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之下2020

已完结

主演:蔡文静,刘凯,彭冠英,王劲松,萨日娜,李洪涛,施大生,岳旸,李东恒,马藜,多布杰,冯雷,王从懿,李砚,孙之鸿,亓航,章婷婷,周韵茹,钱漪,凌子桐,王学庭,周卓,栾浚威,王唯,岳士涵,孙家玮,曦璐,妞妞,王保艳,邓凯匀,陈伟隆,董波,马洪磊,张国庆,石小满,安宇,金阳,焦体怡,张艺心,何曙霞,柯国庆,思潮,张雷,金士哲,杜和倩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0

 剧照

阳光之下2020 剧照 NO.1阳光之下2020 剧照 NO.2阳光之下2020 剧照 NO.3阳光之下2020 剧照 NO.4阳光之下2020 剧照 NO.5阳光之下2020 剧照 NO.6阳光之下2020 剧照 NO.13阳光之下2020 剧照 NO.14阳光之下2020 剧照 NO.15阳光之下2020 剧照 NO.16阳光之下2020 剧照 NO.17阳光之下2020 剧照 NO.18阳光之下2020 剧照 NO.19阳光之下2020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Jm蒋明辉看了阳光之下(掌中之物)都直呼内行

早知道就不搞那么直白能让女性看懂了,看看咱们阳光之下(掌中之物),打着反斯德哥尔摩的旗号做着舔吊厌女,美化lunjian犯的事,你说三观不正?不好意思这是创作自由,你是道德裱,而且你看结局男主不是挂了吗?这是那么正能量的作品啊。原作如果真的想“反斯德哥尔摩”,那么应该着重描写“反”,以及女主的心理变化。但我只看到了无比详细的描写男如何虐女,以及男主的详细情绪变化,一切以男为主。何况女主连“斯德哥尔摩”人格都不具备。不过都是借着“正义”口号满足变态虐女心理而已。 看过这部小说的一定会知道有多ex,qj女主,找男优lunjian女主拍片,女主怀了老公孩子强迫去打掉。但是这又怎样?【你只是被lunjian过,被迫陪过老男人,剁了女主老公一根手指头和逼着女主打过tai,拿女主全家性命威胁而已,我们封潇声(傅慎行)失去的可是爱情啊】😭。我这话阴阳怪气了点,但是为他洗地的可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并且剧方也一直再拿qjf营销,什么三观跟着五官走啦,更可怕的是一群女的还无脑为这部小说/剧维护,拿演技出来说,(不要欺负我没看过小说),从纸片人开始可就一大片“陈禾果”心疼傅慎行了,跟演技有什么关系?还说是因为防爆故意抹黑这个作品,我是真的不知道她们是什么脑回路,之前这个小说作者微博就发过一个投票,心疼傅慎行的票数都超过一半了。jm跟这个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比它直白女性易懂,而这个真的很容易pua女性。它俩本质都一样,极度厌女。 这是痘印微博里随便截的几张图,你们感受一下,这种言论在痘印微博都屡见不鲜了,现在粉丝为了洗这个作品开始假惺惺的说什么正道的光了,点进她们微博一看可都在花痴封萧声(傅慎行),一抓一个准。

【封潇声被他最信任的两个人卖了,太可怜了呢】

 2 ) 爱一个人不犯法,但是当坏人有了爱,那这份爱会把他推至深渊

柯滢坐在副驾驶,转头看见骑车送外卖的小武,恍惚间感觉就像一场梦一样,一切都回到正轨,明媚的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洒下来,原来,这就是阳光之下的平静。

今天看完《阳光之下》大结局,心中久久不能平复,倒不是心疼男主的死,而是这部剧想要表达的是单纯的邪不压正还是原本人性的复杂呢?

爱一个人不犯法,但是当坏人有了爱,那这份爱会把他推至深渊。

申世杰,完美反派。

从没受过什么教育的经验打手到意外顶替上市公司董事长,其实看似发生了很多变化,做了不少恶事,但是本性未变,他生性多疑、心思缜密、桀骜不驯、有仇必报、心狠手辣,用来形容他的贬义词数不尽数。

可是他生来如此吗,生下来便十恶不赦吗?剧中对男主成长之路并未展现,只能从几处细节推测,他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受了不少欺负、经历了种种磨难,只学会了拿棍棒和拳头解决问题。

结局前夕,男主红着眼眶卑微又期待地问女主,“如果我没有做过那些伤害你的事情,你也许,会喜欢我的,对吧?”

女主:“不会。”顿了顿,继续说,“因为你就是个人渣。”

男主眼中的光没去,转而咬牙切齿地说,

“对啊,我是个人渣。”眼角的泪不自觉顺着流下来。

“可我不是生下来就是人渣。”随即将酒瓶狠狠地摔在地上。

其实看到这里,他希望女主能原谅他,他并不是生性如此,他想要爱女主,一起好好生活,即便他的方式不对,但他会努力学习如何去爱,不再以这种强迫式的、令喘不过气的方法。

但是他想得太简单了,女主怎么可能接受他把自己做的恶都归结于曾经受过的苦难呢?

阿坤说,“她和咱们从来不是一路人。”

确实如此,女主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道德观念是女主拥有如此正的三观的基础,她和男主从来都不可能是同一阵营,而是正恶相对,更不可能爱上他。

所以她才会说出下面这段话,她才会用尽全力告诉他,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比你惨,比你经历过更多的痛苦和磨难,可是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选择放弃自己的正直和善良!他们不会像你一样地去做坏事,不会像你一样地,成为一个杀人、放火的罪犯。不管怎么样,不管你说你是被逼无奈,还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不过是你做完选择以后,你给自己的一个借口。任何时候,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成为你做坏事以后的开脱!”

柯滢说完后,男主站起身来看着她,两眼的泪水流下来,不再说话,转身离去。

我想,男主此刻是认同女主的,他一直都知道自己做尽恶事,一直知道女主是坚守正义的,但即便如此,他还心存幻想,侥幸地以为,坏人也有爱的权利,即便她一次次欺骗他、背叛他,他仍然舍不得让女主死。

他亲手为女主穿上他精心挑选的婚纱,给她绑上他“专门”制作的与他同生共死的炸弹,殊不知,女主宁愿死也不跟他走的时候,才得知,原来炸弹是假的,他从来都舍不得阿滢死,怎么可能允许她受到一丝伤害呢?

确实如阿坤所说,阿杰中了她的邪,不过,如果没有柯滢,申世杰也不会轻易落网。

所以,坏人应当得到惩治,背了半部刑法的男主必死无疑。只不过他没想到,原来,掉进女主设好的一个个陷阱,把自己一点一滴都交给女主后,再被无情背叛和抛弃,其实远比被就地正法要惨烈。

最后,柯滢终于可以挥去阴霾,活在阳光之下了,因为她再也不用担心申世杰是不是还没死了。

附:女主知道了男主所有秘密后,男主虔诚而坚定的眼神,再也不会放过女主。

 3 ) 《掌中之物》书评:成功的言情虐文,失败的反套路反斯德哥尔摩(希望剧版不一样)(再再更新)

借贵地发一下书评,对小说好奇的朋友请慎重。《掌中》本质上是包装成三观正、反套路、反斯德哥尔摩的变相霸总言情。偏偏很多人被它的表象骗了,到处宣扬它三观正反斯德哥尔摩。虽然从形式上来看谈不上三观不正,但内容上可以说和反霸总反斯德哥尔摩毫无关系。 赞美披着正义外衣的罪恶,才是最可怕的。因为你可能在无意间,成为把何妍们推入深渊的手。 ———————— 作为一部言情小说,《掌中》集狗血虐恋小成,人设相对新颖,节奏快,情节起伏大,在同类文中无疑是合格的,甚至比较优秀,有足够吸引眼球的点。

但如果真像传言所说,这是作者为了讽刺渣男贱女斯德哥尔摩霸总小说的产物,那很遗憾,它非常失败。

而最让书粉引以为傲的“反套路”、“女主虐男主”、“女主从未爱上男主的反斯德哥尔摩”,给这一失败增添了另一个悲哀的现实:

多少人被那些不易察觉到的情感暗示所引导,

多少人在娱乐化意义消解后对犯罪宽容度提高,

甚至多少人变成了爱上男主想给他生孩子的陈禾果,为男主这个不配为人的生物辩护,还广而告之。


最近剧上了,曾平息的情绪又因偶尔看到的某些言论勾起。冷静思考过后,说说为什么我认为《掌中》是一部非常失败的反斯德哥尔摩小说,以及一些争议点的看法,目录如下:

○《掌中》最失败的地方

○“后期女主虐男主成灰”的文案欺骗

○男主真的爱女主吗?

