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

HD中字

主演:游安顺,廖钦亮,黄采仪,丁小茜,刘明勋,张真诚,吴承晏,郑杰浩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大吉 剧照 NO.1大吉 剧照 NO.2大吉 剧照 NO.3大吉 剧照 NO.4大吉 剧照 NO.5大吉 剧照 NO.6大吉 剧照 NO.13大吉 剧照 NO.14大吉 剧照 NO.15大吉 剧照 NO.16大吉 剧照 NO.17大吉 剧照 NO.18大吉 剧照 NO.19大吉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小西天的午夜

加班时,会去朋友joker家住。晚上10点多从单位出来,坐在公交车站吸尾气,吸多了车就来了。

在车上想着又是一个屌丝之夜,然后下车走过长长的不夜街,买几罐啤酒去和joker品尝。

在小区里迷路一会儿,然后坐上电梯,站在防盗门前故意不把声控灯弄亮,想吓唬人,最后开门却没做出恐怖的表情来。

进了屋大家寒暄几句,开窗吸尾气然后喝酒吃鸭肠听琴声看电影片段,睡前joker念一段《绝伦暴徒》。

午夜时分的小西天总让我当做一种特殊的锦囊。当你偶尔放空时,神情一恍惚,好像还处于joker家的小床上,旁边joker穿着睡衣拨弦。

妈的人的青春太短暂了,所以当你到达一定年龄,而并没有随着年龄而变得事故与精明时,我不得不说这样的人一头儿是傻逼,一头儿是总算没和生活苟且。“24小时热水的家”将是一句金句,存留我心。

《穿越大吉岭》的贱,不用多说。韦斯·安德森的冷幽默全世界都无敌。本来我想说电影,但总是思绪无法从小西天挪开。买蜡烛的那个晚上,不到11点我就躺床上睡着了。第二天早上醒来,joker可能醒了可能没醒,我洗漱,然后事儿妈地喷喷补水喷雾,装作正派面带笑容走出小西天去坐车上班。

到了单位立刻就把夜晚的那股惆怅抽走了,此刻我家猫在我旁边和地上一粒尘土较劲。我一到21点准睁不开眼,但老子坚持到22点就点了天灯一般精神。这臃肿的大肚腩和怪异不协调的身体,加上唯唯诺诺的天性,孩子竟然能长这么大,着实是人伦的奇迹。一个人的生命里有几个小西天这样的午夜?

哦,夏夜的风把我直接吹醉了……

 2 ) 《穿越大吉岭》4个疑惑,我是这么想的

看了一圈影评,没有发现特别满意的答案,索性还是自己总结一下吧。

1. 为什么是大吉岭,而不是其他任何一个有东方特色的地区?

因为大吉岭最合适。在这部处处都藏隐喻的电影里,导演选择大吉岭也是有原因的。

稍微看一眼大吉岭的历史的就能知道:大吉岭产红茶,而且是和中国祁门红茶、锡兰乌瓦红茶并称的世界三大高香红茶,有“茶中的香槟”之称,汤色橙黄,芳香馥郁,一如这部电影青黄的主色调,浓郁靓丽,而其中生活的苦涩一如茶的苦之底味一般。

另外,“大吉岭”这个名称是由两个藏语词dorje(霹雳)和ling(地方)合并而成,意译为“金刚之洲”,宗教的形式感呼之而出,金刚怒目,却心怀善意,不就是寓指这三个兄弟的关系吗?从一开始互不信任,甚至排斥敌视,争吵干架,到后来因为一次奋不顾身的拯救落水的孩子,心中的善念被激发,说是拯救被人,其实也是拯救了自己。

历史上大吉岭还经历过一次分离主义运动。1980年代,它和附近的噶伦堡要求单独成立廓尔喀邦的主要中心,后来因为成立自治的山地委员会,这种分离倾向才逐渐降温。这和三兄弟一年来分离没说过一句话,后因为这次旅行而重新连系在一起,形成了暗合。

再加上1999年,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遗产,历史和风光都足够知名足够迷人,作为一部公路片,要拍这样一部片子,除了大吉岭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2. 三兄弟的关系,为什么他们长得一点都不像?

