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HD国语

主演:李立宏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8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2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3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4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5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6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3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4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5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6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7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8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19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三季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让中国饮食依时而变,智慧灵动,中医营养摄生学说创造了食材运用的新天地,儒家人伦道德则把心意和家的味道端上我们的餐桌。淘洗历史,糅合时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天地间升起烟火,用至精至诚的心意烹制食物,一餐一食之间,中国人展示个性,确认归属,构建文明,理解和把握着世界的奥妙。中国饮食生长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在宽广的时空中,以感恩之心去领悟食物给予我们珍贵的滋养,《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继续近观饮食之美,远眺中华文化的魂魄。豪门惊梦特种兵王2使命抉择御姐归来星星的孩子血旅怪谭第一季反击(2021)阴谋性高潮高公司:美国邪教组织OneTaste的故事我不是凶手杰茜卡给个理由先之再点秋香借眼恋爱播放曲庭外人类:我们所有人的故事第一季失踪的女人超力少女再过把瘾谍影重重2(国语版)美人追银行抢劫案爸爸回来了爱欲焚身吸血鬼之恋2015宠物情人2011鹿枫堂四色日和2022根源/奇巧计程车的路线黑豹2切小金家的旅馆辣子曰 第二季铁拳爆裂刑警后生甜蜜的生活走向太阳死亡医师 第二季殖民地士兵妃子笑春天的故事无间道粤语版对风说爱你

 长篇影评

 1 ) 腐朽价值观体系下的三流之作

第三集《宴》,倒尽了我的胃口,怒改一星;看了第四集,出离愤怒,只叹豆瓣何无负分。这个导演组价值观陈腐落后,时至今日,仍在鼓吹手工制作、中医神药、自然经济、荒诞礼仪,观其剧拍摄质量,已是问题多多、不忍卒睹;察其剧思想内涵,则是极度空虚,无一足以支撑,完全逆现代社会进步精神而动,真是下作之极!

 2 ) 披着纪录片皮的伪科学宣传片

看完5000米接力换台看舌尖瞎说,发现第三季养这集真的是瞎说八道阿!所以必须要来长评打低分了。

首先,说中国人生病了,要改变膳食,ok这个我认,但你切一盘蓑衣黄瓜跟观众说黄瓜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你在搞笑?黄瓜除了水分就是纤维素还有不算出众的剂量的vc,而且这货含抗坏血酸氧化酶,破坏vc的,这就是为啥前两年有声音黄瓜不能和西红柿同吃阿。

第二,那个什么冰糖黄酒蒸蛋,是放在普通锅的屉上的,说水蒸气保持60°C,请文案走点心好么?60°C给我出个可见的水蒸气试试。另外珠穆朗玛峰顶峰8848米水的沸点是72°C,文案中所提的高度应该活不了人。

第三,“煲汤”,这一部分做微商卖汤的那个主角姑娘她爹就痛风,广东地区是我国痛风高发区,喝汤多是病因之一,注意是之一。另外因为广东人煲汤用各种草药多,广东地区也是肾病高发区,微商卖汤姑娘之前的山东妈妈各种放草药祛湿这那,真是不怕把家人肾吃坏了。

第四,山沟沟里开头就说常年缺少医疗资源,这些村民们各个药食同源,那么请你先把厨具收拾干净了再来说养生。另外找村民问些什么祖传的医书“我不告诉你”问个这是什么草药“我不能说,就指着这个做生意呢”充分凸显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敝帚自珍,自己一知半解不说还怕别人学去饿死师傅,多少祖先的智慧科技发明是这么丢的?当然这些草药鬼知道有没有毒、毒性物质含量多少。

第五,中医药大学的美国华裔留学生,自己制作化妆品,化妆品最起码的上色好看的功能我就不说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审美。但有没有考虑自制化妆品的细菌超标问题阿?自制化妆品保质期你是没办法掌握的,不能等性状变了再说“哦,应该不能用了”那会儿就晚了。我们可不可以宣扬一下工业化生产的好处,别净鼓吹小捯饬怡情的手工制作的功效?