○女主爱上男主了吗?

○警惕那些无意识暗示的文字游戏

○每和犯罪者共情一次,就是对罪恶的宽容,对已受害者的伤害,对潜在受害者的威胁

《掌中》最失败的地方,在于搞错了重心

一部真正的反斯德哥尔摩作品,读者最热烈的讨论应该集中在女主身上,剖析探讨女主的心路历程,深刻思考人性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方面体现出的沉沦与抗争。而不是宣扬带着“半部刑法”走来的男主梗,或者怜爱、心疼男主卑微隐忍不懂爱,祝男主下辈子做个好人和女主好好在一起。也就是说,应该集中在人性上,而不是虐恋上(但这本质是言情小说,无法跳出这个议题,这就和反斯相悖)。

虽然绝大多数读者一致对“男主罪该万死”咬牙切齿式赞同,但话题还是诚实地集中在男主对女主的虐恋上,探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深层内涵的并不多见,也对“人如何被驯化与反驯化”这个议题关注甚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馈?

如果小说的初衷是讽刺泛滥成灾的渣男贱女霸总小言,那么很遗憾,作者立了一个宏大到社会人性,又细致到个体微妙情绪的议题,笔下的人物却没有承担起如此复杂深刻的内涵。至少,想法和呈现出来的背道而驰——女主在后期有意无意地被模糊成工具人,而通过作者巧妙的文字安排,男主反倒成为最浓墨重彩的主体。

结局是最明显的例子。

相比同类题材的《3096天》,女主成功逃出魔掌后,眼含泪光,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靠在车窗边独白:“事实很明显,我和他只能活一个,而那个人肯定是我,不是他。”

再看《掌中》,女主在某个平静的日子里收到一封来自阴间男主的信,失声痛哭,而后撕掉信走进家门。

同样把情节安排在女主身上,前者画面不多,却是女主在解脱与回忆过去的撕扯中与自我对话、沉思、自救;

而后者,你以为是特地花大篇幅让女主幸福的一家三口出场吗?

其实,女主在这个场景中只是需要一个收信工具人而已。而那封信,更是全文的工具之首:凸显男主的深情与爱而不得的绝望。

很多人为这封信流泪、感动、心疼,忽略了这完全是男主极其自私、不考虑女主感受的表现。他明知道自己对于女主来说是多么恐怖、不堪、痛苦的经历,还要为了表达自己的深情整一封这样的信,打破女主平静的生活。他可能只是爱着那个迷恋女主的自己吧,所以丝毫不把女主收到信的心情纳入考虑范围,只顾着秀自己的“爱”。

这样的安排,使本该是女主或开始全新人生,或沉沦过去的升华主题的结局,偷换成男主的主场,用来再次强调他自我感动式的深情、爱而不得的可怜。

虽然这一段是女主视角,但其实她已经变成了男主追忆爱情中的“女主角”工具人,情感偏向完全集中在死了还阴魂不散的男主身上,而对女主矛盾、挣扎、难以看清自己的心理刻画实在吝啬得可怜。

再重复一次,重心落在所谓的施暴者“无望之爱”与“爱而不得”上,而不是作出“反”斯德哥尔摩这个行为的受害者身上,就是小说最大的失败,足以钉在反斯德哥尔摩的耻辱柱上。

不怕被河蟹地说一句,这和打着创作自由、xp自由、甚至道德观自由的旗号,理直气壮行侮辱践踏女性之实的jm系列有什么本质区别?

为jm辩护的人声称这是一部讽刺社会现实、刺激女性觉醒,“有深度”的漫画,所谓的“深度”却是满篇“精心绘制”,残忍虐杀yy女性,以满足变态心理的画面;

《掌中》书粉最为称道的是“三观正”“女主从未爱上男主”“女主不爱男主打脸渣男贱女斯德哥尔摩”,优点的主语都是女主,小说却精于对男主的刻画,虐女主的主动者是他,爱女主的主动者也是他,女主不仅成为承受他百般虐待,凸显他“卑微深爱”的工具人,还凭一己之力,被动扛起了“三观正”的大旗,以掩盖小说真实的核心。

而且书中充斥着女主被男主qj的情节描写,比女主受到其他凌辱时的叙述要细致得多。不是说不能写,许多同类题材作品中也有这种情节,但绝对不多,而是追求精简真实,为剧情和主旨服务。

《掌中》里频繁地对男主用“性”的方式报复、掌控、征服女主进行详细描写,而女主被其他人xing虐的刻画一笔带过。同样是女主被虐,为什么不把女主受到毁灭性伤害的其他人xing虐表现出来,而是用大量暧昧朦胧的笔法,着重描绘男主对女主的qj行为?

有人可能认为,主要情节当然要集中在主角身上,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这种霸总文里司空见惯的男主qj女主桥段,早就降低了读者对男主在这一过程中犯罪行为的敏感度,提高了容忍度,无法深刻体会到女主的痛苦和绝望,甚至还方便自己代入相关情节。所以作者才会把女主被猥琐丑陋脑满肠肥变态qj的情节一笔带过,对英俊帅气活好男主qj女主的情节较为详细地描写,毕竟谁也不愿意代入前者吧?

qj戏是传统霸总文里的主要情节,为了满足读者的某些心理。而绝不应该是《掌中》这种所谓“反霸总反斯德哥尔摩”小说的主要情节。点到为止即可,就像《3096天》《可爱的骨头》《房间》里克制又表现力强处理。没必要着墨过多,对剧情没有实质性推动作用,还可能引起读者偏离主旨的无端遐想。

让人不禁怀疑,《掌中》之所以和传统霸总一样充斥着男女性的描写,其实是为了变相满足部分读者看霸总强制爱的欲望,是一种隐藏更深的斯德哥尔摩。

看到这里,大家学会了吗?

只要给自己找个高大上的创作目的,再套一个“反套路”的壳子,就可以把挂羊头卖狗肉这种事做得让人无从批判。

你不能批判我,不然你就是爱拿三观说事的道德biao,是不能求同存异、包容多样性观点的大清遗留。

我们和一个找人lj女主、公开场合放女主a v、让变态xing虐待女主、无数次qj女主、砍掉女主爱人的手指、洗掉女主爱人的记忆、用女主全家性命威胁、让一夜q的18岁少女打胎而意外死亡,所作所为伤害了无数平凡家庭,全国jing察最痛恨的犯了半部刑法的男主共情怎么了?

男主虽然坏得死一万次都不足惜,可他也是那个爱上女主后就对她很好很卑微,男友力爆棚杀了欺负她的变态一家,占有欲强得只准她生自己的孩子,逼她打掉和爱人的孩子,爱得惨烈又纯情,最后还悔悟放手留女主一命,自杀以求女主留下他的孩子和爱人过幸福生活,用生命爱惨了女主的有钱长得帅活好(小说原话)的深情霸总呢。

如果不是因为身世悲惨,从小受尽世态炎凉,他也想做个好人,勇敢自信地追求喜欢的女孩。我们为什么不能用一丝同理心和同情心理解一下他的惨和虐?他只是个渴望温暖和爱,却偏偏没人教不懂爱才犯错的可怜男孩子啊。所以我们嗑一下他和女主的CP,让他满足心愿,干干净净、单纯快乐地爱他所爱之人有错吗?

