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中的孩子

正片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越南语言:苗语 / 越南语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云雾中的孩子 剧照 NO.1云雾中的孩子 剧照 NO.2云雾中的孩子 剧照 NO.3云雾中的孩子 剧照 NO.4云雾中的孩子 剧照 NO.5云雾中的孩子 剧照 NO.6云雾中的孩子 剧照 NO.13云雾中的孩子 剧照 NO.14云雾中的孩子 剧照 NO.15云雾中的孩子 剧照 NO.16云雾中的孩子 剧照 NO.17云雾中的孩子 剧照 NO.18云雾中的孩子 剧照 NO.19云雾中的孩子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纽约 1216 DCTV

纪录片讲了越南北边苗族的女性生活,导演本只是想拍年轻女孩子一起玩耍的画面,却不得不介入了民族的陋习抢婚的传统。年轻的14岁女孩子因为民族的旧传统被几个成年男性直接抬走的时候看得让人坐立难安,也不得不感叹我们生而幸运,可以看到此片。不仅仅是幸运“看”到此片,而是幸运在我们只是看客。影片结束后连线了正在意大利参加影展的导演Diem,她说纪录片的主角们因为时长而拒绝了一起观看。

看后和朋友讨论,有人问为什么在这个年代了还有可以直接把女孩子抬走的事情发生。在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也在想在摄像机前大家总会保持一些人的体面,但真实发生时却发现由于教育的缺失,他们并不认为他们做的事情是错的。而女性就只是可以剥削的物品。穷苦的地方尤其是,只有女性可以被剥削。不以恶为耻,也意识不到恶是恶。

导演作为一个年轻女性,一个人深入拍片,作为一个信息来源,Diem克制自己的想法进入影片,但在看到主角Di被抬走时,也终于忍不住打破了第四面墙,深手相救。

导演在连线时说,后续是女孩最终没有嫁个14岁抢她的人,她努力学习,甚至拿到了澳大利亚的奖学金,但17岁的时候还是嫁给了一个上学时认识的男孩,回到了村子里。纪录片的残忍。

 2 ) “戏笑”与“教育”

虽然无力,但也看到一丝希望。我不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说里面的每个可怜人都活该,因为我们拥有的和见识的,有时从出生起,就被不公平的分配好了,我只是幸运的那个人。

纪录片是导演耗时三年跟拍名为琪的赫蒙族女孩,记录她“少女阶段前半生”的情感、生活和被抢婚经历的处女作。可能有人会觉得导演存在刻意丑化村民的嫌疑,我觉得不是。但我确实不喜欢片中,他们对某些情境的置之一“笑”,我不认为他们没有善良的一面,只是有些事不应该当成玩笑。这种事情放在任何一个女孩身上,也都无法举重若轻。

影片里最让我难受的不是“未成年少女14岁已婚16岁生二胎”、“孩童们肩负的繁重农活”、“农历年被抢亲是被默许的习俗”、“父亲们天天醉酒并懒于农作及家务”、“母亲们常常操劳过度而抱怨羞辱家人”、“村里的男男女女们热衷于调情嬉笑、出轨不忠”等内容。而是所有人,甚至包括被害当事人少女,他们的“笑”都刺激着我,或者说刺痛了我。

表达“快乐”的表情,本不应该触目不适。但片中某些语境下的“笑”,麻木不仁以掩他们当下的懦弱鄙陋,例如:“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我也是这样被绑过来的”、“我没有想到会这样”、“我们在玩假装抢亲的游戏”、“你要委婉拒绝他们,不然会被骂作”、“他有钱吗”、“我们不是在拒绝你”、“你是女人,不是男人”、“那你死掉时就要永远带着他们的小鸡鸡”、“最好先检查下尺寸”、“我可以帮我儿子绑架你吗”等场景。这些话大多听起来像是玩笑,但把严肃的事情当成儿戏,灾祸降临之时,看客们又如何袖手旁观羔羊是如何被宰的。

