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方志

已完结

主演:贾小军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中国影像方志 剧照 NO.1中国影像方志 剧照 NO.2中国影像方志 剧照 NO.3中国影像方志 剧照 NO.4中国影像方志 剧照 NO.5中国影像方志 剧照 NO.6中国影像方志 剧照 NO.13中国影像方志 剧照 NO.14中国影像方志 剧照 NO.15中国影像方志 剧照 NO.16中国影像方志 剧照 NO.17中国影像方志 剧照 NO.18中国影像方志 剧照 NO.19中国影像方志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中国影像方志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国有国史,地有方志,家有家谱”,国史、方志、家谱,这些典籍资料共同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史。  《中国影像方志》将以局部折射整体,以地方表达中国,从中华文明演进和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深刻解读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讲述生动传奇的地方故事,展示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领略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纪录当下中华民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创新,彰显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不真实的国度少年亚当旗正飘飘我变美的那夏天 第二季世界致命动物系列:中美洲篇夜疯狂逐浪之夏 第一季原始生活21天第七季失衡凶间之罪与杀萌犬先生爱上挑战阿基尔,上帝的愤怒神女的复仇苍茫天山无法触碰的她奇怪的鸟玉海棠惩罚今世迷情球场外唐顿庄园:2011圣诞特别篇才不要像你一样谈恋爱都是狗狗惹的祸十七岁 五月一号天堂谷大冒险杀手快报龙咁威站立的女性星守之犬奇想天开极简主义:时机已到逆袭女神奇迹2014毁灭之日 10.5(国语版)上超能敢死队2016城市的主宰第一季滑动大病塚原卜传神机奇缘

 长篇影评

 1 ) 安徽全椒篇——from 本土人的视角

引言

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大约四五十万人的县城。不算小,被誉为“”千年古县”,我在此地出生,上学,成长,亲戚无一例外,都在县内。二十多年的经历让我对这篇全椒有了更加细致的关注。

地名记

全椒,“椒”寓意山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的开头。全椒县志的历史以及全椒的名字沿用,确实有一千多年了。

除了视频里面说的历史,还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各自封地代号,所以村落地名依旧显得千奇百怪,而又具有聚集性,比如以“郢”字结尾的就不下于十个村落(初中登记同学家庭住所发现的。。。)

全椒县的格局如下所示,有一个人工护城河,环形保护着城区中心,河流名称叫“襄河”,环形河流里面有内环,外面是外环,颇有古代作战城墙的风范。

并且城区就叫襄河镇,初中襄河中学也非常有名,整个县区的人基本都被这条母亲河所保护和养育。

全椒的护城河——襄河

文化记

说起文化,视频里说了五个学院的开端和建立,而我没有猜错的话,我的高中,就是其中的“向阳学院”,为了纪念王阳明的那所。

话说南京一直被称为“金陵”,

而全椒学生都被称为“椒陵学子”,陵字的缘由,我也不甚了解。

下面的“国光楼”拍照视角就是校园内,“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碑也是在学校里面的,就在教学楼的旁边,还有个小亭子。也是以前为了尊师重道而树立的,不过现存的碑倒不是最原先的,被修过的。

人物记

最出名的莫过于 吴敬梓,因为写了《儒林外史》而大火,不过由于他中年后定居去了南京,后面全椒和南京都有他的纪念馆,全椒的只是衣冠冢而已,最近几年大修他的纪念馆,也有弘扬文化之意。

全椒火车站的对面,就是吴敬梓的大像。并且周围人取名字越来越多含有“梓”,排除流行元素,之前我们县确是大多数为了纪念 吴敬梓 的。

相比于吴敬梓,另外的那一位名人,县内知之甚少。也没有任何纪念馆而言,不知为何。

南屏山上的笔峰塔,也记录着各种名人。(没错,就是这几年新建的),夜晚通体火红,铃铛悠悠,藏在竹林中。

红色记

红色部分,我不予深入了,毕竟离着南京近,略过大部分的历史渊源和荣耀。

民俗记

酥笏牌,因为形似上朝用的那个板而闻名,我们一般叫它“火牌”,是我超级爱吃的,但是我的朋友们不大喜欢这种口感。因为不甜不咸不辣不苦,只有酥脆感,连一点点的盐味都没有。我觉得就是精髓所在,哈哈。

