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芸知道

HD中字

主演:黄轩,杨采钰,徐帆,莉迪亚·佩克汉,赵淑珍,张洪杰,茹萍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1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2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3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4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5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6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13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14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15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16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17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18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19只有芸知道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你的杯不应该为我而空

突发奇想要去看冯小刚改编自挚友真实爱情经历的电影《只有芸知道》,是源于一篇在朋友圈看到的赞扬黄轩演技的文。这篇文的题目超级霸气----《今年华语电影最残忍的一帧画面,来自黄轩》,文里还特别提到黄轩能在《只有芸知道》饰演隋东风,是“对的时间遇到对的电影,是演员的幸运。”

看完电影,我打了三颗星,一颗给风景,一颗给黄轩的三场哭戏,一颗给女主角的颜值。只是,无关编剧、无关主题、无关所谓爱情秘密。

来自北京的隋东风和罗芸在新西兰打工,他们同时遇上了一个好房东,这是他们的幸运之初。接下来,想要恋爱时,遇上彼此;想要结婚时,遇上赌博成功,还发了一笔横财;想要创业时,刚好房东有亲戚低价转让餐馆;想要开业时,空降一个貌美如花聪慧伶俐的外国妞;想要养狗了,就有人送来一只流浪狗布鲁。他们爱情,既没有隔着家仇国恨,也没有颠沛流离,甚至没有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地鸡毛,人生简直顺利得令人生妒。所以连女主都说上天也觉得太过于厚待她,所以要她历经死劫。于是布鲁得了病不得不安乐死,女主也在45岁时死于心脏病,留下男主一人独自怀念.

看电影简介说女主罗芸隐藏了一个只有她知道的秘密,秘密的背后却是她对隋东风刻骨铭心的爱…… 这个秘密给了我悬念,我一直在等待揭晓这个秘密。然而,所以等了解到这个所谓的“只有芸知道”,竟只是这样一个毫无意义的,无关痛痒的“秘密”时,我简直啼笑皆非。把天意当成人为的烦恼,实在是庸人自扰之。

冯小刚说拍这部电影是为了纪念一段相濡以沫的动人爱情。是,我承认这是一个几乎像童话一样美好的爱情故事,但正因为太过美好,太纯粹,反倒失去了感动人的力量。

毕竟他们两个比起这世间的太多夫妻已经是太幸运了。曾在一期《朗读者》里知道一对85后的小夫妻----丁一舟和赖敏。赖敏得了一种医学术语叫做“遗传性的小脑共济失调症”的罕见病,俗称“企鹅病”。这个病基本无药可医,患病的人发病后小脑会逐渐萎缩,行动和语言也相应地退化,接着内脏也会跟着萎缩掉,直至死去。

当年轻的赖敏开始随时摔跤,无法正常行走时,丁一舟来到她身边;当赖敏无比憧憬地提出想要到处走走看看时,丁一舟兜里揣着全部家当的200块,骑上一辆三蹦子,就带着赖敏上路了。一路打工一路走,他们不知道这一去路途中会发生什么,只要守着彼此,开心快乐就无所畏惧。

接下来他们还面临着更大的考验,这个病具有遗传性,赖敏的妈妈就是因为这种病去世的。所以,当赖敏怀孕时,他们不得不做出选择……

《只有芸知道》里罗芸因为早产心脏天生发育不全,所以当时医生预言她只能活到二十岁。但她不仅活过了二十岁,遇到了将她当做掌中宝的隋东风,一直活到45岁。对他们而言,这25年简直就是上帝对他们格外开恩的眷顾。这是电影要表达的最大遗憾,也是催人泪下的痛点。只因为“半路留下来的那个人,苦啊......”

再看每天都在和上天争分夺秒相守的赖敏和丁一舟,面对如此际遇,镜头前的赖敏依旧笑容灿烂,不悲天悯人,不阴郁沉沦。而丁一舟说“我并不认为她在拖累我。她其实是在成全我,成全了我作为男人的一份担当和责任。真正在发光的是她,而幸运的是我,因为我能占有这份温暖。”相比这段朴实的言语,只觉得《只有芸知道》讲述的爱情秘密太过于苍白而矫情。人生就是含辛茹苦,而生离死别便是最平常的一种。

我们的感情空间无限,而感情也有很多种。有的人离开,但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我们纪念的方式也有很多种,“过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负。”不是沉在痛苦里无法自拔,重要的是活着的人要好好的活,用你的心长久地保存对他的爱,这才是对曾对你付出深情的人最好的安慰。

我好友的父母亲非常恩爱,但父亲47岁患癌症去世。好友妈妈守寡二十多年,却在77岁的时候遇到一份新的爱情,去年两个年龄加在一起超过150岁的老人领了证,结了婚,甜甜蜜蜜过起令人羡慕的二人世界。

谁说这个世界上爱情只有一次呢。谁说一次死别人生就没了期盼呢?两个老人让我们再次见证了爱情的模样。

简贞在《四月裂帛》有句话“深情即是一桩悲剧 必得以死来句读”,所以我想《只有芸知道》是贯彻了用死句来读的,然而,这之后还有一句“你真是一个令人欢喜的人,你的杯不应该为我而空”。重要的是我们爱过,拥有过。这样看来这部电影其实应该算是人间喜剧。

 2 ) 电影除了尴尬还是尴尬,是我很没有情怀吗?

