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号的我

HD

主演:摩根·史柏路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大号的我 剧照 NO.1大号的我 剧照 NO.2大号的我 剧照 NO.3大号的我 剧照 NO.4大号的我 剧照 NO.5大号的我 剧照 NO.6大号的我 剧照 NO.13大号的我 剧照 NO.14大号的我 剧照 NO.15大号的我 剧照 NO.16大号的我 剧照 NO.17大号的我 剧照 NO.18

 剧情介绍

大号的我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部有趣的纪录片。针对麦当劳快餐和美国人身材肥胖等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摩根策划了一个“以身试法”的实验方案:在一个月里,除了去麦当劳点餐,他不再吃别的食物。在一日三餐麦当劳对肠胃狂轰滥炸后,摩根发现了自己身体急剧的变化:体重飞涨30磅,血压飚升,精神倦怠,呼吸闷滞,性生活质量骤降。摩根用亲身的试验结果,告诉那些依恋速食快餐的人们,回归健康膳食是如何的迫切。否则,就像摩根的遭遇一样,连女友都快要被吓跑!百变智多星享金猎人杀毒软件之父迈克菲:心魔、逃亡与疯狂人生叛徒暗黑之地2015恋途未卜动漫版求爱反斗星面子游戏缘来圣诞关中刀客之鹞子龙五酿魂天伦奇奇欲爱世界法外之徒1964雷利博不良男女小飞侠:幻梦启航我最棒非常敢想队积极的体质森林中的餐厅屌丝女士 第四季罗丝的遭遇加里森敢死队你是不是我的爱人007外传之巡弋飞弹国语1600谋杀案法内情国语国家烈焰次日危机人造怪物(原声版)轰天密令 轟天密令邻居同居誓不低头2004史上最糟糕的室友脚尖上的反叛尊严殖民地风中的女王第二季美国警官女巫

 长篇影评

 1 ) 小孩、国王、骗子

导演兼主演的摩根•斯普尔洛克在本片中做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将一件我们明明很清楚,却偏偏有意无意忽视的事实,放大了、清晰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惯常所用来安慰自己的理由与条件,全被摩根在片子中剔除了,只有事实摆在面前,无法逃避,没有借口,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正在和一个女孩微信聊天,和大多数女孩一样,她同样经常信誓旦旦地发誓减肥,而当听了我描述这部片子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竟然是:现在好想吃麦当劳啊!这个女孩就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的一个代表,面对诱惑的时候,明知道其中有多么大的危害,却还是不由自主被吸引。这个时候往往只需要一个借口,或者一个小小推动,比如:偶尔吃一次没什么的,或者我请你一起去吃。我们便会彻底被那个诱惑所征服,放纵自己的欲望,乃至全面沦陷。
不过说实话这样的“沦陷”,就像上面所提的那样偶尔一次,的确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怕的就是频繁的偶尔一次,或者不同的各种理由轮番使用,那么就是真的大大不妙了。而那些快餐企业也是深明其中的道理,他们知道现在这样资讯、科技发达的时代,人们都会知晓西式快餐的缺点,但是人们依旧会被西式快餐吸引,而要让人们走进快餐店,只差一个理由,一个人们可以说服、甚至是安慰自己的理由。于是快餐企业便运用广告这个武器,要么加强诱惑,要么打感情牌,甚至还有的完全可以罔顾科学,自我标榜健康、卫生、安全,有基本健康常识和曾经到快餐店打过工的人们都会知道这有多么可笑。不过这一切在快餐企业看来都不在乎,也都不是他们投放广告的目的,他们投放广告的目的就是在人们面对快餐的诱惑时,脑海中会出现一个理由,而这个理由来自于他们的广告,那么他们就成功了。
摩根•斯普尔洛克在本片中所做的就是要展示给我们看如果这些快餐企业真的完全成功了的话,那么带给我们的危害会有多大,而他在片中则要如同标本一般展示给我们看一个完全沦陷在美式快餐之中的人最终会是怎样。当然肯定不会是那些广告中所许诺的那般美好。当然他的做法也有一些极端,这也是我说他把事实放大了的原因。这也是因为有些事实如果你不把它放大,人们依旧会选择忽视,因为诱惑实在太大了。
不过,我很难这部纪录片是否成功了,无疑就一部记录片本身来讲,它是很出色的,它严谨,科学,也不乏观赏性。但是它的作用却是这样的有限。它所揭露的快餐巨头们,依旧在扩张着自己的连锁店,甚至经营手段还在推陈出新,那些为人们提供的理由的广告也同样是花样百出。而本片我甚至很难在网上找到一个高清的版本。
也许这就是我们的社会,那个高喊“他没穿衣服”的小孩只是一个平凡的小孩,而光着屁股的却是国王,攫取暴利的却是骗子。

