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人类第一季

10集全

主演:乔尔·金纳曼,迈克尔·多曼,瑞安·施密特,莎拉·琼斯,珊特尔·范圣滕,乔迪·巴尔弗,克里斯·鲍尔,克莉丝·马绍尔,诺亚·哈普斯特,奥利维亚·特鲁希略,梅根·莱瑟斯,Nick Toren,斯宾塞·加雷特,埃里克·拉丁,Arturo del Puerto,索尼亚·瓦格尔,华莱士·朗翰,迈克尔·哈尔尼,内森·科德里,梅根·多兹,丹·华纳,泰迪·布鲁姆,瑞贝卡·薇索基,蓝尼·雅各布森 ,科鲁姆·费奥瑞,本·贝格利,艾德文·霍德吉,詹姆斯·乌尔班尼亚克,瑞恩·肯尼迪,戴夫·博沃,泰特·布鲁姆,马克·伊瓦涅,布赖恩·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剧照

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1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2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3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4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5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6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13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14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15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16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17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18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19为全人类第一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历史,人物和技术都有点硬伤。

其实历史,人物乃至技术设定有都有问题。比如N1火箭对于俄国来说并不是最好的登月火箭方案,最好的无疑是UR700。科罗廖夫一直以巨毒燃料不适合载人航天为由跟搞发动机的格鲁什科和另外一个火箭设计局的头切洛梅作对。其实不过是为了资源争夺和大清洗时的个人恩怨(相互告发)而已。另外N1的发动机NK33按技术方案来说无疑是当时技术水平最高的。而30发并联并不是永远搞不好的死路,只是当时没有时间和经费做更多结构测试加贫弱的电子技术导致控制成为硬伤。所以更合理的假设是科更早失宠或者挂掉,格和切上位,把UR700实现。第10集的海龙出现是个亮点。这里说一下,海龙一二级都是挤压循环,也就是没泵直接靠燃料箱加压供给燃料——供压等于室压。所以虽然海龙的室压很低,但是也要很厚的壳子才能承受。而且要做足够大才能达到足够的干质比,所以海龙是高强度钢打造,直接在船厂造,按潜艇的规格搞。而且因为壳子坚固,耐高温且结构简单,所以,借助减速气囊一级甚至二级都能回收——掉海面上拖回去就行。所以海龙很好的体现了“简单就是美”的哲学——最好的流程就是没流程,最好的部件就是没部件——马斯克如是说。

 2 ) 美利坚至上的洗脑剧

我只能说这是一部到处透露着美利坚至上的洗脑剧,到处都在宣扬美帝的自以为是的优越性:

从Baldwin一家18k纯的美式伟光正开始-极具领袖魅力的Ed于公忘私、为国舍家,温柔贤惠的白人主妇Kate坚定不移的充当后盾,回头还热了巴心地领养个越战老兵的弃女来聊表当年参与越战的愧疚…既塑造成对苏联恨之入骨的Patriot,又立和平主义的牌坊?

再到Tracy选宇航员时“经典”的要助人不要成绩的逆袭桥段、Molly的冒辐射救人,还刻意隐瞒暴露史不接受救治,以及Margo不求回报地帮助堕落拉美女孩、顶着军方压力帮助苏联改进o型圈缺陷…典型的美式英雄主义。

再然后看到NASA里面还以为美帝那里实现世界大同了,拉丁裔、亚裔、黑人女性、LGBT各领风骚,各个脸上阳光明媚…要素一口气拉满了。而一出现苏联,就是冷酷、高压控制,两个政权高下立判了。

最后,你美帝算老几啊,还大言不惭地打着“为了全人类”的旗号,你能代表全人类吗?

