了这样的机会,他的专业——工业外贸——让他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接触欧美音乐。The Beatles,The Rolling Stone,The Doors,Led Zepplin……这些六十七年代的老牌乐队,在当时还是稀缺资源。而这时,离打口带风行起来也还有十来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差,足以让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占领高地,举起弄潮儿的旗帜。
更老的中国摇滚人比,郑钧听到的更多。有老如滚石,有年轻如涅槃枪花,有新潮如英伦一代。在这种熏陶下,做出来的也更多。1994年,《回到拉萨》《赤裸裸》《灰姑娘》《极乐世界》……一炮而红。
然而随着技术发展,当滚石经典500首可以放进MP3后,听歌变得很简单,一些痕迹也在不断被发现。最经典的,当属质疑《赤裸裸》抄袭枪花的《Bad Obsession》。此外,还有《极乐世界》模仿枪花的《Patience》,其他两首成名作借鉴滚石等。后来的作品中,《塑料玫瑰花》借鉴Radiohead的《Fake Plastic Trees》,《私奔》借鉴碎瓜的《Mayonaise》……这些都成为网友的热议话题。
最大规模的一次误伤来自Coldplay的《Yellow》。郑钧签约百代后有的同名专辑里,有一首《流星》,完全是《Yellow》的翻译版。虽然这件事有着明确的官方解释:当时百代为了打响郑钧名气,把同属百代的《Yellow》授权给郑钧重新演绎了。但也消除不了人们提到这件事时的违和感。

<图片3>
在贫瘠年代,这样的成长路线无可厚非。但当我们说到土摇时,有些时候,会为一些真正有中国土味的音乐感到自豪,比如崔健切中要害的呼喊,比如万青,虽然师从盲瓜,但出来的是自己重工业城市的味道;有些时候,却是为一些强硬的international无语凝噎,当添加了太多国际化的高端调料后,端出来的菜却土味更突出时,就尴尬了。

<图片4>
说回《摇滚藏獒》,在这部显然是好莱坞口味的动画里,那些老套路旧桥段用得似乎也不是那么走心。在之前的预告片中,有一部单独拎出了藏獒去猫王屋子的段落,但这一段,却像极了《卑鄙的我》——那部造就了「小黄人」的经典电影就是围绕着怎么进这间机关重重的房子展开的。——这只是桥段而已,整个故事的套路,也都还是美国梦模式,倒没必要说和《疯狂动物城》撞车之类的,都是同一个母题。
就算不看这些桥段,不听译制腔,种种涉及纸和文字的部分也未作相应的汉化,这些细节的诚意,还是差了一点。
只有简单的正邪二分法和低幼剧情走向还是在一片国际化包装中凸显出来。也许,我们对跨界导演本来就没有很高期望,但也不至于去双重标准地去忽视很多瑕疵。我们对摇滚老炮,也本来就没设置太高的期待。

<图片5>
在《摇滚藏獒》里,藏獒波弟在摇滚猫王安歌士的房子里遥望家乡写出了歌,但作品却被安歌士窃取了。面对媒体,安歌士试图把波弟寻找灵感的过程说成自己的,但不断受到良心的谴责,最终坦诚面对了错误,并帮助波弟走上舞台。
波弟当然是奋斗的那个人,像郑钧自己一样,从睡公园长椅一路走来。而波弟的家乡,雪山村,也完全是仿照拉萨而来。从许多隐喻来看,郑钧是拿波弟自喻,一路奋斗,不忘「回到拉萨」。
也许吧,也许郑钧曾经是波弟。但现在,他更像安歌士。
一个已经功成名就的摇滚歌手,有着知名度和粉丝,优渥的创作条件,但远离出道之初那么多的原始灵感后,再没有惊世之作出现。