在野蛮的抢婚习俗的长期影响下,去抢的无知少年可以在大人们的默许下大胆去抢,被抢的天真少女却只能在大难临头的时候,哭着向唯一的“外人”导演求助。在这样闭锁的原生民俗环境中成长生活,不能说其“内部”的人本色即是“恶”,他们的本心应该并不是这样,但为了融入集体生活就必须麻木自己。虽然无知不是罪,但他们每个人不完全无辜。

村子里的男性群体是这个陋习的“始作俑者”,是最初的加害者。默许并忍受的女人们,既是受害者,也是这场恶行的推波助澜者。在她们亲生女儿被抢的时候,母亲们怯懦的不作为,甚至在“嫁”女儿时盘算自己得失多寡的行为,无疑是给蒸煮自己的锅炉里也添上了一把火。每当我看到镜头里他们的笑,我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觉得简单纯粹,一方面又觉得可怜可恨。

然而任何人深陷在这种泥泞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泥沼”中,都很难依靠个人力量挣脱出来,而最终沦为群体的一份子,顺势摇身变成下一个帮凶和加害者。这种“生生不息”的循环是无力的,这种现象不是个例,是日积月累、根深蒂固的身教言传的结果。但受教育就能够打破这个局面,平等、自由观给了孩子们挣脱强迫婚俗束缚的能动性,外部力量的介入拥有撬动这块“封闭的顽石”的能力。不论村里教师们的介入,还是导演长期跟拍当事人少女带来的正向影响,似乎使得这坚厚的黑暗巨墙,裂开了一个能透射进一束光的缝。也许,这些“外部力量”已经在慢慢松解这个“似乎看不到头”的循环,也许未来能够驱散the mist of the children,孩子们能看到迷雾下的美好风景,女孩们能把握自己的人生主动权。

 3 ) 她身边围着至亲 却对着镜头大喊

这个纪录片,我没看完,因为看到其中一个女孩的命运……我按下暂停键去擦眼泪了……

我以为无所畏惧 可是我到底只是一个人 我就不叫她、她们

我看的那段故事,是一个容貌姣好,正直豆蔻年华的女孩。她叫琪。 镜头里的她,腼腆的她、大哭的她、微微笑的她、抽泣的她——都不过是一个、还在上初中的年龄、却被至亲以“传统节日”之名去嫁人(那个人还是她表哥)……

身边,明明全是她的至亲,可是她只能对着摄像机大哭“简,救救我”! 她的父亲,在这个纪录片里,云淡风轻着说着“我老婆四点之后不能出门,她有次偷溜出门,我就绑她回来”,说完便像恶魔一样发笑……镜头一转,她妈妈默默擦着眼泪 没有说话……镜头再一转,她那个所谓要嫁的表哥,笑的傻乎乎的一个孩子,对着镜头说“我还是个孩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娶她……” 看到纪录片后面,我看着她好不容易喝下“断交酒”,被解酒烫的弯下腰地她却无比快活地跑开了,留着他表哥一脸茫然若失,我仔细想了想,这个男孩也是受害者,不过长大之后,“男孩”变成“男人”,继承了父权掌握一切的他,变成了“施害者”;

女孩最后说“我要读很多很多书,我要赚很多很多钱……” 可悲的是,琪通过纪录片的帮助逃过了14岁嫁给表哥的命运,但仍在高中辍学被迫嫁人,最后因难产而死……

可是,她本应该“读很多很多书,赚很多很多钱的” 我突然想起我的我奶奶 她是佛教的忠实信徒,我被她照顾的的时光里, 她跟我传授了很多关于佛学知识,我差点就信了……真的……直到自己被诈骗 我才发现善良这个词,其实也许并不是一个好的品德。

奶奶房间里那座佛像,什么经书,什么大悲咒,那句幼年回荡在耳边告诫我的话“说着什么一生做好人就会上天堂……什么坏人必须下地狱……从来就不存在

我看见的

地狱空荡荡 恶魔在人间.

