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偏北

HD中字

主演:加里·格兰特,爱娃·玛丽·森特,詹姆斯·梅森,洁茜·罗伊丝·兰迪斯,里奥.G.卡罗尔,约瑟芬·哈钦森,菲利普·奥伯,马丁·兰道,亚当·威廉姆斯,爱德华·普拉特,罗伯特·艾伦斯坦,莱斯·崔梅恩,菲利普·柯立芝,帕特里克·麦克维,爱德华·宾斯,肯·林奇,马尔科姆·阿特伯里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5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西北偏北 剧照 NO.1西北偏北 剧照 NO.2西北偏北 剧照 NO.3西北偏北 剧照 NO.4西北偏北 剧照 NO.5西北偏北 剧照 NO.6西北偏北 剧照 NO.13西北偏北 剧照 NO.14西北偏北 剧照 NO.15西北偏北 剧照 NO.16西北偏北 剧照 NO.17西北偏北 剧照 NO.18西北偏北 剧照 NO.19西北偏北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西北偏北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罗杰(加里·格兰特 Cary Grant 饰)是个平凡的广告商人,最近却莫名其妙的惹了一身的麻烦——他被别人错认成一名叫“凯普林”的人,还被人灌醉放进车中,意图造成车毁人亡,命大的罗杰却顺利逃过这一劫。这个离奇的经历让罗杰又后怕又好奇,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非要找出真正的 “凯普林”不可。  噩运在纠缠罗杰。他一路设法摆脱追杀,一边千里追踪凯普林的线索。他跳上了一趟开往芝加哥的列车,车上巧遇娇娃坎多(爱娃·玛丽·森特 Eva Marie Saint 饰),愿意助他一臂之力。眼看就快可以约见凯普林,事情却又起了波澜——他不但没有见到凯普林,还随之陷入了又一场危机当中。真相越来越扑朔迷离,拉什莫山的总统雕像,也成了一场生死搏斗的大舞台。民宿的秘密佐料黑林鼓声锁龙井怪谈新耳袋 绝叫篇 下告别收获的天空下实习医生风云 第六季鬣狗式生存爱情进化论[电视剧版]单身狗老道出山大明嫔妃之反攻拖旅行箱的女人迷恋告急大寒1983动物本色第一季别扭合租房大旗英雄传动物星球之神奇岛双刃斧巨大的野兽:全球经济第一季上班一条虫京都球侠神秘法医第一季登山家人来蜂雪地娘子军吉屋2018失明笔记追根溯源女人的战争~单身汉杀人事件~一级暗杀令为奴十三年野猪惊喜派对医龙怪咖啡我的母亲萨梅迪孔雀都市

 长篇影评

 1 ) 看朴赞郁解读《西北偏北》

朴赞郁说:希区柯克在三年内连续推出《迷魂记》《西北偏北》《惊魂记》,这种惊人的才情简直让人瞠目结舌。更不可思议的是,《西北偏北》还是他在两部大片中放松身心的闲暇之作,简直让人无语。

如果真是这样,那确实是让人瞠目结舌。然而更瞠目结舌的是,朴赞郁看这部电影的角度也很厉害,比如他一句话就直击《西北偏北》电影的剧作核心:“主人公被误认为他人,为了寻找自我认同,他不断踏上旅途并冒险。

我第一次看这部片时把它简单视为“一个男人被警察和歹徒双重追杀的故事”,而朴赞郁却他把这个故事拆解成前提条件(被误认为他人)、目的(寻找自我认同)、结果(踏上冒险旅途)。更重要的是,如果按照朴赞郁的理解的话,这部电影的确紧紧围绕着主人公如何寻找自我身份认同而展开,而且朴在接下来的讲述中,他一层一层抽丝剥茧地拆解电影,长驱直入主人公的内心,目睹他是如何一步步失去自我认知,从一个体面的中产阶级沦为“杀人逃犯”的。这活生生是一堂纸上拉片课。

在朴赞郁的理解中,男主人公是一个失去自我认同的人。在电影中,要如何用具象的剧情和影像,来表现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跟着朴赞郁的思路来看这部电影。

主人公桑希尔(Thornhill)的人物/性格设定

01 职业:广告公司高层

主人公桑希尔在电影里是职业广告人,西装革履的在摩登大楼里上班,从他的年纪和资历来看应该是管理层(拥有一个助理)。在他的价值观中,他认为世界上没有所谓的谎言,只有如广告般的“不得已的夸张(the expedient exaggeration)”。

02 关于谎言

因为信奉这样的价值观(或是职业病),所以桑希尔一直在说着谎言,从他出现在片中的第一颗镜头开始。门打开,他从熙熙攘攘的电梯里走出来的那一刻起,和他的助理交代的每一件事和每一句话,都令人无法不怀疑这个男人的内心。例如,

他说:送她(客户)一盒十块钱的糖果,都包着锡纸的,她会以为是钱。

——他想用华丽的包装,掩盖他廉价且虚伪的问候。

甜蜜的谎言

他说:告诉她,亲爱的,我简直是每天每刻每秒……

助理:你上次就是这么说的。

他说:哦,我有吗?那就告诉她,这礼物送给你甜蜜的牙齿,还有你身上甜蜜的一切。

——这不是他第一次这么做了。这倒也无所谓,只是他根本忘了自己什么时候说过这句话,还不记得曾经对谁说过。更过分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完全不假思索地编造了另一则谎言,为他虚伪的本质裹上了一层“甜蜜”的糖衣。

接着,本来打算走路的他,

抢了一位先生的Taxi。

他说:这位女士(他的助理)得了重病。你不会介意吧?

抢Taxi

——而事实是,她的助理可能只是因为没有吃饭而没有力气走路。当然也很有可能是因为,听了桑希尔一堆谎言之后心很累哈哈(不光要听,而且要写下来,还要替他去散布这些谎言!)