因为他们很可能是收养的。

这个从片尾他们见到母亲时应该就能推断出。母亲在印度传播基督教,传教的教堂似乎还收养了很多孩子。三兄弟也很可能就是当年他们父母从教堂领养的孩子。后来母亲继续去其他地方传教帮助其他孩子,父亲则成为家中联系兄弟情感的唯一核心。忽然父亲遭车祸被撞死了,母亲又不到场,原本就没血缘关系的三兄弟也就因此关系崩裂,再无联系,直到老大提出这次心灵之旅。

3.片中三兄弟,分别是如何获得心灵救赎的?

这场旅行被三兄弟定义为心灵之旅,目的地是母亲传教的地方。那片中具体哪些细节可能让他们获得了心灵救赎呢?

先说老二吧,一脸苦相的AB这次倒是演了一个剧中最有喜感的角色。从第一次追上火车,架起老花眼镜看了没追上火车的Bill Murray一眼,就有一种冷冷的微刺的喜感。特么原以为老戏骨Bill Murray至少会是一个有不少台词的配角,结果因为没赶上火车就没他什么事了,这像什么话!

说起来当年父亲车祸时,是AB首先赶到了现场,抱着倒在血泊中的父亲,没听清遗言,结果迷失了自己。在这次旅行中,三兄弟分头救落水的三个孩子,却只有AB没有救活他的那一个,即便他拼尽全力满身鲜血,自己也受了不小的伤。

这让AB自责到几近奔溃,在第一次离开村庄时忍不住向小男孩倾诉,说自己没有不尽心救那孩子,被水冲下去时有一刻失手了,之后一直抱着他。男孩理解了他的话,回去告诉了家人,大人们才从悲伤中醒来,邀请三兄弟也参加葬礼。也因此,AB觉得自己获得了原谅,连同父亲死的那一次,因为这两次其实都是意外。

AB的心结,在于当年目睹了父亲惨死,又因为自己执意要提车而差点赶不上父亲的葬礼,没有好好的告别。

再来说老三。他刚和女友分手,却不断去偷听女友的电话留言。从火车上一段艳遇来看,他们分手的原因应该是女友出轨了,男方还恋恋不舍,于是报复性的也出轨乱搞。而他获得心灵的安慰,应该是在他们被赶下火车时,那个漂亮的印度女乘务员为他落泪吧。似乎自己也没有那么糟,还有人为自己流泪。虽然那原本不过是一次逢场作戏。

最后说老大,他的纠结恐怕就在于自己的责任感。在一次骑行中,老大差点像父亲一样出车祸死了,醒来后想到的首先是自己的两个兄弟。于是他决定代替父亲弥补兄弟间的裂痕,所以就有了这次心灵之旅。他的目的最后也达到了,兄弟隔阂在那次印度葬礼中被化解,母亲也因为他们三兄弟在临上飞机的一刻突然变卦而终于见到了。见到了母亲,问出了那个当年她为什么不参加父亲葬礼的原因,就够了。至于原因具体是什么,并不重要。

追火车有什么隐喻?

片中追火车主要有两段,一段是AB带着行李追,代表背负着过去启程去寻找。另一段是片尾三兄弟扔掉全部行李追,代表抛开过去,重新开始。行李就像承重的枷锁,火车代表新的旅程。有人说,抛开过往重新归来,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最后,剪出片中4首好听的歌,也很好地展现了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上的风光和百态哦。

4首歌穿越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世遗风光

 3 ) 旅行的意义

我还记得十年前游江南。

我从学校外教那里借了一本澳大利亚出版的《孤星中国游指南》,把旅程安排得滴水不漏:星罗棋布的苏州园林,上海小笼包、菜肉炒年糕跟蟹壳两面黄,黄山迎客松飞来石,还有翻滚升腾的云海。

