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内幕

HD

主演:迈克尔·摩尔,Tucker Albrizzi,Tony Benn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医疗内幕 剧照 NO.1医疗内幕 剧照 NO.2医疗内幕 剧照 NO.3医疗内幕 剧照 NO.4医疗内幕 剧照 NO.5医疗内幕 剧照 NO.6医疗内幕 剧照 NO.13医疗内幕 剧照 NO.14医疗内幕 剧照 NO.15医疗内幕 剧照 NO.16医疗内幕 剧照 NO.17医疗内幕 剧照 NO.18医疗内幕 剧照 NO.19医疗内幕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医疗内幕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向作风犀利的美国纪录片导演迈克•摩尔(Michael Moore 饰)此次将矛头对准美国引以为豪的医疗保险体制,他采访了因无医保饱受伤病折磨的美国民众,揭露了美国医疗保健行业的黑幕,对美国负责药品审批的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负责监督医疗保健行业的国会议员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通过大量个案以及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甚至社会主义国家的对比,向观者展示了所谓完善的美国医疗保健行业当前存在的种种弊端。  本片荣获美国电影电视剪接师协会最佳纪录片剪辑奖、2008北美广播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纪录片奖、2007芝加哥电影评论协会奖最佳纪录片奖、2007拉斯韦加斯电影评论组织奖最佳纪录片奖、2008纽约电影评论圈奖最佳纪录片奖等,并与导演之前两部作品《克伦拜恩的保龄》、《华氏911》并称为“高调三部曲”。艾米莉亚2.0听风者之歌盛夏和她的未婚夫伊基塔:蝎子之路暗格里的秘密没有其他爱东厂西厂我的电影杀戮场2016天桥传奇之独步天下棱镜圣舟花月佳期电影版疯狂大家庭寻找格蕾丝慕吉黛音乐玩家第二季喜气洋洋小金莲化妆台的美女约会大师之爱在响螺湾生为爵士狂扬州八怪棉花俱乐部我们开始当空服员神机奇缘故乡面·参花情龙转乾坤兵人猛虎兵王道德故事的影像化中国海南·雨林秘境大护法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少年不哭八千里路喜莲精武青春猩球崛起3:终极之战洛杉矶的夜晚恋上纯喫茶 3山村新曲夺路狂飙

 长篇影评

 1 ) 《民主的细节》作者刘瑜谈麦克摩尔电影《医疗内幕》

首先,文章是我网络下载的,其次《民主的细节》实体书我买了,现在我不得不说,书还要看正版的...