在开头声明一点:这篇影评并不针对故事原型张述和罗洋老师,也不针对黄轩和杨采钰老师,仅仅是表达一个普通观众对张翎编剧和冯小刚导演的《只有芸知道》的个人观感。

看完这部电影,贯穿始终的一个感觉:尴尬。

首先,看各种影评,做好了电影没有什么情节的准备。看完我觉得说电影没情节是不对的。电影通过隋东风在罗芸去世后,相继去克莱德、海上以及罗芸北京的家安放罗芸的骨灰,然后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倒叙(而且在倒叙时没有直接以线性叙事,有选择性地打破故事发生顺序),交代了隋东风和罗芸一起度过的三段生活:在奥克兰相识、结婚;从奥克兰转战克莱德开中餐馆;离开克莱德后返回奥克兰,罗芸重病去世。这个架构是OK的,也考验编剧、导演、剪辑等人的功力,从大方向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具体到每一段落的叙事时,明显感觉到编剧和导演是硬生生地通过一些生活场景拼凑情节,给我的观感是,机关领导列好发言大纲后,秘书从网上东一榔头西一棒子down了一堆东西,堆砌后交差完事,不排除偶尔有灵光乍现的金句出现,但掩盖不了平庸乏味的本质。

我讲一下二人在克莱德开餐厅的故事。这一段作为二人重要的相濡以沫期(整整15年),导演安排了哪些情节呢?我觉得主要归结为三个方面:二人装修餐馆时爱好环球世界游的麦林达(音译)从天而降(这样的安排电影中比比皆是,比如来一只狗了、餐厅来一场火灾了、来两场赌场胜利、来两次病魔……),这以后在片中以二人挚友的角色贯穿着;二人在餐馆回家路上或者自己家里,有一搭没一搭地逃离厨房油烟味后,聊着鲸鱼和罗芸一直未填满的安全感;收养一只狗,某种意义上是罗芸不能生育的替代和寄托,二人都寄予了很深的感情,但是很不幸狗得直肠癌不得不安乐死去。任何一部电影想要输出情感,必须做到技术上(主要是剧情设计层面)的精确。冯导在这一段故事中,想要输出的上述三种情感,有多大程度做到了呢?

从二人有麦林达这样的知交挚友这一条来说。很抱歉,电影中呈现的日常的餐馆交流、夜斗吃霸王餐的持枪者,甚至收到麦林达的明信片、坐直升飞机探访麦林达看极光,我只看到很平庸的情节铺展,这些情节就像电影中总是爱出现的隋东风和罗芸充满仪式感地倚在一起或倚在树上及房屋的画面以及隋东风和罗芸那些尴尬的语言梗,除了刻意的设计和潦草的剧情需要,完全让人get不到这段真挚友谊究竟为何发生、体现何处、又为何延续。

至于二人的爱情,同样陷入了叙事很没说服力的困境。开头鬼片一样的设定后,杨坤的音乐就出来了,旋律好听歌词也很感人,但就是感觉很乱入。隋东风在去克莱德的路上(电影中关于长路和远方的镜头特别多,我承认景色美,但也仅仅是景色美而已),到达后与麦林达相遇,展开了上面提到的15年的相濡以沫期。看之前我对自己说:网上都说这是一部很感人的爱情片,那种平凡人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感人片……从开始我其实一直在期待,来吧,导演,尽情地戳我的心脏吧……一度被磨得没有耐心的时候,我都自我催眠,大招在后边,那些微博大V还是很在乎自己声誉的……实在忍不住的时候,我看了下手机,已经开场39分钟了……而剧情一再展现给我的,仍是隋东风和罗芸像两个刚进剧组的演员,接到任务要演一对情侣,两人在编剧和导演的拙劣安排下,卖力地配合演出,自己给自己加油鼓劲:我们是那么相爱的两个人……那些相拥的时刻、那些汽车里的告白、那些卧室里急不可耐的情欲戏,请一起为他们加油……很可惜,除了看出来隋东风和罗芸是两个扁平化的好人以及他们的假客套外,并没有感觉到这对情侣感情深在哪里、为何而深。

而且,后面只有罗芸知道的秘密之一,就是在所谓的世外桃源这里,一直有着一颗向往远方和诗的心,也就是说,soulmate,根本不存在的,隋东风知道罗芸的内心世界还没有所谓的闺蜜麦林达知道的多。仅仅让人觉得两个好人得有多能忍啊:隋东风在克莱德拥挤的油烟中坚守着卖力挣钱,兑现林太所谓的安全感;罗芸在所谓的世外桃源般的牢笼里隐忍着内心逃离的渴望……而且两人一忍就是15年!我一个旁观者,都觉得这种生活有些boring了,我们的男女主角,两人宿命般的老好人,苦苦撑了下来(对于他们这种老好人思想,我觉得真的应该在民主生活会好好批斗一番了),尤其是女主角,还隐藏得那么深。我并不是说平凡之中没有真情,真情有时就是平平淡淡,我看《平如美棠》的时候也会感动,但是很遗憾,看电影的时候我只感觉到尴尬。那些看似文艺腔十足的灵魂交流,甚至那些对情节助力作用几乎为零的旁白,时刻暴露出编剧和导演拙劣的叙事能力。我不否认他们铆足了劲,在自己的理念池注满了各种深情厚谊,正像现在那些影评所鼓吹和兜售的,但是,想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

相濡以沫期作为重头戏,在我的观感中,除了在具体场景玩转花样调度、演员拼尽全力装深沉卖力演出,做到有限度的精致外,这些缺乏内在深层次关联的机械罗列,并没有完成整体层面的叙事效果。至于后面的一见钟情、赌博式婚姻,甚至后面的重病去世,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具有多大说服力了,何况这些叙事几乎和相濡以沫期一样,中规中矩地选取事件,平庸乏力地完成叙事目的。电影中让我觉得有些尴尬的场景是,一次是隋东风在兽医所楼道哭泣,旁边知心阿姨说我懂你的感受,一次是隋东风在渔船上给船主讲完故事后,船主打电话给自己妻子说“I love you”,我的妈呀,9102年都快过完了,还玩这种浅层次的人情梗。

整部电影看完之后,给我的感觉就像我开头对电影大纲的归纳一样,编剧和导演用足足的132分钟(算了,反正我的时间不值钱),仅仅做到了告诉我一个故事梗概,就是一个异国他乡漂泊的情侣情深不寿的故事。而我真的发自肺腑的说一句,我是带着十分的诚意和百分的期待,准备去邂逅一场沉浸式的情感旅程的。而张翎和冯小刚,只给了我一张导航图。

