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孩子

HD

主演:梁静,金宏,刘爽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普通话年份:2012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星星的孩子 剧照 NO.1星星的孩子 剧照 NO.2星星的孩子 剧照 NO.3星星的孩子 剧照 NO.4星星的孩子 剧照 NO.5星星的孩子 剧照 NO.6星星的孩子 剧照 NO.13星星的孩子 剧照 NO.14星星的孩子 剧照 NO.15星星的孩子 剧照 NO.16星星的孩子 剧照 NO.17星星的孩子 剧照 NO.18星星的孩子 剧照 NO.19

 长篇影评

 1 ) 看这种电视或者网络上到处都是的题材值得花那么多钱吗?起码得40块钱起步吧

这种煽情的片有市场吗?看这种电视或者网络上到处都是的题材值得花那么多钱吗?这种煽情的片有市场吗?看这种电视或者网络上到处都是的题材值得花那么多钱吗?这种煽情的片有市场吗?看这种电视或者网络上到处都是的题材值得花那么多钱吗?这种煽情的片有市场吗?看这种电视或者网络上到处都是的题材值得花那么多钱吗?这种煽情的片有市场吗?看这种电视或者网络上到处都是的题材值得花那么多钱吗?

 2 ) 星星的孩子是俄底修斯的孩子

与其说《星星的孩子》是一部关于自闭症儿童的电影,不如说这是一部关于母亲成长的电影,而自闭症儿童不过是这部电影一个重要的背景,显示着一个母亲的恶劣生存环境。

看完陈苗导演的这部新片,我多少有一点感到意外。原本以为影片将围绕亲子关系大做文章,却未曾想到陈苗却一笔荡开,把影片的重点落在“母亲的成长”这样一个更为深远的主题上,从而把《星星的孩子》与大名鼎鼎的《海洋天堂》区别开来。对于一部只有六百万预算的小制作电影来说,这未必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说起自闭症,人们往往容易把注意力放在自闭症患者尤其是儿童的身上,关注他们与我们的种种不同以及他们生存的不易,关注他们的存在给家庭带来的种种麻烦和艰难。而我们日常所见,其实无非是生活的表象,难以真正进入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尤其是父母的内心。《星星的孩子》做出了这方面的尝试,虽然这尝试并非尽善尽美,但也足以引起观众的共鸣与震撼。

影片中的母亲梁铮铮,挣扎在社会底层,而她的种种挣扎,其实仅仅是因为她有一个自闭症的儿子。一旦摆脱开这个孩子,她的生活将会顿时改观。但她并没有轻易选择放弃,而是带着儿子从北方的内蒙来到南方的深圳,希图在这个发达的南方都市靠自己的劳动改善自己和儿子的境遇。然而,深圳不是她想象中的黄金天堂,都市里也没有当初她的梦想,她必须面对的是残酷的现实,现实的现实,甚至不惜以她可以接受的方式出卖自己,——正如影片台词所说,她要的不是脸。然而,梁铮铮的一切努力终于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碰得粉碎,儿子是她无法逾越的一个障碍,然而,当她终于狠下心来消除这个障碍并付诸实施的时候,所有的机会都已经离她远去了。等待她的,仍然是在底层的挣扎,同时又加上了一层抛弃儿子的心灵折磨。而这折磨,较之生活的艰难,是她更加难以承受的。于是,她走进警局,冒着再度入狱的风险,也要寻回被自己抛弃的儿子。而这,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拯救儿子,更是为了拯救她自己。

当梁铮铮带着儿子踏上北上的火车离开南方的时候,表面上看来是一种退缩,但当冰封的黄河再度出现在影片结尾的时候,这个故事实际上已经变成一种奥德赛,重归“回家”这样一个永恒的母题。历经磨难、终回故乡的梁铮铮,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逃离家乡的女人,——太阳洒在冰封的黄河上,解冻还会远吗?而作为观众,我们知道,那条系在母子腰间的五彩绳,已经在母亲与孩子的心灵之间打下了一个永远不会再度解开的死结。从这个意义上说,星星的孩子,也是俄底修斯的孩子。

