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拉特

HD

主演:萨莎·拜伦·科恩,肯·戴维蒂安,路奈尔·坎贝尔,帕米拉·安德森,简·帕雷特,鲍勃·巴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罗马尼亚语,希年份:200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波拉特 剧照 NO.1波拉特 剧照 NO.2波拉特 剧照 NO.3波拉特 剧照 NO.4波拉特 剧照 NO.5波拉特 剧照 NO.6波拉特 剧照 NO.13波拉特 剧照 NO.14波拉特 剧照 NO.15波拉特 剧照 NO.16波拉特 剧照 NO.17波拉特 剧照 NO.18波拉特 剧照 NO.19波拉特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波拉特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用讽刺癫狂的手段,展现了哈萨克主播波拉特(萨莎·拜伦·科恩 Sacha Baron Cohen 饰)到美国的一场“文化之旅”。波拉特在哈萨克国内是个排名第六的主持人,擅长用粗俗搞笑的桥段吸引观众眼球。他的家人也有点儿“怪”,妹妹还获得“风尘小姐”的第四名。  就是这样一个主持人,被派去了美国进行文化学习,并拍回来一部纪录片。波拉特和制片人在人们的欢送下来到了光怪陆离的美国。他开始学习美国的礼仪,接触美国的文化,然而却处处碰壁,处处闹出笑话。这天波拉特在电视上看到心中的美丽女神,心驰神往,甚至忘记了此行任务……能否学成归国,对于乐不思蜀的波拉特还是未知数呢。诛仙番外之铃心剑魄木乃伊的秘密速度与激烈魂断梅耶林雪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迪奥梅德斯·迪亚兹:崩塌的偶像远古外星人第二季神算子蒋敬逆时针旋转月球陷阱:地球危机任意依恋怒海狂蛛 海霧双面情人绝代双骄(1992)非凡任务顽固分子包公出巡之龙凤肚兜安哲的电影世界黄石镇谋杀案都市牛郎告别昨夜左耳入侵 第一季俘虏与逃兵洪拳与咏春白夜爱的3.14159我的白富美女友公主日记2晶灵的秘密糊涂好孕姐校巴人生美丽的一天泰版我的野蛮女友美女公寓三分之二年停尸房收藏动物性本能真爱故事第一季魔偶奇谭9傀儡王大战恶魔玩具血脉单身侠上海滩之风云正道陈秋霞回来了

 长篇影评

 1 ) 屎尿屁,低俗,恶搞,好笑,开心

2006美国喜剧片《波拉特1》,全球累计票房2.62亿美元,定级R,豆瓣评分7.4,时光网评分7.1。

我可以将本片称之为“傻B游美国”,屎尿屁,恶俗,恶搞,以伪纪录片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欧洲小国的乡下人到美国大开眼界的搞笑经历。让我想到了我小时候讽刺乡下人进城的顺口溜——山炮进城,腰扎麻绳。喝瓶汽水,不知退瓶。看场电影,不知啥名……本片可以说是这个顺口溜的电影版。

影片的剧情非常简单——男主走遍美国,从语言到习俗到行为习惯,在各种各样的文化冲突中引爆了各种各样的笑点,将欧洲小国哈萨克斯坦肆无忌惮黑个底朝天。恶搞桥段赤裸裸,毁三观,无下限,屎尿屁,绝对R级,搞笑,喷饭,解压。

如此低成本低俗影片,竟然全球收获2.62亿美元,豆瓣评分更是高达7.4,这对于低俗恶搞影片来说简直是大惊喜,看来全球观众都很缺本片这样的解压神器啊,无需考虑影片的三观,无需审视影片的剧情,无需对影片评头论足、挑肥拣瘦……放松心情开怀大笑就是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超长英文原名自带笑点——《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

本片在2020年推出了续集,与本片时隔16年,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显然又能诞生很多与时俱进的新式恶搞笑料,不用说就能想到续集会如何继续恶搞埋汰这个欧洲小国国家电视台的主持人。