看电影过程中,导演有意无意选取明信片般的风景镜头,再配以简洁的音乐,那一瞬间我以为走到了《断背山》的片场,不好意思又要吐槽了,同样是多个时期的段落叙事,《断背山》为什么能从平淡的生活流中截取事件,到最后积蓄成感人至深的冲击力,编剧和导演你们如果真的在学习和致敬,不应该只学到皮毛。另外,关于两个漂泊他乡孤独的人相恋的故事,华语电影里也不是没有先例,不怕人笑话,我重温一次哭一次,电影叫《甜蜜蜜》,拜托编剧和导演了解一下。

几乎两年之前的同一时间,我也是冒着严寒去一家影院看了某部电影的点映,当时好像也是被评论蛊惑,准备邂逅一场情感洗礼的,但看完电影糟糕的叙事之后,我在豆瓣短评留下了“完全get不到冯导的表达点,叙事感觉真的很一般。。。”的评论。没想到惊人般相似的历史又这么快故伎重演。而且,我个人觉得,《芳华》的质量与口碑和票房是名不副实的(甚至包括现在豆瓣7.6的评分)。如果套用一句网络流行语,“谁给了冯小刚拍《只有芸知道》的勇气”?我觉得是两年前的虚假繁荣给的,我现在只有一点期望,《只有芸知道》千万不要得逞,否则2021年12月估计冯导又要搞什么温情大戏了:打着情怀的名义,枉顾叙事的乏力。

 3 ) 有一种浪漫,只有芸知道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去年就开始期待冯小刚在新西兰拍的这部爱情片上映,没舍得花钱去电影院,我和陈先生终于在昨天等到了网上更新的高清版,两个人窝在沙发上看得泪如雨下。

《只有芸知道》这部低调的爱情片,在豆瓣上评分只有6.5,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它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动人心弦的悬疑,没有狗血现实的爱恨,整部电影只是平淡又紧凑地叙述了一个真实普通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个在许多人看起来非常普通、毫无新意的故事,但又是一个让生活在新西兰的华人移民感动流泪的故事。我一点也不奇怪这部电影在国内被许多人吐槽,因为它所叙述的故事情节和浪漫,是一种只有海外移民才懂的辛苦和感动。

从电影评价的两个极端,可以看出中国和新西兰这两个社会的巨大反差。

一、只有新移民才懂的惺惺相惜

《只有芸知道》讲述了一对80年代移民新西兰的夫妻的爱情故事,然而在他们的身上,依然可以看到现在许多新移民的影子。

男主角隋东风是一个考上了新西兰的音乐学院,可是交不起学费的穷小子。于是他来新西兰读语言,靠送外卖维系生活。女主角罗芸在新西兰的海鲜市场打工,她是一个先天性心脏缺陷的早产儿,医生预言她活不过20岁。

两个人因为租了同一个房子而成了室友,一来二去便心生情愫。罗芸因为自己先天性的心脏缺陷,拒绝了隋东风的求婚,可是却又心怀着对美好爱情的希望,于是把决定权交给了赌场。没想到,在几率很低的赌场游戏中,隋东风却赢了赌局,罗芸也下定决心嫁给了隋东风。

隋东风和罗芸的相识相爱,在新西兰的移民中非常常见。在餐厅打工、送外卖、做苦力、跟别人合租、打工换宿……这些事情,几乎是每一个初到新西兰的华人的必经之路。

只有经历过将梦想藏在心底,用苦力换取生存的那种一无所有的日子,才会懂得隋东风和罗芸在异国他乡相遇的一见如故和惺惺相惜。

没有身世背景,没有职业贵贱,没有门当户对,隋东风和罗芸的婚事,就是一个交给老天爷决定的赌局。对一无所有的隋东风来说,遇见自己喜欢的人,就努力把她娶回去。对于命在旦夕的罗芸来说,遇见两情相悦的人,就争取用力去爱一次。

爱情,本来就应该如此简单才是。

我看见一些影评说这场婚事太草率太荒诞,可是这样纯粹的爱情,对于一无所有、独自漂泊、白手起家海外新移民们来说,却无比真实。

隋东风看见罗芸因为打工洗鱼而粗糙的手,没有说“别干了,我养你”,而是送了她一支护手霜。在我看来,这就是在新西兰普通移民里最真实的生活和最真实的爱情。我没有能力养你,但我可以尽我所能去爱护你。没有体会过生活窘迫的情侣,自然不懂得电影里的惺惺相惜。

二、只有老夫妻才懂的生死别离

两个人的婚礼,就是在合租的房子里和房东一起吃了顿饭。房东林太是一个独居的寡妇,她为罗芸梳头的时候跟她说:“不要相信那些白雪公主的神话,其实所有长久的夫妻,一定都起过离开的念头。”

林太说,林先生是一个只会画画的书生,家里所有事情都是林太一个人操心,有一次,林太出远门以后回到家,看见厨房水池的脏碗上蚂蚁都堆成了山,想死的心都有了,但她还是没有离开林先生。因为这些是她能忍的事情,如果换一个男人,遇到一些她不能忍受的事情,岂不是更糟糕。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上一辈的人,东西坏了就修一修,我们这一代人,东西坏了就换新的。对待婚姻,亦是如此。

婚姻不幸的人,总以为换一个人一切都会好起来。可事实上,哪儿有什么完美的夫妻,长久的婚姻和爱情,都是靠忍耐、磨合、理解和包容。

在为隋东风和罗芸庆祝新婚的酒桌上,林太因为想念亡夫而醉酒流泪。她哭着说:“如今你为什么要丢下我一个人……半路留下的那个人,苦啊。”

“半路留下的那个人,苦啊。”在罗芸手术前的那晚,她也对隋东风说了这句话。不知道这一句话,戳痛了多少夫妻的心。

我不忍先离开,因为我不舍得留你一个人在这世上,孤苦伶仃。

我害怕你先离开,因为没有你的世界,我将寂寞难挨。

这是只有相濡以沫的夫妻,才懂的痛。

手术的前一晚,隋东风在医院陪罗芸。罗芸依偎在隋东风的怀里,平静地交代了自己的后事。没有痛哭流涕,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矫情煽情。一对相濡以沫十几年的夫妻,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足以有互相支撑和接受现实的勇气。