雪山村=拉萨

安歌士有着满屋子的吉他,有着轻松可以调动的资源,还在努力写歌,真心想写出更多歌,但总在灵感那一关卡壳。对,他现在站在辉煌的高台,但曾经,他何尝没有像藏獒波弟一样奋斗过呢?
安歌士的形象,融合了猫王、Mick Jagger和Angus的元素,这都是郑钧尊崇的老前辈们。电影里的安歌士,或许真的是作为偶像存在。但是,走到今天,郑钧自己也已经是老摇滚的辈分了,他自己,已经可以站在安歌士的角度,在评委席上,在合音量APP里,指导和提携后人。
1994年的《回到拉萨》,一遍一遍唱起,越来越唱不上去。新歌越来越华丽,团队越来越国际范,口碑越来越走低。而回到拉萨的灵感,也该说再见了。
从最初选中「藏獒」作为主角,到上映前巡回至拉萨倒立做宣传,这些年的郑钧,已经走过太多,改变也太多。他还想做那只藏獒,但就算我们看到初心还在,已经不能像曾经那样唱起来了。

Angus是藏獒的目标,那Angus的现状是否也是藏獒的未来

抛开对影片的评价,对很多早就关注《摇滚藏獒》的人而言,还是算圆了一个六七年的小梦。毕竟,郑钧答应过我们的那部片子,上线了;毕竟,郑钧说要用好莱坞的技术做一部良心动画给小朋友看,也没有食言。
喜欢他的歌的人们,也还是希望他能够一如辉煌往日,带领中国摇滚更进一步——电影中的安歌士,能否继续走下去呢?

 4 ) 摇滚波弟,炽烈我心

这篇影评,在看完电影的当天写下,今天,突然想发到豆瓣上来,于是我来了。

         摇滚藏獒,我等了很久,首映那天没能去看,第二天才有机会去看。
         明明是部很正能量的电影,可是看完我是一路哭着回家的。为什么这样的良心电影,准备了6年的优良成果,会遇到这般的磨难。先不说别的,光是配音阵容都不该让这部电影受到这般冷落。为了《摇滚藏獒》老郑做了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两天在微博上没少关注影评以及关于摇滚藏獒的动态— —排练率很低,即使有排片,时间点也让人尴尬。正如我今日去看的时候,空空荡荡,全场只有两个人。
         剧情不复杂,如郑钧性格一般纯粹。主人公波弟其实是以郑钧为原型,立意在于传达“热爱”“梦想”“坚持”,满满的都是正能量。波弟被从天而降的收音机砸到,被这个“音乐魔盒”里传来的摇滚乐所吸引,之后就是猫王安歌士接受采访的一段自述,唱出你心底的声音,而且永不放弃,就算你亲爹说不行,也要坚持。郑钧内心最真挚的声音,他的热爱,他的摇滚,他的梦想,很温暖的画面却直戳我泪点,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共鸣,这也是我没有喊任何小伙伴同行的原因,我害怕他们没有这种情怀,没有感受到郑钧的用心,甚至害怕他们在心底里会觉得这是一部无聊的电影。
        我热爱摇滚起源于郑钧,我的情怀都是因为那颗跳动着的热爱摇滚的心,我抑制不住一直在无声泪流,心疼当年的郑钧,心疼现在的自己。
        波弟的家乡在雪山上,他们的居住地的原型就是布达拉宫,想起《回到拉萨》中:在雪山之巅把我的魂唤醒……..那雪山,那青草,美丽的喇嘛庙。许许多多的细节都在彰显老郑这6年的专注与辛劳,背后有太多太多我们看不到的艰难与绝望。电影插入了很多经典歌曲,《蓝莲花》《那些花儿》《作》《私奔》等,每一首歌都会让我起一身的鸡皮疙瘩,无论是许巍还是朴树,都和郑钧一样热爱坚持着他们的音乐,惺惺相惜。
        结局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音乐和热爱能给予我们战胜一切的力量。温暖积极的结局又一次引燃我的泪腺,将我的情怀和我的热爱揉成一团,碾碎在空荡的影院里。我哭着走出影院,哭着走回家,哭着写下我这篇不知所云的观后感。
       去他妈的票房,去他妈的排片,去他妈的狗屁电影圈规则!
       郑钧牛逼!!!