以上是部分书粉为男主的辩白。可能语言没我没这么阴阳怪气,但大致思路是这样。

难怪看到有人这样总结,“女主有没有爱上男主先不说,作者肯定爱上了,还虐出了不少爱上男主的粉丝。”作者对男主的偏爱太过明显,后面再说。

看完这本小说,还能口口声声喊着男主必死的同时,嗑男女主CP文的人,也不知道在嗑什么,真善美智女神和变态杀人强J犯的绝美爱情吗?嗑CP的人应该说不出来“我喜欢女主”这种话吧,毕竟是有多恨女主,才会把她和一个带给她无尽伤害的魔鬼绑在一起并让他们相爱。可怜的女主到底做错了什么,书里被虐到快得精神病就算了,书外还要作为一个嗑血糖工具人,满足一些人享受男主苏感的需求。如果这些人当初是为了看“反霸总反斯德哥尔摩”而来,最后反倒嗑到了男女主CP,该是何其讽刺的笑话。

当然,大部分粉丝认为,“喜欢一部小说不等于喜欢男主,我们看的是女主如何与男主斗智斗勇,看她如何反虐反杀男主,坚定内心从未爱上男主。我们喜欢的内心强大冷静聪明的女主和作者传达的反霸总反斯德哥尔摩精神。”

可是,这才是隐藏最深的问题——女主真的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男主斗智斗勇了吗?女主真的“虐男主成灰”,让他得到应有的制裁了吗?这部小说真的符合它传递积极三观的“美名”吗?

我看未必,后面会详细分析。

现在回到重心跑偏的话题,这样的“失重”会造成什么后果?

那就是让 “你可以说他是人渣,但不能说他是渣男 ” 这句话成为洗白男主的经典话术。

这是一种生活中常见,但又很巧妙的避重就轻的洗白话术,其中的洗白逻辑一般不易被察觉

众所周知,转折句后的部分是重点。这样的表达方式,让人把注意力落在后半句,对“他不是渣男”,因为“他很爱女主”这一特点产生了印象。并通过“是人渣”与“不是渣男”的对比反衬,让人对“不是渣男”的说法产生了下意识的认同,从而,模糊掉前面“人渣”的重点,记忆点和情感重心都放在了“不是渣男”上。

这里就不得不说到最万能的洗白方式——打感情牌。

作者善于将后期的男主包装成感情上的弱势者,给他树立一个爱而不得的卑微可怜人形象。

整个社会都是如此,感情牌是最好用的王牌,如最近的北大吴谢宇弑母案(虽然大众似乎并不买账,因为现实与虚构有差别,稍后再讨论)。

为什么感情牌这么好用?

因为“求不得”,是绝大多数人都经历过的情感体验,无论是爱情方面,还是对其他人事物的情感,比如学业、工作、物质、精神满足等。感情牌利用这一人性特点,唤起读者对这种求而不得感情的相似记忆,然后映照到自身,从而对角色产生同情、惋惜、怜爱不同程度的感情,就如同对曾经的自己再度共情。

再加上男主因为霸总小说标配人设,他没有成为《别和陌生人说话》里安嘉和那样,大众对控制狂家暴者的痛恨与恐惧的代名词。反而,成为象征着至高权力、地位、财富、容貌,以及只对一人偏爱的“强者也有温柔软肋”的类型符号,让许多对爱情抱有幻想的人对之“又爱又恨。”

还有“半部刑法”这个出圈梗,以娱乐化轻松化的方式,消解了男主这个形象罄竹难书的罪恶,让人的关注点无意识间偏向了他的可取之处,如强大的个人能力、果决、深情等等。这种意义消解,使人难以真正对“半部刑法”背后的罪恶深重共情,无法对男主进行真切的痛恨和批判。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丧尽天良的虚拟角色有很多真情实感的粉丝,而现实中对于犯罪分子大家都是“死刑起步”(虽然也有少部分人对罪犯共情)。为什么对人物的同类行为,人们的反应大相径庭?

因为现实和虚拟之间有绝对安全的突破不了的次元壁,一些秘而不能宣的情感、偏好、欲望,就可以在“与现实无关”的虚拟世界中随心所欲地表达、宣泄、释放,也不用担心被指责,因为“这一切都是假的,现实谁会这样。”

很多人说小说电视剧不过是图一乐看个爽,但就如《超越感觉》一书中所说,“人们越是多次地听到一个口号或论据,对它就越是耳熟能详。很快,它就与那些经过慎重考虑的思想难以区分。

即使抱着消遣的心态,那些逻辑狡猾的话听多了,也难免被其中的观念所影响,这些影响往往是无意识的。过度娱乐化或文艺化来美化犯罪,可能会造成社会对犯罪的敏感度降低,宽容度提高。在轻松搞笑的玩梗吐槽中,淡化了对罪恶的谴责打击,忽视了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受害者的痛苦之上”。

“后期女主虐男主成灰”的文案欺骗

小说文案里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前期男主虐女主成渣,后期女主虐男主成灰。”

如果说男主在这段自作自受的无望感情中受到的苦,也可以被称为“虐成灰,”赢得读者的心疼和眼泪,那内在逻辑与“你失去的不过是一条腿,而紫菱失去的是她的爱情啊!”有异曲同工之妙。

“女主失去的不过是父母健康,夫妻相爱,期待孩子到来的平静美好生活,以及作为21世纪生在中国应有的安全感和尊严,而男主失去的是他的爱情啊!”

男主只是不懂爱啊,你说虐不虐,虐不虐,虐不虐?虐死了!(doge)

这就造成一种很奇怪的现象,爱情本来是很稀缺的奢侈品,可现在无论什么畸形扭曲的感情都能被追捧成“真爱”,反而让爱变得廉价飘浮。

为什么我认为“女主虐男主成灰”是文案欺骗?

因为全程都是男主处于主导地位,把女主按在泥里摩擦,后面那点儿歇斯底里爱而不得的“虐”,不过是他自作自受、得寸进尺的贪婪心作祟,怪不得任何人。男主的那点“虐”,跟女主受到的足以送进八百次精神病院的伤害,以及其他受害者的无妄之灾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更别说,女主就算利用“爱”来虐了下男主,但直到男主死前,她都处于被男主威胁自己和家人朋友性命的困境,她和亲友的生死全在男主一念之间。这一切的“反虐”,仔细想想,都是男主恋爱脑发热赐给女主的,主动权实际上牢牢把握在男主手中。

甚至男主都凉透了,还能用一封信打破女主平静的生活,谁知道这封信怎么寄来的?为什么能这么准确投递到女主家?女主周围还有多少不可知的男主眼线?她还会不会受到莫名其妙的阴间骚扰?你看,就算他死了,还是女主一生都无法摆脱的梦魇。

男主看似在这场“掌中之物”的爱情博弈中输得命都没了,但他才是得到最多的人,而他之所得,全部建立在对女主的无底线压迫剥削。这样的“反杀”算哪门子虐?本质被虐的对象还是女主。

那怎样才算我认为的虐呢?

虽然再怎么虐他也抹杀不了女主受到的伤害,但如果可以,还是请让他处在权利地位极端不平等的环境,精神被全面打压折磨到崩溃边缘,从心底生出迷恋生又渴望死的双重变态心理,在这样如同程式化的条件反射实验调教下,彻底成为放弃反抗,失去自我的物品(可参考电影《隐形人》女主前中期被男主精神折磨到送进精神病院的手法),再迎接他应得的被正义制裁的结局

而不是作者笔下颇具煽情悲情色彩的“英雄末路”自杀殉情,放手成全女主,求女主留下他的孩子这种又能博取一些同情的死法,对男主的偏爱都要溢出屏幕了。

不知道作者在写下“英雄末路”这四个字的时候,是不是忘了她笔下的男主做过多少罄竹难书的恶,犯过多少给无数人带去绝望和伤害的罪。心里有没有一点点,对在她的安排下受尽屈辱折磨的女主的心疼和歉疚,还有对与罪犯殊死搏斗的公安特警的心虚。

男主真的爱女主吗?

