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

HD中字

主演:娜丁·拉巴基,Mohamad Dalli,Ghassan Maalouf,Aliya Khalidi,Rodrigue Sleiman,Gia Madi,Lelya Harkous,Said Serhan,Zeina Saab de Melero,Joseph Azoury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1982 剧照 NO.11982 剧照 NO.21982 剧照 NO.31982 剧照 NO.41982 剧照 NO.51982 剧照 NO.61982 剧照 NO.131982 剧照 NO.141982 剧照 NO.151982 剧照 NO.161982 剧照 NO.171982 剧照 NO.181982 剧照 NO.191982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不只是82年

首先

这部电影所有的情节都很写实

除了结局

这也是我没有打五星的原因

丈夫请了育儿假照顾孩子

婆婆的嘴能饶得了她吗?

她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小说

网上那些言论没有呈现出来

没照顾好孩子

是妈妈的错

那个看起来设备齐全的家

更像一个牢笼

想起了the end of the fxxking world

男友指着那块地对女主说他们未来的家

还要建个地下室

当时第一个念头:

所谓男人的爱 结婚

就是装修一个让你看不出来是牢笼的牢笼

把女人困在里面

以爱为名义

牢牢地把你圈养起来

生孩子 洗衣服 做饭

你的一辈子

就埋葬在此处了

看这部电影我一共被三个情节触发了眼泪开关

女儿以外婆的口吻说出妈妈辍学打工给两个哥哥赚学费

妈妈那个委屈的眼神

无法不跟着流泪

妈妈因为女儿的病难受

爸爸却只惦记给儿子买补药 没有想过家里的女儿

妈妈哭着埋怨

这个画面里

看到妈妈哭

姐姐也跟着哭了

弟弟和爸爸却没有

说明男性没有跟女性共情

弟弟去看姐姐想买点吃的过去

却不知道姐姐喜欢吃什么

打电话给爸爸

爸爸说姐姐喜欢豆沙面包

买过去 姐姐却说

我从来都是把豆沙抠出来只吃面包的

是你喜欢吃豆沙面包 我喜欢奶油面包

一家人 自己三十岁了

相处了这么久

都不知道自己姐姐的喜好

说明他习惯获得 没有想过照顾家里其他人的感受

爸爸也是只考虑儿子的喜好

而无视了女儿并且默认女儿的喜好跟儿子一样

看得我也跟着委屈

偏爱 不公平

多兄弟姐妹家庭

就是会有这种情况

我有点庆幸

我的妹妹跟我相同性别

不然 我肯定会像金智英一样

什么都围绕“男孩”转

连我妈

都轻松的口吻说着

她的爸妈

最喜欢儿子

明明我妈才是牺牲最多为他们付出最多的人

却默认了

儿子最受宠爱

爸爸怪女儿遇到跟踪狂是因为穿的裙子短

还说学习不好就嫁人

还有偷拍摄像头

看得我握紧的拳头在发抖

而男人

只会说“干嘛那么大惊小怪 我在开玩笑而已”

“你怎么生气了呢”

或者建各种黄图群偷拍群

男主

看似很担心女主

却只会喝着啤酒看女主叠衣服

女主被催生孩子 也只顾着避重就轻转移话题叫女主做饭

你为什么不动手做一下家务呢?

男人

从小被教育

是负责成家立业的

家务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

不屑一顾

为什么请月嫂请保姆越来越贵

而妻子做着同样的家务

却没有获得认可的报酬

而被认为是在家“休息”呢?

就算我在这里说这么多

认真看进去的

也只有女性

男人轻飘飘一句

“小题大做”

又什么都天下太平了

而这

才是我们现实世界 真实的结局

不只是82年的金智英

62年的 92年的 甚至02年的

千千万万个金智英

都是我们女性

 2 ) 《82年生的金智英》:最可怕是金智英是幸运的那一位

本文首发何日君回来,转载约稿请联系:hehua499。


《82年生的金智英》薄薄的一本,大概一两个小时就能翻完,最近韩国拍摄的同名电影上映,郑有美孔刘主演。

电影还原了小说中金智英成长的全过程,生于1982年的她在社会规训下,以女性的身份活着,她是重男轻女的父母所期待的「好女儿」,也是职场上温顺隐忍的「好女人」,和以家庭为重的「好妻子」。

在社会赋予的身份之下,有一天,她忽然不堪重负,生了病,言行如同自己的母亲一般,说出那些之前不敢说出的话。

原来在重男轻女的东亚文化下,身为女性的我们遭受到了如此多的歧视,为了男性做出了如此大的让步和牺牲,但是既得利者男性还在疑惑,为什么家庭主妇这么轻松的事还能生病呢?

是啊,为什么呢?

因为琐碎的家务让人看不到身为人的价值,因为育儿本来就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 而实际上,在《82年生的金智英》的电影中,金智英可以说是一名幸运儿了。

相比母亲美淑,金智英的牺牲算很小的,母亲小时候的梦想是当老师,而为了兄弟放弃了。

而姐姐不想上师范学校,因为弟弟妹妹而妥协。

而金智英却可以上大学 ,并有小说家的梦想,后来并实现它。

金智英从小要让着弟弟,和姐姐一起做家务,而母亲美淑作为家里学习最好的孩子主动放弃了学习,用踩缝纫机的辛苦钱来供养兄弟们读书,牺牲的程度到了连外婆都无法心安理得的地步;

母亲还因为只生一个儿子而被婆婆催生,希望再生一个儿子。

而在金智英的婆家,大姑子会给小女孩买漂亮的衣服,她的婆婆会送她小礼物,虽然是非常具有压迫女性的意象——带花纹的围裙。

在她生病后还会叮嘱她好好生活,不要因为看孩子而伤身。

相比母亲,金智英不得不说,她是幸运的。

不仅是家庭氛围,和母亲和婆婆的丈夫相比,金智英的丈夫也是算得上是好男人,会关心她累不累。

他会为了减轻她的负担而早点下班给女儿洗澡;吃饭时,丈夫会注意到没拿她的碗筷,想要起身帮她拿;

看见她手腕戴了东西,也会问她,手腕怎么了?