而坐上的士后,当她的助理说“(那个被抢车的人)真可怜”时,桑希尔却说:

“行了,这样他会很快乐,觉得自己是个大善人。”

他把他的自私自利当成施舍给别人的友善。

呵呵。后面有一个场景同样在电梯里。

桑希尔,他的母亲,飞刀杀手。

在这时,杀手完全有机会对桑希尔下手,而当电梯门打开的那一刻,他却为了掩护自己说了一句:

“ 女 士 优 先 ”

然后就自己先跑出电梯,溜了溜了。

他所谓的“友善”,完全是为了自私自利。

“女士优先”

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还有讽刺的一幕是,当他被坏人抓上车,他却想以“我的朋友还在酒吧等我,他们会觉得我很无礼”为由,请坏人放过他。一个抢Taxi的人却把“”挂在嘴边,这真是可笑。

无礼之人

于是乎,这个说着漫天谎言的桑希尔,他习以为常地过着充满投机和讨巧的虚浮人生。他卖给人们他们不需要的东西,花言巧语甚至让不了解他的女人陷入了情网。日复一日的,他在潜意识中渐渐产生自我迷失——

何为真情?何为假意?我是谁?

希区柯克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从桑希尔第一次入镜开始,每一句对白甚至每一个举动,都在建构着他的人物特征和性格。

《西北偏北》经典镜头之桑希尔的谎言_腾讯视频

03中年“妈宝”

桑希尔都已经结过两次婚了,却还无比依赖母亲。

在出租车上,他的助理为他记录下许多公关谎言之后,桑希尔表露出他唯一的诚实——Only for His Mother:他提醒母亲记得要看戏,7点钟要吃晚饭,甚至连他要先去酒吧喝两杯都要告诉母亲。而且下车的时候,还要跟助理特别交代“别忘了给我妈妈打电话”。直到和朋友见上面了,都还在焦虑:怎么办,妈妈正在打牌,那个地方没电话,他的助理会联系不上老妈。

我是妈宝男

算了,还是去给她发个电报吧。

糟糕,就是这样,桑希尔被坏人盯上了。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没看明白,后来梳理了一下原来是,飞刀杀手请服务员在餐厅找看看有没有一个叫乔治•卡普兰(George Kaplan)的人,结果刚好在这个时候,桑希尔叫了服务员一声,被杀手误以为桑希尔应了——其实他只是要找服务员发电报而已。就这样,坏人就以为桑希尔是卡普兰了。

So,因为他对母亲的过度依赖,导致他卷入了这场生死冒险。

包括当他酒驾被抓进警局,警察说你最好打给律师,结果他却打给妈妈求助;还有他竟然叫妈妈去拿酒店房间的钥匙,还要妈妈装出纯真的微笑——自己虚伪就算了,还要拉自己的亲生老母亲下水,真是很幽默。

请你装出天真而甜蜜的微笑

就这样,一个靠着投机和谎言赖以生存、心智十分不成熟、自我意志不够坚定的“中年妈宝男”就这样跃然于希区柯克的影像之中。这样的个性,也让桑希尔在后来被误认为另一个人时,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

然而希区柯克并不满足于让他的人物就停止在这里,他更加精心地雕琢着他手中的泥人。

前情提要

希区柯克设计了一个反派角色梵丹

(Vandamm),让他来对付桑希尔。对付他的方式就是把桑希尔误认成一个叫做“乔治•卡普兰”的人,并且追杀他。更重要的是,这个卡普兰,根本就是一个虚无的,不存在的人物。

这是怎么做到的?

原来,梵丹想要窃取国家机密,需要从CIA手中获取情报。而CIA也早就预料到梵丹图谋不轨,所以派了一个女情报员(她就是女主角伊芙Eve)作为卧底,扮演梵丹情妇的角色,以便随时互通信息。伴“贼”如伴虎,CIA也很周到,为了保护伊芙,他们虚构了一个情报员的角色作为诱饵,引诱梵丹去追杀那个不存在的情报员——乔治•卡普兰。

所以阴差阳错的,桑希尔被误认为就是那个CIA的情报员,而且梵丹一口咬定桑希尔就是那个卡普兰,哪怕桑希尔说的是真话,一脸懵逼,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因为在CIA虚构卡普兰的设定中,这位情报员就是来无影去无踪,经常变换名字和身份,住在各种酒店里(CIA别有用心地经常派人把酒店里的东西搬进搬出,例如不断地洗“卡普兰”的西装,以便制造出卡普兰真正存在的假象)

桑希尔被梵丹抓到之后,他矢口否认自己是情报员,甚至把他的身份证给梵丹看,但根本不管用,梵丹根本就不信。这是希区柯克的巧思

——日常里说着让人信以为真的甜蜜谎言,而当他说出唯一真话,要证明自己存在的时候,却没有人相信了。作为广告人,制作的广告应该是“广而告之”,桑希尔日常生活里的“谎言”该是一呼百应;而在被绑架时的车上,绑匪对他巧舌如簧的辩解,却是一种装聋作哑的状态。

这便是电影大师高超的地方,在剧情中建构了一个关于“真”“假”的讽刺辩证关系。

04 自 我 怀 疑

桑希尔的自我认同十分脆弱。

这还不够,桑希尔被抓到的当天,希区柯克让梵丹请他喝一杯——其实是用酒把他灌醉,制造了一个让桑希尔意识出现幻觉的场域。

迷糊之中,他酒驾开了一辆梅赛德斯被警察逮捕了。在警察署给老母亲打电话,他有意识地用力说出:“妈妈,我是你的儿子桑希尔。”

引用朴赞郁的解读:“这说明他的内心充满了不安。他扪心自问:‘我真的是桑希尔吗?’”