我们全椒一直很多民俗,特别热闹。

大年三十上坟(无论男女,我姑姑们也是分别都会去的,而且男方也要去拜祭女方的先人),然后晚上吃团圆饭。“年保鱼”不能动,要留着。

正月初一去串门,正月初二拜舅舅。

我很难那天给舅舅们拜年,因为他们也要给他们舅舅们拜年,我爸妈也都分开给自家的舅舅拜年( •̥́ ˍ •̀ू )

后面正月初九逢滁州琅琊山庙会

正月十四是灯会,全椒县所有中小学生都要做灯,然后挂满县城的所有街道,晚上算是灯会了,特别热闹。我的弟弟妹妹每年做灯都想哭(┯_┯)还是硬性指标。

正月十五过小年。

正月十六走太平桥,上过央视新闻,确实太平桥方圆五里就开始只能步行了。(然而我记得我小时候,那里只是个破烂的木头桥눈_눈)

然后后面乱七八糟的庙会,逢神山寺庙(那个寺庙真的是清修的和尚,还有斋饭,据说不管历史天气如何,那天的神山寺从来都是阳光明媚)

逢三塔寺,白马寺。。。。我记得都是千年古寺来着。

然后端午节要吃全红的菜,鸭蛋啦,苋菜啦,龙虾啦,,,。。

发展记

提到发展,我就知道肯定会提到“全椒县柴油机厂”,非常有名的国企,养活了多少人,整个小区都是他们单位给提供的员工住所公寓(不过后面变卖了很多公寓以维持资金流)。多少人以进入这个工厂为荣。

其实还是有非常的特色和民俗没有被记录,除了“马厂酥火笏牌”还有“管坝牛肉”blabla都是一绝。

还有各个下面镇的考古和文化,各个宗教信仰都能存在全椒之中,并且由来已久。确是奇迹。

后记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全椒人,上大学前基本没有出过县城。家里所有亲戚都在县城内。我的同学大多也是这样,很少有留守儿童和外出打工的现象。高中每个班级最多一个人住校。所以家人和谐,各种民俗才能得以保留,我们的同学出去不自卑,不自满。

当时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包括我们的车牌都是“皖M”,经济一直为之诟病。

然而我个人觉得,重男轻女,传宗接代一堆不和谐的思想,在安徽尤其之多,然而我从小感受到的确实男女平等,尤其是教育资源和机会。甚至连上坟这种,我都要搞明白四个姓氏的源来(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即使我是女性)。

而且对于环境保护的理念,我虽生于农村,但是小学每个人每年植树节强制要求种10颗树,我记忆犹深,还要挂上我们的名字和班级。后来退耕还林越来越多,稀有品种的鸟也倒是见得越来越多(各种颜色,头顶羽毛的都有)。

后期长期在一线二线城市读书工作,甚至国外的接触,很多事情和态度我都不那么盲目,因为心里有一个完整家的构像。

感谢全椒!更感谢这个节目愿意拍出一部分她的面貌!欢迎大家来玩,哈哈哈(全椒县有直达高铁站)

 2 ) 立足县域,着眼方志,为当代中国作传

2017年,中国纪录片界佳作频出,但是能够真正搅动这江春水,并在未来数年持续产生涟漪的也许当属央视十套推出的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了。我之所以愿意如此断言,跟这套节目的定位、体量和表达方式都不无关系。

如梁启超所言:“最古之史,实为方志。”史书记载,我国周朝起就有专门编撰地方志的史官,《周礼》中说,小史掌管“邦国之志”,外史掌管“四方之志”。方志中除了经世致用的经典外,还为后世提供了大量一手的史实。作为地方文献中的大宗,方志蕴藏着丰富而有价值的历史细节。该片从方志着眼,一头扎向县域,关注县域的文化挖掘和历史表达,意欲用现代影像方式逐一为各县立传,可谓立意高远、占位精准。