罗芸去世以后,隋东风按照她的遗愿,把她的骨灰分成了四份。一份埋在了他们曾经居住的小山坡上,陪伴着他们曾经视为家人的狗狗;一份撒到了凯库拉的大海里,随着罗芸最爱的鲸鱼畅游大海;一份交给了罗芸的父母,让她回归故乡;一份留给了隋东风。

他走了一万五千公里的路,把妻子的骨灰,安放在了她喜欢的地方。

世上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却有许许多多经历过生离死别的婚姻家庭。病床前的守候,手术室外的煎熬,医生谈话时的冷静克制,面对今后生死未卜的陪伴和支持,都是婚姻里最平凡的爱情。

许多人在吵吵闹闹中过着徒有虚名的婚姻生活,不交心,无交流,亦或者婚姻被柴米油盐和岁月磨灭了浪漫和心动,只剩下搭伙过日子的心态。当对方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婚姻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等不到死亡来将他们分离,利益和财产就足以让双方露出丑恶的嘴脸,撕碎一个形同虚设的婚姻。身在这样的婚姻里,自然体会不到电影里孤守一生的心碎。

愈是经历过生离死别的夫妻,愈是能明白电影中的冷静和悲伤。

我不想没有你,但我也会为了你,好好活下去。

三、只有新西兰人才懂的乡村生活

两个年轻人,漂泊在异国他乡,隋东风为了给罗芸更多的安全感,带着她离开了奥克兰,去了一个叫克莱德的小镇上。他们用所有的积蓄付了首付,买了一栋山上的房子,开了一家叫做“芸”的中餐厅,收养了一条叫布鲁的流浪狗。两个人过上了安稳的婚后生活。

每天的日子,就是买菜、做饭、打扫、遛狗、晒太阳、发呆。堪称神仙眷侣。

然而,这样平凡的日子,在国内的观众看起来却十分地“不接地气”,根本没有共鸣。

冯小刚用很多车子开在乡间小路的镜头,一览无遗地展现了新西兰的美。没错,新西兰最美的风景,就是在这样无数个不知名的乡间小路上。而新西兰最普通的生活,就是电影里这样的“一座房子,一棵树,一间餐厅,一条狗”,亦或者,是这种慢悠悠地沉醉在自然风光里发呆晒太阳。

我和陈先生看着电影里熟悉的自然风光,熟悉的地点场景,恍如隔世。仿佛电影里面的故事,就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但我也能理解,对于生活在国内的人来说,这样“无所事事、不思进取”的生活,就像做梦一样遥不可及。

隋东风和罗芸在小镇上的生活,是只有生活在新西兰的华人才懂的辛苦和幸福。

逃离奥克兰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去小镇上安居乐业,是许多新西兰新移民的选择。陈先生和我,也曾有过这样的念头。

相对于国内快节奏的生活、高压的工作环境、复杂的人情往来,新西兰这种慢悠悠的节奏、无聊的日子、简单的生活,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是一个在国内无法实现的梦。国内的观众自然不懂也不明白,原来日子还可以这样过,原来这样的日子在新西兰只是最平常的乡村生活。

还有,有的人也不会明白,原来不生孩子,婚姻也可以很幸福。

罗芸因为子宫肌瘤而流产,失去了怀孕的能力。隋东风说:“我有你就够了。”他们在新西兰,没有人会在乎生不生孩子这件事。可是如果在国内,无形的社会压力会让不孕不育成为扼杀婚姻凶手。

许多人根本没有想过,活着是为了什么?工作是为了什么?结婚又是为了什么?没有好好想过的人,就会觉得电影里描绘的故事不切实际,因为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男女主角要过这样的人生。

四、只有在国外的人才懂的追寻自由

隋东风和罗芸在小镇上的餐厅招了一个当地的服务员Melinda,她是一个典型的kiwi女孩,热情大方、充满活力。她过着罗芸所向往的自由生活。

Melinda通过在餐厅打工还清了助学贷款,去了印度寻找佛教的奥秘;七个月后她回到小镇继续打工攒钱,又去肯尼亚看动物大迁徙,在当地教英文;一年后,她从印度领养了一个孩子,带回了新西兰;五年以后,Melinda走过了圣地亚哥的朝圣之路,回到乡村教书,给罗芸和隋东风寄去了明信片。

罗芸羡慕Melinda,因为她是那么自由,可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曾经我觉得,像环游世界这样的事情,只有屈指可数的有钱人才能做到吧。可是来新西兰以后我发现,好多国外的年轻人,他们早已习惯了背起行囊满世界穷游,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

我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靠什么挣钱呢?怎么养活自己?不用结婚生子嘛?爸妈同意吗?总在外面漂,没有稳定的事业怎么行?以后老了怎么办?……” 无数个问题,横在梦想和现实之间,让我们不得不接受,他们过的自由生活,是我们永远也无法企及的。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们有太多无形的牵绊和无法跨越的条条框框。即便身在国外,即便不用去在乎别人的眼光,可我们终究还是逃不掉自己给自己画的牢笼。

就像罗芸问隋东风:“咱们就在这儿开一辈子餐馆啊?” 隋东风说:“挣几年钱再说吧。”这是多少中国人的想法啊!先挣钱,先攒钱,等到时候再说吧。可是,我们真的能等到那一天吗?