妈宝男打电话

第二天,酒醒。

所有人都不相信桑希尔昨夜的遭遇,甚至是他的母亲也怀疑自己的儿子是不是在说谎。在这样的情况下,能不产生自我怀疑吗?为什么我要扮演卡普兰的角色,那我到底是谁?

他去“卡普兰”住的酒店寻找蛛丝马迹。

当他拿了房卡,正准备进入卡普兰的酒店房间时,保洁阿姨当他是卡普兰先生,问他要不要更换床单。他自如地对答——这是他以卡普兰的身份在回答,说明他已经进入了扮演卡普兰的状态。

而当他回答完“现在不要”之后,脸上流露出疑惑的神态:“我到底是谁?”桑希尔,还是卡普兰?

要不要换床单

他又来到来到联合国议会大楼寻找秘密。

前台小姐问他的名字的时候,他犹豫了一下(反问自己:嗯?我的名字?),这才回答出乔治•卡普兰的名字——这标志着他正式开始扮演了卡普兰的角色。

你的名字?

可以说“桑希尔和卡普兰之间的分裂,实际上就是桑希尔自身的分裂”(朴赞郁),但这却是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扮演的过程。希区柯克让主人公失去自我身份之后,开始接受扮演另一个身份。有一种精神分裂的感觉,但是希区柯克却让它顺理成章地发生了。

到这里,我想我们应该回答了先前的设问:如何在电影中用具体的剧情和影像,去建构一个抽象的概念。希区柯克给了我们一个满分的答案。

而加分项,则是接下来的部分。

在朴赞郁的理解中,为了表现主人公桑希尔“没有根基”的形象,希区柯克让“我们看到的净是他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出行的情形,从未见过他的居所”。他去的地方都不属于他,那个被灌醉酒的虚构场所,火车上别人的房间,卡普兰在酒店的住所、玉米地等等,统统是他经过的停留之所。

他在各个场所移动/游移,被迫搭乘各种交通工具,展开逃亡之旅,皆是希区柯克的设计,让他出于一种劣势的被动状态,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主人公才会想尽办法摆脱自己的“精分”,奋起直追寻找自我的身份认同。

到最后他以自己清醒的身份开车,拯救了女主角,也拯救了自己。

我把桑希尔在片中搭乘各种交通工具的镜头剪辑出来,真的很精彩,他每一次搭乘的方式,都和他所处的情境和心理状态交融在一起,互为表里。

【西北偏北】桑希尔搭乘交通工具合集_腾讯视频

所以在朴赞郁看来,我们可以“把这部影片视为桑希尔与他人恢复关系、寻找真挚爱情和责任感故事”。我只在这里分析写下关于电影细节的笔记,而至于主人公是怎么克服困难、寻找到真爱的过程,这里就不剧透了,留给各位去发现吧。

想看这部影片,可以读到文末。

死 亡 与 重 生

“被空包弹打中的卡普兰死了,桑希尔以他人的身份,填充了他一心想要摆脱的虚构空间。为了拯救深爱的女人,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逢场作戏,而这与其说是桑希尔的牺牲,不如说是卡普兰的死亡。在某种意义上,这是虚构人物卡普兰的死亡,同时也是“无意义”实存人物桑希尔的死亡,而桑希尔通过这种方式的死亡获得重生(朴赞郁)。”

卡普兰中枪

电 影 中 的 象 征

没有刹车的梅赛德斯

“在酩酊大醉时勉强上的那辆车,除非与其他车相撞,否则不可能停下来,暗示着桑希尔寻找自我认同的冒险之旅的开端,也暗示着这场冒险“没有刹车”而无法停下(朴赞郁)。”

没有刹车

俯瞰镜头——移动的点

“身背杀人罪名逃跑的桑希尔在被誉为“神的视角”的垂直俯瞰的极限长镜头中,他只不过是一个移动的点,或者说是一块污渍。凡事都充满自信的广告人,如今变成拼命逃亡的一条虫子(朴赞郁)。”

移动的点

飞机与玉米地

“桑希尔在希区柯克的镜头中,酷似被老鹰追赶的田鼠,沦落到害虫的境地(朴赞郁)。”

老鹰与田鼠

真爱之光

当桑希尔接受教授的提议——为了女主角扮演卡普兰的身份时,脸上倒映着飞机飞过的亮光。

真爱之光

政治象征

“在拉什莫尔山雕刻着四位美国总统巨大头像的悬崖上,桑希尔和伊芙面临死亡危机。这些威严的纪念碑象征着政治家、政府、民主主义等。但是,这些面无表情的总统似乎没能帮助男女主角摆脱困境,反而帮了倒忙。如同以前印在中央情报局牌匾上的国会议事堂没有对桑希尔的安全负起责任,也如同联合国本部反而变成杀人和陷害的舞台,法律和秩序的维护者们对桑希尔的人生没有任何帮助。据说,把整部戏当作一种讽刺的希区柯克,试图把桑希尔塞进林肯的鼻孔里,人为地引发喷嚏。该打喷嚏的应该是林肯,凭什么让桑希尔打喷嚏呢?因为林肯也不外乎是道貌岸然的政治家(朴赞郁)。”

政治讽刺

隧道

“火车进入隧道,暗示男性生殖器。不过这话可不能乱说——希区柯克接受《电影剧本》采访时所言(朴赞郁)。”

难怪朴赞郁这篇写《西北偏北》的文章

叫做《努力活出自己的男子汉》

隧道

演 绎 麦 高 芬 概 念

“这部电影还被誉为希区柯克最出色地演绎麦高芬概念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隐藏在塔拉斯战士雕像里的美国政府的秘密,使人生的空虚和不合理之处被推倒顶峰(朴赞郁)。”

麦高芬概念,指电影中一些剧情开始时很重要,但当故事情节发展后,角色们本身的忠奸或爱恨情仇成为观众的焦点,前面的一些剧情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有时甚至完全不重要了。