顾名而思义,该片的主旨,毋庸多言已然尽现片名之中。如果能用关键词来概述的话,扎根县域、影像修志、表达中国应该就是它的基础肌理了。

扎根县域

县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最基层的行政单位,也是最为古老并且持续绵延的单位,产生于春秋时期,秦统一后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就过往而言,许多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千年,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造就了一个县今天的风物样貌,这其间内涵,非丰富所能概括。

仅就地名一项,《中国影像方志》中所涉及的陕西韩城的名称由来可以上溯到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湖北监利的得名则源于公元222年,孙权在此设关立卡,以“监收鱼稻之利”为名,征收过往货物的关税,而后以此为名设监利县;江苏句容,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暗示着山水环抱,河流绕城的奇妙地理格局。一静一动,一阴一阳体现了中国古人山水相依方为福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朴素哲学理念。至于浙江安吉,则是汉灵帝由衷感慨其“安且吉兮”,赐名“安吉”。“意为“舒适而美丽”,同样出自《诗经》。这一个个地名的背后,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绵延千年的血脉。

就当下而言,县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它推动城市进步,带动乡村发展,是最具有活力的经济体,记录一个县今天的发展变化,无疑是对日新月异的中国最直观的表达。

端午期间,《中国影像方志》在央视一套完成第一季6集的播出,节目播出后,立即引起业内外的关注。第一季分别呈现了浙江安吉、贵州黎平、河南灵宝、广西宁明、湖北赤壁、四川富顺六个县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地理风物、乡情民俗等。这些县各具特色,又有共同之处。安吉是中国竹乡,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中国首个生态县。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富有独特的象征意味,它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君子气度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遴选中国大地上东、西、南、北、中,风格迥异、样貌不同的6个县作为首批表述主体,同时选择安吉作为全片的开篇,可见创作者的匠心独运。

正在播出第二季18集节目,同样秉承了第一季的传统,取文字方志之精华,扬影像方志之优势。值得一提的是,影像上更为成熟,风格更为明晰。

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纪录片也是如此,能否在格局境界上胜人一筹,是否能够做到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是决定其创作成败的关键。《中国影像方志》既然把目光投向县域,这就势必要求创作者要对相对较小地域的历史传统、文化传承深度挖掘、不流于形式、不拘泥于现有典章,才可能做到了然于胸,重新解读;势必要求创作者要真正扎根大地,走入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生活当中,才可能找到故事,记录变化;势必要求创作者要踏踏实实俯下身段,下沉到箪食瓢饮的陋巷之中,感受到百姓冷暖,才能表达人性的关怀。

正是集中关注县域的视角和特性,一批挟裹着生活热气的“小人物”得以进入本片,这些人物生活方式、所思所想自带独特地域气息,他们用日复一日的生活常态诠释着中国人古老朴素的生命哲学。安吉篇中只本能精益求精,看电视才知道自己的竹器作品是为杭州G20峰会量身打造的竹匠;韩城篇里每日登高爬梯,描摹老城老屋门楣拓片,只为恪守祖宗耕读传家古训的76岁农民罗建民;监利篇中以敬畏诚意之心守住父辈“做团子”手艺的小商贩夏春霞等等。这些“小人物”因地域文化、际遇背景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又因为中国人共同的基因而异曲同工。你很难用一个集合把他们统统囊括,但他们汇集到一起,便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历久弥新和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幸好,《中国影像方志》提供了这样一个“大筐”,实现了这样一种可能。

影像修志

历史上,每隔几十年,各地都会续修地方志。事实上,在国家史籍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鲜活的历史细节常常会隐匿在方志中。历史不该仅仅由大人物和大事件写就,我们今天对历史的认知,往往仰仗于方志的补充。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陆续成立史志办,地方志的整理、编纂愈发被重视。伴随着影像技术的革新和普及,用影像的方式辅助记录也逐步运用到各地史志办的工作实践当中,并不新鲜。但是大规模、高质量的用影像修志可谓前所未有,这一点上,《中国影像方志》首开先河。