“人生无常,想做的事情,就大胆去做。”每一次天灾人祸之后,我们都会这样对自己说。可是,我们始终在挣钱这条路上,走不到尽头。

罗芸为了改变一成不变的生活,在极光下许愿,希望餐厅毁掉,这样他们就可以换一种活法儿了。在小镇上开了15年的餐厅,真的因为一场意外失火而被毁了。于是,隋东风和罗芸卖了小镇的房子,回到了奥克兰。可是不久后,就得知了罗芸的噩耗。

罗芸没有机会去看鲸鱼了,隋东风把她的骨灰撒进了凯库拉的大海里。

人生有许许多多的遗憾,我没能陪你白首到老,是无法改变的遗憾,而我没能去完成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是我原本可以避免的遗憾。

自由,是我们毕生的向往。对于海外华人来说,它离我们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只有芸知道》,或许是一部只有新西兰华人才能看懂的爱情故事。它讲述了新移民在底层打工的艰辛,贫贱夫妻相濡以沫的爱情,海外简单又寂寞的乡村生活,异国他乡相互扶持陪伴的婚姻,脱离国内传统价值观之后对更多自由的向往。

对在国内的人来说,这是一部很“假”的电影;但对于生活在新西兰的人来说,这是一部很写实的作品。

我也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才明白一个道理,有时候我们觉得一个事情很“不切实际”,不是因为它是假的,而是因为我们见识的太少。

有一种浪漫,只有芸知道;有一种爱情,只有你我才懂。

 4 ) 不可多得的烂片,做新西兰的宣传片都显得不伦不类

我看到很多人会说这部电影,"情感单薄然而拍摄风景优美,适合做新西兰宣传片”。但是恕我直言,就算是宣传片这部电影也是不够格的,因为它没有呈现出新西兰的“旅游性质”的那一面,只是一对假人互相忍耐对方和生活对于自己的岁月静好的戏剧的满意扮演,和宣传片有什么关系?

这部片子的情感单薄,单薄到什么程度?我在女主角那么漂亮的情况下竟然打开手机开始刷知乎了。这是怎么样烂的剧情和怎样弱的共情能力啊!

单薄到演员哭我没有任何感觉,就像看和我毫无关联的PPT一样。是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做到电影里的人那么多泪点而观众没有丝毫共情的呀?

这一点,身为成熟导演的冯小刚做到了,晚节不保啊。

然后说说这部影片情感单薄的地方。

影片里女主男主为什么相爱?不知道。只有他们两个知道,反正俊男美女看上眼了就对上眼真分不开了。这个让人费解。我甚至揣摩不到作者意图。

女主和男主在应该有大的情感波动的地方都没有波澜地过去了。狗狗死了,女人就抽根烟说没事。我想说生活不是表演,有情绪爆发的地方没有人会犹豫。但是女主的表现就好像她知道她是一个淡情片的女主,所以她要理应地呈现岁月静好,所以她把情绪压抑在一个比较低的程度,让人无法感受。

男主对于女主有心脏病瞒着他十五年的事没有任何情绪波动,用爱解释一切。你们是神仙吗?不食人间烟火。

林太是谁?她为什么对这一对恋人看得顺眼,为什么愿意那么帮助他们?我没看出来为什么。

梅琳达到底为什么和这对人称为好朋友?又是天意来证明咯。

男主和女主的生活只有彼此。生活都没有用武之地了,都挤压给他们的爱情了。我就想问什么样的爱情可以这么神奇的魔力,如果有,是不是全世界的物是人非都要让路给他们的爱情了?

这么单薄的人物,这么单薄的剧情,导演有信心给这部片子拍出来,是为了什么?他审美趣味这么低吗?还是单纯为了纪念好友?

好友的爱情如同虚伪的童话宣传片,他信了?

我心里是不甘和痛苦的。因为这么好的故事,这么好的女主角,被冯小刚埋在他的岁月静好下,什么都没有变化,让人可惜。

其实这不是冯小刚第一次避重就轻,岁月静好了。“芳华”里就有很多避重就轻的影子,让人觉得心口的石头悬而未落,很不着气。

冯小刚应该是要对得起他的这块招牌的。虽然坦白说我没有从他的电影里获得过感动(可能是我看的他的影片不多没淘到宝贝)。

招牌是一个导演的全部骄傲。就好像提到陈凯歌想到霸王别姬一样。霸王别姬甚至能给人活的的感觉。一个好的导演就是可以做到拍出来的东西透着活性甚至给人以假乱真的感觉。

李安对于一个对于人性比较了解的人,这方面做得也是比较好的。

好的导演都是努力靠近和了解人性,我不明白冯小刚怎么就朝相反的路去,避重就轻,甚至还拍出一部岁月静好来作为他晚年一部作品。我不得不说出自己的遗憾和失望。

希望冯小刚不要晚节不保,也希望他晚年能够尝试着把自己的世界拓开一些,看看世界的真相,也让自己的镜头下留下一些真相。

以上。

言于此尽。

 5 ) 《只有芸知道》:年过花甲的冯小刚,藏在酒和电影里的孤独

01

岁末,冯小刚的电影又来了。

这次,没有了媒体的喧嚣,没有了宣发的热闹。《只有芸知道》突然定档,相比冯小刚过往的作品,有些悄无声息地就上映了。

电影的诞生过程,像极了影片的名字,或许“只有芸知道”。

冯小刚今年已经61岁,这个已过花甲之年的双鱼座男人,如他自我评价“敏感、脆弱、浪漫”。他说这部《只有芸知道》也有着双鱼座的这些特质。

冯小刚又拍了一部他自己想拍的电影,就像2年前的《芳华》。跟《芳华》从他本人年轻时文工团的经历中获取灵感不同,《只有芸知道》是取材于身边挚友的真实故事。

电影的结尾字幕一语中的地道明了冯小刚拍它的初衷:纪念一段相濡以沫的爱情。

或许,这也代表着冯小刚自己的爱情观,也像《芳华》一样纪念着他们这代人年轻时的岁月。

然而,《只有芸知道》却没能再现2年前《芳华》时口碑和票房的丰收,在同档期另一部同样是爱情题材的电影《半个喜剧》面前,冯小刚的新作已难起波澜。

令人感叹的是,《半个喜剧》的风格类型,正是冯小刚当年得以成名和尤为擅长的现代爱情喜剧。

可他经历过半生浮华后,拍了如白水般柔静舒缓的纯爱电影,却再难赢得如今这群年轻观众的心。

02

不能否认,在中国的电影史上,冯小刚是永远无法绕开的人。

他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精英的光环。但他开创了国内贺岁电影的先河,成为低谷中的国内电影市场再度崛起的启动者和引领者。