作为一部新写实主义风格的电影,《星星的孩子》看上去更像是一部纪录片。惟其如此,它才不仅仅只具有令人感动的力量,也逼迫着人们向更深处思索。爱,抑或母爱,并不都是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很多时候也是冷酷的、现实的,甚至是无情的;而自闭症患者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家庭关系和家庭内部事务,更是与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密不可分的。而这,才是我们生存其中的真正现实。

还好,希望总是有的,因为太阳已经洒在冰封的河面上。但令人感到些许遗憾的是,这希望更多的是属于那个自闭症男孩,而非他历经磨难的母亲。对于梁铮铮这个成长中的母亲来说,未来的日子还很长,成长的烦恼仍然会有很多。而这一点,已经被一位来自台湾的母亲在首映礼的现场证明。

奥德赛是一个圈,这是俄底修斯无法逃脱的宿命,也是一种步步惊心。

 3 ) 希望更多人知道

因为自闭儿童志愿者的社团工作先看了这个电影,眼泪哗哗的。虽然平时确实是看什么电影眼泪都哗哗的,但主要还是因为想到了平时接触的那些自闭症家庭的父母。
正面新闻看多了,大家大概都会觉得这样家庭的父母都是任劳任怨的低调卑谦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尤其是自闭症的孩子,他不是你想象里的那样不说话,而是常常大吵大闹反复嘀咕,我最不能忍受周围的人像看外星人似的赤裸裸地扭头过来盯着孩子和大人看,这种时候,还有一些父母会显得不好意思,好像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有一次一个6岁孩子的父亲,因为孩子不能升小学,得一直在幼儿园待着(但是幼儿园里还有很多正常的更小的孩子)。孩子不肯写字,这个父亲以为志愿者不知情,还要反过来安慰说:“我儿子自闭症呀,所以是这样的”。但是他说到“自闭症”的时候,还是有点不自然的停顿。我们心里真难受,这是个多善良又多为难的父亲!
与其说“上天给了这样的家庭一个礼物”,直截了当地说,真的就是一个磨难,我们在这儿讨论上上网打打字特轻松,可是无论谁家有这样的事情谁都没法想象。所以,如果有人能看到我这篇东西,如果你和你的朋友走在街上,恰好遇上这样的家庭,你的朋友回头看人家,我希望你能告诉他:别这样。
如果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这种病的状态,感谢导演还有所有工作人员,能让更多人了解到。

 4 ) 杨晓林-《星星的孩子》:“有话要说”的诚意之作

原载《电影新作》2012年第2期。

《星星的孩子》在2011年第七届“中美电影节”中获得最佳新晋导演奖,这无疑是青年导演陈苗的一部“有话要说”,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诚意之作。影片关爱残疾人,关爱智障儿,正面的表现其生存状态极其监护人的生活,以期引起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影片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令人起敬,艺术手法也与其相得益彰。

近年来,宫廷斗的古装片,无厘头的喜剧片、时空倒错的穿越片,天马行空的武侠片、计谋重重的谍战片充斥银幕,以一种疯癫狂欢,娱乐至死的姿态使人们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寻求解脱,在迷茫孤独中得到精神麻醉和片刻的欢愉。这些与社会现实脱离的“致幻剂”和“止痛片”有少量是可以的,但是若呈现洪水泛滥的势头,则不妥矣。我们需要娱乐片,更需要如《星星的孩子》一样的电影来正视残酷的人生,直面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彰显人本质的力量,给我们战胜困境的力量和勇气。

在《星星的孩子》中,年轻的母亲梁铮铮带着一位孤独症(也称自闭症)孩子,饱经生活的磨难与情感的挫折。这个天生行为异常的孩子缺乏情感反应、语言也有障碍。刚一出场就兴之所至的拉动了火车紧急制动闸,导致了一场有惊无险的恐慌和“灾难”。他经常刻板重复地做着他喜欢的事情:玩陀螺,吃大排面,不高兴时声嘶力竭长时间嚎叫。他不能和社会正常交往,没有沟通能力,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对周围的一切不发生反应。如《雨人》(1988)中的“雨人”一样,一旦日常生活出现一点变化,他就会强烈地抵制,直到恢复原来的式样与秩序。影片向观众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星星的孩子”就生活在你的身边,或者就是你的亲人,你该怎么办?