我国现有县以及县级市2300多个,《中国影像方志》的总集数则设定为2300集以上,每集40分钟,如此体量,堪称影像工程,也可见创作者修志的决心。

《中国影像方志》对各县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图片、文物古迹、非物传承人的纪录、拍摄,具有不可替代的抢救性功能。当然,创作者在保护历史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历史。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作为影像版的中国方志,跨界之下必有创新。《中国影像方志》在内容设置上,借鉴了地方志的体例来谋篇布局,采用了卷和篇的方式。整体结构模块化,分成引言、地名记、地理记、人物记、名胜记、美食记、风俗记、大事记、音律记、手工记、当代记、产业记、后记等多个板块,并且根据各县情况,酌情排列组合,产生和而不同的审美。当然有些板块是必选项,譬如:引言、地名记、后记,这是该片风格得以统一的基本要素。

模块化的谋篇首先在影像识别系统上简洁明了,强化了符号感,同时便于规模化操作,毕竟2300集的鸿篇巨制需要一个强大的创作军团来做保障。当然,看似形散实则神聚的风格给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模块化的结构方式还有一个极大的妙处,那就是便于融媒时代的跨平台、跨屏幕的传播,每个小的板块多则五、六分钟,少则两、三分钟,都可独立成篇,当纪录片的播放媒介不再局限于电视屏幕时、视频网站、楼宇媒介、社交媒体都成为纪录片可以发声的阵地,那么,言简意赅的短小篇章正好满足纪录片“快时代、慢记录、微传播”的需求。

表达中国

每集40分钟的篇幅,不短,几乎是一部长纪录片的规格。但是要用40分钟讲述一座城的前世今生,讲述一个县独有的、最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地域特点、风俗习惯、建筑美食,展现当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似乎又远远不够。我注意到,在内容的倾向上,《中国影像方志》遵循了略古详今、略远详近的原则,强化了当代记、产业记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板块,同时在音律记、人物记、手工记等意在回顾历史,强化传承的篇章里,也往往着眼于现实切入,浓墨重彩地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8大以来的当代中国人的创业精神、奋斗故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纪录片创作来说,想要以情动人,必先自己为情所动,有所寄托,有所表现。有了扎根县域、老老实实拍摄的基础,《中国影像方志》的创作可圈可点。在《中国影像方志》已完成的篇章中,我们看到,湖北监利的“拆围还湖”、生态养殖,通过治理水环境,发展可持续经济;广西大化红水河的梯级开发、梯级治理;陕西韩城因地制宜,坡耕地改种花椒;江苏句容以农业规模化合作为基础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戴庄模式”…..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些或个体或群像的描绘都带有鲜活的时代印记,从他们的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行进中中国的缩影。他们面对的困境与挑战,他们的悲伤与欢乐,又仿佛是我们每一个当代中国人所可能遭遇的。如此一来,将遥远他乡的人物故事和观众产生链接,人们很容易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不落痕迹的影子,影片和观众产生共鸣乃至共情则不再是奢望。

每集的后记中,创作者都会以寥寥数笔对全篇进行关照,不仅勾勒出这个县的总体样貌,同时以点带面,将家与国、局部与整体的关联表述尽致。《陕西卷韩城篇》的文字表述是“无论是黄河,还是历史,无论是心灵,还是血脉,韩城,都是中国人文化上无法绕过的渡口”;而《监利篇》则概括道“走生态优化、绿色发展之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泓净水,才是滚滚东逝的长江水,给监利带来的长久生态之利”;《黎平篇》中写道“时代会变,初心未改,侗族大歌,旧曲不落,又闻新章”;《庆元篇》则是“这份品格,铭刻在风雨廊桥上,也镌刻在历久弥新的山河画卷中”,这些高度概括的点睛之笔跨越时空,展示了创作者用“影像纪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的创作初衷。