 5 ) 原谅我只给配音满分

影片的受众大概是初中生左右的孩子吧。
人太小了,不懂得梦想与现实的含义与心酸,就看个热闹,,影院里的笑点也都是小孩的笑声;人太老了,很轻易就看出影片的情节套路,没有任何分支,浅显易懂,犯困。

关于配音。赞。尤其是老山羊和猫王的。老山羊的气势足,猫王的简直是广播剧小王子。

关于特效。三个地方给我的印象比较深。1是天上掉盒子时候的小狗内心os很炫;2是雪山村的环境真的好美;3是下雪做的很有临场感。喜欢。另外多说一句,avatars‘质感看上去也很不错。

关于音乐。没有共鸣,也不是我喜欢的风格。建议观影前听音乐,有共鸣的还是推荐去看看。这个共鸣真的好重要。我旁边一个搞摇滚的老哥们儿一个人买票过来看,整场下来都是迷之尴尬的气场。也许有人说摇滚赤子才能听得懂这音乐,也不是没这可能哈。

关于主题。主题清晰,通俗易懂。

over

 6 ) 累了就回家吧,我们什么都不问!

文/车厘子

“如果累了,就回家吧!”
 
1
看电影前,让儿子在《大鱼海棠》与《摇滚藏獒》之间选。因为喜欢音乐,儿子选了后者。

 
它讲述的是一只想当音乐家的藏獒追逐梦想的故事。
 
藏獒波弟有一种类似美国傻大姐的一根经精神,头脑简单,单纯善良,心无旁骛,一切行为活动都围绕他认定的梦想展开。
 
这可愁坏了波弟的爸爸康巴。藏獒的本职本应该是看门,守护羊群。康巴空有一身本领,震慑得了狼群,却震慑不了儿子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野心。
 
是不是这块料?其实从来都不重要。有没有那份心?才是成败的关键。这是无数拥有梦想的人之所以能撑到最后的动力——单凭着一腔如火的热爱。
 
而这股热爱的代价是,本来应该子承父业的传承,变成了后继无人。
 
那就这样吧!这个担子还是得自己扛下来。后人自有后人的一片天地。
 
于是,经过一番心理挣扎的康巴,将车票交到儿子手里说:
 
“进城去吧,要是不顺利就回家来。从此跟你的音乐梦想永别。”

 
去吧!去吧!狼群的威胁不用考虑,羊群的安危不用考虑,雪山村的存亡不用考虑。从此将家乡的一切遗忘,仗着梦想走天涯。等哪天倦了,累了,疲了,想回来了,这里仍是你的家。
 
2
康巴送别波弟的那一段,不由令我想起《我在伊朗长大》里的玛嘉。
 
两伊战争爆发后,伊朗社会动荡不安,世风日渐保守,生活艰难,而玛嘉离经叛道、早熟大胆地迷上了西方音乐和文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出于对女儿的担心,父母决定将14岁的玛嘉送往奥地利上学。
 
临行前,爸爸对玛嘉说:“走吧,这里不适合你。”
 
你是自由的,不羁的,那就应该到一片自由的天空下,自由地生长,自由地选择你所热爱的生活。
 
在奥地利,身为一个伊朗人,玛嘉不得不面对来自周边人的歧视和自己自卑的情绪。当她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赢得大家认可的时候,爱情的伤痛又将她重新逼回墙角。
 
在爱情面前,再理智的女人也容易失去理智。过去有多甜蜜,失去的那一刻就有多痛不欲生。
 
玛嘉的过去,走过躁动叛逆的青春期,因为战乱被迫离开家乡,在一个陌生的国度谋生。她孤独的流浪,吃垃圾堆食品,捡烟蒂抽,睡板凳,受尽了颠沛流离之苦,尝尽了流浪他乡的辛酸。短短的成长历程让人揪心,却又从中获得一种坚韧的力量。
 
这一路,她承载了太多,抵抗了太多。她孤独过,彷徨过,脆弱过,绝望过,却也独立过,坚强过。
 
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在一次失败的恋情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她彻底地心灰意冷,一个人流浪街头,任其自生自灭,最终病倒在地。
 
当好心人将她送进医院,捡回了一条命之后,她才发现,在那个陌生得可怕的地方,家是一个多么温暖的存在。
 
她拨通那个永远能倒背如流的电话号码。
“爸爸,我可以回家吗?”
“可以!”
“爸爸,请答应我,不要问我任何问题。”
“我答应。”
妈妈抢过电话:“我们答应,没有人会问你任何问题!”
 