 2 ) 第一次坐在电影院台阶上看完一部电影

当时上映的时候,整个美国都火热了。电影院N场爆满。我坐在走人的楼梯过道上看完了这一步电影。
虽然笑得差点喘不过气来,但回头知道自己笑得不是那个喜欢Anderson的
可爱傻男人,而是我居住了10年的美国。
美国就TMD是一个流氓。活生生把一个纯朴的Borat弱小的心灵一次次蹂躏。他经过被判,他经过挫折,他甚至经过失恋和被嘲笑,但对于一个来自小地方的人来说,这些都是他最牛X的经历。
就像有人坐在北京后海的酒吧里嘲笑来京务工的人们一样,他们何尝不是
由纯朴变为圆滑,也是因为这个社会对他的诋毁和侮辱,他们无奈的成为
了人人害怕的年前抢钱党或者飞车抢包党。
唯一觉得的欣慰的是,美国还算是一个幽默的民族,他们把真的,假的,假的真的都拿出来嘲笑一番,当然肯定是笑别人再抽自己。值得敬佩。
Borat是我去年看过最好的一部戏,哥们那一大白屁股我至今还没忘。
当最纯朴的人遇到最发达的社会,注定是一个蜕变的悲剧,当然,导演是按照喜剧来编排的。
人家哈萨克人也有提议说这部片子侮辱他们的民族的,但只是少数。并不像我们中国人动不动就把民族自尊拿出来,一会说广告辱华了,一会说谁的话怎么了,就连发哥演一个新加坡海盗都被扣上无耻的“辱华”帽子。网民成千上万的嚷嚷,民族自尊心不是嚷出来的,是把自己最不文明的东西拿出来,还敢展示给别人看,自己却觉特光彩的那种。
比如说,我们中国的小鞋,男人的长辫子,独生子女制度都是我在国外被问过千万遍的话题,我并不觉得提问的人辱华,是因为他不了解。你说了咱的国情人家不就了解了么。别那么害怕那自己家那点破事儿出来抖,抖一抖没坏处,发霉的虫子都出来了,最怕的就是不抖,藏着,让人给揪出来脸上挂不住还跟人家无理取闹吵架。
电影触及了我们XX总局一碰就炸的同性恋、政治、男女关系、女权主义等等你能想到一切肯定会遭封杀的话题。这不,片子除了PP上马赛克了一下也没怎么处理了。这叫尊重导演,尊重花钱买票看得我!!
我的话讲完了,偏题。
Borat无敌!

 3 ) 恶搞之欧洲版

这部片子是去年看的,当时的欧洲的报纸都在报道这部片子,不仅仅是为其夸张恶搞之内容,更是为了Sacha在做宣传时候的服装。这部片子里充满了对一切comfort zone之外的尽力嘲讽,从犹太人,同性恋,性,种族到女权主义,一切在西方世界里忌口的东西在电影里都毫无掩饰的尽情嘲笑。老实说,一开始就觉得里面的搞笑太gross,但后面感到所谓的自由世界也和中国一样,处处是暗礁。通过这部片子,我去看了Sacha的Ali G show,觉得这是他的一贯风格,用装疯买傻的形式来嘲讽社会;不过因为他也有犹太人的血统才能这样无所忌讳,加上剑桥的教育更让他的节目与一般的stand-up comedy show区分出来吧。今天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这部片子,所以也推荐一下吧。

 4 ) 转一些这部电影的资料

《波拉特》(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片名原意为“波拉特:为建设伟大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是2006年上映的一部美国喜剧电影,由英国喜剧演员沙查·巴隆·科恩饰演。该片以伪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哈萨克斯坦记者“波拉特”在美国的旅行故事。