里面有好多字被改动了,原因不明,具体改动成分不明,我先发出来。


----------------------------------------------------------

《病了你得管》




--------------------------------------------------------------



市场体制之下病了谁管美国左派标兵迈克·摩尔最近又推出了一部新纪录片《Sicko》,批判美国的市场化医疗服务体制,赞美欧式全民公费医疗体系。据说该片在全美各地上映时,赢得了许多观众起立鼓掌。
  美国人有理由喜欢这部电影。据统计,美国目前有 4600 万人(约 15%人口)没有医疗保险。
  很多有医疗保险的人,也总是在与保险公司“斗智斗勇”,因为保险公司总在寻找借口不付病人的医疗费用。《Sicko》正是通过当事人声泪俱下的倾诉,来表现病人在保险公司、政治家、医院编织的利益网络里的悲惨遭遇。
  为表现全民免费医疗的优越性,摩尔跑到了欧洲和加拿大。被采访的欧洲、加拿大群众非常配合,纷纷表示:我们看病不交钱,吃药不交钱……哦耶!在英国,穷人去医院路费都可以报销;而法国女人刚生孩子,政府甚至派人去她家洗衣做饭!
  更让美国人沮丧的是,美国尽管没有实行全民公费医疗,它的医疗花费占政府开支比例却比多数发达国家要大(美国 18.5%,加拿大 16.7%,法国 14.2%),人均寿命也比其它发达国家要短(美国 77,英国 79,加拿大 80)。总之在医疗服务方面,美国花了更多的钱,却办成了更少的事。
  问题出在哪儿呢?
  其实,美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并不完全是市场化的。政府是医疗服务最大的买单者,资助穷人和老人的医疗保险及医疗补助项目覆盖了 27%的人口,占据美国总医疗支出的 44%左右(保险公司付 36%左右,个人付 15%左右)。但是,从人口比例而言,美国大部分人口的医疗保险是市场化的。一般来说,是个人及其雇主(一般雇主付大头)从保险公司买医保,生病了由保险公司交医疗费。就是说,在欧洲,夹在病人和医院之间的是政府,而在美国,夹在病人和医院之间的,是保险公司。就是这个不同成了问题所在:一方面,保险公司为了利润追求抬高医疗成本;另一方面,虽然保险公司大多对其付费覆盖面斤斤计较,但在铁定的医疗覆盖范围内,又容易导致人们“过度就医”,进一步抬高医疗费用。
  既然私人保险公司似乎是“万恶之源”,那么为什么不干脆一废了之呢?左派“愤青”摩尔的解释很简单:美国政客都给保险、医药公司给收买了呀。
  事情未必这么简单。
  无独有偶,与摩尔的《Sicko》相对应的,是一部反映加拿大公费医疗体系问题的纪录短片《Dead Meat》。同样通过当事人的控诉,它所传达的信息却恰好相反:公费医疗体系低效而不人道。由于公共医疗资源有限,加拿大出现了治病“排长队”现象,有时候小病就等成了大病,大病就等到了死亡。据统计,2005 年加拿大人看专科的平均等待时间是 17.7 周,只有一半病人可以得到及时救治。有加拿大人抱怨说:在这个国家,一条狗要做一个手术往往只需等一个星期,而一个人想要做一个手术,却可能等上一两年。
  欧洲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在英国,有近 100 万的英国人正在排队等待医疗服务;官方也承认有 1/8 的人口需要等待一年以上才能做上手术。至于摩尔热爱的法国,医疗部门已背上了27 亿美元的债务。事实上,就在摩尔为全民公费医疗大唱赞歌的时候,欧洲、加拿大都已经开启了医疗改革的进程。
  可见,事情并非像摩尔描述的那样非黑即白:在市场化的医疗保险和全民公费医疗之间,高效和公平很难兼得。而且,在一个政治廉洁的国家,让政府管理医疗资源还可能保证大家公平“排队”,而在一个腐败的国家,有权有势者“插队”的现象几乎不可避免,这种情况下,全民免费医疗很可能就既低效又不公平了。
  而且严格地说,所谓免费医疗并不真的免费,它的成本是高税收。随着人口老龄化,诊疗技术和药物研发的成本越来越高,免费医疗体系的成本会不会有一天高到扭曲税制的地步呢?
  天知道。据估算,现在医疗费用占美国 GDP 的 16%,但是到 2030 年时,将占到 30%,到本世纪后期,甚至可能占到一半。难怪有学者说,21 世纪资本主义的最大考验来自于医疗服务领域。
  那么,混合两种元素的“第三条道路”呢?其实英国、加拿大等都在试验这种体制,试图在全民公费医疗之外扩大私人行医,但是政治阻力不小,因为任何市场“口子”的打开,都可能导致优秀医生从公立体制流失到私立体制中去,从而影响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
  另一方面,美国的一些州开始探索另一种“第三条道路”:在市场化医疗体制基础上推行全民医疗。1994 年克林顿的全民免费医疗改革失败之后,近年来,美国州级政府开始扛起了改革的大旗。不过,与欧式体制不同,这些州政府试图找到与市场兼容的全民医疗,比如,强制 10 人以上公司的雇主给雇员买保险,规定有条件的公民必须购买医保,否则扣押州税返还等。总之,通过给医院、保险公司、雇主、公民各方均衡施压来实现全民医保。2006年 4 月,麻省成为第一个通过“全州普及医保”的州,加利福尼亚、佛蒙特、夏威夷等也在探路之中。
  不管是不是同意摩尔对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都不能不同意他的关怀。将医疗服务视为基本人权是一种美好的追求,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医疗资源短缺的现实。无论被保险公司给拖死还是在漫漫长队中等死,滋味肯定都不好受。现在我们只能指望,人类的制度创新能力,能使越来越多的人绕开这道不幸的选择题。

 2 ) 我们才是神经病人

    07年的片子,一直到今天才看到,美国人michael moore通过讲述了几个无法支付高额医疗费用的普通美国公民的悲惨处境和对加拿大,英国,法国甚至所谓的“敌对国家”——古巴的公费医疗模式的介绍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一个美国如今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困境——医疗保险和自费医疗相结合的医疗体系本身的制度性缺陷。

    从拍摄记录片的角度,这部片子有许多的思路可以供国内纪录片独立制作者们学习,无论是个例故事的切入口还是对比的手法我觉得都有许多值得褒扬的地方,音乐的选择则体现了导演的幽默感和显著的美国式的思考方式,人物的安排也无不妥之处,是一部很不错的纪录片。

    相比较导演的拍摄手法,片子涉及的内容更是一针见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片中所提及的事例无疑有很深刻的感受,身边的亲朋好友包括我自己都会面临相同的问题,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医疗问题也一直是执政党所面临的诸多难题之一,没续费的住院病人在医院等死,急诊病人由于没有现钱而被医院拒之门外的故事天天都在发生,整个社会也好像对此见怪不怪,波澜不惊,民众也鲜见对体制进行发问,更别论拍摄一部纪录片来针砭时政了,倒常见老人们诉诸于宗教,祈求平安健康云云,却不知是百姓过于怯弱还是我们的执政党过于强大了。