第六,中医药大学的本硕博连读研究生期待自己的药膳能使化疗的母亲痊愈,可不可以对电视机前的观众有点正确的引导了!你靠羊肉汤、蛋黄山药粥敢期待癌症的妈妈痊愈?小伙子你真的不是坑妈的么?这条我刚才在知乎看到有朋友的答案里说后来片子里说小伙子是期待他的药膳可以减轻症状,但我没留意到这句话,大概其就是因为一直沉浸在震惊当中吧…

这一条吐槽原本有一段关于对蛋黄的名字吐槽,后来有朋友指正鸡子黄是蛋黄的中药名。我把原文和昨晚睡前修改的部分放到文末,免得有人觉得我和第一位留言的朋友莫名其妙。再次重申,现在已经不吐槽鸡子黄的说法了。感谢看了这篇长文的朋友,也感谢提出建议的朋友们。

太心疼电视机前没有医学常识/生活常识的观众了!(尤其久病缠身病急乱投医的老观众),央视纪录片如果是走这种不去伪不存真的路线,可真是不敢让家里的父母看电视了。

以上内容顺序及文案内容可能记忆有所偏差,诸公海涵。

*关于鸡子黄的原本吐槽:““还有文案能不能好好说话不故弄玄虚,“鸡子黄”不就是“蛋黄”么?!你说鸡子黄就高级了么?(原文)”——“这个后来有朋友跟我说鸡子黄是蛋黄的中药名,大概我觉得别扭就是在一个烟火气十足的并不严谨的纪录片里突然出现了中药名有点跳戏。(昨晚睡前修改补充部分)””

感谢点赞、“喜欢”的朋友们,第一次在朋友圈以外的地方得这么多点赞,感恩!

 3 ) 外行人拍的美食纪录片

作为美食纪录片,舌尖3显然是不合格的,拍的美食画面不好看,看了没有食欲,美食故事铺垫太多,却忽略了主题是展示令人垂涎的顶尖中国美食,第一集的地院灶台虽然做法很新鲜,但菜品很一般,就是大锅菜,拍出的效果没有任何让人想吃的冲动,蒸笼篇更是败笔,剪了几组不同地方的包子镜头,完全浪费时间,仅仅为了筹凑够蒸笼这个‘’器‘’,第二集更加让人失望,选择乐山串串很好,但是选拍的对象有问题,而且有模仿第二季重庆火锅的痕迹,选择一家号称乐山第一家串串店,结果掌勺的是学医的女婿,故事有戏剧性,但过程很平淡,这家店做串串的神奇在哪里看不出来 从锅底调配到食材的准备再到油碟的制作,延续的是第二季的拍法,四川哪家串串店不是这样做?凭什么让人认为一个学医的女婿继承的店铺可以代表四川最顶尖的串串,还有煎饼果子,选择了一个小区做早餐的小铺,虽然拍得很煽情用心,但凭什么让人相信一个丈夫兼职帮忙,食材还需要客人自己提供的小铺有能力专研出中国最好吃的煎饼果子,最多只能填饱肚子了。还有河南人在杭州开的胡辣汤,说是让杭州的河南人找到家的温暖,这样的店也许可以让人感动,但是却不会勾起广大吃货的食欲,胡辣汤本来就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小吃,如果没有拍出它的精髓和由来,仅仅靠一个出租车司机的乡愁显然无法说服广大吃货为之垂涎,还有最后一段西安的羊肉汤,我只看的拍出的画面是肥腻的羊肉、混浊的羊汤以及老人脸上特写是老人斑。总而言之,两集下来,从总导演到分集拍摄团队都太业余,没有拍出中国顶尖食物的精髓,故事也不能打动人,所谓的从海量拍摄素材浓缩成的几集成品精美食物的画面和展示所占比例更是凤毛麟角,更多是无谓的与美食无关的讲诉。陈晓卿随便拍的另外一部寻味顺德里面故事和美食的结合都比它耐人寻味很多。可惜舌尖这个品牌在第三季就被砸了,连解说都听起来心不在焉,也许其他大品牌看过片子后早都敬而远之了,所以才有了那个山寨法国红酒的独家冠名广告。