甚至会因为医生对金智英的不友好而和金智英一起抱怨医生的莫名其妙。

在婆家,丈夫会让母亲少包些饺子,以免老婆太累;也会看见有太多碗没洗而抢着去洗碗。

他体谅金智英的不容易,在婆家会早早收拾行李准备先走,甚至在老婆发病后,迅速拉着老婆离开,然后打电话给姐姐,让她劝妈妈不要给金智英打电话。

在她生病后会去医院找寻心理医生的帮助,会照顾她的情绪而小心翼翼地询问她,没什么事吧?

在婆家和娘家,丈夫和父亲形成了完美的对照: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同样作为丈夫的爸爸,他的状态是作为背景板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直到丈夫说了一句有点带黄色的笑话时,父亲才来劲儿了,问孙女想不想要个叔叔。

而岳父也是如此,他和岳父高高地坐在沙发上闲适地吃着水果。

这样的丈夫在传统女性看来,实在是标准的好男人了,毕竟奶奶的好男人观是这样👇

而爷爷这辈子从未徒手抓过一把泥土,始终养尊处优,既没有养家的能力,也没有那份责任心。但是奶奶从未对爷爷有过任何怨言,她真心认为,丈夫只要不在外偷腥,不动手打妻子,就已经是不可多得的好男人。

难怪这样的丈夫会被婆婆阴阳怪气地感慨,我的儿媳妇有个好老公啊。

和父辈们相比,丈夫是“好一点”了,但他的好,也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了。这个看似很好的男人,被同事揭开了画皮。

丈夫的好不过是点滴之好,根本难以滋润金智英干涸的心田。

他的好仅仅体现在嘴上。

在家里,他和金智英说话的场景永远都是,金智英在做家务,而他坐在一旁无所事事。

顺着之前的细节深挖下去,便会发现丈夫行动的吊诡之处。比如,他以为生孩子只是一件小事。

而他会好好帮老婆带娃的,生子的影响对他来说只是这样👇

而金智英呢?我们都知道对女性来说,生孩子不亚于走一趟鬼门关,这一切,丈夫无法体会。

他只会轻飘飘地对金智英说,只要累就给他打电话,但金智英的下一句便让他不知道怎么回答。

他确实发现了金智英没拿碗筷,他想起身去拿后,金智英一句“没关系”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打消行动,但是我们都知道,吃饭没有碗是真的没关系吗?

金智英的手腕受伤了,医生的诊断确实很莫名其妙,但是作为丈夫,他的反应是嘴上帮着金智英骂医生莫名其妙,行动呢?拜托,金智英是做家务做太多了啊,症结点在这里啊,丈夫却只会diss医生。

在节日里,他因为太累就想不回家,但是之前明明金智英早已告诉过他,每次回家很累,他当时的想法是,这点累不算什么。

那为什么又撺掇金智英不回家呢?因为他知道不回家这件事需要金智英的同意,他也清楚地知道,不回家不会对他有太大的影响,因为母亲的怒火不会对他,而是会转向儿媳妇。

当他小心翼翼地提议金智英去看医生时,金智英答应了,他立刻面露喜色地说,“我给你联系方式。” 听到回应的金智英脸上的笑容立刻没有了,是的,她原本以为,作为伴侣的丈夫是会和她一起去的。

在家人面前小心翼翼地掩盖金智英的病情,无人处却在网上搜索,“妻子鬼上身”。

相比小说,电影对丈夫的处理更温柔,丈夫心疼金智英的辛苦,想起育儿假,但是职场是残酷的。

如此残酷的氛围之下,金智英的丈夫为了金智英还是想请育儿假。

但还未等实施,就有人来阻止。

当幸运金智英的“好老公”实质是这样,那么,那些不幸运的金智英呢?关于这一点,其实这一点原著作者写得很精妙,而导演这么拍出来也让人觉得可怕。

在青春期遭遇小混混,金智英有公交车大妈借她电话,有父亲来接她回家。

虽然父亲在回家路上骂她,是因为她的不检点才遭受了这一切。但那些没有父亲,没有得到大妈帮助的女孩子呢?

大学毕业的时候,她因为毕业事宜而发脾气,爸爸骂她让她安静呆着嫁人,而母亲却非常愤怒,拍着桌子告诉金智英,不能这样。

前一个场景相比作为女性的我们很熟悉,总有父辈对着我们说,别工作了,嫁人吧。不止一个叔叔和我说过,“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每当处于人生抉择的时刻,女性消失了,一直照顾我们日常生活的母亲,她的话语消失了。

而金智英幸运就幸运在这里,有人给她撑住了主心骨,告诉她,不能这样。

为金智英发声,甚至是为自己发声的母亲强势话语,让父亲惊呆了,他只能打嗝来掩盖自己的虚弱。

金智英姐弟三人的笑消解了父权的权威,但是,像金智英母亲一样强大的女人,又有多少呢?换句话说,大多女性拥有的都是沉默的母亲,金智英何其幸运。

到了生孩子的时候,金智英顺利产子,但是却得病了。就算如此,她也是幸运的,因为丈夫的大学同学,正是因为生子而死亡。

金智英成为家庭主妇,专业带孩子很辛苦,但当公司女同事遭遇到公厕偷拍时,她却因辞职而躲过这一切,甚至不再信任公共厕所而可以憋着回家上厕所。

而那些职场女性呢?难道真的不上厕所,穿着尿不湿上班吗?

当三个人正在谈论偷拍问题时,镜头前有个虚化的人正在玩手机,也许他就在和朋友分享着女同事光着屁股上厕所的照片,在群里边发照片边点评着女同事的身体。

想要找工作约见之前的女上司,女上司也很痛快地给了offer。

知道她生病,母亲立刻赶来看她,帮她解决了带娃问题。

甚至在她生病后,弟弟也变得懂事起来,将她一直心心念念的钢笔送给了她。

就算确认了生病,她还能用笔写作,破除心中的屏障。

而故事的最后,幸运的金智英找到了自己的发泄通道,通过写作来宣泄情感,像她或者像我自己这样的女孩,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幸存者”,还有很多没这么幸运的女孩,其实都被牺牲掉了。

如此幸运的金智英在这样的世界尚且病了,产生了臆想症,那么,那些不幸运的女性呢?她们的精神状态呢?细思极恐。

更无奈的是,你就是明白了社会运行的规律,可也一点办法都没有。

因为对抗之下,最轻的受伤程度就是金智英的病状,所以我们只能安慰自己,唉,算了吧,就这样吧。

就是说,其实你知道了和你不知道,在实质上,还是一回事。

《82年生的金智英》的可怕之处也就在于此。

 3 ) 现在当妈有什么辛苦的?