    对于北欧和法国的高福利早有耳闻,看过片子才知道英国和加拿大也实行了全民免费医疗这一社会主义社会举措,而号称社会主义中国的我们却和美国一样走着医疗市场化的道路,这无疑是一件很荒唐的事,然而我们终要强过美国人甚多,我们连基础义务教育都要收取费用,更遑论价格不菲的大学教育和无处不在的隐性税收了,而反观法国,一年起码5周的法律规定带薪假期,(大公司有8-10周的带薪假期)每周35小时的工作时间,超过35小时会有额外休假的补贴,生完小孩政府派保姆每周两次带小孩并教授哺育知识(这一点我觉得很人性),生孩子是不要钱的,且据我所知生二胎三胎政府还有相应补助,根据片中的个例,美国小伙受伤后医生开出了3个月的带薪修养假期,政府支付65%的薪水,企业支付35%,这无疑让人羡慕透顶,当然了,我在这并不是想讨论高福利高税收制度与低福利低税收制度的孰好孰坏,但放眼世界,低福利高税收的国家也就那么几个,中国底层人民应该是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十八层地狱了,但让人看不明白的是底层人民天天在电视上喊自己有多幸福,党有多好,很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医疗问题本身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我可能有点戏谑了,但是医疗问题造成的后果却是异常恐怖,无数家庭由于没钱治病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美国的医疗问题在于医疗保险的监管问题,在于受保的判断标准,再往上可能还涉及了大政府小政府之争,但他终归还是透明的,下游里,无论是医疗事故的判断还是药品安全的监管都还是体现了一个法制社会的程序正义和判断标准,最不济,像michael这样的美国人还能拍摄一部这样的影片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然而在中国,从立法到监管,责任制度的建设以及制药,药监,医院,主治医生中间的种种黑暗和猫腻却是让人心惊肉跳,要是在这个产业拍摄一部纪录片,我相信它揭示出来的黑暗以及呈现的警示意义都会强过此片甚多。

    此片中另外让人印象深刻却是片子里那个英国老头嘴里的那句关于政府统治的论述,如今政府让你生活在一个及其不安定的,选择性反智的社会里,政府的统治就会相对安定,让底层的人无暇顾及选举,让他们感到不安全感,无力感,挫败感,他们所能做的并感到安全的就是唯命是从,和心怀最美好的希望。寥寥几句却直指要害。

    面对这一切,我也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把我所知道的来和身边的每一个人互相探讨,并积极追求真理,分清对与错,善与恶,把善良最广大层面的传播,就算心怀美好现在可能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我们仍要心怀美好,祝每个人新年快乐。

                                                                2009.1.25 大年三十晚于舟山家中

 3 ) Thoughts about Sicko: how sick we are?

20071102 6:48am

Had a strange dream, woke up this early due to a wonder trip seeing Michael Moore’s Sicko, much more breath-taking than most dramas I’ve seen.(That’s what a good documentary works for people, I suppose.) In that dream, I heard a voice repeating:” All the good stuff is here! Oh, amazing!” Then woke up and couldn’t fall back sleep listening to the sound of rain outside, or just leaking of our building recently.

A word well said inside: “Choice depends on the freedom to choose.” Leaving alone the main theme “the de-function of the National Universal Medical Care Plan” Michael Moore tried to convey, at least a movie which gets so deeply involved into revealing something about the government is not banned and gets a formal publication. This fact really stirs me. Here in China, we are so used to the underground situation of supposed-to-be-public works (books, publications, movies, songs etc.). Some works, as far as I know, only reflecting the true life of the people and the times, without a judgmental view towards political or economic system, get banned & prohibited immediately, like most of Jia Zhangke’s movies do. I really like this movie, it makes you reflect upon the native issues while getting to know the difference in foreign countries.

A few things in the movie amaze me the most:

1. Comparison between UK, France, even Cuba and US in terms of medical, family care & education.
2. The ridiculous combination of health care insurance with assigned doctoral permission & legal interference.
3. The scene in Guantanamo is killing me! SO let’s play according to your rules.
4. Anti- Michael-Moore blogger’s anecdote serves a fabulous example in approving this issue universal, a very good personal note.

 4 ) 医疗体制美国梦的真实写照

在还没观赏2009年出品的《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Capitalism: A Love Story)前,先看了2007年出品的《医疗内幕》(Sicko,中文译名又称为《保健真要命》、《医保内幕》或《精神病人》)。Sicko的意思是指“有病的人”,或者是“精神病人”,电影Sicko所指的,应该是在资本主义市场下被扭曲得变态怪异、千疮百孔且病入膏肓的美国医疗制度。