差 点 被 剪 掉 的 一 场 戏

全景镜头的剪辑展示“时间(先后)”

“这个镜头充分展现了希区柯克的剪辑技巧。桑希尔乘着汽车来到树林中。在这个长镜头中,希区柯克将桑希尔的全景进行剪辑。当他站到车后时,摄像机向后推进,先到的夏娃出现在镜头中。在广角镜头捕捉到的镜头中,两人出现在远景镜头的两端。桑希尔先走向夏娃,希区柯克用全景方式剪辑的镜头跟着人向旁边移动。这次是夏娃的全景剪辑,她也朝着桑希尔走去,摄影机跟着移动。这时与刚才相反,桑希尔进入镜头。而男女相拥的镜头,其目的在于探究两个独立的人格如何融为一体(朴赞郁)。”

《西北偏北》树林差点被删掉的一场戏_腾讯视频

关 于 片 头 的 联 想

我们回过头来看片头中几个象征

大楼玻璃窗户的反射——象征现代人的伪善和欺瞒

片头字幕:职位(较小字)+名字(较大字)

姓名代表人物的身份,而大小字的区分出了视觉上的协调美感之外,似乎预示着作为人的自我认同,大于职业赋予的认同。

摩登大楼玻璃镜面里上下窜动的人名,搭上倒影的镜像,仿佛预示着这部电影即将围绕“身份”与“虚无”展开讲述。上下跳动、仿佛大楼中上上下下的电梯。而主角出现的第一颗镜头就是在电梯里,说着漫无边际的公关谎言。电梯似乎象征着主人公上下游移、虚浮的人生。

急促的音乐:高音长笛和低音萨克斯风交错演奏,预示影片即将展开的快节奏冒险和追杀。

大楼中来往的人,像被赶着的羊群,预示桑希尔一开始的“无意义”人生。

《西北偏北》片头(希区柯克,1959)_腾讯视频

最后,希区柯克客串,

扮演了没赶上车的倒霉乘客

希区柯克在片中的客串出镜

 2 ) 多层悬疑转变下的人性蜕变

这部摄制于1959年的彩色电影虽然在名头上不一定有第二年的《惊魂记》声名大噪,但是从这部电影中我们已经看出希区柯克在对“悬疑”这一词的重新定义。在一般人看来,让一个故事的发展始终保持行动和结局的未知便是一个悬疑电影标准的测度,但是在《西北偏北》中,希区柯克开始用多层悬疑转换和叠加来构架同一个故事的发展,这种手法的运用在他的那部《惊魂记》中,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他开始将《西北偏北》做减法,用两次悬疑转换便完成了整个故事的构架,但是在后者中,这种悬疑转换多达十次。

多层悬疑转换

本片的故事开端,便放置在喧闹的城市街道上,一种无意识的人群攒动画面,让观众很快进入一种在“城市工作”的状态,而随着主角罗杰和秘书的一连串对话中,我们便了解到这位“广告界”人士的基本性格——世俗、精明、过度自信,这也让他在之后的绑架遭遇中降低了不少观众的同情和怜悯,总而言之,我们的主角是一个偏于“灰色性质”的都市成功人士。

但是在电影开场仅仅六分钟,便发生了让人咋舌的绑架事件,这种迅速进入悬疑场景的手法,貌似如果提前知道是希区柯克的电影,便不足为奇,但是之所以这么迅速,还是和其后多层悬疑转变有关,在第一个悬疑发生之后,电影便开始一连串的悬疑转变:悬疑1:罗杰为什么被绑架?被谁绑架?悬疑2:卡普兰是谁?悬疑3:罗杰能不能活着走出去?悬疑4:绑架罗杰的人为什么会消失不见了?悬疑5:被警方通缉的罗杰会如何收场?悬疑6:伊芙和绑架罗杰的人是一伙的,罗杰深陷两面受敌。悬疑7:罗杰知晓伊芙和绑架他的人是一伙的,他会如何对待伊芙?悬疑8:在知晓伊芙原来是CIA的间谍,就是实际的“卡普兰”,罗杰会如何面对?悬疑9:罗杰被伊芙枪杀?罗杰假死之后事态如何发展?悬疑10:罗杰英雄救美,是否会成功?

这种密集型的悬疑制造,其实除了增加故事的叙事力度外,更多是在继续希区柯克一贯的电影主题——人物如何行动?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众多悬疑的营造只是改变了配角的人物身份,或者改变事件发生的背景,但是唯一具有行动力的始终是主角——罗杰的如何应对,比如对于女主伊芙,一开始她只是一个萍水相逢的性感美女,而之后则变成了和绑架自己的人有关,再之后才发现她原来是CIA的卧底,这种多重身份的设定转变只是作为悬疑的背景存在,而罗杰面对这种情况采取的措施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意即——他如何走下一步。

人性的转变和商业电影“套路”

如果我们尝试思考下在经过多次悬疑转变之后,故事的结局和之前相比,有什么变化?便会很快发现,主角罗杰的人性转变才是整部电影最后的“结晶”。

我们稍微留意下电影开头的那段罗杰和秘书的对话便发现,罗杰既做出了为争抢一时的出租车而撒谎秘书生病,并在车中为自己的行为辩解道:“在广告界没有说谎这回事”。这种言行便将都市中产阶级上班族的优越感,和犬儒主义的价值观肆无忌惮的表现出来,而这个经历过两段婚姻的中年男子,在对待爱情这一块相信应该相当老道并麻木了,但在经过诸多事件和巨变之后,他开始为伊芙心醉,不仅第一次冒着生命危险去找寻她和绑架分子,而且还在伊芙有生命危险的时候,第二次去英雄救美,这种行为已经不是一开始的罗杰可以做的出来,或许这种多层悬疑的转变本身也是在多层次的转变人性吧!