但在杭州,没想到我的完美计划却被一场大雨和一个骗子打乱了。

本来要去灵隐寺的我们在公车上被一位好心的“路人”指点,改道钱塘江下车,眼看着他收了路边小摩托的钱,也只能无奈的被载去旅行指南上略过的九溪十八涧“龙道”。车上的我垂头丧气,甚至气急败坏,却没曾想竟看到了满眼的绿!泛黄的嫩绿、透青的翠绿、倒影的水绿、层叠的墨绿,还有间歇点缀的紫红、粗葛、青灰,映衬着弯曲逶迤湿漉漉的碎石小径,浸透了烟波水光雾气,沿着密匝匝的树林向山景深处隐去,除了偶尔的车声,只有水声、鸟声和脚步声。路尽头,烟雨中远眺狮峰山上低矮的茶园,青草味混着湿润的地气漫延消散,还有茶香,从隐隐的农户院墙里飘出来。下山路上,一片绿荫中竟突然冒出来两只孔雀,油绿的脖子一伸一缩,拖着明丽的长尾,不紧不慢踱着步子,让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美国导演韦斯·安德森在2007年的电影《穿越大吉岭》中也描绘了旅途中的这份意外之趣。

怀特曼三兄弟一年无联络。大哥弗兰西斯严重车祸,出院后决定将兄弟三人召集到印度,坐大吉岭号列车穿越城镇。 弗兰西斯对这个重要行程的安排可谓精心备至。他专门雇佣了一个私人助理,每天清早将需要参观的景点庙宇打印成文,塑封压模从门缝里悄悄塞进三兄弟的头等包厢。但这样无微不至的安排并没能使三兄弟的隔阂减轻,他们不得不忍受彼此的臭毛病——大哥的独断、老二的阴郁,还有老三的神经质。他们甚至各怀鬼胎打主意临阵脱逃,直到被意外踢下火车,助理辞职,所有计划安排乱作一团。

可正因为这场意外,三兄弟搭救了了两个落水的孩子,参加了一个印度风俗的葬礼,旅途中久寻不遇的心灵涤荡竟不期而至。他们从没像现在这样团结过,甩掉包袱寻找丢失的母爱,直到每个人终于找回自己。

看看,这就是旅行的奇妙。再怎么计划打算安排,在一个未知的陌生世界里也总有无法预计的偶遇,不能预测的风险,及由此而来的浪漫与惊喜。当然,未必全是巴黎《日出之前》那样的浪漫,也极可能是《午夜狂奔》的狼狈,甚至如《走进荒野》那个自我放逐的小子一样不走运,客死异乡。但不管什么样的旅程,在记忆里终于沉淀下来的,往往并不是计划中的美景,倒是那些问题、焦虑、矛盾,和终于坦然迎接未知与变数的勇气及决心。

然后,更重要的,是因离去而终于体会到的对归来的反思。就好象怀特三兄弟在尼泊尔山巅庙宇终于与母亲团聚,一家人的无声交流一样,我们再次看到了载着鲜活生命隆隆而来的大吉岭号,有孤寂、有无奈、有迷惘、有暗喜,从一站奔向下一站,拥挤无停歇。

原来,人人都在旅行。生命就是一场旅行。由生到死,由青春到暮年,由此端到彼端。目的地固然重要,沿途风景更不可或缺;但最令人刻骨铭心的,竟是一次次的意外、偶然、惊讶,甚至挫败、错误、失去。我们总在寻找,寻找舒解乡愁的方法,寻找旅行的意义,寻找目的地的轮廓。然后,毫无意外的,蓦然回首,灯火阑珊。

在电影《最后一周》中,身患绝症的本·泰勒向西横穿加拿大,寻找他生命尽头的“格朗普斯奇兽”,最终意识到人生最值得珍惜的,是转身,是继续生活;《走进荒野》中的克里斯托弗在生命终点终于写下的是“幸福必须分享”;而《穿越大吉岭》的最后,三兄弟抛弃父亲遗留的LV旅行箱,追赶回归各自生活的列车。