《医疗内幕》是由在美国“极具争议性”的电影工作者迈克.摩尔(Michael Moore)所制作的纪录片,揭露了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所司空见惯的黑暗一面,再一次粉碎了美国统治阶级靠主流媒体和文化霸权所打造出来的“美国梦”。摩尔以拍摄讽刺时事的纪录片而闻名,其著名的作品包括了探讨美国枪械暴力文化的《科伦拜恩的保龄》(Bowling for Columbine,2002年)、批评布什反恐战争的《华氏911》(Fahrenheit 911 ,2004年),以及剖解金融危机的《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Capitalism: A Love Story,2009年),可谓每部片子都是对美国建制冷嘲热讽之至。
[separator]
作为世界上最富有且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却是唯一没有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医疗保健是私人财团买卖的商品,保险公司、制药公司、私营医院在私有化和市场化的医疗制度下赚大钱,但是很多穷人却因为买不起昂贵的医疗保险而被否决了获取医疗服务的基本权利(对不起,在资本主义下,或至少在美式资本主义下,医疗是商品,是付得起钱之富人们的特权!)。

影片摄于美国通过2010年医疗改革法案之前,所以影片一开始就说约有5000万的美国人没有医保。就算是欧巴马的医改法案经过重重艰巨的障碍于2010年3月通过,却仍然有至少5%的美国人仍无法享有医保。不过呢,《医疗内幕》讲述的不是没有医保人士的故事,而是那些以为有了医保可以安心却最后患病时被拒绝就医的人士之悲惨遭遇。导演还真“神通广大”地找到了曾经任职于保险公司的职业和医生,揭露了保险公司如何通过增加花红给拒绝愈多病人的把关医生,去增加公司的盈利。

美国医疗制度的辩论存在已久。1950年代冷战时期的反共宣传,竟然将全民医疗形容为让人们失去自由,并朝向斯大林主义苏联极权式的“社会主义”。尽管到了今天,美国经过了欧巴马的医改“惨胜”,那种“红色恐怖”的冷战思维仍然阴魂不散,反映在反对医改的右翼人士还有那些指责欧巴马要在美国实行社会主义的“茶党”。那些永远活在恐龙时代的反对全民医疗体制的右翼分子们,将“社会化医药”(Socialized Medicine)当成是将美国变成“共产主义”国家的洪水猛兽。摩尔在片中的回应是,美国也有很多政府管理的社会化公共服务,如警察、消防、邮政、公共教育和社区图书馆,但是这些社会化的公共服务却没有将美国变成“共产主义”。

影片通过尼克松跟John Ehrlichman(水门事件的关键人物之一)的对话带出了《1973年健康维持机构法案》(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 Act of 1973),Ehrlichman告诉尼克松说“……它们(HMO)给予愈少照料,将赚取更多的钱”,尼克松说这个计划“不错”。就这样所谓“健康维持机构”(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sation,缩写HMO)的畸形赚钱保险公司在美国得以大肆扩张,促成了今天非人道且问题重重的美国私营化、商品化、市场化医疗体制。

影片也提到了财雄势大的制药公司,如何通过在华盛顿的游说小组和政治献金,影响着美国国会阻扰医疗体制改革的努力。当年身为第一夫人的希拉莉.克林顿曾经在比尔.克林顿甫上任就受委对医疗体制进行改革,但是很快就被国会山庄的共和党人和右翼媒体的铺天盖地宣传所挫败,而她受挫的惩罚就是“在白宫内不再提起它(医疗改革)”。7年后,希拉莉.克林顿的沉默终于得到“回报”,来自医疗保健财团的献金让她成功当选为纽约州的参议员!

摩尔还走访了加拿大、英国和法国,“发现”医疗是社会福利制度的一部分,这些国家的人民可以享有完全免费的医疗服务。富人缴纳更高的税务,任何需要就医的人士可以享有免费医疗服务在这三个国家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美国人眼里却是不可思议的。摩尔要在英国“国民保健制度”(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医院寻找美国医院中最重要的收银处,结果怎么找也找不到,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个写着“出纳员”(cashier)的柜台,但是这个柜台并不是向病人收钱,反而是给钱病人乘坐公共交通回家,对于美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英国劳工党前国会议员东尼本(Tony Benn)说,如果政府要取消国民保健制度,就会好像取消女性普选权那样,将引发一场革命。

东尼本提到了1930年代社会失业率严重,但是到了战争时期却是全民就业,因此他质问道:“如果你可以通过杀害德国人实现全民就业,为何不能通过建设医院和学校、招收护士和教师去实现全民就业”,因此他说:“如果你可以找到钱去杀人,你也可以找到钱去帮助人。”(If you can find money to kill people, you can find money to help people.)

东尼本在片中还有精彩的一段话,大意是:“选择依赖于选择的自由,如果你债务缠身,你就没有选择的自由……债务缠身的人变成绝望,而绝望的人不会去投票……他们(当权者)不要穷人投票选出代表穷人利益的人(东尼本所谓的真正民主革命),因此让人民继续绝望和悲观……两种方法让人民受控制,首先,吓唬人民,其次,消磨他们的士气。一个受过教育、健康及具有自信的民族比较难治理……有些人会这么想:‘我们不要人民受过教育、健康和具有自信,因为他们会失控。’”

摩尔在法国跟随“紧急医药救援”(SOS Médecins)--一项24小时医生上门看病的医药服务。摩尔还“发现”法国政府提供很多社会服务,如医疗、直到大学程度的公共教育、一块钱的日间照料,还有为新生儿母亲所提供的支援服务包括做饭、清洁和洗衣服务。摩尔心存“疑惑”地问道:“为什么美国社会教导美国人从小就讨厌法国人?是因为害怕美国人会学法国人那样动不动就上街抗议、罢工吗?”