根据2007年第二次全国抽样调查显示,中国0-6岁的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为千分之1-2,总数约为11万人,预计每年新增0-6岁孤独症儿童1.5万人。作为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这么多的“星星的孩子”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和帮助,在艺术作品中也被不断的表现。薛晓路导演的《海洋天堂》(2011)讲述了一位患了绝症的父亲在临终前和智障儿子相依为命,并为其安排好一切的故事,叙事节奏舒缓,影调温馨,颇有一种记事散文的感觉,其不动声色的煽情场面令观众潸然泪下,取得票房和口碑的双赢。而早在1990年,张元导演的《妈妈》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独立制作的影片,讲述冬冬在六岁时患癫痫性痉挛,导致大脑损伤。但母亲梁丹坚信冬冬的病能被医好,她的努力给同事、追求者和前夫造成了很多不便,这是一个在平淡中演绎的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曾在柏林电影节获得影评人奖。

作为一部时隔20年内容几乎和《妈妈》相近的新生代电影,《星星的孩子》另辟蹊径,在主题和艺术表达方式上也与《海洋天堂》有异,导演陈苗以自己独到方式对此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影片讲述了男性的猥琐,赞扬了母性的光辉,展示了女性生存中的困惑,同时也对底层人生存境况进行了深入的表现。她用影像在呼吁,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生存艰难,在为社会做出牺牲和贡献,需要关爱。

从编剧的角度来看,《星星的孩子》也用了些苦情戏的手法,与号称催泪弹的台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1988)有些相似之处,都表现了女性生存之艰和思儿之苦。但《妈妈再爱我一次》表现母子情深,处处设置煽情点,叙事上是几乎完全模式化与脸谱化的善恶二元对立的情节和人物设置,与其不同,《星星的孩子》把母亲梁铮铮置于自己的心理困境中,让她在与外界的不断冲突中来展现内心的挣扎和人格结构的重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趋乐避苦,按“快乐原则”行事,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自我一仆二主,侍候着本我和超我这两个残暴的君主,因此人就经常处于焦虑之中。但之所以为人,就在于能战胜自己的本能需要,成为一个社会的人,一个合乎社会道德规范的人。

《星星的孩子》两个男人,一个是孩子的生父,一个是母亲后来遇到的情人,他们都不能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抛弃了母子两人,人性中“本我”的一面——也就是趋乐避苦的魔鬼的一面占了上风,因此堕为人所不齿,应受到道德谴责的人。而母亲梁铮铮如同我们所有人一样,她有着人之为人的最基本“本我”需要。作为女人,他有自己的对正常家庭生活的需求,对来自男人世界的感情的需求。可是由于自闭症的儿子的存在,丈夫出走,情人洪卫星背叛,在一连串的打击之下,不胜独自养育自闭症儿子之苦,她甚至想抛弃智障儿子。在住旅馆时想把儿子抛给好心的旅馆服务员,在与工厂总监洪卫星的相处的过程中隐瞒儿子病情的事实,后来把儿子故意弄丢了。这些都是趋乐避苦的“本我”在作祟,但是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遵循道德原则的“超我”占了上风,她终于坦诚的面对自己内心的自私和魔鬼的一面,勇敢的到处寻找并从派出所领回了孩子,并承担了遗弃亲子罪,返回了故乡。

影片犹如一把解剖刀,剖析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与起伏,让观众看到了女主人公梁铮铮与自己斗,与环境斗的过程。同时也让观众看到自己内心的魔鬼,佛家言“起慧剑,斩心魔”,影片相信人性的光辉最终能够战胜心魔,从而使主人公最终如同圣母一般闪耀出了光芒。