这是很多读者认为全书最精彩、最充满矛盾、最具张力的情节,是“邪恶者也有追求爱的权利”的人性觉醒。

在我看来,男主对女主更像是一种驯化和调教过程——你可以打我骂我恨我反抗我,但这一切必须在我可以掌控的范围内,而我的最终目的是让你屈服、归顺。

前期男主对女主实打实的调教、凌辱、威胁、暴力手段不再赘述(太恶心),就说不少人可怜男主被“虐”的这段期间,看看男主干了什么:打掉她和男二的孩子,多次强行和她发生关系,戳破避孕套让女主怀孕,以女主家人亲友的命威胁等等。

可以看出,就算是“爱”上女主了,这段关系还是全程由男主个人意志主导,女主根本没有反抗的资本和实际回击。就连让女主堕胎的说辞,都理直气壮以自己霸道莽撞的“爱”之名,掩盖他枉顾女主意愿和身体状况的事实。

这里就要拉踩一下男主了,请您看看隔壁某小说男主——“你肚子里的孩子是谁的我不管,只要是从你×××肚子里出来的,就是我××的孩子。”

您既然自己都承认自己犯贱自己舔狗了,就不要打着舔狗的旗号,干着人渣霸总的事。爱她,就跟着她的孩子姓。可惜,您还不够舔,本质不够爱,不够事事以所爱之人的感受为重。

就连女主被你强吻忍不住想吐时,你还委屈、无助、质问,全然不顾女主已经被你的强制求爱行为逼得绝望又纠结。请问你有什么资格在做了那么多穷尽人类想象力才能干出来的事之后,还委屈地抱怨女主不爱你恶心你?你不会还幻想如果自己和女主happy ending了,这些都会变成你们轰轰烈烈死去活来虐恋情深路上值得感谢和回味的考验吧?

一句话总结:男主之爱的底色,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

在此基础上,他的“爱”更加复杂:傲慢与卑微,掌控与纵容,嫉妒与憧憬,算计与坦诚,掠夺与给予,执着与变通。

这种疯狂的爱,对情感阈值超高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刺激又迷人的。

但这种爱的致命弱点在于,激情如潮水汹涌易逝。

从那封信中可以看到男主对他俩爱情的幻想——倒水需要考虑一下,使唤女主去给他做饭。

有人说这是情人之间的小情趣,也是他孩子气,渴望被爱的体现。但这段文字也暴露了他对亲密关系中占权力主导地位的把控,和对回报的计较与高期望。

男主的命和所有情绪都掌握在女主手中,成为她的“掌中之物”,前提是,他“爱”她。

一旦这个前提松动或消失,等待女主的轻则分手,重则死亡。

因为女主从始至终,都是男主的掌中之物。

他们在地位、精神,甚至最重要的个人生存主导权方面都是不平等的,男主能掌控女主乃至她所有爱着的人的生死。女主的命建立在男主“爱”的基础之上,就如走钢丝一样刺激又易碎。男主可以算是一方霸主,伴君如伴虎,有人向往卫子夫的爱情和结局吗?谁一定能说女主不会是卫子夫的命运呢?

只要双方存在不平衡的权力关系,那爱的生命力都会极弱。

女主爱上男主了吗?

本来不想讨论这个问题,无论答案是什么,女主从始至终都是最惨最无辜的受害者,没有必要再去高高在上地剖析她的感情,甚至对她进行谴责。爱与不爱,无论她作出怎样的反应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在那种特殊的环境下,很可能作出不由自主的行为,更别说坚守自我了。

但这个问题是决定这部小说是否“三观正”的关键,因为许多人认为只要女主没爱上男主,那么这就是三观正的,反斯德哥尔摩的作品,所以还是简单说一说。

女主不爱男主,从来都不是反斯德哥尔摩的充分条件。反而, 复杂暧昧的情感更能表现出人性在畸形关系中的挣扎。

女主对男主的感情同样很复杂。她对男主极度痛恨又带有一种对孩子般的无奈,进而滋生出一丝丝同情、留恋,以及厌恶自己的情感。对应男主的驯化行为,小说后期女主已经有被驯化的迹象,并作出了相关回应。如果那些被驯化而生的情感能被称为“爱”的话,那就算是了。

如果你看不出来女主被驯化的表现,可能无意识地被文字表象迷惑了,建议仔细品味小说的语言艺术。

这一点可以看看这个帖子,言辞略激烈,某些观点太残酷,但说到了点子上。//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689305903/

警惕那些强大的无意识暗示与引导

有人说不要太在意言情里的逻辑,更别较真讲现实。那好,请不要打着反斯德哥尔摩、男主因为爱惨女主被虐成灰、女主从未爱上男主等旗号去诈骗读者。产品宣传是先苦回甘的巧克力,用户吃到的却是一苦到底的屎心巧克力,用户有权利说声恶心。

很多人标榜这部小说三观正,不难理解。因为文字的杀伤力太大,很多时候人不知不觉就被表象迷惑了。

小说中巧妙的用词、语法、句子排列组合(这里的巧妙并不是指华丽的词藻或修辞,也不太需要大篇幅描写,只需要在字里行间无意进行的价值暗示),在不知不觉间洗白了男主。

他藐视法律和正义,喜提带着半部刑法走来的男人戏称,爱他的粉丝都说“他是个人渣,我也恨不得他去死”,

但他身世凄惨,身不由己,不懂爱,没有感受过爱与温暖,其实不准痕迹地给了一个洗白的梯子:

他是很坏,但同时社会就没错吗?这不是他想选择的,可怜可惜可叹。

他是对女主做了所有无所不用其极的伤害和侮辱,但他“爱”惨了女主,只是不懂爱才选择了错误的方式,他都为“爱”自杀了,难道就没有爱的资格吗?

不用怀疑,也不用否认,怜爱过他的人200%都有这样的想法。

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毕竟卖惨是最容易打动人的方式,特别是更具共情力和包容心的女性更吃这一套。更何况作者设置了多少巧妙的情节和话语,暗搓搓地卖男主的惨。

简单说说书中的文字小游戏。

1.男主属下认为女主身体不干净会连累男主,男主呵斥说:“就算她是妓女,配我也绰绰有余。”

有读者反馈,这是男主卑微深情的表现。我看到的却是字里行间男主对身份的刻板印象,以及他预设立场和前提的诡辩。这句话潜台词预设了一种观点:什么样的女人配得上他自己,并通过一己之言,拉女主共沉沦,降低女主的身份(他认为的),然后在高位上俯视,给予女主他无视身份无关尊卑的爱。多么感人,多么深情,绝美爱情。

2.“什么是爱,阿妍,你没教我啊。”

这句话更精彩,随处可见书粉把这句话奉为经典。根据观察,许多读者在这里被男主的卑微虐到了,一点也不奇怪。

先分析这句话的语气,一个语气词“啊”,若有似无地流露出一种什么感觉?

没错,孩子气。

孩子天性单纯、懵懂、无知,做错事后无辜又委屈地说:“你没教我啊”,再大的火气也灭了。毕竟,谁会真情实感地记恨一个孩子呢?