摩尔在《医疗内幕》中也讲述了在911恐怖袭击时参加救援工作的志愿者们的心酸股市。他们当中很多人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却无法得到应有的治疗,有者的生活还陷入窘境。摩尔后来“发现”原来在美国还有一个地方是由免费医疗的,那就是关押被怀疑是恐怖分子的关塔那摩拘留营。摩尔带领一批无法在美国获得应得医疗服务的人,浩浩荡荡地前往关塔那摩,但是却不得其门而入,唯有去到古巴哈瓦那。当其中一名病人在古巴“发现”她在美国要用120美元买回去的药物在古巴只卖5美分时,她完全难以置信地说:“这就好像是(对美国人)最大的羞辱。”摩尔带去的那批人,最后在古巴一家医院得到了治疗。古巴被美国政府称为“世界上最邪恶的国家”,是美国以及美国所高举的“自由民主”之死敌,但是在这个“最邪恶的”国家里,其人民却享有比美国更好的且免费的医疗服务。看来就正如摩尔所说的,古巴医生的唯一“原罪”,就是他们不为了盈利而服务!

《医疗内幕》所揭露的并不是什么鲜为人知的内幕,而是在美国司空见惯的市场化医疗制度弊病。摩尔在《医疗内幕》对美国医疗体制的批判也许仍然不够深入而沦为肤浅,但是影片所揭示的事实,却是对很多整天发“美国梦”的人来了一记当头棒喝。

尽管美国现在实行了让更多原本没有医保的人民可以受惠的医疗改革,但是却仍然无法解决千疮百孔的医疗体制问题。盈利至上的商品化、市场化医疗体制,将继续将人民的健康性命当成是财团牟利的工具,美国梦式的悲剧将会继续上演。

看回我国马来西亚,政府在让私人医院和医药保险不断扩张的时候,就是要将我国的医疗体制美国化,穷人最好去死也不要病。我国内阁和卫生部里头的决策者们,如果要知道我国医疗体制追随今天(美国化)私有化的脚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其实不用去问章鱼保罗,只要看看这部《医疗内幕》就会有答案。

 5 ) 年度推荐,一定要看

我是这么觉得的,Sicko成年公民一定要看。

影片里特别主观的对比、迈克尔·摩尔式煽情、艺术和技术手法、Moore的政治倾向....其实无关紧要..........重视这样一部记录片,最重要的是可以想到太多东西了。

看完以后,郁积太多,反而无话可说。

随便感慨一下吧,

◆就电影的角度,见识了摩尔的狡猾。超强的论述和组织能力,非常有逻辑性。如果不是对一些细节有所了解,很容易就中了信以为真穴。何况,大部分属实,只有牵涉到欧洲的部分有些夸张。

因为豆瓣上的议论大都很有现实意义,电影的主要内容懒得转述了。就是揭露美国医保制度种种弊端的,Moore的民主党情结也表露无疑

◆有必要忽略希拉里段落和结尾的打趣。我相信Moore实际上习惯于树大招风,他的兴趣是对抗执政党,到未见得在为明年的选举摇旗呐喊。也未必多么big love,有时候,以慈悲为怀的旗号可以更好地躲避眼前责任......羡慕欧洲的医疗体制到有可能是真的。结尾到关塔纳摩-古巴一游完全是为了戏剧性,即使是配合表演的美国公民也没有那么天真的愤青态度。

就我所知,看惯了美国医务剧,美国的医疗制度尽管有种种不如意,在保障体质生而健康的本国公民时还是相当完善的。一个有固定收入的美国公民可以享受多种医保体系,甚至雇工家属也可以享受全额医保,医疗设施的先进和医术精湛,这些都不是有全民医保的国家所能够比拟的。

即使是片中所提到的加州大学附属医院,因为遗弃病人被起诉。但是就我的个人经验,曾经在互联网不发达的年月给加州大学医学院写过咨询信件,在没有抱任何期望的情况下得到过很真诚的回复。很明显,对方并不是为了赚取医疗费用,而是诚挚地建议保守治疗。

美国医疗系统的秩序化,慈善机构的发达都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即使是被加州医学院遗弃的那位老人,如果有后继报道的话,我们也可以看到,至少还有免费律师可以为她伸张正义。美国司法每年在制裁医疗责任上从不手软,起码还有相对公正的人民陪审团,也还有很多愤愤不平的人关注到底。