沙查·巴隆·科恩(Sacha Baron Cohen,1971年10月13日-),英国喜剧演员、犹太人,以出演一系列成功而充满争议的角色而出名,包括波拉特。科恩出生于英国伦敦哈默史密斯,毕业于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历史系。科恩更因在《波拉特:为建设伟大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中演活波拉特一角而获得多项奖项,包括金球奖(喜剧)最佳男主角。

该片讲述“波拉特”(Borat)离开在哈萨克斯坦的家前往美国,并遵照哈萨克斯坦信息部的吩咐摄制纪录片。他留下自己的母亲、妻子和村子里的强奸犯,与胖子制片人Azamat一起上路。片中表现了波拉特与美国人进行采访及交流的场景。拍摄期间,受访者都以为波拉特真的是一个不懂美国习俗的外国记者。

本片大部分场景没有剧本指导,大部分角色人物都不是专业演员,只有波拉特、Azamat、帕米拉·安德森(科恩的老友)、妓女Luenell、店主Ashwin、波拉特家庭成员、以及告知波拉特妻子去世消息的电报报信员,是专业演员。

片中关于哈萨克斯坦的描述,与该国真貌几乎毫无联系。片中,波拉特家乡的村庄实际上是在罗马尼亚的歌罗德村(Glod)拍摄的。饰演波拉特妻子的女演员,则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而移民到罗马尼亚的哈萨克斯坦人。波拉特邻居叫“努尔苏丹·图亚克拜”,实际上是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和反对党的扎马可汗·图亚克拜两人名字的混合体。片中有被指是哈萨克斯坦总统的大幅照片,其实是阿塞拜疆总统盖达尔·阿利耶夫。

片中并没有使用哈萨克语,据称是说哈萨克语的对白其实是罗马尼亚语。片中使用的西里尔字母是俄语形式,而非哈萨克语形式,而且片中书写的“哈萨克语”不是拼写错误,就是胡言乱语。例如,宣传海报上写的“BORДT”,就使用了西里尔字母的D代替英文的A。另外,波拉特自己使用的则是拙劣的希伯来语。扮演其拍档Azmat的基尼夫·大卫顿(Ken Davitian)使用的是有东部口音的亚美尼亚语。另外,片中使用的一些词语还取自斯拉夫语族,例如波拉特的招牌问候语"jagshemash"(jak się masz)和 "chenquieh"(dzienkuje)则分别是波兰语(或相关语种)的“你好吗”及“谢谢”。波拉特介绍自己家的时候对自己的牛说 "Tishe",但该词在俄语、南斯拉夫语和捷克斯洛伐克语中表示“安静”(分别拼作тише及tiše)。

据报道,整个电影制作过程中,波拉特的古怪行导致了91次报警。

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对该片的反应在《经济学人》杂志的一篇关于推广国家活动的文章中论及。

影片中波拉特的灰色西装在整个摄制过程中都没有清洗过,因为这套西装要有“外国的味道”。

影片中令波拉特出洋相的自动扶梯是在南卡罗莱纳州哥伦比亚的机场(片中表现为纽约的JFK机场)。

波拉特在片中想要购买来“杀犹太人”的枪是以色列沙漠之鹰。

当以色列记者采访沙查·巴隆·科恩在片中为什么使用希伯来语时,科恩回答说:“噢,我看你在说哈萨克语!”

金球奖
最佳影片提名(音乐剧及喜剧)。
最佳男演员奖得主(音乐剧及喜剧):沙查·巴隆·科恩。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

最佳男演员奖得主:沙查·巴隆·科恩。
广播影评人协会
最佳喜剧电影奖得主
旧金山影评人协会
最佳男演员奖得主:沙查·巴隆·科恩。
多伦多影评人协会
最佳男演员奖得主:沙查·巴隆·科恩。
英国影评人协会

年度最佳英国男演员提名:沙查·巴隆·科恩。
获选十大影片

美国电影协会2006
时代杂志
滚石杂志
新闻周刊
纽约邮报
Us Weekly

来自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3%A2%E6%8B%89%E7%89%B9_(%E7%94%B5%E5%BD%B1)&variant=zh-cn