 2 ) You are what you eat

显然是一部有野心的作品。这里所指的野心倒不是什么金灿灿的XX奖,而是指本片鲜明的“入世”特征--不是为记录而记录;正如华氏911试图改变的是美国的政治图景,“Supersize Me”则是磨刀霍霍像当劳。相信本片早就已经成为反麦当劳/反全球化/素食等倡导团体的案上必备,其成果也确实有目共睹--麦当劳取消了Supersize这个选项,虽然它自己声称这一决定与本片无关。

这部片子应该是美国国内最近一波针对肥胖问题所展开的全民行动的有趣缩影。通过导演自己30天吞食麦当劳的经历外加范围颇广的访谈,我们看到的是快餐/食品业如何以一种潜移默化却高度系统化的手法,将可怜的美国人民的肠胃成功地转化为可以无限填塞蔗糖与脂肪并且还能回报越来越多现金的神奇机器。最骇人听闻的手法莫过于在麦当劳店内安置儿童游乐设施,使儿童从小对麦当劳产生一种归属感,以便其长大后成为其忠实客户。这就如同烟草商生产一种摹仿香烟的塑料玩具让儿童从小习惯拿烟的姿势一样卑劣却不易被人发现。当然,这种系统化的“成瘾训练”还必须得到来自政治上的保障,这也就是口若悬河的说客们存在于华盛顿的理由。


影片是明快、幽默而略带讽刺的。比如街头妇女背不出来向国旗宣誓的誓词,却对麦当劳的广告倒背如流;比如小孩不认识布什或者耶稣,却一眼就能认出麦当劳的小丑。但绝不深奥,因为显然作者希望触及到更广泛的人群,使用大量动画、图表以及数据就是一例。

其实小丑在西方传统里面一直带有邪恶、掩藏的特质。这一点通过影片中所使用的漫画也可见一斑。也许麦当劳选择小丑做自己的形象代言冥冥中注定了其命运。咀嚼着麦当劳的美国于是也就沾染上了这股晦气,下一个会不会是中国?

 3 ) super size me reflection

The fast food restaurants business should be blamed for the global scale of obesity, especially the young obese children. Some may argue that adult individual persons should be hold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reckless attitudes towards their food choice. However, according to Brownell and Nestle (2009), Human biology is omitted in this kind of argument: “Humans are hardwired, as a survival strategy, to like foods high in sugar, fat and calories.” Although the consumers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ir choices to some extent, but in many cases, the fast food restaurants are the root causes. Buying food products in modern society can be very complicated, and the notions of the calories and nutrition are confusing to some of us consumers. This complexity has placed the consumers in a vulnerable and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 because of the lack of certain information or technical expertise. Consumers’ rights of knowing what’s in their food, the autonomy to choose different food, fair trade, could be harmed. The inequality embedded in the fact that the marketers of the fast food usually have a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knowledge about the product, the market, the consumer psychology, 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sumers usually don’t have sufficie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food they are going to purchase to make a healthy choice. Naturally at the receive end of the information, the consumption information is usually subjective even biased.
Besides, the authority of the society should hold fast food companies responsible for the growing obesity epidemic. Due to the inequality of the power dynamic between the consumer and the manufacturer, laws and regulations pertaining to consumer protections are necessary. There are laws and Acts concerning smoking and tobacco Control, a statute about fast food should also be passed to regulate controversial products like empty calories food, which are disastrous to heart health and so on. Those regulations should make sure the public get the fair and truthful information to protect the public health and control the children obesity.
The ethic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fast food companies are to campaign about their food fairly and objectively. They should not only depict the delicious, joyful side of their food, but also the ugly sides, such as the heart disease and diabetes that might be caused by those high calories food. Brownell and Nestle showed us with the number that “In the same year that the government spent $2 million on its main nutrition education program, McDonald’s spent $500 million on its We Love to See You Simile campaign. With this drastic different amount of input to people from the two perspectives, there is no wonder how consumers are deeply brainwashed into certain unhealthy lifestyle that maximum the profits of the fast food companies. People should be made aware of what they are eating, and what would it cause in a long term.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and aside with the public health instead of the big corporation profits.
They are not living up the responsibilities sufficiently. They prioritized their profits over the public health. I think the critics claiming that the fast food companies are no more ethical than drug dealers do have some merit. Fast food has been scientifically proved to be related to multiple kinds of health issues. Some of them are very dangerous, and others are even fatal. They make use of the weakness of the human being, and profit from it at the expense of the public health. To make the matters worse, the whole process usually happens in a long term. People don’t become overweight overnight, and people don’t develop diabetes immediately after a delicious sundae. People are hardwired to prefer those kinds of food and also tend to ignore the risks when it’s not an immediate danger.
 