这样的母亲,显然不合乎中国以往电影中那种忍辱负重,十全十美的母亲形象,而是一个有瑕疵的母亲,一个有着缺憾的母亲,她行走在天使与魔鬼激烈交战的悬崖上,加入天使的队伍或者与魔鬼为伍是她挥之不去的心结,但她最终升格为天使。这种母亲的形象是高度个性化的,不可替代的“这一个”。《海洋天堂》中的单身父亲坦然面对死亡,有条不紊的为自闭症儿子安排生活。实际很可能充当母亲角色的邻居,却因为老王担心大福会成为她将来沉重的负担,而拒绝了她的爱。这是儒家教义中标准的“仁人”,是被拔高和神圣化的男性。而陈苗的电影《星星的孩子》与其迥然不同,不但男性被批判,而且母亲也不是一出场即为“圣母”。

影片犹如生活的一段切片,最终又回到原点,可以说是一部状态电影。影片没有和第六代初登影坛时的《妈妈》《冬春的日子》等电影一样,对社会转型期的人性的阴暗处和社会的冷酷面进行放大或显微,让人彻骨生寒。也没有如商业片《雨人》和《漂亮妈妈》(2000)一样对人物简单的进行善恶二元化的对立处理,没有利用一切可能的电影手段煽情,让各种人为的戏剧性的冲突接连不断,最终构成一个大的冲突,解决矛盾后,大家各得其所,一切如观众所愿。

《星星的孩子》最大的力量是真实的力量,倡导的是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甚或纪实主义美学原则。和《漂亮妈妈》中宛若圣母一样任劳任怨与失聪儿子其乐融融相处的母亲不同,《星星的孩子》在感性的故事情节中,对女性命运伸出了理性评判与思考的触手。影片既没有对母亲的形象拔高,也没有对其的不幸遭遇进行商业煽情式处理。结尾处小孩依旧没有叫出妈妈,这样的处理合乎生活的本来面目。如果叫出了,虽然顺应了观众的心理情感需求,但是不合乎生活实际。在一定的程度上,反应生活的力度和深度就要打折扣。因为研究显示,孤独症的发病原因可能与接触药物、感染、重金属、环境毒素及遗传因素等有关,目前尚未发现可以治愈的药物。

从女性主义电影的角度来开,影片真实的反映的女性在现实生活的困惑、无力,在男性社会中所受到的伤害。女性也不再是男性欲望的客体,是其窥视和观看的对象,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是一个血肉丰满具有七情六欲的女人。影片也对自私的男性进行了严厉的苛责和质问,对其逃避主义予以嘲讽。影片走的是女性情感片的温情路线,不煽情不滥情,没有让观众痛哭流涕,而是娓娓道来发人深省。

影片表演方面可谓洗净铅华。梁静演活了主人公梁铮铮,她倔强,坚韧,有着小女人们共有的小心计,小智慧,也有着作为一个单身女人孤苦与困惑,以及作为母亲的柔肠百结。而饰演儿子的小演员尤为出色。如果不是被导演告知,观众很难判断这不是一个真正的孤独症儿童。观众通过特写,近距离接触到了这个“星星的孩子”,他注意力很难集中,眼神瓢忽不定,与人没有眼对眼的注视,很难实现交流。由于不能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他也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无论母亲和周围的人说什么,做什么,他都不理也不看。他分不清“你”“我”,答非所问,他称妈妈为“地球”,并不明白这意味着和代表着什么。导演高妙的驾驭能力和小演员不露痕迹的表演令人起敬。

影片的道具应用也很出彩。特别是牵连母子两人的绳索,成为了影片最为匠心独具的设计。刚开始时把母子俩连在一起的绳索完全是母亲为了控制儿子,但孩子被新奇的世界所吸引,时不时意欲挣脱母亲的约束,而母亲用绳子在拴住儿子的同时,也使自己行动不便。一根绳索,表现了孩子的病情,同时也表现了母亲的面对的问题之所在。而在最终,依然自闭的孩子主动把绳子绑在了自己的身上,绳子既变成了牵连母子的外在象征物,同时也是孩子对母亲的依赖和信任。