 5 ) 我很激动

       什么叫文明,什么叫文化,什么叫涵养,统统是人类定义之下的屎尿屁。
    哈萨克斯坦其实只是个马甲,关键在于美国自认为自己是世界文化的中心,象征着当代文明的最高点,公民涵养也是无可厚非的No.1
       波拉特象征着纯朴直爽,象征着谦虚好学,象征着忠贞不渝。
    波拉特因为认为女人没有权利对性进行选择,被陪驾说教一番,可后来遇上的那几个年轻人证明谁不渴望有个女人作为奴隶,是啊谁不渴望啊。
    波拉特对恐怖分子毫无保留的痛恨支持着美国的反恐战争恰恰描述出美国在这个问题处理上的手腕化,目的化,把为民除坏做成了蓄意破坏,再通过马歇尔计划二代满足美国贪婪的胃口。
    对于同性恋的话题,从事后那个牛仔经理的上诉更揭露了美国人表里不一的行为准则,虚伪!!
    波拉特讲究干净,他洗脸,洗衣服,只是不懂得如何冲马桶。当他捧着那口袋屎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颗“不要乱来,不要把别人家弄脏,要按这家主人的方式处理,我要学习不同于自己国家的方式”的谦虚谨慎好学的心态,只是被那些“高贵”的人们,认为恶心。其实放眼美国这几年在各个战场上的作为,哪不是脱了裤子拉,穿上裤子走啊。
    别看他满嘴世俗眼里的污言秽语,其实他很专一的,他虽然对Pamela Anderson一见钟情,可他也害怕自己的老婆会把自己的小弟弟咔嚓。当他听说老婆死之后才又非常之勇敢的为爱付出。虽然他的爱过于放肆,过于幻想,过于泛滥但也总比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绅士”们要对爱情更懂得正视吧。
    他的行为种种好笑,只不过人类站在所谓的高处,如果把看做一面镜子,就会发现被笑的是自己,是自己的言不由衷,是自己的表里不一,是自己的贪得无厌,是自己的朝三暮四,是自己的以貌取人。
     所以我崇拜波拉特,我希望回归那片纯朴,那片自在,那片不用遮掩的嬉笑怒骂。
    所以我拒绝文明拒绝文化拒绝涵养,因为那只是脆弱自傲的人类用来伪装自己的屎尿屁

 6 ) 猪猡公园

先说点题外话,今天坐公交,看到前排有一对聋哑情侣,一直用手语诠释着他们之间的爱情密码,时而十指紧扣,时而“耳鬓厮磨”,并不时用鼻音发出轻轻的欢快的笑声——甜蜜蜜的时光就这样在那窄窄的车厢驻留。
这短短的30分钟车程
让我在2006的最后一天
亲眼见识了什么叫
无声胜有声

  如果硬要和电影扯上点联系的话,那我只能说这个世界表达方式的多样化:有的人用甜言蜜语,有的人用香车鲜花,有的人只用几个简单的手势。
  就像斯皮尔伯格用辛特勒告诉你应该怎样对待犹太人,而科因用波拉特告诉你不应该怎样对待犹太人。


《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这个近乎恶搞的片名,哈萨克政府花钱请《时代》为自己国家洗白白,而波拉特扮演者科恩开假新闻发布会宣称《时代》那广告是恶邻乌兹别克抹黑自己伟大国家的伎俩。以及群情汹涌下,科恩不得不出面为大家降火,说电影其实是讽刺那些相信他描述的哈萨克斯坦人确实存在的人,他对哈萨克斯坦毫无恶意……这一幕幕的人间喜剧,已经在电影外为《波拉特》点燃了一个重磅笑弹。