转身,回家。

原来,旅行的意义从不在旅途本身。千山万水,都只为了转身回程的那一个背影,只为了让我们从他乡终于奔赴故乡。




《Open》杂志2010年5月刊稿

 4 ) 美国西游记

印度风光旖旎。
这竟然是一部喜剧片。
我到结束楞没有看出来。
可见观影中观者素质多吗重要。
我素质低,心绪恶劣。
由此可见一斑。
在线观看声画不同步,不理解原文的味道也是理由。
我还以为影片中三兄弟从猜疑到胸中块垒冰释。
有些什么隐喻呢。
从救溺水的孩子开始变得温情脉脉。
他们的妈妈真是个高人,可惜不是入了本地的宗教而是一个传福音的修女。
谁说印度火车老晚点?
——人家总是提前开。
——或者说西方乘客总是迟到。
三兄弟最后扔掉死去的爹的包厢,追车一段很爽……这就是所谓高潮。
音乐动听。
不是一部西部片吧?
或者是好莱坞的新类型——东部片。
充满对东方印度的的想象。
或者对中国特色来说,
这是一部美国《西游记》。

 5 ) 好看到让人绝望

啊也太好看了吧!好看!真好看!好看的不得了!实在是很好看!好看的让人想哭!好看的让人想大声尖叫!。。。。。就是,好看!真的是令人陶醉呀,看这部片的不到两个钟头内,仿佛是。。。半夜在考山路上大喝廉价鸡尾酒到蒙,不知不觉中在街边跟陌生人跳起舞来,春天在中央公园边吹暖风边慢慢抽一只烟,夏天在吴哥正午当头快被烤化了之际瓢泼大雨从天而降,或是在cheesecake factory一心一意吃下一只摩卡芝士蛋糕等等这些美好的记忆加起来同时回顾一遍的感受。总之就是慢慢的开心要溢出来的感受,而我是多久没有开心过的人呀!抑郁的人们!你们有福音了!wes anderson,你是我的神,请比我晚死,并且更加多产。

 6 ) 捉迷藏

三兄弟的精神之旅
最后终于达成了共识,能相互谅解和包容
心结解开了,包袱也丢掉了
真是开心啊

不过,这样的片子要表现的东西太明显了,所以观众是在一上来就明了导演目的的情况下看片,看这部电影就成了观众与导演间的一场捉迷藏游戏,导演迟早要现身的,但是他要尽量久的把自己藏起来,要不游戏就没有意思了,而观众虽然想找到思路,但又害怕太早找到,找到就没有意思了。

还好,导演躲得不错,大部分时候都能躲出新意来。

此外,片子的画面设计也不错,最喜欢的几个场景是:

1、从印度村子里出来时,摄像机在中间,环顾四边,每次移动镜头都有不同的画面,一个长镜头,没有对白,却讲了很多故事。

2、母子四人闭目进行心灵沟通时,不同文化、种族的人的世界都被连接在一起,在一列飞驰的火车上,也是没有对白,靠镜头就把思想表达清楚了。

3、片头和片尾追火车的镜头,片头是带着包袱踏上精神之旅,片尾是丢掉包袱结束了精神之旅。

本片适合于有耐心玩捉迷藏的观众欣赏。

 短评

很多导演都喜欢摆弄荒诞的形式感,但在搞怪之中还能精准表现常人情绪的不多,安德森就是一个。在这一点上,安德森的稳定性高于蒂姆伯顿,甚至科恩兄弟。

5分钟前
  • Ocap
  • 推荐

回家前夜看到这片,一切无预设。一切都在暗合。宇宙给了我慷慨启示,散落的珍珠一粒粒,都从各自的偶然中汇聚,必然地串连在一起,发出互相辉映的光芒,这光芒比它们各自散落时明亮百倍。我携带着这样珍贵的礼物,即将坐一列火车回家。神请保佑我明天要买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我将重新看到沿路的风景。

6分钟前
  • 时以星
  • 推荐

屌丝之旅……屌丝的心灵之旅……屌丝千里寻母记……1h18'处有一组百态人生列车隔间蒙太奇,Community 201开场晨起NETA了这段,是怎样的上天力量让我在同一个晚上同时看见它们啊……韦斯·安德森真是很喜欢这种非典型家族剧啊。有谁知道最后出字幕那段列车开了多少公里?