不管你在外面的世界有多么风光,不管你吃尽了多少苦,不管你爱过多矬的渣男,家,永远为你敞开着大门。
 
在家里,你不是孤独在外的游子,不是渴求融入群体的新人,不是依赖于爱人的附庸,你只是家里的一份子。
 
只因为你出自这个家,这个家就永远属于你,永远无条件地接纳你。
 
所以,总有那么多的人,打拼累了之后,想回家。那么多的人,失去恋人后,想回家。那么多的人,跟情侣闹不和之后,想回家。那么多的人,在拼到不想做出任何努力的时候,想回家。
 
3
生长在和平年代,已经少有人像玛嘉一样被迫离开家了,更多的人像波弟,为了一个自己执着的梦想,说出走就出走,不带一丝留恋。
 
在家面前,我们永远可以理直气壮地选择自私,大概是因为,我们心里非常清楚,它是一个永远也不会遗弃我们的地方。
 
也许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以为这世界都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才终于知道,只有家才是为自己而存在的。
 
4
我曾那么唾弃过自己的家,给自己施加了一万个不得不出走的理由,然而在梦想被现实击碎,身心俱疲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却还是家。
 
当初那么踌躇满志,对父母说:“等我闯出一片天地,接你们一起出去享清福,咱再也不回这里了。”
 
父亲说:“可是孩子,这里是我们的家啊!你可以远游,但家只能在原地守候。”
 
一个人拼久了,才知道,有一个在原地为你守候的家,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我们都是自私的孩子,享受美食的时候,潇洒玩乐的时候,人前风光的时候,都以为是自己一个人在努力前行。只有在倦鸟归巢的时候,才发现,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家在为我们负重,为我们清除后顾之忧。而当世界将我们遗弃时,只有家向我们敞开大门。
 
5
我还记得父亲去世后很长的一段日子,仿佛人的整个精神世界彻底坍塌。
 
与此同时,我发现实现梦想付出了太多不可承受的代价。于是,再一次回到那座岿然不倒的老家。
 
然而,新的装修将旧日的痕迹完全掩盖。那四周都有裂缝的墙壁,那儿时留下的涂鸦,那曾经被当作游戏界限的地板裂缝,以及那些熟悉的味道,都不在了。全被洁白干净的白粉墙壁和散发着原木气息的崭新家具所代替。
 
万般心绪涌上心头,我拨通爱人的电话,说:这里好像已经不是我的家了。我感觉自己像棵无根的绿植,没处生长了。
 
爱人说:那就在我的土里生长吧!
 
原来,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有了一个新的家。
 
如果累了,就回家吧!
 
END

车厘子看电影:原创治愈系影评。一部电影治愈一处伤。

 短评

典型的合家欢电影,主题曲挺好听的,不过对于人生梦想有点显得简单了

10分钟前
  • 汤平
  • 还行

#19th SIFF#很早就看过漫画,不过影片跟漫画除了题目一样,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了。成片质量不错,因为团队里基本没有什么中国人。怎么看都像是一部配了音的低配版的[疯狂动物城](口型仔细看还是英文的)郭麒麟郭德纲于谦这个阵容也算很惊喜了。跟[热爱][蓝莲花][那些花儿]放在一起,有种奇妙的混搭感。

14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和大鱼海棠一天看的,画面不比,但三观正了无数,德云社的配音有意思。多一星鼓励,乐峰7

18分钟前
  • greaco
  • 推荐

片尾曲可听,但经典民谣不是这么用的啊,郑钧老师,一点也不rock。相比之下就知道《蓝色骨头》有多珍贵了。白开水,毫无惊喜的好莱坞外包行货。猫王家的设定不错,虽然也是借鉴的。

22分钟前
  • m89
  • 还行

蛤蛤分数上咬死那个什么破鱼加油!