  波拉特是谁?哈萨克斯坦排名第六的电视记者?反犹太人,反同性恋,歧视女性的大男人?对现代礼仪一窍不通肤浅无知的傻瓜?不分场合,胡言乱语的大嘴驴?其实,波拉特谁都不是,他只是一个使尽浑身解数在你的腋窝瘙痒,在把你逗得前仰后合,摇摇欲坠的时候,趁你不注意,拿走你钞票的小偷——你看,那几千万张带有$符号的小纸片在飞舞。

  今年有两部相映成趣的伪记录片,《总统之死》一本正经,拼命让你相信真有那么回事;而《波拉特》反其道而行之,夸张恶搞,令人难以置信。殊途同归的是,它们都让美国佬尴尬难堪了那么一阵子。

  估计美国佬是憋足劲想看乡巴佬的笑话,《波拉特》的开头也没让他们失望:波拉特那个全国排第四的名妓妹妹,会像零零发一样随时拿出个奖杯,那个43岁看起来像63岁显然没有用过SK2的老母亲,镜头下像侏儒一样的母老虎妻子,还有那最精彩的像奔牛一样的奔犹太人节目——看到这里,可以想象美国观众已经在黑暗环境和人群的掩映下放肆坏笑,以为佳境渐入。
  
  然而形势急转直下,短暂的调笑过后,随着拍摄场景移师美国,《波拉特》渐渐让人感觉到那笑里藏刀的锋芒。如果说误会电梯是房间,用坐厕的水洗脸,当街手淫以及和美国人对幽默的讨论中暗藏玄机的“才怪”笑话是开胃小菜的话,接下来的正餐则让美国人的脸上表情有点僵硬了。
  
  波拉特对美国女权主义者的蛮横无理恶俗调戏看似大逆不道,却道出了多少人的隐晦心声?其实,“女权主义者”本身已经是一个歧视性称呼,在这个男权当道的社会,“女权主义”多少显得有点“旁门左道不合时宜”。况且,性别权力的分配筹码一直以来都是握在男人手中,就像发哥在《黄金甲》中的名言一样——不给你的,你不能抢。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又有多少人碍于压力嘴上标榜男女平等,心里却不以为然?特别是美国这样的奉行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家,波拉特用他的恶俗为我们揭开了一块更恶俗的遮羞布。

  接下来对美国政客,同性恋以及反恐主义的揶揄更疯狂,也更搞笑。印象深刻的是在牛仔竞技表演大会前,波拉特与那个毫不知情的倒霉组织者交谈,套出了他希望美国也可以“吊死同性恋”的真实想法。电影上映后,那家伙怒不可歇,控告波拉特扮演者科恩诽谤——当然,他只是众多控告者中的一个。剧情从戏里延伸到戏外,确实妙趣横生。波拉特在牛仔竞技表演大会上对美国反恐主义的忽悠更是让座上的观众手足无措。那首改编“国歌”对大美国主义的嘲弄更是肆无忌惮。我们这些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当然乐得手舞足蹈。

  再接下来就是笑料堆砌的过程,并在这种面部肌肉抽搐运动中继续完成对“文明”的调侃。
  波拉特为AV女星转战加州,寻找“真正的”美国
  会抢镜头的熊
  糟蹋高雅的宴会
  逃离犹太人“魔掌”
  断背山式干架
  狂热的教派崇拜
  把意中人当套中人,抖下“才怪”笑话的包袱
  最让人惊喜的是,结尾大团圆SAY GOODBYE的时候,人群中竟然有那头大笨熊

  当笑到要找喇叭丸医肚子疼的时候,我终于明白,我上面貌似深沉的分析和说教其实都是废话一堆。

  就像《辛特勒的名单》让会感动的人感动一样,《波拉特》也只能让会羞愧的人羞愧。深深根植于一个族群中的观念和想法不会因为肤浅的调笑和批揭而有根本性的动摇。历史的衍变和发展所必经的种种不合理,不平等,也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美国人对《波拉特》买帐,因为于他们来说,那只是一个无伤大雅的笑话,看完回家就洗洗睡。

  这个世界就像凌凌漆口中的猪猡公园一样,我们置身其中,浏览百态人生,颂扬真善美,斥责假丑恶,指点江山,嬉笑怒骂,好不得意。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却成了人家指手划脚,评头品足的人文景观。我们敢说,上面关于哈萨克斯坦,关于美国的“笑话”,就能隔绝于我们的社会?