 4 ) 非常失望

心心念念的舌尖来到了第三季。大年初四晚八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了十五分钟,有点坐不住了;半小时处,开始吃东西喝水上厕所刷手机;及至结束,舒了口气,却又堵了口气。
找不出更多的词来形容观后感,只有四个字——“非常失望”。
围绕食物,讲饮食文化甚至中国文化都没问题,问题在于你要认认真真去讲。但是看过了第一集,除了七孔灶和石板能让人略提起些兴味外,其余的都是匆匆带过、流于形式了。铁锅和刀的部分,明明可以更深入的去挖掘,中国厨房里用了千年的东西,不可能就这么几下敲敲打打吧?
......
另外技术上的东西:摄影方面与前两季相比有了明显的差距,器材应该差不到哪去,差的是构图,差的是光线,差的是拍摄思路——有很多采访镜头,被访者的头被卡在了非常难受的位置(当然,也很有可能是后期重新构图,但目的不明);有不少慢速镜头是后期剪辑时没办法了故意放慢的,造成了难看的拖影,这些镜头本该前期就拍成高速的;有不少航拍镜头是为航拍而航拍,所以并未给影片整体起到加分作用;四川泡菜部分,在厨房做酸菜鱼的那段意境倒是不错,很有几分《饮食男女》的开场,只可惜感情太生硬了;片中还有大量的高速镜头,只是许多高速镜头并未发挥它们应有的说明作用,只剩下“炫技”的存在......
“一个品牌的维护比创造更难”,这真是句应景的话。希望后面的七集会出现让我大呼:“哎呀之前是我眼瞎没想到这么好看。”的起死回生。

 5 ) 第四集必须果断下架啊

第四集已经不是加星减星,诟病文案拍摄手法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了。胡乱下药,这是要害死中医,害死人啊……

在没有根据进补者或者病人的具体症状的情况下,就敢说这个补气益气、那个治腰痛、祛风湿,这么不严肃不严谨,完全没有职业精神的作品,在舌尖和央视这个影响力广泛的平台播放,被不明真相的群众听了去,纷纷效仿,弄死几个人还不是分分钟的事……一个学中医的豆友说了,片中提到的天南星是有祛风散结的功效,但是生南星有毒啊,有毒啊怎么不提……不能乱往药膳里放啊……我特么啥也不说明白就炖这个炖那个……真恐怖

这集到是没什么装逼的专家了,但也不至于弄几位中医学院在校生,一个被称为老巫婆的留学生来搞什么食药同源吧。

最后那个叫王泽平的学生,你不会真的拿着自己还没毕业学到的那点本事,去祸害你那病重的母亲吧,天呢,但愿只是为了做节目的效果。

呼吁下架第四集,尽量减少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6 ) 看了《舌尖3》,我十分想念陈晓卿!!!

三张图看懂舌尖的进化


正月初四,恭迎灶神的日子,央视隆重端出了观众期盼3年多时间的《舌尖3》。

与《舌尖1》开播时打枪的不要、放炮的不要、悄悄的干活不同,《舌尖3》开播前这宣传声势,我的个乖乖,又是新闻发布会、又是开播仪式、又是倒计时,一看就是正宫娘娘生的,都快赶上《月子》出版时的壮观场面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此处宜配宋丹丹老师的纯正东北腔)

虽然知道陈晓卿去年10月已经离开央视,《舌尖3》跟他毫无关系。但心理上多少还是有点预期,毕竟正宗央视血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新台长刚上任,纪录片频道总要献礼嘛!万一拍好了呢?

一大帮吃货早早守在荧屏前,自备纸巾、手帕,等着看美食、流哈喇子。没想到哈喇子没流出来,反倒被种草到淘宝上去买章丘铁锅、银杏砧板、淮阳菜刀……

看了第一集《器》,我想说:《舌尖3》和《舌尖1》之间,差了100个《二更》……

但是……等等……且慢定论,后面还有7集,万一有改观呢?

看了第二集《香》,我想说:陈晓卿转身之后,《舌尖3》跳崖式滑坡……

算了……等等……万一峰回路转了呢?