对不起,写不下去了,哭去了……

 4 ) 哪里可以生活?到处都是迷雾

※ 要有坚强的心智才能克服危险,不被诱惑。

※ —她只想玩,但她的童年就此结束。—她被老公绑住了?—嗯。我不会那么天真。—如果发生在你身上怎么办?—我不怕!—你应该要怕

※ 哪里可以休息?到处都是烂泥。

※ 妈妈过去老跟你吵架,但你离开后我一直在哭。现在家里好安静,我一个人在家,昨天还在跟你吵架,现在你已不在。

※ 用用你的大脑,别用下半身思考。

※ 因为你把那当作游戏,结果掉进可怕的陷阱。

※ 多希望我能再当一次小孩!

 5 ) 14岁的一场游戏,却是噩梦般的成人礼

风雨欲来前,迷雾笼罩墨绿色山坡,一树一石都很孤独。除此之外,只有一个女孩坐在巨石上。大雾越来越浓,逐渐将她吞噬,从此再也看不到任何人。

这是越南纪录片《迷雾中的孩子》开头的一幕。这个女孩,就是纪录片的主角——琪。她在这里,被14年的迷雾笼罩着,也被赫蒙族的幽暗婚俗笼罩着。“抢婚”,是长期以往赫蒙族女子“逃不过”的宿命

每到新年前夕,女孩被未来的丈夫“抢走”。女孩被抢走后,男方家人再到女方家协商彩礼。导演何黎艳在完全听不懂赫蒙族语言的情况下,跟拍了三年。

记录了琪从将“抢婚”当作一场女伴之间的游戏,到一次短暂的恋爱,最终经历如牲口一样被“抢”。

一段14岁般贪玩的爱情,却是一次性暴力。

镜头下,一组组矛盾跃然于眼前:游戏与现实、受害与施害、现代法律与落后民俗、个体觉醒与群体压迫。而这些矛盾,让琪经历了一场噩梦般的残酷成人礼。

01 游戏与现实

琪和女伴们做完农活后演起了过家家。用一颗颗豇豆籽儿模拟一杯杯酒,喝得“醉醺醺”后,开始“抢婚”。

琪扮演着新娘的姐姐,她拼命抓着“新娘”,恳求“男家”别抢。想必,如果琪当时赶上姐姐被抢走的时候,也会这么拼命拉住吧。

“抢婚”,赫蒙女孩们已经见怪不怪。

读高一的姐姐,在春节酒会上被悄无声息带走,这是琪第一次离抢婚这么近。谈到姐姐,琪斩钉截铁说:“我一定不会像她一样,她的童年就这样结束了。”

读高一的姐姐,在春节酒会上被悄无声息带走,这是琪第一次离抢婚这么近。谈到姐姐,琪斩钉截铁说:“我一定不会像她一样,她的童年就这样结束了。”

她抗拒抢婚,因为这会中断了青春,再也没有了学业、没有了玩、没有了谈恋爱。

10岁的女孩们在演“抢婚”时欢声笑语,她们总以为,自己能避开这个厄运。

02 受害变施害

在一场男权的婚俗败礼下,纪录片镜头中的女性,输出的伤害更显性。

她们默认女性只是留在家干活的免费劳动力。在自贱之下,赫蒙族女性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权利,沦为了牺牲品。