但是这次希区柯克并没有用一种煽情性的方式去讲述这对甚为复杂的情侣,而是用一种流行于五六十年代的“性暗示”技巧来组构加里·格兰特和爱娃·玛丽·森特之间的“热情似火”,尤其是火车包厢中的一段,两人用着各种充满挑逗意味的词句来调情,但是这种浓厚性暗示的场景风格也并没有让电影的情色意味过于厚重,而是通过流行化的爱情桥段来调节这段危机四伏的冒险经历,尤其是当我们知晓伊芙和绑架分子是一伙的,更是需要一种“刀刃上的玫瑰”来调和这种“温柔的陷阱”,貌似死亡之前的性诱惑总能勾起人们无尽的遐想,希区柯克这次狡猾的利用这种通俗爱情的“套路”来让悬疑的危险沾上“夜色的香芬”。

毫无疑问地是,这种对于人性的转变和性暗示通俗爱情故事的利用,把电影悬疑的多层转变进展的恰到好处,当然这也和希区柯克向来利用形式主义场景调度分不开,从联合国上方俯视的几何构图,到拉什莫尔山上用总统雕像来进行画面的营造,都充满了浓重的“希区柯克”风味,自然让这部商业意味浓厚的电影有着不同的标志和符号,但是不管是前一年的《迷魂记》,还是后一年的《惊魂记》,都不同于本片的整个基调——一种喜剧式的气质,《迷魂记》中的金·诺瓦克有着忧郁的气质,同时电影的结尾也相当凄惨;而《惊魂记》中死去的数人和安东尼·博金斯最后邪恶的笑容,无论如何都让这部电影的恐怖和惊悚意味弥留在每个观众的心中。

但是《西北偏北》却不同,不管是醉酒后的追车,还是火车上的挑逗,都在加里·格兰特那副英俊而调侃的脸上显现出众多活跃气氛的因子,而这种独特的风格和电影气质或许才是本片在希区柯克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亮点吧。

转自时光网

 3 ) 悬疑片的经典之作

看过的几部希区柯克片子里最喜欢的,从整体设定到细节到演绎,我都蛮喜欢的。
作为一部上世纪50年代的电影作品,这个情节设定在当时还是比较新奇的,即使现在看,也依旧不觉得老套。一个平凡的商人阴差阳错被认为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特工,黑帮想控制住他套问不存在的秘密,当局想将错就错玩弄黑帮,他自己想找到真正的特工摆脱纠缠……各种巧合各种元素碰撞在一起,是一部精彩纷呈的悬疑犯罪片。

影片采取了双线模式。开篇以男主的视角叙述了自己的离奇遭遇,悬念重重,让观众跟着一起去猜到底他们要找的特工在哪、是谁;而随着情报局的人出现后,这个悬念解除了,这个让观众哭笑不得的事实毫无疑问是吸引人的,而女主角的出现,让故事自然而然的过度到另一条线上,后半段不再悬疑,却仍能紧抓观众的心。

我不得不感叹,长得帅就是好,原来这早已经是个看脸的世界了啊……尽管现在看上去妆容发型服饰造型都有些老土,但毫无疑问男主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熟男的魅力,女主集天使与魅惑于一体完美融合,不愧是卧底于反派色诱的最佳人选。男女主数次相遇后古典高超的调情剧情,不做作不暧昧不烂俗,看得赏心悦目,于是后续发展也就顺其自然了。
后来我才知道,影片开始处,银幕上出现一个赶公共汽车却被关在门外的臃肿家伙,那就是希区柯克本人。不只这一部,本一部戏他都要博一下存在感,蛮有意思的导演,怪不得能导出那么多有意思的悬疑剧。

希区柯克是有意思的,也是任性的。本片中后段的那段很经典的公路上飞机追人场景,是大家议论的焦点。飞机从何而来?到底是不是敌人派来杀他的?有必要用这种方式吗?又是农药又是机枪,画面冲击十足,但对于剧情发展似乎没有任何作用。对此段情节,大家可以说是褒贬不一。希区柯克的真实意图到底如何,我不得而知,我只能评价——他很任性……

本片可以说商业性和艺术性兼顾,对后来悬疑剧的发展很有启发性。我也看过不少悬疑犯罪题材的片子了,多年之后再看这部片子,仍然能深深的吸引住我。希区柯克不愧为悬疑大师!不过,直到现在我还有个疑问:这部片子的名字取名north by northwest是何用意呢?也是任性为之吗?

 4 ) 在肩上放一只鸟,向Alfred Hitchcock致敬

极是有耐心地去看片长136分钟的North By Northwest. 本以为会有些许枯燥无聊,毕竟是1959年的老电影了。然而随着片头音乐的推进,开始意识到这部片一定对得起他The Master of Suspense的称号。果不其然,我慢慢地陷了进去,就像倒向海绵一般。噢,不,它是弹跳床,惊险并且引人入胜。

我想赞叹这部几乎融入了所有拍摄手法的作品,一个个单元连续且跳跃。

close up

男主角Cary Grant的特写镜头常常出现,他有英俊的棱角。于是各位看官也格外为他,戏中的Roger的遭遇而揪心,一个被俄国间谍盯上,被误认为是FBI成员,实则是不存在的,情报局杜撰出来的“凯普林先生”。

medium shot

通常在好莱坞大片里,拍男人都是利用这一手法。呵,中近景停留在在腰上部,让镜头里的男人显得更为高大。

medium long shot

几位绅士在酒吧交谈时,图画框在他们的膝盖以上。意义与medium shot相同。

POV shot

男主角在被灌了一大杯波本酒后开车是十分精彩的一段。我们仅仅能,在车头灯的光照下,透过他的眼睛来看周遭。拍打着岸礁的黑色海水,极窄的沿海公路,迎面而来的汽车,后面跟踪着的敌手,营造出恐怖的场景。害怕他一个不小心就发生意外。我们的心被希区柯克运用的主观镜头紧紧抓住。