文中这种“孩子气”的描述不少,使男主更加具有无情反派和懵懂少年的“反差萌”,让很多读者嘴上唾弃他, 却无法真的恨他。

不得不说,男人至死是少年,真是百试百灵的挡箭牌。这句话本身没多大毛病,一句稍显浪漫的文艺化表达而已。但随着网络平台的滥用,一切不成熟、没担当、逃避、自私、放肆、伤害,都可以用“他也不过是个少年啊”来抵消。

男主这段话很狡猾地进行了错误归因,把责任推给他人或大环境,不反思自己的问题,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弱者和受害者,果然收获不少怜爱。这和男主希望女主能忘了他对她的伤害,“就当是你上辈子欠我的”,而那些伤害“我下辈子再还你”一模一样的逻辑,把错误推给别人,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这种逻辑暴露出的是他完全以自己为获利者的自私冷酷。

3.这种充满微妙暗示和情感引导的行文,在那封信里达到了极致。

信的内容就不具体分析了,多看一眼都引起不适。只要对文字稍有敏感度的读者,就会琢磨出其中的洗白意味。大概就是运用了情境重现、反复、对比、假设、对话等表达手法,使得一封辞藻并不华丽的信,显得质朴而真挚,克制又热烈,变成一封深情疯狂无望的绝笔情书。

还有前面提到的作者对男主“英雄末路”的描述,把这个“挑战半部刑法”的男人当做英雄,那把保家卫国,扫黑除恶,用生命战斗在一线的公安警察置于何种境地?

关于共情

人是一种敏感又钝感,极容易被暗示的动物。语言是我们与世界交流的最重要媒介,文字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它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不管是出于刻意还是无意,可能作者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如此偏爱男主,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男主的暗暗维护和怜爱。

可口可乐在电影里插入一帧广告,利用潜意识的影响就能让销量暴增,更别说读者在这样的反复暗示下,爱上男主不是难事。

想到那么多人嘴上不承认,心里却很诚实地爱上了男主,我就一阵后怕。

每和犯罪者共情一次,就是对罪恶的宽容,对已受害者的伤害,对潜在受害者的威胁。

犯罪者该蹲局子蹲该死死,怜悯和共情,应该发挥在未发生的空间里,关注未成年心理健康,救助贫困缺少教育的孩子,进行潜在犯罪干预,而不是在已经犯下无法挽回罪行的罪犯身上浪费多余的情感。

再次重复最可怕的一点,粉丝赞美这本小说的中心论点——“女主靠自己的智慧和强大的心理战胜了男主”。

对不起,女主全程被男主按在地上摩擦,生死被旁人掌控,一切挣扎都是小打小闹。如果不是男主那莫名其妙的“爱”(小说有提到,但很可惜,作者没有把这点反复强调升华),故事就无法展开了。

综上,这并不是女主与男主的斗智斗勇,而是一场单方面猫捉弄老鼠的游戏。老鼠对猫的报复,只是猫大发慈悲赏给老鼠的特权,随时可以被收回。只是最后猫穷途末路,选择用殉情这种悲情方式了结自己,祈求鼠留下它的后代,顺便赚一波看客的唏嘘和怜爱。

女主就像一种理想化品质的拼凑体,不是她的智慧和强大使她打通关,而是剧情君强行放水,用以完成“女主反杀成功”“反套路”“三观正”这一目的,俗称走程序——

我写的是反霸总反斯德哥尔摩,就算过程中往死里践踏虐待女主,明里暗里给男主太多偏爱,但只要结局他死了,就成功了。

这里忽然想起作者曾发过一条wb动态,大意是“奇怪,我都把男主写得这么坏这么可怕了,你们怎么还有人喜欢他?”

为什么喜欢,你不知道吗?

如果读者对女主的伤痛没有真情实感地感同身受,没有共情到仿佛自己被qj被lj被囚禁被别人拿捏性命,那后期很有可能在作者对男主充满偏爱的文字里迷失,淡化了对男主的恨,甚至与男主那爱而不得的“虐”共情。

正因为这样,无数旁观者看不到女主早已受尽折磨遍体鳞伤、濒临崩溃,看不到男主禁锢占有了女主的身体,摧残打击女主的精神,占尽所有便宜,得到了太多它根本不配的东西,反而交口称赞——

“你看,女主战胜了恶魔男主!多么大快人心、积极振奋的结局!”

众人热闹的欢呼声之下,多少人听到受害者血泪无声。

如果你在理智上知道女主受到多么难以形容的伤害,却无法在情感上感同身受,对男主有一丝自己也不可思议的怜爱,请关注让日本修改少年法的绫濑水泥杀人案,看看真正的恶魔是多么可怕和反人性,看看那些无法用言语表现的绝望,而不是文学美化后的虚幻假象;

如果你不知道人的精神有多强大就有多脆弱,以为靠女主般钢铁般的意志就能反杀,请关注河南性奴案,或者日本北九州监禁事件,看看人是如何轻易被驯养,沦为精神控制者的玩物;

如果你无法想象这些伤害对受害者的余生意味着多深的阴影,请关注前文提到的《3096天》的故事原型,受害者继承了强奸犯的房子,每周末回到地下室居住,这到底是直面伤痛还是沉沦过去,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

最后,希望剧版能改变小说中这种三观割裂的现象,成为一部真正警醒观众的作品。

——————追加,手动分割线————

评论区有读者反馈,小说的标签是反霸总,男主就是典型霸总,就应该写男主很坏又很有魅力,女主被他的霸道深情吸引,但最后还是回归现实,《掌中》就是这样的反霸总小说。而不是突出我所期待的女主如何抗争,也不是一本正经的法制伦理剧,对此我不太认同。

这个逻辑本身就有点奇怪:

“男主又坏又深情”,的确是霸总标配,反霸总的条件有了——你以为霸总很美好,我却把他的皮撕开,暴露出其罪恶的本质,让人们警醒。我的目的是让读者看清霸总的真面目,从而讨厌、反抗、抵制他。

但“女主被吸引了”是怎么回事?说好的“女主强大冷静,从未爱上男主”呢?自相矛盾。

而且这个说法认可了“霸总”的吸引力,女主抵抗住了这种“吸引力”反而成为闪光点,这不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都该有的正常操作吗?怎么成了难能可贵的品质了?

这么说好像霸总有多么迷人,抗拒他是件需要意志力和强心脏的事。

不是要撕开他虚伪的假象吗?这到底是在捧他,还是讽刺他?

与反霸总的初衷背道而驰。双重矛盾。 同时,我感觉这个说法折射的问题还挺有意思,我们可以来逆向推导一下,大家吐槽“霸总文”的时候在吐槽什么?从而推出反霸总到底应该反什么。(不想看推理过程可直接拉到下面看结论)

常见的霸总文套路: 1.男主因为各种奇奇怪怪的理由对女主做过很多丧心病狂的事。 2.男主虐着虐着对女主虐出感情了,“爱”上了女主。 3.女主被虐着虐着也爱上了男主但又很纠结,纠结的不是男主是个多么恶劣的人,而是被男主疯狂的爱所吸引又不敢相信、不敢接受,或不愿承认自己爱上了曾伤害过自己的人。 4.男主一顿不痛不痒地卖惨,什么身世凄惨,从小缺爱,长大变态,背地里付出了很多,爱得多么隐忍卑微,女主就爆发强大的与罪犯共情的能力,怜爱男主并接受了他,从此过上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这时大家就会说:女主是被男主给斯德哥尔摩了吧,正常人怎么可能爱上qj犯/绑架犯/杀人犯等,爱上一个曾经伤害自己那么狠的人渣,真是渣男贱女天生一对。 既然如此,“反”霸总就要从这些方面逐个击破。 1.把“男主的那些不干人事是不能被任何所谓的追妻火葬场弥补和抹杀的”打在脑门上,时刻提醒自己、提升自己,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2.明白男主虐出来的“爱”,本质上是一种变态心理杂糅的控制欲,而不是以平等、理解和尊重为基础的“爱”,不被这样的表象所迷惑,甚至吸引。 3.重复第1条,与人性的可驯化性作斗争,不被男主的“爱”洗脑,不以男主的宠爱、深爱作为体现个人价值,从而自我认同的条件。 4.在男主因为莫名其妙的恋爱脑对女主卑微求爱的时候,女主冷静到冷酷,毫不为之所动,在生理上折磨他,精神上摧残他,让他被动地反抗无力,接受应有的制裁。 我认为这才是反霸总该有的思路(当然,只是个人观点)。