看了第三集《宴》,我开始爆粗口了:这特么拍的什么玩意儿啊???陈晓卿老司机辛苦养大的孩子,被你们糟蹋成这模样,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看了第四集《养》,我哭了:这帮人心里有数,《舌尖3》明明就是按照质量从高到低播出的,起点本来就矮,后面几集你更不可能指望了。

豆瓣对《舌尖3》的评分从最初的8.0,下降到目前的6.0。估计到8集播完,能保住5.0就算谢天谢地谢陈晓卿了。

央视有个辞职的记者张景,自己找了2个外行摄像师、录音师,拍了部《寻找手艺》的纪录片,在豆瓣上的评分都是8.8。

最冤大头的应该是花1.18亿重金冠名《舌尖3》的所谓正宗法兰西血统某阁葡萄酒了。2014年就拍下冠名权,一切宣传营销行动暂缓,期待《舌尖3》问世,然后一夜之间引爆中国餐桌。

正常情况,《舌尖》系列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偏偏《舌尖3》是哪吒转世,殷夫人怀孕三年多,最终生下一个肉球。

更滑稽的是,孩子问世后,意料中国人品着红酒吃美食的场面没有出现,大家都去淘宝抢3万6千锤的章丘铁锅,就没有几个关心葡萄酒的。

当然,大家彼此彼此,山寨货牵手李鬼哥。你以为是唐伯虎笑点秋香姐,盖头一掀开,其实是对穿肠扑倒石榴姐。

让我以一个非专业人士的身份,来浅度分析一下,《舌尖3》是如何走向末路的:

从《舌尖3》各集的取名就可以看出,总导演心中一直没有清晰而明白的主线,最初宣传出来8集片名为《器具》、《小吃》、《宴席》、《食养》、《厨人》、《点心》、《时节》、《融合》,确实又土又直白。临到播出了,突然又改成《器》、《香》、《宴》、《养》……少个字就能显出雅吗?一个“香”来概括“小吃”,长脑壳没有?四川泡菜、河南胡辣汤,如何可以用香来形容?推而广之,长沙臭豆腐怎么办?是不是要被你们从小吃界开除。

《香》中的西安水盆羊肉,是被网友诟病最多的一道美食,主创团队的各种不专业、不敬业,从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陕西最正宗的水盆羊肉,非片中的做法。地道的水盆羊肉需配两饼,讲究一盆两吃;一碗羊肉也并非仅仅三片,而是随客人的喜好多多益善;吃时还要搭配小菜、生蒜、油泼辣子等,回味无穷。片中的水盆羊肉店,在西安人看来,不过是忽悠外地人的游客店,只是不知为何把央视专业美食导演忽悠过去了。

其次,片中说西安回坊于唐朝时成形,是重大的史实错误。唐朝时回族尚未成形,何来的回族聚居区?

最后,大合影中居然出现了极端宗教服饰。这难道不是国家级电视台应该回避的低级错误吗?

类似的专业常识错误比比皆是。李立宏老师说麻辣烫的时候,镜头给的是钵钵鸡。外地人弄不懂火锅、串串、麻辣烫、钵钵鸡、冒菜倒也罢了,你是美食专业纪录片,你都弄错了,今后谁来还我大四川麻辣烫业界千古不白之冤?

李立宏老师说河南胡辣汤的时候,画面出现的是四川乐山嘉阳转圈圈的蒸汽小火车,观众今后岂不是到了嘉阳,要问农家乐老板来两碗胡辣汤?

用8分30秒的超长篇幅来讲诉煎饼果子的故事,讲清楚了的是一个下岗再就业的励志故事,没有讲清楚的却是美食煎饼果子,摊煎饼的镜头不超过10个,天津人都看不下去了。红姐成名之后,天津城管、工商、食药监、税务的问题来了,你说这样的路边游摊是取缔还是不取缔呢?

镜头、画面、剪辑大失水准。虽说聘请的荷兰摄像大师,但画面却并不高明。用光质感差,暗处噪点高,老是弄掉帧的慢动作,素材重复率高,剪辑超级乱各种跳……后期调色严重偏差,以至于包子褶都看不到,你究竟拍的是包子还是元宵?总之,教影视拍摄、剪辑的专业老师,可以从中挑一大堆镜头,用于教学中的错误范例。

炫技、摆拍、装逼现象在《舌尖3》中犹为严重。《器》中的“瓷器大师”,从装扮到谈吐,浑身透露出一股子“XX大师紫砂壶”电视导购的铜臭;玩花打四门的大厨,炫技炫得太过,剧组特效经费估计都花在那个画面上了,结果端出来一碗莫名其妙、味道都不知道的炒白菜;《宴》中玩文化宴的那帮子所谓文人,隔着屏幕都能闻出一股子酸味、腐味、馊味。

《香》中,学医学、拿手术刀的女婿,入赘至乐山干起了麻辣烫炒料手艺,镜头中满满的都是他不乐意、不愉快的郁闷表情。导演们千挑万选,就选出了这么一个麻辣烫文化的传承者?你确定不是来黑我们大四川的吧?另外,那个叫黄鹤的导演,你必须给我们解释清楚,什么叫无色无味的竹签?透明的,还是闪亮的?……你确定不是那个江南皮革厂倒闭后,带着小姨子跑了的黄鹤吧?