后来,成为了这场性暴力的施害者之一。琪的母亲,就是其中一位。

影片中,琪母亲的角色是全剧中最立体的。矛盾、纠结、痛悔……,都从她的泪水、愤怒、沉默中渗出。

作为母亲,她痛斥女儿不该随意跟男人归家,并叮嘱她保持清醒穿好衣服。因为她害怕女儿的清白,被莫名其妙抢走,最终步她后尘嫁给一个家暴的酒鬼。

但作为这个家的女主人,她也在维护着这个体面。

在男家上门提亲时,她一边教丈夫如何要重彩礼。琪躲到学校请求老师庇护时,她责骂琪不应该听老师的话,因为“他们只是希望你完成学业,他们不关心你的未来”。

作为母亲,她对琪的爱是质朴的。她用染蓝的双手做农活守护女儿们的成长,希望琪能好好完成学业,也担心她因贪玩就“定了终身”。

作为赫蒙族女人,她也曾被“抢婚”习俗羞辱。在强大的束缚下,她也从受害者不自觉地成为了施害者。她担心族人的脸面,只能捂着胸口、眼睁睁地看着女儿像牲口一样被抬走,默默噤泪。

03 现代与传统

偏远的山区上,一栋水泥学校伫立在山坡上,是片中“现代”的意象。也是在这里,现代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并轻悄悄开始发芽

琪说,她希望多读书,将妈妈带出这个村庄看看。

当身穿现代服装的老师登门,向身穿传统民族服的父母们劝诫,法律与传统面对面碰撞。

可在偏远的山区上,与传统习俗相比,法律的准绳更为弱势。面对老师的到访做足表面功夫后,后续“抢婚”依旧。

但经过这一次,琪也意识到,法律是能保护她婚恋自由、帮助她逃脱传统陋习的武器。

04 个性觉醒与群体压迫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年轻人有了新的方式与世界链接。虽然他们身处迷雾深山中,但早已远眺着更大的世界。

琪正是青春期懵懂的季节,她学会了化妆,并谈过恋爱。并笑称,她的愿望是“有很多个情人”。

恋爱自由的思想解放下,琪并没有像母辈一样,被传统哑忍的婚俗束缚。她比母亲更坚决、更直率。即使双方家人都劝她从了吧,她依然抗拒:“我不爱,你们都看不出来嘛!”

在影片的高潮,男方家里再次到琪家,并三人将她抬走。没有一人上前阻拦,琪只能边挣扎边呼叫导演来救她。

这次抢婚,是两代人之间的冲突。父辈对传统习俗的恪守,而后辈开始对恶俗陋习进行个人抗争。琪以一己之力去与抢婚者、沉默者对抗。

琪的坚决,让她喝下和平分手酒,这一次的抢婚终于告一段落。但能令抢婚者放手,原因或许是:他们害怕镜头把抢婚的恶公之于众?

琪像一把刀,将赫蒙的抢婚恶俗剖开了一个口,让恶臭的脓液慢慢流出。


影片的最后,又回到了那场浓雾。我们终于看懂了,为何这个小女孩从天真烂漫到忧戚满面。

在充满生机的山坡上,她会想起,那一个噩梦般的成人礼;她会反思,这场“不自愿”,真的只是她咎由自取吗?

她深深感到,一个人独自对抗的单薄无力,甚至是绝望悲哀。在迷雾中,她的未来又将如何?赫蒙族女人的未来,又将如何?

 6 ) Q&A @IDFA 2021

趁暂时还没忘快速记一些能想起来的点。

导演映后谈介绍到Di在电影结束之后的生活哽咽了好一阵,先是讲她成功说服父母去离村庄有段距离的寄宿制学校上学,后来又拿到一个国外奖学金让她可以继续、甚至去更远的地方念书,父母都觉得她成为了家族非常大的骄傲。再后来Diem接到他们边哭边打来的一个电话,说Di爱上了另一个男人于是离开学校搬到了他家里。最新情况是,Di已经在一年之前“结婚”并在四个月前生下女儿,这个时候她17岁。不知何故她不再接听Diem的电话,所以Diem这边所有关于她的消息都是从她父母那里得知。但Diem说看她在facebook上传的动态,感觉她应该是过得幸福。很唏嘘,也是没办法用三言两语在这儿描述清楚的五味杂陈,我想正是这份人物身上的复杂性加上“童年结束”这一议题在Di身上的回响才能够让本身简洁的影像如此动人吧。