而我们可以有趣地注意到,女主角Eve常是通过Roger的眼神扫视一番而呈现给大家的。这样含蓄而隐秘。金发女郎,精致的云裳,这样有特征的female body同样是抓住观众眼光的绝招。

shot/reverse shot

正反镜头用在两人对话。Roger&Eve在火车车厢里用餐时交谈甚欢。这类手法即为他们营造了甜蜜气氛。天地都安静,唯一不安的是两人世界悄然滋长的情愫。

long shot

Roger在荒凉郊外等待莫须有的而他以为那个是真正的“凯普林先生”到来时,电影出现了长达50多秒的全景。看着公车远远开过来,我们都在焦急,那个是不是“凯普林”?于是巴士的轰鸣声渐近以及车影渐远让我们一次次失望与再期盼。

悬念大师又很好地抓住了观众的心理活动并加以利用。

extreme shot

现在来到最后一幕,双方在刻有美国历届总统石像的山岩上搏斗。一个大全景,以最广的视角。在岩石的一端,男女主角在往下爬。而他们看不到,斜上方即是追杀者,我们在这大全景里看到了,真为他们紧张。

最后是英雄救美,Roger把Eve从悬崖上拉上来,镜头一转,是他在火车车厢中将她的手拉起来,我亲爱的太太。

 

原来,读电影是件有趣的事情。我希望我有勇气去热爱电影。我想在肩头上放一只鸟,向HITCHCOCK致敬。



http://briarlandtulip.blogbus.com/logs/36223111.html

 5 ) 过度阐释,破坏悬念

这部电影的开头是成功而且引人入胜的。一段略带卡夫卡荒诞色彩的抓捕与逃亡。在电影的前40分钟,电影的悬念集中于乔治·卡普兰到底是谁?他与桑希尔的关系。 这个构思是成功的,卡普兰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心中。然而,到了第41分钟,CIA解释了卡普兰的不存在。这部影片的悬念消失了。桑希尔的逃亡变得毫无意义。 然而逃亡本身依然具有对于观众的吸引力,遇到美人儿并且发生风流韵事,甚至有了浪迹天涯的感觉,观众的心弦一直被导演牵引。成功地忽略了电影的毫无意义。 随后,女人的身份暴露,这也很好地解释了她迅速与桑希尔上床的原因。然后桑希尔遭遇到了女人的陷害,受到那架飞机的攻击。我不得不说,这个情节拖得时间太长了。希区柯克似乎有意展现他所拍摄到的环境之美,用了不同的角度去呈现同一个场景。但是我不得不说,尽管希区柯克的电影画面制作一贯精良,可是在一部悬疑电影里,每一秒钟都浪费不得,创意就是生命。节奏的突然放缓降低了这部电影的效果。而且他最后成功躲避直升机的桥段太愚蠢,当然不乏吸引力。但是这种吸引力是任何电视剧都可以做到的。 如果勉强要我夸一句的话,他不小心摔到卡车底下这一点具有些许创意。 然后,这部电影的致命性缺点显露出来。就是桑希尔毫无意义地东奔西跑。 这个时候,电影仍然有一个具有价值的悬念,他是否会被警察抓住。可是即使如此,这也已经不具有意义。因为电影忽略了这一点,讲述其他的故事了。 电影成了无头案件,悬念缺失使电影陷入冗长,陷入毫无意义。 还好,此刻,希区柯克让女人再次出现。这里显示出导演已经黔驴技穷,因为坎多不太可能在此处出现,她为什么要住在与卡普兰一样的酒店。即使她知道桑希尔可能已经死了。而且这部电影已经出现了逻辑错误。如果坎特给卡普兰打电话这就确认了坎特知道桑希尔不是卡普兰,那她为何还要告诉犯罪团伙杀死桑希尔,她为什么不说明真相。 然后黑色幽默的拍卖场景成为电影恢复生气的动力,但是效果有限。接着又是一段必要但是毫无精彩之处的解释,与电影在第40分钟一样。 但是女人原来也是特务,这一点事实使得电影有了新的动力。但是桑希尔配合参与行动是荒唐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坎多会随着犯罪团伙一起去国外。这里是导演又一次破绽。 假死是精彩的。 接下来就是破绽百出了。桑希尔就那样逃出了医院,营救过程是富有吸引力的,但是节奏仍然过于缓慢。 保姆的假手枪这一点运用精彩,以电影过去显而易见又为观众忽视的元素解释未来,这是最为高明的解释电影的手法。 整个逃窜过程太长且无趣,最后得救狗血,不说了。 这部电影的致命性缺陷就是悬念太弱。这来源于导演的过度解释,活生生削弱了电影的精彩程度。我曾今设想可以删去40分钟的解释,但是后面的剧情太乱,无法连缀。这部电影不可挽救地失败了。 PS:希区考克式的黑色幽默与爱情因为悬念缺失显得精彩。 一些细节上的伦理冲突把握得很好,比如当犯罪头头得知坎特是假的,依然打了另一位一拳,心理值得推敲。