《星星的孩子》在思想深度和精神内核与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个人的体验》(1964年)异曲同工。1963年28岁的大江健三郎的长子大江光出世了。婴儿的头盖骨先天异常,脑组织外溢,虽经治疗免于夭折,却留下了无法治愈的后遗症。大江根据这一经历写成小说,获得了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在这部发表后即获得新潮文学奖的作品中,当主人公鸟在面临脑残疾婴儿的生死抉择——或听从情妇劝告,借黑市堕胎医生之手埋掉病儿,或接受医院建议,为病儿施行脑疝气手术以拯救其生命时,他离家出走,以酒买醉,痛苦、逃避、彷徨,最终决定听从医生的建议,与留下严重脑残疾的儿子共度生涯。

《星星的孩子》和《个人的体验》一样,昭示了人是通过炼狱般的痛苦之后才会有精神的升华,经过灵魂的拷问,才会勇敢的面对苦难,勇于承担,而不是逃避,这才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本质力量。诺奖授奖辞中指出:“大江通过萨特的存在主义获得的哲学要素——人生的悖谬、无可逃脱的责任、人的尊严——贯彻其作品始终。”

我觉得这样的评价同样适应于《星星的孩子》。

[1]杨晓林,陕西宝鸡人,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

 5 ) 有妈的孩子是块宝

       “自闭症患儿被叫做“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着。”因这部影片,才知道,原来自闭症的孩子有个美丽的名字,星星的孩子。
       
       一个带着自闭症孩子的妈独自坐上火车寻找丈夫,却未曾想到丈夫弃妻儿而去,没了音讯,这个男人,少了男人的担当,也少了父亲的责任;新新的妈妈决定留了下来不回家乡,我想这其中是有她自己的自尊和傲气在的,也是有一份自信在的,相信自己能撑起她和孩子的这个家;新新的妈找到了工作,还找到了男人,为了孩子过得好,不惜被人骂狐狸精,其实,她也是一个缺爱的人,孤独的人,只想有个人,给她关心,给她温暖,哪怕是短暂的;新新的妈,为了那个男人,替他去坐牢,以为自己想象的家就在她出狱的那天可以成为现实,可惜她眼拙了,找了个忘恩负义的男人,不仅自己吃了苦,孩子也跟着吃了苦;新新的妈在接连受到挫败后,决定放弃新新,这个连妈妈都不会叫,只会专注于旋转的圆形世界中的孩子,于是,绳子的另一头,不再有她;可新新是自己的孩子啊,自己的骨肉啊,新新的妈还是报了警,找回新新,不管这孩子有什么缺陷,妈妈是不能离开自己的孩子的,没了孩子,生活是空虚的,绝望的;最后,母子二人,还是再次坐上了火车,回到家乡,也许那里才是他们辛福生活的地方。

       看完整个故事,内心的疑问只有一个,这是一部讲述“星星的孩子”的故事,还是讲述“星星的孩子”的妈妈的故事。

       但单从母爱方面来讲,这部影片还是给了我不少的感动,看完影片,脑海里一直回旋着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着自闭症的新新,因为母爱,才被他和妈妈之间的绳子连接着,这绳子,一头是自闭的孩子,一头是爱他的妈妈,绑在一起,才是家。

       在影片的表现形式上,印象最深的是母子二人坐着火车来东莞的时候,火车呼啸而去,前方却是一片黑暗,还伴随着新新的喊叫声,而当他们坐着火车回家乡去的时候,火车向着前方的光明呼啸而去。鲜明的对比,很好的谕示,也留给了观众美好的希望,或许,新新在妈妈的陪伴下,可以很好的长大。

       在演技上,全片几乎由梁静一人撑起,演技也很不错,将那个内蒙的豪爽率直的性格演绎了出来,也将一个能干的母亲形象表现了出来。如果说,这影片是颂扬有缺陷的孩子的母亲的,那是一部不错的影片,而影片的片名是“星星的孩子”,这位母亲,在这剧本下,未免有点“喧宾夺主”了。但除去这点,这部片子是挺不错的,梁静生动的演出了一个妈妈的角色,那个小孩,也能把一个自闭症的小孩演得这么形象。

       这个社会,人善人恶,亦幻亦真,人残人全,生来平等。对于残疾人,我们应该给予尊重,但有时,我们也需要反思,在对他们的关心背后,是否带着怜悯,太过于强调他们的不同,是否潜意识里就认定他们低“平常人”一等。这也是我看完这部影片以及对于现实生活中看到过的一些现象的思考。