本文来源公众号“老虎来喝下午茶了”。

金智英,生于1982年4月1日,一个有点尴尬的日子。

此外,她的一切就像智英这个名字一样平常。35岁的她,貌不惊人,学历尚可,家境也就过得去,就连运气也是不好不坏,人生普通得就像落入大海的一滴水。

直到有一天,智英得了一种怪病。

无缘无故地,她会突然以丈母娘的口气和老公说话,有时是老公死去的前女友,语气动作惟妙惟肖,像鬼附身了一样。

就在中秋节的家族聚会上,智英又发作了,这次是亲家母附身。

她对婆婆说:“啊呀,亲家母,每次我们家智英过完节都会忙得全身痛。你们全家是团圆了,我们家就不想团圆吗?”

婆婆惊呆了,小姑子的汗毛直竖,公公气不打一处来。

这是谁家的媳妇,是要成精吗?

《82年生的金智英》是韩国2017年最佳小说,一本现象级畅销书,销量突破100万册。韩国总统文在寅,还有许多当红艺人都读过。

《熔炉》《釜山行》原班主演孔侑、郑有美出演同名电影,电影上映后首日就冲上票房冠军。

然而,不喜欢这本书的人却恨之入骨。被称为“韩国第一美颜”的Irene就因为分享了这本书,被网上围攻,烧照片。郑有美因为出演金智英,被嘲为82公斤的郑有美。

什么书啊,这么邪性。

其实《82年生的金智英》只是平淡如水地讲了一个普通韩国女孩的成长经历。读完却给人一种大热天冒冷汗,无声处听惊雷般的震撼。

这本书,我最有共鸣的还是育儿部分,一边读一边就会如同看到自己的昨天和今天。

还是普通妈妈的故事最有力量。因为,她承受的压力也曾窒息着我们的胸膛,她走不通的隧道一样锁住了万千个妈妈的未来。

真是边看边感叹:果然,女性人生的转折点就是结婚生子,谁都绕不过去。

1 你有什么好担心的,我会帮你的

智英31岁那年生下女儿,然后就当了全职妈妈。在韩国大约有46%的已婚女性因为生育不工作,所以是再正常不过的。

虽然中国女性生了孩子大多还可以工作,但是如果没有老人帮忙就难说了。我们拥有的权利,其实是父母牺牲了自己的晚年换来的。而且孩子上学了,老人渐渐退出,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的终究还是妈妈们。

一生下孩子,是专注工作还是顾家带娃,这个问题就会摆在你面前。大家最终都会不知不觉地顺着一个方向走去。好像有人在我们后面悄悄地驱赶,或早或晚地走成了一个个金智英。

并不是说妈妈顾家不好,不好的是:在这件事上我们没有多少选择。

看到智英担忧,大贤给她打气。他说:“你担心什么呢?我会帮你的,帮你冲奶粉,换尿布,做饭,这些事我都可以做。今后,你不用工作,让我来养家吧。”

老公如此贤惠,可智英还是心里堵得慌:“为什么总是说帮我?难道这不也是你的家,你的孩子,你的责任吗?”

还有那句“你不用工作,让我来养家吧”就更让人不舒服了。

一个受过教育,可以自食其力的人,宁愿整日在家喂奶,抱孩子,换尿布,做辅食,给孩子洗澡,抱着娃做家务,推着婴儿车去超市,一夜要起来好几次……就在她最辛苦,付出最多的时候,怎么就活成了一个需要被养的人,不用工作的人?!

当妈妈得从早忙到晚,付出那么多,得到的却是一个“被养”的标签。

真不用说母亲有多伟大,咱们只要肯老老实实地承认全职妈妈和爸爸一样也是养家之人就是进步了。

这本书之所以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就在于它的平常平静底下涌动的辛酸,在于它发现了那些深入到生活细节里,不被察觉的委屈。

厌恶这本书的人一致认为,金智英这个女人太矫情。没有家暴,又不是底层,丈夫体贴,生活已经待你不薄了,你为什么还要抱怨。

千百年来,好妈妈的形象就是吃苦耐劳,不抱怨。如果你不肯忍辱负重,还一付苦大仇深的样子,马上就会被嫌弃为怨妇。

2 现在当妈妈有什么辛苦的

智英一手抱孩子一手干家务,伤了手腕。她去看病,老医生却教育她说:唉,现在的家务活哪有那么辛苦!

我婆婆也说过:“我们那会儿,哪有全自动洗衣机,还要换煤气罐,一周才歇一天。每天晚上手里织着毛衣,嘴里还要把电视剧的对话翻译成老家话讲给奶奶听……”

说的也是哦,年轻人再苦还能有老一辈苦。

智英却矫情地认为:现在的医生连处方都不用写,什么都是电子的,有什么辛苦的;现在的农夫种地有各种机器设备,有什么辛苦的?无论什么行业都受益于高科技,但人们依然会说医生很辛苦,当老师很累啊。

唯独当妈妈,只能默默忍受,喊累的资格都没有。

当妈妈做得好是应该的,吃再多苦也是应该的,这是把优秀当作底线来评价一个妈妈!那些说当妈妈有什么辛苦的人,无论你是干什么工作的,请问如果有人敢给你定这么高的职业标准,你会不会骂他不要脸?

到底是智英矫情还是这个世界偏心眼?是智英得了怪病了,还是社会荒唐?

3 我也是大学毕业啊

好不容易,孩子上了幼儿园,智英想再就业。可是她一天只有四五个小时不用带娃,半职的工作机会很少,能找到的不是售货员,就是服务生,薪资低,没合同没保险。

智英去一家冰淇淋店打听了一下,店员也是位妈妈,临走前她对智英说:我也是大学毕业啊!

是啊,都当妈了,要想开点,有份工作干就不错了。

看看我周围,孩子上小学前后,很多妈妈会换一份便于接送陪读的工作,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去。

一晃七八年,职业生涯的黄金期就没了。都是好不容易来地球一趟,男人30岁以后事业蒸蒸日上,50岁迎来人生巅峰,而女性大多从生育起停滞不前,甚至成为“被社会淘汰的中年妇女”。

这是我们的错吗,是女性不够努力吗?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男女平等,和男生一起上体育课,做同一份试卷,同一分数线上大学。可为何结婚生子后,女性的路上就多了那么多的绊脚石?