  在这个公园里,我们总想把自己幻化成置身事外,参透全局的智者。

  悲哀的是,在这个公园里,我们既是看客,又是动物。

  如果你看了《波拉特》后只会嘿嘿坏笑,你没有错,因为至少,你不会以为自己就是那个清高的旁观者。

 短评

说它是喜剧的人,只看懂四分之一,说它是悲剧的人,只看懂二分之一。说它恶搞的,只能说明没看懂。

6分钟前
  • 找钱人
  • 力荐

尴尬癌患者谨慎食用!!!分分钟让你原地爆炸!!!

8分钟前
  • 生人回避
  • 还行

太贱了……肆无忌惮地在“喜剧/闹剧”中呈现偏见,唔,它的畅销说明了这些偏见的根深蒂固。anyway,科恩的演技还真是到位呢。此后的《布鲁诺》更是如此,虽说好莱坞是被Gay和犹太人把持的,却也容得科恩如此嘲弄。当然另一个角度看,科恩调戏的却是所谓“政治正确”,吐槽至此当属极品

12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don't like it. too crude.

15分钟前
  • Jean
  • 还行

拜伦科恩远远不止是一个演员,更是一个政治行动者。

1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太粗俗了

20分钟前
  • dotann
  • 还行

恶搞的精髓中,还能再增强些力度么?其实此片的深度可以更高些的,电影技法上已经很成功了

25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比独裁者更有风格,但我还是比较喜欢前者

30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好看是好看,很多地方笑的半死,但是太屎尿屁了点,易引发不适……(那段国歌亮了)但是仔细一想,我们其实就置身在这个疯狂的世界中

34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推荐

窝巢,继续碉堡了!看到两人在床上打架那段实在忍不了了,超我底线啊!不过这种记录形式很有味道, 萨莎·拜伦·科恩太牛逼了!

39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典型的英式幽默,讽刺一切,恶搞一切,意淫世界。

43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毫无节操下限可言的伪纪录片式屎尿屁喜剧。让我从头乐到尾。比《独裁者》犀利重口一百倍!拍摄方式近似于偷拍,除主角外大部分被拍摄者并不知道是在拍电影,真把主角当成外国人。剧组甚至接到了90多次报警,并被拍摄者起诉。实在佩服他们的胆量啊!指桑骂槐反讽美国文化真是刀刀见血。不忍直视的神作!

46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胖朋友不辞而别后Borat一个人坐在车厢里的那番话竟让我觉得有点儿伤心。

47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剧情太搞笑,居然都笑到掉眼泪~

52分钟前
  • taki zhang
  • 还行

我心中最好的喜剧之一

53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萨莎·拜伦·科恩说:我拍电影是因为我想拍些我这类人喜欢看的东西,而我恰好就喜欢看些变态的东西。我想我也是他那类人。

5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纯恶搞,就跟小独立导演搞的小B级似的,里面出现流浪者之歌的原声片断,嘿嘿,吉普赛。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Borat并不疯狂...疯狂的是这个世界...

1小时前
  • 某茶君
  • 力荐

无法忍受啊,恶搞哪里还有下限啊。。。哈哈哈哈哈哈哈,打码都那么没技术含量。。。哈萨克斯坦怎么没把这剧组暗杀啊哈哈哈哈哈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贱过了底线后,竟然无法收拾。用了3天看完,一直没有找到高潮点。即便笑点密集……

1小时前
  • ZeonGin Sou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