可能有读者又会疑惑了,这不就成一板一眼的法制节目了吗?我们看的是“言情虐文”,重点是“情”,你这个思路里没什么情,瞎扯淡。

好的,那就让变态男主先虐虐女主,后被她的聪明、才华、强大内心和美貌所深深吸引无法自拔,爱得卑微,爱得绝望,爱得飞蛾扑火义无反顾。女主却如同看戏一般,一边冷酷欣赏男主自我感动的表演,一边以软硬实力击垮男主。

既有一部分读者想看的单方面虐恋,也满足了像我这样爱看反杀的读者,两全其美。

不过,这种作品有个无法避开的矛盾。

斯德哥尔摩的存在条件是,施虐者掌握着受虐者一切赖以生存的资源。只要男女主之间存在这种极不平衡的关系,男主单方面的虐恋站不住脚(女主极大可能对男主产生一种“依恋”,可以理解为变相的生存本能),女主全方位反杀也难以实现(命都控制在别人手里了,自己可发挥的空间实在有限)。

在言情内核里谈真正的反斯似乎是个伪命题,我暂时没想到自洽的解决办法。

《掌中》作者的解决方法是,把“爱”作为男主的弱点,“爱”成为了女主把男主玩弄于掌中的强大武器。言情成分倒是足够,虐得读者们抓心脑肺。但这让所谓的反杀反霸总变成了笑话,因为反霸总,反的就是莫名其妙的恋爱脑,反的就是表面魅力十足,内里腐朽扭曲的“霸总”,而不是让读者看到他多么好,抵抗他的诱惑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

现在来总结一下,《掌中》是怎样“反套路却被套路误”的。

霸总文的套路是男主又坏又帅又多金又深情,重点要突出后面的好,或者说多种特质混合之后更加别具一格的好。

一个宗旨:霸总坏,霸总帅,霸总最后有人爱。 而《掌中》所谓的“反套路”,

是男主又坏又帅又多金又深情,女主反抗的同时又不自觉被吸引。

重点来了!!! 但是,她最终还是顶住了诱惑,回归现实! 这么有吸引力的男主她都不选,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多么反套路!多么打脸俗套霸总文! 看出来问题所在了吗? 问题就出在这,它突出的还是男主的好,甚至要用赞美女主清醒理智来反衬他的好。

毕竟,有几个凡人能抵抗住男主这该死的诱惑啊?这不是反套路反霸总是什么?

不好意思,这就是变相的霸总文。女主在作者的安排下的确回归了现实,可有多少粉丝还没回来,不由自主爱上男主了呢(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

最终还是和其他霸总文殊途同归:

霸总更坏,霸总更帅,霸总居然真的有这么多人爱。 就这样,《掌中》悲哀地落入了传统霸总套路的窠臼。

—————————————————— 最后的最后,我想问问大家看这本小说的时候是什么心态?抛开此书外在的标签,冷静地问自己几个问题: 1.男主真的爱女主吗? 2.女主真的做到与男主斗智斗勇,虐他成灰,反杀成功了吗? 3.女主全程被男主生命威胁,侵犯身体,掠夺精神的时候,你真情实感(划重点)为她难受心疼吗? 4.你真的恨男主吗?(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如果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对我为什么坚持它是失败的反套路反霸总反斯德哥尔摩小说,相信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评论区有些读者已经给出了回答,很有意思。

————————————

再次强调,请看标题,绝对没有否认《掌中》是一部成功的抓人眼球的虐文这一事实,只是希望《掌中》和它的粉丝能正视其本质,别打着各种义正辞严的保护伞,为自己一些难以明说或不能自察的私心辩护。相比之下,转发里某位潜在读者的坦诚心态令人欣赏

什么时候能直视、剖析、承认、接纳自己的欲望了,才能明白症结所在,才是真正的女性意识觉醒,才是真正的站起来了。

虽然过程可能会伴随着认知和信念不断崩塌重建的痛苦,但这是必经之路。

何谓凤凰涅槃?浴火方能重生。

————再再更新————

有读者认为,“对坏人的真情可悲之处有同情报以怜悯之心是人类正常的情感不是三观不正(并不是说可以宽恕他的罪行),再罪大恶极犯人上路之前也会给一顿好饭,对这种怜悯之情的傲慢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傅慎行的冷漠自我。” 这种说辞我也见怪不怪了,因为有太多人在痛骂男主罪该万死的同时,总不忘补上几句他也是个真爱女主只是用错了方式的可怜人这种隐约辩护的话。 以前我都选择无视,现在想来分析分析这段话的逻辑。 “对坏人的真情可悲之处有同情报以怜悯之心是人类正常的情感”,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对罪犯的人道主义关怀。 既然已经说到“再罪大恶极犯人上路之前也会给一顿好饭”这种现实事件,那就把这个话题置于现实生活的框架中来讨论。 试想一下,如果一位小偷因家里老母亲病重入室抢劫杀人,在法庭上声泪俱下哭诉自己为救母亲迫不得已,一时之间,闻者伤心,听者落泪,会冒出“如果不是这世道不公,生活所迫,一个这么孝顺的人怎么会变成杀人犯呢”这种怜悯罪犯的想法。 虽然人们认为他抢劫杀人死不足惜,但也对其母子情深感动同情。那不可避免地,这个案件的舆论将会充斥着对小偷“孝心真情”的认可和同情,虽然大家一致认为犯罪该死,但相应地,对罪犯的怜悯已经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们心里对罪犯的谴责,是对受害者的另一种不明显的伤害。 如果你还觉得这个假设的冲突还不够激烈,可以想想真实案件。 如果百香果女孩的凶手是个生活中爱妻如命的人,你会怜悯他吗? 如果章颖莹案的凶手在日常生活中是个他人眼中的好家人、好同事、好朋友,你会同情他吗? 如果素媛案的凶手是个在人前对学生关怀备至、任何事亲力亲为的好校长,你会为他惋惜吗? 再回到《掌中》,你会为男主这份完全建立在践踏折磨女主的“真情”感到心疼怜悯吗? 被没有底线的人道主义绑架,是对恶的无声维护,对善的忽视和伤害。 可惜受害者没有感人至深的故事,也不会演绎自己的可怜之处。 留下的只有新闻上家人绝望愤怒无助的呐喊,和路人茶余饭后一句轻飘飘的“犯人该死,但也是可怜之人”的“人类正常情感”的感慨。 “再罪大恶极犯人上路之前也会给一顿好饭”,是一种单纯的无差别的对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而对“犯罪的真情”共情怜悯,是对罪犯个人特有人格、行为的关怀。两者本质不同。 “对这种怜悯之情的傲慢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傅慎行的冷漠自我” 如果我在文字里让你感受到了居高临下的“傲慢”,那对不起,可能是我的表达能力不够。我想表达的是对这种怜悯之情的分析,以及分析之后得出要反思警惕自省这种助长罪恶,伤害善良的怜悯。 “何尝不是另一种×××的冷漠自我”,这个说法我不接受。你可以说我是因个人眼界、经历、认知的局限,在分析这种现象时表现出一种让你感到不适的“冷漠自我”,但不能说是“另一种×××的冷漠自我”。(不想打名字是因为不想再提他) 因为男主的“冷漠自我”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生命极度“冷漠”,对他人情感极度“自我”。 我的“冷漠自我”只是冷眼分析你们与罪犯的真情共情的行为,没有赞同你们的怜悯之情,没有与你们与罪犯共情的行为共情。和男主的冷漠自我性质不同,也远远达不到那种程度。 最后,“对罪犯的真情共情不是不是三观不正”,的确如此,只是我个人不认同而已。 这世上还有把连环杀人犯视为偶像,甚至与之结婚的人,这些对罪犯只是精神上的共情行为也不是不能理解。我这种不认同与之共情的心理同样。 毕竟,参差百态,乃是幸福本源。 祝好。

 4 ) 受到伤害,不能伤害别人,只能等死了?!