 6 ) 伟大的希区柯克

    希区柯克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导演,对电影商业和艺术性的两难讨论很有启发性,半个世纪以来,理论界对他的研究和分析从来就不曾停止过,评论称他具有三重人格:公众的、私人的和电影的。所谓“公众的”是他那些充满作秀意味的照片、电视采访和公开言论,“私人的”是他真实的性格(腼腆、孤僻而又幽默),而“电影的”则是他赋予电影这门艺术独特的个人风格。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即使是在50年后观看也同样韵味无穷,在最近观赏的[西北偏北]里,有这样三个镜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镜头1:影片开始的2:08秒处,银幕上出现一个赶公共汽车却被关在门外的臃肿家伙,那就是希区柯克本人。
    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匆匆亮相,这个有趣的小动作最早似乎就是从悬疑大师希区柯克开始的,据说,在其一生拍摄的53部作品中,出现他身影的竟有35部之多。事实上,这也早已成了他的影迷观看他作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乐趣所在。对于此事,还曾有过一个令人捧腹的逸闻:1943年,希区柯克在拍摄影片[救生艇]时,由于艇内空间有限,无法容纳他的习惯性客串,为此他绞尽脑汁,甚至一度曾计划扮演一具水面浮尸,结果被健康顾问奋力阻止。随后他又生一计,当时正值他一生中成果最辉煌的一次减肥计划成功(从280磅减到182磅),于是他将减肥前后的照片拿来制作了一则虚构的“利可达”药物减肥广告,印在报纸的显著位置上,而这张报纸则被精心地铺在了救生艇里。有趣的是,影片公映后希区柯克收到大量来信,内容竟多是询问那种药品在那里可以买到。
    为什么对这种小动作乐此不疲,希区柯克在接受特吕弗的单独采访时曾谈到这个外界猜测再三的话题。特吕弗是个非常善于设计问题的人,大概是出于导演和聪明人的敏感,他完全能够理解希区柯克的这种良苦用心,提出这个问题多半是为了满足好奇的读者,所以他问道:“这是不是因为你没有相当的角色可演,而来插科打诨,过过戏瘾或者只求实利?”狡猾的希区柯克当然明白特吕弗的用心,所以也并不隐瞒,顺水推舟道:“这完全是只求实利——点缀银幕。后来是过戏瘾,最后变成了插科打诨。”然而他随后的一句解释却充分体系了他作为电影艺术家的良好素质和宏观智慧:“我必须很小心,一定在影片开始后五分钟里公开露面,这样观众看剩下的部分时才不会分心。”鉴于希区柯克的作品大多是需要观众高度投入的悬疑剧,这一解释就显得相当令人钦佩。

    镜头2:[西北偏北]最著名的那个飞机追人镜头,长达7分钟!
    后来好莱坞很多以调侃经典为乐的喜剧片都曾多次戏仿了这一镜头,比如[白头神探]系列,但在它们轻松的游戏里,究竟有没有刻薄的嘲弄意味恐怕很难辨别。事实上,大多数人对[西北偏北]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这个镜头,当时脸黑似炭的加利·格兰特在镜头前沿空旷的野外公路奔跑着躲避一架农用滑翔机,而飞机上的人却又是机枪又是农药地对他“狂轰滥炸”,应该说这个镜头的视觉冲击力的确惊人,以至于特吕弗对此作出如此评价:“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没有戏剧动机,这场戏抽光了所有的涵义和所有的真实性。”
    这里,我必须向您简单解释一下,当时有很多迷信“戏剧真实性”的影评人对希区柯克的这一处“神来之笔”提出了质疑,指出此处希区柯克虽然用心良苦却处理不当,因为这里的情节存在明显的失实:飞机从何而来(这里希区柯克有意跳过了一场必要的情节交代),为什么敌对间谍组织冒然采用了飞机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杀人手段,派个杀手岂不干净利索?后来飞机撞上加油车爆炸就更是莫名其妙,这使“飞机杀人”这样的做法显得尤其愚蠢。说实话,虽然我对维护所谓“戏剧真实性”的尊严没有任何兴趣和义务,但对此处处理也存有相同的疑问——难道仅仅是为了让电影更好看?如果是这样,鼎鼎大名的特吕弗有必要刻意拔高这场戏的艺术价值吗?以丧失“戏剧真实性”为代价,拍摄这样一场对情节发展没有任何帮助的纯视觉场面,可能对增强影片的娱乐性大有裨益,但对电影的严谨和整体性却无疑是一个重大伤害。(就像[珍珠港]里那长达45分钟的轰炸镜头,其视觉炫耀显然大于推动情节、突出主题的叙事功能)而有趣的是,法国新浪潮的精英人物却恰恰肯定了这种技巧对本质的伤害,这很值得玩味。
             
    镜头3:影片最后一个镜头,伴随着骤然响起的交响乐,一列火车钻进了隧道。
    在酷爱发掘镜头隐喻功能的观众那里,这个火车钻山洞的镜头显然起到了赤裸裸的性行为的暗示作用,而联系上一镜头,罗杰和艾娃脱离险境,平安地躺在火车卧铺上拥抱亲吻,这样的解释就显得更加合乎情理,且服务周到。这让人不由地联想到希区柯克电影性意味的话题,应该说,希区柯克的电影大多数是相当性感的,其中无论是那些技巧纯熟、具有开天辟地的探索性镜头技巧,还是惊艳夺目的明星女主角一贯的金发和尖叫,都充满了令人荷尔蒙分泌过速的快感刺激功能。但是,希区柯克似乎不怎么喜欢赤裸裸的性爱场面,他的电影性感而决不色情,在他的电影里你从来也看不到裸体女郎,更没有肉欲四溅的华丽镜头。而且,希区柯克电影似乎还有这样的特点,那就是爱情片也会拍的相当悬疑,而悬疑片里又总有缠绵的爱情相伴。但这一切并不能回避其作品中存在这样的明显缺陷,那就是为使情节紧凑曲折而忽视人物性格刻画,比如最典型的[爱德华大夫]、[精神病患者]、[鸟]和这部[西北偏北]。

    希区柯克是位伟大的优势导演,影片制作严谨,个人风格鲜明且善于突破模式(传统的和自我的),但也偶有为惊人情节而牺牲合理性和人物性格扁平的致命缺陷。这是作为入门者,我的一点暂时的粗浅认识,希望以后能够丰富和进一步修正。