这些,却已经让Moore感到自己的人权受到侮辱...........人权的定义还真是暧昧啊~~~



◆说到欧洲的医疗。加拿大、英国、法国、甚至古巴的全民医保确实有如天堂。但是免费也有免费的代价.参照一些入了英籍,加拿大籍朋友回国治病的经历来看,全民医疗的情况下,急诊不是问题,漫长的排队诊疗过程却往往如入地狱。有时候,常规治疗会拖上几个月,像心脏搭桥之类在国内很普遍的手术在欧洲往往因为资源不足会延误治疗。更甚的是器官移植,在国外,供体和病人严格受限,每年会有大量病人死于手术不及时。
这些,都是Sicko天堂的死角。

比较真实的是,在法国和挪威(挪威自由到crazy地步的国家保障请参看花絮),确实像片中描述地一样充满共产主义和谐。那样一个社会,所有最有钱的人在供养最贫困的人,政府甚至会派人上门来给你洗衣服,派医生来给你看肚子疼...........(咬牙,该死的法国,没事还闹什么罢工?!)


当然,在缺乏秩序的我们这块初级阶段....因为制度的不完善,很多事情可以随机应变,充分体现了祖国人们的智力和灵活性。

比方说,虽然有像美国一样苛刻变态的保险理赔程序,保险公司可以挑病人的毛病,但是病人同样可以和医院合作钻保险公司的空子。法律对双方来说是同等宽松和同等公平的。不公平的只是背景~~~~~~~~
(偶和保险公司打交道,占便宜和倒霉都摊上过,倒也扯平了,只是严密的理赔体系至今也没有建立起来,今后一切都未知......深沉泪)

还比方说,为什么那么多外国人来中国抢占器官移植的供源,这期间,血泪也好,幸运也罢,都是一条条人命,换了Moore,你又如何掂量???自费会带来严重的不平等,但是自费也有自费的自由,一切都是相对的。
(参阅<南方周末>2007-07-19刊 http://post.baidu.com/f?kz=234443911 ,以及http://tjbbs.soufun.com/1110039333~-1~16/7319315_7319315.htm )

还是有很多话,可说不可说的~~~留给Mr.Time吧~~


◆摘录一些Sicko中比较经典的访谈,是这些东西真正让人想入非非。

“What democracy did was to give the poor the vote.and it moved power from the marketplace to the polling station. from the wallet to the ballot." --------Tony Benn (Former Member of Parliament)

Your new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begins on the 5th of July.

It will provide you with all medical,dental and nursing care.Everyone ,rich or poor,man,woman or child,can use it or any part of it."

There are no charges,except for a few special items. There is no insurance qualifications,but it is not a charity.

You are paying for it mainly as taxpayers.and it will relieve your money worries in time of illness.


===============================================================

“I think there are two ways in which people can be controlled. First of all, frighten people, and secondly demoralize them. An educated, healthy and confident nation is hard to govern. And I think there is an element in the thinking of some people.:We don’t want people to be educated, healthy and confident. Because they will get out of control.”

(控制民众有两种途径,一,恐吓;二,令他们遭受打击。一个受过良好教育,身体健康并且自信的公民是难以控制的。在某些人心中有这样的打算:我不想要那些受过良好教育、身体健康和自信的百姓,因为他们难以驾驭。)

 6 ) 人人都是阴谋论者

看过医疗内幕之后,我一整天都沉浸在这样一种情绪中——荒诞的失望。
我想说,即使麦克默尔不是一个阴谋论者,他的片子也至少告诉我一件事,那就是,社会保障是一场秀。
人们只选择好听的,而不是实际上benefitial的。
至少这部片子让我在学习了四年社会保障专业之后,承认了我最不愿意承认的事实,那就是这个世界上从不存在什么平等和共富的动机,从贝弗里奇先生到俾斯麦,甚至是共产主义的愿景,那都是一场秀,一场彻头彻尾的秀。
麦克默尔对美国医疗体系的评价是不公平的,他不是有效率的,但你不能说他是无效的,至少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讲,我们连最基本的Medicare还都没有呢。
全民医疗?
加拿大人在怎么过日子?法国人为什么罢工?那些拥有全民医疗的国家在思考什么问题?
麦克默尔是一只弓,射出了一直民主党的箭,至于扎到谁,往那扎,他管不着了就。
那为什么大家还看到要哭?因为民众就是吃这一套。
中国人不能接受“低水平的广覆盖的保障”,所以怨声载道,所以换了个无党派的人来当部长,结果又变成了什么市场派和政府派的政治斗争,临阵倒戈,鸟枪换炮,拖拖拉拉个不亦乐乎。他在法国的日子都白待了?所以上来就想搞个美国式的了?
笑话。