作者写这本书的本意就是,希望女读者可以明白,身为女性会就受到各种限制,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无能”而深感自责,因为这不是你的错,根本无须自责。

4 妈虫真好命

一天智英推着女儿去公园,孩子睡着了,她买了一杯咖啡,打算享受下难得的休闲。

碰巧听到有人议论:我也好想用先生赚来的钱买咖啡喝、整天到处去闲逛……妈虫还真好命……”

“妈虫”是近几年韩国流行的网络语言,指那种把孩子送幼儿园自己去喝咖啡做指甲逛百货的妈妈。然而现实中的妈妈们却是,把孩子送幼儿园后,去咖啡馆给别人端咖啡,帮别人做指甲。

尽管如此,不少人还是会想当然的认为,当妈妈好轻松自在,甚至活得像寄生虫。

这件事成了最后一根稻草,从这天起,智英就得了那种怪病。她的身体里住进了各式各样的女性,她们的共同点就是统统为智英抱不平。

因为智英就是你我,她的命运就是所有女性的困境,为别的女性说话就是为自己发声。

金智英最后怎样书中没有答案,但它还是一本好书。然而,如果我们不能给自己一个答案,还会拥有好的人生吗?

话说上次,朵爸不知搭错哪根筋了,跟我说“唉,我的工作也有你的功劳啊”。当下我心中一喜,好激动啊。

孩儿他爸,你这么体贴,让我实在太激动了,心潮澎湃无法平静……怎么办啊?唯一的办法就是狠狠地打一笔钱给我,才能冷静下来!

传统美德好是好,温柔敦厚,包容奉献,很了不起,但是,我就是jiao得自己远没有强大到可以做无条件的牺牲。当然了,要是嫁给孔刘的话,也是可以商量的。

老实讲,爸爸们工作压力山大也在为家庭付出,大家都不容易。只不过同样是为家庭出力,女性只有播种、劳作,收割却没她的份儿。

这是问题的关键。

社会上总说什么女性需要理解和尊重。我觉得更要紧的是,大家应该有意识地,在生娃前就得讲好将来地里的庄稼怎么分,有必要的话找个律师按个手印也没有什么不好。

因为没有这个,一切理解和尊重就如同一块悬空的地板,随时都可能从你脚下抽走。

本文来源公众号“老虎来喝下午茶了”。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号。

 4 ) 没遇到渣男,却遇到了“约定俗成”

这部片和它的原著,听说了很久,然后,终于找来看了。

作为电影,它不算十分高明。或者说,它的意义主要在于“启动议题、引起思考”,附加价值远大于艺术成就本身。

可转念觉得,这样也挺好:朴素、通俗、简单易懂、门槛低廉,反而能完成更大范围的共情,实现近在咫尺的切肤之痛。

毕竟,性别平权任重道远,而那些触目惊心的鸿沟与天堑,往往就埋伏于无数个平庸到足以让你置若罔闻的生活瞬间。

饶是韩国人如此擅长用类型片来触发现实反思与改革,可性别歧视依然是社会性盲区,此书此片一出,众多男网民甚至发起《90年生的金智勋》的众筹小说项目,要以此来揭示“男性才活得更加不易”之结论,有人在电影上映前就跑去门户网站刷0分,与本作相关的几位艺人,也持续遭受着恶评暴力。

我不是女性,可我在观影过程里,依然有某种强烈的“被代入”的痛苦感。那大概是一种被生活摧折之后、熟悉的无从言说。

也许很少有谁真正能意识到,东亚文化里最符合主流价值和集体审美的东西:其乐融融的阖家团圆、父慈子孝、妻贤夫旺氛围,常常建立在对个体生活追求最大程度的剥夺与侵蚀之上,以对个体生活选择的驯化、遮蔽与无视,为其最大前提。

他人即地狱,偏偏有一种他人叫做亲人、家人、自己人、你理应为其无条件牺牲和付出的人。

于是,你明明已经失去了整个自我,却依然不被允许拥有控诉的可能,一句“谁不是这样在过日子”,再加一句“你知不知道你有多幸福、多少人羡慕你”,直接能让你失语一生。

这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什么?是被永恒地囚禁?不,是被那种人人公认的幸福,所永恒地囚禁。

说回两性话题,必须承认,在这种剥夺里,女性所遭遇的,自然更多、更深、更强烈、更直接、也更无处遁逃:

生而为母亲(妻子、女儿),这就是你原该承受的重量,你要相信,这重量,恰恰是你的荣光。

这样的逻辑,就像“没有生儿育女过的女人生命都不完整”&“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另一半的军功章”一样,无趣、无聊、无耻、无稽。

电影基本是一种元素整合式的写法,把一个女孩(女生、女人)一生可能遭遇的,尽数列出。

职场的惯性歧视与想当然不信任,婆家庞杂而事无巨细的劳动,舆论的裹挟和道德绑架,妈妈群体里乐此不疲的攀比压力,童年“女孩子要文静一点”的叮咛和“赶紧来帮忙做饭”的提点催促,产后抑郁,熊孩子公共场合里的失态,公交车上的猥琐男,洗手间里的摄像头,遭遇了尾行与骚扰后得到的,也无非是“穿衣服要得体一点”的友情提醒。

总有人认为你们不能达到一般工作的标准,总有人在你做得很好时评论你不像个女人。总有人在对一半人类的力量进行否认、畏惧和阉割,然后这种否认还是社会支柱之一。

一个晴朗午后看着太阳落下时独自忧伤的权力,都会随时被自家娃一声带着哭腔的妈妈猝然打断,你若有所失地回头,来不及多想,就要凭本能挤出一个符合好母亲标准的慈祥假笑。

确信自己生病的那一刻,你问出的第一个担忧却是“所幸雅英现在还小,她如果懂事了,一定会觉得我奇怪“。

那个泼辣的不婚主义姐姐,那个干练的女强人上司,那个处处维护你的支柱般的母亲,其实,也都有着不比你好多少的处境——“早饭吃了吗”“喂雅英的时候一起吃的,妈你呢”“你爸的早饭都是按时按点吃的,我当然也会顾着吃了”——你们的日程都附着在别人的日程里 。