多的不说了,这个剧里想表现的要素实在太多了,各个都夹刀带私,中老年一口气服下有点冲,小年轻们看了容易上头,有时候文化侵略就是这么潜移默化。

 3 ) 我给5分~

属于怀旧科幻,前一两年还挺流行。美国大萧条前的黄金时代、罗斯福当政时期、冷战前中期,这几个时间节点的美国挺迷人的。看第一集我以为是高堡奇人或者是升天号的路数,估计自己不会太喜欢,结果看到一半发现这个剧想表达的内核和小山宙哉的宇宙兄弟一样,都是致敬空间探索先驱无畏,和鼓励后来者勇往直前,算是一部合格的登月50周年献礼影片~

编剧野心不小,感觉这部片子可以拍至少三到四季。我是上豆瓣看影评才发现片子还有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的血统。里面政治正确元素不少,没办法,灯塔国国情如此。但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务实”的太空题材,或是近未来题材的剧,这一部不要错过。

最后,有没有60-70年代中国航天的架空小说呀?比如曙光计划没有下马,中国把国旗和毛选带上月球;或者苏联老大哥走得早,中国接手了冷战接力棒,开始和美国太空竞赛之类的,有的话给推荐下。

 4 ) 不吐不快

1 冯布劳恩因为在纳粹统治下研究火箭,而受到责备。

难道整个登月计划不是在冯布劳恩的帮助下完成的?有骨气就废掉整个工程。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装什么高尚。在黑人身上实验梅毒的也是美国政府。

2 进步需要牺牲,横穿北美,跨过大西洋的那艘小船代表着进步的力量。

这句话有多么的无耻。

这两件事背后是整个北美印第安人的灭绝。

现在还有人辩解说在北美没有发生大屠杀。这帮人连搜索一下都不愿意。

当殖民者把天花患者用过的手绢、毛巾、枕巾等送给印第安人当礼物,他们是为了全人类的进步吗?

3 为了全人类,应该改名为了盈格鲁撒克逊人。谁给你的权利代表全人类?

美国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这种自大。

4 其实,能够拍出这些东西已经不错了,起码国内还能吐槽一下。也许,都是导演故意的。

 5 ) 太主旋律了

从为了航天事业隐忍付出的妻子们,到怀揣梦想万里奔赴NASA的贫穷墨西哥父女,到为了不让同事职业生涯终止弄断自己手臂的女航天员,到儿子出事妻子坚强扛下隐瞒滞留月球的丈夫……太太太太太主旋律了,还有一些意识形态上的私货,看得不是很愉快。

看到女宇航员计划那一集的时候还是有惊喜的,特殊事件带来女性地位上升,看似公平到来背后的种种不公平,真实有层次。

越到后面反而越落窠臼了。

 6 ) 从《为全人类》体会叙事语法的异同

本剧其中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力图塑造开阔体验的同时又想塑造一种封闭体验,然而又无法让两种体验完美融合在一起,因而造成观感上的割裂。

事实上两者采用了不同的叙事语法,而这两种语法是存在矛盾的 - 我们可以把前者看作第三人称的叙事语法,它允许观众在许多角色之间周转,像观察展品一样审视每一个角色,同时又能观察到角色之间的相互作用,换言之是机制的运作,它是以事件为中心的叙事语法,我们称之为「间离语法」;后者显然是第一人称的叙事语法,它要求观众深入角色的内心,探求角色一举一动背后的动机,在此基础上与角色发生移情,观众在角色身上看到了自己,在相同的经验中找到了现实生活的答案,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语法,我们称之为「沉浸语法」。

间离语法的代表作,比如《权力的游戏》《火线》《大西洋帝国》等一系列HBO自家的历史/架空题材剧集;沉浸语法的代表作,伯格曼的大多数电影都使用了沉浸语法。

我们能看到HBO一贯的语法特色,那就是通过均匀展现每个社会阶层/集团的代表人物,来窥见整个社会的运作模式,揭示一定的社会规律,以及生活智慧。伯格曼的电影就无意追求这种宏大的格局,他的视线总是聚焦在有限的几个人物上,探求小群体的运作,然而这不意味着他所传达的思想意志就弱于HBO,事实上伯格曼电影中关于个体存在的思考是很多宏大叙事的电影无法企及的。