Diem还谈到如何全靠自己一个人作为整个团队来进行拍摄;摄影机位如何设置(总是定得很低导致收获法国剪辑师一堆吐槽,她都快因此学会一些法语了);如何走近主人公的生活,以及她镜头下Di所经历的一切是如何让她回忆起自己在相似成长环境下度过的童年。再聊到电影尾声阶段男孩一家非要强行拖走Di、诸多情绪爆发的一幕,Diem说她作为一个本该隐形于摄影机背后的人,却最终没有忍住去出面阻拦这暴行,尽管按照当地习俗,通常在此种“抢婚”情形下来自第三方的介入或干预只能由胞兄弟姐妹来完成。但她几乎下意识地做出行动,因为已经把自己(或已被)当作Di的亲生姐妹。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Diem说她其实不太能听懂当地民族Hong的语言,这令她在片子推进过程中总隐约产生这家人是否正对她隐瞒某些真相的怀疑,直到后来字幕制作出来她才弄清楚他们实际在讲什么。这种不止是地理意义上、更是语言和文化上的区隔也补全了影片自身的结构,在观看过程中有些看似诙谐的画面和情节不时引起身边观众发笑的现实场景也正映照了这一点。

 短评

#T/F2022 导演Q&A 女主现状 17岁半 高中得到了很好的奖学金 本可以去很好的大学 但是还是肄业选择了另外的一段婚姻 已经当了妈妈

3分钟前
  • 唱品回
  • 推荐

一桩事先张扬的绑架新娘事件。我们觉得抢亲是难以接受的陋习,但全村的人包括孩子父母都习以为常甚至为之奔走算计。14岁女孩嚎啕大哭的时候,隔着镜头都能感受到拍摄者的绝望。给导演最终忍无可忍的干预点赞。

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当导演选择这个题材时已经成功了一半,又懂得用剧情片的技巧一直牵引着观众抵达最后的高潮,剪辑也很加分,很难想象是处女作。果然拍纪录片也是有天赋的吧。最让我感动的是拍摄者与拍摄对象的关系,那句“你变得讨厌我了吧?从你的眼神我看得出来。”太好了!完全写不出的台词!感谢创作者的真诚,感谢女性创作者的温柔!

6分钟前
  • 庚金少女
  • 力荐

已经进入明年奥奖最佳纪录片短名单了。越南山区女孩的故事,各方面都很像国内的情况。前面很长一部分都随意而轻松,女孩与大多数山里孩子一样,不富裕,做家务,上学。只是有那么一个桥段觉得有点奇怪,那就是女孩在电话里与人暧昧聊天时,十四五岁的孩子,略成熟了点。直到抢亲的发生,不能说震撼吧,还是很有冲击力的。如果不是有镜头对准那家人,也许他们就真的把女孩抢走了。关键的问题在于,所有人都觉得抢亲以及十五岁结婚是很正常的,虽然老师苦口婆心,但山区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现实是女孩后来依然没有完成学业,早早结了婚。

7分钟前
  • 蒙奇D
  • 还行

2022 EIFF3,今年电影节最佳。看得抓心挠肝的,而这不是人为制造的戏剧冲突,是那些女孩的日常生活。当所有人都对抢婚习以为常,小女孩们也把被掳走结婚当作正常的事情,在十四五岁的年纪根本无法理解她们会踏入怎样的深渊。Di被抢婚拖走的那一段想冲进银幕捞人,纪录片导演也出手干涉。这确实不是最完美的拍摄方式,fly on the wall 影响事件进展,但是同为女性很难不心痛不愤怒。片中提到有女孩被卖到中国做越南新娘,也有很多让女性不寒而栗的对话。坐在我后排的亚洲面孔猪头男性在观影中途不是呼呼大睡就是发出笑声,生活也在延续银幕中的恐怖。