《宴》中,一个大人骑摩托,带两个孩子在农村山路的镜头,也可以堂而皇之的在央视播出,该段落还美其名曰教孩子们学习传统中华饮食文化美德。最基本的交规都没有学好,谈何美德?你确定交警蜀黍没有意见吗?

质量下去了,广告倒还上来了,短短40多分钟的纪录片,硬生生插进来四段广告。怪不得电视台现在重视拍纪录片了,电视剧中不准插广告,纪录片中无所谓。

《舌尖3》总体来说,形式大于内容,包装强于美食,乏味多于真情。想学陈晓卿老师,借美食而煽情,可惜煽得不真挚、煽得不专业,未煽动他人,自己反倒被骟。

没有一颗热爱美食的心,没有对中华美食文化的深度研究,没有追求极致尽善尽美的专业精神,再多的努力都是白搭。一群不热爱、不钻研、不品味、不传承美食文化的导演们,哪怕绞尽乳汁,又如何能够将观众的味觉和食欲真正撩拨起来呢?

《舌尖1、2》系列美食纪录片,多年来在观众心目中积攒下来的金字招牌,靠的不是炒作包装、不是买热搜、不是请水军、不是刷豆瓣,靠的是真诚热爱,靠的是业界良心,靠的是工匠精神,靠的是一腔热血。

陈晓卿团队也许不是中国拍纪录片最好的团队,但是拍美食文化,他们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就这样一个打着陈晓卿深刻烙印的纪录片,一旦离开了陈晓卿,无论谁来接盘,《舌尖》又如何拍得出那散发着浓郁乡愁、饱含着亲情温暖、浸润着传统习俗、滋养着厚重文化的,舌尖上的中国味道呢?

大师远去,请勿画蛇添足;观众明白,切莫狗尾续貂。

但愿今后不要再有《舌尖4》了。

 7 ) 看完并不饿,却想买铁锅…【来不及解释了,2星改1星了!】

开篇“器”,立意很好,但是却并没有告诉大家舌尖3的整体思路,我知道这是强IP,知道它是说美食与人文,但不代表我知道它的具体内容,或者说本季思路。

仅仅是开篇,就平庸了。

目前只看了一集,单第一集:1,形似【格式】,神却不在【内容】。2,拍摄不考究,穿帮镜头太多,航拍也略显随意。3,摆拍痕迹太重,读词,机位设计感很重。4,镜头剪辑与语言杂乱,无意义剪辑过多,镜头语言混乱,篇章之间联系断层,每个小故事单独成章都问题不大,更像是微记录拼接。说的难听点,像推销餐具的广告。5,很关键,看完并不想吃美食。

单看第一集,央视砸招牌之作,制作很急,很赶。期待后续吧…后续好评的话,再加分吧。

略失望。

【补个第二集】

这集,个人觉得还是怪怪的,看到一半,出现角标,才想起来这集的名字,原来是“香”…

说说单独故事比较完整的,胡辣汤这段,先不考虑本集片名立意,单独看故事,算比较完整,并不算特别拖沓。也注入了些许人文感受,但浅尝辄止。美食展示阶段,用了纪录片里常用的独幕情景再现手法,镜头切换还相对自然。

但也有诟病,人文情感占据上风,胡辣汤的美味,在情感的衬托下看似回味,可若是单独提炼出来这道汤,只看视频卖相,怕并不能吸引到很多吃货。【这季的摄像,待会儿说吧。】

而本集的其他故事篇章,还是延续第一集的问题。或仓促,割裂,或冗长,跳跃。故事与故事无联系,转场全靠航拍接航拍,大景接空景,生硬不流畅,仿佛观看新闻。这个锅,只能总导演背了。