看完这本小说,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当一个女人受到了非法的迫害,如果求助警察没用,那也不能以暴制暴,不能把那个人杀了以绝后患。只能想办法去搜集对方的犯罪证据,若是在搜集过程当中被对方发现,对方要杀她全家,只好借助对方的爱意逃过此劫。

可是现实生活中,若是对方没有犯罪证据呢?若是对方没有爱上她呢?对方要把自己和全家杀了怎么办?那也不能手刃仇人,只能等死了。

这个故事中,女主曾经对男主说,要不是因为他那莫名其妙的爱,现在她全家应该躺在一起,长眠地下了吧。

女主的这句话才是最真实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女人全家被那个男人杀了?即便没有全家被杀,多少女人本身又被男人杀了?

本文最后试图表达:受到伤害不能成为伤害别人的理由,也太可笑了。不能去伤害别人,难道要等死吗?

 5 ) 一些些吐槽,取名真的好土啊!!

就看了两集来说,感觉还不错,节奏还可以,我会打7-7.5分的分数。 剧情基本还原原著了,但可吐槽的地方还是蛮多的。 女主我觉她努力演了,但是没有演出原著的感觉,还是差点火候,原著的何妍更冷静敏锐些,气质也是偏冷清挂的,但同时又具备蓬勃的生命力。女演员应该更沉着一些,她表演的太外放了。 男主傅慎行改了贼土的名字,那个男演员演的也一般,及格水平。还有剧好喜欢给男演员加慢动作,是想水时长吗?真的好多慢动作,尬死了。还有傅慎行没有换脸之前也没长那么丑好吗?他不是那种又凶又丑的啊!他前期应该是阴狠毒辣,又生性多疑,他是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黑社会老大。后期换脸当董事长,又多了些道貌岸然。他在七个月期间被灌输了很多知识,但其实他之前是没读过几年书的。对着何妍这样的知识分子,其实还有些些自卑的。 女主的未婚夫真的好想吐槽,原著中他就是个小天使啊,是让傅慎行嫉妒的不得了的存在。为嘛是的中年老男人演啊,而且女主躺医院的时候,为嘛他要一直蜜汁微笑啊?笑你妹么?你未婚妻刚被强奸,死里逃生唉!就不能找个阳光开朗的大帅哥吗啊啊啊啊啊啊啊! 小五加设定了,这里加的还不错。但就这样让小五当线人好吗?我个人感觉小五还不如走《无间道》里梁朝伟的那个角色的人物设定,比较立得住脚。不然这线人发现的也太随便了吧? 最后,吐槽剧本有些台词,写的真烂,特别是傅慎行快死的哥哥演讲哪里,简直是烂的要死。你不会写产品新品发布会的演讲稿,你抄啊,哪些华为阿里腾讯的哪些会上的发言你抄抄啊,编剧这段演讲真的是脚写出来的,烂。 吐槽完毕,爽了!

 6 ) 《阳光之下》,你的三观跟着什么跑掉了?

看到《掌中之物》的作者和读者因为男主角傅慎行这个人渣战成一团,终于开心地笑了。本来就觉得这书没有翻拍的必要,内容太歪了。当初忍着恶心为了把这本据说“反斯德哥尔摩”的小说看完,就是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多读者会粉傅慎行这个人渣。

仔细梳理之后,我觉得,导致现在这个状况,作者要负很大的责任。很显然,作者在行文过程当中,在不断地对角色进行塑造和丰满的过程当中对男主角产生了更深的感情。这种感觉不能说是作者喜欢这个类型的人,而是对笔下角色喜爱。在作者的笔下他更丰富、复杂、有更多可挖掘的地方。也因此,作者对他的塑造超过了对女主角、男配的塑造,对他有更多的怜悯和心疼。尽管在结局处理上坚持了开头的设定,但在情感上却产生了倾斜。这种情感倾向是很容易被读者所发现的,也因此让更多读者产生了对所谓男女主恋情的遗憾,更因遗憾而念念不忘。从这一点上来讲,这部打着“反斯德哥尔摩”旗号的小说反倒比那些真正的斯德哥尔摩恋情小说产生了更坏的影响力。

作者的偏爱是在行文过程当中逐渐加深的,但其实在一开始就能窥见端倪。小说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男主角傅慎行为了报复女主角何妍,极尽手段以家人爱人为要挟,行种种下三滥的手段凌虐侮辱何妍;第二部分是男主角受到女主吸引不可自控地“爱”上他之后,以爱之名用尽手段拆人婚姻、残害女主爱人、圈禁女主,强迫她怀上自己的孩子。

何妍作为女主角和文中的第一主角,作者赋予了她坚韧、善良的品质,出众的容貌,过人的聪慧和极强的心理素质。她在受尽侮辱之时能够咬紧牙关承受下来,并且时刻谋求着摆脱樊笼,这需要极大的勇气、智慧和毅力。但是,在第一部分中,对比作者对于施暴场面细致的刻画,何妍在被侮辱和伤害后所承受的身心创伤却缺乏足够的描写,不能让读者更多的去共情她的恐惧、无力、痛苦。读者产生的情绪更多的是直面施暴场面之后产生的对于施暴者的愤怒。

要知道,愤怒是一种相对容易疏散的情感,打砸抢烧可以发泄,看着施暴者被恶劣对待也可以发泄。因此,不能深刻地体会女主所经历过的黑暗——亲人、爱人被伤害、生命被威胁、尊严被践踏,仅仅只是对施暴者的愤怒的话,文章想要表达的“反斯德哥尔摩”的地基的虚浮的。只要等到所谓的“追妻火葬场”情节,读者的怒气发泄够了,读者们的情感天平就会倾斜,倒戈相向了。

况且,随着文章的推进。不仅仅读者,连作者自己的情感天平都开始倾斜了。

到第二部分的时候,作者用了相当多的笔墨描写男主如何低声下气、委曲求全地对待被他以“爱”之名圈禁的女主,乞求她的爱。而女主却始终不假辞色,冷眼相对。在这部分中,依然是对男主种种霸道总裁式行为,种种做小伏低式行为进行了详尽的描绘,而对女主所承受的痛苦一带而过,只剩下冷若冰霜的描述。攻守易势,那么在读者的眼中,何妍的痛苦的隐形了,而男主“爱而不得”的痛苦明晰了。当读者对于男主作为施暴者的愤怒随着他一次次地在何妍面前低声下气而消解,而何妍的痛苦却无法被读者看到的时候,男主“情深不悔”“爱而不得”的痛苦自然浮现。那部分不能深切体会到女主角痛苦的人自然而然地倒向了男主的阵营。这种作者不自觉的情感偏斜是致命的,也最终导致了最终本文从一个反斯德哥尔摩文变成了斯德哥尔摩文。

以临近结尾处女主的两次落泪,也是读者群当中常常用来力证女主曾经对男主动心的情节分析一下作者对男主的偏爱。

临近结尾女主有两次落泪,如果没有那封信,那么还勉强可以解释为一切尽在不言中。然而,有了这封信,作者对男主的偏爱就无所遁形了。

第一次落泪,特警解救被囚禁的女主和他老公,男主让她别回头,随后自杀。女主听到枪声,突然落泪。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一段中何妍落泪可能的原因。