点点滴滴的日常性内部,温水煮蛙、钝刀割肉。

特别欣慰的是,本片并没有太刻意地去塑造一种道德上的对立面作为狗血情节来源——渣男丈夫、极品婆婆、吸血鬼娘家人、心机婊闺蜜、老色棍上司,等等等等,他们都没出现。

相反,对女主身边的大部分角色,作者与导演都做了相对柔化的处理,在直击其潜意识乃至无意识里的自私之余,也并没有完全避过其应有的善意:

弟弟的霸道傲娇里也偶然心细,爸爸的重男轻女里也不乏自省,母亲和姐姐更是保护伞型的助力,婆婆虽然让人厌恶,可言行也还没过度逾矩(既没住进儿子家、也没逼着生孙子)。

尤其是丈夫,许多时候,他还显得孱弱、克己、颇为通情达理。

所以,这就在更高的维度上,深化和升华了主题。

因为这不再是一个遇人不淑、私德有亏而引发的具体悲剧,这是一整个观念系统和一整个文化样式的扭曲,是一整个民族性和一整个世界性的失衡。

“别再说什么为我着想了,你和婆婆,还有我家里人都一样!”

这句忍无可忍的控诉没有错,可这些人并没有比其它另一些人更坏,他们只是在早就失去公平的压迫系统和伦理偏见系统里,扮演了顺理成章的属于他们的位置。

没有具体对象可归因可指责的困境,才是真正的绝境。

因为没有人能对抗无物之阵,对抗“约定俗成”。

比渣男更可怕的,是丢给你一个“这就是幸福生活”的默认,然后让你按部就班去完成。

为了维系男性集团的主体性与优越性,需要将女性客体化、他者化、视作欲望的潜在对象加以警惕和鄙夷,用性别权力宰制来确证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宰制,用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宰制来换取性别权力宰制,二者就成了一种鸡生蛋蛋生鸡的因果无限循环率,这才是社会性别秩序生生不息的核心逻辑。

有人说,金智英其实也不是最惨的。

那是自然,一个丈夫也愿意疼你、母亲也能够护你、上司也曾经提携你、读了大学受了高等教育、头脑和知识水平够用、经济上没有危机的女性尚且如此,那么,其它起点更低、资源更少、能力更短缺、性格更懦弱的人又该如何?

略感遗憾的,是“女主角的精神疾患与臆想症”这个设定,它多多少少地回避了矛盾、弱化了主题。

仿佛是她而不是世界患上了难言的恶疾,仿佛她需要的仅仅是作为一个患者去“被治愈”,仿佛该调适的仅仅是自己看待生活的方式和角度、是恢复健康后努力振作重新走到阳光下,仿佛之前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不能正视自己的精神隐秘,外加没有“不忘初心”、把写作梦这个“出口”重新捡起。

于是结尾的和解,也确实轻省、突兀、粉饰太平、鸡汤并且犬儒。

最后,也许很多人会问,你作为男性,有什么资格写这样的文章,或者,以什么样的立场写这样的文章。

其实我想说的是,在庞大的歧视结构里,男性(尤其是相对善良和体贴的那些),往往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看看《82年生的金智英》里进退两难的丈夫郑大贤,多少就会明白。

“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这样的话,是挺解气的,连我都常拿它来自嘲,可是,起不到啥实质作用。

所以,女权运动的本质,肯定不是女性揭竿而起消灭男性,而是女性和男性一起作为盟友,去对抗一个困扰我们所有人的不平等。

作者信息:

微信公众号文章:邵邵的私人书斋

新浪微博:@聆雨子

豆瓣&知乎ID:聆雨子

 5 ) 唐山事件之后,我们为什么要重看《82年生的金智英》?

82年生的金智英

作者:李楷然

人类幼崽研究员


唐山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中国电影资料馆重映了《82年生的金智英》,大厅几乎座无虚席。情节进行到金智英高中时代在公交车上被尾随这里,耳边渐渐有抽泣声响起,到影片落幕时,抽泣声已是此起彼伏,抹着眼泪离座的,不乏很多男性。

也许那一晚很多女性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不止是主角金智英,她们在金智英身上看到她们自己,看到烧烤店的那些女孩们,看到了身边每一个平凡普通的女性。

金智英是82年生的韩国女性用得最多的一个名字,影片中的主角金智英正像是千万个家庭中作为母亲、女儿、妻子的“金智英”们的缩影:出身平凡,家境普通,大学读国文系,毕业进入一家广告公司,结婚后成为全职妈妈,父母到了退休的年纪依然在做小生意。有着三两知心好友,原生家庭和婚姻也没有显见的重大缺失。读书、工作、结婚、生子,生活每日就像水一样波澜不惊地流过。

《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然而平静水面下那些细微的旋涡和暗流,涌动在金智英的身体里,只有她自己能感觉到:高中时在公交车上被男同学尾随,虽是有惊无险,那种恐惧带来的冲击力却是经年不减的,作为保护者的爸爸出现后也不免要责备几句“不要穿那么短的裙子”、“不要随便对人笑”,即便金智英穿的是统一发放的校服、连尾随男子的脸都没看清;

工作后参加企划组选拔,终选名单上全员男性,她犹豫再三才敢向上司问出“不选我是因为我能力不足、您不喜欢我吗”,得到的答案是“你能力不错,但也许做不了几年就要结婚生子,无法兼顾家庭与职业”;

生完孩子想重回职场,输入自己的履历和可以工作的时间后,筛选页面却一片空白,唯一能迅速上手且兼顾接送孩子的职业只有附近街区的面包店售货员,而她是国文系大学毕业生。

《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片中所有矛盾冲突的设置、情节的推进、画面的转换都极尽温和,几乎没有大起大落的戏剧性场面或是极端的角色,唯一对女主“攻击性”稍明显的只有婆婆,但也点到即止、戏份有限。然而东亚社会中女性权利感的丧失很多时候并不仅仅因为遭遇过某几件重大挫折,反而正是那些微小不易察觉的侵犯、打压,与分不清是保护还是限制的“为你好”在成长过程中点滴积累,编织成一张无可脱逃的、繁复细密的蛛网,“金智英们”在其中像是徒劳挣扎的猎物。

就像姑母来家里做客时与金智英的一段对话,再日常不过,却正是这种渗透进女性生活毛细血管里的钳制最好的写照:

“你养孩子再难,也要好好打扮自己,女人应该是漂亮的。”

“姑母,我觉得我不化妆也很美呢!”

“漂亮什么,瞧你憔悴的样子!”