他经常开炮引发了无数争议,但总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他树敌不少,但至交密友支持者同样众多。

如今回顾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平均口碑和质量也依然是圈内导演中的翘楚。

他的电影涵盖了各种类型,有《甲方乙方》《没完没了》的喜剧,也有《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的悲剧;有《手机》的现代,也有《夜宴》的古装;有《非诚勿扰》的爱情,也有《集结号》的战争。

他敢于触碰那些足够敏感的话题与题材,不管是《一声叹息》的婚外情,还是《一九四二》《芳华》的悲壮历史,甚至《我不是潘金莲》的官场与政治。

他用《我不是潘金莲》《私人订制》的辛辣和讽刺针砭时弊,也用《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的深情与温暖讲述故事。

可他“小钢炮”的性格作风,终于还是让他在花甲之年陷入了人生中最大的漩涡和风波之中。那部风波导火索的电影《手机2》至今杳无音信。

或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只有芸知道》才如此低调的诞生。而经历过风波的冯小刚,似乎也一下子平静了许多。

时隔一年后,冯导的微博终于更新。往日的调侃和嬉笑怒骂少了,更多流露着年华已逝的念想和轻声细语的温度。

他说他要拍的是“让人心暖的电影,给爱排毒”,他说“年过六旬该要直面本心”,他说他“在《芳华》里摘掉面具,在《只有芸知道》里脱掉铠甲”。

突然意识到,那个在《甲方乙方》里大口吃着饺子,一本正经地说着段子,让葛优念叨着“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的冯小刚,也老了。

03

人老了,就会一种不可名状的孤独感。

如今的世界,早已不是他心中的江湖,就像他靠当演员而不是导演拿到金马奖的《老炮儿》,六爷就是他自己,日薄西山,困守规矩,晚景凄凉。

于是他更愿意追忆过去的美好,这才有了《芳华》和《只有芸知道》。

然而这两部电影中,主人公还是孤独的。都由黄轩饰演,《芳华》里的刘峰一生坎坷终身未娶,《只有芸知道》里的隋东风中年丧妻永失所爱。

当回想冯小刚的其他作品,突然发现,其实冯小刚电影中的孤独感一直如影随形。

《集结号》中张涵予饰演的老兵谷子地,《唐山大地震》中张静初饰演的方登,《一九四二》中张国立饰演的老东家,《我不是潘金莲》中范冰冰饰演的李雪莲,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弃儿”。

就连《非诚勿扰2》里,也有中年离世的孙红雷;《天下无贼》里,也有失去爱人的刘若英;《甲方乙方》里,也有病妻亡故的杨立新。

冯小刚的电影里,一直隐藏着人生的悲戚和孤独。这种孤独,才让《非诚勿扰》里邬桑的哭泣如此动人,才让《非诚勿扰2》里李香山的人生告别会笑中带泪。

冯小刚好酒,他也把这份孤独酿在了酒里,饮进了肚里,藏在了电影里。

《甲方乙方》里的年夜酒,《集结号》里的喜宴酒,《非诚勿扰》里的相亲酒,《唐山大地震》里的团员酒,《芳华》里散伙酒,《只有芸知道》里的交杯酒。哪一杯不是五味杂陈,醉己醉人。

04

2015年,在电影《老炮儿》的宣传期间,冯小刚来到多伦多,见到了自入伍即相识、已移民此地的多年挚友张述。

当天,冯小刚发了条朋友圈,两个人坐在路边的草地上,相对无言。配文“归去来兮”。三天后,他又在朋友圈里写道“别了多伦多,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了,来来去去间头发就白了”,配上一张孤独背影的照片。

2017年,张述的爱人罗洋因病去世。当年,张述在公交车上偶遇罗洋,他拉上冯小刚问他意见。两人从相识到恋爱再到结婚,冯小刚是这段爱情历程的见证人。

《只有芸知道》正是改编自张述和罗洋间真实的故事,连公交车上的邂逅都一样。

2018年12月,冯小刚和张述去西安找作家张翎,《唐山大地震》正是由张翎的小说改编。

张翎和张述一家曾同住多伦多,两家离的不远。张翎的丈夫陪着张述在医院送了罗洋最后一程。有这层关系,从来不写剧本的张翎答应为《只有芸知道》撰写剧本。

演员方面,冯小刚让《芳华》中没能走到一起的“刘峰”和“林丁丁”再续前缘,黄轩和杨采钰分别饰演剧中的隋东风和罗芸。

这是一段一生只爱一个人的故事,可在爱情之外,却是总有一个人要先走的人生孤独。

冯小刚和张述在多伦多休息的公园里,有一把张述为罗洋做纪念而捐赠的长椅,上面的铭牌镌刻着“Wherever you are is my home”(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这样的长椅也出现在了电影的结尾。

冯小刚养着一条狗叫丢丢,是徐帆在小区门口捡回来的流浪狗。有一天,冯小刚发现丢丢再也不能跃起叼走他手里的食物,医生诊断说,没有病,就是老了。

张述和罗洋没有孩子,他们在多伦多也收养了一条流浪狗,起名Blue。《只有芸知道》里Blue的离世,也是真实的故事。

冯小刚在采访中说,之所以还在拍电影,是因为这或许是唯一能延缓衰老的方法。

电影最后,出现了冯小刚和张述年轻时和此时的照片,以及罗洋绽放笑容的遗照。

《只有芸知道》像是已过花甲之年的冯小刚一封写给心中向往的爱情与生活的情书,一杯敬给逝去年华与岁月的清酒。泪水已经不再重要,回忆才是心里的依靠。

可惜,在这个浮躁、浮夸、浮生若梦的时代,又有多少年轻人能被打动和陶醉呢?