11分钟前
  • 小林多糖
  • 推荐

小孩子会把抢婚当作平日里的游戏,大人会挂在嘴边当作玩笑话,把严肃的苦难娱乐化的后果就是,赤裸裸的绑架也能潜移默化的被合理化,看到最后血压飙升。女孩拒绝会被说是没家教,会让大人没面子,很多变态的习俗和制度都是会把与群体脱离,被同伴排斥作为威胁,它们利用人类在社会层面最深的恐惧,让人们乖乖服从。

14分钟前
  • littletree
  • 力荐

当你拍到的素材越来越像一出戏剧,作为拍摄者的你,是否有改变人物命运的责任?是否还能继续用纪录片的思维、审美去完成这个项目?

15分钟前
  • 困兽
  • 力荐

当我看到有抢婚传统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不会是个开心的片子,旁边的澳洲人一开始听到有趣的地方哈哈大笑我就觉得这真是文化差异:她根本不知道现实会多么沉重。而就算我做好准备,当看到小姑娘四脚离地,声嘶力竭,像头牲畜被抬走,我还是握紧了拳头。而就算结局松了一口气,知道现实也令人唏嘘。真实本身就是锋利的武器,就是最好的故事,就是最大声的呐喊。在那种泥潭一样的环境中,女儿只能走上母亲的路,走不出来也看不到未来。张校长为什么称得上是楷模,因为她就是在这种文化中抢人啊!我们需要这样的导演,用平等、温暖、关怀地讲自己的故事。我想我们不会缺这样的故事。

17分钟前
  • 近朱者千慧
  • 推荐

SFFILM 4/22 导演Ha Le Diem的第一部长片,已经非常优秀。能感受到导演对素材精心的剪辑和安排,也能大概揣摩她拍摄此题材的动机,出自一个越南女性对另一群越南女性的关注和同情。她的作品如实记录了当下越南某些地区正在发生的事,也让更多人了解遥远的地区在发生着什么。故事发生在越南Hmong族聚居的山村里,他们的生活情景和日常活动会让有农村亲戚的人感到熟悉,所以最后的冲突太容易触动我们隐秘的愤怒和悲伤。它点燃了我从那件新闻发生以来积压的所有情绪,甚至是我从小到大经历的、看到的、听说的事情积压下的愤怒和痛苦。电影中有些让人感动的时刻都是主人公Di周围的女性带来的,甚至导演在拍摄过程中也忍不住打破了拍纪录片“旁观”的准则,试图帮助Di。等上线了之后推荐观看。

18分钟前
  • 竹淡刻骨
  • 力荐

导演说Di后来去了寄宿学校上高中,拿到了大学的奖学金,但因为疫情没去上大学。阴差阳错认识了当地男生,结婚生子。她知道自己想要反抗的是什么吗?她心甘情愿地走入婚姻、留下来的时候,会想起导演吗?

22分钟前
  • Saika
  • 力荐

十四岁的男女孩用着facebook,用社交媒体调情,不忠,说着“爱”,父母说“让他们决定自己的未来”,然后女孩被一群人拖着去结婚,用“kidnapping”代替动词“going”。现代社会带来Facebook,发明爱,却无法阻止一个小女孩被kidnap

23分钟前
  • -Aur
  • 推荐

好真实好残忍。在sydney film festival看的,导演有来q&a,讲到Di的现状:高中转到寄宿学校,因为成绩好获得奖学金,可以免费上越南任意一所大学。但是不巧赶上疫情,被迫回到老家。在老家又遇到爱情,现在已经结婚生了小女儿。我心里默默希望平行世界里的Di有上大学走出她的村庄。还讲到摄像机(一台很老的sony sf100)和麦克风都是借的朋友的,一借就是三年。还有白人观众的问题都好无知,我听到翻白眼