【聊聊摄像】

本季这两集,目前看来,我摸清了个套路。大家可以照着套路去看,挺准的。

出现人物—中景。

出现美食—特写。

出现地点—航拍。

转场航拍接航拍,空景接空景。美食部分能特写就特写,人物管他群像还是单人吃,中景搞定,实在不行来人物大特写。

基本上90%的镜头都是如此,不知道是导演有意如此剪辑,还是拍摄时候就这么省事儿的拍了,导致剪辑只能这么剪。

行业里有句玩笑话,内容不够空景凑,数数空景数量后,只能心疼李立宏老师动人的旁白了。

最后聊聊吧,我文笔一般,更多也是从专业角度分析下。

纪录片国外很多都是画面先行,先定大纲,导演带着主线拍摄,更多的是即时的感悟与创作,纪实感很强。带着拍摄好的素材回来,最后再辅助以旁白。有些拍摄会直接作废,因为跑题了,也有可能衍生出新内容。但存留下来的,基本上都很精华。制作非常耗费时间。

国内大多是文本先行,先考察订内容,再订旁白,分集导演带着旁白和内容出发拍摄。回来后按部就班的制作,旁白对画面,无太多惊喜,也不会太走险,有经验的导演,就很稳,也很快。

为啥聊这个,我觉得不是态度问题,主创们肯定非常幸苦,奔波于祖国各个角落,我也经常拍些微记录,深知影视工作者的艰辛。每个团队都不想自己的作品出来后被大家拿来吐槽。可是不能因为辛苦,就要被认可,或许是工作方式的问题呢?这么强的IP,它值得被做的更好啊!我们肯定可以找到更好的实现方式啊!

说点情怀的,毕业后在宁波,没日没夜的加班,因为学校知识有限,工作才学会了怎么去做视频。加班有时候也是在学习,看教程。那天晚上,眼睛很涩,偶然看到舌尖1,才更新了一集,初入行业的我,震惊了,自豪了,眼睛锃亮锃亮了,迫不及待了,凌晨1点下楼跑了四条街,买了街边小馄饨吃,边吃边告诉自己,我是中国人,我有美食名片,我也有故事!在这里,吃东西,真tnd好!!!边吃,边激动的给女朋友打电话推荐。

多年以后,女朋友已经是我的老婆,也有了宝宝。全家人被我拉着看舌尖3,只有我认真的默默的注视着它,广告时间都没走开过。

我在想,要么就是它变了,要么就是我变了。

无论如何,反正看完我还是不饿,还是想着怎么买那口铁锅。

Ps:来不及解释了,2星改1星了,看到口红我吐了……弃了弃了,一个本该让人哭着要加夜宵的纪录片,变成让人吐着哭出眼泪的微商小视频。

 短评

千年回坊?没有回坊的西安是没有灵魂的?汉唐两千年文化、黄土五千年生息没有回回就没有灵魂了?广告不要太多,主题不要偏移,趣味不要太低阿!5.5

5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太不严谨了!各种张冠李戴错误百出!昨晚的第二集把钵钵鸡和麻辣烫混为一谈不说,还把双河井凉糕说成乐山的;西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形成的回民坊一杆子戳到唐朝就有了,这是篡改历史啊亲!明明起源于渭南的水盆羊肉也成了白帽子的。做纪录片是靠百度的嘛!这样的严谨度还敢做美食人文的纪录片!

9分钟前
  • anlygissing
  • 很差

靠,开场几分钟就想哭,刚吃完饭又饿了麻辣烫 石花膏 水盆羊肉 我的口水!!!看了后面几集真得来改下分数了但画面之精美,色泽之诱人,是没法儿回避的,所以都客观点下分数,好吗

10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还行

长安长回区,清真宴…广告私货,钵钵鸡串串麻辣烫不分,陕西的起源安去西安…北京“名吃”长这么大没听说过,哪个版本里都没听过,然后炒肝一个个尼玛全举着个勺儿…第三集您找一炒出来长得跟泔水可以论亲戚的茄鲞说好…穷奢极欲的大户原来好“色香味”里的这色…纪录片要写【实】,已经犯了大讳了