为了清楚比较两种语法的异同,我们列举同一题材下的两部影片,《登月第一人》与《阿波罗11号》,刚好他们与本剧也非常契合。

《登月第一人》运用大量浅焦、特写镜头来展现主角的精神状态,通过大量的室内对话/场景来展现主角的所思所想,他对航天、太空以及家庭的看法,他如何面对失去,如何面对潜在的风险。整部影片着力塑造[尼尔 阿姆斯特朗]一人,登月第一人,其他人都是尼尔的映射,都是代表观众向尼尔发出疑问的“提词机器”。最终我们在尼尔身上看到了自己,我们看到作为登月第一人的阿姆斯特朗,也有一个与我们无比相像的本我,一个普通人,却有着普通人难以企及的超我 - 或者说品质。

《登月第一人》的巧妙之处在于,她放弃了同题材影片中常见的宏大叙事,放弃了冷战背景的展现,放弃了对NASA管理层的展现,放弃了登月这一举动对世界的影响,而聚焦于登月对主角本人的影响 - 站在月球上的尼尔得到了宽慰,他治愈了自己。最后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故事,而主角本人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影片想要传达的,是一个人该如何面对过往和失去,如何平复伤痛 - 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母题。在有限的场景中,我们得到了无限的视野。

而在《阿波罗11号》中,我们无法看到上文所说的盖亚式的人文关怀,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宙斯式的奥林匹亚精神,冰冷,直接,粗暴,向每一个胆敢直视他的人展现自己的骄傲 - 这并不是否认《阿波罗11号》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事实上造成这种截然不同的观感的原因就在于,本片忠实地呈现了登月的每一个环节,作为一部纪录片他甚至不需要还原,观众看到的都是百分百的真实,由此带来的冲击力是其他类型的影片所无法给予的。

另一方面,我们无法在《阿波罗11号》中看到立体的人物,而且影片无意对此做过多展现。影片对准的是“登月”这一事件,而非登月的人物。我们无需对人物的家庭、背景、性格做过多了解,这些细节无益于对整个事件的构建。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人物在事件中的即刻反应,而不是他们对事件的所思所想 - 事实上他们对“登月”的唯一看法来自于返航途中的一小段对话。

对比《登月第一人》,《阿波罗11号》的叙事语法明显是以事件为中心的,由此造成了第三人称叙事特有的疏离感,抑或冷眼旁观的质感 - 更多时候我们感觉自己在目睹一项人造奇观,而非真的参与其中,我们是观察者,而非参与者 - 这与《登月第一人》的观感完全是相反的,后者用各种方式让我们产生参与其中的幻觉,以此消磨银幕的存在,让我们与角色产生共情。

 短评

看了第一集,值得一看,某些打一星的杠精就是喜欢脑补自己加戏

9分钟前
  • moss
  • 推荐

在世界混乱的今天,一部理想主义作品的诞生难能可贵

13分钟前
  • MR.K
  • 力荐

片名来自1989年的同名纪录片……希望能多活几季吧,然后再多点第九集那样:苏联美国宇宙员在月面打照面,然后苏联宇航员掏出个锤子,美国宇宙员者感觉随时会将对方扑落陨石坑……就他妈的感觉像是尼安德特人和智人两种完全不同的原始人的首次会面。差点以为会发生月球上的第一场谋杀案,不过,虽然苏联人首先登上了月球,但美国人首先把自己的公民埋在了月球啊;与此同时,中国人被喷的死无全尸,太惨了。

14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今年Apple TV上线的剧当中,最喜欢一部。剧本扎实,几乎每一集都有爆点,道具特效极度用心。多个主角,每个主角都故事线丰满,各自有性格发展历程。宇航员的职业特点、家庭关系、男女平等、LGBT、国家和荣誉、追求真理、政治与科学等等多种元素完美融于整部剧。特别是太空舱、月球、外太空任务,这些非常还原现实的画面对于我这样的太空迷和NASA粉来说,就是PORN。满分五星。

19分钟前
  • 小宗
  • 力荐

第一位女性宇航员,第一位女性总指挥,第一位女同性恋宇航员,平权修订案的通过…女性地位的进步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共同进步,望周知

24分钟前
  • 墨梓
  • 推荐

大型身份政治伦理秀,只有大美利坚帝国万岁,和全人类没什么关系

28分钟前
  • 哆啦没梦
  • 还行

有意识形态很正常,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看法,不妨碍这是部好剧!搁咱还拍不知啥时候能不能拍出来呢 ...