 短评

恐怖不仅产生阴暗的、狭窄的的空间里,如果需要,也可能让他发生在明亮的、空旷的地方。重要的是让它不知何时来,从那个方向来。

7分钟前
  • 袁牧
  • 还行

喜欢其中的幽默元素,很好地填补了当时技术上的不足。Cary Grant在拍《西北偏北》时,一天的片酬就有5000美元,Eve一天的片酬是2000美元。《西北偏北》上映时引起了极大反响,在当时算是希区柯克呼声最高且最成功的作品。By the way,其实我心目中的理想男主是James Stewart。P.S.话说Stewart本来是要出演本片男主角的,结果《迷魂记》票房不佳,希区柯克觉得James太老气质不再,后来就回绝了他。结果最后Hitch找了比Stewart还大4岁的Cary Grant(不过Cary Grant看起来确实比James Stewart年轻些)。《迷魂记》成为了James Stewart和希区柯克最后一次合作。

12分钟前
  • 因爱斯坦的忧愁
  • 力荐

商业片导演还是应该以希区柯克为偶像,积极地汲取营养。

14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明明叫北西北很好,为什么豆瓣选名是西北偏北呢?唉..谍战片的经典,十分喜爱那个建在峭壁上的木屋。加里格兰特一错再错地被利用到底,变成了半路出家的间谍,整部割裂式的情节让人感到十分有趣。

17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后悔自己不是学电影出身,不然能对希区柯克的电影“长篇大论”,写他个几篇论文,赶机会也模仿他拍个作品。庆幸的是自己不是学电影的,不然把爱好变成任务,爱好终会变成痛苦。

20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应当说是希胖生平野心最大的一部电影,要满足恰逢其时的精神分析理论,要将已经锤炼至炉火纯青的悬念技艺再推升到一个新的层级,要拍出几个永垂影史的场景,要在貌似娱乐性的场景中注入有涉冷战对抗的荒诞味母题……功败垂成也得对其有敬意 3.5

24分钟前
  • LOOK
  • 推荐

一个被误认为是A的人去寻找并不存在的A.现在看来并不够悬疑,不过在当时相当不错.

26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情节一如既往的愚蠢,但是这次的摄影太漂亮了,摄影师非常棒,嗯。

27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你变成了一个不存在的人。经典的飞机杀人一幕,确实大银幕震慑。旁边一个胖头男开音轨给天真小妹讲解起来:知道嘛,大家都说诺兰《星际穿越》玉米地🌽,其实原始出处是这里。

32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上海电影节展映】4K修复版。 放到今天依旧是一部超赞的商业类型片。犯罪,悬疑,喜剧,爱情,动作…飞机火车总统山,各种元素应有尽有。开启嘴炮模式的加里格兰特魅力无穷,演技润物无声。金发女主也很有魅力。名垂影史的摄影和分镜更是名不虚传,道具布景也很精致。巨幕效果亦为影片增色

35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肥西对场景分镜头的要求近乎苛刻,那场公路农场飞机的追杀戏已经载入影史,在《认识电影》里有100多个分镜,包含远近中景、构图、运动镜头、人物表情和台本。于运动镜头的推敲,肥希你是有多痴迷。8.4

36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8/10。希氏偏爱使观众随着角色视线看见威胁的接近产生焦虑:罗杰被大灌波旁酒后飞速转换方向盘逃命,故意拍到前景的发动机盖,给观众带来疲劳驾驶的震颤;在罗杰和伊娃对话的餐车外出现警车,侦探走向停止的火车;在罗杰刮胡子的时候清洗室进来两侦探;当罗杰乘侦探们的车开走,镜头摇向伪装成园子的打手;总统山上的打手突然从背后跳出来;辅助悬念的幽默俯拾皆是,譬如罗杰给母亲指了右边的打手,母亲直接对谋害儿子的打手发问,电梯乘客们哄然大笑,再如罗杰假装疯子,质疑艺术品真假,不按规矩随意出价,被保安撵走让封锁拍卖会的打手干瞪眼,制造混乱脱险的套路上升了新意。锋芒犀利地探讨了国家造成公民的牺牲,政府为了重要的情报乐意以普通人的生命作为诱饵,仅高潮就表现了政府的冷酷:国父头像高高在上盯着逃亡的男女主角,冷漠不眨一眼。

41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可能是期望值太高,这部希胖知名度最高的电影之一却成为了我在今年至今为止最糟糕的观影体验。纵观这个剧本,逻辑硬伤无处不在,人物行为不合理性严重,一些细节处理幼稚到令人发笑,这样的故事让人根本无法提起观影乐趣。即使有希胖精湛的戏剧处理手法和剪辑功力,这部电影现在看来仍有过誉的嫌疑

45分钟前
  • 风雨骑老师
  • 较差

希胖的所谓“悬疑”是极度尊重观众的悬疑,不明白这一点的后来者都只是东施效颦罢了。

46分钟前
  • 力荐

情节上的大悬念依然优秀,细节上的纰漏从今天的电影水平来看又令人无限遗憾。

48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如此巨大的逻辑错误,这片居然成经典了=,= 声效还不错,女主角的每一套裙子都挺美的。至于最后的火车进洞。。。

49分钟前
  • a little mark
  • 还行

一年里最后一天能看这么好电影,新年快乐。

51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希胖就是质量保证,场景多样巧妙,对话幽默感十足,复杂的悬疑片也能很轻松。

56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力荐

想问自己为什么要看国语配音版的 “噢!太好了,他把床铺好了!” “对” “就一张床!” “对” “这是个好兆头!” “对极了!” “一个光着身子的人,能干什么呢?”

60分钟前
  • 喜儿喂鸭正经地
  • 推荐

经典悬疑追踪片配美女帅哥的模式,现在倒是看过很多类似的故事,不过在当时肯定是很轰动啊。当然最后那个总统雕像那里还是够刺激的,嘿嘿,火车进洞。(被选进Museum of Sex里面作为电影情色段落发展历程的一部分。。)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