至此,创作者的良苦用心仿佛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这哪里是为当代2300个县作传,这分明是为人民立言,为中国作传啊!可以想见,2300集精心打造的纪录片将如涓涓细流,汇入江河湖海,构筑成我们这个时代所特有的风貌,凝结成中国人共同的记忆,它的史学价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将很难估量。

我甚至愿意掩卷遥想,100年后,当人们系统看到《中国影像方志》2300集纪录片时,当一幅当代中国的全景式历史画卷通过影像徐徐展开时,彼时的人们是否会作何感想呢?

作者 | 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高级记者 赵捷

 3 ) 光影里的中国

在时间里奔跑的中国,还来不及观察一下留下的轨迹。这个轨迹不是30年的轨迹,也不是100年的轨迹,而是五千年的轨迹。

有光就有影,五千年的光投射在中国每一个地方,就有了这个地方的时空纪录。这,就是中国影像方志。

国有国史,地有方志。中国一向有修志的传统,这个传统早在隋朝时为我们留下了系统的地方志。在21世纪,新媒介的时代,影像已经可以取代文字来修志。

一切都有来处,一切也都有去路。中国影像方志让人看清每一个地方的前世今生。一个县,在中国的版图上,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对于纪录片来说,在30分钟里讲清楚一个县的上下五千年,考验导演的并不是艺术观,而是历史观。

司马迁给他的家乡韩城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黄河岸边的韩城为什么千百年来没有遭受水患?党家村人的门楣文化在变幻的潮流下为什么依旧延续?韩城人的美食里为什么少不了羊肉helao?司马迁在韩城人的精神世界里投射了怎样的家国情怀?这是韩城篇念念不忘的设置。

一个地方就像一个经历丰富的人物,他的穿着打扮,他的精神气质,他的神情姿态,他的心思流露,都画在中国影像方志里。当2300多幅肖像一幅幅挂起来,就是中国的全家福。

在影像描摹的肖像里,可以找到童年的故事,家乡的味道,长辈的信仰,这是根植在泥土里的生命力量,也是根植在心里的文化基因。 这就是接地气的历史,带着人间烟火气的历史。

回归粗茶淡饭的时代,在一周一饭间回首一下这方水土是如何养育的我们。春种,夏耕,秋收,冬藏,在四季豆轮回中,记住乡愁,那里有我们人生的来处和归途。

看清时间的本质,就会了解中国社会运行的本质,了解一山一水的格局,了解风的方向,云的起伏。

 4 ) 推荐

【dodo的周末荐影】近日单位有些变化,东北亚局势的波谲云诡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麻烦,幸亏我发现了一档节目,CCTV10的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让我沉浸其中,暂时忘却那些卑鄙龌龊的人和事带给我的不快。片子一共两千多集,每集将近四十分钟,用影像的形式为中国每一个县或县级市书写地方志,侧重点不同,共同的是对历史的追忆和现实的记录,有的地方是我去过的或了解的,有的则根本从来没有听说过,看后很有感触,对中华幅员辽阔文化博大精深更有体会,每天一集的话可以追看五六年,真是太棒了,建议大家都去看看,足不出户,阅遍华夏,如果你出生在县城或乡下,一定可以看到你的家乡,那你的收获可能会更大。

 5 ) 宁乡篇为何没提刘少奇

好久没看《中国影像方志》了,今天开始补课,刚看了湖南卷宁乡篇,很奇怪全片一句都没有提及曾经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却重点提及了何叔衡等“宁乡四髯”和周光召等宁乡籍名人。既然叫影像方志,漏掉刘少奇这么重要的人物和他的故里,应该是有意为之吧!我特意查了一下,刘少奇故里花明楼仍然属于宁乡管辖。

 6 ) 县级招商引资指南

没人给我发钱所以我长话短说。对文史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地名记”“考古记”等前三段。商人官员外地游客推荐看后面的。此片子基本就是为地方产业布局新规划-推动地方经济而来。