31分钟前
  • 慢悠悠de~
  • 力荐

设定有反转世界的妙趣... 开场就惊艳. 具体剧情 颇有看点 让冷战年代 太空竞赛 美苏开拓新疆域的决心与对决被进一步升格放大 无论是 NASA 内部指挥官 宇航员 家属 国内移民与政治势力 新一代承继 还是间谍 苏联及苏联宇航员等诸多因素及相互影响 都是大有可挖掘之处的. 镜头画面以还原真实为上 沉浸感很强. 月球与太空的场面也很是动人. 期待后续剧集.

34分钟前
  • Azeril
  • 力荐

这部美剧并不是那种不需要背景知识就能看懂的美剧。我们这个时代距离登月那个年代已经过去50年了,现在上网的人中已经很少有人真正亲历过那个年代了。如果你感觉很无聊,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没有办法在你心中引起共鸣。但如果你看过《阿波罗11号》和《阿波罗13号》,了解过从水星计划到阿波罗计划,亲身去参观过华盛顿的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你会有完全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我刚听说这个架空历史题材的时候,原本是很担心它的史诗感的,毕竟真实的历史都很少有人在意了,有几个人会严肃思考可能发生的另一个世界呢。但是看完第一集,我表示很欣慰和感激。苹果这次做得非常好,他们对历史和人类的思考足够严肃严谨,对那段历史有着感同身受般的表述,从剧本到音乐到表演都非常出色。如果你不想误解这部佳作,我建议你深入了解那段历史再回来

36分钟前
  • 任e逍遥
  • 力荐

还是挺喜欢的,现在有这种具有理想主义光辉但又有比较踏实的人物描绘的作品不多了。脆弱的是人类,坚强的也是人类。

37分钟前
  • 滑溜小姐
  • 推荐

看了一小段,配乐画面质感非常好

39分钟前
  • 李改万睡
  • 力荐

吃着costco十元一斤的猪肉,感觉还是美国人办事比较靠谱。

44分钟前
  • Wis
  • 力荐

口号上喊得都是全人类,心里想的都是自己有多棒。

48分钟前
  • 空语因明
  • 还行

第十集的水下火箭,太屌了。话说,虚拟的女宇航员人物设定都挺饱满的。

53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荐

滴水不漏的登月史记载(注意并非纪录),冷静细致的太空思辩。有不完全值得那么多篇幅的部分,比如透过移民视角、女性部分还有同志议题去审视航天进程中的多元化努力,还有成员们个人生活的矛盾冲突,但变得更加有人性;也有稍微略显拙劣的设计,好比绕不过的意识对抗和中期有些拖泥带水的剧情节奏。把“为美国人”变成“为全人类”的设计虽显老旧,但目的十分明确,并在其后稳步地将这个核心使命继续衍生下去。面对死亡、数次失败的压力、紧张的社会关系,永远不能放弃的,是太空人毫不放弃坚毅前进的心。尽管没有那么完美,但剧集做到了讴歌与反思。但如果真的按照Joel说要做到第七季的话,岂不是最终的落点或许会到21世纪?期待接下来更多故事和原型事件的加入。

57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如果告诉一个50年前的人,2019年的人类还没有登上火星,那个时代的人一定不信。但是历史就是这样,太空竞赛结束了。后来的世界忙着玩游戏,换手机,连5G,虚拟的世界这么有趣。为什么还要追寻人类没能去过的宇宙星辰呢。For mankind

1小时前
  • 一菲Hu
  • 还行

Duty, honer, country, and the new Cold War.

1小时前
  • 圣迭戈-北岛
  • 推荐

反现实的科幻设定+美国主旋律,其实挺好看的,评分过低了,整体风格有些像《从地球到月球》

1小时前
  • TM1001
  • 推荐

虚拟的历史不代表虚假,剧集的创作没有忽略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和曾经存在的环境,并以此为背景逐渐编织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不断触及登月这件事对人类本身对种种意义,也对照当今的种种状况询问怎样才是更好的世界。每一集都有非常动人的点。

1小时前
  • 外出偷狗
  • 力荐

我就看看你就怎么为了全人类?

1小时前
  • 木可流芳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