这里姑母虽然是女性,但她的建议却带有深深的男性凝视意味。金智英不是没有试图反对姑母的话,她把反抗藏在和气的笑里,试图用幽默和笑容缓和对话中紧张的对抗性,但很快这小小的矜骄和自尊心又被姑母看似是关心的回应打压下去。这样微妙而令人丧气的瞬间,恐怕少有女性敢说一生中从未经历过一次。什么样的建议才是真的为女孩们好很难界定,但提建议这个举动本身却彰显了提建议者及其所代表的价值衡量体系在权力上的高位。

也有人质疑金智英矫情,觉得已经很少有男性能做到片中的丈夫所做的——在母亲面前尽力维护妻子、主动要求休育儿假、为妻子找心理咨询师。但女性在亲密关系中呈现出的黑洞般的、缺乏安全感的、仿佛再多的爱也填不满的低能量状态,不是哪一个具体的男性能修复、弥缝的,因为这种状态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不是某一次单独的事件,而是系统性的、长期性的能量侵蚀与贯穿女性生命终始的权力低位感导致的。

《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片中的每一个女性几乎都在某个时刻成为被男性同盟所摒弃、所不能理解的“阁楼上的疯女人”:金智英内心深处所有对生活最真实的不满都是在“精神错乱”、“被他人附身”的状态下说出口的,但这种“精神错乱”更多是丈夫定义里的——只有他如临大敌且视之为病态,而智英的母亲、上司以及女咨询师则或是心疼怜悯、或是毫不意外地理解和接受了她的状态;

智英的姐姐中学时曾因抓住暴露狂送警被老师批评“女生不知道羞耻”,家庭聚会上也会因为还没结婚被姑母讽刺“你真是特殊”,她的据理力争被弟弟评价为“你总这么冲动,会出大事的”——她的每一次抗争都让她更加成为父权社会中的异类,尽管周围人“划清界限”的方式可能是温和的(也许只是家常闲聊中的一两句调侃);

母亲美淑两次因不满丈夫对女儿和儿子的差别对待而爆发,丈夫都是本能地回以震惊、不解、不可置信的眼神,即便妻子情绪崩溃地坐在地上哭诉,他也只是站在一旁。同样的情境下,当智英不堪压抑化身外婆诉说委屈,母亲则是本能地迎上去抱住了她,无需解释、毫无困难地理解了女儿;

智英的女上司半开玩笑地反驳男同事污名化职场女性的言论时,会议室里的男性迅速、无声地结成同盟对她施压——或者说同盟一直存在,只是何时现身的问题而已。

《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只要女性试图反抗、表达不满、争取权利,不论是温和的还是激烈的,都会被视为异类与威胁。于是所有女性都有可能在任何时刻成为“生病的金智英”,因为定义“什么是正常”的权力不在她们手中。

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海灵格的治疗实践表明,当家庭成员对家庭内部动力和能量流动没有觉知意识时,家庭中的一个后代会承接某位被排除在家庭系统之外的长辈的命运。亦即,一个人的情绪、感受、能量转嫁到同一系统中更为弱势(年龄更小)的另一人身上,不仅可能,在他们同为弱势群体时,这种群体间的“通感”甚至是必然的。片中金智英多次出现身份的游移——时而是大学时代的学姐,时而是母亲,时而是外婆(均是比她年长的女性)——也就不难理解了。

她们都是曾经被男性话语系统排除在外的人,她们都已经或近乎失语(母亲年迈,外婆和学姐死亡),她们连同她们的愤怒、委屈、不甘、悲伤,都活在金智英的身体里,因此金智英因为女性身份所遭受的每一次打压、侵犯、不公,也许看似微小,实际上牵动的都是她身体中这个巨大的女性共同体,在她的精神世界里引发的能量共振是爆炸式的。金智英其实也是失语的,只有借这个女性共同体中的某个其他人之口,才能说出真实的感受,代价是被贴上“精神疾病”的标签。

《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在这股来自女性共同体的强烈能量的裹挟下,她的自我很容易被淹没。所以金智英面对很多生活琐事产生的愤怒、不满、失望,不是敏感,更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因为她愤怒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愤怒,悲伤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悲伤,几代甚至千百代女性的生命诉求在她身上横冲直撞、要找一个出口。

但正如上野千鹤子在《父权制与资本主义》里所说,家庭也不过是父权制对女性进行剥削的最小单位而已,“金智英们”回归家庭就像是一头钻进了死胡同:“我总觉得越过这面墙壁,应该就能找到出口,可依然还是碰壁。就算找到其他出路,也依然碰壁。有时候我会想,是不是打从一开始就没有出口。”

那么离开家庭、像娜拉一样出走的话又如何呢?恐怕在初入职场之时,金智英已经从女上司身上看到了答案。

知道她生病后,弟弟终于把那支她眼馋了十几年、爸爸去英国只买给弟弟的钢笔送给了她;知道她生病后,以前登门从不带礼物的弟弟受爸爸嘱托带来一袋红豆面包,尽管俩人都不记得金智英爱吃的是奶油面包,把弟弟喜欢的口味错记成她的。高位者的自省和歉意总是在对方已经不需要的时候姗姗来迟,正如这钢笔;有时这种歉意和补偿甚至根本无关要害、文不对题,如同一袋红豆面包。

-FIN-

 6 ) 和原著作者一样出身梨花女大的我是这么看金智英的——俗话不是说嘛,说出来就好了。希望因为有人替我们把故事讲出来,我们就都好了。

我在电影院里看着电影,看到小金智英问妈妈说“所以妈妈现在是因为我所以没能当老师的吗?”的时候,突然哭出声。母亲生养女儿,女儿变成母亲,在金智英这个故事里面,在这个我们都正在经历的循环里,太五味杂陈了。

当女孩子被性骚扰,“你看看你裙子这么短”“干嘛要天天嘻嘻哈哈的冲别人笑”。当女孩子站在成人世界的门口,“嫁人得了”,“我看你就最适合找个人家嫁了”。当女孩子遭遇不公和变故,“现在时代变喽,女孩子事儿越来越多了,多希望生活在朝鲜时代,哪还由得她们”,“啊,疯婆子”。当女孩子成为母亲,“拿着老公的钱在家待着多好”。是因为女孩子孱弱无能吗,也并不是吧,因为当你顶天立地,可能会有人自作聪明地夸你“嗨,你要是投胎成男人就好了”。