14分钟前
  • 哓迟
  • 很差

不好意思,不及格,乱,没重点,没审美,没灵魂

16分钟前
  • 林中散步
  • 较差

第一集看完了,文案水平忽高忽低;第一集主题是“器”,偏题严重,吃已经沦为配角;最重要的舌尖标签性bgm居然被舍弃了。不知道这期质量水平是这一季的平均水平还是最低水平,亦或是最好水平?四集弃。本以为看在这个ip的份上舌尖3还能守住最后的底线,那我还何必勉强给及格分呢

19分钟前
  • uhioubj
  • 很差

水盆羊肉成回坊的了?唐朝居然就形成回坊了,还建在了城中心?纪录片这么不考实还叫什么纪录片,好歹是讲美食的,制作纪录片的人真的实地考察美食了吗?随便百度一下都能知道渭南水盆羊肉吧……对于第二集中的内容感到失望。

22分钟前
  • 请叫我小仙女
  • 很差

啥也别说了,你说导演是毕志飞我都信。

24分钟前
  • 蔡小马
  • 很差

并不难看啊,不懂在骂什么。本来器皿就是饮食的一部分,拿一集来讲有什么问题?有时候真是觉得人们太容易热爱,也太容易厌倦和失望了。另外可能还有品味的攀比吧,只要有几个人开始吐槽某作品不好,立刻跟风者众,生怕欣赏了别人看不上的东西,就显得自己low了,真正客观不带情绪的评论者太稀有。

25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最大的问题在于想要在一集中塞太多东西,以致于什么都讲得浅,有点流水账;中国厨师菜刀这一部分第一季就有,第二季变成大刀小刀,现在又变回一把菜刀,来回炒冷饭就是没好好拍点人文气息的东西。想念第一季的开头,新雨过后的云南,李立宏清新不造作的温柔口白下,藏族女孩真挚又诚实的面孔。

30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还行

照这样子就不要叫“舌尖上的中国”了,叫“锅子上的中国”好了

31分钟前
  • 列克星敦的亡灵
  • 较差

预告片里解说配音是老狼就是唱同桌的你的老狼不是林更新不是潘粤明看过正片之后发现还是李老师一头雾水......

32分钟前
  • 知不足斋
  • 较差

哈哈,居然有我家的美食,这种节目把各地美食介绍给全国观众,很有意义!

33分钟前
  • Bless_U
  • 推荐

严重怀疑是“8848钛合金手机”、“小罐茶”的导演拍的

36分钟前
  • 很差

第三集恶心到我了?那种破菜需要什么礼仪?奉行程朱理学是不是还要裹小脚啊!我呵呵!

37分钟前
  • 萱然半夏
  • 很差

真的难看 ,花打四门讲的这么牛逼,结果就是个炒白菜?陶瓷讲了半天,一点吃的都没有?要不叫舌尖上的炊具?就是难看,你讲烹具也要有个度啊,讲完连吃的也不放一点?还有,淘宝已经出现官方卖锅的了。你要说没利益我是不信的动不动就是大师大师的,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看不懂了

39分钟前
  • 嫌疑犯K的献身
  • 很差

大失水准,灵性全无。。文案节奏摄像,个个一塌糊涂。。充斥着广告植入和隐性营销。用爱调味的“大师”,泡菜撕下一块又扔回坛子;一块红烧肉配上高逼格盘子的可能菜价。还有电商的昂贵手工铁锅。。篡改历史,杜撰饮食文化,全株有毒的南天竹大量误导性镜头,给痛风患者饮用高嘌呤的肉汤,三无口红etc

43分钟前
  • 乌龙茶
  • 很差

盼了好久,终于在狗年春节大年初四迎来了舌尖三。看了第一集,满满的失望。前半段想拍出匠人精神,拍得那叫一个糙,没出效果。后半段终于回到菜上,却没有了以往的娓娓道来,清晰的主题和以食物带世情的动人,剪辑、配乐和文案也远不如前两季。满屏的着急,或许此次兵分太多路取材,反而弄杂了。哎……

47分钟前
  • 浇花滴银
  • 很差

啥玩意儿?还没花生油广告好看

51分钟前
  • 许之行
  • 较差

网友:希望《舌尖上的中国》明白一件事: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既跟血浓于水的亲情没啥关系,也跟五千年来老百姓的勤劳勇敢没啥关系,真正的驱动力只是我们中国人管不住嘴,爱吃而已!不要上纲上线乱套故事了,请诚实一点,我们只是爱吃。

52分钟前
  • valian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