 6 ) 朋友圈爱情故事

拍完自己的故事,冯小刚讲起了朋友的故事。

《只有芸知道》猛放音乐狂煽情,大美风光新西兰,这都是熟悉的冯氏老套路。明眼人却看得出,冯小刚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不敢有任何越线造次,更不敢去拨什么弦外之音。加上黄轩文工团演员的角色设定,不少人难免要以为,冯小刚是不是在赔偿好人刘峰在《芳华》的巨额精神损失。

很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以往不喜冯小刚作品,因为他总有鸡贼的算计。哪怕沾上大历史,依然不改其投机的立场。《只有芸知道》却活像二十多年前的《永失我爱》等通俗爱情,遗憾水平没进步。旅拍Style,MV风,公益广告主题,导致画面滤镜太浓,电影感适得其反。它的闪回叙事,穿插引入,相当有耐心,无奈故事一直在原地打转,没有任何真正的冲突矛盾发生。

只有椅子知道

电影讲述一对漂泊海外的年轻华人(北京人),他们交上了好运(相遇相识结婚),又用十五年时间(买房养狗开餐馆),耗费掉了这等运气。一时人生如梦。未见鲸影,先识鲸落。

《只有芸知道》的局限性在于,打着真实故事改编旗号的电影,冯小刚也确实被感动了,可作为故事本身,它更像老掉牙的绝症爱情(罗芸有先天疾病),而编剧甚至没有想过包装加工得好看一些。

电影里打动观众的点,一处是埋狗。狗的遭遇,和罗芸差不多,一直在忍耐。一处是撒骨灰,实现妻子遗愿。冯小刚把这两个地方拍得十分细致,譬如两次去宠物医院,多次在大树底下陪伴偎依。问题来了,把两处段落从电影里截出来,易名、模糊掉演员角色,依然不会减损它们的煽情力度。

道理很简单,观众会产生恻隐之心是基于我们的人生常识,而不是这个电影剧本的特殊性。这些东西,网友自制的朋友圈短视频也能做到。《只有芸知道》的问题就在于它不是无法复制的爱情案例,而像是无意复制了其他绝症爱情。只不过,它拍得更加平淡如水。长达132分钟的电影,也非常适合谱写各类感动文案,发在朋友圈。

好运气是《只有芸知道》反复触及的话题。对罗芸来说,她能遇上隋东风这一辈子最大的运气。在隋东风看来,他从逆境走出,是明白了罗芸才是老天的赏赐。

作为恋人,他们反复遇上了好人相助。好心的房东,开朗的服务生,就连“不怕你赢,就怕你不来”的赌场,也匪夷所思地给他们一笔买房基金。

可是,观众被麻醉的同时似乎忘了,电影并没有解释,这对北京人是交了什么好运,他们缘何要到海外闯荡。全片故事里,隋东风好像孤身一人,而罗芸父母也放任有重疾隐患的女儿在南半球生活。这对幸福的人,根本就是活在真空,在几个情景之间,来回移动。

另一方面,《只有芸知道》也揭示了现实婚恋问题。男人总以为钱赚够了,可以给人生放个悠悠长假。结果一晃,就过了十五年。明明那么容易看鲸鱼和北极光,他却真把十五年时间拿去喂狗了——那可是在新西兰啊。

电影动辄赏极光、看鲸鱼的高配难度项目,这都是建立在冯小刚老一辈人的经验基础上。对于二十多岁的当下年轻人,这些早写上人生清单,并没有那么难实现。《只有芸知道》兜兜转转,只为解决这两项早已小清新的游玩项目,浑然要把它们演为人生不可承受之重,彻底失去了平衡。

南岛中餐馆

《只有芸知道》就是拍得笨。即便它努力要讲一个打动观众的爱情故事,可是,却很难让人产生深刻共情。原因就出在隋东风和罗芸看似每日同油盐酱醋烟火气打交道,可这个故事被过滤得过于干净,近乎干瘪,就剩下读者文摘上的人间有真爱故事梗概。如果不是最后回到奥克兰的年轻岁月还有点冲劲,有未来可期,隋东风的人设简直无趣到匪夷所思。你想想看,关掉馆子以后,他居然去当一名社区警察,完全不记得妻子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无怪乎很多人说,电影里,演得最好的是那条叫布鲁(Blue)的狗。

这样说可能有点侮辱人。演得最好的,是给黄轩递狗绳的小老外。

刊载于《新民周刊》

到底谁知道

 短评

拍惯了商业片就没法再回去拍小清新爱情片了,正如隋东风去了克莱德就再也回不到当年的阳光青年了。导演刻意把生活中的喧闹、烟火、压力等等全都去掉,只留下草原和蓝天,诗和远方,酒和故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给人的感觉是悬浮在空中的,不接地气。风景很好,居民很好,赌场很好,餐厅很好,房东很好,客人很好……一切都很好。当生活没有了瑕疵,没有了温度,还叫生活吗?没有这么美好的生活,因为这根本不是生活,这就是一场编排好的舞台剧。演员说着他自己都不相信的心灵鸡汤,矫揉造作的表演就像网红摆拍的照骗,他们如神仙一般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任何烦恼,只有爱情和彼此。但我不是神仙,所以我不能产生共鸣,我只觉得虚假做作,无病呻吟。好的电影能像新闻一般真实,差的电影一看就是电影,因为它太假了。

6分钟前
  • 朝暮雪
  • 较差

此情可待成追忆,关于风和云的故事,这样的爱一生拥有一次便已足够。不经意想起顾城的那首诗,“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注:年底催泪弹,请自备纸巾。

11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从前的日子慢,从前的日子好,从前的女人知道自己活不长也还是愿意跟着老公在偏僻小镇开十五年中餐馆。女主角自己的愿望呢?也就是看个鲸鱼吧,你们又不是住在撒哈拉是住在新西兰,愣是得把女主熬死了才抱着骨灰坛去看,边撒骨灰还边感动上了,她到死,到死都没有看上鲸鱼好吗???中老年男人还在缅怀从前“相濡以沫的爱情”,但不好意思,当代女性想要的是大江和大海

15分钟前
  • 王大根
  • 较差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2”,冯小刚导演竟然拍了一部癌症死的纯爱片,虽然是真实事件改编,但创作的角度也够low的,编剧把故事写的毫无生活感,一段相濡以沫的爱情被中年人怀旧视角和中产阶级审美提纯成了明信片,上面写满了心灵鸡汤和人生感言,单薄空洞像一朵塑料花,简直就是新西兰旅游宣传片,而且全程配乐超负荷滥用,有多煽情就有多矫情。片子都这么矫情了,你不哭还是人吗?