金智英是个典型的韩国女性。走在路上迎面擦肩的都可能是她。韩国整体文化氛围是特别开放而保守的。一方面坚持千百年来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响,强调着社会关系中的次序,家庭关系中的男女有别等等。另一方面受西方文化影响,在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上以一种非常强烈的态度和方式表达意见。

这个片子好,甚至不是因为能让多少男性幡然醒悟,而是让更多女性抽离生理上的定义,审视你身处的世界,自己,到底在经历什么,经历过什么。以及,作为女性你是否忽略了自己除了女性这层生理意义之外,首先是一个人。

《82年生的金智英》首映日拍摄于电影院

在梨大(梨花女子大学)这几年可以说是强行体验了女权运动的一段经历。上大学的时候对于女权这个概念还云里雾里,以为只要女性在社会地位和财务状况上反超男性就会迎来传说中的女权的胜利。

梨大教给我的是—女权不是变了性别的男权,女权的胜利应该是女性以独立人格存在并获得尊重,与男性共同实现这个社会的平衡,扮演同等重要的社会角色,公平竞争等等。女权可以是宏观而抽象的概念,也可以是非常微小的细节。

之前和我上同一门课的一个博士前辈就把女权问题浓缩进了女性卫生用品安全问题中,通过采访很多女性消费者和业界人士来关注女性权益保护问题。me too运动最高潮迭起的时候,身边很多人把这个事件作为研究课题,当时特别冲击我的是某位上年纪并事业有成的男性受访者说他们男性也很疑惑—“现在的小姑娘们都怎么了?以前从未遭受过非议,甚至非常普遍的一些举动怎么就成了性骚扰了?”

2016年,参加那场著名的大游行

我觉得,可能因为身为女性,并且同样也是在人格和知识结构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在梨大度过的缘故,小说原作者把这个社会语境中最习以为常的相夫教子孝敬公婆的画面,不藏着掖着,将已经习以为常的日常,放在每一个试图避而不谈,甚至压根儿还未知觉的人面前—是的,你在经历这些,是的,你可能还未觉察,或者你正在试图忽略,但你知道吗,亲爱的,在作为一个家庭的,甚至整个社会的女性角色存在之前,你首先有权利是一个独立的人。

去年原著在韩国最畅销的时候,我买了书看。特别震撼于作者风平浪静的口吻讲述了最俗套也最忿忿不平的故事。好的故事不见得有多出奇,剑走偏锋讲什么奇谈,也不非得用最惊天动地泣鬼神的表达,但至少得让读者懂,让读者能够共鸣共情。我觉得最让我有冲击感的是写金智英大学时候的青春洋溢,在职场上的斗志满满和结婚生子之后的手忙脚乱迷失自我的落差。

《82年生的金智英》韩文原版

环顾身边的女性,大多数让步,搁置对自我的追求也确实都是源于要扮演社会主流认知中要求女性扮演的角色,以及基于对于女性形象的普遍认知继而提出的对女性形象的要求。是不想做自己吗?不是,是现实在时间和空间上压缩了为妻为母的绝大多数女性几乎所有追求自己独立存在价值的可能性。然而小说和影视化作品有的选择,可以选择最理想主义的解决方案,可以借戏剧化给出最漂亮的答案,当然也可能是种暗示,试图给大众提供另一种可能性—让金智英拥有一个愿意看到“不妥”,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帮她找回自我的老公。

其实,甚至这些都不需要上升到女权。无非就是搞清楚自己面临哪些不公,因为哪些外力而不便,直面,不逆来顺受就够了。既不需要什么高深知识体系支撑,也不用非得为这些事贴上标签。

看完金智英,一方面心里空落落的,一方面觉得幸运,庆幸有人把这些讲出来。俗话不是说吗,说出来就好了。希望因为有人替我们把故事讲出来,我们就都好了。

花开时节的梨大。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在自己的生命中花开灿烂。

 短评

影片先是塑造一个温柔体贴完美到简直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的丈夫形象,然后再把这个所谓的温柔打破,让你觉醒那所谓的温柔体贴不过是他本就应该做的。为什么一个男人做他应该做的育儿和家务叫帮忙和牺牲,而女人育儿叫休息?为什么爸爸笨手笨脚带孩子还觉得莫名萌,偶尔能做点他该做的事就夸上天了,而妈妈就都得是超人?为什么女儿就要早早出来赚钱供哥哥弟弟上学,儿媳妇在婆家各种被使唤干活。为什么大家理所当然接受了这些不公,改把他们包装成狗屁美德。当我们觉得这个丈夫形象完美的时候,其实就是该审视自己的时候,这就是性别刻板印象啊。

3分钟前
  • Elven小轩
  • 力荐

在电影院哭成泪人。电影比小说更加丰满,其实男性跟女性一样被困在传统偏见的桎梏中,电影中已经展现了当代年轻男性对女性困境的共情与理解,但是老一代两班们真心没救。PS:看来男性洗碗和育儿在南韩依然不被接受。

4分钟前
  • 重忆小窗纱
  • 力荐

其实已经不能从电影角度来聊了,影片更多在于引发的讨论与社会意义。里面涉及到非常多这几年被频频提起的女性话题与观点:关于重男轻女的、关于性骚扰的、产后抑郁的等等很多。相信之后,关于这部电影的内容与台词,也会经常被提起吧。影片比较好的地方在于,并没有故意设计几个非常极端的反派,大玩狗血煽情。甚至,孔刘这个角色其实还挺通情达理的,女主的姐姐与弟弟也有靠谱。然而,即便这样,郑有美的女主角色仍遇到了各种困扰与麻烦,这才是真正让人觉得很无奈的。

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检票时候,阿姨说的是:“金智英可以入场了”。没错,我们都是金智英。就像电影宣传的slogan:"你和我的故事"。金智英为什么有的时候不像她自己,因为她身体里困住了千千万母亲,姐姐,妹妹。金智英每一次变成妈妈,外婆的时候,影院里都是各种抽泣声。我喜欢的是奶油面包,不是红豆包,迟到几十年的钢笔,只能是这个世界给我的补偿答案。