7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奇葩典型韦斯安德斯

10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游玩一场,插曲一场,错过一场,经历一场,然后抛下行李,回归故里,这才是旅行的意义.这部片怎能只是7.6分呢?

12分钟前
  • A-sun*
  • 力荐

除了称赞韦斯安德森拍得好之外,我还要感叹下AB穿长风衣太尼玛帅了!

16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有人说,我们是不举的衰神,绝大多数人没有和这个社会较过一次真,只是选择默默地接受由别人创造的社会、思想、规则甚至邻居的看法。我们自己掂量了一下在斤毫,决定还是把头默默地低下去继续,其间用很多精神食粮和爱情信仰调调味,让它容易下咽一些。

17分钟前
  • 贾不许
  • 还行

相比Bottle Rocket,这部Darjeeling较容易接受,风格化更明显。所有主角都像是穿越了其他十部电影而来,沉重,湿答答的,直到被一个印度旅程的烈日烤干,变得轻盈而艳丽。

21分钟前
  • novich
  • 推荐

只有situation, 没有story

26分钟前
  • 玑衡
  • 推荐

那些黄黄绿绿暖色调的印度房子实在太有爱了,三个囧人的表情太有爱了,洗涤心灵的旅程;生活虽是一团麻,换个角度看,或许正如那些直来直去的镜头那样,也能简单起来。

3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大吉岭》主要的亮点在于电影语言而不是剧情,在于开场的Zoom in,以及如何快速将观众置于张力之中,尽管这场旅行的确很Spritual,有着神秘学,家庭关系弥合的影子,但是,借助大吉岭快车有限的局促空间内近乎炫技的推拉摇移(甚至僭越了切镜头的作用)、镜内分屏,才是真正的华彩章节

32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推荐

白人男性对于 “神秘而充满灵性的东方世界” 的各种固有印象,以及自身在这片土地上的身份定位,透过该片可见一斑。

33分钟前
  • Andrew
  • 较差

抱歉了,只感觉导演充分证明了自己在室内装潢设计领域的过人天赋。

34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三个郁郁寡欢的男人儿童.五官立体耸立,全然各有自己的意志而不甚和谐,显得倍感孤独.Owen Wilson被绷带包裹的脑袋垂头丧气竟全然看不出丁点原先帅气的痕迹来.Adrien Brody的五官为何看起来如此的孤立.Jason Schwartzman两撇英国式的胡子倒还有些印度风味.喋喋不休的神经质喜感

38分钟前
  • Adiósardour
  • 推荐

囧到死啊,Bill Murray赶不上火车就没他的戏份了!Wes Anderson真是太坏了!

39分钟前
  • 有未始有始也者
  • 力荐

奇妙的旅程。奇妙又相似的旅伴。奇妙又相似又好奇的触感。印度之于我如同撒哈拉之于三毛。Brody小亲亲出现的那一刻起我的开关就坏掉了。

41分钟前
  • 小岩菽
  • 力荐

维斯安德森这时候感觉恰到好处,之后的片就是一部比一部刹不住车的放私货

46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闷骚喜剧!Wes_Anderson你这个闷蛋!

48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其实在观影过程中始终萦绕在心头的是输入什么关键词才能在淘宝买到J.L.W.的箱子~!PS:一定要去看这部影片附属的短片《骑士酒店》,娜塔莉·波曼就这样侧面全裸了!

49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如果我以后要去一趟旅行,我希望会是如“穿越大吉岭”这样的一场。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永远都是那么赏心悦目精致细腻,虽然他这次走了和他之后几部惊世之作完全不同的叙事手法,但他的画面质感、摇镜头、冷幽默,也只有韦斯安德森拍得出来。

53分钟前
  • TW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