说到底,人们的日子过得好了,中产阶级的声音大了,所以他们要求医疗保障更高水平了,那些被抛弃的穷人的镜头不过也是秀而已。

我被麦克摩尔变成了阴谋论者,谢谢。

 7 ) 民主党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医疗内幕》六月二十九日在美国上映后反响强烈,因为此片的拍摄,导演迈克尔•摩尔已被政府一纸诉状告上法庭,理由是违法进入关塔纳摩和古巴。
影片上映后相信美国人民再一次对布什政府心存疑虑。8月14日,民主党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推出电视广告为自己造势,在这则长约60秒的电视竞选广告中,希拉里指出,在当今美国总统布什看来,那些为了生活而努力奋斗却得不到医疗保障的普通民众,就像是并不存在的隐形人;而那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的美国士兵,也是布什眼中的隐形人。希拉里真是很会找时机。迈克尔•摩尔和希拉里都是民主党阵营的一员,04年民主党大会上迈克尔•摩尔为克里大造声势,那时候《华氏911》上映不久,可惜民主党竞选失败,布什再次登上总统宝座。明年的总统大选不知道迈克尔•摩尔是不是又会重新出现在克里身边。他给自己的公司起了个形象的名字:“Dog Eat Dog”(狗咬狗),什么意思?不言而明。
迈克尔•摩尔的纪录片一向风趣幽默, 对于布什政府的批评非常尖锐。他曾在戛纳电影节上说:世界上所有人都喜欢看他的电影,除了一个人。他的纪录片之所以受欢迎不是因为制作精良,他在电影表现方式上并不象其他导演那样专业,他的身份是导演,但实际上,他应该被看为是一个政治家,活跃于美国政治舞台,很受大众欢迎,而且也受西欧观众的欢迎。
上一次,他针对布什的纪录片《华氏911》似乎并没有能为民主党帮上忙,于是,他找了一个更好点,反对布什的点,那就是美国的医疗体制弊端。事关美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和伊拉克战争不同,自然能引起美国人民的共鸣。美国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是美国并没有覆盖全民的医疗福利,这一点是不可思议的。这和美国的民主制度并不完善有关。美国皮尤民意调查中心曾经针对世界各国做过一次调查,调查显示,西欧很多国家对美国民主不感冒?为什么?因为西欧国家的民主建设比美国更完善。民主的意思并不是多数人的民主,民主的实质就是让所有的人民参与到国家建设和国家领导中。《医疗内幕》中你可以看到英国人对于民主的理解,英国之所以有更社会主义的福利制度是因为英国的民主制度建设更完备,穷人可以投票给能够代表他们利益的候选人。这个英国人有一句话很精辟:“把钱用在杀人上不如用在帮助人民上。”这话显然是针对布什政府的。迈克尔•摩尔找到的这位英国人看样子可能也支持民主党,拍摄地点似乎在英国人家中,背景中有马克思的塑像,还有民主党前辈已故的肯尼迪的画像。
本片做为纪录片比起通常的纪录片更多参与,其中有策划,迈克尔•摩尔不仅采访了看不起病的美国人,采访了加拿大人、英国人、法国人。还带着参与过911援救工作的志愿者去了关塔纳摩和古巴。这些志愿者因为参与了救援工作损害了健康,却看不起病,这是非常讽刺的事情,布什在电视上演讲赞赏参与救援的志愿人员,但,实际上,志愿人员遭受的却是如此不公的待遇,甚至,为了得到医疗想要进入关塔纳摩看守所享受战俘的医疗待遇。之后,迈克尔•摩尔带着志愿人员去了美国的敌国、社会主义国家——古巴。在这里,志愿人员得到了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他们离开的古巴的时候古巴的消防人员还列队向志愿者们致敬,这太讽刺了。
全片中另一讽刺的事件和迈克尔•摩尔本人有关,有个人设立了一个网站专门来批判迈克尔•摩尔,但是网站因为资金问题难以运行,因为这个人的妻子生了重病。迈克尔•摩尔匿名给了这个人一笔钱,然后这个网站得以继续兴旺发达。这很有趣,这件事呈现在屏幕上也表达了迈克尔•摩尔的民主政治观点,这是他在片尾中那段另人感动的话:不论我们的差异如何,我么都会一起沉沦、挣扎,看起来到处都是这样。他们彼此关心,不管他们的观点有何不同。他们生活在一个“大家”的世界中,而不是“我”的世界里。我们什么都改变不了直到我们弄清楚这个基本的道理。
有些道理非常简单,但是自私的人们却很难接受。美国的医疗制度更多服务于富人,所以保险金很高,并且会强制多数经济没有问题的人购买医疗保险,虽然他们为医疗制度做了很多筹划,但是他们的健康不比那些医疗制度更多为全民服务的国家。为什么?因为那些肯为人民医疗花钱的国家更不希望自己的人民不健康,他们会花很多心思提高人民的健康,医生会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在你还没生病的时候就为你提供健康建议。
由此,我想到了一些事,当富国们为本国人民做出周到设想的时候,他们有没有想过发展中国家医疗系统存在严重问题的国家会带来什么?更能适应人体对抗抗生素的病毒,绝对不会仅仅威胁某一个国家的人。共产主义任重道远啊。
目前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是候选人中最受民众欢迎的一个,她在本片也出现了,不知道明年的选举她能赢吗?赢了能为美国带来多少改变?