对于何妍而言,男主就是遮蔽她天空的阴云、是吞噬一切的深渊。只要他活着,她似乎都无法脱逃了,即使这一次脱逃了,她都会永远恐惧她是否又一次会被抓回去。我不清楚何妍以什么样信念才坚持了下来,但是这份恐惧是深入骨髓的。但在枪响的瞬间,阴翳的天空仿佛打开了一条缝隙。理智告诉她,她真的解脱了,她的人生有那么一丝丝可能不再是在地狱里行走,她一直以来所渴望和期盼的在这一刻终于变成了现实。这个死亡基本上算是最有力的一束阳光,有拨云见日的效果。更深一层,女主为生命、为尊严豁出去一切去缠斗的对象突然间死去了,那一瞬间说不清道不明的茫然与解脱甚至不敢置信也会让人控制不住地落泪。而这些何妍的心理活动,如果作者真的想要塑造这个女主,想要表达反斯德哥尔摩的主题,那么就应该就表述出来,去让读者共情女主所有压抑、所有的坚持在枪响的瞬间得到释放时的泪水。可惜,作者只描述了何妍筛糠一样抖动着身体,泪流满面,心理描写一概皆无。

何妍第二次落泪,是在收到男主死前寄给她的信。这个情节并没有什么不妥,不妥的是作者写了信的内容。若是只是写了信,也只写了何妍不知为何落泪,那么读者可以理解为看到信之后,何妍终于解脱了。然而,作者以男主的口吻写了他对何妍的心路历程,他的卑微与悔不当初。我们可以清晰明确地知道,这封信是对男主心路历程的补完,是完完全全地对男主的刻画。而男主也凭着这封信,一个偷盗、抢劫、杀人、强奸无恶不作的坏人拉到了一大波粉丝。反过来,遭受了这一切的女主,被他的可笑的所谓的“爱”所伤害甚至留下一辈子阴影的女主,作者却没有花费笔墨去塑造。只用了区区几个“何妍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哭,只是有些控制不住自己”来描述。女主为什么哭?她的一切都被毁了,不光她自己、她的亲人、爱人全部收到了难以复原的伤害。那些凌辱暴虐不是短时间能够消散的,需要漫长的时光来慢慢遗忘和治愈。看到这封信,女主要感动么?还怜悯吗?她是善良的人,但她经过了地狱。他的所有的想象与后悔在她的眼里都只会是可笑可憎的,在这一刻她只能无比庆幸,她最终还是摆脱了魔爪,站在了阳光下。何妍的泪是终于结束的泪,也是再脱去一重苦难的泪。 作者既然要写这封信,就该去回顾何妍过去所经受的痛苦,男主的妄想与女主当时的恐惧屈辱放在一起,才会有发人深省的效果,那是爱情吗?那是人性中最丑恶的东西。可是,作者没有,作者用一封信抹杀了何妍所遭受过的一切。

对苦难理解有多深,对罪恶才会有多痛恨。何妍被忽略掉的痛苦,恰恰是本文最重要的基石。但是,作者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忽略了这部分,类似于电影《太空旅客》当中男女主之间的感觉,导演把大量的笔墨着落在男主的身上,但女主的心理历程改变的忽略其实才是导致大家诟病的真正原因。

仔细想想,何妍是靠什么坚持活下来的?她的一切都被男主毁了。支撑她活下来的也就是一口气,她不要如他的意,她要把他绳之以法,看着他下地狱。而当男主角死了,何妍的一口气散了。经历过这么多惨痛遭遇的何妍,她身心上的创伤会在短时间内痊愈么?不会的,这些创伤需要一辈子去治愈。甚至于,在男主角死后,何妍很快就会陷入心理疾病的困扰,她的身体也会被心理疾病所摧毁,孩子流产,甚至之后再也不会有,精神与肉体重建之路漫漫,幸运的是她还有一个真正善良宽容豁达的老公。这样的结局也许很惨淡,但是也许更加发人深省。

 短评

讲句良心话,不太喜欢小武的故事线,但整个故事改的还不错呀。

8分钟前
  • 标本师库特
  • 推荐

看着冠英同志那个眼神就了解了,傅慎行从书里出来了😁

11分钟前
  • 南无一飘舟*
  • 力荐

看了四集,非常不错,很符合原著,就是剪辑有点乱,不知道剧情的人会看得有点迷,还有这主角名字也是无力吐槽

13分钟前
  • 5203Llj
  • 力荐

确实应该让韩国翻拍,拍出来绝对神剧

18分钟前
  • keenwon
  • 推荐

真的已经很还原了,那些闭眼一星的人太过分了!

20分钟前
  • 小小笛呀
  • 力荐

虽然人名改了 代入感弱了些 但是真的好带感啊 更的这几集都好精彩 王劲松把刑警角色塑造的好棒 本来小说我都没太在意这个角色 安排的好棒!彭冠英有那味儿了👌

22分钟前
  • 小绿机器侠
  • 推荐

何妍和傅慎行的part还原度挺高的但不是小说里那个味,小五的新增故事线太多了看的人有点烦,整体不及预期但还能看下去

23分钟前
  • 阿五
  • 还行

申世杰临死和柯滢的对视,说不清道不明,可以。

24分钟前
  • 花间集
  • 还行

最近刷哪都是这个剧,看了看前几集,又看了看小说。这不是爱情片,是恐怖片,反斯德哥尔摩。何妍永远不可能爱上傅慎行,永远不可能。傅慎行唯一的归宿就是地狱,道德和法律对他来说形同虚设,他只是后期自己的猎物何妍有了感情而已。何妍是亮眼的光,智慧冷静,坚强勇敢,韧性十足,因此才从地狱里爬了出来,也因此不会爱上傅慎行,可悲的是,傅慎行爱的就是这样的何妍。小五这条线不错 ,整个剧假如从他的视角切入,就是一部情节跌宕的刑侦片,这就落入俗套了。卧底涉黑集团,积年累月打打杀杀,做些涉黑贩毒的勾当,苦心寻找证据,最终说服何妍配合。“长的像的都死了”,他和何妍在最后交接证据时的对话,蛰伏许久的痛苦和煎熬。

28分钟前
  • 哆啦X梦
  • 还行

啊啊啊啊啊啊啊可以看!!!名字改的真土!

30分钟前
  • 阿西
  • 推荐

还是想说 国内导演不要再拍这种为了过审各种删减改编的剧了

31分钟前
  • 知只鸟
  • 还行

🉑够吓人

34分钟前
  • 春妮
  • 推荐

改的面目全非,,故事的内涵都没了。。。

38分钟前
  • bwsowo
  • 还行

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反斯德哥尔摩、是何妍的坚韧不屈,在知道傅慎行是沈知节的第一时间,她问的是“你是怎么逃出来的?” 她虽然每次都很害怕,却格外冷静镇定,这才是最后何妍能成功战胜强大黑恶势力的原因。电视剧把何妍弱化了,就失去最大的灵魂了。

40分钟前
  • Vega
  • 较差

犯了半本刑法的绝世疯批傅慎行带着他的44集普法栏目剧正欲缓缓亮相,结果第一集就被正道的光制裁到更名换姓!?

44分钟前
  • 钮钴禄哥斯拉
  • 还行

所以傅慎行沈知节何妍这三个名字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吗?

48分钟前
  • Au Revoir
  • 推荐

看完前四集,丰富了很多故事细节和人物背景,作为犯罪刑侦剧真的很不错,但貌似好多原著党(或者更准确一点,傅慎行粉丝。嫌弃人家演员丑,一些威胁的镜头拍的过于惊悚,首先,原著不是言情小说,电视剧也不是,女主都没斯德哥尔摩,一大批女观众先斯德哥尔摩上了??什么情况。果然让王大治演傅慎行是最好的选择。)

49分钟前
  • 顾十九
  • 推荐

这个本子不适合中国拍 没有分级 拍不出 拍出来也得剪 剪来剪去乱七八糟了 适合韩国拍

53分钟前
  • 徐小北的壳壳子
  • 还行

拍这种小说的意义是??

55分钟前
  • 柒柒
  • 较差

要拍就请忠于原著靴靴

56分钟前
  • ⁢⁢⁢⁢
  • 还行