26分钟前
  • 零点倒数
  • 力荐

#NDNF# 珍贵的影像记录。男孩家人在摄像机前依然毫不掩饰地去抢媳妇,可见这种思想有多么根深蒂固。

28分钟前
  • 孤树傲海
  • 推荐

【Thessaloniki 2022】最后那段抢婚看得我血压飙升,想知道女孩近况

31分钟前
  • Mr. Lei
  • 力荐

#DOKfest München 导演Q&A:“我想知道童年是如何消失的。拍完这部片子后,我找到了答案。”孩子们在过家家,父母们在做交易,这就是一桩婚事的全过程。所有的荒诞都在抢婚的那一幕达到顶峰。只想冲进镜头里,紧紧抓住她不松手,因为那一刻我仿佛看到无数奋力向上的女孩被身边的人亲手拖进深渊。

35分钟前
  • Wanderer
  • 力荐

idfa|一个美而残忍的长诗,真实压抑不忍卒读。笛被抢婚者的家人强行拖拽了很远,她的家人和村民冷眼旁观,映射了女性的共同遭遇。母亲也是抢婚习俗的受害者,然而女儿被抢之后,她担忧的是她去喝酒的时候没有人手喂猪了。受害者变成加害者,与学校的女教师抢夺女孩的未来。笛美丽,乐观,难以置信地坚韧和执着于自由,她仍然还在雾里,劳作和学习,间或有一个烂醉如泥的父亲不停地提醒她:给我记住,你是个女人,不是男人。希望她不必重蹈覆辙,过上有很多钱和情人的生活,希望我们也不必再受类似的毒素记忆侵扰,希望我们已经动身离开父亲、母亲、姐姐和那个峡谷,早日被自由庇护。

38分钟前
  • m_
  • 力荐

生活比剧情片“精彩”得多。看的时候为女主角被“抢婚”的情节气到不行。才14岁半,懂什么。父母默许了“抢婚”的事实,毕竟姐姐当初也是十四岁被抢的,老师上门告诉他们是违法的,真都太不容易了。看的时候有想到陈东楠导演的《五月的秘密》,总感觉有点点互文。这是女性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值得肯定,片中,拍摄对象有意无意的说,如果你是我们族的,可能会被抢唉,相信,镜头内外的我们都是不寒而栗。

40分钟前
  • 张劳动
  • 力荐

什么是女性, 对于未成年Vang来说,是战利品,是荣光,是不失脸面生活持续,就算是抢劫强盗强奸也要得到。什么是婚姻,对于云雾中的乡村,是彩礼和劳动力子宫的交换,是人情关系的随意搅拌匀和,是乡土传统一杯酒即可溶解的人生大事。很佩服导演Diem的跟拍,把一些存在于文本中的概念用最真实的场景记录下来。虽然看的过程中时刻要心脏病爆发,但值得庆幸的是还有学校教育和法律能够做出一些影响,即使微乎其微。“愿她们有不用哭喊的选择”。

43分钟前
  • 雨果-。
  • 力荐

SFFF,发现我喜欢的纪录片导演都是在苦难面前会忍不住打破the fourth wall介入的,有血有肉的导演。北越南的苗族部落里有小土坡,有炒花生,有红领巾,有猪圈和鸡群,那么多熟悉的景象和物件,关注东南亚这个角度真是找对了。btw扶持发展中国家filmmaker真的太重要了,这种片子只有insider才能拍,非常珍贵的平视角度人类学影像记录,节奏抓得特别好,日常化的罪恶便不是罪恶,片后和小伙伴讨论了好几个小时心情才平息下来

44分钟前
  • 户回
  • 力荐

开头的抢婚游戏和结尾的拖行同样恐怖。但让我觉得很伤的是那一段对话:—你讨厌我了吗?我从你的表情能看出来。—你把那当游戏,结果落入恐怖的陷阱。

49分钟前
  • Persona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