Work Cited
Brownell, Kelly. & Nestle, Marion. “Not If Blaming the Victim Is Just an Excuse to Let Industry Off the Hook.” Element of Argument. Ed. Annette T. Rottenberg, Donna Haisty Winchell. 9th ed. Boston: Bedford St. Martins, 2009. 319-320. print.

 4 ) 每顿都吃超量,就算是营养均衡的食品也会得病的

记得有另外一个实验:每顿吃麦当劳,30天后变瘦而且更健康。

美国一名中学老师,每顿都吃麦当劳,还请他的学生研究麦当劳哪些餐能吃得营养均衡,而帮他决定他的"麦当劳食谱",并且每天坚持步行上班。

结果,一个月后,他体重减轻且身体指标更健康了。

所以,在纪录片思考快餐对健康的影响时,也同时要考虑一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日摄入的热量与营养金字塔吧。

 5 ) 唱唱反调,还想让麦当劳怎么着

老师在纪录片课上讲完自我反射式纪录片,拿出super size me作为例子。一个美国人为了向大家说明快餐有多次,连吃一个月麦当劳,三餐都是。影片的开头就十分具有震撼效果,一群各种肤色的孩子胖瘦不一,但都十分喜兴地对着镜头齐声说:“mcdonal’s 什么什么eating fried chicken at a pizzahut!”(到底在哪吃的炸鸡??)一边还用手比划出必胜客小屋的形状,其中一个胖胖的黑人小孩动得浑身肥肉颤颤,不禁让人觉得这些小孩中快餐的毒太深了吧。片子里的一个识图测验证明,孩子们认识麦当劳大叔,不认识jesus christ,将其与总统先生混淆,导演也只能悲情地笑道:good guess!作为一个资深洋快餐吃客,我小时候无比理解小朋友们的心情,现在更觉得洋快餐的火爆非常合理。

回顾我20年的吃饭经验,在外就餐,多数吃的都是中餐,我家庭条件还算可以,去的饭馆的水平相信也与我国中餐馆平均水平基本相当,然而,不愉快的难忘的就餐经验多如牛毛,(北极熊毛更多,就那么多),感觉上吃十顿不爽的饭才能换来一顿舒服的。吃出头发、菜一看就没洗、久久不上菜等早已成为家常便饭。一次比较离谱的就餐经验在宣武区某海鲜馆,第一次上来的螃蟹是臭的,已经让人非常愠怒了,第二次,一夹那螃蟹,盖儿掉了,靠丫们还觉得自己挺聪明的,把螃蟹打开取出里面臭的部分,又盖上了!相比之下,我在洋快餐店就没碰到过此种问题,当然了你会说,人家也不卖螃蟹,不过像导演那种,在麦当劳饮料里喝出毛发的几率得是多小啊。幼小的我还曾经参观了麦当劳的生产线,就是到人家后厨转了一圈,中国饭馆,还后厨?还转?光pass by已经要被熏死了,那满地的脏水和弥漫的地沟油啊。

让小朋友们参观生产线,就是一小活动,就是他们若干针对小朋友的宣传的一部分。人家常年都有开心乐园餐,赠送小礼物,甭管那礼物多糙吧,好歹有啊。人家每个餐馆里都有儿童乐园,滑梯钻洞,家长还省了去游乐园的钱。人家给小朋友过生日,人家那企业吉祥物都那么喜兴;这才叫真正的重视,这才叫真正的“从娃娃抓起”。人家的如意算盘是这样打的:在小时候就把小朋友的饮食习惯培养到自己这边,回头他们自己挣钱了还怕不消费?中国饭馆们倒想抓住小客户呢,结果对大客户都那样,小孩就更别提了。都是做生意,甭管人家最后给你吃的是什么,起码你能感受到人家的诚意,人家的尊重,人家的努力。假,也假得有诚意。