举点例子,今天这集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多数缺乏文史常识的观众可能不知道,这是一个满族人口占到94%以上的自治县,这意味此地是一个比云南那些自治州自治县更少数民族多的多的地区。可全片只有一处捎带着提到了满族。重点讲了什么呢?皮影戏(文化),青团(美食),养蚕缫丝,玉雕(发展) ……这几样‘’地方特色‘’是不是很奇怪吧,想不到这是介绍岫岩吧?除了岫玉,没一样本土原生的。

宁强那集倒是讲了不少羌族,一个全国只有30来万人,被同化的差不多了的古老民族,有本族文化特色的婚俗也是因为能演给游客才出现在片中……当然还提到了青木川和魏辅臣建立的辅仁中学。历史是不会多讲的,拍过电视剧当然要说。去过的人应该都能看出来旅游对于此地的意义。

 短评

高级旅游手册。

8分钟前
  • 黄绿青蓝紫
  • 还行

洪雅那集很差。

9分钟前
  • 翻斗花园2号楼
  • 较差

完全命中需求: 地方志 文化 水土 人文

12分钟前
  • dayday
  • 力荐

发现没有条目,顺手添了。用地理为坐标把古今又说了一遍,还是挺好看的。

14分钟前
  • 吴松张
  • 推荐

中国每个小城市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姓名。

19分钟前
  • rose596
  • 力荐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各地方故事的总集

20分钟前
  • 哔哟哔
  • 推荐

已看32集禹州34集岫岩787集密县

25分钟前
  • 爱知识的奋星
  • 推荐

不错

30分钟前
  • Fal Conde
  • 推荐

四川都江堰,山东莱州,福建闽侯

32分钟前
  • 山海
  • 推荐

不知道能拍成多少集,至少目前出的六集还算可圈可点。太多的地方志纪录片把焦点集中在大热的地方,既拍不出新鲜感也无法满足求知的欲望。这部纪录片着眼于一个个不为人知却深藏不露的县城,让人耳目一新。地名记,历史记,美食记等可看,创业记等等皆是高功颂德

36分钟前
  • 是心
  • 推荐

中国县城官方电视体简介手册,每集三十来分钟介绍一个县城。深度不及县志广度如旅游宣传,模板像视频版的县城百度百科。架势看来会制作上千集的样子,可以找来看看自己出生的城市,一本正经的话术令人忍俊不禁。

41分钟前
  • 顾小山
  • 还行

108集,我大隆肥终于了有了姓名,开森。央视爸爸没有忘记我们。话说滩头和小沙江真的是隆肥之光,不像县城,灯红酒绿没有历史。hiahiahia。

42分钟前
  • \^O^/
  • 力荐

只看B站的几集高清版不过瘾,我准备找全集挨着看。各地的美食真不错,馋了

44分钟前
  • 宛南小王
  • 力荐

以后让看《影像志》成为一种看天气预报的既视感,每当想起《影像志》的音乐就会浮想联翩,以后每到一个地方你都不那么陌生,因为《影像志》已经提前为你走遍了整个中国。不是旅游宣传片,有历史溯源,有文明探源,有现代人文,记录当下为明天记史。

49分钟前
  • 影无名
  • 力荐

浙江安吉,贵州黎平,河南灵宝,广西宁明,湖北赤壁,四川富顺。

51分钟前
  • 素问咩
  • 还行

很荣幸参与到这部宏大的纪录片制作,前两个星期刚刚执行拍摄完成马山县。做这样的纪录片太不容易了,需要把一个县的历史到当代在短时间内吃透才拍出那40分钟。

52分钟前
  • 捕快
  • 推荐

原来中国有两千多个县和县级市……比较模版~

54分钟前
  • 架空少女
  • 还行

CCTV出的纪录片,第一次有幸从真·官方视角看到自己家乡!

59分钟前
  • 黑芝永不衰
  • 力荐

good effort

1小时前
  • reneryu
  • 推荐

93

1小时前
  • Andres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