       

 6 ) 星星的孩子: 妈妈撑起的一片天

 母亲是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无论他们的健康与否。在每年的4月2日,这个特殊的、被称为“世界自闭症日”的日子里,我们每个人是否也应该留意这些自闭症患儿及他们的亲人,想想为他们做些什么,给这些孩子多一些关爱与理解。

在今年母亲节上映的影片《星星的孩子中》,就把焦点对准了自闭症儿童及他的母亲这个弱势群体。这部影片讲述了梁静饰演的母亲从内蒙古带着自闭症的儿子到广东东莞寻找父亲的故事,在片中母亲用绳子绑在儿子的腰间,就是怕在新的城市儿子走失,这根绳子联系着母子两,同时也是母亲心中的绳子。面对有自闭症的儿子,母亲显得很无助,在孤单陌生的城市,面对茫茫人海,不知该去往何处。

影片的动人之处在于紧凑而充满人情味的剧情,他关注了被忽视的人群,试图通过大荧幕去唤醒人们心中的柔软。在《星星的孩子》中,梁静塑造的很到位,与之前在《夫妻那些事》中的作女那依截然不同。母亲是矛盾的,母亲找到了工作也找到了男人,这时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就成为母亲新生活的障碍,选择新生活就得放弃儿子,母亲试图放开手里的绳子,却怎么也做不到,她也不知道自己再做什么,该做什么。

总体上,这是一部主打温情,反应社会问题的电影,值得一看。

 短评

太难了,太累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8880185

7分钟前
  • O型血
  • 还行

见到梁静惊讶她居然72年的,保养的那个叫水润啊。。

12分钟前
  • 六只小狗
  • 还行

妈妈离开就是遗弃,爸爸离开怎么没有惩罚?

16分钟前
  • Яανeη
  • 推荐

剧情挺好的,虽然有些东西没有讲得太明白,主体在父母身上,其实不在孩子身上,自闭症孩子确实需要社会更多的保障。

21分钟前
  • Fine.
  • 还行

绳子,超市推车,地球仪,地球。

23分钟前
  • 王福
  • 推荐

海,和星星的孩子

27分钟前
  • 茵桥
  • 力荐

有了星星般的孩子,却是人生苦难的开始

32分钟前
  • 因扎吉在看片
  • 力荐

自闭症的孩子用生命教会父母怎么去爱孩子。

37分钟前
  • Mosuli
  • 力荐

想表达的是自闭症单亲母亲有多难这件事吧。

39分钟前
  • 呃…
  • 较差

新新的母亲

43分钟前
  • 弹涂鱼
  • 还行

爸爸biss 一个母亲单独带着自闭症孩子是真的苦 何况还遇人不淑为人蹲大牢 其实她也知道不一定有未来 但是抓住那一点光也要往前走 总是希望有光明的未来。

47分钟前
  • ReMinD
  • 还行

说实话是看不到可取的地方 和海洋天堂 差太远

52分钟前
  • MR。tonyザ
  • 较差

那个男的真TMD不是玩意

57分钟前
  • Vivian
  • 还行

CCTV6看到的 只看了最后二十分钟 镜头拍得很好啊 梁静演技真是棒 转动的硬币是地球 唉 看了二十分钟都哭了

1小时前
  • NEVER MIND
  • 还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根解不开也丢不下的绳索,绳索的另一端是母亲。

1小时前
  • ouuuuuuuu
  • 还行

影片實際上更多聚焦於一個女人的掙扎與成熟而非自閉症兒童,標題直接使用自閉症兒童的代稱,太空泛。不過確實,父母群體往往隱沒在本來就足夠暗淡的陰影之後。

1小时前
  • milvaro
  • 还行

这是导演到场的放映会 气氛很好只是感觉生活有的时候真的好艰难 要坚持好好活下去需要太多的勇气

1小时前
  • 须臾
  • 推荐

很漂亮的画www

1小时前
  • 香菜🍓
  • 力荐

梁静演得真好。

1小时前
  • 安小洁
  • 还行

这是玩自闭症吧

1小时前
  • обломов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