说回影片本身,我最佩服导演的就是,他豁出去了。他为了这部作品,为了向大家说明吃快餐有多不健康,把自己的命豁出去了。那些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很难说不是永久的,把自己折腾到说出:“my body hate me”这种话,还在坚持。这是什么精神这是!!搞艺术的没这种精神能出活么。影片在说服力方面已经做到一个极致了,让人几乎没有反驳的机会。医生就找了仨,全是数字说话,应接不暇的图表和眼花缭乱的镜头充满了冲击力。看完了片子那首主题歌也琅琅上口了。但是,结合我的亲身体验,这真正的中国特色一出,片子就变成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6 ) 我是只痛且快乐的小白鼠——《超码的我》

   打倒麦当劳!打倒肯德基!打倒汉堡王!
   不要认为以上标语来自中国愤青,与麦当劳一样这是地地道道的美国特产。麦当劳等快餐是我们的盘中餐,你可知道这些洋快餐有怎样的危险?不妨看下关于快餐的纪录片《超码的我》。这是部令人警醒又不乏娱乐性的纪录片。无论你喜欢或者讨厌摩尔那个大胖子,不妨看下摩根这个小瘦子的夫子自道。
   影片的起因是一场诉讼。两女孩是麦当劳的常客,但是发现自己身体日渐臃肿之后,两人委托律师对麦当劳对副公堂。显然美国法院也是亲软怕硬的主儿,两个女孩没有取得想要的天价报酬,理由是证据不足。导演本人当然没有站在快餐巨头的一边,他走上了追求证据的求索之路。
    较之惯常纪录片中作者的隐退,此片导演首先身先士卒,像迈克尔摩尔一样跳出来。更令人咋舌的为了验证麦当劳的饮食与身体疾病的关系,摩根把自己当作实验室里的小白鼠,整日以麦当劳为食物。他顿顿吃,日日吃,一吃就是一个月,不仅吃坏了身体,吃坏了胃,而且也影响了生活,包括性生活(据素食主义的女友说我们的导演同志下半身受到了损伤).较之摩尔用自己的嬉皮笑脸贴上一些冷冰冰的大屁股的烂招数,导演摩根的敬业精神更是令人肃然起敬。
    一个月的垃圾食品下来,摩根得到了什么,一身赘肉,日益下降的身体素质,还有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例子——麦当劳根本就不是健康品。对于美国人的肥胖与身体健康的危害,麦当劳并没有他表示的那么无辜。
   摩根对于肯德基的冷嘲热讽不可谓不犀利,但如若至此,导演只能算是个仇恨麦当劳的家伙,被人打上古怪的标签,扔进娱乐的垃圾筐。幸运的是导演并非娱乐至死的家伙。他像只倔强的鼹鼠,在坚固的地面不停地打洞,在导演的一番抽丝剥茧中,事实背后的真相开始爬出水面,湿淋淋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去过麦当劳的人们自然会注意到他的儿童乐园,摩根就是此中发现了麦当劳的“生意经”。不得不承认麦当劳的生意算盘打得实在精明。越来越多地美国儿童把自己的快乐和麦当劳钩挂在一起。就这么不经意间,凭借免费的儿童乐园,麦当劳把自己的饮食文化敲进了每个孩子的脑海里。麦当劳的商业经坚持了邓某人的“从娃娃抓起”,这招真是深入人心。
   接下来不妨看下摩根做的有趣的小调查,他把一些人物卡片拿给小孩子们看。孩子们不了解美国的历史,更不了解美国的总统,甚至错误的把上帝误认为是布什,他们却认识麦当劳的小丑。快餐文化的渗透较之政治更是令人恐怖。这也是对麦当劳每年十亿美元广告宣传费用的最好回答。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道理老外
未必不懂。
   麦当劳是如何回报这些可爱的顾客的呢?据美国卫生部的调查,越来越的儿童开始与糖尿病,肥胖症这些难缠的疾病长期生活在一起了。这些孩子无法拒绝麦当劳食物,他们都被培养成一个麦当劳的胃口。每当经过麦当劳的门口,这些孩子们就再也无法挪动自己的双腿,管住自己的嘴巴。想起张元拍摄的关于中国儿童被美国家庭收养的纪录片。美国夫妇说不知怎么这些孩子总是对中国食物有种亲近感,也许自打在母体中孕育时,他们都有着一个中国的胃。与此类似,麦当劳代替了我们的父母,给了他们一个快餐的好胃口。
   “小白鼠”试验结束,摩根疲惫地回到家,女友看着身心俱疲的摩根,“可怜的摩根,我要用素食来好好调教你一番了。”
    令人欣慰的事情还在后边。美国观众对于摩根的勇敢与探寻报以好感,大量的人们涌进电影院去选择支持摩根。最终在美国本土《超码的我》获得了1.1亿美元的票房。影片的胜利甚至延伸到影片之外,影片上映六周后,财大气粗为富不仁的麦当劳被迫取消了菜单上的“超码”字样,超大码计划寿终就寝。据麦当劳说法称此举是公司计划行为,与影片毫无关系。
   不要指望这些为富不仁的家伙良心发现,你最好给他一个拳头,让他学会倾听你的意见。 说的没错,这就是摩根的意思。
    联想到中国,越发让人出冷汗。领导教育我们要吸取美国的精华,摈弃美国的糟粕。现在美国的垃圾食品如雨后春笋在大大小小的城市里落户,而美国的民主与法制还像月亮一样高高地挂在我们的头顶之上。
    不谈月亮,面对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的摩根又在哪里?
    看不到摩根,看到了小巨人姚明。他是麦当劳垃圾食品、佳得乐这种可怕的碳酸饮料在中国的最大代言者。