1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真挚感人的故事顺带新西兰风光大片,告诉你如果没有经济基础又观念传统,移民就只会被生计困住(我身边确实有这样的例子,住在国外每天疲于奔命,唯一的出国旅行是回国探亲)过着只顾得上“数春卷”的日子,可以的话多去看看世界,否则“鲸鱼”永远只在墙上。林太那代人认为“房子和生意”能带来安全感,而传统观念把许多像本片主人公那样的家庭困住。本片把对亡妻的回忆倒过来讲,先柴米油盐的现实,再回过头讲相识相恋浪漫,诗和远方的憧憬,把遗憾惋惜留给观众思考:是否有条件或敢于换一种活法?什么样才是自己想要的活法?有多少人真敢像梅琳达那样活得洒脱?

19分钟前
  • 瓦力
  • 推荐

一杯白开水……

24分钟前
  • 20个小明≯
  • 还行

没想到,是这么一个纯爱故事。关乎珍惜,关乎怀念,更关乎爱情,当然最重要的是对“一生只爱一个人”的完美注解,这在速食爱情的当下自然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漂亮的风景与美好的回忆,诸多人生的美好衬托出生离死别的无奈和惋惜,隋东风的三次流泪让人动容。不过,黄轩弹钢琴的小肉手特写,还真的是喜感满满........

25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笨拙的中老年纯爱片,手法有些沉闷,悲春伤秋,连南半球的美景都带着地广人稀、适合自杀的凄清孤冷味道,这故事或许是冯小刚这个年纪的一种内心感悟和写照,双鱼座导演,本人其实一直有一颗纯爱的心,1994年的导演处女作《永失我爱》就是一个挺虐的纯爱故事,25年后再讲类似的爱情,面对相濡以沫、生离死别的人生常态,不再矫情沉溺,多了一份过来人的慈悲和从容。

2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很冯小刚的调子,也很中老年心态。充满“对倒”的处理——中年与青年、怀旧与怀春…苦涩的回忆与甜蜜的爱情,诉尽半路上留下来的那个人最苦,珍惜眼前人。冯导把老友的真实经历搬上了银幕,很真诚,又稍稍有点矫情。很尊敬冯导这几年的创作心态。

3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原故事其实更多感慨,这里更多的是中年人的感伤。其实不仅是爱情了。

3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就,很单纯很纯粹的平庸

35分钟前
  • Chaall
  • 还行

如果云知道我要去看这么一部冗长老旧且滥用配乐的空中楼阁爱情片,定会在我出门前下场雷暴雨拦住我。

40分钟前
  • 7h
  • 还行

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身为我司客户,新西兰旅游局并没有赞助这片子。

41分钟前
  • 凹凸
  • 还行

完美无瑕的爱情应是存在,但拍得真不走心,零调度!怀疑到底是冯小刚拍的吗。爱意全靠嘴说,细节寥寥。演员很信角色,仍败于剧本。再完美的爱情,也不是生长在真空中,这部片太执迷于个人回忆,应该叫私电影。真换成私电影的拍法,别把分场切得稀碎像是口述的拼凑,可能还会好些。两口子聊天不说人话,要么就肉麻到成年人尴尬,各种情感流露都缺少支撑,15年的相濡以沫没有厚度,像只有半个月。歌不错,新西兰美,但硬被这电影讲得乏味,脱离现实自我陶醉。斯人已逝,为这种浪费的拍法感到遗憾!

42分钟前
  • Superhat
  • 较差

坠落的戒指是她倚梦归来的讯息,重拾的长笛是他爱之深久的证明。他终于带她去看浩瀚碧海里沉默前行的鲸,纵使怀抱着她的骨灰瓶。褐白的骨灰在手掌中散于风,却未曾空。风与云只交会一瞬,便要别离;风与云即使只交会一瞬,已然是一生。

45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建议冯小刚导演签约bbc,多拍一些景色优美的风光大片,既颐养天年陶冶情操,又可以给观众带来一次心驰神往的出国体验,这是多么造福国民的事情啊!

50分钟前
  • 东北洪常秀
  • 还行

严重怀疑冯小刚被新西兰旅游局绑架了,除了风景优美以外真的不知道哪里还有优点了,摄影师可能师从铂爵旅拍团队吧,毫无电影感,的确是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知音风的故事,中央六套的水准,人物关系推进和情感变化毫无说服力,黄轩和杨采钰之间毫无火花,整个一莫名其妙。世界上总有人知道私人化的好电影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51分钟前
  • 后自愈
  • 较差

冯小刚“随手”一拍,吊打某些国产翻拍。

52分钟前
  • 小刀大神
  • 力荐

3.5 真人真事铺底,平常生活的温情,这好像是冯小刚第一次拍纯爱风格的电影。通过打碎时空的倒叙、插叙手法,将这段平凡人之间细水流长的爱情讲述得充满温度。如一首散文诗,抓住了私人经历下的情感流露,在不断回溯中诠释“相濡以沫”。这份感情带着旧时代的印记,表面上云淡风轻,心中又无比浓烈。

54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这类题材的作品,本来就没想在艺术性上征服口味挑剔的专业影迷。不矫情、不宣扬腐朽的价值观,能够唤起我们普通人朴素的情感,让我们普通人更懂得珍惜生命中的缘分,便足够了。

55分钟前
  • 胡小猴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