24分钟前
  • 科幻基金
  • 力荐

看的时候觉得不像国产动画,片尾一看原来整个都是美国团队。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疯狂动物城》的感觉了。这片子给小朋友们看,作为音乐和成长启蒙,肯定比百分之九十的院线国产动画合格,然鹅最终票房扑街。

27分钟前
  • 十八爷
  • 推荐

因是受制于成本的因素,《摇滚藏獒》作为一部好莱坞动画导演执导的中国电影,在制作上并不出色,而对于电影寄望音乐梦想的命题,那泛善可陈如同“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低幼套亦使电影显得暗淡无光,这样的动画又能拿什么去谈摇滚梦想。

31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较差

建议还是刷E文版,摇滚大神内把大曼城口音,滚圈极致。国配没这效果。

34分钟前
  • DuoDuo🐿️
  • 推荐

看评论还以为是喜洋洋灰太狼级别,其实并不是,水准介于皮克斯与迪士尼之间,很美式,很好莱坞,很流水线。

35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郑钧半自传,做了6年,好莱坞班底保障了叙事和基本制作水准,然而资金还是短板,动物都没毛发。既然主题是梦想,努力过程展现得并不够,藏区孩子怎么就会solo了?民族音乐跟摇滚有没有更好结合方式?用了很多接地气的配音演员和KTV金曲,但对原创而言有点偷懒取巧。猫王及豪宅最生动,结尾摇滚仍不够嗨

39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羊看上去像是近亲繁殖过度了

41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你们一定会被愚蠢的片名和人设吓到是不是……虽然丑小藏獒从头蠢到尾,但居然挑不出太大毛病(从城市扭回雪村有点bug),流水线产品就是这么耐摔。一会功夫熊猫一会疯狂动物城,但只要猫王的角色是成立的,这部主打土产摇滚的合家欢动画片,其实还是可以交差的。

46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郑钧没有做音乐,而是做起了漫画,在漫画中感受到了郑钧那颗依然为摇滚音乐而梦想,年初的时候看到疯狂动物城的时候就在想动画里讲梦想,讲现实,讲一切,适合大人适合小孩,同样,藏獒也是这样一部电影

49分钟前
  • 空心豆
  • 推荐

及格了,违反传承宿命去追逐自己梦想,让人想起疯狂动物城的兔子朱迪,有些段落挺有趣,但画风不够细致。《蓝莲花》好听。

53分钟前
  • 微風
  • 还行

摇滚藏獒故事小有瑕疵,但是整体是在及格线以上的。这片子是目前档期里唯一合家欢风格的影片,场内小孩子很开心。电影最大的失误应该就是打了摇滚和情怀牌,这片子和摇滚基本毛关系都没有,发行宣传打暑期欢乐路线的话应该不会这么惨。对于国产动画片来说,这片子沦落到买票房的地步,可惜了。

57分钟前
  • 所有团的团长
  • 推荐

比想象中好,OST生硬在许巍和朴树两首歌,有点秀朋友圈感觉。做了这么多年,可惜出在疯狂动物城之后,一定会被说抄袭,心疼。

59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还行

三星,郑钧自己的半自传故事,很俗套很鸡汤的故事,但也很单纯,藏族高原下纯正的为梦想而执着的心灵,整体还是偏向于孩子们,画面效果值得肯定,歌曲虽有喧宾夺主的感觉,但歌都真心不错啊,个人好喜欢猫王

1小时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两个热爱摇滚乐的人坐在影院看动画片一点也不违和,甚至看到片尾俩人都有想哭的冲动,整片是非常自然的励志鸡汤,受众年龄段很广,孩子看画面,大人品含义,因为热爱,一切皆有可能。剧情中还稍微把当下几种摇滚乐手讽刺了一番,这点儿很有意思。缺憾就是中国的动画片为什么要配成翻译腔?

1小时前
  • 冷淡鸡。
  • 推荐

音乐和梦想虽然老套路,还是挺燃魂。画风较简单粗糙。

1小时前
  • 初雪
  • 还行

摇滚藏獒,对于曾从摇滚中得到力量,甚至改变生命轨迹的孩子们来说,是一次重温,重温那种惊喜、满足、无助、迷茫、勇气、直至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团火的过程,谢谢郑钧老师的坚持,谢谢华谊的支持,谢谢指引我们的摇滚精神!我也爱你们,谦大爷、郭大爷、孙越贼胖子!

1小时前
  • 隔岸之雨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