 

 7 ) 《不瘦降之謎》:少食多滋味 多吃壞肚皮

《不瘦降之謎》(Super Size Me)算是近年一部具有爭議性的紀錄片,製片人Morgan Spurlock在片中展開一個為期三十天,每天三餐吃快餐食品的實驗。眾所周知的是快餐食品又被稱為「垃圾食品」(Junk food),摩根的嘗試絕對是一個反面教材,教導我們選擇食品時理應停一停,諗一諗,否則就會賠上身體,對身體造成傷害。

  快餐文化就如同糖衣毒藥入侵我們的生活,四處皆見麥當奴、肯德基,漢堡王(Burger King)都是售賣西方的高脂肪、高卡路里的油炸食物。至於中國的快餐說實話也不好得那裡,真功夫、永和豆漿表面上是售賣較健康的食品,但事實上一定有多油份,糖份,脂肪。這在快餐文化裡基本上是跑不掉的。片中主要針對的是麥當奴公司的銷售與食品工業背後帶來的商機與如何影響著美國人的消費,麥當奴只是快餐文化裡的一部份,而他的其他對手也有同樣的問題存在。片中以麥當奴為引子,背後是讓觀眾判斷快餐文化到底是好還是壞。

  或者觀眾會認為摩根的這個瘋狂的計劃是片面,但據他所言這是一個實驗,目的是讓觀眾思考長期食用快餐是治標不治本的行為。摩根從一個健康的人慢慢地變成了體重增加、高血壓、暈眩、食慾不振、失眠等等的問題。從他的第一天接觸快餐到結束前十日,他在短短二十日重了約二十磅,甚至出現對肝臟的損害。醫生均勸導他停食,否則會有心臟病的風險。一面看一面替他的健康感到緊張,食也可以吃出禍,吃也會造成長久的傷害,我們應該想的是如何做的均衡飲食,達至健康水平。在日常生活上如何避免這重快餐的誘惑,選擇合適的食物。

  麥當奴在發達的城市裡每隔幾個路口,商場,街角,辦公室,甚至是醫院也有分店。外人對美國人最深的印象莫過於其身材,目前美國約有三億人口,但肥胖,超重的人數就有一億。即是說有三份一的美國人都飽受著一定的健康問題,於是有國民向麥當奴提出訴訟,指出提供高卡,高糖,高脂的食品會導致肥胖,要求有所改善和賠償。官司當然是不了了之,法庭其後取消了審判。但是美國人對於針對麥當奴的指責可謂是一浪接一浪。去年三藩市頒布法令要求麥當奴要提供適合兒童營養標準的開心樂園餐,才可以附送玩具。一直有家長指出「送玩具」是導致兒童痴肥的原因,但麥當奴的有關方面卻以取巧面對禁令,即使食品不合符標準也可加錢換購,認真抵死。

   在短短的五年裡,美國患二型糖尿病的人數增加了兩倍。國民不注意飲食,又沒有定時做運動,可見是一個社會上醫療開支的大災難。製片人除了走進麥當奴親身參與實驗外,還走到部份食品工業的供應商、病人的手術現場,甚至是國內的學校試圖找出是什麼原因導致學童肥胖與構成了什麼的健康問題等等。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莫過於是利益,大機構巴結政府,政府享受利益,置學童的健康於利益之上。學校的體育課不足,均衡飲食的教育與意識薄弱,學生就只好選擇自己喜歡吃什麼,久而久之身體出現警號。