11分钟前
  • Justina
  • 力荐

建议广大姐妹带男朋友去看这个,看完凡事觉得小题大做的建议当场分手。

12分钟前
  • 曲奇酱酱
  • 推荐

82年生的金智英有体贴的老公,有亲人的关爱,然而依然过得很抑郁,因为她面对的是男尊女卑的社会,琐碎但理直气壮的日常伤害。电影用轻淡的散文体讲述生为女性之苦,激发的同理心是超越性别的,它让我忍不住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一个母亲,我知道女儿未来会呼吸和我一样的苦痛,我还会让她来到这个世界吗?——智英与母亲那段对话大催泪…

1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金智英节日回丈母娘家用自己母亲的口吻说出我心疼我女儿我也很想我女儿的时候真的太难过了 想起妈妈以前跟我说你以后嫁人了才知道谁都没有你爸妈更心疼你 平平凡凡的金智英 是你是我 所有人都有可能是金智英 但并不是谁都会像金智英一样有美好的结局且爱她为她着想尊重她的丈夫 现实往往比电影更加残酷

21分钟前
  • 加多点肉
  • 力荐

论为什么韩国的出生率突破了0

25分钟前
  • 说我名字太长了
  • 力荐

金智英已经算是在韩国这个男权社会拿到上上签的女性了吧!原生家庭就很好了,父亲那种只是轻微的重男轻女,并不是刻意的对女儿不好。有个能干的妈妈,有个女权姐姐,弟弟也不错。所以她遇到了孔侑这样的好丈夫就结婚生子了。金智英也没有遇到婆家逼迫赶紧要生个男孩儿,不生出男孩儿就不领证,也没有跟婆婆住在一起。更没有遭遇丈夫孕期出轨,更没有家暴,丈夫更是要自己来休假让妻子去上班,这个在中韩现实环境中几乎都是不可能出现的了。没有直接的压迫,除了喝咖啡时候被骂妈虫,她已经是处境不错的妈妈了。但就是这样,她好想被抽取了生气,颓废的活着。

29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我男友韩国人,观影期间,一直在叹气,事后问他,他说社会还是有一些男人不知道社会对男性的优待,不知道女人的艰辛,但是也在慢慢的改变。

33分钟前
  • miss lee
  • 推荐

从公交车上陌生阿姨的帮助开始哭 结尾完美的不真实

34分钟前
  • 多多
  • 推荐

你们说姐姐是最大的孩子,所以应该懂事点,做老师养弟弟妹妹;可是妈妈不是最大的孩子,还是让她打工供哥哥们读书。为了这个家,妈妈没能实现做老师的梦想,不想做老师的姐姐却不得不选择不喜欢的职业。金智英也是如此,放弃了写小说的梦想。人们看不到她们做出了多少牺牲,看不到她们放弃了多少想做的事,又咬牙做了多少不想做的事。到最后,她用丈夫的钱买杯咖啡也会被说闲话;如果她去上班挣钱,人们又会说:你上什么班?你上班有你丈夫挣得多吗?女人照顾小孩做家务是她应该做的,男人照顾小孩做家务就会被夸是个好丈夫。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愿意请假做家庭妇男的丈夫,就算丈夫同意,婆婆也不会同意。因为婆婆以前就是这么过来的,她觉得这样就是对的,放弃梦想是对的,任劳任怨也是对的。她小时候被压迫,长大后就去压迫别人。

39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眼泪无法控制的流 全场同步默默流泪 等电影氛围好点的时候才有人吸鼻涕 泡菜人民观影真的很讲究了 一直到全部结束才有人开口说话

41分钟前
  • real卡
  • 力荐

本来想说虽然你我都可能是金智英,但你我不见得有她幸运,遇到过欣赏她的上司,没有太不像样的家人,有个非常不错的老公。。。可是突然觉得,她老公做了什么很特别的事情么,能被这么多人说“完美”?

44分钟前
  • janes
  • 推荐

之所以座位四周的女性都在抽泣,是因为她们都是男尊女卑时代达到顶峰的亲历者。生而为人,换位思考和将心比心难与否?说难也难,小说出版和电影上映后,韩国广大男性依然在网上展开无休止的谩骂,韩男深入骨髓的劣根性显露无遗;说易也易,即使性别站在女性的对立面,也能感受电影每一分钟的痛楚,无关性别的人类共情同样实现。诚然,电影和书籍都是一面镜子,能照出时代的落后、社会的不公和女性的伤疤。而我则愿为人如鲁迅所言:能做事就做事,能发声就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同时,由衷地期盼世界上每一位女性,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45分钟前
  • 亦可寻陳
  • 推荐

所以韩国男性对这片生气的原因是啥呢?孔侑扮演的老公太完美了吗?

47分钟前
  • 作姨
  • 还行

还是像个网络热门吐槽贴,零零碎碎不成章,但是女性观众也实在是很难不被击中了。孔刘演的老公其实已经算90分老公,是老公这个东西本身不行了。以后还是不要再随随便便说“哥哥好帅想跟哥哥结婚”这种话了,准备改说:“哥哥好帅,想跟哥哥发展一段较长的、但又不涉及各自原生家庭的、并且保证做好一切避孕措施的亲密关系!”

49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戏剧上我最喜欢智英变成外婆时,对母亲的道歉,张力十足而且将这长久的无力凸显。但我总是回忆起的台词却是,智英在阳台上说自己成为某个人的妻子,某个人的母亲,也有开心的时候……像被打了一拳,愤怒回击却发现打在了一团棉花上,没人能回应我的愤怒,也没人承认是谁先对我动的手。电影里的每位女性,是你,是我,是他的母亲,姐妹,还有女儿。女性为什么总不是她自己?该看这部电影的,根本不是在电影院泪流满面的女孩子,而是后排哭的超大声的大哥,还有所有既得利益获得者。

54分钟前
  • momo
  • 推荐

改编的比较温和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怕太一针见血而顶不住社会压力 总之电影里还是美化了男性这个群体 现实要更比这残酷 绝大多数女性根本就没有这种老公 整体效果和小说有些出入 但是内容也足够唤醒女性 看女性想不想醒了

59分钟前
  • 拓四光
  • 推荐

非常好地还原了书里的内容。弟弟问爸爸智英姐姐喜欢吃什么,爸爸说红豆面包。弟弟买了一袋红豆面包给姐姐送去之后,姐姐说:红豆面包?红豆面包不是你最喜欢吃的吗?我喜欢的是奶油面包。那个时候我觉得我比金智英还要难过。

1小时前
  • 成语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