TOM专稿 请勿转载

 短评

虽然别人的制度并非片面表现的那么美好,但比起美国人自己的医保制度来,从最基层的角度感受,确实要好得多。本片指出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症结,且极具渲染力。纵使麦克·摩尔个人风格强烈的泛真实纪录片,让某些人觉得不舒服,断章取义的剪辑,回避全面只谈需要部分的夸张,主观倾向与情绪化行动过多,似乎这些都为传统纪录片所不容。但是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空前泛滥的社会里,人本该对自己接受的信息有更多的思考,而不是盲目的要求传播者负全责。

6分钟前
  • 畸小山
  • 推荐

小朱的收藏!

10分钟前
  • 啊!有网真好!
  • 还行

西欧的社保体系:You wont get fucked;美国的社保体系:If you are lucky enough, you wont get fucked;中国的社保体系:You are fucked

11分钟前
  • 无能狂怒人
  • 力荐

老美就是自己养活自己

16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胖子摩尔的片子都很犀利,话说这一部下了很久才下到......感觉所有问题拿到中国都不是个问题

19分钟前
  • Patrick峰峰
  • 推荐

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个领域根本是幼稚的闯入者。若他们了解英国政府因为免费医保所承担的代价和刚性需求的严重负担。若他们看到所有政府试图改革但是并没有通往成功的道路的时候就会明白一朝一夕解决不了的事情并不是知道有问题就可以解决。没错。在政治学中,没有解决的办法就意味着没有问题。民主自由的代价就是问题的无限放大。

23分钟前
  • 陶小棉花
  • 还行

没有以前的好。美国有3/4的人口有医疗保险(1/4没有),中国只有1/10的人口有医保(还有90%的人口没有)。更关键的在于,在美国你可以拍一部电影抨击医疗制度,这在中国也是不可想像的,哪个导演敢拍也会被封杀。因此他们起码有一个良性的反馈机制,用选票的关注来催促问题的解决;而我们只能等待着,圣上开恩。法国医疗最完美,可惜每年亏损一百多亿欧元,正在酝酿改革,因为再不改革就要破产了。

25分钟前
  • 一"一
  • 推荐

在英语里,只有医生的责任和病人的权利。医生是绝顶聪明的

29分钟前
  • doiwant
  • 推荐

美国是西方国家中唯一没有全民免费医疗的国家。

32分钟前
  • smallsmile
  • 力荐

每每想到中国,我就觉得异常的难过....

36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看得很心酸的片子 导演拍摄这部纪录片自然有他自己的目的 我只知道我们自己没有资格去对别人国家所谓邪恶虚伪的制度说三道四 正如他国也没有权力“干涉我国内政”一样 只好说透过镜头 仿佛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医疗制度是个比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话还要好笑的笑话

39分钟前
  • Bill
  • 力荐

看着美国人对他们国家的失望,再看看我们。我有些感伤,没有愤怒,因为我也不敢愤怒。至少他们能为自己站出来,至少有人愿意为他们站出来,至少这部纪录片在美国不会被和谐。这不是左右的问题,也无关socialist。啊,还是和谐和谐吧。中国梦等着你呢。

40分钟前
  • Cayendo
  • 力荐

黑 真黑啊 保险真是黑看病不花钱?英国真是个好地方美国人有什么好抱怨的,我们看病不也花钱嘛,习惯就好了

44分钟前
  • 瑾朵朵
  • 还行

作者的倾向性不要太明显。不过摩尔看到当年我国的医保制度估计电影都不用拍了——直接抹脖子吧!

4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美国人民生活也很悲惨。最后10分钟看的我百感交集……泪。。导演是个有思想的人。 但是,对比美国和英国法国时是否有失偏颇?(也许是我做调查衍生的职业病吧,老是怀疑这种细节)

51分钟前
  • 海棠一生
  • 推荐

嫁给加拿大人吧快,英国人也不错哟,哦还有法国人(尼玛被夸成天堂了),天哪还有古巴!没医保的自己缝伤口&没钱接中指,有医保的:中年破产投靠女儿、79岁依然工作、救护车费不包、挑肥拣瘦不给保、有病却说没病害死人还有奖金拿、美国人最根深蒂固的红色恐惧、遗弃穷病人、911救护英雄的后遗症

53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Moore的说服技巧真的很高超,看的时候完全被影响了,看完之后仔细想想,感觉片中还是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在效率与公平之中,美国选择了前者,其他西方国家选择了后者,而中国还没有选择的资格。但无论如何还是推荐看一下。

55分钟前
  • Di
  • 推荐

此片引发美财政部立案调查

57分钟前
  • funny_vee
  • 力荐

Michael Moore是共产分子吗?呵呵昨晚看Sicko有感。公民缴纳的保护费即所得税里能不能包含医疗保险呢?加拿大、英国、法国甚至古巴似乎都能免费医疗,美国不成

1小时前
  • boks
  • 推荐

把观点放在一边,只有思考最值得赞赏

1小时前
  • 胡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