   快餐集團本身的銷售手法也層出不窮,定時在報紙上刊登優惠券,推出新款的美食,讓消費者產生消費意慾,消費者本身也有一種「食得不要浪費」的概念,以為平即是好,實質這只是個消費陷阱。舉例,食品的質素與份量會有所差異。然而,我們卻有貪便宜的心理。快餐的製作過程中也出現了未知的因素,片中稱麥樂雞的製作過程中加入了防腐劑,曾有一個美國的營養師做過一個實驗,指擺放了一年的麥當奴餐沒有腐爛與變壞,當真是恐怖。而我們卻在食用這些未知的產物,有些也許是基因改造,有些加了不知明的物料。

   摩根在一面進食的時候也出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就是愈食的時候愈想食,若沒有這種成份他將會失落,由此可見這些食物的確含有一定的化學成份,控制人體。另一個的事實是,沙律的卡路里比漢堡包的指數高,即使在廣告中宣稱是符合標準,可是依然是垃圾食物。

   在罵麥當奴的同時,不妨也注意一下其他的快餐公司也有同樣的問題。「麥當奴化」(McDonald-ization) 正在擴展,當中衍生的問題不但是食物安全、人體健康的問題,內裡還包含的是對勞工保障、環保問題等問題。在這種速食當中,我們要知道第三世界的人民同時是受害的,快餐產業為了畜牧而在熱帶雨林中伐林,熱帶雨林的樹木充當紙杯、餐紙的原材料。除了個人健康之外,我們需要關心的還有世界的發展。

   最後,還得要讚讚這部紀錄片,紀錄片不但要紀錄素材,這部紀錄片多了的是實驗,是行動。盡量用行動改變觀者的看法,摩根身體力行或者是最好的例子。而我們光顧這些餐廳的時候,不妨想想自己身體,記住「少食多滋味,多吃壞肚皮」。

文/Dorothy

 8 ) Healthy Lifestyle

可以说是我看的第一部纪录片?
简直是值得学习的样本,引经据典、动画、采访、旁白blablabla~
拍摄是不是不难学,我就要开始了~


Laptop播着小J的Make Me Wanna Die,今天一下就看了两部~
够了吧?够了吧?
导演这下赚得盆丰钵满,名利双收,不知道是不是很划算呢~
高调是现实世界的必须啊~

总之是很精彩的纪录片,丝毫不烦闷,感觉食品类专业还是会很跑火,不错~

 短评

not my kind of documentary, but for sure I won't be eating fast food anymore! (Which I already seldom ate)

8分钟前
  • 无所谓
  • 还行

我觉得最神奇的是,这个人在8周的时间内吃女友指定的“戒毒食谱”所有指标都恢复正常。我是不是也应该开始吃素食了……

11分钟前
  • 推荐

洋快餐之罪

14分钟前
  • 黄无苏
  • 还行

摩根你太牛~

18分钟前
  • cherie
  • 力荐

摸着肚腩看

22分钟前
  • 熊阿姨
  • 推荐

Green Path的时间,怎能忘

25分钟前
  • 那谁
  • 力荐

恐怖的垃圾食物啊……

30分钟前
  • 伊蒂克
  • 推荐

OMG.......

32分钟前
  • Anni P
  • 推荐

有值得推荐的地方,但老觉得,美国人,时常处在一种吃饱了撑着的状态。

35分钟前
  • 吃人陈女士
  • 推荐

2008-12-21.

40分钟前
  • itrek
  • 还行

推荐和《食品公司》一起看

41分钟前
  • 爱茉绿绿
  • 推荐

哈哈哈,美国佬

44分钟前
  • 嘴客
  • 推荐

电影人的责任感

46分钟前
  • Jason Bourne
  • 推荐

电影一般,但是还是能引人思考的。多吃多占顺从自己欲望,应该继续么?

51分钟前
  • 青殓
  • 还行

早该知道泡馍,一吃就多,就像你的型,不胜折磨。

55分钟前
  • 喻鸣
  • 还行

导演把自己当成了白老鼠

57分钟前
  • Empty
  • 还行

真爱生命,远离快餐?

1小时前
  • 单身糟老头(holland)
  • 还行

要为勇气鼓掌的!

1小时前
  • 账号弃用
  • 力荐

M记赐给你的会是XXXL号的身材·而非M号

1小时前
  • 干休所疗养中
  • 推荐

那个男的太悲剧了

1小时前
  • TheSingingSe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